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除

2024-11-28

信息消除(精选11篇)

信息消除 篇1

建立自动化的信息管理网络,包括医院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与保险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系统,医院与需求方之间的信息系统等三大子系统。新的医改方案不仅明确了未来的目标和方向,最为重要的是在每一个环节都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信息孤岛现象却是医院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最大阻碍。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交流与共享,是我们为医院医疗救治及其他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继续开辟医疗信息化道路的第一要务。

1 尽快制定医疗信息标准

经济效益庞大的医疗体系、大量的数据信息,靠人工管理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医院对管理水平的需求。对药品的调价通过网络立即传输到门诊,门诊收费也就可以以最快最新的价格进行收费,药房发药通过立即调收费处的处方核对发药,对不合格的处方或多收漏收的处方及时的反馈,从而杜绝多收或漏收现象。通过信息系统管理,病人出院打印清单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医院信息标准的建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落实规范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整个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源头,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5年前,卫生部就已经制定了有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规范。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让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有规范可依。《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是卫生部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大力推进的一部规范。“在这部‘规范’里,对医院流程,各个功能模块,如药费、预约挂号、血站安全、药品安全以及药品效期都做了明确要求。”

1.2 科学、切合实际部署医院信息化建设

在统一标准的大前提下,既要保证主题资源的稳定性,又要能够开放运行、不断吸收其他分系统[2]。从HIS、PACS,再到如今各个医院热衷建设的电子病历。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形容也不为过。医用信息系统集成(IHE,I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提供了全球性的信息集成平台,提供了提升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水平的机会[3]。只有用统一标准替代自搞一套、自成一体的旧模式,才能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医院间融合。

2 加快建立统一、共享的医院信息系统步伐

2.1 建立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

要加强医院内部的信息管理,建立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把医院的门诊、病房、药房、收费处、后勤部门、管理部门等联结起来,使管理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

2.2 电子病历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和隐私方面的监管要求

医疗服务提供商和医院应该怎样安全的使用电子病历呢?我们设想有一家医院,它的电子病历运行得相对来说比较顺畅。医生使用电子病历能以完全电子化的方式处理大部分的工作,这与纸质病历传来传去的传统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使用了电子病历以后,医生根本不需要用纸,就可以查阅病历、检验及检验结果、并把病人介绍给专家转诊、开方以及诊断。但是,众多的工作人员需要访问病人病历,包括急诊室技术员、医生、护士等等。就埋下了不安全的隐患,会导致电子病历的安全状况大多不尽如人意。如何加强电子病历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 科学管理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行

3.1 建立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加强沟通、注重共享与协作,从组织层面保障信息通畅。确定好信息化目标与需求,制定出计划与方式,极力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做好全方位、多渠道融资。逐步建立更新标准HIS系统。

此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靠领导的直接参与,全体职工的配合和病人的理解,才能使整个工程顺利地开展下去[4]。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现代化医院的基础设施之一,需要有专职的专业部门及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维护。但是一些中小型医院往往对此认识不深,没有相应的专业部门来负责管理,而是由其它一些部门或由非专业人员来代管,以至于管理水平低下,出错频繁,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如有的医院实际参与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是财会科、设备科、医务科、总务科等部门。

3.2 医院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于专业人才要采取引进与培养并行的方式,重培养的同时要求全面。医院信息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更需要在实践磨炼中形成,他们是建立智能化、便捷化、标准化HIS系统的中流砥柱。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医疗信息在各地区、医院各科室间无缝穿梭,只要有需求便可随时随地获得的时刻并不遥远。

摘要:“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致使医疗卫生资源及患者信息的整合程度低,不能共享。意味着大量信息资源的浪费,直接造成医疗成本的增加。卫生部最新制定的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强信息标准建设,清除信息孤岛等问题。要想落实新医改政策,就需要分析原因、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关键词:信息孤岛,医院,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肖燕.新医改下如何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J].中国外资,2010年卷012期

[2]沈锋.上海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2000

[3]黄继宏,黎敏.浅议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医院,2005,12,5(12)

[4]李涛,张茜,任建宇等.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02期

信息消除 篇2

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

为积累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及应对输入性病例的经验,建立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体系,推动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根据现阶段我国疟疾流行现状,在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6省(市)的部分地区,启动消除疟疾试点工作。为加强消除疟疾试点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试点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县(区)的遴选

(一)数量。

在河北、浙江、福建、山东、广东5省和上海市,各选择1—2个县(区)作为消除疟疾试点县。

(二)入选原则。

1.试点县(区)政府重视消除疟疾工作,有先行试点的意愿和积极性,基层专业机构有较好的疟疾防治工作基础。

2.试点县(区)的疟疾疫情现状、地理环境、人口流行病学特征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确定程序。

各省(市)卫生厅(局)根据上述原则组织试点县(区)的申报工作,国家和省级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并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备案。

二、目标与工作指标

(一)目标。

到2011年底,试点县(区)实现或证实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建立、完善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体系。

(二)工作指标。

到2011年底实现如下工作指标。

1.发热病人年血检总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2%,其中,5月-10月份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2.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100%。

3.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的报告率达到100%。4.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

5.报告疟疾病例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比例达到100%。6.疫点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7.居民防蚊设施保护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内容

(一)开展发热病人血检,最大限度地发现疟疾病例。1.具备疟疾诊断能力。试点县(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构配备疟疾检测必需的显微镜和试剂,对“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以下简称“镜检”),在开展镜检的同时可采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2.开展疟原虫镜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每年对试点县(区)内医疗机构的检验人员进行1次镜检技能培训,并组织开展考核或技能竞赛,推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二)完善疟疾疫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无疟疾病例漏报。

1.进一步完善疟疾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各医疗机构均配置供上报疫情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并实际投入使用。

2.开展疟疾疫情信息报告的培训。每年对试点县(区)内各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及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报告人举办1期疟疾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培训班。要求对所有发现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三)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确保疟疾病例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

1.开展规范化诊疗技术培训。试点县(区)的各级医疗机构每年至少对本单位医务人员开展1次疟疾相关检测、诊断和规范治疗的培训。

2.病人诊断。依据病人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人进行诊断。所有疟疾病例一旦明确诊断,立即采集病人的滤纸血样,送相关实验室进行疟原虫基因检测。

3.现症病例治疗。对发现的疟疾病例24小时内进行规范化治疗。所有间日疟病例均采用氯喹加伯氨喹8日疗法进行治疗,所有恶性疟病例采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

4.休止期根治。每年传播休止期,对近两年的间日疟病例进行追踪,对随访到的病例采用伯氨喹8日疗法进行根治。

(四)对疫点进行规范化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1.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疟疾病例经网络直报后的4个工作日内,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2.疫点处置。

(1)人群疟史调查。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开展入户调查,对2周内有发热史的人采集血样进行镜检。疟史调查户覆盖率在95%以上,发热者镜检比例必须达到100%。

(2)预防服药。在疟疾病例确诊的1周内,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可进行1次预防服药(有禁忌症者除外)。

(3)媒介调查。疟疾病例经网络直报后的4日内,在疫点开展媒介种类、密度和孳生地调查。

(4)媒介控制。对疫点范围内的房屋内墙壁/蚊帐采用杀虫剂滞留喷洒;对周围环境的按蚊幼虫孳生地进行有效处理。同时,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提倡使用纱门、纱窗、蚊香、蚊帐、驱避剂等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五)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居民的疟疾防护意识。

1.开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材料。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调查的基础上,开发至少1种适宜的宣传材料,并下发社区/村庄。

2.组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在每年的“全国疟疾日”前后或疟疾流行季节,会同宣传、广电、新闻、教育、商务、交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报告、简报、标语、健康教育课、专家咨询或讲座、科普知识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全体市民(村民)宣传国家的疟疾防治政策和相关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及时就诊、规范治疗、自我防护和积极主动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意识。每年至少开展3次宣传活动。

(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防止疟疾病例输入和传播。1.建立信息发布机制。试点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网站上发布境外疟疾流行状况、防治知识和服务信息,并与相关的旅行网站链接。

2.实行健康告知制度。向赴疟疾高度流行区的人员及外派至疟疾高度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劳务输出等人员发放宣传材料,提供必要的疟疾防治知识,告知预防性药物的获得途径。

3.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卫生部门依法定期向社会通报疫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对入境人员的检疫查验中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在12小时内通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应向卫生部门提供与输入性疟疾病例同行返回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利及时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病例输入、输出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间及时沟通相关信息。

4.加强流动人口随访。对从境内、外的疟疾高度流行区返乡人员开展随访,对发热者进行血检。

(七)开展基线调查,便于考核效果和总结经验。在试点工作开始前,各试点县(区)按照基线调查方案的要求,开展人群感染率、防治知识知晓率和传疟媒介等方面的基线调查。

(八)加强防治资料管理,确保考核工作有据可依。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完善历年疟疾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媒介种类、密度、季节消长等疟疾防治工作档案资料。

(九)建立消除疟疾试点协作网络,实现资源信息共享。1.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建立并完善防治信息数据库和疟原虫基因分型数据库,定期更新、汇总和分析有关资料。2.开展省际经验交流。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6省(市)组成消除疟疾试点工作协作组;加强各省(市)和试点县(区)之间的疫情信息通报和消除疟疾经验交流,定期开展对口监督检查,推动消除疟疾试点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

四、质量控制

(一)开展血检质量控制。

试点县(区)建立县级镜检站,开展发热病人血检质量控制工作。频次要求:5月-10月每月开展1次、11月-次年4月共开展1次。数量要求:对所有疟疾病例的血片全部进行复检;对阴性血片进行抽查复检,每个医疗机构抽取20%的阴性血片,至少抽查20片,少于20片的全部复查。

(二)媒介控制效果评估。

各试点县(区)每年5月-10月对每月出现的第1个疫点,在完成媒介控制措施1周后,于18:30-19:30对病家及其周围4户以上的居民家庭进行媒介调查。评价指标为蚊媒密度低于4只/人工小时。

(三)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试点县(区)消除疟疾领导小组每年应对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开展1次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试点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辖区内各卫生机构相关业务工作进行1次指导和考核。6省(市)每年开展1次对试点县(区)的交叉检查。

五、组织与保障

(一)加强政府领导,强化部门职责。

试点县(区)成立由财政、卫生、广电、教育、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消除疟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年度防治目标、明确责任和任务,实施目标考核管理。消除疟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消除疟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有关部门要根据消除疟疾工作需要,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加强协调和配合,认真组织实施。

(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疟疾流行程度和消除疟疾的实际情况,将消除疟疾经费作为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消除疟疾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技术指导。

各试点县(区)所在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消除疟疾专家技术指导组,做好试点县(区)工作的跟踪指导、评估和试点县相关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县(区)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困难。

六、考核评估

(一)考核。

2012年初,各试点县(区)对照相关工作要求进行自我考核。试点县(区)所在省(市)对试点县进行验收。

(二)评估。

按照考核评估方案的具体要求,对试点县(区)2年内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期得出消除疟疾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投入与产出之比、各项措施对消除疟疾的贡献等。

七、进度安排

(一)试点工作周期为2年。

(二)准备阶段:2009年9月-12月,制定并完善工作方案,确定试点县(区),召开消除疟疾试点项目启动会,布置试点工作,对试点县(区)的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三)实施阶段:2010年1月-3月,开展基线调查;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组织实施工作方案的各项内容;2011年11月-12月,开展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四)总结阶段:2012年1月-3月,开展消除疟疾试点考核与评估;2012年4月-6月,总结、交流经验。

相关术语或定义:

1.疟疾疫点:指疟疾病例居住的自然村、居住点(前后左右各一幢楼或两排平房,楼间距小于50米)或工作单位,并且有传疟按蚊存在。

2.流动人口:特指自境内疟疾高度流行区(如海南、云南、安徽、贵州、河南、江苏、湖北等省)或境外疟疾高度流行区(如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入境及回归人员。

信息消除 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孤立性   课程模式    知识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越发重大,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和学习,已不仅是学生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需要,也不仅是培养竞争力和人才发展的需要,它已逐渐成为21世纪每个个体的必备技能。信息技术是当代的语言,这一方面说明,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常抓不懈,将这种必备的生存技能真正吃透并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巨大意义,它如同语言一般渗透于其他各个课程之中,指导并改变着其他课程和其他知识体系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对整个高中教学体系都将起到颠覆性的作用。

然而,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所产生的成果,无法起到前文所说的那样巨大的作用,甚至无法达到高中课标的基本课程要求。因此,找到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关键的。概括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无非是以下几点:首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这是由于考试分数占总分数的比重不多,甚至施行考核制,不占总分数,导致教与学双方都对这一科目有所忽视;其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泛化,即所学知识蜻蜓点水,看似每一科目都有所涉及,实则无法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第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陈旧,无法适应新时代、新科技的节奏,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有关部门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上存在着诸多不足。以上所提及的问题,若总结来说,都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孤立性”问题,解决好这一“孤立性”问题,便可以解决我们所提及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我们对这一课程原初的教学意义和教学设想。

一、寻孤立之根,消除尴尬的课程地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孤立性,根源在于课程设置存在相当大的问题,这里的课程设置包括备、教、学、考等各个方面,要从根源解决信息技术课程的孤立性,就要消除这种尴尬的课程地位,从每个角度梳理其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妥善处理和彻底解决。

首先,在课程的准备方面,要认识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特殊性,从而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硬件设施的提供和更新上,相关部门要做到“新”“快”“广”,其中“新”是指相关硬件设备一定要新,新并不代表盲目跟风,供应时下最新的科技成果,而是新在体系上,例如对移动设备ios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并不一定要追求苹果系列产品最新的设备,而可以选取相对价廉物美的产品进行教学实践。“快”是指更新换代要迅速,对新信息技术潮流的捕捉要敏锐,要跟上潮流,例如同样是制图软件,要选择功能最多、操作最易的最新成果进行教学工作,绝不能出现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过气技术进行系统学习的现象。“广”则是要求信息技术课程设置要有开阔的视野,不能局限于PC领域,更不能之局限于PC中的某一处理领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本质公用是服务于新的、快捷的信息化社会,将各种能有利于学生吸收信息技术的广阔平台提供给学生,提供给课程,让信息技术真正能被学生掌握,并服务于学生生活。

其次,在教学实践和教学计划中,要认清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杜绝信息技术课程收到其他课程或个别教师排挤的情况发生。对高中生来说,升学压力是其最主要的压力来源,高中生面对繁重的升学压力,会无意识地向应试教育靠拢,即以考试为准绳衡量各科的重要性以及对其重视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两点,一方面,要缓解并逐渐消除积分制考试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这是一项十分复杂并艰难的工作,因此要逐步实行,可以先集体采用考核制度,将分数对科目重要性的影响降到最低,另外,还可以实行选课制度,让学生独自选择想要学习和擅长学习的科目,将大学的必修与选修的教育模式加以改进,即根据学生的爱好科目设置相应的选修课程,例如,学生选择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其爱好科目,系统可自动将与之有关的数学等科目设置为其必修课,这样学生是学其所好,同样可以消除分数对课程重要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全面改进考试制度,这同样有两种可行方案,即平衡各科目在考试中的地位,若改革遇到一定的困难,则可通过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考试分数来加以暂时缓解。总之,对于教学实践和教学计划的改革,都要本着课程平等的原则来进行,不能以分数高低来衡量课程的重要与否,更不能出现主科挤压副科学习实践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孤立性的解决方案得到落实。

第三,对学生来说,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概率一向是许多老师面临的问题之一,这种几率涣散的情况之所以大面积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加以解决。对教师来说,针对目前的高中信息课程教育现状,要做到传道要大于解惑,即将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摆在高于传授这门课程系统知识的位置,先让学生了解到这门课程对学生自身的重要意义,再强调学习方法和学习纪律的问题,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乐趣,领悟到这门课程对学生未来的重要价值时,自然会将教师有关于教学过程和教学纪律的设想完成好,从而起到不攻自破的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说,要认识到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而不是分数,学习是多元的,并不仅仅是能转化为分数的内容才是值得学习的内容,只要对于学生未来有指导意义,指导作用的课程,学生都应当认真、扎实地学好,掌握牢固,这是学生求学的本义。

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孤立性根源的探索,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其课程孤立性的问题,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意义,并做好以上这三点,那么这一孤立性的根源便可以很好地清除,有关部分将硬件设施提供好,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导向和方位调整好,便可以为清除孤立性根源提供基础支持;教考设置者将考试改革落实好,便可以为清除孤立性根源提供内在动力;学生和教师将教与学的过程贯彻落实好,便可以为清除孤立性根源提供实践保障。总之,将三者结合,消除孤立性根源,是消除一切孤立性问题的前提和基础。endprint

二、从细处着手,消除孤立性的惯性模式

在从制度上、思想上消除孤立性根源之后,接下来要消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孤立性特征,就要将关注点转移到细节上,从细节入手,消除孤立性的惯性模式。“细节决定成败”,如果说前文对根源的改革决定着消除孤立性的大方向的话,那么对细节的改革力度和改革成果决定的就是这次改革的长远性和持久性,只要将细节抓好,改变那些已变成惯性的思维模式和授课模式,才能将消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孤立性的工作真正变成一项改革举措,变成长远的和高效的教育改革成果。

从细节上取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孤立性,首先要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将一部分教授课转变为讨论课和实验课,这种细节上的变化,会使学生昏昏欲睡的传统一讲多听的惯性思维和惯性课堂被打破,使学生重新燃起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关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课堂问题的讨论和对课程设置的干预上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传统的授课惯性被更改,从而让教师一改往日照本宣科的习惯性讲课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这一课程建设和课程内容的思考上。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惯性思维被纠正,让学生真正明白这门课程的有趣之处、重点、难点,以及有关这门课程学习方法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今并非不适用,而是需要进行改革后使用,因此,对于这一教学模式的打破一定要是细节上的,从细节入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可能被完全置换,教师仍然是课堂知识传授的主体,即便在个别专题讨论的课堂上教师仅具有总结发言和整理思路的作用,但这毕竟在课程的总设置上属少数,正确的改革方式是从细节上的,在某些灵活性或操作性知识的处理上,在某特定操作方法的讨论上,可以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既保留之前教学模式的优点,又有效避免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

从细节上取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孤立性,还需要注意对教学环境细节的设置。教师并非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的掌控者和学习过程的领导者,按照这种观念来类推的话,那么过去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则显得过于单调,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课堂引导地位,不拘泥于对知识的传授,而用心构建一个最为高效的课堂氛围,而这种氛围的构建,就必须依赖于细节的营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防辐射教育,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停止课程教授,带领学生走向户外,用十分钟时间来接触自然,缓解机房辐射所带来的伤害,这种细节的改动会使得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不同,利用十分钟的时间作为交换,可以获得学生全课堂的高效率,这种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学生重新重视起信息技术课程,重新燃起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在教师意识和课程设置等根源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学生对这门课程消除了排斥性,那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孤立性便无从谈起,这种教学环境中细节的设置,无疑对学生消除排斥性是大有裨益的,它一方面培养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门课程的知识价值与时代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价值与时代价值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获得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这种对教学环境细节的设置所制造的这种良性循环,毫无疑问,是优于其他多种改革方式的。

从细节上取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孤立性,尤其要注意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便是学以致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要从细节入手,抓住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取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孤立性。例如,在讲授Word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语文课对古诗词做注释和讲解的过程,来将Word的各项知识通过语文课堂的形式展现出来,又如,利用信息技术软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处理,利用网络知识进行英语发音同步学习等,这些都属于课堂教学的细节型改革,这些改革虽落在课堂的小处,占课时比重也并不大,但它的意义却是重大的,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利用授课细节将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起来的授课模式,在讲解时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将课程与课程进行比较,将信息技术指导下的其他课程学习和脱离信息技术指导下的其他课程学习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知识的相对便捷性和效率性,这种讲解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Word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便可以有效地消除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科孤立性,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将其与其他重要科目相结合,将信息技术真正运用到各科的教学和学习接受实践中去,形成一种信息技术课程对其他课程的反哺效果。

从细节入手,消除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孤立性,是建立在前文对孤立性根源改革良好运行的基础上的,在对孤立性根源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关注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可以帮助改革进行的更完善,也消除了大量阻碍改革行进的可能性障碍。

三、 理文化之脉,构建新型文化语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如今所面临的孤立性问题,与我国的文化脉络和文化建构是不无关系的,我国古代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文化形态,形成了重功用而轻理论的文化特点,这种实用主义哲学观念无疑影响了如今教育中“副科”的地位,此外,我国所说的“学问”,自古以四书五经为主,学问人和读书人的概念有重文轻理的趋势,如信息技术课程这种学科,用我国传统文化的观念看,属于技艺而非学问,有学问的人定是饱读典籍,吟诗作对之人,而信息技术这种学科,研究得再透彻,也不过是所谓的“手艺人”,这些文化语境其实是构成如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这种孤立性的土壤,因此,在以消除这种孤立性为目的的工作中,对文化脉络的梳理,对新文化语境的构建,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对文化根脉的梳理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对传统文化梳理的目的是构建新的、有利于信息技术能学科生存发展的文化语境,因此,要紧靠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和需要来进行文化反思,而不是进行单纯的文化学研究。其次,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同时,要触类旁通,在对信息技术学科孤立性根源研究的进行中,要抽象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来指导相关学科的建设,这与我们所要避免的单纯的文化学研究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在反思这一学科文化成因的过程中,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其他学科,其目的归根结底还是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而后者则是脱离了实践而空谈理论,这对我们目前的教育实践并无益处。第三,对传统文化的梳理要慎重,不能轻易地否定和以偏概全,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根脉之广之深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它固然有其弊病,但仍可谓是一块璀璨的瑰宝,是千年出土的文物群,因此对这里面的文化进行批判性研究,既要敢于讲话,又要小心翼翼,这个度需要慎重把握。针对以上三点,我们不难对这一文化根脉进行一下梳理,一方面,农耕文明对我国的影响仍是深刻的,并将继续发挥其持久性,这导致我国对现代科技仍有一种朦胧的淡漠感,这种淡漠感反应在高中教育中,便演化为对信息技术之类课程的忽视;另一方面,我国长久以来奉行的儒家思想,对知识结构的定性本身就是有所偏废的,在这一思想体系下,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全面重视和高度重视便还有一定的距离。endprint

针对以上提出的两点问题,我们构建新型的文化语境,也要围绕着这两个薄弱点来进行。但在进行之前,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构建的新型文化语境,并不是对传统文化语境的否定,而是一种补充,我们所做的这种补充也不是在原文上做添加号,做加法,而是续写,续写出在当时时代语境下没有写完的内容,续写出更加适应这个时代的文化语境,既然是续写,就必须顺承前文,也必须合乎章法。一方面要解决旧文化语境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秉承这一“续写”的态度,因此我们对新文化语境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首先,要坚持响应积极的时代精神,将高中课堂变为我们时代精神的浓缩和结晶,当思维惯式与传统文化相抵触相排斥时,要敢于做出时代所需要的判断和选择。第二,要不忘本心,当前我国所接受所引进的所有的文、理、工、农类知识,都是为我们国家的自我繁盛服务的,都是为每个个体获得相应的生活技能从而在光明的未来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的,因此,无论时代变迁多么迅捷纷繁,我们都不能忘记建构这一丰富多彩的新文化语境的目的,即把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得更完善,继而形成一种科学、严谨、合理、生动的新型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的最终建成,是我们呼吁构建这种新型文化语境的初衷,也是本文所探讨的一切问题的落脚点,这一体系的建成,将标志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孤立性彻底消除,也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迈上一个新台阶。

理文化之脉,构建新的文化语境,是消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孤立性的根本举措,这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甚至并非一两代人就能彻底完成的,因此我们要有常抓不懈的勇气和克服一切困难的自信,同时这也是一项动态的任务,它有无限进步的空间和未来的无数种可能,因此,对这一文化语境的构建,是切实可行的。总而言之,要理清文化的脉络,构建新的文化语境,是一项关于整个中国文明的浩大工程,这项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所影响的不仅仅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孤立性”问题,而是整个我国现代教育的命运和走向问题。

总览全文,我们从以上三个角度讨论了如何消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前所面临的“孤立性”的问题,其实解决这一问题的角度还有很多,我们在这里所提出的只是一种反思性的构想,但构想始终是空谈,所有这三种解决方式都依赖于我们教师的授课实践和教育工作者的课程设置实践,相信本着坚持实践的态度,耐心地将这三点贯彻好,在不久的将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不再是一门被孤立的学科,而是同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彰显其学科价值和学科意义,相信这一任务最终完成的时候,离我们的教育改革的最终胜利也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周仕东,王书伟,郑长龙.美国PADI: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模式初探[J]. 外国教育研究,2006(07).

[2]韩月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思考[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6) .

[3]巫芳俊.新课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分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1) .

[4]吕小利.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1) .

[5]邵帅.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2) .

[6]矫翠芝.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

[7]占强运.国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浅析及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05) .

[8]徐金雷,赵丽.网络教学模式初探[J].软件导刊,2006(12).

[9]赵代娜.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以及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01).

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电信市场发展 篇4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最近公布了《美国固定和移动上网速度调查报告》。该报告来自2010年4月至5月间全美范围内的随机电话调查, 旨在了解美国使用宽带接入的客户对其所使用的实际网速的认知情况。

多数客户盲目满足

在调查中, 80%的客户在被问及“你是否知道你的互联网连接的下载速度”这一问题时, 均表示并不了解。而在2005年开展的Pew Internet&American Life项目中, 相类似的调查结果也曾经出现过, 约81%的被调查用户表示并不知道自己所使用的网络的确切接入速度。可见, 多数用户表现出对运营商的极大信任。

该报告还进一步显示, 约24%的客户表示宽带速度总是能够达到运营商所承诺的带宽;47%的客户表示, 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能够获得承诺带宽;只有25%的客户说他们经常不能获得承诺带宽。

从上述报告结论中可知, 对于上网速度, 客户并不能确切地感知, 而只是在盲目地满足于自己所获得的服务。这样看来, 无论运营商提供的宽带质量好坏, 似乎对客户满意度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然而, 如果我们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便能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

逆向选择导致市场瓦解

在信息经济学中, 有一个基于阿克洛夫模型的理论—“逆向选择”理论。通过“逆向选择”理论可以得出, 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带来市场的瓦解。

例如, 在一个二手车交易市场中, 卖主对汽车的质量、现状、事故历史等信息都很清楚。而对于买主, 除了了解汽车的外形、新旧程度等信息之外, 其无法像卖主一样获得更多有关汽车质量的详细信息, 这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 买方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 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 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 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 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市场也就此瓦解了, 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

通过“逆向选择”理论, 我们再来观察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的状况。

根据FCC的调查, 运营商和客户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如果客户的刚性需求较小, 这个市场将会因“逆向选择”而瓦解。但是, 由于客户对互联网接入的刚性需求很大, 客户因没有太多投票的权利而只能被迫接受, 因此, 这个市场依然存在。然而, 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 高端市场 (需要高速互联网宽带接入的客户群) 被消灭了。由此可以推断, 调查结论中的这80%客户, 在并不了解自己网络接入带宽的情况下, 其在选择产品时大多数会将价格作为最为重要的决策因素之一。

消除信息不对称可实现规模增长

实践证明, 移动通信市场在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后可快速实现规模增长。最初, 在完全由运营商掌握信息、客户基本不了解信息的情况下, 运营商只能在单个客户身上获得利润, 但由于得不到客户的信息, 业务发展困难, 市场增长缓慢;相反, 在运营商逐步增加产品业务的透明度之后, 客户信任度提高, 其使用的业务也会得到迅速发展。

可见, 运营商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 不仅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 而且能够为自己创造有价值的市场。但在实际情况中, 一些运营商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仍然把提升信息透明度看作一种义务而不是创建健康市场的条件。

其实, FCC公布的《美国固定和移动上网速度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 也给了我国电信运营商一个启示—增加客户对所消费产品的了解十分重要。例如在德国, 客户使用O2的数据卡上网时, 在接入网络的客户端软件中包含了一个实时统计功能模块。通过用户界面, 客户可以实时了解到上下行的带宽、上下行的总流量 (按日、周、月统计并计算累计总量) 等信息。在此功能之下, 客户了解了自己支付的费用最终换来了怎样的一种服务标准。这个功能消除了运营商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同时也为运营商建立高端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客户基础。

除此之外, 运营商还可以帮助客户了解产品及消费过程, 以消除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例如, 运营商提供给客户的详细账单分析功能, 可以帮助客户了解产品特性与其消费特征的吻合度;移动运营商为客户提供消费情况和实时账户状态通知等服务。

最后, 运营商还应注意到, 具有主动信息获取能力的客户通常也会喜欢主动分析、研究产品;而不具有或者缺乏主动信息获取能力的客户则更愿意通过他人来了解产品, 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就可能会导致市场的瓦解。由此可见, 运营商不但要做到使各类业务信息透明化, 还要主动使客户了解到各类业务信息的内容, 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增长率。

如何消除负面情绪? 篇5

1、小事糊涂

在实际糊口中,很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碰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抽烟解闷;要么以牙还牙或破罐子破摔,更有甚者轻生厌世,这些都是一些错误的做法。小事糊涂既能使非原则的矛盾悄然化解,也可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缓和些。

2、自我暗示法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可不乱情绪,改善心理、行为和生理状态。当碰到烦恼时,学会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破财免灾”、“满意常乐”等。这样心情就会轻松,头脑就会冷静。

3、精神转移

愤怒或忧伤时,头脑中会产生强烈的高兴灶,此时不妨去做一些平时感爱好的事,如看片子、散步、玩游戏机或打球等,寻找一些“新奇刺激”,让新的高兴灶冲淡或抵消原有不良情绪。

4、疏泄开释

心中有忧愁、委屈、烦恼时,可向同事、朋友倾诉,以求得到劝解与匡助,或哭出来,或一吐为快,不可闷在心里,蕴蓄成一颗早晚要爆炸的“定时炸弹”。

5、转移注意力

每当要发火时,你们可以做点别的事情来或转变话题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缓解不安的情绪;也可以通过看电影、听音乐、散步等简单而且舒适的运动,使得缓解紧张情绪。有一部分人喜欢在生起气来的时候拼命干活,这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转移方法。但需要提醒的是注意安全,因为在愤怒的时候,动作不够准确协调。如果你是因为某件事或者是某个人而感到心情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就不要强迫自己了。这时做一些可以放松心情的是,转移注意力你可以听音乐、看电视打发时间,这样也不会耗费你脑力。在你的心情得到放松以后,你就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和解决自己的事情了。

6、自嘲自解法

面临不良情绪,应学会自嘲自解,如自嘲自己的愚昧、无知、缺陷,甚至狼狈相。这样不仅不会贬低自己,反而会缓解情绪,分散自己的精神压力。

7、适当的哭一场

消除“药祸”的遐想 篇6

药祸是因服用药物不当引起的祸害。

药祸是一种传染病,从古代一直传染到现代。

三国时魏尚书何晏是“清淡”之风的首创者,同时也是服石之风的始作俑者。他“耽声好色”,服了“五石散”(即石钟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后,一时“心加开朗,体力较强”,于是服者弥繁。可结果,导致了一系列可怕的药祸:“吞缩入喉”者有之,“痈疮陷背”者有之,“脊肉烂溃”者有之……而且有一位名叫赵公烈的,其中表亲戚之间,竟因服石白白地送掉六条生命。著名医学家和文学家皇甫谧险些为了服石得疾而自杀。

“圣子散”是苏东坡访眉山人巢谷君时得到的一张治瘟疫的秘方,苏东坡曾“合此药散之,所活者不可胜数”。后经名医庞安常附于《伤寒总病论》传之于世。但在宣和后,“此药盛于京师,太学诸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

公元1493年,江苏苏州一带疫病流行,苏州府官孙槃竟令当地药店按“圣子散”方配药,沿街叫卖;并将“圣子散”方印刷刊行,广为散发,使药祸迅速蔓延。“病者服之,十无一生,率皆狂躁昏瞀而死卒”。

反应停是治疗妊娠反应的一种药物,并且曾作为一种特效药物加以推广。结果导致了难于计数的伤残、畸形儿诞生,成了医药史上闻名于世的药祸。

补药是现代最畅销的药品。据统计,它的数量远远超过治疗药物的总和。可不少人服补药服出了性早熟,服出了“生火”,服出了“人参滥用综合征”,更可怕的是服出了死亡(有一人自服500克人参酊而去世)。

药祸是当今人类健康道上的绊脚石,如何搬开这顽石,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过种种方法,但效果甚微。

考察医学史上每一次药祸的流行,都与轻信有关。盛行服食五石散,广为传播圣子散,滥用反应停,盲目崇拜补药……莫不与轻信有关。

人们在迷信药物的功效时也同时对名人产生了轻信。叶石林在分析圣子散盛行不衰时指出:“天下以子瞻(苏东坡字子瞻)文章而倍其方。事本不相因,而趋名者,又至于忘生命而试其药,人之惑有至是也。”

由此可见,防止药祸的办法之一是“要慎重,不要轻信。”

“有利则有弊”。药物对于人体的作用也是如此。比如人参,对于气虚之证,服后确有立竿见影之效;滥用人参则能留邪生火。

医谚曰:“尽信药不如无药。”这是对药祸危害的一种深刻反思。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药物作用。

医者,司命之所属。在疾病治疗方面,很大程度取决于人类健康的灵魂工程师——医生。医者对疾病治疗方案的决策正确与否,是人命攸关的大事。

医者对疾病治疗方案的决策正确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辨证施治。

离开辨证施治,就难于避免药祸的发生。

苏东坡在“圣子散序”中说:“一切不问阴阳二毒,男女相易,状至危急者,连服数剂,即汗出气通,饮食稍进,神宇完复,更不用诸药,连服取差(瘥)。”陈无择指出:“一切不问,似不近人情”。正是由于“一切不问”,印刷刊行。广为散发,才使药祸蔓延:服五石散皆因“耽声好色”,服之暂时有效,而滥服则疾病纵生,危及生命;圣子散虽是治疗瘟疫之良方,但长于治寒湿而短于治湿热。所以在黄州因寒湿致病治之“所活者不可胜数”,在苏州因湿热致病,治之“十无一生”。医者不辨证,患者不求因,焉有不死之理乎?

信息消除 篇7

1 供应链相关企业之背景

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东风汽车悬架弹簧公司, 是一家生产销售汽车零部件的企业, 有独立的销售公司。始建于1969年,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公司已发展为中国汽车钢板弹簧行业特大型骨干企业, 拥有国内最大的汽车钢板弹簧研发中心。从1988年开始, 连续十四年担任中国汽车钢板弹簧行业理事长单位, 综合实力位居行业榜首。目前开发的重、中、轻、微型各类载货车、客车用等截面、变截面和渐变刚度钢板弹簧已成为国内著名的汽车公司的配套产品。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法国、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汇500多万美元。

2 供应链企业牛鞭效应的数据分析

研究该公司与其下游分销商苏州金龙客车的销售订货情况。数据详见下表:

(1) 首先我们看2002年1月至2003年7月19个月内苏州金龙客车关于型号为2912Q80xm-010弹簧的订单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纵轴单位:件;横轴单位:月) 。

(单位:件)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以月为周期, 在横轴方向, 金龙公司的初次订货量在这19个月内最高时为660件, 最低时为0件。而东风汽车悬架弹簧公司实际发出产品的数量最高为500件, 最低时为50件。可见订单在整个研究时期内波动幅度非常大。在纵轴方向, 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个周期内, 金龙公司的订货量和东风汽车悬架弹簧公司的实际发出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变化最大时2002年1月订货量为0, 而实际发出量为300件。这说明金龙公司的订货量在进行着不断的调整, 这种订货的波动性必然给东风汽车悬架弹簧公司的生产计划带来困难, 公司要根据订单的变化随时调整生产计划, 必然会带来成本增加。

(2) 再看2003年1~7月份东风汽车悬架弹簧公司关于型号为2912Q80xm-010弹簧的生产数量和实际发出的数量 (销售量) 。如图2所示 (纵轴单位:件;横轴单位:月) 。

从图2中我们看到公司的生产量有时高于其收到的订货量, 在某个订货周期内, 又会低于订货量。这是由于下游金龙客车订货量的波动引起对生产预测的不确定性。当生产量高于订货量时, 势必造成库存积压;当生产量低于订货量时, 只得依靠库存来补充。

(3) 2003年1~7月份东风汽车悬架弹簧公司关于型号为2912Q80xm-010弹簧的库存量变化图。从图3中我们看到在7个月内库存量波动幅度很大。

以上的数据分析都说明了在供应链企业中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牛鞭效应, 显然这种现象给供应链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产品库存积压严重, 成本过高以及质量、服务水平低劣等问题, 必然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 供应链企业信息共享系统之构建

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将资源优势、质量优势和市场优势有效的结合起来, 以过硬的质量、最优的服务、准时的交货期作为三大法宝, 在全国建立起了50家代理商80个销售技术服务网点, 形成集总成配套、备件供应、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为一体的强大经销服务网络。公司在营销管理上实行销售买断制——该公司按照设定的价格将产品卖给销售公司, 再由销售公司自行定价出售给社会用户, 其间的市场风险和利益差价均由销售公司承担。公司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 将计算机普及到生产经营工作各领域, 并建立公司内部网站, 构建了信息平台, 实现了网上行文和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还开发完善了财务、人事、仓储管理系统,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公司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影响力, 对其上下游企业有相当的凝聚力, 具备了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条件。而市场竞争的激烈残酷性, 使得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公司内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为实现合作伙伴间信息共享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公司供应链结构如下:供应商→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 (生产厂、销售公司) →分销商→最终用户。供应商包括:原料供应商、辅料供应商、零件供应商。最终用户包括:国内外的汽车整车生产厂, 如著名的国内汽车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江铃汽车公司等) 。为了减少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影响, 我们将供应商、批发商、分销商纳入公司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中。系统以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为核心, 在公司内部建立Web服务器。对于小规模的供应商, 只要通过Internet浏览器访问公司的Web服务器, 维护本企业在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服务器存储的信息, 由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的服务器统一进行数据管理。对于大规模的供应商, 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 这样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和供应商之间通过浏览器相互访问、传递信息。根据该结构, 可以在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与其供应链合作伙伴间充分利用Internet/Intranet建立三个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

3.1 外部信息交换

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首先建立一个Web服务器 (Internet和Intranet软件的主要部分) 。通过Internet, 实现如前所述的两个方面:①完成对不同地域的分销商、合作伙伴的信息沟通与控制, 实现对重要客户的及时访问与信息收集;②实现企业的电子贸易, 在网上进行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和金融交易。例如, 公司内部操作系统建立了一份采购单, 这个加密的信息通过Internet上传到Web服务器。当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后, 就会给发件者和供应商各发出一份电子邮件告知供应商。一旦确认供应商已看过该信息后, Web服务器将通知发件者, 并根据发件者与商业伙伴间的关系, 判断是否自动通知货运代理商, 其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这一层的信息交换, 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与其合作伙伴间必须规定统一的信息交换种类、格式和标准。

3.2 内部信息交换

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公司内部的Intranet。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推行SAPR/3系统, 该系统是SAP公司开发的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下的套装软件, 可用于处理公司中几乎所有的经营管理任务。R/3系统中各模块使用共同的数据库工作, 由一个部门输入到系统中的信息, 所有其他部门都会马上得知。例如, 财务部可以获得来自销售公司的信息, 生产计划部又可以获得来自财务部的会计信息。这样, 每个部门使用的都是最新的信息, 即使公司的部门之间存在着各种分割, 这些信息仍然被各个模块共享使用。例如, 公司的SAP R/3系统上线后, 处理客户订单的时间将由现在的48小时, 缩短为24小时, 客户的需求将更快得到满足, 因而库存也会大大下降, 从而削弱了长鞭效应。

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在建立了内部的Intranet系统之后, 就要决定在Internet上共享信息的组织形式, 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数据处理、状态统计、趋势分析等工作。

3.3 信息系统的集成

要实现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与其上下游供应商信息的交换, 就需要设计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接口。使企业内外部信息环境集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台整体。同时, 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系统必须保证只有被授权的人才能访问相应的数据, 每个用户都有特定的访问权限。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内部的Intranet不直接连至Internet, 通过设置防火墙和Web服务器, 为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的通信提供保密层加密, 保证有效地获取信息并防止信息被截取。系统信息处理过程如图5所示。

互联网的广泛性、共享性和交互性,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也改变了商业的环境。供应链信息系统之间只有相互达到良好的信息共享, 才能充分利用供应链的整体资源优势。本文所构想的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供应链信息系统, 应用Internet技术, 集成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 使企业的业务运作超越了企业的边界, 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提高了效率, 在成本和周期上都将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另一方面, 供应链也在不断发展之中, 在推行该供应链信息系统时, 还应注意系统必须满足良好的扩展性, 以便让其他的企业加入供应链系统中, 并保证不会因信息平台的差异而出现无法合作的情况。

供应链企业间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 使供应企业能够很快捷地获得合作企业的需求信息, 能够主动采取措施提供优质服务, 加快整个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信息共享, 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供应链中的企业相互猜忌的弊端, 消除了牛鞭效应带来的风险, 有助于合作方建立起信任关系, 最大程度地降低交易成本。

摘要:由于信息在供应链传递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环节, 每个环节上的企业都会从自身的角度去收集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传递信息, 致使信息由供应链的始端传递到供应链的终端, 必然会导致信息的失真。信息的失真, 也就必然会影响供应链上企业的决策。因此, 在供应链上建立信息共享系统显然非常必要。本文专门就东风汽车悬架弹簧公司为例, 探讨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共享,牛鞭效应,构建

参考文献

[1]张钦, 达庆利, 沈厚才.在A RIMA (0, 1, 1) 需求下的牛鞭效应与信息共享的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 2001, 6 (12) :2-7.

[2]杨海蔚, 董安邦.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集成[J].工业工程, 2002, 5 (10) :26-30.

信息消除 篇8

宁夏农村信息化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体系为依托, 通过将公益服务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 把网络、信息、人员、资金、管理等因素有效组织起来, 从而实现用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用小资金撬动大投入, 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区域特点的农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 初步建成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区城乡的高速信息通信网络。

为增强与外界联系, 宁夏电信投资2亿多元修建了以光纤为主、无线宽带为辅的通信网络, 并通过与广电部门的合作, 使全区2 362个行政村实现了与外界的互联网通信, 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村村通互联网的省区。目前, 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有170个行政村用上宽带, 600多个山区行政村实现无线上网, 全区农村宽带用户达到2.9万户, 互联网电视 (IPTV) 用户3 200户。此外, 宁夏还将宽带作为多业务承载平台, 创建了在一条入户网线上开通上网、打电话、收看有线电视等多种业务的IPTV发展模式, 于全国率先实现“三网融合”。截至2008年底, 宁夏农村电视普及率已达到95%;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近50万户, 占农户总数的50%;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35.4部;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

涉农信息服务站、服务平台以及综合信息网络等陆续建成, 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确立。

宁夏农村信息化工程启动以来, 目前已建成农村信息服务站2 802个, 均为集电子商务、视频点播、专家在线等实用功能为一体, 可接入互联网网站、文化网站、培训网站和数字化图书馆, 以及互联网电影院的“三网一馆一院”式的综合性服务站。而由互联网电视 (IPTV) 平台、“三农”呼叫中心、农村综合信息网构成的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 则为用户提供了文化、教育、培训、交流的机会。2008年底, IPTV平台实现自治区乡村宽带用户全覆盖, 可提供60路电视直播节目和3天的时移节目、1 000部影片、2 000小时的视频点播节目, 支持20 000人观看直播节目;“三农”呼叫中心通过整合多部门现有的各类涉农呼叫, 实现了专家与农户视频、语音等多形式交流;农村综合信息网也初步实现了8个涉农部门的数据共享, 共采集和整理涉农信息数据20 GB。

通过对投资、运营、信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 初步建立起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自身引导作用, 通过鼓励多元投资, 拓宽了融资渠道, 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通过对前期资源与市场整合的扶持与引导, 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使信息化建设在确保为“三农”提供公益服务的同时, 能够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良性运转;通过引入科技特派员机制对信息员进行管理, 从而建立起制度化的信息人才培养体系, 分批引导农村信息员转变为信息科技特派员。目前, 宁夏已经建成一支有2 800余名信息员组成的服务队伍。

以信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商贸流通, 扩展了农民的致富途径。

宁夏政府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 通过发挥各种通信技术的互补优势, 着力推进“村村通”以及“三网融合”等工程的实施, 建成了广覆盖、高速率、农民群众用得起的农村信息网络, 将农业科技、市场供求、农业气象、求职就业、政策法规等各类涉农信息直接传递给农民, 成功地推进了涉农部门资源共享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全面提升, 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有效指导, 带动了商贸流通和招商引资, 为宁夏“三农”建设开辟了新道路。据统计, 截至2008年末, 宁夏通过信息服务站上传和发布的农产品供求信息达29万条, 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收入2.3亿元, 互联网经营已成为宁夏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宁夏模式”的成功经验

宁夏农村信息化主要的成功经验在于, 政府充分把握了信息化建设的实质, 在不同场合、不同阶段切实发挥了自身的主导与引导作用, 做到既“搭台”又“唱戏”, 促进了多方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 走好了“最初一公里”;同时, 通过与通信、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合作, 把农民所需要的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 又初步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在确保公益性服务完善到位的同时, 又按照市场机制促进了农村信息化的良性运转。

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

农村信息化“最初一公里”主要是指对政府各部门涉农资源以及市场力量的整合。一直以来, 农村信息化推进困难主要体现在:涉农信息资源分散, 服务标准不统一;单一依靠政府投入, 负担重, 可持续性差;信息终端服务不健全, 难以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 宁夏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村信息化进程。首先, 建设全区信息中心平台。由于农业及农村生产发展的宏观信息资源主要掌握在政府各主管部门手中, 所以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实质内容主要是电子政务在农村的扩展, 是政府行使关于农业、农村公共管理职能的信息化。宁夏政府充分把握这一实质, 抓住当地“地小人少”的区位特征, 通过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统一规划和直接管理, 全面整合各主管部门的涉农信息, 将其统一到专门搭建的全区信息中心平台上, 平台内容涉及农业、文化、医疗卫生、气象、科技等领域。这样不仅避免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而且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其次, 推动“三网融合”。宁夏政府在其中扮演了牵头组织和推动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角色。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协调下, 中国电信宁夏公司和宁夏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经营农村网络电视, 广电部门负责传送电视节目, 电信代收收视费, 收益的70%归电信, 30%归广电。两大部门在优势互补基础上实现了“合作共赢”, 也使宁夏率先实现了“三网融合”。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信息化终端服务。

欠发达地区农村相对落后的环境, 为信息化建设增加难度的同时, 也赋予了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宁夏模式”主要是通过搭建统一资源共享平台、修建高速通信网络、整合“三农”呼叫中心等手段优化资源配置,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特色之路。宁夏能在全国率先实现“三网融合”, 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欠发达地区相对简单的市场环境, 避免了城市各经营主体之间复杂的利益之争, 通过同时引进三网建设, 一步到位实现综合信息服务:宁夏电信与广电部门通力合作, 创建了在一条入户网线上开通上网、打电话、看有线电视等多种业务的IPTV发展模式, 不仅加快了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速度, 还减少设施重复建设, 节约了社会资源。此外, 据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中国近90%的光纤光缆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而“三网融合”则可以充分激活这些资源, 仅此一项即可减少重复建设近千亿元, 再加上其他基础网络设施, 总共可减少社会资源浪费2 000亿元。农村信息化建设就是要选择低成本的发展模式,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 减少政府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通过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企业在投资、运营、研发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性质中既有公益部分, 又有市场部分。公共经济学认为, 对此类产品或劳务应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即政府提供与市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 也就是所谓的“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其中政府起引导作用, 企业扮演主导角色。“宁夏模式”在这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经验:一是鼓励多元投资。如宁夏全区信息中心平台的建设资金, 就是由中国电信宁夏公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5 600万元投资和由自治区政府用于平台相关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终端系统建设的4 000万元投资共同构成。二是政企合作。宁夏政府在与美国犹他州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协议的基础上, 成立了由8家企业合资组建的电子商务公司, 该公司相继投入4 000多万元用于自治区信息化的建设, 如投资建设宁夏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此外还承担着自治区政府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和人才培训工作, 充分发挥了信息中心和农资企业的双重作用。

将对信息人才的培养纳入体制机制, 用公益和市场结合的方式激励人才成长。

宁夏将稳定、发展、壮大农村信息员队伍作为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 在政策制度层面予以保障, 并引入科技特派员机制对信息员进行管理;同时, 政府还引导信息科技特派员面向市场, 允许其在提供商业性信息服务时获得提成;并鼓励信息员创业, 支持其在劳务输出、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充当经纪人的角色, 充分调动了信息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采用分类别、多角度、全覆盖的方式和手段, 开展了新型农民信息化培训, 将农民群体分为信息员、重点人群 (包括党员干部和科技人员等) 和普通农民, 先集中培训前两类重点对象, 再由他们发挥“传帮带”作用, 培训农村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民。宁夏建立信息服务站, 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其在人才远程教育培训、村民文化资源共享, 以及互联网经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为“三农”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从而进一步为消除数字鸿沟、统筹城乡发展作出贡献。

“宁夏模式”的示范效应:由点及面的思考与启示

宁夏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 不仅在“最初一公里”的资源整合与“最后一公里”的信息终端服务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还对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这对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村镇信息化试点均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建立专门的农村信息化管理机构, 实现资源整合和统筹规划。

各地应将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纳入到信息化发展战略, 以及促进“三农”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予以考虑,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动力和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加引导、多元力量相推动的原则, 协调处理好多方利益关系,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发挥整体功能与效用, 以确保信息化建设顺畅发展。目前, 各地有关部门在扶持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时, 彼此间尚缺乏统筹规划和沟通协调。在这一点上, 宁夏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即通过构建统一平台来破解部门障碍、实现资源的有机融合。因此, 各地可因地制宜建立统一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监管机构, 在政策制定、资金发放、项目设立、人员派送等方面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调, 实现资源整合与统筹规划管理, 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

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创新型技术的支撑。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对闭塞、自然条件较差, 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东中部农村。从宁夏试点的情况看, 欠发达地区村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 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科技研发投入力度, 设立针对欠发达地区村镇数字化发展需求的专项课题, 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实地调研, 结合示范村镇数字化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 研发出适合不同区域村镇特点和需要的数字化应用系统;同时, 加快当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帮助建设和拓宽当地涉农资源数据库, 通过研发推广适合终端用户使用的先进、适用、低成本的信息技术, 降低应用信息服务门槛, 把信息化服务普适化。

注重农村信息人才内涵式和外延式开发, 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培养。

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农村信息化的关键也是难点。现有基层信息人才队伍, 稳定性较差, 构成复杂, 整体素质不高;同时, 农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其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也直接影响着信息化成果的普及。鉴于此, 各地政府部门在建设农村信息人才队伍方面, 应注重将内涵式开发和外延式开发相结合, 一方面, 加大对信息员的培训培养力度, 通过广泛开展远程培训、当面授课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提高信息员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此外, 加大农村信息化宣传力度, 依托信息化手段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鼓励县级及县级以下职业中专、农广校、成教中心等单位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普通农户开设技术培训和基础文化普及课程, 以培养农民信息意识, 全面提升农民对信息化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 可采取长年驻扎与短期支教相结合的方式, 在政策上鼓励科技人才深入实地支援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 建议将信息员的培养纳入体制机制, 也可尝试与大学生村官及基层农村干部的培养体制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人才输送, 也能调动起信息员的积极性。

探索建立农村信息化市场运作的长效机制。

消除静脉曲张 篇9

以前,由于治疗静脉曲张意味着将做大隐静脉剥脱术,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因此许多女性认为静脉曲张是遗传或随其留在脚部多年。哈佛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血管造影术和干预放射科副主任Chieh-Min Fan博士称:“大隐静脉剥脱术给患者治疗带来很大痛苦,因此患者不愿意做这种方法治疗,直到他们的疾病步入晚期。”但这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有各式各样的更新保守治疗方法,而且创伤较小,可控制和治疗静脉曲张。

使用压力长袜可控制这种凸起的弯曲静脉,但采用快速的门诊手术可将其消除。

静脉曲张如何发生

如上图所示,静脉曲张由瓣膜缺损引起。与心脏一样,静脉的瓣膜可调节血流。腿部的瓣膜旨在保持血液流向心脏。如果不能完全闭合,一些血压回流至脚部。随着血液蓄积,静脉肿胀。近皮肤浅表的静脉凸起,形成静脉曲张。

遗传在静脉瓣膜缺损中起作用。如果你的父母有静脉曲张,你几乎也一定会有。几种其他因素也引发静脉曲张,包括怀孕和肥胖,二者均对腿部施加额外压力。长时间站立或静坐也可引发静脉曲张。

如果静脉曲张未得到治疗,静脉进展性地变弱。随着血液聚积,脚踝肿胀,腿下部感觉沉重。静脉压力可破坏皮肤,使皮肤容易损伤、感染及溃疡。

治疗静脉曲张

如果静脉曲张不引起症状,可不进行药物治疗,而通过定期运动、穿压力袜及坐着时抬高腿进行控制。

运动。走路时,腓肠肌的收缩有助于将血液推送回心脏。一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对静脉有益。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坐在桌前或站在柜台前,每小时花点时间伸展下你的腿。

压力袜。以前的“手术袜”由橡胶制成,一眼便能看出来,现在的压力袜由莱卡和微纤维制成。压力袜给腿部施加不同等级的压力,将血液往上推送,给扩张的静脉施加压力,阻止肿胀。护腿压力袜有多种颜色和长度,有齐膝或齐大腿袜或裤袜。你的医生可帮助你测定需要的压力级别。

静脉曲张新治疗

Fan博士称:“现在,静脉曲张的治疗已经和老式的大隐静脉剥脱术大不相同。”大隐静脉剥脱术需要在腹股沟和腿部作切口,将剥脱装置放入静脉,然后再将静脉拉出身体,通常需要全身麻醉,在医院待一晚,数周后才能恢复。

如今,医生不用去除静脉,而是采用一种微创手术将静脉永久性闭合,现有好几种微创手术可选择,需在超声指导下将导管置入静脉。这些治疗可在门诊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治疗后可立即走动。Fan博士说道:“由于大多数女性可以立即走动,她们可恢复正常活动,通常第二天可以去上班。”闭合静脉的治疗包括:

热消融。通过导管置入的激光或射频传感器可将静脉内部加热至相当高的温度。静脉由于形成疤痕而闭合。

机械化学消融。带旋转导线的导管造成静脉内部微小的刮痕,并将化学刺激物灌输至血管。形成的疤痕使静脉关闭。

维尼合(Veni Seal)。一种手术胶,注射至静脉,可闭合血管。

这些手术是否适合你?

如何消除眼睛疲劳? 篇10

1.每天眨眼300次。20~40岁之间的正常人每分钟眨眼约20次, 而在睁眼凝视变动快速的电脑屏幕时, 眨眼次数会减少到每分钟4~5次, 造成泪液分泌严重不足, 眼睛会出现干燥酸涩的症状。因此特意眨眼, 对保护眼睛非常有效。一般而言, 每天特意眨眼300次比较合适, 不仅有助于促进泪液分泌, 缓解眼睛干燥酸涩的症状, 而且可以清洁眼睛, 并给眼睛以小小的按摩, 从而缓解眼睛疲劳。另外, 经常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汽等熏浴双眼, 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 减轻眼睛的疲劳感。

2.按压眼球法。闭着眼睛,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轻轻地按压眼球, 也可以旋转轻揉, 但不可持续太久或用力揉压, 20秒钟左右就应停止。

3.按压额头法。用左右手各三个手指从额头中央, 向左右太阳穴的方向转动搓揉, 再用力按压太阳穴, 可用指尖施力, 重复做3~5次。

4.按压眉间法。用拇指腹部贴在眉毛根部下方凹陷处, 轻轻按压或转动, 重复做3次。眼睛看远处, 眼球朝右、上、左、下的方向转动, 头部不可晃动。

多吃营养眼睛的食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维生素与眼疾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用眼过多者, 需要更多的眼睛所需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合理补充眼睛所需的营养素, 对保护眼睛非常重要。所以, 眼科专家建议, 眼疲劳者要注意饮食和营养的平衡, 平时多吃些粗粮、杂粮、红绿蔬菜、薯类、豆类、水果等含有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食物。眼睛过干、缺乏黏液滋润易产生眼睛疲劳的现象, 维生素A、维生素B或胡萝卜素和黏液的供给可有效缓解眼部疲劳, 此外维生素B6、维生素C及锌的补充也可帮助解决眼睛干燥的问题。

消除春困“四法” 篇11

一、气功疗法:气功素质高的人,一年四季精神饱满,精力旺盛,不易发生季节性疲劳,所以有人主张以练气功来预防春困。方法:舌头舔上腭,目平视,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收腹,呼气时腹部鼓起),坐位、站位、卧位均可。要求呼吸深长,悠然缓慢,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但必须坚持。

二、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疏经活络、平衡阴阳、调整气血、强脑分健身或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增强抗春困季节性疲劳。按摩穴位有太阳、风池、内关、足三里。一般用按压方法:用力先轻后重,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3—5分钟。

三、视觉刺激法:春困时,走出室外,举目眺望蓝天白云、芊芊芳草、葱葱树木,当吸入大量负离子同时又将自然美景尽收眼底,给你视觉良好的刺激,使人精神振奋、消除困倦。

上一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下一篇:创新思维下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