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技术(精选12篇)
绿色农业技术 篇1
一、传统印刷行业面临环保问题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印刷有关——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因此印刷业不仅是一种工业,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因而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印刷行业作为传统行业,涉及出版、广告、包装乃至食品、药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众多领域。现代印刷技术依靠印刷设备、新型印刷材料取得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繁荣,印刷行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1]。
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之一,印刷行业是对我国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行业。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据,2014年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39.4万人,实现印刷总产值10857.5亿元,全行业资产总额11763.0亿元,利润总额714.2亿元,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866.2亿元[2]。然而,随着印刷产业的不断扩大,传统印刷产业链中从版基制造、印刷制版到印刷油墨都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印前、印中、印后各环节都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的感光冲洗制版、电解氧化制备版基会造成大量的感光废水和电解废液排放,而传统印刷油墨在的挥发性化合物(VOC)污染更是广受诟病。为了降低成本,印刷行业中的很多企业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溶剂型油墨,这类溶剂中主要是芳香烃类、酯类、酮类及醚类等有机溶剂。这类溶剂大都具有毒性和挥发性,有较浓的刺激性气味,易燃易爆,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样,传统的印刷电路板行业也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生产废液中含大量重金属离子,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人们和企业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发展绿色印刷新材料和新技术已经成为印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近年来,我国科技界和印刷产业界积极研发绿色印刷材料和技术,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绿色印刷技术的实施。绿色印刷将从源头解决行业污染,促进印刷企业的节能降耗,显著降低污染排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大提升中国印刷业的技术水平。
二、中科院科研人员开发出从源头消除污染的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破
针对国家战略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简称化学所)的科研人员突破感光成像、化学显影、曝光蚀刻等传统印刷制版技术的局限,将纳米材料和印刷技术相结合,利用纳米材料制备出特殊的版材和墨水,通过直接打印使印版表面呈现出亲水的空白区和亲墨的图文区,不产生废水和废液,从源头解决印刷制版过程的污染[3,4,5]。着眼印刷产业的未来发展化学所科研人员以纳米材料的创新研究为基础,以推动印刷产业的绿色发展为目标,围绕印刷产业链布置创新链,发展了包括“绿色制版、绿色版基、绿色油墨”在内的完整的纳米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并拓展应用于印刷电子、3D制造等战略新兴行业及绿色印染、建材等领域,积极推动上述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并针对多种纳米粒子等纳米材料的规模制备、稳定分散与可控组装,以及印刷墨滴在固体表面的浸润、粘附与转移等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印刷精度的限制,形成了系统的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的理论和技术成果。
1. 绿色制版
传统的激光照排制版就像相机胶卷一样需要曝光显像,其使用的显影、定影液等化学物质会产生大量污染。即使目前最先进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也需要感光预涂层和化学处理过程[3,4]。化学所科研人员摒弃传统印刷制版感光成像的技术思路,将研发的纳米转印复合材料精确打印在具有纳微米复合结构的超亲水铝基版材上,形成了具有相反浸润性的图文区(亲油区)和非图文区(亲水区)[5,6],发展出完全不需要暗室和曝光过程,也不产生感光废液和废水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见图1),成本还较传统激光照排制版便宜1/3以上。同时,科研人员还突破纳米转印材料、纳微米结构超亲水版材规模制备及高精度绿色制版设备研发和软件集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开发高精度绿色制版设备系列产品,建成北京绿色印刷产业化基地(见图2),在40余家报纸和书刊印刷企业得到示范应用。
2. 绿色版基
目前印刷行业制版使用的大都是金属铝版基,这种版基需要经过电化学氧化形成粗糙结构,工艺复杂,能耗大,并伴随有大量的废酸、废碱和废渣产生。由于我国的版材产销量巨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鉴于此,科研人员突破目前国际上的版基电解氧化腐蚀工艺[7],成功开发了变革性的纳米涂层版材,将纳米颗粒涂层材料通过特定的涂布工艺在铝版表面构造出特殊的微纳米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电解氧化过程产生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问题。突破了纳米粒子制备和稳定分散、纳米涂层材料的规模制备及涂布工艺等关键技术,建立了系统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在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创新成果评选中,该成果被评为特别突出重点成果(全国仅两项)。
3. 绿色油墨
针对传统油墨中有机溶剂的污染,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醇/水性环保油墨,解决了目前塑料包装印刷使用含苯、酮类为主的溶剂油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绿色油墨产品获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证书和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并通过美国PANTONE公司检测鉴定,与企业合作实现了产业化,年销售额过亿元。
以上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将有望减少每年百万吨的制版感光废液污染、千万吨的版基电解废液/废渣污染以及数十万吨的VOC排放,推动我国印刷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已申请和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获国际授权发明专利14项),先后获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印刷行业十佳创新设备奖、全国印刷行业百佳科技创新成果、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重点创新成果(特别突出成果)、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中国专利优秀奖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入选上海世博会、“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就展等重要展示,项目负责人宋延林研究员也两次荣获“印刷行业十大领军人物”,获毕昇印刷技术奖和中华印制大奖,产生了广泛积极的行业影响。
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在众多产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已带动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托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创新企业的发展,以无形资产入资价值5600余万元,累积形成销售额约8亿元,在北京市怀柔、密云和河北三河等地建成绿色制版中心,可覆盖百余家印刷企业,每年可减排污染废水6.7万吨,在行业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的拓展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印刷电路生产国。传统的印刷电路制造是基于感光和刻蚀工艺,80%以上的非电路部分金属材料需要通过曝光腐蚀去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绿色印刷制造技术因绿色化和柔性化的特点,在印刷电子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将推动电子产品的轻、柔、薄和透明化发展,对我国印刷电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在物联网、触摸屏等产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北京市及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所与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了纳米银导电油墨和射频标签天线的批量稳定试产;在印刷装备方面,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了印刷射频标签天线工业级印刷测试和分析装备,有力推动了绿色印刷制造射频标签天线的产业化。利用绿色印刷技术印制的电子门票在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北京APEC会议得到应用,印制的地铁票也通过全部考核并进入使用(见图3)。
针对印刷产业的未来发展,研究人员通过纳米材料和印刷技术的创新研究,实现了纳米尺度精细图案和功能器件的印刷制备,进一步将绿色印刷技术从传统的纸质产品拓展到印刷电子、光子器件,发展出系统的纳米绿色印刷制造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制造行业由于曝光蚀刻工艺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推动众多产业的技术变革和绿色发展。
四、产业化挑战与对策
1. 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纳米绿色印刷技术是一项变革性产业技术,涉及整个产业链的系统变革,这在我国产业技术发展历史上尚无先例可循,因而必然要经历技术成熟、评价标准成熟和产业链成熟的过程,以及面临传统习惯、原产业利益链的竞争和打压等多重阻力,但这也正是中国经济发展从技术跟踪到技术引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从近代印刷技术发展史来看,任何一项新技术的研发到应用都有一个较长的发展历程,涉及技术、经济和产业链乃至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成熟和变革。如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从1974年开始研发(“748”工程),到1981年研发出第一台激光照排样机,1988年以后才真正规模推向市场[8],得到国家“六五”到“九五”计划近20年数十亿元经费的连续支持[9];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从研发到规模应用也经过了20年的时间(国外80年代初研发,2000年后规模推广[10])。
2. 对策及建议
一项变革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除了技术本身的成熟过程外,还会遇到传统习惯(包括习惯传统技术和习惯引进国外成套技术)、商业模式、政策环境乃至体制机制多方面的挑战与掣肘,这就需要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毅力,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长跑”的心态推动技术变革。因此,科研人员在研发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技术发展方面,将绿色印刷技术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和系统,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理论、创新技术体系和引领产业变革奠定基础。主要聚焦以下突破:
系统性——绿色版基、绿色制版和绿色油墨技术共同形成完整的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体系,击穿传统技术体系的成本线,顶住垄断企业通过降价扼杀新技术的压力,度过创新技术在市场成熟前的死亡陷阱。
持续性——通过纳米材料印刷技术研究的持续创新,保证长远的竞争优势。针对印刷液滴及图案化最基本要素点、线、面、体的精确控制,突破传统印刷技术的理论精度极限,实现纳米尺度的图案印刷制造技术突破。
拓展性——绿色印刷技术向多个重要传统产业(包装、印染、建材等)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印刷电子、印刷光子等光电器件)的拓展,将使绿色印刷发展为众多传统产业提升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共性制造技术。
(2)在行业影响方面,要与行业优势单位紧密合作,结合行业发展变革,发挥引领和引导作用。目前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已在印刷行业产生重要影响,获得行业多项重要奖励,并参与标准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针对印刷产业的未来发展和挑战,科研人员提出了“绿色化、功能化、立体化、器件化”发展构想,为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现中科院的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3)在应用推广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将材料创新与装备创新、系统集成紧密结合,形成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紧密结合,在印刷集中区以“绿色制版中心”提供制版服务的模式集中解决中小印刷的污染排放问题,形成可复制的推广方案;将技术推广与国家环保政策推动相结合,为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的推广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尤为重要的是,要努力推动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为实现产业的变革提供保证和基础。
五、展望
综上所述,纳米绿色印刷技术以其绿色环保、工艺简捷及低成本等突出优势呈现出广阔的产业变革前景,将从根本上颠覆印刷、电子等重要产业现有的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从源头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纳米材料等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印刷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将在众多传统产业提升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纳米绿色印刷技术新时代,形成纳米材料绿色印刷产业技术集群,迎来印刷行业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王方方.解决我国印刷行业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政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王岩镔.适应发展新常态凝聚全行业力量推动我国印刷业持续提质增效[J].中国印刷,2015,10,20-23.
[3]吴月辉.我国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在世界印刷领域全面领先[N]人民日报,2016-04-29.
[4]彭科峰.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打”出个绿色世界[N].中国科学报,2014-08-05.
[5]白春礼.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的启示[J].科学通报,2009,14:1941-1944.
[6]ZHOUHH,SONGYL.GreenPlateMakingTechnologyBasedonNano-Materials[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1,174(12):447-449.
[7]周伟,刘岩.印刷用铝板带的发展现状及其市场需求[J].上海有色金属,2015,36(1):34-38.
[8]武文祥.当代中国印刷业发展与演进[J].印刷技术,2007,18:86-90.
[9]张劲夫.我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N],人民日报,2002-06-28.
[10]臻峰.谈谈中国胶印版材工业的发展--胶印·PS版·CTP版(二)[J].影像技术,2011,23(2):32-43.
绿色农业技术 篇2
最优化绿色制造技术是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无环境污染。它是从整个企业和社会的综合成本考虑,对于不同的材料、零部件、设备经过综合分析,对冷却方式、冷却介质用量、加工参数进行优化处理,选择一个最合理的加工方案,使加工时间少,效益高,对环境无污染,综合成本最低(这是对整个企业乃至于整个社会来讲,不是仅单纯的指具体加工成本最低)。也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追求企业甚至社会整体最优。它是绿色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绿色加工的主要特征是技术先进性(实施前提),加工绿色性(最显著特征),加工经济性(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最终特征是实现加工整体最优化。
绿色技术 彰显未来 篇3
细数在本届全印展上展出的新技术,不难发现,“绿色”已成为印刷业当前甚至未来的一个发展主题,尤其是承受巨大环保压力的软包装行业,面临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急需能够提升企业实力的环保新技术与新产品。在本届展会上,软包装加工领域的一些绿色新技术非常值得关注,这些新技术很有可能对未来几年软包装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UV凹印 实现VOCs零排放
凹印工艺VOCs的治理问题比较复杂,在源头控制方面,水墨一直受行业人士推崇,但其在薄膜材料上的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末端治理方面,主要是催化燃烧法和吸附回收法。催化燃烧法存在能源消耗大、运行成本高、资源不能循环利用等缺点。吸附回收法在使用单一有机溶剂的软包装干式复合工艺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统凹印工艺使用的是混合溶剂,吸附回收得到的混合溶剂必须经过精馏处理,这就加大了凹印工艺VOCs治理难度,同时也使凹印企业的收益大打折扣。于是,许多设备制造商试图从凹印设备着手来实现VOCs减排,比如改造凹印设备烘箱结构和干燥方式,在凹印机烘箱上加装ESO系统或者LEL系统等。一些设备供应商经过努力,从凹印设备本身出发实现了UV凹印,这一技术的推出将帮助软包装凹印企业从源头杜绝VOCs的产生,解决凹印VOCs治理难题。
值得关注的新技术:松德智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无溶剂软包装凹版印刷机使用UV冷光源固化油墨,油墨不含有机溶剂,使用过程中也不需要添加任何有机溶剂,真正实现零VOCs排放,承印物表面有机溶剂残留量基本为零。该设备采用UV冷光源固化技术,油墨用量是普通油墨用量的1/3,这种技术取代了传统凹印的电、气、油等烘干方式,比传统凹印机节约90%的干燥能耗;取消了传统凹印机的烘道设计,整机走料长度大幅度降低,印刷路径随之缩短,从而大幅度减少走料损耗。
本届全印展期间,松德智慧无溶剂软包装凹版印刷机现场演示的是试印OPP珠光膜,印刷速度达200m/min,整机运行安静平稳、无异味,印品图案清晰,套印精准,受到了现场观众的高度好评。据悉,展会期间,佛山天骅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市辉华复合包装厂现场与松德智慧签约购机。
凹柔组合印刷 初露端倪
柔印作为一种绿色印刷工艺,在环保压力越来越高的当下,日益受到我国包装印刷行业人士的关注,我国一些软包装企业已经逐步开启“凹转柔”的发展之路。但从我国软包装市场来看,软包装印刷目前仍是凹印的天下,柔印在软包装印刷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依然不太明朗。在微利时代下,投资新设备对于大多数软包装企业来说都不太现实,但如何才能满足终端品牌商的柔印业务需求,成为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对此,台湾坤裕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凹柔组合印刷机组,这是一款能够帮助软包装企业实现“凹转柔”的过渡性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薄膜软包装、烟包印刷领域。这款凹柔组合印刷机组在drupa2016展出,是世界首创成果,可以在柔印和凹印之间自由切换,让客户使用和选择起来更加自由。
值得推荐的创新技术:台湾坤裕在本次全印展上展出了Hybrid-800凹/柔机组,其最大的优势是绿色环保,这是一种理念创新,也是台湾坤裕研发该机组的初衷,能帮助凹印企业顺利从凹印过渡到柔印,解决了凹转柔过程中的技术缺乏问题,让“凹转柔”更加顺利自然。Hybrid-800凹/柔机组采用厚达100mm的坚实墙板,以满足高速印刷的需求,最大印刷速度可达300m/min,完全可以与当前主流凹印设备相匹配;使用人性化悬臂式套筒设计,用户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柔印和凹印之间的自由转换。
双头涂布无溶剂复合技术登上舞台
在绿色环保政策的推动下,近两年来,无溶剂复合在软包装复合加工领域的应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无溶剂复合设备制造商也在不断完善无溶剂复合设备的功能与性能,比如高速无溶剂复合设备、双工位无溶剂复合设备的推出,成功攻破了无溶剂复合在速度和效率上的限制,并且在无溶剂胶黏剂生产商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攻破了高温耐蒸煮复合膜、镀铝膜等复杂结构复合膜的复合质量“壁垒”。
在本届全印展上,双头涂布无溶剂复合技术是软包装复合加工领域最为突出的一大亮点。不论是无溶剂复合设备方面,还是无溶剂胶黏剂方面都有新的成果展示。在无溶剂复合设备方面,重庆鑫仕达包装设备有限公司展出了最新推出的采用双头涂布工艺的快干型无溶剂复合机;在无溶剂胶黏剂方面,虽然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没有携带产品参展,但他们带来了关于新产品—快固型双头涂布无溶剂胶黏剂的技术资料和复合样品。
值得推荐的创新技术:重庆鑫仕达推出的WRJKi5-1000A快干型无溶剂复合机采用双涂布头结构,-NCO和-OH拥有独立的涂布单元,杜绝了传统无溶剂复合机中-NCO管道堵塞造成双组分胶黏剂配比失调的风险。该设备可以一机两用,即传统型无溶剂复合与快干型无溶剂复合两用,避免了工艺不成熟前设备的闲置问题。
康达新材推出的快固型双头涂布无溶剂胶黏剂是为了匹配双头涂布无溶剂复合工艺而研发,相比传统无溶剂胶黏剂,其双组分胶黏剂1∶1配比更易控制、配比可调范围宽、可快速固化,更加安全、卫生、环保。在普通结构、铝塑结构、水煮结构的复合试验结果数据中,均可达到复合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双头涂布无溶剂复合技术由诺德美克和陶氏化学在drupa2016上联合首次推出,该技术是传统无溶剂复合技术的升级,目前在实际应用效果上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本届全印展上,双头涂布无溶剂复合技术的展出引起了软包装行业人士的极大关注,相信在设备制造商、胶黏剂生产商和用户的共同探索努力下,双头涂布无溶剂复合技术必将突破技术瓶颈,逐渐在我国推广开来。
2016中国国际全印展已成功落下帷幕,在这个各类新技术争奇斗艳的大舞台上,彰显绿色的软包装加工技术已经成功夺得行业人士的眼球,在重点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现在及未来,这些绿色新技术必将大展拳脚,助力我国软包装行业朝着绿色的明天进发。
绿色农业节本增效技术 篇4
1 耕地保护和利用技术
1.1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注重耕地综合培肥改良, 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覆盖等耕地培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 培育健康、肥沃的优质土壤。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及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1.2 推进耕作制度改革
提高复种指数, 充分挖掘土、水、光、热、气候等资源的利用潜力, 鼓励发展低耗能设施农业, 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效率。鼓励采用高效利用的多熟种植制度, 巧用季节, 开发高产、超高产多熟种植模式及技术, 提高农田周年单产水平。如采用多熟制单季稻或菜豆稻、菜稻薯等。
1.3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等技术措施的应用, 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 减少土壤水蚀、风蚀, 提高产量, 降低作业成本,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耕作技术。如近年推广的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冬种马铃薯免耕技术, 冬种小麦免耕技术、大豆免耕技术等都是保护性耕作技术。
2 节水农业技术
2.1 改变耕作制度及改良土壤
遵循自然规律, 以自然优势为本, 改变耕作制度, 建立抗灾节本增效型作物种植结构, 防止一个地区单一种植, 要种植几种作物, 因地制宜, 适时轮作, 合理布局, 以利优势互补, 增强抗灾能力。同时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构建土壤水库, 促成多孔结构的土壤特性, 为土壤水库的增蓄扩容创造良好条件, 全部降水就地入渗保水, 实现长效节水。
2.2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推广应用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投入尽可能少的灌水量, 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农产品, 以获得单位灌溉水量的最高生产效率, 包括喷灌技术、滴灌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
2.3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推广渠道防渗防漏技术, 完善农田沟渠排灌系统, 既加快输水速度, 又有效节约水资源。
3 节肥增效技术
3.1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 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施肥模式, 确定合理施肥配比, 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肥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 满足作物的需要。
3.2 合理选用肥料种类
积极倡导使用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优化施肥结构, 促进化肥施用由通用型复混肥向专用型配方肥转变。
3.3 把握施肥时期, 改进施肥方法
主要氮肥品种如碳酸氢铵, 在田间撒施的利用率很低, 应改为适当深施覆土;液氨采用专用机具深施;水溶性磷肥集中施用;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主要作为基肥施用。在选择剂型上, 应以肥料中磷、钾含量是否适宜当地土壤条件和作物要求为依据, 并确定复、混肥料的施用量。
3.4 合理选择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和间套作
化肥利用率的高低与作物的矿质营养遗传差异有关。豆科作物具有固氮作用, 对磷素的需求较多。根据不同作物对铵态氮、硝态氮以及磷的需求不同, 合理轮作倒茬, 充分利用化肥的残效, 或将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间套作, 有助于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3.5 增施有机肥
开发利用优质有机肥料,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耕地的质量水平。大力推广沼气发酵技术[2]。多种有机肥配合使用, 秸秆和粪尿、厩肥堆沤再施入田间, 这样既可促进秸秆分解, 又可改变单纯粪尿、厩肥的土壤物理性状, 有利于作业[3]。
3.6 适时叶面追肥
在作物生育期间, 根据其生育进程和需肥规律, 适时进行叶面追肥, 作物吸收利用快, 既提高肥料利用率, 又可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 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3.7 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微生物生命活动而使作物获得特定肥料效应的生物制品, 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作物养分吸收能力, 增强抗逆能力, 促进植物生长。微生物肥料可作为底肥施入土壤, 或接种于种子表面、种床下, 或蘸秧根, 从而在种子周围、根际形成一个有益的微生物区系, 使作物受益。
4 科学节种技术
4.1 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可根据生态特点、生产限制因素和市场需求, 在综合性状较好的前提下, 选用某一性状特别突出的品种, 如近年来生产上采用适合当地种植的超级稻品种天优998、天优122、五优308等和其他抗旱、耐涝、抗病虫害、耐瘠薄、抗倒伏、密植高产、稀植高产、早熟高产品种。要及时更新, 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4.2 精选种子
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的籽粒作种子, 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清洁率, 确保种子纯度, 保证种子发芽率达到95%以上, 减少种子的投入量, 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的目的。绿色农业的种子用价要比常规生产用种标准提高3%以上。
4.3 播前晒种, 进行种子处理
晒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但要防止日光曝晒。应用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等加工处理技术, 提高种子质量和良种生产能力, 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 促进作物生长。
5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5.1 生物防治
一是选用抗性品种。利用抗病虫优势, 减少农药的用药量[4]。二是改变耕作方式。利用轮作、间、套作等种植方式控制病虫害。轮作是通过不同作物茬口特性的不同, 减轻土壤传播的病虫害等。间作及套作等是通过增加生物种群数目, 控制病虫草害。三是改变耕作时间。通过收获和播种时间的调整来防止或减少病虫害。各种病、虫、草都有其特定的生活周期, 通过调整作物及收获时间, 打乱害虫食性时间或错开季节, 可有效地减少危害。四是利用天敌。通过害虫的天敌来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捕食性生物主要通过捕食害虫达到防治的目的, 主要包括瓢虫、蜘蛛、青蛙、蟾蜍及许多益鸟等。寄生性生物主要通过寄生害虫达到防治的目的, 主要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引起害虫致病达到防治的目的, 主要包括苏芸金杆菌、杀螟杆青虫菌、乳状芽孢杆菌、绿僵菌、白僵菌以及某些病毒等。
5.2 化学防治
做到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一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强选择性农药, 根据农产品的生产目的, 参照防治对象的种类、农药的价格, 做到科学地选择农药[5]。二是根据防治对象的发育时期和农药品种的特性, 科学确定适时施药的时间, 尽可能减少防治次数, 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 降低成本。三是施药时要求做到均匀施药, 使作物的病部和虫体都能喷到农药, 保证防治效果。
摘要:介绍了绿色农业节本增效技术, 包括耕地保护利用、节水、节肥、节种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等, 以期为兴宁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绿色农业,耕地保护利用,节水,节肥,节种
参考文献
[1]任保秋.绿色农业制约因素分析及发展思路———以陕西汉中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113-116.
[2]严立冬, 屈志光, 邓远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1 (4) :12-17.
[3]李国华, 郗登宝, 黄枭.沼渣、沼液在大棚西瓜生产上的试验效果[J].吉林蔬菜, 2011 (4) :61.
[4]周梅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J].农技服务, 2011, 28 (5) :678-679.
绿色制造技术 篇5
一、技术概述
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传统的制造模式是一个开环系统,即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报废-二次原料资源,从设计、制造、使用一直到产品报废回收整个寿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也就是说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以系统集成的观点考虑产品环境属性,改变了原来末端处理的环境保护办法,对环境保护从源头抓起,并考虑产品的基本属性,使产品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寿命、质量等。
二、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1.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上掀起一股“绿色浪潮”,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并列入世界议事日程,制造业将改变传统制造模式,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发展相关的绿色材料、绿色能源和绿色设计数据库、知识库等基础技术,生产出保护环境、提高资源效率的绿色产品,如绿色汽车、绿色冰箱等,并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那些不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和不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使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势在必行。2.国外现状
国外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已推出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计划”。1991年日本推出了“绿色行业计划”,加拿大政府已开始实施环境保护“绿色计划”。美国、英国、德国也推出类似计划。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除政府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外,广大消费者已热衷于购买环境无害产品的绿色消费的新动向,促进了绿色制造的发展。产品的绿色标志制度相继建立,凡产品标有“绿色标志”图形的,表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并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这为企业打开销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条件。如德国水溶油漆自1981年开始被授于环境标志(绿色标志)以来,其贸易额已增加20%。德国目前已有60种类型3500个产品授予环境标志,法国、瑞士、芬兰和澳大利亚等国于1991年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日本于1992年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在1992年开始实施环境标志。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绿色产品”的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的地位和份额。
国际经济专家分析认为,目前“绿色产品”比例大约为5-10%,再过10年,所有产品都将进入绿色设计家族,可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机可翻新和循环利用。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有可能成为世界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
3.国内研究基础
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在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绿色制造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
机械科学研究院已完成了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清洁生产技术选择与数据库的建立、机械工业基金项目--绿色设计技术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围绕机械工业中九个行业对绿色技术需求和绿色设计技术自身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在国内首次提出适合机械工业的绿色设计技术发展体系,同时还进行了车辆的拆卸和回收技术的研究。目前正在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绿色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以环境保护绿色技术评价体系为研究载体,将ETV评价技术导入机械制造业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建立制造业的绿色概念、描述方法和ETV评价体系。
清华大学为创建绿色大学,已将绿色工程技术列为优先发展和支持项目,在美国“China Bridge”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已与美国“Texas Tech University”先进制造实验室建立了关于绿色设计技术研究的国际合作关系,对全生命周期建模等绿色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针对汽车开展可回收性绿色设计技术的研究,与Ford公司合作,研究中国轿车的回收工程问题;与内贸部中国物资再生利用华东分公司合作,撰写了“探讨中国汽车销售、维修、二手车交易及回收利用一条龙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报告”;与法国柏林工业大学IWF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废弃工业品回收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
合肥工业大学开展了机械产品可回收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及回收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重庆大学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CIMS主题资助的关于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CIMS(S-CIMS)的体系结构研究、清洁化生产系统和体系结构及实施策略、清洁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
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院校也开展了绿色制造技术研究。
国内已形成了一支从事绿色制造技术研究的专业队伍,为我国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
三、“十五”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目标
(1)提出绿色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绿色产品设计指标评价体系,提出绿色设计工具,并与其它设计工具(如CAD、CAE、CAPP等)集成,形成集成环境。
(2)与企业结合选择若干典型产品,建立产品绿色制造示范点。
(3)以汽车为对象,提供可回收、可拆卸成套技术,并与企业结合,建立示范点。
2.主要研究内容
(1)绿色产品设计评价系统模型的建立
①绿色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
从寿命周期角度对绿色产品的内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绿色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
②绿色产品的描述和建模技术
在绿色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绿色产品进行描述,建立绿色产品评价体系,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所有与环境相关的过程输入输出进行量化和评价,并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经济性和环境影响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数学模型。
③绿色产品设计数据库
建立与绿色产品有关的材料、能源及空气、水、土、噪声排放的基础数据库,为绿色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④典型产品绿色设计系统集成针对具体产品,收集、整理面向环境设计的资料,形成指导设计的设计指南,建立绿色产品系统设计工具平台,并与其它设计工具(如CAD、CAE、CAPP等)集成,形成集成的设计环境。
(2)绿色产品清洁生产技术
①节省资源的生产技术
本项目主要从减少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其他消耗三方面着手研究。
②面向环保的生产技术
主要研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包括减少生产过程的废料、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降低噪声和振动等。
③产品包装技术
包装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产品包装形式、包装材料、以及产品贮存、运输等方面都要考虑环境影响的因素。
(3)产品可拆卸、可回收技术
①产品可卸性技术
提出产品可卸性评价方法,提出产品可卸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拆卸结构模块划分和接口技术研究。
②产品可回收技术
提出可回收零件及材料识别与分类系统,并开展零件再使用技术研究,包括可回收零部件的修复、检测,使其符合产品设计要求,进行再使用(再使用包括同化再使用和异化再使用)技术、材料再利用技术的研究(包括同化再利用和异化再利用)。
(4)机电产品噪声控制技术
①声源识别、噪声与声场测量以及动态测试、分析与显示技术;
②机器结构声辐射计算方法与程序;
③机器结构振动和振动控制技术;
④低噪声优化设计技术;
⑤低噪声结构和材料;
⑥新型减振降噪技术
(5)面向环境、面向能源、面向材料的绿色制造技术
①面向环境的绿色制造技术
研究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满足水、气、固体三种废弃物减量化、降低振动与噪声等环境保护要求的相关技术。
②面向能源的绿色制造技术
研究能源消耗优化技术、能源控制过程优化技术等以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
绿色禽类生产关键技术 篇6
1.1选址
新建家禽饲养场不可位于传统的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内。养禽场应远离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学校、医院和水源,地势较平坦,且具有一定的坡度。
1.2建筑布局
养禽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
1.3环境质量
养禽场的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环境卫生质量应达到NY/T388规定的要求。
1.4疫病和残留监测
养禽场必须采用国家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认证的疾病和残留监测方案,并接受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监督,官方兽医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官方兽医应核实各项卫生措施的执行情况。养殖场管理人员应能够向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出示有关养殖场场卫生状况的持续性档案记录。
1.5同一养禽场内原则上只能饲养一种类型的家禽。如果场内饲养多种家禽,必须充分隔离饲养。
1.6养禽场的消毒和病害肉尸的无害化处理应按照GB/T16569和GB/T16548进行。
2.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饲养场设备和卫生要求
2.1禽舍设备卫生条件
设备的式样和安装应符合特定生产目的的要求,保证能够防止疾病传入、发生、发展。此外,养禽场还应具有良好的防鼠、防虫和防鸟设施。
设备必须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并适合卫生监测。
设备必须符合特定生产要求,能够在适宜地点对设施以及运输蛋、禽的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禽舍的各种设施必须考虑饲养禽的卫生福利。
2.2饲养管理卫生条件
(1)任何养禽场必须使用符合《绿色食品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要求的饲料。
(2)兽药使用和残留监测:兽药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铡》的要求,并作好记录,记录必须保存两年以上。残留监测必须符合上述规定。
(3)应坚持“全进全出”原则饲养家禽。每批家禽出栏后必须实施清洗、消毒和清群措施。
(4)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禽舍只能饲养符合下列条件的家禽:
a)自繁家禽。
b)从符合本标准规定条件的家禽繁育场引进的家禽。
c)从符合本标准规定条件的其他国家家禽繁育场进口的家禽。
(5)养禽场具有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进人生产区必须淋浴消毒,并穿戴合适的工作服;养禽场应尽量做到“谢绝参观”,特定条件下,参观人员在淋浴、消毒后穿戴保护服才可进入。
(6)房屋、禽舍及其他设施均处于良好维修状态。
(7)对于产蛋禽舍,每天做到数次收蛋,并尽快清洁消毒。
(8)工作人员必须将生产过程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特别是疑似疫病症状,通知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一旦怀疑发病,必须将所需病料送往指定实验室。
(9)每群家禽的相关资料,如禽群史、登记情况、用药情况及生产数据等必须在清群后保存两年以上,该资料必须具有以下内容:目的地和发运地;生产性能;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实验室检查及其结果;家禽来源地;蛋发运目的地。
(10)传染病发生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必须立即上报给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3.孵化场(车间)设备及卫生要求
3.1厂房设备卫生条件
(1)孵化场和饲养场必须设有物理性屏障隔离,并分离运行:空间结构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蛋的存贮和分级。
b)消毒。
c)预孵化。
d)孵化。
e)出雏。
f)雏禽分发前的准备和包装。
(2)房屋构造能够防止鸟类和啮齿动物的进人;地板、墙面建筑材料必须坚实且易于清洗;室内须具有适宜的自然光、人工照明、空气流通和温度调节设备;且必须具有废物安全卫生处理的规定。
(3)设备表面必须光滑防水。
3.2孵化场运行卫生条件
(1)蛋、可动设备和人员必须单向流动。
(2)种蛋必须来自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养殖场或部门的种蛋,或符合上述标准的其他国家。
(3)孵化场必须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无论工作人员还是参观人员,进人生产区内必须更衣淋浴,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参观人员必须穿戴保护服。
(4)房屋和设备处于良好维修状态中。
(5)下述物品必须进行消毒。
a)进人孵化器前的种蛋。
b)孵化器定期消毒。
c)每批种蛋孵化结束后,对孵化房及其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6)为评价孵化室的卫生状况,必须设置微生物质量控制方案。
(7)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变化及其它疑似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工作人员必须通知畜牧兽医管理部门。一旦怀疑发病,主管兽医必须将疫病确诊所需的样品送往指定实验室进行诊断,并通知畜牧兽医管理部门。
(8)孵化场的下列资料或数据至少必须保存2年。
a)种蛋的来源和到达日期。
b)孵化量。
c)异常情况。
d)实验室检查及其结果。
e)疫苗接种程序(计划)。
f)未能孵化种蛋的数量和用途。
g)初孵雏的去向。
(9)一旦传染病发生,实验室检查结果必须立即向主管兽医通报。
4.疫病监测和控制方案
4.1疫病监测和控制方案的制定和监督
任何家禽饲养场必须制定详细的符合国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疫病监测和控制方案,并接受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监督,获得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批准和认可。官方兽医至少每年对执行情况检查一次,养殖场必须向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和官方兽医提供连续的疫情监测信息。
4.2疫病监测方案
(1)养禽场常规监测疾病的种类至少应该包括:新城疫、禽流感、鸡败血支原体、禽衣原体、火鸡支原体、鸡沙门氏菌、雏白痢沙门氏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禽结核和亚利桑那沙门氏菌。
(2)对于禽流感和新城疫的检测,应定期进行,怀疑发病时,需将病料送达指定实验室确诊。
(3)对于鸡沙门氏菌、雏白痢沙门氏菌和亚利桑那沙门氏菌感染,可以采用血清学或细菌学方法检验,实验样品可以为血液、孵化器上的残留物、孵化室墙壁上的废料、水槽中的水和废料等。采取血样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检测时,应根据该农场过去的发病率情况,来确定抽样动物的数量。
浅析绿色农业技术推广 篇7
一、注重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推广
绿色农业的关键是农产品的无害化, 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之中, 要注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减少对人体有害的化工产品的使用, 让农产品生产者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绿色生产意识
进行绿色农业推广,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绿色生产意识。很多农业生产者仅仅是注重产量, 为了提高产量, 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此外, 为减少投资, 在进行农业生产以后, 会随意处理农产品垃圾, 不但导致了许多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还会对人体及农业生产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和伤害。
三、建立示范基地
进行绿色农业推广,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绿色生产意识很多农业生产者仅仅是注重产量, 为了提高产量, 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此外, 为减少投资, 在进行农业生产以后, 会随意处理农产品垃圾, 不但导致了许多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还会对人体及农业生产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和伤害。因此, 应该确定蔬菜基地的长期发展战略, 进行绿色生产, 在生产的过程中保证农产品安全, 并对生产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建立示范基地。
四、建立产业预警机制
建立安全生产的预警机制, 在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建立预警机制, 让农业生产者可以随时了解到市场动态, 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来进行产业调整。这样不论市场如何变化, 生产都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 使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注重品牌战略
绿色农业技术 篇8
关键词:绿色农业,绿色农产品,成本构成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2003年绿色农业概念的提出,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已经过了近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间, 我国先后建立101个绿色农业示范区, 不断推出优质、安全的绿色农产品, 绿色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很多农民也意识到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但是从全国农业种植面积来看, 绿色农业的种植面积不到总面积的20%, 这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 发展甚是缓慢。虽然限制绿色农业发展的因素很多, 但是随着人们消费意识和农民生产意识的提高, 采取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的意愿是很多农民都有的, 这样绿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大量调查后发现, 经过几年的绿色农业生产, 很多农民的收益并不可观。很多是赔钱赚吆喝, 有的甚至是赔钱却赚不回吆喝, 绿色农产品销售无门, 最后沦落到与非绿色农产品同样的价格, 不仅收益不高, 甚至亏损, 大大地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抑制了绿色农业的发展。之所以这样, 不外乎是绿色农业生产环境的改良成本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绿色农产品的产量需求以及绿色农产品流通环节等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加大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因此分析绿色农产品生产成本构成,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降低成本是保证农民的积极性和促进绿色农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二、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构成
(一) 生产环境改良成本。
绿色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 有严格的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首先要选择空气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酸碱度适中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 外加工业的迅猛发展, 满足条件的生态环境已经很少。因此若想从事绿色农业生产首先精确选址, 并且对土壤改良。然而现在改良土壤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使用有机肥料, 增加土壤活力。由于有机肥料的成本相当高,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农业生产者在生产初期就放弃绿色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
(二) 绿色农产品产量低, 使单品成本增加。
绿色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因此在从事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前期, 绿色农产品的产量很难与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产品的产量相比。这样绿色农产品的单品生产成本增加。
(三) 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 无疑增加了投入成本。
绿色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的自然成熟, 避免使用化学催熟剂等。所以生产周期长、这样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时由于上市晚, 也产生不了价格优势。
(四) 认证环节成为绿色农产品极大的隐性成本。
绿色农产品在生产前必须进行产品的认证工作。由于农业从事者缺少信息、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认证环节不了解, 在认证过程中, 经常出现重复工作, 增加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隐性成本。
(五) 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足, 造成相对成本增加。
虽然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食品问题层出不穷, 人们对食品安全信心不足导致对绿色农产品的不看重,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很少关注是否是绿色产品。致使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满足不了绿色农产品的供给, 因此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时, 农民不得不将“过剩”的绿色农产品降低“身份”, 低价卖出。由于绿色农产品相对非绿色农产品的产量低, 而价格并不高, 从而导致了相对成本的进一步增加。
除此之外, 绿色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科学的田间管理成本、储存保管成本等问题, 但是主要成本构成还是上述几个因素。
三、缩减成本和提高收益的有效方法
(一) 在整个绿色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政府的鼓励和引导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发展绿色农业是有利于农业发展, 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而且未来的农业发展模式必须走绿色农业之路。面对现阶段出现的价格很难弥补成本的状况, 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不高, 政府应加大力度进行鼓励。可以以绿色种子发放、绿色农业补贴、绿色农业减免税收等方式加以鼓励和补偿。在内在环节上, 由于绿色农业本身外部性的特点必然导致对生态的良性发展, 因此缩小了农业生态的修复和再建设。因此补偿绿色农业和鼓励绿色农业发展是至关重要和切实可行的。
(二) 为发展和保障绿色农业, 加大认证宣传, 同时政府应严把认证关。
在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 认证绿色农作物是首要环节。然而绝大多数农民对认证环节的不了解, 经常造成认证困难, 反复申报等问题。从而直接挫伤农民对绿色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农民从事绿色农业的生产积极性, 应该加强认证工作的宣传, 让多数农民了解认证环节, 减少农民和政府的工作时间, 减少农民的隐性成本, 从而降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大大弥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差值, 为进一步发展绿色农业做好认证保障, 使认证工作成为便农利农的工作。
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同时, 我们也会遇到以次充好, 以非绿色农产品充当绿色农产品的现象, 因此为了防止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 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中绿色农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逆向选择现象。对此, 一方面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存在难辨识和不信任, 另一方面绿色农业生产者也会由于产品“优质不能优价”而被市场淘汰。因此政府应严把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证关, 减少暗箱操作, 保障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也保障绿色农业生产者的合法收益。
(三) 发展绿色农业需要企业和农民密切合作, 以打通流通渠道并共担风险。
发展绿色农业的另一个障碍是绿色农业流通渠道不畅, 绿色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农民从生产农产品到转化为收益中间有很多流通环节。农民由于缺乏对流通环节的管理知识和对复杂情况的应变措施, 在很多情况下, 农民“丰产”却不能“丰收”。这也是造成付出难回报的重要原因。因此打通绿色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更是至关重要。建议企业和农民亲密合作, 这样企业可以把管理下乡。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 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 扩大合作效益, 还可以加大对农业管理知识的普及, 壮大农业核心竞争力。
在抗风险情况下, 从企业和农民的现金流量来看, 企业可以把收益回报期放长。农民抗风险能力弱, 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春种秋收。一旦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 农民收益减少, 则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和下一周期的生产。
(四) 科技下乡, 产学研相结合, 促进增产增收。
绿色农业发展初期, 由于改良土壤的成本极高、同时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 产量只有原有产量的70%, 农民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的意愿并不高。因此, 加大科技投入, 科学改良生产环境, 科学使用肥料, 科学田间管理, 改良品种, 增加农业附加值, 促进增产增收, 从而减少绿色农业生产成本, 增加收益。
四、结语
绿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绿色农业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在于绿色农业生产的成本问题。对农业生产成本构成的分析有助于解决绿色农业发展的问题, 有助于促进有关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农民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参考文献
[1].邵立民.我国绿色农业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农业机械绿色维修技术探讨 篇9
一、绿色维修概述
所谓绿色维修, 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 其目标是除达到保持和恢复产品规定状态外, 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 最大限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 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 既对环境的污染最小, 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绿色维修是利用报废装备的零部件, 以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采用高新表面喷涂技术及其修磨加工技术, 使零部件恢复尺寸、形状和性能, 形成再制造产品的一种维修理念, 也称为绿色再制造。可以说, 绿色维修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二、农机维修领域推行绿色维修的迫切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 拥有庞大的农业机械群, 2010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8.91亿k W, 较2009年底增长1.8%, 同比增长4.8%。农机具整天跟土地打交道, 受损率很高, 所需更换的配件种类多、数量大。比如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 从链条到割刀, 几乎每年都要进行修理或者更换, 其它类的农机具也是如此, 因此, 农机维修量巨大。与此同时, 目前我国农机维修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如此大规模的农机具维护和修理的要求。据对农机维修业的调查显示, 因受传统维修思想的影响, 农机维修工艺较少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而是只注重经济因素, 焊接、粘接、喷涂、镀铁、清洗、机加工等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不但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及土壤, 还产生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和光辐射等污染, 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焊接过程中产生噪声、电焊烟尘、弧光、金属气体、氮氢化合物、氟化氢、臭氧、氧化碳等污染, 且焊接还能引起电焊尘肺等职业病, 对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 农机维修应倡导绿色维修, 重视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绿色维修技术在农机维修中的应用
农机维修中的绿色维修技术主要是为了节约能源, 减少维修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而应用的各类维修方法和技术, 主要包括绿色故障诊断技术、绿色维修工艺技术、绿色再造技术等。
(一) 绿色故障诊断技术
维修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故障, 它决定着维修的时间长短, 甚至决定着是否能完全地排除故障。绿色诊断技术可以在机器运行过程中或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监测机器的运行状况, 了解机器的在用性能, 判断故障产生的部位和发生的原因, 同时积累机器运行时的动态信息。应用绿色诊断技术能够防止突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减少事故性停机;科学地确定设备修理间隔期和内容, 降低维修成本, 保证安全生产, 节约能源。农机诊断设备仪器的设计、选材、研制和维护等方面也应引用绿色维修观念, 设计出低能耗、高可靠性和维修性、易拆卸回收利用的绿色诊断设备, 应尽量减少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等污染。
(二) 绿色维修工艺技术
绿色维修在选择维修工艺时, 要对所选工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用绿色维修工艺。绿色维修工艺要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量。如, 在各类维修网点, 大多采用煤油、柴油或汽油作清洗液来清洗零件, 不仅浪费能源、成本高, 且存在着安全隐患, 易造成火灾, 因此可采用水基清洗剂清洁洗零件, 既节省能源成本、劳动条件好, 且使用安全、污染少。在农用运输机械中, 大量使用各类润滑液来实现润滑、散热、减磨和清洗等工作, 废弃的润滑油不仅造成极大浪费, 还会引起环境污染, 因此可采用常减压蒸馏一多种基精制、废润滑油无酸污染再生技术及短程蒸馏技术等新技术, 对润滑油进行处理后再使用, 以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对于需要车削、铣削、滚齿的零部件加工, 可尽量采用绿色切削加工技术, 如近年来出现的干式切削、低温切削、绿色湿式切削技术等。在焊接技术方面, 要尽量减少传统堆焊的焊接方法, 对于各种机械设备轴类零件、辊类零件精细铸件及各种精密液压件等进行表面修复时, 若条件许可, 应尽量考虑采用微区脉、中电阻焊接技术。
(三) 绿色再制造技术
所谓再制造技术, 即以废旧产品的零部件做毛坯, 修旧利废, 变废为宝, 对废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或提升其使用性能为目的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它包括对产品的修复、改装、改进和回收利用。再制造重要的特征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新品, 价格却要低很多。有专家提出, 以发动机再制造为例, 再制造与初始制造相比, 再制造只需生产新发动机所耗能量的50%, 劳动力为生产新机的67%, 原材料消耗只是新机的11%~20%。购买一台再制造的产品将比购买新品少花5O%~70%的费用。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超过百亿元, 按5%的折旧率计算, 每年约有价值几亿元的机械报废。报废农业机械当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塑料、化学液体等物质, 不当的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农业机械生产要使用数百种材料, 包括塑料、橡胶、钢铁、纺织品、玻璃、铜、铅、铝及各种化工产品等, 消耗资源巨大, 且其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如果对报废的农机产品实施修复再制造, 不仅会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还能有效节约能源和成本, 与目前国家建设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社会完全一致, 且还能为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产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总之,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农机具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 逐年增加的废旧农机具直接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绿色农机具维修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是人类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的需要, 也是农业机械工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应用绿色维修的理论和技术,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维修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迫切任务。
摘要:绿色维修是农机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今后农机维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文章在介绍绿色维修概念的基础上, 指出农机维修领域推行绿色维修的迫切性, 并从三方面具体阐述绿色维修技术在农机维修中的应用。
关键词:农机具,绿色维修,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 陶怡, 刘军.绿色废旧农机具维修[J].农机化研究, 2008 (12) :233-236.
[2]徐滨士.再制造产业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
点亮农业的绿色之火 篇10
在位于西青区水高庄的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示范区的植物声频助长技术试验棚内, 绿油油的芹菜中一台声波助长仪器不停地发出“啵———啵———”的声音。它看起来像音箱, 四面各有一个喇叭, 这些听起来像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风笛声, 可向周围360°的范围发射, 在有效半径范围内作用于农作物。别看植物声频发生器只是通过一个小音箱发出不怎么悦耳的声音, 可这种特殊的声音蔬菜却能“听懂”。随行的解说人员边动手给参观者示范如何调节波段边介绍:“它通过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振波, 使植物产生生理共振, 效果就像是给植物‘按摩’, 振动发出的声音就像是放‘音乐’, 这种通过边‘听音乐’边‘享受按摩’培育出来的蔬菜, 不必担心有农药、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残留。”“不仅如此, 声波还可以驱虫, 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吸收能力, 加快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化反应过程, 促进生长发育, 增产丰收。采用该技术培育的蔬菜平均增产10%以上, 且果实大、口感好, 生长期稍短的农作物西红柿、黄瓜、芹菜等可提前10~20 d上市呢!”技术人员自豪地说。
在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试验棚内, 天津农业机械化推广总站的张宝乾副站长指引我们仔细观察脚下的土地。原来, 在试验田居中的土地里, 一长条金属片在菜苗和浮土的掩盖下横贯试验田。张宝乾副站长介绍说, “这条埋设于土壤表层的电极线在接通直流电后, 土壤中会有大量的氯气、臭氧、酚类气体产生, 不仅起到对土壤的杀菌消毒作用, 还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化环境, 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施用, 提高了作物的质量与产量”。张站长强调, 此套设备不仅可靠, 而且使用方便, 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由于此项技术从大连引进的时间并不长, 尚不具备完善的实验数据, 不过就初期的实验效果看, 前景还是很看好的。
“遨游太空一圈的辣椒种子回来种植后会增产, 给种子做‘磁疗’的目的也在此。”在水高庄的入口处的一处空地上, 参观者围着3台造型、功能各异的种子处理机前讨论不休, 天津溢通公司的张志超经理针对自家的产品———ZD-300型电场种子处理机对大家作了简要介绍。张经理说, 种子处理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有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磁场种子处理技术和电场种子处理技术等。经过处理后的种子活力得到提升, 由于细菌在处理过程中被杀灭, 种子霉变的概率小, 而且种子个体间的差异缩小, 发芽率提高, 作物根系发达, 其抗病虫害能力增强, 新陈代谢功能得到改善, 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大连博事等离子体有限公司和大连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也携带自己的产品———等离子种子处理机和磁场种子处理机来到现场并作了现场介绍。最后, 技术人员郑重提示:“种子处理技术在东北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反映良好, 但是, 这一技术并不是对所有的种子都有效, 有的可能增产, 有的则可能起到相反效果, 切不可盲目使用, 以偏概全!”
如果说水高庄的温室大棚是物理农业设备的“个人秀”, 位于杨柳青的园艺科技博览园就算得上是各项技术的综合展台, 完美地体现了现代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现代园艺景观设计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奇迹。阳光下, 4栋晶莹的智能连栋玻璃温室整齐地排列在空旷的土地上, 恍如一座浮出水面的水晶宫。解说员边领我们进场边介绍:“该示范园总投资为3.5亿元人民币, 占地36 hm2, 是环渤海经济区发展都市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导向型工程, 也是我国园艺科技标志性示范园区。目前, 在园区2万m2的连栋温室内安装了148套物理农业装备, 其中包括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80套、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40套、光控液化CO2增施系统4套、硫磺熏蒸器24套, 以及加温设备和技术、湿帘风机通风降温系统、计算机监控控制系统等高科技设施设备等。”“园区已建成的展示馆分蔬菜栽培模式展示馆、蔬菜规模化栽培展示馆、花卉栽培展示馆、热带亚热带果树展示馆4个功能展示馆!”看来, 这个园区是个集生产示范、科技展示、旅游观光、技术推广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四合一产品”。
在蔬菜栽培模式展示馆内, 一盆盆绿油油的蔬菜苗摆放有序, 盆边延伸出两根黑色的导管用来滴灌。“大家可以看到这里蔬菜长势良好, 主要依赖于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和温室二氧化碳增施系统形成的空间电场/二氧化碳同补技术的产量倍增效应。”工作人员指着墙边的钢瓶和一长溜的裹着蓝布的仪器解释说道:“这就是温室二氧化碳增施系统。它依靠上方的太阳能板可达到阳光控制的目的, 向全封闭的温室增施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 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
阳光透过玻璃洒入室内, 环绕四周的空气干净透亮。站在过道上, 一抬头便看到房顶上吊着一串串红色的“灯”。“这就是温室空间电场除雾防病促生系统”, 解说员指着“灯”说, “空间电场通过在蔬菜大棚里建立直流空间电场, 来实现空气净化和灭菌消毒, 同时可以降低空气湿度, 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 达到防病目的。在蔬菜大棚里装上这样一套空间电场系统, 不仅不需给蔬菜打农药, 而且还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使蔬菜达到绿色或有机产品标准。”在解说员的指引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上方的红色绝缘子在强烈放电的作用下已经被熏得有点黑了, 正想着, “待清园时有水枪冲洗就会焕然一新的!”解说员打消了我们的疑虑。
在热带亚热带果树展示馆内, 有限的5 000余m2空间通过园艺的手法精雕细琢, 各个“小”景错落有致, 情人花园、香花香草、水培花卉、健康花卉、热带风情、沙漠植物园、珍稀花卉以及立柱花卉休闲区8个不同颜色、风格和主题的景点令人目不暇接, 不能不说是一次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奇迹。“通幽”长廊里的“红丝垂帘”, 由北向南一眼望去有十几米远, 行人穿行于期间, 朦胧而又神秘。高大的芭蕉、多刺的仙人掌, 雅致的走廊浮于潺潺的溪流之上, 仿佛一瞬间从蔽日的雨林闯入炎热的沙漠, 又忽然回归到小桥流水的江南, 被小溪蜿蜿蜒蜒带出一路的奇花异草, 绵延消失于展馆的深处, 忽而道路相阻, 眼前雾气缭绕, 隐约可见水车、假山, 清澈的流水声不绝于耳, 浪漫满馆, 遐思无限。在困顿时委身于海棠花墙掩映的藤椅, 花香满怀中悠然嗅出一丝“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窥一斑而知全豹, 天津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的同志们告诉记者, 这仅是天津市刚对外开放的一处物理农业示范点。天津市农机部门自2005年开始正式系统发展现代物理农业, 现已在西青、北辰、津南等12个涉农区县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采取科技项目带动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扶持等多种措施发展现代物理农业技术, 取得明显成效, 到2009年底, 已累计推广各类物理农业机具451台, 设施种植业示范应用面积超过200 hm2。这些设备的寿命大多在10年以上, 平均每年的投入成本并不高, 而且物理农业技术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功效, 这其中的每个方面都能够增加收入或节约支出, 尤其是目前市场上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价格是普通农产品的几倍, 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
绿色农业技术 篇11
关键词:镇赉县;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02
1镇赉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仍较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比较简陋,工艺相对落后,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较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三废”大量排放;农业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养殖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不到位,大部分畜禽场地晴天蚊蝇成片,雨天粪水漫流。大量含有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水、污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土壤,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渐增,加上处理方式简单,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的危害很大。不但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污染农产品,而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人体健康;森林草原面积减少,湿地面积减少,土壤沙漠化盐碱化严重。
2 保护镇赉县生态环境的建议
2.1加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必须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农业环境意识。深入广泛地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全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2加强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依法强化对农业环境和主要农产品的污染监测和管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农业部门应对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管理,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虽然我县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组建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站,但由于队伍和手段还不健全,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根据国家的要求,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法加强对全县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和监督。
2.3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农业,强调以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为目标,因地制宜,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结合,使物质多次循环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产出率和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通过调整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消除重点污染源;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逐步建立种养加一体化,农林牧渔多元化的农业发展体系;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控制农业自身污染源;通过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增进人民身体健康。
2.4 大力开展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强化排污管理
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消除养殖公害、防治畜牧污染,是一项充分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益工作。尤其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时期,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规模化、区域化,而粪便治理带来的高投入和高成本又制约着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解决不好这个矛盾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的保护和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便推进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2.5 增强植树造林种草的宣传力度
让人们了解植树造林种草对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根据生态学家所讲森林草原是大地的肺,湿地是大地的肾,一定要保护大地的肺和肾,才能保护生态平衡。造林种草既可以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以增加收入,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3 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很大,粮食、蔬菜、水果中农药的残留量严重超标。过多施用化肥使粮食、蔬菜、水果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因此,需要发展绿色有机可持续农业,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在农业生产上应多施用有机肥少施用化肥,施用有机肥既能改良土壤,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让人们吃到放心健康的食品。
3.1使用低毒残留农药,少用或不用高毒农药
可以采用无公害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包括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如稻田利用围栏养鸭,既可以防治病虫害又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用白僵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也可以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2调整种植业结构
要掌握好市场信息,种什么效益高,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确定。我县干旱少雨,应减少玉米等需水量大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多种一些耐旱的经济作物(如花生),应该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保护地生产,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蔬菜大量向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出口。如果我县能建立龙头企业,将我县的蔬菜打入国际市场,那么发展大棚无公害蔬菜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绿色建筑的技术策略 篇12
全球绿色建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LEED截止到2011年3月, 已有8618个项目获得认证;日本CASBEE截至2010年11月, 有108个项目获得CASBEE认证;澳大利亚Green Star截至2011年4月, 已经有423个项目获得认证;英国BREEAM目前有11.5万栋建筑获得认证, 包括1, 300个英国以外建筑;我国截至2011年11月已有258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虽然绿色建筑总量与新建建筑总量相比还很小, 但绿色建筑的规模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发展绿色建筑, 最大限度地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 提供更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 而且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 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最佳时机。中国的资源、能源、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具有独到的特点, 要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标准。避免盲目直接采用国外评估体系, 评价内容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各种各样建筑节能技术, 不是用了就节能, 不同气候、不同建筑功能、不同建筑设计, 对围护结构和空调系统的要求差别很大, 从而也就需要不同的节能技术与产品。几乎没有哪种节能技术和产品在任何地区、任何功能的建筑中都普遍适用。片面追求更多节能技术的应用, 其结果不一定节能。中国目前的建筑能耗低于发达国家, 当务之急是不能以建设绿色建筑的名义却走入反绿色的歧途, 必须考虑环境品质和环境负荷之间的平衡, 不能盲目追求高品质室内环境, 忽视能源资源的消耗, 必须鼓励低成本、高效的适宜节能技术, 强调技术适宜、设计合理, 反对片面强调高技术的应用。截止到2011年11月初, 全国已评出258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一星级项目67项, 二星级105项, 三星级86项。公共建筑121项, 住宅建筑137项。设计标识242项, 标识16项。高额增量成本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 如太阳能光电、地源热泵, 合理选择经济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 可大幅度降低增量成本。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大型新建建筑项目大量出现, 大型建筑初投资巨大, 一旦设计或建设不合理, 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为建成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 建设方往往愿意请最顶级的建筑设计团队、机电咨询公司和设计院完成设计, 但实际建设完成后的建筑性能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运行能耗超高而室内环境质量 (温湿度、空气品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 效果欠佳, 其原因是现代建筑功能日趋综合、结构复杂、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 传统设计及管理模式难以达到综合最优。
例如,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为建筑造型考虑, 无可开启外窗, 无法利用自然通风, 导致必须全年空调, 运行能耗极高。其实这一建筑造型与建筑性能的矛盾是完全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解决的。“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在清华大学的咨询建议下, 设置了可升起的泡泡单元作为开口, 以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 实际运行节能效果显著。北京西直门西环广场建筑设计采用全玻璃幕墙, 考虑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节能措施, 但未考虑遮阳措施, 导致空调运行能耗高, 室内热环境和光环境极差。建成后无法正常使用, 不得不作外立面改造, 加装外遮阳百叶。CCTV新大楼舒适性差, 咨询公司推荐采用了变风量系统作为节能措施, 但空调系统未进行合理分区, 400个VAV末端共用一套空调系统, 末端舒适性要求无法满足, 室内热环境差。
由以上案例, 我们发现传统设计和管理模式所存在诸多问题。接力棒式设计及管理模式, 导致没有人真正对建筑性能负责。建筑设计师往往更关注建筑造型的新、奇、特, 仅定性考虑建筑性能。机电咨询公司主要考虑技术的理论可行性, 对其全年运行调节及长期运行的实际效果缺乏经验。设计院主要考虑是否满足国家强制性规范要求, 为顺利通过图纸审查。招标采购主要考虑的是投资和成本, 产品性能上往往要打折扣。建设与施工更关注工程进度和建筑成本, 往往无暇顾及建筑性能。运行管理往往无法了解和掌握设计方的运行方案, 只能简化运行。
我们应采用投入产出比高的技术, 而不是盲目采用昂贵的技术, 应重视软件技术而不是偏重硬技术。以深入、充分的方案论证, 精心仔细测点设计保证已成为必须, 否则再昂贵的设备也无法发挥作用。软技术比硬技术的成本低得多, 但作用却是决定性的。应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技术, 而不应该盲目追求新奇。“先进”体现在适宜和高效, 不是“高新”。很多优秀的传统民居就是因地制宜的节能/绿色建筑的典范, 如土窑洞、徽居等。更重要的是传统设计流程必须改变, 以适应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设计方案应进行精细论证, 要注重绿色建筑的软技术, 实现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建筑设计的全面结合。
建筑能耗特征的30%以上取决于建筑设计阶段, 建筑的投资巨大, 一旦落成使用, 再发现问题就难以改变。而且建筑物的特性受气象参数与人员活动的随机影响很大, 关系复杂, 难以用简单工具预测, 通过建筑模拟软件的应用, 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
【绿色农业技术】推荐阅读:
绿色农业发展11-20
绿色生态农业07-14
绿色农业的未来09-08
绿色农业循环经济07-03
有机农业与绿色食品09-15
绿色农业标准化战略06-26
绿色农业中的病虫防治07-28
雷公尖乡2009年绿色有机农业工作要点06-06
一号提案锁定绿色农业 概念股一览05-19
绿色技术照明绿色场地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