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学生自卑心理(精选12篇)
消除学生自卑心理 篇1
近年来,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 让孩子们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中卫市撤消了山区的中学, 让山区的孩子都到自己所在区域的城区中学上学, 所以我所在的中卫市第三中学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城区的孩子, 还有一少部分是山区的孩子。由于山区的孩子长期生活在贫瘠、闭塞的大山之中, 对山外的世界知之甚少, 他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与城区孩子相比差距较大, 所以各方面在班级中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即使个别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孩子, 自卑心理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常常少言寡语或低头不语, 见到老师、同学唯恐避之不及, 有的甚至孤独自闭, 多疑敏感。在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 他们也是支支吾吾或是一言不发, 而在课下他们也总是远离班级这一群体。
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尽快融入班级之中, 我千方百计尝试着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也有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我自己的一些做法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要给他们真诚的关心和呵护
十二三岁的孩子远离父母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他们会有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无助, 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 他们都渴望别人的关心、呵护。而他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同学, 所以老师不仅要在他们需要帮助时, 真诚地给予他们帮助, 还要发动学生尽自己所能关心他们。如, 在他们生病时给他们送药或带他们就诊, 打电话请家长来看望他们;也可以发动学生带他们到同学家中小住一天, 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或送一些生活必需品等等。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大家是在施舍他们, 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尽量让他们感觉到大家的真诚, 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也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像父母一样呵护着他们, 认识到他们并没有被遗忘, 使他们不会自轻自贱。
二、一视同仁, 公平对待
山区的孩子来到条件优越的城区读书, 他们最怕的就是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们。尤其是看到城里的老师、孩子各方面都完全不同于山区, 他们心里更没有了底气。老师在对待他们和城区的孩子时一定不能有偏颇, 要做到一视同仁, 公平对待, 甚至是当山区孩子和城区孩子同时犯错误时, 还应该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有一点袒护他们, 没有一点点嫌弃他们的意思,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真心呵护。这样他们会在心理上接受老师, 惧怕感也会慢慢消失, 对山区和城区的条件差距也就不会过多地在意了。
三、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肯定他们的每一次努力
山区孩子的自卑心理主要来自于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 认为自己不如城区的孩子聪明, 学习基础差, 知识面窄, 什么都不行, 就是井底之蛙。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他们的自信心, 由此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教师要对症施治, 让他们认识到“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这一道理。虽然山区的孩子没有城区孩子的见多识广, 也没有城区孩子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 但他们却有着大山一样敦厚朴实的美好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正确引导并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特长的机会, 甚至放大他们的优点,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可以把班级中坏了的桌凳交给他们去修;而学习较优秀的孩子, 可以让他们办一期题为《我来自大山》的黑板报, 让他们尽情挥洒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等等。当他们做好了这一切, 老师要及时地肯定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加赞扬。这样, 既能在同学们中间为他们树立威信, 让一些瞧不起他们的孩子明白山区的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 从而在心中慢慢消除对山区孩子的成见, 同时, 也能让山区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还是很有用的。原来的那种“我不行”的消极心理暗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化为“我能行”的积极心理暗示, 由此自信心也会在他们心中滋生。
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多鼓励, 多微笑
有自卑心理的孩子, 往往自尊心极强, 也很脆弱, 经受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的冷落和刺激, 因此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 多方面给予尊重、理解。山区的孩子初次走出大山, 总带着一些地方色彩, 如, 浓重的地方口音, 一些不良的习惯等等, 所以他们在老师、同学面前不敢张嘴说话, 不敢积极地去表现, 生怕老师、同学嘲笑。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多鼓励, 多给他们一些善意的微笑, 做好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 决不能讥笑讽刺, 更不能去模仿。在课堂上多提问, 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多表扬少责怪;在课下要和他们多交流, 鼓励他们多和同学们交谈, 多交朋友。让城区各方面优秀的孩子与他们结对子,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让他们在互助中进步, 在理解中成长。
为了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 不仅要把传授知识当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还必须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然而, 消除山区孩子的自卑心理,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细心, 足够的耐心, 足够的真诚。我相信, 只要进行真诚的情感注入, 只要有适当的方法, 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消除学生自卑心理 篇2
儿童自卑心理的常见表现
1、做事没有主见,不敢自己选择游戏,爱说:我不会,我不敢,我不能等。
2、不愿与别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独处,从不主动提出问题。
3、害怕在陌生人或集体面前出来说话。
自卑儿童心理治疗常见方法
积极鼓励。这是自卑儿童心理治疗的首选方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 、“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让孩子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忘记失败。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对这种情况,儿童心理治疗的重点就是洗刷失败的阴影。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阿Q精神。这是儿童心理治疗中的逆向疗法。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家长和学校总是将孩子们比来比去,这让不少孩子产生自卑心?,因此采用逆向,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扬长避短。天生我材必有用,只不过需要强化长处,回避劣势。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自卑儿童心理治疗之所以能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浅谈消除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自卑心理 激励
[作者简介]黄丽娜(1978- ),女,江西安远人,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钟义红(1977- ),男,江西南康人,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江西 赣州 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90-01
大学阶段是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心理变化显著的时期。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有近30%的在校大学生存在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
自卑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不良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的评价偏低。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或者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过低。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分析自己的能力,具有一种强烈的丧失信心的情绪体验,不敢参与任何竞争,不肯冒半点风险,过于敏感,自尊心容易受伤害,常把别人无意的言行视为对自己的轻视。
2.行为回避。在学习和生活中说话犹豫,思前顾后,缩手缩脚,缺乏应有的胆量和气魄。在公共场合拘谨,不善于自我表现,形成了孤僻、自卑的封闭性格。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不积极进取,才华得不到充分的展示,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游离于班级、集体之外,以逃避别人的评价。
3.性格怪异。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不切实际地吹嘘或炫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甚至还轻视、贬低同学和老师,表现出表里不一的自大和傲慢,以达到某种心理平衡。
二、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社会剧烈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和困扰着他们。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中学阶段相同条件的人居多,心理上不会产生大的落差,而到了大学阶段,周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学之间差异较大,容易导致他们在认知上产生落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2.个人生理因素。大学校园里聚集着众多优秀的学生,有些大学生会重新审视自己,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让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优势。生理缺陷所导致的身高、相貌等无法改变的条件,无形中阻碍了他们正常的社交活动。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游离于集体之外,对外部环境有一种不安全感,从而导致孤僻的性格。
3.自我意识因素。大学生对实际中的自我评价往往不能满足理想自我的标准,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当某种能力与缺陷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自卑感就更加强烈。
4.强烈刺激因素。自卑感强的人往往是曾经受到过外界事物的刺激,造成心理创伤,产生自卑感。另外,交往受挫也是影响学生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产生交往挫折感和消极的后果。
三、自卑心理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人际关系紧张。自卑感一旦产生,就会渐渐地蔓延、扩散,产生极大的危害,而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人际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状况。在人际交往中,学生因害怕出丑、受挫而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往往以一種消极或错误的防御方式来保护自己,不敢与别人正常交往,形成封闭心理。
2.影响个性发展。自卑的人对外界的兴趣降低,对一般的刺激很少做出积极的反应,并极力回避刺激,不愿与人交往,不愿承受压力,心理上消极退缩。这将导致与社会产生隔阂,与新生事物缺乏联系,个人所面对的都是自我的狭小空间,坐井观天,作茧自缚,视野狭隘,观念陈旧,失去许多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影响到个性的发展。
3.限制潜能发挥。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深层感受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对生活缺乏起码的自信,做任何事情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害怕失败,而且社交面狭窄,从而影响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即使有才华也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影响到个人潜能的发展。
四、消除自卑心理的方法
1.倾注真情,付出爱心,给自卑者营造成长的氛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老师爱一个优秀生并不难,因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是老师的骄傲和欣慰。但要真心对后进生施加厚爱,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却是对老师的一种莫大的考验。关心后进生的喜怒哀乐,为他们分忧解愁,都需要用真情去对待。如果有一丝矫情,让他们感觉到只不过是怜悯、同情时,他们就会关闭自己的心扉,拒绝甚至憎恶这种“施舍”。尤其是对他们大声训斥,讽刺挖苦,歧视冷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加剧和强化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来不得半点虚假,“精诚所至”,才能“金石为开”。
2.利用名人名言,激励学生,使其战胜自卑,增强信心。美国教育家卡耐尔说过:“我们滋养我们的子女、朋友,却很少滋养他们的心,我们供给他们牛肉和洋芋,培养精力,但我们却忘记了他们在记忆中最容易回想起的是多年之前的称赞,他们最需要的是自尊和养分。”从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并非玩世不恭,自尊心同样特别强,他们对老师和同学给予的评价极为敏感,往往一言一行能使他们改变自身的行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有各自崇拜的偶像。笔者曾经在一个班级进行过调查统计,有近80%的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是革命导师、叱咤风云的政坛人物和科学家。因此,教育者可以利用后进生对名人偶像的仰慕和崇拜来促使他们消除自卑。这就是后进生需要的“养分”。所以,教育者可抓住这些契机,创设环境,如在教室、走廊、实验室等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班团活动课讲述名人生平,文化课适当穿插名人事迹和至理名言进行教育、启迪,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3.采取有效方式,建立和谐关系。自卑心理具有敏感性、封闭性、虚荣性、掩饰性等特点,采取一些有效的发泄方式可以降低和消除这些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容易达到心理上的沟通,这对于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极为有利的。人际关系是通过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起来的,经常交往,有助于逐步加深相互的了解;不断提高人际关系水平,也能逐步消除猜疑、误会。因此,有自卑感的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促使自身的行为活动从个人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正确认识他人的优点和缺点,调整自我评价,学习他人的长处,减少自卑感。
4.运用科学方法,利用补偿心理。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制来超越自卑,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者心理上的自卑,从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和优势。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正是由于自卑使人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培养坚强、自信的性格。这些正是成功必备的心理基础。大学生应积极运用补偿心理,拓展人生境界。同时,也不能好高骛远,追求不可实现的目标。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5.发现闪光点,点燃自卑者心中奋发向上的火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问题是教师能否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后进生大多存在一种“补偿心理”,他们做了好事或有所进步,总希望别人知道,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对于后进生,哪怕是拾起一个纸团、扶正一下桌子、擦一次讲台以及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教师都应该在班上给予表扬,用他们自身的闪光点来照亮其前进的道路,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消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增强他们奋发进取的信心,从自卑的心境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金怡,姚本先.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研究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
[2]白文龙.大学生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3]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消除学生自卑心理 篇4
关键词:舞蹈,教学,消除,学生,自卑心理
1 问题提出
自卑, 每一个人都有, 只不过有着轻重的不同。自卑是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核心内容就是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无法赶上别人。自卑感的产生其根源是人们不去用现实的标尺来衡量自己, 而是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某人一样”等。这种想法大多与实际相脱离, 只会产生许多的烦恼, 使自己更加自卑。自卑的前提是自尊, 有自卑心理的人过于敏感, 自尊心太强, 心态处于不平衡状态, 容易出现情绪化。例如, 在舞蹈课中, 教师经常要安排一些单独表演或竞争性较强的练习, 一些学生畏首畏脚, 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态, 就是一种自卑心理的现象。据观察, 在舞蹈课中, 差生出现自卑心理的现象较多, 它对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此, 教师要帮助学生, 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清楚认识和正确理解舞蹈课学习和训练的目的, 以便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其学习能力和训练热情, 逐步建立其自信心。
2 自卑的危害
2.1 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舞蹈课上, 具有自卑心理问题的学生中一些不良的情绪 (如恐惧等) 很常见, 他们害怕老师叫他们上来单独示范和表演, 经常疑神疑鬼, 处于郁闷的心境。长此以往, 就会使人产生心理问题, 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2.2 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心理和生理是相互联系, 互相影响的。长期的自卑会使人产生生理方面的变化, 导致各种心身疾病, 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
2.3 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舞蹈课上或课下, 自卑感的学生表现为不主动与老师和学生交流。不懂不会的舞蹈动作, 不去问老师, 也不去请教跳得好的学生, 得过且过。学习差距慢慢地被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拉越大。久之, 会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 自卑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自卑心理产生的因素是复杂的, 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3.1 过低估计自己
在舞蹈学习中, 学生往往喜欢与他人进行比较, 同时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听到较高的评价, 心里就高兴, 越跳越有劲;听到较低的评价, 则越跳越没劲。一个学生如长期受到其他学生偏低的评价, 特别是老师的批评和训斥, 则会影响这个学生对自己的全面认识, 从而过低估计自己, 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 总是用自己的短处与其他学生的长处相比较, 更会越比越消极, 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3.2 教师过高的要求
舞蹈课上的表演、比赛和考试, 大多学生都想一试身手, 好好表现一下自己, 展示一下本领。问题是学生的表现总有一个好与坏, 优和差的排名顺序。成绩好的排名靠前, 成绩差的排名靠后, 而且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和舞蹈基础较差。假如教师不考虑这实际情况, 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管成绩好的, 还是成绩差的, 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去对待, 会使一部分舞蹈基础差、水平低的学生老是跟不上教学要求, 而逐渐产生自卑心理。
3.3 教师对学生不能平等对待
不少舞蹈教师, 在舞蹈教学中总是把眼睛盯着跳得好的学生, 对这些学生格外喜欢, 让他们做正确的示范, 给他们多鼓励多指导;而对差生不闻不问, 甚至对他们训斥, 让他们做不对动作示范, 引起大家的哄笑, 致使这些学生上课的热情和乐趣慢慢消失。
3.4 对自身舞技的消极归因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对自己的表现和水平会找找自身原因。差生喜欢把自身舞技差归因于缺乏能力和先天不足等因素, 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好。这种归因使得他们上课积极性不高, 你推一下他才动一下。
4 消除和预防自卑心理的几种对策
作为一个舞蹈教师, 眼睛不仅要时时看到成绩优异生, 而且要处处盯着成绩较差生, 多鼓励他们, 帮助他们, 尊重他们,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消除和预防他们的自卑心理。
4.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作为教师, 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并不缺少长处和优点, 而缺少的是发现学生长处和优点的一双眼睛。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要注重自我激励。要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 要多看自己的长处, 要经常回忆自己过去的成功经历, 借以激发自信心,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4.2 真诚爱每一个学生
在舞蹈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情感环境, 使学生不仅从中学到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 而且身心也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对待差生应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每做一个动作、每说一句话要耐心细致, 循循善诱。鼓励他们积极练习, 多运用表扬等手段。不要随意批评、训斥自卑的学生。例如:对有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上课做动作展示时, 即使没有做对, 也要鼓励地说:“你能上台做展示, 说明你有勇气, 很不错。”或者说:“你已经接近完成正确动作了, 相信下次你一定能全做对!”
4.3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1〕。差等生往往对自己舞蹈成绩的落后归于自己的能力差, 从而导致自我效能感低。教师应帮助这些学生分析自身舞技差、成绩落后的原因, 把舞技差、成绩落后原因归于努力程度低。这样使学生知道再做一些努力可以将失败变为成功。如上课中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业余时间里, 练习数量太少;对舞蹈技术动作规律不去深入地研究等。
4.4 增加成功的体验
学生的自卑感常常是由于在舞蹈课上, 每一次自己的表现比其他学生差而引起的。所以, 差生对待每一个动作应该更加认真, 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进行练习。开始的时候, 要选择那些自己力所能及, 把握较大的舞蹈动作作为突破口, 完美地做好一个动作后, 再去练下一个动作。成功的表现多了, 人也就会越来越自信, 这对于战胜自卑感是非常重要的。
4.5 提出恰当合理的目标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 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 即让他们将学习过程本身视为努力的目标, 着重引导他们对学习任务的积极投入。避免仅仅把成绩当作努力的目标是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培养学生进取心的一个重要方面。
4.6 培养学生舞蹈学习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 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 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3〕。培养其舞蹈学习的成就动机, 有利于自卑感强的学生热衷于舞蹈学习。舞蹈学习中充满了速度、力度、难度等的竞争和评价, 是典型的成就情境, 对学生的进取精神提出了种种挑战。舞蹈成就动机高的学生能积极参与竞争, 主动迎接或接受挑战, 自觉坚持舞蹈学习和训练。而舞蹈成就动机低的学生回避竞争和挑战。当有人观看和评价就迟疑、退缩, 自信低, 焦虑高。因此, 教师要多加培养学生的舞蹈成就动机。
5 结语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自卑型的学生, 要积极引导。第一, 要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重建自信心。改变过去那种看自己一无是处, 看别人举手投足都是好的定式思维模式。第二, 正确对待老师和同学的评价, 变压力为动力。要认识到“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一个人有优点, 也有缺点。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可能的最大限度。因此, 应当把缺点、失败及别人的耻笑等看成是一种平常事, 当成自己跳好舞的动力, 而不是心理负担。通过多学习多训练来充实自己。 第三, 要学会合理归因, 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第四, 教师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耐心指导, 真诚对待, 允许他们犯错, 允许他们对自己发泄不满。
卡耐基说:“你应坚信, 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你应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 你和我都具有这样的潜能, 所以, 不要浪费时间去担忧自己与众不同。无论是好是坏, 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土地;无论是好是坏, 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
在舞蹈教学中, 作为一个教师, 要仔细观察学生学习情况, 不仅要仔细观察课堂上的表面现象, 还要找出影响学习舞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其内在原因, 针对具体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有效对策, 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起每一个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作为一个学生, 要充分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舞跳好舞。上课专心听和看老师讲解和示范, 课下别人用一分功, 你用十分功。相信“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篇5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所谓自卑心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心理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通常这种评价不符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常表现出缺乏自信、悲观失望、自忧自怜、烦恼苦闷等心理状态。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和不良的心理品德,为数不少的青少年具有这种心理卫生问题。 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以下多种原因:
一、生理和心理缺陷。例如自幼智力不足、相貌形象不佳、口吃、五官或身体有残缺、体弱多病等,造成自己学习成绩低下,于是轻视自己、自怨自艾、缺乏活力和动力。
二、认识性自卑心理。过分地关注别人对自己地看法,生怕别人轻视自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采用消极防卫形式对抗和自我防卫。外表的自卑与内心的自尊形成矛盾心理。
三、性格方面自卑心理。自卑者常具有性格内向、孤独离群、多愁善感、意志脆弱、缺乏自信和毅力的特征。这通常是自幼形成,逐渐成长,至青春期显露明朗化。
四、挫折性自卑心理。有些人原先无明显自卑心理,以后生活道路上遭受挫折失败,怀疑自己的能力,萌发自卑心理。
五、社会性自卑心理。本人的性别、出身、家庭经济条件都可以导致自卑心理。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在攀比心理和观念差异下,对价值观有不同评价和看法。
从教十年来,发现很多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严重的自卑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我班的李松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该生由于个子幼年时的一次意外事故,左脸颊上有一块非常明显的伤疤,家长反映小学时李松还不怎么在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初中后,明显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变得不愿和同学接触、沉默寡言。由于受这种不良性格的影响,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不理想。我看到这种情况心中非常焦急,为了帮助其矫正性格缺陷,我便主动与其接近,找其谈心,经过多次接触,我了解到他就是觉得自己脸上的伤疤很难看,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中充满了鄙夷,认为别人都看不起自己,所以,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到人多的地方去。了解了症结之所在,我便对症下药,采取如下方法,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
1.帮助他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我和李松一起分析他的长处和短处,提醒他正视自己的短处,更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告诉他不要因为一些无法改变的东西而苦恼,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得一表人才、貌似潘安,愿望是好的,但不可能人人如此,有时世界正是因为有缺憾而更显得多姿多彩。事实非常现实的摆在眼前,脸上的伤疤不会因为不和人接触而消失,如果真的想让它不复存在,可以去做整容手术,完全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就使自己远离朋友、远离快乐,因为这么做以太不明智了。在正视了这点的同时,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如:心地非常善良、极负同情心等等。人类的美不仅仅是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美,外表美只得一时,心灵美可得一世。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
2、鼓励他与人交往,消除他和同学之间的隔膜。要求他尝试和别人交往,观察别人对他的态度。因为对他的问题,我班的绝大部分同学都有同样的认识,即通过大家的努力,帮助他矫正性格缺陷,使他能够在班集体中快乐地生活,我又特意做了一些同学地工作,希望他们能接受李松同学,并主动与其交往。所以,当李松和别的同学接触时,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并没有向他想象的那样鄙视他,而是友好地接受他,逐渐的,李松同学变得不那么孤僻了。
3.体验成功、提高自信心。我有意识的把一些较容易的工作交给他做,使他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获得成功,通过成功体验,培养其自信心,并经常叮嘱他干一件事之前,首先应有自信,坚信自己能干好,同时在具体施行中,又要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会由于事先在心理上做了准备而不致造成心理上的大起大落,导致心理失调。
4、教育他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当遇到某些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运用语言暗示:“别人行,我也能行。”“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从而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
5.建立新的兴奋点。当在学习、生活中处于劣势或面对自己的弱项时,可以通过有意转移话题或改做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也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以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缓解压力和紧张。
6.正确地补偿自己。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以进行两方面的补偿: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弥补这些缺陷。二是扬长避短。我给他讲苏格拉底的例子,苏格拉底其貌不扬,于是在思想上痛下功夫,最后在哲学领域大放异彩。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自我调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扬长避短,克服自卑。
7.注意自我激励。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应当注意,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获得成功,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同时,我还和李松的家长取得联系,希望家长在家中也要配合做好学生工作,发现他有一点进步,也要及时鼓励,并利用业余时间多带他出去走走,开阔一下眼界,多让他和外界接触以利于其良好性格的形成。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发现李松有了很大的变化,乐于与人交往,能很好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干事有信心,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浅析初中学生的自卑心理 篇6
产生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第一、生理上的原因。一个人相貌、身材、体重、肤色等,都可能导致自卑感的产生。有些女学生常因为自己长相不够漂亮或者身材矮小、肤色黝黑而感苦恼、自卑。还有的女学生甚至会因为自己的汗毛重或者脸上有几颗雀斑、几颗痣而感到自卑。男学生中因为身材不够高大魁梧而自卑的也大有人在。至于那些有先天性生理缺陷的人,如聋、哑、盲、肢残等等存在自卑感的现象就更普遍了。
其次是环境影响。我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从小一直生活在偏远的山区。那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他的父母亲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他有时与爷爷为伴,有时寄居在叔叔姑姑家。长期缺少父母关爱,使他觉得处处比不上别人,自惭形秽,又缺乏安全感。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像极了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处处小心谨慎,不敢放肆。内心却极端敏感脆弱,又胆小怕事。到镇上来读初中以后,看到其他同学生活条件好了许多,见识也广得多,更觉得低人一等,于是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与老师同学交往,不参加任何班级活动,上课从不答问,叫到他便面红耳赤,有时紧张得掉下泪来。读寄学,晚上不敢上厕所,把床也尿湿了。这就是由于外部环境长期不如人给他的心理留下了很重的阴影,使他产生了自卑心理。
自卑感一旦产生,就会慢慢地蔓延、扩散,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自卑感的产生会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抑制潜能的发展 自卑心理会抑制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发展。自信是成功的重要保证。自信心对一个人人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是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或是在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发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将各个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的努力,并最终获得成功。一个自卑的人,缺乏在各种能力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种感官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引发人际关系上的障碍 一方面,自卑者变得敏感多疑,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嘲笑自己,因此往往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形式来保护自己,独来独往,不敢与别人正常相处。加之,不善于自我表现和孤独的自我封闭,会给别人造成不佳的印象,从而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另一方面,有自卑心理的人易产生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这样,就形成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表面上,他们常贬低别人,排挤别人以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严重的会给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损失。
总之,自卑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正常成长,健康发展。那么,怎样帮助初中学生走出自卑的沼泽地,形成健全人格呢?
1.科学的培养自信心 第一,从培养兴趣入手增强自信心。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既可以转变学生厌学心理,又可以积累广博的学识,因而也就不会因知识贫乏和见识短浅而自卑。第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按照社会心理的归因理论,人们常把失败归之与某种原因,而许多人的心理是由于归因不当造成的。
2.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评价。形成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能力上的差异,全面认识和评估自己,通过客观的分析自己,公正的评价自己,恰如其分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夸大,不绝对化,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减少失败的发生。这些都有利与自卑心理的克服。
如何有效消除高职新生的自卑心理 篇7
一、高职新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导致高职新生自卑心理的因素有多种, 既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 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对此, 我们需要从多方位去深入分析。
1. 学习成绩不佳, 得不到教师肯定。
高职新生的高考成绩一般都比较低, 而且成绩低不是一次低、一时低, 往往是中学期间一直低。所以, 这样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赞扬, 得不到同学、家长的肯定,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他们在以后的成长中仍得不到肯定, 这种心理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 高职新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要大于本科生, 自卑心较重, 认识不到自身发展的潜力, 缺乏向上的动力, 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对学习无兴趣。
2. 家庭生活的影响。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在家里受宠, 而成绩差的孩子则不被家人信任, 常受家人责备, 得不到赞扬。父母恨铁不成钢, 能平心静气地接受孩子不理想成绩的比较少。同时, 成绩不佳的影响会延展到生活的多个层面, 使学生在多个方面都被家人否定。另外, 由于有些家长不够民主, 稍有不满意就对孩子破口大骂甚至动粗。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孩子自尊心的塑造, 致使学生对自我评价较低。
3. 经济因素的影响。
许多高职学生来自家村, 家庭经济困难, 接受不到优质教育, 他们只有选择到高职院校读书。进入城市, 一是和同学的横向比较, 窘迫的经济状况容易让农村学生感到自卑;二是城乡的纵向比较, 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农村学生感到压抑、自卑。于是, 这种极大反差会造成学生入校时就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4. 展示自我的机会少。
由于学生上学期间一直以读书为主, 接触的其他东西很少, 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拓展。学生从学习成绩上不能证明自我, 肯定自我的途径就难以找到。因此, 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 总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得到肯定。如果学校不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其他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拓展, 没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就容易对自我评价低, 从而形成自卑心理。
5. 心理不成熟, 社会阅历浅。
高职新生的社会实践比较少, 因此普遍比较单纯, 心理成熟度低, 遇到困难容易焦虑, 自我难以调整。特别是上大学后, 一下子从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之地, 一时难以适应新环境。走上社会后, 由于社会阅历浅, 对社会许多现象看不透彻, 难以理解, 所以会产生焦虑心理, 对外界事物既好奇又紧张, 不知如何应对。
6对未来过度担忧。高职学生往往对自己的高职生身份不认同, 认为自己“非正规大学生”, 学历低, 无法与本科生竞争, 将来不好就业。即使就业了, 工资标准也低。不少高职学生一上学就想“专升本”, 以为只有“专升本”才能被社会接受, 试图通过这条路肯定自我。而“专升本”的名额毕竟有限, 能够“专升本”的学生不多, 所以学生上高职后感到前途渺茫。
二、高职院校解决新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措施
高职新生自卑心理产生的时间往往比本科生早且持续时间长, 如果不及早调整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家庭。由于高职新生自卑心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学校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加以干预。
1. 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
对于自身生理原因引起的自卑心理, 让学生理解一个人无法掌控自己的身高长相, 但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为他人、为社会多作贡献, 从而获得社会较高的评价。对于经济因素造成的自卑心理, 让学生认识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中国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 未来中国会进一步发展, 每个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经济问题。对于学业不佳造成的自卑心理,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个艰苦的过程, 要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知识水平。
2.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
高职院校应建立心理咨询中心, 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教师不能被动等待, 因为学生可能羞怯或者自我意识不到, 不主动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心理咨询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 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特别是新生的心理动态,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切实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还可以举办专门针对新生的心理讲座, 如学习适应问题、常见行为问题、交往情感问题、生命意识问题等, 及时有效地帮助新生克服不良心理问题。
3. 增强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克服新生不健康心理, 需要心理健康教师和其他教师共同承担、协同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所以增强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必要。学校应多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学培训, 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理论, 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提高心理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积极地解决和处理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4. 学生评价标准多元化。
在中学阶段, 学生以成绩论成败。进入高校, 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应多元化, 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平台, 使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能力, 如举办运动会、歌唱会以及各种技能大赛, 还可以与社会通过网络平台联络, 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无限的, 每一个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都能发现自我闪光点。
三、面对自卑心理, 高职新生的自我调节方式
消除自卑心理, 除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外, 高职新生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高职新生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自我心理调适。
1. 悦纳自我, 丰富自我。
自卑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我认识失真。所谓认识失真, 是指歪曲现实、丧失客观性的不合理认知。克服这种心理, 需要重新评价自我。要学会发现自身优势, 即使有不足之处, 也要能够认识“你有不如别人的权利”。同时要树立理想信念, 不断地丰富自我, 提高自身知识素养以及技术能力, 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德行的青年。这是高职生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
2. 理顺关系, 和谐相处。
与他人和谐相处, 会使自己身心愉悦, 有效摆脱敏感、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改变过去对自身的过度关注, 学会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不过多计较自身得失。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学会换位思考, 能体谅他人、宽容他人;学会感恩, 能感受到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 从而懂得如何帮助别人, 报答社会。
3. 接触社会, 扩大生活圈。
学生的学习生活长期局限于校园, 接触社会的机会少, 一是会感到现实与过去自己了解的相差甚远, 有些迷茫;二是由于自己一直处于学习阶段, 没有对社会作出什么贡献, 便感到自己对社会无足轻重。高职教育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 学生在此期间应多参与社会实践, 以对中国现状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 应有为社会多作贡献的豪情壮志, 对社会贡献越多, 越能获得社会肯定, 社会价值越高。而社会价值高, 自我价值也会提高, 对自我就有认同感。
4. 消除职业忧虑。
不少学生从踏入校门第一天起就担心未来的就业, 对未来悲观失望。教师应通过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用工状况, 认识到学校的培养机制与社会的用工机制是相适配的。目前,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学生就业率往往高于本科生, 收入也不低于本科生。从职业发展的空间看, 高职学生多是从基层做起, 与本科生相比实战经验丰富, 技术熟练度高, 更有利于技术创新。所以, 学生应该消除职业忧虑, 而将重心放在掌握过硬技术上, 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璐.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与矫治[J].高教高职研究, 2007, (8) .
谈谈对后进生自卑心理的消除 篇8
一、选择较容易实现的目标,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首先, 后进生大都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忽视, 学习没有信心, 长期没有成功感。人在陷入自卑之中时, 要先寻找到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去攻关。成功以后就会收获一份喜悦, 增强一份信心;然后再去寻找下一个易于攻取的目标。这样, 从小小的成功开始, 一个成功接着一个成功, 就会在逐步的成功中树立信心。例如, 有位后进生就是数学成绩好, 其他学科成绩较差, 他总是被人瞧不起, 我就对症下药, 鼓励他潜心研究数学难题。经过努力, 有几次别的同学解不出的难题, 被他解开了。老师和家长的鼓励, 同学的羡慕, 使他看到了自己的潜力, 于是信心在一点点地恢复。
二、要辩证地看待自己、原谅自己
俗话说,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我跟后进生讲, 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我们不是神, 有缺点、有毛病是难免的, 不要过多地苛责自己。我们可以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优势, 把短处变成长处, 把长处变得更优。你们正年轻, 有的是充沛的精力, 应把更多精力放到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去, 发挥自己的长处。
三、敢于走在前面, 学会微笑
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甘居后位, 希望自己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不要太显眼。而且整天愁眉苦脸, 闷闷不乐。因此, 我就鼓励他们要敢于走在前面, 敢于一马当先, 这样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同时还要学会微笑, 微笑是医治自卑的好办法。在失败或陷入自卑时, 对着镜子微笑一下, 会觉得自己心里放松了不少, 心情也会舒畅些。另外, 微笑还能化解怨恨, 使他人对自己产生好感。
四、要加快走路的速度
据观察, 有自卑心理的人步伐往往是懒散的、缓慢的, 心理学家认为, 这和不愉快的心境有关。身体的动作是心灵的结果, 那些遭受打击、害怕挫折的人, 往往步履沉重。“春风得意马蹄疾”, 心境快乐的人, 走路也往往是风风火火, 其步伐似乎告诉人们, 我走在繁忙的成功之路上。抬头挺胸, 大步流星, 会使你的自信心不断增长, 自卑感在无形中消失。
大学生自卑心理初探 篇9
一、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1) 幼年生活经历的影响。马斯洛认为, 人有被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满足了, 别人的尊重就内化为自尊, 但这必须在童年完成。如果童年被人看不起, 这种“看不起”通常会内化为自卑, 深埋在心底。
(2) 对自己外在形象的不认可。每个大学生心里都希望自己有健美的身材、俊秀阳光的容貌、正常的身高等。但是有的人由于先天条件不好, 自己陷入痛苦当中, 极易产生自卑感。
(3) 自我认知的偏差。自卑的人经常低估自己,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首先是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 自卑的人一旦遇到事情, 还没做就在心里暗示自己“我做不好, 别人都比我强”等。其次是过低的自我期望, 自我期望值过低, 就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是过强的自尊表面上容易给人一种自信心极强的感觉, 其实不然, 过强的自尊本质上还是一种自卑心理, 以表面的自尊掩盖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4) 高考成绩的不理想。高考成绩不理想是一些大学生自卑的原因之一。每年都会有一些同学进不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这些人产生一些消极、孤独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但因此而自己看轻自己, 丧失前进的自信, 却大可不必。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客观地认识自己, 强化自信心, 努力学好专业本领, 同样可以做出了不起的成就。
(5) 爱情问题引起的自卑感。爱情在大学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爱情降临, 会使大学生欣喜无比, 甜蜜无比。可爱情一旦失败, 他们就会陷入难言的痛苦之中, 甚至会心灰意冷, 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消除爱情失败带给大学生的失落感、自卑感, 最重要的是摆正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
二、克服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策略
1. 学会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调整心理不适的关键。在世间万事万物中, 我们最不了解、最难了解的就是我们自己。不仅叔本华在苦苦思考“我是谁”, 被誉为智慧化身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认为人的最高智慧就是“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虽然不容易, 但却是必需的和可能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真理的精华在于人们最终会自己了解自己。”在进行自我认识时, 一般采用下述几种做法:
(1) 用全面的观点看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所以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 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力争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 但不自傲;坦然接受自己的缺点, 不自卑, 不逃避。
(2) 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自己取得微小进步, 都要认可自己, 只要比过去强, 不管强多少, 都要为自己鼓掌, 为自己喝彩。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 记录自己的点滴进步。
(3) 从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心理落差的产生是比较的结果, 同学们在社会中, 往往通过比较来认识与评价自我,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但在比较过程中, 有的人不考虑是否具有可比性, 盲目地、片面地比较, 导致自我认知的偏差。
(4) 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借助他人来认识自己, 他人, 特别是经常与自己打交道的人, 对自我行为的评价及个性的评价, 往往是客观的和可信的。但也要注意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发生矛盾时, 不能随便附会。
(5) 通过心理量表测验来了解自己。如:通过症状自评量表、气质60、大学生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等心理量表, 科学地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人格、气质、倾向性等。
2. 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目标, 确立成功的生活体验
对小学自卑学生心理的探究 篇10
一、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缘由
1. 客观因素
从客观上来讲, 自卑心理是因为个人的某些缺陷或遇到失败造成的。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聪明、伶俐而常常被父母和他人夸奖和宠爱, 长大以后就会比较自信;而由于某些原因, 那些整日生活在斥责和鄙视的环境中、社会地位低下的、家庭经济境况困窘或单亲家庭的孩子, 往往会有低人一等的心理, 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 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导致自卑心理日益加剧。
2. 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说, 自卑心理是在后天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而逐渐形成的。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 过低评价自己。他们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 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 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比如说老师的评价, 就会影响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 从而过低地评价自己, 产生自卑心理。
二、自卑心理对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
自卑心理的表现有过分焦虑、敏感、行为呆板、孤独自处、不善交际、常常心神不安, 对学校、课堂、老师存有紧张恐惧感, 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认为自己不行, 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人格或能力做出偏低的评价而产生羞怯、忧伤、惭愧、失望和畏缩的情绪体验;心情总是不愉快、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愿望, 常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行事。
三、改善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措施
1. 突破心理防线, 架起信任的桥梁
师生关系融洽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 成为学生的密友, 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那么, 怎样才能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呢?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而且深刻得多。他对此还列出了一个公式:信息的传递=7%言语+38%语音+55%表情。
2. 积极引导, 让学生重拾自信
激励学生摆正心态,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明确挫折不是人生的绊脚石而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挫折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人生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 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遇到挫折时, 尽可能调节情绪, 认真分析原因, 树立信心去战胜它、克服它, 在挫折中吸取教训。经过挫折的磨炼使得自己的性格、德行、品质、体质、能力等得到发展。
从实际出发, 引导孩子确立“目标”。有理想才有动力, 有动力的人才能成功。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有一定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差别。因此, “目标”不应定得太高或太低。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 坚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起点去看待学生的进步, 并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自我, 帮助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定出适宜的“目标”。我从不歧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相反对他们倍加关心, 以促进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总之, 教师要努力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疑点,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 细心分析问题, 寻求相关的协助, 让学生及时打开心结。培养学生学会在失败中树立自信心, 让学生经历来自学习、生活及各项班内外活动的实践, 它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防微杜渐, 这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深究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日) 关忠文.青年心理学[M].王永丽, 周浙平译.哈尔滨:黑龙江人
自卑感靠什么去消除 篇11
人群不是简单她一分为二的,即要么是自信者,要么是自卑者。实际上,往往一个人本身就既是自信者又是自卑者,如在这个时间或这件事上,他显得自信,而在那个时间或那件事上,他显得自卑;有些人自信的一面占主导地位,给人的印象就是有信心、有朝气。而另一些人自卑的一面占主导地位,给人的印象就是易气馁,少自信。这说明,自卑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一个三个孩子看狮子的故事。这三个孩子都是初次到动物园,当他们站在狮子茏前时,各有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抖动的声音说:“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三个孩子都感觉到自己处于劣势地位,意识到自己是软弱无力的,因此,内J心是自卑的,然而外部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的自卑较少带有伪装的色彩,如怕人家说他个子矮,就踮起脚尖走路,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内心世界。青年或成人的自卑则较少有儿童那样的直露表现,文化习俗的影响使他们懂得,自卑者的形象不是好形象,因此,有些人往往用过火的反向表现来掩饰自己的自卑。无怪乎阿德勒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行为举止上处处故意凌驾于他人之上,那末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在他的背后是否存在着需要他作出特殊努力才能抵消的自卑感。
基于自信与自卑的相对性,基于自卑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对个人自卑感有必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有一点自卑感并不可怕,但如果不图谋改进,而是采取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那来自卑感就会越积越深,变成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根深蒂固的自卑感,它是个人精神生活中潜伏的暗流,表面上不易察觉,但却极容易使人未遇风浪就翻船,未见对手就败北。所以,自卑情结是自己把自己引向失败的祸根。只有认识到它的危险性,人才会从自卑中警觉起来。
二、要主动改善自己的处境
人的自卑感,主要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家庭对子女的苛求以及反复的贬抑;学校对学生的冷漠以及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评价;社会上对性别学历、年龄、外貌问题的偏见,都是使人产生自卑感的外部根源。受自卑感困扰的人,凭一己之力量,无法消除这些根源,但是,只要他不甘愿在这种情境里受熬煎,他就应该鼓起勇气,向家长、学校和社会作必要的申辩,如实地陈述自己的长处,自己对处境的感受以及要求改善处境的愿望。当一个有自卑心理的人勇敢地站起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时,他的父母、亲友、老师和同学将对他刮目相看,开始改变他们看人的观念,所以,勇气是极为宝贵的东西,只有它才能给世俗偏见以有力的冲击。
个人的处境也可以通过调换环境的办法求得改善。同一个环境,有的人生活在里面感到自信,有的人则感到自卑。如重点中学对成绩优异者来说,如鱼得水,而对中等生来说,则感到压力过重。人长期处于相形见绌的情境之中,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因此,改换一下环境,也许有好处。如同有些成人在强手林立的单位感到自卑,换了工作单位便自信感大增一样,自卑的学生换个适宜的学校或班级,也有类似的表现。这样看来,人不能被环境捆住。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当你觉得在此一环境中不利于发展你的自尊、自信感时,你可以考虑寻找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
三、要用毅力和实绩战胜自卑感
自卑感既然主要是后天条件下形成的,那末,消除自卑感也得靠后天的努力。你在哪一方面自卑,就在哪一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取笑,不要怕世俗偏见的袭击,只要自己坚定,一切磨难都是无所谓的。按说,残疾人是最有理由自卑的了。然而,许多身有残疾的人,不仅没被生理缺陷引起的自卑感所摧毁,反而奋起与命运抗争,完善地实现了对自卑的超越。其秘诀何在?就在于:自我发现。个人对人生价值的发现和确认,能使人振奋起来,并能够化为追求成功的毅力。许多弱者正是靠了这一,最超越自卑,成了有作为的人。
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教学 篇12
追求卓越是人类动机的核心, 而如何追求卓越, 则是取决于每个人独特的生活风格。追求卓越是一种天生的内驱力, 使人力图成为一个没有缺陷的人, 一个完善的人。人总是有缺陷的, 由于身体或其他原因引发的自卑, 能摧毁一个人, 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 另一方面, 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 力求振作, 以补偿自己的缺点。
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克服自卑, 提升自信, 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自卑案例是行之有效的。
1. 案例简介
案例A:女, 大二大学生。她出生于农村, 从小家境贫寒, 由于当地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较重, 使得其一出生不久即被爸爸抛弃, 5岁以前跟妹妹、妈妈居住在外婆家, 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自5岁开始, 迫于生计, 她跟最小的妹妹被送到奶奶家抚养, 之后, 爷爷奶奶对她们的压迫、打骂持续了5年。因为母爱和父爱的缺失、生活中又缺少安全感、成绩也不出色, 使得来访者A变得非常自卑、害羞, 不敢与别人交往。在高二的时候, 与一位城里的同桌发生矛盾, 受到她们小团队的敌对和语言攻击, 天天讲她忘恩负义、不懂回报,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三。上了大学之后, 来访者A没有很快适应大学的生活, 马上又与宿舍的同学出现人际关系问题, 感觉舍友都不与她交往, 当她为“空气”。后来, 来访者A慢慢地变得非常害怕与舍友讲话, 只要一回到宿舍就感觉自己心跳加快, 跟她们说话, 都尽量不敢直视她们, 不敢看她们, 手心会冒汗, 说话会发抖。她想请咨询师帮助她克服人际交往恐惧障碍。
案例B:男, 大二大学生。他与常人相比具有一个典型的生理特征:左手多一个大拇指, 在来到咨询室的时候可能因为紧张或掩饰, 有意无意地频繁地玩弄那个手指。因为多一个手指, 小时候很多小朋友看到都会怕, 他也就从小养成了不喜欢说话的性格。上了大学其所认识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但是来访的前一段时间, 因为挂科补考, 在复习的时候认识一个女孩子, 那个女孩子性格活波开朗, 善于言谈, 尤其是复习那段时间与来访者B来往密切, 很快来访者B就喜欢上这个女生。不过在来访者B表白之后, 那个女生拒绝了他, 并开始躲避来访者B, 且声明连朋友都不想做。来访者B一下子心境跌落到低谷, 他难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在来咨询前已经连续失眠了几天。他觉得那个女孩子在外貌上不算漂亮, 身材也不高, 但就是心里对她有感情。他看到她找人扮她男朋友, 还故意在他面前很亲密, 他很难受。现在那个女孩子见到他还是避开。他现在想解决自己的失恋问题。
2. 案例分析
学生A由于家境贫穷, 缺少父爱和母爱, 爷爷奶奶又对她经常打骂, 这使得她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没有人关心, 没有人爱的被人遗弃的孩子, 加上她成绩又不出色, 使得学生A变得非常自卑、害羞, 不敢与别人交往。到了大学之后就有人际交往障碍, 不敢与别人说话, 在宿舍里会非常紧张。
学生B则是由于天生多一个大拇指, 身体上的缺陷加上从小受到同学朋友的嘲笑, 使得其倍感自卑。到了大学认识了一个女孩子, 相处了一段时间, 学生B向女孩子表白。不过在B表白之后, 那个女生拒绝了他, 并开始躲避B且声明连朋友都不想做。这让学生B瞬间回到了童年时被同学朋友欺负嘲笑的感受。
表面上, 学生A是人际关系问题, 学生B是恋爱情感问题。但是事实上学生A和学生B所体现的共同点是:自卑心理。A和B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 学生A出生于贫穷的家庭环境, 导致心理自卑, 学生B是由于身体缺陷导致的心理自卑。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案例A和案例B的自卑心理还有以下表现:
(1) 较低的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一般指确认和悦纳自己身体、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客观存在, 它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自卑心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对自我的不接纳, 案例中两名同学都有体现着一点。如学生A认为自己学习不好, 感觉没有任何特长, 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学生B受到别人嘲笑之后的过激行为体现其对自己多一个手指的不接纳。
(2) 自我的无意义感
自我的整体意义指来访者所叙述的自我体现了一个有生成能力的个体, 即叙述中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个体, 能很好地承担各种角色。存在自卑心理问题的学生, 通常对自我的体验是无价值、无意义的, 例如, 学生A在这一点上就体现得比较明显, 她在来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时候这样描述自己:“经常会这样想的太多, 然后, 有时候又会想到自己好像没什么用处啊, 什么优点又, 又很少。又不会做什么东西, 感觉好像没什么用。”
(3) 自我与他人的对立关系
自我关系的和谐强调的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和谐而融洽的, 与他人没有对立和冲突。一般自卑的学生都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 诸如存在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不和谐, 与他人有许多矛盾、对立和冲突等。如学生A在咨询中所说内容常常可以看到这种人际对立的描述, 如:“我, 我感觉就是我奶奶她是很泼辣、狠毒, 然后又很封建, 又很迷信, 又很吝啬!反正好多好多不好的品质她都拥有啦。”
自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重点结合案例说明以下三点 :
第一, 个体童年时期的经历:童年时的幼小和无助容易产生自卑。如学生A在面对奶奶的打骂及学生B面对同学们的嘲笑都是无助的。
第二, 每个人成长经验中的创伤性记忆和理念:如学生A受童年时期贫穷的生活及缺少父爱母爱的经历的影响形成自卑。
第三, 身体缺陷或疾病:如学生B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觉得与别人不一样, 被当成怪物, 认定自己是不讨人喜欢的。
参考文献
【消除学生自卑心理】推荐阅读:
如何消除小学生的作文兴趣障碍08-13
消除孩子恐惧心理05-12
消除心理障碍06-01
大学生自卑心理08-11
消除初中生中长跑“恐惧心理”六不怕10-11
女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论文05-10
小学生自卑心理个案分析08-26
浅谈小学体育课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与克服08-10
消除故障10-21
歧义消除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