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

2024-07-18

农业与技术(通用12篇)

农业与技术 篇1

农业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了,长期以来不断地进行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步入了近代,我们在工业、商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的发展显得非常的一般,发展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阶段,面对于这样的情形,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更多的融入科学技术,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这篇文章从很多方面进行讨论,希望望大家能够得到更多地启示。

1 分析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

农业技术扩散系统按照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运行,它的过程包括供给、交流、采用子过程。农业科技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中国的农业由以资源为基础转向以技术为基础,在技术的发展方向上,由常规品种演进为杂交品种。

在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区域性差异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对于品种的要求也就不同。新品种选育成功后,推广过程必须要经过试点,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才可以进行推广。

1.2 持续时间长

以水稻为例,选育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最终推广需要4~8a的时间,品种更新的速度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对象是农民,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农业技术扩散时,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1.3 传递需求信息不畅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如报纸、电台等传媒较少,传播渠道较为有限。具体表现在:信息设备人均拥有量较少;信息传递的成本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信息的传递。

1.4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运转不灵活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运转存在以下现象:农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相互分离;农业和其他涉及农业的部门分割开来,例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生产资料公司在农业生产上难以达到同步、配套,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农业推广的队伍人员配备不充足,专业水平较低,学历层次较低,总体质量显得单薄。此外,推广站的经费不足,福利相对较差,推广站没有办法进行其他的经营创收活动。

1.5 农民素质低。

农业技术员出现了断层的现象。现在的农村,年轻、有文化的选择外出务工,剩下的劳动力文化基础较差,对新技术知识接受的能力不强,并且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新技术推广的困难。相关的农业技术站进行技术的推广,得不到很好的响应,很多的时候成为一种形式。

1.6 农户技术的应用障碍。

在农村,要想使农民接受并且运用农业技术,要克服许多环境因素。主要有:信息传播的渠道不畅通应用技术的成本不断上涨;拥有的资金较为短缺,贷款难度较大;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应用风险较大。

1.7 技术扩散较为复杂。

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较为复杂,包括技术来源、技术接受、技术应用、技术作用效果。它和一般的技术扩散有很大的不同。农业技术要成功推广,需要经过技术采用、技术应用、技术评价3个环节,这3个阶段顺利进行,还需要内外环境因素的有机配合。

2 农业技术扩散的方法

要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速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农业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农业资金不仅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扩散。因此,国家财政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经费。银行应该在新技术贷款上放松条件,在利率、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应增加一定的技术补贴,以便提高农民对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面对于政府的扶持,农民应该正确的看待,应该更好地把这笔钱用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上,技术的发展需要的是大家的参与,政府的号召仅仅是一部分。

2.2 完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

农村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应该是高效、灵活、渠道多种、形式多样的系统。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便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样的系统对加强交流、应对竞争是有力因素。农民可以在农业技术市场中买到比较先进、实用、价格低廉的技术,农民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及时与外界交流,可以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扩散。

2.3 降低新技术应用的风险

自然条件、市场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农民很难接受新技术。为减少这种风险,在推广技术项目时,注重推广实用性较强、操作方便、效果明显、风险较小的技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农业发展不同阶段,选取适宜的技术类型。政府发放技术应用风险补贴,并定时发布相关的信息,使农民对此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这方面对于农民来讲,认为是好事,但是有吃有怀疑的态度,应该打消这方面的顾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大家的利益。

2.4 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民素质较低影响农民技术进步,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结合具体情况对农民进行短期的技术培训,使生产者能够掌握农业科技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采取多种方法,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做好职业技术中学的相关工作,为农村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通过科技兴办农业,切实做好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为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农业的发展也需要新进的技术,技术的推广以及研发都是来自于时间的工程,也就是说农民的素质将直接的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应该农民自己意识到,然后在进行改变这方面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的简单。未来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才,一定要正确的定位,这样农业才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

结束语

农业是我们生活的根本,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以农业为根据,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农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问题也挺多,怎样做好相应的工作成为研究的重点,上文对于现阶段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实践的部分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进行推广,我相信只要沿着当前的发展趋势向前发展,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去的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胡虹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5).

[2]朱广其.农业技术创新、制度路径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农业与技术 篇2

有机农业技术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缓解我国能源担负的巨大压力,同时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这些都是有机农业的优点,但是有机农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众多部门在小范围内进行活动,导致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会受到严重的阻碍。无机农业可以缩短我国农业生产所需的时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使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朝着科学化、专业化不断发展,但是无机农业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对生态环境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结合性思考

(一)注重有机农业的主导地位

农村属于封闭环境,农民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一时间很难接受外界先进的农业技术,而且农村多处于偏远的山区,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所以,利用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结合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要以无机农业技术为主体,有机农业技术为辅助,才能使用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将技术融合的优越性良好的发挥出来。

(二)注重二者协调发展

虽然,现阶段发展过程中要以无机农业技术为主体,但是二者技术融合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将来有机农业技术必定会与无机农业技术并重。因为农业生产经营必定会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仅仅依靠无机农业技术的自循环是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的。所以,想要保证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依赖于有机农业技术为农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有机农业技术就是农业发展的各种资源和能量保障。

三、结语

农业与技术 篇3

关键词:植保技术;绿色植保;意义;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S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100-2

虽然科技进步带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在这繁荣发展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其所带来的负面问题。随着农业化的不断提高,各种化肥、农药的使用也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普遍,致使现如今的市场上到处都充斥着有公害的食品,使人们不能够放心、安全的去食用。而绿色植保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可参考和可利用的用来解决此种问题的方向。

1 绿色植保技术实施的意义

近年来,各种食物中毒事件已经是屡见不鲜了,我们每天都能通过各种渠道获知此类事件的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自己:这种食物,我可以吃吗?这种食物是纯绿色、无公害的环保食品吗?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物问题越来越关注,对自己的健康也是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真正的解决食物危害问题,让人们可以安全、放心的去食用每一种食品。

针对当前的状况,绿色植保技术应运而生。所谓的绿色植保就是将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绿色植保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的作用。植保工作就是植物卫生事业,要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和物理诱杀等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工作中实施绿色植保技术,就是要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应用先进的施药方式和农业机械,减轻作物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和污染,避免人畜中毒,要生产天然的“绿色产品”。

绿色植保技术在实施过程中要采用物理、生物、生态等综合手段,并限量的、科学的使用农药药剂,最终达到确保安全控制作物中的有害物质,确保生产出来的食物安全、无污染,让人们可以安全、放心的食用。作为农业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按照绿色植保工作的方针和具体措施来开展农业工作,确保绿色植保工作能够真正的“满足绿色消费、提供绿色食品”这一最基本的目标,千方百计的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真正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使社会安定团结,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 绿色植保技术实施的方式

作为农业工作者中的一员,我们在实施绿色植保技术时,为了更好的落实和推动绿色植保防控工作的深入展开,提高农业工作的效率和发展水平,真正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立准确的病虫害测报系统,及时的汇报情况

这是绿色植保技术实施的基础,只有将病虫害的发病时间及时、准确的上报到有关部门,才能够采用正确、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与治理。通过建立个病虫监测点,让农业工作者分工合作,一人针对一种病虫进行监测,最后再将长期监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综合的汇总,进行科学的研究,务必要及时的掌握病虫害的发病情况和发展动态,做到准确预报,以便及时的进行防治,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2.2 加大绿色植保的宣传力度

要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加大绿色植保的宣传力度,将绿色植保技术的重要性与意义准确的传达给农民朋友,同时也要让他们掌握病虫害的基本信息和防治技术,提高农民朋友的积极性,圆满的完成绿色植保的基本任务。在宣传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印发传单、电视讲座、发送短信、组织召开会议等,一定要做到及时的发布病虫害的信息,技术指导更是一定要到位,这样农民朋友才能够防治得当,取得预期的目标,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紊乱。

2.3 建立专业化的绿色植保防治队伍,有序的展开工作

要想将绿色植保工作做好,仅仅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和加大宣传力度是不可以的,我們还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绿色植保防治队伍,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更专业的为农民朋友服务。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农民朋友也积极的成立绿色植保防治队伍,将专业的内容和技能教授给他们,让他们宣传绿色植保的专业化防治意义,配合我们更好的展开工作。

2.4 采用综合防治的措施,减少农药药剂的使用量,降低农作物中有毒物质的含量

为了做好农药减量降排的工作,减少农作物中农药的残留和危害,我们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药剂时,还应该大力的推动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态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在实施绿色植保工作的过程中,应利用这些措施进行综合的防治,使绿色植保防治措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5 加大绿色植保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利用实验示范来提高农民综合防治措施的水平

加强绿色植保的推广,第一是推广综合防治技术,着力宣传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第二则是推广和使用新型的植保机械,从而提高施药水平和工作效率。第三则是推广高效低毒的农药药剂。而无论我们是想推广哪个方面,在为农民朋友做示范时,一定要结合着我们的实验来进行,这样才更有说服力,可以使绿色植保在中国的道路上走的更长远。

3 对绿色植保技术的思考

绿色植保在近几年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普及的程度也是相当可喜的,但是在这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绿色植保还只是停留在表象,没有能够真正的开展下去,无法取得预期的目标,完成预定的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问题,将根源找出来,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便绿色植保技术得到真正的推广,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3.1 政府对绿色植保重视不够,不肯花精力和金钱去支持绿色植保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绿色植保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也是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对绿色植保的态度,因为不重视,所以下拨的经费就有限。因而在进行病虫害监测系统建立、绿色植保技术推广、试验田示范等方面时因资金短缺,无法深入的开展绿色植保工作,致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尚无实质性的突破进展,制约了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

3.2 监测领域狭窄,监测手段落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结构也发生了调整和改变,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各种优质、高效、新型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所以更加需要监测系统的支持和保障。但是有些区域的监测系统的发展却难以为农民朋友提供帮助,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员上的支持,所以他们无论是监测的工具还是人员素质都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基本上是靠眼观手查,这样极大的限制了调查资料的准确性,无法真正的为农业工作服务,也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3 绿色植保队伍中人员素质较低,无法真正的宣传和推广绿色植保技术

绿色植保宣传的是新型的植保技术与理念,而绿色植保队伍的组成人员年龄较大,掌握的植保知识与技术普遍老化,在接受新的知识上较慢,参加培训的机会又很少,因此无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绿色植保技术的实施可以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生态环境的污染,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绿色植保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加强对绿色植保的支持,让绿色植保技术发挥出真正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耀銘,陈春仁,李国君.实现“绿色植保”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技服务,2009,(10).

农业与技术 篇4

农业航空作业突出优点主要表现在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尤其是在地面无法到达或无法进行地面作业的区域,或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进行航空作业,更加凸显了其优点。此外,与地面人工作业相比,其作业成本较低,特别适合大面积作业。

我国每年粮食作物发生生物灾害面积达3.6亿hm2,虽经防治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但每年仍损失粮食4 000万t。其他农作物如棉花损失率为24%,蔬菜和水果损失率为20%。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病虫草害损失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3,其中因病害损失10%,因虫害损失14%,因草害损失11%。农作物病虫害除造成产量损失外,还可以直接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出现腐烂、霉变等,营养、口感也会变异,甚至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我国每年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0.11亿hm2,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880多亿元。因此,农业航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除了在施肥、播种、航测上外,主要是植保,尤其是在大面积暴发性生物灾害的航空防治作业上,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其优越性十分明显[1,2,3]。

1.1 主要农用航空器

目前,我国农业主要航空器具有Y-5、Y-5B、N-5A、N-5B、海燕、海鸥飞机等,其他飞机在部分地区也曾使用。除了N-5系列外,其它用于农业航空作业的航空器都是改装的,不是针对农业作业特点专门设计的,在作业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Y-5即运5飞机,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小型运输机,采用双翼布局,后三点式起落架,一台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和一具四叶金属螺旋桨,最大载重1 500 kg,是一种安全可靠、性能良好、多种用途的轻型飞机,并具有经济性好、使用维护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不仅能低空飞行,用于植保、播种、施肥、森林消防、地质勘察、探矿等,而且加装涡轮增压器后,还能够进行高空飞行,用于探测高空大气和航空测量,如果加装水上飞行设备,又能作水上飞机使用。

Y-5B继承了Y-5基本型飞机的机体结构和多用途适应性,并采用了抗腐蚀结构和专门研制的任务设备,包括具有应急抛投能力的大型药箱(或水箱)、高流率风动泵、各种规格的喷洒装置;换装了全新的波兰进口动力系统,延长了发动机和螺旋桨的使用寿命;更新并加装了现代化的通信、导航等设备,使通信质量、联络距离、导航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减轻了飞机的自重,提高了商载能力;采用了现代化的农业喷撒设备,逐步形成了Y-5B农林型、Y-5B(K)客机型、Y-5B(D)多用途型、Y-5B(C)军用跳伞型、Y-5B-100公务型系列飞机,使运-5B飞机成为能够广泛满足通用航空需要的系列化飞机。

N-5系列,又叫农5飞机,具有操纵灵活、维护方便、使用经济、安全可靠等众多优点。N-5A飞机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和生产的农林专用飞机,为单发动机、单驾驶、下单翼、固定式前三点起落架飞机,装用美国莱康明公司生产的400匹马力活塞式发动机和美国哈扎尔公司生产的恒速变距三叶金属螺旋桨,备有喷洒液体和播撒粉状或颗粒物料等两种农业设备,可进行播种、施肥、除草、农林业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

N-5B型飞机是在N-5A基础上,对结构、药箱载量、舒适度和作业设备等方面作了改进,配装捷克Walter Engines a.s公司的M601F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起飞功率777马力,满载升限6 000 m,主要用于农田播种、施肥、除草、治虫、飞播造林、护林防火等作业项目,经过改装,还可兼顾治安巡逻、救灾指挥、航测航摄、影视制作、宣传广告等。

海燕飞机是洪都集团研制生产的串列双座教练机,该机为全金属硬壳式结构,全金属双梁式下单翼,机翼后缘装有襟翼和副翼:尾翼由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垂直安定面、方向舵和整流包皮组成;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前起落架为支柱式,主起落架为半摇臂式,主起落架的减震器适于在草地上起落,主轮可制动;装置一台活塞6星形冷气9缸活塞发动机,与发动机配套的是“奋发”———530自动变距双叶全金属螺旋桨;座舱分为前舱和后舱,前后舱有联动的双重操纵机构和各种指示仪器;飞机上装有高度表、速度表、升降速度表、地平仪、磁罗盘和发动机转速表等飞行仪表,超短波电台和无线电罗盘等无线电设备。该机性能价格比优、经久耐用、安全可靠、便于维护、能在土跑道上起降等,这些特点构成了海燕飞机在该领域强大的竞争优势。

蛟龙—600是一款单船身四发涡轮螺旋桨式综合救援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60 t,可以在陆地和水面上起降,拥有执行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察等多项特种任务的强大功能,首架原型机将于2013年首飞。蛟龙—600用在森林防火和城市高层建筑救火上,在水面起降,一次汲水时间不大于20 s,投水高度(相对树梢)30~50 m,投水命中率大于98%,最大平飞速度为555 km/h,起降抗浪高度达2.8 m,最大航程为5 300 km,可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投水灭火。

海鸥300飞机是中国国内首款自主知识产权水陆两栖飞机,2010年8月首飞。海鸥300飞机从技术上已经达到了欧美国家同级别水陆两栖飞机的先进水平,该机选装高性能大功率发动机,配置综合显示仪、雷达和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先进航空电子设备,可广泛用于公务飞行、客货运输、医疗救护、航空探测、旅游观光等,也可以进行水上巡逻,并有可能在农业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4]。

1.2 限制性技术因子

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对农业航空作业限制性因子很多,有作业设备上的,有航空器上的,有管理上的。

就航空器而言,目前主要限制性因子是农用专用机型少,农用飞机多是通用运输机改装的,商载量、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起飞条件等都不适合恶劣的农业作业条件。农用飞机商载量普遍不大,再加上需要专用机场,调机效率和作业效率很低,直接导致作业成本增高。此外,绝大部分飞机使用的都是专用航空燃油,农业航空作业时加油不方便,同时又提高了作业成本。

就作业设备而言,最不能适应作业要求的主要是植保作业设备。因为航空植保作业受限因素多,不确定因子对作业质量影响大,再加上植保作业季节性强,时间紧迫,如果作业气象条件不理想,就会严重影响作业质量,甚至导致作业失败。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少防治效果低于50%的防治作业,除了其他因素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风速过大,飞行作业高度高,喷洒的药液漂移不能沉降,导致作业失败。

此外,在航空植保作业上,影响作业质量的还有一个因子,就是药剂的使用上没有标准化,多是凭经验或参考地面喷雾确定药剂的使用剂量和配置方法,往往因为用量或配置不科学影响了作业质量,还有的为了追求速效性而使用毒性较大的药剂,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知,航空植保技术的研究,可以推动整个农业航空技术发展。也就是说,就目前技术而言,限制农业航空发展的瓶颈,是航空植保技术,解决了航空植保技术关键难题,农业航测、播种、施肥、护林巡逻、森林消防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1.3 航空管理上的障碍

在我国农业航空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障碍:

1)投入不足。首先是研发投入几乎是空白,没有专业的农业航空技术研究机构,致使农业航空设备落后,不能适应农业作业要求。其次是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农用专用、兼用或临时机场,农用航空企业飞机陈旧,不能适应农业航空发展的需求。再次是农业航空企业规模小,不能适应市场化竞争的需求,不能实现规模化发展。

2)机制不顺。大部分农业航空机构内部管理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甚至具有浓厚的官商作风,企业内缺少活力。其次,农业航空作业活动没有完全市场化,企业间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资环境差,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新资本的注入。

3)空域管理束缚了农业航空事业的发展。农业航空作业申报审批手续复杂,腐败现象严重,不但提高了农业航空作业成本,还延误了最佳作业时机,甚至导致作业失败。

4)技术标准落后。目前农业航空技术标准很少,尤其是作业技术标准。不同的机型、不同的作业对象,其技术要求不同,我国尚没有制定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农业航空作业多是凭经验决策,常常严重影响作业效率和质量。

2 对目前农业航空器的改进

1)在目前现有的机型中,选择不同的、适合农业航空作业要求的机型,并进行适当改进,以适合农业作业需要。

目前较为适合农业航空作业的机型主要有N-5系列和Y-5B,以及蛟龙-600和海鸥300、N-5系列和Y-5B在农业上的应用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但需要将其经验转换成标准,使得实现作业标准化。蛟龙-600和海鸥300尚未投入应用,农林部门要抓紧时间介入这两款飞机的应用试飞,以便于改进定型形成系列机型,适合农业航空作业。

2)开展直升机农业航空作业试验,在目前国产直升机中选择最适合农业航空作业的机型,进行技术改造,形成系列机型,以适应不同的农业航空作业需求。

3)必要时,引进先进国家的农用飞机,尤其是美国的“空中拖拉机”AT-401B、AT-402A、AT-402B、AT-502A、AT-502B、AT-602、AT-802A、AT-802F等农用飞机,吸收其中先进技术,还可以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开发农用型飞机,学习其中先进技术,由仿制到自主开发。

3 农业航空作业器具开发

3.1 风送静电喷雾设备研发

植保航空作业中的农药的雾滴飘移不仅造成农药浪费,还会减少到达喷雾目标的农药量,降低了病虫害防治效果,并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损害附近其他敏感作物和人畜健康,常常还会因此造成植保航空作业纠纷,甚至引发环境安全事故。

因此,植保航空施药技术,是植保航空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几年来,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air-assisted electrostatic spraying)在地面施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该技术首先把药液通过压力雾化或旋转雾化方式形成雾滴,经过充电电极使雾滴带电,并在气流的作用下二次雾化,由静电力和气流将雾滴送到植株上。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具有如下明显优点:(1)利用气流的推动作用,改善了静电喷雾雾滴穿透性弱的不足,有利于茂盛、高大林木病虫害的防治。(2)合理的控制静电喷雾时气流,喷雾飘移损失将会明显减少,环境污染小。(3)带上静电后的雾滴,其表面张力会降低,减少雾化阻力,提高雾化程度,雾滴在植株上不易朝着最小表面积而凝聚,有利于植株对雾滴的吸附。同时,气流更易于使雾滴在叶片及虫体上铺展,将会明显地提高杀虫效果。

风送静电喷雾装置(图1),主机和药液箱安装在货舱内,喷头安装在普通喷杆上。工作时,利用高压空气的下行气流把农药雾滴强制喷洒作物株冠层中,可大幅度降低农药飘失量,还可以提高飞行高度,不影响作业质量。这样,尤其是固定翼飞机,可以在风力较大气象条件下和有较多高大建筑物的作业区内,提高飞行高度进行作业,并保证作业效果。

目前,地面风送式静电喷头技术比较成熟(图2左)[5],但在航空作业上只有静电喷雾装置(图2右)[6],还没有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航空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的研发,可以综合地面风送式喷雾系统和静电喷雾系统,借鉴地面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思路和技术,进行设计和试验。

3.2 农业航测技术开发

农业航测主要是资源监测与普查、灾害监测。为了降低航测成本,农业航测应该在卫星遥感监测基础上进行。首先,通过对卫星监测资料进行解读,筛选除不需要进行航测的区域,只对其中需要进行进一步大面积调查的局部区域进行航测。有必要时,通过互联网会议系统(如国家林业局森林医院,PPMeet),组织专家对飞机航测的实时录像资料进行会商,对需要进行更详细调查的,进行补充航测,或者派人员携带图像设备进行设计和试验。

(左:地面风送式静电喷头,齐永胜,2008;右:航空静电喷头,茹煜,2009)[5-6]

农业航测还可以与现有的农产品标识溯源系统、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国家森林医院等联网,建立农林立体监测网络[7,8,9]。

无论是航空监测还是航天监测,关键技术是遥感。对于农业遥感,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1)加强农业遥感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是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技术的研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遥感资源,开展植被长势遥感监测技术研究,通过植被长势监测,估测农作物产量,监测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进行资源普查等。通过现有遥感资源的使用,探寻适合农业遥感的技术手段,逐步发展农业遥感。

2)建立资源实时监测智能系统。综合现有的航天、航空、地面监测技术,建立立体监测网络和专家信息库,建立基于Web-GIS平台的应用系统,实现远程监测、专家会商、智能检索和信息发布。

3)光谱反射率分析技术。既要研究植被生长的外在光谱特性,也要研究灾害导致植物体内生理生化变化的光谱特征变化,将光谱特征与植被长势、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生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建立对应关系,实现农业遥感的量化监测。

4)回归模型分析技术。遥感的实质是反演,反演可以通过反演模型来实现。通过回归模型反演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将其与地面生态环境因子监测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实时、定量监测,提高灾害的预测预报精度。

5)植被指数分析技术。根据植被光谱特性,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进行组合,形成各种植被指数。目前虽然构建了较多的植被指数,但构建方法与标准都不统一,普适性差。今后的研究中要建立统一的植被指数构建方法和标准,将其应用到农业遥感监测中,可提高监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6)光谱微分技术。光谱微分技术因其能消除土壤等低频背景噪音,可提高对植被监测的精度,我们要将其扩展到所有农业遥感监测研究,提高生态系统的识别精度。

7)基于光谱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谱位置变量指在光谱曲线上具有一定特征的点(最高点、最低点、拐点等)的波长,其中最常用的是红边效应和光谱吸收特征分析技术,各种环境胁迫,如缺氮、干旱、病虫害等均会使植物的反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红边位置。另外,植物光谱维方向的特征信息主要集中在由植物叶片中生物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形成的吸收波形处,因此当植物受到病虫危害时光谱吸收波形处也会发生变化。目前的研究多运用光谱位置变量分析技术分析植物病虫害光谱特征位置的特征,用于对病虫害的识别,但不能反映植物受病虫危害的全波段光谱信息,不能快速识别病虫害的种类。

8)遥感影像分析技术。遥感影像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压缩、混合象元分解、光谱匹配、降维运算、光谱植被指数等,将其与地面非成像光谱数据处理方法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农业遥感监测的实效性和普适性。

9)多角度遥感分析技术。多角度遥感技术主要指在地面BRDF和多角度卫星方面的应用研究技术。与传统的垂直观测遥感方式相比,多角度遥感追求的不仅是地面目标的平面位置和大小,而且是目标在三维空间的结构特征的获取,运用多角度遥感监测技术,是是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遥感监测的新途径。

10)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又称成像光谱学(HRS),是指利用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它是在电磁波谱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获取许多非常窄且连续的图像数据的技术。成像光谱仪为每个像元提供数十至数百个窄波段光谱信息,能产生一条完整而连续的光谱曲线,因此,人们从高光谱图像上可以获取连续的光谱信息,这种信息能用于多学科的研究和应用中,能为我们探测植被形态和活力、监测土地覆盖变化和估计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提供方便[10,11,12]。

4 新型农业航空器研发

4.1 研发思路

目前,制约农业航空发展的关键因子是作业效率和作业成本,而作业效率与作业成本有密切的关联关系。要降低作业成本,除了要降低作业耗材成本外,如植保作业中的农药与助剂,播种作业中的种子,森林消防中的水,航测中的影像耗材等,更重要的是降低飞行成本,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作业效率一般用作业面积效率和作业时间效率表示。作业面积效率用一个架次作业面积表示:

作业面积效率=商载量/单位面积作业耗材消耗量

如果是播种作业,则为:

作业面积效率=载种量/单位面积播种量

如果是植保施药,则为:

作业面积效率=载药量/单位面积喷洒量

作业时间效率用平均一个架次的作业时间与飞行时间的比率表示:

作业时间效率=作业时间/飞行时间

此外,还可以用调机效率来表示农用飞机使用效率:

(实际)调机效率=飞机飞行天数/调机总天数

绝对调机效率(理论调机效率)=(飞行架次数/理论每天可飞行架次数)/调机总天数

显然,提高作业效率主要是提高作业时间占飞行时间的比率,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缩短起飞地点到作业区的距离,减少非作业飞行时间,二是提高商载量,提高单架次作业面积。

降低飞行成本主要是降低燃油成本和维护保养成本,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主要是降低飞机购置成本和机场建设与维护成本、提高飞机与机场使用寿命。

4.2 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

1)提高飞机起飞性能。能在简陋的机场起飞,甚至可以在临时开辟的平坦开阔地起飞,或者适宜的简易公路、操场、晒场、水面起飞,或者稍加修整的农田、旱地起飞。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起飞地点到作业区的距离,提高作业时间效率,还可以降低机场建设与维护成本。

2)根据作业对象不同,设计不同的作业机型。对于航测、护林巡逻这样载重量小的飞行作业,可以设计稳定性好的超轻型飞机,甚至使用无人机。而对于植保、施肥、播种等作业,则设计超低空飞行性能好、载重量尽可能大、航程尽可能长的机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作业时间效率,还可以提高作业面积效率。

3)研发普通燃油航空发动机。使用普通燃油的航空发动机,不但可以降低飞行成本,还可以在普通加油站加油,更加方便作业,提高整个作业效率。

4)研发价廉、耐用、低维护成本甚至免维护的农用飞机,以降低飞机购置和维护成本。

4.3 碟形飞行器研发

碟形飞行器是一种新型旋翼式飞行器,相对于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来说,碟形飞行器结构更为紧凑,升力大,并且可以通过反扭矩作用使飞行器的扭矩平衡。因此,碟形飞行器具有如下5个优点:(1)采用圆盘式结构,诱导阻力极小,各方向中心轴对称受力均匀,可实现任意方向转弯,高速和低速性能俱佳;(2)采用垂直方式起降;(3)可任意对称分布发动机,可安装多个发动机和多方向安装发动机,动力大;(4)侧面投影面积小,雷达反射面积基本可以做到无反射状态;(5)可以作为太空飞行器。

目前国内外碟形飞行器主要包括非共轴式碟形飞行器和共轴式碟形飞行器两大类。非共轴式碟形飞行主要有美国德拉甘飞行公司研制的“德拉甘飞行器3”和“德拉甘飞行器X-Pro”、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esicopter、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为美国陆军研制VZ-7、日本基恩斯公司研制的“交战者GSⅢ”和“陀螺蝶形飞行器ⅡE-570”、上海交通大学的微型直升机。共轴式碟形飞行器主要有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密码”,“密码”除了军用外,在民用上可用于探测地下管道、反走私、森林防火和灾害中的搜救等[13]。

蝶形飞行器要应用于农业飞行,还需要着力解决动力系统和续航时间、稳定性及快速响应能力等关键问题。

鉴于目前尚在试验阶段,研制大功率发动机困难较大,可以先试制轻型、超轻型碟形飞行器,用于航测、护林巡逻,或者采取多方向对称安装发动机,试制较大载重量的碟形飞行器,用于植保、施肥、播种、森林灭火等。

5 我国农业航空管理改革

5.1 制定农用航空管理法,规范农业航空管理

根据现有航空法律法规,由国务院牵头,组织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防科技工业局、测绘局、民用航空局等部门,起草制定农业航空管理法。

在农业航空管理法中,要制定标准化的飞行区域申请与审批程序,统一空军、民航制空权管理和飞行安全管理、机场租用等管理程序和收费标准,确保农业航空作业审批的快捷、高效、公开、透明、简单、廉洁和低费用。

在农业航空管理法中,要制定农业航空作业招标、合同撰写与签订、作业规划设计与质量监管、安全保障等操作与管理办法,确保农业航空作业高质量、低成本和安全可靠。

在农业航空管理法中,还要规定农用航空企业发展与管理办法,国家要扶持农用航空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农业航空科技开发和农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

5.2 制定农用航空作业标准,确保农业航空作业质量

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测绘局、气象局、国防科技工业局、民用航空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发布农业航空作业标准,明确规定各种机型、不同作业对象的规划设计、质量监督、作业施工等技术规程,推广新的农业航空作业技术,规范作业行为,确保作业质量;制定发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飞行管理标准,规范机型设计、选择、飞行器维护、机场建设、机场维护管理以及飞行员培训与管理、安全生产、经济核算等行为。

制定植保航空作业技术规范,规定植保航空作业起始标准,禁止达不到航空作业标准的进行植保航空作业,造成不必要的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提倡使用生物农药,禁止使用广谱杀虫杀菌剂,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扰动。规定植保航空作业间隔期,确保生态系统拥有一定的恢复时间,增强生态系统的抗性,维护生态系统健康。植保航空使用的药剂生产厂家,要进行航空施药剂量试验,并在商品标签上明确注明航空施药量,以保证作业质量与施药安全。

5.3 盘活经营机制,扶持农用航空企业发展

飞行器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很高,不适合大量发展农用航空企业。农业部门自己购置飞行器,管理维护以及经营又面临许多困难。因此,农林部门要发展农用航空企业,可以在我国现有的民用航空企业中,选择技术条件、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经营管理好、信誉度高的民用航空企业,联合建立兼用型农用航空企业,适当兼并经营状况差的民用航空公司、农业航空站。与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城乡建设部、测绘局、气象局等单位合作,联合购买合适的飞行器,交给上述民用航空企业,由民用航空企业承担飞行作业设计、飞行审批、作业飞行、安全保障以及日常飞行器维护与管理,从而实现农林部门的零成本维护。

机场建设可以结合其他工程建设,如与有关军事、交通、城乡建设、水利等工程建设相结合,建设临时农用机场和简易农用机场,平时作为其他设施使用,只在需要进行农业航空作业时才使用,从而减少机场建设和维护管理成本。

5.4 大力支持农业航空科技研发,提高农用航空技术水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征稿启事 篇5

杂志简介:《农业技术与装备》是国内唯一由农业和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共同打造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期刊,创刊于1985年。期刊以促进农业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协调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各相关技术的优化组合,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宗旨。创刊三十年来,深受全国农业和农机行业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覆盖范围:农业技术、农业装备技术、农业工程集成技术、畜牧兽医、水产养殖、园艺、种植等农业相关领域。

收录情况:《农业技术与装备》被《中国知网》、《中国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在本杂志上刊登的论文在职称评定中可起重要作用。

杂志刊号: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87X,国内统一刊号:CN14-1343/TH,邮发代号:22-241。

《农业技术与装备》现向全国农业系统科研人员、一线科教工作者、各大院校的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关心农业发展的人士公开征稿。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特别说明:为了给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机科研、推广、监理、教学以及管理人员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研究的平台,本刊对获部、省级以上基金项目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的`论文优先选用。

诚邀编委:本刊诚邀在农业领域著作丰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与领导,担任《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编委或通讯编委。有意者请来邮件、或QQ索取《编委、通讯编委信息登记表》,填写并签字后发回,经我社编委会审核、同意盖章后颁发聘书。

统稿编辑:刘菲

电话:010-57461460/13366402686

一、本出版物欢迎下列相关主题的文章:

(1)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2)现代农业发展;(3)先进的农业科技;(4)农业装备技术;(5)农村实用新技术(种植、养殖、农机等);(6)畜牧兽医;(7)水产养殖;(8)园林绿化;(9)农药化肥;(10)特色产业等。

二、投稿须知:

(1)向本刊投寄稿件,建议使用电子邮件。稿件应包括以下完整内容:题目、作者姓名、文章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稿件以2600~4000字为宜。

(2)文档格式应以WORD或WPS编排,文中所涉及的插图、照片以.JPG或.TIF格式存为灰度图像,并以稿件中的图序作为图名保存。

(3)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主要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本文”、“作者”、“我们”、“笔者”等作为陈述的主语,以300字以内为宜。

(4)必须添加关键词,是为了便于做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选择3~8个关键词。

(5)参考文献格式:期刊:编号.作者(多名作者要写出前3名;翻译作品还要写明原作者及其国籍).文章名.刊物名,年,(期):页码;图书:编号.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页码;在内文的文献参考处要标明参考文献序号。

(6)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7)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8)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篇6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42-1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有着它的必然性。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1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种种方法,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了解农作物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在推广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1.1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1.2 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接受程度较低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因为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

1.3 个别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各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必要的物质与资金上的支持,挫伤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其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不便。

2 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2.1 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

农业技术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无论是领导还是农民都应该积极的配合,但是一些领导和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还很浅薄或是根本没有认识,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让他们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尽快的完成推广工作的目标。

2.2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廣人员的培养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推广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让他们在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价值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都成为“专家”,可以更好的解决推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

2.3 加大投入,建立监督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持久、稳定的推广下去,除了上面我们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不会因资金、人员匮乏等人为原因而中途夭折。另外,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够到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还应建立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流入、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才能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

3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不但可以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传志.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2).

[2] 王宏艳,郜云飞.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榆林科技,2008,(2).

[3] 张萍.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7,(02).

[4] 黄保结.最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全书(第二卷)[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

农业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生产 篇7

1 农村农业技术应用现状

1.1 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的成就

1.1.1 显著提高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

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对世界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 粮食、棉花、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农产品供应丰富, 为我国市场稳定和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 支持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1.2 显著提高了农业产业竞争力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开发应用了大量先进农业实用技术, 显著提高了农业产业竞争力。突破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杂交油菜、航天育种等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取得了盐碱地改良、病虫害综合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持续有效控制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利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取得明显成效, 森林覆盖率与水土保持稳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另外, 实施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改革, 编制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规划 (2009-2011) 》。2005年4月, 国家农业部与科技部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框架》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启动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05年农业部颁发了《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方案》。实施了农业科技培训工程。从2004起开展以“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农村劳动力培训, 2004~2008年共培训1580万农业劳动力。2008年底在全国启动了基层农技人员大培训活动, 至2009年10月底, 培训各类人员80余万人。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仍然存在不足。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推广经费不足

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 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步履十分艰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 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缓慢

目前, 乡镇农业站技术人员具有本科专业学历的人员较少, 技术人员平均年龄较高。受编制限制的影响, 近年来一直没有新进农业院校的毕业生, 严重影响推广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受经费缺乏的影响, 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队伍整体技术素质不强, 也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在生产上所急需的特产、养殖、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方面知识的需要。

1.2.3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并且缺乏“科技兴农”积极性、主动性

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对象, 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对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要求较高, 而现阶段我国的农民素质普遍偏低, 低水平的科技文化素质使农民缺少足够的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同时, 绝大多数农民仍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 对于新兴的农业技术, 大多数的农民采取观望态度, 不愿积极主动学习使用新技术。虽然有的农民愿意接受新技术, 但由于资金缺乏等问题, 自身没有足够能力去配备相应的农业设备, 这也影响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 农民缺乏“科技兴农”主动性还源于部分农业科技效益不高、收益不明显。

3 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重视“三农”问题,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不断强化。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对基层农业站基础地位的认识, 克服传统的大农业思想, 消除片面追求政绩和急功近利思想, 在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职能的前提下, 扎实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发挥基层农业站在农业生产一线的作用。

农业主管部门要把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方式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通过骨干人员培训、举办技术短训班和技术讲座, 加强知识更新, 重点学习农村新兴产业方面的知识, 提高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 培养多面型人才。

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要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进行。要加强基层农业站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合作, 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和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 通过展示, 增强农民群众的感性认识, 提高农民群众对先进农业科技的掌握程度。要增强自身服务能力, 通过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及时为农业合作组织、农资经营组织、种植大户提供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拓宽推广视野,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更好的掌握运用农业科技, 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因此从根源上来讲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文化事业, 要在农村形成一种“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完善农村各种文化站、文化室的建设, 将农业科技寓于农业文化的发展之中。与此同时, 政府必须要积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广泛深入普及科技文化知识, 帮助广大农民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强化政府各部门的责任, 切实担负起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重任, 针对农村发展现状, 采用不同的科技文化建设方案,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以乡镇为依托, 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切实做好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工作。

4 总结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篇8

1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农业的需求

我国在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在各个行业开展应用互联网的示范工作,其中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物联网通过将感应器置入到机械设备、土地以及灌溉系统等物体中,形成一种“物网”,是将物与互联网进行整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分析,对农业生产进行动态监测、管理、控制,在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时更加精细,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在对农作物的田间和温室环境的控制以及进行信息及时反馈,用环境信息监测手段对动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来保障动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将农用的传感器应用于制造移动信息装备、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农业精细化设备产业、农产品流通产业等,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经济水平。

受科技和经济的影响,农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已经实现了基本的机械化生产,我国的农业生产也已经向现代农业迈出了很大一步,而农业的机械化发展需求也越来越大,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成为了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的需求,机械设备需要做到既满足农作物的发展需求又要减少物资的投入,推进节约型机械化农业的发展,到达节水、节肥、节药等,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机械化生产是为了将农业生产变为节约型农业。在推行节约环保的农业发展模式的理念的不断推广,对于机械化的的精准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农机产品配备更加精准的农业网络系统已经成了农机的发展潮流。因为我国的土地较为集中、生产规模较大,考虑到复式作业以及节本增效等,我国的农业生产机械化需要向大型化发展,大型的农机设备作业效率较高、质量好、作业成本低、可以进行联合作业来发挥优势,农机向大型化发展已经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了。

2 物联网在农业机械化的应用

2.1 在农业生产应急机制方面的应用

虽然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是不太稳定,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造成一定的损失,阻碍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水平相对低下。在全面的推广使用机械化设备时将物联网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环境分析,构建自然灾害的预警系统,对灾害进行全面的预防,我国农作物生产每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都很大,尤其是恶劣天气的影响,而物联网技术可以做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做到提前预警,让农民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应对准备,提高农民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天气的能力,例如在对水田进行监测时可以掌握水位变化信息,通过水位测定感应器进行预测,及时收集水位信息,掌握水田作为的生长土壤的温湿度、p H值以及光照强度等,根据这些信息判定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增加农作物的经济效益,物联网的应用还可以在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农机调配进行灾情的救援,减少农业经济损失。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性能,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有着广阔的使用前景。

2.2 物联网技术在农机现代化的4S管理和农机的区域划分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每年的农作物生产需求不同,所以在对农机的需要方面也有着不确定性,而且我国农作物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造成农机的需求不稳定性,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使用物联网技术,首先可以明确农机的实际数量以及农机的具体位置做进一步的追踪,方便农民使用,物联网的使用显著的提高了农机的精准性以及方便性,实现农机利用的效率最大化。农机4S是一种将整台机器、零配件和售后服务以及信息回馈集中在一体的农机现代经营模式,是我国现阶段常用的农机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产品运输、农机营销、农机使用与回收等环节进行定位,完善商家对农机库存的管理方式,减少储存成本,实现及时供货及时补货,降低管理错误率,即使是农机在使用时出现问题也能做到及时定位在最短的时间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做到对质量不合格产品的及时召回提升服务水平。

3 结语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掀起了第3次世界信息产业的浪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增长,为全球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为生产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璐,杨印生.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1(08).

[2]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02).

农业与技术 篇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进步, 现如今, 我国对于农业技术的创新越来越重视, 而时代的变化, 也为农业技术的创新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可能。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农村的农业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家庭联产承包形式, 一种是“龙头实体+农户”的形式, 作为有着较长发展历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也将我国农村的农业基础基本稳定下来, 但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日常生产中的许多问题, 但是例如大农户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 以及农业技术创新等问题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龙头实体+农户”的农业产业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在这种农业技术的组织形式当中, 龙头实体与农户之间实际上是互相独立存在的个体, 互相之间并没有起到预期中的作用关系, 龙头实体并没有将农业创新技术提供给农户, 进而农户也没有利用农业创新技术加大龙头实体的生产效率。在未来的变革中, 必须要将农业技术创新摆到重要的位置上, 让龙头实体与农户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互相支持, 互相进步, 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 在2006年, 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的基本责任和各种待遇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作为长期以来农村农业生产所依存的基本形式, 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自愿联合, 使得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到目前为止,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涉足的农业生产领域在不断增加, 队伍更是在不断的壮大。

虽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被广大的农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但是, 由于我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还不够完善, 导致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本身对于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起不到理想的作用。要是想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上入手, 进行我国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农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就要完善现有的组织机构, 建立起一个分工明确, 管理严肃的社员大会, 使组织内的生产在严格的监督和程序中进行。不仅如此, 还有尽可能的提高农民的素质, 让农民接触新技术, 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 让农民能够成为农业创新的动力, 将农业生产的队伍能力不断进行提升, 进而获得理想的农业生产效果。

3 农业企业组织形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开展, 农业企业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在“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要素的生产与经营当中活跃着。就我国目前存在的农业企业的状态来看, 大多数的农业企业规模不大, 产品包含的技术含量低, 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企业有着较大的差距,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在于目前农业企业内部管理不善, 员工纪律松散, 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不多, 无法为农业企业的创新进行有效的推进作用。

农业企业组织形式可以说是我国农业组织形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要想更好地建设农业企业组织形式, 发挥出农业企业组织形式的强大力量, 就要跟进时代的发展, 不断的观察市场的走向, 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实际需求, 进行项目的制定以及创新, 保持高收益, 风险, 进行最有效的农业技术创新。

不仅如此, 农业企业组织形式还要不断的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 吸收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农业企业可以定期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引导员工按照发展的眼光进行工业, 兢兢业业, 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技术上的观念, 同时, 也要积极的招聘相关高校的技术人才, 丰富企业内部的人才资源。

4 股份制农业企业

股份制农业企业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新时期背景之下, 最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组织形式变革的一种企业形式, 不仅适合于城市改革, 在农村的改革中也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力。股份制农业企业可以很好的解决“龙头实体+农户”中存在的大农户和小农户之间的矛盾, 将龙头实体与农户之间的雇佣关系进行转变, 让农户成为股份制农业企业的农业工人, 这样更加有利于农民本身进行农业技术上的创新。并且, 股份制农业企业由于在组织形式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 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上也有着相当的优势, 股份制农业企业可以直接将农业技术创新的供给主体的位置留给企业本身, 在企业内部进行一整个创新的环节, 从效率和成本上都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优化, 满足了农业生产创新的实际要求, 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促进了农业技术创新的速度。

与此同时, 股份制农业企业的内部应当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在体系之中建立各种部门进行互相的制约工作, 优化企业整体结构, 在内部营造出纪律严明, 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 激励员工进行农业技术创新, 在外部, 不断的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着持久发展的势头。

5 结论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农业技术创新, 进行农业组织形式变化是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虽然现如今我国的农业生产形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是相信只要企业与农民共同努力, 就一定可以建设理想中的农业组织形式, 让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摘要: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在农业技术的创新方面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我国政府主导整个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状态让我过的农业创新与时代不能很好的相融合, 造成整个创新工作效率很低的情况。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农业创新, 开展农业组织形式的变革进行简要的探讨, 旨在更好的建设我国的农业生产体系, 为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 贡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英) 鲁·特·彭南特—雷亚.克莱夫·克鲁克.西方经济学评价[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13, (3) :52-53

《农业技术与装备》征稿函 篇10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属“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版) 收录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87X, 国内统一刊号:CN14-1343/TH。邮发代号:22-241。欢迎广大涉农领域的技术人员、战斗在第一线的农业、农机科研、推广、生产人员以及涉农高校师生等踊跃投稿。本刊对获部、省级以上基金项目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的论文, 以及基层生产第一线参与农业、农机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技术成果和经验总结, 优先选用。

向本刊投寄稿件, 建议使用电子邮件。稿件应按照科技论文格式书写, 包括有如下完整内容:题目、作者姓名、文章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稿件以3 000~5 000字为宜。

文档格式应以WORD或WPS编排, 文中所涉及的插图、照片以.JPG或.TIF格式存为灰度图像, 并以稿件中的图序作为图名保存。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 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作者文责自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59号 邮箱:nyjsyzb@126.com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篇11

摘 要 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生产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形势一片良好,各种农机具普遍应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不过在农机具普遍得到推广的同时,农业技术也要跟进,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生产软硬实力共同进步。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进行思考,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改进作为重点考虑对象,以期为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做出指导。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安全;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82-02

1 现状

1.1 推广工作正在全面普及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经逐步落实起来,各地区能够做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机构设置、部门设置,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和培训师投入到实际推广工作中来,吸纳一部分新的农业技术作为主要推广对象,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各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全面开展,我国农业生产必然要走向技术化和现代化[1]。

1.2 推广效率低下,技术应用不理想

我国在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表现出色,不过在这些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方面暴露出了效率低下,实用效果不强的缺陷。在我国局部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可以发现很多新型农业技术无法获得实际应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农业生产的推动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我国农业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安排的人手不足,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深入,使得一线农业生产人员、从业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效率较低,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对提高生产力、提高产量的技术有所侧重,但是,对农产品安全品质有保障的技术却明显关注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农产品的安全品质提升有限。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对如何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如何提升农产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的技术推广不理想,使得我国农产品在产量获得提升的同时,在产品质量上没有获得明显的突破,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一流的最大障碍。

2 改进措施

2.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专业人员配置

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个弱势环节,主要包括办公设施落后、宣传推广设备落后、交通通讯设备落后等。农业部门要注意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办公设备的采购和安置量,针对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做好新型技术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促进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

提高。

农业部门还要关注对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引入和培训,积极与农业技术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一方面引进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一方面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在更加紧凑、科学、合理的环境下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农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新型农业技术发挥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合理转化提高。

2.2 做好经费补贴和绩效设计,提高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性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动力不足,农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看不到实际利益,得不到切身的利益保障[2]。农业部门既然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就有必要做好切身利益的刺激,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

一方面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的绩效补贴扶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推广业绩、所负责地区的新技术普及程度等提供合理有效的绩效和经济补贴;或者优先给与岗位评优、职位动迁等方面的福利待遇支持。另一方面要对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区域的农民、农业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扶持。比如设立新技术应用保障保险机制,保障固定收益;或者给与农业技术应有经费补贴;或者强化新技术下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疏通与优先推荐采购等。以实际利益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从业者积极应用新技术,强化农业技术利用效率。

2.3 做好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建设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监督检测是一项重要内容,是确保我国农业产能提高的同时,农产品的品质更加迎合各方面需求的重要条件。要积极抽调专家、农业专员、农产品安全检测检疫人员,根据国内外顶级餐饮企业或农产品管理部门、机构设定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质量监督管理,重点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有害物质残留和病虫害,提升农产品的安全卫生品质和营养价值。有合理有序的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发挥作用,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生产成果迎合社会发展大需要,为我国农产品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3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各地区的实际落实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品质化进程。农业部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地方政府要紧密合作,创新工作模式和思维理念,积极推动农业技术的应用效率提高,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刚,王泉根,黄锡.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关于苏州市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J].上海农村经济,2006,(05):56-57.

[2] 郭红东.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浙江省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2,(05):79-80.

控制技术与精确农业的浅析 篇12

1 精确农业发展中所涉及的重要技术简单介绍

1.1 按田间具体情况作物管理系统 (site-specific crop manage-ment简写SSCM)

它在美国首先实现。它强调应该根据田间不同地方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实行有区别的管理来克服肥料、种子等使用的不合理性。SSCM从技术角度讲就是为了适应田间各种因素的时空变化来实现作业整体的微观管理系统, 它的基础是土壤学、种植学、信息技术、管理工程科学和经济学的一体化。

1.2 产量图 (Yield Map)

它就是利用GPS及自动化机械采集田间不同位置的产量数据, 并利用GIS绘制产量图, 对于实现作物科学管理有重要意义, 可以将不同地块、不同位置、不同年份的产量进行对比, 并与土壤灌溉与排水、施肥、种子、杂草、虫害等因素的信息结合起来分析, 从而选择管理策略。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A强调各种与作物生长有关因素的空间差异性, 如土壤的N、P、K、石灰、Ph值等, 通常将GPS接受设备安装在采样车或施肥机械、农药喷撒机械、收割机等设备上, GIS的作用是将用GPS配合采集的各种信息按空间位置叠加起来 (overlay) , 来制定特点的农业生产方式。

精确农业中的这些重要技术中的每一项都与控制论紧密相联系, 正是因为有了控制论在其中的应用, 无论是从生产机械还是管理策略, 使得这些技术每一项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力地改变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

2 精确农业和控制论的关系

在精确农业发展的初期,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引入农业生产, 使得某些具体的农业生产机械及工具成为一个实际可控系统, 如一个灌溉系统, 通过电机带动水泵抽水, 通过传感器来测定水位是否已达到要求.如已达到, 则传感器给电机一个反馈信号使电机停止工作, 从而使灌溉系统实现自动控制, 这是一个典型的反馈系统。精确农业可以看成一个大的控制系统, 而且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系统, 土壤酸碱性、温度、微量元素含量等等都是输入参量, 而相应的输出如施肥、喷药、及时灌溉等则是一个输出结果。按田间具体情况作物管理系统、产量图、地理信息系统则这个大的控制系统在控制某些控制量方面的具体表现。

精确农业的整个控制思想是从准确地记录植物生长的影响因子变异开始的。这些变异包括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病虫害情况, 植物的生长情况等等, 这些都可以看是整个系统的输入, 有了这些输入系统将根据某种策略来控制它的输出即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 农业机械生产设备就包括高速度、高精度的定位系统, 可变量操作机构等等来确保植物的良好生长。

农民由于采用PA技术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这必然促进精确农业的发展, 同时也必然有更多的控制理论将被应用于精确农业。

3 结论

精确农业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足够的发展, 然而在我们国家虽然研究的很早但真正将它用于实际的农业生产却很少。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从事农业方面的人将越来越少而且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大力推进土地整改项目如江苏的万里良顷等等, 这将有力地促进精确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同时它也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衍生出新的技术促进农业发展。

正是由于引入机电一体化和信息智能技术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使得许多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精确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控制理论通过控制实体应用于农业生产,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摘要:农业生产与控制技术看起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 但在引入机电一体化和信息智能化后, 使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阔地应用, 传统农业也正在向精确农业转变, 同时也使得控制理论在农业应用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信息智能化,控制技术,控制理论

参考文献

[1]高亮之.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发展.计算机与农业, 2001.

[2]张书惠, 马成林, 杜巧玲, 聂昕, 吴才聪, 韩云霞.精确农业自动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农业工程, 2001.

[3]汪懋华."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J].农业工程学报, 1999.

上一篇:粤北岩溶山区下一篇:真实的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