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盐水

2024-07-01

生理盐水(共12篇)

生理盐水 篇1

摘要:[目的]为了促使压疮的早期愈合,增强病人的舒适感。[方法]将60例压疮病人在入院时按住院尾数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冷生理盐水冲洗换药。实验组采用37℃生理盐水冲洗换药。[结果]实验组病人的压疮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温生理盐水换药可缩短压疮的愈合时间,局部护理时病人舒适感好。

关键词:温生理盐水,冷生理盐水,压疮,愈合时间,舒适感

压疮是机体某部位因长期过度受压,由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溃破所致的溃疡,压疮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的发生不仅会加重病情,延长疗程,严重时会发生败血症危及生命。所以,研究压疮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对60例院外带来的压疮病人在局部护理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压疮愈合时间及病人舒适的程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病例为2006年9月—2007年10月院外带入Ⅰ期~Ⅲ期压疮病人60例,压疮共65处;男28例,女32例;病人按住院号末尾数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5周后实验组病人死亡1例。实验组男13例,女17例;30岁~40岁2例,41岁~50岁8例,51岁~60岁8例,61岁~70岁7例,71岁~88岁5例;Ⅰ期压疮5例,Ⅱ期压疮21例,Ⅲ期压疮4例,Ⅳ期压疮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30岁~40岁3例,41岁~50岁6例,51岁~60岁9例,61岁~70岁10例,71岁~80岁2例;Ⅰ期压疮9例,Ⅱ期压疮15例,Ⅲ期压疮6例,Ⅳ期压疮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入院时压疮分期以及全身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压疮的诊断标准[1]。压疮分为4期:Ⅰ期为局部皮肤发红,但皮肤完整;Ⅱ期为组织进一步恶化形成皮下水疱;Ⅲ期溃烂达深层组织,常呈灰白黄色;Ⅳ期溃烂广泛,深达肌层组织,气味难闻[2]。排除标准:入选病例排除糖尿病、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肝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病人。

1.2 方法

1.2.1 压疮评估与换药方法

病人入院时详细填写压疮评估表(包括病人的压疮临床分期、病人基本信息及病人全身情况),病人全身情况采用Norton评分标准评估。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24 h内到病房查看压疮病人,确认压疮分期,评价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可行性,并对病人住院过程进行动态追踪。实验组在病人压疮局部处置时全程采用37 ℃生理盐水冲洗换药。对照组采用冷生理盐水冲洗换药。专职人员每周对病人进行回访评估统计。

1.2.2 观察指标

压疮愈合时间以病人入院到压疮局部上皮组织爬行并覆盖创面时间的天数计算;舒适程度以病人在换药过程中的主诉舒适或不舒适为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不同时间段压疮愈合情况(见表1)

例(%)

2.2 两组病人舒适程度比较

在换药护理中实验组有28例病人主诉舒适,对照组15例病人主诉舒适。

3 讨论

本组病人需要长期护理,易发生压疮,压疮一旦发生,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使病人院外带来的压疮尽快愈合,减少并发症。压疮创面愈合时间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病人的全身情况、局部创面情况等,其中局部的处理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温生理盐水冲洗压疮创面,冲洗可以减少伤口的感染。实验组和对照组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压疮,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温生理盐水使局部皮肤接近生理环境的愈合环境,从而加快压疮的愈合,在不同时段可以看到伤口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情况,周边上皮化进展明显,热的作用增加血液供应,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状态,加速创面愈合。

传统的护理是冷的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再用碘酒、乙醇消毒皮肤。实验组改用接近体温的生理盐水冲洗压疮创面后不再用碘酒、乙醇消毒创面,经比较效果优于传统方法的效果。一方面冷的刺激使局部温度降低,不利于伤口组织的分裂与增生,不利于改善局部皮内和皮下组织的血液供应。本组实验显示,温的接近身体温度的盐水处理创面,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肉芽增生快。有研究表明,伤口局部温度下降2 ℃~3 ℃,常需要3 h~4 h才能恢复到37 ℃。另外,乙醇挥发可带走热量,同时造成皮肤干燥,从而降低局部皮肤的抵抗力[2] ,而其具有细胞毒作用。

部分病人的压疮愈合缓慢或不愈是不可避免的。压疮愈合是多方面的,由于病人年龄偏大、病情危重、复杂,不允许翻身,强迫体位,否则有生命危险,导致护理措施难以实施[3]。由于观察时间有限,与病人压疮起始的大小、深度有关。结果实验组1例,对照组5例病人没有完全愈合。

参考文献

[1]谢小燕,刘学琴.两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手术病人中信度和效度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9-361.

[2]余淑莲,王云青.手术中压疮的预防[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0,17(2):67.

[3]晋翠琴.护理质控对实施预防压疮报表的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36-37.

生理盐水 篇2

24小时生理时钟说明:为了健康请忠于生理时钟

生理时钟说明:

1、00:00--01:00 浅眠期

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2、01:00--02:00 排毒期

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的作用。

3、03:00--04:00 休眠期

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4、09:00--11:00 精华期

此时为注意力及记忆力最好,为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

5、12:00--13:00 午休期

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一下再进餐,正午不可饮酒,易醉又伤肝。

6、14:00--15:00 高峰期

是分析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淋漓的极致时段。

7、16:00--17:00 低潮期

体力耗弱的阶段,最好补充水果来解馋,避免因饥饿而贪食致肥胖。

8、17:00--18:00 松散期

此时血糖略增,嗅觉与味觉最敏感,不妨以准备晚膳来提振精神。

9、19:00--20:00 暂憩期

最好能在饭后30分钟去散个步或沐浴,放松一下,纾解一日的疲倦困顿。

10、20:00--22:00 夜修期

此为晚上活动的巅峰时段,建议您善用此时段进行商议,进修等需要思虑周密的活动。

11、23:00--24:00 夜眠期

生理盐水 篇3

【关键词】种植牙;生理盐水;术后肿痛

【中图分类号】R473.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62-02

一般资料

种植牙已被口腔医学界公认为缺牙的首选修复方式。种植牙术后经常会引起疼痛肿胀等反应。如何减少患者术后反应,越来越受到牙科医师的重视。我院观察从2009年9月至2015年2月随机选取植牙手术100例,每组50人。观察组术中采用0°生理盐水做冷却。对照组术中采用常温(15°左右)生理盐水做冷却。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的情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方法

我院观察从2009年9月至2015年2月随机选取植牙手术100例,每组50人。两组患者男52例,女48例,年龄20-65岁,常规种植56例,种植+GBR15例,内提升17例,外提升12例。观察组术中采用0°生理盐水做冷却。对照组术中采用常温(15°左右)生理盐水做冷却。术后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连续使用三天。

疼痛反应,观察组【轻度28例(56.0%),中度18例(36.0%),重度4例(8.0%)】對照组【轻度22例(44.0%),中度20例(40.0%),重度8例(16.0%)】

肿胀反应,观察组【轻度例29(58.0%),中度18例(36.0%),重度3例(6.0%)】对照组【轻度22例(44.0%),中度20例(40.0%),重度8例(16.0%)】

两组效果比较,观察组术后疼痛肿胀的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

讨论

采用0°生理盐水是利用人体对冷物体的物理及生理反应。很好的冷却,防止在种植窝制备时骨灼伤,减少术后的疼痛反应。血管收缩,微循环通透性降低,减轻局部充血肿胀,减轻压迫末梢神经引起的疼痛。

0°生理盐水简单易做,经济适用,临床使用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柏亚妹.10%盐水冰袋冷敷减轻外伤肿痛的护理观察[J] .中国 实用护理杂志2 0 0 6 ,2 2 ( 2 ) :2 3 — 2 4 .

生理盐水 篇4

关键词:静脉输液留置,特殊病人,生理盐水,封管

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它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身体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需要少用药或不用药能解除疾病痛苦,为此,我们对小儿、手术、脑溢血、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等病人,采用生理盐水代替“肝素”封管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选取2007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需静脉留置的200例病人作为研究总体,其中小儿、手术、脑溢血、凝血功能障碍等10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期静脉输液留置普通病人1 00例,作为对照组。

1.2 封管方法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2G、24G),所选静脉弹性好,较粗直,穿刺均1次成功,整个操作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观察组在输液即将结束时,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抽0.9%的生理盐水10nl备用,待输液结束时,常规消毒,接上生理盐水10ml,先推8ml,达到彻底冲掉血管中残留药液的目的,最后2ml边推边退直至推完,缓慢拔出针头,封管完成。对照组:用0.1%肝素生理盐水5ml封管,方法同观察组;推注封管液技术:推注封管液的速度一定要缓慢,最后2ml边推边退,慢慢拔出针头,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的压力趋于平衡,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内,避免推注封管液及拔针的速度过快,血管内瞬间压力大于留置针内的压力,使血液回流在留置针内,并挤走部分封管液而造成堵管。

1.3 观察的指标

静脉炎:局部红肿、灼痛,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外渗:局部肿胀,即予拨针并计为外渗病例。堵管:每次封管及输液前要先回抽,检查是否发生导管堵塞,如发生堵塞,即予拨针,并计为堵管病例。红肿:局部发红、肿胀,但未出现条索状红线。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留置天数采用t检验,并发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封管技术并发症比较,见表1。

经χ[2]检验P>0.05,表1表示: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无显著差异。

2.2 两组静脉留置时间的比较,见表2。

t值=1.976,P>0.05,表2显示: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表1结果表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堵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略少于对照组,其原理主要是生理盐水对血管无刺激性,用生理盐水封管可达到冲管,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持续刺激[1];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水盐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故生理盐水代替“肝素”封管,无血液凝固现象。表2结果表明两组平均留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d,我国尚无统一规定,但有报道套管针留置5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0;陶丽敏和高小芬等,对血液系统病患者,分别选用0.9%NS和肝素钠盐水封管,两组患者比较,结果通管率无明显差异,而用0.9%NS封管组并发出血率则明显低于用“肝素钠”组,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的出血倾向[2]。

为此,我们对小儿、手术、脑溢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特殊病人采用生理盐水封管,是一种符合生理要求、安全、有效的封管方法,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操作简单,无需配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长路.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方法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 :656

生理盐水 篇5

不少女性,在月经来潮的前几天(月经前期)会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如抑郁、忧虑、情绪紧张、失眠、易怒、烦躁不安、疲劳等。一般认为,这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的比例失调有关。

此时,女性应选择既有益肤美容作用,又能补气、疏肝、调节不良情绪的食品、药品,如卷心菜、柚子、瘦猪肉、芹菜、粳米、鸭蛋、炒白术、淮山药、苡米、百合、金丝瓜、冬瓜、海带、海参、胡萝卜、白萝卜、胡桃仁、黑木耳、蘑菇等。

在月经来潮时,可出现食欲差、腰酸、疲劳等症状。此时,宜选用既有益肤美容作用,又对“经水之行”有益的食品、药品。宜选用的食品与药品有;羊肉、鸡肉、红枣、豆腐皮、苹果、薏苡仁、牛肉、牛奶、鸡蛋、红糖、益母草、当归、熟地、桃花等。

生理盐水 篇6

【摘要】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都重在讲人体机能,学科相近,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形势,笔者教研室开展了这两门课程的整合教学改革,通过讨论制定教学大纲、编撰教材以及在护理学专业实施教学,通过实施发现,整合改革能较好地解决了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时数减少的问题,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上课积极主动性得以提高,但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完善。

【关键词】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省级教学团队“基础医学教学团队”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31-02

生理学是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是每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正常人体功能与机理的学科,其内容具有逻辑性强,知识点多的特点,相当多的内容较难理解和接受,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其内容更是一环扣着一环,逻辑性更强,理解与接受更加困难,在当前医学基础课程的学时明显缩减的情况下[1],想深入掌握微妙复杂的人体机理与疾病的发病机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同时又要较好完成现代教育对学生具有解决问题具备创新思维的教育任务,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2]。

为此,我们把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两门有机整合,同时加强与临床疾病联系,寻找适合并能适应现代特征与教育要求的改革方法。

一、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的优势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均侧重人体功能与机制,生理学重在正常机体的活动规律与机制,病理生理学则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均重在功能,均是功能性、实验性的学科,并且两门课程研究水平相同,一般生理学课程开在病理生理学之前,病理生理学为加强前后连贯性以及逻辑性讲述清楚,部分内容会重复前面生理学内容,现把两门课程有机整合,既可避免不需要的重复,又能较理想的解决了医学基础课程学时缩短的问题,也能把重点难点多讲讲透,两门课程具能与临床病例联系,尤其是病理生理学,整合之后腾出更多时间联系生活与临床病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锻炼思维的能力,甚至有时间把新发展的新知识带到学生面前,开阔学生视野。

二、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的要素

1.教师要扎实掌握生理学与病理生课程内容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虽说均是讲述机体规律与机制的学科,但是在大部分医学院线虽同属于基础学科,但分属于不同教研室,由不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而在我们学院,这两门课程在同一教研室,上课教师多年按照系统疾病同时负责这两门课程,所以同时熟悉这两门课程,有条件有机整合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此我们细心编撰了一部整合教材。

2.教师知识面要宽广,教学内容要丰富

生理学教学内容具涉及到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活动规律与机制,知识点多,难点多,要想深入浅出的讲透讲明,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涉及有关知识,要注意搜集典型的生活实例、网络报道、科学讲座及临床案例,把这些穿插到理论课讲述中,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能提高学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专注,课堂效率就会提升,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蕴涵其中的理论知识,生理学尤其病理生理学属于基础“桥梁”性学科,与多学科密切交叉,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经验。

3.课程设计合理,与疾病联系密切,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得当

按照课题既定的教改理念和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计,本着既能体现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能密切联系临床,增加临床案例的原则编写教材,设计课程,比如在绪论章,除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机体功能调节外,整合进病理生理学的病因学的内容,在细胞章节,除了主要讲述生理学的跨膜物质转运、生物电现象,还增加了最近科研的重点信号通路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疾病,如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相关疾病。由于生理学的尿生成过程与病理生理学中的肾功能不全紧密联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与肾的调节关系密切,故也放在同一章节。重点难点多讲,简单浅显的内容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然后以习题的形式检验,如能量代谢的生理学内容就可让学生在课下自学,病理生理学则要讲述相关内容,即“发热”章节。

三、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的初步实施及成效

我们教研室首先多次开研讨会深入讨论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接着按照最后讨论的结果编写相应教学大纲,继而编撰教材,我们随后在 2015级护理学专业部分班级进行了整合实施的教学试点工作,护理学专业其他班级按照传统进行,在教学课堂上根据内容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比如讨论式、提问式、TBL式等,通过对比教学效果,细心观察学生上课反馈,学生直接谈话,发现上整合课程班的学生上课的活跃度、专注度以及积极主动性有所提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分析能力方面明显提高。具体成效如下:

1.学生自学能力得以提高

学习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过程,学生大学以前的小学、初高中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老师被动接收,上了大学要慢慢学会自学,学会高效率的自学,何况现代网络发达,自学途径多。先自学简单内容,比如我们的“能量代谢与体温”章节就较简单易懂,我们尝试让学生在课下自学,刚开始以思考题的形式把重点留给他们做,并且在网络上也能学到较多的知识,老师也会提醒学生要用学到的知识辨识在网络上查到的内容,不能全信。然后在课堂上留出几分钟分钟的时间自学一些简单段落,询问他们这些段落讲的主要内容,学会快速抓重点,学会快速归纳,这必然督促他们集中精神自学,这样逐渐自学能力得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也部分解决了课时被逐渐缩减的状况。

2.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高效率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界的呼声,也是减轻学生给负担的一种途径,然学生腾出时间去运动、去发展兴趣和去参加社团活动,全方面发展,大学毕竟不同于小中学, 尤其是公认医学生,更应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下学习负担。通过课堂上部分自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们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避免相关内容的重复学习,学习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以案例为中心的分组谈论式、多媒体、提问式、互动式等,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率也就能得以明显提高。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具备较高的临床分析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作为很重要的基础科学,主要任务是夯实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但是绝对不应该把基础知识与病例分割开来,而应该以解决病例为出发点为导向来引导学生思考出现此种症状与体检结果的机制,理解机制防治原则就好理解。我们这次整合教材加入大量典型病例,在解决一个个病例中既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初步培养了临床分析思维能力。

4.体会与思考

通过开始编制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课程的大纲、教材以及在护理班级开展教学的尝试以及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我对整合课程教学改革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1)首先,在我院开展整合教学改革具备可行性,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接受程度来逐步开展整合教学,在试行阶段采用先在一定专业学生试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的形式较为严谨合适;(2)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及时更新医学知识,尽可能增多临床知识与经验。教研室一般在基础医学院,教师毕业后长期只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医生执照和行医资格,很少或基本不参加临床实践,病理生理的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知识和经验。但是由于上述原因,我们的教师毕业后鲜有参加临床实践的机会,至少应该多去听听临床课程,至少多与相关临床课程老师多多沟通,增加临床知识;(3)课程中与课程结束时应该设置调查问卷,多多了解学生对于整合的感受与建议;(4)教学改革还需要学校教务目前增加支持度,培养计划是两门课程,学生毕业成绩就需要两门成绩,而整合课程只有一个成绩,这个问题需待解决;(5)教学整合改革还处于初步阶段,教学试行中发现一些问题,还要不断完善大纲与教材,还需要不断努力。但是由于课时问题,我们未能在一个学期完成整合课程,故而护理学专业的考试章节内容与题目不同,未能从考试成绩方面深入客观比较分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国兴,李育.本科生理教学现状与思考 医学教育探索 2006,5(7):607-608.

生理盐水 篇7

1 治疗方法和结果

当新生羔羊下痢后,用10~20万IU的青霉素溶解在5~10的葡萄糖10~15ml,一只新生下痢羔羊一次颈静脉注射。视病情,还可在此合剂中加减维生素C、安钠咖、碳酸氢钠注射液。轻者注射1~2次/d,重者注射3~4次/d,治愈率93%以上。

2 体会

生理盐水 篇8

关键词:不同温度的生理盐水,胸腔冲洗,生命体征

胸腔冲洗是常见的手术操作。胸腔冲洗作为一种医源性应激源对机体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胸腔冲洗液的温度更应予重视。生理盐水温度过低,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甚至死亡。温度过高,破坏活组织细胞,一般温度高达45℃以上,活组织细胞便可被灭活致死[1]。本文通过用不同温度的盐水冲洗胸腔,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的变化,进而探讨适合胸腔冲洗的生理盐水的温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80例患者中肺癌44例,肺大泡56例,食道癌70例,心脏手术10例。年龄15~76岁,男性102例,女性78例。

1.2 方法

1.2.1 研究对象:随机将180例胸腔疾病患者分成A 、B两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用不加热的常温生理盐水冲洗胸腔(T≤22℃);B组用加热至接近胸腔的温度35~40℃生理盐水冲洗胸腔,比较冲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的变化。

1.2.2 加热的方法:每次冲洗前,由巡回护士把耐高温玻璃瓶生理盐水放在盛有水的专用锅里,放在电磁炉上加热至所需的温度。

1.2.3 排除干扰因素:两组患者均使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呼吸机、监护仪;相同室温;同一温度计测量;同一体温检测仪;对患者同样的保温措施;同一季节的手术患者。

1.2.4 观察指标:血压测量采用桡动脉穿刺,用戴式3000监护仪直接测量;心率、呼吸直接在监护仪上显示;体温用温度探测头置入直肠约8cm后接DatexⅡ型多功能监测仪持续监测。

1.2.5 统计学方法:各组数字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方法使用t检验。所有计算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

2 结果

2.1 A组常温的生理盐水(T≤22℃)冲洗胸腔后,患者的心率明显增快,血压较冲洗前明显降低(P<0.05) 。B组35~40℃的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后, 患者的血压、心率有变化,但无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注:1mmHg=0.1333kPa。

2.2 两组患者术前体温平均值无显著差异,由于麻醉影响及手术野暴露等,至胸腔冲洗前,A、B 两组患者体温均有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患者生理盐水冲洗后体温下降明显;B组冲洗后体温有所下降,但组间各期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间同期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2。

注:*P<0.05。

2.3 二组患者的呼吸均无明显变化,由于都是全身麻醉,呼吸由呼吸机控制。

3 讨论

3.1 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可靠指标。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少,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极其敏感[2]。手术中患者机体对各种应激适应能力降低,对任何内外界刺激因素均会产生较正常人强烈的应激反应,给身体造成有害影响,出现内分泌紊乱,神经、血液、呼吸、循环各系统功能改变等,表现为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如果机体能适应,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如果不能适应,则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3]。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让患者生命体征在一定水平上保持平稳。

3.2 胸腔冲洗是常见的手术操作,胸腔冲洗液的温度应予重视。胸腔冲洗作为一种医源性应激源对机体带来一定的影响,冲洗时应监测冲洗液的温度。 实践证明,不加热的生理盐水(T≤22℃)冲洗胸腔,患者的血压、心率明显下降(P<0.05);35~40℃冲洗液对患者的影响不明显(P>0.05),因接近胸腔的温度,冲洗更安全。

3.3 生理盐水温度过低的影响:手术室室温一般要求在22~24℃,经测得生理盐水的温度在20℃左右,条件差的地方手术室室温更低,生理盐水的温度更低。冷盐水冲洗胸腔,突然进入胸腔的大量冷盐水压迫纵隔胸膜紧贴在心脏表面,使心脏很快出现局部低温,局部低温可使心肌应激性增高,不应期延长,窦房结功能抑制,心传导减慢,冠脉血流减少,心室颤动的阈值降低,因而容易发生心室颤动。一般在28℃以下室颤的发生率高,且在温度上升前作电除颤无效。成人室颤的临界温度约为26℃; 儿童敏感性比成人差,其发生室颤的温度有时比成人低[4]。2008年4月郧阳医学院学报报道称术中用冷盐水冲洗胸腔致室颤1例[5]。冲洗液在胸腔中的停留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造成心脏局部低温,导致心脏的收缩时间及等长舒张时间延长,发生交界性逸搏、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甚至室颤[6],故冲洗液的温度不能低于患者胸腔的温度。

3.4 生理盐水温度过高的影响:实践证明,热盐水作用于肿瘤细胞即可有效使肿瘤细胞破损。但一般认为最佳治疗温度42~43℃,低于41℃无明显效果,超过45℃可使正常组织不可逆损伤,43℃双蒸馏水可使癌细胞呈破碎样改变[7]。所以,冲洗液的温度不能大于45℃。

3.5 低体温对人体的危害:人体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化学方式产热,并通过物理的方式散热。人体散热以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等方式进行[8],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增加了传导散热,使体温降低。人体是一平衡体,细胞内绝大部分反应是在恒温恒压下酶催化的反应,当温度降低,各种反应减慢甚至停止。低体温可使基础代谢率降低,肝肾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出血时间延长,药物代谢减慢,增加神经、肌肉阻滞时间和强度,低血钾及氧离曲线左移,影响组织的氧合[9]。同时由于温度感受器冷敏神经元兴奋,使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患者发生寒战,产生恐惧不适感,机体耗氧量增加,二氧化碳产生增加,加重心脏负担,易诱发酸中毒倾向,尤其对老年人不利[10]。这些都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预后及并发症的产生。当温度降低至32℃以下时,就有明显的心动过缓和心输出量降低,同时还增加了发生心室纤颤的危险,并使血液黏稠度增高,组织灌注不良,呼吸减慢。因此维持正常体温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条件。总之,胸腔冲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由于冲洗液量少、时间短,临床上常忽视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在给胸腔手术患者进行胸腔冲洗时,寻找一种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或无影响的冲洗液温度,对术中术后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生理、心理反应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笃仁,靳雅静,刘英芝.温热疗法加热方法的现状及研究对策〔J〕.电子科技,1998,1(1):4-9.

[2]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318.

[3]余海苏,王桂芬.饮用温开水对腋温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10):29-30.

[4]曾因明,邓小明,主译.米勒麻醉学〔M〕.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591-1611.

[5]周龙,王立林,李元涛.术中用冷盐水冲洗胸腔致室颤1例〔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27(2):164.

[6]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41-2047.

[7]王振明,杨俊杰,高洁生,等.拒染法恶性肿瘤药物体外试验的改进〔J〕.癌症,1992,11(6):491-493.

[8]张镜如.生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1.

[9]吴立波,吴新民,刘永勤,等.湿热交换过滤器预防术中病人低体温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3):131.

生理盐水 篇9

临床上使用某些药物, 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 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为避免变态反应的发生, 使用某些药物之前, 必须进行皮试。临床上做过敏试验常规皮肤消毒选用75%乙醇, 但由于个体对75%乙醇的敏感程度不同, 消毒后皮肤发红或呈花斑状、皮丘发红, 酷似“阳性”反应[1]。为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过敏试验皮肤消毒液,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以青霉素皮试为例, 采用生理盐水代替75%乙醇擦拭皮肤进行药物皮试, 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0月进行青霉素皮试病人2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两组病人年龄、基础疾病、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75%乙醇擦拭皮肤, 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擦拭皮肤。两组均由专人按常规要求实行操作, 且环境相同, 常规配制青霉素皮试液, 500 U/mL进行皮内注射。观察两组皮试结果。

2 结果

观察组阳性4例, 对照组阳性10例, 观察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再用生理盐水进行对照试验后, 初试者转阴5例。本研究提示, 观察组无假阳性结果, 而对照组假阳性率较高。

3 讨论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75%乙醇虽为无色透明液体, 在消毒应用中, 基本无毒, 但对皮肤有刺激, 局部涂擦可使皮肤扩张, 增加血液循环, 在消毒后20 min内, 部分病人皮肤发红, 呈花斑状, 皮丘发红、增大和周围皮肤界限不清, 酷似"阳性"反应, 反而给皮试结果判断带来困难。当出现假阳性时, 还得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延长了皮试结果判断时间, 还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

本研究显示, 用生理盐水进行青霉素皮试擦拭皮肤, 未出现假阳性, 针对这一结果, 我科也用生理盐水进行其他药物的过敏试验, 均无假阳性发生, 且方便可靠。因此, 推荐临床用生理盐水代替传统的75%乙醇进行各种药物的皮试, 以保证皮试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生理盐水 篇10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平面,剖宫产手术,牵拉反应

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牵拉反应, 抑制牵拉反应的方法已有很多, 我们利用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可迅速提高腰麻阻滞平面的方法, 减轻剖宫产手术中的牵拉反应, 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剖宫产患者100例, 其中, 年龄21~40岁, 体重65~90 kg, 身体一般状况良好, ASAⅠ~Ⅱ级, 均无其他疾病。均未术前用药。随机分为两组, 各50例。Ⅰ组为对照组, Ⅱ组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年龄、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室常规监测 BP、ECG、SpO2, 开放静脉通路。患者取左侧卧位, 选 L3~4间隙在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 退出针芯, 插入25G细腰穿针, 见脑脊液流出后, 注入0.5%等比重布比卡因2.5 ml, 于30~50 s注完, 退出腰穿针, 向头端置管3~4 cm。固定后翻身平卧, 两组手术床均为水平位置。待阻滞平面确认控制在T6以下后行横切口剖宫产术。Ⅱ组患者手术切皮后于硬膜外腔推注10 ml生理盐水。术中多参数监测仪监护, 维护生命体征平稳, 无明显异常, 均顺利完成手术 (新生儿Apgar评分均大于8分) 。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中抑制剖宫产牵拉痛的程度并记录。牵拉子宫及附件时患者表情自然, 无任何不适为优;患者胃部有轻度不适, 但完全可以耐受, 无恶心、呕吐, 为良; 患者胃部牵拉痛明显, 难以忍受, 恶心、呕吐, 以至影响手术操作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Ⅱ组和Ⅰ组抑制牵拉痛的总有效率 (优+良) 比较为 (96% vs 92%, P<0.05)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剖宫产手术是妇产科的常见手术, 椎管内麻醉下手术牵拉子宫及附件时, 患者常表现胃部不适, 疼痛明显, 甚至恶心、呕吐难以忍受, 影响手术操作。临床上常静脉应用各种静脉阿片类及镇静类药物或硬膜外追加麻醉药来抑制牵拉痛。但剖宫产术多主张术前及取出胎儿前不应用阿片类及镇静类药物, 以免药物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的呼吸产生抑制。硬膜外追加局部麻醉药亦可提高平面1~2个节段, 但大多会影响循环。剖宫产时牵拉痛是由内脏神经的腹腔神经丛所支配, 而腹腔神经丛又来自于T5~11脊神经节前纤维, 因此阻滞平面达到T5以上的脊神经, 能有效减轻术中牵拉反应[1]。本院剖宫产手术多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影响腰麻阻滞平面的因素很多, 在两组病例中, 给药速度与药物配方无明显差异, 给药后患者保持水平体位, 10 min时最高阻滞平面一般均在T6。而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能迅速提高平面1~2个节段[2]。进入硬膜外腔的生理盐水对硬膜囊产生的挤压作用, 促使鞘内局部麻醉药物向头端扩散, 从而达到有效抑制牵拉反应的平面。而且由于鞘内药物受脑脊液稀释, 所以这种方法提升的阻滞平面维持时间较短[3]。手术结束后已基本恢复, 返回病房时, 因高阻滞平面对循环系统的不利影响已基本消除, 所以患者相对安全, 能避免静脉给药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 特别适合剖宫产手术。总之, 利用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提升腰麻阻滞平面的方法, 抑制剖宫产手术中的牵拉反应, 安全、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石振国, 唐锦前.硬膜外阻滞和内脏牵拉反应.武警医学, 2007, 13 (2) :21.

[2]李德龙, 陈彦青, 刘荣国.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对腰-硬联合麻醉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6) :15.

水与人体生理 篇11

与空气和阳光一样,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皮肤的呼吸、肾脏的工作、血液的循环、心脏的跳动、细胞的活力……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水在人体内的含量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从人体的物质构成上来看,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是水做的。经测定,一个体重70千克左右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水达到45~50千克,约占体重的60%~70%。在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含水量也逐渐的减少。胚胎发育到3天时,含水量达97%;发育到3个月时,含水量达91%;刚出生的新生儿,含水量达75%~80%;而一个年迈的老人,含水量仅占50%左右。

水在人体内的分布

水在人体内主要分布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以及身体的固态支持组织中。细胞内液约为总体水的2/3,约占成人体重的45%,细胞外液约为总体水的1/3。细胞外液又分为血管内液和血管外液(又称细胞间液),血管内液是指血管系统中的所有体液,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体液,约为体重的5%;血管外液指的是细胞周围和细胞之间的体液,负责将营养素运送到细胞并把细胞的代谢废物运送到体外,约占体重的15%。另外,在一些组织中的液体,例如眼球、关节腔等,也属于细胞外液,但这些体液并不经常与通常所说的细胞外液进行交换,称为跨细胞液。

水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

人体内不含化学上的纯水(H2O),只含有包括可溶性的类晶体的水或结合到胶体上的水。即在机体内存在有2种状态的水: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

又称游离水,是指细胞内能够自由流动的水,即水分子的自由能大于亲水大分子有机物的束缚力的水。自由水是细胞内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是细胞内的溶剂和运输物质的媒介。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自由水中,进行代谢和行使生理功能。结合水与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DNA等相结合存在,参与这些生命物质的生化活动和生理活动。自由水在细胞内的含量与生命活动的旺盛程度呈正相关,生命活动越旺盛,自由水的含量就越高。

结合水

又称束缚水或结晶水,是指胶体体系中与蛋白质、糖及盐类坚固结合,受到束缚的水,或存在于细胞内的水合离子和与纤维分子之间封闭起来的水,不能自由流动。如果细胞中失去了结合水,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就不能维持,原生质遭到破坏,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而导致死亡。

自由水和结合水二者可以通过代谢活动互相转化,生物代谢旺盛,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当生物代谢缓慢,自由水可转换为结合水。

人体对水的需要量

正常成年人每天从饮食和饮水中摄取的水分大约为2500毫升,与人体每日排出水量平衡。例如,成人每日尿量平均约1500毫升,皮肤和呼吸道排出约800毫升,粪便100~200毫升,总计约2500毫升。因此,正常人每天除吃饭以外还需要喝1500毫升左右的水,才能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如果人体内的水比正常量减少1%~2%,人就会感到口渴。当体内水分减少5%时,人就会皮肤起皱,口腔干燥,感到乏力、抑郁和无尿,出现明显的脱水征兆。当人失去体内水分的10%,则导致严重代谢紊乱,出现烦躁不安、眼球内陷、皮肤失去弹性、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和血压下降;当失水大于体重20%而又得不到补充时,就无法进行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正常活动,进而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健康人即使不吃食物,只要有水供给,就能维持生命一个月,最长能活59天。相反,如果不供水,只给食物(食物中的水分被除掉),人一般5天即会死亡。

人体水分的补充

人体水分的补充,可通过饮用水、食物水和代谢水三个途径:

饮用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主要来源于自来水、瓶装水、纯净水、天然泉水、蒸馏水等。此外,还包括茶、咖啡、汤和其他各种饮料。饮用水占人体水分总来源的一半以上。

食物水许多固体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供机体使用。各种食物的含水量相差较悬殊,例如蔬菜、新鲜水果含水量高达80%~95%,奶类多达87%~90%,肉类为60%~80%,粮食为14%~15%,因此,从食物中获取的水分随所摄取的食物的种类、数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食物水占人体水分总来源的30%~40%。

代谢水由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反应后生成的。如每100克蛋白质完全氧化产生41毫升水,100克碳水化合物产生55毫升水,100克脂肪产生107毫升水。代谢水约占人体水分总来源的10%。

人体水分的排出

人体对水分有摄取也有排出。排出的渠道主要是肺的呼出、皮肤出汗蒸发以及排尿等。成人每天呼出的气体中,大约有350~400毫升的水分。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约400~800毫升。通过粪便排出的水分约150毫升。通过尿液排出的水分约1500毫升。

人体水平衡的调节

正常人每日水的来源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若水的摄入量小于排出量,可引起体内缺水;若摄入量大于排出量,会导致水分过多,甚至发生水中毒。机体水平衡的维持主要依赖两种途径,即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水的摄入和通过肾控制水的排出。

机体水丢失过多时,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浓度增加,使唾液中的水吸收增加,产生口干、口渴和想喝水的感觉。同样,血中钠浓度增加,刺激下丘脑产生一种渴感刺激物,并促进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简称ADH),ADH可促进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少通过肾排出的水量,血中钠浓度增加1%即可引起口渴和ADH的分泌。此外,体内水丢失过多时,会引起血液容积和血压下降,血压降低可刺激肾细胞产生肾素,肾素进而激活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之形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是一种很强的血管收缩剂,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并可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减少钠和水的排出。相反,如果人体摄入的水超过需要,则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下降,此种情况下不会产生口渴的感觉,同样也不会刺激ADH的分泌,肾对水的重吸收会相应下降,以增加水从尿中的排出。

水的生理功能

由于水的特殊理化性质,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参与构成细胞组织

生物体内的水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胶体,这种结合使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和弹性。水是构成细胞胶态原生质的重要成分,失掉了水,细胞的胶态即无法维持,各种代谢就无法进行。

参与新陈代谢

水将吃进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成为可溶性物质,被人体吸收。当食物变成身体容易吸收的营养的时候,便会随着水(血液)运送到身体内的各个组织,氧气也可以随着血液运到全身。各种营养成分经由分解、合成后,便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在这个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代谢废

nlc202309031520

物。然后,又会随着水,以汗、尿和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促进生化反应

人体内几乎所有的生理生化代谢反应都需要在含水的环境中进行。比如细胞中含水多少不仅会影响酶活性和反应速率,还可能改变反应方向。水是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原料,又是生化反应的产物。在水解过程中,水是反应底物;在氧化过程中,水是反应的产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氧化还原以及细胞呼吸等过程,都有水的参与。水还参与很多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如水解、水合、氧化还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细胞的呼吸过程等。动物体内所有聚合、解聚合作用都伴有水的结合或释放。

维持体液平衡

水能稀释细胞内容物和体液,使物质能在细胞内、体液内和消化道内保持相对的自由运动,保持体内矿物质的离子平衡,保持物质在体内的正常代谢。水不仅在消化道内排出大量的不能被消化利用的物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尿液、汗液在排出代谢产物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调节人体温度

水的比热大,热容量大,蒸发热高,热传导强,所以水能贮蓄热能、迅速传递热能和蒸发散失热能,有利于体温的调节。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体内水分会因缩小的毛孔减少蒸发而保留在体内;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水分就会通过扩张的毛细血管呼吸孔排出体外,降低体温。

润滑剂

水的黏度小,可使体内磨擦部位润滑,可以减少体内脏器的摩擦,有效地防止损伤,并可以增加器官运动的灵活性。如泪液有利于眼球的转动和湿润,唾液和消化液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在胃肠内的消化,黏液有助于为吸入的气体加温加湿。人体关节之间有润滑液,可以减少器官、骨骼之间的摩擦损害。甚至人类繁衍,两性结合,也都离不开水的参与。

小链接

好水的标准

目前,具有国际权威性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有: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美国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近10多年来,在以上的水质标准不断的修订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国际饮用水水质标准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微生物指标的安全性

目前饮用水的主要风险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中明确提出: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与饮用水有关的安全问题大多来自于微生物,并将微生物问题列为首要问题。

关注消毒剂及其副产物的健康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中将消毒问题列于第二位,仅次于微生物问题,优先于化学物问题、放射性问题和可接受性问题。在安全饮用水的供应过程中,消毒无疑是很重要的,对杀灭多种病原体,尤其是细菌,作用显著。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杀灭细菌,保证微生物安全的同时,消毒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会危害人体健康。

扩大指标范围

从各国的标准发展历程不难看出,饮水标准的修订过程也是一个指标数量不断递增的过程。以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为例,第一版中仅包括微生物指标2项,确立准则值的具有健康意义的化学指标27项,放射性指标2项,另有感官性状指标12项。第三版中指标数量大增,其中水源性疾病病原体27项;确立准则值的具有健康意义的化学指标93项,放射性指标3项;另有感官性状指标28项。美国的标准更是如此,1914年的标准中仅包括2项细菌学指标,2006年的标准中指标数量已经增加至113项,其中一级饮用水规程中规定项目98项,二级饮水规程中规定项目15项。

好水应该有益人体健康

好的饮用水除了要满足卫生和安全外条件外,还要有益人体健康。好水的最基本要求是:不含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水硬度(以碳酸钙计)适中,人体所需矿物质含量适中,pH值(酸碱度)适中,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营养生理功能(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等)强。

决定水“性”的一个根本因素就是水的pH值。根据pH值的大小,可以将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饮用水分为弱酸性水和弱碱性水两种。前者的pH值一般在5.0~7.0之间,后者的pH值一般在7.0~8.0之间。对于水来说,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决定其酸碱性的关键。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碱性水,因为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天然水与地面上或地面下的土壤或矿物质接触,溶解了许多杂质,因此水里通常都含有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镁和硫酸氢镁等盐类。人们把含碳酸氢钙、碳酸氢镁和硫酸氢镁较多的水称为“硬水”,反之则称为“软水”。国外的生物医学实验已证明,硬水比软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硬水束缚住了有害成分(例如铅、镉、氯和氟),降低了人体对它们的吸收。

生理盐水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曾收治的100例临产产妇, 所有产妇均行剖宫产分娩。将这些产妇分为两组, 两组数量相等, 每组各有50例, 将此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产妇年龄在22~40岁, 其平均年龄为 (30.5±0.5) 岁, 产妇孕周为32~42周, 其平均孕周为 (38.5±1.5) 周, 产妇手术时间为30~60 min, 其平均时间为 (46.8±2.4) min;对照组中产妇年龄在20~45岁, 其平均年龄为 (32.5±2.5) 岁, 产妇孕周为30~40周, 其平均孕周为 (36.5±0.5) 周, 产妇手术时间为32~56 min, 其平均时间为 (45.6±2.6) min。所有产妇均自愿配合完成研究, 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以及手术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在进行手术之前均行常规备皮, 在切皮前30~60 min以2 g头孢曲松钠与10 g甲硝唑对产妇行静脉滴注, 从而预防其发生感染, 在手术过程中以常规步骤以及常规习惯来进行操作, 对产妇膀胱腹膜反折、腹膜以及直肌行常规缝合,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可能防止肠管牵拉而对产妇造成刺激, 子宫缝合完成之后, 对产妇双侧附件进行探查, 将结肠旁沟、子宫直肠陷凹以及膀胱腹膜反折等腹腔积血彻底清除[2,3,4]。在关腹之前, 巡回护士向主刀医师告知结果, 产妇、麻醉医师以及产后护理人员对结果不知, 观察组产妇在关腹之前以500~1000 m L温生理盐水对其腹腔进行冲洗, 对照组产妇未进行处理, 直接关腹。在对皮肤缝合之前, 对两组产妇均常规使用生理盐水对其皮下脂肪层进行冲洗, 手术过程中麻醉师未预先使用药物来防止产妇呕吐[4,5,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并且检查观察两组产妇子宫内膜炎发生率;跟踪观察产妇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并且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 用t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组间比较用χ2进行检验, 在本次研究中, 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子宫内膜炎发生率:

完成手术后, 比较两组产妇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2.0%, 对照组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0.0%, 两组产妇差异明显;比较两组产妇子宫内膜炎发生率, 对照组产妇为10.0%, 观察组产妇为8.0%, 无显著差异, 其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2.2 比较两组产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在完成手术之后, 对两组产妇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 差异不明显, 其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传统观念中, 认为对剖宫产产妇行腹腔冲洗, 能够将腹腔内积血以及羊水更好清除, 从而使手术之后的感染率以及并发症降低, 根据研究发现, 剖宫产手术中行腹腔冲洗, 并不能起到此作用。在手术中发现, 当对产妇行腹腔冲洗时, 产妇立即有不舒服症状产生, 若排除此方面因素, 产妇分娩将会更加安全舒适, 并且能够尽早恢复, 行母乳喂养[7]。此外, 省去腹腔冲洗这一过程, 也能够使医疗费用减少, 使手术时间缩短, 当剖宫产例数增加时, 这些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现。从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并不比对照组患者低, 反而有所增加, 两外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也都相对比较长, 这表示在剖宫产中行腹腔冲洗, 并没有什么积极作用。Keblawi等也研究发现, 对产妇行腹腔冲洗后, 其恶心、呕吐发生率反而增加, 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8]。

综上所述, 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 利用生理盐水对产妇腹腔进行冲洗, 并不能降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 对缩短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无明显效果, 反而会增加产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在临床上可将次步骤省去。

参考文献

[1]曾建英, 曾翠萍.剖宫产患者对术中用恒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的反应[J].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 (7) :122-123.

[2]邵峰, 张彦波, 杨道贵, 等.41℃生理盐水腹腔冲洗在腹腔感染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34) :62-63.

[3]张路云, 杜荷荣.剖宫产术中温盐水冲洗腹腔对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0, 21 (22) :301-302.

[4]于晓霞, 李彩霞, 王峰.剖宫产术中冲洗腹腔及子宫切口对预防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 (10) :1220-1221.

[5]王庆云, 王茜, 袁晓洁, 等.剖宫产术中腹腔内冲洗与术后产妇发生感染的关系[J].中国性科学, 2013, 22 (3) :38-39.

[6]焦玉香, 马宪敏.冲洗法预防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12) :438.

[7]王岚.两种不同温度冲洗液腹腔冲洗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1) :120-122.

上一篇:主体设计特点下一篇:海外施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