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

2024-10-14

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共12篇)

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 篇1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长期的发展, 我国的农业机械推广出现了很多问题, 为此, 我国农业机械部的部长在1980 年首次提出农业机械化改革。改革对农机的推广提出新的要求, 对农民的生产和农业市场进行新的定位, 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加大推广工作的力度, 这一举措对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技术水平, 改善我国的农业市场有重要作用。

1 农机推广对农业机械化改革的作用

1.1 农机装备水平提高

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民对农业机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推广农机的50 多年以来,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高是阻碍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低水平的农业机械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农业机械化开始进行改革。在推广过程中, 农业机械存在的问题被逐渐暴露出来, 我国的农业机械动力很小, 机械设备的规模不大, 无法在复杂的地形上进行作业, 这些问题影响着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进程, 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经过技术人员的改进, 我国农业机械的动力不断增大, 质量越来越高, 农机的装备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提高[1]。

1.2 农业机械作业水平提高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靠牲畜和人力进行生产, 效率很低, 在农业机械的帮助下, 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但是进步空间仍然很大。种植、播种、机收等过程中出现的播种遗漏、收割不彻底等问题被逐渐解决, 技术工程师不断对农业机械进行研究改进, 不断开发新的技术, 使得劳动生产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耕种面积更大, 播种更均匀, 收割更彻底, 农业机械的作业水平提高。

1.3 促进了农业市场的全面发展

农业机械部长的讲话中指出, 我国机械化进程有很大的进步, 但是进步的速度减慢, 发展遭遇瓶颈期, 必须对农业机械的推广进行改革。机械化改革出台了相关政策, 允许农民自主经营和生产农业机械, 对农民生产和经营的农业机械进行补贴, 要求农业机械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要不断进步。这一改革导致了农业机械快速涌进农业市场, 农民可以自产自销农业机械, 农民的收入增加, 对农业机械的投资也随之增多, 推动了农业机械改革。此外, 农民将农业机械投入市场之后, 相关部门对农业机械的售价进行严格控制, 保证购买费用在大部分农民的承受范围之内。由于农业机械的制造技术还不够成熟, 导致制造生产农业机械的成本较高, 经营农业机械的农民得到的收益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 当地政府对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补贴, 保证生产经营农业机械的农民能够获得足够利润来进行再生产。这一举措,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市场的多样化, 到上世纪末,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已经开始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阶段迈进, 使农业市场得到全面发展[2]。

2 农业机械化改革面临的问题

2.1 推广资金不够

近几年来,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农业机械的推广也取得一定的进步, 但推广资金不足仍然是推广农业机械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农业机械改革的推行, 需要的经费更多, 农业机械改革需要对农业机械的性能进行提升, 对农业机械生产的规模进行扩大, 对生产经营农业机械的农民进行补贴, 还要对相关的推广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发放工资, 这些都需要丰厚的资金支持, 但是国家财政对于农业机械推广的预算有限, 这导致了改革受到阻碍, 影响农业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一方面, 我国的农业机械改革要求对现有的农业机械进行性能提升, 这就需要专业能力比较强的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农业机械进行研发和改进, 而我国工作人员的现状是专业素质较低, 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比较少, 无法满足改革的需要, 导致改革遭遇瓶颈期。另一方面, 推广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也是影响农业机械化改革的重要因素。推广人员在推广过程中, 态度不够认真, 宣传和培训的时候, 马马虎虎, 执行力不高, 没有将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 导致推广工作的质量不高, 改革收效甚微。

2.3 我国技术水平有限

我国的农业生产率远不及发达国家, 主要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先进的机械化技术。一方面, 由于经费的不足, 导致我国的研究设备简陋, 无法进行高水平的实验。另一方面, 我国的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比较紧缺, 对高校农业机械专业的学生培养力度不够。

2.4 农田分布细碎

受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我国的土地被个人或家庭承包, 使土地被分块划分, 农田分布细碎[3]。农业机械化改革鼓励农民实行规模化的生产经营, 而土地不集中, 农田分布细碎, 给农业机械化生产带来困难, 阻碍改革的进行。

3 推进农业机械化改革的对策

3.1 加大农机投入

农业机械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因此, 必须有丰富的资金储备来对改革进行保障。国家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 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完善补贴机制, 加大对生产和经营农业机械的农民进行补贴。并建立监督部门, 保证支持资金落实到实处, 发放到农民的手中, 防止公款私存的情况出现。只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支持, 各项工作才能有序地开展, 才能保障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3.2 进行技术开发

技术瓶颈是农业机械改革的一大难题,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技术的开发和引进。一方面, 为解决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相关部门要对在职的人员进行培训, 或者选派部分人员去国外进行学习,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高校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加大培养力度, 与高校达成合作关系[4]。另一方面, 国家应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 应用到我国的机械化改革中来, 突破技术瓶颈, 将技术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3.3 完善管理体制

农机推广是面向农村市场来进行的, 涉及到的执行部门有很多。财政部门、培训部门、监督部门、宣传部门等都参与到改革过程中来[5]。农机推广的工作量大, 参与人员多, 完善管理体制是各部门密切配合, 有序地完成推广工作的前提。各级管理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责任,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才能保证改革工作高效地完成。

3.4 扩展服务领域

我国最初的农业机械推广主要针对农作物, 推广的内容比较单一。农业机械的推广促使农业市场开始向多样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改革更有利地促进了农业市场结构合理化。各地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继续扩展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范围, 做好对农业机械使用情况的跟踪服务, 将服务范围向产品加工等方面渗透。

4 结束语

农机推广对于农业机械化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各地管理部门应该加大重视程度, 加强资金投入, 建设高质量的队伍, 做好服务工作, 将改革落实到实处, 促使农业机械化改革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焦嫦文.关于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3 (12) :45.

[2]全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构建[J].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2 (6) :1.

[3]李晓春.科技进步是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的保障[J].现代农业, 2012 (7) :101.

[4]张龙新.对搞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2 (4) :10-11.

[5]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2012年工作要点[J].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2 (2) :14-16.

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 篇2

(1)农业基础地位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对象主要是基层的政府与农民,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主要需要基层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宣传。而为了当地建设发展,基层政府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了工业或基础建设方面,对农机推广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2)农机推广的机制落后。现有的农机推广方式还主要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方式,即农民看到效益以后才会购买。原因在于新农机技术的宣传没有与农民的切实利益相结合,而且农机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技术落后,夸大宣传的产品,导致购买者不敢轻易尝试新的技术。(3)农机技术阐述不清。农业机械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农民,而我国大部分农民接触新技术的机会较少,对新型农业机械的工作能力不能很好地理解。而在推广农业机械时,推销人员重点阐述农机的用途,对农机的工作原理与传统方式的对比少有涉及,很难让农民和基层相关人员认可新农机。

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 篇3

1 吉林市农机化发展现状

全市5个县(市)4个区87个乡镇共有市、县、乡农机推广机构97个,人员431人,其中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150人。

(1)综合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拖拉机保有量138866台,农机总动力254.04kW,农机化作业面积583.1千hm2,占总耕地面积的91%。农机投入显著增加,仅2009年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63%。(2)新技术推广实现了新突破。机械深松灭茬起垄复式作业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等离子处理新技术和水、旱田旋耕旱耕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3)服务组织蓬勃兴起。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376个,合作组织37个。(4)社会化服务深入基層。各级推广部门积极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解决农民在机械化育苗、插秧和机械收获过程中遇到的难题。(5)培训、信息宣传工作得到了加强。

2.吉林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街农机站工作条件差,办公场所简陋,无设备、无场地。(2)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素质低、专业知识老化,基层站非专业人员比例占30%以上。(3)农机化管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地方财政只保工资,不给工作经费。(4)基层缺少交通工具。没有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职业技能更新培训无场地、无经费。

3 加强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 篇4

1 良好的农机推广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农机推广工作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普及的根本途径。在推广工作中, 推广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推广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符合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还要切实解决农民继续解决的问题。同时, 推广人员还应理解推广工作的主要意义是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和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2 农机推广工作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

2.1 建立农机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是为了及时收集各产业对农机需求的实际情况, 并及时准确地把握农业需求情况。建立服务平台, 一方面要体现当地特色, 另一方面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了解农机信息新动态。

2.2 确保农机推广的财政投入

要想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就要确保农机推广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 加强基层农机新技术推广的机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极为必要。调整农业资金投入结构, 可借鉴世贸组织中有关农业领域资金投入的规定, 减少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 逐渐将资金投入向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扩展。

2.3 有效切实保证科研单位与推广部门的紧密联系

将科研单位和农机推广部门相结合, 全面的了解农民和农村额新动向。各方面的优势互补密切结合, 加速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推高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科技贡献率, 少投入多产出, 使用市场经济。

3 农机推广技术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化发展要求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

3.1 设施不全

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部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设备严重落后, 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众所周知, 一项新技术, 一个新品种, 调整一种新产业。推而广之, 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 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3.2 队伍不齐

这几年农机推广队伍重视了机关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建设, 却忽视了农机推广体系的完善提高。众所周知, 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管理人员、农经员等献身技术推广工作, 做了不少工作, 但至今仍没有什么成绩, 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不安, 这支队伍不稳, 工作积极性难以发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就要做到机制创新到位, 实现信息革命与传统观念的融合。

3.3 重视不够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研究论文 篇5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措施

1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农机推广示范基地相对薄弱

农机技术推广实验示范基地相对薄弱,县级农业推广基地很多都在县内的农业园里,很多没有单独的农机技术示范园区,农机化新技术示范不统一、不明显。

1.2农机推广经费无法保障

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体现在,其一,专项经费欠缺。从引进、示范、推广、验收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专项经费欠缺的话,将直接影响农机具自生产厂家供货,影响到新农机具的推广。其二,培训经费不足。身处一线的农机推广人员,如果知识上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专业技术上不能得到及时提升,必将导致自身难以始终处于科技前沿,而无法引导农机行业迈向更高的层次。其三,设备购置经费匮乏。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推广设备的购置,尤其在技术推广培训期间,投影仪、测试新机具的设备等等,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很多重要的检测工作不能得到准确测评,光靠经验的传递难以起到理想的技术推广效果。这样经费的不足,影响到最终设施设备的购置,势必给农机新技术的推广造成较坏的影响。

1.3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

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仅靠省、市、区三级的推广站,是远远不够的。而走向基层,健全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更为关键和重要。但是,就目前乡镇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来看,任务重、工作环境恶劣、配套机具不完善,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运转。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措施

2.1创建农机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引导农户积极使用新农机具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创建农机推广示范基地,配套示范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工作,确保将最新的、最适用的农机具、农机技术推广给农户。同时,在农忙时节,利用示范基地做好现场操作示范,让民众认识到新农机具的益处,提升民众使用新农机具的积极性。

2.2不断规范农机推广,满足农户实际使用农机的需要

为满足农机推广实际需求,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各项政策法规条例,为保障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撑。为此,作为基层农机推广的我们,要根据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切合实际地做好调研,围绕着农作实际问题出发,针对性做好推广工作,引导农户自发的去接受新机具。

2.3推广之前做好试验示范比较,确保推广农机的适用性

不断规范农机推广程序,本着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早期应做好基地的实验比较,而后到现场示范,确保切实符合地方作业条件,满足节本增效的要求后,方可批量安排推广,尽可能避免盲目推广造成的经济损失。

2.4借助各项利好补贴政策,积极扶持农机大户的发展

借助国家对农机补贴政策的时机,尽可能扶持农机大户的发展。国家对于农民购机方面给予了补贴,也使得农民提高了购买农机的欲望,并且要将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传送给农民,为其生产过程里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支持农民进行跨区域作业,提高收入,令更多的农户发掘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形成的经济效益,进而能够大力扩大推广范围。

2.5做好农机推广宣传教育,增强民众使用农机的热情

宣传工作对于农机推广工作有着较强的意义,实际来讲,推广的过程就是一个宣传的过程。不仅要向领导报告增产状况以及获得的社会效益,来吸引领导的关注,还要让群众提高对新技术、新农机的认识,通过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宣传形式。

2.6做好推广人员技术培训,提升其综合业务水平

农机推广人员负责具体的农机推广工作,重视其业务培训,帮助其更准确地了解农机推广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将大大提升农机推广的效率。

3总结

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加快普及农机使用的广度,是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普遍存在的推广示范基地相对薄弱、农机推广经费无法保障、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大大影响到农机推广的实际效率。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升农机推广效率,我们必须要系统全面的思考这些问题。最先政府部门要做好引导工作,做好农机推广宣传教育,增强民众使用农机的热情。同时,颁布农机购置补贴,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扶持农机大户的发展。其次,推广部门要做出样子,积极创建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做好现场示范工作,让民众认识到新农机具的益处,提升民众使用新农机具的积极性。同时,任何农机具的推广,要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早期应做好基地的实验比较,确保推广的农机具切实符合本地农作要求。最后,作为义务推广人员,要思进取、图发展,积极争取各项技术培训,提升其综合业务水平,确保农机推广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 篇6

刘宪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机化发展形势,充分肯定了项目前一阶段实施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强调了开展模式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要求各项目省要高度重视,珍惜机会,加强合作,探索项目运行机制,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确保模式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基础。

2014年是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研究项目实施的第二年,旨在以当地主推的多种耕整地方式、多种播种方式或多种收获方式,集成组装成多类耕种或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通过对比试验进一步验证完善,研究提出不同类型区现阶段玉米、水稻、油菜高产高效全程机械化最佳技术模式,为进一步发挥机械效益、促进同类地区加快推进农业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提供依据。培训班总结了2013年度各示范点项目实施取得的初步成效,针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2014年度项目实施的重点、方法、步骤和有关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和部署。全体代表还围绕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资金使用以及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互动交流。同时还对播种机生产试验示范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试验示范方法和程序进行了规范,部署了有关工作。

培训班期间,还举行了“合作共建‘福田雷沃机械化生产示范农场’”框架协议签字仪式。自2014年起,为创新推广模式、拓展服务功能,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与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优势组合、协作创新、科学推广”的原则,合作共建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农场。合作共建“示范农场”,将借助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专家技术优势、系统组织优势和示范推广影响力,依托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全系列农业机械研发、生产和服务的能力,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服务组织为主体,探索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作业标准和机具配置方案,为促进区域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装备支撑。合作共建“示范农场”必将有助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各要素有效融合,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激发农村生产活力,对推进农机推广事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小议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模式 篇7

1 构建农业机械化推广运作的有效机制

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目的不仅要注重提高农耕产量, 更重要的是实现高产、优质和增加农民收入。因此, 农业机械化推广应在继承原有的试验、示范、培训、咨询、提供信息等方法的同时, 创新其机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建立以农机部门为主导, 农机企业为主体, 农机大户为示范的新型农机推广体系。组建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机推广队伍, 是增强农机推广能力, 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 实现农机化推广、生产、经营和使用共赢的最终目标。按照中央关于“立足大农业, 发展大农机”:的发展战略, 努力创新农业机械化推广运作机制, 可以大力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市场化、产业化。

股份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农机推广部门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尽管雅安经济落后, 农民收入偏低, 但农机化推广也要逐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对有条件的地方推行股份制, 通过农户集资入股, 把农民手中分散闲散资金集中起来, 联合购买配套机具, 并吸引其他机械、技术等入股, 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 完善融资、分配和利益联结等机制, 形成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公司, 统一进行农田作业服务, 实现滚动增值, 形成一个互利、互惠的服务实体, 既方便了个人, 又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科研推广服务三位一体制。农机化推广部门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中, 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 大力推行农机科研、制造和推广“三位一体”:服务。一方面可以借鉴引进外地机具和技术, 另一方面可以研制适合本地区使用的新机具, 既搞研究和制造, 又搞推广, 并鼓励科技人员兴办科工贸、技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 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村, 参加技术集团承包, 把农业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使其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项目合作制。农村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每年财政投入农机化技术推广资金有限, 应积极向上争取推广项目, 并与国家和省农机推广部门合作, 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优势, 把项目做大、做强, 扩大社会的影响面, 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

有偿服务制。以前农机化推广是靠国家花钱买机械求发展, 不注意经济效益高低和机具是否适合, 利用率极低, 推广单位依靠有限事业经费干事情, 活力不够, 许多新技术、新机具无法推广, 不能够及时满足农民要求。

政技物结合制。它是由行政、技术、商业、财政、金融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技术承包集团, 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基础上, 达到促进推广和生产发展的目的。政技物结合制是提供全方位和系列化服务的有效形式, 特别是对于涉及面宽, 工作量大的重点项目, 能较快地形成规模应用和规模效益。

2 建立功能协调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新体系

新型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 是根据农业生产和农科研与推广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和新机具而建立起来的专业组织系统。这个专业组织系统应该是多级构成的完整体系:

第一级是县 (市) 级农业机械化推广组织。即由推广站、技术培训学校、农机公司、农机管理站、农机监理站等机构在县级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协调下组成。其服务层次主要是对本区域内农机经营服务单位和实体提供农机化发展规划, 新技术和新机具试验推广、农机产品和配件供应、农机操作技术培训等。

此外, 还要联合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机生产企业进行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第二级是乡 (镇) 农业机械化推广组织。即是上承政府、下接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它的建设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服务组织的形式、规模、功能应因地制宜。对集体经济有实力、农民收入较高的乡镇, 服务组织应建设综合型的服务站。对贫困的乡镇, 可以设立中介组织, 开展一些农民想办而办不好的服务。

第三级是村级农机推广及服务队 (包括农机专业推广服务大户)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由集体出资购机或适当吸纳农户的资金和机械, 成立村级农机作业服务队, 组成农机服务公司, 内部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在推广服务上实行“统分结合, 双层经营”:模式。即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收费的“集体办农机+农户用农机”:模式。

第四级是农机推广合作社。入社的成员以多种方式加入合作社。一是农户以自己拥有的农业机械为入股资产, 按照入股的农机资产额度确定股份和利益分配。二是农户以自己承包的土地作为入股资产, 自愿入股,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自主管理, 是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济实体。三是农民与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及其他相关组织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的农机合作社。农机推广合作社破解了大农机与小地块的难题, 凸显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第五级农机作业协会。农机作业协会是把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单位组织起来, 成立的一个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其宗旨是解决土地承包之后农机作业遇到的机具利用率低、作业市场乱、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与农机生产合作社相比, 农机作业协会是一种松散的农机行业联合体。

第六级农机经纪人队伍。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农机经纪人密切了农机服务供求联系, 活跃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 加快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形成了专业的中介服务队伍, 成为农村组织农机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农机红娘”。

3 构建形式多样的农机化推广模式

现场宣传推广模式。根据当地的农艺要求和生产特点, 选择有代表性的示范点, 对于经过先进性、适应性、可靠性考核并认定技术成熟的机具, 召开现场演示会。组织农户做示范, 并充分了解机械的性能和效果, 使农民能自觉接受, 达到推广的目的。

现场生产指导推广模式。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一般要经过小区域试验, 取得初步示范效果后, 才能投入大面积的生产应用。农机推广人员首先应组织技术培训, 现场指导机具的安装、调试, 指导生产应用, 保证技术成功实施, 让农民受益。

展示展销推广模式。利用一定的场地, 将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具有推广许可证, 技术比较成熟的机械产品以实物配合音像、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宣传, 供用户选择。

基地示范型推广模式。利用自有或租用的土地, 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开展实地示范应用。农民可以目睹整个生产过程及生产效果。用事实宣传推广, 说服和引导农民应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

代理制推广模式。通过推广单位在特定区域范围内, 对某一农机科技成果或产品实行代理, 并代表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与农户直接建立关系、签订合同、组织销售和处理有关事宜的方式, 达到推广的目的。

农业机械化推广模式的创新研究 篇8

我国政府在三农事业方面一直非常重视, 尤其是近些年来,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更加迅速, 在这样的形势下, 积极的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推广, 扩大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范围, 是非常好的时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农民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也并非一帆风顺, 农业机械化推广模式还有待创新, 这样才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与进步。

1 当前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农技人员认识不够, 农民的农机科技观念不强

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 对于现代农业的认识也不够彻底, 尤其是在农机推广方面, 还有很多欠缺, 我国农民在这些具体工作方面还有问题, 一部分的农业地区连一些最基础的设施都没有, 甚至是有一些农机单位的工作人员已经放弃了这项工作, 开始另谋他路。这非常不利于农机推广的进行。

1.2 推广经费

不足有的区 (县) 财政紧缺, 很多地区经费不足, 在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时候, 大部分的经费都是由单位自行收取和支付的, 由于长时间缺少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 一部分的乡镇事业经费会被财政克扣, 这就导致资金也常常被挪用, 这样以来机械化经费就更加难以落实。

1.3 在大部分

的农机队伍中, 人员的职业专业素质不够, 因为没有参加过专业化的培训, 所以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 实践经验也很少, 基层单位人员编制不够, 力量也十分微薄, 在农业科技以及管理队伍上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和补充, 对于农业机械的操作都不熟悉, 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化的发展要求。

1.4 有一部分

地区的农机设备种类不齐全, 结构不合理, 无法与实际农业生产相匹配, 合适的小中型农机少, 比较适合常规粮食作物的农业机械比较多, 而针对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满足常规特色农业发展需求的机械非常少, 针对产前产后的机械相对较少, 服务领域还有待拓宽。

1.5 由于作业

成本比较高, 农民对于机械化操作的热情也不是很高, 再加之目前农业机械所使用的机油价格也在不断上调, 因此, 一部分的农民往往会放弃使用农机产品。

1.6在很多乡

镇中,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即便是确定了相关体系, 但是也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 特别是针对三农服务这一块, 网络化服务更是匮乏, 农机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得不到有效发挥, 导致了服务水平与农机服务现代化水平不相协调, 从而极大的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2 农机推广的对策和创新模式

2.1 全面提高我国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实现农机推广模式创新的过程中, 提高农业推广退伍的整体素质, 要建立多渠道, 多形式, 多层次的推广模式, 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 财务培训以及在职培教育的方式, 推进人才素质的提高。要积极开展培训, 鼓励他们自学, 为其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要以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最为重点, 并在新型农机具操作技术方面的推广力度, 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业队伍整体素质。

2.2 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农业机械化服务是促进农业推广的基础, 工作人员应该深入到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并能够充分依靠其优势, 拓宽其服务区域, 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前提, 有效的进行产业结构配置, 从而实现管理与经营的一体化模式, 现阶段, 我国要以乡镇为中心, 展开农机服务网络, 建立立体化的服务体系, 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

2.3 加快农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现阶段, 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还有待优化, 要应该向着更加深层次的方向开展, 这是促进我国农业特色化的有效方法, 将粮油生产向着经济作物、畜牧业的全方位方向转型。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实现的速度, 农业部门就应该坚持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尽快对农机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 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农机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作物和农畜产品生产的重点环节以及瓶颈环节来进行, 加快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 投资少。见效快、农民买得起、用得起的经济实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要坚持大、中、小机具相结合, 走质量、效益并重的路子。

2.4 加大农机推广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尤其是在各级乡镇中, 政府应该给予物力以及人力上的大力支持, 这个时候, 可以采取银行贴息以及低息贷款的方式推动农业机械化推广, 也可以采取股份制, 将现阶段我国农机推广中存在的资金问题进行缓解, 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 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 农业生产也必须要沿着机械化, 现代化的方向开展, 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必然之举, 但是受到农村经济落后, 技术人员少, 农机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低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推广模式, 积极培养推广人才, 加大资金的投入, 这样才能够与我国农业机械化要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金安拉姆, 李茂华.新时期创新农技推广模式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 (02) .

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 篇9

一、深刻认识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 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稳步推进, 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创新, 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应用, 技术领域进一步拓展, 推广机制不断创新, 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改善结构、提升质量、拓宽领域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利于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有利于加快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不仅关系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而且关系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要认真实施《推广法》,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充分认识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推动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 指导思想

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以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以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为着力点;切实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强化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加强推广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设施条件建设和推广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推广服务能力和效率, 加快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重点的农机化技术普及应用, 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实行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 明确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广泛吸引科研、教学、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多种社会力量投身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事业。

———坚持试验示范, 农民自愿。试验先行, 加大试验力度, 确保技术先进、适用和安全, 维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 维护农民选择和应用技术的自主权。通过典型示范, 政策引导, 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 调动农民应用技术的积极性。

———坚持机制创新, 提高效率。创新完善机制, 推动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 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技术推广与经营方式协调发展。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提高推广效率。

———坚持因地制宜, 注重效益。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 采取适宜的技术路线。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注重生态效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选好重点区域, 抓住薄弱环节, 把握主推技术, 集中优势资源, 扶强带弱。尊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规律, 以点带面, 促进全面发展。

3. 总体目标

“十二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 推广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 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明显突破, 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 装备结构明显改善, 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装备保障。

三、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 强化机构建设

强化主体, 依法确立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性质, 明确公益性职责, 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县、乡镇或区域国家推广机构, 确定机构人员编制, 按规定的比例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实行乡镇推广机构以县级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以乡级政府管理为主、县级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起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运行高效、服务到位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

2. 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落实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数量和结构比例, 健全完善队伍。全面推进人员聘用管理, 明确上岗条件和人员进出考评机制, 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 鼓励和引导农科大学生从事基层推广工作, 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广泛开展学历提升教育、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实施好万名农技推广骨干培养工程, 不断更新知识、提升素质。

3. 强化条件建设

制定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规划,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等政策措施, 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办公条件、设施设备、试验示范基地等建设, 着力提升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条件能力, 确保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4. 强化多元服务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民多领域、多样化、全方位的服务需求, 完善制度措施, 引导科研教学单位成为公益性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 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 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群众性农机科技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推广作用, 多渠道为农民提供各种形式的农业产前、前中、产后全程服务, 提高农民应用技术的组织化程度。

四、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1. 加强示范区建设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把示范区建成方便试验、具备示范、利于宣传的基地。建立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等试验评价的方法, 为开展试验示范提供支持。

2. 强化试验示范

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需要, 选择引进技术, 认真组织试验, 探索适合当地机械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技术模式, 确定主推作物品种、农机化技术和成熟机型。广泛布点示范, 展示示范效果, 以点带面, 引导农民自觉应用。

3. 注重培训指导

通过培训, 使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掌握技术要点、学会技术推广方法, 指导农民掌握技术要领、正确操作使用机具。发挥专家、技术推广骨干作用, 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解决农民疑难问题, 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

4. 实行全面推进

以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为重点, 加强技术集成示范, 加快实现瓶颈技术突破。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因地制宜推广重点环节机械化技术, 加快提升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草业、种业、农产品初加工业、设施农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

五、不断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

1. 创新完善协作机制

突出“一主多元”整体作用发挥, 运用行政工作协调、重大项目集聚、市场机制引导等有效手段, 努力打破部门、地域、单位界限, 统筹配置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资源, 推进国家农机推广机构、农机科研教学单位、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联合协作, 形成产学研推紧密结合、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优势互补、专项服务与综合性服务良性互动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新机制。

2. 创新完善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度, 将法定的推广服务职能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人员, 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服务要求。建立完善工作考评制度, 以机构职能、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工作实绩等为依据, 量化考核指标, 制定考核办法, 加强对机构和人员的考评。建立完善激励制度, 将推广人员的考评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兑现、职务职称晋升和聘任、续签聘任合同、调整岗位、技术指导员补助、学历提升、知识更新培训和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3. 创新推广服务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农机110、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 不断探索建立高效、便捷、实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平台, 推进技术服务信息化、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提高推广服务效率, 促进先进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快速转化应用, 尽快形成生产力。

六、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

1. 摆上重要位置, 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 把推广工作纳入农业机械化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并将条件能力建设纳入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科学谋划, 强化措施, 抓出成效。各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 认真研究提出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农业机械化鉴定、监理、培训等机构要根据各自职责, 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密切配合, 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各级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要围绕全面履行职责,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落实工作责任。

2. 落实政策法规, 完善保障措施

要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制定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或实施办法, 促进各项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及体系建设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要积极协调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 改善基层人员待遇水平和工作条件。要依法保障推广人员的合法权益, 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调控作用, 把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紧密结合, 优先保证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购置补贴。积极推动扩大农机作业补贴范围, 加大技术推广应用补助力度, 调动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3. 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项目带动

要积极协商、落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加强基层推广机构条件建设, 确保推广工作正常运转。要科学谋划项目, 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促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条件改善和技术应用。要加强农业装备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的科学论证和立项工作, 着力研制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装备, 突破农业机械化技术瓶颈。实施好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专项 (农机) 经费项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项目、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 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投入。依托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

4. 加强信息宣传, 营造良好环境

发展农机合作社推动农业机械化 篇10

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在实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初期, 经历激烈争论后, 顺应广大农民发展家庭经济的要求, 国家允许农民购买大中型农机具。这一重大政策的历史性突破, 使重塑起来的农民家庭经济与农机具这一先进生产要素配置在一起, 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 在实践中, 农户分散购买和经营农机具也存在四个难题:

一是购买不起。现阶段农民购买不起农机具, 与改革初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即不是绝对购买不起农机具, 而主要表现在高性能农机具、大中型农机具购置费用高和配套设备难以齐备等方面。正因为如此, 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 农机装备“三多三少”的问题较为突出, 即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 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 低档的机械多、高性能先进适用机械少。到2007年, 全国共有3600万个农机户, 平均每个农机户拥有农业机械价值1.2万元, 只相当于一部手扶拖拉机和基本配套农具的价值。其中, 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农机专业户400万个, 只占农机户总数的11%, 平均每个农机专业户只有1.3个从业人员。能够提供耕、种、收、初加工“一条龙”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或大户则更少。农业机械化的这种发展态势, 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使用效率低和不经济。笔者调研中与农民座谈时, 农民普遍反映, 单家独户购买农业机械后, 作业量难以饱和, 不仅导致农机具资源的浪费, 还导致使用农业机械不经济。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农机专业大户, 也是因为担心作业量不饱和、投资回报预期不明而不愿意购买高性能和大中型农机具, 这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机耕道、机具场库棚、维修网点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推进, 普遍存在“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的现象, 且田块细碎化, 约束了农业机械的使用, 农机效能不能充分发挥, 也影响农机作业的收益。

四是使用质量不高的农机具, 导致单位作业量油耗高和滴漏油污染, 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农机合作社的优势

各地因地制宜, 逐步探索形成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等多元化农机服务组织模式。这些农机服务组织在破解农民购不起、农机具利用率低和使用不经济、农机作业耗能高和污染等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在多种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模式中, 最值得倡导的是农机合作社。与其他农机服务组织相比, 农机合作社有以下六方面的优势:

一是在解决农民购不起问题上更具优势。高性能和大中型农机具的使用,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节能减排, 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化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农机合作社除了通过向金融部门贷款和获得政府农机具购置补贴外, 还可以通过合作社的积累和向成员筹集资金等方式, 解决购置高性能机具、大中型机具和配套机具的资金短缺的难题, 从而可以很好地解决购不起农机具的问题。

二是在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和经济性上更具优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可以在很多方面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 (1) 合作社统筹购置, 可以解决重复购置问题, 实现机具的配套, 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 (2) 合作社与成员是利益一致的经济共同体, 这一特质使农业机械作业市场稳定, 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 (3) 随着农机合作社实力的增强和经营能力的提高, 市场信息获取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会增强 (如一些农机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等即是很好的例证) , 也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

三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更具优势。农机合作社还可以从两方面促进农民增收: (1) 由于农机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机械作业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 可以把农机作业费用降到最低水平。 (2) 农机合作社在发展机械作业服务的基础上, 还可以逐步扩大贮藏加工、产品销售、生产资料购买等领域的业务,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是促进农机具与其他生产要素实现更优配置。农机合作社的互利合作机制有利于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 加上经济实力的增强, 有利于逐步解决好“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等问题, 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五是在促进职业农民队伍发展上更具优势。一方面, 由于合作社是一所技术交流和培训的学校, 可以提高职业农民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 由于农机合作社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解决了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社会化服务问题, 一部分农民可以专门从事非农产业 (在农业机械化之前, 很多外出就业的农民在农忙季节要回乡干农活) , 而从事农业的农民也可以实现专业化分工, 这有利于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技能。

六是在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上更具优势。各地实践表明,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为国家财政支农提供了一个更加有效的载体, 对农机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可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策建议

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 篇11

1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示范园区的必需

经历了工业化、现代化和科技革命的洗礼,发达国家的农业已经完全实现了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青海农业耕地面积少、畜牧业发展水平低,农业现代化必须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要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就必然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型农业机械的应用与推广。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青海适合发展农业的区域有限,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农产品目前尚不能实现完全自给。传统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组织化、设施化水平较低,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施肥等普及面窄,致使粮油、蔬菜产量低,综合效益不高。在发展基础薄弱、制约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走特色、集聚、集约的路子,按照培育特色、壮大品牌、形成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加强园区建设,使农业发展要素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大跨越。

平安县地处海东中心腹地,在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从区位看,距离省城西宁35公里,109国道、青藏铁路、兰西高速公路、兰新高铁穿境而过,距西宁机场仅8分钟车程。从政策优势看,未来五年全省将继续实施河湟流域八个百里万亩(万头)工程,培育农牧业十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试验区,可以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为依托,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为支撑,有优惠政策措施的为助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做实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平安农业的跨越发展迫在眉睫。

2 以农业机械化推动平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平安县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应围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有效增收的目标,跟紧中心、联合企业、贴近农民、服务基层,可重点围绕六个方面开展:

(1)围绕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湟水流域百里现代农业长廊,形成特色农业区、农业带”的建设总体布局,着力抓好小麦、油菜、设施温棚等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整体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大力推广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作业,集成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提高机械作业的规模和效益。积极推进种子处理、粮食烘干等机械化,延伸农机服务领域,拉长服务链条,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2)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目前,平安县经济作物、蔬菜类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不少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还是空白。畜牧、林果等农村各业机械化水平更低。应找准农机化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切入点和努力方向,以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着力建设花卉、油菜等主导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推进示范点。围绕蔬菜、林木种苗、花卉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在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等机械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技术和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向建设标准化、控制精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产业化迈进。

(3)围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新优势,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围绕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主动地搞好技术推广服务,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适应农业科技化发展需要,重视发挥农机作用,整合农机产、学、研、推等各方面力量,提升农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4)围绕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购机补贴是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县、乡镇农机部门应在技术层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农民,切实帮助农民把好设备性能关,通过对比试验认真负责地向农民推介适合当地生产发展需要的产品,正确引导农民自主选购农业机械。要协调搞好补贴机具的安装调试。要组织技术力量,加强对农机户的跟踪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和使用培训,及时解决作业过程和日常维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浅议我国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篇12

当今我国农业面临几个重要挑战:一是农业增收, 二是结构调整, 三是粮食安全。而农业机械化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农业机械化及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 农业机械化不仅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农机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农机推广工作难度加大, 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2012年《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指出:当前,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改善结构、提高质量、拓宽领域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利于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技术体系;有利于加快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而且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它是前提与保障, 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就要在农业生产组织上实现一体化和专业化, 农业生产的方法也要进步, 实现方法上的科学化。以后的农业生产, 会采用先进的技术, 大型收割机在田间耕作, 不再需要人执行, 采取高新技术, 采用电脑操控或遥控操作, 就要求将先进的技术与大型农机结合起来,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与现代化。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要求农业机械化。就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看, 无论是技术还是农业的机械化程度, 都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大部分地区还采取手工作业的方式, 使用的农具还是老式的工具, 如锄头、镰刀、犁等, 没有人工就无法作业, 生产能力水平极其低下, 毫无技术含量可言, 生产的时间过于长久, 浪费人力资源, 在土地里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没有时间做其他工作, 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同时土地的利用率十分低下, 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采用农机具进行耕种和收割, 不仅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更节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这样就可以有很多时间进行别的作业, 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 只有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劳动生产率水平低、耗费大量劳动力、浪费农业时间、土地利用率低等现象, 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节约大量劳动力和劳动时间, 提高土地利用率,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提高, 从而实现农业的机械化, 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我国基层农业机械化现状

1. 推广机构不完善, 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开展农机技术推广, 单靠省、市、县 (区) 级推广站是不够的, 只有健全高效的乡 (镇)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才能将成熟的农机化新技术迅速推广。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乡 (镇) 机构的改革, 原来的体系结构已被打破。乡 (镇) 机构并缩, 人员精简, 农村各站合并成一个中心站, 而中心站事物较多, 业务量大, 推广人员身兼数职, 既搞管理、培训, 又搞监理和技术推广, 推广工作大多以突击方式进行, 加上现有的推广装备、机具条件跟不上, 跟踪服务和指导比较少。有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项目到乡 (镇) 就断了线、落了空, 保证不了农机工作的正常开展。

2. 推广经费难以保证, 业务经费短缺, 投入不足, 制约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农机化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农机推广系统缺少推广业务专项经费,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受到严重影响。推广工作从机具的引进到实验、示范、推广、验收等每个环节都需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所用的机具大多是由厂家、农机供应部门临时提供,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缺乏培训经费, 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未得到及时更新、调整。各县、乡 (镇) 级农机推广机构人员调整变化较大, “新”人搞技术推广的现象普遍, 推广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少, 还有一部分科技人员是较早毕业的大中专学生, 知识结构陈旧, 缺乏现代高新理论培训和新技术的实际操作经验, 有些相关部、科技院所等单位举办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交流等高级别培训班、研讨会因没有经费不能参加, 出国考察项目因经费短缺不能进行。部分科技人员因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专业培训, 已不能站在科技前沿引领农机事业向高层次发展。

县、乡 (镇) 级农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差、推广手段落后。用于教学讲课和培训用的投影仪、测试农机化新技术各种数据的仪器设备较缺乏, 一些必要的测量、检测根本无法进行, 只能按经验估计。另外由于摄像设备少, 一些先进的农机作业环节得不到录放, 推广新技术只能依靠现场会进行宣传, 宣传面窄, 大部分想运用新技术的农户根本看不到。基本设施不完善, 宣传效果差, 影响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严重不足。农机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比较薄弱, 县级农机推广基地多数在县的农业园区内, 大多数没有单独的农机技术示范园区, 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不专一, 不突出。这种状况影响了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 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的开展。

三、对策与建议

1. 争取当地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的支持。

近几年, 中央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 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新农村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 农机部门应尽全力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因此, 围绕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 政府要做好先进、高效、实用的农机推广工作, 以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为此, 要在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充分掌握当地农民需求信息, 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围绕当地经济支柱产业, 研制推广农业机械。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条件, 召开不同作业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 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 做好领导的参谋, 使领导及时掌握农机工作的动态, 将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作用、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准确及时向当地政府反映, 争取政府的支持。

适当增加培训经费专门用于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 提高农机推广人员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打造一支专业化、现代化的农机推广队伍。新的形势要求从事农机工作的人员有快速掌握、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定期、不定期的分批次、分层次开展各种培训, 除进行农机新技术培训之外, 还要进行新农机具等常用机械的使用维修技术、更要加强新型现代农业机械的技术培训和对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培育出新型农机推广人才。只有通过学习和培训, 不断提高农机推广队伍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 才能保证充分发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推动新形势下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增加农机推广系统资金投入在整个农业资金投入中的比重。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和工作条件, 逐步增强推广服务功能, 从而确保农机推广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安排专项农机推广经费, 用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 尽快提高农机化的科技含量。

2. 建章立制, 进一步调动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发挥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作用。将市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 调动乡镇农机人员的积极性, 使他们工作安心、尽心、尽责, 保证各项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工作顺利完成, 保证各种农机信息能及时传递。

3. 加强职业培训,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经常组织农机人员进修学习, 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必要的手段鼓励农机推广人员学习各项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为农机推广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推广工作提供原动力。

4. 健全市、乡、村农机推广信息网络。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更新十分重要, 只有观念、知识和政策不断更新, 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 为此确保农机信息畅通非常重要。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 在各农业产业中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点, 通过示范点收集各产业对农机的需求情况。示范点的建立要求在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等基地, 这样较能体现农业区域经济的特色。通过建立农机行业协会获取农机需求情况和作业信息。建立与农业各种协会的联系制度, 在互联网上收集各农机企业的信息, 以保持与农机企业的联系, 获取企业信息的最新动态。另外, 可与各种农机研究所建立信息关系。多元化的信息平台让农机推广部门、用户、生产企业、科研单位互相融为一体, 及时快速地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

5. 促进推广形式多样化。

建立科、工、户为一体的农机新产品开发研制推广机制。将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机用户、农机推广部门联系起来, 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 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如传统的示范基地模式推广, 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示范带头推广, 农村致富能人带头推广, 组织农机科技示范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 通过多渠道的推广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 真正发挥农机推动工作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因此, 加快农业机械化及先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基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以期对我国基层农业机械化起到促进作用。

上一篇:一年级教学的几点尝试下一篇:个别辅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