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

2024-09-15

农业技术(通用12篇)

农业技术 篇1

农业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了,长期以来不断地进行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步入了近代,我们在工业、商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的发展显得非常的一般,发展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阶段,面对于这样的情形,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更多的融入科学技术,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这篇文章从很多方面进行讨论,希望望大家能够得到更多地启示。

1 分析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

农业技术扩散系统按照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运行,它的过程包括供给、交流、采用子过程。农业科技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中国的农业由以资源为基础转向以技术为基础,在技术的发展方向上,由常规品种演进为杂交品种。

在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区域性差异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对于品种的要求也就不同。新品种选育成功后,推广过程必须要经过试点,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才可以进行推广。

1.2 持续时间长

以水稻为例,选育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最终推广需要4~8a的时间,品种更新的速度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对象是农民,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农业技术扩散时,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1.3 传递需求信息不畅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如报纸、电台等传媒较少,传播渠道较为有限。具体表现在:信息设备人均拥有量较少;信息传递的成本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信息的传递。

1.4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运转不灵活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运转存在以下现象:农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相互分离;农业和其他涉及农业的部门分割开来,例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生产资料公司在农业生产上难以达到同步、配套,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农业推广的队伍人员配备不充足,专业水平较低,学历层次较低,总体质量显得单薄。此外,推广站的经费不足,福利相对较差,推广站没有办法进行其他的经营创收活动。

1.5 农民素质低。

农业技术员出现了断层的现象。现在的农村,年轻、有文化的选择外出务工,剩下的劳动力文化基础较差,对新技术知识接受的能力不强,并且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新技术推广的困难。相关的农业技术站进行技术的推广,得不到很好的响应,很多的时候成为一种形式。

1.6 农户技术的应用障碍。

在农村,要想使农民接受并且运用农业技术,要克服许多环境因素。主要有:信息传播的渠道不畅通应用技术的成本不断上涨;拥有的资金较为短缺,贷款难度较大;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应用风险较大。

1.7 技术扩散较为复杂。

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较为复杂,包括技术来源、技术接受、技术应用、技术作用效果。它和一般的技术扩散有很大的不同。农业技术要成功推广,需要经过技术采用、技术应用、技术评价3个环节,这3个阶段顺利进行,还需要内外环境因素的有机配合。

2 农业技术扩散的方法

要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速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农业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农业资金不仅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扩散。因此,国家财政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经费。银行应该在新技术贷款上放松条件,在利率、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应增加一定的技术补贴,以便提高农民对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面对于政府的扶持,农民应该正确的看待,应该更好地把这笔钱用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上,技术的发展需要的是大家的参与,政府的号召仅仅是一部分。

2.2 完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

农村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应该是高效、灵活、渠道多种、形式多样的系统。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便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样的系统对加强交流、应对竞争是有力因素。农民可以在农业技术市场中买到比较先进、实用、价格低廉的技术,农民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及时与外界交流,可以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扩散。

2.3 降低新技术应用的风险

自然条件、市场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农民很难接受新技术。为减少这种风险,在推广技术项目时,注重推广实用性较强、操作方便、效果明显、风险较小的技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农业发展不同阶段,选取适宜的技术类型。政府发放技术应用风险补贴,并定时发布相关的信息,使农民对此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这方面对于农民来讲,认为是好事,但是有吃有怀疑的态度,应该打消这方面的顾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大家的利益。

2.4 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民素质较低影响农民技术进步,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结合具体情况对农民进行短期的技术培训,使生产者能够掌握农业科技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采取多种方法,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做好职业技术中学的相关工作,为农村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通过科技兴办农业,切实做好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为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农业的发展也需要新进的技术,技术的推广以及研发都是来自于时间的工程,也就是说农民的素质将直接的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应该农民自己意识到,然后在进行改变这方面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的简单。未来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才,一定要正确的定位,这样农业才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

结束语

农业是我们生活的根本,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以农业为根据,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农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问题也挺多,怎样做好相应的工作成为研究的重点,上文对于现阶段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实践的部分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进行推广,我相信只要沿着当前的发展趋势向前发展,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去的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胡虹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5).

[2]朱广其.农业技术创新、制度路径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农业技术 篇2

(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1986年3月14日发,职改字„1986‟第2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我国农业技术专门人才的成长,充分发挥广大农业技术人员为社会主义农业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支素质好,结构合理的农业技术队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文件,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农业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高级农艺师为高级技术职务,农艺师为中级技术职务,助理农艺师和农业技术员为初级技术职务。

第三条

农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农业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技术工作岗位,有明确的职责和任职条件。高、中、初级技术职务应有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规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农业技术职务工资。

第二章 岗位职责

第四条

农业技术员的岗位职责:参与试验、示范等技术工作,承担试验、示范工作中的技术操作,并在技术推广中,指导生产人员按照技术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并正确地进行记载和整理技术资料。

第五条

助理农艺师的岗位职责:制定试验、示范和技术工作计划,组织并参与实施,对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指导生产人员掌握技术要点,解决生产中一般的技术问题;撰写调查报告和技术工作小结。

第六条

农艺师的岗位职责:负责制定本专业主管工作范围内的技术工作计划或规划,提出技术推广项目,制定技术措施;主持或参与科学试验及国内外新成果引进试验和新技术推广工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并对试验结果和推广效果进行分析,做出结论;撰写技术报告和工作总结;承担技术培训,指导、组织初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工作。

第七条

高级农艺师的岗位职责:负责制定本部门或本地区主管工作范围内的生产发展规划,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并指导或组织实施;提出生产和科学技术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解决生产中重大技术问题;审定科研、推广项目,主持或参与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鉴定;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技术报告和工作总结;承担技术培训,指导、培养中级技术人员。

第三章

任职条件

第八条

担任农业技术职务的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积极,作风正派,努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第九条

聘任或任命农业技术职务,必须以履行岗位职责的学术、技术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成就为主要依据。各级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应有学历要求。

第十条

农业大学专科毕业生和中等农业学校毕业生,见习一年期满;从事农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并取得农业中专毕业学历者,经考核评审,凡符合本条例第八条的要求,并初步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能承担本专业一般的技术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可聘任或任命为农业技术员。

第十一条

获得农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毕业生,见习一年期满;农业大学专科毕业生、担任农业技术员工作二年以上;担任农业技术员工作四年以上,经考核评审,凡符合本条例第八条的要求,并具备下列第一款及二、三款之一者,可聘任或任命为助理农艺师。

l.能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情况,承担本专业技术工作。

2.能向群众传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进行一般的技术指导或技术咨询服务工作。3.能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并设计一般实施方案,对本专业的一般技术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在工作中做出一定成绩。

第十二条获得农业博土学位的研究生;获得农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助理农艺师工作二年以上;农业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担任助理农艺师工作四年以上;农业中专毕业生担任助理农艺师五年以上,并取得农业大专毕业学历者,经考核评审,凡符合本条例第八条的要求,并具备下列第一、五款及二、三、四款之一者,可聘任或任命为农艺师。

l.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独立承担本专业范围内的技术工作。

2.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动态,能主持开展科学实验和群众性科学活动,及时引进推广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成绩。

3.能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技术工作计划、规划、并能发现生产及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本专业技术工作或技术管理工作中做出了成绩。

4.能对农业技术员、助理农艺师进行技术指导,承担本专业范围内初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教学工作及开展本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5.能阅读本专业一门外文书刊资料。

第十三条

获得农业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农艺师工作二年以上;获得农业硕士学位或具有农业本科毕业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担任农艺师工作五年以上,经 2 考核评审,凡符合本条例第八条的要求,并具备下列第一、五款及二、三、四款之一者,可聘任或任命为高级农艺师。

l.具有系统、坚实的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在某一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学术上、技术上有独到见解,发表过有一定水平的论文和著作。

2.能制定本地区或本专业生产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研究计划新技术开发项目,并指导或主持实施,解决实施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3.能运用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在较大范围内指导试验示范,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成绩显著。

4.在传授科学技术知识或培养中级技术人才方面做出了较大的成绩。5.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一门外文书刊资料。第十四条为了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使用人才,对确有真才实学,在农业科技工作中有发明创造,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可不受本条例有关学历和晋升间隔年限的限制,经评审委员会考核评审,表明能胜任并能履行相应农业技术职务岗位职责者,根据工作需要,可破格聘任或任命相应的农业技术职务。

第四章

评审及聘任权限

第十五

条农牧渔业部指导全国农业技术职务的评审、聘任工作。各级农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需经相应的农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县级农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地(市)级农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农艺师;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高级农艺师。

第十六条

各级农业技术职务应根据本单位的技术工作需要和主管部门核定的合理结构比例、限额,在评审委员会评审符合相应条件的技术人员中聘任或任命。实行聘任制的,由单位行政领导与应聘人员签订聘约。实行任命制的,应按科技干部管理权限,办理任命手续。

聘任或任命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连聘、连任。在本单位或本地区继续聘任原职务,可不再进行任职条件评审,如聘任高一级技术职务,需经相应的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条例适用于直接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科技管理等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技术职务的评审和聘任。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技术职务名称分别为高级畜牧师、畜牧师、助理畜牧师、畜牧技术员;高级兽医师、兽医师、助理兽医师、兽医技术员。

第十八条本条例的解释权在农牧渔业部。关于执行《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由农牧渔业部另行制定。第十九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贯彻执行本条例的实施细则。

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实施》

意见(试行)》的通知

【颁布单位】 云南省农牧渔业 云南省人事厅 【发文字号】 [92]云农(人)联字18号 【颁布时间】 1992-07-31 【生效时间】 1992-07-31 各地(州、市)、县农牧局、人事局,省级各有关厅(局)人事(职改)部门:

现将《云南省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望告云南省农牧渔业厅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云南省农牧渔业厅云南省人事厅

一九九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云南省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为贯彻省人民政府云政发„1992‟124号文件《云南省专业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或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根据中央、国务院、人事部、省职改领导小组有关文件精神和《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范围对象

(一)各级农业部门和有关部门所属独立的企、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农牧渔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技术咨询工作的技术人员。

(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中,直接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在编人员。

(三)下列人员暂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1、出国留学(学习)、到国外探亲未经批准延长时间,到期不归者;

2、擅离职守,经教育仍不返回原单位者;

3、受行政留用察看处分期未满者、受行政记大过或党内严重警告以上处分不到一年者;

4、刑满释放、缓刑和劳动教养期满,从事技术工作不到一年者。

二、岗位设置

岗位设置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各单位应按《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以下简称农业《试行条例》)的规定和《云南省专业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其职责。

三、任职条件

(一)担任农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应坚持农业《试行条例》规定的思想政治标准,具有履行相应岗位职责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具备相应的的学历和履职年限要求,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中、高职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由省统一组织外语考试,成绩达到省规定的最低控制线,方可推荐评聘相应的农业技术职务。

四、对不具备农业《试行条件》规定学历要求的人员,破格评聘农业技术职务的问题。长期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具备农业《试行条例》规定的学历要求的人员,同时在具备其他任职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其工作成绩和贡献以及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累计年限等情况,可破格推荐评聘相应的农业技术职务。

(一)技术员

应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初中毕业从事农技工作十年以上,高中毕业从事农技工作五年以上;

2、在农业技术试验、规范、推广工作中,能按技术要求,独立开展或指导农民进行技术操作,工作表现突出,完成任务好;

3、经地、州、市主管部门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试题的同等水平统一组织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考试,成绩及格。

考试科目分为:(1)种植业考植物保护学、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学;(2)畜牧兽医考畜牧学、兽医学、兽医临床诊疗基础;(3)水产养殖考鱼类学、鱼病学、池塘养鱼。

(二)助理农艺师

应同时具备下列1至4款或1、2、5款

1、高中毕业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

2、担任农业技术员四年以上;

3、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按云人培„1992‟3号文件规定,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农牧渔业厅、省人事厅(以下简称一部两厅)组织的函授学习,必修课(以下同)经省统一组织中专级水平考试,各科成绩及格;

4、能向群众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并进行技术指导或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对本专业的一般技术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工作表现突出,做出一定成绩,履职考核优秀;

5、获科技推广县级一等奖或地、厅级三等以上奖的主要完成人。

(三)农艺师

应同时具备下列1至4款或1、2、5款

1、中等农校毕业,从事农技工作十五年以上;

2、担任助理农艺师五年以上;

3、经省一部两厅组织的函授学习,由省统一组织大专级水平考试,各科成绩及格,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独立承担本专业范围内的技术工作,能对初职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

4、能主持科学实验和群众性科学活动,及时引进推广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是本单位助理农艺师中的业务技术骨干,履职考核优秀;

5、在自然科学将、发明奖、星火奖、丰收奖、科技进步奖、新技术推广奖中,获得地、厅级二等以上奖的主要完成人。

(四)高级农艺师

应同时具备下列1至4款或1、2、5款

1、中等农校毕业,从事农技工作二十五年以上;农业院校大专毕业,从事农技工作二十年以;

2、担任农艺师职务五年以上;

3、能制定本地(州市)或本县生产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研究设计新技术开发项目,并指导或主持实施,解决实施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4、通运用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在较大范围内指导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履职考核优秀;

5、在自然科学奖、发明奖、星火奖、丰收奖、科技进步奖、新技术推广奖中,大专学历是获地(厅)级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中专学历是获省(部)级三等奖的主要完成人。

五、推荐、评审及聘任

(一)推荐工作应在履职考核的基础上,由单位进行择优推荐。坚持公开,平等的原则,加强民主监督,增加透明度,做到岗位公开、推荐名单公开。

(二)被推荐人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表》经审查符合要求后,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初职一式二份,中职一式三分,高职一式四份。晋升中、高级职务的人员,交能够反映本人业务能力、水平的材料或论文、论著一至三篇(册)、外语考试成绩或免试证明,获奖人员需交验获奖证号(印影件),高职需附“内容提要表”一式二十五份,字数不超过500字。经单位核实确认签署推荐意见后,报相应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并转送评审委员会。其中,推荐评审高级职务的,省属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地、州、市属单位须经地、州、市人事(职改)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报省农牧渔业厅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经审核后报相应高评委评审。各级评审委员会一律不受理个人或单位送交的评审材料。评审结果,报批准组建委会的人事(职改)部门批准,方为有效。

(三)各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由具有相应农业技术职务,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一定政策水平,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在职人员组成。推荐评审委员会委员,要做到民主、公开、所在单位要分别征询三分之二以上的技术人员和三分之二以上领导成员的意见,并分别要有被征询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由单位填写《评审委员会委员人选推荐表》,报送主管部门审核后转报组建该评审委员会的部门或单位,由相应人事(职改)部门批准。

(四)各级农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的组建、人数、评审程序,均按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云职改字„1992‟05号《云南省各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组织办法及其工作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必须由具备助理级以上职务(其中: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必须由具备助师级以上职务(其中,中职不少于二分之一,一、二类地区和贫困地县中职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人员组成。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必须由具备中级或中级以上职务人员组成(其中、高级职务人员不少于二分之一;

一、二类地区高级职务人员不少于三分之一)。

若有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地、州、市,由该地、州、市人事(职改)部门就近委托别的地、州、市或省的中评委会代评。

省级各有关部门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在地(州、市)、县的,评审农(牧、渔)业技术初、中级职务,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评审或参加当地评审,各有关主管部门可自行确定。

物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物理农业技术;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12-2

在目前农业生产中,各种农用化肥出现的大量问题,是摆在我们搞农业生产的广大工作人员、管理干部面前急需解决的大课题。农用化肥在很长的时间内,极大的提高了各种农作物的产量,但是,随之而来的长期使用或依赖化肥和农药造成的土地地力衰退逐年板结加重,自然环境的各种污染,各种农作物品质指标下降,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严重影响了现代大产业可持续性健康有序的发展。解决这些棘手的办法就是发展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其发展、推广现代物理农业技术是重要手段。

1 物理农业技术的内容

1.1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

磁场种子处理技术是指在播种前用磁场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直接磁化处理,通过物理作用,激发种子酶的活力,改善种子素质、幼苗素质,使其作物根系发达,活力增强,增强抗害虫能力,改善作物的新陈代谢能力,提高吸收水、肥的能力,使作物稳健生长,以达到增产目的。试验证明:种子经磁化后,发芽率高,幼苗、植株长势旺盛,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籽粒饱满,粮食作物和蔬菜产量普遍提高10%以上。

1.2 声波助长技术

根据植物的声学原理,利用声波对植物进行特殊处理,以促进植物高产、抗病、早熟。该技术,不污染环境,完全合乎绿色环保的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应用较为成功。产生声波的设备叫声波助长仪,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音箱发出的声音对植物施加特定的频率声波,使声波频率与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统频率相一致,达到共振,提高植物活细胞内电子流的运动速度,增强植物的光和作用,达到增产的目的,同时,可以帮助植物促进呼吸作用,促进植物早熟1周左右,含糖量提高2-4%,增产20%以上。此外,对植物发出的谐振波还能提高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呼吸能力,防止各种病虫害的生长。

1.3 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

这种种子处理技术是通过种子在自由落体的运动中相继接受等离子照射和交变电磁作用,从而达到提升种子的活力,提高种子防病、抗病性,增加产量的作用。试验结果证明,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多种农作物有明显效果,在增产的同时还可改善农作物的品质。这种方法无任何化学物质与污染,而且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操作简单,种子处理成本低,技术性能可靠,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1.4 电子杀虫技术

电子式杀虫灯是利用病虫害的趋光性、趋波性、雌雄飞蛾趋性等特点,采用具有特定光谱的特殊光源和灭杀装置,在夜间开启光源将害虫引诱飞来,在飞扑光源过程中,使之触到设在光源外围的高压电网,高压电网瞬间放电将其击杀死亡,达到有效地阻断害虫的生殖繁育链,降低危害农作物的虫口密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的。可诱杀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粮食害虫、森林害虫等多种害虫。

市场上还有一种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其原理是:当杀虫灯需要工作时,开启高压电极网,系统根据光照亮度自动亮灯。利用黑光灯特定波长和外围筒体颜色,针对昆虫具有较强的趋光、趋波、趋色的特性,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白天用颜色,诱导害虫产生趋光趋色兴奋效应,引诱害虫扑向杀虫灯,杀虫灯外配置高压网杀死害虫,使害虫落入专用的接虫盘,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1.5 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直流电流土壤消毒原理、土壤微水分电处理原理以及脉冲电解原理合成的土壤电化学消毒技术原理,在直流脉冲作用下离子发生移动,使负脉冲PH值增高,正脉冲H+增高,土壤酸度增加,进而有效杀灭土壤传播的病源微生物。该技术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这一难题,避免作物连作减产、品质下降、土传病害猖獗等问题,适用于农田土传病害、根结线虫、韭蛆等微小害虫、根系有害分泌物、土壤物理性缺素症等连作障碍的克服处理及土壤改良等。对土传病害防治率可达90%,根结线虫防治率达93%。

2 现代物理的优势与前景

(1)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效的利用农业物理技术,可减少各种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最终到达增产的目的。

(2)实施合理的物理农业技术,对绿色食品有着很好的推广作用。

(3)实施物理农业技术,在治理病虫害,保护食品安全,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总之,现代农业物理的推广及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环保指标和作物本身的品质,加强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大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21世纪是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的关键时期,解决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在我们国家是一门新生事物,在推广和应用现代物理农业这项农业科技新技术上提高大农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是摆在我们农业战线上每一名工作人员面前尤为重要的课题。

3 结语

解决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门新技术,物理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以便在未来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技术 篇4

1 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特点以及创新

1.1 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

研究者通常将农业划分成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不同形态。我国的原始农业是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初期之间产生的。我国的传统农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它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 传统农业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因地制宜, 从当时的技术水平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益。当资本主义开始在我国萌芽时, 传统的农业技术无法抵御来自工业社会的强烈冲击, 这种冲击造成了我国将近300a的滞后。中华民国以后是现代农业的开始, 但现代农业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算起的。

1.2 我国农业技术的特点

1.2.1 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

耕地的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技术、资金以及劳动力, 在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费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行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 要以不断进步的科技为前提[1]。

1.2.2 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体系起源于夏商周时期, 是对我国传统农业内涵的一种概括, 它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1.2.3 以谷物种植为主的多种经营模式

我国的传统农业以谷物种植为主, 并将种植与畜牧进行了充分的结合。

1.2.4 因地制宜

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因地制宜, 采取适应当地农业模式的方法进行种植, 从而得到最大的产量。

1.3 我国农业技术的创新

1.3.1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

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技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从宏观的角度看, 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网络系统, 这个网络系统是由某些农业组织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联合建立而成的。这些机构之间是互相促进、联系的关系, 它们一起在为农业技术的创新工作做出努力。

1.3.2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农业技术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受到了农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如技术创新子系统相互作用性强、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等。

2 如何完成从传统的农业技术向现代的农业技术的转变

2.1 对传统农业技术的传承

在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时, 要区分不同地区的民族特征和地理环境, 我国的传统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统农业技术包含了该民族对当地社会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的高度理解, 因此在进行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时, 应该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一次良好的传承。我国的独特国情是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准之一, 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 对传统农业技术的提升

传统农业的存在意义不容忽视, 因此, 对传统农业技术的提升是完成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根本。从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中可以总结出, 想要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农业生产必须使目标消费的追求数量转化成商业生产利润的最大数值, 而不能继续停留在满足人们物质消费需求的层次上。

2.3 对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

1964年, 舒尔茨提出了传统农业改造理论。虽然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十分悠久, 从客观角度来看, 农业领域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来改善。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改造, 就是要以农业技术的创新为核心, 通过改善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贸易关系, 逐步建立农业与非农业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要根据我国的农业技术现状和农村的经济情况, 建立一种多元复合型的农业技术结构, 从而实现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转变。

我国的传统农业文明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业技术内涵。要完成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 需要对传统农业技术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继承, 对传统农业技术中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部分进行改造, 通过这种小幅度的技术创新, 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完美地融合起来, 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业呈现出了很大的进步。为了促进我国农业产业整体结构的调整,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脚步, 我国必须进行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传统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转变

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教案 篇5

农业技术 一.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土地使用和育种),产中(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产后(动植物产品的贮藏加工)各环节的技术展开,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这些技术的双刃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生产过程。2.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和主要技术措施。

3.了解技术对农业发展,尤其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贡献。4.了解技术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5.理解生物学研究是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技术应用对农业和社会的影响。2.经理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技术产生,演进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农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3.理解如何协调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关系是农业技术应用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4.体会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解放劳动力等。5.体会资源与控制,优化与权衡在农业技术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农业技术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产生对农业及农业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保护生态环境,营造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意识与动机。

课题:第一节

土地使用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的耕地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2.了解农作物间复套种等耕种技术及其增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农膜覆盖技术的种类,优缺点。2.了解盐渍土及其改良技术。3.了解无土栽培的种类和基本概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对土地使用技术的认识,激发对其中一些技术作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 小组活动:观察两个分别装有土壤和沙子的两个花盆里进行播种,浇水,发芽情况。

提问: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

讲解:我们可以看到的情况: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要使花盆保持一定的湿度,装土的花盆浇水的次数明显少于装沙子的花盆在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情况下,两个花盆里的种子都能正常发芽,但装土的花盆里的幼苗长势要好。由此说明,土壤在理化特性上有别于沙子,如土壤具有团粒结构,保温性和保水性较强等;土壤对植物生长既起到支撑作用,又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而沙子只能起到支撑作用。

教学流程:

一 世界领先的耕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复种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增产作用为:

1.合理利用光能和土地

不同作物的高矮,株型,需光特性,生育期等各不相同,通过不同农作物的搭配,能合理利用光能和土地。

2.争取农时季节

根据作物生预期的差别采取错期播种法,错开不同作物吸肥吸水的高峰期,能减缓作物间的竞争,合理利用资源。3.用地养地相结合

不同作物根系的生长特点不同,对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等的需求也不同,遗留在土壤中的残茬和分泌物也有差异,因此,根系深的作物与根系浅的搭配,可以培肥地力。

二 农膜覆盖栽培技术

在露地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将透明的塑料薄膜直接覆盖在地面上(地面覆盖)或覆盖在支架上(大棚覆盖),创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就是农膜覆盖栽培技术。

三 盐渍土改良技术

盐渍土:当土壤的表层或亚表层,一般厚度为20——30厘米的土层中可溶性盐类超过0.1%~0.2%或碱化度超过5%时,就属于盐渍土。

绝大多数分布在大气年降水量小于年蒸发量的半干旱,干旱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由于水是往低处流的,所以盐渍土往往发生在排水不畅的低洼地。

四 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方法又称水培法或营养液栽培法。优势: 1.产量高

我国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生产的番茄,黄瓜,每平方米产量都超过30千克,是土壤栽培的2~3倍。

2.不受地方限制 无土栽培不用土壤,可以在任何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方发展。如:可以充分利用沙漠,戈壁,海岛等不毛之地。甚至在远洋轮船,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太空上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

3.产品质量好

无土栽培不仅脱离了易滋生病虫害的土壤,而且其生产环境较洁净,农药使用量小,能较好的改善产品的卫生品质。

4.节省水肥

一般生产条件下,无土栽培较土壤栽培节水60%以上。5.劳动强度小,省工省时

无土栽培脱离了土壤,无需中耕,翻地等作业,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总结:谁着计算机技术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无土栽培生产正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总结:

我们要手机可靠的数据,重点放在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耕地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以及查找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上,学会写调查报告。

练习:看短片了解我国近二十年来当地农用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作业:写一份调查报告。板书:

第一节

土地使用技术

一 世界领先的耕种技术 1.合理利用光能和土地 2.争取农时季节 3.用地养地相结合 二 农膜覆盖栽培技术 三 盐渍土改良技术 四 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方法又称水培法或营养液栽培法。优势: 1.产量高 2.不受地方限制 3.产品质量好 4.节省水肥

5.劳动强度小,省工省时 课后记:

课题:第二节

育种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知道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育种方法,能够对育种技术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杂交育种技术及杂种优势,对杂种优势给农作物产量带来成倍增长有较深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引入:

观察:玉米,水稻,小麦,大豆4种作物种子的催芽实验。教师演示操作:先在水中充分侵泡种子;盖上湿润的纱布或棉花催芽,避光并保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催芽期间,一天翻动2——3次,保证透气和受热均匀;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记录。

讲解:通过4种农作物种子发芽时间的对比,既玉米,大都发芽需要1——2天,水稻,小麦发芽需要2——3天,了解不同农作物在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了解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并感受种子的生命力;通过动手操作,对农业技术有所领悟,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种子是生命之源,培育优良的种子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一 选择育种技术

这是最简便易行的常规育种方法,是靠生物体自身的变异型,选择其中最符合人类需要的变异,通过动植物的遗传性,将这些性状保留下来。

例:在同一块稻田里,有的水稻秧苗长势旺,抗稻瘟疫病的能力强,结的穗大,粒饱满。把这些水稻的种子保存下来,一年一年种下去,经过多次选择,就可得到抗病能力强,子粒饱满的水稻新品种。

二 杂交育种技术

这是动植物生产上最常用,最有效的育种方法。20世纪30年代起,杂交育种技术掀起了农业上一场震撼世界的“种子革命”。

科学家成功的吧杂交优势的理论应用于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谷物作物,培育出了琳琅满目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使全世界农产品产量增长了30%.三 生物育种技术

采用选择育种或杂交育种,要育成一个新品种,最少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

生物育种技术,也叫基因工程育种,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不足。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转移,按照人类的意愿塑造动植物新品种。总结:

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的担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环境安全性问题,例如抗除草剂和抗病虫基因是否会创造出超级害虫和杂草。二是食品安全性问题,包括外源基因是否会整合进入人类基因中以及是否会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等。

练习:看图分析。

作业:以实物为例做调查报告。板书:

第二节

育种技术

一 选择育种技术 二 杂交育种技术 三 生物育种技术 课后记:

课题:第四节

栽培和饲养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及畜禽从出生到长大所需要的饲料管理技术,包括提供水和养料的技术,防病治病的技术以及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和大型农业机械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农作物肥料的性质,用途和效果,了解动物饲料的特性。

2.能够正确看待化肥和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的同时,思考它们可能对人畜,环境造成的影响或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了解工厂化农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教学过程:

引入:

实验:用花盆在室内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老师做实验,学生观察。

本实验采用3个花盆,1号花盆装土壤,2号和3号花盆都装锯末和沙子,播种后给1号和2号花盆浇水,3号花盆浇营养液。观察

学生观察回答。结论: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水和营养,土壤能提供给植物必须的营养物质;离开了土壤,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就要靠其他来源提供了。

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极大帮助的生产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保证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养护技术。

一 提供水和营养的技术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水分和营养。一直以来,化肥在农作物生产中都占据主角,在20世纪,化肥对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化肥对土壤结构及土壤本身养分的破坏是很严重的。

在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减少化肥的使用,增加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的使用,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 防止病虫草害

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略,防病治病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

三 生产工具和机械

在农业中,生产工具和机械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如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等,进而说明了这样的观点:农业的发展总是与生产工具的改造和农业机械的推陈出新相伴随,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既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总结:

本节课要学的技术都是一些对农业增产增收发挥巨大作用的技术,如化肥和农药的应用使粮食增产了40%~50%,水利灌溉技术使粮食增产了20%左右。

练习:看实物,图片和幻灯片

作业:设计一个养鸡场参观活动调查报告。板书:

第四节一 提供水和营养的技术 二 防止病虫草害 三 生产工具和机械 课后记:

栽培和饲养技术

课题:第四节 贮藏加工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产品贮藏和加工技术是延长供应期,改变和改善产品风味的有效措施。

2.了解农产品采摘后发生了怎样的生理变化,贮藏和加工技术是如何通过改变这些生理变化而达到保鲜目的的。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农产品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的设施,功能和优缺点。2.能够列举农产品加工的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一些食品保鲜的技巧或建议。2.理解贮藏加工技术对于促进经济繁荣,提高生活质量,保障生活所需等方面的贡献。

教学过程:

引入: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水果贮藏保鲜的试验。学生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观察水果保存的状态的不同。讲解:这是由于低温缺氧条件能起到抑制水果呼吸消耗的作用。教学流程:

农产品产后处理分两个技术环节。一 贮藏技术

农产品采摘后,最主要的生命活动是呼吸作用,贮藏就是通过降低温度,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方法来抑制农产品的呼吸活动,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1.低温贮藏技术

如:地窖贮藏,通风库贮藏和冷库贮藏。2.气调贮藏技术 如:薄膜封闭贮藏。

总结:这些技术还说明人类对贮藏技术的研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由简单的窖贮到自动化控温的冷库贮藏到气调结合冷藏的封闭贮藏,技术创新无处不在。

二 加工技术

农产品加工方法很多,如:干制,灌制,腌腊制等 总结:

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下粮食和蔬菜的贮藏原理及方法。粮食可以分为常规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化学贮藏等,而蔬菜可以分为常温贮藏,机械贮藏和气调贮藏三大类。

练习:学生自己看结构剖面图。作业:学制作果酱和酸奶。板书:

第四节 贮藏加工技术

一 贮藏技术 1.低温贮藏技术

如:地窖贮藏,通风库贮藏和冷库贮藏。2.气调贮藏技术 如:薄膜封闭贮藏。二 加工技术

广西农业技术惠及东盟多国 篇6

由于地域相邻、气候相近,加上技术上的优势,在广西面向东盟对外开放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农业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十二五”期间,广西务实推进与东盟在农业上的交流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5年岁末,广西农业厅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韦波向记者介绍。

2015年12月13日,中国(广西)一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庆祝老挝建国40周年庆典活动,老挝农林部部长佩·蓬披帕表示,目前品种试验站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品种试验工作都取得很大进展,衷心感谢中国特别是广西的无私帮助,希望品种试验站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发展成为老挝农民学习参观和培训的重要基地。

中国(广西)一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由中国农业部和广西共同建立。2012年9月,中老两国共同签署的《2012-2013年中国一老挝农业合作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双方同意合作共建“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2013年广西政府决定在老挝建设“中国(广西)一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2013年11月5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农林研究院在南宁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在万象用40h㎡土地成立“中一老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中国(广西)一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总部在原“中—老合作农业试验基地”成立“品种试验站巴松分站”。这个中国政府在东盟建设的首个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由此驶入了快车道。

此后,该试验站在老挝创造了“四个第一”,即第一次使用广西品种在老挝生产出哈密瓜;第一个使用广西简易大棚避雨栽培技术;第一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种植大棚;第一个运用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出供应老挝的产品。目前,该试验站共试种了水稻、玉米、果树、蔬菜新品种共160多个,并筛选了一些适合老挝种植的优良品种。

“十二五期间,广西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在多个东盟国家成功建立起农业技术示范基地。”韦波兴奋地说。在柬埔寨,实施了“中柬优质蔬菜水果示范基地”,并组织广西企业承担占地60h㎡的中国援助柬埔寨农业项目“中柬农业促进中心”;在老挝,建立了“中一老农业合作试验基地”和“中国(广西)一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在文莱,实施“中一文合作研发水稻试验示范项目”“文莱鸣铭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在越南,实施“葡萄栽培技术开发与示范”等项目,并以“中国(广西)越南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为平台,开展杂交水稻组合和瓜菜品种的种植示范;在缅甸,实施“剑麻替代种植农业综合合作项目”并建立加工厂。在菲律宾,实施“木薯栽培技术的高产栽培示范与推广项目”等。

如今,经过几年的建设推动,各项目基地已初具规模,不仅有效地帮助了东盟国家提高和推广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还带动了广西农业技术、品种和设施走出去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

2014年10月,中国一老挝边境动物疫病防控试验站完成了关键性仪器设备和试剂的购买,标志着该试验站的建设如期顺利进行。这个建设项目由中国农业部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下达,由广西兽医研究所承担完成。这不但提升了老挝国家动物防控、检测设备条件,为动物疫病的研究检测提供设备条件,还可提高东盟国家动物疫病防控诊断技术水平,保障中国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服务国家总体利益。

“十二五期间,广西积极加强与东盟的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合作,有效地保障了产业安全。”韦波说,如广西农业部门与越南广宁、谅山等边境省植保、兽医分局等部门签署了动植物防控合作备忘录,并在备忘录框架下组织实施了“中越边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试验站建设技术支持”“中越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中国广西—越南广宁植物病虫害防控”等项目,积极推动与越南边境省开展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合作。在提升越南动植物疫病疫情防控监测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为广西及全国做好动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悉,目前,广西边境纵深50-100 km的范围内已进行畜禽A类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逐步建立了中越边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阻截带。

2015年,广西在老挝的品种试验站作为培训基地开展农业培训工作,接纳了老挝国立大学农学院、沙弯拿吉农学院、占巴寨省农林学院和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80名毕业生到园区实习;举办了2015哈密瓜种植技术培训班、沙耶武里省巴莱县杂交玉米LC188现场培训会,共培训了140人次。此外,老挝当地农业官员、技术员、农民及各界人士共490人次到园区考察、参观或学习。

推动农业进步,人才是关键。“十二五”期间,广西通过举办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交流会、建立高产作物示范基地、为东盟国家举办技术培训班、派出专家赴东盟国家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等方式,积极与东盟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广西农业系统先后为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文莱等国家举办研修和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人员1200多人次。广西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也已被编印成英文版书籍,作为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培训教材。

此外,“十二五”期间,广西还积极拓展和深化双边及多边农业合作,逐步建立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交流机制。永久落户南宁的东博会,成为广西与东盟及境外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从2011年开始,农业部每年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中国一东盟优质水果推介活动。2012年,农业部正式批复同意在广西设立“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作为承担东盟国家农业培训、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场所。“十二五”期间,广西继续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观光展示园和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袁隆平东盟农业科技博览园等农业合作平台,推动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同时,广西与越南广宁等省建立了边境农业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磋商边境农业合作事宜。广西还先后与老挝、菲律宾、文莱、柬埔寨等国农业部门签署了农业合作协议,初步建立起双边及多边农业合作机制。

农机化技术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 篇7

一、如何推广农机化技术

农机技术的推广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需要拥有广阔的视野及清晰的思路, 在进行技术推广的同时, 要进行与相关机构的合作;要较好的利用中央给出的优惠政策, 完善推广机构的建设, 同时加强各项技术的融合, 以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1. 在国家的扶持下做好推广工作

为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普及, 在购买农机产品时由国家出资对购买者予以一定的补贴。依据国家的补贴政策, 对相应技术的应用做出适当调整, 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 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适当的将国家优惠政策予以放大,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力。在落实优惠政策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 抽调相关人员建立科技示范园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可以根据已有项目的经验, 实现在国家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创新。

2. 通过加强多部门的合作, 做好推广工作

农机农艺技术的相互结合是农机化技术的重点。为解决农机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开展机械化的栽培模式, 在品种优良且适用于机械种植的前提下, 通过与农业部门的配合才能使农机农艺进行完美的结合。所以在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建设示范园区, 使用品种、栽培、机械化等技术, 对新型农业的生产予以示范, 并在示范的过程中完善并提高机械化水平。在发展农机化进程期间, 需要农机科研机构以及农机操作培训机构的大力配合。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农业化投入的增加, 在进行农业推广的同时要紧密加强与相关农业部门的联系, 完善现代农业技术的对接, 注重培养农机化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水平, 打造素质过硬、技术熟练的农机化推广团队。与此同时, 要全面开展农机手的培训工作, 从而提高农机手的综合素质。在节水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农机化技术的推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用到的是喷灌和滴灌装备, 主要是通过机械化的控制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3. 完善体系, 增加农机推广服务能力

在逐步完善体系的过程中, 基层推广部门的硬件条件将会得到改善。与此同时, 要完善相关制度, 主要包括:员工招聘制度、工作考核制度以及培训制度, 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基层推广部门, 建立专家制度以及全面的奖励制度, 使科技人员也能深入推广一线进行指导实践, 从而提高推广服务素质。

二、如何推广设施农业技术

1. 由示范单位入手, 提升装备质量

虽然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快, 但是使用的多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科技含量不高的园艺设备, 致使连栋温室等高科技含量设备发展速度较慢。同时, 由于在耕作、栽培、植物保护以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装备不多、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工劳动量较大等诸多条件的影响, 使得农业技术装备条件落后。为使设施农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在农业部的领导下, 各地方借助建立示范园区背景, 大幅增加农业规模, 注重增强设施农业的质量。

2. 从培训入手, 增强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根据工作需要, 建立相应的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加强其标准的建设, 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 从而增强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3. 运用科技手段, 增加耕地利用率

在提高土地出产量、资源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方面, 设施农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如果在现阶段发展温室种养业, 将会干扰其他一些作物的种植, 这会影响农产品的生产。通过对新的科技手段的应用, 可以研发出目前急需的生物、工程、环境等相关技术, 逐渐解决设施农业与农用耕地间的问题, 增强非耕地的利用率。

4. 以企业为基础, 增强设施农业整体水平

农业技术 篇8

农业航空作业突出优点主要表现在速度快,效率高,质量好,尤其是在地面无法到达或无法进行地面作业的区域,或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进行航空作业,更加凸显了其优点。此外,与地面人工作业相比,其作业成本较低,特别适合大面积作业。

我国每年粮食作物发生生物灾害面积达3.6亿hm2,虽经防治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但每年仍损失粮食4 000万t。其他农作物如棉花损失率为24%,蔬菜和水果损失率为20%。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病虫草害损失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3,其中因病害损失10%,因虫害损失14%,因草害损失11%。农作物病虫害除造成产量损失外,还可以直接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出现腐烂、霉变等,营养、口感也会变异,甚至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我国每年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0.11亿hm2,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880多亿元。因此,农业航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除了在施肥、播种、航测上外,主要是植保,尤其是在大面积暴发性生物灾害的航空防治作业上,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其优越性十分明显[1,2,3]。

1.1 主要农用航空器

目前,我国农业主要航空器具有Y-5、Y-5B、N-5A、N-5B、海燕、海鸥飞机等,其他飞机在部分地区也曾使用。除了N-5系列外,其它用于农业航空作业的航空器都是改装的,不是针对农业作业特点专门设计的,在作业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Y-5即运5飞机,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小型运输机,采用双翼布局,后三点式起落架,一台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和一具四叶金属螺旋桨,最大载重1 500 kg,是一种安全可靠、性能良好、多种用途的轻型飞机,并具有经济性好、使用维护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不仅能低空飞行,用于植保、播种、施肥、森林消防、地质勘察、探矿等,而且加装涡轮增压器后,还能够进行高空飞行,用于探测高空大气和航空测量,如果加装水上飞行设备,又能作水上飞机使用。

Y-5B继承了Y-5基本型飞机的机体结构和多用途适应性,并采用了抗腐蚀结构和专门研制的任务设备,包括具有应急抛投能力的大型药箱(或水箱)、高流率风动泵、各种规格的喷洒装置;换装了全新的波兰进口动力系统,延长了发动机和螺旋桨的使用寿命;更新并加装了现代化的通信、导航等设备,使通信质量、联络距离、导航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减轻了飞机的自重,提高了商载能力;采用了现代化的农业喷撒设备,逐步形成了Y-5B农林型、Y-5B(K)客机型、Y-5B(D)多用途型、Y-5B(C)军用跳伞型、Y-5B-100公务型系列飞机,使运-5B飞机成为能够广泛满足通用航空需要的系列化飞机。

N-5系列,又叫农5飞机,具有操纵灵活、维护方便、使用经济、安全可靠等众多优点。N-5A飞机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和生产的农林专用飞机,为单发动机、单驾驶、下单翼、固定式前三点起落架飞机,装用美国莱康明公司生产的400匹马力活塞式发动机和美国哈扎尔公司生产的恒速变距三叶金属螺旋桨,备有喷洒液体和播撒粉状或颗粒物料等两种农业设备,可进行播种、施肥、除草、农林业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

N-5B型飞机是在N-5A基础上,对结构、药箱载量、舒适度和作业设备等方面作了改进,配装捷克Walter Engines a.s公司的M601F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起飞功率777马力,满载升限6 000 m,主要用于农田播种、施肥、除草、治虫、飞播造林、护林防火等作业项目,经过改装,还可兼顾治安巡逻、救灾指挥、航测航摄、影视制作、宣传广告等。

海燕飞机是洪都集团研制生产的串列双座教练机,该机为全金属硬壳式结构,全金属双梁式下单翼,机翼后缘装有襟翼和副翼:尾翼由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垂直安定面、方向舵和整流包皮组成;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前起落架为支柱式,主起落架为半摇臂式,主起落架的减震器适于在草地上起落,主轮可制动;装置一台活塞6星形冷气9缸活塞发动机,与发动机配套的是“奋发”———530自动变距双叶全金属螺旋桨;座舱分为前舱和后舱,前后舱有联动的双重操纵机构和各种指示仪器;飞机上装有高度表、速度表、升降速度表、地平仪、磁罗盘和发动机转速表等飞行仪表,超短波电台和无线电罗盘等无线电设备。该机性能价格比优、经久耐用、安全可靠、便于维护、能在土跑道上起降等,这些特点构成了海燕飞机在该领域强大的竞争优势。

蛟龙—600是一款单船身四发涡轮螺旋桨式综合救援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60 t,可以在陆地和水面上起降,拥有执行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察等多项特种任务的强大功能,首架原型机将于2013年首飞。蛟龙—600用在森林防火和城市高层建筑救火上,在水面起降,一次汲水时间不大于20 s,投水高度(相对树梢)30~50 m,投水命中率大于98%,最大平飞速度为555 km/h,起降抗浪高度达2.8 m,最大航程为5 300 km,可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投水灭火。

海鸥300飞机是中国国内首款自主知识产权水陆两栖飞机,2010年8月首飞。海鸥300飞机从技术上已经达到了欧美国家同级别水陆两栖飞机的先进水平,该机选装高性能大功率发动机,配置综合显示仪、雷达和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先进航空电子设备,可广泛用于公务飞行、客货运输、医疗救护、航空探测、旅游观光等,也可以进行水上巡逻,并有可能在农业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4]。

1.2 限制性技术因子

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对农业航空作业限制性因子很多,有作业设备上的,有航空器上的,有管理上的。

就航空器而言,目前主要限制性因子是农用专用机型少,农用飞机多是通用运输机改装的,商载量、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起飞条件等都不适合恶劣的农业作业条件。农用飞机商载量普遍不大,再加上需要专用机场,调机效率和作业效率很低,直接导致作业成本增高。此外,绝大部分飞机使用的都是专用航空燃油,农业航空作业时加油不方便,同时又提高了作业成本。

就作业设备而言,最不能适应作业要求的主要是植保作业设备。因为航空植保作业受限因素多,不确定因子对作业质量影响大,再加上植保作业季节性强,时间紧迫,如果作业气象条件不理想,就会严重影响作业质量,甚至导致作业失败。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少防治效果低于50%的防治作业,除了其他因素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风速过大,飞行作业高度高,喷洒的药液漂移不能沉降,导致作业失败。

此外,在航空植保作业上,影响作业质量的还有一个因子,就是药剂的使用上没有标准化,多是凭经验或参考地面喷雾确定药剂的使用剂量和配置方法,往往因为用量或配置不科学影响了作业质量,还有的为了追求速效性而使用毒性较大的药剂,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知,航空植保技术的研究,可以推动整个农业航空技术发展。也就是说,就目前技术而言,限制农业航空发展的瓶颈,是航空植保技术,解决了航空植保技术关键难题,农业航测、播种、施肥、护林巡逻、森林消防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1.3 航空管理上的障碍

在我国农业航空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障碍:

1)投入不足。首先是研发投入几乎是空白,没有专业的农业航空技术研究机构,致使农业航空设备落后,不能适应农业作业要求。其次是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农用专用、兼用或临时机场,农用航空企业飞机陈旧,不能适应农业航空发展的需求。再次是农业航空企业规模小,不能适应市场化竞争的需求,不能实现规模化发展。

2)机制不顺。大部分农业航空机构内部管理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甚至具有浓厚的官商作风,企业内缺少活力。其次,农业航空作业活动没有完全市场化,企业间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资环境差,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新资本的注入。

3)空域管理束缚了农业航空事业的发展。农业航空作业申报审批手续复杂,腐败现象严重,不但提高了农业航空作业成本,还延误了最佳作业时机,甚至导致作业失败。

4)技术标准落后。目前农业航空技术标准很少,尤其是作业技术标准。不同的机型、不同的作业对象,其技术要求不同,我国尚没有制定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农业航空作业多是凭经验决策,常常严重影响作业效率和质量。

2 对目前农业航空器的改进

1)在目前现有的机型中,选择不同的、适合农业航空作业要求的机型,并进行适当改进,以适合农业作业需要。

目前较为适合农业航空作业的机型主要有N-5系列和Y-5B,以及蛟龙-600和海鸥300、N-5系列和Y-5B在农业上的应用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但需要将其经验转换成标准,使得实现作业标准化。蛟龙-600和海鸥300尚未投入应用,农林部门要抓紧时间介入这两款飞机的应用试飞,以便于改进定型形成系列机型,适合农业航空作业。

2)开展直升机农业航空作业试验,在目前国产直升机中选择最适合农业航空作业的机型,进行技术改造,形成系列机型,以适应不同的农业航空作业需求。

3)必要时,引进先进国家的农用飞机,尤其是美国的“空中拖拉机”AT-401B、AT-402A、AT-402B、AT-502A、AT-502B、AT-602、AT-802A、AT-802F等农用飞机,吸收其中先进技术,还可以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开发农用型飞机,学习其中先进技术,由仿制到自主开发。

3 农业航空作业器具开发

3.1 风送静电喷雾设备研发

植保航空作业中的农药的雾滴飘移不仅造成农药浪费,还会减少到达喷雾目标的农药量,降低了病虫害防治效果,并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损害附近其他敏感作物和人畜健康,常常还会因此造成植保航空作业纠纷,甚至引发环境安全事故。

因此,植保航空施药技术,是植保航空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几年来,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air-assisted electrostatic spraying)在地面施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该技术首先把药液通过压力雾化或旋转雾化方式形成雾滴,经过充电电极使雾滴带电,并在气流的作用下二次雾化,由静电力和气流将雾滴送到植株上。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具有如下明显优点:(1)利用气流的推动作用,改善了静电喷雾雾滴穿透性弱的不足,有利于茂盛、高大林木病虫害的防治。(2)合理的控制静电喷雾时气流,喷雾飘移损失将会明显减少,环境污染小。(3)带上静电后的雾滴,其表面张力会降低,减少雾化阻力,提高雾化程度,雾滴在植株上不易朝着最小表面积而凝聚,有利于植株对雾滴的吸附。同时,气流更易于使雾滴在叶片及虫体上铺展,将会明显地提高杀虫效果。

风送静电喷雾装置(图1),主机和药液箱安装在货舱内,喷头安装在普通喷杆上。工作时,利用高压空气的下行气流把农药雾滴强制喷洒作物株冠层中,可大幅度降低农药飘失量,还可以提高飞行高度,不影响作业质量。这样,尤其是固定翼飞机,可以在风力较大气象条件下和有较多高大建筑物的作业区内,提高飞行高度进行作业,并保证作业效果。

目前,地面风送式静电喷头技术比较成熟(图2左)[5],但在航空作业上只有静电喷雾装置(图2右)[6],还没有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航空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的研发,可以综合地面风送式喷雾系统和静电喷雾系统,借鉴地面风送式静电喷雾系统思路和技术,进行设计和试验。

3.2 农业航测技术开发

农业航测主要是资源监测与普查、灾害监测。为了降低航测成本,农业航测应该在卫星遥感监测基础上进行。首先,通过对卫星监测资料进行解读,筛选除不需要进行航测的区域,只对其中需要进行进一步大面积调查的局部区域进行航测。有必要时,通过互联网会议系统(如国家林业局森林医院,PPMeet),组织专家对飞机航测的实时录像资料进行会商,对需要进行更详细调查的,进行补充航测,或者派人员携带图像设备进行设计和试验。

(左:地面风送式静电喷头,齐永胜,2008;右:航空静电喷头,茹煜,2009)[5-6]

农业航测还可以与现有的农产品标识溯源系统、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国家森林医院等联网,建立农林立体监测网络[7,8,9]。

无论是航空监测还是航天监测,关键技术是遥感。对于农业遥感,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1)加强农业遥感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是遥感图像信息提取技术的研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遥感资源,开展植被长势遥感监测技术研究,通过植被长势监测,估测农作物产量,监测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进行资源普查等。通过现有遥感资源的使用,探寻适合农业遥感的技术手段,逐步发展农业遥感。

2)建立资源实时监测智能系统。综合现有的航天、航空、地面监测技术,建立立体监测网络和专家信息库,建立基于Web-GIS平台的应用系统,实现远程监测、专家会商、智能检索和信息发布。

3)光谱反射率分析技术。既要研究植被生长的外在光谱特性,也要研究灾害导致植物体内生理生化变化的光谱特征变化,将光谱特征与植被长势、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生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建立对应关系,实现农业遥感的量化监测。

4)回归模型分析技术。遥感的实质是反演,反演可以通过反演模型来实现。通过回归模型反演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将其与地面生态环境因子监测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实时、定量监测,提高灾害的预测预报精度。

5)植被指数分析技术。根据植被光谱特性,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进行组合,形成各种植被指数。目前虽然构建了较多的植被指数,但构建方法与标准都不统一,普适性差。今后的研究中要建立统一的植被指数构建方法和标准,将其应用到农业遥感监测中,可提高监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6)光谱微分技术。光谱微分技术因其能消除土壤等低频背景噪音,可提高对植被监测的精度,我们要将其扩展到所有农业遥感监测研究,提高生态系统的识别精度。

7)基于光谱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谱位置变量指在光谱曲线上具有一定特征的点(最高点、最低点、拐点等)的波长,其中最常用的是红边效应和光谱吸收特征分析技术,各种环境胁迫,如缺氮、干旱、病虫害等均会使植物的反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红边位置。另外,植物光谱维方向的特征信息主要集中在由植物叶片中生物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形成的吸收波形处,因此当植物受到病虫危害时光谱吸收波形处也会发生变化。目前的研究多运用光谱位置变量分析技术分析植物病虫害光谱特征位置的特征,用于对病虫害的识别,但不能反映植物受病虫危害的全波段光谱信息,不能快速识别病虫害的种类。

8)遥感影像分析技术。遥感影像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压缩、混合象元分解、光谱匹配、降维运算、光谱植被指数等,将其与地面非成像光谱数据处理方法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农业遥感监测的实效性和普适性。

9)多角度遥感分析技术。多角度遥感技术主要指在地面BRDF和多角度卫星方面的应用研究技术。与传统的垂直观测遥感方式相比,多角度遥感追求的不仅是地面目标的平面位置和大小,而且是目标在三维空间的结构特征的获取,运用多角度遥感监测技术,是是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遥感监测的新途径。

10)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又称成像光谱学(HRS),是指利用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它是在电磁波谱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获取许多非常窄且连续的图像数据的技术。成像光谱仪为每个像元提供数十至数百个窄波段光谱信息,能产生一条完整而连续的光谱曲线,因此,人们从高光谱图像上可以获取连续的光谱信息,这种信息能用于多学科的研究和应用中,能为我们探测植被形态和活力、监测土地覆盖变化和估计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提供方便[10,11,12]。

4 新型农业航空器研发

4.1 研发思路

目前,制约农业航空发展的关键因子是作业效率和作业成本,而作业效率与作业成本有密切的关联关系。要降低作业成本,除了要降低作业耗材成本外,如植保作业中的农药与助剂,播种作业中的种子,森林消防中的水,航测中的影像耗材等,更重要的是降低飞行成本,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作业效率一般用作业面积效率和作业时间效率表示。作业面积效率用一个架次作业面积表示:

作业面积效率=商载量/单位面积作业耗材消耗量

如果是播种作业,则为:

作业面积效率=载种量/单位面积播种量

如果是植保施药,则为:

作业面积效率=载药量/单位面积喷洒量

作业时间效率用平均一个架次的作业时间与飞行时间的比率表示:

作业时间效率=作业时间/飞行时间

此外,还可以用调机效率来表示农用飞机使用效率:

(实际)调机效率=飞机飞行天数/调机总天数

绝对调机效率(理论调机效率)=(飞行架次数/理论每天可飞行架次数)/调机总天数

显然,提高作业效率主要是提高作业时间占飞行时间的比率,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缩短起飞地点到作业区的距离,减少非作业飞行时间,二是提高商载量,提高单架次作业面积。

降低飞行成本主要是降低燃油成本和维护保养成本,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主要是降低飞机购置成本和机场建设与维护成本、提高飞机与机场使用寿命。

4.2 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

1)提高飞机起飞性能。能在简陋的机场起飞,甚至可以在临时开辟的平坦开阔地起飞,或者适宜的简易公路、操场、晒场、水面起飞,或者稍加修整的农田、旱地起飞。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起飞地点到作业区的距离,提高作业时间效率,还可以降低机场建设与维护成本。

2)根据作业对象不同,设计不同的作业机型。对于航测、护林巡逻这样载重量小的飞行作业,可以设计稳定性好的超轻型飞机,甚至使用无人机。而对于植保、施肥、播种等作业,则设计超低空飞行性能好、载重量尽可能大、航程尽可能长的机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作业时间效率,还可以提高作业面积效率。

3)研发普通燃油航空发动机。使用普通燃油的航空发动机,不但可以降低飞行成本,还可以在普通加油站加油,更加方便作业,提高整个作业效率。

4)研发价廉、耐用、低维护成本甚至免维护的农用飞机,以降低飞机购置和维护成本。

4.3 碟形飞行器研发

碟形飞行器是一种新型旋翼式飞行器,相对于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来说,碟形飞行器结构更为紧凑,升力大,并且可以通过反扭矩作用使飞行器的扭矩平衡。因此,碟形飞行器具有如下5个优点:(1)采用圆盘式结构,诱导阻力极小,各方向中心轴对称受力均匀,可实现任意方向转弯,高速和低速性能俱佳;(2)采用垂直方式起降;(3)可任意对称分布发动机,可安装多个发动机和多方向安装发动机,动力大;(4)侧面投影面积小,雷达反射面积基本可以做到无反射状态;(5)可以作为太空飞行器。

目前国内外碟形飞行器主要包括非共轴式碟形飞行器和共轴式碟形飞行器两大类。非共轴式碟形飞行主要有美国德拉甘飞行公司研制的“德拉甘飞行器3”和“德拉甘飞行器X-Pro”、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esicopter、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为美国陆军研制VZ-7、日本基恩斯公司研制的“交战者GSⅢ”和“陀螺蝶形飞行器ⅡE-570”、上海交通大学的微型直升机。共轴式碟形飞行器主要有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密码”,“密码”除了军用外,在民用上可用于探测地下管道、反走私、森林防火和灾害中的搜救等[13]。

蝶形飞行器要应用于农业飞行,还需要着力解决动力系统和续航时间、稳定性及快速响应能力等关键问题。

鉴于目前尚在试验阶段,研制大功率发动机困难较大,可以先试制轻型、超轻型碟形飞行器,用于航测、护林巡逻,或者采取多方向对称安装发动机,试制较大载重量的碟形飞行器,用于植保、施肥、播种、森林灭火等。

5 我国农业航空管理改革

5.1 制定农用航空管理法,规范农业航空管理

根据现有航空法律法规,由国务院牵头,组织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防科技工业局、测绘局、民用航空局等部门,起草制定农业航空管理法。

在农业航空管理法中,要制定标准化的飞行区域申请与审批程序,统一空军、民航制空权管理和飞行安全管理、机场租用等管理程序和收费标准,确保农业航空作业审批的快捷、高效、公开、透明、简单、廉洁和低费用。

在农业航空管理法中,要制定农业航空作业招标、合同撰写与签订、作业规划设计与质量监管、安全保障等操作与管理办法,确保农业航空作业高质量、低成本和安全可靠。

在农业航空管理法中,还要规定农用航空企业发展与管理办法,国家要扶持农用航空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农业航空科技开发和农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

5.2 制定农用航空作业标准,确保农业航空作业质量

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测绘局、气象局、国防科技工业局、民用航空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发布农业航空作业标准,明确规定各种机型、不同作业对象的规划设计、质量监督、作业施工等技术规程,推广新的农业航空作业技术,规范作业行为,确保作业质量;制定发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飞行管理标准,规范机型设计、选择、飞行器维护、机场建设、机场维护管理以及飞行员培训与管理、安全生产、经济核算等行为。

制定植保航空作业技术规范,规定植保航空作业起始标准,禁止达不到航空作业标准的进行植保航空作业,造成不必要的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提倡使用生物农药,禁止使用广谱杀虫杀菌剂,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扰动。规定植保航空作业间隔期,确保生态系统拥有一定的恢复时间,增强生态系统的抗性,维护生态系统健康。植保航空使用的药剂生产厂家,要进行航空施药剂量试验,并在商品标签上明确注明航空施药量,以保证作业质量与施药安全。

5.3 盘活经营机制,扶持农用航空企业发展

飞行器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很高,不适合大量发展农用航空企业。农业部门自己购置飞行器,管理维护以及经营又面临许多困难。因此,农林部门要发展农用航空企业,可以在我国现有的民用航空企业中,选择技术条件、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经营管理好、信誉度高的民用航空企业,联合建立兼用型农用航空企业,适当兼并经营状况差的民用航空公司、农业航空站。与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城乡建设部、测绘局、气象局等单位合作,联合购买合适的飞行器,交给上述民用航空企业,由民用航空企业承担飞行作业设计、飞行审批、作业飞行、安全保障以及日常飞行器维护与管理,从而实现农林部门的零成本维护。

机场建设可以结合其他工程建设,如与有关军事、交通、城乡建设、水利等工程建设相结合,建设临时农用机场和简易农用机场,平时作为其他设施使用,只在需要进行农业航空作业时才使用,从而减少机场建设和维护管理成本。

5.4 大力支持农业航空科技研发,提高农用航空技术水平

现代物理农业技术(二) 篇9

国外研究表明, 对作物生长起重要作用的酶是一种半导体,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 酶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势能, 进而改变了酶的功能和活力, 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国内有关研究起步较晚, 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中科院物理所提出的三项理论。其一是金属磁化离子的作用。农作物体内多含有金属元素或离子十余种, 其中有八种是过渡金属磁性离子, 它们多是在各种酶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因此磁场力作用可以促进功能酶的活动, 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提高产量。其二是磁场与生物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生物体内存在着准粒子和它们的相互作用, 在磁场的作用下, 一些有重要生物意义的离子性能发生改变, 产生生物效应。其三是生物磁场相干效应理论。外磁场与生物本身磁场相互作用, 使生物体内磁能等参数发生变化。

农作物种子在播种前用磁场直接进行磁化处理, 通过物理作用, 激发了种子酶的活力, 改善种子素质, 幼苗素质, 使根系发达、活力增强, 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改善作物的新陈代谢功能, 提高吸收水、肥的能力, 使其稳健生长, 以达到作物增产的目的。试验证明经过磁场处理后的小麦增产幅度达8.1%, 玉米的增产幅度达11.8%, 蔬菜增产10%以上。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是将当代高新的物理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它将电、磁、声、光、热、核等物理学原理通过一定的装备应用在农业生产中, 用特定的物理方法处理农作物或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实现农业生产环境防控和节本增效的有机结合, 达到增产、优质、抗病和高效的目的。

对于植物来说, 种子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种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植物的以后的生长。等离子体处理是物理农业技术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之一。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发明是受到航天育种的启示而产生的。种子在太空中受高真空、微重力和宇宙射线的影响发生了变异, 经过选育而成为新的品种。太空的三个因素中, 主要是宇宙射线对种子的影响, 而宇宙射线主要来自太阳这个巨大的等离子体。航天育种试验告诉人们, 等离子体发出的物理能量可以改变种子内部机理, 也可以使农作物增产。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就是根据这一物理原理研制而成的。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在耀室中安装了等离子体发生器, 通电后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体, 激发种子内部各种物质的活性, 同时产生的能量击开空气中的氧气产生臭氧, 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由于等离子体发出的能量较低, 作用时间很短, 种子没有发生变异, 农作物没有性状变化。作物种子受等离子体和交变电感的作用, 活力得到提高, 离子交换能力增强, 酶的转化加快,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增强, 从而使作物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结果整个生命周期具有综合优势, 增加产量, 改善品质。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要在农作物播种前5~12天对种子进行处理, 经过处理后的种子活力得到提升, 它不仅能使活力降低的种子提高活力, 就是原本活力并没有降低的种子也可以得到提高。经过处理的种子更加健壮, 提高种子的整体品质, 种子个体之间的差异缩小, 特别是幼苗的整齐度明显提高。

温室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

近年来, 随着反季节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受效益驱动和国家政策的引导,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 温室建造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温室内部常处于高温、高湿的状态, 因而雾汽、粉尘非常严重, 这样不仅严重影响温室采光, 不利于温室作物生长, 而且还极易导致气传病害的发生。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温室难题, 科技人员发明了温室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 它是通过在温室中架设可使气体电离的空间直流电场, 因而会产生大量的阴阳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 雾汽、粉尘等悬浮物被带电离子立刻荷电而做定向脱除运动, 并迅速吸附于地面、墙壁、作物表面等, 同时附着在雾汽、粉尘上的大部分病原微生物也会在高能带电粒子、臭氧的双重作用下在做定向脱除运动的过程中被杀死、灭活。从而有效抑制雾汽的升腾和粉尘的飞扬, 隔绝了气传病害的气流传播渠道, 能够使生产环境持续保持少菌少毒状态。另外,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 土壤—植株的生活体系中会形成微弱的直流电流, 该电流与空间电场、臭氧、高能带电粒子一同作用, 防治了土传病害。

温室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对温室作物的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 受空间电场的作用, 一方面植物对CO2的吸收加速, 有益于植物体内糖类、蛋白质等干物质的合成;另一方面植物的光补偿点降低, 即在弱光环境中仍有较强的光合强度, 延长了光合作用时间,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 通常要在温室中增施CO2来满足了植物在空间电场环境中对CO2的旺盛需求。不仅如此, 在空间电场作用下, 植株体内Ca2+离子浓度的变化随电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它的变化调节着植物多种生理活动过程, 也促进了植物在低地温环境中对肥料的吸收, 增强了植物对恶劣气候的抵御能力。

谈农业技术的推广 篇10

做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从现阶段的时机情况来看,与农业的发展相比,农业技术的推广是相对滞后的,因此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尤为重要。

2农业技术推广的困境分析

当前,农业技术的推广情况并不容乐观,不仅受到理念的限制,同时也有源于资金、技术以及人员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源于理念的限制

从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农技的推广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很多领导包括基层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在实际工作进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影响到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2源于资金的限制

农业技术的推广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的,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的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的需求。源于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有限,而这些资金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巨大的差额严重制约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2.3源于技术的限制

虽然乡镇都有农业技术推广站,但是真正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技术人员并不多,因此在真正推广的时候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如何让农户意识到新技术的优势,并且认可它,接受它,应用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通过专业的讲解或者示范才有可能达成良好的效果。从当前基层推广站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员不够,专业素养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另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追求,然而,从目前来看,有些农业技术的实用性并不强,如何促进农业技术的实用性,使其更加符合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尤为重要。

3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分析

要想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树立先进的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充分意识到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部门和人员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进程,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尤为关键。

3.2加快充实农技推广队伍

农技推广队伍的推广不仅仅是队伍数量的扩充,同时也有队伍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数量方面,基层队伍现有的人员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加快引进专业化人才,充实到基层队伍中来刻不容缓。

在综合素养方面,要注重加强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在农业技术推广进程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最终为更加顺利地开展各项推广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基层队伍的建设需要切实做好人员保障,尽快解决人员的编制问题,提升其社会待遇,提升其社会地位对于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是尤为关键的。

3.3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同样也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有力支撑。目前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硬件设施极为有限,专业化的仪器和设备更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在立足当地实际的基础上,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引入更多专业化的设备,为顺利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

3.4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试验示范基地有助于农业技术成果的展示,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但是,示范基地的建立需要资金、技术等支持,为此,政府不仅仅要加大科技推广经费预算,同时也要注意加强与当地龙头企业的合作,切实保证试验示范基地的良好效果。

3.5理顺农技推广机构管理

目前,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管理近年来,进行了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站由农业部门直接管理,但有些地方仍然是双重机制, 这样是有利于经费支出控制的,但是从工作开展的角度来看是极为不利的,双重管理机制势必导致工作受挫,层层审批、逐级请示势必影响到工作效率。为此,必须要进一步理顺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与科研部门或者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 农业技术专业为实用性强的成果是尤为关键的,保证各种农业技术的研究都是基于农民的实际需求的,是能够真正为农民所服务的, 是能够真正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这样的农业技术才有价值,才能受到农民的认可。

此外,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 文化不高,他们对于新技术的认可与接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为此,一定要做好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4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树立先进的推广理念外,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真正发挥农业技术应有的积极效用。另外,对于农民们而言,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不仅仅要具有良好的新技术接受能力,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农业技术的应用及相关事项,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成果积极效用的发挥,实现农业生产的理想效益。

参考文献

[1]姜秋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现状调查[J].现代农村科技,2010,(18):4.

[2]禹春熹.伊宁县英塔木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10,(1):5-6.

农业技术 篇11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国家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有很大的贡献。通过我国2004-2012年相关数据显示,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社会进步和农业技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最直接的。通过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以及农业相关的资源和要素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的影响,提出了针对农业增长贡献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F326.6;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关键是农业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农业的增长率。但是相关数据显示,农业技术发展方面缺少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高标准条件的匹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个单元发生了变化,其技术能力的创新和农业技术产业链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科技水平逐年发展和农业科技多层次的投资机制的产生,使农业生产出现了很多不能与市场需求同时进步的缺陷。因此,通过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社会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和贡献的分析,提出了有关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相关意见和途径,做出如下论述。

1 国内与国外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概述

1.1 国外对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概述

国外的相关学者认为,农业技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农业增长的关键。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与国家原有的农业资源先关,选择农业机械型模式的国家,大部分是因为国家的劳动力不足,所以选择机械的农业技术来代替昂贵的劳动力。农业技术的进步程度与市场的发展方向有不可割舍的关系,市场的多形式的竞争模式,能够促进农业新型技术的产生,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国外的农业研究专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是农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是促进农业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1]。

1.2 国内对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概述

国内的农业经济学的相关专家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制度与农业技术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国家制度是影响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农业技术的进步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农业金融的发展可以为农业技术的提高增加投资的额度和力度,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的科学体系的建设是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由此可见,农业体系中农业生产性服务是农业技术发展的关键。

2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2.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金融服务和创新监管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周期长,其在发展进步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及资金的投入量是巨大的。农业的技术创新在农业相关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由此,其不同阶段所需要的金融服务的额度和性质都是不同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在金融服务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进步的同时,进行资金支持的监管,确保农业技术进步的各个阶段得意顺利进行。

2.2 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农业信息的整合能力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农业技术在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其农业中相关动植物主体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需要农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各个产业部门进行沟通。农业生产性服务中农业信息整合的平台可以为农业技术发展提供相关的技术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支持,同时提供农业市场变化趋势的需求方向,从而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2]。

2.3 农业生产性服务中技术能力的转换和推广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技术水平下的农业技术能力的需求。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的相关需求,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不断专业标准化,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加速创新技术投入现实农业生产的进程,实现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 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策略

3.1 制定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也发展的相关政策

根据近期我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产值仅占了农业生产的总产值的2.3%,其发展的规模较小。我国在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过程中,要关注农业生产要素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土地、融资等方面进行大力的支持,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具有很好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

3.2 新型农村制度的建设

新型农村制度,新型的城镇建设和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农业适度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要求。农业生产性服务会向聚集型模式发展,使农业的产业链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转型,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技术水平的进步。

3.3 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水平和科技文化水平也在逐步的发展。各级政府要紧追国家的发展方向,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的重中之重。政府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教育和农业技术信息的分享平台。同时,加大对农村的金融的资金、信息和生产流通性服务行业的建设,加强对农业金融服务行业的监管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链的形成,加快农业技术发展的步伐[3]。

4 结论

国家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国家粮食产量的提高,而决定国家粮产量的关键因素即是农业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农业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生产性服务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农业技术的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关键。通过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概述和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内容的论述,提出了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贡献率的策略。希望通过阐述,为农业生产的相关部门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方面提供借鑒。

参考文献

[1]尹雷,沈毅.农村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J].财贸研究,2014,6(2):32-40.

[2]肖琳子,肖卫.二元经济中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199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9(6):23-33.

[3]赵德昭,许和连.FDI、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合力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5(9):1342-1353.

农业技术 篇12

1 有机农业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在我国的推广使用是客观实际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农业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与冲击。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不能充分满足要求越来越高的农业生产需求等[1]。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是无机农业生产, 这种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目前农业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机农业又称生态农业, 其主要特点是将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 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性,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传统无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运用的化肥、农药以及生物生长调节剂等含有过多的有害物质, 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 也威胁农业生态化境, 对土地、空气等均有一定的污染。有机农业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含有生物酶等元素的有机肥料, 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少, 可以达到绿色生产的目标。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无污染性应对我国当下的农业生态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2 无机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结合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的优势与不足

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所运用的生物肥料不含有污染性的元素, 因此能够有效节约各种石化资源的运用, 并且在较大程度上保护农田生态结构, 使农业生产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均得到良好保护。因此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有效弥补无机生产技术的弊端。在我国当前形势下要实现无机农业生产技术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 必须充分考虑2种生产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无机农业生产技术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是不同农业发展历史阶段的产物, 必须充分认识它们运用的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农业生产模式虽然能够节约大量的石化能源降低农业生产的物质投资,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防止污染, 但是其缺点是不利于农业的快速增产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 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往往需要各个协作部门的分工协作, 因此也不利于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无机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地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并且有利于农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但它却需要消耗较多的化石能源和使用较多的物质费用投资, 并且易导致土壤肥力的衰退和生态环境的恶化[2]。以上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 那么无机农业生产技术则很难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实现联合。

3 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如何处理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之间的关系

我国农业发展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 而且农业结构比较复杂, 就一个城镇而言, 不同的地方也有一定差异的, 因此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有机与无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但是可以通过设立近期目标的方式逐渐引导两相结合式的农业技术的发展, 比如建立以有机农业为主以无机农业为辅的生产模式, 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逐步推进, 从而慢慢实现2者的有机结合。要确立长期的有机与无机农业生产技术结合目标, 建立有机与无机农业生产技术结合的生产模式, 在满足当下农业生产效率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农业生产活动的内部平衡, 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渗透各种先进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项目, 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提高自然环境质量, 推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促进农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实现无机农业生产技术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国农业生产部门应当在“三农”问题的总体纲领之下, 注重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投入, 不断采用创新方式实现无机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 鼓励发展新型农业。农业技术研发人员和农业生产者应当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有机农业技术运用期间重视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保证农业基本经济收入的同时, 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常艳波, 张凤珍, 徐海艳.论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对我国农业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 2014, 34 (1) :24.

上一篇:未来的衣服下一篇: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