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用12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篇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新时期农技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的环节, 是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纽带, 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手段, 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双城区现有农技推广体系是比较健全的, 基本形成了市、乡两级农技推广网络, 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探讨。
1 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1.1 机构设置
区里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个, 双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建于1983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部设置:“七站二室”。即: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信息站、基层站、经作站、环保站、化验室、办公室。全面负责承担着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指导等工作, 是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部门。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24个, 都有办公场所, 行政隶属乡镇政府直接管理。
1.2 推广队伍
市、乡镇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共有各类技术推广人员177人。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职工63人, 其中, 管理人员1人, 具有正高级职称2人, 副高级农艺师技术职称的21人, 具有农艺师技术职称的17人, 具有助理农艺师技术职称以下的14人, 工人8人。具有本科学历19人, 大专学历34人, 中专学历2人, 工人8人。具有本科学历占总人数30.1%;大专学历占总人数54%;中专学历占总人数3.2%;工人占总人数12.7%。
50岁以上8人, 占12.7%;45~50岁9人, 占14.3%;40~44岁23人, 占36.5%;30~39岁16人, 占25.4%;25~29岁6人, 占9.5%;25岁以下1人, 占1.6%。
双城市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现有114人。其中:本科10人, 占8.8%;大专62人, 占54.4%;中专24人, 占21.2%;中专以下20人, 占17.6%。
高级农艺师5人, 占4.4%;农艺师33人, 占28.9%;助理农艺师25人, 占21.9%;助理以下18人, 占15.9%;无职称33人, 占28.9%。
50岁以上19人, 占16.7%;40~49岁52人, 占45.6%;30~39岁42人, 占36.8%;30岁以下1人, 占0.88%。
农业院校毕业45人, 占39.5%。
1.3 经费来源
市推广中心经费来源为市财政, 乡镇服务中心经费来源乡镇财政。
2 存在问题
2.1 经费不足。
财政只保证推广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农技推广费用等一点没有。由于农技推广是无偿为农民服务, 没有经营性收入。要想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必须多方筹集资金,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2.2 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
乡镇推广系统近几年的改革, 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断增大, 乡镇由114人技术人员, 其中农业院校毕业技术人员45人, 占总数的39.5%。
2.3 推广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市乡两级农技人员技术水平和生产实践能力均有待提高。由于知识更新很快, 农业科技不断发展, 必须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 并且多深入到田间地块进行生产实践, 这样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
乡镇级农技人员, 由于非专业技术人员多, 对农业技术了解掌握不够, 不能指导农业生产。
2.4 乡镇推广队伍不稳定
乡镇农技人员可以说“一人多用”,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使农技人员不能专心从事业务工作, 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2.5 农机与农艺脱节
存在农机和农艺脱节, 严重阻碍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3 建议
为了确保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真正发挥农技推广的作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建议:
3.1 确保农技推广和办公经费。
只有经费保证, 才能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的开展, 才能真正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发挥农技推广人员作用,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整治和完善农技推广队伍
出台相关政策或文件, 限制或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农技推广行列, 净化农技推广队伍。
3.3 提高农技人员整体水平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修学习、深造等, 提高农技人员科技水平, 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几年, 我们注重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每年都要举办几次培训班进行培训)
3.4 确保农技人员从事本职工作
乡镇级农技人员, 不要“一人多用”, 要是从事农技推广人员专心从事本职工作, 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不要做多面手, 啥都懂一点, 啥都不精。
3.5 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作用
农业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 具有现代农业理念, 率先应用新技术, 推广新技术, 是本村的种粮大户、高产大户, 是当代的新型农民。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3.6 实现科研与推广结合
要实现推广与科研有机的结合。要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 根据农民需要, 研究新的农业技术, 并进行试验示范推广, 通过推广完善和检验科研成果。做到科研具有针对性, 具有时效性。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篇2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基层农业劳动者服务,增加其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到基层农民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采用行政化的推广方法,多由政府来决定要推广的项目,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对各部门形成一定的强制作用,而没有考虑到基层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农业技术需求,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不能真真切实的做到为农民服务,也使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转化.3.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到位.据统计,我国地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中级职称的推广人员较多,工人的数量也比较多,而高级职称的推广人员数量却极少,具有农业专业学历的技术推广人员也较少.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得到短期的培训机会,因为培训不足,致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陈旧,农业技术服务得不到有效开展.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1.完善体制机制
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以政府的推广体系为主导,切实实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的公益性、基础性作用,注重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农业知识的培训讲解,切实的负起行政管理职责.为保证公益性服务的有效执行,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为农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2.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但是,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存在着制约性不强等问题,不能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此外,政府还应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3.重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
浅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 篇3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的不断革新,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大胆的尝试,创新已日益凸显。在进一步的改革中,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建立健全,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型的主要力量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稳定的发展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密切的有关系[1]。在建设、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时,我们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在农业发展的阶段中,要全面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而通过积极有效的对策,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多年的努力下,较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建立,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有了长远的目标。由于某些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就目前来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管理上的不畅,队伍人员建设不稳定、素质偏低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稳定与发展上受到了影响。
1.1在推广机制、理念及进行定位时有问题
从理念上来讲,只是一味地推广技术,对作为主体的农民很少考虑,更别说其需求,用户导向理念稀缺。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定位职能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实行的是三位一体,即执法、推广与经营,行政、事业、企业三不象,中心工作也往往将其所推广的业务颠倒,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看顾[2]。
1.2推广及运行的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主要存在的问题:教育科研与推广生产出现了脱节现象,没有形成时效性的理念;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与实际的需要不相符;地区与部门的分割过于明显,使科技成果在推广上受到了阻碍;政府部门集中管理推广工作,职能模糊不清,运行效率偏低;在分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时,在进行推广第一线的乡村人员非常少,但推广县级以上的却日益增多,这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因难。
1.3在推广人员的数量与素质上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专职农业推广人员较之于国外,数量有限且素质普遍低,在进行乡级推广时,有着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非常稀缺,有一半以上的人员没有农学专业的学历。
1.4在经费的配置与推广的投资力度中存在问题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总值中,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所占比率是非常低的。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一些发达的国家是0.62%,发展中国家是0.44%,但我国仅0.41%[3]。尤其是我国这几年来进行的乡镇改革,事业推广的经费极度降低,在基层中出现了由于没有足够的投资,进行另辟门路来维持,还有一些进行推广农业时的网络遭到了毁坏,同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解散了一些乡村进行推广农业技术的组织。
1.5与之有关的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健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已经与新形势下农业的发展不相符,其体现于:某些条款内容很空洞,没有很强的操作性;也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也未明确规定违法处罚措施等等,其修改与健全已成为必然要求。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是必然要求,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全面形成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主体,进行多层次发展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1推广理念要革新,推广方法要改进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素质的提高下使农产品的竞争力得到增强,在农民素质的提高中渗透技术的推广[4]。农民法人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政府职能也在改变,行政的涉入已不见成效,所以,为了使农业技术更好地推广,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农民自愿加入到农业新技术当中,从而使技术推广与农民组织程度的提高得到有效整合。其中加强农科教的有机结合,有效的推进推广体制的一体化发展,是目前农业推广体系创新中的重要方向。加强农科教结合,就是把农业教学以及农业科研、推广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但对推广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的有利作用,还可以对其农业成果的转化率进行有效的提高。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组织体制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短期之内肯定不能有效的对此进行实现,那么就可以首先对农科教的结合进一步进行加强,这样在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即可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的一体化发展。
2.2机构的设立要科学合理,运行机制要创新
在职能明确化的提前下,进行机构的合理设立,对各层次的推广机构进行重新编制与审核,使之队伍精简优化,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又可以有效地运行,对于省、市及县,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将种子站、粮油站等一些专业的机构建立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而满足农业部的服务中心[5]。推广人员只有通过国家组织的考试后,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才能进入县乡两级的岗位。
2.3资金的投入要加大,推广的条件要不断改善
首先,对于基础设施要加大建设的力度,科技示范的场所要尽力做好,一些必备的仪器与办公设备设施要进行增加添,使现代的推广水平不断提升。其次,技术的培训也要强化,采用培训的形式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使其素质也得到提升,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符合。再次,对于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项目涉及到的领域也要拓宽,项目进行实施的时间要延长,以便使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2.4基本待遇要落实到位,尽快建立保障机制
首先,基本工资的落实,对于担任县乡两级推广人员的经费要毫无分差地列入至县级财政的预算中。其次,退休人员与分流下岗人员的补助费用要落到实处。最后对于用人机制也要进行一定的改革,注重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到农业推广提子,还需要不断的其考评制度进行完善,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技术推广的实绩作为是进行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不断的对农业推广队伍整体素质进行提升,促进农业推广体系的不断创新[6]。
2.5职能的定位要明确,服务机制要创新
在政事分设的原则上,对农持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要合理定位,这是服务机制发展创新的一条有效通道。
3.结语
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下,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革新,现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新形势下农业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一些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已经难以维持生计,为了使乡镇农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必须要不断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战平,陆远如.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7):87-88.
[2]张宝会.关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思考[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2,(05):468-469.
[3]陈勇,李小林,张胜文,邹坤,彭日民,李红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9,(04):96-98.
[4]孙延红.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以辽宁农技推广工作为例[J].农业经济,2012,(06):153-154.
[5]周玉玲,张贵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创新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09,(19):582-583.
山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浅析 篇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供销社、科研单位,需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了适应农村发展需求,政府改革了推广体系,促进了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发展与完善。我国把原来按专业设置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了优化组合,成立综合性推广机构,开展综合服务,目的是满足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广大农民对综合服务的需求。如将县一级的机构合并组建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197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农业部建立县级农技推广中心的试点用于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培训等工作。到1998年末,全国县级单位基本建成农技推广站或中心。20世纪80年代初,在乡镇一级普遍推行了行业范围内的综合办站,成效显著。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农业部组织建立了乡镇一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即乡镇农技站,与县农技推广站分工明确,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乡镇农技站增加人员6万多人;提高了经费,相当一部分乡镇农业技站推广费和人头费列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从而,加强了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的力量。山西省也根据国家政策精神,对县乡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大力扶持。到2006年末,山西省农业推广机构队伍已有县级农业推广机构115个,区域推广站10个,乡镇推广机构1256个,其中农技站705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551个。推广机构国家在编人员9847人,其中技术人员6772人。学历状况:大专以上学历3337人,中专与高中学历2740人,初中以下学历695人。年龄结构状况:年龄在30岁以下人员1190人,31岁至45岁人员3722人,46岁以上人员1860人。职称情况:副高及以上职称304人,中级职称人员2117人,初级职称人员2654人,技术员1266人,其他人员431人。从2009年开始,山西省将首批20个县列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县,每年除了资金扶持,还将试点县所有农技人员定编定岗,更加有效地解决了农技推广体系中“网破线断”的实际问题。
那么现阶段山西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存在有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一、山西省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县、乡工作脱节。
由于基层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认识不足,都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视为下属部门,致使上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失去了有效的技术指导管理,形成了条块分割,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失去了本职工作,长期被乡镇政府安排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即使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也是应付了事、落不到实处。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一些没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被安排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更缺乏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人才,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影响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
(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资产严重流失。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构的人员财产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就成不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事业单位。财产管理没有理顺,缺少自我发展机制。因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无竞争意识,干好干坏一个样,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财务不能实行独立核算,机构法人实体没有落实,即是落实也形同虚设,不能对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致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部分财产长期被占用、资金被挪用。
(三)财政预算不足,工资待遇难以解决。
推广人员定岗以后,由于省、县、乡三级财政紧张,推广人员工资未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加之乡镇推广人员工资结构复杂,许多地方政府实行财政补贴的办法给他们发工资,而且工资标准不一致,不能给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保障,民以食为天,所以,他们就不能安心开展推广工作,工作中的思想波动大,主动性也较差,推广工作落实不到位,也对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县、乡两级推广单位基础设施落后、推广经费严重短缺。
当前,我省县级推广部门的业务经费没有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只有个人工资部分。推广中的事业经费政府不在财政预算之中,而要靠单位增取推广项目或者自行解决,致使相当一部分推广人员改行从政,或者干一些与原来工作无关的事情,严重地影响了推广人才的流失和资源浪费,极大地阻碍了农村推广业务的发展。乡、镇一级农技站的推广业务主要来源于上级业务部门的项目,他们的项目少,且投入的资金量不够,经营和创办的实体收入有限,推广经费处于长期紧张的状态。仪器设备陈旧落后,无经费也无法购置新的仪器设备,在现阶段难以适应新的推广形势需要,为当地农民举办一些实用技术培训,新品种展示推广,新技术试验无法进行,推广中的保障机制无法建立起来,阻碍了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最终没有使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甜头。
(五)乡镇推广人员结构组成不合理。
在农村中,乡镇政府对农技人员也采取竞争上岗,实际是竞争而不竞岗,从县到乡安排一些从来没有受过农业专业技术教育的人员占了推广人员的岗位。甚至有些乡镇或领导,安排一些亲朋好友到乡镇农技站工作,导致乡镇推广人员结构组成不合理,非专业上岗人员比例增大,乡镇农技站名存实亡,养活了一批只领工资不干实事的闲散人员,有站而无法开展工作的局面。
二、解决山西省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问题的意见与策略
(一)推进县级以下农业推广部门体制改革。
国发[2006]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山西省农业厅也相应制定出《山西省种植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各级政府按文件意见,推动农业推广部门体制改革,明确基层推广体系承担政府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和人员,完善自身管理机制,制定推广方式与方法,使山西省县级以下农业推广部门在改革中得到稳定和建设,为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做出新的贡献。
(二)增加政府投入。
各地政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有关文件和政策,将农业推广机构的事业经费和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保证他们正常工作和生活。农业推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农民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工作中十分辛苦,甚至涉及每个农户,所以,经费支出相对较大,各级政府应在财政预算经费上给予倾斜,发挥基层乡、镇农技站各自的技术优势,以更多方式参与涉农推广项目之中。
(三)强化、培训、提高农业推广队伍素质。
农业推广学体系 篇5
农业推广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一村一”其它专业学生也可作为拓展课来学习。它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学科,重点突出的是它的应用性。课内学时90,学分5,录像课10学时。
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学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业推广课程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农业推广》(王德海主编,2005年12月第一版)。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命题均依据本考核说明,考核说明的制定依据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四)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包括作业(占总成绩的20%)、调查报告、读书报告以及访谈记录(占总成绩的15%)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的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5%)。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必须分别达到60分及以上,方可取得该课程学分。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
(五)形成性考核的形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记分作业、1次调查报告、1次读书报告和1次访谈记录,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的出勤情况。
(六)考试的要求及形式
1.考试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正确地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加深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实际管理工作水平和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本课程的考核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含义如下: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涉及农业推广的一般问题。应用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2.试题类型
形成性考核:问答题、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访谈记录等。
终结性考核:采用课程论文方式。
3.终结性考核的形式
本课程终结性考核的形式为开卷考试。
4.终结性考核的时间
终结性考核时间为第18、19周(20周前完成)。
5.课程论文要求
(1)目的:终结性考核(课程论文)是对本课程所学理论知识、方法的理解及综合应用的评价。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谈等活动,深入了解有关农业推广工作的现状(经验、问题)、发展趋势,并撰写课程论文。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农业推广的意义、思路和做法,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理论与实际结合,将所学习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提高分析能力,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参观、访谈、调查等工作可以是集体进行,上网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要联系当地农业推广实际(实地调查1~2个点,数据要真实可靠);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3~5篇(近3年发表的),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情况,说明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定稿的课程论文一律用统一的稿纸撰写和打印,用统一的封面装订。课程论文格式要求:①首页为论文提纲及内容提要;②中间为报告正文;③末尾页附参考文献目录。
(3)时间安排:第18周前,结合终结性考核要求确定课程论文题目、完成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访谈等,取得数据,18、19周完成课程论文。
(4)评定:教师从课程论文的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文献丰富,逻辑清晰)情况及其实用价值、是否独立完成等、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课程论文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等几方面来评价。
6.课程论文参考题目举例
(1)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思考
(2)××品种(技术)的推广过程分析
(3)提高农民培训质量的途径
(4)××镇(乡)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5)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对农民自愿行为改变的影响 具体举例:××乡(镇)农业推广现状调查
一、目的要求
通过调查,掌握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农业推广的力量分布、推广水平的高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农业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扩大农业推广规模和提高农业推广质量的途径与措施。
二、方法步骤
主要是对农业推广的现状调查,结合调查作出适应的分析。调查单位可以以班或者学习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体为单位,在教学点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般分担个步骤:
1.搜集资料 通过农业推广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农业规划、统计部门等途径,广泛搜集本地区的有关资料。一般来说,有关资料包括:
(1)本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统计,如国土面积、耕地草场、作物布局、生产能力、水平、经营效益、政策法规、劳动者的素质等。
(2)党委政府对本地区农业及农业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规划,近期计划与要求等。
(3)农业推广力量分布,如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模式等。
(4)农业推广工作情况,如推广的专题性研究、典型经验、定期的推广工作总结等。
2.实地调查 现场调查包括择点、观察、座谈、填写调查表。
(1)择点 调查单位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说明农业推广当前工作状况,反映一些带倾向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情况。作为被调查的生产单位,要选择各项收支账目较为完整的单位。
(2)观察 深入到农业推广工作的现场,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落实情况,包括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规模和质量等情况。
(3)座谈 通过召集部分有生产经验的老农、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基层干部与群众开座谈会,面对面交流、讨论,掌握本地区对农业推广的要求和建议等。还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卷。
(4)填写调查表 实地调查涉及到一些数据方面的东西,这些数据以一种表格的形式出现,简单明了,便于用作以后的分析。如某一时期农业推广的人员增减量、分年农业推广项目数、农业生产中逐年产量变化等。
3.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资料收集完毕后,要抓紧进行必要的整理分析,从调查资料中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以便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内容
1.农业经济发展规划
它是一个地区农业推广的重要依据,内容包括发展方面的一些量的指标、质的指标以及综合指标。
2.农业生产情况
包括当地的地理位置、土地、气候、生物、生态等资源与条件;国土面积、耕地面积、草地面积、当地的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情况等。
3.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包括推广组织机构的设置、管理模式;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等;推广工作组织与人员的一般工作特点、工作特色;民间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情况,如各类农研会、专业性协会等。
4.农业推广的实施情况
农业推广的实施情况是现状的重点。其内容包括点上的情况和面上的情况,点上的情况有项目实施的多少,示范数量与效果;面上的情况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广大农民掌握的技术的多少、经常性运用及其农业生产力的高低等状况。
5.农业推广典型
包括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运行机制的情况;农业推广面向“三农”,创新服务模式的情况;运用新观念、新技术、新手段提高农业推广水平和层次的情况;农业推广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发新产品、普及新技术,指导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等。
四、撰写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即调查报告)一般要涵盖当地的基本情况、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推广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促进推广的有关建议等等。
二、串讲这门课程后七章的重点内容。第四章农业推广体系
应用: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过程和改革方向;
理解:多元推广组织方式的实践经验;
农业推广体系指农业推广的各级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分为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推广体系;民营推广组织和私人推广组织三种类型。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属于政府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即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类型。各级政府农业推广组织是构建这一体系的主体,以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为主。
民营推广组织包括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农业推广组织和经营型推广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农业推广组织融技术、产品、服务为一体,具有服务内容具体、服务范围广泛、服务方式灵活、服务效率高等特点,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实行的是自下而上的推广方式。
经营型推广组织主要指一些龙头企业和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等的开发机构所附属的推广组织。私人农业推广组织指以个人为基础组织的推广队伍,推广经费主要来源于被服务对象。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农业推广体系多元化。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包括服务主体多元化;推广投资社会化;服务行为利益化;推广体系产业化和政策保护法制化。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主要体现在:(1)国家公益性农业推广体系;(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的服务系统,(3)社会的、经营性的服务系统。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对策: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优化队伍;保障投入和完善法规。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重点是:(1)提升基层农业推广机构服务功能;(2)建设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场;(3)建设科技进村入户服务站;(4)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销服务网。
第五章 农业推广方式
应用:农业推广技术服务的四种形式;
理解:农业推广经营的概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推广方式是指农业推广工作者开展推广服务的形式及途径。
农业推广技术服务是推广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推广对象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问题的活动。目前,农业推广技术服务分为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两种形式。农业推广技术服务的四种形式:
一、农业技术承包
技术承包服务就是采用经济手段、以合同的形式,把推广人员与生产单位和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来推广技术的一种经济责任制度,属于农业推广的有偿服务。这种服务既可以增强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又可提高广大农民学科学的自觉性。
二、农业科技服务站
“农业科技服务站”是农业推广部门设置的专门咨询机构,配备专人接待来人来访,处理函电,群众称之为“门诊”、“庄稼医院”。
三、科技特派员
现在宁夏一些地方开展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大的作用。科技特派员是指为了完善农业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部特别是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有专业特长的科技人员被抽调到基层,以多种形式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和涉农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被抽调开展推广技术服务的干部被称为“科技特派员”。
四、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围绕农产品生产而自发形成的一种民间组织,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群众性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在我国政府扶持下,出现了很多农民自发组织的区域性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比如茶农协会、蔬菜协会等等。由协会承担协会成员的技术引进、物资采购、市场销售等活动,既增加了技术引进的渠道,又克服了单个农户应对市场的脆弱性,显示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第六章 农业推广项目计划
应用: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制订方法;
理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逻辑格式;
做任何工作预先都要有计划,按照计划去开展工作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推广计划是推广组织对介入推广活动的资源进行统筹,并对一定地理(行政)区域内未来一定时期中有关推广工作和活动的总的描述,是推广工作的行动指南。
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工作程序和步骤有10步:(1)明确推广计划制定的目标和服务对象;(2)组建计划制定小组;(3)开展调查研究和情况分析;(4)确定农民的需要、需求和兴趣;(5)确定问题、资源和重点;(6)确定推广项目及项目目标;(7)设计推广项目的成果;(8)制定推广活动计划;(9)制定推广实施计划;(10)形成完整的农业推广计划书面报告。
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方法包括农户类型分析,问题分析、目标分析和策略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项目总目标、项目目标、项目成果和项目活动。然后,根据每一个目标层次确定相应的指标。为了使指标具有客观可检验性和可操作性,每项指标要有指标的出处。在整个推广计划制定完成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分析,为了更好地使计划顺利实施,需要提出必要的重要假设。“重要假设”是对那些在项目的控制范围以外,却对项目的成功起影响作用的条件。重要假设可以描述自然条件,如保证五至十月的降水量是多少、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农民愿意采纳新技术、农民愿意使用新的信贷系统等;也可以描述与此项目有关的其他项目,如世界银行灌溉项目一定要按时完成等。
按照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工作程序,结合适宜的制定方法,再提出必要的重要假设,制定一套详细的推广计划,能够按照这个详细的计划实施,推广工作没有干不好的。第七章 农业推广沟通
应用:提高农业推广沟通有效性的途径;
理解:符号与含义的关系;
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传递信息(包括思想、知识、观念、意图、想法等在内),并获取理解的过程,即传者将信息按照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受者,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效果。
推广人员的大部分时间用在沟通上。农户访问、开会、谈话、讲课、示范等是最常见的沟通形式,撰写报告实际上是一种书面沟通的方式。另外,推广工作中大部分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都与推广人员的沟通能力的欠缺有关。对于推广人员来说,沟通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盲目自信。2.偏见。3.不善于倾听。4.操纵别人。5.故意做作。6.文化间距。这种文化间距一般表现为这样一种情况。例如,由于人们的种族、信仰、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不同造成思维方式或思想方法的不同,从而沟通理解上的差别。
提高沟通有效性的途径是(1)尊重别人、(2)积极反馈并勇于自我表露、(3)善于分析沟通对象;(4)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沟通技巧。对于农业推广人员来说,一定要学会应用与农民容易沟通的工具开展沟通,才能提高沟通效果。第八章 农业推广方法与技能
应用:参与式农业推广方法;
理解:农业推广基本方法;
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人员开展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学习和经常应用的一些方法;农业推广技能是作为一个推广人员应用推广方法开展推广工作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技能。只有在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推广人员才能够根据当地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积极有效地开展农业推广工作。
农业推广方法是指农业推广部门、推广组织和推广人员为实现农业推广目标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信息传播手段。
在推广工作中,推广人员应该根据推广的目的和农民接受新技术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推广方法。
参与式农业推广方法是指农业推广人员将“参与”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在农业推广工作过程中的应用。“参与”不是一种简单的“介入”或“参加”的意思,而是一种农民被赋权的过程。“参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人平等的价值观,在农业推广中推广人员与农民是相互学习的关系。
传统农业推广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推广人员采用多种说服方法让农民去做推广项目;而参与式推广方法是推广人员采用多种可视化的研讨方法与农民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使农民有机会参与到推广计划、推广实施和推广评价过程,是双方通过推广实践增进知识、提高能力和改变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参与”理念在推广领域的应用使得农业推广所遵循的自上而下的常规沟通方式改变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使农业推广主要内容从单纯的技术传输扩展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推广目标从农民增产增收扩展到参与者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参与式推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来举一个参与式农业推广的例子。一个中德合作项目。它是关于在使用土地和森林中发展和贯彻参与式方法的项目。于2000年3月在山西启动,计划执行8年。其目的是运用参与式方法发展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本项目为探索山西省环境恶化和农村群众贫困问题的解决方案,过去几年里,在项目村成功实施了造林、提高农业产量、提供增收机会等活动。尤其是项目在各级能力建设、应用参与、民主的原则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农民在技术人员、规划专家、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乃至外部项目工作人员等鼓励和协助下,对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因子以及土地利用的潜力与制约因子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条件下土地利用方案的过程。
在土地规划和造林上具体表现为农民在造林设计、树种选择和搭配、利益分配等方面有充分的参与甚至主导作用,技术人员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将决策权赋予这一地区的群众。
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推广方式,首先征求农民的意见,把尊重农民意愿与坚持项目建设要求有机结合,改变了我们长期实行的“自上而下”,层层下达任务,依靠行政命令进行推广的习惯模式,真正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提高了造林质量。
此外,还把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山西自身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推出了合同制、报账制、招投标制等新的管理方式,使项目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这种参与式方法还极力推行过程管理,通过每一个环节的高标准、高质量来保证最终结果的高标准、高质量,改变了我们过去的于事无补的“秋后算帐”的做法。
最后来看这章的最后一个内容。农业推广的基本技能。是一个推广人员应用好农业推广方法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主持能力。第九章 农民培训
应用:农民培训需求分析;
理解:提高农民培训质量的途径;
农民培训是指农村成年人为了提高所从事职业的技能而进行的有组织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学习者达到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农民培训的特点是:培训对象是成年人;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培训组织专题性;能听懂和用得上。
培训需求是开展有效培训工作的出发点。不考虑培训需求的培训就象不问季节的播种,只能是浪费金钱和精力。培训需求是目标行为表现与目前行为表现的差值。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问题分析、培训对象分析,最终确定培训需求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一般分为五个基本步骤:培训问题分析;培训对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知识技能分析和培训间距分析。
农民多样化创收培训需求分析有九步:优势产业分析;市场需求分析;确定调查村庄;设计调查问卷;制定访谈提纲;农民小组座谈;典型农户访问;确定培训项目和知识技能间距分析。
一般来说,农民培训方法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培训为辅。如果条件有限,可以不安排理论培训。参与式培训表现为以农民为中心的原则;注重技能提高的原则;联系生产实际的原则和坚持培训互动的原则。第十章 农业推广工作的监测与评价
应用:农业推广评价的基本步骤;
理解:农业推广工作监测与评价的原则;
推广监测指在推广项目执行过程中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检查推广计划的实施情况;推广评价是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或结束后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评估推广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开展推广项目的监测与评价过程中应该以农民为主体,采用农民能够使用的方法和工具进行。
农业推广监测与评价的基本原则如下:(1)以人为本的原则;(2)依法评价原则(3)整体性原则;(4)参与式原则;(5)技术适用性原则(6)关注性别的原则。
推广评价的基本步骤是:(1)制定包括确定评价所用的指标和评价所用的方法的评价工作计划、(2)回顾推广计划、(3)设计评价工作框架、(4)开展评价,(5)撰写农业推广评价报告。
1、制定评价工作计划
由于开展评价工作的资源有限,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不同和工作程序的要求,需要首先制定一个评价工作计划。评价计划要说明将要做什么,为什么需要做以及如何做的问题。在推广计划中,一般要确定评价所用的指标,指标是用来衡量推广活动或实施情况价值的尺度,例如采用者的数量和确定评价所用的方法。
2、回顾推广计划
一般推广评价实际上是对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因此,需要对原来的计划进行回顾,往往也是评价的基础。
3、设计评价工作框架
评价工作框架是在评价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对所要开展的评价的一种逻辑化的分析和安排,对指导实际评价工作更有指导意义。
4、开展评价
开展评价包括实地调查、分析材料、提出结论。
5、撰写农业推广评价报告。
农业推广的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每种评价都有各自的指标。
(一)农业推广的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农业推广的经济效益是指在农业推广活动中新增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农业产值等。在很多推广项目中,经济效益往往被看作比较重要的指标。
(二)农业推广的社会效益评价
农业推广的社会评价是应用社会学、人类学、项目评估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农业推广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与影响的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评价重点研究农业推广活动与人的关系,这是经济评价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社会效益评估已经成为推广评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农业推广的生态效益评价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生态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生态环境相当于我们人类的脑袋,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使人类可持续地生存繁衍下去,可以使人类健康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生态环境的恶化将直接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因此,生态环境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概念
参与式农村评估是一种调查研究方法,是由一个包括当地人员在内的多学科工作小组采用一系列参与式工作方法, 协调和组织当地人参与, 了解和收集农村生活、社会经济状况和生产活动、乡土知识等其它有关信息资料, 了解有关农业、农村及社区发展问题与机会的一种方法。
参与式农村评价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直观性,由于直观,就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方法的使用中,在群众的集体参与中,还可以刺激人们灵感的发挥,可以收集广泛的农村生产和生活信息,实现信息来源的多途径和信息的交叉印证,让农民分享评价的结果。总结:农业推广是一门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必须深入农村,面向农业生产,真正了解农民,并参与农业推广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加以分析和归纳。
这门课有两块东西:一个叫理论,一个叫方法。第二章和第三章是理论,剩下的是方法。理论部分是难点,也是重点,是我们能够一劳永逸的知识点。就是说学好理论部分,能够是我们更好的学习方法的知识,以及创造性的开展农业推广工作。
农业推广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农业推广工作和农业推广教育。农业推广工作是农业推广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所开展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在很多情况下,农业推广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涉及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所以推广工作也不仅限于农业技术的转移扩散方面,除此之外,也还包括农民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农民的需求调查与分析活动;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农民培训以及试验示范活动等。
也可以将农业推广工作看成为农业推广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这种信息的传播往往体现为少数人的想法和行为转变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然而,它并不一定是只有农业推广人员才能开展的活动。实际上,在没有推广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农村社区也在开展农业推广活动,只不过是没有人组织和支持的一种自发性的而且指向性和目的性不强的活动。当然,这种没有推广人员参与的推广活动往往传播速度也比较慢,效果也不会太理想。但是,作为一种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活动仍然在以某种形式开展着。
农业推广教育是将农业推广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所开展的有关农业推广的教学活动。
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农业推广的核心理念是帮助农民自我决策。
(2)推广的职责是改变农民的自愿行为。
(3)农业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
(4)农业推广的手段主要是沟通。
(5)推广的任务是技术推动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6)推广的策略更加重视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方式。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篇6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农业;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作为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是由中央到地方逐层推进的,这种结构方式很容易导致执行能力的下降。由于缺乏相应管理体制的约束,在基层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难免会出现相互推诿、人事分离的现象,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推广效果,甚至还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现在很多地区缺乏专门人员负责农业技术推广,推广的技术与农民实际应用相互脱节,政府工作得过且过,没有完善的推广计划和推广目标,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得不到根本的落实,还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1.2 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资金是进行活动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真正使农业技术得到推广。然而,各级政府在农业推广方面却存在着很多资金问题,不能真正保障技术的推广。长期以来,我国乡镇农业建设款项都是由上级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拨或者乡镇地方利用自收自支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并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建设方面。另外,还有的政府为了减少在机构改革中的“包袱”,减免甚至取消了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导致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运营不善,农业技术推广速度慢,也就在一方面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1.3 推广人员的技术及素质普遍不高 推广人员的技术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目前看来,我国的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并不完善,已有人员技术跟进效果差,素质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便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另外,当前掌握农业技术的专业人员也比较少,很多落后地区并没有配备完善的技术人员,也就无法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教授给农民,致使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结构不合理,也就影响了农业的整体发展。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2.1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的执行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才能真正得到落实,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缺少可操作性,约束力度也明显不够。所以,要加强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制定,将国家发展与农业发展相联系,建立更加完善的法规制度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对相关工作部门也要制定一定的制约监督机制,使农业技术推广真正成为国家关注、政府关注、社会关注的“大事”,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农业科技发展。
2.2 以人为本,科技先行 要想实现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将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从农民的实际出发,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遇到的问题,从而增加农民对政府的信心、对新技术的信心,使农民愿意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建设中来。
2.3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良好后续保障 各级政府要调取相关的经费和人员投入到基层中,对于基层公益性组织要进行支持,切实保障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利益,从而带动更多的机构组织参与到农业建设中来。另外,政府也可以利用经费进行试验田、交通工具、仪器设备的购置,以支持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保障农业发展更加顺利。
2.4 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要想实现现代农业建设必然要求人才的建设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因此,要不断优化农业技术人员结构,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建设和能力建设,使相关技术人员真正能投入到农业建设中,能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农业技术、经验支持。这要求相关机构必须加强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优化技术人员结构,从而带动整个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农业建设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结构的改革,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做好“三农”工作,使农民真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可以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机构要做好工作的改革和落实,切实将农业技术推广与政府工作相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完善的推广管理措施,优化人员结构,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以点带面”实现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保障农业生产有序、高效。
参考文献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模式选择 篇7
我国是农业大国, 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0% 还多。因此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农业经济的发展建设必须被放到主要的发展课题上。当前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农业经济要想获得持续高效的发展, 就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因此国家实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变得极为重要, 而对其体系模式的选择也成为重要的讨论课题。
1农业技术体系推广实施的必要性
国家推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措施, 并不是对农业技术进行简单的普及应用。而是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其表现形式是方方面面的。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正处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过度的阶段, 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必须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1]。农业技术的良好推广会极大的提升生产产量、提高农民受益, 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受传统农业观念以及多种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许多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没有被采用, 先进的农业设备也未被充分利用甚至闲置, 进而导致科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业技术体系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当前, 农业和农村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合理选择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阔, 各地农业经济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要依据不同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及工作现状进行科学合理选择, 进而促进当地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选择原则
2.1.1 以市场为导向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经济为指导的经济制度。因此要想提升农业经济收益,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就要以市场为导向, 进行相关技术的普及。通过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 依据调查结果将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商业化形式进行。除此之外, 还可以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 让技术推广工作适当的脱离政府机构的控制, 以私人的形式在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与交易。
2.1.2 以农民为导向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农民, 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要将农民作为主要推广对象[2]。因此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建立时, 首先应从农民生产的需要进行考量。因为如果所推广的技术不是农民真正需要的, 即使科学技术含量再高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建立相关组织, 深入到农村地区去了解农民真实想法。并以经济利益作为桥梁, 进行相关科学技术设备的研发。例如舟曲县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就坚持以农民为导向, 对农民的生产需要进行综合的考量, 充分的发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2.1.3 针对性原则
在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中, 由于针对性不强导致了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经济水平也偏低并且拥有的土地数量以及生产的经济作物也不同。而技术推广人员推广的技术又没有针对性、花样繁多。因此农民在进行技术选择时, 就会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 工作人员还要依据地域、经济等多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
2.1.4 主体多元化
农业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大计, 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维持的。因此可以将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变为多元化, 依然以政府作为主导, 呼吁广大社会人员参与到农业发展中来。如可以适当放宽市场, 允许商人进行农业技术的开发与经营。参与建设的人多了, 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也就随之增大, 进而就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新思路
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要将组成主体进行扩大, 可以将教育、科研单位, 农业发展企业以及农民都纳入到该模式中来[3]。通过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形式, 以政府为主导力量, 以其他力量进行辅助, 进而共同推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可以将农业推广技术的经营性和公益性职能进行分离。国家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提供公益性的服务职能, 同时非政府组织也可以进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而政府机构要将经营职能分割开来, 将其放到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也可以不对其职能进行分离, 但是要在社会上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 允许社会大众对其进行监督。例如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实行农业信息化对策。为了给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劳动从事者以及相关推广工作的领导提供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 以便提高农业生产率。建立一整套的信息调度平台, 有效的延伸农业信息的发展, 甚至将该网络直接延伸至农户家中, 让县乡联网的农业信息调度平台更加综合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3结语
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因此作为农业大国为满足自身的社会发展需要,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目前我国的农业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 因此为实现农业经济的顺利转型。相关机构就要针对目前的农业实际发展状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倪锦丽.打通“最后一公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创新的必然选择[J].农村经济, 2013 (05) :89-91.
[2]高启杰, 谢建华, 申建为, 高霞.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的思考[J].调研世界, 2005 (12) :10-1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篇8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经济支柱,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才能持续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新需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原动力,只有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才能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使其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民带来利益创新,推动我国农业向标准化以及科学化方向发展。
2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形式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但是在进行农技推广的过程中,很多部门都有管理的职能,人事分离的现象十分严重,各个部门之间容易出现互相推脱的情况,缺乏相互协作,这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阻碍了推广工作的进度,不利于农业建设。
2.2 职能错位、思想观念落后
当前,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不能认清农业推广体系的相关职能,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没有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这样不仅浪费了农业技术,同时也浪费了农业资源,农业产业在很多地方也没有得到相关的提高和完善。
我国受到传统农业思想的影响,导致一些农业技术推广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落实到实际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机制不够灵活就是其中最大的问题,机制的死板导致在落实推广工作的时候很难对号入座,新机制的应用需要很多时间。
2.3 缺乏推广经费
在实际推广工作中,装备完善、技术研发以及人才培养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做保障,很容易出现推广经费不足的情况,阻碍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施。
3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相关对策
3.1 完善基层推广机构
基层推广机构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完善基层推广机构,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引导、科学处理,将先进的管理知识运用到基层推广机构中,提高机构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2 强化基层推广机构的管理
建立和完善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制度和体系,在管理方面,要积极学习先进企业和先进地区的管理模式,不断开拓创新,纠正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详尽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到推广工作中,使推广机构的管理体系向标准化和系统化方面发展。同时,还要运用网络技术,建立专门的推广网站,拓宽推广渠道。
3.3 更新推广方式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工作重点,要逐步放在创新体制结构、创新农业生产、对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进行完善,对农业局的管理和指导方面上,要更新推广方式,强化考评考核和绩效管理,对农民、乡镇政府以及农业局3方实行科学的考核制度,建立责任制度、实行岗位管理,规范推广体系,确保有效的履行职能,保证新型推广方式顺利进行。
3.4 加强推广队伍建设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推广团队做基础,因此要做好人员招聘工作,积极吸纳高素质的推广人员,聘请资深的农业专家对推广人员定期进行农业知识和推广技能的培训,组织推广人员到先进地区进行学习,完善和丰富他们的推广技术。比如山东省,为了强化农业技术人员的推广能力,建立了网络信息平台,组织员工进行网络学习和交流,大大丰富了推广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农业知识。
3.5 加大资金投入
为了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政府要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人才培养计划,并不断吸纳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推广体系中。同时,政府还要加大资金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并且针对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改良,使其更适应本地区的农业实际水平。
4 结语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在农业发展中,农业技术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重视,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科技建设,推广农业技术势在必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前提和保证。
摘要: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推广农业技术成为当前的重要事项。本文主要针对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相关对策
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与农业产业化 篇9
1 我国农业及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将产品生产的前、中、后都联系结合起来, 形成计划、生产和销售合为一体的模式。然而, 我国的计划经济使得这一模式的三部分分裂开来, 与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背道而驰, 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
在生产农产品之前, 需要提供比较完整的农业生产资料, 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但是农业生产的过程被分割之后导致农业生产者不能及时获得最新的相关农业资料, 使相关的农业技术不能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譬如, 现在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都还没有实现播种机、收割机之类的机械操作, 仍然依靠的是人力。在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 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消费呈现多元化, 农产品也不例外, 单一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已经不适合当前农业的发展, 满足不了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 也增加不了农民的收入。
在农产品生产完之后, 农民首先要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 然后才会考虑农产品的销售经营, 这样就很难实现农业生产的专门化、区域化、规模化, 更不用说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所以, 要解决以上各种问题, 实现农业产业化就需要将重点放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几大重要组成部分上。
2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主体和服务对象
文章开头已经提及到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农产品协会, 这个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与外界的农产品需求者联系洽谈, 使我国的农业能够走遍全国, 甚至走向世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也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往我国的农业生产的种类、范围都很局限, 通常只是种植一些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像小麦、水稻、油菜、玉米、棉花之类的, 农业生产结构亟需调整。想要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需要发挥农产品协会的主体地位, 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农业资料, 包括市场需求、农业生产前后的服务、农业科学技术等等。现在在国外, 很多农产品发达的国家都成立了相应的农产品协会。譬如, 荷兰的花卉生产在全世界是数一数二的, 它就成立了花卉协会;泰国盛产优质大米, 成立了大米协会;日本和韩国等小岛国也成立了蔬菜协会、生猪协会等, 每个协会都为自己相应的农产品生产提供生产规模、价格信息, 联系商家、与商家商定产品价格, 保证市场价格的稳定。所以, 在这方面我国的农产品协会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 使我国的农产品能参与国际竞争, 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是农业企业, 自从加入WTO之后, 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主要是农业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不是政府亦或者是农民自身。最开始时服务对象是农民, 后来逐渐转为农业企业, 这要求服务体系的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业企业, 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大力推广农产品, 同时加强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如果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技术, 农产品的产量就会大大提高, 生产效益会明显更好, 所以农业企业要格外关注生产技术的应用。尽管是由农民生产农产品, 但农民的知识水平都不太高, 不太懂得技术, 没有专门的技术指导就很难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另外, 政府可以做一些相关的公益性活动推广农业技术, 帮助农业企业普及技术, 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
3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自从迈入新世纪以后, 我国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就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作为主要内容, 旨在重点改进和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大国, 保证粮食安全是首要任务。而且就历年情况来说,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数量一直都满足着全国人民的需求, 除了遇到大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旱涝、洪涝等之外。所以, 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保证食品安全。众所周知, 现在市场上时常会出现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层出不穷的问题引起了消费者群体的格外关注, 大家都不想买到质量差或无安全保障的农产品。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 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并不大, 反而更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 根据实际情况,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也要转变发展方向, 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发展。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也是科技运用的主体, 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民来决定的, 可以说一个国家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以往为了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会向农民示范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虽然这种方法取得了成效, 但效果并不明显, 因为根据示范学习运用技术的农民很少, 大多数都只是看看而已, 很少去真正实行。所以根据以往的情况, 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是必要的, 让农民了解到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 然后按照培训后所得的实践操作技术来展开农业生产, 进行专业化的生产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农民增加收入, 保障农民不再成为低收入群体。农民具备了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 将必定会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很大, 而且这个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 缩小城乡差距, 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为农村提供全面而充足的社会性服务, 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不仅仅是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作为社会一部分的农村, 更加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 以上所提及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各个部分可以作为参考意见, 便于借鉴和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
参考文献
[1]何绮云, 郑业鲁, 韩威威.特色农业产供销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与应用[J].广东农业科技, 2011, 8.
[2]林伟君, 骆浩文, 孙明华等.新形势下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技, 2005, 6.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篇10
虽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在新形势下, 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更好地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仍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 队伍不强
目前, 具有较强推广能力、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农技推广专业人员不足专业队伍的三分之一, 特别是一些乡 (镇) 缺少专业人才。农业推广技术人才流动不快, 进出两难, 优秀的农业专业毕业生选不进来;年龄偏大, 能力偏低的“老人”调不出去, 队伍老化, 知识老化, 功能弱化;更有一些有门路、有关系, 却无专业、无能力的安置型庸人长期占着编制。农技人员老中青脱节、后续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己充分显现。据调查, 有一个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制33人, 农业院校毕业的农业专业人员不足10人, 而且10年没有进新人;有一个乡农技推广站编制4人, 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却只有1人。
2. 体制不顺
农业技术推广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又是一个很苦很累的职业, 从业人员要有吃耐劳的敬业精神, 更需要长期学习实践、摔打磨炼才能胜任工作。这就要求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相对稳定, 有较为独立的工作和成长环境, 有健全的机构、顺畅的体制作保障。但部分地区农技推广人员编制还在乡级政府, 工作考评、提拔使用均由乡里说了算, 直接导致编制职数被挤占, 专业人员还会被调去搞其他方面的工作, 很难集中精力潜心钻研本职专业和工作。
3. 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投入相对其他行业较少。农技人员推广经费、办公经费、公务用车等方面应有的投入严重不足, 不安心自己的农业推广工作, 没有能力为农民提供及时快捷的技术服务。
二、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更是弱质产业。要确保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就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
1. 大力加强各级农技队伍建设, 激发农技人员的专业潜能
第一, 健全农技推广队伍, 切实保障农技推广服务。理顺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体制, 实行行业体系化管理, 确保从事专一农技推广工作。第二, 录用农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充实加强乡 (镇) 农技推广机构, 提高待遇, 改善办公条件,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第三, 切实抓好农技人员绩效考评。推行“包村联户”推广机制和服务模式, 加强对农技人员的考评, 让农技人员的业绩与效益挂钩, 重奖有贡献的科技人员, 提高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 大力实施农技人才战略, 壮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能讲明白、实践能干明白的“土专家”和“明白人”,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继续大力实施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工程, 重点培养科技创高产大户、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
3. 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继续着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工程, 通过强化技术服务, 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建设水稻智能化催芽育苗基地, 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
4.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注重适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大力推广投入少、效益好的实用技术, 为此, 要继续着力实施农业先进技术普及工程。
5. 大力实行财政助农方略, 加大财政为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
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经费, 确保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速度。加强农业科技经费监管使用, 提高农业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6. 大力抓好农业科技宣传, 营造浓厚的科技兴农氛围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篇11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25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能够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 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
1.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结合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2 加大科技投入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开展组织活动,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知识水平高的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将其组织成顾问团,以顾问的身份对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此外,还应与专业的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取得密切联系,并广泛引进先进的农业科研新成果、新技术,同时加大推广和应用力度,从而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
1.3 加大财政投入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建立并完善投入机制,并积极建立以农民为主体,以财政投入为向导,信贷、民资、企业等社会性投入作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从而促进农业发展以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能够确保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有足够的人员经费和推广经费,还能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从而对农业推广工作人员起到良好的经济激励作用。
1.4 分级分项投入
要想获取较好的投入效果,就必须做到准确投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当前农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特点、内容、作用及重要性,只有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全面详细的了解,才能做到准确投入。通常来说,省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主要是对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起到业务指导、指标任务下达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培训技术骨干、协调工作、综合服务项目引进试验等作用。而各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主要就是直接提供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农民培训等业务。
2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培训计划,促使人员培训形成长期化、制度化。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并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培训,以便对参与培训活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指导。这样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养参差不齐问题。同时还应广泛、适宜地引进专业人才,跟农业专业院校、科研单位取得联系,并从中选择合适的毕业生充实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真正组建一支整体高素养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使其充分满足农业发展以及农户生产需求。
3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同时也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还应具备敬岗爱业的工作精神。然而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影响,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难免存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滥竽充数的情况,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的方式,根据考核的结果来决定人员的去留,以此确保留在农业技术推广岗位的员工均是做到持证上岗。根据建立的考核机制,还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责任。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认真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丽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176-180.
[2] 周青.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0):83-87.
[3] 刘惠芝.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J].学理论,2014,(03):99-100.
试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篇12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
1.1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将农业实用技术的科研成果传达给农民,使农业生产越来越向科技化应用变革。传统农业由于缺乏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对时节、温度、气候等要求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有效改进农业对于外在条件的要求,使其不再受传统农业弊端的影响,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1.2建立新型农业产业
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更能促进农民创新思维的产生。比如“无土栽培”、“彩色农业”等新模式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农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改变了农业发展的固有模式。
1.3为技术改进提供建议
技术推动农业发展,同时农业也能推动技术的不断改进。通过对技术的实际应用,农业会体现出不同效果。针对经济效益可以给技术改良反馈建议,使技术不断精进;利用更精进的技术发展农业,使技术与农业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推广人员人数不足
我国地大物博,又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分布散落,很少有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专业人才,现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多为产品生产者,数量较少。并且由于有些农村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对外信息交流程度差,一直缺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导致偏远地区一直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此外,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项公益性的服务活动,对于酬劳的管理一直以低薪酬为主,导致很多技术推广人员迫于生计不得不转行。
2.2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力度小
农业技术需要经过大面积实验来确定该技术可否被应用,但是政府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一直不足,有很多技术因为资金投入不到位,导致无法应用于生产,并且由于技术改良也需要资金,使得在改进中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改进的现象频繁发生。前期投入不到位、后续资金接不上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一大难题,影响农业发展。
2.3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不足
农业推广单单靠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完成推广活动,现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很多网络媒体都有技术推广的信息,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依然以推广人员实际讲解为主,既浪费时间,也影响普及。并且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一般推广人员对于技术的推广都以一次性为主,农民接受程度低,不能一次性吸收全部内容,缺乏对技术的全面了解。
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探讨
3.1提升农民科技应用意识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加强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认知。政府应该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内设专业培训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民认识到现今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并从农民实际文化情况出发,不断宣传技术对于提高产量的重要性,让农民了解多方面技术改良知识,使农民不局限于固有的传统生产模式,将技术与农业结合的重要性灌输到农民思想中,并且提升农民对高新科技的运用能力,教会农民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查找农业技术信息,以网络为依托,完善推广体系。
3.2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资金投入,通过询问农民意见,了解当地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适合当地的农业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二是加大对农民的鼓励制度,农民对农业更加了解,可以自主研发出适用于农业的技术内容,而对于农民自主研发的农业技术应该大力推广,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利于农民之间的交流,提升农民自主推广意识,使其适用于农业生产。
3.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推广人才队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荐阅读:
农业技术体系08-0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06-08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11-0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07-26
202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08-02
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09-24
农业推广体系05-24
农业推广学体系10-19
农业公司农业技术10-11
农业技术推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