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生理性病害

2024-08-03

番茄生理性病害(精选11篇)

番茄生理性病害 篇1

在番茄的栽培生产中, 有的农民经常把番茄生理性病害的症状与真菌病害症状相混淆, 只是用杀菌剂治疗, 耽误了治疗时间, 影响了产量及效益。下面介绍一下番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诊断与救治方法, 供菜农参考。

一、缺钾症

1. 症状

钾可以在植物体内移动, 番茄植株缺钾时, 老叶的钾就会向生长旺盛的新叶移动, 因此老叶首先呈现缺钾症状。在生长早期, 叶缘出现轻微的黄化现象, 继而叶缘枯死, 随着叶片不断生长, 叶向外侧卷曲, 与缺钙的区别是, 缺钙首先出现在上位叶。果实会因钾的缺乏和分布不均影响糖分储备和细胞渗透压, 呈现绿肩果的症状。

2. 发病原因

虽然氮肥、钾肥同步使用, 但钾在番茄中的吸入量是氮肥的1~2倍。在有机肥施入不足时, 钾会越来越少。番茄生长后期缺钾现象经常发生, 磷肥过量施用会导致钾肥吸收减少。沙性土壤易出现缺钾症状。地温低、湿度大、日照不足会阻碍钾的吸收, 氮肥过多会减少钾的吸收。

3. 救治方法

施入足够的钾肥, 在番茄生长的中后期更不能缺钾, 多施入优质的有机肥, 每亩用速效钾4~5千克。

二、缺镁症

1. 症状

番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下位叶的叶脉间叶肉逐渐失绿变黄, 进一步发展, 除了叶缘残留点绿色外叶脉间均黄化当下位叶的机能下降, 不能向上位叶输送养分时。其稍上位叶也可发生缺镁症, 缺镁症和缺钾相似, 区别是缺镁先从叶内侧失绿, 缺钾是先从叶缘开始失绿。

2. 发病原因

施用氮肥过量造成土壤呈酸性会影响镁的吸收, 钙中毒造成土壤呈碱性也会影响镁的吸收, 从而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造成叶肉黄化现象。低温时, 氮肥、磷肥过量, 有机肥不足也是造成土壤缺镁的重要原因。根系损伤也会影响镁的吸收。沙壤土上栽培容易产生缺镁症。

3. 救治方法

增施有机肥, 合理使用氮肥和磷肥, 调节土壤酸碱度, 避免低温。根据配方施肥, 施用足够的镁肥, 注意土壤中钾和钙的含量。叶面可以喷施1%~2%的硫酸镁和螯合镁、螯合锌。

三、缺钙症

1. 症状

钙素在植物体内不易转移, 缺钙时新叶黄化, 首先是幼叶叶缘失水, 继而干枯变褐色。果实病斑产生于果面上, 初期呈现水侵状暗绿色, 逐渐发展为深绿色或灰白色凹陷, 成熟后斑点褐变不腐烂。

2. 发病原因

连续种植番茄多年的棚室, 过量使用氮磷钾肥造成土壤盐分过高, 影响番茄对土壤中钙离子的吸收, 导致缺钙现象发生。干旱时, 根系吸水少, 会抑制钙离子的吸收, 使果实成熟时体内的糖分不能均衡分布, 糖转化失调, 造成缺糖部位木栓化不转色的凹陷斑。盐渍化障碍、高温、干旱和旱涝不均的粗放管理也是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原因。根系分布浅, 生育中后期地温高, 番茄易发生缺钙。

3. 救治方法

增施腐熟好的腐殖质含量高的松软性的肥料, 加强土壤的通透性, 改变根系吸收环境, 尽量避免连年多茬种植同一作物。避免过量施用氮肥, 适当保持土壤持水量, 可用一些保水功能的松土精或阿克吸保水剂。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3.4%碧护或0.1%~1%的氯化钙, 稍加入少量的维生素B6可以防止高温强光下形成的过量草酸, 也能预防缺钙。

四、缺硼症

1. 症状

缺硼的新叶停止生长, 生长点附近的节间显著缩短。上位叶向外侧卷曲, 叶缘部分变褐色, 叶缘黄化并向叶缘纵深枯黄, 呈叶缘宽带症。果皮组织龟裂、硬化。停止生长的果实呈网状木栓化果。

2. 发病原因

缺硼时生长点坏死, 花器官发育不完全。多年连茬、重茬、有机肥不足的碱性土壤和沙性土壤会降低硼的有效吸收, 干旱、浇水不当、钾肥过多都会造成硼缺乏, 缺钙症常伴有缺硼症发生。

3. 救治方法

改良土壤, 多施厩肥, 合理灌溉。花期可喷施0.1~0.2的硼砂或硼酸。注意将硼砂置于60~70℃水中溶解后, 在稀释到规定浓度。

番茄生理性病害 篇2

论文摘要日光温室等保护地番茄病害种类多、危害重,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及多年种植,病害发生呈现出新的规律性,老病害逐步加重,新病害相继出现,且常常多种病害同时发生,交替出现,危害更加猖獗,防治愈来愈困难,针对以上特点,提出日光温室番茄病害的防治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1日光温室番茄病害发生特点

1.1土传病害发生普遍且严重

温室一旦建成,重茬连作不可避免,每年换土又不现实,易造成土壤中病菌的积累。如枯萎病、菌核病及根结线虫病等在许多温室、大棚内均成为主要病害,并有蔓延之势。

1.2低温高湿病害发生重

日光温室内的小气候可调节范围有限,良好的肥水管理,加大棚内湿度,客观上会促进许多喜低温、高湿病害如灰霉病、晚疫病等发生,成为秋冬茬日光温室番茄高产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据多年来生产调查,发病较重的日光温室减产损失30%~40%,个别严重地块高达70%左右。

1.3细菌性病害及病毒病日趋严重

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对真菌类病害的防治,而使细菌性病害、病毒病乘虚而入,逐步加重。如细菌性疮痂病、溃疡病、青枯病和软腐病等均呈加重趋势;病毒病也由主要危害叶片,转向危害果实。

1.4新病害不断出现

特殊的栽培环境,良好的生态条件促成了一些新病害相继出现,并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中新的制约因素。如红粉病、圆纹病等均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1.5生理性障害复杂且危害严重

日光温室内的温湿度等可调节范围有限,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条件,会造成棚内湿度大、地温偏低、通风不良等,从而影响番茄的正常生长,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造成植株生长失调而表现出多种生理性病害,并加重生物性病害发生。如低温障碍、生理性早衰、肥害、气害等。

2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2.1.1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抗病毒的双抗2号、中蔬4号、强丰、早魁等;从荷兰引进的抗根结线虫病的GC779、W733等新品种。

2.1.2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依据番茄生理需求施肥,要施足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叶面施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强抗病能力。

2.1.3改善栽培设施。日光温室应尽可能提高标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张挂反光膜;采用无滴膜,减少结露现象;全膜覆盖,膜下灌水,最好在棚内建蓄水池并实行滴灌,以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

2.1.4合理间套作与轮作倒茬。连作重茬会造成养分失衡与匮乏,造成菌源积累,加重许多病害发生。可通过科学栽培加以调节,减轻病害发生,如番茄地混种韭菜,可防治番茄根腐病、萎蔫病;番茄与茼蒿同穴栽可抑制番茄枯萎病;与葱蒜类和十字花科类轮作,可有效控制枯萎病和早疫病等。

2.1.5清洁田园。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和杂草,深翻土壤,减少室内初侵染源;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或拔除病株,带到室外销毁,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2.1.6换土改造。连作几年,土壤盐化及土传病害加重,可采取去老土换新土的方法来解决。方法是铲除耕层表土,换上无毒肥沃的大田土。

2.2生物防治

可采用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培育抗病品种;对病毒病可通过生长点培养培育无毒苗,并采用病毒疫苗。如使用中国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的弱毒疫苗N14在番茄1~2片真叶分苗时,将洗去土壤的幼苗浸在疫苗N14的100倍液中30min,然后分苗移栽,可产生免疫力。还可使用生物农药,如立枯病可用木霉菌0.5kg掺细土50kg混匀,然后撒在病株茎基部,用药22.5kg/hm2,能有效控制病情;青枯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

2.3生态防治

依据不同温室内的具体情况,科学管理,控制温湿度。尽量保持较低的空气湿度,避免出现高温高湿及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3~15℃,适温范围内,采取偏低温管理;合理通风,适时浇水,改善光照条件等。用50~55℃温水浸种10~15min,可有效防治多种种传病害。抓住春秋茬之间的夏闲高温期翻地晒棚,进行土壤消毒,方法为每平方米铺稻草约4cm厚,加石灰氮0.1kg,深翻20cm,然后田埂间灌满水,用旧塑料薄膜盖上,密闭10~15d后,地表温度可升到50~60℃,灭菌及杀线虫效果显著。

2.4化学防治

番茄常见生理病害及预防措施 篇3

【关键词】番茄;生理病害;症状;预防措施

番茄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田间温度、水分、养分、光照的偏差,各类药剂的影响,生理性病害发生的非常普遍。加之番茄生理性、病理性(特别是病毒病)病害常常混发,群眾辨别诊断困难,极易造成防治时机延误。目前生理性病害已成为影响番茄优质、高产的重要因子。

1 主要缺素症(营养不良)

土壤中营养成分少或植株吸收营养能力较低都可导致植株营养不良,过多的水分、低温以及植株根部受伤和病害的侵染等都有可能使植株茎叶、果实营养不良。其症状表现: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褪绿,果实发育不良,结果减少,严重时果底腐烂或产生斑点。

1.1 缺钙、硼

缺钙、缺硼易引起脐腐病,此病始发于幼果脐部,初为水浸状暗褐色斑点,之后病斑逐渐扩大发展为下陷、革质、褐色或黑色坏死区域,潮湿时斑上腐生黑色霉状物。坚硬的褐色区域可以扩展至果实内部,使病果提早变红。

预防措施:一是科学均衡施肥,除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外,还要用一定量的过磷酸钙,以防土壤缺钙;二是深耕土地,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减少土壤中钙的流失;三是适时浇水,尤其是结果期注意水分的均衡供应,严防忽干忽湿。开花结果期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雨季注意雨后排水,确保根系的正常功能;四是生长前期要稳施氮肥,避免营养生长过旺,在坐果期可叶面喷洒1%过磷酸钙或1000~1200倍钙硼合剂。每10d左右喷1次,或用美林高效钙和其他钙制品喷洒幼果,间隔5~7d喷一次,每穗果连喷2~3次。另外,在幼果期要及时摘除脐腐果,以减少植株体内的养分消耗,保证健果生长。

1.2 缺钾

番茄是需钾较多的作物。缺钾时,叶脉保持绿色,但主叶脉之间的叶片组织褪绿,叶片卷曲,呈赤绿色,严重时叶片沿叶缘发生灼伤。缺钾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钾不足降低了果实中酸的含量,同时导致果实内部褪色。

有时即使土壤中钾的含量不低,由于中后期根系吸收能力下降,不能为果实发育和植株生长提供足够的钾素,使果实成熟时仍表现出缺钾症状。土壤中的钾供应不足时,果实的发育就以损害叶片为代价,通常当结3~4穗果后,老叶出现缺钾症状尤为明显。若根系发达,那么症状出现较迟。

预防措施:栽培时施足钾肥。钾肥易挥发和淋失,因此应采取基施、追施及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中后期钾素的供应。

1.3 缺磷

苗期磷素不足会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紫,有时土壤中并不缺磷,但因低温、干旱阻碍了根系的吸收能力,导致出现缺磷症状。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番茄在幼苗期需磷量大,应底施、深施。磷易被土壤胶体固定,所以施磷肥时可与腐熟好的有机肥混合施或开沟集中施,可采用颗粒状磷肥,以减少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番茄生长中后期应叶面喷施补磷,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1.4 缺铁

铁虽属微量元素,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铁不足可使叶片褪绿。碱性的土壤会阻碍植株对铁的吸收,应配施铁肥,但不宜过量。一般采用硫酸亚铁,底肥施2~7.5 kg/667㎡,叶面喷施0.2%~1%的水溶液。

1.5 缺镁

病状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但在果实膨大盛期,靠果实近的叶往往先发生。开始时叶中部叶脉间黄化和变成黄褐色,然后慢慢扩展到整个叶片,但有时叶缘仍为绿色,直至一部分变成枯斑。防治方法主要是增高地温和施用有机肥,应急时可一周喷2~3次1%~2%硫酸镁水溶液。

1.6 缺锌

锌不足可使叶脉叶片变黄,并发展成黑色斑点或变紫。缺锌严重的,会阻碍植株生长。植株生长期可叶面喷施硫酸锌0.02%~0.1%水溶液预防。

2 极端温度影响

2.1 日灼果

在阳光下,温度过高易导致果皮灼伤,使其暴露的一边变成淡褐色革质。不同品种类型间灼伤的程度有差异。防止日灼果最主要的方法是避免果实受到阳光的直射,可采用较好叶冠的品种,定植时把花序安排在畦的内侧,整枝、打顶时注意保护果实,高温季节注意土壤水分供应,有条件的可使用遮阳网进行保护。

日灼果遇到雨水和雾水时,灼伤部分很容易发生黑霉病,这两种病易同时发生。

2.2 果实冻伤

无论是采收前或收后储藏期,如遇长时间低温(0~10℃)可使果实冻伤,使果实未完全成熟就脱落,或果实组织自行开裂、腐烂。有时在收获时不表现症状,但在储藏几日后症状随之出现。防止办法是避开低温。

3 常见畸形果种类

3.1 尖顶果

主要是由于使用浓度过高的植人物生长调节剂造成~。如棚室栽培时,使用浓度过高的2,4-滴钠盐或对氯苯氧乙酸(番茄灵)保花保果,或处理花朵过早,或重复处理,或采用浸花处理均易导致尖顶果的出现。一般情况下2,4-滴钠盐的浓度以15~20mg/kg为宜,对氯苯氧乙酸(番茄灵)的浓度以30~50 mg/kg为宜,随气温升高调节剂浓度变稀,应适期处理,避免重复。

3.2 椭圆形、偏心形、菊形、多心室及脐裂形等畸形果

育苗期特别是花芽分化期(3片真叶后)苗床温度太低,持续低温,又遇土壤过湿和氮肥过多,花芽的细胞分裂作用旺盛,较易形成畸形果。所以,保持适宜的育苗条件是防止畸形果的关键,苗期最低温度不能长时间低于8℃,白天应保持在18℃以上,同时控制苗床的氮肥用量和土壤湿度,防止营养生长过旺。

nlc202309020448

畸形果的产生还与缺钙、硼有关。因此,床土配置时肥料要均衡,要有充足的钙、硼元素,有机肥要充分腐熟,避免土壤中水分发生剧烈变化,保持地温在15℃以上。

3.3 裂果

发生裂果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强光、干旱、暴雨及土壤水分的急剧变化。不同品种类型间裂果差异较大,一般薄皮品种比厚皮品种严重,大果型品种比小果型品种严重。另外,土壤中缺钙、硼或根系吸收受阻,导致果皮老化,易诱發裂果。

预防措施:首先选择抗裂果品种;其次合理浇水。避免干旱后遇雨造成土壤中水分的急剧变化;再次是要加强栽培管理。定植前深耕土壤,施足有机肥,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定植后中耕蹲苗,让根系充分生长,形成强健的根群,较好的吸收养分和水分,合理密植,整枝摘心时注意果穗上方留2~3片叶,让果穗隐藏在枝叶之间,避免阳光直射引起裂果,注意适量补施钙、硼元素。另外,在结果期叶面喷洒复合微肥或海岛素(氨基寡糖素)等生长调节剂,可减轻裂果发生程度。

4 着色不良

果实的色素含量受温度、光照和土壤条件的影响较大,着色较适宜温度为20~26℃,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茄红素的合成,果实成熟时呈黄褐色。

在果实膨大期间,若氮、钾不足,叶绿素分解成茄红素的过程则会受到影响,易形成黄色果;高温条件下,茄红素含量下降,而温度过低时,果实内的分解酶活性低,这两种情况都会形成着色不良的果实或果实带黄,特别是高温期果实受到阳光直射的部分黄色更强。

绿肩果的发生,除品种特征外,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阳光直射,导致果实温度过高,抑制了果肩部的茄红素的形成而引起的。另外,施氮过多、缺钾、土壤干燥的情况下也易发生绿肩果。

为了提高果实的着色,应加强肥水管理,保证有充足的肥水供应,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与整枝。

5 遗传与生理失调

5.1 肥大症(空洞果)

该病症主要是在低温弱光、植株长势不良条件下,使用果实膨大剂,由于植株营养状况不能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或夜温过高而形成的。植株徒长,光合产物不能顺利运输到果实中去,可引起果实空洞。所以膨大剂要在植株长势壮、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才可使用,否则极易出现空洞果。

预防措施:首先控制开花期、幼果期的昼夜温度,以15~28℃为宜;其次注意结果期的肥水供应;再次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朵时,不要处理未成熟的花蕾或使用浓度过高的调节剂。

5.2 豆疹病

在绿色果实的果皮上产生较黑的小斑点,当果实成熟时斑点则变成金黄色,如果实暴露在阳光下,斑点干涸并可能开裂,从而导致黑霉病和其他腐生菌的侵染。豆疹病是通过一个退化的基因引起的遗传性失调而发生的。

5.3 成熟果上的斑渍

果壁上颜色不均匀,呈淡绿色或近于无色,有时在果内褐色腐烂,原因不详。但一般认为与光照、水分不足或氮肥施用过多有关。

5.4 筋条果

果肉组织的维管束部位坏死变成黑筋,或果肉维管束变白成为白筋果,此病多发于温室、大棚保护地生产中。

黑筋条果是因为光照弱,营养生长过旺,栽培密度大,整枝不当,氮肥施用量过多而造成的;白筋果则是因为缺钾,吸收氨态氮肥过多所致。两种筋条果都是因果实发育中生理代谢不正常而形成。

预防措施:适量浇水,切忌大水漫灌。光照不足时,温度不宜太高,棚室内空气湿度不宜太大,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白天注意保持通风。不要过多施用氮肥,特别是不要过多施氨态氮肥,适量增施钾肥和硼肥。合理密植,通过整枝、水肥及温度管理使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平衡。

5.5 网纹果

即从果实表面可以看到果肉呈网纹状,一般成熟较晚。网纹果主要是因为土壤含水量较低,根系不能很好吸收磷、钾,或磷、钾在植株体内移动困难,使植株生理失调、代谢紊乱而形成的。生产中注意适时适量浇水,防止土壤干旱,增施磷、钾肥,培育强健的根系。

6 病毒性卷叶和生理性卷叶识别

6.1 病毒病为害

病毒病易导致番茄植株卷叶,叶片卷曲丛生,严重时只有叶脉而无叶肉。病毒病通过带毒的蚜虫、粉虱或汁液接触传播,高温干旱有利其发生。番茄植株感染黄化花叶病毒后,植株矮化,顶芽幼叶细长,呈螺旋状下卷,中下部叶片向上卷。感染黄化曲叶病毒后,顶芽幼叶色淡,黄化,叶片向上卷曲。番茄一旦被病毒感染,药物防治十分困难,为此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施轮作,减少初侵染源;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min,进行种子消毒,以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发病初期喷高锰酸钾1000倍液;用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杀灭传毒蚜虫、粉虱。

6.2 生理性卷叶

从番茄的卷叶情况可以看出土壤的墒情。如果土壤水分过于饱和,番茄叶片会上卷,如果土壤干旱,番茄叶片则会下卷,此时要根据番茄的卷叶情况适时浇水。在番茄采收前后,第一果穗叶片稍卷,或整株叶片卷曲成筒状,变脆,这主要是由高温干旱,番茄气孔关闭而导致的。

防治措施:坐果后适时浇水施肥,并覆盖遮阳网,晴天白天盖、晚上揭,阴天不盖。

参考文献

[1]吕纪增.棚室番茄常见营养性生理病害及防治[J].农村百事通,2006(02).

[2]李明珍,刘东林,李和平.番茄常见生理病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21).

[3]王旭强,徐金和,陈志东.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品种筛选初报[J].上海蔬菜,2008(01).

番茄常见的两种生理性病害 篇4

1 褐变型筋腐病形成的花脸问题解析

1.1 褐变型筋腐果

褐变型筋腐果:幼果期开始发生, 多发生于植株下部, 在果实膨大期, 果面着色不均, 进而出现局部褐变, 切开果实, 可看到果皮内的维管束呈黑褐色或茶褐色。发病较轻的果实, 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 果实外形没有变化, 但维管束褐变部位不转红;发病较重的果实, 果肉维管束全部呈黑褐色, 外表凹凸不平, 不堪食用。

1.2 褐变型筋腐果形成的原因

1) 筋腐果的形成, 主要是施肥不当引起的营养不均。 (1) 偏施氮肥, 特别是铵态氮过剩时, 钾肥、磷肥不足, 缺硼、钙等微量元素。一般来说, 在氮高和硼钾缺乏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花脸果。如果氮较高, 营养生长过盛, 叶绿素含量就会增加, 会干扰茄红素的形成, 西红柿果面会出现黄斑, 形成花脸果。如果硼、钾缺乏, 致使营养输送不畅, 果实中由于缺乏营养而坏死变褐色。 (2) 种植户对肥料的选择不当, 引起的营养不均。 (3) 施肥时不按照番茄的不同生长周期合理配比。

2) 温度的影响。花脸果的出现跟温度还有重要的关系。棚室的温度, 如果超过30度的时候, 就不利于花青素的形成, 当果实在要变红的这个时期如果温度超过了30度, 温度后来又恢复到适宜温度20-28度的时候, 已经出现花脸的果实也不会变红了。

3) 不良环境因素。进入结果盛期遇不良环境, 如光照不足、连阴天、高湿、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不足、土壤湿度过大或过小等, 均会造成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另外, 浇水过多, 土壤潮湿, 通透性不好, 阻碍了铁的吸收和转移, 也是产生褐变型筋腐果的原因。

1.3 番茄褐变型筋腐病防治五大方面

1) 改善环境条件, 提高管理水平。采用透光性能好的薄膜, 延长见光时间, 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 尤其是冬季大棚番茄。适当稀植, 防止栽培过密, 增加行间透光率。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要小水勤浇, 不要大水漫灌, 大田番茄要雨后及时排水。

2) 保持适宜的棚室温度。西红柿第一穗果坐住后要及时进行棚室温度调节, 白天保持在20-28度之间, 晚上控制在12-18度之间。

3) 科学整枝。植株定植不要过密, 适度整枝, 保证通风透光。平横坐果的数量, 不能坐果过多, 或是坐果位结点过低。

4) 科学施肥, 采取配方施肥。 (1) 根据番茄的不同生长期合理施肥:前期在刚坐住果的时候氮磷钾的比例是2:1:2。盛果期施肥比例也要做出调整。氮磷钾的比例是2:1:3。后期盛果期需要大量钾肥。 (2) 多施用腐熟有机肥,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坐果后, 每10~15d喷施1次复合肥, 或喷施叶面肥。

5) 发病重的温室注意轮作换茬。这有利于缓和土壤养分的失衡状况, 促进番茄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在日照短, 气温低的12月至翌年2月份, 适时喷洒1%糖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 或喷施复合肥;15~20d1次, 连续喷2~3次, 就可以有效的缓解土壤养分失衡的状况。

民间有个顺口溜:番茄花脸怎么办, 磷钾补充是关键, 结合钙镁叶面喷, 果个均匀色好看。

2 缺镁引起的番茄黄叶问题

2.1 番茄黄叶发病规律

黄叶的情况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叶片黄的程度逐渐从下往上走的。先期表现为叶片失绿, 中后期叶片叶肉部分变黄, 粉果出现的黄叶现象较多。尤其是果实的第三穗果和第四穗果开始膨大的时候, 最容易发生黄叶。

2.2 黄叶的发病症状

在第一个花房膨大期植株下部老叶出现失绿, 叶脉间出现模糊的黄化现象, 后向上部叶片扩展, 形成黄花斑叶, 严重的叶片略僵硬或边缘上卷, 叶脉间出现坏死斑或在叶脉间形成褐色块带, 致叶片干枯或整叶至全株黄化。

2.3 缺镁引起的番茄黄叶的发病原因

1) 在果实膨大期大家都知道补钾, 如果这时期同时补镁的话, 大量的钾肥吸收进去之后, 镁肥是补不进去的, 就会出现农民朋友们补了镁肥, 但是没有效果, 就是因为钾肥和镁肥发生了拮抗现象。所以钾肥和镁肥不能同时补给。

2) 广大种植户在定植之前都会使用基肥, 大家都会用自家的粪肥和有机肥料, 但是如果自制的肥料没有完全腐熟的话, 就会再到土壤之中发酵, 产生大量的热量, 会损害根系, 土壤中没有镁元素, 根系不好的话, 就会造成营养吸收不好的现象, 从而会出现很多缺素症状, 比如缺镁引起的黄叶现象。

3) 光照不足, 镁肥主要就是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营养, 供给我们果实生长, 但是如果长期阴雨天的话, 也会造成镁肥吸收不上来, 也出现黄叶。

4) 低温, 温度特别低的话, 营养也是吸收不上来。

5) 连年重茬种植, 没有及时补充营养。

2.4 番茄黄叶的防治方法

1) 施用底肥时一定要用腐熟的有机肥。

2) 补充肥料的时候, 一定不能的把相拮抗的肥料, 比如说镁肥和钾肥同时补给。

3) 在定植以后, 开花之前, 要培育壮秧, 一定要用高氮中磷低钾肥。在开花前两穗果坐定后, 要补充钾肥, 在果实膨大的时期一定要用高钾低磷低氮肥, 尽量用水溶性的肥料, 因为这种肥料里营养全面, 氮磷钾元素, 和微量元素都有。

4) 出现这种现象怎么解决, 我们可以冲施硫酸镁或者是硝酸钾镁5~10kg/667m2。分两次冲施, 第一次冲施5kg, 以免大量补镁影响其它元素的吸收, 7~10d后再喷第二次, 第二次完全可以用10kg, 第二次补镁时不要单纯补镁, 要结合大量的其它营养元素同时补给。

5) 增加光照时间, 促进光合作用, 制造营养, 供给果实生长。

6) 不要使棚室温度过高或是过低温, 棚室温度白天保持在20~28℃, 晚上保持12~18℃之间。

7) 避免连年重茬种植。

番茄常见三种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篇5

关键词:番茄;脐腐病;灰霉病;早疫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70-1

1 番茄脐腐病

1.1 番茄脐腐病的发生症状

开始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浸状,渐渐扩大至果实顶部凹陷,变褐,通常直径1~2厘米,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生长后期遇湿度大,腐生霉菌寄生其上现黑色霉状物。病果提早变红,同一花序上的果实几乎同时发病。

1.2 番茄脐腐病发病条件

水分供应不正常所致。当果脐部的水分被叶片夺走时,由于果实突然大量失水,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或因番茄缺乏钙素和硼素,失去控水能力;或土中氮肥过多营养生长过剩致土壤缺钙,当含钙量低于0.2%即引起发病。此外,干旱条件下喷洒波尔多液发病重。

1.3 番茄脐腐病的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 可用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水分,减少钙质流失;适量及时灌溉,尤其结果期注意水分均衡,灌水在9~12时进行。根外追施钙肥,尤其坐果后1个月内。在炎热期用遮阳网覆盖。

2 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是近年来北方保护地番茄上发生严重的病害之一。此病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黄瓜、茄子、菜豆等多种蔬菜。

2.1 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症状

病害主要侵害果实,叶和茎也可被害。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体,果实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从叶尖端或边缘出现淡黄褐色病斑,呈“V”字形向叶内扩展,形成大小不一的枯斑,有深浅相间的轮纹,病斑边缘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部分叶片萎蔫下垂;茎被害时,初现水浸状小斑,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潮湿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

2.2 番茄灰霉病病原

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孢子梗数根丛生,具隔,褐色。在寄主上通常少见菌核,但当田间条件恶化后,则可产生黑色片状菌核。

2.3 番茄灰霉病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病菌靠风雨、气流、灌溉及农事作业传播,沾花是主要的人为途径。花期是侵染高峰期。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左右,对湿度的要求较高。相对湿度94以上,温度20℃左右,病害易流行,北方冬春保护地内,低温度高湿的年份,病害重。温度高于30℃或低于2℃,湿度在90%以下,病害停止蔓延。

2.4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保护地番茄在晴天上午延缓放风,以提高温度到30℃以上,下午加大放风量降低棚内湿度,夜间保持棚温在15℃~17℃,以免叶面结露。在发病初期节制浇水。发病后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处理;无病床育苗,旧床土用50%福美双粉剂结合播种撒施,亩用量1~1.5公斤;药剂防治:定植前用50%速克灵粉剂1500倍或50%多菌灵粉剂500倍喷洒;沾花时在番茄灵或2-4D丁酯中加50%速克灵0.1%使花器在沾花时带药。在棚室番茄发病初期,施用特克多烟剂,每100立方米用量50克(1片);或10%速克灵烟剂、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克,隔7~8天一次。初发病时选用50%扑海因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视病情再连续防治2~3次。

3 番茄早疫病

3.1 番茄早疫病的发病症状

整个番茄生长期都可以發病。病菌侵害叶、茎、果实各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病害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最初叶片上出现深褐色小点,扩大发展为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外缘多具黄色或黄绿色的晕环,病斑灰褐色,有深褐色的同心轮纹,有时多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大型不规则病斑,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不平坦物;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一般不将茎包住;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直径10~20毫米,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3.2 番茄早疫病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温度15℃,相对湿度80%以上,开始发病,温度20℃~25℃,多雾或阴雨天,该病即开始流行。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响该病的扩展。保护地栽培的番茄,晚春和早秋浇水多,通风不良的发病重,露地番茄,重茬地、低洼地、排水不良、作物生长差,发病也重。此外,该菌属兼性腐生菌,田间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番茄后,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

3.3 防治方法

选用耐病品种,如茄抗5号、粤胜、奇果、矮立元、密植红等;大棚、温室栽培的番茄,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要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加强管理:选种无病壮苗,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每亩4000株。施足基肥,可减轻发病。铺盖地膜,对减轻前期发病有较好的效果;药剂防治:施药应在发病早期,药剂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胶悬剂干粉5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也可在发病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大棚番茄生理性病害的症状及防治 篇6

一、番茄裂果

㈠症状果实成熟时, 在果蒂附近发生放射线的裂痕, 为放射线裂果, 在果肩部出现同心状的龟裂, 为同心状龟裂果, 很多裂果是两种现象同时出现的混合型裂果。秋季塑料薄膜温室栽培的裂果较多发生, 高温干燥时期也易发生。

㈡防治方法预防裂果的方法主要是防止果实的老化以及由于降雨或浇灌造成土壤水分含量的急剧增加, 避免雨水与果面的直接接触也很重要。

果皮的老化是由日光直射果皮引起的, 番茄坐果后的叶片可对果实起到遮阴保护的作用, 如果阳光很强, 可在花序上用报纸做成纸筒套在花序上, 在果实的上方如有较大的叶片把果实遮住, 防病效果较好。

土壤中钙和硼的含量少也容易引起果皮的老化, 应充分供应钙肥和钾肥, 并使植株很好地吸收。在干燥情况下, 钙的吸收变差, 在多肥、多钾的情况下, 钙的吸收也会受到影响。要注意土壤深耕并施上适当数量的基肥, 使根能充分生长, 很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另外, 要注意经济灌水, 避免干旱后下雨造成土壤中水分的急剧增加。加强土壤管理, 使根能向深部扩伸。

二、番茄空洞病

㈠症状空洞果在果肉部和果腔部之间出现空隙。程度轻的空洞果尚可有商品性, 程度重的无商品价值。

㈡防治方法要尽可能地多供应同化养分, 使果实得到充足的营养, 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花蕾易脱落的苗, 一般根部的发育较差, 根的数量也少, 同化作用较弱, 使用生长激素促使坐果, 也容易产生空洞果。如果减少坐果数, 空洞果的发生也会减少。植株较好的花芽, 由于移植时受伤, 形成老化苗。要根据植株的生长势, 按比例坐果, 并促使果实慢慢地膨大, 供给充足的养分, 可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土壤中氮肥多、水分多, 如果夜间温度高的时候, 开花日期容易不齐, 相反, 在土壤稍微干燥, 夜间温度又低时, 开花较整齐, 夜间温度高, 特别是施了氮肥和浇了水时, 同化养分大都分配给植株, 而果实却分配得很少,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摘心。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 为了要增大叶面积, 可摘掉一部分果实来增加叶片数, 使同化养分增加, 防止空洞果的出现。

少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坐果, 以人工授粉为主, 辅以用生长调节剂。在保证一定坐果数的情况下减少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次数, 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生长调节剂的量, 最好不用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来处理未成熟的花朵。

三、番茄筋腐病

㈠症状主要表现为果实着色不匀, 横切果实后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色, 发病较轻的果实, 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 果实外形虽没有变化, 但维管束变褐部位不转红, 发病较重的果实, 果肉维管束全部呈黑褐色, 病果胎座组织发育不良, 部分果实伴有空腔发生。果实表面呈明显的红绿不均, 果实无商品价值。

番茄筋腐病在病果转红期暴露症状, 主要是因日照不足, 低温、多肥、过湿、缺钾、地下水位高、土壤板结等因素造成的。

㈡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 目前“西粉三号”和“果丰”病果率较低, 可作为优先选用品种, 注意轮作换茬, 大棚栽培作物种类较少, 轮作换茬比较困难, 轮作换茬对大棚尤为必要, 可利于缓和土壤养分的失衡。要避免光照不足、多肥、土壤供氧不足等现象, 要注意改善光照条件, 增加覆盖材料的通光率。幼苗定植不要过密和生长不要过繁茂。冬春茬栽培苗龄不少于60天, 适量施用化肥, 氮、钾肥配合适当, 避免偏施氮肥, 尤其注意不要施用氨态氮肥。增施钾肥, 多施腐熟有机肥,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增强土壤保水、排水能力和通透性。适当灌水, 一次不要灌水过多, 保持土壤适宜温度。

温棚番茄生理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篇7

1 低温冷害冻害

1.1 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叶片受害首先表现叶面叶肉细胞失绿坏死, 呈现不规则的白色斑块。果实畸形, 畸形程度有差异, 可能与受冷害伤害的程度有关, 伤害重的, 畸形就严重;在花芽分化期若遇到低温, 就会出现花芽分化异常, 产生畸形果。冻害是由强烈低温造成的, 比如强冷空气袭击, 持续的阴天或下雪天气, 使室内温度骤降到零度以下, 使得番茄植株细胞组织坏死, 症状是地上部分, 首先是叶片萎蔫、枯死[2]。

1.2 防御措施

由于宁夏冬季、早春气候寒冷, 温棚种植番茄室内外温差较大, 拉苫时风口放风应该适当推迟, 防止强冷空气下沉造成风口近处番茄受害。注意温室保温, 特别是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2℃, 避免花芽分化受到伤害。关注天气预报, 有冷空气侵袭时, 事前做好防御保温工作, 必要时, 用补温设施增温, 如电褥子、电暖气等。发生冻害后的温室, 绝不能像平时那样管理。早晨拉苫时间应适当推迟;拉苫时, 先拉花苫, 使温室内温度缓慢上升;在室内用喷雾器给受冻植株喷洒清水, 缓解植株体内水分的蒸发, 使失水的细胞重新获得水分, 缓慢地恢复细胞生机;也可适量灌水, 满足植株水分的需要。这是抢救受冻植株的唯一措施, 若苫直接拉开, 植株细胞必将失水死亡, 导致病害加重。

2 高温强光伤害

2.1 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高温强光伤害主要发生在果实和叶片上。受害部分组织呈白色坏死, 通常称作“日烧病”或“日灼病”, 后期坏死部分色泽加深, 也能受杂菌侵染长出不同颜色的霉层。主要是营养生长不良, 叶片难以给果实遮荫, 高温、强光造成直接灼伤;土壤水分不足, 影响根系的功能和正常蒸腾作用的进行而导致的。

2.2 防御措施

前期促进营养生长, 疏花疏果, 使茎叶得到充分伸展[3];加强田间管理, 不要灌大水或较长时间不灌水, 尤其是冬季水温低的情况下, 保持土壤湿润, 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求;遇高温、强光情况时, 可以添加遮阳网或放花苫, 调节温度与光照强度。

3 沤根

3.1 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沤根植株易拔起, 根部的初期症状、外观和剖面均为褐色或棕褐色, 可闻到酒精气味;后期呈黑色腐烂坏死, 有污泥味。土壤水分过多, 根系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窒息状态下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等有害物质, 导致根系死亡;在高温、水涝情况下易发生沤根;1 d即可受害, 低温、水涝条件下也会发生, 只是显症稍迟, 2~3 d后可出现症状。排水不良地块或大水漫灌常是诱发沤根的主要原因。

3.2 防御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 特别注意保温防冻, 创造良好的环境, 确保植株健壮成长, 提高对不良环境和突发变化的抵御能力[4];杜绝大水漫灌, 特别在冬、春季因气温、水温低, 灌水不当就会引起众多问题, 如灌水过勤或水量过大, 常因土温下降而诱发系列生理变化。

4 筋腐病

4.1 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筋腐病症状主要出现在果实上。青果上表现不规则浅褐色病斑;红果转色不好, 形成红黄相间、红绿相间。剖视果实, 可见到维管束坏死变黑。主要是果实膨大期遇低温、弱光;土壤过湿、过干, 根系发育不良;施氮过多、营养生长过旺, 无足够养分供应果实生长等造成的。

4.2 防御措施

注意温室保温, 连阴雨雪时, 要进行补光;加强管理, 特别是肥、水管理, 不偏施氮肥;不旱涝不均;杜绝大水漫灌;调控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 避免营养生长过旺遏制生殖生长;挂果过多阻碍营养生长, 必要时应疏花疏果、减轻植株负担, 调节两者之间关系, 争取好的产量。

5 脐腐病

5.1 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果实的脐部发生坏死, 初为失水状小斑, 后逐渐扩大呈浅黑至黑色坏死斑, 稍凹陷, 边缘清晰, 严重时病部可占果实的1/3~1/2。后期坏死部分受杂菌侵染、长出黑色或其他色泽的霉层。其发生原因:一是土壤中钙元素不足, 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宁夏此情况一般不会出现, 因为宁夏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二是施用氮、钾肥过多, 抑制了植株对钙的吸收,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因为种植户过分追求产量, 未按标准使用各种肥料, 导致氮、钾肥过多, 进而影响了植株对钙元素的吸收。三是管理中旱、涝 (久旱、大水) 不均, 干扰、破坏了植株的正常生理活动, 导致脐部细胞坏死。

5.2 防御措施

重视和增施有机肥, 改善、提高土壤性能;合理施肥, 最好实行测土施肥, 避免过量施用氮、钾肥;加强水浆管理, 坚持小水勤灌, 杜绝大水漫灌;必要时, 用1%过磷酸钙, 或0.1%~0.3%氯化钙或硫酸钙溶液, 通过叶面追肥补钙。3~5 d施1次, 连续补施2~3次。

6 综合防治措施

一是选择高抗品种。选用抗病、抗畸形品种, 培育适龄壮苗, 早熟品种50~60 d, 中熟品种60~70 d。苗龄太长秧苗易老化, 定植会造成落花落果。二是加强棚内温度管理。出苗至二叶期为叶片分化期, 要进行低温管理, 白天18~20℃, 夜间10~12℃, 以防止徒长培育矮壮苗, 二叶一心期将温度开始提高到白天20~25℃, 夜间13~15℃, 以保证花芽正常分化, 防止果实畸形及花疤。三是选择单种方式。不同蔬菜所需外界条件不一样, 套种往往会顾此失彼。四是加强肥水管理。于定植水浇后在第一穗果坐稳前以营养生长为主, 合理蹲苗, 要少浇水。待第一穗果蛋黄大小时及时浇“催果水”, 并做到每穗果实膨大时浇1次, 平时保持土壤湿润, 防止大水漫灌, 采收前7 d不浇水, 防止裂果。合理施肥, 以磷钾肥为主, 增施高质量有机肥, 可提高土壤对不良环境的缓冲能力;有机肥质量不佳可产生高温, 容易烧根, 同时也应注意钙、镁、硼元素的补充。

摘要:介绍了温棚番茄生理病害的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并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 以期减少温棚番茄各类生理病害的发生几率, 进而提高温棚种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温棚番茄,生理病害,症状特点,防御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光华.番茄[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89.

[2]贺献林.温室番茄异常诊治及高效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3]李会远.番茄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番茄生理性病害 篇8

一、番茄脐腐病,又称顶腐病

1. 主要症状。

多发于果实迅速膨大期的幼果上,发病初期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至果实顶部凹陷,变褐变硬。严重时病斑可以扩大到半个果面。湿度大时产生黑色霉状物。

2. 病因。

果实脐部细胞严重缺水,致使脐部细胞质壁分离而致死。果实缺水有两种原因:一是果实膨大期,水分供应不均衡,尤其干旱情况下,或根系吸水能力弱势,水分供应失衡,果脐部争夺不到水分使其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二是果实缺钙,钙含量低于0.2%就会引起脐腐病。

3. 防治方法。

深耕细耙,增施腐熟有机肥,氮磷钾合理配合使用,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氮肥,否则会阻碍钙的吸收;避免土温过低时定植,采用地膜覆盖,提高低温,促进根系发育;灌水要均匀,时间在上午进行,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根外追施钙肥,番茄坐果后30天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可喷洒1%的过磷酸钙或0.1%的氯化钙或含钙的复合肥,从初坐果开始,隔15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二、番茄筋腐病,又称番茄条腐病,带腐病

1. 主要症状。

一种是褐变筋腐病。只危害果实,植株下位果发病多,在果实转色期,果面不转红,凹凸不平,或果面局部变褐,切开果实可见果皮内的维管束出现变褐坏死,或出现黑色糠心。另一种是自变筋腐病。多发生于果皮内胎座组织上,病部呈蜡样的光泽,质硬,果肉似白色“糠心”状,果实着色不良。

2. 病因。

主要是由内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造成,光照不足,低温多湿,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不足,夜间温度偏高,土壤缺钾,氮肥过多,尤其是硝态氮肥多,土壤湿度过大、板结;植株生长势弱,根系吸收养分少;整枝不当破坏生长平衡;光合速率低,造成叶绿素形成受阻,碳、氮比例失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褐变物质聚集形成筋腐病。

3. 防治方法。

选择抗病品种;前期注意多层覆盖,防止夜温过低;膜下暗灌,防止湿度过大;增施磷、钾肥;开花、结果盛期追施钾肥;整枝时不要强摘心;增大叶面积,充分增加光照。

三、番茄空洞果

1. 主要症状。

典型的空洞果,往往比正常的果大而轻,从外表上看带棱角,切开果实后可以看到果肉与胎座之间缺少充足的胶状物和种子,存在明显的空腔;轻微的空洞果,虽外形不带棱角,和正常果一样,但果实内部的胎座不发达,胎座与内部果实之间也存在空腔。

2. 病因。

受精不良,花粉形成时遇到高温,光照不足,花粉不饱满,不能正常受精,种子形成少,致使胎座组织的发育赶不上果皮部的发育而产生空洞果;使用生长素2, 4~D或番茄灵蘸花防止落花时,如果处理时间过早,浓度太大也会影响种子形成;在高温条件下,生长素过强,种子也少,同样会导致空洞果产生;氮素肥料施用过多,空洞果的发生也多;需肥量大的品种,生长后期营养跟不上,碳水化合物积累少,也出现空洞果。

3. 防治方法。

选用不易出现空洞果的品种、多心室品种,空洞果少;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分配氮、磷、钾,使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协调;正确使用生长调节剂,掌握处理花朵的时间和浓度,蘸花时,必须是花瓣已经伸长到喇叭口状的花;温度要适宜,第一花穗花芽分化前后,要通过调温,避免持续10%以下的低温出现,开花期要避免35%以上高温;摘心不要过早,否则易使养分分配发生变化,茎叶与果实发育不协调,而出现空洞果。

四、番茄裂果

1. 主要症状。

番茄裂果总的特点是果实开裂,但根据裂果部位和原因看,有番茄纵裂果、顶裂果、横裂果3种。番茄纵裂果是指在果柄附近的果面、果顶或果实侧面发生纵状裂纹,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裂纹,即以果柄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性深裂;同心圆状裂纹,即以果柄为圆心,呈环状浅裂,多在果实成熟前出现;番茄顶裂果是指果实脐部及周围果皮呈不规则条状开裂。番茄横裂果是指在果实侧面的果柄部向果顶部走向的弥合线条,轻者在线条上出现小裂口,重者形成大型裂口。

2. 病因。

除与品种特性有关外,纵裂果产生在番茄着色期遇高温、强光直射果实表面,使果实表面的温度升高而造成的。另外,土壤长期缺水干旱,突然灌水过多,可引起果柄附近的果面产生木栓层。果实糖分浓度过高,渗透压增高而使果皮破裂;同心圆裂果和果实侧面的裂果多发生在果实表面因露水等潮湿的情况下,果表面上的木栓层吸水而产生裂纹;顶裂果主要是畸形花花柱开裂后的结果。花柱开裂主要是因为开花时对花器供钙不足造成的,土壤缺钙,或土壤不缺钙而氮、钾多影响钙的吸收,加之夜温过低、土壤干旱等会使缺钙程度加大;横裂果的产生是由于在花蕊分化过程中,雄蕊不能从子房中分离出来,开花时雄蕊靠在子房上,开花后果实开始膨大,雄蕊便嵌在里面,在果面上便形成纵向走向的弥合线条,不能弥合之处便形成开裂。

3. 防治方法。

选择不易裂果的品种;深翻土地,施足腐熟有机肥,氮、磷、钾比例合理;在果实着色期合理灌水,避免土壤水分忽干忽湿,特别应防止久旱后过湿,保持土壤湿度在80%左右为宜。番茄果实最好不要受太阳光直射,一定要多保留果实上的叶片,且打底叶不可过狠,摘心不可过早。番茄花芽分化期,夜温最低应在8℃以上,并用0.1%氯化钙溶液喷施。

五、番茄生理性卷叶病

1.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是叶片小叶纵向上卷。番茄采收前或采收期,第1果枝叶片稍卷,或全株叶片呈筒状。卷叶较轻时,植株的光合效率低,果实变小,产量下降。卷叶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正常生理代谢失调,坐果率降低,果实畸形。

2. 病因。

整枝、摘心过重,植株留有叶片过少,有些品种会造成叶片上卷。土壤缺铁、硫、钙、锰等微量元素,叶片表现上卷,同时变紫、变黄;土壤严重缺水,下部叶卷曲;氮肥施用过量,复叶上的小叶成翻转的船底形,或小叶片卷曲;喷药不当或蘸花用药浓度过大,或用量过多,发生药害,引起卷叶或形成类似病毒症状的蕨叶。

3. 防治方法。

肥料要搭配使用;整枝摘心选择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温度较高时进行,雨天不可摘心;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天气干旱可3~5天浇1次水;喷药和蘸花用药适量,不可随意提高浓度,造成药害发生;注意防治病毒侵染;生理性缺水导致卷叶,及时降温、灌水,短时间能缓解。

六、番茄畸形果

1. 症状识别。

与正常果实形状不一样的果实,均可看作畸形果。常见有:扁圆果、椭圆果、尖顶果、突指果,以及其他形状的畸形果。

2. 病因。

番茄花芽分化及在花芽发育时遇到5~6℃持续性低温,加上灌水多,抑制幼苗的营养生长,偏施氮肥,花芽过度分化,形成多心皮畸形果,果实呈桃形、瘤形或指形等,如苗龄拉长,低温或干旱持续时间长,幼苗处在抑制生长条件下。花期易木栓化,后转入适宜条件,木栓组织不能适应内部叶肉细胞的迅速生长,则形成裂果、疤果或籽外露果。

3. 防治方法。

番茄生理性病害 篇9

1 畸形果

1.1 产生原因及症状

春番茄生产中, 易出现果实畸形。育苗期间, 温度低、光照弱, 前期花芽分化受阻及花芽营养过盛 (果实心皮分化不正常或形成复合花) ;根系发育不良, 地上部与地下部比例失调;开花期施用生长调节剂的时间、浓度不当, 以及早春定植后花期低温、光照差、肥水管理失衡等原因, 均会引起果实尖顶、畸形。

1.2 防治办法

防治畸形果应选用不易产生畸形果的品种, 若发生畸形果后要及时摘除, 以利于正常花果的发育。加强光温调控, 培育抗逆性强的壮苗。确保苗床光照充足并适时、适量通风;幼苗破心后, 宜控制昼温20~25℃, 夜温13~17℃, 以利花芽分化, 培育出适龄壮苗。在肥水管理方面, 采用配方施肥, 避免偏施氮肥, 防止分化出多心皮及形成带状扁平形状, 最好的育苗肥为益生元育苗肥, 可满足植株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条件。如果幼苗出现徒长, 勿过分采用降温或干旱控苗措施, 而应在加强通风、适当控湿的基础上, 喷施碧护15 000倍液+汽巴磷酸二氢钾600倍液, 这样既可提高幼苗质量, 又不影响花芽分化。

2 果实筋腐病

2.1 产生原因及症状

筋腐病是保护地番茄发生较为严重的一种生理病害, 冬春茬栽培的番茄多在第一、二穗果上大量发生, 病果在转红期症状明显。主要症状是果实着色不匀, 有绿色斑块, 横切后可见果肉维管束变褐坏死。病果胎座组织发育不良, 部分果实有空腔发生, 严重时发病部位呈淡褐色, 表面变硬。重病的果实无商品价值。发病植株的茎、叶没有明显症状, 不同品种抗筋腐病性能不同, 环境条件对发病的轻重有很大影响。光照不足, 气温偏低, 持续连阴天, 不利于光合作用, 容易感病;同时地温偏低, 土壤湿度偏高或偏低, 通风不良;农家肥施用量不足, 氮肥过多, 土壤中钾、硼等营养元素偏少, 植株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不平衡, 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积累, 也容易感病;所以光照不足、积温不足是发生筋腐病的重要因素。另外重茬地、缺乏微量元素、温室空气不流通、温度过高、昼夜温差小, 也会引起筋腐病。

2.2 防治办法

采取综合措施, 力求减轻发病程度。选用抗病品种作为重发地区的主栽品种, 发病重的温室定植时使用益生元菌肥, 有利于缓和土壤养分的失衡状况, 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平衡吸收, 以满足代谢作用的需要;根据番茄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比例, 确定合理的追肥计划。针对河北市场, 最适合的冲施肥为菜乐乐冲施肥, 长期冲施可以协调各种元素的吸收比例, 改善土壤营养状况, 增强光合产物的积累。采用透光性能好的农膜, 适当稀植, 增加行间透光率, 改善光照条件, 调节好适宜的温度及土壤氧气、水分供应, 适当降低夜温, 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合作用。叶面喷施瑞培乐3 000倍液+汽巴磷酸二氢钾500倍液, 15~20天一次, 连续喷2~3次, 能够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

3 裂果

3.1 产生原因及症状

以果蒂为中心向外形成放射状或同心圆状裂沟, 或果脐呈不规则状开裂。放射状裂果是由于表皮失去弹性, 果实吸水内部膨压很强所致, 常在果实变色期发生。裂果不适于贮藏和运输, 易感病害烂果, 商品性降低。裂果发生原因跟水分有直接的关系, 土壤水分忽高忽低, 果皮表面硬化, 突然加大湿度, 果实内水分增多, 果实膨大, 果皮胀裂;温度忽高忽低, 湿度不均衡, 果实膨大不正常, 发生裂果;阳光直射果实表面, 使果实硬化, 吸水后造成裂果;当果实内含物较高时, 果皮着水, 发生裂果。

3.2 防治办法

防止裂果首先应选用抗病品种, 长型、小型果品种不易裂果, 皮厚、无果肩品种裂果少。其次, 加强水分管理, 每亩地施美国硼砂集团优力硼锌肥200g, 提高土壤保水透水能力, 在果实膨大期经常灌水, 保持土面湿润, 防止土壤过干过湿, 叶面喷施汽巴瑞培硼1 500倍液, 也可以减轻环状裂果的发生率。喷施汽巴瑞培钙1 500倍液, 可以加厚番茄果皮的厚度, 可以减轻果实纵裂的现象。

4 空洞果 (空心果)

4.1 产生原因及症状

症状:果实外形带棱角, 果内不充实, 果皮厚薄不匀, 果肉汁少, 果皮和果肉分离, 出现空腔, 品质差, 单果重降低。造成番茄空洞果的原因较多:开花期的高温抑制了花粉粒的发育, 使不孕花粉粒增多, 受精不完全, 种子形成较少, 胎座组织发育差, 果胶物质形成少, 形成空洞果;连续采收果实, 发育后期天气炎热, 呼吸和蒸腾作用旺盛, 而水肥供应不足, 使果实中养分亏缺, 供应不足;施用氮肥过多, 植株生长过旺, 或土壤贫瘠, 在果实膨大时水肥供应不足;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果实生长迅速, 但水肥供应不足, 致使养分分配失调。

4.2 防治办法

底施益生元菌肥50kg/亩, 追施菜乐乐冲施肥, 保证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 并加强后期管理;喷花时加入20%金哥, 每袋兑水45kg。

5 脐腐病

5.1 产生原因及症状

脐腐病也叫黑膏药, 发病部位在果实脐部, 幼果较易受害。发病初期, 果实脐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 病点逐渐扩大, 达l~2cm。果实其他部分可继续增大, 并提早转红, 最后病斑变为褐色或黑色, 稍凹陷, 果脐扁平。

造成脐腐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供应失调。前期水分供应充足, 植株生长旺盛, 而结果期水分缺乏易发病;大量施用未经腐熟的农家肥, 土壤浓度过高;土壤过于黏重, 盐分过高, 天气干旱条件下, 蒸发过大等情况易发病。另外土壤中可吸收的钙质不足, 或植株吸收钙的能力下降, 使果实细胞生理代谢紊乱, 失去控水能力, 也可造成脐腐病。

5.2 防治办法

脐腐病的防治应多方面考虑:定植前期, 以适当控水为主, 既可促进根系生长, 又有利于减轻病害, 保证结果期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浇水选晴天上午和傍晚进行;座果后30天是番茄吸收钙质的关键时期, 此期间要保证钙的供应, 可用汽巴瑞培钙1 500倍液叶面喷雾施肥, 一般从开花期开始, 每隔15天1次, 共用2~3次。

6 卷叶

6.1 产生原因及症状

卷叶多发生在番茄生育中后期, 顶部叶片或底部叶片或全株叶片卷曲。卷叶后会使果实暴露于阳光下, 影响果实膨大, 甚至出现日灼病。造成叶片卷曲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高而土壤含水量较低, 高温或干旱也容易引起叶片卷曲, 植株整枝打杈过重。

6.2 防治办法

防治卷叶首先要搞好土壤水分管理, 防止土壤过干过湿, 加强通风管理, 防止高温出现。协调植株的生长状态, 避免打杈过重。同时叶面喷施汽巴磷酸二氢钾600倍+瑞培乐3 000倍, 可以缓解卷叶症状。此外, 选择抗高温的品种也很关键。

7 番茄缺镁

7.1 产生原因及症状

发病初期, 叶正面块状失绿发黄, 以后慢慢发展到整个叶片, 但叶缘和叶脉仍为绿色。其发生主要原因是土壤温度低影响根系对镁的吸收, 或钾肥用量过高, 土壤中缺镁。

7.2 防治方法

提高地温多施有机肥;配方施肥, 减少钾肥用量;土壤缺镁时, 每亩底施硫酸镁10~15kg;出现症状后, 可喷800倍瑞培镁水溶液。

8 番茄日灼

8.1 产生原因及症状

番茄果实受强烈日光照射后, 初期果皮呈现苍白色革质性状, 然后呈现混合的黄白色到褐色斑块, 果实朝光部位会萎缩、变干、发硬并凹陷, 表面呈现漂白色, 果肉呈现褐色;末期感病部位常腐烂且寄生病菌。原因主要有:一是在果实发育中后期, 遭遇干旱、强烈照射或高温;二是靠近棚膜位置温度过高时, 果实表面大量损耗水分而形成灼伤。

8.2 防治办法

1) 选择耐热品种;2) 棚外采用遮阳网遮盖, 或架蔓生蔬菜间作种植, 达到遮荫降温, 减少植株蒸腾的作用;3) 喷施1 500倍的汽巴瑞培硼, 提高植株抗热能力;4) 喷施汽巴瑞培钙1 500倍液, 增加果皮的厚度, 也可达到抗日灼的目的。

9 番茄青肩果、黄皮果

9.1 产生原因

番茄进入结果盛期以后, 遇到不良天气 (气温低、光照弱) , 或者不合理施肥 (偏施氮肥) 就很容易引发青肩果、黄皮果。

9.2 防治办法

一是要延长蔬菜的见光时间;二是平衡蔬菜施肥, 增施磷、钾肥;三是壮根养根, 增强植株抗性, 叶面喷施瑞培乐 (内含硼、钙、镁、铁、锌) , 增加微量元素的吸收量, 促使各元素的吸收平衡;四是叶面喷施天赐宝 (黄腐酸盐) 、番茄宝 (内含稀土) 等叶面肥;五是平衡植株坐果数量和座果位置;六是控制点花激素浓度, 不能过高, 点花药点花后, 及时追施菜乐乐冲施肥。

10 番茄座果率低

10.1 产生原因

一是缺硼;二是气温过高 (高于32℃) 或过低;三是蘸花保果药剂使用不当。

10.2 防治办法

番茄要重防流行性病害晚疫病 篇10

1 发病症状

1.1 叶片染病 多从植株下部开始,最初在叶缘或叶尖出现暗绿色、不规则、水浸状病斑,扩大后为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长稀疏状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1.2 茎部染病 即“黑秆子”,病斑呈长条状、黑褐色,稍凹陷,或缢缩,边缘有时可长出白色稀疏霉状物,易从病部折断。

1.3 果实染病 多发生在青果上从果柄处开始,未成熟果呈“油浸状”暗绿色,后为暗褐色至棕褐色,病斑呈不规则云纹状,病果较硬,不变软,稍凹陷,果实不易脱落,湿度大时其上长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1.4 幼苗染病 子叶先发病,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边缘有明显的霉层,病斑迅速扩展,蔓延至主茎,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引起全株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在病部表面产生稀疏状的白霉。

2 发生规律

本病由致病疫霉引起,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主要在保护地番茄和马铃薯块茎上越冬,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或气流传播,形成田间发病中心。条件适宜时迅速蔓延扩展。低温(20℃~25℃)或高湿(相对湿度95%以上)时易发病,当空气湿度小或呈干旱状态时,晚疫病基本不发生或发病很轻;高湿、冷凉多雾、昼夜温差大或经常阴雨,病害易流行;田间植株茂密,浇水过多,通风不良,地势低洼,土地贫瘠,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柔嫩生长衰弱,病害发生严重。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管理,种植抗病品种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严禁在生产棚育苗。精细整地,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加强通风,不宜大水漫灌,尽量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降低湿度,避免棚内高湿。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适时整枝打杈,大棚栽培在高温时要晚上不盖棚并适时放风。

3.2 烟熏 保护地采用烟熏法,667平方米施用百菌清烟剂,每次200~250克,预防或熏治。隔七八天再熏一次。

3.3 喷粉 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或5%霜霉粉尘剂,每667平方米每次1千克,隔9天1次。烟剂和粉尘,一般在傍晚使用效果好,避免在阳光条件下施药。

3.4 接种疫苗 利用弱病毒疫苗N14接种番茄幼苗,对晚疫病苗期防效80%~97%,成株期防效96%~98%。

3.5 化学防治 苗期可进行保护性喷药,定植前再喷一次,可用1∶1∶200~250波尔多液(盛花期不能用波尔多液)。

定植后,强调在雨季来临之前5~7天施药1次,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深理或烧毁,并用硫酸铜液喷洒地面消毒,并立即全面喷药,反复3~4次喷药封锁。

药剂可选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4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瑞凡(双炔酰胺)是先正达最新上市的产品,田间应用防治晚疫病效益好,有效期长,与其它防治卵菌纲的农药无交互抗性,在晚疫病流行期,对尚未发病的植株喷施2~3次,每次药效期为7~10天,可确保番茄晚疫病不发生流行。

番茄晚疫病发生重时,必须用好药才能治住,但仅靠单一种药能治好的几乎没有,只有通过复配或连续用药才能治好,如金雷500倍加凯润1500倍,或抑快净1000倍加安克800倍等。

田间应用表明,用拜耳公司新上市的银法利600倍或普力克600倍分别加安泰生600倍液等轮换使用,防治番茄晚疫病效益尤佳。

晚疫病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5~6天喷1次,连续用药2~3次,收获前7天停止施药。

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篇11

1 灰霉病

1.1 田间表现症状

叶片发病, 自叶片尖端发黄, 病斑呈“V”字行向内扩展, 初呈水浸状、浅灰褐色, 边缘不规则, 具深浅相间轮纹, 病健明显, 后期叶片干枯, 湿度大时在叶片表面形成灰褐色霉层。茎部受害, 初呈水浸状小点, 后扩展为椭圆形或条形不规则斑, 湿度大时出现灰褐色或暗褐色霉层病部易折断。花萼受害后呈暗褐色易干枯。果实染病多以青果最为严重, 先在果柄托叶凹陷处呈水浸状白色病斑, 湿度大时, 发生软腐并在表面生出浓密的灰褐色霉层, 后期湿度大时, 病部产生黑褐色菌核, 被害果通常不易脱落。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

与非茄果类作物实行3~4年轮作, 减少菌源数量。及时清除病果、病叶、发病严重的病株, 携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防止人为传播病害。科学测土配方, 平衡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作基肥, 增施磷、钾肥, 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 增强作物抵抗力。

1.2.2 生态防治。

保护地从苗期开始, 严格控制生态条件, 防止高温、高湿。应加强通风管理, 晴天上午晚些放风, 使棚温迅速上升, 当温度达到32~33℃后, 再开始放风, 从而抑制孢子萌发速度, 减少孢子量, 白天棚温控制在21~24℃, 当棚温降至20℃时, 应立即关闭通风口, 晚间棚温应保持在16~18℃, 遇到阴天至多云的天气应打开通风口, 通风换气, 从而降低棚内湿度。

1.2.3 化学药剂。

苗床土壤消毒。 (1) 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结合拌种撒施, 用量15kg/hm2。 (2) 番茄沾花时, 在配好的2, 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使花器在蘸花时带药, 从而减少人为传播病菌。 (3) 露地栽培于发病初期喷洒药剂, 可供选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立佳欣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隔5~7d喷1次, 连续2~3次, 各药剂交替使用, 以减少抗性, 增加防治效果。

2 炭疽病

2.1 田间表现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 果实上病斑呈圆形, 深褐色, 水浸状透明小斑点, 病斑凹陷, 扩大后呈黑色, 斑面具同心轮纹, 病健交界清晰可见, 当湿度大时, 病斑处可溢出大量分生孢子, 形成粉红色凝胶状物, 发生严重时, 病原菌可从裂口进入内部组织, 并在果实内部大量繁殖, 使发病处半软腐, 最终导致整个果实腐烂, 失去商品价值。叶片受害后, 可在叶部形成近圆形至椭圆形病斑, 病斑的边缘深褐色, 中部淡灰色, 少数稍凹陷, 病斑外围可出现轮纹, 其上着生少量小黑点, 在干燥情况下病斑易穿孔。

2.2 防治措施

一是科学栽培, 合理密植, 完善沟渠配套系统, 降雨后及时排水, 降低田间湿度。二是科学配方, 合理施肥, 以腐熟有机肥作基肥, 配合使用氮、磷、钾肥, 增强抵抗力。三是及时清除病叶、病果等病残体, 并携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可减轻病害的传播和蔓延。四是于发病初期喷洒化学药剂, 可供选药剂有: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每隔7d喷1次, 连续2~3次, 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以防产生抗药性。

3 晚疫病

3.1 田间表现症状

晚疫病在番茄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 主要发生在叶、茎、果实上。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中下部叶片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 初呈水渍状暗绿色斑点, 扩大后呈暗褐色, 当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产生霜状白色霉层;茎杆发病时, 病斑呈黑褐色、边缘不明显、稍凹陷的条斑;果实受害最为严重, 青果果肩或侧面稍凹陷, 边缘云纹状, 病部质地较硬, 湿度大时其上面长有少量白霉, 易腐烂。

3.2 防治措施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现状下一篇:历史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