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生产现状(精选12篇)
农机安全生产现状 篇1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机数量迅速增多, 但是农机生产安全现状堪忧, 严重影响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当前我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运输中农用车辆管理问题
当前在道路运输中的农用车辆以拖拉机为主, 其安全管理是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对拖拉机转向性、制动性与稳定性进行控制, 与其它运输工具相比其噪音过大, 运输安全系数低, 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所以, 国家的有关规定对拖拉机载人做了明确的限制与规定。但是在农村, 受到交通发展与经济条件的限制, 拖拉机仍然是主要的运输工具之一, 导致重大农机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除此之外, 超载也是导致农机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2.农田作业中农机的管理
农机在农田中作业其安全管理非常容易被忽视, 认为农田作业环境简单, 发生事故的几率较低, 但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农田机械安全事故远远高于道路运输车辆事故, 所以, 有必要加强农机作业的安全管理, 提高人们的重视程度。
二、农机安全生产的有效对策
1.深入农村, 加强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管理需要从源头抓起, 深入到农村, 对无牌无证的车辆进行整治, 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积极与当地政府建立联系, 加强对乡村道路的农机事故隐患问题治理, 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 加强对驾驶人员水平及车辆证照等的综合管理, 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2.把好检验关, 规范拖拉机驾驶员考试制度
首先是对考验员进行清理, 采取资格认证制度, 不合格的禁止上岗;其次是建立健全考试制度, 规范考验员的行为, 严格考试程序, 明确责任, 严把考试关, 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再次是完善登记制度, 把好检验关, 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车辆禁止办证上牌, 没有按照规定检验合格的禁止办证, 禁止异地发牌发证;四是进一步搞好农机安全宣传工作, 加强教育培训;最后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 加强生产装备管理, 为实现农机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正规化的目标而努力。
3.完善教育, 提高安全教育水平
首先, 农机安全部门要遵循有关条例的规定。
农机安全管理必须依法执行, 要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水平, 加强业务知识与驾驶操作技能的培训, 严把考核、发证与审核关, 同时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法律知识, 增强法制观念, 将农民培养成合格的驾驶员, 使其可以更好地控制农机使用, 保障农机的安全生产。
其次, 加强农机安全作业常识的宣传。
使农民了解更多的农机安全使用知识, 在生产中要遵守有关制度, 消除由于使用不当导致的事故。
再次, 消灭安全隐患在萌芽状态。
这就需要加强宣传的力度, 多层次、多方位的向农民与机手宣传有关农机的各项法律法规, 规范使用, 提高操作技能, 对可能引发事故的部件及时更换, 保证农机处于良好的状态。驾驶人员在操作前要检查农机技术状况,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最后, 对没有按照规章搭乘拖拉机的人员进行教育。
交通事故的责任容易被认定, 但是拖拉机违章载人导致的事故伤亡, 事故处理机关认定责任在驾驶员, 但是相较之下是不客观的, 这会放纵一些乘客违章搭乘。
4.加强监理, 加强农机安全的管理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主要体现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 也就是农机安全监理的法制性, 这就要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要遵循依法办事的原则, 在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公正、公平的合理性, 保证作业安全。具体来说,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
首先, 要加强源头管理, 确保农业机械安全。
农业机械的年检年审任务是安全工作的重点, 加强农民对农业机械检查的认识, 将年度检查目标公开化, 采取集合审验, 提高服务意识, 做好服务工作, 完善维修保养工作。
其次, 强化田间道路检查, 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保证农机作业安全的前提, 积极主动深入到田间、纠正违章现象, 打击“黑机非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组织技术人员对投入使用的机械进行仔细检查, 消除事故隐患。
最后, 展开“创立安全农机, 推进新乡村建立”活动。
加强人们对农机安全的重视程度, 加强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其的重视;推进农机监理业务任务;推进农机安全管理, 采取严格的检查制度, 减少事故率;推进农机安全监理标准化的建立, 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农机安全宣扬教育任务, 普及到个人;推进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网络体制化的完善。
三、结论
当前我国农机安全生产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尤其是对农机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够, 安全意识不足。对此, 除了要加强管理, 还要培养技术过硬、法制意识强的驾驶人员, 从根本上改进农机安全生产的状况, 提高管理水平, 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全面推进我国农机安全生产的发展。
农机安全生产现状 篇2
农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__县位于__市南部,全县辖27个乡镇、480多个村,总面积334万亩,总人口85万多人,是一个典型的大巴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__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在前进中与时惧进,在发展中开拓创新,多次受市、县政府及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但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行政许可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先后实施,农机安全监理出了许多新问题,并亟待加以认真解决。
一、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对贫困山区农业机械推广的扶持,农业机械以12的速度逐年递增。特别是农村加工、机电提灌等作业机械已进千家万户,农用车、拖拉机已成为农村运输的主要工具。目前,全县拥有农业机械20715台,占总人口拥有量24‰,其中农用车721台,拖拉机504台,加工机械9357台,提灌机械6565,微耕机、制砖机、弹花机等其它农业机械3568台。全县现已修通村社道路671条,总长1430公里。当前,在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中,农机行业重点存在三个方面的隐患:
(一)农村道路运输安全隐患。由于受山区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文化素质落后的影响,农机运输安全严重地存在着“三差”。一是驾驶员安全意识差。尽管2003年以来,县农机监理站采取每季度进行一次农用车、拖拉机户主及驾驶员安全培训教育,并以《安全学习查验卡》督查形式增强驾操人员参训自觉性,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农机事故案例等内容的安全教育,但是农机驾驶员忽视和放松安全驾驶仍然存在:无证驾驶,报废车、带“病”车、“黑”车从运,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超载、载客搭人,不办理保险,不按期参加车辆检验等违法违规行为常有发生。二是从运的路况差。山区村社道路路面窄窝坑多、坡度大、弯道多,加之受雨水冲袭、养护管理不到位,相当一部份村社道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驾驶的车况差。一方面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重挣钱,轻机车保养、维修,超负荷装载运行;另一方面由于路况差,更容易造成机械安全性能损害,从而加速了机车“老化”影响安全运行。
(二)农村加工作业机械安全隐患。一是农村加工作业机械数量多、分布广,安全管理难度大,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得到督查整治;二是绝大部份操作手缺乏正规的操作技术培训,安全意识差;三是机器维修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购买配件极不方便,易造成“病机”作业,潜伏着很多安全隐患;四是加工房设置简单,安装电线极不规范,危险区域、部位警示标志、防护措施设置不齐,时常会发生农机安全事故;五是无证操作农业机械较为普遍。
(三)农机企业安全隐患。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农机企业面临着资金困难、人才缺乏等突出矛盾,从而造成农机企业逐步走向衰亡,一些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改。__县轴承厂,80年代拥有职工800多人,厂房面积2、5万平方米,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负债1000多万元,90的职工下岗,破旧的厂房、职工住房及老化电线无力维修,地质滑坡隐患无力整改,严重地威胁着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二、影响农机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因
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多和农机事故对人民群众的损害,从国家到地方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机安全生产。但是,一些措施不完善制约着农机安全的管理。
(一)地方政府要求与国家法律规定不一致,农机监理操作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取消了农机监理机关“三权”(路检路查权、处罚权、事故处理权),农机部门主要负责拖拉机入户、检验及其驾驶证办理、审验等工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执法机关是公安交警部门。但是,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__市人民政府《关天印发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巴府发[2005]17号)又明确了农机部门的职责任务,要求农机部门“组织农机管理人员深入乡村道路开展农机交通安全检查,严管严治拖拉机违章作业、非法载人、客货混装等交通违法行为,维护乡村道路交通秩序”。同时,__市编办、市人事局、市公安局、市农机局《关于农机监理机构部份职能划转及人员分流安置的实施意见》(巴市编办[2005]30号)还进一步明确“对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系列,由农机监理部门依法履行公安交通部门的管理职权”。由此可见,农机监理在实施拖拉机、乡村道路动态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难以操作的因素。
农机安全生产现状 篇3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73-1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梨树县农机安全监理站围绕促进农业安全生产,农民持续增收这一中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升业务规范和优质服务水平。
1.1 规范行政执法和日常监理业务
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坚持依法行政,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全面履行农机监理职责。加强监理执法队伍建设,监理人员实行定岗、定责任、定考核和过错追究制度。不断改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监理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1.2 抓好安全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始终高度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采取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发放资料等灵活多样、群众易于接受、宣传效果显著的形式,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将安全宣传送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农机手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观念,使农机手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上来。
1.3 健全登记系统,夯实管理基础
依法加强农机牌证管理,严格把关,全面落实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加强装备建设,确保了工作所需。加强登记信息系统建设,确保数字准确、真实、可靠,保证了农机安全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1.4 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载体,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农机安全教育普及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創建标准化,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农机安全防范措施,落实预防农机事故工作措施,强化农机安全监管,不断创新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完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5 加强协调配合,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
形成政府牵头,公安、交通、安监、农机等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树立和谐管理,开拓创新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法制监管薄弱
农业机械绝大部分用于季节性农田作业,点多面广,流动性大,经营季节性强 ,在农田、场院监管增加了农机监理执法难度。而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农机监理人员又没有执法权。
2.2 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
当地财政没有实力,许多项目工程虎头蛇尾,缺乏连续性。
2.3 农机监理装备落后
实地检验仪器单一,效率不高。缺少上级相应扶持政策和资金保障。
2.4 农机报废制度不健全
许多老旧拖拉机在农忙期间仍然上路行驶,而这些拖拉机既不符合挂牌办证条件,也不能得到及时报废,且在拖拉机保有量统计数字之中。这既造成统计数字的不准确,也是农机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3 对策与措施
3.1 依法行政,改善农机监管执法环境
认真贯彻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行使法律赋予农机部门的职责。建议通过政府协调,强化公安、交通、安监、农机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加强对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的安全监管。根据农业机械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机执法领域。
3.2 加大政府投入
建议把农机安全生产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规划,把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基本建设和财政专项投入,强化监理装备设施建设,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平安农机创建等工作的开展。
3.3 尽快建立农机更新报废制度
补贴报废农机,制定拖拉机强制报废和回收补偿制度,制定拖拉机更新报废补助办法,有效解决报废拖拉机违法作业问题,减少安全生产隐患。
参考文献
[1] 刘开顺.谈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现代农业装备,1994年03期.
[2] 吴建设.浅谈县级农机安全生产与管理[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于美华.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年08期.
[4] 王慧.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11期.
[5] 李聿萍.浅谈农业发展中的农机安全生产[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02期.
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及对策 篇4
一、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
在国家购机补贴优惠政策的带动下, 薛城区的农机保有量得到了迅猛增加。截止2014年, 全区拥有各类拖拉机3186台, 挂牌数为2981台, 挂牌率为93.6%;联合收割机930台, 挂牌数为920台, 挂牌率为98.9%;拖拉机驾驶人持证数为3003人, 持证率为94.3%;联合收割机驾驶人持证数为930人, 持证率为100%。多年来, 我区并未发生农机重特大事故, 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警钟长鸣, 应加强农机事故隐患排查。
二、当前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农机法律体系不完善, 执法环境有局限。
农机行政执法的依据是《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563号令) 等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 (农业机械) 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 仅仅赋予了农机部门安全宣传教育、核发牌证、检审等权利;《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563号令) 对拖拉机及驾驶人违反条例规定的:“农机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可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 可以说对违反法律法规者只能以教育为主, 辅以处罚;农机部门的执法区域仅限于“田间场院”这些农机作业区域。以上可以看出农机法律法规极不完善, 行政处罚权形同虚设, 执法区域受限, 严重影响了农机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的开展, 无法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
2. 农机经济效益日益萎缩, 农机手逃避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 绝大部分拖拉机逐渐在水泥、煤炭运输和农田水利工程等领域里消失, 单一从事农业生产, 或者长期在家闲置, 致使大部分农业机械处于农机牌证管理之外。这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没有经过定期安全技术检验, 其安全技术性能无法保障;无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由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严格考试, 他们的安全驾驶操作知识缺乏, 驾驶技能偏低, 致使安全生产意识不高, 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从而影响了农机“三率”。《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拖拉机在挂牌入户和年度检验时必须投保交强险。但由于绝大部分拖拉机不从事道路运输, 只从事农田作业, 许多机主不愿办理交强险, 抵制情绪很大, 也致使这类单纯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很难真正纳入管理。上道路运输的拖拉机注册登记和年检时须办理交强险,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以拖拉机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经营亏损为由, 不愿给予拖拉机办理交强险, 个别公司则以四轮低速载货汽车的费率办理, 保费很高且手续繁琐, 要求苛刻, 严重影响农机业务正常开展。
三、几点对策和建议
1. 广泛宣传,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讲座、互联网、短信等媒体或在农机相对集中的作业场所, 以农机法律法规、农机惠农支农政策、农机事故案例为重点内容,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二是开展农机“六进”, 广泛散发宣传单、明白纸、安全操作手册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 做到家喻户晓;三是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 争取纪委纠风办公室、公路三乱治理办公室和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的理解和支持, 使农机行政执法有行之有效的执法环境。
2. 开展警监联合执法, 形成监管合力, 清理监管盲区。
由当地政府牵头, 成立公安、农机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办公室, 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监管工作。公安交警部门重点负责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安全监管, 严肃查处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章载人等各类违章行为, 农机部门要积极配合, 切实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作业区域的安全监管, 农机监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场院、农机作业区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排除事故隐患。警监合作, 双管齐下,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安全生产态势稳定。
3. 增加经费, 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农机安全监理的现状与思考修改稿 篇5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业耕作机械、运输机械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纷纷落户我镇,促进带动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基本情况及工作职责
全镇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435台,2291台已落户挂牌台,落户挂牌率达94%。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116台,其中:柴油座机559台。有排灌机械1458台,其中:柴油机1357台;拥有耕整机13台,青饲料机865台。拥有小型农机具,牵引犁428台,机耕耙428台,大中型施耕机9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使我们基层农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实现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是我们当前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措施。
(一)、明确了县级农机安全管理的执法主体地位。《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农机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上牌、检测、强制投保权和机手发证权。
(二)、明确了农机和交警部门的管理协调关系。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农机主管部门行使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管理法定职权,要接受公安交通机关管理部门的监督。《道路交通安全法》同时规定,农机主管部门应定期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拖拉机登记、安全技术检验及拖拉机驾驶证发放的资料、数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拖拉机驾驶人做出暂扣、吊销驾驶证处罚或者记分 1
处理的,应当定期将处罚决定书和记分情况通报有关的农机主管部门。吊销驾驶证后,还应将驾驶证送交有关的农机主管部门。
(三)、明确了教育部门和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纳入法制教育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每学期安排道路交通安全主题教育不少于2课时。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执法主体与法定职权难统一。县农机局具有执法权,而乡镇一级的农机部门没有执法权,《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我们农机部门对上路行驶的拖拉机行使依法管理,即对拖拉机的登记、核定牌证、定期检验及农机驾驶员的考试、考核、发证具有管理权(即所谓的源头管理权)。乡镇农机部门上路检查出的无牌车辆、无证驾驶、脱检的拖拉机等情况只能督促机手去办理相关手续,对拖拉机违法载人行为只能进行说服教育,因没有执法权,没有处罚措施,致使乡镇农机监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造成执法主体与职权错位。
(二)、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网络不全。乡镇农机管理在拖拉机入户、机手考证、机车年检等工作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几项工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人员。自从2007年我县在贯彻落实昆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好多乡镇的人员都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乡镇农机部门的一些新进人员在专业技能、管理经验有一定的欠缺,加之没有执法证,一定程度影响农机安全管理日常工作的开展。
(三)、农村群众安全意识不强,加之有些地方由于地域条件的限
制,农用车违法载人事件时有发生,在短时内难以杜绝,形成了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
(四)、农机交通安全事故多发。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近两年来各类农机事故有所抬升。农机交通安全事故在其他交通事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五)、一些老的农业机械由于超期服务、长期没有维修,减低了安全系数,致使一部分农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危险,身体不同程度的伤害。就拿以前的老式扎草机来说吧,因为在当时技术不好,设计不合理,到现在本应淘汰了,但是现在农村还有好大一部分在用,每年都有十多例因使用时操作不当而把手给弄伤,有些是连手指都给扎掉。所以农业机械的不合理操作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措施与建议
如何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的权力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如何推行安全农业机械化操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探索:
(一)、重新定位工作重心。农业机械分布于广大的农村,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好坏在农村,因此,农机部门应将农机监理工作重心下移,以行政村为安全单元体,大力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形成广大农村人人讲农机安全的良好氛围。
1、是建立健全村级农机安全管理组织,积极开展村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2、是落实村农机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农机和驾驶操作人员台账,签订农机生产责任书;
3、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农机安全法规和农机安全知识;
4、是积极为农机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指导农机户进行
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保养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特别是特重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二)、推进监理队伍网络建设,点面结合创新农机监理手段 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农机监理队伍,而且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进乡镇农机管理机构的改革,力争每个行政村聘请一名农机安全员,专抓所辖村的农机安全生产及农用车载人情况。通过乡村安全生产工作在农村有抓手有助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点面结合创新农机监理手段。农机部门必须履职尽责,积极探索建立农机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手段,在春耕和秋收等农机作业事故多发期,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检查,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三)、建立多元责任主体,彻底转变服务观念
由镇人民政府牵头,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一方面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全镇“平安农机”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并通过镇与村、村与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强化镇、村、组三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另一方面农机部门要与交警、教育、安监、宣传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在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涉及农机联合执法检查、学校农机安全教育、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协调、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时,让参与部门尽职尽责,视为本职工作,并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彻底转变服务观念。农机部门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文件式”或“命令式”的服务观念,“降低”身份甘当“服务员”。一要积极主动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农机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热情周到办好牌、证等各项行政许可或非许可事项,让广大机手上门办
事有一种归家的舒适感;二要适时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培训办证到乡村,检验到村组,维修服务到田头,宣传动员到农家,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搞好农机安全生产。
四、一点心得
农机维修管理现状与发展举措 篇6
关键词:农机维修;发展现状;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3.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46
1 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
1.1 农机维修市场管理混乱
当今的农机维修市场是由多部门共同管理的,维修和零配件的生产、供应、销售在整个农机市场中,分属于不同的环节,管理部门很多,各部门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权责划定,责任难以明确,而且部门之间都是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协调。这种情况造成了检查和监督的不力,一些劣质零部件充斥到市场当中,坑农害农情况时有发生,严重的造成机械损坏,还存在安全隐患,对农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对农机化生产造成了阻碍。在维修方面缺乏标准,难以做到有效监管。
1.2 维修人员不足,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性
农业机械主要在农田作业,工作环境相对复杂而且灰尘较大,农机往往都挂满油污灰尘,在维修时会弄得满身脏,因此,年轻人不太喜欢农机修理,导致农机维修人员缺乏。再加上现有的多数维修人员都是农机操作人员,仅凭经验进行修理,文化水平不太高,多数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培训,所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专业性不强,特别对于现代高科技产品,维修起来更加困难。一些从业人员基础知识十分缺乏,在修理上不能按照正确的规程进行操作,修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假冒零部件的识别能力也差,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1.3 修理工艺落后,设备陈旧
由于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原因,农村的一些农机维修网点大多都设备简陋,工具不全,修理条件十分落后。这些落后的工具及设备用来修理多年前生产的机械还可以应付,但面对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就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维修工艺达不到要求,精度差,严重影响了维修的质量,工具缺乏而强行修理的导致机械损坏的事件频繁发生。另外农村的一些修理从业人员的安全保障程度也很低,环境条件恶劣,缺乏管理。
1.4 宣传不够,售后服务欠缺
农机维修管理的法律保障早有明文规定,但多数农机使用人员都不太清楚,主要是因为农机管理部门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机消费者难以具备清晰的农机法律意识。我国在1993年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1998年就农机的更换、维修、退货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实际上却很少有人了解,在实际维修时发生问题,也难以想到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农机售后服务方面,管理部门往往只注重推广而忽视售后,加上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导致很多商家在售后工作上做得不到位,服务工作欠缺。
2 农机维修管理的发展举措
2.1 要强化管理、规范农机维修行业市场
在农机维修的管理方面,农机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大力度,强化管理、明确职责、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一方面通过宣传,提高农机操作者和拥有者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到问题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主管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车、横幅以及开展讲座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从制度上进行完善,不断完善农机维修管理制度,加强农机维修管理队伍建设,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对于维修行业实行证件管理,开业维修要具备经营许可证,维修人员要经过技术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才能从事维修工作。
2.2 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素质
维修人员不仅要具备系统的农机维修基础知识,还要不断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掌握当前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维修。主管部门要根据所在区域的农机维修人员整体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农机专家进行培训讲座,提高农机维修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强化业务能力,以便在农机维修工作中得心应手,适应现代化农机维修的要求,尽最大的能力服务于农机维修行业,保障农业机械在作业时发挥最大效益。
2.3 农机维修网点布置
现在农村的一些农机维修网点往往都设地县城或乡(镇)政府所在地,而农机多数都分散在农村,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很不方便。一是农民居住分散,距离较远。二是农机多数都行驶较慢,这些都会给农机修理带来困难。现如今我国实行惠农政策,很多地方都建立农机合作社,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农机维修网点设置在合作社中,这样一方面既可以扩大农机维修的业务,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大大方便了农机的维修管理,及时的更新技术,增强农机维修的现代化能力。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机新产品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环境下,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仍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新困难,在农机维修管理中仍有许多事情需要解决。无论是农机管理者还是使用者,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意识,主动参与到农机维修工作中来,建立合理的农机维修管理制度,对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保证农机的维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浅谈农机化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篇7
随着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 农民的劳动强度逐步减轻, 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的基础上, 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村季节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然而, 伴随着农机化发展的日新月异, 各种农机事故也在不断增多, 特别是春耕春种、三夏三秋大生产期间, 农机伤人事件不断, 虽然原因是多种的, 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严重的, 影响了广大农机手的致富进程, 阻滞了现代农机化大发展, 是农机化发展进程中的急需重视和解决的的课题之一。
目前, 从国家农业部统计结果和各地报到情况看, 农机事故多集中在拖拉机、收割机作业及运输等动力机械、主要农机具方面, 大部分事故的发生与农机操作者心理活动有直接关系或占主要因素, 而心理特性对农机作业中的驾驶可靠性影响往往被驾驶人员忽视。拖拉机、收割机等驾驶员在作业过程中, 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作业环境的一切变化, 每分每秒都在进行着快节奏的紧张心理活动, 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精神和体力压力, 稍有疏忽或技术不足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失, 以上所说心理特性、操作意识、精神压力, 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农机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层次、操作技能等。
今年2月1日, 农业部对2012年全国农机事故情况进行了通报, 其中全国农机道路外事故累计报告2091起, 死亡692人, 受伤943人, 直接经济损失2240.64万元, 其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事故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58.6%、86.6%和63.6%及31.8%、7.4%和23.5%;其他农业机械事故仅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9.6%、6%和12.9%。而农机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据公安部门提供的资料, 2012年全国接报拖拉机肇事导致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3370起, 造成1297人死亡、3341人受伤, 直接财产损失1832.8万元。直接财产损失上升116.5%。
残酷的事实告诉人们, 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无证驾驶、操作失误、无牌行驶、未年检等, 分别占事故起数的30.8%、43.9%、20.6%、28.4%。而其中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县乡道路事故多发, 低等级道路段事故上升;二是无证驾驶、不按规定让行等肇事突出, 部分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上升;三是正面相撞事故比例高。具体来说, 造成农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因素:
1) 安全意识不强:盲目自信、安全观念淡漠;
2) 经验不足:不了解机具性能、机具带病上路;
3) 心里素质低:遇事紧张、反应失当、不知所措;
4) 操作陋习:凭经验操作, 想当然的“农家活不用学, 人家咋着咱咋着”;
5) 未经系统培训:培训不过关, 职业道德规范缺失, 操作技能低下, 知识结构低, 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都不过关;
6) 无证操作:一证多用;或花钱办证走形式。
当范围扩大到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微耕机、卷帘机等所有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事故时, 全面准确把握农机安全生产形势,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预防工作便成为当务之急。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管部门更要高度重视, 科学把握好农机事故发生的规律, 与安监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协调, 严格按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和要求, 全面把握事故特征, 深入分析事故原因, 科学判断事故发生发展趋势, 针对问题提出有效工作措施。同时根据本地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特点和规律, 进一步加强事故预防工作力度, 提高事故处理工作能力,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其实, 央视和相关媒体都曾多次报道了微耕机伤人、玉米剥皮脱粒机咬人等农机事故, 在起到警示教育的同时, 也给我们农机安全监管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怎样在农机化大发展的潮流中减少或杜绝本不应该发生的农机事故呢?这一点上, 我省采取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办法, 就我省农机安全形势, 按省农机局方案要求, 各地采取了多种方式集中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送农机安全知识下乡、农机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安生生产大检查等系列活动。组织农机手观看典型事故案例录像或图片, 开展“以案说法”、“专家说法”、“驾驶员亲历”谈体会等警示教育, 普及农机安全知识, 营造社会氛围, 进一步增强农机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及安全意识, 防范和遏制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各地组织的农机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和安监、公安、卫生等部门的积极配合。各部门明确职责, 默契配合, 在实战演练中为农机事故应急处置积累了经验, 进一步完善了农机应急救援机制, 推进了应急基础和救援队伍建设, 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事实证明以上措施的实施, 及大地减少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及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授课心得, 深深体会到:政府组织的农机技能培训是农民迫切需求的, 是惠农的免费大餐, 但普及力度和针对对象仍需要研究, 特别是培训方法及知识层次教育上要深入浅出、视听并重、易懂好学, 最重要的是实物教学、现场操作、互动培训, 针对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年龄的农民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做到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在实物培训中做到机手操作老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出现故障自己解决, 让农机手切身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应加强各地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做到驾驶证、职业资格证双证上岗, 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而从基础上防微杜渐, 减少事故发生的根源。
针对农机化安全生产中发生的隐患, 本人认为:
1) 越来越多的先进农机技术及复合式、多功能、大马力农业机械, 迫切需求提高和改善农机操作人员的知识层次, 各级政府在加大培训高技能、新型技术型农民的投入力度上有待加强。
2) 加强颁证部门的管理力度, 严格培训和发证管理, 加大检查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一证多用和无证操作。
3) 农机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务必要深入基层, 对所有农机操作人员普遍实行基本技能培训和持双证上岗。
4) 加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部分农机存在设计缺陷, 购机户享受不到购机补贴图便宜而购买三无产品、劣质产品, 市场监管不力, 售后服务跟不上, 售后培训脱节等造成大量的农机安全隐患, 为此要加大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从源头上堵住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青冈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现状 篇8
近几年来, 为了推进行风建设工作提高执法能力, 青冈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紧紧围绕落实省市相关通知要求, 结合本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实际, 全面深入地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农机安全工作的各项指标逐年提高, 拖拉机挂牌率达到92%, 驾驶员的持证率达到92.4%, 拖拉机的检验率达到80%, 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
青冈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能够取得好的成效, 主要是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1. 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农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从宣传还节入手, 努力创造人人抓安全、时时想安全的良好工作氛围, 利用各种手段, 大造舆论声势和执法氛围, 印制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单两万份发放到农户手中, 利用电视台宣传农机安全知识4次, 在青冈镇正十字大街上开展农机安全日宣传活动2次, 给中小学生上安全课20余次, 组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农机安全知识培训22期, 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3520余人, 每天出动5台宣传车深入农村各村屯, 宣传农机安全知识和开展农机安全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 使广大农民了解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违章驾驶的危害性, 增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知法、懂法的自觉性, 为开展好农机安全生产活动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 严格管理, 根除隐患。
从强化农机安全监管、消除安全生产隐患、规范安全生产秩序、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出发, 调动农机执法力量, 全面开展农机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检查活动。一是搞好协调配合。积极协调交警、法院等相关部门, 依法重点整治阻碍农机执法的违法行为, 进一步加大农机执法力度, 实行严查细管, 上限处罚。积极同交警部门搞好配合, 共同抓好农业机械在乡村道路上的安全监管工作。二是狠抓源头管理。严把拖拉机登记关和驾驶人员的培训、考试、发证关, 严把农业机械检验关, 对检验不合格的农业机械坚决不发给合格证, 并不准投入生产, 从源头上控制农机安全事故发生。三是排查生产隐患。抓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机具, 搞好隐患排查整治。特别是在事故多发时段, 增设执法人员, 严厉打击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超载超速、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 完善农业机械的放大号、安全链、安全销、安全反光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不整改的不放过, 驾驶操作人员未受到教育的不放过。四是加强企业管理。对乡镇农机加油站的企业单位, 进行严格审查, 是否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 达到国家标准, 实施重点管理。
3. 成立组织, 落实责任。
为了抓好农机监理工作, 农机总站专门成立了农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领导任组长, 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 并下设农机安全工作管理办公室。全县共设五个农机监理分站, 每个分站负责3个乡镇。在成立相关组织的同时, 落实了工作责任, 进一步健全责任机制, 层层签定责任状, 层层落实责任制,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靠制度管人, 按制度办事。
虽然青冈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办证落户证件发放时间过长;服务窗口个别人员服务态度生硬, 不能耐心解释;培训教师教学水平不适应现代农机发展的要求, 有待于提高教学质量。在下步工作中, 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大工作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力争把农机监理工作做好。
濉溪县农机安全监理现状及对策 篇9
为了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安徽省人大颁布实施了《安徽省农机化促进条例》, 明确了农机部门负责拖拉机管理和农机安全生产的执法主体地位, 同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规章、文件, 这就为各级农机部门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特别是近几年来, 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采取了有效措施,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 就目前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情况来看, 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农机安全监理执法难。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主要存在于拖拉机管理方面, 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安徽省农机化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 明确了农机部门管理拖拉机的执法主体地位。但是, 没有明确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 农机监理机构担负着拖拉机监督管理的任务, 而国家也没有出台农机监理行政法规, 从而导致农机监理机构执法难现象的发生。
二是农机监理机构的性质不明确、体制不顺。农机监理机构体制五花八门, 特别是区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 虽说是事业单位, 但大部分都是差额或自收自支单位, 濉溪县农机监理站自收自支, 工资、经费很难足额保证, 从而严重挫伤了农机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也因此影响了农机监理业务的开展。
三是农机监理队伍人员不足、设施装备条件差。农机监理人员和装备与管理的对象比例严重失调, 濉溪县负责10余万台套农业机械管理的农机监理人员14人, 并只有3台农机监理工作用车, 很难适应农机监理工作的需要, 加之拖拉机和各类农业机械都分布在广大农村, 分散于千家万户, 给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很难完成所担负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任务。
四是管理、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大批农机手安全生产常识、技术操作水平差, 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不能很好地遵纪守法、自觉服从管理, 从而出现大量无牌行使、无证驾驶、违章违法作业现象, 濉溪县80%以上的农机手没有接受正规培训, 技术操作水平低下, 这就为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诸多隐患。
从存在的问题来看, 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预防和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就必须从体制、机制、源头上抓好与农机安全生产不适应的突出问题。为有效预防和杜绝农机事故的发生,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道路交通安全法》只是把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执法主体管理职权授予农业 (农业机械) 主管部门, 但没有明确农机监理机构是否是执法主体。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农机化促进条例》也只是明确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监督管理权由农业机械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各级政府并没有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性质和执法地位。要使农机监理机构担负起以拖拉机管理为主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重任, 必须明确其性质和执法主体地位, 理顺体制, 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明确农机监理机构的行政许可范围。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 (农业机械) 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这就是说, 农机部门只有宣传教育、发牌发证、检验审验3项权利, 而没有授予道路检查权、违章处罚权和事故处理权, 只有许可发放权, 只是行使拖拉机“车管所”的职能;却把拖拉机的违章处罚、事故处理的许可监督权交给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造成许可发放与许可监督的脱节。农机部门只准许发牌发证而没有监管处罚权, 有责无权, 这就使农机监理机构根本无法履行职责、实施有效管理。这也不符合国家立法“权责一致”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因此, 为使农机监理机构做到“权责一致”, 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 应进一步明确农机监理机构办理农业机械登记、核发牌证、驾驶人考试发证、安全技术检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处理违法行为、处理农业机械事故的行政许可范围, 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三是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和装备建设。为适应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需要, 理顺农机监理机构体制, 健全并完善各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 特别应加强区县、乡镇、村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应按照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定岗定编, 以解决基层农机监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要加强对农机监理队伍的规范化培训教育, 重点从业务职能、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 以提高其业务素质、法律法规观念和执法能力, 使之更好地适应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加大对农机监理装备的投入力度, 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 同时要加大农机监理收费用于装备投入的比例, 以增加和更新农机监理装备, 为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必备的物质装备和工作条件, 为农机监理机构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是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农业机械是广大农民重要的生产工具, 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广大农民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相对低下, 法律法规意识和观念淡薄, 只知使用的重要性, 不知安全的重要性, 造成诸多农机事故的发生。因此, 应加大对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首先, 要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技能教育, 帮助农机手熟悉农机构造, 掌握使用维护知识和简单故障排除的方法。同时要加强对农机手的考核工作, 提高农机手的驾驶、操作技术, 增强他们对复杂作业环境的应变能力, 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 要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帮助农机手认真学习掌握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认清违章操作的社会危害性和发生农机事故应负的法律责任, 从而使他们提高守法的自觉性, 自觉地为农机安全生产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是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要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 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充分认识农机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 进一步认清当前农机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针对农业机械作业特点, 加强农业机械的源头管理, 加大对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专项整治, 做好农业机械的年度检验工作, 确保投入生产的农业机械处于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要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 加强与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严格查处无牌无证、违法载人、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 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遇有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 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 防止事故扩大,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农机事故的处理要坚持事故的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 查清事故经过、原因和损失, 认定事故性质, 依法追究责任,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整改措施, 完善制度, 为农机安全生产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农机安全生产现状 篇10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建议
1 前言
在新工作形势下,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树立工作新风, 本着为民服务、为民排忧、为民增效的原则, 认清当前农机安全监理现状, 积极探索发展新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思路, 确保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当前农机安全监理现状
2.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在我国众多法律体系中, 关于农机监理工作的相关法律却很少, 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据可依、有法可行。其中《行政处罚法》在农机监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农机监理处罚程序中是重要的依据, 其中还包括一些省市地区指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我国还没有出台针对行政执法人员行政违法追究的相关法律, 虽然一些现行的法律起到了一定的依据作用, 但是不够详细具体, 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
2.2 农机安全监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 各乡镇相继设立农机监理站, 实则为农民群众服务。而实际在工作执行过程中, 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在无监管的状态下执法, 难免有不作为或过失的行为。而且, 这种状态持续下去, 将导致安全监理人员逐渐放松自我要求, 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对待工作极其不认真。
2.3 监理基础设施相对较薄弱
现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执行, 一定程度上, 缺乏必要的法律手段支撑。对行驶在道路上的农机车辆,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无权过问, 难以有效实施动态管理。
农机监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主要靠路检路查来对各种违章行为进行管理约束, 法律上是不承认农机监管部门的道路检查权, 虽然有些地区为农机监理执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但是许多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底气不足, 有时还会受其他部门的约束和管理, 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4 监理人员素质较低
农机监理人员的引进, 早期多数以聘用为主, 把关不严,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 加上后期的教育培训跟不上, 综合业务素质水平较低。加上, 观念陈旧、方法单一、不文明执法等等, 很大程度上影响监理工作的群众形象, 影响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有法可依、严格执法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 增强监理工作质量, 针对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农机安全监理有法可依, 执法必依, 严格执法, 人性执法, 为监理执法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能更好顺应新时代农机监管工作的需求, 推进农机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农机发展保驾护航。
在此, 一方面, 严格遵循权威法规的同时, 各级农机监理部门, 应切合实际工作需要, 制定更严重的处罚力度、配套安全监管规定等等, 确保农机监理有法可依, 推进农机监理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
另一方面, 制定切合实际的农机报废制度, 就中国国情而言, 现阶段尚且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业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由此, 关于农机报废制度, 尚不能执行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 需要我们自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国情制定切合实际的报废制度, 确保农机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
3.2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组建高素质农机监理工作队伍
农机监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离不开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严格农机监理人员队伍建设, 建议依据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和农机监理工作的实际要求, 严格执行实行公务员管理规定。对引进人才严格把关, 逐步增加人员编制, 定期组织业务考核, 落实好淘汰制度, 增强农机监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顺应新时代农机监理工作的高标准要求。
在此, 一方面, 重视业务培训。定期组织监理人员, 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政策、业务知识, 逐步提升监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另一方面, 树立服务理念。农机监理作为“惠民工程”, 服务性较强。但是, 传统的农机监理工作, 以管理为主。新形势下, 顺因三农发展的实际需求, 要求我们应逐渐转变思路, 由管理型逐渐向服务型转变, 做到主动上门服务, 走向田间地头, 主动寻求帮助, 节约民众的劳作时间和费用, 提升监理队伍的整体形象, 为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3 加强监理基础设施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地配齐技术设备
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尽可能的多争取财政资金, 积极向地方政府申请, 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养成节约的意识, 尽可能的节省经费, 筹备资金, 有计划、有步骤的购置交通、安全技术检测等一系列技术设备, 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提高采购的标准, 购买检测车或者检测线等新式的检测装备, 同时还要注重深入基层的监管人员的交通和通信工具, 努力提高农机监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慧.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 (11) :52-53.
[2]郭勇.浅析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农业装备技术, 2016, 42 (2) :62.
农机安全生产现状 篇11
关键词:农机购置补贴;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31-1
1 阜新地区农机购置补贴的现状
近年来,农机部门充分利用补贴资金,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以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主要任务,以保护地建设、保护性耕作和花生主要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在充分尊重农民购买自主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引导效应,充分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1.1 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阜新市农机补贴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补贴资金逐年大幅度增长。2006年,全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70万元,而到2010年底,全市争取到两批国家农机补贴资金共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0万元,创历年补贴资金数额之最。
1.2 装备水平逐年提高
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阜新地区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应用力度,推进了阜新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全市共购置各类机械及机具7462台(套),带动农民投入1.2亿元,受益农户达3601户。
1.3 中介组织发展加速
为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解决农机手信息渠道不畅、经营效率差异大、作业成本高等问题,阜新市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推动了农机服务组织向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一是对农机合作社所购农机具给予优先补贴,引导其使用更多的农业机械;二是向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信息服务,优先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新成立了国民、森茂、轶兴、兴达等8家农机合作社,他们在春耕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4 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市农机局与中国人民银行阜新市中心支行、中国农业银行阜新市分行联合下发文件,在阜、彰两县对购置大型农机具的农户实行低息贷款,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户购机资金不足的问题。阜新市农业银行在阜蒙县、彰武县支行所辖营业机构开办了购置大型农机具贷款业务网点,把省农机补贴目录的5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价格在5万元以上的机具作为贷款扶持的对象,给予农民购机支持,并在指定销售网点现场办公,为购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1.5 监管力度得到加强
为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好,让农民买到称心如意的农机具,阜新市早发动、早安排,阳光操作,加强政策监管,强化工作纪律,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补贴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确保给农民的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阜新地区农机保有量逐年增加,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际上,发展农机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生产通过“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
2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不到位
生产厂家“三包”服务不及时、不到位问题较为普遍。如阜新市引进的花生播种机多为山东等地产品,路途远,售后服务难度大,一旦机具在作业期间出现故障,“三包”人员难以及时到位,失去了宝贵的作业期,严重影响农民的利益。
2.2 办公经费不足
阜新地区财力有限,难以保证购机补贴政策的顺利执行。市、县农机管理部门都是在自身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执行国家这一惠农政策,影响这一惠农政策的顺利开展。
2.3 质量问题依然存在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逐年增加,农机具保有量逐年增加,质量问题频发,监督力度不够,农民维权困难。
3 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宣传力度,惠及更多百姓
尽管阜新地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每年递增,但仍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除了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购买力不足的因素外,也存在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补贴政策,享受到补贴政策。
3.2 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资金落实
财政、农机等部门应各司其职,认真组织,坚持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严格执行补贴机具竞争择优筛选制、补贴资金省级集中支付制、受益对象公示制、执行过程监督制和实施效果考核制,实行全过程监管,将政策的温暖送到农民的手中。
3.3 加大服务力度,提供售后保障
农机售后服务至关重要,也是容易产生纠纷的地方。各级农机部门要为农民提供坚强的保障,与生产及供货企业沟通协调,做好购机服务工作。在补贴产品选型时,要求企业对售后服务等作出书面承诺,让他们切实履行“三包”服务的有关要求,确保售后服务及时到位。
参考文献
[1] 王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吴海华.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效益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杨继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绩效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作者简介:解英芳(1954-),男,阜新市细河区农村经济局高级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
农机安全生产现状 篇12
一、广西小型农机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发展优势
广西小型农机生产企业蓬勃兴起,新型农机产品层出不穷,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具有明显的区情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一)明显的区情优势
广西地处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境内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著称。在全区耕地中,除桂中、桂东南及桂南沿海一带部分土地较为平坦连片外,其余70%以上的耕地都是山地、半山地和丘陵苔地,上下田块相对高差大。山高坡陡路况差,地块小而分散,大型农业机械难以发挥作用,甚至相当一些地方连中型农业机械也不宜操作使用。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中小型农业机械特别是小型农业机械去完成。广西特殊的农业自然环境,相对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型农业机械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同时也为小型农机生产企业开辟了服务空间和市场领地。目前广西大多数小型农机企业生产的小型农机具,大都比较轻便灵活、经济适用,操作简便,比较适合广西的区情需要,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青睐,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
从广西区情出发,现阶段必然要在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上作文章,特别是要在小型农机具上寻找出路。因而对中小型农机生产企业及小型农机产品来说,尚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和潜力。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动员号令,去年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又颁布了“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的实施方案,新的形势将会对广西农业机械化向前推进带来新的机遇,增加新的活力,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广西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进,势必会给广西小型农机企业及其产品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独特的区位优势
广西位居祖国南疆北部湾畔,与越南接址毗邻,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云、贵、川),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广袤的区域范围内,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习惯基本接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大致相同,农业耕作的方式方法大体一致,在广西深受农村和农民欢迎实用的小型农业机械,在广西毗邻的这些地方同样也会大有用武之地。独特的区位优势,给广西小型农机生产企业的发展,小型农机产品的大力开发推广开辟了宏大的销售市场和服务基地,提供了发展的良机。如广西生产的多功能拖拉机及小型耕整机等产品,除满足区内各地需求供应外,现已走出广西大门,销往周边省市,不少企业的产品还被列入了当地省市的国家农机购机补贴产品目录的范围内。尤其小型耕整机的销售已跨出了国门,有的企业的产品常年出口越南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其中南宁手扶拖拉机厂生产的桂花牌小型耕整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批量出口越南或从越南转口他国。现在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南宁,去年国家又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通知明确指出:“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无疑将为广西农机制造行业尤其是小型农机生产企业的进一步崛起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将为广西小型农机产品走出国门,进入东南亚各国,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
二、广西小型农机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发展现状
从目前广西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状况分析,总的看来多数小型农机生产企业的发展方向比较对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比较健康,品种和型号比较适合广西区情的特点,机械的功能和作用比较适合农业和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青睐。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弊端。
(一)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生产单一,后备资金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经不起市场风险的考验。如小型碾米机及粉碎机的生产企业目前已有30家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钦州和玉林市。由于受稻谷和饲料加工规模化的影响,加上区内用户拥有量基本饱和,市场需求量时下已逐年递减,近几年来,平均每年都有2~3家企业停产或转产,剩余继续生产经营的企业大都要依靠周边省份的销售来维持产量。目前广西生产的小型碾米机和粉碎机的结构非常简单,装配容易,除了一两根轴和几个轴承外,其余部分基本都是铸件。铸件的成本直接受到钢材价格的影响,2008年随着市场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扬,不少碾米机及粉碎机的生产厂家因受后备资金不足的困扰,生产一度处于难以维持的局面。
(二)产品重复投产,结构大体相同,技术含量不高。由于受利益驱动,多家企业跟风重复生产,影响市场开拓。以小型耕整机为例,普遍从开始生产5轴的31型耕整机发展到轻型3轴31型,又到带副变速的31型,万变不离其宗,结构、原理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功能大体相同。一家生产企业投产市场反映良好,其它厂家立即跟风上马,遍地开花,一窝蜂跟着生产,然而自主研发、更符合农艺要求、更新换代的新产品却很少出现。
(三)科技力量不足,缺乏创新精神,不愿承担市场风险,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过长。如有的小型农机生产企业,技术人才奇缺,没有力量同时也不愿从事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也是照搬市场上现有产品的模样,依葫芦画瓢原样投入生产,出现了多家企业“争饭吃”的现象。其原因是这些产品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已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改造,基本符合了农艺和农民的要求,市场相对稳定,自己不用承担过多的市场风险。
(四)生产企业家族式管理,人员近亲繁殖,缺少现代化科学管理的经验和手段,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不高。
(五)信息不灵,服务网络不全,售后维修服务不周,影响企业在用户中的形象,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发展。
三、广西小型农机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展望及建议
随着农业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个人承包的土地已开始逐步向着种田大户靠拢和转移,土地集中合并生产的现象已显现,大面积规模化种植正在形成趋势。农村大面积规模化种植对大中型农业机械是得以发展的极好时机,而对小型农业机械的冲击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从广西特有的自然条件分析,在相对的时期内,小型农业机械在广西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仍具有相当的发展优势。为此建议:
(一)在实施“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小型农机生产企业的宏观指导,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尽可能地把一些深受农民欢迎,适合广西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又有发展前景的小型农机生产企业及产品列入国家农机购机补贴目录范围之内,激发农民购机的积极性,拉动内需,促进企业发展。
(二)整合农机科技队伍力量,研发新产品,对现有小型农机产品进行技术攻关选型改进,提升科技含量,帮助企业及时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引导有实力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逐步走向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加速推进广西农业机械化进程作出贡献。
(三)企业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注重吸纳和培训新的技术人才,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吸收一些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或聘请一些社会专业人才,充实企业技术力量,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树立创新意识,了解新情况,掌握新信息,开发新产品。从当前农机市场情况分析,近期内应着力在农业节水灌溉,水稻育秧、插秧,甘蔗、木薯、花生种植和收获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小型机械产品研制方面多下功夫,组织力量攻关,填补广西农机品种型号的不足和农业机械化作业项目的空白,适应农业和农民的需求,跟上现代农机装备更新换代步伐,促进企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