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问题

2024-09-01

生理问题(共12篇)

生理问题 篇1

课堂提问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授课方式,教师要想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必须给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课文。为此,教师在进行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斟酌问题的提问方式,努力做到用最恰当的方式提出更好的问题。

一、提判断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首先当学生刚刚接触一篇课文的时候,由于学生对课文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如果提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肯定是很难回答出来的,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一些判断正误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判断就能迅速将问题解答出来,而且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容易接受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认识。

比如,在讲授课文“The king’s new clothes”一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对全文进行快速浏览,随后教师提出了这么几个判断题目:“1.One day,a man visited the king.2.The clothes was a magic clothes indeed.3.The king’s new clothes are very beautiful.4.A man pointed at the king and laughed.”教师给学生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非常简单,都是课文中可以找到的几句话,学生只要快速浏览就可以很轻松地回答出这几个问题,然而由于这几个问题贯穿整个课文,是整个课文段落大意的核心点,因此当学生回答出这几个问题后,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经过快速阅读后,某位学生给出对应的答案:“1.wrong,2.right,3.wrong.”教师收到答案后询问其他学生:“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学生纷纷回答对,教师继续引导,第二题大家看看有没有问题,indeed这个词大家不要小瞧,自己尝试查下字典。当大家发现indeed是确实的意思时,才明白这句话也是错误的。

通过这一例子,可以看出教师提出判断问题可以让学生迅速理解课文。

二、提细节问题,让学生仔细理解课文

当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细节提出一些细节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并能将句子中的单词或者语法知识搞明白才能更好地回答出问题,因此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细致地理解课文。当学生对课文理解后,才能回答出教师提出的这类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对课文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课文“What a day”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What is the day?2.What is rhe weather when they at the park?3.What do they take for the lunch?4.What happened in the afternon?”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这几个细节问题,学生要想回答出这几个问题,必须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根据位置确定答案是什么,最后再尝试用自己的话组织成最后的答案。经过探讨后,很多学生对最后一题不知道如何解答,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是“rain”,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是“hungry and wet”,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好是两个问题的结合,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大家的回答都没错,大家找到了具体的位置,但能不能综合一下答案呢?”这时,大家恍然大悟,很快将问题的答案找到了。通过这种细节问题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三、提开放问题,让学生自由拓展课文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些问题没有具体的答案,学生怎么回答都是正确的,这就激发了一些学生回答问题的动力,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问题的回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拓展课文的能力,学生可以从问题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也是一种有效的提问方式。

比如,在讲授“Keep our city clean”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ay on how to keep the city clean.What can we do as a pupil?”这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大家都能想到若干个不同的答案,比如有的学生回答“go to school on foot”,有的学生回答“pick up some bottles when we watch them.”大家纷纷回答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教师听到这些答案后非常满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大家回答的都非常好,由此可以看出大家都是一个有环境保护意识的学生,那么大家谁能讲一个你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案例,你见到以后是怎么做的?”教师进一步将问题升级,将生活与教学结合在一起,学生认真思考,并想到一些生活中的案例,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由于问题本身都是开放性的,因此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但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探讨,因此也是非常值得教师借鉴的一种有效的提问方式。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提问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按部就班地逐步提高对课文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参与问题回答、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上课进度分别提出判断性问题、细节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摘要:在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简单,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课文;如果过于困难,学生又会感到非常吃力。为此,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有效提问,理解课文

参考文献

[1]钱文晶.小学英语有效提问“三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16).

[2]周徐健.例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效提问的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4(15).

生理问题 篇2

关键词:更年期妇女;保健;健康教育;体育锻炼

更年期是人的生命由中年向老年过渡的一个转折期。在这个过渡时间内,人体的各 个系统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女性主要是卵巢功能退化,继而引起内分泌平衡关系的破坏,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医学上称之为“更年期”。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进入绝经期妇女数量的逐年增加,预计到2030 年中国将有超过 2.7 亿的妇女进入绝经期,妇女生命的三分之一将在绝经期度过【2】。

妇女进入更年期以后,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会导致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失调而影响健康,所引发的低雌激素水平相关疾病还会影响到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更年期保健是提高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所以,如何做好更年期的妇女医学保健,使她们顺利度过更年期,就显得意义重大。以下就更年期女性医学保健做一简要综述。

1 更年期女性生理心理特点

生理问题 篇3

【关键词】 病理生理教学;问题导向法;应用

【中国分类号】 R363 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28-01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决定创建一所新式教学方法的新型院校的过程中,其任教的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s教授率先提出,其在基础课中引入临床问题,让学生在教学中尽早解除到临床,形成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导师为知道的小组小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即问题导向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这种教学模式一经问世便广泛引起了医学教育界的兴趣,并且快速的在北美地区得到了发展应用,迄今已经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的最大优点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比起传统教学也更佳生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实施PBL教学法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PBL教学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有效地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上有着极大帮助,同时此种教学方法还有助于教师与同学的沟通和联系,使教学从单向变为双向的。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钻研,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播放技术,来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

二、问题导向法的应用重点

(一)教师必须理清教学思路: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个通过不断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过程,使整个课堂内容由问题组成,因此作为问题的提出者教师必须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有着清晰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良好的引导学生,因此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与否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有重点、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专门收集、整理、编写临床病例,使病例涵盖病理生理学多个重点章节的课程内容,除此之外还要依据大纲提出相应的3-5个引导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总结归纳、学习相关知识。此外由于教师个人差异所以每个教师对相同的病例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对问题的讨论和对内容引导上的差别,同一教研组的教师应统一备课使问题的参考答案和认识统一。

(二)重点: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提问一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提问则是精髓,因此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总的来说,问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难度要有层次性、内容要有多样性和探索性,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问题多是比较呆板、机械的,学生通常只需回答"是"与"否"便可,问题的答案基本可以通过简单的阅读教材无需思考便可回答,这种枯燥乏味的问题当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应多花心思,对提问内容进行良好的包装。例如在糖尿病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分为几种?通过这样具有探讨性的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同的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有时甚至相差很大。因此教师设计的提问必须又有层次性,既要有简单易答可以调动基础差的学生加入到教学中,让他们没有一种被忽略的感觉,同时也要有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否则基础好的学生会认为问题过于简单对教学失去兴趣。所以提问必须有层次性,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些基本了解,对不同层次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学生回答,使提问能够照顾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的提问应该有一定探索性,让问题成为一个线索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途径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甚至提问并不是直接提出要让学生获得的知识,而是一种变相的提问,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讨论中把间接的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灵活性。还是以糖尿病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糖尿病可能的发病机理机制,教师提问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行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但是如果想知道如何治疗一种疾病必须了解其发病原理机制才可能治疗,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不得不自主学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不但达到教学目的,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目的:分析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习如何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外最终目的无非是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利用所分析总结出的知识和理论来解决问题,因此在问题导向时,病例一定要更为符合实际,能让学生更为贴近现实。而不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分析,还应注意联系实际。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潜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总结

首先,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比较,问题导向教学在学生中获得了更好的评价,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加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理论教学也不会变的枯燥乏味。而新式教学法试点班级的理论考试成绩也普遍优于非试点班级。但是在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时还是有值得我们反思,改进的地方。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大纲,并且对实际病例有着熟悉的了解,还要事先对所授课班级的学生情况有一定了解,不然从问题设计上将会失败,最后导致问题过于呆板与传统教学法没有太大区别无法激起学生兴趣,或是问题层次性不够丰富,使得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参加进教学活动中,这最终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已经无法激起现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使得教学更加形象,同时通过问题导入法的引入,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时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掌握知识,也培养了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过程中这种教学也确实得到预期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狄柯坪,杜军英,张媛.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教学中的应用[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7,(02) . 

[2] 李超,梁敉宁,涂自智,蒋碧梅,肖献忠. 病理生理学PBL教学刍议[J]. 医学教育探索, 2006,(09) . 

[3] 刘超男,郑世民,高雪丽,吕晓萍. 动物病理生理学教学中PBL结合LBL教学法的应用[J]. 华章, 2011,(16) .

生理醉酒的刑事责任问题探讨 篇4

生理醉酒可以导致醉酒人精神障碍, 从而造成醉酒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减弱, 甚至于短时间内的丧失。但是, 现代医学和司法精神病学都认为, 生理醉酒不是精神病, 生理醉酒所引起的精神障碍属于非精神障碍。[1]也就是说, 醉酒并非无法选择, 也并非无法抗拒。

一、醉酒人应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一) 简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 恶习说:认为醉酒是“恶习”、“就社会遗留的恶习”。某些国家还把饮酒视为违法犯罪行为予以禁止和处罚。例如在伊斯兰国家沙特阿拉伯, 饮酒是违法行为, 饮酒者要在公共场所被处以鞭刑, 鞭刑一般都在星期五的穆斯林祈祷之后执行。

第二种观点, 严格责任说:醉酒人犯罪应负严格责任。实际生活中存在醉酒后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和控制自己的情况, 我国刑法规定对这种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就是一种严格责任。[2]

第三种观点, 原因自由行为说:在醉酒状态下, 人实施犯罪构成要件行为时, 意志选择是不自由的, [3]但在导致这种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的原因设定中却是具有意志自由的, 即行为人对醉酒行为是有故意或过失的。醉酒的人虽然在实施符合构成要件之行为时, 无意识决定自由或无完全自由, 但其原有的精神状态, 即在招致醉酒后无责任能力的原因设定阶段, 本与正常人无差别, 因此, 与因疾病导致精神障碍的情况不可能相提并论。[4]

第四种观点, 犯罪构成要件说:行为人醉酒后无论处于限制责任能力状态还是处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状态, 该犯罪行为都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 即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反面, 所以应负刑事责任。

(二) 对以上四种观点的简要评析

第一种观点是恶习说, 惩罚醉酒这种行为, 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我们应当知道:刑法下惩罚醉酒人犯罪, 所惩罚的是醉酒人在醉酒状态下所实施的危害行为 (犯罪行为) , 而非醉酒本身。无论醉酒是否是一种恶习, 或是什么样的恶习, 既然现行刑法规定醉酒行为本身为犯罪, 则醉酒是否为恶习就不应成为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理由之一, 即这种恶习是应给与否定评价的, 但是它也只能成为犯罪的加重情节, 而不能成为犯罪人应承担刑事责任的理由。[5]

第二种观点是严格责任说, 笔者也不赞同这种观点。严格责任, 是指对于缺乏主观罪过或主观罪过不明的危害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刑法制度。[6]严格责任是指刑事责任与犯罪行为中的一个或若干个要素的犯罪意图无关的一种规则制度, 同时控方起诉时不要求对犯罪行为中的每个要素均证明有犯罪意图即可定罪, 而辩方承担举证以排除严格责任适用的责任。[7]醉酒人有过错的场合, 行为人在醉酒前能预见到自己在醉酒后可能会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这就是醉酒人犯罪的特殊性。由于存在这种过错, 那么醉酒人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就不能与严格责任缺乏主观罪过等量齐观, 且举证责任也并非倒置。因此, 追究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并非是根据严格责任理论。

第三种观点是原因自由行为说, 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原因自由行为亦被称作原因上的自由或原因中的自由行为, 指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而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 且在此状态下实施犯罪构成要件。[8]该观点很难证明在原因设定时的决定和处于无责任能力状态中实行的意思之间存在一贯性。正如萨维尼所说:“行为者若意图犯罪, 籍饮酒自陷于酩酊, 而其以前所曾决定并意图之所为, 自不能免于规则, 纵无特别规定, 裁判官亦可以加以处罚。”故此,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本身就是有矛盾的, 由于行为在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时不具有责任能力, 那么, 就不可能实现在此之前所意图的行为。如果能够实现在此之前所意图的行为, 那么, 就表明没有丧失控辨能力, 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规定, 法院也能够进行处理。[9]这种观点严格坚守了责任能力与实行行为同时存在的思想。而责任能力和实行的犯罪行为不同时存在正是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不足。还有学者指出其漏洞:原因自由行为与醉酒后的犯罪行为并不是在相同的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实施的, 这是其一;其二, 犯罪行为作为一个过程是就实施构成要件而言的, 而故意或过失醉酒行为并不是构成要件所包含的行为, 把这种行为列入犯罪构成要件行为之中是缺乏法律根据的。笔者认为, 当原因行为自由而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无责任能力, 让其承担责任未免造成实行行为与责任能力不同的矛盾, 并且醉酒原因并非都是自由的。因为在醉酒前对醉酒后实施危害行为没有故意或过失的醉酒人犯罪, 同样属于“醉酒犯罪”范畴, 即原因不自由行为醉酒同样要解决。所以不能用原因自由行为作为醉酒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第四种观点是犯罪构成要件说, 笔者赞同该观点。该观点把醉酒人负刑事责任限于两种:一是对醉酒及其实施危害行为有故意或过失的醉酒人犯罪;二是在醉酒前对醉酒后实施危害行为虽其无故意或过失, 但其责任能力未完全丧失即处于限制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的醉酒人犯罪。构成要件说的关键在于说明醉酒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具备的主观要件。醉酒后人的精神分三种, 如前所述:兴奋期、共济精神障碍失调期和昏睡期。处于兴奋期和轻度共济失调期, 醉酒能使其辨认和控制行为的能力有所下降, 但远未使这种能力丧失, 即此时行为显然具备责任能力, 故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还应当将行为人醉酒犯罪的心理态度与醉酒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的犯罪心理态度结合起来, 视为支配犯罪客观要件的完整的犯罪主观要件。处于程度严重的共济精神障碍失调期, 尤其是处于昏睡的醉酒人实施危害行为时, 虽然辨认与控制能力确已受到严重削弱甚至已经丧失, 但对上述醉酒人要考察醉酒行为前的责任能力、状态和对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 甚至要把醉酒前的状态作为认定实施危害行为的醉酒人的责任能力和犯罪主观要件是否具备的主要依据。因为, 在一般情况下 (限于两种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况) , 醉酒人在醉酒前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和饮酒程度。在他已经预见或应当预见到自己在醉酒后必然或可能实施危害行为的情况下, 还对其饮酒行为和醉酒程度不加控制, 无疑说明了他是希望或放任自己在醉酒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或是虽不希望也不放任自己在醉酒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 但轻信不会这样做;或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自已可能会这样做。从而也就说明了这类人对其在醉酒后实施危害行为完全是在具备责任能力的基础上, 存在犯罪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另外, 从医学标准看, 醉酒状态不等于无责任能力。一是行为人有意识的把自己陷于醉酒状态;二是醉酒状态一般同严重损坏听力、视力和削弱知觉无关, 而且, 醉酒状态中的人认识周围环境始终以客观事实而不是以精神病人的荒诞的病态感觉为依据。[10]总之, 从医学标准看, 醉酒虽可以导致行为人心理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的紊乱, 但尚不属于精神病态。从法学标准看, 醉酒状态不一定会导致意识监督和控制行为的能力完全丧失。在醉酒状态中实施的危害行为富有侵略性、不符合逻辑、缺乏明显的动机恰说明行为人具有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也没有失去同客观实际的联系。

二、国外关于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立法规定

行为人在生理醉酒状态下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 应当负怎样的刑事责任?这在现代各国有着不尽相同的立法规定和理论主张, 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对醉酒人的刑事责任与精神障碍同样看待而不作明文规定

这种类型, 即对醉酒状态下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不作专门的明确规定, 而是与精神障碍同样看待。如果行为人因醉酒而于行为时处于心神耗损、心神丧失状态的, 适用刑法关于心神耗损人“限制责任能力”或者心神丧失人“无责任能力”的规定, 即实施危害行为的醉酒人也可以减轻刑事责任甚至不负刑事责任。

(二) 对醉酒人的危害行为不得免除刑事责任的概括性规定

采取这种规定方式的立法及其理论认为, 生理醉酒人不属于无责任能力人, 而且醉酒是公认的社会祸害之一, 醉酒乃至醉酒后的危害行为都是行为人事前可预见的, 因而对生理醉酒的刑事责任问题应按正常人处罚, 不得免除其刑事责任。

(三) 对醉酒人的危害行为区分情况决定其刑事责任的规定

1. 规定故意或过失地导致醉酒并在醉酒状态中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 不得减免其刑事责任能力和刑事责任。

例如1968年修订的意大利刑法典第92条在“故意过失之醉酒”的标题下规定:“非偶然事件或不可抗力引起醉酒, 不得免除或减轻责任能力。”

2. 对行为人因不可抗拒的压力、偶然的情况、不知道或者违背其本人意愿而导致的醉酒, 按其行为当时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丧失或者减轻的情况, 分别为无责任能力 (或称为不构成犯罪、免除处罚) 或者减轻责任能力和处罚, 例如印度刑法典第85条规定:“一个人在行为时, 由于醉酒, 没有能力知道所实施的行为的性质或所实施行为时错误或违反他的意志而给予他的, 任何这样的行为都不是犯罪。”

以上关于醉酒人刑事责任的三种类型的立法孰是孰非, 哪种较为妥当?笔者认为, 第一种不明文规定的类型, 虽然从其立法原意上也是要区分生理性醉酒与病理性醉酒的。但由于其对醉酒问题根本不作规定, 不利于对醉酒犯罪的打击, 不利于区分各种情况并正确有效地解决生理醉酒人刑事责任问题, 因而这种立法方式缺陷较大, 不足仿效。第二种方式没有明确解决生理醉酒人刑事责任的程度问题, 因而这种过于笼统的原则规定, 也未能概括醉酒人犯罪的一些共性因素来明确其不同的责任程度, 没有明确规定刑法与责任程度相适应的处罚原则, 同时这种笼统规定也不便于司法人员正确而统一地执法, 因而这种立法方式也有相当的弊端。第三种立法方式既区分了生理醉酒人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人的责任能力, 也在生理醉酒人中根据不同因素区分了不同责任情况, 因而相比之下较为妥当。

三、我国关于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立法完善

关于生理醉酒人实施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 我国只有刑法第18条第4款“醉酒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但这一规定过于简单, 没有对其负怎样的刑事责任予以明确, 对醉酒犯罪的惩罚缺乏区别对待和针对性, 因而不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操作, 也不利于有效惩罚和预防醉酒犯罪。

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这一问题, 综合起来有如下观点:

(1) 应当补充规定:行为人无故意亦无过失而醉酒并在醉酒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的, 视其行为时责任能力的减弱或是丧失, 分别认定为限制责任能力或无责任能力。这样规定才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

(2) 考虑在立法上补充一些影响醉酒犯罪量刑轻重的情节 (如区分行为人对醉酒时故意或过失还是意外事件, 处刑时依次从重处罚等等) , 以利于司法实践中根据醉酒犯罪的不同程度而准确地适用不同的刑罚。

笔者认为, 以上观点都值得借鉴吸收。我们可以结合本国实际参照外国立法, 考虑学者观点, 完善我国刑事立法。

1.刑法立法应考虑补充对醉酒犯罪人在适用刑罚以外再附加适用强制医药治疗措施的规定。现代许多国家的刑法中, 对醉酒犯罪人除适用刑罚外, 都规定有强制戒酒、强制医疗酒癖等保安处分措施, 我国刑法也考虑补充规定此种内容。因为对醉酒人来讲, 醉酒往往与其犯罪有着密切联系, 是其犯罪直接或间接的原因。既然行为人在醉酒状态中实施了犯罪行为, 那我们就不仅应当以刑罚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也应当以适当的措施同引起犯罪的原因或条件作斗争。

2.我国刑罚坚持罪行责相适应原则 (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 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 以实施行为时的责任能力来与其所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因此, 笔者认为醉酒人承担责任分为三种情况: (1) 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而醉酒, 在行为时完全不能辨认或者完全不能根据这种辨认控制自己的, 不负刑事责任。 (2) 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而醉酒, 在行为时没有足够能力辨认或者没有足够能力根据这种辨认来控制自己的, 应当减轻处罚。 (3) 以犯罪为目的, 有计划地造成醉酒状态的, 应当从重处罚。以上第 (1) 、 (2) 点规定是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和实行行为与责任能力同在的原则, 还考虑了影响犯罪量刑轻重的情节, 防止“客观归罪” (指不问主观过错而仅依据客观行为实施惩罚的责任形式) ;第 (3) 点规定是以惩罚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为主, 以达到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刑法目的。 (1)

参考文献

[1]李云昭, 舒和润.刑法案例[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81.

[2]刘生荣.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J].法学研究, 1991, (1) .

[3]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87.

[4]何庆人.原因自由行为的困境与诠释[C].中国刑法学精粹.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96.

[5]素长青, 章志祥.新刑法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18.

[6]王晨.我国刑法规定了严格责任吗[M].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18.

[7][美]道格拉斯.刑法哲学.解望原译[M].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137.

[8]何庆人.原因自由行为的困境与诠释.中国刑法学精粹[C].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97.

[9][日]平场安治.酩酊和刑事责任.刑法讲座 (第3卷) :53.

生理问题 篇5

一、生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性

从1628年英国医生威廉·哈维(WillianHarvcy)的《心血运动论》一书的问世开始,生理学便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因此,生理学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生理学实验。生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本课程是医学和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其他专业学生,选学生理学实验课,将对个人科学素养的提高十分有益。

二、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

1.目的

使学生逐步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而掌握获取生理学知识的技能,提高对实验中各种生理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

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2、要求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因此,实验课的要求包括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1)实验前

生理学实验是在具有生命活性的机体上进行的,实验结果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教师在备课中,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统一实验方法步骤、统一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同时要求教师操作熟练。

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设计原理、简要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还应复习与本实验有关的理论部分,以提高实验的目的性和主动性,达到进一步巩固有关理论知识的效果。

(2)实验中

教师传授知识要耐心细致,对学生负责。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一定要教会,一丝不苟,逐步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学生与指导教师自由交换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丰富想像力、增强探索与创新意识。

学生应认真听教师讲课,按教师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生理现象,并对引起生理现象的原因、意义进行分析和思考。

实验用器材、物品要摆放整齐,便于操作。注意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卫生,随时清除污物。实验桌上不得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爱护仪器和实验动物,注意节约实验材料。不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他人或他组的仪器用品,公用物品在使用完后应放回原处,以免影响他人使用。

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实验结束前请教师审查实验结果。如有错误,及时补救。未经教师许可,学生不得擅自终止实验或离开实验室。

(3)实验后

学生应将实验用具整理就绪,放回原处。所用手术器械、手术桌和其他手术用品擦洗干净,仪器用干布擦干净。实验用具如有破损或缺少,及时报告指导教师。作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按教师要求妥善处理实验动物,不可自行处理。尤其不能将未处死的动物(尤其鼠类)随手丢弃。实验后,关闭水源、电源,经教师允许方可离开实验室。

整理实验记录,按教师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并及时交给教师批阅。

教师应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如发现不合要求的应指明问题,退回重写。

三、实验报告的撰写

书写实验报告是生理学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之一,师生都应认真对待,以便为日后撰写科研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写好实验报告,现将其格式和内容要求简述如下:

1.格式

生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

专业

组别

日期

室温

2.内容要求

(1)实验题目

实验题目应与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致。一次实验课可能完成多个实验,但教师只要求写一两个实验的报告,有的实验要求学生自行命名。这就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实验题目应与报告内容相符,题目的文字要简而明、概括性强。

(2)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应与实验题目密切相关,不写与之无关的内容。文字力求简练。

(3)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应按教师的要求写。一般常规实验不必写,而自行设计的实验必须写明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重要部分,实验过程中所观察或记录的生理指标,都应如实、正确地在实验结果中剪贴、记述或说明。如果要求用描记图表示,则需要将原始记录进行合理的剪贴、加工,并在图的下方写明图号、图名、图注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不得将记录原封不动地附在报告上。如果记录需要用表格形式表示,其两端是开放而不封口的。表号、表名写在表的上方。凡是定量测量资料,均应以正确的单位和数值准确地写在报告上。有些实验结果需要作统计学处理,求出均值、标准差以及显著性检验。为了便于说明和比较,有些实验结果可以列表或绘图表示。

(5)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并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相符合。如果出现矛盾,应分析其中的原因。讨论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必须独立完成。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和文字表达能力。报告不应盲目抄袭书本,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但应注意使用专业术语)。提倡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认识,以及需深入探索的课题。

(6)结论

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和讨论中归纳出来,有高度概括性的结语,也是实验所验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简要总结。结论的文字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写好结论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活体解剖技术

生理学实验是以活的动物或人体作为观察对象和实验材料。在动物实验中,活体解剖技术对生理学实验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着重于学习、掌握这些操作技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生理学实验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离体实验法是将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从活的或刚处死的动物体上取出,置于接近正常生理条件的人工环境中,以观察、研究其生理功能。如离体心脏灌流、离体肠段活动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等实验。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急性在体实验法是动物在麻醉或毁坏脑(或脊髓)的状态下,用手术的方法暴露某一器官,便于观察、研究其机能及变化规律。如在体心脏活动的观察、肾脏泌尿机能的研究等。急性实验法只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研究,而且实验后动物不能存活。慢性实验法是在特定条件下,以完整而清醒的动物为对象的实验方法,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地反复观察动物的某一生理机能。此法常需要先在动物体上施行某种无菌外科手术,如胃肠道瘘管术,或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埋藏电极、切除某一器官等,须待动物恢复健康后方可进行实验。这种实验花费时间较长,动物需要特殊的护理,在基础生理学实验中较少安排。

一、手术器械及其用途

(一)常用手术器械

根据生理学实验的需要,常用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手术剪、金冠剪、手术镊、眼科剪、蛙类毁髓针、玻璃分针等。

1.手术刀

主要用于切开皮肤或脏器。常用手术刀为刀柄和刀片组合式,也有刀柄和刀片相连的。根据手术的部位与性质,可以选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手术刀片。常用的执刀方法有4种:

(1)执弓式

这是一种常用的执刀方法,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于腹部、颈部或股部的皮肤切口。

(2)执笔式

此法用力轻柔而操作精巧,用于切割短小而精确的切口,如解剖神经、血管,作腹膜小切口等。

(3)握持式

常用于切割范围较广、用力较大的切口,如切开较长的皮肤、截肢等。

(4)反挑式

此法多使用刀口向弯曲面的手术刀片,常用于向上挑开组织,以免损伤深部组织。

2.手术剪

主要用于剪皮肤或肌肉等粗软组织。此外,也可用来分离组织,即利用剪刀的尖端,插入组织间隙,分离无大血管的结缔组织等。手术剪分尖头剪和钝头剪。其尖端还有直、弯之别。生理学实验中常习惯于用弯型手术剪剪毛。另外,还有一种小型手术剪,称眼科剪,主要用于剪血管或神经等柔软组织。眼科剪也有直头与弯头之分。

3、手术镊

主要用于夹持或牵拉切口处的皮肤或肌肉组织。眼科镊用于夹持细软组织。手术镊有圆头、尖头两种,又有直头和弯头、有齿和无齿之别,而且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可根据手术需要选用。通常,有齿镊主要用于夹持较坚韧或较厚的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等;无齿镊主要用于夹持较细软的组织,如血管、黏膜等。

4.金冠剪

金冠剪尖端粗短,易于着力,可用于剪开皮肤、内脏、肌肉、骨骼及绳线等。持剪姿势同一般手术剪。

5.毁髓针

专门用来毁坏蛙类脑和脊髓的器械。分为针柄和针部,持针姿势一般采用执笔式。

6.玻璃分针

专用于分离神经与血管的工具。尖端圆滑,直头或弯头,分离时不易损伤神经与血管。玻璃分针尖端容易碰断,使用时要小心,如尖端破碎时会损伤组织,不可再使用。持玻璃分针的姿势同执笔式。

(二)哺乳类动物用手术器械

主要作用是分离组织和止血,不同类型的止血钳又有不同的用途。执止血钳的姿势均与执剪刀的姿势相同。常用止血钳有以下3种:

(1)直止血钳

分长短两种类型,又有有齿和无齿之别。无齿止血钳主要用以夹住浅层出血点,以便止血,也可用于浅部的组织分离。有齿止血钳主要用于强韧组织的止血,提起皮肤等。

(2)弯止血钳

与直型的大同小异,也分长短两种,主要用于深部组织或内脏出血点的止血。

(3)蚊式止血钳(蚊嘴钳)此种止血钳头端细小,又称小止血钳,适用于细嫩组织的止血和分离,不宜钳夹大块或坚硬组织。

2.持针器

主要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持针器的头端较短,口内有槽。使用时,用持针器的尖端夹持缝针近尾端1/3处。

3,咬骨钳

主要用于咬切骨组织,如打开颅腔或骨髓腔等。咬骨钳有剪刀式和小蝶式及双关节咬骨钳,前者适用于剪开骨片,后者适用于咬断骨组织。

4.颅骨钻

颅骨钻有多种类型。主要用于开颅时钻孔。

5,缝针

用于缝合各种组织。缝针有圆针和三棱针两种,又有直型和弯型之别,而且其大小不一。圆针多用于缝合软组织,三棱针用于穿皮固定缝合,弯针用于缝合深部组织。主要用于短期阻断动脉血流,如动脉插管时使用。

二、活体解剖技术

1.动物的选择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狗、猫、兔、大白鼠、小白鼠、豚鼠、鸽、鸭、蟾蜍或蛙等。无论选用哪种动物,均需健康。一般地说,健康的哺乳动物毛色光泽、两眼明亮、眼和鼻五分泌物、鼻端潮而凉、反应灵活、食欲良好。健康的蛙或蟾蜍则皮肤湿润、喜爱活动,静止时后肢蹲坐、前肢支撑、头部和躯干挺起等。

动物种类的选择需根据实验内容而定,使其解剖和生理特点适合于预定实验的要求。如研究主动脉神经传人冲动的作用时,常选用兔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兔的主动脉神经在颈部自成一束,与迷走神经伴行,易于寻找和分离;观察心脏传导组织的电活动时,常选用狗的浦肯野氏纤维及兔的窦房结作为实验材料,因为狗的浦肯野氏纤维在心室内较为粗大,很容易解剖分离。在生理学的研究中,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中,合理地选择实验动物,常常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但并非越是高等动物越好。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根据实验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考虑。

2.动物的麻醉

在慢性实验或急性在体实验中,施行手术之前必须将动物麻醉。麻醉可使动物在手术或实验过程中减少疼痛,保持安静,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麻醉剂的种类繁多,作用原理不尽相凤除了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以外,还会引起其他生理机能的变化,因此,在应用时需根据动物的种类以及实验或手术的性质慎重加以选择。麻醉必须适度,过深或过浅均会给手术或实验带来不良影响。麻醉的深浅可从呼吸、某些反射的消失、肌肉的紧张程度和瞳孔的大小加以判断。人们常用刺激角膜以观察角膜反射、夹捏后肢股部肌肉等简易方法了解动物的麻醉深度。适度的麻醉状态是呼吸深慢而平稳,角膜反射与运动反应消失,肌肉松弛。

(1)常用麻醉剂的种类及用法

麻醉剂可分为局部麻醉剂和全身麻醉剂两种。局部麻醉剂0.5%~1.0%盐酸普鲁卡因或2%盐酸可卡因用作皮肤或黏膜表面麻醉。在生理学实验中,多采用全身麻醉剂,如挥发性的乙醚,氟烷和非挥发性的巴比妥类、氨基甲酸乙酯等,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乙醚(ether)是一种呼吸性麻醉剂,适用于各种实验动物。在用乙醚麻醉猫、兔或鼠类时,可将动物放在特制的玻璃钟罩内,同时放人浸有乙醚的脱脂棉,动物在吸人后的15—20 min开始发挥作用。在麻醉狗时,可用特制的麻醉口罩套在动物嘴上,慢慢将乙醚滴在口罩上进行麻醉。

乙醚对呼吸道有刺激黏液分泌的作用,为防止呼吸道堵塞,可用硫酸阿托品皮下或肌肉注射。乙醚麻醉有易于掌握、比较安全和作用时间短等优点,但麻醉后也容易苏醒,需要专人管理麻醉,以防过早苏醒或麻醉过量。

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sodium)适用于各类实验动物。常配制成5%的水溶液。一般由静脉或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作用开始快,一次给药的麻醉有效时间约2~4 h,不需要特殊护理。如在实验中需要补充注射时,可再由静脉注射1/5剂量,仍可维持l~2 h。麻醉过量时,动物可产生严重的呼吸和循环抑制而导致死亡。

硫喷妥钠(pentothalsodium)为淡黄色粉末,水溶液不稳定,一般需在使用前配制,常用的浓度为:2.5%~5%,静脉注射,不宜作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后作用较快,但苏醒也快,麻醉时间较短,一般约1.5 h。实验过程中可重复注射,以维持麻醉的深度。

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又称乌拉坦或脲酯。氨基甲酸乙酯易溶于水,常用浓度为20%~25%,适用于多数动物:狗、猫、兔多用静脉或腹腔注射,鸟类多用肌肉注射,蛙类用皮下淋巴囊注射。

氯醛糖(ehloralose)溶解度较小,常用浓度为1%,使用前须加热促其溶解,但不可煮沸。常采用静脉或腹腔注射,可维持麻醉状态3~4 h。与氨基甲酸乙酯合并常用于电生理实验中。

非挥发性麻醉剂使用简便,维持时间较长,实验中无需专人照管,麻醉深度也较易掌握,因此为大多数实验室采用。其缺点是苏醒缓慢。

(2)麻醉剂的给药途径及方法

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淋巴囊注射

3.动物的固定

急性在体实验的手术过程中,必须将麻醉动物稳妥地加以固定,以限制动物的活动,保证实验或手术的顺利进行。一般使用各种动物的头夹和固定绑带将动物固定于手术台上,但随手术部位和实验内容的差别,动物的固定方法也不相同。生理学实验中最常使用的动物固定方法有两种:背位(仰卧位)固定法和腹位(俯卧位)固定法,其中关键性的固定部位是头部和四肢。

(1)背位(仰卧位)固定法

将动物的背部直接接触手术台的固定方法。在呼吸、循环,消化及泌尿等实验中均采用此法。各类哺乳动物(兔、狗、猫等)的背位固定法大同小异,现以免为代表加以说明。

头部的固定:头部的固定通常使用头部固定夹,有兔头夹、猫头夹和狗头夹之分。使用时可将相应的头夹固定于手术台前端的直棒上,然后将已麻醉的动将兔头夹的半圆铁圈由背部夹持于动物的颈部,然后将金属加以固定,但不可过分压迫鼻部,以免影响呼吸。部有一直铁棒,其上有一半圆铁圈,均可上下移动,固定时把内,半圆铁圈的下方,再将直铁棒插入上下颌之间,犬齿之后圈下移,适度地压在动物的鼻梁上,若无动物头夹,也可取线绳代替,将线绳压紧动物的上颌,固定于手术台上,方法简便易行,也可达到固定头部的目的。四肢的固定:在头部固定之后,即可固定四肢,四肢用绑带(或四肢夹)固定。先将绑带按图打活结,再套进动物前肢的腕关节和后肢踝关节,将绑带收紧,后肢的绑带可直接拉紧分别扎于手术台两侧的木钩上。除特殊要求外,前肢的固定方法应为:将两前肢平放在胸部的两侧,再把捆绑前肢的两条绑带从动物背部交叉穿过,并压在对侧前肢的前臂上,最后拉紧绑带,固定于手术台两侧的木钩上。这样即将动物稳妥地固定于手术台上。

(2)腹位(俯卧位)固定法

腹位固定是动物的腹部直接接触手术台的固定方法。这种固定法适用进行脑、脊髓的实验。兔、猫头部的固定常用马蹄形头固定器。其方法是在两侧眼眶下部剪去一小块毛皮,暴露颧骨突,用带1 毫米钻头的骨钻打一个孔,将固定器两侧的尖头金属棒紧紧嵌入小孔内,加以固定,再调节固定器中间的金属棒高度,使其尖端紧嵌在两齿缝之间,旋紧螺旋固定之。如果需要头部上仰,可提高固定器前端的垂直铁柱;如需头部下俯,可将该铁柱放低。

动物四肢的固定同前,用绑带缚紧后直接拉紧固定于手术台两侧的木钩上(或直接用手术台两侧的四肢固定夹夹住),前肢的绑带可不进行交叉。

(3)蛙类固定法

蛙和蟾蜍的固定法也分背位和腹位两种。规范的固定方法是使用蛙腿夹和蛙板,方法较简单。将蛙腿夹套在蛙四肢的腕关节和踝关节处,拉紧四肢插入蛙板上的小孔内即可。如无这些器材,可用大头针将四肢直接钉在木板上。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进行实验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创新意识与钻研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积极性与主动索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设计要求

实验设计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考虑到学生应熟悉常用生理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并掌握动物实验的一般技术,通常安排在实验课的最后几周进行。

教师可预先提出实验设计要求,介绍本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对动物、设备、药品等方面的准备要细致,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所需的条件。

学生设计的实验要有创新性。要在原有实验指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最后提出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选题应包括以下内容:

设计的科学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的方法手段,观察内容和测定指标,预期结果等。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如同申请一项科研课题,应包括:

1.课题名称

所设计实验的题目,要具体、明确、清楚。

2.目的与意义

设计的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何理论或实际意义。

3.基本原理

所设计实验的科学依据。4.动物、器材与药品

所需动物的种类、实验仪器和药品清单。5.进行实验的方法、步骤、观察指标与程序 6,预期结果

验证原理或新的发现。实验设计原则

1.科学公正

科学性是实验设计的核心。所设计的实验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或科学推论,切忌盲目、无任何根据的凭空设想。大胆设想、创新是建立在对已有知识掌握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对实验的数据处理要客观,实事求是,切忌编造、篡改、弄虚作假。发现与预期结果不符的数据要认真分析,去伪存真。

2.条件一致

在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到待测因素本身的条件必须前后一致,尽量避免非受控因素的干扰。如电刺激参数;给药的剂型、剂量;动物的品种、性别、体重;环境温度、湿度等。

3.对照重复

生理实验的目的在于发现某一因素(条件)对机体活动的影响。因此必须有对照进行比较。

对照的基本原则是:除待检测的因素(条件)有所区别外,对照实验与检测实验的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欲证明待测因素(条件)所引起的反应具有某种客观规律性(非偶然发生),那么,实验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只有反复重现的结果才有可信性。真理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4.量效关系

如果待测因素(条件)与某种反应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则二者之间除因果关系外,还应表现出量效关系。如了解药物的作用时,应注意观察不同药物浓度时的反应;观察电刺激与肌肉收缩的关系时,应测试不同刺激强度、频率时肌肉的收缩反应。

5.测试指标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应对测试仪器进行认真的定标。如电子仪器的放大倍数、零点平衡的调节、标准试剂的配置等。

6.统计处理

对获得的实验原始数据或资料应核实、分类整理,开采取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找出规律。通过计算机作出统计表或坐标图和直方图。

7.综合论证

科学结论的取得,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观测某一神经因素的作用时,不仅用刺激的方法,也可用切断、损毁、拮抗药物及受体阻断剂等方法进行验证。另外,有些生理指标受到时间、温度、湿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考虑机体动态的变化。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器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用整合的观点去分析实验结果。

[参考选题]

、1、影响心输出量的各种因素

2、温度、体位、呼吸、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3、抗利尿激素对水通透性作用的观察

4、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紧张性的影响

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目的要求

使学生获得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提高组织实施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组织实施步骤

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动物的选择、药品的配置、仪器的安装与调试等。实验准备应在实验员指导下进行。

实验过程中

实验按计划实施后,应有详细的实验过程记录。记录应及时、完整、精确。要保持记录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及相互合作。在实验过程中一般严格按照实验设计既定方案操作,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直至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

实验完成后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写出翔实的实验总结报告。报告格式应包括: 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与参考文献。实验结果中的数据要附必要的图、表或照片。

评定成绩

生理问题 篇6

【关键词】中职院校;生理学;问题教学法;科学应用

生理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中职卫校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该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学生学习其他医学知识的基础与关键。但是其中含有的大量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往往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学形式的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采用问题教学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与创新性,为今后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中职生理学课程的主要特点分析

中职生理学课程是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为论述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作为基础课程,其学习效果关乎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但是生理学课程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抽象、难懂、复杂的理论性知识,这些概念、生理机制或生理过程难以记忆,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虽然如此,但是近年来各大中职卫校仍然不断缩短生理学的学时,更加影响了中职学生学习生理学的效果。

二、问题教学法在中职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问题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引导,确保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将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加以掌握,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能力。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能够自觉思考问题,并会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内化,加深印象。

问题教学法也可以呈现多样的形式,不但可以讨论、学生自学,还可以制定学生回答甚至是抢答。要想保证效果还可以综合使用多种形式,便于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果,扭转学生不想学习、仇视学习的状态。

三、问题教学法在中职生理学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一)问题的设置要科学、合理

问题设计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教学中只有创设有效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作用。首先,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性。也就是说,问题不能太容易,太容易不具有挑战性,学生就会产生懈怠感。笔者在教学时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讲授人体动脉血压问题时,小组内四名成员刚一展开讨论,就有一名组员觉得问题太简单,没有兴趣讨论。当然,问题的设置也不能太难,否则学生感觉无从下口,产生的挫败感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需要注意就是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探究与思考的价值,否则失去了问题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其次,问题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必须满足教学内容的需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确保问题能够被引导到需要学习的内容之上,便于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有效调整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进一步发挥问题教学法的效用,在生理学教学时就应该进一步调整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以外,为了能够适应问题教学法中对自学的要求,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确保其能够有效接受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教学法并不是盲目使用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自学能力分层设置,体现出层次性。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比较低,那么教师的参与度需要更高,对其进行细致的指导。

(三)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在实践问题教学法时,尤其是刚开始实施时,可能存在学生因为害羞、害怕等原因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状况。教师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应该善于鼓励,通过鼓励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为了将问题教学法的效果最大化,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作用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全激发出来。比如说可以将学生的成绩与问题参与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回答问题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期末考试中设置10分的回答问题分,并引导学生明白这10分只有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参与问题的研讨才能获得,否则不得分。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能够获得奖励,必然积极踊跃参与问题讨论,踊跃回答问题。并且为了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必将积极查阅资料,研究教材知识与内容,无形中将生理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加以掌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职卫校教学的不断成熟与发展,问题教学法的优势正逐步显现。当然,目前在使用问题教学法进行生理学教学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节奏不易把控,无法有效分配课堂时间等,但是相信随着问题教学法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人们的有效研究,在今后的中职卫校中,问题教学法将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在认识与理解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还应当能够灵活运用,以便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医疗人员,从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红.问题教学法在中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8)

[2]周利萍,董辉光.P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05)

[3]门秀丽,赵利军,孔小燕,李宏杰,吴静,刘丽华.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02)

生理问题 篇7

目前, 电生理检查网络已在国内多家医院、社区等医疗单位实施, 并已取得了可喜的社会、经济效益, 有效提升了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但建设电生理检查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涉及网络选择、数据库制定、图像格式统一等诸多问题, 而且根据医院的工作流程不同, 建立模式也随之进行相应的变化, 特别是作为军队医院, 安全是首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如何对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等过程中进行安全安全防护是建设电生理检查网络的关键, 因此, 建设好医院电生理检查网络我们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的选择

电生理设备采用有线与无线连接解决方案, 使其具有远程会诊功能, 实现诊断中心与采集客户端、下级医院、救护车等的连接。有线方式包括网线、光纤、有线电话等, 但电生理检查设备一般采用移动模式, 因此无线方式是电生理检查网络的最佳方案。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迅速, 出现了一系列无线接入技术标准, 从无线个域网 ( WPAN) , 如蓝牙, 到无线局域网 ( WLAN) , 再到无线 城域网 ( WMAN) 和无线广 域网 ( WWAN) , 如第三代 ( 3G) 移动通信网络, 特别是现在已经向4G方向发展。相对于GSM移动通信方式, WCDMA在技术上有着多方面的先进性, 尤其在数据速率、传输功率等方面, 而且WCDMA终端具有更低的电磁辐射, 对人体的影响更小, 待机时间更长。利用WCDMA网络传送电、生理信号, 无论是在信号的可靠性方面还是在功能的扩展上, 都有着广阔的前景[2]。

医院无线网络的总体框架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终端层、IP网络层和服务器集群。无线网络的覆盖设计采用的收发器, 利用10 /100 m以太网端口, 通过双绞线和骨干网络连接来实现的, 其要求是保证医院无线网络覆盖区域访问流畅。为了确保无线网络传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医院各楼层、各病区均应安装收发器。收发器通常安装在通道的吊顶处, 每个收发器的覆盖范围以15 ~ 25 m最佳, 在实现无线信号的全面覆盖的同时, 也要尽量减少重叠覆盖的区域。

2 电生理图机的选择

目前, 我国的电生理检查网络产品不多, 国外的电生理网络系统也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现阶段成熟的电生理检查网络系统以麦迪克斯公司、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产品为主。最方便省时的一种方案是淘汰掉现有电、生理图机等电生理设备, 统一采用新的移动式电、生理图机、电生理设备和配套软硬件, 如软件平台。但此种方案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 使其具备数字接口, 成为系统的数字终端; 对于那些没有数字接口的过于老旧设备, 则可统一替换为手持式移动终端, 手持式心电图机硬件是PDA掌上计算机或专用平板计算机, 安装心电数字变压器、心电采集软件。临床医生或护士采集心电图, 采集结束后直接以无线的方式传输发送到心电图诊断中心; 而对于脑电图、运动平板等电生理设备, 则通过二次开发方式进行改造, 使其联入网络。

3 电生理检查网络模式的选择

根据医院规模和人员配备及资金预算等情况, 一般有两种选择模式。方案一为 “电生理中心诊断模式”, 设立电生理中心诊断室, 负责集中处理所有电生理病历的报告, 电生理中心诊断室一般设在电生理图室, 根据医院情况也可以设置在心血管内科, 主要包括诊断工作站、显示系统等; 采集终端负责采集数据, 然后通过网络把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 主要包括电生理图机 ( 通常为移动式电生理图机) 和传输网络 ( 包括有线、无线网络) , 此种方案根据科室的地理位置划分, 一般为一个病区放置一台电生理图机; 浏览端一般采用B/S模式浏览图像。这种方案为通用模式, 但缺点是造价较高, 需购置移动式电、生理图机或对电生理图机进行改造, 铺设有线或无线网络, 此模式为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种方案是建立 “电生理采集中心模式”。组建一支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电生理采集队伍, 负责在全院各个科室进行电生理的采集, 然后把数据传输至电生理诊断中心, 电生理图仪的数量视工作情况定。这种方案适用规模较小, 科室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医院, 优点是花费较少, 易于实现。

4 数据存储格式和传输协议的选择

由于心电图信息较为繁杂、心电图厂家众多、产品规格不一, 而且出于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 每个厂家生产的电生理图机对采集的电生理信号都是经过压缩编码并加密的。另外还存在动态心电图、心向量、晚电位、心率变异等更深层次的心电图分析技术, 因此很难通过一种有效的标准和网络技术将其所有的心电产品以及心电检测内容包容在其内。因此直到目前为止, 国际上尚无权威的心电信息标准。

要实现多电生理网络的融合, 各厂家必须对各自的电生理信号进行解码, 获得原始数据, 并且考虑到存在空间和浏览等因素, 可以一种较为通用的格式进行统—存储。电生理图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展现。一种是PDF或是图像格式, 显然这种格式只能用于浏览, 不能用于测量和诊断, 只能配置于一般的浏览工作站。另一种是直接的数据格式。目前系统的数据传输也具有多个不同的标准。现有的电、生理图传输标准有HL7a ECG数据传输标准, 医疗影像协会的DICOM3. 0标准, 美国FDA所指定的XML格式为构架的电、生理图传输标准等。从与HIS系统兼容性的角度考虑, 一般应用相对广泛的XML传输格式[3]。

5 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

服务器的安全从两方面考虑, 针对本地硬盘的硬件损坏, 服务器采用RAID技术; 针对其它硬件损坏可能带来问题, 设计采用双机热备或集群技术; 也可采用异地备份存储方式, 进行实时自动备份与定时自动备份, 将数据库构架以及内容全部备份。

为保证数据的安全, 一是使用具有硬件容错技术的NAS、SAN、以及磁盘阵列在线存储; 二是使用磁带或光盘进行备份存储, 离线保存所有数据; 三是对数据的访问设定严格的权限, 针对数据的修改、删除、访问等操作都要具有相应权限, 系统同时自动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等信息, 明确对数据的任何一次操作的详细情况。

数据传输的方式主要为无线, 因此无线网络安全是本方案的核心, 首先是天线的合理选用和布局、合理配置AP发射功率, 再者是引入加密和认证机制, 其中常见加密方式有WEP加密、WPA加密。认证包括IEEE802. 1X验证、IEEE802111标准、WPAI等[4]。在我院实施过程中, 数据的传输基于自主开发的NFS技术, 不设置任何的开放式传输机制, 只能基于NFS的内部认证方可传输, 避免了数据在网络上被非法调用与修改[5]。

6 结束语

电生理检查网络系统涉及领域广泛、技术含量较高, 实施好项目需重点把握的要点较多, 除以上几点外, 还应关注电生理检查网络系统与医院HIS系统、PACS等系统的接口方式, 以及多种网络融合等问题。建设电生理检查网络是未来医疗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随着电生理、网络、数据存储等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 我们需研究、把握的重点还会进一步深入和扩展。

参考文献

[1]卢喜烈.电生理网络系统[J].电生理学杂志, 2009, (6) :438-439.

[2]钱明理, 谢海源等.基于多网融合的电生理检查网络设计[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2, 33 (2) :87-89.

[3]张朋, 焦腾.基于3G网络的远程电生理监护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7) :7-8.

[4]赵建超, 尹新富.校园无线网络安全综合防御[J].制造业自动化, 2011, 33 (2) :35-36.

生理问题 篇8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生理教学

随着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多样性, 职业教育也加快了发展步伐。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能力, 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 无心学业。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花很多时间砖研教材、备课, 着眼点主要在自己的讲授上, 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 教学效果不好。为解决这一矛盾, 笔者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 适时采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 善导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由此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把着眼点放在与学生的交流上, 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良好效果。下面谈几点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具体做法

1. 通过预习和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问题教学法”的首要环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通过预习笔记等形式向教师提出问题, 笔者则将学生的预习笔记当做作业来检查。对于按时预习并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与鼓励。如:学生在预习眼的折光功能时提出:“远视眼和老花眼有何区别?”“老花眼可以预防吗?”等, 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可以做为课堂讨论内容。对提不出问题的同学也不批评, 转为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旨在引导学生如何质疑。

2. 通过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引出新内容, 较好地进行章节间的内容过渡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学会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 启迪其心智, 激活其思维。如:笔者在讲尿的生成过程时, 由尿生成的第一环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向第二环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过渡时, 用了一个疑问:一个人每天由肾小球滤出的原尿总量为180升, 而最终由尿道排除的终尿量只有1.5升, 只占原尿量的1%, 那99%的原尿都到哪去了呢?学生思考片刻, 有的同学回答, 被重吸收了。老师说:“对, 是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了。”从而引出尿生成的第二环节。

3. 教师针对新知识点提问,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面对新知识点学生自然对其中若干内容产生疑问, 教师可选择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容易产生很多疑问的问题, 加以提问, 然后通过限时阅读教材来寻找答案。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血浆渗透压的作用及等渗溶液的概念时, 如果按照传统讲授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在讲授时先提出问题:有很多同学在感冒发烧时去校医室或医院点滴, 你们注意过点滴瓶上的标签吗?用的是什么溶液?什么浓度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溶液?我们在输液时如果改用其他浓度的溶液, 会给机体造成影响吗?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想尽快得到答案。这时笔者让他们阅读教材, 上教材里寻找答案。有的问题教材上找不到答案, 笔者便给他们提供资料, 教他们寻找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问题讨论

进行问题讨论会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首先, 设计问题应符合探究性、研究性、开放性的特点, 这样的问题才能展现答案的多样性, 才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讨论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尽快得到问题的结论, 而是要充分展现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其次, 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 难度不高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挑战性, 从而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目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 选择有探究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结合医院临床工作实际, 提出一些有研究性的问题给学生讨论。如: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哪些护理?测量体温的部位有哪些?应注意哪些事项?学生讨论很热烈, 很多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发言,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通过实验课, 让学生模拟护士对病人的护理过程, 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效果分析

1. 在学生方面

“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以“问题”为线索, 去寻找、发现、探索知识。使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60%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质疑、释疑的学习方法对自己有很大帮助。30%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提问题的学生多了, 问题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2. 在教师方面

笔者在生理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 通过指导预习、问题教学、设问练习、问题转新等步骤, 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同时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使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知识面要专, 而且要广。作为医学基础课教师要经常联系临床实际, 把临床最前沿的理论充实到教学, 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

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教师从一种传统的单向传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角色, 真正达到了古人所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这种自己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解决问题的训练, 无论是对于学生以后学习乃至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生理问题 篇9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植物激素,生长素运输模式

在当代本科生教育中, 《植物生理学》一直是生物类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 也是生物类考研考生大多会遇到的一门课程。多年来植物生理学教科书的不同版本相继推出, 这些教材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不断提高。但是涉及到植物生长物质这一章节中植物重要激素生长素, 很少提及生长素在植物根中运输模式是怎样的。尽管国外植物生理学教科书已经及时更新了植物根中生长素运输的相关内容, 但还缺少一个完整的生长素运输模型, 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植物重要激素生长素在细胞内的调节机制和作用模式。完整的补充这一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全面的认识这一植物激素, 了解生长素运输对生长素发挥作用所带来的影响。因此, 建议及时补充植物生理学中生长素在植物根中的运输模式。

1 生长素运输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

生长素主要在植物叶原基、嫩叶和茎尖等生命力旺盛的部位合成, 随后以一种特殊的极性转运方式 (自植物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将其运输到目的地发挥生物学功能。早期在植物中使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发现, 生长素运输在调节植物器官发育、根和茎分支、植物可逆的向光性和向地性等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维持其在植物体内的梯度性分布, 是植物形态建成的主要决策者[1]。

2 生长素在植物根中运输模式

极性运输是生长素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意义上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植株的茎尖生长点和幼叶等组织向下部组织的单向运输。近十几年来, 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已知植物中不仅存在着从茎尖向根的极性运输, 还具有在组织局部的极性运输。例如, 在根尖存在着生长素的环流, 从地上部分通过维管组织运输来的生长素经过根尖中柱细胞间的单向运输, 向根尖静止中心聚集, 然后又通过表皮细胞和侧根冠细胞向根尖的伸长区运输, 再通过皮层细胞向根尖分生区回流。生长素发挥调控作用, 主要是通过在植物组织或器官建立不对称分布,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在生长素浓度梯度的建立和维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生长素运输蛋白

3.1 生长素内流载体蛋白

生长素内流载体能够在逆浓度梯度情况下将生长素运输到细胞体内, 这种有效的运输方式对于建立和维持器官和细胞中最佳的生长素浓度梯度及分布是必需的。在拟南芥中已发现的生长素内流载家族。AUX1蛋白是拟南芥中第一个发现并且研究较为清楚的生长素内流载体, 它协同生长素外流载体共同调节根中生长素的向基性运输和向顶性运输, 对于根的向重力性应答和侧根形成非常重要[1]。

3.2 生长素外流载体蛋白

生长素外流载体PIN蛋白的序列与原核生物的膜转运蛋白同源性较高, 但被认为在早期被子植物中的PIN蛋白已经进化成一类具有独特功能的蛋白家族[2]。植物中PIN蛋白的名称是根据拟南芥中该家族成员PIN1的突变表型命名的, 由于PIN1突变体的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形成“针形”花序。拟南芥基因组包含8个PIN基因, 在根尖分生区, PIN1、PIN4和PIN7定位于中柱细胞, 负责将地上部分新合成的生长素向根尖运输, 在静止中心处形成生长素的最大化;分布于小柱细胞中PIN3和PIN7负责将根尖处的生长素向根冠两侧细胞横向转运[3];除了分布在根皮层细胞的基部PIN2参与向根尖处生长素流动外, 一部分在根尖表皮细胞顶部分布的PIN2负责根冠两侧生长素的向远端分生组织流动, 这样在根尖分生区就形成一个生长素“环型”流, 负责根的向地性和分生区细胞特性的维持[4]。

4 结语

综上所述, 有关生长素这三点的内容对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生长素的运输模式非常重要。通过了解生长素的运输模式, 学生可以明白生长素分布及浓度梯度的建立对于生长的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性, 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一激素。

因此建议在植物生理学教材中适当添加这一方面的内容, 这对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生长物质来说是有益的, 值得教学界同仁考虑。

参考文献

[1]Peer W.A.Seven things we think we know about auxin transport[J].Mol Bcular Plant, 2011, 4 (3) :487-504.

[2]Krecek P.The PIN-FORMED (PIN) protein family of auxin transporters[J].Genome Biology, 2009, 10 (12) :249.

[3]邹纯雪, 门淑珍.生长素的外输载体PIN蛋白家族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3, 35 (5) :574-582.

[4]Feraru E.PIN polar targeting[J].Plant Physiol, 2008, 147 (4) :1553-1559.

[5]张继澍.植物生理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生理问题 篇10

试题库的建立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 试题库的建立还为教师在考前更科学地组卷提供了便利, 也为更好地实现教考分离提供了保证。基于我校学生生源构成的特殊性, 我校生理学试题库主要是为藏族学生建立的, 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这门课程, 提高教学质量。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医学院2011级临床专业45名本科学生, 均为藏族生源。

1.2 试题特点

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理学》第7版教材 (朱大年主编) 为临床本科学生教材, 以《生理学》教材为指导, 按照教学大纲和规范化的试卷要求, 由主讲教师随机从生理学试题库中抽题组卷, 试题涵盖所学全部章节, 题量分布以各章重要程度和学时数作为基准。总题量58道, 题型分配见表1, 客观题包括单选和填空, 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和问答。

1.3 考试及评分方法

试卷由生理学专业教师交互阅卷, 以减少主观性阅卷差异。

1.4 数据处理

将考试成绩录入计算机, 分别计算每道题的难度系数 (P) 和区分度 (D) 。客观性试题难度系数计算采用通过率法, 主观性试题难度系数计算采用平均数法;客观性和主观性试题区分度计算采用两端法[1]。

2 结果

2.1 成绩分析

试卷满分为100分, 平均成绩为62.13分, 不及格率为44.4%, 最低分为14分, 最高分为90分, 全距为76分, 中位数为60, 标准差为20.39分, 峰值在60~79分之间, 呈负偏态分布。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见表2。

2.2 试题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分析

各题难度系数、区分度分析见表3~4, 各种题型难度系数、区分度分析见表5。

3 讨论

3.1 试卷质量分析

以我校2011级临床本科藏族班45名学生的生理学期末考试成绩为基础, 用难度系数 (P) 、区分度 (D) 作为衡量试题的标准。

难度系数 (P) 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是反映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试题难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考试的信度, 不能将考生区分开来。难度受试题内容本身的难易程度和受试者自身因素等影响, 是影响考试成绩分布形态的重要原因[1,2]。过难的试题会使考试成绩相对集中在低分段, 呈正偏态分布;过易的试题会使考试成绩相对集中在高分段, 呈负偏态分布。一般来讲, 一套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应控制在0.5左右[3], 本次试卷平均难度系数为0.60, 说明试题难度适中, P>0.7的容易试题共25道, 占43.1%;P在0.4~0.7之间的难度适中题共23道, 占39.7%;P<0.4的难题共10道, 占17.2%。

区分度 (D) 又称鉴别力, 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也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区分度越高的试题, 实际水平高的学生答对率高, 而实际水平低的学生答对率低[1,2]。本套试卷的平均区分度为0.32, 能较好地区分学生的实际水平, 其中D>0.4的优良试题共33道, 占56.9%;D介于0.3~0.4的良好试题共2道, 占3.4%;D在0.2~0.3的一般试题共11道, 占19.0%;D<0.2的较差试题12道, 占20.7%。

一般认为, P值在0.4~0.7之间, D值在0.3~0.4之间的试题为难度适中且区分度好的试题, 即为理想试题。本试卷平均难度系数为0.60, 平均区分度为0.32, 表明试题总的难易度适中, 基本能区分出考生的实际水平, 属于良好试卷。其中填空题的质量较高, 而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的区分度较低, 名词解释的题目偏易, 问答题的题目偏难, 选题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 就学生的成绩水平来看, 虽然成绩呈负偏态分布, 峰值在60~79分之间, 但平均成绩较低, 为62.13分, 这与低分段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有关, 分析原因可能为: (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 (2) 阅卷教师评判标准过于严苛。

3.2 考试组卷与试题库建设中的思考

从此次考试成绩分析来看, 在今后的考试组卷与试题库建设工作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包括: (1) 题型太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期末考试只涉及了单选、填空、名词解释和问答4种题型, 多选题在平时课堂上尝试过让学生练习, 但效果不佳。为避免考试难度过大, 在期末考试中未涉及。随着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尽可能在今后的试题库和考试中使题型多样化, 更好地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 (2) 试题难易程度需细化标示。我院生理学试题库建设是把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提炼出来, 分配到不同的题型中组成, 针对教师的试题库做了难易程度的细化标示, 为不影响试题难度系数、区分度的分析评价, 未在学生使用的试题库中明确标示。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好把握, 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不能很好把握, 在有限的考试复习时间里,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不能把精力集中在重点知识上, 导致低分段成绩的学生偏多。在今后的工作中, 可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如了解、掌握、记忆、综合运用等) 进行细化, 给学生更多引导,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把握相关知识, 教师还应该记录好每道试题在试卷中的入选率, 为再次组卷提供参考。 (3) 个别题目难度大、知识点偏。在试题库建设中可以包含许多难点知识, 但在考试组卷抽题中, 题目的难易程度需要很好地把握, 如在此次考试中单选第11题“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是?”;还有单选第10题“某患者出现肺淤血、肺水肿和颈静脉怒张, 最可能的疾病是?”以上两道题目的答对率都很低, 说明学生对难点知识和与临床结合的知识掌握不好, 教师需在课堂授课时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 注意学科渗透性, 多联系临床, 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萍, 黄月丽.病理生理学试卷分析与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5) :29-30.

文艺生理学 篇11

《读书》一九八五年第二期林兴宅《古诗探秘三题》一文,阐释了三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不仅从心理学角度谈到了文艺欣赏,实际也涉及了一个文艺生理学问题。

林文说:“人类对速度的审美愉悦是根源于人类对‘快’的感觉的心理追求。……人类一方面追求寿命之长,另一方面又唯快是乐。有了快的感觉,才感到舒服”。快的感觉,就是人对于时间的错觉,这种错觉能给人们带来舒服之感,我以为,这首先依赖生理上的变化。就是说,心理的变化会引起生理的变化,而生理的变化却是心理变化的基础。人们在文艺欣赏时心理上也需要这种生理上的满足。可见,仅仅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研究分析艺术产生的根源是不够的。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可以导致文艺欣赏时的分歧,而儿童、少年、青年、中年与老年在生理上的差异,也同样能引起对艺术不同的爱好。

文艺与生理的关系不仅仅表现在欣赏过程中,文艺家的生理状况也起着重要作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这一点。有人曾说,没有一个职业能比文学更容易产生疯子了。此话虽是戏言,但艺术家无疑比常人容易冲动、富于激情、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从生理学角度去理解一些艺术家和作品,想必会为研究者提供一些新的东西。

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与生理学分析 篇12

关键词:运动训练,生理监控,生理学分析

1 引言

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 通过相关的生理学指标, 来评估和分析训练计划、训练质量、训练效果等, 然后为教练员提供科学的依据来实施训练控制的方法就是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生理监控应该依据竞技运动的需要, 根据每一个专项训练的特点, 与训练紧密结合, 然后针对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进行。本文对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与生理学进行了分析。

2 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的方法

2.1 实验室监控方法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 通过生理学测量系统来定量监控训练的方法、运动的能力、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等就是实验室监控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来对运动训练进行监控, 可以使气候、场地、技术等客观因素对于训练的影响最低。能够进行定量测量训练的基本过程并实施控制是实验室监控方法的最大优点, 然而, 其缺点也很突出, 那就是不能使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被完全的反应和控制。

一般来说, 生理学相应的控制系统和测量系统是实验室方法监控的主要手段, 其中, 在测量系统中最为常用的就是测功仪, 其具有能够对运动训练进行模拟的功能, 也能够模拟比赛的运动形式, 这样就可以使运动员承受的运动负荷强度是特定的, 同时还能完成对运动员动作质量、负荷强度、持续工作能力的测量。对运动员在持续工作过程中承受的强度负荷和动作质量是保持特定的, 测量运动员在这种情况下机体和抗疲劳能力受到的刺激反应, 然后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控制就是实验室监控方法的主要功能。

常见的测功仪主要有以下几种:上肢测功仪、攀登式测功仪、自行车测功仪、划船式测功仪、活动平板以及游泳等运动训练测功仪, 他们可以实现对比赛的运动形式和专项运动训练的模拟, 并对运动强度和负荷进行控制调节, 同时还能够对运动员的动作质量、负荷强度、持续运动时间进行测量和描记。

常见的生理学监控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电图测试仪、运动心肺功能仪、血乳酸测试仪、遥测心率仪、气体代谢分析仪等, 这些系统能够对运动员在承受运动负荷刺激下的机体变化进行测量, 机体变化包括心电图、能量代谢、心率、气体代谢等的变化, 这样就能够使与运动训练相关的生理学特征被反映出来, 教练员可以根据这些参数并和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结合来实现对训练的控制。

2.2 运动场监控方法

在训练场上, 检测、评价并实施控制实际训练的相关情况, 包括训练效果、训练计划、训练质量等, 这种方法就是运动场监控方法。能够使专项训练的特点与训练紧密结合, 并通过一定的专项训练手段, 反应运动员在专项训练的综合情况是运动场监控方法的主要优点, 但是其缺点就是不能定量测量构成训练的基本成分。此外, 因为不能使一些因素的影响被排除, 包括速度能力、肌肉力量、专项技术、协调性等, 使得运动场监控方法测量的专项能力反映的是一种综合能力, 所以通过这种方法测得的数据进行的训练控制, 其精确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运动场监控方法主要有两种,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专门的训练器械来实现对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水平进行测量、分析、评价。比如, 在游泳池进行游泳训练的时候, 可以使用水上牵引器来进行速度和间隙时间的设定, 这样就能够进行游泳池递增速度训练, 通过对运动员在训练后体内的血乳酸的测试来对个体无氧阈训练水平进行评价, 这样就能够使运动员个体的无氧阈的训练速度被确定。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来对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水平进行测量、分析、评价, 然后对个体训练进行控制。例如, 在进行田径中长跑项目训练的时候, 先要根据优秀运动员的训练经验对全程进行划分, 划分成若干个分段距离, 然后对每一个分段距离的速度变化、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 在然后通过一些仪器来对分段距离的负荷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比如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便携式遥测心率仪、便携式血酸测试仪等, 最后, 教练员通过分析来确定监控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指标, 主要是对比赛成绩贡献率较大的分段距离的分析确定, 并制定评价和控制标准。

3 运动训练生理监控的基本原则

3.1 专项特点原则

竞技体育项目的种类很多, 而且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特点。教练员训练计划的指导、训练负荷的安排以及对训练的控制的依据之一就是项目的特点。所以, 要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来开展并实施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例如, 体能和技术、战术的紧密结合是篮球项目的突出特点, 我们以投篮为例进行分析, 在进行篮球比赛的时候, 需要在对抗、跑动和疲劳积累等条件下完成投篮。相关机构对2002年国家女篮的一系列国际比赛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了篮球运动员在一定情况下技术的稳定性会降低, 那就是运动员的血乳酸升高到一定值的情况下, 尤其是投篮命中率的表现很明显。在发现这种情况后, 教练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更为科学合理的进行投篮训练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并进行控制, 将体能训练和投篮技术训练进行紧密的结合。

3.2 竞技运动需要原则

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 因此, 要依据最终比赛的需要来对所有的训练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在竞技运动需要原则下进行的训练, 对于训练负荷的内容和手段的使用是依据具体的目的来决定的, 那就是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升。要以竞技运动需要原则来进行训练的生理监控, 在实际比赛中来测量和评价运动员的生理反应, 这样就可以为辅助训练提供相关依据。

3.3 针对个人特点原则

运动员的特点对于训练的过程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运动员特点的形成和遗传特点、竞技能力各要素的发展水平、生长发育阶段机体特点的形成等有很密切的关系。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运动员的个人特点, 因此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来计划和实施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比如, 在运动员发育成熟之前, 要根据运动员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来进行训练监控的设计和实施, 这样可以确保是遵循生长发育规律来进行训练的, 这是对运动员遗传潜力的发掘。对于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个体月经周期关系的研究, 可以根据研究出的规律来进行训练计划的制定和监控, 这样对于女运动员比赛稳定性的提高是很重要的。

3.4 结合训练计划原则

运动员训练的中心环节就是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这一原则从始至终贯穿于运动员的训练活动中。对于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就是训练计划的制定, 训练目标的具体化需要训练计划的制定, 而且训练活动参与者的认识和行动的统一也需要训练计划的制定。因此, 在进行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时, 要紧密的围绕训练计划进行, 这样可以使训练监控的目标和任务被明确, 对于训练监控工作各环节的协调开展是很有利的。

4 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与生理学分析的设计要点

4.1 客观性

不同的监控者通过统一的监控计划来测试同一个运动员时, 如果训练水平没有变化那么其结果就应该一致, 这就是客观性。客观性是进行科学监控计划必备的条件。监控计划客观性的满足和很多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 包括测试的程序、仪器校准情况、仪器的操作环境、运动员对于监控要求的掌握理解程度等。比如, 在使用气体代谢分析仪来对最大摄氧量进行测定的时候, 要确保实验室空气的清新流通、要对大气压和环境温度进行检查、运动员测试时要尽全力、对仪器的气体成分进行校准等, 只有确保这些客观因素的准确性, 才能够保证得到更加准确客观的生理监控测试结果。

4.2 有效性

训练的监控计划可以使运动员训练水平或者某一方面能够被反映, 这就是有效性。比如, 在对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进行监控的时候, 那么可靠有效的指标就是最大摄氧量。要尽量的符合专项运动的要求来进行测试方法的选择, 还要依据训练的主要因素被反映出来选择测试方法, 如, 在对长跑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进行监控的时候, 要选择在跑台上进行, 而在对自行车运动员最大摄氧量进行监控的时候, 要选择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

4.3 等价性

等价性是指监控指标的等价, 等价性指标指的是能够使同种训练水平被反映的监控指标。比如,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对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进行测量, 采用强度为最高强度的90%的6×50m重复游, 间歇10s, 将时间作为测量指标。采用90%最大强度持续游泳时间, 不仅可以将持续游的时间作为监控指标, 还可以将在强度和时间被规定下游泳的距离作为监控指标, 这两项监控指标具有良好等价性的判定依据是其负荷的相关系数为0.70—0.85.因为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包括运动场方法和实验室方法, 所以选择的测量方法的等价性是非常重要的。

4.4 可重复性

在使用同样的监控计划对同一运动员进行重复测量的时候, 其重复测量结果再现的一致程度就是可重复性。在对运动训练生理监控可重复性提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每次测试前要对所用仪器进行校准、对测量技术进行严格规定、对观察结果进行立即记录、对准备活动量和动作进行规定、让受试者按相同的安排顺序依次进行测量、对测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规定、在一天的同一时间进行重复测量、不要在刚刚进食或运动后进行测试等。

5 小结

想要促进运动员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竞技能力、水平, 取得更好的竞技成绩, 对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时应该依据专项特点原则、竞技运动需要原则、针对个人特点原则、结合训练计划原则这四项原则, 严格的按照这四项原则进行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 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准确的测量结果, 以便教练员通过对这些测量数据的分析, 来针对每一个运动员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 在这些测量结果基础之上制定的训练计划才更利于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大超.运动训练过程监控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2) .

[2]郑晓鸿.运动训练监控释义及其目的意义与内容的理论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5) .

[3]鲁建仁, 曹宜伟.运动训练中的辨证关系与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的必要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4) .

【生理问题】推荐阅读:

生理特征10-14

生理代谢10-17

生理参数05-27

生理模型05-30

栽培生理06-28

生理条件08-12

生理基础08-29

人体生理08-31

生理反应09-03

叶片生理09-04

上一篇:山羊舍饲圈养关键技术下一篇:农村留守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