消除农机安全隐患(共11篇)
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篇1
随着中央扶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 我国的农业机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农业机械在建设和谐农村中大显身手, 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但是, 由于农民朋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对农机科技知识掌握不够, 忽视农机的安全使用, 农机事故频频发生, 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及时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成为农机监理机构当前乃至今后的农机安全工作的重点。
一、农机安全隐患的表现
(一) 农机安全使用隐患
道路运输的农用车辆主要有拖拉机 (手扶、小四轮及大中型拖拉机) 和三轮、四轮农用运输车。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和《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法》 (以下简称《培训法》) , 对这部分车辆和驾驶员实施安全管理。拖拉机的转向性、制动性和稳定性较其他车辆差、噪声大、易疲劳、运输安全系数低, 在从事道路运输过程中较其他车辆更易发生事故。为此, 在国家制定的交通、农机安全管理法规中, 对拖拉机载人做了禁止和限制性规定。但在我国广大农村, 由于交通不便, 一些群众为了一时方便, 搭乘拖拉机的行为时有发生, 而重特大农机事故中, 大多数都与拖拉机载人有关, 这样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另外, 超载运输也是造成农机交通事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超载易导致方向失控、制动失灵、在爬坡时车辆易向后滑, 极易发生事故。
(二) 当前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漏洞
一是宣传不到位, 致使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法制意识淡薄。一部分机手甚至认为“农机监理只是收钱”, 不愿意积极配合, 逃避管理。二是农机经营者为得到较高的收益, 大部分机手超速超载, 疲劳驾驶, 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三是各级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对农机监理的投入不够, 致使监理装备差, 办公手段落后, 效率低。四是农机手尽义务多, 享受的权利少。各农机监理部门收费都有法律依据, 并有明确的收费标准, 但农机手只有缴费的义务, 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权利, 农机监理部门在处理监理与服务的关系问题上还未能及时跟上农机化工作的发展节拍。五是农机监理机构还不健全, 监理人员配备不足, 特别是乡 (镇) 农机管理人员不固定、不专职, 给农村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乡 (镇) 农机管理人员属双层领导, 工作内容较多, 既要服从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 还要从事农机管理、培训、推广等工作, 间接地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
二、农机安全隐患的防治
(一)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宣传
现阶段, 农机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监理工作的执法地位和农机监理机构职责范围及权利义务, 为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依据。农机监理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 在农机手相对集中的地方, 多层次、多方位地向农民和机手宣传农机法律、法规, 提高其操作、保养机车的能力, 对可能存在事故隐患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 保证农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要求驾驶操作人员养成作业前检查农机技术状况, 特别是对影响作业安全的零部件进行检查的良好习惯, 从而在农机本身的技术状况方面保证作业安全,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二) 要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从实施规范管理人手, 内强素质, 外树形像。工作水平、服务能力的高低源于素质。农机监理人员应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严明, 农机监理部门应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作为主要工作目标, 严把监理人员素质关, 实行考核、持证上岗。要求监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 正确履行政策法规, 及较强的政治觉悟,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严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树立服务农业、服务农户、服务机手的思想意识, 自觉摆正监理与服务的关系, 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三) 加强监督检查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机交通安全进行检查, 特别是对乡村道路农机交通安全的检查。现在, 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是一个盲区, 交通管理职能部门把监管和整治的主要精力放在交通流量大的国道、省道、县道及城镇街道等交通要道上, 无暇顾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之有些农用机动车主的法制观念淡薄, 交通安全意识差, 他们趁有关部门疏于管理之机从事违章运输, 甚至非法从事客运, 从中牟利。于是无证行驶、违章载客、超载、人货混装等违章现象泛滥;加之乡村道路的路况环境使农机使运输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另外,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还应在农忙季节, 集中精力对农机农田作业进行监管, 全方位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四) 强化服务
农机监理的工作特点和社会性质决定了其职业道德, 必须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宗旨, 以忠于职守, 无私奉献为工作核心, 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尽职尽责为根本要求, 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致富奔小康为工作目标。
总之, 做好了农机安全工作, 农机事故就会少发生或不发生,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就有了安全保障, 农机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更大地提高农机的效能。当然, 这一切都需要农机管理机构秉着“平安农机, 和谐农机”的理念, 采取措施付出扎实的努力才可实现。
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篇2
皖江木业公司:
你单位在我局办公楼紧靠东北边围墙堆放木料,高度已超过墙体,对我局办公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现将有关问题函告如下:
一:你公司紧靠我局围墙堆放的木料对墙体造成挤压,会导致我局围墙出现裂痕并倒塌,对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你公司承担。
二:现在正是冬季,天气干燥,你公司堆放的木料紧靠我局围墙,如发生火灾,将对我局办公楼造成灭顶之灾。
以上两点意见望你公司认真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特此函告
2010年12月27日
谨慎选购消除玩具安全隐患 篇3
带绳的玩具
孩子非常喜欢牵着绳子拉动或甩着绳子玩耍,但绳子很容易缠在孩子的手指或脖子上,时间长了轻则造成指端缺血坏死,重则能让宝宝窒息。因此在选择带绳玩具时,绳子长度不能超过宝宝的颈部周长,年龄小的孩子最好不要玩这类带绳玩具。
面具玩具
一些不合格的面具玩具是用有毒的塑料制作的,含有有毒化学物质,被孩子吸入体内可能造成伤害;另外,有些面具玩具本身密不透风,在口和鼻子处没有留下呼吸的地方,如果孩子长时间佩戴会造成大脑缺氧,使孩子出现头晕、眼花现象,严重时还会造成窒息。购买时要看这个玩具口腔和鼻腔的进气孔大小是否合理,玩具的原材料是否合格,是否含有有毒物质。
气球玩具
气球存在多种隐患,首先是气球爆炸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特别是氢气球,如果遇到火焰,还能引起剧烈的燃烧;其次是气球碎片一旦进入孩子的呼吸道,很难取出,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孩子玩气球时,家长要多加注意,如果气球被孩子抓破,要及时清理每一块碎片,以免被孩子吞食。
金属玩具
金属玩具较为危险,建议家长不要给五岁以下的宝宝购买。很多金属玩具比较尖锐锋利,容易割伤孩子的皮肤,造成外伤;某些金属玩具外面涂有釉漆作为装饰,这些釉漆可能含有一些对人身有害的重金属,比如铅等,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音乐玩具应选择声音适中、悦耳动听的,以免损害宝宝的听力、影响孩子的情绪;毛绒玩具的填充物不合格,很可能使孩子产生诸如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家长除了要精挑细选外,还要定期对毛绒玩具进行清洁和消毒,消除安全隐患。
消除农机安全生产隐患的主要措施 篇4
1.1 农机手安全意识差
虽然农机的使用范围变大了, 但是农民的操作能力和农机安全意识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1]。
1.2 基层政府监管不力
由于农业活动集中于春秋两季, 在这阶段内农机几乎是不间歇的进行工作, 对于农机的生产性能和设备质量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导致农机故障频发。加之, 基层政府监管不力, 片面注重农业产量。
1.3 农机分布范围广泛
农村农业机械设备的广泛分布, 给相关人员的统计工作和检修工作带来了困难。除开春秋季大规模田间作业, 其余时间多数农机都闲置在家, 少部分农机用来做交通运输工具, 给农机的监管工作的定期维修工作带来了困难。另外, 农户分布相对零散, 也给农机技能的传播造成了困难。
1.4 农机安全生产法规不健全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农机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负责的登记挂牌、年检和拖拉机驾驶人考核发证及驾驶证审验, 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及驾驶人的安全检查、行政处罚[2]。交警往往只是在违章和出现交通事故才进行处理, 而平时很少对上路这部分拖拉机有无牌、证、照、是否参加年检等过问, 农机监理又无上路检查权, 致使这部分车辆处于管理空白之中。
2 农机安全生产隐患的解决措施
2.1 加强农民专业教育
首先, 地方政府要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快的农机安全生产团队, 通过进行先进安全生产理念的学习, 研究农业生产隐患的解决对策, 增强综合实践能力。把这支队伍带到田间地头, 手把手的教农民如何进行农机安全操控,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真正的让农民学到农机操作技能, 提高专业操作水平[3]。另外, 要注意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从而对农机的安全操作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2 政府加强宣传力度
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平台、互联网、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生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保证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国家政策和安全生产条例。通过对基层农户走访发现, 部分农户无照驾驶拖拉机不是因为无视《道路交通安全法》, 而是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相关的法律法规, 因此, 各级政府要注意做好相关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
2.3 提升服务质量
注重对基层农机站点的建设, 对于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 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为农民群众解疑答惑。同时, 农机服务管理部门也是政府的公共职能部门, 要牢记“以民为本, 为民服务”的基本观念[4], 对于上门询问的农户要做到耐心、细心、热心, 在真正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的同时, 也提升了政府形象。另外, 要严格执行农机驾驶的证件考核制度, 对于现有的农机手进行驾照考试, 对于考试不合格的要进行专业培训。做好农机的年度检修工作,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进行维修, 对于超过使用年限的要强制停止运行, 通过补贴或其他优惠方式给予农户补偿。
2.4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
农机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和一定的危害性,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做好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 在农机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里, 做好抢救联动机制, 按照统一指挥, 分级负责, 属地为主, 快速反应, 依靠科学, 依法规范, 信息共享的原则, 建立统一指挥, 职责明确, 规范有序, 反应灵敏, 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3 结束语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机的安全生产隐患。
参考文献
[1]赵艳华, 董正恩.小型农机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5) :67.
[2]陈跃峰.试论农机技术培训思维的创新及发展[J].南方农机, 2015, (1) :90+93.
[3]白艳.我国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 (4) :8-11+22.
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制度 篇5
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遏制交通事故发生,须做到:
第一条、对交通主管部门检查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整改事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项,按时逐项予以整改、落实。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立即通知整改,并立即抓好落实,及时消除。
驾驶员要定期健康体检及心理的职业适应性检查。每趟出车前,要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不消除隐患不得出车。
装载货物时,须检查超载及危险品等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出车。
要不定时检查驾驶员及车辆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规定。
车辆经检测、二级维护,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整改不到位不得出车。
定期对车辆和办公场所的消防器材、电路、车辆机件等进行自查自纠。
对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的责任者给予从严追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档案,吸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组织研究和探讨新技术应用。
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所需支出,安全经费开支范围如下: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
二、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三、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四、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包括驾驶员)以及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六、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如安全管理人员的交通费、通讯费,安全科室的办公费用,安全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的安全奖励等
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篇6
【关键词】安全工作;安全意识;防范能力
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不仅是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困扰着体育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安全事故。作为一线的教师,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安全第一”。在法制观念很强的家长面前,体育课上出现大小安全事故,家长都有可能追究体育教师和学校的责任。近年来,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责任的追究,使我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产生了很多困惑:体育课既要使学生得到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又要保证不出大小安全事故,做到两全其美,的确给每个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啊!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健康第一”。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我们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下,把安全工作做细做扎实,尽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现我结合我体育课的教学实际谈谈体育课的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
一、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再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此时教师应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學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2.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再进行组织教学。
(1)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2)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如果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会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3)课前、课后搬运器材时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课后不能长时间摆放在操场上,如铅球、铁饼等,课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3.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要在课前详细了解,有的同学身体存在某种缺陷或患有某种疾病,在进行某项有一定强度的锻炼时,疾病会发作,出现安全事故。
4.认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参加在某项有对抗性的比赛活动或跳高、打篮球等激烈运动项目等,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跳前多活动,易伤部位早预防。
5.教师设计的活动项目要避免不符合学生身体素质实际和超强度的体育锻炼,如小学低年级开展篮球比赛、在双杠上做翻越训练等。
6.教师对体育活动的规则、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的讲述,强调要到位。如教学掷铅球时,对观看的同学站在什么位置,铅球在滚动时怎样让它停下来等,说得要具体,督促要到位。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要告诉学生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以后再统一捡回器材,或者安排见习生帮助,队伍中其他人不可乱跑、抢掷。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
7.有时候上体育的班级多,学生人数多,活动范围小,要防止学生在分组活动时相互撞倒摔伤。
8.天气炎热,在阳光下锻炼时间不宜长,运动量不宜过大,防止发生中暑事故。
9.课堂组织要严密,严格学生纪律,防止在没有教师保护下做有危险的活动,如跳高、跳远、爬杆等。
对小学体育课的安全隐患和防护措施的一些简要分析。安全不是靠“不运动、躲避运动”就可以实现的。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要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来因地制宜排除安全隐患,制定好安全保护措施,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安全事故降低到最低点,实现内容丰富,健体强身,健康安全的体育课堂,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提高安全意识消除科学课安全隐患 篇7
1.科学教师上课前除了备教材、备学生外, 还要考虑学生准备材料是否安全以及教学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笔者曾在参加省科学自制教具竞赛时, 对一位教师设计的自制火箭印象很深, 教师演示时, 实验效果很好, 实验现象比较明显, 但由于反冲力很大, 实验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在选择实验材料时, 除了考虑材料的效果外, 还要充分考虑实验材料是否安全。除此之外, 教学环境中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如室内活动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通风设施是否良好、用电是否安全等;室外活动的安全问题、实地寻访和考察中是否有什么危险和意外等。如在教学《寻访小动物》一课时, 课前教师就要考虑选择比较安全的活动区域让学生寻访小动物, 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活动区域进行一次试访, 确保学生的活动安全。学生寻访前, 教师还要再三向学生强调, 寻访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特别是草丛茂密的地方。寻访活动开始后, 更要全程参与, 发现问题, 及时提醒, 以确保学生安全开展寻访活动。只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才能防患于未然, 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教师演示规范操作, 消除演示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实验课中有许多的演示实验, 虽说是教师为学生做演示, 活动的主体是教师, 可它同样也存在着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一位教师在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 试管破裂了, 被加热的水迅速溅了出来吓到了坐在前排的学生, 好在教师在做实验前, 要求前排的学生把桌椅往后搬了一段距离, 才没有伤到学生。另一位教师在使用酒精灯时, 实验前没有充分考虑使用酒精灯存在的安全隐患, 实验过程中操作失误, 对学生造成了伤害。可见, 教师的演示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对于这些安全隐患, 只要教师尽早预防, 采起一定的防范措施, 就能有效消除不安全因素, 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科学课堂环境。
3.消除学生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 很多实验都存在着安全问题, 有的安全问题是显见、能预测的, 如实验中的药品安全、用手触摸变质物品的安全问题等;有的安全问题只有在学生活动时才会显现出来, 因此教师最好在课前先做一遍实验, 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课前提醒学生, 课间反复强调, 有效消除学生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在“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这个活动中, 首先是让盐的颗粒在水中变成盐水溶液, 然后用加热的方法让盐水溶液中的盐又变成盐的结晶颗粒, 当给盐水加热到一定程度时, 也就是水快蒸发完时, 就会有盐粒乱溅,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 就必须要课前进行安全提醒, 做好眼部防护, 以防盐粒溅到眼中。这个活动中, 酒精灯的使用存在的是显见的安全问题, 而盐粒乱溅伤人只有在学生活动时才会显现出来, 教师在课前进行提前试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又如“热胀冷缩”内容, 分别有判断气体、液体、固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现象, 依次用到开水、气球、酒精灯、铜球、烧杯、冷水等实验材料, 特别是做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时, 将铜球加热到一定程度时, 它的体积会增大, 不能通过配套的金属环, 放在水中冷却后, 又能通过配套的金属环, 可是加热的铜球尽管放在水中冷却了, 它还是有较高的温度, 这时有的学生会用手去拿小球, 常常出现手被烫的情况。加热的铜球尽管放在水中冷却还会烫手, 只有教师课前试做实验才知道。以上实验安全问题还有很多, 教师只有在课前试做一遍实验, 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课前提醒学生, 课间反复强调, 活动中加强巡视指导, 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与忠告, 这样才能做到安全学习, 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事件发生。
二、精心组织, 消除无序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科学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最爱上科学实验课, 教师怕上科学课, 更怕上科学实验课。学生对实验操作, 有着极大的兴趣, 在学生的心目中, 科学实验课是放松的, 是来玩的, 学生在其他课堂上的压抑, 在科学实验课上可以得到尽情地释放, 若科学教师对其没有准确的估计和应对, 实验操作课堂上不但乱而无序, 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要消除无序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当然对学生的教育, 不仅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而且要明之以法、约之以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要教育学生进实验室必须遵章守纪。如在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时, 为了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有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了实验操作方法后, 问学生:“需要什么材料?”当学生把材料一一说出后, 这位教师没做任何交待, 就让材料员领取酒精灯、火柴、凡士林、铝片、夹子等材料, 学生领到材料后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有的抢了火柴要点酒精灯;有的拿了凡士林要涂……教室里顿时热闹开了, 但在热闹的背后, 却隐藏着无序与危险, 实验效果更是可想而知。因此只有教师有“安全第一”的意识, 才会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周密规划和精心组织, 才能有效消除无序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三、教授自救方法, 锻炼学生自救能力
有的时候, 无论教师课前怎样精心准备, 活动过程中再怎样反复强调, 探究活动中还是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方法是:取一个较大的圆形铁片, 在铁片上由中心向四周滴上许多蜡滴, 待蜡滴凝固后, 点然蜡烛, 把铁片放在火上烤, 观察蜡滴熔化的顺序。实验快结束时, 一个小组铁片上的蜡着起火来, 有的学生惊叫起来, 有的慌忙离开了座位, 只有同组一个同学沉着应对, 迅速夺过着火的铁片, 绕开人群, 把着火的铁片放到地上, 火焰顿时熄灭。可见, 虽然教师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教育, 但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出现后如何处理?学生是惊慌失措, 还是沉着应对, 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渗透一些自救知识。同时, 教师还可以通过安全事故演练来帮助学生树立自救观念, 巩固自救知识, 锻炼自救能力, 使他们能在事故突发之际果断正确地进行自救, 机智勇敢地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毕竟, 学生终究要独立面对社会, 独立面对危险。
消除远程医疗技术安全隐患 篇8
Health Care是美国政府官方的医保网站,用户可以在上面注册个人信息,浏览社区医保服务,查阅相关法规。今年初有人曾爆料Health Care私下偷售用户个人数据给第三方市场分析公司,这些数据包括个人年龄、收入状况、吸烟史和孕妇信息等。这一事件引起了外界对个人健康信息数据泄密以及远程医疗安全的担心。
今年1月15日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除了对建立国内远程医疗的服务体系要进行全面规划之外,也重点提出了建设远程医疗信息系统需要考虑保护患者信息隐私要求、保护会诊机构内部信息需求、业务数据库的安全防护需求、安全管理制度需求。
当前国内医疗及互联网领域专家对远程医疗的关注点包括:医生私人提供远程问诊的合法性,从事远程医疗的运营平台如何管理个人的健康信息数据,如何建立统一的远程信息系统的标准协议等等,几乎都有所涉及,而这一切起源于“2014年远程医疗元年”的时间线亮相。
匆匆而过的远程医疗“元年”
在描述“远程医疗”的时候,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实际上已经包括了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等范畴,这一概念在医疗业内也是非常认可的。
2 0 1 4年当之无愧是“中国远程医疗元年”。1月,瑞士知名远程心脏监控服务提供商lifewatch宣布与中国电信签署谅解备忘录,这意味着中国电信将开卖lifewatch生产的全球首款医疗诊断手机;3月,华为在201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向运营商客户展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表达了其致力于解决百姓看病难、看名医更难问题的决心。可以说,远程医疗的巨大潜力,已搅动了通信行业、医疗行业整合的市场。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80%分布在大中城市,而在大中城市中又有80%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各大知名医院。”对此,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范利建议,加速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惠民工程,让优质医疗资源能惠及更多地区的患者。
一些传统医院中的远程医疗科室在过去填补了空缺,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真正在中国走出了医院内的空间。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通过7~8年的发展,和国家卫计委合作在安徽、重庆、山西等5个省市建设示范试点,与当地基层医疗机构达成远程医疗合作。
但是这样的合作模式仍需要时间来推动,“目前从投入及发展趋势上来看,传统的诊疗方式仍占90%以上,在服务方面远程医疗可能稍微多一些优势,但是也只能占到当前诊疗服务的10%左右”。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王磊介绍,目前有数字统计,约有85%的医疗投资被用来投入到大型诊疗设备的更新中,医院根本没有更多精力来发展远程医疗。
2014年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加快了国内远程医疗的发展速度。百度发布的咕咚手环是一款基于百度云开发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主打“运动状态提醒”、“睡眠监测”、“智能无声唤醒”等功能。瞄准可穿戴设备的还有联想、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据国内研究机构艾瑞咨询预计,2016年中国穿戴设备将快速增至7350万台,市场规模达169.4亿元。
远程医疗的优势很多,简单来说它不但能产生经济效益而且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性。
同样在这一年,互联网行业几起高达数千万美元的融资事件也都发生在移动医疗领域。春雨医生、丁香园、好大夫在线等专注移动医疗市场的网站通过引进传统医院的医护人员,为广大用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并通过和线下就诊合作打造了互联网医疗的产业模式。这种崭新的诊疗模式因为服务可靠、价格便宜在网络上吸引了数百万的拥趸,成为中国医疗行业新的生力军。
远程医疗是把双刃剑
远程医疗的优势很多,简单来说它不但能产生经济效益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性,还能给保险公司和远程医疗提供商带来收益;同时能提高医生们工作效率,减少病人上门求医次数及成本。
国外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远程医疗能将医生会诊次数减少93%,这样就能为消费者每次会诊节省103美元,紧急救助会诊节省1067美元。根据研究报告50%的医生可以提供远程服务,70%的病人电子病历也可以通过远程获取。在不断腾飞的远程医疗中,最大的受益者将会是病人。随着技术的发展,病人可以获得更快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国在推广远程医疗方面也不遗余力,从政府、市场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拉动。今年1月19日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医疗卫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强化功能布局与分工协作,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首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整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坚持中西医并重,鼓励发展远程医疗。这一文件出台后对缓解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人才和资源欠缺,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于中国远程医疗市场的诱人前景,不少投资机构和企业表示会抓住机遇,推动远程医疗逐渐在全国普及。但实际上在医疗界人士看来,国内远程医疗发展并不如外界认为的那么乐观。目前国内医疗机构改革尚未完成、医疗设备技术标准不统一及传统的就医习惯等因素,导致了远程医疗在发展之初就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对于安全性的问题,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全科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杰对记者表示,院院之间的诊疗一般是采用VPN专网通道,两边各自对接自己的数据源,所以安全性问题不大。远程医疗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指的是院外服务,患者端数据通过传感设备采集上来,服务端连接外部的广域网,这就存在一部分安全问题。此外,大范围的远程医疗包括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疗,患者的一些信息是可以被平台运营商获得的,平台运营商本身的安全问题会变得更敏感,未来国家要在法律层面上对远程服务做一些准入和认证限制。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也列出了一些重点,比如远程医疗中涉及到的患者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会诊信息、影像数据等,其安全性都是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但目前最大的障碍是没有统一的规范。“只有当每个医院对标准的对外接口达成共识的时候,远程医疗产业才能踏上一个更高台阶,目前一些医院也苦于没有标准的接口来上传数据而束手无策。”郑杰表示,真正做到标准统一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如何解决安全隐患?
随着在线诊疗模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可观的收入。据专家反映,目前患者和一些医护人员对互联网医疗好评如潮: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的方便性,也减少了大医院的压力。但是也有一部分网络用户对于那些由医生私自提供的远程服务安全性及后续的保障仍有些担心。针对此,2014年国家卫计委曾经专门出台了一项通知,禁止医生私自提供远程服务,违者将会面临吊销医师执照的惩罚。
在今年《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公布之后,多位医疗行业人士也都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王磊表示,这是对当前所有提供远程咨询服务的个人和机构的一种规范行为,重点包括:制定医生和诊断机构诊疗业务流程;在个人健康信息数据的传输、存储等方面建立统一的通信标准;同时在技术和设备提供方面,更需要建立相关的保障措施。“现在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正在和各地合作远程医疗服务项目,我们可以通过配置专用的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系统软件,来保障远程医疗的安全,患者和用户的健康数据也不会泄密。”
郑杰表示,应对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远程医疗安全性问题有很多类别,但首先是内部数据的安全问题。一些机构的健康数据泄露问题是很突出的,比如一些云计算企业也爆出存在大面积账户数据泄露。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提倡把个人的数据还给个人,个人为自己的数据安全负责。数据大集中的管理方式是双刃剑,虽然会带来一些方便性,但是数据泄露几率也比较高。”
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篇9
当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使用数量逐年增加。电梯安全事故频有发生, 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电梯的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分别对电梯安全运行负有产品质量、日常管理、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安全责任。当前, 人们主要关注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和电梯的品牌效应、产品质量, 却忽视了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使用单位才是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
2 原因分析
使用单位能随时了解电梯的运行情况, 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电梯必须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 监督检验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投入使用后, 要进行定期检验, 但电梯定期检验的检验周期为一年一次, 时间间隔较长, 仅靠检验机构一年一次的检验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是远远不够的。在使用过程中, 电梯难免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 使用单位能及时了解电梯的运行情况。
3 电梯使用单位管理现状
(1) 使用单位负责人对电梯安全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电梯维保公司在日常维保过程中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 并及时报告给使用单位, 但使用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不够重视, 导致安全隐患没能得到及时解决, 最终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造成人员伤亡。
图1使用单位不注意电梯井道底坑空间, 没有做好防水工程, 底坑常年积水, 偶尔除去积水, 地面也是潮湿的, 导致电梯导轨锈蚀严重, 电气安全装置损坏。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机房应当专用, 不得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可实际工作中, 很多使用单位在空间很小的电梯机房内放置了许多无关设备及杂物如图2, 影响了电梯机房的正常使用, 一旦出现危急情况, 也不能得到及时救援。
(2) 使用单位对电梯维护保养公司的维保次数及维保质量监督不严。根据相关规定, 在用电梯每15日应当由电梯维护保养人员至少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等维保工作。在工作中发现, 很多使用单位的在用电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保。虽然使用单位和电梯维保公司签订了维修保养合同, 但是, 使用单位没有监督好电梯维保人员的维保工作。电梯维保公司的维保人员有时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去现场对电梯进行一次维护保养, 有时维保人员到达现场后, 并没有履行职责, 随便看看电梯就回去了, 导致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查出并解决, 进而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由图3、图4可见, 电梯井道内垃圾甚多, 油杯内无油。这说明电梯维保公司的维保人员长期没有在现场负起责任、做好工作。
(3) 使用单位为了节省费用,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即使部分零、部件损坏, 为了节省资金, 也不进行及时维修。例如图五, 电梯的检修开关损坏, 却没得到及时修复。
(4) 应急救援预案形同虚设。按照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 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操作规程, 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使用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环境制定合适的救援预案, 并对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定期演练。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发现, 电梯使用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大部分是由电梯公司提供给电梯使用单位的, 而电梯公司提供的应急救援预案大都是通用版, 并没有结合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具体的救援预案。一旦安全事故发生后, 救援预案很难和使用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进行快速有效地救援。
4 相关措施和建议
(1) 提高重视程度, 落实相关责任。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电梯的安全全面负责。
(2)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加强与生产厂家、维保公司的沟通合作。电梯使用单位应主动与生产厂家和维保公司联系, 督促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切实履行合同的约定及时、全面地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 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相关规定, 要求维保公司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将电梯的安全管理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
(3)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增强安全意识, 不能为了节省资金而忽视了电梯的安全运行。一旦发现电梯的零、部件损坏应当及时维修, 必要时, 电梯应当停止使用, 要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 并定期演练。应急救援预案要根据重大危险源对周边人员、生产装置、环境、居民等的危害程度来进行编制, 做到切合实际、简明扼要、概念清晰、容易理解、可操作性强, 避免过于冗长、繁琐和不易执行而引起现场混乱等。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 必须对所有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明确职责和责任。培训合格后进行现场演练, 现场演练要尽可能达到实战要求, 做到真实。通过演练让救援人员了解救援程序, 掌握救援方法, 同时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被救援者;树立职工的危机管理理念, 培养应对处理事故的能力, 增强事故防范意识;检验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 发现救援预案的不足和缺陷及时修正。演练应举行多次, 使救援预案不断完善, 成为真正对事故救援有效的规定性文件。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安全管理则是设备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每个电梯使用单位都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 与电梯的生产、维护保养单位密切配合, 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加大对电梯安全运行的管理力度, 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摘要:本文指出了使用单位在保障电梯安全运行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分析了其在电梯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最后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篇10
抓食品安全必然从源头抓起, 动物性食品安全可追溯到食品加工业的上游, 其中畜牧养殖业是安全问题的重要一环。从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及各种人畜共患病, 近年来动物疫病一直在威胁着动物食品的安全。而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 建立有效的防控监测手段, 是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也成为控制此环节的重中之重。
1.现状
目前, 我国养殖业生产发展不平衡, 散养、小规模饲养和集约化生产并存, 使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控制和扑灭困难重重。近年来, 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不断发生;病毒、细菌内部的基因突变、重组;小反刍兽疫等新发病不断出现, 一些原已得到控制的人畜共患病如结核、布氏杆菌等又有抬头趋势。据报道,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至少295种人畜共患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 其中细菌性人畜共患病有55种,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129种, 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111种。
2.存在问题
动物疫病对动物性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此类患病动物都带有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虫卵, 通过畜禽的皮毛、血液、粪便、骨骼、肉尸和污水传播给人, 也可使动物源性食品携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引起人的发病甚至死亡, 严重威胁着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其次, 由于防控监管水平落后, 近几年, 从国外引进不少动物疫病, 如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鸡法氏囊病和90年代引进的猪蓝耳病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近几年爆发的小反刍兽疫也是由于从发生地调运, 传播开来。均给动物性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第三, 我国原有的一些疫病, 特别OIE规定的A类疾病, 长期以来得不到根本控制, 加之部分地区监测水平落后, 使得隐性感染、及畜禽长期带毒现象始终存在, 导致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3.对策
(1) 动物疫病监测技术方面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人畜共患病监测技术, 开展流行病学监测, 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分析技术实现食源性动物疫病的监测、利用预报系统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有利于及时、快速把握动物疫病的流行规律和疫情信息, 对防止这些病进入人类食物链起重要作用。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跨地区的动物疫病进行监测, 对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水平做出及时判定, 一旦发现重大疫病病原, 应按规定迅速上报, 是预防这些病原进入食物链的关键环节。
(2) 制度建设及资金投入方面应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理机制。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 建立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工作责任追究制, 做到早发现、早处置、迅速扑灭疫情。在资金投入方面,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近年来的投入远不能满足防控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用于疫情监测、发生疫情畜禽扑杀后的补贴, 没有足够经费保证。特别是肉牛、奶牛的扑杀补贴明显低于市场价值, 在此情况下, 为减少损失, 病死畜禽违法流入市场现象时有发生, 很难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因此, 疫情扑杀补助经费在严格审核, 分级承担的原则下, 应按财政部、农业部规定及当年市场行情及时发放。
(3) 相关人员方面一方面, 我国兽医人员就病原菌对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不甚了解, 相关专业技术水平欠缺, 因此加强兽医相关人员技术方面的培训, 培养其分析病原传染风险等能力至关重要。另一方面, 应提高养殖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养殖者是动物性食品生产的主体, 而在我国, 对饲养者的培训基本处于散乱状态。个别人安全意识淡薄, 为追求短期效益, 将药残不符合国家规定、使用过量激素、添加剂的动物性食品直接送进市场,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暴发。因此, 加强养殖户培训, 引导他们生产绿色安全食品, 进而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势在必行。
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篇11
关键词: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隐患消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国内外各类先进医疗设备在医院中广泛应用, 成为临床、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丰富诊疗手段、促进医疗技术发展和服务水平提高的同时, 也对其应用安全和质量保证提出了极高的管理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确保医疗设备的应用安全和质量保证, 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化解或减少医疗纠纷, 无疑对管理者来说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20世纪90年代初, 美国率先颁布了《医疗器械安全法令》并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检测报告制度, 欧盟也于1993年正式发布《欧洲医疗器械指令 (MDD) 》, 中国关于医疗器械的第一部法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于2000年颁布并实施。越来越多国家的卫生部门认为, 医院在用医疗设备的应用安全和质量保证在医疗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是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保证的一个最基本的安全要素。由于医疗设备电气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而人体经常会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设备的带电部分, 尤其是一些手术、抢救仪器, 如高频电刀、除颤仪, 如果没有很好的电气安全保护, 会给患者或操作人员带来电击的伤害。有研究表明: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 对电流非常敏感, 有时只受到微小的电击也会使人感到惊吓, 感到难受, 大电流通过人体时, 可引起心脏纤维性颤动, 造成呼吸器官麻痹, 中枢神经受损, 使体表或体内烧伤, 电击时间较长时, 可致人立即死亡。
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主要是指采用相应措施, 避免由医疗设备自身缺陷或使用不当等因素引起的, 对设备本身或所接触的人造成的电损伤。对医疗设备进行电气安全检测, 不仅可提前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的隐患, 减少因医疗设备导致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对设备本身来讲也是一种维护和保养, 可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慈溪现有市级医院8家, 乡镇医院19家, 医疗设备数量逐年递增的幅度越来越大, 因此, 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次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使用面广、数量大、临床风险高、与患者生命安全关系密切的七类生命支持和急救类设备:除颤器、高频电刀、呼吸机、监护仪、麻醉机、输注泵和血透机进行电气安全检测, 目的是了解本市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基本情况, 发现医疗设备电气安全存在的问题, 做出相应措施, 及时消除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隐患;通过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手段, 找出造成我市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隐患的规律性因素, 总结探索减少本地区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隐患的方法和对策, 提高医疗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
1 电气安全检测规范、内容与方法
1.1 电气安全检测规范
目前, 医疗设备的首要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制定的IEC60601标准, 关于电气安全的通用要求在IEC60601.1的第3部分中。此外, 由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AAMI制定的AAMI Standards-2004标准也是被普遍接受的。
1.2 电气安全检测方法
电气安全测试, 是通过模拟被检设备的正常状态和单一故障状态对相应参数进行检测。正常状态在电源极性正常和电源极性反转2种条件下分别进行检测;单一故障状态在断开1根电源线和断开地线条件下分别进行检测。其中对漏电流不进行断开地线模拟, 其他漏电流项目均在正常状态以及单一故障状态 (断开1根电源线、断开地线) 条件下进行测量。
1.3 检测工具及内容
1.3.1 检测工具
我们使用了美国福禄克公司生产的ESA 620电气安全分析仪。该仪器有3种测试负载、2个绝缘测试电压可供选择, 配备了10个增强安全的ECG接线柱, 能够模拟ECG和性能波形, 由此利用一个连接即可对患者监护仪进行电器安全测试和基本的测试。该仪器可兼容多项标准, 包括GB9706.1 (IEC60601-1) 。
1.3.2 检测内容
(1) 电源电压测量。在进行电气安全检测之前, 首先要对供电电源电压进行测量。电源电压测量可以说是电气安全检测的最基本测量, 关系到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电源电压正常情况下应为交流220V, 如果电源电压超出正常范围或接线不正确, 如极性错, 地线开路等, 就无法进行其他电气安全测试, 应及时维修电源。对于使用稳压电源或不间断电源供电的设备, 可以直接对稳压电源与不间断电源输出的电压进行测量。
(2) 接地电阻测量。分别对电源线与地线、应用部分与地线间阻抗进行测试, 是针对设备漏电时确保人碰触外壳不会触电而要求的电气指标。
(3) 电源绝缘电阻测量。电源绝缘电阻是被测设备电源输入端与被测设备保护之间的绝缘电阻。
1.4 漏电流测试
国家标准GB9706.1-2007将医用电气设备的漏电流分为:对地漏电流、外壳漏电流、患者漏电流和患者辅助漏电流四种。
(1) 接地漏电流:是指由网电源部分穿过或跨过绝缘流入保护接地导线的电流, 在对地漏电流测量时实际测量的是由电源进入保护接地的电流。保护接地是把仪器的外壳进行接地以防止电击的一种保护方法。如果接地漏电流过大, 表明设备内部绝缘部分未达到标准, 存在安全隐患。
(2) 外壳漏电流:是指在正常使用设备时, 从操作者或患者可能触及的外壳或外壳部件 (应用部分除外) , 经非保护接地的外部导电连接流入大地或外壳其他部分的电流。
(3) 患者漏电流:是指从应用部分经患者流入地的电流, 或者是由于患者身上意外出现一个来自外部电源的非预期电压而从患者经F型应用部分流入地的电流。应用部分指的是医疗设备用于诊疗时与患者接触的部件, 对于心电监护仪, 测试应用部分包括心电导联 (CF类) 、体温探头 (BF类) 等部分。
(4) 患者辅助漏电流:指正常使用时, 流入处于应用部分之间的患者的电流, 此电流预期不产生生理效应。
2 电气安全检测结果及隐患分析
2.1 电气安全检测结果
对全市七类高风险医疗设备进行检测, 初次检测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根据检测结果和以往维修经验, 对上述未达标设备进行检修, 然后再次进行检测, 重新统计结果, 合格率如图1所示。
从上表可看出, 经过检修处理后, 通过电气安全检测的设备比例大大提高, 未通过检测的设备仅占检测总数的3.79%。对于最终未通过检测的设备, 为了应用安全, 暂停使用送厂方修理。
2.2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隐患分析和讨论
医疗设备的许多电气安全隐患首先可以通过观察外观发现, 如一些陈旧设备的外壳破损、变形、松动、电线裸露等, 因此在电气安全检测前先排除可能存在的明显问题。由于检测条件限制, 我市先前从未开展过全面的电气安全检测, 因此本次初检未通过率较高。分析测试结果并结合检修情况, 认为影响电气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 电源线问题。这次检测由于电源线问题导致接地阻抗过大, 致使检测不合格的比例很大, 在第一次检测中占了26.6%。理想情况下, 电源线阻抗可以看作是零, 但由于电源线的长期使用, 反复折叠, 缠绕, 会使其内部导线发生微小的断裂, 使整线阻抗变大;长期通电也可加深内部导线表层及触点氧化, 进而使整线阻抗变大;电源线本身材质也可引起阻抗过大。
(2) 设备金属外壳氧化。可导致接地阻抗过大, 通常发生在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由于我市处于东南沿海, 空气潮湿, 金属更加容易氧化, 初次检测时, 我们未对作为检测点的仪器外壳金属部分做处理, 结果有较多设备未能通过测试, 而在除去外壳检测点的金属氧化层后再重新测试, 结果正常。出现这种情况的设备有15台。
(3) 设备内部线路接地点氧化。可导致接地阻抗过大。这类情况不常见, 而且不易发现, 有时也比较难处理, 被检设备中有2台是这种情况。如果设备由多个部分组装而成, 在排除前两种情况的前提下, 可将测试探针分别接触设备不同部分的金属外壳, 如果接地阻抗测试结果显示差异较大, 可以初步认为存在线路或机壳接地点氧化问题, 然后检查和处理连接点, 逐步排查。
(4) 插头标准问题。可导致接地阻抗非常大, 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安全。部分进口设备使用非国标插头, 不能与使用场所的国标插座匹配, 使接地线失效。早期由于安全观念淡薄而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为了保障医疗安全, 我们在使用和安检过程中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立即加以处理, 更换不匹配的插头或电源线。
(5) 正确的供电线路是安全用电的基础, 供电应具备:火线、中线 (零线) 、地线3条线路。但有的医院在建筑时为省一根地线, 只提供220V电源的火线和中线, 并将插座中的中线与地线勾在一起, 这给用电安全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平时用电觉察不到有危险, 一旦中线出现故障, 将会带来不可想像的后果。这次检测中发现有一家医院找不到地线, 虽然数量不多, 但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 医疗设备安全隐患消除对策
3.1电源线阻抗不合格或者长期使用后, 电源线存在老化、腐蚀等问题, 容易造成接地阻抗过大, 无法保证对患者或医务人员的安全保护。在检测设备前, 对于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 先检测电源线的阻抗是很有必要的, 尽管会增加检测步骤, 但从长远来说, 这样做可以相对缩短整体检测及维修时间。
3.2正确使用电源插头插座, 单相三线制插头、插座, 插座需确保右边孔为相线 (火线) , 左边孔为零线, 中间孔为地线。地线应经常检查, 确保可靠接地。使用2线插头, 不能保证对I类设备进行正常接地, 容易造成外壳漏电流超标, 增加发生电击的风险。
3.3电子医疗仪器应经常检查绝缘程度, 防止漏电。仪器外壳或旋钮等部件不应有裸露的金属部分, 心电导联如果发生绝缘层脱落等损坏时, 应及时进行更换。不推荐使用医用胶包裹后继续在临床上使用。
3.4对临床使用、操作和维修人员应进行用电安全的培训, 如对电源电缆、导联线等是否完好的检查;如何确保接地;导电膏的正确使用和作用等, 确保安全用电、规范操作, 形成制度化管理。
4 结论
县 (市) 级及以下 (含乡镇) 医院一般缺乏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普遍检测和综合分析, 更缺乏根据检测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隐患途径的探索。而县 (市) 级医院及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无论从使用环境、操作使用人员的水平、病患素质与大医院均有一定差距, 因此医疗设备电气安全问题更加值得关注。
在医院的特殊环境里, 电气安全在医用仪器中是十分重要的, 关系到患者和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 在排除使用环境的影响 (如电源电压的波动等) 和使用人员操作失误等情况后, 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电气安全检测, 可有效地防止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并可有效保证医疗设备发挥效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的实施, 要求医院切实有效地进行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特性的检测与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 才能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郭丹, 高虹, 李洋.呼吸机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的研究与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10) :134-135.
[2]张臻, 刘芳.电击防控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 2007, 23 (10-2) :293-295.
[3]管青华.浅谈医疗设备电气安全[J].医疗设备信息, 2006, 21 (3) :76-77.
[4]IEC 60601-1,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M].IEC, 2004:69-103.
[5]AAMI Standards-2004, (Electrical Safety Manual) [S]:45-53.
[6]GB9706.1-2007,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S].
【消除农机安全隐患】推荐阅读:
消除安全隐患08-25
消除安全隐患12-20
火灾隐患消除08-05
农机安全隐患自检工作小结06-17
镇政府消除火灾隐患实施方案06-28
消除隐患守住红线演讲稿09-11
农机事故隐患分析07-13
浅谈农机安全生产与农机事故预防08-31
农机使用安全09-20
乡镇农机安全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