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024-07-15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精选12篇)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篇1

摘要: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信息资源。本文分析了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 以及做好农业科技档案所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工作

农业科学技术档案, 是在农业科学研究、生产技术、水利林业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学技术文件材料的总称。包括文字材料, 计算材料、图表、图纸、声像等, 它是进行农业科研, 生产基建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 对于新形势下搞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以及促进知识创新和农业科技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技生产活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直接记述和反映, 是经过系统整理并且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其主要特点是:

1. 综合性强。

农业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 涉及范围很广的科学体系。从农业结构上来看, 它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从自然条件看, 它涉及水、土、光、热、气等非生物因素;从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来看, 它包括播种、施肥、中耕、灌溉、防护、收割、加工、运输、入仓、经营等许多环节。所以, 农业科技档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科技档案门类。

2. 外业形成量大。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不同, 它不是在车间厂房里作业, 而是在田间作业, 既使农业科学研究, 也有大量的工作是在室外进行。这种情况决定了农业科技档案外业形成量大这样一个特点。即大量的农业科技档案是在野外、田间形成的。这一特点带来了农业科技档案形成、积累、管理的复杂性。

3. 地域性强。

农业生产离不开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包括水文、土壤、阳光、气候等。农业生产的布局、品种、栽培技术等, 都因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作为农业生产伴生物的农业科技档案, 也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即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 农业科技档案的种类、内容、成份都有很大差异, 在形成、管理上也相应带有自己的特点。研究把握这个特点, 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思想意识、业务素质

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是一项具体而又繁琐的技术性工作, 随着单位发展壮大, 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 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往往形成档案整理不规范。如何能够更好的利用档案, 服务于农业科技发展,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思想业务素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把形成的档案分类组卷, 把相关的信息加以整理, 增强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发挥档案作为财富的作用, 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档案工作人员要对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 在工作中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服务的思想, 树立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乐于奉献不为名利的精神、忠于职守脚踏实地的精神、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坚持规章制度做好档案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日常的农业推广项目过程中, 做到档案工作人员参与项目实施管理的全过程, 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 以便更好的为广大科技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再有作为一名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者, 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和农业技术知识, 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书写能力。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要勤奋学习,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多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

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及人员的培训提高

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关注, 分管领导要亲自抓, 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给予充足的经费确保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同时要发动科技人员将散落在各自手中的农业技术资料集中起来, 建立收集考核制度, 抽调专人进行分类整理、组卷、归档, 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和利用打好基础, 逐步形成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

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起点, 由于农业科技档案形成的特点, 大部分材料都分散在科技人员自己手中, 所以说, 农业科技档案来源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 为此, 我们要抓住有力时机, 为科技人员进行档案培训, 使他们增强档案意识, 让他们在农业生产实践、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坚持实事求是, 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对待每一个调查数据, 不断强化科技档案意识, 支持农业科技档案工作, 是做好农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

三、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农业科技档案存在综合性和分散性的特点, 只有把各种比较零散的存储在众多的个体档案中的信息, 系统的、规范的整理出来, 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就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最好保证, 也是档案工作与时俱进, 适应农业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因此, 在收集和整理档案过程中要严格组卷、归档制度, 切实做到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规划计划、统一检查指导和统一培训交流,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如立卷归档保管制度、保管利用制度、保密制度等等。形成档案内容规范化, 要求文字书写整齐、清洁, 坚决杜绝复印制件及圆珠笔形成的资料在卷中出现。开展档案管理规范化创建活动, 加强过程督导, 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篇2

2015年,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各级部门及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稳粮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项目实施为抓手。近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切实抓好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推广;认真落实好各项试验、示范。圆满地完成了本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粮食总产31.98万吨,目标任务31万吨;油菜机播机收5.3万亩,目标任务5万亩;水稻机插秧13.2万亩,目标任务13万亩;粮油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96.5﹪、目标任务95﹪。为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作物丰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粮油生产面积稳定增长

2015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0.00万亩,粮食面积达到69.86万亩,比上年增加0.41万亩,粮食总产31.98万吨,比上年增加0.86万吨;粮食平均亩产458公斤,比上年增加10公斤。小春粮食面积21.51万亩,亩产312公斤,总产6.71万吨(小麦面积18.58万亩,比上年增加1.03万亩,亩产328公斤、比上年增加1公斤,总产6.10万吨、比上年增加0.37万吨)。大春粮食面积48.34万亩,亩产523公斤,总产25.27万吨(其中水稻面积39.29万亩、比上年增加0.11万亩,亩产583公斤,比上年增加16公斤,总产22.91万吨,增加0.70万吨)。全市油菜面积17.50万亩,与上年持平;亩产181公斤,比上年减少1公斤;总产3.17万吨,比上年减少0.02万吨。

二、抓好高产高效创建 2015年整县制高产高效创建在连山、金鱼、和兴等10个乡镇落实10个小麦万亩示范片,示范面积10.4万亩。示范品种为川麦

55、绵麦367、川麦104、荣麦757等。5月10日,农业厅和XX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市小麦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测产验收,连山镇锦花村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最高亩产达687.6公斤,创XX市新高。验收专家组确认市2015年小麦高产创建连山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16公斤,完成了450公斤的整县制高产创建产量指标。

2015年市油菜高产创建和高产模式攻关在西高、高坪、新平、南丰等乡镇落实6个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面积6.2万亩,示范品种为华海油1号、圣光302和川油36等。5月10日,四川省农业厅和XX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市承担的2015年油菜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测产验收,验收专家组确认市2015年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211公斤,完成了200公斤的油菜高产创建产量指标。

2015年整县制高产高效创建在连山、金鱼、和兴、三水、西高等8个乡镇建立了8个水稻万亩示范片,示范面积8.52万亩,示范品种为国丰1号、旌优127、德香4103和ⅱ优602等。8月29日,受农业部委托,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市承担的2015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测产验收,验收最高亩产829公斤。验收专家组确认市水稻8个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665公斤,完成了高产创建目标任务。

三、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站以整县高产创建为平台,大力加强水稻、小麦、油菜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并大力推广高产新技术,通过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施用测土配方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作业等措施,实现技术规范化。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开展了优质水稻、优质油菜、优质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2015年,我市重点示范高产、优质粮油品种,小麦高产创建重点示范川麦

55、绵麦367、川麦104等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为中筋优质品种,荣麦757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米老头食品公司专用),水稻高产创建重点示范国丰1号、宜香305、德香4103和川优6203等杂交优质稻品种,油菜高产创建重点示范华海油1号、圣光302、川油36等双低油菜新品种。粮油基地核心示范区稻、麦、油品种实行统一供种,良种率和优质率达到100﹪。全市推广优质稻面积占水稻面积98﹪,推广优质油菜面积占油菜面积的96﹪。粮油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96.5﹪。

加强农机和农艺结合,大力推广机械化耕、播、收等轻简化技术,小麦和水稻机收率达100﹪。小麦生产实现了耕播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13.2万亩,占水稻栽插面积的33.1﹪,水稻高产创建核心区机插秧达90﹪以上;油菜机播机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全市油菜机直播面积达2.9万亩、机收面积2.4万亩。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 除常年开展的常规培训外,农技站根据生产需要结合实际改变以前培训方式与培训对象,对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专题培训6场。编制我市主要农作物技术手册5000本。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利用电视台宣传报道5次。起到很好效果。

改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篇3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建议;改进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163-0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完成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主要介质,在加快农业生产力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方面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年来,由于农村经济改革与产业机构的调整优化,基层农机化产品由简单机械化向全自动、信息化方向发展,故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变成历史[1]。所以怎样在农业技术进步的十分迅速的时候,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到没有漏洞,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与重要。

1 充分认识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目标,需要做好农业新科的推广工作,对农业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强农村生产力、完善基层农业环境;同时,还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充分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如今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还不到全部农业劳动力的20%。在中国,平均农业劳动力只有1/2 000。而在发达国家,平均农业劳动力高达1/400。如荷兰受过中等教育有90%,其中12%都毕业于高等农业学院。

种植业劳力老龄化、收种方式总是倾向于机械化会导致发生“少数人的农业”和“季节农业”以及“粗放农业”情况。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2007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使许多地方出现了各种除经济以外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吃粮大国,粮食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2]。

须知,人口与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里,从来都不缺少人口,而真正缺少的是人才,特别是在农村,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不愿意继续呆在农村,而更希望走向城市生活,因此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根据上述的一些原因可以得知,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对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发展农民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营造农技推广工作良好环境

2.1 基层农技推广中存在问题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通常都只重视大型项目的建设,或是财政收入,有的领导认为“农业生产要靠经验”“实用技术农民都会”,导致不法分子打着科技的名义,出售劣质的农业商品,久而久之对农业科技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并且还降低了农民使用新科技的信心。

对回归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来说,其专业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农技推广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在工作实绩上,对职称评定应当坚持重业绩,重实际操作能力,重效益、重贡献的原则,切实改变以往以论文或其它非专业学科水平作为职称评定硬性标准的做法,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主要主评价依据,切实提高待遇,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3]。

2.2 改善推广环境

要不断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舍得使用政府的财政,为基层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做好准备,试验示范,名、特、优品种引进筛选工作,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农业推广经费真正用在点子上,要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建设,拓宽种子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比较集中稳定的种子基地。加大农业服务范围,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效率,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经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升农业的吸引力,让农业可持续发展。

深入田间,根据农民需求,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支新的,向农业方向发展的人才队伍,并且巩固市场监管和增加执法检查力度,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理顺关系,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3.1 乡镇政府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行政领导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素质教育与政治教育;监督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做好上级业务组织所给的每项业务工作;调节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和一些相关组织间的各个关系;监督并鼓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根据标准规定明确使用自主权,避免他们合法权益受到损伤。

3.2 县级业务行政部门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

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人事管理、业务管理与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招聘体系;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考评;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工资福利的待遇。

3.3 乡镇政府和县级业务行政组织完成相关协调工作

主要是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范围、考评及录取工作,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违纪处理手段,加强管理有关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4]。

4 不断创新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

4.1 创新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

农民是农业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和使用者,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成效有决定作用。故要创新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确保科技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做到各方面都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制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政府指引,农民参与的农技推广方式。

4.2 增强技术培训

全面采取农业科技入户方式,采取基层农来技术推广工作者包村联户体系,慢慢实现农业推广工作者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领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体系。采取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农业技术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服务,为农民解答各种问题;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区域,创建新技术,新品种,并将其进行推广,加强基层建设,实施科技下乡方案,展示各种各样的科技流动服务,开展多种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多与一些相关部门交流,并进行适当的合作,凭借他们的技术和人才发展,处理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任务中出现的技术困难,加快农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4.3 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发展各项技术服务,把农业推广技术向各部门发展,农技推广工作者和农户的责权利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建立起共同发展,各有利益的方案;实施寓教于乐,形式丰富的途径,由广播报刊、科普杂志、短信、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各种介质传播,实行培训授课与现场示范相联系的方案,组织农民田间观赏,鼓励农民学科技,并有效使用科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不同年龄人的参加培训的水平,牢记在生产中关注农民的创造,通过各种专业协会,专业机构和科技致富领导人指引附近的农户,让他们的实践经验获得更多的指引,让农民愿意接受培训;要提高市场信息的传播率,展示农技机构的技术与信息方面的优点,对产前的工程进行选择,将产中的技术指引与产后的销售服务归到工作考核中,给予农民相对完善的服务,把更多科技成果带到农民生活中去。

4.4 大力推进各项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抓实抓好青年农民的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 总结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农村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对于很多的问题与挑战,只要政府和群众都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必能打倒一切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获得持续的成功与发展,促进农村服务,带动整体的经济发展,增加资源面、增加发展途径与发展手段,用最好的基层农业推广技术让农业反哺工业,农业推动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并能一直增加自己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知识,农产品的生产有较好的保障,做到科教兴农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孔祥智,楼栋.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时态举证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2(1).

[2]周青.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0).

[3]田素妍,李玉清.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行为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09(4).

[4]王春明,王立坤,马君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篇4

一、深刻认识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 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稳步推进, 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创新, 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应用, 技术领域进一步拓展, 推广机制不断创新, 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改善结构、提升质量、拓宽领域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利于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有利于加快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不仅关系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而且关系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要认真实施《推广法》,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充分认识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推动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 指导思想

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以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以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为着力点;切实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强化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加强推广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设施条件建设和推广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推广服务能力和效率, 加快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重点的农机化技术普及应用, 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实行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 明确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广泛吸引科研、教学、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等多种社会力量投身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事业。

———坚持试验示范, 农民自愿。试验先行, 加大试验力度, 确保技术先进、适用和安全, 维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 维护农民选择和应用技术的自主权。通过典型示范, 政策引导, 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 调动农民应用技术的积极性。

———坚持机制创新, 提高效率。创新完善机制, 推动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 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技术推广与经营方式协调发展。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提高推广效率。

———坚持因地制宜, 注重效益。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 采取适宜的技术路线。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注重生态效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选好重点区域, 抓住薄弱环节, 把握主推技术, 集中优势资源, 扶强带弱。尊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规律, 以点带面, 促进全面发展。

3. 总体目标

“十二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 推广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 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明显突破, 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 装备结构明显改善, 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装备保障。

三、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 强化机构建设

强化主体, 依法确立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性质, 明确公益性职责, 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县、乡镇或区域国家推广机构, 确定机构人员编制, 按规定的比例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实行乡镇推广机构以县级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以乡级政府管理为主、县级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起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运行高效、服务到位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

2. 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落实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数量和结构比例, 健全完善队伍。全面推进人员聘用管理, 明确上岗条件和人员进出考评机制, 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 鼓励和引导农科大学生从事基层推广工作, 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广泛开展学历提升教育、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实施好万名农技推广骨干培养工程, 不断更新知识、提升素质。

3. 强化条件建设

制定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规划,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等政策措施, 加强基层推广机构办公条件、设施设备、试验示范基地等建设, 着力提升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条件能力, 确保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4. 强化多元服务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民多领域、多样化、全方位的服务需求, 完善制度措施, 引导科研教学单位成为公益性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 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 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群众性农机科技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推广作用, 多渠道为农民提供各种形式的农业产前、前中、产后全程服务, 提高农民应用技术的组织化程度。

四、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1. 加强示范区建设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把示范区建成方便试验、具备示范、利于宣传的基地。建立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等试验评价的方法, 为开展试验示范提供支持。

2. 强化试验示范

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需要, 选择引进技术, 认真组织试验, 探索适合当地机械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技术模式, 确定主推作物品种、农机化技术和成熟机型。广泛布点示范, 展示示范效果, 以点带面, 引导农民自觉应用。

3. 注重培训指导

通过培训, 使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掌握技术要点、学会技术推广方法, 指导农民掌握技术要领、正确操作使用机具。发挥专家、技术推广骨干作用, 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解决农民疑难问题, 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

4. 实行全面推进

以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为重点, 加强技术集成示范, 加快实现瓶颈技术突破。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因地制宜推广重点环节机械化技术, 加快提升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草业、种业、农产品初加工业、设施农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

五、不断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

1. 创新完善协作机制

突出“一主多元”整体作用发挥, 运用行政工作协调、重大项目集聚、市场机制引导等有效手段, 努力打破部门、地域、单位界限, 统筹配置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资源, 推进国家农机推广机构、农机科研教学单位、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企业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联合协作, 形成产学研推紧密结合、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优势互补、专项服务与综合性服务良性互动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新机制。

2. 创新完善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度, 将法定的推广服务职能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人员, 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服务要求。建立完善工作考评制度, 以机构职能、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工作实绩等为依据, 量化考核指标, 制定考核办法, 加强对机构和人员的考评。建立完善激励制度, 将推广人员的考评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兑现、职务职称晋升和聘任、续签聘任合同、调整岗位、技术指导员补助、学历提升、知识更新培训和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3. 创新推广服务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农机110、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 不断探索建立高效、便捷、实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平台, 推进技术服务信息化、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提高推广服务效率, 促进先进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快速转化应用, 尽快形成生产力。

六、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

1. 摆上重要位置, 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 把推广工作纳入农业机械化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并将条件能力建设纳入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科学谋划, 强化措施, 抓出成效。各地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 认真研究提出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农业机械化鉴定、监理、培训等机构要根据各自职责, 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密切配合, 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各级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要围绕全面履行职责,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落实工作责任。

2. 落实政策法规, 完善保障措施

要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制定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或实施办法, 促进各项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及体系建设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要积极协调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 改善基层人员待遇水平和工作条件。要依法保障推广人员的合法权益, 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调控作用, 把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紧密结合, 优先保证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购置补贴。积极推动扩大农机作业补贴范围, 加大技术推广应用补助力度, 调动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3. 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项目带动

要积极协商、落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加强基层推广机构条件建设, 确保推广工作正常运转。要科学谋划项目, 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促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条件改善和技术应用。要加强农业装备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的科学论证和立项工作, 着力研制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装备, 突破农业机械化技术瓶颈。实施好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专项 (农机) 经费项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项目、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 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投入。依托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

4. 加强信息宣传, 营造良好环境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篇5

于洪波

今年来,本人按照县农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本人做为一名农技站科技指导员,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结构调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县农委组织的各期培训学习,全面学习了棉花、小麦、玉米等有关知识,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制创新,为争取社会各界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程,采取广播、电视、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宣传农业科技示范县的政策,宣传面向市场的现代农

业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工作方面。

农业科技推广在我县以棉花、小麦、玉米种植业为主,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种植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周边群众中推广开来。农业部在2008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给于我县,2009年至2012年我县被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续建县,2010年按照自治区土肥站签订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合同完成了3414试验和肥效试验各10个,2009年9月在海楼乡、红旗镇、英买力镇等乡镇场棉花地取土样800个、分析化验10400项次。采集3414试验植株样175个,化验525项次。通过试验我站建立施肥体系2个,利用各乡镇巴扎天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宣传册5000余份、满意调查表100份、同时我站又争取秸秆还田项目,在托依堡镇、海楼乡等5个乡镇场做秸秆还田试验5个。我站在9月地区、自治区顺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和秸秆还田项目验收,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肯定和认可。本人在各乡镇选择10户素质较高面积大作为科技示范户。对10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各农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摸清当地耕作制度,并登记示范户的相关信息,收集他们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各种意见、建议。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技示范户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了解。要求每户示范

户以大带动周边农户,全面带动各村民所有农户学科学用科学。

四、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我所指导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各户的需求后,精心设计了针对各户的技术指导方案。全年来主要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节约了成本,保护农田环境,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相统一的目标打下基础。

五、入户指导方式灵活多样

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在于入户,培训指导,传授技术,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到田到户。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入户指导技能和示范户农民的科技素质。我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农民的需求,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多发期等),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与联系户保持电话联系,确保技术和信息服务通畅。在指导方式上采用入户指导为主,同时通过科技之冬辅以集中培训和现场交流会形式。及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篇6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服务”专项资金,支持干旱半干旱地区保墒节水、抗旱增产的关键旱作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做好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重点针对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确定适宜技术模式,优化布局,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

二、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地膜覆盖补助以政府补助为引导,积极引导农膜生产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积极参与,推动地膜覆盖技术健康发展。

三、残膜回收,防控污染

在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同时要切实抓好残膜回收,通过“以旧换新”等补助方式促进残膜回收利用。

2014年“以旧换新”的新膜标准不得低于0.01毫米,要推广应用地膜科学使用、合理养护、适时揭膜、机械捡膜等集成技术模式,减轻破损,提高回收率。要加强试验示范和宣传培训,开展多功能地膜、可降解农膜等新技术试验,探索减少新膜残留的新途径和土壤中已累积残膜的回收技术,严防形成更多“白色”污染。

四、强化资金管理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切块安排到地方,地方各级财政会同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查验收,一经发现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情况,及时纠正并对相关单位和人员按程序做出处理。

五、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和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政策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协调管理;通过广播、电视、技术培训以及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开展项目进度调度和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田。请省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于2014年12月5日前将政策实施情况报农业部、财政部。

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如何搞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篇7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这几年发展缓慢, 究其原因如下, 其一, 乡镇农技部门隶属于乡镇政府, 很多专业技术人员被借调到其他部门, 从事和农业技术推广无关的工作, 其专业知识白白浪费, 很多乡镇甚至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其二, 一直以来由于试验、示范、推广的经费不足, 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缓慢, 大部分高新技术只是停留在市级以上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其三,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少、知识老化, 不能及时再更新新知识、新技术。其四, 近几年来, 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多, 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多数是老年人, 他们的思想意识落后, 对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对高新的经济作物种植更难以接受。

首先,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基层推广机构为主的专业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团体相结合的推广服务体系, 为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作为重要补充的民间服务性科技组织, 必须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 加快发展基层推广机构和各种民间合作社、协会等团体组织, 以及各地的种植大户。

依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民间技术服务组织, 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业推广体系, 从而保证能将农业新技术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 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但要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除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外, 还要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

其次, 建立完善的专业技术队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业技术推广责任, 提高推广技术和致富信息的来源渠道、服务能力、技术宣传等, 营造一个热衷于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同时本着自愿合作、平等的原则, 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团体组织, 它是最能直接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 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种植大户应运而生, 他们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 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最具活力的突破口, 他们承包大面积土地耕种, 如果利用先进农业技术, 得到好的收益, 在农村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既富裕了自己, 也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因此在全镇范围内每个村有目的地选择3~5户 (或更多) 种植大户担任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 作为农业技术推广试点户, 利用他们的资金、场地优势, 用项目推广资金进行适当补助和指导, 并由县乡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指导。这样以点带片, 进行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式的推广, 使推广项目技术很快传到群众手中, 用于大面积生产。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把“号召农民干”变为“干给农民看”创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 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 通过示范园区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自己干, 让农民亲眼目睹示范种植效果, 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 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这种示范式推广模式很受农民的欢迎。

第四, 搞好农业技术宣传工作, 在农业技术推广三要素中, 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在部分农村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基础薄弱,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科技意识淡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慢、种植观念陈旧、担不起经济风险, 这就要求搞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 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建立QQ群, 培训会等多种形势的宣传方式, 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 让农民认识农业技术、了解农业技术、关心农业技术、支持农业技术、使农业技术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 再对农民因势利导, 用科技知识武装农业。改变他们的小农经济思想, 提高他们参与农业技术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农闲季节, 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业新技术培训班, 农忙季节农业技术人员走上田间地头, 实地开展技术培训, 让农民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五, 搞好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提高新技术传播速度现在是信息时代, 农业技术推广也离不开信息支撑, 如何更快、更好、更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 及时为民间合作社、协会等团体和种植大户提供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内容, 服务好农民、引导农业技术推广全面发展, 并应组织编写农业技术手册, 提供给农民, 并设立本地农业技术服务联系电话, 定期发布农业新产品、新技术信息, 通过多渠道丰富信息来源, 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通过信息服务, 拓宽推广视野,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运用农业新技术。推广人员要加强培训学习, 更新思想观念二十一世纪是知识时代, 需要大批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复合型、适用型、创造型人才, 农业新技术能否顺利地普及推广与是否拥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密切相关。现代化的技术, 必须是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人来推广, 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必须将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要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相结合, 业务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浅谈 篇8

1.1 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薄弱

近年来, 国家和省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资金投入逐年加大, 但从总体投资规模与现实需要看差距仍很大, 加上聊城市县乡财政困难, 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仍相当薄弱。据冠县农业局调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表现为“五缺”:一是缺少办公用房的达70%;二是缺少仪器设备的达60%;三是缺少交通工具的达95%, 绝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靠骑摩托车下乡;四是缺少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达98.5%;五是缺少运转经费。

1.2 农业技术推广主渠道作用不明显

从理论上讲, 来源于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较其他来源应更科学可靠、更能得到农户信任。但与农户的认知和习惯有关, 农业技术推广站并不是农户现有技术的主要来源, 在推广现有农业技术中, 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1.3 农业技术推广内容与农户需求偏差大

农户依靠技术增收的特征愈加明显。对于农户已得到技术服务的调查显示, 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培训、技术价格信息等三项内容, 是技术服务供给的主要组成部分, 分别占21.89%、22.23%和22.62%。但针对这些服务内容, 认为提供技术不贴近当地实际的农户所占比例高达48.96%, 认为技术服务过程不连贯的占27.31%, 认为技术服务时间与农户劳作时间有冲突的占23.73%。

1.4 农业技术推广方式需要改进

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主要有现场示范、咨询培训、发放资料及技术承包, 现场示范和技术承包两种方式农技人员能直接深入到田间地头, 能更有效进行答疑解惑。在注重改进推广方式的同时, 应逐步拓宽农户学习农业技术的渠道。农户认为最有效的农技学习方式依次为:农技人员下乡到户指导, 科技示范户或专业大户传授, 向邻居或亲朋好友学习, 农户更偏好现场指导、现身说法等更直接、更可靠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学习方式。

1.5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完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户认为应从引起领导重视、在村里建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农户开展技术讲座、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资金的支持、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多引进高科技人才、修正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等方面改进服务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技术推广工作创新不够

部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因循守旧”,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创新, 以从上到下呆板的工作方式主导农业技术推广事业, 较少顾及农民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 致使技术服务不到位, 与农业产业需求“两张皮”。农民期望和农民实际获取农业技术的渠道对比存在很大差距, 这反映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推广工作创新上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2.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供给与务农劳动者需求不匹配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农村老龄化、妇女化和低素质化等“三化”现象和老人、妇女和儿童等“三留守”问题更加突出, 务农劳动者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和新模式的接受吸纳能力减弱, 而对其简约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迫切需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升自身素质, 创新推广服务方式, 不仅要讲给农民听、教给农民学, 还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3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原则性规定多, 在关键制度设计上缺乏监督制约机制, 行政协调手段运用较多, 依法处罚等手段运用较少;对有的违法行为没有设定行政处罚或者设定的行政处罚没有规定具体标准, 造成执法无据或实际操作困难;当出现问题时, 责任人应当在什么范围内追究责任以及如何追究都不明确,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监督落实难, 基础设施等工作保障落实缺乏制约, 问题出现过程中无人管, 有时即使违反了规定, 事后也很难追究,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资产被平调、农技人员待遇不落实的成本很低。

3 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策

3.1 健全农业推广体系体制

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应该打破政府为主体的模式, 变成以政府为主导, 组建一个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组织对象可以涉及到农业科研所、农业院校及私人优秀农业企业等, 扩大参与人员的层次性, 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3.2 梳理职能

为打破原有的部门冗繁体系, 应改变原有的管理机制, 重新制定出一套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法, 将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明细切实落实到各乡 (镇) , 并且采取一级管理一级的模式, 推广工作效果要及时向上级汇报, 上级颁发的新政策及市场信息也要及时传输到下级, 加强各级之间的交流学习, 共同探究推广办法。

3.3 视具体情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中国地大物博, 南北差异明显, 南北农业种植项目也大相径庭, 因此, 所需的农业技术也截然不同。如果盲目的按照政府政策推行机械化大生产技术, 只会打乱生产计划, 浪费人力物力, 并且达不到应有的推广效果。

3.4 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只有引进竞争机制, 对工作能力差, 长期不能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淘汰, 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要作积极性, 能够促使他们自主更新知识, 积极主动的为农业技术推广做贡献。另外, 国家也应给予再教育培训的机会,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只有传授推广人员专业知识, 才能跟上时代脚步, 从而更好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5 资金扶持政策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疏通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渠道, 削减冗繁机构, 将每一分钱都切实用在农业科技研发上。此外, 大力宣传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呼吁社会各界有资金有能力的人士, 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资金上的扶持。

摘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通过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析, 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必要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帅颖.浅谈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3, (1) :193.

加强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 篇9

一、中心相关制度

第一部分包括“职称评定”“工作报告”“审查项目”3个部分共10条。第二部分:“服务承诺、中心宣传、告知、公示”4个部分,共11条。第三部分:“中心岗位责任制、保密工作”2个部分,共20条。中心制度内容9个部分,41条。实施制度有利于加强对“中心”的工作,促进“创先争优”工作。对“业务”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具体化,从而提高了“中心”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实施制度其实质就是对权力的一种制约,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通过对“业务”工作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全面考核他们为民服务、钻研农业科技等情况,中心机关党支部提出学习型机关,效能型机关的工作目标,党员开展“三比”和“五个带头”活动,通过党建增强业务,提升自身能力建设。

二、实施情况,制度效果

1.根据制度定期监督检查,积极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把“创新农技推广”作为中心工作的核心,紧紧抓住博州农业发展对科技需求及创新集成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因地制宜、因需施教,创造式开展技术服务。

2.为了切实加强中心职能,更好地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做好为中心农业服务工作,全面加强技术服务农民之间的联系,促进我中心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1)2011年10月中心审议和通过了4名高级职称和6名副高职称“职称竞聘”;(2)2012年2月通过中心16名技术人员资格审查评定副高,中级职术人员;(3)审议通过中心岗位站室人员,站室领导分配方案;(4)审议通过中心2012年工作计划。

3.中心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技术干部队伍为目标,通过实施科技人员下基层、促科技、强服务活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联系老同志,在库尔班节、春节等重要节日慰问退休干部3次。州党委、政府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投入了50万元对9个项目40余项试验示范经费支持,同时,多方协调对办公设备及电脑进行了更新,促进中心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4.加强与各乡(镇)的联系与指导,切实加强基层技术服务工作。

每年,下派百余名农业技术人员直接下乡入户,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班等形式,提高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能力,增强乡(镇)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的能力,积极加强对乡(镇)技术员工作的业务指导,增强乡镇技术力量。通过技术人员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提升了综合素质,增强履职能力,更好地促进我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今年中心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顺利完成。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强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是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创先争优。

有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篇10

我国是农业大国, 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 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 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 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 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 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 但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 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

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1、农技推广体制不顺, 队伍不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 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 乡镇机构改革后, 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 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 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 且多站在一起办公, 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 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 工作随意调整性大, 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征收税费、计划生育等工作, 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 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 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 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 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 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 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 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 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 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 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 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二是资金短缺, 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 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 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 经费严重短缺,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 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 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 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 有能无力, 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 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 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 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 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 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 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2、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 工作条件差, 生活清贫, 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 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 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 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 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 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 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 文化素质不高, 接受新技术能力差, 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 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三、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 我们认为必须从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出发,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 为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 我们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

首先, 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 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教农业体系结合起来, 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 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 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 其次, 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 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 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再次, 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 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 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 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2、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 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

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 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 所以, 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 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 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 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 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 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 用活生生的事实, 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应用科技致富。

3、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 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 (区、镇、村) 、3个层次 (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 、多种形式 (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 , 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 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 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 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 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 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摘要: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 而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 关键在于科技推广。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问题的剖析, 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仅供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篇11

关键词:农技推广;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31-1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如何节约土地、节约劳动力、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等,主要在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而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基层农技推广。

1 存在的问题

1.1 推广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随着农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基层农技队伍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技能弱化、整体素质下降,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农民群众新的需求相矛盾。近年来产业发展变化快、农民需求变化大,而基层农技人员因经费紧张、生存困难,接受培训少、知识更新难,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艰苦,缺乏激励、缺乏编制、经费、安全保障,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人员难以流动更新、技术推广后继无人等因素有关。据有关部门调查,推广队伍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60%,乡级推广站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3.7%。

1.2 推广对象文化素质偏低

目前,年轻有知识的农民大都外出务工,家中仅剩老弱病残,农技推广的服务对象小农意识依然较强。他们文化素质欠缺,致使农业新技术推广困难。不少农户市场信息闭塞,缺乏科学发展观念,种植结构调整随大流,使得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1.3 推广经费投入少,推广方法及配套服务不到位

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而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而且真正用于农技推广项目的投资还不到农技推广经费总数的20%,特别是基层推广部门的事业经费严重缺乏。

基层推广虽然要求服务到田间地头,但由于服务对象较广,经费缺乏等原因,导致农技人员无法全部做到手把手服务,仅能服务极少数,很难服务到位。

1.4 推广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技推广活动是带任务、带指标进行的,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考核指标就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况,这样的评价体系,不能约束推广人员充分履行责任,不利于积极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建议

2.1 提高农技人员自身素质

农技人员作为农技推广的实施者,面对农民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农业综合服务站组建后,工作内容从原来单一品种的技术推广增加到多品种的技术推广,为此,农技人员服务技能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专业上,需要向全面复合型发展,否则就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得不到农民满意。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就要严格把好农技人员准入关,建立农技人员准入制度,引入农技人员竞聘机制,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只有农技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吸收先进的适用的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才能在农技推广服务中游刃有余。

2.2 培养典型,树立样板,利用典型带动周边农户

做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最直接办法还是采用示范的方式。只有让农民看到,才会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典型,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抓好典型,扩大推广。

2.3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素质

集中技术力量,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深入田边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正确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同时,可根据农时季节的特点,利用现代通讯设施(如手机短信等方式),输送农业科技知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另外,完善农技信息网,以满足对农业技术的需求。

2.4 优化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农技推广体系

优化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所在。同时,农技推广部门也要更新推广模式,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充分发挥推广工作的优势,通过采用“企业+基地+农技人员”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方式,铲平了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坎”,激活了科技能量,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3 结束语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深化农技推广不但可以解决基本生存问题,而且还可以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1,07:145.

[2] 王化热.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79-383.

[3] 李玉萍,溫春生,宋启道,等.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35-41.

[4] 刘国学.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的研究[J].吉林农业,2012,03:130.

[5] 梁伟红,李玉萍,宋启道,等.福建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49-54.

[6] 王荣华,苏存录,单海波.西吉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4):366-367.

[7] 全面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0(12):76.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篇12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建议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现代农业技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搞好农业技术推广, 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是,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服务的现实需求。因此, 搞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技推广体制及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主要表现在: (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 应有自主选择权。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都是按照计划的模式来工作的, 其行政式推广方式使农民变得被动, 使推广效率低下。 (2) 原有的业务垂直管理体系变为乡镇政府管辖, 基层推广机构的人、财、物、权全部归乡镇政府, 业务经费无来源, 使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线路中断, 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几乎不复存在。 (3) 乡村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越来越少, 而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越来越多, 从而使推广组织与人员的供给与需求发生错位, 难以满足千家万户的服务需求。 (4) 现行农业推广体制未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 难以调动农业推广主客体的积极性。

1.2 农业推广人员及技术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目前, 大多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从事有偿服务, 以此解决工资、待遇等问题, 由于缺乏经费支撑, 对农村技术员无法开展业务培训, 即使开展业务培训也多流于形式, 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很难获得知识更新的机会, 自然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受编制的限制, 人员得不到补充和更新, 知识出现断层;从结构来看, 种养加、产供销等方面的人员组成也不适应现实要求,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服务于传统产业的多, 服务于新兴产业的很少。这就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 更难适应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3 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经费投入是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础条件。目前, 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 大多数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大部分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 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多数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固定场所和经营费用, 加上多次机构改革,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资产流失严重, 县乡许多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 造成缺乏必要的科研、推广、示范经费, 科技人员知识更新经费和农民培训经费。当前尽管有许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而许多地方财政配套部分往往不能到位。当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利发展时, 要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随之有新的技术推广形式和方法, 同时随着科技进步速度的日益加快, 从研制到推广的资金需求量迅速增大, 但近年来国家用于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的经费偏少, 难以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2 搞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1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由于农业推广面对新形势下农民需求的多样性、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 在推广理念、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运行机制、推广方法、人员素质等方面有诸多不适应, 因此, 建立国家兴办与国家扶持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势在必行。要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 改组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加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 撤销以乡镇行政建制的乡镇农业技术站, 根据需要组建跨乡镇、区域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 作为县级推广机构的派出机构, 实行垂直管理。

2.2 扩编增人建立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各级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适当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 安置农业院校毕业生到一线工作;可以聘请一些农村“土专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户、联络员;对现有农业技术人员分期培训, 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素质, 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强化培训和考核, 努力提高农业技术队伍的综合素质。在转变运行机制方面, 全面开展职能鉴定, 推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 改革推广工作的评价体系。对现有推广机构的人员, 应制定培训计划, 定期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对新进入推广机构的人员, 必须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人员由身份管理逐步转向岗位管理, 实行全面聘用, 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投资结构

省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在适当增加经费总量的同时, 也要不断改善农业技术推广自愿投入的结构, 建立多渠道融资投入机制, 鼓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兴办经济实体, 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技术推广与经营创收的关系。要对基层推广机构在硬件建设、试验示范、品种引进、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确保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2.4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吸纳能力

上一篇:群体休闲活动下一篇:测量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