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根腐病

2024-07-26

番茄根腐病(精选7篇)

番茄根腐病 篇1

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黑筋病、铁皮果等是保护地番茄上常发生的一种危害果实的生理性病害, 近年来随着我地冬暖式大棚番茄栽培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番茄筋腐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 发病严重的大棚的病果率可达20%----30%, 严重影响了保护地番茄的品质和栽培效益。

一、症状识别

番茄筋腐病的主要表下症状是:1、主要危害果实, 越冬栽培的番茄多在第二、第三穗果上发生, 发病植株的茎、叶上无明显症状。2、果实着色不均匀, 果实膨大期果面上出现局部褐变, 果面凹凸不平。3、剖开果实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或茶褐色。发病较轻的果实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 果实外形没有变化, 但维管束部分不变红。严重者发病部位外观呈淡褐色, 表面变硬, 部分果实形成空洞, 明面红绿不均。除少数轻微发病的果实外, 一般均无食用价值。4、剖开距根部70厘米的茎部, 可见茎的输导组织呈褐色病变, 有别于病毒病。

二、发生原因

系生理性病害, 主要是由:品种抗性差、光照不足、土壤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氮肥过多、缺少钾肥或土壤板结等因素造成的。这是因为光照不足、低温高湿时二氧化碳不足, 易导致番茄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生产上铵态氮过多时又会引起碳水化合物与氮的比值下降, 造成植株新陈代谢失常, 致使维管束木质化而诱发筋腐病的发生。此外, 浇水过量、土壤含水量高或土壤板结, 土壤通透性不好, 妨碍了根系的吸收, 致使植株体内养分失调, 妨碍铁的吸收, 则发病也较重。

三、防治方法

引起番茄筋腐病发病因素较多的, 在防治上应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基础, 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措施, 力求减轻发病程度。

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生产上果皮薄、果型中等、植株叶片不太大的品种如:西粉3号、早丰、加茜亚、189等品种较抗病, 可因地选用。

2、轮作换茬

发病重的大棚采用轮作换茬尤为重要, 以利于缓和土壤养分失衡的状态。

3、科学施肥

对于连作多年番茄的冬暖式大棚要测土配方, 根据番茄对氮、磷、钾、钙、镁等的吸收比率, 控制氮肥特别是铵态氮肥的使用量, 防治缺钾、钙等, 以保证各元素的比例协调, 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果实坐果后15----20天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复合微肥, 连喷2---3次, 同时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可大大减轻发病率。

4、科学管理

选用透光性好的塑料膜, 保持棚面清洁。依据所在品种的特点, 合理稀植以增加植株间的通光性。

5、果实膨大期, 在日照短, 气温偏低的1-----2月份, 可适时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 或促丰宝II型600----800倍进行叶面施肥, 15---20天1次, 连喷2---3次, 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番茄脐腐病发生机理初步研究 篇2

关键词:番茄;果实;脐腐病;钙离子;钾离子

中图分类号: S436.4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158-02

收稿日期:2015-03-26

基金项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编号:12006、13014)。

作者简介:郏艳红(1976—),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番茄生物技术研究。E-mail:hayhj@163.com。

通信作者:吉立柱,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番茄遗传育种研究。E-mail:lzhuji@yahoo.com。

番茄脐腐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天津地处沿海,盐碱地较多,番茄脐腐病时有发生,造成大面积减产。19世纪末期,已经认为番茄脐腐病属于一种生理病害,但是目前研究人员仍未能完全掌握这种病害的发病机理及其预防措施。有人认为番茄脐腐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即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素,加之其移动性较差,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的补充[1-2]。此外也有人認为此病是因生长期间水分供应不足或不稳定引起的,即在花期至坐果期遇到干旱,番茄叶片蒸腾消耗增大,果实,特别是果脐部所需的大量水分被叶片夺走,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1,3]。有的学者认为发生脐腐病的果实和正常果实相比,钙含量没有大的差别[4]。因此我们对几种易发生脐腐病的番茄进行了研究,以期对番茄脐腐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番茄品种津粉207、津-1、津-2、津-3,均为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自有品种,其中津-1、津-2和津-3在田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脐腐病。在天津市西青区温室大棚种植,株距30 cm×行距60 cm,采用高垄种植,垄高10~15 cm,定植后盖地膜,采用膜下滴管,其他管理参照常规番茄田间栽培管理。果实成熟期,调查脐腐病的发生情况。每个品种取3株,分别取根、茎、果,105 ℃杀青,85 ℃烘干保存。钾离子测定采用火焰光度计法,钙离子测定采用配位滴定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脐腐病发病情况

在番茄坐果期,番茄津-1、津-2和津-3的脐腐果开始陆续出现。津粉207的果实生长正常,没有脐腐病发生。番茄坐果期,通过统计脐腐果数量,发现津-1、津-2和津-3的脐腐果率分别达到26.0%、14.8%、34.0%(表1)。

表1 果实中脐腐病发生比例

品种 果实数量

(个) 发病率

(%)

津粉207 49 0.0

津-1 50 26.0

津-2 54 14.8

津-3 47 34.0

2.2 番茄不同器官中钙离子含量

从图1可以看出,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比根和茎中多。番茄正常果实中,津粉207果实中钙含量明显比津-1、津-2和津-3高;番茄津-1、津-2和津-3果实中好果中钙含量比病果中高。这和有的学者认为发生脐腐病的果实和正常果实相比,钙含量没有大的差别的观点[4]不一致;与果实内钙离子浓度低下是造成脐腐病发生的起因的观点[1-2]一致。

2.2 番茄不同器官中钾离子含量

从图2中可以看出,4种番茄的根中钾含量最少,茎和果中的钾含量相差不大。番茄津-1、津-2和津-3病果中的钾含量高于好果。

2.3 果实中钙离子含量百分比

津粉207、津-1、津-2和津-3中好果钙含量占整个果实(干物质)的百分比分别为:0.077%,0.065%、0.085%、0039%,津-1、津-2和津-3病果中钙比例分别为:0048%、0.046%和0.028%。由图3可见,好果中的钙含量百分比比病果中的高。番茄津-1和津-3好果中钙离子含量低于008%,津-2好果中钙离子含量高于0.08%。从表1可以看出,津-2脐腐病发病率低于津-1和津-3,这和有的学者认为果实中钙含量高于0.12%,基本不发生脐腐病,低于008%,发病率明显升高的观点相似。但是津粉207果实中钙含量占整个果实的比例低于0.08%也不发生脐腐病。

4种番茄津粉207、津-1、津-2和津-3的根、茎和果实中单位质量(干物质)的钙离子含量之和分别为0.864、1.25、1.44、0.809 mg/g。如图4所示,在没有脐腐病的津粉207中果实中钙离子含量占总钙的比例最高,达到89.4%;容易发生脐腐病的津-1、津-2和津-3的好果中钙占总钙的比例在50%左右,病果中的钙占总钙的比例在40%以下。说明津粉207中虽然单位干物质中钙含量的总量不是最多的,但是钙离子转化到果实中效率最高,其脐腐病很少发生。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津粉207、津-1、津-2和津-3这4种番茄中病果的钾离子含量高于好果;好果的钙离子含量高于病果,说明钙离子浓度高低与果实脐腐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果实中钙离子含量占整个果实(干物质)的百分比低的,易发生脐腐病。津粉207果实中钙离子含量占整个果实(干物质)的百分比较低,但是果实中钙在根茎果总钙含量(干物质)的百分比较高,钙离子转移到果实中的效率较高。说明脐腐病的发生不仅与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有关,还与钙离子转移到果实中的效率有关。

参考文献:

[1]史庆华,朱祝军. 番茄脐腐病发生原因研究进展[J]. 长江蔬菜,2003(3):34-36.

[2]张振铎,白红玉,卜险峰,等. 番茄脐腐病的防治措施[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137-138.

[3]鄢圣芝. 叶面喷施钙对番茄脐腐病的防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0,28(4):45-47.

[4]王锦贵,郑广武,唐文涵. 番茄脐腐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 上海蔬菜,2008(5):84.

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篇3

一、病症病状

脐腐病的病斑发生于幼果脐部,即花器残余部及其附近,呈水浸状,暗褐色病斑直径1~2厘米。有时扩展到近半个果实。病部组织呈干腐状收缩,质地较坚韧,病果一般不腐烂,但后期由于腐生菌的污染,在病部常出现黑褐色等霉状物,或造成果实软腐。

二、发病原因及规律

与正常果实相比,脐腐果较早红熟。在水肥管理不当和高温时期栽培时,发病较重,发病的原因是各种因素引起的钙缺乏。

1. 高地温和高气温

当番茄植株处在高气温和高地温时,地上部的茎叶蒸发量增大,消耗也增大,而根群在高地温时活力下降,养分和水分供给困难。

2. 多肥以及多氮

过多使用化肥后,土壤中肥料浓度过大,尤其氮和钾的浓度过大,对钙的吸收产生抗吸收受阻,导致钙不足。

3. 土壤干燥

在土壤过分干燥的情况下,由于水分供应不足,番茄叶部的细胞渗透压比绿果的细胞渗透压高,养分和水分为叶部所夺走,离根系最远的果脐部,首先受到影响,造成缺钙、产生脐腐。

4. 发病时期一般在开花15日后病状开始显现

为什么钙不足会引起果实顶部组织死亡呢,这就需要对钙的生理作用有个充分的了解。

(1) 促进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缺钙的情况下,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也会产生阻碍。

(2)中和植物体内有机酸。植物体内有机酸的中和是由钙来完成植物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糖形成有机酸,特别是夜间大量累积,日出后转化成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另外,在硝态氮使用较多的情况下,草酸及其他有机酸仍残留在植物体内,而给予氨态氮后,有机酸与氨态氮结合形成氨基酸,并没有有机酸的积累。

(3)增强细胞结构。钙是形成细胞壁的一种元素,果胶酸与钙结合形成果胶钙。缺钙时细胞壁形成受阻,生长受抑制。

脐腐病的发生,是钙吸收受阻,中和作用减弱(失效)有机酸尤其是草酸积累而不易被植物利用产生毒害,而草酸与钙结合形成无毒的草酸钙,因此,钙的运输不通畅,草酸大量累积,造成脐腐病的发生。另外,被吸收的钙通过蒸腾作用运输,先是老叶、后新叶、在顶芽、最终为果实,由于是从底部顺次分配,到达果顶部的很少,含量约为叶的1/10以下。

三、预防措施

1. 科学通风换气避免高温危害

在垄面覆麦草或覆盖黑色地膜,以降低地温。

2. 创造良好土壤环境

保持根系对钙的良好吸收状态,另外,花果达到目标层数后,要及时摘心。科学灌水促使钙等养分的果实分配,避免过分干燥,多施腐熟有机肥、少施化肥。

3. 根外追肥

在番茄开始结果后30天内,用0.1%氯化钙进行根外追肥,从初花期开始喷一次,隔15天再喷一次。另外,喷氯化钙时加适量维生素B也可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4. 脐腐病在品种间有差异

防治番茄筋腐病的五个环节 篇4

1. 正确识别

番茄筋腐病又名条腐病, 是危害番茄果实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常见有两种类型, 一是褐变型, 在果实膨大期发生, 病果外表呈现凹凸不平, 有的果皮变褐, 切开病果, 果实内维管束及其组织出现褐色条状病斑, 果肉褐变;二是白变型, 果实着色期发病, 病果表面着色不均匀, 且硬化, 切开病果, 果壁病斑发硬, 果肉呈白色糠心状, 发生时出现空腔果。

2. 选用良种

栽种时应选用无限生长型、抗逆性强的厚皮抗病番茄品种, 如旱地地粉王、幕天夏粉、天彩和上海918等。

3. 培育壮苗

(1) 浸种可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 h, 或用质量分数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 min, 或用质量分数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30 min, 捞出后用清水洗干净催芽。

(2) 播种采用无病菌土育苗, 也可按菌床面积每1 m3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8 g, 兑细土15 kg拌匀, 用下铺上盖的方法保护育苗。

(3) 苗床期用“四干四湿”和“四高四低”法来管理, 即白天高 (湿) 晚上低 (干) ;晴天高 (湿) 阴天低 (干) ;下籽后高 (湿) 出苗后低 (干) ;分苗后高 (湿) 分苗前低 (干) 。

4. 合理施肥

施肥时应根据番茄的需肥规律 (钾肥>氮肥>磷肥) 来合理施肥, 严禁偏施氮肥, 尤其不能过量施用氨态氮肥。基肥要求施优质农家肥5 000 kg/0.067 hm2, 碳铵、硫酸钾、过磷酸钙各50 kg/0.067 hm2。坐果后一次性施入追肥, 每0.067hm2追人粪尿2 500 kg+尿素5 kg, 每收获一茬果实应追肥1次。

5. 细心管理

(1) 合理稀植合理种植能调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争水矛盾, 缓解干旱对产量的影响, 还可增加行间透光率。一般采用1.2~1.4m为一个带距, 株距35~40 cm, 株数2 500~3 000株/0.067 hm2。

(2) 中耕除草缓苗后要勤锄, 起到松土、防旱和灭杂草的作用。

(3) 适时整枝采用单杆整枝法, 当枝杈生长到10 cm时开始打杈, 同时把下部老叶、病叶打掉,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旱地番茄脐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篇5

近年来, 山西省壶关县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农民群众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产量和品质, 增加效益, 过量施鸡粪, 若施用的鸡粪未彻底腐熟, 更易加重脐腐病的发生, 使特殊干旱年份的番茄损失率达15%~25%。

1 旱地番茄脐腐病的发生特点

1.1 在旱季定植, 发病影响因素多且很难控制

由于受小气候的影响, 壶关县从南到北, 从山区到平川, 从5月下旬开始到6月上旬, 均有旱地番茄定植。大多年份定植后的降雨偏少且分布不均, 个别农户受栽培不良习惯影响, 认为施用半腐熟的鸡粪会使番茄生长后劲足, 然而如遇高温、干旱, 未腐熟鸡粪易使番茄植株“烧根”, 造成水分供应失调, 对钙、硼的吸收受阻;又因偏施氮肥, 造成植株氮营养过剩, 植株生产过旺, 使番茄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和硼元素, 致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而引发脐腐病。由于该病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加之全县旱地番茄种植均实行地膜覆盖抗旱耕作, 番茄植株靠降雨获取水分, 需水多时不降雨或降雨少, 需水少时降雨又偏多, 在实际生产中很难控制脐腐病的发生。

1.2 栽培条件和品种差异, 使发病也有不同

旱地番茄种植地有山区、半山区、平川区, 有平地、有梯田, 有向阳地、背阴地。各种条件的土地土层深浅不同, 有机质含量也不一样, 加之受小气候影响, 脐腐病发生轻重也不同;60%的农户各自种植番茄, 选用的品种有10多个, 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 脐腐病发生也不同。

2 旱地番茄脐腐病的防控对策

2.1 配方施肥

旱地番茄需要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鸡粪要充分腐熟后施用, 增施钙质肥料和硼肥, 控制氮肥用量。

2.2 精细整地后地膜覆盖

最好在雨后盖膜, 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土壤水分, 减少土壤中钙质养分的流失。

2.3 浇足定植水

保证番茄花期和结果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2.4 定植相同长势的番茄苗

育苗或定植长势一致的苗, 以防个别植株过大缺水而引起脐腐病。

2.5 加强田间管理

要及时插架、适时打杈, 果实膨大期要中耕除草, 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2.6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果皮光滑、果实较尖的品种, 如硬粉王子、中研958、旱地粉王等。

2.7 根外追施钙肥

保护地番茄筋腐病的防治技术 篇6

一、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主要为害1~2穗果, 幼果开始发病, 但症状不明显。待果实转红期症状越来越明显, 主要是果皮着色不良, 切开后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变褐。发病轻时, 果实外形没有变化, 果皮内的维管束呈茶褐色条状坏死, 且褐变部位不转红。发病重时, 果肉维管束全部呈黑褐色, 病果胎座组织发育不良, 部分果实伴有空腔发生, 果实表面呈明显的红绿不均。重病果果面有凸凹不平, 淡褐色、果肉僵硬, 失去商品价值。筋腐病植株的茎、叶外观无任何症状, 剖开观察, 可见病果穗轴输导组织呈褐色。

二、发病原因

该病由多种不良环境条件复合促成的, 日照和积温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低温多湿、空气不流通, 二氧化碳不足、夜间温度偏高等, 均会造成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再次, 偏施、过施氮肥缺钾、缺铁、缺硼、特别是氨态氮过剩时, 也会使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与氮的比值下降。此外, 浇水过量或土壤中含水量过高, 土壤通透性不好, 土壤板结妨碍根系吸收, 致使植株体内养分失调, 则发病重。

三、防治措施

1. 选抗病品种。

目前国产品种较国外引进品种抗筋腐病;熟性较晚, 果实发育较慢的品种抗病;粉果型较红果型抗病;小果型比大果型抗病。

2. 培育壮苗。

科学确定播种、定植期, 不要过早播种。苗期最低温度不能长期低于10℃, 高温不超过25℃, 定植后为13~27℃为好。

3. 增强光照。

冬季生产挂反光幕补光增加光照, 选用透光率高、保温性能好的覆盖材料, 保持薄膜清洁。

4. 加强管理。

发病较重的保护地实行轮作换茬。及时中耕, 尤其是冬季低温期, 有利于增强土壤通透性, 防止土壤板结引起筋腐病的发生。适当稀植, 适时整枝打杈, 及时摘除病叶。

5. 合理施肥。

多施腐熟的有机肥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 根据番茄对氮、磷、钾、钙、镁等的吸收比例, 控制氮肥特别是氨态氮肥的施用量, 防止缺钾、钙。特别是坐果以后应注重钾肥的施用, 可喷洒磷酸二氢钾, 进行叶面追肥, 10~15天一次, 连续喷2~3次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6. 适时浇水。

番茄脐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7

1 影响番茄吸收钙素的因素

1.1 土壤中钙的绝对量不够是直接原因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南北方气候不同, 各种土壤类型比较复杂, 土壤含钙丰缺各不相同。据袁可能 (1983) 资料, 以土壤代换性钙2cmol/kg作为诊断指标, 对大多数作物和土壤来说, 大于2cmol/kg作为不缺钙, 低于2cmol/kg, 施钙往往有效。据一些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代换性钙小于2cmol/kg时, 玉米表现缺钙;小于1.4cmol/kg时, 花生施钙有增产效果;小于0.7cmol/kg时, 甘蔗施钙有效应;小于0.4 cmol/kg时, 番茄施钙有效应。土壤或水培营养液中钙浓度低于100mg/kg时, 就会出现大量脐腐病果。

我国土壤缺钙呈急剧增长态势, 其原因有:

1.1.1 南方低盐酸性土壤含钙低, 由于复种指数和产量提高, 同时对钙肥有施用也较少, 土壤钙素缺乏。

1.1.2 砂质土壤因本身含矿质营养少, 土壤缺乏钙素营养。

1.1.3 北方钙质土虽然钙含量较高, 土壤本身的钙化合物溶解度太小, 可被植物利用的钙很少。

1.1.4 施入土壤的钙肥不足。近年来栽培蔬菜的菜地由于蔬菜从土壤中带走的钙远远大于大田作物, 而且, 菜地长期不补施这些肥料, 土壤中钙元素绝对含量低。

1.2 水分供应失调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1.2.1 土壤水分不足

钙是一种借助质流作用而流向作物体内的元素, 植物合成1份干物质需要耗掉400份水, 土壤溶液只要含钙10mg/kg, 则植物体内钙可达4000cmol/kg, 这对几乎任何一种植物均可满足所需, 因为土壤溶液中只有溶解足够的钙, 钙才可以进入根内。因根部缺水, 不能满足叶片大量蒸腾的需要, 质流作用难以实现, 而且使叶部细胞渗透压比果实细胞渗透压高1~2个大气压, 本应输送到幼果的水分被叶片吸取, 果实突然大量失水, 钙不能运输到果实, 而引起果肉组织坏死, 形成脐腐果。

1.2.2 水分供应失调

前期灌水过多, 后期缺水, 或忽多忽少造成番茄脐腐病。植株骤然受旱的情况下, 钙吸收受影响, 而且果实脐部最易失去水分引起组织坏死。在大量供水时, 由于蒂部细胞膨压过大而使细胞破裂, 细胞内充水, 最后变色坏死。气温低, 蒸腾作用弱, 随水进入根内的钙就少;低温还使根际温度太低, 根系代谢缓慢, 影响水分和钙的吸收, 从而引发脐腐病。气高温, 引起叶片蒸腾作用增大, 使得大量钙进入叶片, 而高温又加速果实膨大, 运入果实的钙相对减少, 故易引起脐腐病。高湿环境, 蒸腾作用小, 植株吸钙量也就随之减少。干旱环境, 钙的吸收是被动吸收, 植株吸钙量与吸水量是呈正相关的, 基质缺乏水分, 植株吸水减少, 则吸钙量也相应减少。

1.3 钙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慢

钙在作物体内主要在营养器官或较老的组织中, 是一个在体内不易移动的元素, 不能从较老的组织向较幼嫩的器官中转移, 因此缺钙症状在根尖、顶芽及生殖器官, 根短小, 茎及根尖分生组织细胞逐渐腐烂而死亡, 生殖器官常出现不结实或结实不良。董家俊等 (1999) Ca2+在植物体内属难移动性的元素, 这也是缺钙生理病害坏果率高的原因, Ca2+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 不论是从根部还是从根外, 都很缓慢, 而且大部分滞留在施Ca2+部位的附近, 因此即使在富钙土壤也能引起蔬菜的生理病害。

1.4 离子拮抗作用

土壤钾离子 (K+) 、钠离子 (Na+) 、铵离子 (NH4+) 等1价阳离子多, 即使交换性钙 (Ca2+) 含量较高也会引起缺钙;在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中, 钙镁比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镁 (Mg2+) 浓度绝不可以超过 (Ca2+) , 否则将影响钙的吸收。因此, 过量施用氮肥也易引起番茄脐腐病的发生。

1.5 土壤物理性状差

土壤过黏、土壤层浅、碱性过大、导致根系发育不良, 造成脐腐病发生;总盐浓度过高会妨碍对钙的吸收, 随着电导率的升高, 脐腐病发生率也升高;PH值过低, 则影响钙的吸收, 在PH值为5.6~8的条件下, 钙的有效性含量随PH值升高而增高。田间管理不善, 耕深不够, 松土层过浅, 土壤板结, 根系难以伸展, 影响吸收水分, 脐腐病发生。

1.6 不注重施用钙肥

长期以来在蔬菜生产中都重视氮、磷、钾三要素肥效试验, 有关蔬菜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营养的研究很多, 但中量元素硫、钙、镁的研究很少。许多研究者证明, 除氮和钾外, 钙在番茄营养中占有较大比例, 且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据报道, 番茄对钙的吸收, 从花期起一直呈上升趋势, 随生长期而缓慢增长, 吸收高峰期分别在花期和盛果期——果实膨大期, 一直到成熟期。

1.7 人为因素

对于脐腐病, 未能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或误认为细菌性病害而乱用杀菌剂, 致使发病严重。据调查, 采取预防措施的, 田间发病率仅为3%~5%。

1.8 番茄品种

果皮较薄、果顶平及花痕较大的品种易发病。

2 番茄脐腐病的防治措施

针对上述种种原因, 防止番茄脐腐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2.1 科学施肥

2.1.1 补充钙素 施足基肥 合理配合

土壤缺钙时, 667m2用硝石灰或碳酸钙50kg均匀撒于地面并翻入耕层中。施足腐熟的有机肥, 在基肥和追肥的比例上, 增加追肥中的氮肥, 减少基肥氮的比例, 在番茄施氮量上, 凡是超过30kg/667m2纯氮以后, 脐腐病发病率严重, 所以, 要控制氮肥用量。高祖明 (1992) 研究表明增加氮肥施用量, 会影响番茄对钙的吸收并且脐腐病发病率增高。钙磷或钙钾配合, 陈明昌 (2005) 钙磷与钙钾配合, 可以显著提高保护地番茄总吸钙量和果实吸钙量, 提高钙的利用率, 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产量, 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糖分含量, 降低酸度含量和脐腐病果的数量, 明显地改善果实的品质。在缺钙土壤施用生石灰, 既可补钙, 又可中和土壤酸性。在中性土壤和石灰性土壤上, 可以将过磷酸钙加食醋拌合施用。

2.1.2 叶面喷施

由于Ca2+在植物体内属难移动性的元素, 同时, 果实的脐部是水分蒸腾作用最弱的部位, 钙的输送慢, 因此, 补钙要直接喷到果实上, 才可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在番茄座果期, 每隔10~15天, 叶面喷施1%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5%氯化钙水溶液, 连喷2次。也可叶面喷施补钙, 从第一穗花期开始, 每隔一周喷一次0.5%~1%的硝酸钙或0.5%氯化钙, 对缺钙性番茄脐腐病的调治效果很好。另外在喷钙时加入生长素类物质如萘乙酸, 可促进钙的吸收。具体配法为:氯化钙0.7%, 加萘乙酸50mg/kg, 混匀后喷施。郑鹤龄等 (2003) 番茄定植缓苗后和生长前期, 采用叶面喷施钙制剂的方法对番茄进行根外补充, 结果显示, 钙制剂对番茄产量、品质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并且在控制因缺钙引起的番茄蒂腐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预防作用和防治效果。鄢圣芝 (2000) 叶面喷施钙对番茄脐腐病防治的研究中表明, 对番茄脐腐病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

2.2 科学调节水分

2.2.1 适时灌水

适时灌水防止土壤时干时湿, 特别不要使土壤过分干旱。定植时和开始坐果时, 水量均不能太大, 在第一穗果膨大前要控水促根, 在番茄果实膨大期及时适量灌溉, 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但又不积墒过多, 土壤通气良好。

2.2.2 地膜覆盖

采取地膜覆盖栽培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 能减少土壤中钙质养分淋失, 可预防脐腐病的发生。使用遮阳网覆盖, 减少植株水分过分的蒸腾, 也对防治此病有利。

2.2.3 温室的地温和气温都要掌握在适宜的范围内, 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降低湿度。调节大棚环境中的过分潮湿, 有利于加大蒸腾作用, 从而促进钙的输送。

2.3 田间管理

结合中耕松土, 每667m2撒施草木灰200kg, 施于7~8cm土层内, 改善土壤透气透水性, 增强植株抗病力。通过以上方法基本上避免了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严重盐渍化的土壤要进行除盐处理。

2.4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果皮比较光滑、果实较尖的品种都有抗病性能, 在易发生脐腐病的地区可选用。如长春1号、橘黄佳橙等品种。

摘要:概述了番茄脐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番茄,脐腐病,发生原因,钙,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董彩霞等.番茄脐腐病发生机理研究综述[J].园艺学报, 2001.28 (增刊) :644-648

[2]袁可能.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3]董家俊, 李树英.番茄Ca、Mg、Zn、B肥营养与贮藏关系研究[J].甘隶农业大学学报, 1999.25 (1) :62-68

[4]高祖明.氮、钙与番茄脐腐病的关系[J].上海农业学报, 1992, (8) :56-57

[5]陈明昌等.磷钾与钙配合对保护地番茄钙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11 (2) :236-242

[6]郑鹤龄, 张瑞霞, 潘洁, 陆文龙.两种钙剂对番茄生长及防治蒂腐病效果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 2003, (9) :24-25

上一篇:存货管理效率下一篇:湿法脱硫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