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推广工作

2024-07-30

农机化推广工作(精选12篇)

农机化推广工作 篇1

在新的形势下, 农机化推广工作必须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把提高技术投入的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上, 以进一步搞好农机化推广工作, 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推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立足大农业, 发展大农机, 服务新农村, 大力推广适宜我市农业生产急需的各类新型机械, 重点推广生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化新技术, 不断提升农机科技水平、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和安全发展水平, 推进全市农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普及推广体系

首先要加强对农机化普及推广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要真正把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 定期研究, 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除成立以农机部门牵头, 农业等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研究所的专家、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推广课题组外, 还要成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 统一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 对推广项目实施目标管理, 层层签订项目合同, 除明确实行技术承包的内容外, 还对配套资金、物资供应、购置机具的补贴办法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各地区一定要明确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原则和任务, 设立起1~2个试验点、示范基地, 积极争取政府对保护性耕作的支持与投入, 力争在技术宣传、机具购置、人员培训、实施规模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同时要加强部门团结协作, 共同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一定要注重实效, 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加快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其次要理顺关系, 健全省、地 (市) 、县农机技术普及推广机构, 使各级机构分别承担着侧重点不同的技术普及推广任务。同时要协调好农机系统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关系, 避免互相扯皮影响工作。通过设立宣传月、现场咨询、出动宣传车等有效形式, 大力宣传贯彻农机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了农机产品质量监管, 规范了农机鉴定、推广目录操作程序, 连续开展了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评选等活动。重视农机化技术推广手段建设, 配备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加强修理质量监督, 形成修理保证体系, 使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无后顾之忧。

2.加强物化投入, 促进农机普及推广工作的发展

解决投入既要多方筹资, 又要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逐步提高农机事业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加大对技术推广的投入, 增加推广经费, 改善工作条件。

(2) 各级农机部门收取的农机管理费, 要认真执行农业部的规定, 用于科技推广的比例不少于30%。

(3) 省、市和其他部门应将农机化推广工作列入各级科研攻关和发展计划, 按项目下达经费。

(4) 进一步完善科技推广机构自身的深化改革, 通过创办实体, 进行各种有偿服务, 增加收入, 弥补经费的不足。

3.稳定和巩固农机化科技人员队伍

长期以来, 农机化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 风吹雨淋, 工作条件艰苦, 他们不仅要经常学习研究新理论和技术, 而且还要亲自到田间实际操作传授技术。对于多年从事第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 应该在各项待遇上予以提高。

总之,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农机推广与管理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帮助才能做好。农机化的宏观协调与管理工作不但不能削弱, 而且需要加强, 要考虑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特殊性, 政府部门应“扶上马, 送一程”, 使农机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为科技兴农作贡献。

农机化推广工作 篇2

一是加强学习。组织全站人员重点学习了适合xx县应用的保护性耕作、玉米全程机械化、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是大力宣传。利用广播、网络、电视等媒体对先进适用的农机技术进行广泛宣传,并组织全县农机推广人员深入乡镇、集市,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播放技术光盘、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

三是政策引导。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等惠农政策,引导农民选购先进适用的深松整地机、精量播种机、免耕播种机等机具,并积极联系生产厂家做好机具调试、维修等工作,为春季机耕生产提供机具保障。

对农机化科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农机化;推广;思考

开展农机化示范基地创建行动。以强化农机化技术应用主体建设为根本任务,在重点产业创建具有农机农艺融合、设施装备先进、机械化水平高、经营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明显的技术集成创新基地、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新型农民实训基地,有效引领和带动农业重点产业、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结合本地农机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及自然环境条件,抓重点突破,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机械化发展,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农机化示范县项目建设,启动示范县建设工程。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机化示范县、集新技术展示、展销、示范、培训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农机化展示基地、种植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生产加工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果蔬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农机合作示范园。并对示范县的建设目标、示范规模、实施主体、重点补贴机具、重点示范项目作明确的规定,通过示范县建设工程的实施,提升农机综合服务水平,建成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和农机化示范样板。

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及早部署,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增加农机培训投入,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强化农机化教育培训质量,努力完成本地的农机化培训目标任务。采取省里拨出专项资金,增加教育培训投入,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组织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技术推广和服务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作业服务能力和致富本领。一是加强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农机管理人才队伍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之一。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强化履职尽责等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基层农机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三是推进农机科技示范培训。加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提升其示范推广、技术服务能力,有利于现代农业装备科研成果转化,有利于加快农机化发展。要积极发挥农业机械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作用,加强产学研推用结合,依托行业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开展针对性的农机化技术示范培训。四是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农机驾驶操作和维护修理人员等实用人才的培训,提高作业服务能力,增强致富本领。

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科技下乡行动。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等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和相关机械装备。推广各种新机具,结合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生产时节,进村入户开展农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采取多种形式普及与传播农机化科技知识。开展大联合、大协作,组织农机、农艺专家与各级、各类农机化示范区、示范基地开展“结对”活動。充分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主体作用,遴选农机农艺融合程度高、简化实用的农机化技术,按农时季节、分作物品种,通过“五新”手册、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进村入户、科技下乡活动。在农户集中地区现场设立农机化新技术、农机质量投诉、购机补贴、农机安全等咨询点,宣传有关农机化法律法规、农机安全生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农机打假和质量投诉等方面的知识,就农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认真详细解答,使农户对新技术和新产品产生强烈的兴趣。

开展农机化质量监管行动。层层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创新监管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站的职能作用。明确乡镇农机站对区域内的农机安全负全责。主要做好农机安全宣传、劝导,并及时做好日常执法工作。有效整合农机资源,将农机站按片分组,定期召开农机安全形势分析会、开展农机安全突击整治,有效解决乡镇“中梗阻”问题。搞好安全巡查,加大执法力度。成立农机安全巡查督导小组,指定一名领导专门负责,每逢乡镇墟日,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乡村进行巡查、督导,做到不留死角、不留后患,防患于未然。对巡查中发现的违法事件,严格依法依规处理,确保万无一失。加强农机质量投诉体系建设,做好农机质量投诉受理和协调处理工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开展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重点对部分农机产品的“三包”承诺进行督查,促进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提升;规范与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加强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维修企业服务能力。与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强拖拉机非法改拼装窝点及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夯实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基础,杜绝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开展农机推广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省里安排专项资金,切实加强农机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乡镇农机管理站建设,积极争取与落实“一衔接、两覆盖”政策,理顺乡镇农机站管理体制,改善乡镇农机站技术装备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各级各类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技术转化应用平台。探索专家团队建设,建立省级、县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团队。增强省级农机鉴定机构能力建设,制修订一批生产急需的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大纲,提升省级农机试验鉴定能力。开展农机维修示范网点建设,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打造“为民服务”示范窗口。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将服务重心下移,上门服务,及时为农机户生产排忧解难。农机监理站采取集中审验,镇站配合的办法,农机监理员下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施工场地为农机户现场审验办公。打破常规加班加点开展年检,确保群众一次办理成功。开展双休日预约年检工作,变“单一服务”为“多维服务”,帮助农民解决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利用“阳光培训”、技木咨询热线等载体为农机手解决技术问题,熟练掌握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

作者简介

推广农机化需要群众工作方法 篇4

通常, 我们推广一项新的农机化技术, 往往是先发文件讲意义, 再开会议部署, 为了推动推广工作, 还要组织一个现场会搞观摩。这些方法的使用, 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动作用, 但是行政命令色彩太浓, 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 往往声势不小、费力不小、成本不小, 所取得的成效不一定与之成正比。学习掌握并运用群众工作方法指导农机化推广, 就要转变传统的推广模式和工作的方式、方法。

首先, 要进行感情投入。我们推广农机化新技术, 虽然是为了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但是不能仅仅考虑工作成效和政绩, 更重要的是要解放生产力, 要把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轻松地生产、体面地生活, 共享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对农民群众的感情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 可以说对农民感情深厚的程度, 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投入程度。只有心中要装着农民群众, 亲身感受、痛惜农民群众的生产之苦, 才能想农民之想, 急农民之所急, 才能对工作充满激情、持之以恒, 坚毅不拔地克服推广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把推广工作进行到底。

其次, 要改变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把行政命令式的要求, 变成战略性地引导和指导, 使农民群众产生自己发展的期望和需求。要把上大课式的技术培训, 变成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 要提倡参与式的培训, 使农民群众亲身感受新技术的魅力, 产生学习掌握新技术的冲动和愿望。要把在上面、在省市召开推广现场会, 变为往下走, 到乡镇去、到村庄去, 组织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现场演示会、观摩会等, 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亲自参加会议、参观现场, 甚至亲身抚摸、操作新机械。这样虽然声势小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参加的农民多了, 了解机械的群众多了, 技术推广的效果好了。

农机化推广工作 篇5

摘 要:随着国家和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机大户及合作社相继组建发展起来,作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较快,成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主力军,成为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他们在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科技先行军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推动了农机产业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机合作组织;重要作用;存在问题;措施

农机合作组织的创建,就是为了团结广大的农民、农机使用者、农机大户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其维护和实现自身的利益以达到共同利益作保障,其组织原则就是自愿、互惠和互利,属于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之一。

一、农机合作组织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1.提高了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组织成立农机合作社,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会大大提高,这样会使农产品的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而实行农机合作社,就使农民的生产水平达到同一个水平,便于统一组织调配,有利于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推动了农机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农民一般都是自主经营,自主准备生产器械,这样就使农机的结合程度并不是很高,农机利用率大幅降低,从而影响了农机的生产经营机制的发展。而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建立,可以对农业生产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出科学的农机生产机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3.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建立,改变了以前农民小户经营的模式,开始了集体经营的机械化模式,这就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机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田作业机械有机整合,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标准化及订单式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推动了农村人才资源有效整合。在过去农村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农业是需要大量劳动力作为支撑的。但是在实行农机合作社以后,通过加大机械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减少对人力劳动的使用,这样就使一批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开始投入其他生产领域,所以有利于促进农村人才资源有效整合。

二、制约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问题

1.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扶持措施不力。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体制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仍有部分地区对此不够重视。

2.规模偏小。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普遍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开拓市场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作业项目单一,农闲时间长,影响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农民组织化程度很低。

3.管理不规范。缺乏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运行不够规范,发展水平不高。发展的盲目性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连接农机户紧密程度不够,运行机制较为松散。

4.法人地位不明确。这种情况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中普遍存在,注册登记不规范,独立性不够。一些农机合作社凝聚力不强,缺乏现代化管理人才,管理粗放,随意性强,开拓能力不足。

5.扶持力度不够。国家为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制定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但因各地发展水平、重视程度等差异较大,许多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作业组织发展壮大困难。

6.指导不力。乡镇农机管理职能弱化,对农机作业组织的引导及对农民教育培训不力,不能完全满足农机服务体制创新发展的需要。

7.参与者素质不高。一些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者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服务方式的能力有限,小农思想、小富则安的心态浓重,规模化经营观念滞后。

三、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措施

夯实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1.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以加快其发展。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过程中,农机推广部门要积极介入,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定合作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度,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在机制健全、管理科学的基础上;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购置农业机械,使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性资产更加优化合理;积极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服务,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确保农机部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政府农机部门要把培育和引导其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基层的领导必须给予正确引导,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

3.加强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政策倾斜来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强有关文件精神的宣传力度,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政策、资金和管理方面对合作社给予更大扶持,特别是农机补贴资金应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采用优先安排专项农机补贴资金、加大信贷额度等方式。

4.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组织结构。对大部分农村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鲜事物,在我国既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非常大,各地农业政府部门应根据单个合作社的自身特点,在经营、管理、盈余分配与发展方面建立起规范的制度。

5.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努力提高政策法律法规水平,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驾驶操作水平、维修保养水平、故障排除能力及安全生产意识。每年要制定农机专业合作社人员培训计划,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以适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当前,我国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我们要深刻认识、认真贯彻中央政策精神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原则,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夯实各项措施,大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机制更加灵活,制度更加规范,服务领域更加宽广,效益更加明显,社会化服务程度显著提高,服务农户数量、作业面积、农机合作社生产总值大大提高。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农机农艺融合,实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双赢”。

参考文献:

农机化推广工作 篇6

农业机械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途径,把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载体,是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农业生产科技进步中起着其它农业技术不能替代的作用。农机推广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对机械化要求也日益提高,农机推广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作为农业科技推广主要内容之一的农机推广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手段的水平与发展速度,影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针对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我们采访了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徐莉站长,徐站长对我省农机推广工作取得的成就做了正确的评价,介绍了近年来我省农机推广工作的重点,并指出了农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的内容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于1986年,隶属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推广总站主要工作职责是:研究制定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规划与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有关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指导工作;研究起草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规范、生产作业的技术标准、组织引进、示范和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新工艺;承担实施国家、省下达的重大农机化技术项目并依法监督管理和实施。负责组织农机推广专业人员教育和培训,负责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信息和宣传工作。

2.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的重点

2.1机械深松与节水灌溉 旱作栽培技术是指利用机械化工程技术,将天然降水存于耕地土壤,并减少水分蒸发的一项机械化技术措施。土壤深松是工程技术中最为有效的蓄水措施,深松可充分打破犁底层,使土壤极大地提高水分入渗率,增加土壤水含量,更利于作物在不同需水期获得充足的水分供给,同时对排碱除涝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2.2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2.3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 包括深耕整地技术、浅翻技术、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机械播种技术、机械重镇压技术、中耕机械深耕技术及根茬还田技术等,在玉米种植的全程中科学运用该技术,不但能建立起土壤水库,有效预防病虫害,对培肥地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此外,吉林省农机推广总站还特别注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的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污染环境问题;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通过等离子体发出的各种能量作用于种子,激发种子的潜能、提高种子的活力、增强种子的健壮度,作物生长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通过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调整和优化马铃薯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

3.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进展

3.1 农机推广工作取得的成绩

多年来,吉林省农机推广总站在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省委、省政府、省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广对吉林省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及其科技成果,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全省农机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吉林省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承担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收获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玉米秸秆回收、储运项目、优良工程农机装备推进项目、东北区玉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丰收计划奖、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教兴农奖等各类科技奖励30余项。

3.2地方标准的制定

制定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规范;机械化覆膜技术规范;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规范。

3.3 农机推广相关技术资料编写

完成《农机推广员继续教育读本》、《玉米收获机械构造与应用》、《保护性耕作论文集》、《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问答》等相关技术资料的编写、出版工作。

3.4农机新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

多年来,吉林省农机推广总站结合本省实际,重点推广行走式节水灌溉播种技术789.82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101.93万亩;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130.04万亩;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217.44万亩;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2728.6万亩;大豆收获机械化技术94.07万亩;机械灭茬旋耕起垄复式作业技术1077.2万亩;液压悬挂双向翻转犁翻地技术78.07万亩;种子磁化技术215.42万亩;药剂机械喷洒技术2126万亩;水稻机插秧技术163.52万亩;苗带重镇压技术1349.8万亩;水稻育秧播种109.67万亩;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366.27万亩;秸秆收、加、储运技术157.67万亩。通过这些农机化技术的大面积实施,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能力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5 积极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发展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扶持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新技术的利用率和到户率,从而提升我省农机化综合水平。目前培育发展农机大户833户、农机合作组织109个。

4.整体推进农机推广工作的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全省农机推广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推协作,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加快农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4.1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意见》,不断深化农机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机推广新模式。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引导建立起以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为主体,农机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生产、流通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4.2注重多方协作,大力推进农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进一步促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推协作,依靠制度创新和利益联结,把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紧密联系起来,强化技术优化集成,鼓励农机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开展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服务,构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结合当地特点和区域优势,不断拓展农机推广领域,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广机制。依托中国农大,中国农机研究院,吉林大学等单位,与生产企业协作攻关解决玉米收获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重点解决玉米扒皮、脱粒、秸秆处理等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免耕播种、秸秆覆盖、药剂除草、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与企业合作研发玉米收获技术,探索玉米机械收获模式。

4.3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服务水平

农机推广机构要在深化改革中求稳定,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强化公益性职能。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科技示范户)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建立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联系制度,定期培训,技术指导,进村入户及时了解掌握需求提供服务。通过提高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机械利用率,加快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4.4明确工作重点,加大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

按照《农业部关于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技术、农机节能技术六项农机化重点技术。通过承担的各类项目积极开展新机具选型配套、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等工作。

4.5提升推广手段,加快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

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将农业信息化做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机推广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通过农机专家智能系统进行推广,信息采集发布、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应用、信息管理应用等,有效解决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也帮助广大机手、农户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多信息,得到更多实惠。

4.6增强能力素质,积极推动农机推广工作迈上新台阶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合理配备,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不断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的科技创新队伍和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思路和措施 篇7

“十一五”期间,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推广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农机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和方法, 农机化推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为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实现农业生产方式从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必须坚持四项原则, 即:坚持公益性定位, 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坚持机制创新, 农机技术与农艺、信息技术相结合;坚持示范先行, 试验示范与普及推广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 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思路并提出总体目标: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 推广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农机实用技术人才素质明显提高, 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明显突破, 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 装备结构明显改善, 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提供有力的技术和装备保障。

谈新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篇8

1 自觉规范农机化技术推广行为

随着《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 为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依据, 也为基层人员提供了行为准则。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为方向, 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广。谨防不顾实际和不讲效益强行让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做法。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 贴近农民搞好推广, 做到熟农民、知农情、递农讯、传农经, 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做到农民的“心”中。在实际工作中, 要摸清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的需求情况, 找准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推广工作。要通过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试验示范所取得增产增收实效, 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应用新技术, 从而达到推广普及的目的。

2 严格遵守农机化技术推广程序

在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农民都渴望农业机械代替人力劳动, 市场上有成百上千种农机产品, 这就需要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农业生产、农民的实际需求, 抓住重点, 找准突破口, 正确引导, 按照试验—示范—面上普及的程序开展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小面积的多点对比试验, 得出第一手数据, 熟悉掌握技术的各项性能指标, 积累经验, 发现并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等, 用于指导后续的示范和面上普及工作。如果试验的结果同可行性论证相反, 应及时停止, 避免盲目强行推广造成损失。试验取得成功后认为可以大面积推广的, 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样板区等形式, 既供农民参观了解, 又为面上推广做最后验证。只有这样, 才能让购机农民得到投资效益, 激发其购机、用机热情。

3 总结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方法

由于农机化技术推广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 他们小农思想、守旧从众心理比较严重, 并且深受传统生产观念束缚, 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 一方面要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做给农民看, 引导农民干, 使他们认识到使用农业机械的好处, 增强他们的农机化意识, 转变他们的传统观念和心态, 使他们自觉改变生产行为;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现场演示会、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形式, 提高广大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和应用技能, 引导他们将农机化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之中。此外, 还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 加大力度宣传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让社会了解农机、支持农机。

4 大力扶持农机大户

扶持农机大户是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制定帮扶农机大户的措施和目标, 每个农机化技术推广干部都要确定联系对象, 要与农机大户交朋友, 摸清农机大户经营农机的思路, 了解农机大户的需求, 通过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措施, 把农机大户吸引到农技化技术推广部门周围, 作为业余的农机推广员和信息员。同时, 要善于发现、培养在新机具、新技术开发应用方面的“能工巧匠”, 特别要注意发现他们在农业节本增效方面所进行的发明创造, 一旦发现, 要用专业理论知识帮助其逐步完善, 直到推广应用。

5 不断营造良好的农机化技术推广环境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支持农业发展的公益性事业。它离不开国家的重视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作用, 切实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 在推广资金投入上按照法律规定, 保证能够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特别是用于新项目的科技推广专项经费要有大的增加。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不等不靠, 积极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努力创新工作思路, 多渠道争取支持, 自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要贯彻“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 树立“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理念, 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 靠自身卓有成效的技术推广工作, 扩大宣传影响, 赢得政府部门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人员和技术优势,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 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更好地为发展农机化事业服务。

6 结语

当前,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应深刻认识到,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要实现农机化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为“三农”服务为导向, 进一步认识农机化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加大农机新机具及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全面推进农机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摘要:从自觉规范农机化技术推广行为、严格遵守农机化技术推广程序、总结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方法、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发展、不断营造良好的农机化技术推广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农机化推广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9

1 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推广资金不足

县乡农机推广管理站是当前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主体, 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 推广单位经济基础有限, 虽然大部分县乡镇农机管理站定为全额或差额事业单位, 但事实是只落实了人头经费, 无专项推广和业务经费。大部分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隶属于当地政府, 长期缺乏业务指导, 影响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有的县级推广站还是差额事业单位, 受资金、设备、信息、人员业务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农机推广和服务还不能适应当前农业产品生产标准化、优质化和安全化的要求。

1.2 农机推广面临的新情况

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农业生产由单纯的原料生产转向服务、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综合性生产。新的生产方式对农机化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机化推广要适应农业生产改革后的新形势, 全方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新技术, 开展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 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服务。

1.3 推广队伍素质低, 后备力量不足

一是农机推广队伍明显老化, 据对市县乡农机推广人员进行的调查, 县乡农机推广机构中存在大量非专业人员, 这批人员文化程度低, 且年龄较大, 无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 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欠缺, 跟不上新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特别是乡镇农机推广队伍人员青黄不接, 后继无人, 面临体制资金等问题较多。

二是农机推广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 由于经费不足, 推广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有限, 对新技术和新机具作用了解不够,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直接影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与应用。

1.4 推广装备滞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高新技术更新换代步伐加快, 农机推广部门在高新技术应用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较少, 推广手段落后, 试验检测设备设施老化, 无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 推广技术跟不上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步伐。

2 解决的办法与对策

2.1 大力宣传《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农机主管部门要动用各种手段, 多层次、多样化地宣传农机推广法规和农机推广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解决农机推广和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依法保障农机推广组织的合法权益, 争取财政、银行、科技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使农机推广工作走向社会化, 依法办事, 加快推广工作步伐。

2.2 多渠道解决推广资金

首先, 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要加大对农业投资, 逐年提高农机推广资金在农业投资中的比例。其次, 近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户购买新机具的补贴金额, 但没有对推广工作经费进行专项支持, 虽然对补贴机具要求县区进行推广经费配套, 但县区限于财力不足, 难以兑现。最后, 财政部门每年应提供专项农机推广周转金, 用于新机具的购买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银行应对新机具的推广提供专项优惠贴息贷款, 扶持农机户使用农机新技术。

2.3 更新思想观念, 拓宽服务领域

农机推广机构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推广工作运行新机制。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对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选择范围扩大, 农机推广部门要适应新形势, 建立新机要根据自身的设备和人员技术优势, 不断拓宽推广服务项目, 引导农机推广服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由过去单纯服务向综合技术服务扩展。在推广形式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农机服务队, 直接从事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 又直接从事农田作业, 了解农民群众生产中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需要, 不断推陈出新。抓好农机化综合试点, 开发和实施推广项目, 兴办新技术新机具咨询服务部、高新机具维修部等经营实体, 提高自身活力。

2.4 改进推广方式和方法

按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实际情况, 农机推广部门必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根据农民对农机新技术的认识水平和经济条件, 实行分类指导, 整体推进, 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新技术新机具, 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加快农户使用新技术的步伐。在当前的农机推广工作中, 一是大力推广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二是加强玉米机械化硬茬播种技术、化肥深施设, 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推广玉米收获机械、玉米秸秆拉丝揉搓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技术;四是推广创新以县站为主体, 直接面对农机科技示范点、示范户的推广模式, 由点到面, 扩大影响;五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推动科技创新。

2.5 强化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程序的制定 篇10

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选择必须依据农业的机械化要求,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或引进成熟的先进技术和经鉴定确认可以推广的机具。同时, 要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可行性分析和多方案对比、优选, 最后确定最佳的推广项目和机型。

(1) 调查研究。选择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 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及农业技术的要求, 农业生产体制和规模的大小, 当地土地情况和交通条件, 自然气候和经济状况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详细收集有关资料并加以核实, 做到所调查的情况真实全面。将调查得来的全部资料分类整理, 进行综合比较和可行性分析, 做出正确的推广预测。

(2) 设计方案及其优选。在确认为某地区农机化发展迫切需求的某项技术后, 再进行推广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中, 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 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为同一目标进行多方案的设计探讨, 然后从中优选。最优方案必须是在生产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算的。生产可行性是选择最优方案的前提, 它体现在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 满足当地的农业技术要求, 充分发挥动力和机具的作用, 适应当地的生产、技术条件和经济状况以及农机具的使用、维修及管理水平等。经济效益是选择最优方案的核心, 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能源获得增产增收的效果, 是衡量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尺度。

(3) 填报任务书、合同书。最优方案的确定要经过专家论证, 得出结论后, 征得主管部门或科委同意, 要按计划任务书和合同书的有关格式, 逐项认真准备, 并经一定形式的审议, 然后填报项目主管部门。

2 农机具选型

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性较大, 农业机械的推广和运用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 要进行农机具试验和选型。

(1) 选型依据。所选机具必须达到与机电动力合理匹配, 其性能满足当地农业技术要求, 并有较好的经济效果。农机具的可靠性, 操作、维修的简便性, 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机具的价格等也都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 选型结论。选型结论一般分为4种。 (1) 可以示范推广。这是指能满足农业技术要求, 适应现时的生产体制和规模, 经济效果显著。 (2) 经改进后可继续试验。指在制造或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改进后继续试验并有示范推广前景。 (3) 暂缓示范推广。指具备示范推广条件的机具, 但由于某种条件或因素的制约需经过一定时间后或达到某种条件时才能示范推广。 (4) 不能示范推广。指满足不了农业技术要求, 作业质量差、经济效果差的低劣机具。

3 技术引进和推广资金的筹集

一项新技术和先进试验样机的引进, 需要巨额资金, 资金的筹集可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通过论证后立项, 争取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二是动员用户投资引进。三是和厂家、科研单位结合, 由生产单位铺垫。四是从建立的农机发展基金中支取。

4 试点示范

试点示范是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 要特别注意因试点的差错或失败而失去农民对农机的吸引力, 影响农机化发展。

示范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索方向, 拿出样板, 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促进和加快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因此, 示范点的选择要慎重, 要选择对农机化有迫切要求、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机专业户、科技户和服务站承担试验任务。要求承担科技试验任务的人员是能吃苦耐劳, 有事业心, 又有管理使用技术经验的人。试点的示范作用要达到“说千遍, 道万遍, 不如农民亲眼见”的推广效果, 让农民看到机械化的优越性, 使他们产生使用农机的迫切要求。办试点时, 农机推广技术人员要坚守岗位, 随时掌握示范情况, 了解农业生产者对该机具的使用意见和要求, 并做好书面记录;及时解决示范中出现的问题, 记录好机具的作业情况和性能指标, 以便准确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试点的机械作业要编制工艺流程, 合理的工艺流程应考虑2点。 (1) 满足农业技术要求, 有利于增产增收。 (2) 降低各项消耗指标, 取得较大经济效益。试点工作要有总结, 总结要着重分析农机的适应程度、经济效果和工艺流程的合理性, 并不断充实与完善内容。

5 普及推广

经试点示范项目取得显著效果并确认为有推广价值的项目, 都应普及推广。普及推广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做好宣传工作, 特别要争取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科委、经 (贸) 委的重视和支持。 (2) 组织好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普及推广前, 要培养出一批农民技术员、推广员, 要组织经验交流, 并向农民提供所需的技术资料。推广中, 要定期组织技术服务组巡回于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 随时随地解决技术难题, 并教会农民正确使用和保养机具。 (3) 搞好与农业、畜牧业、粮食、商业、水利、林业及外贸等部门的工作配合和协作, 并得到他们的重视和支持。 (4) 搞好技术承包。

6 验收评定

推广项目完成后, 项目承担单位应向下达项目的单位提出书面验收报告, 并将技术文件、资料准备齐全, 如项目任务书、技术总结报告、项目工作总结、试验 (测定) 报告及用户意见书等。项目验收由项目下达单位组织, 也可由下达项目单位委托下一级主管部门进行, 重大项目分阶段验收, 验收评定结论报项目下达单位备案。验收评定结论须由参加验收的高级工程师、教授和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签定, 并附有参加验收全体技术人员的签名。项目验收后, 应按国家、部、省颁发的奖励条件申请奖励。

7 情报传递与资料归档

在试验选型过程中, 发现机具结构和制造质量问题, 应及时反映到研究和制造部门。示范、推广中的许多好经验, 不仅要通过现场介绍, 而且应通过会议、文字材料以及上网等方式广泛传播, 并将推广过程中的情报及时反映给教学部门, 使教学更紧密地结合生产实际。

农机推广工作的现状分析 篇11

关键词:农机推广;政府支持;发展策略;常见问题;信息网络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35

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常重大,但是目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农机推广事业的发展。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总结了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一是农机推广工作整体实力落后,制约农机推广事业发展;二是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有待提高,影响农机推广工作职能的发挥;三是农机推广手段和农业机械装备落后,推广效果不理想;四是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制约我国农机化发展。

1 农机推广工作整体实力落后,制约农机推广事业发展

农机在基层的推广工作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再加上工作条件非常简陋,部分基层单位缺乏工资经费保障,甚至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导致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业务工作不能顺利开展。虽然农机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已经基本结束,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机推广实力不强。

再加上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合并、人员裁减,使农机推广力度也有所下降,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民与上级农机推广部门信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由于机构改革以来,机构改革后,上级农机推广部门与基层联系脱钩,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情况不能得到真实反映,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因此,完全依靠乡(镇)农机推广部门来发展农机化的可能性在淡化,大量的工作还得靠上级农机部门来完成。乡(镇)农机推广力量的削弱,使上级农机推广部门最需要的农机需求信息不能充分反馈,更难找到发展农机的切入点,所以获取农机信息已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做好各方的信息交流是农机推广最基础的工作。

2 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有待提高,影响农机推广工作职能的发挥

目前,我国农机推广技术力量逐步下降,人员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只出不进,又没有新生力量加以补充,导致农机推广事业缺乏专业技术骨干。同时,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不高,由于国家和政府长期没有对这方面进行投资和支持,所以农机推广队伍的人员没有足够的经费去培训或者进修,整体素质得不到提升,从而农机推广工作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技术骨干缺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到农机推广工作职能的发挥。

3 农机推广手段和农业机械装备落后,推广效果不理想

农业机械设备是开展农机推广工作的硬件,农机推广手段和方式是软件,二者必须有效结合才能保证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农机基层推广机构受到物质条件、技术力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不能独立履行培训、推广、示范、试验、引进等公益性职能,而目前我国农机基层推广的主要工作是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建立地块集中、数量足够的试验示范基地,从这个角度看,农机基层推广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公益性职能难以体现。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机仅限于大田作业机械,以耕、播、收机械为主,对水产、畜牧、林果等机械涉及不广,设施农业设备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品种不多,高、精、尖新农机,如农业诊断机、苗木嫁接机、激光平地机等发展很慢。农机技术储备滞后,导致农机推广不具超前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农机基层推广涉及到很多因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为了促进农机推广事业,很多县(市)都成立了专门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但是农机推广缺乏足够的工作人员,推广手段落后,导致很多推广的具体工作只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不能具体、有效开展实地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推广效果不理想。

4 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制约我国农机化发展

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影响农机推广工作开展,影响农机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机与农艺是相辅相成的,离开农艺农机就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反之,现代农业时代农艺也需要农机的辅助来完成农业生产任务,二者关系紧密。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的主要表现在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尚未建立,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差异大,种养标准化程度偏低等。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也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5 结语

农机推广工作关乎我国农机化大局,在农机化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是每一个农机化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希望本文可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机化工作者对待农机推广乃至农机化工作尽职尽责,为我国农机化事业再上新台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先龙.浅谈农机推广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性[J].贵州农机化,2006,(05).

[2] 李琳,郭长明,黄鹤,胡跃坤,刘斌.农机推广工作之我见[J]. 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06).

[3] 张传宁.基层农机推广发展现状与创新推广工作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0,(02).

农机化推广工作 篇12

1 农机化推广的现状

新蒲新区的农机化推广工作始终围绕农业由传统种养模式向现代高效种养模式发展要求, 大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截止2014年全区的农机总动力为20.16万千瓦, 其中拖拉机740台、耕作机械6368台套、大型联合收割机8台、水稻插秧机3台、粮食烘干机3台、冻库3座。2014年完成机耕面积6万亩、机收面积2万亩、水稻全程机械示范生产2000亩,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轻简化示范生产300亩。

2 农机化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蒲新区的农机化推广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存在以下问题:

(1) 政府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不够。新区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城市开发和经济开发区建设。政府对农业工作重视不够, 农机化推广工作的人员和工作经费都不能正常保障。 (2) 农业生产的配套基础设施落后。自从土地经营产承包到户后, 由于土地经营权分散, 农村的耕道建设就几乎处理停止状态, 田间机耕道不配套, 大中型农业机械难以发挥功能, 形不成规模效应。因而导致农机化需求低, 难以形成规模发展。 (3) 农业机械使用率低, 用途单一。目前我区农户购买的农业机械多为拖拉机和微耕机, 效率高的大中型农业机械非常少, 与之配套的作业机具更少。农民盲目投入造成大量农业机械的闲置和浪费。 (4)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服务未形成规模, 服务领域窄, 服务内容单一, 效益不明显。农机专业户少, 农机推广缺少示范带动, 农户不易接受, 农机推广难度大。 (5) 农机和农艺融合不够。在推广农作物新品或新的栽培技术时, 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农机化作业需求, 导致有些农业栽培技术和与农业机械作业要求出现互相制约、互相矛盾。 (6) 多数农民思想保守, 突破农民传统种植模式难度大。水稻机械化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播种都要求合理化密植, 减少化肥施用量。但农民并不理解, 仍热衷于传统种植, 导致突破农业传统生产模式的难度很大。

3 新蒲新区农机化工作的发展策略

当前新区要实现全面小康, 农村也必须同步小康, 农村要小康必须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设施化、生产机械化, 因而现在是农机化发展的最好机遇[1]。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农机化推广的技术人员要充分抓住机遇, 找准新区农机工作的切入点。本人认为新蒲新区的农机化推广工作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找准新区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切入点, 超前谋划新区的农机化推广工作。抓住新区打造“新蒲国际农旅观光带”、“新蒲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发展机遇, 积极争取政府投入, 在园区建设时就建议设计建设适合大中型农机作业、转场的配套基础设施, 同步加快农机化建设。二是加大农机化推广工作宣传力度, 引起政府和社会对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关注。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农机作业、新机具推广试验示范现场会, 利用电视、微信、报纸等宣传手段[2], 宣传新区的农机化推广工作, 达到家喻户晓。三是完善区、镇两级农机化推广服务体系, 积极争取区、镇两级政府对农机化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 确保区、镇两级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足额到位。继续指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大户走农机专业化服务道路, 提升新区的农机化整体水平。四是以农作物的全程生产机械化为中心, 改变农机化推广模式, 按需推广, 有选择、有重点推广新区适用的、先进的农机具。进一步拓展农机专业化服务领域, 推广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作物及畜牧业、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 以及发展运输、加工、贮藏等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 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 加快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五是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3]。在推广农作物的新品种和新的种植模式时, 要充分考虑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相关技术要求, 实现农机、农技项目打包推广。打造一批适合新区特色的现代高产农业示范基地, 使农机农艺结合新技术首先在基地进行试点, 取得成功的经验后, 再加以推广, 引导农民致富, 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4 结论

总之, 通过区、镇两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 加强农机化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 引进新区急需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进行试验推广, 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直观了解农业生产使用农业机械的优越性, 使其自觉接受、购买、使用先进实用的农机具, 从而提升我区应用先进实用农机生产装备的能力。实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明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 2015, 46 (5) :10+12.

[2]陈伟.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思考分析[J].农技服务, 2015, (4) :152.

上一篇:家校互动模式下一篇:计算机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