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效率(精选12篇)
农业技术效率 篇1
0 引言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愈加“常态化”,科技强国、科技富民的要求愈加迫切。过去的十年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的十年,整体上,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大幅度地提升,在科技资源投入、科研绩效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科技发展实现了重要的跃升。
就2014年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排名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和浙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55%),江苏一直位居第四,在经济发展方面,江苏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广东,全国排名第二。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样地,经济快速发展会反过来促进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发展。本文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江苏13个地级市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将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且对每个地级市进行细分,以期全面地反映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是否区域均衡化。
1 文献综述
Can(2007)使用DEA模型估算24所旅游机构的运营效率,结果表明旅行机构间并不存在运营效率差异[1[1]。Thanassoulis(2010)运用DEA模型研究英国高校教育支出结构、效率以及产出,并发现大多数高校的产出转换率在不断减少[2[2]。
唐雯(2011)应用DEA模型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企业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未能达到DEA有效[3[3]。喻登科(2013)构建的评价模型,应用DEA方法进行实证,测出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4[4]。邓洪波和陆林(2014)利用DEA模型测度安徽17个城市旅游资源利用的TE、PE和SE,发现城市旅游PE是制约城市旅游TE的关键因素[5[5]。
2 DEA模型基本原理
数据包络法(DEA)将单一投入、产出的工程效率概念推广到多投入、产出同类决策单元(DMU)的有效性评价中,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微观经济中的生产函数理论及其应用技术[6[6]。其中C2R模型是DEA的第一个重要的基本模型,该模型基本假设为决策单元(DMU)规模收益不变(CRS),用于计算各DMU的综合效率(TE)。当C2R模型去除锥性假设之后就得到新的模型BC2,其基本假设变为决策单元(DMU)规模收益可变(VRS)。该模型将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E)和规模效率(SE)。其中纯技术效率是去除DMU规模大小影响之后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是评价DMU是否处于最优生产规模的重要指标。
其中BC2模型线性规划模型表述如下:
式(1)中,Yrk=第k单位的r项产出值,Xik=第k单位的i项投入值,Ur=第r项产出权重,Vi=第i项投入权重,Hk=相对产出值,n=DMU单位数,s=产出项个数,m=投入项个数,ε=极小的正数。因为限制条件个数(m+s+n+1)大于投入产出变量的个数(m+n),将该模型转变成对偶线性规划模型进入松弛变量s-、剩余变量s+,模型如下:
式(2)中,θ=该DMU的有效值,λj=权重系数,^eT=(1,1,…,1)∈Em×m,eT=(1,1,…,1)∈Es×s。而BC2模型再加上限制条件∑λj=1,即CRS,即可得到C2R模型。
3 江苏科技创新效率实证分析
江苏经济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均值为30 925.07亿元,平均发展速度为117.37%;“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均值为59 506.99亿元,是前期的1.92倍,平均发展速度为111.10%,增幅略有下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江苏13个地级市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解,细分成纯技术效率(PE)与规模效率(SE),探究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步调不一的主要原因;分析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间科技创新效率均衡化问题,研究江苏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3.1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源于2008—2014年《江苏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公报》,由于2012年公报缺失,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分析结果的科学性,最后分别使用2008—2011年、2013—2014年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投入与产出主要指标体系[7[7]见表1。
本文根据江苏3大区域的细分,对比分析苏北(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苏中(南通、泰州、扬州)、苏南(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地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探索江苏三大区域科技创新TE、PE、SE的差异。
3.2 江苏各市科技创新效率测算结果与分析
本文从TE、PE及SE三个方面分析13个地级市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力图找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关键。表2中的结果是用DEAP2.1软件得出的TE值。从横向来看,苏州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TE均值都为1,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无锡、南通、南京、泰州、常州、镇江,其他都低于整个江苏平均水平0.53;从纵向来看,整个江苏TE值大致呈现上升趋势,在2014年末全省达到0.78,非DEA有效,“十二五”时期TE值比“十一五”时期有显著提升。
就13个地级市而言,达到DEA有效的只有苏州,在2014年末达到DEA有效的还有镇江、泰州,此外,连云港、淮安在2009年末均达到DEA有效,随后大幅度降低。
是什么原因造成各地级市TE极度不均衡?2014年末南京生产总值为8 820.75亿元,仅次于苏州,分别是无锡、南通的1.1倍和1.6倍,为什么南京的TE却低于无锡、南通?就此,需要将TE再细分为PE与SE。
细分PE结果(见表3),不管是从横向还是纵向看,PE值都在0.7以上,仅有个别地级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5,总体而言全省各市科技创新效率PE比较均衡,如苏州、南通、泰州、盐城在“十一五”时期PE值均为1,属于DEA有效,其中苏州、泰州在接下来的“十二五”时期PE值依旧为1,仍是DEA有效,由此可见导致江苏以及各市科技创新效率TE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PE所造成的。以泰州为例,平均TE为0.47,但平均PE为1,显然PE并不是导致TE低的主要原因,拓展到各市也是一样。需要对全省及各市的SE进行分析。
细分SE结果见表4,对全省及各市科技创新效率SE进行分析,可知导致全省及各市科技创新效率TE不均衡、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主要因素理论上是SE。
首先,就各市在两个时期发展而言,每个地级市SE都在增加,说明科技创新的规模结构在调整与完善,但在“十一五”期间,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泰州均低于0.49,即这6个城市属于科技创新规模结构不合理,需要进行调整,经过“十二五”期间调整与改善,虽然SE依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相比于“十一五”时期有所提高;其次,经过两个时期的发展,到2014年末13个地级市的SE均达到0.50以上,最低的是盐城,相比而言,宿迁发展最快,从2008年末SE为0.05,达到0.94,由于宿迁科技创新效率PE均高于0.90。且SE与TE变化一致、数值也很接近,进一步说明导致全省及各市科技创新效率TE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SE;再者,就全省而言,虽然2014年末全省SE为0.82,但平均SE仅有0.56,说明江苏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主要原因依旧是SE。
3.3 江苏三大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分解
从表5中可以看出,TE:苏南地区高于苏中地区,其次才是苏北地区,意味着苏北地区与苏南、苏中还存在较大的差距;PE: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基本持平,即相对而言,全省PE比较均衡;SE:科技创新效率SE不均衡是导致江苏三大区域发展步调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3.4“十三五”预期目标
本文通过2014年末现有的投入产出规模得出最佳投入产出规模。苏州、扬州、镇江、泰州与宿迁已达到DEA有效,TE、PE、SE均达到最佳水平,在“十三五”时期只需保持原有规模,即所有投入都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量同向增加相应比例。其余地级市投入产出效率并未达到最优,南京等都需要减少相应的科技投入量,如此科技产出量才能达到最佳值(见表6)。
注:-表示I1、I2、I3缩减后的规模,+表示O1、O2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表示规模不需要调整。
4 结论
引起江苏各市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关键因素是SE不均衡和投入产出规模结构不合理。本文把“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江苏各市科技创新效率TE分解成PE和SE。结果表明:
江苏TE值大致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末全省达到0.78,非DEA有效,“十二五”时期TE值比“十一五”时期有显著提升。但细分到各市,达到DEA有效的只有苏州,2014年末达到DEA有效的还有镇江、泰州。意味着江苏各市区域发展不均衡。
江苏各市科技创新效率PE比较均衡,如苏州、南通、泰州、盐城在“十一五”时期PE值均为1,属于DEA有效,其中苏州、泰州在“十二五”时期PE值依旧为1,仍是DEA有效,可见导致江苏以及各市科技创新效率TE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PE。
导致全省及各市科技创新效率TE不均衡、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主要因素理论上是SE;SE与TE变化一致、数值也很接近,说明导致全省及各市科技创新效率TE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SE。
“十三五”时期,苏州、扬州、镇江、泰州与宿迁等市只需保持原有规模,增加相同比例的科技投入,就能获得更多的科技产出;其余地级市需调整与改善科技投入规模结构,以期达到最优科技产出。
参考文献
[1]KOKSAL C D,AKSU A A.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A-group travel agencies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A case study in the Antalya region,Turkey[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3):830-834.
[2]THANASSOULIS E,KORTELAINEN M,Johnes G.Costs and efficienc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England:A DEA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011,62(7):1282-1297.
[3]唐雯,孔慧珍,惠红旗.基于DEA模型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3):194-198.
[4]喻登科,陈华,涂国平.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情报杂志,2013(2):182-189.
[5]邓洪波,陆林.基于DEA模型的安徽省城市旅游效率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4(2):313-323.
[6]马占新,马生昀,包斯琴高娃.数据包络分析及其应用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1-60.
[7]陆邦祥.江苏省科技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测评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35-36.
农业技术效率 篇2
浅析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
一、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必要性 农业用水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增长,不仅仅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取决于水利这个命脉,保持水资源,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已在全社会达到共识.
作 者:孙学平李海军 作者单位:宁夏唐徕渠管理处 刊 名:市场经济研究 英文刊名:MARKET ECONOMY RESEARCH 年,卷(期): “”(3) 分类号:F3 关键词:发展乡镇金融 提高农业效率 篇3
【关键词】乡镇金融 农业效率 小额农贷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只有乡镇经济发展了,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发挥区域经济协调中心的功能,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近几年来虽然不断提高,但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具有受自然条件限制、高投入、低产出的特征,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和农业效率依然偏低。要推动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的效率,必然离不开巨大的资金支持,离不开资金的全面渗透。但现阶段我国乡镇金融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全国金融的发展水平,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乡镇金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效率是经济主体对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农业经济主体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在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比重的50%,但农业产出却仅占GDP比重的14.5%,50%的人口创造14.5%的GDP,如此低下的投入产出能力使农业不能持续发展,农民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基本生活保障,因其薄弱的经济实力和信用保证的严重匮乏而不受金融机构青睐,尤其在乡镇地区,除了农村信用社外,没有其他任何金融机构的设置。农村金融市场的萎缩使急需资金的广大农村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使农村资金通过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途径流向城市。
黄集镇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乡镇总人口52830(人),从业人员24246(人),土地面积8800(公顷),耕地面积4533(公顷),财政收入1640(万元),粮食产量35423(吨),表1是黄集镇自2004-2007年上半年小额农贷情况的数据,从这些数据可以分析我国乡镇金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乡镇金融的现状
(1)贷款回收率高。黄集镇农村信用社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连续三年的贷款偿还率都在98%-100%,这一比例既维护了乡镇金融体系的安全,又提高了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效益。
(2)贷款覆盖面广。据银监会2005年3季度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在农村信用社有小额信用贷款或联保贷款余额的农户数为713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2.31%,农户贷款余额为5676亿元,占农村信用社贷款总余额的37.23%。全国2亿多农户中,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大约是1.2亿户,约有60%的农户贷款得到满足,这一比例高于国际水平。黄集镇贷款户数占总户数的比重在50%左右,与银监会的统计基本一致,说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覆盖面是较广泛的。
(3)资金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也在增加,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从2004年的2100户增加到2007年上半年的3000户,平均增幅在27%以上,这一增速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2、我国乡镇金融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镇金融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完善,乡镇地区的金融服务有了很大改善,在乡镇地区从2002年广泛开展了小额农贷,但从表1仍然可以看出目前农村信用社在为农户解决资金需求时仍然存在大量问题。
(1)资金供给渠道少。从表1可以看出黄集镇的人均存款数额虽然在不断增加,但以一家三口计算的家庭存款数额却不足万元。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技术水平的改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户仅依靠内源性融资难以解决,而乡镇及以下的农村地区除政策性收购业务如粮棉油的放贷由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外,当前唯一的资金供给渠道就是农村信用社,而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高门槛又使很多资金缺乏的农户望而却步。
(2)贷款价格缺乏灵活性。我国在2001年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贷款的上限已经放开,对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规定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法定利率的2.3倍,但向农户发放贷款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都是江苏省统一规定,所发放的贷款中没有以法定利率为基准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上下浮动而发放的。
(3)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为农户发放贷款时,都是给农户办好银行卡,然后再把贷款打进卡里,至于农户如何运用资金则根本不予以监督,从而使很多农户把得到的贷款集中给一个人使用,用于工程机械而大量流出农村,且农村信用社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吸收存款上,使存差不断扩大,并将吸收的存款上存,造成大量资金外流。此外,还有邮政储蓄银行也是只存不贷,将吸收的资金全部上存,把农村资金抽到城市,造成乡镇地区发展经济的货币资金匮乏,直接影响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
(4)贷款方式单一。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信用社改进和加强支农服务的十条意见》中提出改进贷款管理方式的要求,放宽农户小额贷款条件,对信誉较好、无拖欠贷款记录的农户可采取信用贷款的方式,不必担保抵押,但在实际操作中,农村信用社为减少监督成本、搜寻成本,保证利益最大化,只发放担保贷款,而且对担保人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公务员,这就把大量的农户拦在了门槛之外。
(5)金融产品少,服务效率低。在金融服务多样化、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农村信用社所提供的金融产品仍然只限于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没有票据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等,农户也没有机会参与股票、债券交易,甚至没有开通统存通兑业务,在信用社办理汇兑业务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服务效率十分低下。
二、发展乡镇金融,提高农业效率的对策建议
乡镇地区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农业效率,必须依靠新品种的引进、先进技术的采用、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都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但依靠农民的自我积累很难完成,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改革和完善乡镇地区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1、完善乡镇金融机构体系,增加资金供给渠道
乡镇地区地广、面广、住户分散,应根据乡镇地区的特点,建立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等符合乡镇地区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有竞争的乡镇金融机构体系。
(1)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我国乡镇经济的基础非常薄弱,需要国家财政的扶持,也需要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对缺乏基本生产、生活资金、无抵押物的贫困农户财政应给予适当的补贴;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先进技术的引进、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所需的资金应有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对增加农村和农业信贷投入的金融机构财政应给以适当的税收减免或税收优惠,在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逐步形成以政策性金融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2)强化农村信用社在乡镇金融中的地位。农村信用社应健全内控机制,确定内部经营方向,规范管理,形成全国范围的管理体系,严格遵守《农村信用社改进和加强支农服务的十条意见》,向农户提供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乡镇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
(3)建立具有互助性质的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改革趋势是无法逆转的,对于投资多、见效慢、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意涉足的农业领域,应以村为单位,按照合作制的原则成立农村社区基金,使其成为真正意义的互助性质的合作金融组织,避免重蹈合作基金会乱收乱支、严重亏损的覆辙,以满足广大农户小额的、频繁的日常生活所需资金。
(4)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为促进乡镇地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金融竞争环境,应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干涉无息的民间借贷,规范民间有息贷款,抑制高利贷蔓延,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发展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以及运作规范的民间金融组织进入正规的金融市场,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使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2、建立资金回流机制
(1)采取措施抑制农村信贷资金外流。为确保资金使用在乡镇经济的发展上,避免资金外流,农村信用社一方面应积极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获得贷款的农户进行资金用途的监督,另一方面可将融资与实物买卖相结合,把贷款直接支付给种子公司、农机公司等,以防止获得贷款的农户将资金移作他用,引导农村信贷资金高效率转化成农业投资。
(2)解决邮政储蓄资金流失的问题。邮政储蓄机构由于从业人员没有从事信贷工作的经验,暂时不能办理贷款业务,可进一步扩大质押贷款业务的试点范围,鼓励邮政储蓄资金参股农村信用社,投资农村小额保险组织,将上存人民银行的存款转化为支农再贷款,实现农村资金的回流,为乡镇经济的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投入。
3、深化改革利率体制
乡镇金融业务能否顺利开展与利率是否放开有极大的关系,由于农村贷款的数额小、期限短,发放每笔贷款的成本都很高,乡镇金融机构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有比商业贷款更高的利率,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利率体制改革,以法律法规来解决乡镇金融机构因独家经营而将贷款利率“固定不变”的问题,同时放宽乡镇金融机构的定价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风险定价机制,合理确定涉农贷款利率。
4、增加乡镇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乡镇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乡镇经济的特点,广泛开展票据、租赁、信托等融资方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增加银行卡的发行量和增设ATM取款机,开通通存通兑业务,推广非现金结算业务,提高业务的自动化处理水平,把城市成熟的产品和先进的金融理念引入农村,鼓励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不断探索形成符合我国乡镇地区特点的金融产品,从而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广泛、更便利、更优质的服务。
5、提高乡镇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乡镇金融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具备现代金融知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乡镇地区的金融机构应建立员工的定期培训制度,培养符合当地风俗习惯、消费习惯、具有适应农村艰苦条件的金融从业人员;注重建立人才的竞争机制和创新人才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高伟: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7(5).
[2]徐金源:以高效的金融服务助推江苏新农村建设[J],农村金融,2007(9).
[3]胡小亮: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缺位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7(4).
农业技术效率 篇4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全世界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 能源短缺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已成为目前国际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据可靠数据统计, 2010年我国全社会耗电量已达到4.19万亿千瓦时, 其中工业耗电量占总耗电量的70%, 而电机系统的耗电量则又占工业总耗电量的60%~70%。我国电机多为普通效率电机, 其平均效率为87%, 而发达国家早已推行的高效电机效率已达到91%以上, 美国的超高效电机效率更是达到93%, 比我国高3%~5%。系统运行效率, 比我国高25%~30%。电机及系统节能空间巨大, 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重要手段, 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一步加大高效节能电机的研制和推广力度, 在整个节能降耗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 高效电机的特点
高效 (IE2) 笼型感应电机与普效 (IE1) 电机相比有如下特点[1]:
1) 效率高, IE2比IE1平均高3%, IE3比IE1平均高近5%左右;
2) 需要使用更多高质量的材料。IE2比IE1电机成本高25%~30%, IE3比IE1电机成本高40%~60%左右;
3) 优于运行温度较低, 电机寿命更长, 可降低维护成本;
4) 典型设计情况下起动电流较大些;
5) 转子惯量较大;
6) 额定负载下转速较高, 转差率较小。
高效电机寿命周期成本比普通的低效率电机低, 维护费用一般也低于低效电机, 从整个工作生命周期内实际节约的能耗成本要比采购成本高许多, 因此包括我国在内,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高效率电机的研发及使用推广。
2 提高电机效率的方法
提高电机效率的关键技术就是如何大幅度降低电机各项损耗 (铁耗、铜耗、风摩损耗和杂散损耗等) , 这就要求对电机各类损耗产生的机理进行极其深入细致的研究, 充分挖掘降低各类损耗的潜力。因此, 电机效率的提高已不仅仅局限于电磁设计, 而是需要结合传统的电机设计模型建立更为精确的数学物理仿真模型, 并综合考虑工艺, 材料, 加工精度, 结构, 性价比等各种因素进行研究, 进而提出解决降低电机各种损耗的关键工艺和设计技术。
基于以上观点, 可将开展超高效电机研制工作中需要面临的关键技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2.1 合理的电机设计
1) 铁芯尺寸
通过适当加长铁芯来降低磁密可降低铁耗, 但材料成本会有所提高, 因此具体尺寸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2) 槽形
减小槽口宽可以降低定转子齿部平均磁密, 降低励磁电流以减小杂散耗;控制斜槽度, 则可大大削弱高次谐波磁场产生的附加转矩和齿谐波, 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杂散耗。
3) 槽配合
槽配合对电机性能有很大影响。采用近槽配合能降低杂散损耗, 效率、功率因素和启动性能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4) 绕组型式
“正弦”绕组采用不同的绕组匝数和结构形式, 使用“正弦”绕组可以有效削弱合成磁场中的高次谐波, 削弱杂散附加损耗。
5) 气隙
适当增大气隙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机杂散耗, 提高效率。
注:检测方法符合IEEE112-B
6) 风扇结构
在保证电机温升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减少叶片外径、增大叶片宽度、增加叶片数量, 使用后倾式风扇等手段可有效降低风摩耗。如2极电机采用不可逆的后倾式风扇, 可使风量不变, 风摩耗降低20%[2]。
7) 使用磁性槽楔
电机开槽后会使气隙磁导变得不均匀, 表面损耗增大, 如果采用磁性槽楔相当于缩小了槽口尺寸, 可以有效减弱齿槽效应, 从而降低表面损耗和铜耗。
2.2 合适的选材
1) 电工钢
高导磁率、低铁损的高效硅钢可以有效降低激磁电流, 使定子铜耗变小;使用薄硅钢片, 可以减少电机涡流损耗, 从而减少铁损耗, 提高电机效率。
2) 铜线
选用低电阻率铜线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定子铜耗, 提高电机效率。
3) 转子
使用纯度较高的铸铝转子可有效降低转子导条电阻率。在小功率电机中如果直接采用铸铜转子可有效降低电阻率, 进而可以大大降低转子铜耗。
4) 其他配件
选用优质低摩擦轴承、高质量球轴承, 减少摩擦和振动、摩擦阻力小的密封圈和润滑脂。
2.3 优良的加工和装配工艺
1) 定转子加工
冲床冲剪方式加工的片子边缘因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内部应力, 应力的存在会导致硅钢片磁性能降低, 进而使定子铜耗增加。如果对冲剪成的定转子进行去应力退火可有效降低硅钢片铁损并提高硅钢片导磁性能。另外, 如果使用高速冲床或是使用线切割、激光切割方式将有效减少和避免铁芯加工过程中应力产生导致的电机铜耗增加。冲片不良易导致硅钢片毛刺过大, 叠压系数降低, 定子齿、轭部的截面积减小, 磁通密度增大, 导致激磁电流增大, 功率因素降低, 造成定子铜耗增大, 电机效率降低, 如果使用线切割或激光切割方式将有效消除毛刺引起的铜耗, 使电机效率得以提高。
2) 转子表面处理
通过氧化处理、脱壳处理、转子表面焙烧、碱洗等方法可有效增加铸铝导条与铁芯间的接触电阻, 能有效降低杂散损耗。
3) 转子的平衡控制
转子的平衡分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种, 良好的平衡性能是降低机械耗的有效办法。
4) 装配偏心控制
采用热套工艺减小压定子产生的机壳变形和装配偏心;使用硬度较高的合金端盖, 尽可能减少偏心, 可有效减小偏心照成的机械耗增大。
5) 转子轴向间隙的消除
使用波形弹簧垫圈或三点式弹性垫圈可有效减小因轴向间隙引起的机械耗。
6) 零部件尺寸精度控制
轴承与轴承室选用合理的公差配合, 尽量采取中间公差, 保证零部件在运输和装配过程中不发生变形, 将有效降低电机机械耗。
3 效率检测方法
随着各国对高效电机研发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 选择何种效率试验方法成为高效电机研制和推广的一项关键问题。国际上当前采用的电动机效率测试标准差异不大, 影响最终效率测试结果的最大的差别在于杂散损耗的测定。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标准IEC60034-2标准规定负载杂散损耗为输入功率的0.5%, 日本JEC37标准则规定负载杂散损耗为0。美国电气制造者协会 (NEMA) 制定的IEEE112-B标准规定负载杂散损耗采用输入输出法测定。近年来, 相关研究人员对几个标准做了大量实验比对工作,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得出结论是JEC37标准检测的效率最高, IEC60034-2标准所测效率则比IEEE112-B标准所测效率要高。表3和表4的数据可明显看出标准间的差异[3]。
我国目前的电机试验标准基本参考了美国和欧盟的实验标准, 在高效电机的检测中建议采用低不确定度的IEEE112-B法作为高效电机的检测方法, 能够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电机效率, 对电机效率的提高具有更为可靠的指导意义。该方法能够比较精确地判断电机运行状况, 相关方法已写入国家标准GB T1032-2005《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4 结论
虽然提高电机效率的方法很多, 而且未来随着极低铁损和超高磁感硅钢片、低温超导材料, 稀土永磁等先进材料的应用必将使高效超高效电机的制造变得更加容易。但只有在使用合适的效率检测方法获得可靠的损耗值的基础上, 通过损耗改进方法的合理运用才能制造出低成本的高效和超高效电机。
摘要:从电机设计、选材、加工装配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电机提高效率的方法, 并介绍了高效电机效率测试方法, 为高效电机的研制和检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效电机,效率提高,效率检测
参考文献
[1]陈伟华, 李秀英, 姚鹏.电机及其系统节能技术发展综述[J].电气技术, 2008 (9) :13-22.
[2]贺胜强.浅谈提高小型电机效率的方法[J].电机技术, 2011 (1) :11-13.
农业机械化效率分析论文 篇5
1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1.1变量选取
在投入指标方面,最初选择拖拉机数量以及耕、种型配套设备为投入指标,但考虑到拖拉机的用途较广,除了农业生产,还有运输或非农用途,不能准确的反映农业机械的生产情况,而耕、种型配套设备则只能用于农业生产,可以直观反映农业机械作业的情况,因此,最后投入指标确定为耕作型农业机械配套设备和种植型农业机械配套设备的生产率。在产出指标方面,本文选择机耕和机种的面积作为产出指标。
1.2数据来源
~延边8个县市的耕作型农业机械配套设备和种植型农业机械配套设备和2000~20延边8个县市机械耕作面积和机械播种面积的数据来自延边州农机站,农业机械配套设备的生产率数据主要来自阿里巴巴销售网站和农机通网站所提供的各农业机械配套设备产品的生产率指标。
2实证分析结果
延边州各县市的农业机械化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来看,在至年的中,延边州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率保持增长,除敦化市为负增长外,其余县市均为正增长,其分解指标的情况如下:第一,延边州各县市的农业机械技术进步指数均正增长。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延边州逐步加大对购置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使得延边州的农业机械保有量和总动力大幅增加。而且近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大幅增加,已接近饱和,延边州目前更加重视农业机械质量的提升,对于效率低下的小型机械不再进行补贴,只对30马力(22kw)以上的拖拉机及相关配套设备进行补贴,这将促使延边州农业机械结构更加合理。第二,延边州各县市农业机械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仅有敦化市和安图县为负增长。其中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中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和安图县保持不变,其余均为正增长;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中敦化市、龙井市和安图县为负增长,其余为负增长。纯技术效率,指不考虑规模变化对效率的影响,效率的变化来源于管理方式、技术创新等技术层面的改变。延边州农业机械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重由的46%增加到2013年的75%,延边州的农业机械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较快,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农业机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规模效率变化指数方面有3个地区呈负增长,5个地区正增长,但是增长幅度都比较小。延边州的自然环境可以用“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来形象的比喻,山地较多平原较少是延边州的实情,部分耕地位于有坡度的山地。而且延边州也存在土地碎化的问题,自发展专业农场以来,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尚需时日。山地多、土地碎化等因素制约着农业机械发挥规模化作业的优势,也将制约延边州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总结
农业技术效率 篇6
通用和福特在改进汽油发动机提高燃油效率方面取得了进步,而克莱斯勒落后了。现在克莱斯勒希望借助MultiAir技术迎头赶上,他们声称能将燃油经济性提升25%。
在传统的发动机中,凸轮轴打开或关闭进气阀门。这些阀门一直做同样的运动,即便在发动机速度较低,所需空气较少时也一样。MultiAir系统则不同,它依据路状况和所需的动力,用电子控制方式决定了开关阀门的最佳时刻,以便汽车能在各个速度下能都最有效地运行。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小的电磁阀,一个类似开关的机械装置开启和关闭阀门。电磁阀会周期性的调整阀门的开关,以便发动机能在给定时刻根据载荷情况吸进最适量的空气。在低负荷的情况下,短暂的开启阀门对发动机来说更省力,效率得以提高。并且因为该系统在需要更多动力的时候能更长时间地开启阀门,它就能从发动机获得更多能量。
因此,MuItiAir不仅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它还能使发动机的扭矩增加15%,克莱斯勒的发言人尼克卡帕(Nick Cappa)表示。
“它为发动机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呼吸’方式,无论是在怠速或者是每分钟6000时。”卡帕说。
2009年MultiAir技术由菲亚特在欧洲发布。2011年,该技术将首次应用到菲亚特500,从而打八美国市场。卡帕表示克莱斯勒正在努力将MultiAir运用到新型高效的Pentastar六缸发动机上,这款发动机应用广泛,从小型货卡车到小轿车都有应用。卡帕表示汽车上应用该技术的成本目前还不能确定。
克莱斯勒采用该技术是提高内燃机燃油效率的最新尝试。改用本质上不同的发动机,例如那些电动汽车,从长远来看可能对环境和燃油经济性最有利,但是汽车充电所需的基础设施不会一夜之间就冒出来。
汽车制造商联盟(Alliailce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的发言人查尔斯·特里图(CharlesTerrito)表示,短期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法仍然是使内燃机的燃烧更清洁更高效、“所有的制造商都在努力寻找新的方法,让内燃机消耗一加仑的汽油能跑更多的路程。”他说。
例如,福特使用EcoBoost系统,使用涡轮增压器和燃油直喷将发动机尺寸减小一半,减少质量,使燃油效率提高了大约20%。通用汽车也使用了一系列的技术策略,包括燃油直喷,帮助2010款雪佛兰Equinox SUV达到了每加仑32英里(约51.5千米)。
通用和福特都没有对克莱斯勒的MultiAir发表评论,但是分析人士称赞了这一设计。“我认为MultiAir是一个突破性的技术。”J.D.Power and Associates的全球动力系统高级经理迈克尔·奥默托索(MichaelOmotoso)表示,这个设计不仅能帮助克莱斯勒赶上福特和通用,也许还能使它在保持收益率的同时在燃油经济性上取得领先。
另一位分析师约翰·麦克尔罗伊(John McElroy)预测五年内,克莱斯勒会在它的每台发动机上使用MultiAir技术。Autoline Daily网站的负责人埃尔罗伊已经追踪汽车行业超过30年。他表示这个技术会比混合动力和柴油机便宜得多:因为混合动力涉及到两套独立的动力系统和昂贵的电池组:而对六缸或八缸柴油机来说,其排放控制系统平均造价为3000~4000美元。MultiAir不需要其他额外的活动件,因此它可能比福特的EcoBoost更便宜,后者使用了昂贵的涡轮增压器,埃克尔罗伊提到。在2011款福特Explorer的发布会上,EcoBoost的售价为995美元。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nternationai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的项目总监约翰杰曼(JohnGerman)对克莱斯勒声称的MultiAir技术能使燃油经济性提高25%持怀疑态度。根据他的估计,这一数字更接近10%~15%,这要比混合动力的效率低。即便如此,他仍然认为MultiAir是一个“聪明的”系统,并赞扬菲亚特回答了一个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问题,即如何用电子方法控制阀门。
促进我国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效率 篇7
一、宏观政策
(一)宏观政策制定。
从全球范围来看,凡是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对技术创新的宏观政策支持都是较为健全和完善的。但是,政策制定要注重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的特性和发展的规律。根据日本的一项对各技术领域与科学之间关联程度的调查显示,与科学关联程度的强弱根据技术领域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现阶段技术创新主要是以产学研为发展道路,实际在进行产学合作时,必须充分地考虑这些不同技术领域所带来的差异来进行技术转移的引导。比如,在部分医药品及信息技术(IT)产业领域,专利的占有可能性较高,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成本也比较低,而在产品非常复杂、生产规模较大,同时服务网络也不可或缺的航空、宇宙及汽车产业中,依然应该由大企业专门从事研究开发。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健全。
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规范是造成我国技术创新裹足不前的一个重要因素。
1、大多数企业不愿采取技术领先战略,间接减缓甚至停止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进程。
企业的知识产权得到保障,就具有开发新技术的动力,按照法律要求进行安排就可以无须担心专利技术被人无偿使用。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技术转移带来的收益来满足技术创新的发展和企业其他方面的要求。一旦发生纠纷,就可以以完善的法律条文处理各种情况,对于事件的处理更加方便。
2、对于高校等研究机构而言,需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这就需要系统的培训,借鉴国外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案例,分析知识产权流失的可能途径,将知识保护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具体制度上。
3、加大处罚力度。
我国法律条文中对于各种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知识产权推行不如预期的重要原因。
(三)风险投资特点和发展规律。
风险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发展有很大作用:为技术创新提供合理的融资渠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风险承担者;为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提供融通资金;为企业带来先进的专业化管理,避免技术创新投资的盲目性、随意性,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但是,国家在制定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相关政策时,要以市场为出发点,不能单纯以政府意愿来决定风险投资的运行。例如,美国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教训是政府支持的高技术企业投资公司的失败。这项计划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并不完全符合风险投资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由于风险投资的风险大﹑周期长,而高技术企业投资公司取得的是低息贷款,因有归还贷款的压力,在加上许多投资人和管理者的急功近利,使得不少公司在取得贷款后,并非真正用于支持创新者创业,而是以高利率转贷给工商企业以稳赚利率差。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高技术企业投资公司由于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投资管理者,从而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可见,任何金融政策的实施都必须符合金融现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试图改变经济规律的做法都会失败。
二、技术转移体系的建立
按照我国现在实际的发展,我国技术转移体系应当由大学研究机构——国家控制,风险投资参与的技术转移机构——企业来构成。我国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结构还不成熟,自主创新技术转移还没有达到可以成为独立经营,为公司获取经济利益的企业经营组成部分。我们现在主要是通过大学和国家建立的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在现阶段是比较符合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状况的。大学通过技术筛选系统选择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开发研究,技术转移机构给予一定的支持,支持各种形式的技术开发。可以包括:①帮助公营机构申请获得专利和生产许可证;②资助大学师生对一些有希望的但尚未证实的高技术设想进行早期开发,与一些大学共同安排高技术实验项目,并提供资金;③在大学中设高技术奖励基金;④不定期举办高技术发明创造竞赛;⑤帮助有技术专长的集体或个人开办新企业,协助办理开办手续,提供资金方面的帮助。
技术转移机构需要由国家控制和支持,主要是借助国家给予的职能权利便于技术转移的正常进行。例如,由国家授权的保护专利和颁发技术许可证的职能权利,可以节省向有关部门申请的复杂手续;有根据社会需要保证国家的研究成果或诸多有应用前景的技术进行再开发的权责;有权对政府投资的研究成果和它认为可能导致用户实际应用的研究领域,可以对有关项目给予资金条件支持的权利等。
风险投资是以前比较薄弱的环节,技术创新是高投入、高风险,也是高回报的,如果缺少大量资金的支持,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就很难发展。但是,如果是由于单个个体难以对技术创新风险做出很好的应对,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国投资者对于技术创新的投资不重视,专业的投资机构发展缓慢。如果由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解决技术转移中的法律问题,并且有专业人员来选择项目,使其符合科技市场的发展要求,同时帮助经营管理以保证获利,那么投资者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就会快速增加。通过直接介入这些投资,以提供管理和经营专家的方式来帮助处于早期阶段的公司尽快成长起来。技术转移机构的专利律师与其投资的公司的发展小组以及专利法律顾问一起,共同制定一个战略性的专利投资组合,不仅保护投资公司的产品,而且保护了知识产权。
企业是这个转移体系的最后的环节,我国企业现在的技术创新力量比较薄弱,有关专利等无形资产的法规不是由一两个法律顾问可以应付的,必须有法律团队分工协作来完成从申请专利到解决技术纠纷等一系列问题。即使开发出产品,也不能保证产品适销对路,不可能将产品涉及的所有方面都由自己独立研发。有些专利还没有达到实用的程度,要进一步开发才能推向市场,作为中间桥梁的技术转移机构就可以负责为学校或研究机构申请并保护专利,资助他们进一步把技术开发到可以实际应用的程度,再转让给企业,所得收入由学校和技术转移机构按一定比例分配。
三、技术转移机构的目标定位
(一)目标与定位:转移机构致力于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挑选技术项目,并通过最有效的手段将技术推向市场,主要目标是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包括寻找、筛选和获得技术、评估技术成果、进行专利保护、协助进行技术的商业化开发、市场包装、转让技术、监控转让技术进展等。其基本任务是推动新技术的转移和开发工作,尤其是促进大学以及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包括提供商业支持,鼓励私营部门的技术创新投资和扶持中小企业。
(二)运行机制:企业的运行机制就是通过自身的工作,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职权,同国内各大学、研究院所、企业集团及众多发明人有着广泛的紧密联合,形成技术开发——推广转移(销售)——再开发及投产等一条龙的有机整体,利润共享,起到联结开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需要具有捕捉未来市场技术并从中获得回报的独特能力,通过投资于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扩大知识产权的范围,创造新的价值。不仅通过转让技术使用获取价值,而且通过建立新的风险投资企业,把获得巨大报酬返还给它的技术提供者、商业合伙人和股东。研发人员机构将专利、发明等成果委托给技术转移机构,经审议后替发明人支付专利申请费用和代办申报,颁发许可证,使发明者得到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然后,即可对专利等开发成果进行转让和利润分成。
四、建立技术创新信息国家网络体系
(一)建立创新网络系统的必要性。有效的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对技术创新的成败和效率有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感知需求、产生新思想、提高研究开发效率、减少创新的失败等方面。获取技术信息通常是通过从公共信源获取信息,采用反求工程获取信息和从技术拥有者那里获取信息。从技术拥有者那里获取信息是最直接的方式,相对而言,容易得到较完整的信息。但是,由于技术创新信息流通不顺畅的原因,想要获得最新的技术创新项目信息是不方便的。相对的,拥有创新技术的研究机构等不具有自己推销技术成果,需求合作伙伴的能力,所以建立创新信息网络对于技术创新涉及的组织的运作都有很大帮助。
(二)建立技术创新信息国家网络体系的条件。信息体系的建立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给予其向有关单位收集技术创新信息的权利,保证所收集的信息不会被其他技术研究机构利用,有的研究机构可能利用系统的资料为自己的研究服务;有的研究机构的实力超出原技术拥有的机构,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技术研究再将其进行转让,这种行为侵犯了技术的首创性,影响小型机构或个人研究的积极性,阻碍研究的正常进行。保证信息不会被企业无偿使用,保护信息来源者的知识产权;保障技术需求部门的利益,不会被商业竞争者知晓商业秘密和本身技术的缺乏,有的商业企业可能利用信息库中其竞争者的需求信息来打击需求企业,使需求企业的结构调整、经营管理等经营活动受到破坏。拥有国家法规的支持会极大地减少上述情况的出现,有利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与国家技术创新评比挂钩,利用国家对技术创新的各种促进活动来加强人们对于技术信息网络的关注和参与。将系统内的成果交给国家技术创新评比组织,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成果进行评比,对于获得优胜的技术项目的研究单位和个人给予鼓励,如颁发经济奖励,开展项目申请绿色通道等方式使研究机构和开发个人有意愿将最新研发成果输入信息网络的数据库。不仅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买方选择机会还会获得国家的相关支持,对他们来讲是一举两得的好机会。
高校等研究机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在高校资助大学师生对一些有希望的但尚未证实的高技术设想进行早期开发,在大学中设高技术奖励基金,不定期举办高技术发明创造竞赛。对于技术创新有开发性思维,有一定技术设想且技术设想具有未来发展意义,并且愿意未来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高校学生,给予经济奖励的同时,组织国际交流活动,通过筛选将部分学生送入技术创新发展迅速的国家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回国后进入大型研究机构或是给予他们相关的帮助,以建立他们自己的科技企业。对于不愿意回国的学生,可以将他们纳入国际信息系统的范围,如果所在的研究机构有意愿出让先进技术,也可以输入我国建立的技术信息系统,如果有相关的国际技术发展的信息,在不涉及泄露有关国家机密或是公司企业研究机密的情况下,经过国家的审核是有利于我国技术发展的信息,国家也会给予有关个人表彰和奖励。留在国内的学生可以为他们设立专门的学习组织,以他们本身的兴趣和研究的方向来划分所学的专业,为未来的研究打下基础,完成学业后由国家安排进入研发机构或自己进入相应企业继续研究发展。
(三)国家信息系统的作用
1、收集相关信息。将各个领域进行划分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从学校和科研机构收集相应的技术项目描述和一些外层研究数据表述技术设计的性状功能等,当然这里不包括核心的技术设计。然后,将这些信息经过加密输入数据库,对项目的先进性与操作难度和深度进行排序,还要按照技术所有者的经济意愿或是其他要求来过滤选择,得出相应的数据。一方面便于企业查找,还可以减少双方沟通的时间,对于经济或是其他问题要求差别较大,可以不提供信息提示。对于在国家正式登记注册的企业也按从业领域给予唯一的信息进入代码,以便于形成企业个体数据库。防止企业商业调整或经营趋势被企业竞争者提前知晓,破坏自由竞争的商业环境。
2、技术转移的桥梁。企业一旦寻找到需要的技术,就可以上报系统,然后由系统与技术转移机构联系。技术创新信息系统是技术转移机构信息来源的基础,两个组织共同合作可以促进我国技术转移的发展。由技术转移机构联系双方,作为中介来完成技术转移的事项,以其专业性减少技术转移中的经济纠纷,便于企业获得可以直接推向市场使用的技术。如果企业不想通过技术转移机构,也可以通过系统联系双方,买卖双方自己进行技术转移事宜的洽谈协商。
3、国家创新技术信息的掌握。国家技术创新管理部门通过技术信息系统收集创新技术的发展和开发的不足,由管理部门制定促进技术创新的法规,指导国家技术创新计划实施的内容。保障国家对于技术信息发展的掌握,便于整体调控和政策辅助。国家可以就世界技术的发展趋势来引导我国技术发展的方向,区别分析,对最为需要的技术制定保护政策。
参考文献
[1]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戴大双,李浩.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大连理工出版社,2003.
[3]吴添祖主编.技术经济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赵立新.技术转移与产业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农业技术效率 篇8
1 加强农艺技术与农机的紧密结合
现代农艺理念下, 先进发达的农机应是广义意义上农艺的一部分。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是一个既熟悉农机又熟悉种植技术的团队, 农机运用和推广人员应与农艺技术推广人员密切配合, 合力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而农艺技术推广人员制定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应符合大规模使用现代农机具。大庆市各地自然条件和适宜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差异不大, 农业技术要求与操作规程的制定以县域为基础比较实际。县级农业部门可以从农业示范区建设起步, 农机部门应积极组织技术力量, 依托农业示范区 (基地) 建设项目, 主动与农艺技术推广、水利等有关技术部门协调与合作, 在现代农艺技术要求下进行农机与种植业的有效结合, 以获取最佳效益[1]。
2 整体优化农作物结构, 开展规模化种植
2.1 选良种, 加强节水技术应用
近年来, 极端天气多发, 在干旱的条件下, 很多农作物无法存活, 更谈不上有高产量。县级农艺技术推广人员应帮助农户选用抗旱能力强的种子, 针对区域特点整合优化农作物结构, 通过选种抗旱品种来确保丰产增收。同时, 应加强农艺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进一步提升抗旱能力。
2.2 开展规模化种植
规模化种植对于农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更加适合农机具的全面作业。新型农业经济环境为开展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条件。县级农业部门可以通过培养栽植大户, 鼓励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组织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 在让农民平等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增加土地效益, 提高农民的收入。
3 合理施用化肥, 防治病虫害
3.1 加强施肥技术指导
县级农艺技术推广人员应着力加强施用化学肥料的指导, 通过合理施肥来改善农作物所需要的肥料及营养。要让农民走出只有多施肥才能高产的误区, 根据区域土壤实际科学合理施用化学和农家肥, 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率, 增加产量。
3.2 加强田间管理, 防治病虫害
田间管理是高产丰收的重要保障, 合理灌溉、松土抗旱、及时封垄等都需要农艺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同时, 防治病虫害也十分重要, 采取及时喷洒农药等措施预防病虫害比治理病虫害更为重要。
3.3 加强绿色健康种植技术推广和应用
当前, 绿色种植已经深入人心, 舌尖上的安全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加强绿色种植理念的宣传引导, 倡导绿色种植, 加强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力度, 提高农民绿色健康种植意识, 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 形成可持续健康的农业发展前景。
总之, 有限的耕地条件下, 要全面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就必须着力加强县级农业部门农艺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 引导农户科学种植, 综合考虑区域实际, 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生产设备与生产条件, 加强抗旱节水、农药化肥的施用管理[2]。通过多方合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经济, 同时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农艺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率, 为农业丰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现有耕地面积无法扩大的情况下, 进一步推广先进的农艺技术, 加大农民的种植技术指导, 是当前县级农业部门需要着力做好的工作。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 根据本地区实际, 加强先进的农艺技术推广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艺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农机,规模化种植
参考文献
[1]张梅, 朱广文.农机和农艺技术结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农机化研究, 2013 (10) :222-225.
运用定位技术提升维护效率 篇9
经过多年的改造, 各运营商已实现了“两级管理、三级维护”的体系, 总部、省网公司为职能管理单位, 总部、省公司、地市三级设置相应具有网络维护职责的生产单位。随着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多, 网络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为解决人员问题, 在维护方面实行了业务外包, 对核心层的设备由自有人员来完成维护, 对基站、传输线路、直连客户侧终端等边缘层、接入层的设备由专门的网络技术公司来完成, 随着代维规模的不断扩大, 基站代维也逐步形成了产业化。
由于基站数量增长较快, 且基站的分布更为广泛, 电网较为脆弱, 在出现大面积停电后维护人员因发电而疲于奔命, 为解决此问题, 某公司将基站发电外包给专门的发电公司来进行发电工作, 市县分公司通过网管对发电代维进行调度, 通过一年的运行, 发现代维公司能够较好的完成维护任务, 比基站自维时指标有了大幅提升, 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后将基站维护、传输维护交付专门的代维公司来进行维护。
基站代维工作需要做好基站的巡检和应急故障处理, 而当前对于基站巡检的手段检查很难到位, 在基站代维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利用LBS来实现代维单位的定位巡检工作, 代维单位通过智能终端同后台的信息交互实现维护信息的采集工作, 通过LBS使代维单位在巡检时能够定期定点到场确认, 在代维单位进行检查时智能终端时能够将经度、维度、高度及时反馈给服务器, 并将相应的标准化的作业计划执行通过GPRS的方式给服务器进行交互, 从而使信息可以尽快的传递到后台。在出现紧急故障时可利用代维单位人员在电子地图上的呈现可以使离故障地点最近的代维队伍尽快赶到现场进行故障处理, 通过一系列的算法和规范的标准流程对代维单位的巡检的真实性进行检查。
基站代维巡检系统采用GPS定位技术, 根据预先制定好的巡检计划, 巡检人员手持PDA巡检终端 (终端内置GPS定位模块, 代维巡检终端选用为天时达智能手机) , 根据制定好的作业计划进行巡检, 巡检终端实时接收并进行GPS卫星定位, 巡检终端可以按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通过GPRS发送定位信息 (时间、经纬度坐标) 到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收到定位信息后将数据传输到系统平台数据库内, 系统软件通过电子地图实时观察到巡检终端的运动轨迹。由于巡检终端由巡检人员随身携带, 从而实现了对巡检人员的定位、跟踪和监督。通过系统软件编程, 对各代维包片公司、各个代维巡检人员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智能化处理, 由此实现对巡检工作的科学管理。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基站代维巡检系统由监控中心、系统服务器、客户终端三部分构成, 如图所示。
监控中心、系统服务器
是巡检系统的核心, 负责数据传输及存储, 负责对定位测试仪的定位管理, 完成信息收集、统计、分析、报表等功能。
客户终端
根据权限对所属的巡检人员进行管理, 可查询或定时跟踪巡检人员的位置, 同时进行定位测试仪和巡检人员的管理, 完成信息收集、统计、分析、报表等工作内容和各项功能。
监控中心可通过网络随时查看各代维单位、各代维巡检队伍的巡检到位情况, 结合电子地图查看巡检轨迹、异常点分布等, 从而实现对巡检工作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 为巡检制度的落实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效率 篇10
一、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运用, 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正像其他领域一样, 科学技术的革命必然带来观念的巨大变革。传统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而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既是教学对象, 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主、客体的统一, 现代教育技术为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提供了条件。传统的学校观认为, 只有全日制课堂教学、有围墙的学校才是正规的学校。计算机、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 改变了这种状况, 使现代学校不受时空限制, 因而带来了学校观的改变。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在未来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品德的示范者等。在现代和未来的教育中, 教育不再是指学校教育, 它包含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教师的眼光不仅限于课堂, 更要放眼社会。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知识不断更新, 学生在学校获取的知识、技能不可能满足学生终生的需要, 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思想, 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一些现有的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学习, 掌握不断获取知识、加工信息的能力, 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增加了教学法直观性
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 以其直观可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抽象变得更加形象, 改善了上课过程中的视听觉效果和信息收集的途径, 显示了与传统教学手段炯然各异的优势。直观且记忆深刻, 又便于教师进行讲解, 学生易理解, 学习兴趣浓厚, 与传统的在黑板上画、讲、手拼等相比, 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直观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 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 对于教师来说, 是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 教师只须根据课程内容, 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 课前在网上多使用“拿来主义”, 上课的过程中将已有的东西用于自己的教学, 一般来说只要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就应该说是所需的, 教师也可以从中选择更适合学生的实用素材开展教学。由于多媒体教育技术设备的广泛使用, 教师上课时的板书环节工作、画图工作得到极大改善, 省去许多因书写、画图的时间和力气。对于一些能够用课件展示的实验过程和动态演变过程可以直接用课件展示, 效果不仅直观而且能够实现摆脱时空的限制, 比如说生物老师如果要演示生物的生长和细胞变异过程可以通过动画课件来模拟, 不仅过程形象清晰而且把一堂课不能完成的生物过程在几分钟内就能完成, 学生可以带着课上观察到的情景和过程在课后慢慢地去进行实践活动和观察。
四、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激发创造力, 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丰富想象、减轻学习难度。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演示闭合电路电流的分配关系时, 使用已有课件可以清楚展示一个闭合电路的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怎么通过各个支路流回电源的负极, 各个支路分担的电流和支路电阻之间的关系。展示简单明了、直观形象, 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更直接了解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素材、实验、科普知识和动画。对于学生建立概念和模型比较困难的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轻松创建物理情境、物理过程,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 以促进教学, 同时还要注重教育技术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中, 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要把握好教与学衔接和协调, 教育技术的应用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但是教学中如果使用得不合理, 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上课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充分合理展示给学生, 要有张有弛, 循序渐进的进行, 要有问题的创设情境, 问题的引入, 问题的解决, 问题的答案给出, 问题的解决跟踪评价等过程。由于使用多媒体技术上课使得课堂的内容量变的很大, 要做到上课时让学生学得很充实又要很轻松, 不能一味追求量大和上课时的轻松而忽略学生的承受能力, 那就成了纯粹的填死鸭子而不过问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了。
由于上课过程中使用教育技术设备, 课堂教学节奏比较快, 省略了许多板书、板画, 学生板演, 演示实验和学习效果检查的环节, 所以课后要及时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跟踪评估和评价。同时对于课堂上只能用课件展示, 不能直接完成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要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操作和进行持久的观察, 通过自身的观察、动手和探究, 达到理解问题深化教学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及时展示课堂没有完成的讨论性、研究性课题, 让学生清楚认识教学任务的后续巩固过程。对于学生作业成果的评价, 下一节课的开始可以展示给学生集体讨论, 总结其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这样也能够树立其他同学对作业完成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教学上的不足, 改善教学观念, 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进而安排下一步的教学。
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篇11
关键词:信息;信息技术;多媒体;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94-01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一词变得非常抢眼,所以这个时期的中学生迫切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该要提高的是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虽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基本普遍开展,而中学生在信息技术和掌握和信息素养培养方面仍不容乐观,所以,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则是信息技术课老师责无旁贷的使命。下面结合教学实际经验谈谈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殊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地选择优秀的教学性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创造一种带有竞争性的学习环境,把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时,让学生自由画图,用益智游戏寓教于乐;在讲文字处理时,让学生仿制精美的贺卡和明信片;在讲PowerPoint时,让学生制作具有个性的幻灯片,插入图片、声音和视频,并为学生进行演示,给学生以视听方面的熏陶;让学生学会用多媒体软件播放歌曲和影片等。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和技术频频更新的当代社会,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统的讲授知识已经跟不上社会的需要。老师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学生则要以兴趣为动力。积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自学的能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目前,我校为适应教材教法改革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并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其中首要环节即为“自学”。这里所说的自学不仅指课本,还有许多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课外渠道,如,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在以课本内容为首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的知识,掌握相关的内容。扩大阅读量,增加知识面,丰富阅历,提高自身素质和信息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只有能这样认真自觉地去学习,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自我,才能优秀的中学生。
三、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艺术之美
电子教案授课,能将讲解和示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效果较好。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各课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教育学科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要使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真正的教育教学工具,而不是为了标榜自己是“现代化教学”而使用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课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还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所以,在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必须要学好信息技术,而在信息技术课用到多媒体更是必不可少的。在用多媒体课件之余,在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播放有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制作的视频教程,从而能够使学生更系统、直观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内容。
四、耐心指导学生的上机操作
信息技术课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其他课程来说比较容易,而对于操作性特别强的信息技术课的理论知识学习就比较有难度,而假如学生的操作动手差的学生更不用说了。因此,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上机操作的时间,并且老师要巡回指导,要做到手把手的去指导基础操作、释难解疑,以学生学会基本操作为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掌握基本操作,提高操作技能。每次在上机前要求学生写好学习实习报告,并批阅订改后,使他们上机时能够做到目的任务明确、不盲目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探索研究,趣味盎然,进行创新教育
目前,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的校园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提高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比如让学生收集制作幻灯片的素材,在小组内收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同学分工明确。记录人员要做好统计工作,比如素材的来源、分类、保存位置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都能主动参与。这不仅培养了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相互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信息技术这门课的课堂效果。
参考资料
[1] 沈建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4.
农业节水改造实施及效率 篇12
关键词:节水,水资源,效率
1 重视工程措施节水, 涵养水资源
1.1 充分利用天然降雨
莱州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 濒临渤海, 多年平均降雨量604mm, 是全省旱灾和海水侵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年内降雨比较集中, 其中6、7、8月份降雨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为充分利用降雨,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1.1 建坑、塘、库、闸, 广积雨水
自1958年代至今, 莱州市共建成中型水库6座, 小 (一) 型水库16座, 小 (二) 型水库75座, 塘坝、坑池1800余座, 拦河闸坝19座, 总库容1.74亿m3, 平均每年利用这些工程蓄水1.02亿m3, 通过人工回灌, 年平均入渗补充地下水约0.26亿m3。
1.1.2 深耕蓄水, 加大入渗量
近年来, 莱州市各级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加大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投入, 通过深耕细作, 增加天然降雨的入渗量和入渗速度。据有关专家分析, 深耕后, 耕作层水分入渗量可由原来浅耕的5.5mm/h增加到深耕后的7.8mm/h, 1米深土层的最大蓄水量可增加40%左右。
1.1.3 加大植被面积, 减少地面蒸发
为最大限度地涵养水资源, 防止地表水的蒸发, 莱州市对水土保持工作也特别重视, 据统计, 至2003年底, 森林覆盖面积也已达4.5万Km2, 封山护林面积达1.5万Km2, 基本实现了农田道路林网化, 荒山荒滩大绿化。对涵养表层地下水, 调节田间小气候, 美化环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工程调蓄地下水
针对因多年干旱少雨和地下水超采而形成的海水侵染及水资源紧缺现状, 在沿海一带修建了贯穿莱州东北至西南的淡水带, 以淡压咸;修建了投资1.52亿元、蓄水总量5700万方的王河地下水库。使沿海地下咸水与内地淡水从此有了一条坚固密实的地下防渗墙, 对拦蓄地下水防止海水入侵起到了巨大作用。为防止防渗墙外区域地下水的恶化, 还兴建了王河拦河闸、橡胶坝等拦蓄工程由引水渠将水引到海水侵染区的条台田沟和平塘, 通过人工回灌和沟渠入渗, 达到了以淡压咸的目的, 海侵区地下水氯离子含量得到普遍下降, 2001~2003海侵面积减少了8Km2, 收到了良好效果, 粮食产量也由2000年的平均亩产750kg/亩·年, 增加到现在的960kg/亩·年。
1.3 积极引调“客水”
2004年12月, 由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立项、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统一规划设计的、投资26.8亿元的胶东调水工程已正式破土动工。工程竣工后, 每年可向莱州引调1300万m3的黄河水, 将大大改善莱州的水资源短缺和海侵现状。引用“客水”之法, 也可以在镇与镇、村与村之间通过论证、协调、借鉴使用。在莱州的管灌工程、人畜吃水工程的建设中, 应用比较广泛, 对缓解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1.4 通过节水灌溉工程节水
节水灌溉是农业节水的重要举措, 其中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短窄畦灌、细流沟灌等。到目前为止, 莱州市已发展各类节水灌溉面积58.7万亩, 占有效灌溉面积的90%, 年可因此节水7300多万m3,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节约了水资源。
1.4.1 渠道防渗技术
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以较低的经费投入, 长期保持将水源引用水量尽可能多地、安全、快速输送到田间, 达到低投入、高效益的目的。据测试分析, 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27%以上。
1.4.2 管道输水灌溉
是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 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 将低压水输入田间, 并可用末级软管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 深受群众欢迎。至目前, 莱州已发展管灌面积51.4万亩。与土渠灌溉相比, 年可节水42%, 增产15%以上, 年节水总量6400万方。
1.4.3 喷灌
是将灌溉水通过由喷灌设备组成的喷灌系统 (或喷灌机具) , 形成有一定压力的水, 由喷头喷射到空中, 形成水滴状态, 洒落在土壤表面, 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它不存在输水损失, 水的有效利用率在80%以上, 与土渠相比, 年可节水30%~50%。
1.4.4 微灌
是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 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到田间, 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其中包括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灌和渗灌等。其省水、省工、节能、增产效益显著。灌水均匀, 比较适合在果园、大棚、蔬菜等种植方面推广。缺点是投资较地面灌溉大, 易堵塞。因此可根据经济和种植情况合理选择。
1.4.5 细流沟灌
一般适用于起垄栽培的地瓜、花生等作物, 对节水增产都具有明显的效果。小麦起垄栽培也正在推广, 效果也比较明显。
2 加强工程管理措施节水
2.1 适时引调
近年来, 莱州市在15条河道上共修建了19座拦河闸坝。在雨洪引调的管理上采取了晴天多引, 雨天少引;平稳期间多引, 洪峰期间少引;下游水位低时多引, 高时少引;下游地下水位达到涝渍水位时不引的办法, 既保证了行洪安全, 又尽最大可能地防止了水资源的白白流失入海。通过合理引调, 2003、2004年莱州市平原区的地下水位均比2000年平均提高了2~8m。年引蓄总量达2600万方。
2.2 合理调节地下库容
干旱年份有计划的提取地下水, 腾出地下库容;丰水年则利用渗井渗沟回补地下水, 增加地下水库的蓄水量, 形成地下水的良性循环。
2.3 严禁超采地下水
通过现有机井确权登记、开源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和行政执法等手段, 严格控制了地下水的超量开采, 尤其加大了沿海一带的管理力度, 防止了海水侵染的再度回头和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
2.4 合理配水
本着先急后患的原则, 春灌期间先用拦蓄于沟、渠的地表水, 后用地下水, 以减少地表水的蒸发量;先浇墒情差的地, 后浇墒情好的地, 先浇普通作物后浇耐旱作物。这样对节约水资源, 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此, 注意观看天气预报, 大雨暴雨到来之前, 适当停缓浇水, 也可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 积极推广农艺措施节水
3.1 选用耐旱作物品种, 以作物省水
根据水资源状况,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积极推广耐旱作物品种, 以减少作物全生育期的灌水总量, 达到少灌节水的目的, 由登海种业集团选育的登海9号、登海11号和金海5号, 都是抗病、抗倒、抗旱、高产的优良玉米品种, 登海1号和郑单958则是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品种。经实验秆矮、抗倒扶、丰产性好的鲁麦21号、莱选3279等小麦良种, 都是已被广泛推广的耐旱品种。
3.2 划锄保墒, 减缓蒸发
土地板结, 不仅会加具蒸发和失墒, 而且还会影响作物的生产发育, 所以在雨后或灌水后要坚持及时划锄保墒, 促进作物生长, 尤其苗期和春季更为重要。
3.3 秸杆覆盖, 抑蒸保水
秸杆覆盖还田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农业节水措施, 它能够减少作物植株间的无效蒸发, 调节地温、抑制杂草滋生, 还可涵养更多的自然降雨, 保蓄土壤水分, 改良土壤。这项技术在果园种植方面使用最为广泛。
3.4 玉米去雄增产节水
在雄穗刚露顶叶尚未散粉时, 隔株或隔行去掉雄穗, 减小了株高和蒸腾量, 使养分能集中供给雌穗, 增产节水效果明显。
3.5 推广使用植物化学抗旱剂
【农业技术效率】推荐阅读:
农业生态效率07-29
农业机械化效率08-16
中国农业银行效率研究07-27
技术效率进步05-19
企业技术效率07-03
政府技术效率07-13
技术转化效率10-03
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09-04
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09-07
农业公司农业技术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