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白粉虱的综合防治

2024-06-17

芹菜白粉虱的综合防治(共8篇)

芹菜白粉虱的综合防治 篇1

白粉虱,为食性刺吸式害虫,俗称小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是保护地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的扩大,为白粉虱越冬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其分布地区逐渐扩大,危害也日趋严重。白粉虱的寄主十分广泛,已知寄主82科281种,我国已知70科270种[1]。其中温室黄瓜和番茄,露地栽培的菜豆、茄子、甜椒等以及观赏植物中如绣球、月季、大丽花、一串红、牡丹等受害较重[2]。发生严重时可使蔬菜减产20%~30%。

1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1.0~1.5mm,雄虫略小,淡黄白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复眼赤红色,触角丝状,前后翅翅脉简单。卵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1龄若虫虫体椭圆形,有足和触角可以活动,腹末有1对长尾须。2~3龄若虫的足和触角均退化,不能活动。伪蛹虫体周缘出现蜡丝,身体逐渐加厚呈蛋糕状,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

2 发生规律

在北方温室条件下1a可发生10代。以各虫态在温室蔬菜上越冬,或继续繁殖危害。各虫态均不能在野外越冬,北方保护地生产为其连续发生提供机会[3]。南方各地虽有分布,但虫量少,为害不大。

次年春,白粉虱自南向北随露地蔬菜的种植与移栽,由温室蔬菜向露地蔬菜、花卉和杂草迁移,栖息并吸食寄主幼嫩叶片汁液。7、8月间虫口密度增长较快,8、9月间为害严重。离温室近的露地发生早、受害重。10月下旬,气温下降,虫口数量逐渐减少,又开始向温室内迁移为害越冬[4]。由于温室白粉虱寄主广泛,世代多,发育速度快,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体被蜡粉,防治困难,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上的一大难题。

湿度是影响白粉虱越冬和发育的主要因素。在北方温室白粉虱不能在野外越冬。通风透光不良的田块有利于白粉虱的生活与繁衍。

3 危害特点

3.1 植株生长受阻

白粉虱具刺吸式口器,成、若虫群居叶背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其唾液能破坏叶绿素和淀粉,有时使细胞质壁分离。受害叶常出现褪绿斑,使光合作用减弱,影响糖的积累,使受害的作物造成减产;虫量过大时叶片枯黄而渐萎蔫,植株生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

3.2 植物诱发病害

白粉虱通过取食能传播病毒病,减产尤重;排出蜜露导致霉菌大量繁殖,在叶面形成一层黑色“煤污”,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其失去商品价值。

4 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4.1.1 培育无虫苗

育苗时尽量在没有白粉虱的温室内育苗。根据市场需求选用高产、稳产、品质好和抗虫性强的蔬菜品种。

4.1.2 清洁棚室

结合整枝打杈,清理棚室内的残枝落叶,摘除带虫老叶,带出温室外及时处理。4.1.3合理种植避免黄瓜、番茄、青椒、菜豆等其喜好的作物混栽。棚室附近避免栽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易严重发生白粉虱的蔬菜,优先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减少虫源。

4.2 生物防治

采用人工释放丽蚜小蜂、中华草蛉和轮枝菌等天敌可防治白粉虱。在释放白粉虱天敌时尽可能在田间少施或不施农药,避免杀伤天敌,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4.3 物理防治

4.3.1 黄板诱杀

利用大部分白粉虱对黄色具有正趋向性, 可在温室和大棚内设置黄色黏虫板进行诱杀。

4.3.2 利用防虫网

可在大棚和日光温室用防虫网封闭门窗或建立隔离门,可以有效地减少粉虱的进入。或者用防虫网覆盖在新种植的作物上,让成虫无法在植株上产卵。

4.4 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上, 坚持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用药原则, 将虫害控制在低水平并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4.4.1 喷雾法

选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 或25%灭螨锰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 或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 或2.5%功夫乳油, 或20%灭扫利2 000倍液, 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2 500~3 000倍液, 或50%马拉硫磷乳油, 或40%乐果乳油各1 000倍液, 隔5~7d喷1次, 连续防治3~4次, 均有较好防治效果[5]。由于白粉虱世代重叠, 在同一时间同一作物上各个虫态并存, 而当前药剂没有对所有虫态皆有效的种类, 所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必须连续用药几次。

4.4.2 烟雾剂熏杀

当白粉虱发生较重时, 用灭蚜宁4.95 kg·hm-2, 或用22%敌敌畏烟剂4.0kg·hm-2, 于傍晚闭棚熏烟。或在花盆内放锯末, 洒上80%敌敌畏乳油, 每次300~400g, 放上几块烧红的木炭或几个烧红的煤球即可。

参考文献

[1]张帆, 罗晨, 张君明, 等.保护地菜田粉虱的生物防治[J].中国蔬菜, 2011 (5) :25-27.

[2]刘大军, 王小奇.温室白粉虱对5种蔬菜的偏好性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 2008 (10) :21-22.

[3]李扇妹, 黄渭泉, 张金妹, 等.白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9) :133.

[4]付雪, 叶乐夫, 王贵强, 等.黑龙江地区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发生动态[J].应用昆虫学报, 2011, 48 (1) :32-37.

[5]王震.温室白粉虱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 2009, (6) :27.

芹菜白粉虱的综合防治 篇2

芹菜叶柄开裂原因及防治

芹菜叶柄开裂主要表现为茎基部连同叶柄同时裂开。这不仅影响芹菜商品品质,而且极易引起病菌感染,致使芹菜发病霉烂。

芹菜叶柄开裂的原因首先可能是生长受阻,突发高温,植株吸收水分过多造成组织快速充水从而引起芹菜叶柄开裂。这就需要菜农加强温度、水分的控制,减少芹菜叶柄开裂。再次就是缺硼引起的芹菜叶柄开裂,这就需要充分腐熟农肥每667平方米施入硼砂1公斤,与有机肥充分混匀或叶面喷施0.1%~0.3%的硼砂溶液。

白粉虱的防治技术 篇3

在研究和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同时, 在粉虱大发生初期, 科学合理地施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 仍是当前非常重要的防治手段。为了对粉虱更好地进行综合防治, 为生产上提供对粉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效药剂, 我们分别在室内和田间进行了药剂筛选。

1 室内对卵的药效试验

将采回带粉虱的菜豆叶片清理, 仅余下新产卵, 每处理60粒。采用叶片浸渍法, 将带卵的叶片分别浸入各处理药液中5秒, 然后放在吸水纸上晾干, 按室内饲养方法放入培养皿。每天检查, 待对照组卵完全孵化后, 统计各处理孵化率及死亡率。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几种药剂对粉虱的孵化率均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以乐斯本和啶虫脒效果最好, 粉虱卵孵化率分别为21.67%和27.78%。

2 室内对若虫的药效试验

从田间取带有粉虱若虫的油葵叶子, 每叶的若虫量保持在30~100头, 根据虫龄区分高龄 (3~4龄) 和低龄 (1~2龄) 2组处理。采用叶片浸渍法, 将带若虫的叶片分别浸入各处理药液中5秒, 然后放在吸水纸上晾干, 按室内饲养方法放入培养皿。每天检查, 待对照组若虫完全羽化后统计各处理羽化率, 计算校正死亡率。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各种药剂对高龄若虫的效果普遍低于低龄若虫, 其中爱福丁1号、苦参碱、扑虱灵和啶虫脒对高龄和低龄若虫的防效均较好。

3 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药效中, 药后3天爱福丁1号、啶虫脒、锐劲特对成虫的校正防效可达50%以上, 说明这几种药剂田间对粉虱的速效性较好;药后7天则以0.26%苦参碱、爱福丁1号、啶虫脒、锐劲特效果最好, 校正防效均达70%以上;药后15天许多药剂处理虫口有所回升, 校正防效以爱福丁1号、扑虱灵、啶虫脒效果最好, 校正防效达70%以上, 说明这几种药剂长期效果较好。总的看来, 以啶虫脒的速效性和长期防效为最好, 其次是爱福丁1号。田间对若虫药效试验方法参照室内对若虫药效试验方法, 结果与室内试验基本一致, 以爱福丁1号、苦参碱、扑虱灵和啶虫脒效果较好。

4 小结

通过对粉虱整个生长期的研究, 可从以下方面来减少粉虱对作物的危害和经济价值的影响:

4.1 药物防治

(1) 可选用10%吡虫啉、1.8%阿维菌素、0.26%苦参碱、3%啶虫脒、5%锐劲特、25%扑虱灵、2.5%天王星、6%绿浪 (烟百素) 等高效低毒农药。

(2) 在温室、大棚等封闭性环境, 可用敌敌畏烟剂进行熏蒸, 每隔5~7天1次, 连熏5~7次。

(3) 花卉等非食用植物浇施吡虫啉或埋施呋喃丹颗粒剂可长期防虫。

4.2 用药原则

(1)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施药间隔要达到安全间隔期。

(2) 预测预报, 适时防治。一般粉虱在我省露地7~8月份才开始大发生, 根据虫情预报, 在其发生初期施药进行预防;大量发生之后最好选择在卵的孵化盛期施药。

(3) 施药时要将药剂喷施在叶背。侧重杀卵的药剂重点喷施在植株上部, 侧重杀若虫的药剂重点喷施在植株下部。

温室白粉虱的发生及防治 篇4

一、发生规律

白粉虱在温室条件下, 一年内可发生10余代, 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白粉虱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18~21℃, 在温室条件下完成1代需要30天左右, 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 也可进行孤雌生殖, 其后代均为雌性。白粉虱的种群数量, 由春至秋逐步发展到高峰。成虫:形体小, 淡黄色, 雌虫体长1~2毫米, 翅展2~2.3毫米;雄虫体长0.8~1毫米, 翅展1.7~2毫米。翅膜质覆盖白色蜡粉。有趋嫩性, 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 成虫总是随着植物的生长不断在顶部嫩叶产卵;若虫:椭圆形, 扁平, 长0.52毫米, 体缘及体背有数十根长短不一的蜡刺, 两根尾须长。其孵化后3天内, 在叶背可作短距离游走, 当口器插入叶片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 开始固定在叶片背面为害作物。

二、防治方法

白粉虱在春季和初夏由温室传播扩散至露地蔬菜, 秋季和初冬则返回温室越冬。针对其迁入和迁出虫源地的两个重要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自然生活史, 可以产生长期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合理使用农药, 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 减少农药用量, 增强防治效果。

1. 农业防治

(1) 重发生区提倡温室冬春茬栽培芹菜、韭菜、韭黄、油菜等耐低温而白粉虱不喜食的蔬菜, 适当减少黄瓜、番茄种植; (2) 培育“无虫苗” (又称“清洁苗”) , 把育苗床与生产温室分隔开, 育苗前清除残株, 彻底熏杀残余虫口, 在温室通风口张挂防虫网, 控制外来虫源; (3) 温室大棚附近避免种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白粉虱发生严重的蔬菜, 提倡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减少虫源; (4) 避免黄瓜、番茄、菜豆混栽, 以免为白粉虱的大发生提供环境条件。

2. 物理防治

白粉虱有强烈趋黄性, 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用纤维板或硬纸板, 裁成1米长0.2米宽的长条, 漆成橙黄色, 上涂1层黏油, 放置于植株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同处, 密度为30~40块/亩, 7~10天涂抹1次黏油。也可用黄色扑虫板, 苗期和定植期开始使用, 可有效控制害虫的初期数量, 而且可以保护天敌。该方法操作简便, 经济实用。没有污染, 与其他措施配合使用可以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

3. 药剂防治

由于白粉虱世代重叠, 同一作物上存在各种虫态, 必须连续几次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喷药应在白粉虱发生初期进行, 使用药剂有: (1) 25%扑虱灵乳油1000~2000倍液, 浓度可根据虫口密度适当掌握。虫量过大时可以采用1000倍液加入少量菊酯类农药混用, 早期喷洒1~2次即可有效控制白粉虱。扑虱灵对卵和若虫有特效, 但对成虫基本无效。 (2) 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 可杀死成虫、若虫、蛹, 但对虫卵的杀灭效果不明显, 将扑虱灵与天王星混用, 可以收到全面的杀灭效果。 (3)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亩。 (4) 25%阿克泰粉剂5000~7500倍液 (5) 烟雾剂熏杀, 亩用10%虱螨蝇烟剂400克熏烟, 于傍晚闭棚熏烟效果也很好。

4. 生物防治

(1) 在白粉虱发生初期释放丽蚜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当白粉虱成虫密度在0.5头/株以下时, 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株可有效控制白粉虱的为害。每隔2周1次, 共3次。

5. 低温灭虫

利用晚秋、深冬、早春倒茬的时机, 首先清除棚室内的残枝落叶, 揭开塑料布, 利用零下低温冷冻3天, 冻死成虫和若虫。棚室的放风口要加纱网隔虫。

6. 覆银灰膜

温棚芹菜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篇5

实行2~3年的轮作, 可减少病源的积累, 减轻病害的发生。

二、搞好种子处理

用48℃的温水浸泡种子30分钟, 可有效杀死附着于种子上的斑枯病和叶斑病病菌。浸种时应不断搅动使之均匀受热, 浸种后用清水淘洗, 晾干后播种。如果种子里夹有菌核, 可用10%的盐水漂除, 随后用水冲洗, 以减少种子带菌。值得注意的是, 温汤浸种对芹菜种子发芽率稍有影响, 播种时用种量应增加10%~20%。

三、实行覆膜栽培

覆膜栽培有限制菌核病传播的作用。覆膜免耕还可减少植株损伤, 从而减轻软腐病的侵染。

四、严格控制温、湿度

高温高湿是芹菜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温室芹菜入冬后白天应控制在15~20℃, 夜间控制在8℃。温度偏高时应及时放风, 偏低时应增加覆盖物。浇水要适宜, 宜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结合降温进行放风排湿, 防止湿度过大。阴天或低温天气要避免浇水。土壤过湿时可撒干细土以降低湿度。

五、合理施肥

要施足底肥并增施磷、钾肥和硼肥, 培育出健壮的植株, 提高自身的抗病力。

六、适时施用药剂

如发现中心病株, 应立即拔除, 并随即全面施药防护, 控制病情, 防止蔓延。一般7~20天1次, 连续用药2~3次。对斑枯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防;对叶斑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防;对菌核病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防;对软腐病, 在拔除病株后撒石灰于病穴消毒, 同时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粉剂4000倍液或20%络氨铜水剂400倍液全面喷防。

秋季芹菜的病虫害防治 篇6

关键词:秋季,芹菜,病虫害

1 秋季芹菜的病害

1) 芹菜斑枯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也可危害叶柄和茎。叶片上初生淡褐色油浸状小斑, 边缘明显, 后扩大为圆形, 边缘褐色, 中央淡褐色到灰白色, 病斑上生出许多小黑点, 病斑外有黄色晕圈。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气温20~25℃, 潮湿多雨的天气发病重。年度间早春多雨、日夜温差大的年份发病重, 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 高温干旱而夜间结露多、时间长的天气条件下发病重, 田间管理粗放, 缺肥、缺水和植株生长不良等情况下发病也重。想要治疗芹菜的斑枯病, 必须在预防的基础上, 实现防治结合。

2) 芹菜早疫病。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 叶柄和茎也可受害。叶上初期产生黄绿色水浸状斑点, 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叶柄及茎上初期为水浸状斑点, 后变为灰褐色, 椭圆形, 稍凹陷病斑。高温、高湿、多雨发病重。高温、多雨天气, 郁闭、高湿环境, 均有利发生和流行。芹菜栽培中密度过高、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管理温度高、缺肥、缺水或灌水多、长势弱的地块, 发病比较重。

3) 芹菜软腐病。该病多发生在芹菜移栽缓苗期或缓苗后的生长初期。一般先从柔嫩多汁的叶柄基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 病斑淡褐色, 水渍状, 纺锤形或不规则形, 稍凹陷, 迅速扩展后内部组织呈黑褐色腐烂, 有恶臭, 最后仅残留表皮。病原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 定植时, 病菌可从芹菜伤口侵入而引起发病。4~36℃均能发病, 最适温度27~30℃。发病后能通过昆虫、降水和灌溉及各种农事操作传播。有时与冻害或其他病害混发。

4) 芹菜菌核病。芹菜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危害芹菜叶柄和叶。受害部初期呈褐色水渍状, 后变软腐烂, 病部生白色菌丝, 后期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低温、高湿、多雨、种植过密易于发病。温湿度菌核病在比较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生, 适温为5~20℃, 最适温度是15℃左右, 菌核在50℃5min即死亡。相对湿度达85%以上时, 有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栽培条件连作地发病严重, 与黄瓜、番茄连作的地块发病也重, 因为同属一个菌源。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地发病较重, 下雨多或浇水多、种植过密或保护地通风不良, 湿度大, 发病重。

2 秋季芹菜的虫害种类

1) 蚜虫:芹菜蚜虫多发生在高温、干旱的夏、秋芹菜栽培中。

2) 美洲斑潜蝇:在叶片正面取食和产卵, 刺伤叶片细胞, 形成针尖大小的近圆形刺伤“孔”, 造成危害。“孔”初期呈浅绿色, 后变白, 肉眼可见。[3]幼虫和成虫的危害可导致幼苗全株死亡, 造成缺苗断垄;成株受害, 可加速叶片脱落, 引起果实日灼, 造成减产。

3) 芹菜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根部的侧根和须根。根部染病, 发病初始在侧根或须根产生大小、形状不一的肥肿畸形瘤状根结肿大物, 即虫瘿。解剖镜检虫瘿, 可见有细长蠕虫状雄虫和梨形雌成虫。染病株发病初始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 严重时表现植株矮小, 生长发育不良, 叶片变黄或呈其他颜色, 后期病株地上部分出现萎蔫或提早枯死。

3 秋季芹菜的病虫害防治

1)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如“津南实芹1号”“美国西芹”“夏芹”等。

2) 种子处理无病株采种, 播种前用48℃的温水浸种30min, 可有效杀死种子上的病原菌。浸种时不断搅动使之均匀受热, 然后将种子投入冷水中冷却, 晾干播种。

3) 农业防治实行2年以上轮作, 可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减轻病情;及时清除病残体, 合理密植, 增加通风透光度;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并增施磷钾肥和硼肥, 培育健壮植株以提高抗病力;合理灌溉, 不大水漫灌。

4) 药剂防治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用药剂控制, 防止蔓延。一般每7~10天施药1次, 连续用药2~3次。对斑枯病用3%农抗120水剂1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防治;[4]对早疫病用77%可杀得500倍液、3%农抗120水剂1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对菌核病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农利灵1000倍液、或50%菌核净1 000倍液喷雾防治;对软腐病和心腐病, 在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 000~4 000倍液, 或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30%DT胶悬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4 结语

秋季芹菜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 而导致减产, 这对芹菜种植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广大芹菜种植者应当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来实现芹菜的种植, 以此来避免芹菜减产, 保障芹菜治疗, 提高秋季芹菜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为广大菜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荣云.秋季芹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之友 (理论版) , 2009, (11) :79, 85.

[2]潘鹏亮.增加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和天敌发生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 2016.

[3]刘志毅, 李艳梅, 马慧.西吉县芹菜覆膜穴播压砂种植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 2014, (6) :71-72.

温室白粉虱危害特点及防治 篇7

1. 危害特点

以成虫、若虫吸食植物汁液, 被害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整株枯死。其分泌的大量蜜液严重污染果实、叶片, 诱发煤污病发生。

2. 生活习性

温室白粉虱在北方一年可发生10多代, 以各种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危害。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 一般平均每雌虫产卵142~320粒。也可孤雌生殖, 后代多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 随着植物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白粉虱的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 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 因此不易脱落。幼虫孵化后3天内可在叶背作短距离游走, 当口器刺入叶组织后就失去爬行能力, 开始固定生活。繁殖适温为18~21℃, 在温室条件下, 约一个月完成一代。

3. 发生条件

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蔬菜上的虫源。由春到秋持续发展, 秋季数量达高峰。在温室和露地紧密衔接的地方可周年发生。

4. 物理防治

(1) 清洁田园。温室在育苗、定植前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株、杂草, 并运出室外集中烧毁, 力争做到温室清洁, 通风口用尼龙纱封住以阻隔外来虫源。 (2) 科学种植。尽量避免混栽, 特别是黄瓜与番茄, 以免加重危害, 造成防治上困难。提倡温室头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大蒜等较耐低温作物。 (3) 黄板诱捕。白粉虱有强烈趋黄性, 因地制宜选用板材, 板材规格60厘米长, 20厘米宽, 用油漆涂成橙黄色, 再涂上一层机油。黄板要比作物高出30厘米, 挂在温室、大棚里, 每隔20米挂1块, 成虫粘满黄板后除尽成虫, 重新涂上机油再行利用。

5.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丽蚜小蜂防治。按丽蚜小蜂与白粉虱成虫大约2∶1的比例, 每2周释放1次丽蚜小蜂寄生的黑蛹, 隔行均匀施放在株间。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 控制白粉虱危害。

6. 药剂防治

芹菜心腐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 篇8

1 症状识别

芹菜从1叶期至收获前均可发病,以8~12叶期为发病高峰,轻者缺苗断垄,重者全田毁种。通常病害首先出现在芹菜心部叶片或冠部正在生长的叶片上,往往是较早成熟的叶片先变色褪绿,而多数外叶仍然深绿,随后芹菜短缩茎中央的心叶叶缘褪绿和变褐,整片心叶逐渐凋萎、枯焦,甚至死亡,形成黑褐色的心腐;以后病害继续向短缩茎发展,叶柄基部的维管束组织变褐,病部变黑腐烂,最后形成黑心。有些芹菜黑心病株最初为心叶、叶脉间变褐,以后叶片外缘变为黑褐色,生长点干枯,似干烧心,仅从植株外表尚不易观察到受害,往往到生长后期肉眼才看到明显的症状。病情不太严重时,短缩茎四周仍能长出看似正常或略向外展的叶片,叶片的顶部或边缘组织常常死亡,有时死亡组织迅速发展为大型褐色坏死斑,并逐渐变黑,植株成熟时病害发展很快,由新叶向外发展,同时通过根茎向根系发展,植株心部几天内就被毁坏,生长停滞,病株外叶偏少或向外展开,根尖变黄,剖开根茎可见根茎内部及根部组织均变褐坏死;遇潮湿时,病部被致腐生细菌或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侵袭,心叶变黑褐色、湿腐、粘滑,短缩茎中央褐腐,最后全株叶片萎蔫倒伏,直至死亡。有时核盘菌也会随之而来,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及黑色菌核,造成田间植株严重腐烂或成片死亡。田间出现黑心病的芹菜植株,在运输和贮藏期间病情往往加剧。

2 发生原因

芹菜黑心病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性病害,植株体内钙素缺乏是引发此病的基本原因。正常情况下,芹菜外叶叶柄含钙量是其干质量的1.3%~2.0%。在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需要足够的钙素,而且要求钙素能在植株体内得以均匀分布,特别是短缩茎中央叶片的生长点含钙量不能过低。另外,即使土壤中不缺钙,某种因素也可影响植株对钙素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造成心叶细胞的生理紊乱,诱发黑心病。发病后,常因细菌腐生而加重病情。

土壤缺钙:一般来说,土壤含钙量达到0.1%~3.0%时基本上能满足大多数植物对钙的需要,如土壤含钙量低于这个水平,往往会导致植物缺钙现象的发生,特别是芹菜长至8~12叶,处在叶丛旺盛生长时期,需钙量大增,如是酸性或沙性土壤,一般钙素不足,黑心病就会大量发生。

土壤钠离子含量过高:多发生在低洼盐碱地,大量的钠离子被植株吸收,并达到饱和程度,影响植株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如果土壤中有大量的硫酸根存在,也会滞止对钙元素的吸收。

土壤结构不良: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如粘壤土)有利于芹菜生长。沙地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直接影响到芹菜到钙元素的吸收。

施肥不合理:施肥过多或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易引起烧根及根系发育不良,从而进一步影响对水分和钙元素的吸收;氮、磷、钾肥的搭配不合理,如钙钾肥、钙氮肥的配比过低,都会导致黑腐病的发生。

温度过高、天气干燥或雨水、灌水过大:芹菜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如温度过高、天气干燥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使随水份上移的盐碱积于植株根际周围,阻碍钙素的吸收,过多的雨水和灌溉也会冲刷土壤,钙素被淋溶,导致耕作层钙素不足。

一般情况下缺硼会引起缺钙。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可造成根系的吸收钙素能力降低。

3 综合防治

合施施肥:选择土层深厚、保水力强的粘壤土种植芹菜。酸性土壤每亩可施用石灰50~75kg,既提供钙营养,又中和土壤酸性;对于过粘或过沙的土壤,则结合种植前耕翻土地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一般每亩施5000kg,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保水、保肥能力。定植缓苗后施提苗肥,每亩施尿素10kg或发酵的人粪尿;旺盛生长期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每隔15~20天追一次肥,并要注意平衡施肥,做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严防氮肥过多。

合理浇水:必须保证水分的均匀供应,初夏温度急剧上升时尤需注意。要小水勤浇,经常住持畦面湿润。高温期间绝对不能缺水。露地芹菜宜在早晨或傍晚,保护地则在晴天上午,避免大水漫灌,夏季注意排水防涝。

及时补钙:如果出现烧心症状,通常于叶面喷施0.30%~0.50%的氯化钙、2%硝酸钙或硝酸钙水溶液,每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一般喷2次即可,喷洒时一定要喷在心叶上,喷在其他叶片上无效。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螯合钙肥,如益妙钙、甘露糖醇有机鳌合钙、EDTA钙钠盐等,由于钙的螯合作用加强了钙在植株体内的转运,因而螯合钙肥具有渗透性强、易被植株吸收、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可喷洒5%益妙钙液态肥1000~1200倍液或甘露糖醇有机螯合钙液态肥1000倍液,每7天喷洒1~2次。还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氨基酸钙600~800倍液或美林高效钙500~600倍液,每10天喷一次,连续施用3~4次,喷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及时补硼:应多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供硼能力。每亩可施硼砂1kg左右,以补充硼的不足。当出现缺硼症状时,也可用0.10%~0.30%的硼砂水溶液喷施植株。

上一篇:天然气项目管理分析下一篇:产业融合策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