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

2024-06-22

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共10篇)

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 篇1

吐鲁番地处天山东部山间盆地,充足的光热资源为反季节蔬菜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近年来,吐鲁番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截至目前,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000hm2,多以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主。由于春季开春早,升温快,设施早春茬产量高,品质好,上市早,经济效益显著,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现将近年来吐鲁番地区普遍推广的设施早春番茄绿色生产过程中施肥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基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排水良好的地块,要无工业“三废”污染的远郊区,且基地的土壤、空气、水质要符合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生产环境质量标准。

2 品种选择

应选择耐高温干旱、抗病的早熟、高产、优质、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3 施肥管理

3.1 育苗施肥

3.1.1 基质配比:

基质由草炭、珍珠岩及优质腐熟有机肥按体积比2∶1∶1的比例进行配比混合而成。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还需经过摊晾、捣碎、过筛后才可使用。

3.1.2 基质消毒:

每1m3基质加入100g多菌灵或200g百菌清,搅拌均匀,用于基质消毒。

3.1.3 育苗期施肥:

幼苗长出真叶后,选择晴天于上午升温较快时,每隔5~7d喷施1次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

3.2 设施生产施肥

3.2.1 施肥原则:生产中使用的所有肥料应符合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用肥规定。

3.2.2 基肥:

667m2施腐熟有机肥8000~10000kg,尿素5~10 kg,过磷酸钙20~25 kg,硫酸钾10~15kg,草木灰100 kg。

3.2.3 追肥:

蹲苗结束后,667m2施尿素2~4 kg;在第1穗果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施尿素5kg;在第1穗果将近收获,第2、3穗果膨大时,植株进入旺产期,每次追施三元复合肥5~7 kg,连续追肥3次。

3.2.4 根外追肥:

盛果期后,667m2每次叶面喷施0.5%~1%尿素溶液+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1%过磷酸钙、0.1%硼砂混合液40~50kg,5~7天1次,连喷2~3次。

4 病虫害防治

在设施早春番茄整个生育期间,药品施用应按NY/T 393绿色食品生产执行。

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 篇2

淄博市蔬菜办公室

蔬菜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其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设施蔬菜由于常年连作,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生产的严重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蔬菜的卫生、营养、安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生产优质安全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已成为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产,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把蔬菜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以内,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条件,增强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

1、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耐)病虫品种是防治蔬菜病虫害最根本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种植的蔬菜种类和病虫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虫品种,减轻病虫为害。

2、种子消毒。无公害蔬菜生产应进行种子消毒,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如黄瓜,其种子可用55℃温水浸15分或50℃温水浸20~30分钟),或采用药剂拌种和种衣剂包衣等方法进行种子处理。

3、培育无病壮苗。育苗场地应与生产地隔离,防止生产地病虫传入。育苗前苗床要彻底清除枯枝残叶和杂草。可采用营养土营养钵、压缩型基质营养钵、穴盘基质育苗。加强育苗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最后汰除病苗,选用无病虫壮苗移植。有条件的最好多工厂化育苗基地购买。

4、清洁田园。病虫多数在田园的残株、落叶、杂草或土壤中越冬、越夏或栖息。定植前,结合整地收拾病株残体,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拆除病虫中间寄主。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病虫危害的叶片、果实或全株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5、合理轮作、间作套种。蔬菜连作是引发和加重病虫为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产中按不同的蔬菜种类实行有计划的轮作倒茬、间作套种,既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 质,提高肥力,又可减少病源虫源积累,减轻危害。夏季休闲期间种植一茬大葱,能够减轻果菜类蔬菜的真菌、细菌和线虫病害。

6、深耕晒垡。栽培设施休闲期间进行深耕,可将土表的蔬菜病残体、落叶埋至土壤深层腐烂,并将地下的害虫、病原菌翻到地表,受到天敌啄食或盖地膜高温杀灭,从而降低病虫基数。而且使土壤疏松,有利于蔬菜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性。

7、科学施肥。合理施肥能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施肥不当将导致营养失调,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氮肥过多会加重病虫的发生,如茄果类蔬菜绵疫病、烟青虫等为害加重。土壤中磷元素过多,将阻碍钾、铁、锌、铜、钙等元素的吸收和移动,易发生病毒病;缺少了微量元素容易引起某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如土壤中缺少硼,蔬菜就容易发生根腐和芹菜茎裂等病害。施肥应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合理配施化学肥料;化肥施用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及各种微肥。施足底肥,勤施追肥,结合喷施叶面肥,杜绝使用未腐熟的肥料。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可招致蛴螬、种蝇等地下害虫为害加重,并引发根、茎基部病害发生。

8、嫁接防病。嫁接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减轻了许多蔬菜病虫害的为害。瓜类、茄果类蔬菜嫁接可有效地防治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番茄青枯病、番茄根结线虫等多种病害。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可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且不污染蔬菜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它包括利用天敌和使用微生物及代谢物制剂等控制蔬菜病虫害。

1、利用天敌。即利用菜田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控制蔬菜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应用于蔬菜害虫防治的有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赤眼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

2、利用微生物活体及其分泌物(抗生素等)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害。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多功能菌剂防治土传病害,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蔬菜害虫,阿维菌素(虫螨克)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等,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多种蔬菜的软腐病、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

3、植物源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巴豆、苦参、苦楝、川楝、烟碱等可防治多种蔬菜害虫。近年来,国内外还研究开发出了许多植物性农药制剂,如2.5%鱼藤酮乳油、0.2%苦参碱水剂、27%油酸烟碱乳油等。

4、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特异性农药。这一类农药并非直接“杀伤”害虫,而是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作用,使害虫缓慢而死,并影响下一代繁殖。这类农药对人畜毒性很低,对天敌影响小,环境相容性好,如除虫脲、氯氟脲(抑太保)、特氟脲(农梦特)、氟虫脲(卡死克)、丁醚脲(保路)、米螨、虫螨腈(除尽)等。

三、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用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进行诱杀。

2、糖醋液诱杀。糖醋液的配制:白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9份,90%敌百虫原粉1份调匀,放在盆内。每亩放2盆,盆底距地面0.6米,每天要补充适量的醋。试验结果表明,糖醋液对小地老虎成虫的防效略低于黑光灯,平均防效为68.42%。

3、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即利用害虫特殊的光谱反应原理和光色生态规律,用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害虫。在棚内铺设或悬挂银灰色膜可驱避蚜虫。利用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对黄色的趋性,在棚内悬挂黄色捕虫板以粘住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

4、防虫网隔离技术。防虫网是一种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优质聚乙烯原料,经拉丝织造而成,形似窗纱,具有抗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化、无毒无味的特点。设施通风带用防虫网覆盖,将害虫拒之于网外,基本上能免除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

5、太阳能土壤消毒。在夏季高温休闲季节,通过较长时间覆盖塑膜来提高土壤温度,籍以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太阳能土壤消毒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与其它措施结合,形成了各种形式的适合防治不同土传病害的太阳能土壤消毒技术,如石灰氮-太阳能消毒技术。

在夏季日光温室休闲期间,每666.7m2日光温室均匀撒施石灰氮80kg,麦秸、稻草(铡成小段)、麦壳等未腐熟的有机物1-2吨,深耕两遍使石灰氮、有机物与土壤混均,起垄做畦,垄高约30cm,畦宽约60-70cm,用透明薄膜(无破损旧膜也可)将土壤表面完全封闭,从薄膜下往畦间灌满水,直至畦面充分湿润为止,但不能一直积水。修理温室破损处,将温室完全封闭,持续15天左右。消毒完成后,翻耕土壤,凉晒5-7天后方可定植作物。

6、合理调控棚室内的温湿度防治病害。棚室内的温湿度是蔬菜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合理调控棚室内的温湿度,使其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害的发生,从而达 3 到防病高产的目的。如采用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等。同时还可采用无滴膜、铺地膜、铺稻草、膜下灌水,降低棚室湿度,控制病害发生。

四、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仍是目前防治病虫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无公害、绿色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严格控制禁用、限用农药的使用和严格控制蔬菜的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是保证化学农药不超标的重要措施。

1、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有“三致”作用的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适时对症用药,讲究施药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结合病虫发生特点,选择有效药剂和最佳防治时机,对症用药,适时用药。积极推广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大力推广烟雾剂及粉尘剂等高效剂型。

粉尘剂喷药不用水,相对降低了棚室的湿度,还解决了阴雨天棚室不能喷雾防治的难题。喷粉时间,晴天要在早上或傍晚,不可中午喷粉,阴天雨天可全天喷施。

利用烟雾剂防治棚室瓜菜病虫害具有简便省力、药效好、避免棚室内湿度增加、用药成本较低、农药残留少等特点,是棚室瓜菜病虫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若使用不当易出现防效降低或引起瓜菜药害等问题,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保持棚室密闭,防止烟雾从破缝中漏散,降低药效。二是注意在后走道多点分布。棚室内使用烟雾剂应在棚室内靠北墙的后走道上,烟雾剂的放置位置不要紧靠瓜菜,更不要放在前沿及行间,以免引起药害。面积为1亩的日光温室,烟雾剂在后走道至少均匀分布4-5个点。三是注意使用时间。由于烟雾剂在沉积过程中具有拒避热体的特点,使用烟雾剂最好在傍晚日落之后到早晨日出之前进行。四是注意重复使用。利用烟雾剂防治棚室瓜菜病虫害,一般隔5-7天熏1次,连熏2-3次,尤其在防治虫害上。例如,用蚜虱螨烟雾剂防治棚室白粉虱,因其对白粉虱成虫防治效果好,而对若虫效果差,所以熏完1次后,隔5-7天,待若虫孵化变成成虫后再熏1次,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3、科学合理复配混用,轮换交替用药。对同一种类的病或虫,用对症的几种或几类农药轮换交替使用,可避免或延缓病虫抗药性。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合理复配混用,可起到扩大防治范围,兼治不同病虫害,降低毒性,增加药效,延缓抗药性产生等效果。如Bt与阿维菌素、菊酯类农药混用,既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又扩大杀虫谱,既能提高Bt前期防效,又延长持效期。

设施番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篇3

关键词 设施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S6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

番茄根系包括主根及多级侧根,茎上易产生不定根,植株再生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抗逆性。成熟果实酸甜适中,既可作水果鲜食,也可作蔬菜炒食或凉拌食用,还可经过加工制定果泥、果酱等,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现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设施番茄的栽培技技术进行探索。

1 定植前的准备

定植前要做好土壤处理。番茄定植前要施足底肥。番茄生育期比较长,充足的底肥才能保证生育旺盛,每667 m2至少施播500 kg的腐熟有机肥;再施用磷酸氢二铵450 kg,硫酸钾225 kg,施播时要保证粪肥与土壤充分均匀混合,施肥要集中施用,建议冬茬番茄不施底肥或少施氮肥,以免番茄植物徒长;深翻土壤25~30 cm。粪肥要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耙平整细,做成栽培床,栽培床垄高15 cm、垄宽80 cm、沟宽50 cm左右,再用地膜将覆盖两畦,用细竹片、铁丝或绳架成拱状,小高畦两边地膜用土压实。灌溉采取膜下暗灌技术。定植前1周用硫磺加锯末点燃后对整个棚室进行消毒。

2 番茄定植

定植时要注意环境温度,棚内10 cm土温稳定在8 ℃左右即可定植,冬季或春季尽量选择晴天上午定植,可临时在棚内搭建小拱棚进行保温,以防早春寒对幼苗产生损伤;或进行双膜覆盖保持定植温度;定植时温室栽培株距保持在40~45 cm,大棚栽培株距则保持在35~40 cm。定植时先打孔点水,放苗后覆土,定植后膜下沟内要灌足定植水,适当深栽徒长苗。

3 定植后管理

从某种程度上讲,定植后管理效果的好坏会对番茄的产量及品质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要做好番茄的栽后管理,其技要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合理控制温湿度。一方面要注意控制光照温度,定植后1周内用小拱棚闷棚保温,1周后则逐渐揭膜,白天透光,晚上再盖膜,以保持棚内温度白天在20~25 ℃、晚上15 ℃左右。合理控制番茄棚内的湿度,主要措施包括覆盖地膜、滴灌、暗灌、通风排湿、调控温度等等,棚内相对湿度在不同的时期要有所调整,缓苗期保持在80%~90%,开花座果期则保持在60%~70%,结果期保持在50%~60%。后续根据番茄的生长情况将棚内拱棚、搭架等及时拆除。

其次,合理整枝疏果。番茄具有多次分枝的习性,因此在及时搭架引蔓的同时,要及时进行人工打杈,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的营养,调节平衡的生殖生长关系。整枝时采用单秆整枝法,即陆续摘除植株侧枝,仅留主枝。整枝疏果过程中,要注意番茄花蕾期温度偏低,易出现开花受精不良落花落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1%~2%尿素溶液混合花蕾保及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喷施,可起到减少落花落果的现象,间隔10 d喷施1次,持续1个月左右。此外,为防止落花可采用防落素进行喷花或蘸花,用量为20~25 mg/mL;后续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可适当降低防落素的喷施浓度。此外,还要及时疏果,每穗选留3~4个果即可,余者全部摘除,以免徒长。

最后,肥水控制。番茄定植后要及时浇水,3~5 d后浇缓苗水;冬春季节注意保持土壤相对显度在60%~70%即可,无需浇明水。追肥时分次追施,可选择水肥一体技术进行施肥,肥料选择水溶性肥料,如花多多、浩斯特和雷力海藻肥等,这类水溶性肥料不仅具有较好的水溶性,而且含量高、杂质少,效果好。

4 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害主要包括根茎基腐病、灰霉病、疫病等。防治根茎基腐病要注意控制合理的定植深度,经常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不得用大小漫灌;如发生根茎基腐病,可在缓苗后用72.2%霜霉威水利800倍液喷淋茎基,每周喷淋1次,连续2~3周。灰霉病的预防要点主要控制好棚内的温湿度,做好通风管理,阴天要避免浇水,适时进行通风换气;灰霉病发病初期要适当控制浇水,防止过量;浇水后及时通风,以免发生结露;发现感染灰霉病的植株后要将病残体及时清除,并将病果、病叶、侧枝等一并及时摘除。如生物防治无法控制灰霉病的蔓延,则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汉,用65%的万霉灵粉用喷粉器进行喷施,每667 m2用药量1 kg,每周喷施1次,连续喷施2~3周。番茄早疫病的防治要以控制棚内相对温度为主,特别是定植初期,要防止棚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浇水后要及时放风降湿。发生疫病后可用80%的大生M-45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要预防番茄晚疫病,就必须在番茄收获后将病残组织及时清除,减少感染源,从苗期开始对番茄的生态条件进行严格控制,施足底肥,增施磷肥或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适合晚疫病发病的气候条件发生时,要及时喷药预防,可选择72%的霜脉晴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

常见的番茄虫害则包括白粉虱、美洲斑潜蝇、蚜虫等等。其中白粉虱的防治可用25%的虫嗦水分散性颗粒剂2 500~5 000倍液或用25%的扑虱灵1 500倍液混配2.5%联苯菊酯乳油5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针对美洲斑潜蝇可选择2.8%的阿维菌乳油200倍液进行防治。针对蚜虫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如蚜虫为害严重,则可采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或用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防治,每周喷施1次,连续喷施3周。注意用药时加入适量黏着剂,可取得更好效果。

5 番茄的采摘

番茄是以成熟果实为产品的蔬菜,果实成熟大体分为4个时期,即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和完熟期。采收期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运输条件来决定。如果需要长途运输,可在绿熟期采收,经过一段后熟,果实即可着色,但色泽差,含糖量降低。销往较近地区可在转色期采收即果实顶部着色,约占果实的1/4,品质也较好。成熟期果实已呈现特有色泽、风味,营养价值最高,但不耐贮藏运输,只能就地销售,或短途运输。完熟期果肉已变软,含糖量最高,只宜作番茄酱或采种。

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立体配方,番茄,试验报告

1 试验设计原则和目的

试验设计以不增加生产投入成本、不增加劳动强度、不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和稳产高产为原则, 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土地持续产出力, 做好做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达到促进农村生态优化、农产品优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地概括

试验地选在靖远县蔬菜种植区东湾镇大坝农业示范园区, 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气候, 年平均气温8.3℃, 年平均降水量229mm, 多集中在秋季, 平均海拔1100m左右, 冬春季多风, 夏季高温干燥。当地土壤肥沃, 光照充足, 气候温暖, 昼夜温差大, 水利资源丰富, 交通条件便利, 具有发展蔬菜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的优势, 是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理想产地。

2.2 参试材料

试验采用“底肥+叶面肥+追肥”的生物立体配方施肥绿色栽培生产技术。试验材料底肥为兰州沃华农精制生物有机肥, 叶面肥为富华农有机叶面肥, 追肥为河北周天、北航等生物活性钾、核金动力、氨基酸桶肥等系列。生物农药有阿维菌素, 生根壮苗重茬灵、绿菌1、2号, 绿微康、生物菌剂等。播前精耕细耙, 每平方米撒施沃华农生物精制有机肥底肥1kg作基肥, 用1kg生根壮苗重茬灵进行土壤处理, 并按1:200倍液富华农有机叶面肥进行种子浸泡消毒, 追肥为生物有机系列肥, 分多次追施;对照施肥按照正常管理程序进行。

2.3 试验方法和步骤

每个参试品种设生物有机肥和常规施肥共3个处理 (对照1个, 试验2个) 。番茄对照为A, 试验为A1、A2。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3次, 2行区, 行长8m, 大行距70cm, 小行距50cm, 株距30cm, 小区面积16m2。

2.4 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番茄为金鹏系列, 对照品种为M701, 试验品种M18、M6099。

3 调查试验项目

重点调查植株生长性状、成本投入、产量、品质等。

4 试验结果数据

4.1 生长性状情况 (见表1)

4.2 成本投入情况 (见表2)

4.3 番茄产量情况 (见表3)

4.4 番茄品质测定情况 (甘肃省分析检测中心) (见表4)

5 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番茄试验较对照苗期生长健壮、整齐, 开花期提前6-7d。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10%-12%以内, 抗病性增强。座果率达到80%-90%, 果实大小均匀, 色泽亮, 具自然风味, 品质高;从表2可以看出, 试验较对照喷药次数减少27次, 投入成本核算减少2160元;从表3可以看出, 试验A较对照A1、A2分别增产1791.68kg/666.67m2、1750.01kg/666.67m2, 增产率为19.28%、18.83%, 差异性非常显著;从表4可以看出, 试验A1较对照A番茄NO3-含量减少41.39021mg/kg, 维生素C含量增加1.4mg/100g, 番茄红素含量增加0.7mg/100g, 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0.07%, 总酸含量减少0.09%, 乙烯菌核利含量减少0.019mg/kg。检测结果完全符NY/T655--2012标准要求, 达到了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准。

(单位:元、次)

6 技术小结

大棚番茄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篇5

关键词:大棚番茄;土传病虫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96-02

沂南县是山东反季节番茄生产的主产区之一,由于栽种时间长、重茬严重,造成番茄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同时,多年来由于养殖畜禽粪便未完全腐熟和过量使用,加之化肥施用量逐年加大,导致土壤有益菌群下降,有害微生物积累,土壤酸化、盐渍化加重,造成番茄在开花结果期出现大面积萎蔫、死棵、烂根现象,从而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为此,笔者通过试验示范探索出了一套大棚番茄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并成功推广应用,使当地番茄土传病害得到了有效的防控。

1 农业防治

1.1 选用抗病良种 番茄品种之间抗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有较大差异,通过种植试验筛选出了田间抗枯萎病较强的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对于番茄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1.2 清洁田园 实际生产中,很多菜农把番茄的病株残体随意丢弃到棚室前后或作业路边,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展。为此,通过对菜农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指导工作,让菜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带离棚室外销毁或者深埋,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土传病害的蔓延。

1.3 实行轮作,间作套种 实行番茄与大葱、大蒜、水稻轮作,与韭菜、茼蒿间作,起到了一定的防病效果,减轻了土传病害的发展。

1.4 嫁接育苗 生产上采用野生番茄苗子托鲁巴姆为砧木进行嫁接育苗,虽然番茄品质略有下降,但增产和抗土传病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1.5 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通过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将秸秆转化为作物所需的热量、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等,提高了植株抗病性,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有效降低了番茄根结线虫病和番茄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程度。

2 物理防治

2.1 棉隆土壤消毒技术 将上茬作物的秸秆块茎清洁好,同时施入下茬作物所需的农家肥,将土壤整平,用98%棉隆颗粒剂按30~45g/m2的剂量将药剂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并与20~30cm土层土壤混匀,浇透水,然后用薄膜覆盖棚内土壤,四周用土压严闷棚10~15d,揭膜透气5~7d,通风期间松土1~2次,后定植番茄。可有效地杀死土壤中各种线虫,病原菌、地下害虫及杂草种子,从而达到清洁土壤减轻土传病害的效果。

2.2 石灰氮土壤消毒技术 清除作物残体,彻底清园后施入麦秸或有机肥15t/hm2,均匀撒施在地表,按照1 200~1 800kg/667m2施入石灰氮与土壤充分混匀。并将土壤翻2~3次,后起高垄,浇水充足,用旧膜或薄膜覆盖地面,再将棚膜盖严。如地面干,在高温闷棚时再灌水次,密闭闷棚25~30d,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效果越好。后揭膜凉棚,定植番茄。

2.3 日光物理高温闷棚 休棚期7—8月份不撤棚膜,应用太阳能物理消毒,每1hm2棚室撒施碎秸秆15t、生石灰1 500kg或山西凯盛肥业生产的“硅钙镁”土壤调理剂1 200kg,撒施旋耕均匀,浇透水后覆盖地膜和棚膜,密闭棚室高温消毒20d。此法既节能环保,又能大大减轻土壤酸化、盐渍化和补充土壤中微量元素肥,减轻番茄脐腐病的发生,综合防病效果较好。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采用土壤修复技术,恢复根际微生物平衡技术,引入拮抗性有益微生物,通过活性菌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竞争能力抑制病原菌,活化土壤,另一方面通过活菌的代谢产物抑菌杀虫,促进作物生长,归还土壤健康。

3.1 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 几年来对几种不同复合微生物肥料试验示证明,增施优质微生物菌肥是温室番茄生产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技术措施,具有可持续性,当地主推广应用山西凯盛肥业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白龙珠”1 200kg/6hm2加硅钙镁600kg/hm2作底肥施用,既起到了抑制土传病害病原菌的功能,又具有调节植株健壮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果实膨果着色,改善品质,提早上市。

3.2 应用微生物菌剂 近年来通过实验示范证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番茄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番茄定植前用山西凯盛肥业产“奥瑞根”释施600倍液对番茄苗进行浸根处理,定植后每株苗再灌菌液2 250mL/667m2,具有缓苗快、生根快、成活率高的优点,前期死苗、中后期死棵、烂根等症状明显减轻。防治番茄根结线虫较好的生物菌剂有淡紫拟青霉、厚垣轮枝菌等,推荐用量为45~60kg/hm2,防效可达88%,二者均在番茄整地后,一般于定植前7~10d采用拌土法均匀撒施。

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早春番茄,小高垄,简约套种栽培,设施生产,吐鲁番

吐鲁番位于新疆天山东部山间盆地, 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荒漠气候, 全年日照时数长达3056小时, 春季开春早, 升温快, 降雨少, 气候干燥, 无霜期长, 冬季无积雪, 充足的光热资源为反季节蔬菜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近年来, 吐鲁番依托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规模迅速扩大, 实现了设施早春生产、秋延晚生产及深冬生产。尤其是设施早春茬, 产量高, 品质好, 上市早, 经济效益显著。

1 种植前准备

1.1 扣棚

根据大棚早春菜栽培前期棚温调查, 连栋大棚盖膜扣棚时间应在11月下旬霜冻前进行, 以减少棚内冻土层厚度, 有利于提高地温和棚温, 提早播种。

1.2 整地

播种前整地, 667m2施农家肥3000kg, 并对土壤撒施1kg多菌灵后深翻, 整地起垄。作成宽60cm、深30cm的垄, 垄间距50cm。

2 套种

当外界气温在-7~4℃, 棚温在2~12℃, 即2月中旬, 前茬叶菜类 (油白菜、茼蒿、空心菜、香菜) 直播, 采取干籽播种, 播后浇水, 播后5~7天苗齐苗全。

3 育苗

3.1 品种选择

粉冠888, 高秧、粉果、高抗病毒病、叶霉病。

3.2 苗床准备

播种前按1.2m宽作育苗床, 铺过筛营养土5~10cm厚, 营养土按粪土比2:3配制, 苗床撒施50%多菌灵8g/m2, 提前1天床土浇透水, 当地温稳定在18~20℃时播种。

3.3 种子处理

用1%高锰酸钾浸种20分钟, 捞出洗净后放入55~60℃温水中浸种, 边浸种边搅拌, 当水温降到30℃时浸8~10小时, 取出催芽, 24小时后芽露白播种。

3.4 播种

于12月中下旬育苗。种子芽露白时播种, 667m2用种量30g, 苗床播种量10~15g/m2, 播后覆过筛营养土1cm厚。

3.5 苗期管理

3.5.1 出苗:

出苗前白天气温28~30℃, 夜间不低于20℃, 土温18~20℃, 3~5天出全苗, 出苗后白天25~28℃, 夜间15~18℃, 20~25天后2~3片真叶时分苗, 定植前6~7天进行低温炼苗。

3.5.2 分苗:

分苗前1周先将苗床准备好, 要求床土细碎松软, 床面平整, 营养丰富, 并用多菌灵或敌克松做好消毒处理, 做好保温工作;分苗前3~5天, 为锻炼幼苗, 增强幼苗的适应性, 适当降低苗床温度, 分苗前1天苗床适量浇水。分苗时, 先按分苗移植行距开沟浇足底水, 水渗到沟底时, 将幼苗贴在沟的一侧, 盖半沟床土, 把秧苗扶正, 再浇少量水使床土与根系结合, 然后盖土埋平床面, 栽完一沟, 再开一沟, 依次移栽, 分苗的深浅, 一般以子叶露出土面1~1.5cm为宜, 过深根不易升温, 通气也不好, 不易发生新根;过浅秧苗易倒伏, 也不利于发生侧根。

3.5.3 分苗后管理:

分苗后一般经3~5天幼苗才能恢复生长, 这段时间为防止茎叶失水萎蔫, 一般不进行通风换气, 白天25~30℃, 夜间18~20℃, 5~7天恢复生长进入正常管理, 白天20~25℃, 夜间10~15℃, 从分苗到定植这一段时间内, 在浇足底水, 施足底肥的情况下, 一般不浇水追肥, 以防止植株徒长, 若苗床过分缺水, 应选择晴天中午及时用洒水补水。一般定植前5~7天, 加大通风口, 使秧苗逐渐适应大棚气候条件。

4 定植

3月初, 棚温稳定在10℃以上时, 番茄8~9叶显大蕾时带水定植在前茬叶菜行, 行株距60 cm×40cm, 667m2定植3000~3500株。

5 田间管理

定植后棚温白天25~30℃, 夜间12~15℃, 5~7天促进缓, 一般不通风, 缓苗结束后棚温达30℃以上时及时通风, 随外界气温的回升, 加大通风口, 番茄采收结束后揭棚;3月20日前茬叶菜采收完及时松土、起垄、浇水、追肥, 667m2施磷酸二氨、尿素各50kg, 以后随植株生长量增大, 对肥水需求量大, 要见干见湿, 隔水施肥;当株高25~30cm时开始搭架, 绑蔓, 进行植株调整, 采取单干整枝法及时整枝打杈, 打掉老叶病叶, 4~6层果时打顶。4月初进入初花期, 棚温15℃以上不稳定, 采用2, 4-D点花或番茄灵喷花处理保花保果。

6 病虫害防治

设施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篇7

1 症状识别

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番茄的花、叶、果实、茎蔓, 多从花上开始侵染, 引起花腐, 随后向果实和果柄上蔓延, 多先由果脐、果顶、果柄基部发生, 病部为灰白色软腐, 后期表面生灰褐色霉层, 病果一般不脱落, 头果发生率最高;叶片多从叶尖开始发病, 病斑为“V”字型向内扩展, 病斑黄褐色, 有深浅相同的轮纹, 严重时病叶干枯;叶柄和茎蔓发病, 开始为水渍状小斑, 后为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 浅褐色, 病部以上枝叶枯萎死亡。

2 发病规律

此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侵染引起,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也可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棚室发病组织产生的分孢子随气流、浇水、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 发病的果实、花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重复侵染发病, 受害残花落在叶片、果实、茎蔓上会形成二次侵染。

灰霉病病菌喜低温高湿环境, 病源菌的分孢子在5~30℃均可萌发, 发育适温为20℃左右。低温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形成, 尤其在15℃时产孢最大, 持续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是造成灰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因素。光照不足、湿度大, 结露时间长, 通风换气不良等, 极易造成灰霉病大发生流行, 所以冬春季节若遇连续阴雨雪天, 气温偏低, 通风换气不及时都会造成灰霉病的大发生。当植株生长衰弱时, 病情会加重发展。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棚室内土壤消毒

整地前, 彻底清除棚室内残枝落叶, 及病残体, 深翻土壤20~30cm, 以抑制病菌发展;结合翻地, 667m2均匀施入20%多菌灵5Kg、50%敌克松1.5Kg。

3.2 合理施肥

多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并增施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 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提高抗病性。

3.3 带药移栽

幼苗移栽后的缓苗期, 植株抵抗力下降, 病菌容易侵染危害, 因此要在幼苗移植前1天施用药剂, 增强植株的抵抗力, 采用高垄栽培覆盖地膜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温度, 降低棚内湿度, 阻止土壤病源菌向上部传播。

3.4 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 浇水前施药

注意浇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进行, 阴雨天要避免浇水、喷药。浇前喷药的重点部位是花和幼果。浇后应立即尽快升温, 及时排除棚内湿度, 减少发病机会。

3.5 合理调控温度和湿度

通过科学的温、湿度调控, 创造一个有利番茄生长而不利灰霉发病的生态环境, 采用上午控温, 中午排湿, 夜间保温。即上午使棚温在28~30℃, 32℃以上时开始通风;如果早晨棚内湿度和温度都较高, 可进行短时降温排湿, 下午20℃关闭风口;前半夜棚温维持在12~18℃, 后半夜10~15℃;即使在连阴雨雪天气, 也要趁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短时通风降湿。

3.6 带药喷花

生长调节剂蘸花容易加速灰霉病的传播, 可采用10~25mg/L防落素中加入0.1%灭霉威进行喷花处理。当番茄1个花序开2~3朵花时喷花1次, 在开花50%左右时再喷1次。

3.7 摘除花瓣

花瓣和柱头是番茄灰霉病最初侵染病位, 随病情逐渐发展到幼果, 发病的花瓣落到叶片上, 常引起叶片发病, 因此在喷花坐果后, 及时摘除残留的花瓣和柱头, 可有效阻断灰霉病菌的初侵染, 有效预防灰霉病的发生。

3.8 及时交替施用新型无公害农药

设施番茄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篇8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毒病、耐高温、抗病性强、耐潮湿、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强、适应当地市场需要和消费水平、耐运输和储运的高品质种子。适时晒种, 在播种前要充分晒种, 选择晴朗无风天气, 晒1~2 d, 以便保证种子的发芽势整齐, 并减少番茄种子带菌, 提高种子活力, 促使出苗整齐一致, 增强幼苗抗性;晒种后进行消毒处理, 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泡种子30 min, 将番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 然后放入50~55℃的热水中, 不断快速地搅动, 15 min后捞出;然后浸种, 把番茄种子放在20~30℃的清水中, 水要浸没种子, 不断搅动, 把浮在水面上的瘪籽去掉, 搓洗种子, 浸泡4~6 h。浸种容器可用干净的瓦盆、瓷盆或塑料盆, 不要用金属或带油污的容器。

2 适期播种

秋延迟栽培在7月上旬育苗, 苗期为30 d;早春栽培要在11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育苗, 苗期为55~65 d。采用育苗专用苗盘育苗, 一般选72孔穴盘, 苗盘要用自来水清洗干净, 并用40%甲醛100倍液浸泡消毒;育苗基质选用鲁青园艺的专用基质, 在播种以前要充分把基质用水调匀, 然后装盘待播[1]。

种子处理后要及时播种, 由于优质设施栽培的种子价格较高, 要采取精播的方式播种, 每孔播种1粒, 然后覆土, 覆土厚度为种子的2~3倍, 一般掌握在0.5~1.0 cm, 过厚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 过薄种子会顶壳出土影响苗的整齐度。种子播种后要及时喷水, 防止种子“落干”, 在水中加入30%恶霉灵水剂, 以防止幼苗出土前受病菌感染, 喷后要及时铺地膜保湿。

3 苗期管理

3.1 播种至出苗期管理

这一时期是指播种至2片子叶充分展开期。主要是创造种子发芽和出苗的良好环境条件, 达到早出苗、出齐苗、育壮苗的目的, 夏季育苗正好是温度最高时, 要严把温度关, 白天控制在32℃左右, 不能高于35℃, 晚上15~17℃, 采用遮阳风机湿帘降温, 育苗棚上覆盖遮阳网, 棚内安装风机和湿帘, 这种降温方式一般在中午温度高时使用, 在下午温度比较合适时就关掉风机和湿帘, 要及时通风排湿。冬季育苗为促使种子迅速发芽、出苗, 必须采取措施来提高和维持苗床内较高的温度, 使床温控制在昼温25~28℃, 夜温15℃以上, 薄膜等透明覆盖物要经常保持干净, 减少灰尘。出苗前一般不揭膜、开窗放风, 有70%出苗时揭掉地膜。幼芽开始顶土出苗时, 如果因覆土过薄, 发现顶壳现象, 应立即再覆盖1次基质。

3.2 出苗至分苗前管理

这一时期是指子叶完全展开至出现2片真叶分苗移植前的时间。

3.2.1 调节温度、湿度。

幼苗的2片子叶充分展开后, 要适当降低床温, 白天可控制在20~25℃, 夜间10~15℃, 防止出现“高脚苗”, 即徒长苗。分苗前4~5 d, 为适应分苗床较低的温度, 此时的床温可再降低2~3℃, 应在白天逐渐加大通风口, 延长通风时间, 逐渐早揭晚盖草苫, 延长光照时间[2]。此期间如遇阴天或雨雪不良天气, 甚至遇大雨、大雪天气, 也要揭开草苫, 但要盖严薄膜, 防止雨漏入苗床, 在雨、雪停止的间歇, 还要适当拉开小缝放风, 以降低苗床内的空气湿度。苗期发生立枯病和猝倒病往往出现在恶劣天气里, 主要是通风换气不当, 长时间用草苫等覆盖物捂盖, 使苗床内空气湿度逐渐提高而造成的。

3.2.2 保护子叶。

子叶在种子中形成, 起营养体作用, 发芽时就成为地上部的最初营养器官进行生长。子叶承担着最初的光合功能, 为分化的茎叶、叶、根的生长发育制造必要的营养。因此, 子叶要宽大、肥厚, 叶色浓绿, 才能活跃地进行光合作用;反之, 初期生育就会全面停滞, 花芽形成也会延迟。子叶对幼苗和花芽形成的作用, 主要是在子叶展开后大约14 d之内, 在此期间, 子叶如果受到损伤或被摘除, 则会抑制幼苗的正常生长。

3.2.3 改善光照条件。

由于种子发芽期进入幼苗期后, 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完全由幼苗本身制造。因此, 保证苗期充足的光照条件, 是促进光合作用顺利进行、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之一。光照不仅是苗床提高温度的能源, 同时也是幼苗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少的环境因素。如果光照不足, 光合作用削弱, 幼苗营养不足, 即表现为叶色淡黄而薄、叶柄长、茎细高、子叶提前发黄而脱落等。这种幼苗抗逆性差, 也不具备丰产潜力。冬季为延长苗床接受光照的时间, 可在保证幼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适宜床温前提下, 适当早揭晚盖草苫, 及时擦拭透明覆盖物, 以减少尘土的污染等。

3.2.4 强化水肥管理。

一般在分苗移植前, 苗床不再浇水和追肥, 但在分苗的前一天, 为减少起苗而造成伤根, 在苗床里喷1次水。如果播种前的底水浇灌不足或播种时采用开小沟浇水的方法, 出苗后苗床的土壤比较干燥, 幼苗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应适量喷水。喷水的时间宜在中午气温偏高的晴天进行。苗期如果出现叶片发黄、生长不良的缺肥症状, 可适当喷施叶面肥。可用0.1%磷酸二氢钾或0.2%尿素水溶液, 直接喷洒到幼苗叶片上。

3.3 分苗后管理

此时期主要是抓好分苗, 加速缓苗, 加强幼苗锻炼, 培育健壮幼苗。适时进行分苗, 分苗的前一天下午或当天上午对育苗床先浇水, 使基质湿度适合于挖苗。挖苗时尽量少伤根, 苗挖起后按大小分级, 分别移栽。分苗时, 操作要小心细致, 不要损伤茎叶, 根系在土壤中要舒展开, 勿使根系挤成一团或卷曲扭结。为防止日晒引起幼苗萎蔫, 可边分苗边覆盖遮荫[3]。为增加分苗床的土壤和空气湿度以利于缓苗, 幼苗移栽后应立即喷水, 次日再浇水1次。分苗后2~3 d, 苗床管理以保温保湿为主, 在此期间盖严塑料薄膜, 不要通风换气。缓苗后, 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 分苗床应开始通风换气, 通风口逐渐由小变大, 通风时间由短变长。此时, 苗床内白天温度可控制在25~30℃, 夜间15~18℃。通风可降低苗床内空气湿度, 减少苗期病害发生。如果苗床过于干旱, 幼苗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或出现营养缺乏症, 可适当喷水和追肥, 但要防止因浇水或施肥不当, 造成幼苗沤根或烧根。

3.4 移栽缓苗后至定植前管理

主要是充分利用阳光增加幼苗的光合作用, 通过控制苗床湿度及温度, 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 培育壮苗, 增强幼苗的抗性[4]。一般情况下, 在定植前7~10 d, 幼苗开始低温锻炼, 控制湿度, 尽可能增大昼夜温差, 加大通风量。冬季进行低温炼苗时, 要防止苗期冻害的发生, 尤其在雪天或阴雨天、光照不足、气温骤降时, 更应引起注意。如果苗床的温、湿度管理不当, 幼苗出现徒长时, 除了及时改进苗床管理措施外, 还可往幼苗上喷洒200 mg/L矮壮素, 它有促进幼苗叶色由黄转绿、茎杆变粗、抵制徒长的良好作用。

4 病虫害防治

在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 要注意防治立枯病、猝倒病、蚜虫等苗期病虫害。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72.2%普力克或者98%恶霉灵1 500倍液喷雾防治;由于夏季高温育苗, 病毒病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白粉虱和蚜虫是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 可用70%吡虫啉1 500倍液防治。螨虫和斑潜蝇可用1.8%阿维菌素喷雾防治[5,6,7]。

参考文献

[1]梁玉芹, 刘云, 宋炳彦.番茄夏季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6) :25.

[2]陈伟, 吴德明.春提早大棚番茄穴盘基质育苗技术[J].吉林蔬菜, 2012 (1) :14.

[3]赵怀清.加工番茄穴盘育苗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 2011 (1) :48-49.

[4]时红梅.加工番茄温室大棚育苗移栽技术[J].农村科技, 2010 (4) :37-38.

[5]侯刚, 窦玉.辽北番茄夏季穴盘基质育苗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09 (4) :19.

[6]赵丽.日光温室番茄夏季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要点[J].北方园艺, 2010 (2) :67.

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 篇9

设施园艺是以现代化农业为装备、以科学技术为武装、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依托的高效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助于土地、肥料、水和农药等资源的利用率水平的提高。2008年《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同时发展设施农业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十七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在很多地方已成为富民产业,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高,生产的产品附加值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2014年,我国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793万亩,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目前设施蔬菜的发展仍存在大城市蔬菜自给率低,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土壤板结严重和育苗水平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提高设施蔬菜的生产技术效率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挖掘设施蔬菜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上蔬菜产量,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与此同时,设施蔬菜产量的提高还能有效地解决如今蔬菜自给率较低和蔬菜供给与消费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丰富了淡季蔬菜市场供应,抑制了淡季菜价的上涨。因此,研究设施蔬菜的生产技术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研究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方法最初是非参数估计方法,Farrell基于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分析,首次提出了生产效率是由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组成,并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对生产效率进行分析。[1]之后Charnes,Cooper和Rhodes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2]众多学者在对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拓展的基础上,[3]广泛地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应用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4,5,6]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确定具体函数形式,但不足之处是对模型本身无法进行检验,也没有考虑到随机扰动因素对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Aigner et al.和Meeusen et al.提出了能够考虑随机扰动因素对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随机前沿模型,[7][8]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随机前沿的方法相对于数据包络分析更具有优势。[9,10,11]Gong and Sickles也指出在模型设定合理条件下,参数估计方法的结果会优于非参数估计的结果,[12]因此,国内外众多学者采用随机前沿的分析方法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13,14,15,16]但研究蔬菜的生产技术效率,特别是研究设施蔬菜生产效率的文献较少。徐桂鹏基于福州市设施大棚蔬菜种植户、企业、合作社的微观数据,运用DEA的方法研究了政策诱导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规模效率都是有效的,均呈现规模报酬递增趋势,这也说明农业生产投入还可以进一步扩张。[17]王亚坤、王慧军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表明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投入冗余问题。[18]王欢、穆月英采用北京市农户蔬菜生产的微观数据,运用DEA的方法测算设施蔬菜的生产效率,研究表明农户整体效率水平不高,技术效率水平也较低。[19]

从现有相关研究看,对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一是大多数研究采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设施蔬菜的生产技术效率,而对于影响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原因缺乏深入的分析;二是还没有文章对全国设施蔬菜的生产技术效率变化特征与趋势做出系统梳理,同时部分学者使用横截面数据忽略了技术效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三是技术效率时间变化趋势的趋同性关注较少,很少有学者从收敛性角度分析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变动趋势。

番茄作为蔬菜的一种,在我国种植面积虽然仅次于黄瓜,但产量与产值均高于黄瓜,选择番茄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十分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以设施番茄为例,利用2007~2012年全国东中西部15个大中城市设施番茄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设施番茄的生产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全国各区域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及收敛性,以期对以往研究进行有益补充。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1.模型构建

(1)生产技术效率的测算。本文使用Battese和Coelli[20]提出的能对前沿函数和技术无效率函数的参数进行估计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本文设定的具体形式如(1)式所示:

yit表示第i个城市第t年设施番茄的产量,xit表示第i个城市第t年各投入要素。t表示时间趋势,vit表示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uit是独立于vit的非负随机变量,表示样本单元的生产技术无效率部分,一般情况下假定服从均值为uit,方差为的截断正态分布,其中uit表示技术损失函数。样本单元的技术效率函数为:

(2)式中,ε为服从极值分布的随机变量;zk为决定技术效率的外生变量;δ0、δk分别为待估参数。

由(1)式和(2)式中的未知参数可以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

(3)式中,γ取值为0到1之间,反映随机扰动项中技术无效项所占的比例。γ越接近于0,表明实际产出与最大可能产出的差距主要来自不可控制的纯随机因素,使用OLS即可实现参数估计;γ越趋近1,说明误差越是主要来源于技术非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适合刻画设施番茄的生产过程。

(2)技术效率决定模型。基于以往的研究[21][22]和相关数据的可得性,在构建技术效率损失模型过程中,本文选取当地经济环境、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人力资本、区域差异等因素进行考虑。

第一,当地经济环境(per-gdp)。本文选择人均GDP指标用于衡量设施番茄生产所处区域的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农民能够增加劳动力及物质投入以增加产出,提高生产效率,但也会因为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征收土地的现象,不利于生产效率水平的提高。

第二,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agrisupport)。本文选取了财政支农比例用于衡量地区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地方扶持农业力度越强,给予农户的补贴较高,农业生产技术等社会化服务也较为完善。预期财政支农比例的提高能够提高设施番茄的生产技术效率。

第三,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本文选取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用于衡量人力资本特征。受教育程度由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大专以上构成,加权平均即可得到该地区农民居民受教育程度。设施园艺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需要较高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自身学习能力较强,技术培训后能够较为容易地掌握设施园艺栽培经验与管理技术水平,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第四,区域差异(district)。由于不同区域之间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本文设置district1,district2(district1=1表示东部,district2=1表示中部)用于衡量不同区域之间的生产技术效率的差异。

因此,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可具体表示为(4)式:

2.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为了测算设施番茄的生产技术效率,本文采用2007~2012年全国东中西部15个大中城市[23][24]的研究,对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收敛性分析,判断各区域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是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缩小的趋势,各区域的生产效率水平是否会趋向于各自的稳态水平。

对收敛性分析的研究一般包括三种方法,即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收敛是通过分析各大中城市设施番茄技术效率水平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随时间推移的变动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收敛,若标准差或变异系数随时间推移呈现出下降趋势则表明存在收敛。β收敛包括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绝对β收敛是指无论每一个生产单元的初始状况如何,各生产单元最终的生产技术效率都会达到完全相同的稳态水平,条件β收敛考虑不同经济体各自的特征和发展条件,反映出每个生产单元都朝着各自的稳态水平趋近的趋势。

1.σ收敛分析

在检验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是否存在σ收敛,本文选取变异系数指标进行衡量,其表达式如(5)式所示:

其中,CVt为t时刻变异系数,TEit表示第i个城市在t时刻的技术效率,TEt-表示t时期的技术效率平均值。如果存在CVt>CVt+1,则说明存在σ收敛。

图1报告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设施番茄平均生产技术效率的变异系数变化情况。从整个区域来看,全国范围内设施番茄技术效率呈现出明显的σ收敛趋势。分地区来看,东中西各区域的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均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因此,从长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σ收敛,各区域的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差异不断缩小。

2.绝对β收敛分析

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各区域进行绝对β收敛的检验方程如(6)式所示:

(6)式中,TEi,t和TEi,0分别表示报告期与基期各地区的生产技术效率值,T为时间跨度,α和β为待估参数,εit表示误差项。当β的估计值为负时说明存在绝对β收敛。表3报告了全国和各区域的绝对β收敛的估计结果。

结合表3结果可知,四个模型中β值的估计结果均为负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从全国范围来看,东中西部设施番茄的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共同收敛的趋势,同时由东中西部绝对β收敛估计结果可知,各区域内部各大中城市设施番茄生产效率也趋向于一个稳定水平。

3.条件β收敛

条件β收敛检验的方程如(7)式所示:

本文选择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的条件β收敛方程进行了计算,并进一步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对模型进行筛选。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结果可得,全国及东中西部条件β收敛均通过了Hausman检验,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因此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结果显示,全国及东中西部条件β收敛的回归结果均为负值且显著,说明全国范围内东中西部以及东中西部内部各大中城市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均存在条件β收敛的特征。这意味着如果能够完全提供趋同所需要的条件,落后地区的生产技术效率的就能够追赶上先进地区的生产技术效率,从而避免出现各区域农业生产差异不断扩大的情况,以实现全局的平衡同步发展。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全国东中西部15个大中城市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的方法测算了设施番茄的生产技术效率,分析了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全国和各区域设施番茄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

第一,2007~2012年我国设施番茄的平均生产效率为81.1%,处于较高的生产技术效率水平。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研究指出提高当地财政支农比例和农民受教育程度有助于提高生产技术效率,不同区域设施番茄生产效率存在着显著差异。

第二,通过收敛性分析可得,全国和东中西部设施番茄的生产技术效率均存在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说明全国以及东中西所包含的区域之间的生产技术效率差距会逐渐缩小且同时各区域自身的生产技术效率水平也逐渐趋于稳态。

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含义:

第一,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发展当地经济水平,提高地方财政支农比例,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同时政府应对设施大棚予以补贴,增加物质投入以提高产量;

第二,当地政府加强对农民园艺栽培经验与技术及管理能力的技能培训,同时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合理指导农民施肥,避免在设施番茄生产过程中出现氮磷施用量偏高,钾肥施用量偏低的现象;

第三,东中西部的生产技术效率呈现收敛的趋势,政府可以以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水平高的区域作为典型案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的作用,其他区域借鉴其园艺种植管理经验,从而提高全国设施番茄整体生产效率水平。此外,需要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提升育苗技术水平,使得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水平较低的地区充分发挥“追赶效应”以实现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摘要:研究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既能有助于挖掘设施蔬菜生产潜力,又有益于稳定设施蔬菜的市场供给。本文以设施番茄为例,基于全国东中西部15个大中城市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的方法测算了设施番茄的生产技术效率,分析了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全国和各区域设施番茄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20072012年全国设施番茄的平均生产技术效率为81.1%,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研究指出,提高当地财政支农比例和农民受教育程度能够提高生产技术效率,不同区域设施番茄生产效率存在着显著差异。收敛性分析可得全国和东中西部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均存在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各区域之间的设施番茄生产技术效率差距会逐步缩小,也将逐渐趋于稳态。

番茄溃疡病的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篇10

1番茄溃疡病发生规律与传播途径

病菌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 成为重茬和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 种子上的病苗一般可存活到翌年的生长季节, 在土壤和田间病残体中的病菌可存活2~3年, 在其它废弃物中能存活10个月左右, 也可随多年生茄科杂草生存活, 老病区病土中所育秧苗, 移栽后可造成50%以上的植株发病, 在田间或温室可再次重复侵染主要通过风雨、灌溉水、追肥、昆虫、污染的农具和操作时人手传播。还可由修剪和移栽时折伤等引起传播。事实上的病斑是通过风雨或喷灌时从病叶上滴下的带菌水滴传播, 病菌主要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 也可从叶片和果实的毛状体直接侵入, 病苗侵入植株后, 随着疏导组织转移, 可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 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 再次侵染往往造成叶部或果实上出现侵染和植株的死亡。这就是说:病苗一旦入侵, 通过韧皮部在寄主体内迅速扩散, 温暖潮湿, 结露时间长, 果实易受害显现症状, 种植感病品种, 连年重茬, 地质粘重的土壤发病早, 为害重。

2绿色防控措施

1) 农业防治。轮作倒茬, 建立无病育苗秧田, 培育壮苗, 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本田土壤消毒, 及时清除病老残体。安装配套滴灌等农业技术措施是预防番茄溃疡病的主要环节之一。

2) 选用抗病品种及种子消毒处理。 (1)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番茄品种, 是预防番茄溃疡病的基础。通过2年的实际操作和观察, 太空黄番茄、俄和平号空间站983、太空罗马、航2号、太空意大利番茄等品种在园区表现抗病, 2010年病株率仅0.5~1.5%, 较常规品种发病的8%下降6.5~7%。 (2) 种子处理。温水浸种:将种子用55℃温水, 是种子量的5~6倍, 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30min待温水降至30℃时, 搓掉种皮粘液, 然后放到25~30℃温水中浸泡3~4h, 取出种子放到25~28℃的温度下催芽。药剂处理:72%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浸种2h, 或用1.05%次氯酸钠浸种30min, 40%的甲醛溶液400倍液浸种20min, 然后用清水洗净种子催芽播种。

3) 苗床营养土配制及土壤消毒。选用山皮土7份, 发酵腐熟好的陈年羊圈粪3份, 每立方米加苗虫病毒一扫光500 g, 均匀拌3遍然后装10×10营养钵, 放入1.2m宽、深10cm育苗畦内待播种。

本田栽苗前, 用农用链霉素加蔬菜专用移栽灵1000~1500倍液, 每垵浇药液0.5kg, 然后再栽苗, 15d间隔再催二次根, 第一穗果拇指大小用农用链霉素加百力佳20ml1500倍液喷雾隔7~10d, 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加百力佳500倍液喷雾, 连喷3次, 交替使用, 效果非常好。

4) 在农事作业中, 注意少对番茄植株的机械损伤, 减少伤口病菌的侵染机会。如定植、插架、整枝打叉、绑蔓, 蔬果、浇水, 喷药等农业作业, 浇水后3天内尽量避免农事操作。

5) 实施配方施肥、增施磷、钾、钙、镁、硼等肥, 全生育期贯穿健身栽培理念, 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是预防该病的主要环节之一。

加强植物检疫,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严格从疫区 (发病地区) 调运种子, 苗木和果实, 严防番茄溃疡病的传播蔓延。

6) 建立完善植保专业防治队伍, 做到五统一有效的控制植物疫情扩散蔓延, 确保蔬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摘要:选用抗病品种, 严格实施种子检疫, 种子处理, 土壤消毒及农业技术栽培措施, 提升植株抗病能力;结合化学药剂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控措施, 建立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是预防和治疗番茄溃疡病的有效途径, 发病率可控制在1~2%以下。

上一篇:《书》教下一篇:创新作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