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盐水封管

2024-06-25

生理盐水封管(精选3篇)

生理盐水封管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除静脉留置针封管用药“肝素”对小儿、脑溢血、手术、凝血功能障碍等特殊病人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理盐水代替“肝素”封管与同期普通需静脉输液留置病人,采用“肝素”封管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生理盐水代替“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安全有效。

关键词:静脉输液留置,特殊病人,生理盐水,封管

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它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身体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需要少用药或不用药能解除疾病痛苦,为此,我们对小儿、手术、脑溢血、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等病人,采用生理盐水代替“肝素”封管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选取2007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需静脉留置的200例病人作为研究总体,其中小儿、手术、脑溢血、凝血功能障碍等10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期静脉输液留置普通病人1 00例,作为对照组。

1.2 封管方法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2G、24G),所选静脉弹性好,较粗直,穿刺均1次成功,整个操作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观察组在输液即将结束时,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抽0.9%的生理盐水10nl备用,待输液结束时,常规消毒,接上生理盐水10ml,先推8ml,达到彻底冲掉血管中残留药液的目的,最后2ml边推边退直至推完,缓慢拔出针头,封管完成。对照组:用0.1%肝素生理盐水5ml封管,方法同观察组;推注封管液技术:推注封管液的速度一定要缓慢,最后2ml边推边退,慢慢拔出针头,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的压力趋于平衡,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内,避免推注封管液及拔针的速度过快,血管内瞬间压力大于留置针内的压力,使血液回流在留置针内,并挤走部分封管液而造成堵管。

1.3 观察的指标

静脉炎:局部红肿、灼痛,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外渗:局部肿胀,即予拨针并计为外渗病例。堵管:每次封管及输液前要先回抽,检查是否发生导管堵塞,如发生堵塞,即予拨针,并计为堵管病例。红肿:局部发红、肿胀,但未出现条索状红线。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留置天数采用t检验,并发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封管技术并发症比较,见表1。

经χ[2]检验P>0.05,表1表示: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无显著差异。

2.2 两组静脉留置时间的比较,见表2。

t值=1.976,P>0.05,表2显示: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表1结果表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堵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略少于对照组,其原理主要是生理盐水对血管无刺激性,用生理盐水封管可达到冲管,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持续刺激[1];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水盐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故生理盐水代替“肝素”封管,无血液凝固现象。表2结果表明两组平均留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d,我国尚无统一规定,但有报道套管针留置5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0;陶丽敏和高小芬等,对血液系统病患者,分别选用0.9%NS和肝素钠盐水封管,两组患者比较,结果通管率无明显差异,而用0.9%NS封管组并发出血率则明显低于用“肝素钠”组,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的出血倾向[2]。

为此,我们对小儿、手术、脑溢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特殊病人采用生理盐水封管,是一种符合生理要求、安全、有效的封管方法,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操作简单,无需配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长路.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方法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 :656

[2] 陶丽敏,高永芬.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封管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0;15(5) :284

生理盐水封管 篇2

关键词:肝素液,生理盐水,封闭,并发症

临床上留置针的放置已成为护理人员常规掌握的技能[1]。本研究着重研究了86例肝素液封闭留置管和50例生理盐水封闭留置管患者相关并发症情况, 以进一步探讨封闭液的使用对于患者放置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病率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住院患者86例为观察组, 男55例, 女31例, 年龄49~78岁, 平均 (54.25±3.50) 岁;对照组50例,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43~65岁, 平均 (52.64±5.20) 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1) 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 (2) 患者无明显的近期肝肾功能损伤; (3) 患者无穿刺部位多次穿刺史 (>3次) ; (4) 患者穿刺部位血管适合穿刺, 浅静脉不细, 不影响护理人员穿刺及留置针效果观察。

排除标准: (1) 患者近期有血栓形成病史, 包括下肢静脉血栓或者脑血栓等; (2) 患者高热 (腋下体温>37.5℃) ; (3) 患者有精神病史, 影响护理人员后期护理; (4) 穿刺部位曾出现过敏史; (5) 患者有明显抵制留置针的情绪。

方法: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均接受本护理部为期1个月的留置针护理培训, 并且考核及格。所有护理人员随机分为5个组, 每天随机分配至不同护理单元以排除护理差异影响研究结果观察。本次试验采用的留置针为同一批次的留置针产品, 留置针留置方法采用脉冲式封管法:总的原则为边推边注射, 每推进250μL暂停1~2 s, 直至剩下最后500μL的液体, 最后采用边推注边向后拔针的方法拔出注射管。其中观察组采用肝素液封管, 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封管, 两组在进行脉冲式封管的过程中均应注意穿刺过程中的无菌原则, 注意在留置针留置后纱布的敷贴避免过于复杂而造成混杂因素, 留置针留置完毕后应充分向患者讲解留置针留置的目的、用途, 排除患者的心理因素或者实际的干扰动作。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肝素液封管组出血及回血情况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留置针留置期间 (超过1周按1周计算) , 堵管、穿刺部位静脉炎、出血情况和回血情况并发例数分别为4例、3例、1例、2例和9例、7例、12例、15例, 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如表1所示 (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结果提示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留置针放置后患者并发堵管和静脉炎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采用肝素液封管相比于采用生理盐水封管能显著降低患者留置针放置后出血及回血情况, 见表1。

不同浓度的肝素液封管对于留置针留置后相关出血及回血情况无显著影响。考虑到有文献报道肝素液存在不同的护理浓度, 常用8 m L生理盐水加2 m L肝素稀释液 (含肝素62.5 U/m L) , 而有的护理文献报道使用6 m L生理盐水加4 m L肝素稀释液 (含肝素130 U/m L) 的情况[2], 本研究在注意到肝素液相比于生理盐水能显著降低患者留置针放置后出血及回血情况的发生后, 进一步探索了不同浓度的肝素液对于放置留置针后并发症的影响, 发现高浓度 (130 U/m L, 观察组43例) 的肝素液相比于低浓度 (65 U/m L, 对照组43例) 并不能显著降低患者放置留置针后相关出血及回血的发生 (P>0.05) 。

讨论

临床上关于封闭液的使用方法报道较多, 如关于正压封闭和脉冲式封闭优缺点比较,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又如有的文献报道认为封闭液的选择对于患者留置针放置术后的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本研究在回顾性分析了86例使用肝素液封闭留置针的患者和50例使用生理盐水封闭留置针的患者后发现, 使用肝素液封闭能显著降低患者留置针放置后的出血及回血发生率, 而有文献报道认为肝素液和生理盐水对于留置针放置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 考虑其样本量较小的原因, 而且其正压和脉冲式封管同时使用可能成为混杂因素干扰留置针放置后并发症的发生分布情况。本研究进一步随机选择了43例使用肝素液封管的患者, 探索不同浓度对于相关出血和回血是否存在影响, 结果提示不同浓度的肝素液并不显著影响相关留置针放置并发症的发生, 提示进一步加大肝素液的封闭浓度并无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

肝素作为一种生理性的抗凝剂, 在其封闭留置管的过程中避免了刺激血管壁的不利影响, 同时可以作为长效的抗凝缓慢释放系统, 对于血液在穿刺部位因为涡流的原因而形成血栓可以起到显著的抗凝作用, 可以保持局部穿刺血管的通畅性, 本研究发现肝素液能降低患者留置针放置后出血及回血情况符合这一理论;但肝素液作为一种抗凝剂, 使用不当又容易引起出血, 而临床上高出血风险患者的比例较高, 肝素液的不当使用容易造成患者留置针拔出后穿刺部位持续性的渗血, 本试验在探索了低浓度 (65 U/m L) 和高浓度 (130 U/m L) 的肝素液对于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后, 并未见二者能引起明显的出血倾向, 提示本研究所使用的肝素液浓度较为安全, 由于本试验研究的不同浓度的肝素液对于并发症的影响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故临床上暂不推荐浓度更高的肝素液用来封闭留置针管。

参考文献

[1]洪小丽.VSD术后肝素生理盐水冲洗防止管道堵塞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5 (21) :3275-3276.

[2]彭桂莲.深静脉留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12 (34) :149-150.

生理盐水封管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1年1月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50例, 所有患者入院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无出凝血机制障碍, 意识清醒且配合治疗护理, 穿刺部位均为手臂或前臂,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50例, 男27例, 女23例, 年龄39~77岁, 平均年龄48.9岁;B组50例, 男26例, 女24例, 年龄39~78岁, 平均年龄49.4岁;C组50例, 男25例, 女25例, 年龄38~78岁, 平均年龄48.6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穿刺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留置针, 静脉输液完毕后, A组采用生理盐水10mL封管, B组采用传统的50U/mL肝素盐水5mL封管, C组采用25U/mL肝素盐水5mL封管[3]。均注射器吸取相应的封管液, 输液完毕后, 将注射器直接接输液针头, 先采用脉冲式注入封管液后, 余0.5~1.0mL运用边注射边旋转的退针方法, 注入完毕后再将留置针导管上的导管锁锁上 (采用生理盐水封管的超过6小时的须再次封管) 。第2天输液时, 消毒肝素帽后, 将输液器针头直接扎在肝素帽上, 打开留置针导管上的导管锁, 完全打开输液器的调节器, 观察输液是否通畅, 能基本达到第1天输液时的最大输注速度为通管有效。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其为柔软的导管留在血管内, 不易折断, 穿刺侧肢体可适度活动, 但避免剧烈活动, 应注意防水[4]。观察并比较三组穿刺位出血情况, 管内回血堵管情况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undefined构成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穿刺位出血情况的比较

A组和C组未出现穿刺部位出血, B组出现7例穿刺部位出血, 占14.0%, 两组间比较, B组穿刺部位出血明显高于A、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53, P<0.05) , 但A组和C组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三组管内回血堵管情况的比较

A组出现15例管内回血堵管, 占30.0%, B组、C组未出现管内回血堵管情况。两组间比较, A组管内回血堵管情况明显高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5, P<0.01) , 但B组和C组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三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比较

两组间比较, A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短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B=2.32, tC=4.51, PB<0.05, PC<0.01) , 但B组明显短于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06, P<0.05) 。见表1。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 在体内外均有抗凝血作用, 被常规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 但用多少剂量肝素盐水封管效果最佳, 国内的报道不一[5]。在本案例中, A组采用生理盐水封管, B组采用传统的50U/mL肝素盐水封管, C组采用25U/mL肝素盐水封管, 结果发现, A组和C组未出现穿刺部位出血, B组出现7例穿刺部位出血, 两组间比较, B组穿刺部位出血明显高于A、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A组和C组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出现15例管内回血堵管, B组和C组未出现管内回血堵管情况, A组管内回血堵管情况明显高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但B组和C组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短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B<0.05, PC<0.01) , 但B组明显短于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 肝素盐水对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法, 但临床采用25U/mL肝素盐水对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最佳, 能够降低穿刺部位出血率, 改善管内回血堵管情况, 且留置时间相对较长, 并减少护士工作量,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采用低浓度肝素盐水对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并探讨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最佳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A、B、C三组, 50例/组。患者静脉输液完毕后, A组采用生理盐水封管, B组采用传统的50U/mL肝素盐水封管, C组采用25U/mL肝素盐水封管。观察比较三组穿刺位出血情况、管内回血堵管情况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A组和C组未出现穿刺部位出血, B组出现7例穿刺部位出血, 占14.0%, 两组间比较, B组穿刺部位出血明显高于A、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A组和C组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出现15例管内回血堵管, B、C组未出现管内回血堵管情况, A组管内回血堵管情况明显高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但B、C组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短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 , 但B组明显短于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肝素盐水对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法, 但临床采用25U/mL肝素盐水对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最佳, 能降低穿刺部位出血率, 改善管内回血堵管情况, 且留置时间相对较长,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肝素盐水,封管,生理盐水

参考文献

[1]廖晓英.2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7) :43.

[2]栾红, 刘瑞莲.不同浓度肝素生理盐水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2) :28.

[3]梁艳芳, 黄石群, 胡敏芝.不同浓度肝素盐水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J].中国护士杂志, 2007, 21 (3) :722.

[4]夏瑾.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通畅情况影响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8) :572.

上一篇:现金流分析下一篇:所有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