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生理病害防治

2024-06-07

芹菜生理病害防治(共10篇)

芹菜生理病害防治 篇1

一、实行轮作

实行2~3年的轮作, 可减少病源的积累, 减轻病害的发生。

二、搞好种子处理

用48℃的温水浸泡种子30分钟, 可有效杀死附着于种子上的斑枯病和叶斑病病菌。浸种时应不断搅动使之均匀受热, 浸种后用清水淘洗, 晾干后播种。如果种子里夹有菌核, 可用10%的盐水漂除, 随后用水冲洗, 以减少种子带菌。值得注意的是, 温汤浸种对芹菜种子发芽率稍有影响, 播种时用种量应增加10%~20%。

三、实行覆膜栽培

覆膜栽培有限制菌核病传播的作用。覆膜免耕还可减少植株损伤, 从而减轻软腐病的侵染。

四、严格控制温、湿度

高温高湿是芹菜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温室芹菜入冬后白天应控制在15~20℃, 夜间控制在8℃。温度偏高时应及时放风, 偏低时应增加覆盖物。浇水要适宜, 宜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结合降温进行放风排湿, 防止湿度过大。阴天或低温天气要避免浇水。土壤过湿时可撒干细土以降低湿度。

五、合理施肥

要施足底肥并增施磷、钾肥和硼肥, 培育出健壮的植株, 提高自身的抗病力。

六、适时施用药剂

如发现中心病株, 应立即拔除, 并随即全面施药防护, 控制病情, 防止蔓延。一般7~20天1次, 连续用药2~3次。对斑枯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防;对叶斑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防;对菌核病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防;对软腐病, 在拔除病株后撒石灰于病穴消毒, 同时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粉剂4000倍液或20%络氨铜水剂400倍液全面喷防。

在冬春阴雨、冷湿条件下, 在棚室施放烟剂防治病害, 不增加湿度, 效果优于喷雾法, 对斑枯病可选用45%百蓖清烟消云散剂, 每次每667平方米用药250克;对菌核病可选10%速克灵烟剂, 每次667平方米用药250克。施药方法:于傍晚将烟剂分点布施在室内过道上, 由里向外逐一用暗火点燃, 着烟后立即密闭过夜。一般7~10天施放1次, 连续施放2~3次。

水稻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篇2

关键词:水稻 生理性病害 防治方法

水稻生理性病害是由不适宜的环境(包括不良的物理或化学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是不能传染的。因此水稻生理性病害也叫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在我地发生的水稻生理性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水稻褐叶病

水稻褐叶病是水稻苗期发生的生理性病害。

1、发生症状

水稻秧苗长到2叶期时,第一片叶的叶尖开始变成褐色,逐渐扩大以致全叶变褐。比较严重时,当秧苗长到3叶期时,第二叶也从叶尖开始变褐,但第3叶一般不变褐。变褐色的也叶片还照样舒展着,仍有吐水现象。最严重时,第1叶和第2叶的叶尖失水干枯,对培育壮秧、夺取水稻高产影响很大。

2、发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水稻育苗营养土中磷肥过量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3、防治方法

在配制水稻早育苗营养土时,一般每平方米苗床用25千克过筛土量加磷酸二铵25克,将所有氮肥、磷肥和钾肥按量混合,用水溶解后浇到营养土上拌匀,磷肥用量一定不能过大,如果已发生水稻褐色病时,应立即用水浇苗,达到水从床面往步道沟里淌的程度,同时加强秧苗管理,防止和水稻其它病症综合发生,病苗会逐渐恢复正常生长的。

二、水稻赤枯病

症状 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坐裸。有下面三种在型:(1)缺外型赤枯在分蘖前始现,分蘖末发病明显,病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叶片狭长而软弱披垂,下部叶自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严重时自叶尖向下赤褐色枯死,整株仅有少数新叶为绿色,似火烧状。根系黄褐色,根短而少。(2)缺磷型赤枯 多发生于栽秧后3-4周,能自行恢复,孕穗期又复发。初在下部叶叶尖有褐色小斑,渐向内黄褐干枯,中肋黄化。根系黄褐,混有黑根、烂根。(3)中毒型赤枯 移栽后返青迟缓,株型矮小,分蘖很少。根系变黑或深褐色,新根极少,节上生迈出生根。叶片中肋初黄白化,接着周边黄化,重者叶鞘也黄化,出现赤褐色斑点,叶片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

病因 缺钾型和缺磷型是生理性的。稻株缺钾,分蘖盛期表现严重,当钾氮比(K#O/N)降到0.5以下时,叶片出现赤褐色斑点。多发生于土层浅的沙土、红黄壤及漏水田,分蘖时气温低时也影响钾素吸收,造成缺钾型赤枯。缺磷型赤枯 生产上红黄壤冷水田,一般缺磷,低温时间长,影响根系吸收,发病严重。中毒型赤枯 主要发生在长期浸水,泥层厚,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如绿肥过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插秧期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以后气温升高,土壤中缺氧,有机质分解产生大量硫化氢、有机酸、二氧化碳、沼气等有毒物质,使苗根扎不稳,随着泥土沉实,稻苗发根分蘖困难,加剧中毒程度。

防治方法 (1)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2)宜早施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钙肥等。缺磷土壤,应早施、集中施过磷酸钙每667m2施30kg或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忌追肥单施氮肥,否则加重发病。(3)改造低洼浸水田,做好排水沟。绿肥做基肥,不宜过量,耕翻不能过迟。施用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均匀施用。(4)早稻要浅灌勤灌,及时耘田,增加土壤通透性。(5)发病稻田要立即排水,酌施石灰,轻度搁田,促进浮泥沉实,以利新根早发。(6)于水稻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多功能高效液肥万家宝500-600倍液,隔15天1次。

三、水稻叶心纵卷病

1、发病症状

水稻分蘖盛期,稻苗心叶发生了纵卷,远看象“出挺了”,即水稻长出了筒状叶,影响以后叶片的抽出生长。水稻根系发育比较好,有白根,但须根少。发病轻者推迟水稻生育,抽穗晚,结实率低,重者导致水稻减产,幅度在15%左右。

2、发病原因

化肥和农药残留、盐碱过重等造成水稻分蘖盛期心叶纵卷成葱管状的生理性病害。病因不是非常确定,可能是二氯喹啉酸施用过早产生的病害。二氯喹啉酸在水稻2叶期前使用易产生药害,表现为水稻分蘖期叶片披散,不分蘖,并产生筒状叶。特别是在水稻1叶1心期前,秧苗接触到少量的二氯喹啉酸就会受到药害。并且,二氯喹啉酸很少被土壤吸附,在土中的移动性较强,并具有较长的持效期。还可能在水稻本田两次使用药剂除草(第一次水肥地后封闭除草和水稻返青后结合施返青肥第二次用药除草)用的是一种除草剂,容易发生累积性药害。

3、防治方法

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1)撤浅水层,增加土壤溶氧量,减轻残留物质对水稻的毒害,促进根系生长,同时具有增加喷叶面肥吸收面积的作用。

(2)叶面肥喷雾。各种含有高浓度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的葉面肥,一般喷药间隔15天左右。

(3)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减少投入,降低残留,提高效益。

(4)除草剂对作物药害多表现为抑制生长和缺乏营养。对于抑制生长的可通过促进型或抑制型调节剂来解救药害,除草剂造成的缺营养药害,最好补充叶面肥,叶面肥选择原则:大量元素含量高,微量元素适中,浓度大小不产生药害,且耐雨冲刷的叶面肥料,如美国的绿花威系列叶面肥。另外,米醋也是速效营养,每公顷用1500毫升与叶面肥混用,与增产菌混用效果更佳。

四、其它生理性病害

1、白化苗和白条斑苗

主要是遗传因素引起,水稻苗期和本田均可零星发生,危害极轻。防治方法是在起苗前或留种田内拔除病株。

2、风害

大风直接引起水稻机械损伤。水稻育苗通风炼苗时,不设棚裙,大风直接吹稻苗造成急性失水青枯。防治方法是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根系生长和稻株的恢复。

3、雷电害

水稻直接遭受雷击引起急性失水青枯、凋萎或枯死。防治方法同防风害。

4、倒伏

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尤其是灌浆成熟期易发生倒伏。倒伏发生越早,减产越严重。防治方法是选择抗倒伏品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合理密植;科学管水;后期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

5、药害

因农药的品种不同,产生药害的症状也不同,敌敌畏药害在大田表现叶尖灰白色,在减数分裂期发生药害不能抽穗,或即使抽穗,多数也不能结实,可以喷叶面肥补救;二氯喹啉酸药害,水稻3叶前或气温低于15℃时易产生葱管状叶片,每公顷用赤霉素7.5克喷雾能缓解药害程度,可混用1%-2%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1%-3%。

6、肥害

棚室芹菜育苗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 篇3

1 主要病害

1.1 猝倒病

俗称小脚瘟, 一般在幼苗出土后不久发生, 大苗很少发病。最初幼苗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 然后渐变黄褐色, 进而缢缩成线状。常常在幼苗子叶还未萎蔫, 幼苗就已倒伏。发病严重时, 引发成片幼苗猝倒。幼苗出土前被害时, 常造成胚茎和子叶腐烂。在高温和苗床湿度大时, 病株附近表土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猝倒病由真菌引起, 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特别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 更易生存繁殖。以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病菌可随雨水、浇灌水或农事操作而传播。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也易传播病菌。发病的最适环境为土壤湿度过大和长期处于15℃以下的低温条件。

1.2 立枯病

又称死苗病, 幼苗中后期发病最重, 芹菜染病后, 幼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 初期病苗白天萎蔫, 夜晚恢复, 严重时病斑扩大到整个茎基部, 造成基部收缩, 导致幼苗全部枯死但不倒伏。在潮湿条件下, 茎基部长出淡褐色霉状物。立枯病是立枯丝核真菌引起,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变组织上越冬, 一般可存活2~3年。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7~28℃, 在12℃以下、30℃以上时病菌生长受到抑制, 不易发病。病菌通过雨水、浇水、农具、带菌的未腐熟有机肥传播, 从伤口或表皮处直接侵入茎、根而发病。

1.3 沤根

染病的芹菜幼苗生长极慢, 出土后长期不长新根, 叶色逐渐变黄, 叶片萎蔫, 叶缘枯焦, 根皮发锈腐烂, 整株幼苗极易从土中拔起。幼苗沤根是由于幼苗长期处于10℃以下的过低地温和湿度过大引起的。

2 综合防治

2.1 选择合理的棚室育苗地

育苗畦应选择在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而肥沃的无病棚室地块, 以选择前茬未种过或育过芹菜类的地块。施入的基肥应充分腐熟, 以免带菌。

2.2 药土处理苗床

旧苗床, 床土应进行消毒处理, 播前15天将床土耙松, 用50%的多菌灵配成水溶液, 按10m2土壤用25g多菌灵喷洒, 喷后使土壤与药液充分混匀, 而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4天, 可杀死10cm深土壤中病菌。也可用福尔马林液120ml兑水3~9kg喷洒于1m2的苗床上, 地膜覆盖4~5天再揭开, 10天后待药液充分挥发后播种。

2.3 播前种子处理

用50℃温水浸种, 边浸边搅拌, 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进行浸种, 或用0.3%高锰酸钾浸种20分钟。还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

2.4 加强苗床管理

要做好棚室内苗床的保温工作, 苗床的温度条件是发病的关键因素。苗床长期处于10℃以下的低温, 易造成病害大发生。所以育苗期间应使棚室畦内温度尽可能保持在15~25℃, 遇阴雨低温, 需对苗床进行松土和撒施草木灰, 以提高地温, 降低湿度, 抑制病原菌。连阴转晴后, 棚温高于25℃, 可在中午揭棚膜放风降温。苗期应尽量减少畦内湿度, 一般在浇足底水后, 苗期基本不浇水, 当必须浇水时应在上午浇水。管理中还应注意通风降温。另外, 出苗后要及时间苗, 改善幼苗的通风透光条件, 并合理施肥。

2.5 药剂防治

茄子主要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篇4

一、枯叶症

1. 症状 茄子植株叶片尖端颜色变黄,逐渐扩大至叶脉间颜色变黄,进一步扩大到整个叶片颜色变黄,最后干枯死亡。叶片的这种干枯死亡现象由下向上发展。发病期间,顶部心叶变厚,颜色变黑,无光泽。枯叶症在寒冷的1~2月份容易发生。

2. 病因 ①入冬前耕地过于干燥,土壤孔隙较大,寒潮来袭时,茄子植株因缺水而造成根系冻害。②施肥过多,造成土壤肥料浓度过大,致使茄子植株根系水分外渗。③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导致茄子植株烂根。

3. 防治技术 ①入冬以前,选择环境温度在20℃以上的晴好天气适当浇足水,以增加土壤持热量、提高地温,避免根系冻伤;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浇水每亩施入硫酸镁30千克,以增强光合强度,缓解因植株缺水引起的生理缺镁枯叶症;浇水后还要注意合理排湿。②施肥量要适当。③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④注意防寒保温。

二、顶端弯曲

1. 症状 茄子植株生长前期顶端发生弯曲、茎秆变细,顶端茎秆是正常茎粗的1/5~1/3,植株暂时停止长高或长高速度非常缓慢,侧枝增多增粗。

2. 病因 ①茄子植株生长的环境温度长时间低于7℃。②氮肥施用过量,引起植株对钾肥和硼肥的吸收障碍。

3. 防治技术 ①低温寒冷季节注意茄子栽培地的防寒保暖和增温工作。②基肥要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不可偏施氮肥。③低温弱光期较长的地区,可在基肥中每亩加施硫酸钾15千克、硼砂1千克。④茄子植株顶端发生弯曲后,可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三、落叶、落果、落花

1. 症状 ①植株下部叶片黄化后自动脱落。②幼茄软化后自动脱落。③花朵自动脱落。

2. 病因 ①环境温度长期过低、氮肥和磷肥施入过量、土壤肥料浓度过高、土壤严重缺锌,都会使植株营养不平衡而老化,导致叶柄与茎秆、果柄与果实连接处形成离层而脱落。②花芽分化期,如果肥料严重不足、光照严重不足、土壤过于干旱或过于潮湿、夜间温度偏高、昼夜温差过小,都会形成质量差的短柱花,并自动脱落。③开花期,如果光照严重不足、夜间温度偏高、环境温度大起大落、肥水供应严重不足或者大肥大水,都会造成花朵大量脱落。

3. 防治技术 ①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合理施肥管水控温,创造适宜茄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②对于老化秧苗,可叶面喷施700倍的硫酸锌溶液,或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硫酸锌l千克,或喷施绿丰宝等含锌的营养液,以防落促生长。③在茄子现蕾期,每亩喷施0.2%硼酸和1%硫酸锌的混合液50千克,可促进开花、结果,减少落花、落果。④在茄子结果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加0.5%过磷酸钙浸出液,可增强植株光合作用,促进开花、结果,减少落花、落果。⑤低温期可用生长调节剂防止落花、落果。

四、嫩叶黄化

1. 症状 茄子植株中下部叶片出现铁锈色条斑,上部幼叶大部分变为鲜黄白色,仅叶尖为绿色。

2. 病因 施肥过量、土壤湿度过大、土壤酸性过重、土壤锰素过多,都会抑制茄子植株对铁素营养的吸收,致使嫩叶黄化。

3. 防治技术 ①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合理施肥控水,将土壤pH值调至6.5~7.5,创造适宜于茄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②嫩叶黄化初期,给叶面及时喷施500倍硫酸亚铁溶液,以满足铁素营养供应;或补充铁素肥料,以促进茄子植株对铁素营养的吸收。

五、顶叶凋萎

1. 症状 茄子植株顶端茎皮木栓化龟裂,顶端叶色青绿,叶缘黄化干焦,最后凋萎;同时,果实顶部凹陷,容易感染绵疫病,有烂果现象。

2. 病因 在碱性耕地中,早春气候条件由低温弱光期转入高温强光期时,茄子植株蒸腾作用加大,而根系吸收能力有限,会造成顶叶缺钙、缺硼而凋萎。

3. 防治技术 ①有条件的地区,可将耕地土壤的pH值尽量调至6.5~7.5。②加强保护地田间管理,防止环境温度大起大落。③一旦发现有顶叶凋萎前兆,要及时叶面喷施0.5%~1%过磷酸钙浸出液和0.1%~0.2%硼砂溶液。④高温强光照天气的中午要注意降温防脱水。

六、低温冷害

1. 症状 茄子幼苗受害时,叶缘枯死,受害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成株受害时,叶缘枯死,果肉、心室与皮层分离;受害严重时,果实味道变苦,维管束呈褐色,根毛变褐色,无新根长出,无新花蕾长出,整个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2. 病因 茄子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温度长时间在5℃以下,或者遇到长期阴雨、下雪天气。

3. 防治技术 ①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低温雨、雪天气,要有防寒保温增温措施。②用于覆盖的塑料薄膜要尽量采用无滴膜,冬天要注意覆盖薄膜的清洁。③茄子秧苗定植要在晴好天气进行。

七、沤根

1. 症状 发病时,地下部不长新根,原有根系表皮变成褐锈色,并呈水渍状腐烂,地上部萎蔫,整个植株容易拔起。这种病主要发生在苗期,不过成株期也有发生。

2. 病因 ①肥料施用量过大。②施用的有机肥未腐熟。③环境温度低,光照严重不足,土壤湿度大。

3. 防治技术 ①科学合理配方施肥。②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③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控温控湿和通风透气,增强光照。

八、僵裂果

1. 症状 茄子果实细小、僵硬、不膨大,果实内的海绵组织紧密,表皮颜色淡、无光泽、有花白条纹,浇水后果实发裂,果实品质相当差,没有食用价值。

2. 病因 ①茄子开花后没有正常受精,单性结实发育成的果实会成为僵裂果。②茄子发育初期,环境温度长时间低于17℃,花芽分化、花粉管伸长受到影响,不能完全受精。③茄子生长发育中后期,保护地通风不及时或通风量不够,环境温度长期超过35℃时,花柱就会变短,形成僵裂果。④如果空气干燥、水分供应不足,植株同化作用减弱,果实营养缺乏,会形成僵裂果。⑤低温弱光季节或高温强光季节,如果正值果实膨大,而果实膨大时对氮、钾、硼的吸收量增多,对磷的吸收量相对减少,如磷素肥料施入量过大,会影响钾、硼的吸收,使果实僵化。⑥茄子生长发育后期,如果白天温度高于35℃,空气干燥,而傍晚浇水过多,或者果实生长过程中,土壤长期干旱而突然浇水过量,会造成果皮生长速度不及果肉生长速度而裂果。⑦果实生长过程中,如果表面受伤,会造成裂果。

nlc202309022214

3. 防治技术 ①加强田间管理,茄子发育期间,白天温度尽量控制在16~35℃,最好是25~30℃,夜间尽量控制在16~20℃,注意适期适量及时合理排灌以及氮、磷、钾肥料的配合施用。②进行田间管理时,注意不要碰伤果实。③发现僵裂果时,及时叶面喷施0.1%~0.3%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5%~1%尿素溶液,促植株和果实恢复正常生长。④及时去掉病老残叶,以增加光照,改善通风条件。

九、畸形果

1. 症状 茄子植株出现歪果、偏心果、多心皮果、双身果等畸形果。

2. 病因 茄子花芽分化期间,在环境温度偏低时,氮肥施用量过大、灌水量过多,或者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时,使植株生长点营养过剩、花芽营养过多、细胞分裂过旺,就会形成畸形果。

3. 防治技术 ①加强温度控制,花芽分化期和花期白天的环境温度尽量保持在25~30℃,最高不可超过35℃,最低不可低于15℃;在茄子栽培时,要用地膜覆盖保温、保墒。②加强肥水管理,及时合理施肥浇水,不可过量施用氮肥,不可过量浇水。③科学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

十、氨害

1. 症状 茄子幼苗受害时,叶片由四周向内逐步呈水浸状,然后变成黑色而枯死。茄子成株受害时,叶片边缘褪绿变白,最后枯死,严重时全株萎蔫死亡。

2. 病因 施用大量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者过量施入尿素、碳酸氢铵等容易挥发的氮肥,造成保护地氨气聚集,或者施入的氮肥紧邻根系,使根系周围氮肥浓度过大,致使茄子植株中毒。

3. 防治技术 ①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②氮肥要均匀深施,尽量不施用特别容易挥发的碳酸氢铵。③要注意保护地的适时通风透气。

十一、二氧化氮气害

1. 症状 茄子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产生不规则水浸状淡色斑点,或者叶片正面产生褐色小斑点,2~3天后叶片枯死,受害严重时整个植株枯死。

2. 病因 未腐熟的有机肥施用量过大,或者氮肥施用量过大,土壤在由碱性变为酸性的情况下,硝化细菌活动受抑制,二氧化氮不能及时转换成硝酸态氮而产生毒害。

3. 防治技术 ①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②氮肥要均匀深施,适当少施,施后要及时浇水。③要注意保护地的适时通风透气。④当发生二氧化氮气体为害时,在叶片背面及时喷施1%食醋溶液,以减轻为害程度。

(作者联系地址:梅再胜 湖北省黄石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龚德祥 王 维 陈 文 大冶市蔬菜办公室 邮编:435100;吕晓妮 黄石市生态能源局 邮编:435000)

草莓生理病害及其防治 篇5

一、心叶日灼症

1. 症状

指植株中心嫩叶在初展或未展之时叶缘急性干枯死亡, 干死部分褐色或黑褐色。由于叶缘细胞死亡, 而其他部分细胞迅速长大, 所以受害叶片多数像翻转的洒杯或汤匙, 受害叶片明显变小。

2. 防治方法

选健壮秧苗和土层深厚的田块种植草莓, 以利根发育;高温干旱季节之前在根际适当培土保护根系;慎用赤霉素, 特别在干旱高温期要少用赤霉素;棚室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下。

二、生理性白果

1. 症状

浆果成熟期褪绿后不能正常着色, 全部或部分果面呈白色或淡黄白色, 界限鲜明, 白色部分种子周围常有一圈红色。病果味淡、质软, 果肉呈杂色、粉红色或白色, 很快腐败。

2. 防治方法

多施有机肥和复合肥, 不可过多施氮肥;选用适合当地生长和含糖量较高的品种;采用保护地栽培, 适当调控湿度, 使用透光率高的棚膜。

三、生理性叶烧

1. 症状

在叶缘发生茶褐色干枯, 一般在成龄叶片上出现, 轻时仅在叶缘锯齿状部位发生, 重时可使叶片的大半枯死。枯死斑色泽均匀, 表面干净, 无“Ⅴ”型褐斑病、褐色轮斑病、叶枯病、褐角斑病、叶斑病等侵染性病害所特有的症状。一般雨后或灌水后旱情缓解, 病情也随之缓解和停止发展。

2. 防治方法

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情况适时补充土壤水分;不过量猛施肥料, 施肥后要及时灌水;棚室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下。

四、冻害

1. 症状

一般在秋冬和初春期间气温骤降时发生, 部分叶片冻死干枯, 有的花器受冻后柱头向上隆起干缩, 花蕊变黑褐死亡, 幼果停止发育, 干枯僵死。

2. 防治方法

晚秋控制植株徒长, 冬前浇防冻水, 越冬及时覆盖防寒;早春不要过早去除覆盖物, 在初花期于寒流来临前要及时加盖地膜防寒;棚室生产在严寒时可利用液化气等临时加温。

五、畸形果

1. 症状

果实过肥或过瘦, 有的呈鸡冠或扁平状或凹凸不整等形状。

2. 防治方法

选育花粉量多、耐低温、畸形果少、育性高的品种, 如春香、丽红、图得拉、宝交早生、幸香等。改善栽培管理条件, 排除花器发育受到障碍的因素, 尽量将温度控制在10~30℃之间, 开花期相对湿度控制60%以下, 白天防止35℃以上高温出现, 夜间防止5℃以下的低温出现。提高花粉的稔性 (指花粉粒中的淀粉能够提供花粉管伸长所需要的养分, 完成受精。称其具有发芽力的花粉为稔性花粉) , 减少畸形果发生。防治白粉病等病虫害的药剂, 应在开花6小时受精结束后再喷洒, 有利于防止草莓产生畸形果。大棚低温期开的花, 通过放蜂进行异花授粉, 防止畸形果产生效果很好。保持温度、湿度均衡。

六、裂果和萼片反转

1. 症状

果实萼片反转花托开裂, 露出白色果肉。

2. 防治方法

收获期防止高温, 严重干旱后补水, 应少浇勤灌, 并注意避免施药喷到果实上。

七、日灼果

1. 症状

果实遭受高温日灼, 先是果肉松弛, 然后变为茶黑色干燥成僵果。

2. 防治方法

培育健壮植株, 避免32℃以上的高温日灼, 必要时用遮阳网覆盖。

八、异常花

1. 症状

雌蕊、雄蕊或花托发育不全, 导致无法授粉或不能自花授粉, 授粉受精不良或畸形果。

2. 防治方法

育苗期避免大肥大水, 防止种苗徒长, 而抑制对钙和硼的吸收;栽后防止高温干旱, 采取高垄栽培, 垄面平整, 在棚温高于30℃时要降低空气温度, 并且应给予人工补光。

九、水滴叶烧

1. 症状

棚布或棚架上的水珠受热后滴落在叶片上, 有的形成不规律的灼伤黄化叶斑。

2. 防治方法

垄上垄下覆严地膜, 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发现棚内温度高时, 应在高温前及时通风换气。

十、肥料浓度障害

1. 症状

成龄叶片变褐黄、上卷, 严重时心叶叶尖褐黄, 大叶枯死。

2. 防治方法

底肥必须完全腐熟, 防止根下发热产生氨气伤苗。化肥追量适中, 并且结合灌水进行。提倡土壤养分检测、配方施肥。

十一、烟雾剂中毒

1. 症状

叶片边缘黑褐上翘, 叶色暗绿, 叶片斜伸角下垂, 花萼变褐, 花瘦小, 授粉不良, 畸形果增加。

2. 防治方法

保持棚内植株健壮不徒长, 烟雾剂置放高度应高于草莓, 烟雾剂用量、时间要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 新药剂要经过试验后安全施用, 一旦发生药害可灌一次透水, 而后立即揭开地膜, 拉开棚放风透气, 缓解药害恢复生长。

十二、药害

1. 症状

大多数药害会造成叶片出现不规则枯黄斑点, 叶片酥脆不平, 长势受阻。托布津药害出现不规则浅白润斑, 叶色暗绿。

2. 防治方法

西瓜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上) 篇6

在西瓜苗期, 温度低于10℃时, 易发生冷害, 初期叶面和茎基部呈水渍状, 若长时间低温, 瓜苗会慢慢干枯而死。若苗期突遇寒潮, 加上管理不当, 会造成僵苗, 严重时幼苗会变黑枯死。常用的预防冷害的措施有: (1) 适期播种。 (2) 提高苗床的保温性能, 加强保温管理。 (3) 对瓜苗进行低温锻炼。 (4) 苗期喷洒0.2%的三元复合肥, 以增强瓜苗的长势和抗低温能力。若已发生冷害, 应及时重新补种, 降低损失。

2. 沤根。

苗期和定植期田间湿度过大, 浇水过多、过勤, 地温偏低时, 易导致瓜苗不发根, 甚至沤根, 可通过提高苗床温度、加强通风等措施预防此现象的发生。

3. 自封顶苗。

仅有子叶而无生长点的幼苗为自封顶苗, 主要表现为丛生, 生长缓慢。为预防自封顶苗的产生, 除用新种子外, 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和苗床保温, 床温一般控制在22~25℃。

4. 疯长。

西瓜蔓疯长, 主要是由于氮肥施用过多、田间湿度过大所致, 主要表现为茎粗, 节间长, 叶片大而薄, 叶色较淡, 生长点上翘, 植株生长过于旺盛, 难以坐瓜。为防止疯长现象的发生, 在生长前期应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 平衡肥水供应。若发现瓜蔓疯长, 切忌追肥灌溉。整枝上可采取去强留弱的原则, 加大整枝力度, 同时结合切断部分根系或人为扭伤主蔓顶端等措施抑制植株生长。也可适当喷施坐果灵等, 促进坐果, 抑制茎蔓生长。

5.急性凋萎。

在西瓜嫁接栽培中易发生急性凋萎。发病初期地上部分中午萎蔫, 傍晚尚能恢复, 反复3~4次后植株慢慢枯死, 根系略膨大, 无其他异状。坐果前后遇持续阴雨天时, 也易发生此病。引起西瓜急速凋萎的因素有: (1) 砧木根系吸收能力随着果实的膨大而降低, 叶面蒸腾能力则随着叶面积的扩大而增加, 吸收能力不能满足蒸腾需要而发生凋萎。 (2) 根系受挫。 (3) 光照弱, 阴雨天多。 (4) 相较而言, 采用劈接法比插接法易发病。此病可通过选择适宜的砧木并且加强栽培管理, 增加根系及其吸收能力等措施进行防治。

6. 畸形果。

子房发育不良、授粉不良、坐瓜节位偏高或偏低、干旱和施肥不足以及机械损伤均可引起西瓜畸形。为预防畸形瓜的产生,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定植, 适时、适度整枝, 增加透光性。 (2) 采取人工辅助授粉, 注意要将花粉涂抹均匀。 (3) 加强肥水管理, 防止干旱, 坐瓜后及时追施膨瓜肥。 (4) 及时进行垫瓜、翻瓜。 (5) 采取搭架栽培, 将果实垂吊于空中, 避免果实与地面接触。

7. 空心果。

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篇7

1 空秆

1.1 症状

玉米空秆是指植株不结果穗或有果穗而无籽粒。目前玉米空秆率一般为5%~10%, 严重者高达15%以上, 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空秆株在苗期基部为圆形, 叶片发紫, 顶端浓绿发紫, 叶脉相间有白色透明的斑点或条痕, 拔节期植株细弱矮小, 叶片淡绿、窄长, 与茎的夹角小。

1.2 发生原因

(1) 内部因素, 即遗传因素的影响, 如品种抗逆性不强, 种子生活力弱, 种子发育不健全。

(2) 种植密度过大。生产中不考虑品种特性、土壤地力和施肥水平, 留苗过多, 密度过高, 田间布局不合理, 造成玉米个体发育不良, 使空秆率增加。

(3) 植株之间生长不平衡。由于种子大小不整齐、播种深浅不一、覆土厚薄不匀、施肥不均, 造成幼苗参差不齐, 长势强弱不一, 造成大苗欺小苗。苗大的根深叶茂, 生长旺盛, 争光夺肥;苗小的则缺乏营养, 生长细弱, 发育不良, 果穗的分化与发育受到抑制, 自然正常发育果穗少。

(4) 营养失调。在玉米出苗后的雌穗分化阶段, 如果营养不良, 糖代谢缓慢, 有机物积累少, 植株瘦小叶黄, 光合面积较小, 不能满足果穗分化期对养分的需求, 雌穗发育不良, 空秆率提高。玉米旺长阶段, 矿质营养供应过多, 造成营养生长旺盛, 生殖生长减弱, 有机质向雌穗上分配的少, 从而形成空秆。

(5) 气候条件的影响。不良气候条件会增加空秆率, 穗分化的关键阶段 (喇叭口至抽穗前) 是玉米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水, 根系瘦弱, 植株矮小, 光合作用受阻, 就会影响雄穗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 造成抽雄提前, 吐丝延迟, 花粉生活力弱, 花丝容易枯萎, 不能授粉受精。玉米抽雄散粉时期, 阴雨连绵, 光照不足, 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 丧失授粉能力, 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 造成有穗无籽。另外, 如果田间积水土壤缺氧, 根系呼吸困难, 吸收力减弱, 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空秆。

1.3 防治方法

(1) 确定合理密度。合理密植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增加单位面积种植株数, 扩大绿色叶面积和根系的吸收面, 有效利用光、热、水、气、肥等要素, 生产出更多的干物质。生产中可根据土、肥、水及品种、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水平来确定单位面积种植的株数, 这样既可保证个体的正常发育, 又可促进群体的充分发展, 减少空秆的发生。

(2) 合理用好肥水。拔节到开花, 是果穗分化形成和授粉受精的关键时期, 肥水必须及时供应, 以促进果穗的正常结实, 这对防治空秆有积极作用。

(3) 人工去雄。据测定, 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 一般每株玉米雄穗有1.0万~1.5万个花药, 每个花药大约有250个花粉粒, 而每株玉米雌穗最多只要1 000粒左右的花粉粒就可满足需要。当雄穗露尖时, 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 切忌带掉功能叶。去雄后, 全田只剩一半雄穗。授粉结束后, 将剩余的一半雄穗再去掉, 植株去雄后, 植株变矮, 改善了中部叶层的通风透光条件, 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增加有机物质积累, 减少空秆。此外, 拔除部分雄穗, 可将原来用于开花、花粉发育及后期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转运到雌穗, 使本来无效的果穗变为有效, 从而降低空秆率。

2 缺粒与秃尖

2.1 症状

玉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 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 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 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 呈白色或黄白色, 称为秃尖, 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 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要形式。

2.2 发生原因

玉米缺粒与秃尖除与遗传特性有关外, 主要受不良气候环境和不当栽培管理的影响, 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1) 气候因素。以温度的影响最显著, 气温过高, 超过38℃, 雄穗就不能开放, 气温在32~35℃, 遇上干旱, 空气干燥, 可使花粉寿命变短或失去生活力, 同时, 花丝也易枯萎, 因而受精不良, 影响玉米雌雄穗的发育, 产生缺粒秃尖玉米散粉。玉米授粉时刮大风、无风或下大雨对开花受精也不利, 花粉在大气湿度过大的条件下, 会吸水结团引起死亡, 影响授粉结实, 刮大风或无风都可能授粉不良, 造成秃尖缺粒。

(2) 栽培管理不当。首先, 如果密度过高, 玉米群体内光照条件差, 植株生长细弱窜高, 体内养分无法满足果穗形成的需要, 果穗发育迟缓, 吐丝时雄穗大量散粉的时期已过, 特别是果穗顶部抛丝较迟, 不易得到花粉而造成秃顶。其次, 土壤贫瘠, 肥水管理失调, 影响果穗的分化形成, 而雄穗的发育则较少受到影响, 导致果穗吐丝和雄穗开花不遇, 受精结实受阻。最后, 土壤缺磷, 导致玉米孕穗开花时糖代谢紊乱, 影响果穗发育。另外玉米各种叶斑病和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的发生, 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 致使玉米生长不良, 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 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 造成缺粒秃尖。

2.3 防治方法

(1) 加强栽培管理。一是要合理密植。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方式, 因地制宜地确定密度, 以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满足中上部叶片对光的要求, 促进雌雄穗的发育。二是要加强中耕除草、培土技术, 尤其是拔节后培土, 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三是当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而影响正常授粉时, 要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

(2) 合理施用穗肥。在拔节至开花期, 果穗的分化与形成对肥水反应敏感, 需要量大, 此时充足的肥水可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能够收到穗大粒多的效果。穗肥要以氮肥为主, 在抽穗前10~15 d施入可以减少秃顶和缺粒。

3 倒伏

3.1 症状

玉米倒伏有茎倒、根倒和茎折3种类型。茎倒主要是因为茎秆节间细长, 植株过高, 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 地上部重量和基部节间能承受的力量不相适应, 引起茎秆倾斜或弯折。根倒是由于根系发育不良、雨水过多或灌溉后遇大风而倒。茎折主要出现在抽雄前, 多因抽雄前生长较快, 茎秆组织脆嫩或遭虫害, 降低抗风能力引起的。

3.2 发生原因

(1) 品种特性。有些品种自身抗倒性弱, 多数杂交种茎秆粗壮, 根系发达, 抗倒能力强, 而农家品种茎秆细弱, 根系发育差, 易倒伏;高秆品种易倒, 而矮秆、株型好的品种抗倒能力强。

(2) 密度不合理。玉米田间布局不当, 株行距过小, 密度过高或稀密不匀, 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 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茎秆发育不良, 导致植株高而不壮, 抗倒力下降。

(3) 肥水管理不当, 田间管理不及时。如拔节期肥水过多, 特别是氮肥过量, 使茎叶疯长, 拔节过猛, 节间机械组织发育不良, 果穗以下节间伸长过度, 果穗位置相应升高, 易倒伏;播种过浅, 中耕培土不及时, 使根系发育不良, 扎根浅, 易遭灾倒伏。

3.3 防治方法

(1) 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郁蔽, 植株之间相互遮阳会使茎秆徒长、纤细, 极易发生倒伏。所以, 生产中要按照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合理安排种植密度, 在一般生产条件下, 尽量不要超过品种推荐种植密度的上限。

(2) 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 缺钾地区要特别注意增施钾肥, 以增强茎秆强度, 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另外, 尽可能避免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氮肥, 应将氮肥分成苗肥 (或种肥) 和穗肥2次追施。

(3) 培土。在多风地区, 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以促进气生根发育, 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4) 蹲苗。苗期有旺长趋势的田块, 可采用中耕断根和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进行蹲苗, 从而有效防止玉米倒伏。但进行蹲苗的地块一般只适合于地力比较壮、土壤墒情比较好和有旺长趋势的地块, 蹲苗时间不宜太长, 在拔节之前一定要结束, 否则会影响果穗分化。

(5) 采用化控技术。种植密度比较大、有倒伏危险的地块, 可在拔节以后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来抑制株高, 降低植株重心。但在应用化控技术时, 一定要根据药剂说明书来严格掌握药剂用量和施用时间, 否则也会造成减产。

(6) 倒伏后的对策。玉米发生倒伏以后, 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发生根倒的地块, 在雨后应尽快人工扶直植株并进行培土, 以便重新将植株固牢。发生弯倒的地块, 雨后可用竹竿轻轻挑动植株, 抖落植株上的雨水, 以减轻植株压力, 待天晴后让植株慢慢恢复直立生长。但在抖落雨水时尽量不要翻动植株, 以防人为造成茎秆折断。发生茎秆折断的玉米地块, 要根据发生程度来区别对待。茎秆折断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块, 将玉米植株割除作为青饲料, 然后再采取一定的补种措施;茎秆折断比例较小的地块, 应将茎秆折断的植株尽早割除。

摘要:通过对当前玉米生产中空秆、缺粒与秃尖、倒伏等生理病害发生的症状、原因进行分析, 同时对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以达到玉米高产优质的目标。

关键词:玉米,生理病害,发生,防治

参考文献

[1]赵仁贵.玉米栽培与加工[M].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 2009.

[2]刘俊明.辽宁玉米栽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3]王成玉.法库县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 (3) :84-85.

温棚番茄生理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篇8

1 低温冷害冻害

1.1 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叶片受害首先表现叶面叶肉细胞失绿坏死, 呈现不规则的白色斑块。果实畸形, 畸形程度有差异, 可能与受冷害伤害的程度有关, 伤害重的, 畸形就严重;在花芽分化期若遇到低温, 就会出现花芽分化异常, 产生畸形果。冻害是由强烈低温造成的, 比如强冷空气袭击, 持续的阴天或下雪天气, 使室内温度骤降到零度以下, 使得番茄植株细胞组织坏死, 症状是地上部分, 首先是叶片萎蔫、枯死[2]。

1.2 防御措施

由于宁夏冬季、早春气候寒冷, 温棚种植番茄室内外温差较大, 拉苫时风口放风应该适当推迟, 防止强冷空气下沉造成风口近处番茄受害。注意温室保温, 特别是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2℃, 避免花芽分化受到伤害。关注天气预报, 有冷空气侵袭时, 事前做好防御保温工作, 必要时, 用补温设施增温, 如电褥子、电暖气等。发生冻害后的温室, 绝不能像平时那样管理。早晨拉苫时间应适当推迟;拉苫时, 先拉花苫, 使温室内温度缓慢上升;在室内用喷雾器给受冻植株喷洒清水, 缓解植株体内水分的蒸发, 使失水的细胞重新获得水分, 缓慢地恢复细胞生机;也可适量灌水, 满足植株水分的需要。这是抢救受冻植株的唯一措施, 若苫直接拉开, 植株细胞必将失水死亡, 导致病害加重。

2 高温强光伤害

2.1 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高温强光伤害主要发生在果实和叶片上。受害部分组织呈白色坏死, 通常称作“日烧病”或“日灼病”, 后期坏死部分色泽加深, 也能受杂菌侵染长出不同颜色的霉层。主要是营养生长不良, 叶片难以给果实遮荫, 高温、强光造成直接灼伤;土壤水分不足, 影响根系的功能和正常蒸腾作用的进行而导致的。

2.2 防御措施

前期促进营养生长, 疏花疏果, 使茎叶得到充分伸展[3];加强田间管理, 不要灌大水或较长时间不灌水, 尤其是冬季水温低的情况下, 保持土壤湿润, 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求;遇高温、强光情况时, 可以添加遮阳网或放花苫, 调节温度与光照强度。

3 沤根

3.1 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沤根植株易拔起, 根部的初期症状、外观和剖面均为褐色或棕褐色, 可闻到酒精气味;后期呈黑色腐烂坏死, 有污泥味。土壤水分过多, 根系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窒息状态下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等有害物质, 导致根系死亡;在高温、水涝情况下易发生沤根;1 d即可受害, 低温、水涝条件下也会发生, 只是显症稍迟, 2~3 d后可出现症状。排水不良地块或大水漫灌常是诱发沤根的主要原因。

3.2 防御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 特别注意保温防冻, 创造良好的环境, 确保植株健壮成长, 提高对不良环境和突发变化的抵御能力[4];杜绝大水漫灌, 特别在冬、春季因气温、水温低, 灌水不当就会引起众多问题, 如灌水过勤或水量过大, 常因土温下降而诱发系列生理变化。

4 筋腐病

4.1 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筋腐病症状主要出现在果实上。青果上表现不规则浅褐色病斑;红果转色不好, 形成红黄相间、红绿相间。剖视果实, 可见到维管束坏死变黑。主要是果实膨大期遇低温、弱光;土壤过湿、过干, 根系发育不良;施氮过多、营养生长过旺, 无足够养分供应果实生长等造成的。

4.2 防御措施

注意温室保温, 连阴雨雪时, 要进行补光;加强管理, 特别是肥、水管理, 不偏施氮肥;不旱涝不均;杜绝大水漫灌;调控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 避免营养生长过旺遏制生殖生长;挂果过多阻碍营养生长, 必要时应疏花疏果、减轻植株负担, 调节两者之间关系, 争取好的产量。

5 脐腐病

5.1 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果实的脐部发生坏死, 初为失水状小斑, 后逐渐扩大呈浅黑至黑色坏死斑, 稍凹陷, 边缘清晰, 严重时病部可占果实的1/3~1/2。后期坏死部分受杂菌侵染、长出黑色或其他色泽的霉层。其发生原因:一是土壤中钙元素不足, 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宁夏此情况一般不会出现, 因为宁夏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二是施用氮、钾肥过多, 抑制了植株对钙的吸收,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因为种植户过分追求产量, 未按标准使用各种肥料, 导致氮、钾肥过多, 进而影响了植株对钙元素的吸收。三是管理中旱、涝 (久旱、大水) 不均, 干扰、破坏了植株的正常生理活动, 导致脐部细胞坏死。

5.2 防御措施

重视和增施有机肥, 改善、提高土壤性能;合理施肥, 最好实行测土施肥, 避免过量施用氮、钾肥;加强水浆管理, 坚持小水勤灌, 杜绝大水漫灌;必要时, 用1%过磷酸钙, 或0.1%~0.3%氯化钙或硫酸钙溶液, 通过叶面追肥补钙。3~5 d施1次, 连续补施2~3次。

6 综合防治措施

一是选择高抗品种。选用抗病、抗畸形品种, 培育适龄壮苗, 早熟品种50~60 d, 中熟品种60~70 d。苗龄太长秧苗易老化, 定植会造成落花落果。二是加强棚内温度管理。出苗至二叶期为叶片分化期, 要进行低温管理, 白天18~20℃, 夜间10~12℃, 以防止徒长培育矮壮苗, 二叶一心期将温度开始提高到白天20~25℃, 夜间13~15℃, 以保证花芽正常分化, 防止果实畸形及花疤。三是选择单种方式。不同蔬菜所需外界条件不一样, 套种往往会顾此失彼。四是加强肥水管理。于定植水浇后在第一穗果坐稳前以营养生长为主, 合理蹲苗, 要少浇水。待第一穗果蛋黄大小时及时浇“催果水”, 并做到每穗果实膨大时浇1次, 平时保持土壤湿润, 防止大水漫灌, 采收前7 d不浇水, 防止裂果。合理施肥, 以磷钾肥为主, 增施高质量有机肥, 可提高土壤对不良环境的缓冲能力;有机肥质量不佳可产生高温, 容易烧根, 同时也应注意钙、镁、硼元素的补充。

摘要:介绍了温棚番茄生理病害的症状特点及发生原因, 并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 以期减少温棚番茄各类生理病害的发生几率, 进而提高温棚种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温棚番茄,生理病害,症状特点,防御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光华.番茄[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89.

[2]贺献林.温室番茄异常诊治及高效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3]李会远.番茄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番茄常见生理性病害的种类与防治 篇9

【关键词】 番茄 生理性病害 种类 防治

1.畸形果

主要发生在花芽分化及发育时期,在低温、多肥(特别是氮素营养过剩)、水分和光照充足下,生长点部位营养积累过多,正在发育的花芽细胞分裂过旺,心皮数目过多,开花后由于各心皮发育不均衡而形成多心室的畸形果。畸形果中的顶裂型或横裂型果实,主要是由于花芽发育时不良条件抑制了钙素向花器的运转而引起的。另外,在营养不良條件下容易形成尖顶果。为防止畸形果的发生,育苗期间温度不宜控制过低,水分及营养要适宜。

2.空洞果

2.1由于开花时不良条件的影响,番茄不能正常受精,果内无子,果实胎座发育差从而形成空洞果。

2.2使用生长刺激素时由于浓度过高,或在蕾期处理,易产生空洞果。栽培中采用人工授粉、适时适量使用激素,就可避免空洞果的发生。

3.脐腐病

果顶部分缺钙是发生脐腐病的主要原因。造成果实缺钙有三个原因:土壤缺钙;地温高、土壤干燥;土壤溶液浓度过高,特别是钾、镁、氨态氮含量过多,影响了植物对钙的吸收。在高温条件下,钙在植物体内运转速度缓慢。防治脐腐病,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调节,适当控制氨态氮的用量,尽量避免土温过高及土温的激烈变化,结果期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还可用0.5%氯化钙喷射新叶和新出现的花序来预防脐腐病。

4.裂果

番茄裂果的类型很多,有的以萼片为中心,同心圆状裂开,有的呈放射状裂开,也有不规则的侧面裂果或裂皮。一般大果品种及成熟果容易裂果,特别是在果实肥大初期,高温、强光及土壤干燥条件下,果肩部表皮老化,遇降雨或大量灌水,果实迅速膨大而产生裂果。防止裂果,除选择抗裂果品种外,应避免果实受强光直射,结果期保持土壤均匀的湿度。还可增施硼素肥料,增强果皮的可塑性。

5.筋腐病

番茄筋腐病有褐变型和白化型两种类型。褐变型:果实内维管束及周围组织发生褐变;白化型:果皮及果壁硬化、发白。两种类型都是由多种不良条件诱发的病害,防止筋腐病,应创造番茄正常生长的条件,应适当增施钾肥,氮肥施用要以硝态氮为主。

6.日烧病

在夏季高温季节,由于强光直射,果肩部分温度上升,部分组织烫伤、枯死,形成日烧病。叶面积较小、果实暴露或果皮薄的品种易发病。防止日烧病,应在番茄结果期避免果实的日灼,最好采用圆锥架或人字架,绑秧时将果穗放在架内叶荫处,适当增施钾肥可增强果实抗性。

7.着色不良

果实充分肥大后,其着色好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营养素的供给有密切关系。氮素、钾素、硼素缺乏时,果实着色不良,而且缺钾时果实维管束容易木质化,缺硼果肩残留绿色。果实膨大盛期,果内水分缺乏,也会使果皮呈网目状,果肉硬化,着色不良。

8.畸形果

常见的畸形果有大脐果、尖顶果、多心皮果等。畸形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花芽分化和发育时水分和养分超过了正常需要量,又遇到连续6℃的低夜温或低于20℃的昼温;蘸花药量过多;低温寡照条件下分化发育的花芽也易产生畸形果。防治措施主要是注意苗期夜温维持在10℃以上,防止连续6℃的低夜温,避免苗期肥水过量,蘸花药量要适宜。

9.网纹果

从果实表面可以看到果肉呈网纹状,果实一般成熟较晚。网纹果主要是土壤含水量较低,根系不能很好地吸收磷、钾,或磷、钾在植株体内移动困难,使植株生理失调、代谢紊乱而形成的。防治措施是注意适时适量浇水,防止土壤干旱,增施磷、钾肥,培育强健的根系。

10.弱光症

因光照不足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光照不足时,番茄生长发育缓慢,落花增多,未经受精花就会脱落。单果重量减轻,空洞果、果腐病果增多。防治措施是改善光照条件;定植时适当加大株行距;保持棚膜清洁,防止膜面附着水滴和尘物;增加植株间光照强度,使番茄着色良好,防止下部叶片早衰。

11.低温症

常见果树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篇10

1与土壤因素相关的果实生理性病害

土壤因素造成的果树生理性病害主要是指由于土壤的酸碱度(p H值)、矿质元素含量水平等不适合其上种植的果实生长所造成的果实的生理性病害。

1.1病害种类

1.1.1和土壤酸碱度相关的果实生理性病害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中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一般用交换性酸量表示,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影响很大。一定酸碱度的土壤上只能生长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目前研究表明土壤酸碱度会影响其中所含的矿质元素含量,如钙、镁、磷、铁、硼、锌等的离子形态及有效度[1],还可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及活动,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如柿果顶腐病、苹果缩果病等。

近年来我国的广西、山西、云南等地区涩柿和甜柿上发生了一种新型的生理性病害—柿果顶腐病,在“广西水柿”、甜柿“阳丰”、“次郎”等柿果上距果顶占纵径约三分之一的范围内,发病部位出现孤立或连片的棕黑色病斑,发病中后期柿果心皮部位开始出现水渍化并逐渐蔓延,进而使整个果实迅速软化[2],研究发现该病在某些地区大面积发生和该地区土壤重偏酸有关,酸性土壤使其土壤溶液中的钙、硼易于流失,柿果实中钙、硼含量低于正常值,打乱了柿果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出现病害。

1.1.2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相关的生理性病害

由于营养元素供给失衡造成的果实生理性病害。相关矿质元素包括氮、钙、镁、硼、锌等,此类典型病害主要有柿生理落花落果,板栗空苞症、 苹果苦痘病、缩果病、梨黑心病等。

1生理落花落果。果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非机械外力和病虫危害的作用而造成的大量落果称为生理落果。据观察,柿、苹果、梨、桃等果树的生理落果有两次,一次在落花后两周,果实迅速膨大初期发育成幼果时;第二次出现在第一次落果后的2~4周,通常称为“六月落果”。有些果树如苹果等,在果实成熟前还有落果的现象,称为“采前落果”。 树体内部营养不足,外界环境条件不良等是造成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

2板栗空苞病。主要表现为刺苞内坚果不发育或仅有种皮,空苞一般到成熟期保持绿色不开裂, 个小,到落叶期才脱落。主要原因是土壤及树体缺硼,进而造成授粉受精不良。

3苹果苦痘病。又称苦陷病,是苹果成熟期和贮藏期多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主要是因为树体生理性缺钙引起的[3]。病斑多发生在近果顶处,靠果柄一端则较少发生,病部果皮下的果肉先发生病变,产生褐色病斑,外部颜色深,在红色品种上现暗紫红色斑,在绿色品种上现深绿色斑,在青色品种上形成灰褐色斑。后期发病部位果肉干缩,表皮坏死,会显现出凹陷的褐斑,深达果肉2~3 mm, 有苦味。轻病果上一般有3~5个病斑,重的可达60~80个,遍布果面。

4苹果水心病。又称糖化病、蜜果病,主要是由于糖积累、钙、硼[3]、氮不平衡而打乱了果实正常生理活动所致,是果实成熟后期及贮藏期间发生的果肉的异常现象。多发生在果心四周或花托髓部,甚至花托皮层全部果肉都变为半透明状充满液体的组织,味道变差,不耐贮藏,并在贮藏后期容易发生内部褐变或腐败。

5苹果缩果病。此病是硼元素缺乏引起的,分为干斑型和果肉木栓化型两种。前者发生初期幼果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皮下果肉半透明、水渍状,以后变为褐色,干缩凹陷形成干斑,果实变小、畸形, 并在干斑处开裂,果肉内部水渍状,随即变褐,呈海绵状。幼果发病时果实变形,容易早期脱落,后期果面凹凸不平,手握有松软感。

6梨黑心病。发生在贮藏期,以鸭梨最为严重, 主要是钙元素缺乏和氮钙比过大而引起的[4]。据报道严重的病果钙含量比健康果低25.5%~42.9%,随着钙含量的降低和氮钙比加大,黑心病也愈加严重。发病果实先在果实的心室壁和果柄的维管束连接处,形成芝麻粒大小的浅褐色病斑,然后向心室里扩展,整个果心变成黑褐色,并往外扩展,使果肉发生界限不明显的褐变,果肉组织发糠,风味变劣。一般果实外观无明显变化,严重时果皮色泽变暗,果肉大片变褐,不堪食用。

1.2发病规律

1.2.1发病情况和品种有关。如苹果苦痘病、梨黑心病、苹果水心病都和品种有关。

1.2.2发病情况和立地条件有关。如柿顶腐病,平地果园较山地果园发病重,酸性土壤较碱性土壤易发病。在沙壤土、高钙土、酸性土上建园,苹果缩果病、板栗空苞病发生较重;

1.2.3发病情况和管理措施有关。套袋等影响果实生长期对钙的吸收,会加重苹果苦痘病的发生;不良的栽培条件会加重苹果水心病的发生。

1.2.4发病情况和果实生长阶段有关。苹果水心病、 苦痘病、鸭梨黑心病的发病率随果实的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

1.3防治措施

1.3.1选用适应性较强的品种。如国光、祝光、青香蕉、赤龙、玉霞、元帅、翠玉、秋花皮及冰糖等较易发病,红宝石贮藏期无苦痘病。

1.3.2根据品种选择合适的土壤类型。考虑的指标包括土壤酸碱度(p H值)、矿质元素含量、土壤中水气含量等。

1.3.3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如合理疏花疏果、灌溉施肥、适时采收、适宜的贮藏条件等。如苹果苦痘病,如果修剪过重,偏施、晚施氮肥,树体过旺及肥水不良,果园发病较重;果实生长期浇水过多, 易加重病害发生。

2与生态因素相关的果实生理性病害

2.1病害类型

2.1.1日灼。如苹果日灼,向阳面受害重,初呈黄色、绿色或浅白色(红色果),病斑圆形或不定形, 后变褐色坏死斑块,有时周围具红色晕或凹陷,果肉木栓化,日灼病仅发生在果实皮层,病斑内部果肉不变色,易形成畸形果。发生日灼病的常见果树有苹果、石榴、大枣、柿子等。

2.1.2裂果。如大枣果实近熟时,如连日下雨,果面裂开一长缝,果肉稍外露,随之裂果腐烂变酸。 果裂后,易引起炭疽等病原菌侵入,加速果实腐烂变质。易发生裂果树有石榴、葡萄、樱桃、大枣等。

2.2防治方法

2.2.1栽植不易裂果、日灼的品种。对葡萄[5]的研究发现,部分品种对土壤水分失调抗逆性较差,如乍娜、里乍马特、红富士等,较易发生裂果。京秀、 奥古斯特、峰后、信浓乐等品种很少裂果。

2.2.2用石灰乳喷雾或涂抹果实,套袋或用白纸粘贴树冠外层果实,利用白色不易吸光及白纸的反光原理减少果实日灼。

2.2.3合理疏花疏果及修剪。疏除树冠外围果实, 保留足够的枝叶以覆庇果实,减少日灼。

2.2.4注重水分管理。尤其遇有天气干湿变化过大, 及时浇水或追肥,防止裂果[6]。

2.2.5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及根系状况, 同时在果实膨大期增施钾肥,促进果皮健全发育。

3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果实生理性病害

3.1病害种类

3.1.1土壤污染,如水体或土壤中含有超量镉、汞、 铜、铅、铬、锌、镍和类金属元素砷等元素,在高污染的土壤环境下,石榴果实中会积累较高量的重金属,会造成果实发育不良和不宜食用。

3.1.2大气污染,大气氟污染引起的枣的黑顶病, 枣膨大、转色期发病时先出现着色异常,病部颜色逐步加深,面积逐步加大,形成皱缩、坏死的褐色区域,发病部位不腐烂,切开病害部位可看到靠近果顶的果肉变为桔黄色。二氧化硫污染引起葡萄漂白伤害或氧化毒害,会造成果实衰老、腐败加速、 风味变异等。对多病地区的甜柿顶腐病研究还发现,该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和氟污染有关。

3.2防治方法

3.2.1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果树品种,如苹果品种松本锦对铜害的抵抗力较强,而嘎啦、红将军和藤牧一号对铜的抵抗力较弱;

3.2.2选择远离污染源且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不超标的立地建园;

3.2.3对已经发生土壤和水体污染立地进行改良。 1用没有污染的土壤掩埋,2用化学材料处理污染土壤,使其中的污染物生成沉淀物。

4小结

上一篇:儿童精神障碍下一篇: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