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腐病(共4篇)
花生根腐病 篇1
近几年来,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然而由于花生产区相对集中, 连作面积较大, 农民忽视倒茬轮作, 管理粗放, 诸多因素导致花生根腐病迅速蔓延, 成为花生后期管理的主要病害之一[1,2,3]。据2009—2010年连续2年的实地调查发现, 普通发病地块减产高达20%~40%, 低洼黏性地块几近绝产, 花生老产区发病率高达60%~70%。花生根腐病 (又名“鼠尾”、“烂根”) 是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侵染引起的, 在花生各生育期均能发病, 尤其以中后期发病为主, 属于花生枯萎病中的一种真菌性病害[4]。该致病病菌习居土壤中能够存活数年, 属维管束寄生菌, 病株受到侵染后, 首先破坏花生的次生根、主根尖端和根茎维管束, 降低病株的抗性, 病株逐渐萎蔫, 最后全部枯死。近10年来, 花生根腐病普遍发生, 严重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 2010年6月笔者在昌邑市北孟镇农业科技示范园, 进行了防治花生根腐病的对比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昌邑市北孟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发病花生田, 该试验地块花生田已经连作3年, 地势低洼, 土层浅薄, 花生根腐病发病严重。目前防治花生根腐病的方法主要采用药液灌根法和叶片喷药法, 前者效果显著, 优于后者, 普遍使用的农药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硫酸铜、噻唑锌、百菌清和77%多宁粉剂, 而最具代表性的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7%多宁粉剂。因此, 试验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7%多宁粉剂为供试农药。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发病初期和发病中期对比进行, 2010年6月11日供试花生田出现花生根腐病症状, 下部叶片的叶尖和叶缘部位褪绿变黄, 这一时期定义为发病初期;2010年6月16日发病花生株叶尖和叶缘病斑进一步扩大, 茎基叶鞘处褪绿变黄, 该时期定义为发病中期。分别在发病初期和中期2个发病时期内设3个处理, 分别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A) ;77%多宁粉剂600倍液 (B)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7%多宁粉剂600倍液 (C) 。用背负式喷雾器拧去喷头, 逐株浇灌药液于根部, 隔5 d再浇灌1次, 连灌2次。该病菌主要依靠雨水、灌溉水、施肥等方式传播, 从植株伤口和表皮侵入。因此, 试验期内不大水漫灌浇地, 以免地下菌源相互传播影响试验效果[5,6]。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选有代表性的6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100 m2, 查出各小区内的发病株数, 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发展情况;查出新感染的病株数量。观察结果在第2次用药5 d后进行, 以病斑不再扩展为治好。清点出每个小区内的花生总株数和第1次用药前的病株数, 并查出第2次用药5 d后新增加的病株数, 观察并记录2次用药后的病株病情控制情况和恢复程度。2次观察时间分别为2010年6月19日和2010年6月24日。治愈标准是:病株根颈部病斑不再扩展, 地上部不再枯萎, 并且有新的生长点形成;反之, 为没有控制住病情。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样用药条件下, 发病初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发病中期治疗效果, 前者新病株蔓延几率低于后者, 处于可控范围以内, 相对而言, 发病中期用药时, 新株感染率则高出前者大约1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7%多宁粉剂对花生根腐病均有一定疗效, 在单剂浇灌病株情况下, 使用后者效果优于前者;当2种药剂混合使用时, 效果特别显著, 基本可以控制病害发生 (表1) 。
(%)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于6月上旬发病初期时在病株根部浇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7%多宁粉剂600倍液, 效果非常明显。要求用药及时, 药液足量, 药液达到地下根发病处。在根部浇灌药液的同时, 叶面同时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芸苔素800倍液, 效果更佳。
摘要:不同药剂不同时期效果防治花生根腐病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于6月上旬发病初期时在病株根部浇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7%多宁粉剂600倍液, 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花生根腐病,效果,对比
参考文献
[1]徐秀娟.中国花生病虫草鼠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91-93.
[2]韩德乾, 谢绍明, 王恒璧, 等.花生高产种植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8:3.
[3]朱书伟, 朱旭, 王宏豪.多元素配施对重茬地花生增产防病的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0) :51-52.
[4]史桂荣, 孟昭萍, 张永华, 等.花生根腐病发病因素分析及防治技术探讨[J].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2, 22 (11) :12-13, 39.
[5]唐新丽.喷施宝抗花生根腐病及增产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164.
[6]赵秀梅.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防治花生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3) :52-55.
花生根腐病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河南省驻马店慎水乡邹楼村小邹寨组邹卫红的夏播花生田。
1.2 试验作物
夏播花生, 品种小白沙1016 。
1.3 试验及对照药剂
顶苗新微乳种衣剂, 购买自拜耳作物科学 (中国) 有限公司;卫福种衣剂, 购买于拜耳作物科学 (中国) 有限公司;高巧种衣剂, 购买于拜耳作物科学 (中国) 有限公司;适乐时种衣剂, 来自瑞士先正达公司;满适金种衣剂, 购买自瑞士先正达公司。
1.4 试验田基本条件
试验田地势平整, 土质为粘土, 有机质含量为1.3%、p H值7.0、每亩施莲花牌花生专用肥40kg, 其中有效成分含量:有机质15%、腐殖酸10%、氮肥10%、五氧化二磷10%、氯化钾5%, 无灌溉条件。 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生产田, 7月10号施用第一遍增产防早衰药, 7月27号施用第二遍增产防早衰药, 8月11号施用第三遍花生增产防早衰药。
1.5 试验处理及设计
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 不设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试验设计详见表1。 每小区面积不小于500.00m2, 小区长100.0m, 宽5.0m, 小区边缘设保护行。
施药方法及施用器械: 播种前即6月9日下午进行上述各处理药剂处理, 具体施药方法是取各处理药剂1套兑水150m L, 稀释后将调好的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 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 摊开晾干备播。 6月10日下午13:00进行机械播种。 播种采用机械是五行式花生点播机, 每区播种20行, 小区长100.0m, 宽5.0m, 每小区面积500m2, 不设重复。 每小区手工点播100粒, 观察各区出苗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出苗率调查
6月10播种, 6月15日下午花生顶土, 17日观察花生基本齐苗, 各区花生出苗未见异常现象, 各区出苗早晚无明显差别, 20日再次观察计算其出苗率。 详见下表2。
从表2可看出, 各处理区相对空白出苗率有所提高, 但各处理间出苗率差别不大, 出苗后长势无明显区别。 主要原因是6月9日的强降雨, 土壤墒情充足, 对花生的出苗极为有利, 花生顶土、出苗早晚差别不明显 (2013年干旱拌种情况下高巧出苗晚1~2天) 。
2.2 病害防治情况调查
7月13日, 每小区五点取样, 每点调查100株, 查其病株数, 计算病株率。
从表3中看出, 各区死苗数即死苗率差别很大, 防效为64%~89%不等, 防效最好的是高巧+卫福处理区, 最差的是高巧+适乐时处理区。顶苗新三处理区防效差别不明显。 因此保苗效果最好的是卫福处理, 最差的是适乐时处理, 顶苗新保苗效果一般。 2015年病害发生属于中度偏轻年份, 主要原因是6月份降雨偏少, 一月内仅6月9日、6月18日、6月23日三次有效降雨, 对花生各种病害发生不利。 进入7月份, 天气出现严重旱情, 7月上、 中旬仅3~7日累计降雨量76mm, 中旬无有效降雨, 花生出现严重旱情。7月下旬严重干旱才得以缓解, 花生恢复正常生长。 8月上旬降雨正常, 中旬又无任何降雨, 花生再次显现严重旱情, 花生生长中后期花生白绢病发生较轻, 果腐病收货时很难发现。 因此2015年花生病害是近几年来最轻的一年。
2.3 花生生长势调查
8月10日每区随机取花生10株, 测量其株高、根长、生长势。 详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各处理花生主茎降低, 主根增长, 其中顶苗新三个处理区, 花生主根增长最明显, 其次是卫福处理区, 这些特征表明花生生长健壮, 生长势增强, 同时有利于花生果针下扎, 为中后期的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花生产量调查
9月29日每区采取三点取样, 每点取1m行长, 调查花生结果数, 双仁果、单仁果, 进行测产, 计算增产率。
从表5中可以看出: 各处理花生拌种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 其中顶苗新处理随剂量的增加, 增产幅度提高明显, 而且对花生生长安全。
3 结论
1) 顶苗新拌种对花生前期的根腐病、 茎腐病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防效随剂量增加而提高, 优于适乐时处理, 但相比卫福处理较差。
2) 顶苗新花生拌种对花生有很好的增产作用, 且随剂量的增加, 增产效果明显。
3) 顶苗新花生拌种对花生出苗是安全的。
摘要:顶苗新是拜耳作物科学 (中国) 有限公司生产的微乳种衣剂。为了研究顶苗新对花生安全性、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以及对花生根腐病、白绢病、果腐病等灾害的防效, 为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推广提供依据, 20142015年特在花生生产大县河南省正阳县安排了两年的观察记载试验, 结果表明, 顶苗新对花生的防病增产效果明显。
花生青枯病和茎腐病防治技术 篇3
1)症状
花生青枯病多自开花前后开始发病,但以盛花下针期发病最为严重,结荚后病情有所缓和。其症状最大的特点是病株地上部叶片急速凋萎,地下根部维管束变褐,纵切根茎部,潮湿时挤捏切口可渗出浑浊菌脓。若将根茎病段悬吊浸入清水中,可见从切口涌出烟雾状的浑浊液,这是确诊该病的可靠依据之一。通常凋萎叶片的叶绿素尚未被破坏,叶片虽欠光泽而仍呈绿色,故名青枯病。
2)发病规律
青枯病病原细菌主要是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病残体和土杂肥中越冬,病土、病肥为翌年病害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借土壤、雨水、灌溉水和农事活动等传播,从寄主根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天气、土壤、耕作制度、植株生育期和品种抗性等因素关系密切。高温多雨,特别是时晴时雨或久旱骤雨、土壤温湿度变化剧烈时,最易诱发该病。植地土层浅薄,保水保肥力差的粗砂土或通透性差的黄粘土,皆有利发病。连作地较轮作地发病重,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蔓生型品种比直生型、珍珠豆型品种抗病;南方型品种比北方型品种抗病。植株开花前后至结荚期发病,占全生育期发病率的70%以上。
3)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
最好实行水旱轮作,至少应与甘蔗、甘薯等进行旱地轮作。轮作年限视病情轻重而定。
(2)加强栽培管理
深翻晒土或引水浸田(时间越长越好),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防止串灌。适当增施石灰,调节土壤的酸性。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注意田间卫生。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勿施带病残体的土杂肥。
(3)挑治方法
喷淋药液封锁发病中心。对发病中心可试用20%喹菌酮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600倍液或铜氨液600倍液,连续喷淋病穴及相邻的健株2~3次。这对封锁发病中心,控制病害蔓延有一定作用。
2、花生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在全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尤以北方产区发生严重,常造成植株大片死亡。
1)症状
该病在花生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发病部位在植株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颈处,患部初呈黄褐色至黑褐色湿腐状,后转干腐。病部表面密生针头般大的小黑粒,此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茎基部皮层脱落,全株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混入土杂肥中越冬,也可以粘附在种荚和种仁上越冬,借风雨或农事操作而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致病。该病的发生流行同天气、种子、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温暖多雨,土壤湿度大;大雨骤晴,土温变化剧烈;气候干旱,土表温度高,植株受灼伤,往往易诱发该病。收获期雨水多,种荚未充分晒干就入库或入库后保管不善造成种荚发霉,种子生活力降低,种子带菌率增加,播种后易爆发该病。连作地,土壤结构和肥力差的地块,或者施用带病残体的土杂肥,发病较重。春花生较夏花生发病重,早播春花生较迟播的发病重。
3)防治措施
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重病区换种抗病品种,抓好种子选留和晒藏工作,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2年。播前可选用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密封24h后播种。用种量为种子重量的0.3%。
收获时彻底清洁田园,收集病残物烧毁。勿用病藤堆沤肥,勿施用带病残体的土杂肥。因地制宜适当调节播种期。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精细整地,注意播种深度和覆土厚度,促种子早萌发出土。
花生根腐病 篇4
关键词:花生茎腐病,药效,锦州地区
花生茎腐病是花生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近年来受频繁调种和重茬地块增多等因素影响, 花生茎腐病呈扩大蔓延趋势, 对锦州地区花生生产影响较大[1,2]。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3,4], 在农业综合防治的基础上, 进行药剂筛选, 以寻找花生茎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以推进锦州地区花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5,6,7,8,9,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安排在锦州市松山新区巧鸟办事处关家村, 试验田面积550 m2, 发病较重, 砂壤土, 中等肥力。供试品种为白沙1016。播种期5月6日, 始花期6月14日, 结荚期7月10日, 成熟期9月16日。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重茬2008;处理2:重茬2008+禾苗七号;处理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子量0.3%拌种+花前50%多菌灵喷雾;处理4: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子量0.3%拌种+花前56%正源喷雾;以不施药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0 m2。小区中间设田间作业路1 m, 行距50 cm, 株距13 cm, 双粒点播。
1.3 施药时期及方法
处理1为播前土壤处理, 在10~15 cm深处沟施, 施重茬剂后盖土然后播种;处理2的施药方法同处理1, 另外, 在开花期叶面喷施禾苗七号一代对水450 kg/hm2;处理3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子量0.3%拌种+花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处理4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子量0.3%拌种阴干后播种+花前56%正源1 000倍液喷雾。各试验小区除施药外, 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一致。
1.4 调查统计
室内考种分小区实打实收, 调查荚果大小、果仁大小、单株果数、单株产量, 小区产量, 折合成单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生发病率和生育性状的调查
施药后调查病株, 调查日期分别是6月10日、8月5日、9月15日, 调查小区中间2行, 每小区调查3点, 每点取5穴, 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 各处理发病率均较CK有所降低, 其中处理3、4较好, 平均发病率为14.9%、14.2%, 分别比CK降低27.3%、30.7%。处理2、3、4的株高较CK高, 处理1较CK矮;各处理的叶龄均较CK短;各处理的叶色一致, 均为绿色。
2.2 产量分析
由表2可知, 处理2、3、4的荚果大, 籽仁大, 单株产量较高。各药剂处理均较CK增产, 其中处理2、3、4的产量较CK增加明显, 分别增产22.7%、28.5%、27.5%。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重茬2008+禾苗七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子量0.3%拌种+花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子量0.3%拌种阴干后播种+花前56%正源1 000倍液喷雾的平均发病率较CK低, 分别为16.0%、14.9%、14.2%, 且荚果大、籽仁大, 平均产量较CK高, 分别为3 331.3、3 488.3、3 461.3 kg/hm2, 分别较CK增产22.7%、28.5%、27.5%。
参考文献
[1]赵治军, 茹德平, 蒋福稳.花生茎腐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6) :190.
[2]王燕.花生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4 (7) :20.
[3]辛建忠, 刘士彦.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J].现代化农业, 2002 (10) :15.
[4]魏静茹, 查志敏.花生病虫害防治[J].河南农业, 2007 (5) :24.
[5]宋江春, 王建玉, 程洁, 等.南阳盆地夏花生茎腐病花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7) :191-192.
[6]李建仁.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 2008 (15) :20.
[7]郭洪参, 李林, 齐军山, 等.山东花生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 2009 (8) :83-85.
[8]袁虹霞, 李洪连, 汤丰收, 等.药剂处理种子对花生茎腐病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 2006, 32 (2) :73-75.
[9]高新国, 渠占奇.花生茎腐病的发生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4) :87-88.
【花生根腐病】推荐阅读:
番茄根腐病07-26
西葫芦根腐病05-13
葡萄白腐病08-17
白菜软腐病09-04
玉米茎腐病09-22
大白菜软腐病论文05-22
白菜软腐病发生与防治09-29
玉米茎腐病及防治方法06-07
花生壳07-04
花生生产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