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软腐病发生与防治

2024-09-29

白菜软腐病发生与防治(共8篇)

白菜软腐病发生与防治 篇1

白菜软腐病又叫臭根病、烂疙瘩, 是阿克苏市依杆其乡白菜田间和贮藏期发生的主要病害。近年来, 危害程度普遍加重, 被害率20%~30%, 严重田块高达40%~50%, 可减产20%。高发年份常常成片死亡, 以致绝收。

1 危害症状

发病早, 莲座期便开始发病, 先外叶失水状萎蔫, 不久叶基部及心叶腐烂而全株青枯, 形成缺苗断垄。田间发病多从结球期开始, 先在接触地面的菜帮基部出现半透明状的浸润斑, 不久柔嫩组织呈淡灰色至淡褐色腐烂, 病部发展至短缩茎, 以后外部叶片便萎蔫, 短缩茎和根髓腐烂, 叶球即倒伏。此病还有叶球上部先发病, 然后往下和向内发展, 最后全球腐烂。还能产生灰褐色的粘稠物, 并散发恶臭。该病一般在莲座期至包心期发生较重, 症状表现主要有基腐型、心腐型和外腐型3种类型。

2 病原

引起白菜软腐病的病原物为欧氏杆菌属的细菌, 学名为Erwinia carotovora var.Carotovora, 菌体为短杆状, 周围有鞭毛2~8根, 无荚膜, 不产生芽孢, 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培养基上菌落为灰白色圆形或不定形, 稍带荧光性, 边缘明晰。这种细菌在4~36℃之间都能生长发育, 最适温度为27~30℃, 对氧气的要求不严格, 因而在缺氧的情况下也能生长发育, pH值5.3~9.3都能生长, 但以pH值为7最好。致死温度为50℃, 不耐干燥和日光。病菌脱离寄主单独存在于土壤中, 只能存活15d左右。病菌通过猪的消化道以后能全部死亡。软腐病细菌能分泌消解寄主细胞中间层 (果胶质) 的酶, 使细胞分离, 组织崩溃, 同时在腐烂过程中遭受腐败性细菌的侵染, 分解细胞蛋白胨, 产生吲哚, 因而发生臭味。

3 发病原因及条件

3.1 发病原因

3.1.1 栽培地块病菌残留。重茬地块、长期种菜的地块多种杂菌残留。如果将大白菜栽培于这类地块, 容易发病。

3.1.2 种子本身带菌。

种子本身带菌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市场上售出的种子或者是未经消毒, 或者是消毒不彻底, 造成种子带菌。这样的种子即使播在没有种植过任何蔬菜的地块, 也难免于发病。

3.2 发病条件

3.2.1 气候。

气候因素是诱发大白菜软腐病发生的主要外因。大白菜播种期在伏天, 而伏天高热多雨, 致使天气潮湿闷热, 这种气候条件下软腐病菌极易繁生扩散。如果天气干燥, 即使有病菌也不会扩散, 形不成病害。

3.2.2 浇水。

大白菜虽说是水菜, 但也不是浇水越多越好。浇水过多, 土壤过于潮湿, 就有导致发病的可能。

3.2.3 追肥。

大白菜生长过程中需氮量较大, 但如果施用不当, 则会造成铵中毒“烧心”, 这就使病菌乘虚而入, 使植株染病烂疙瘩。

4 病害循环规律

软腐病菌主要在病株和病残组织中越冬。田间病株、带病的采种株、土壤及堆肥附近的病残体都含有大量病菌, 是重要的侵染来源。病菌主要通过昆虫、雨水和灌溉水传播, 以伤口侵入为主。由于病菌的寄主范围广, 因此能从春到秋在田间各种蔬菜上传染繁殖, 不断扩散, 最后传到白菜、甘蓝、萝卜等秋菜上危害。

5 防治措施

5.1 选好栽培地块

实行科学轮作, 合理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最好3~4年轮作1次大白菜。大白菜不可与油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或茄子、番茄、辣椒等茄果类蔬菜连作。也不宜在西瓜、甜瓜、黄瓜等瓜类后茬种植。大白菜与葱、蒜、韭菜等间作, 可减轻大白菜软腐病的发生。如果条件不许可, 播种前可以进行土壤消毒, 可撒些草木灰、生石灰粉, 或者杀菌药物再翻地。

5.2 选择良种

不同品种抗病力不相同。一般叶色浓绿的圆型品种抗病力较强;叶色淡绿的窝心型品种抗病力次之, 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特征进行选种。

5.3 播前种子处理

苗期及定植后淋药预防 (播前用丰灵50~100g拌种子150g, 或按种子量1.0%~1.5%农抗751拌种) , 苗期及定植成活后淋丰灵300~500倍液1~2次。

5.4 及时施药控病

在植株进入包心期加强巡查, 一旦发现病株, 立即拔除初发病株, 淋喷氯霉素或链霉素, 或新植霉素200单位, 或丰灵300~500倍液, 或401抗生素500倍液, 或77%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 或50%代森铵800倍液, 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 或敌克松700倍液3~4次, 隔7~10d喷淋1次, 交替施用, 喷足淋透。

5.5 减少伤口产生, 促进伤口愈合

白菜的伤口经常有机械伤、裂伤、烧伤、病伤、虫伤等。这些伤口是软腐病细菌侵入的良好途径, 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伤口的产生。因此, 在白菜封垄后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或田间走动, 避免机械碰伤, 同时做好前期病毒病、霜霉病、白斑病等病害的防治, 减少病斑伤口。追施化肥时要注意离根系有一定的距离, 以免烧伤。保持供水均衡, 避免土壤暴干暴湿, 造成菜叶生理裂口;从苗期起就要及时防治地老虎、菜青虫、甘蓝夜蛾等害虫, 特别要消灭地蛆的危害。白菜伤口愈合与否和愈合速度快慢, 与温度、湿度、空气流通 (主要是氧气供给) 情况有关。创造高温、低湿、空气流通的条件, 可加速伤口愈合。

5.6 及时防病治虫

害虫不但直接为害大白菜, 造成伤口, 而且有些害虫体内带有病菌, 可传播病害。应密切注意菜田地老虎、金针虫、蝼蛄、地蛆、菜青虫、黄条跳甲、猿叶甲、小菜蛾和蚜虫等害虫的发生情况, 选用乐斯本、Bt乳剂、氯氰菊酯、伏虫清、抗蚜威等高效低毒农药及时防治。

摘要:介绍了大白菜软腐病的病害特征、病原、发病原因及条件, 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以期为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菜软腐病,危害症状,病原,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媛媛.大白菜软腐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08, 25 (4) :48-51.

[2]黄华, 张朝成, 李永.白菜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J].现代化农业, 2009 (3) :19-20.

[3]刘琳, 刘乐园.大白菜常见病害症状识别与防治[J].吉林蔬菜, 2002 (2) :19.

[4]蔡一平.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与防治[J].上海蔬菜, 2002 (6) :44.

白菜软腐病发生与防治 篇2

大豆根腐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黑龙江省克东县大豆种植面积为2.7万hm2.大豆根腐病是克东县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严重制约着大豆生产,不仅可导致大豆减产,常年可使克东县大豆减产13.5%左右,而且还造成大豆含油量下降,近两年发病特别严重.

作 者:刘玉琴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克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克东,164800刊 名:黑龙江农业科学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09“”(2)分类号:S435.651关键词:

白菜软腐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篇3

1 症状识别

典型症状是染病株腐烂, 腐烂部分伴有恶臭味。苗期发病, 近地面叶柄产生水浸状病斑, 病部扩展变为褐色, 向根茎髓部侵入腐烂。莲座后期发病, 以包心期发生严重, 症状有3种:一是菜株根髓及茎基部腐烂, 外叶脱帮, 包头外露, 稍摇动全株倒下, 初发病期, 病株外叶中午萎蔫, 早晚能恢复正常;二是菜心腐或夹层叶腐烂, 外叶正常, 叶缘有焦枯;三是外叶全腐烂, 晴天干燥, 病叶形成透明薄纸状, 不能食用。贮运期发病, 多从伤口侵入蔓延, 造成腐烂。

2 发生特点

2.1 病菌特征

病原物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 属细菌。在4~36℃都能生长发育, 最适温度为27~30℃, 致死温度50℃, 不耐干燥和日光, 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 大部分死亡。病菌的寄主范围较广, 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 还可危害茄科、豆科、瓜类及其他多种作物。

2.2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在田间病株、窖藏种株或土中未腐烂的病残体及害虫体内越冬, 通过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昆虫等传播, 从菜株的伤口侵入。

2.3 发病因素

2.3.1 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中雨水与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多雨易使叶片基部处于浸水和缺氧的状态, 大大降低寄主的愈伤能力, 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繁殖和传播。另外, 降雨也会促使害虫向菜内钻藏, 从而传入病菌引起发病。

2.3.2 虫害。

昆虫与软腐病发生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由于昆虫在白菜上造成伤口, 有利于软腐病菌侵入;另一方面, 有的昆虫体内外携带病菌, 直接起了传播和接种病菌的作用。

2.3.3 栽培管理。

(1) 高畦与平畦。高畦土壤中氧气充足, 土壤中不易积水, 有利于寄主的愈伤组织形成, 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故发病轻;平畦则反之。 (2) 间作与轮作。白菜与豆类等作物轮作, 发病轻;与茄科和瓜类等蔬菜轮作, 发病重。 (3) 播种期。一般早播白菜包心早, 感病期提早, 发病较重;晚播则发病较轻。雨水多的年份, 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2.3.4 品种抗病性。

白菜品种间存在着抗病性差异, 一般疏心直筒的品种由于外叶直立, 垄间不荫蔽, 通风良好而发病较轻。

2.3.5 不同生育期愈伤能力。

软腐病菌必须通过伤口才能侵入寄主, 因此愈伤能力与发病程度有密切关系。软腐病多发生在白菜包心期以后, 其重要原因是幼苗期愈伤能力强、伤口木栓化快, 病菌不易侵入。

3 综合防治

3.1 农业防治

3.1.1 选栽抗病品种。

白菜品种间对软腐病的抗病性差异明显。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如大白菜青杂3号、城青2号等, 尽可能淘汰高感的地方品种。

3.1.2 合理轮作换茬。

有条件的地区, 白菜与大、小麦轮作, 或与韭、葱、蒜进行间作, 避免前茬种瓜、茄等作物。

3.1.3 及早耕翻整地。

通过深翻土壤, 改进土壤性状, 提高肥力、地温, 促进病残体腐解, 减少病虫发生基数。

3.1.4 适期播种。

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 可考虑适当迟播, 减轻病害发生。

3.1.5 改进栽培方式。

大力推广带状种植, 避免施肥、打药等农事操作造成人为伤口, 防止病菌侵入。

3.1.6 推广高畦栽培。

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 采用深沟高畦栽植, 做到畦沟、厢沟、围沟三沟相通, 确保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后沟干, 避免田间积水, 降低田间湿度。通过建立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田间小气候, 达到减轻病害发生的目的。

3.1.7 加强水肥管理。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 及早追肥, 促进幼苗生长健壮, 减少自然裂口;控制浇水次数与水量, 切忌大水漫灌, 严禁雨前浇水。

3.1.8 适当中耕松土。

通过中耕, 提高土壤通透性, 促进根系茁壮生长, 增强抗病力。

3.2药剂防治

3.2.1及时防治害虫。

害虫取食造成的伤口是软腐病菌侵入植株的主要途径。早期应注意防治小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从幼苗期起应加强对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猿叶虫、甘蓝夜蛾等害虫的防治。掌握在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 (若) 虫期, 施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敌敌畏、敌百虫等杀虫剂。

3.2.2 适时防治病害。

重点抓好定棵至初包心期的防治,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 防止病害发生蔓延。喷药应以病株及其周围植株为重点, 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600~8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等药液, 粗水喷洒及淋蔸, 隔10天1次, 连续防治2~3次。

摘要:白菜软腐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害之一, 染病株出现腐烂, 并伴有恶臭味。本文介绍了其症状识别、发生特点, 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白菜软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篇4

1 症状识别

白菜多在包心期开始发病, 病株多数在第3~12片叶的叶柄上发生, 病部初为水浸状、半透明, 后扩大为淡灰褐色湿腐, 病组织黏滑, 失水后表面下陷, 常溢出污白色菌脓, 并有恶臭, 有时引起髓部腐烂。发病初期, 病株外叶萎蔫, 早晚可以复原, 后渐不能恢复原状, 病株外叶平贴地面, 叶球外露。也有的从外叶叶缘或叶球上开始腐烂, 病叶干燥后呈薄纸状。病株易被踢倒。贮存期发病时多从外叶受伤处发生。带病的种株定植后, 继续发病, 可导致全株枯死。

2 发病规律

此病病原是欧文氏菌 (Erwinia carotouora subsp.Carotouora (Jones) Bergey et a1.) , 细菌, 欧文氏菌属。在pH值5.3~9.2均可生长, pH值7.2最适。该菌在4~36℃能生长发育, 最适温度为27~30℃, 致死温度为50℃经10min, 病菌通过猪的消化道以后能全部死亡。病菌不耐阳光和干燥, 日光下曝晒2h, 大部分死亡。病菌脱离寄主在土中只能存活15d左右, 但在有机质堆肥丰富的土壤中, 病菌可活40个月。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堆肥中越冬 (南方温暖区域越冬不明显) , 翌年通过昆虫、雨水、肥料等传播, 主要通过机械伤口、自然裂口、昆虫咬伤等侵入。土壤中残留的病菌可从萌发过程中的芽和整个幼苗期的根部侵入, 向地上部运转, 在维管束中潜伏侵染。在寄主生长后期或受厌气条件时, 潜伏的细菌首先在维管束中大量繁殖后, 进入薄壁细胞, 形成水浸状, 进而导致组织腐烂。由于该病菌寄主范围广, 可在田间多种蔬菜上从春到秋, 甚至于冬天传染繁殖, 不断为害, 进行多次再侵染。如遇多雨、高湿、光照不良等气候因素, 病害易流行。该病一般从莲座中后期个别植株开始发病, 包心期至采收前后达到发病高峰。

3 发病条件

3.1 白菜不同生育期

由于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 所以愈伤能力与发病程度密切相关。白菜不同生育期的愈伤能力不同。幼苗期受伤, 伤口经3h即开始木栓化, 而莲座期后, 受伤12h后才开始木栓化。幼苗期愈伤能力对温度不敏感, 在15~32℃细胞木栓化的速度差异不大, 而莲座期以后愈伤能力则对温度非常敏感, 26~32℃愈伤速度最快, 经6h伤口就开始木栓化, 15~20℃则需12h, 7℃时需24~48h才能达到同等程度。因此, 白菜软腐病一般从莲座期后植株开始发病, 而幼苗期很少发病。

3.2 气候

气候条件中以雨水与发病的关系最大。白菜包心以后多雨, 发病严重。因为多雨易使叶片基部浸水和缺氧, 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 不利伤口愈合。

3.3 伤口

白菜伤口种类很多, 主要有自然裂口、虫伤、病伤和机械伤等4种, 引起软腐病的伤口主要是叶柄上的自然裂口, 尤其是纵向裂口, 在久旱降雨后, 病菌从裂口侵入, 迅速发展, 损失最大。

3.4 害虫

害虫既是白菜伤口的造成者, 又是病害的传播介体。如菜粉蝶幼虫的口腔和肠道内有细菌, 小菜蛾体表也带有细菌, 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造成白菜伤口等, 有利病菌侵入, 易导致白菜发病。

3.5 栽培条件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大水漫灌、浇水不及时、忽湿忽干、产生龟裂、土质黏重、土中缺氧、表土瘠薄、中耕伤根、长势较弱及施用不腐熟的肥料等田块发病较重。此外, 白菜与茄科和瓜类等蔬菜轮作, 播种过早, 包心期提早, 发病亦较重。

3.6 品种

白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 一般来说, 在田间疏心直筒型品种比圆球型品种不易发病, 但在贮藏期间则相反;青帮菜比白帮菜抗病, 晚熟种比早熟种抗病;抗病毒病和霜霉病的品种也抗软腐病。

4 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丰产良种, 推广杂交良种。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大, 一般青帮型比白帮型抗病、疏心直筒型比包心型抗病。提倡粮菜轮作, 忌与十字花科类、茄科、瓜类等作物连作。播种前, 用菜丰宁B1拌种, 用量为1.5kg/hm2, 或用种子重量的1.5%中生菌素或农抗751拌种, 可减少病菌量。提前耕翻晒土, 精细整地, 高垄种植, 深沟窄畦, 畦、腰、围三沟配套, 做到流水畅通, 雨后田间无积水, 降低田间湿度, 减少发病条件。根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和灌溉水平等掌握适期播种, 避免发病高峰期, 有利于防病。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 带出田外, 病穴撒石灰消毒, 以减少菌源, 防止蔓延。浇水要及时, 提倡沟灌, 不可大水漫灌, 发病田的水严禁流入无病田内。施肥时, 做到底肥足、早追肥, 使苗期生长旺盛, 后期植株耐水、耐肥, 自然裂口少, 防治效果显著。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 追肥要均匀, 避免烧根、烧叶, 严禁迎头泼粪肥。合理密植, 使株间通风透光, 提倡直播, 田间操作避免人为造成伤口。白菜收获后应在地里或院内晒1~2d。同时, 要注意清理田间遗留的莱根或病残体, 集中处理;如用来沤肥时, 要确保肥料充分腐熟, 以防传病。

4.2 化学防治

加强田间病虫调查, 根据预测掌握害虫产卵和孵化的关键时期,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及其他食叶害虫, 减少伤口。播种前或苗期用辛硫磷、毒死蜱等农药拌土穴施或条施, 防治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苗期用阿维菌素、氟虫腈、敌敌畏等药剂防治菜青虫、甜菜夜蛾、黄条跳甲、小菜蛾等食叶害虫。此外, 及时防治病毒病、霜霉病也可以减轻软腐病的发生。药剂防治软腐病, 一般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药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发病后使用防效会明显下降。防治药剂有3%中生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新植霉素4 000倍液、20%龙克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 防治时任选1种药剂, 7~8d喷1次, 连续喷2~3次, 还可兼治黑腐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斑病等。喷药时重点喷淋根茎基部及近地面的叶柄, 病株及其周围应多喷, 使药液沿植株流进根际土壤。对铜制剂敏感的品种需慎用。

摘要:阐述了白菜软腐病的症状识别、发病规律和发病条件, 并介绍了其防治措施, 以供菜农参考。

关键词:白菜软腐病,发生,防治

参考文献

[1]王谦.白菜病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1) :137-138.

大白菜软腐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篇5

1 发生特点

大白菜软腐病发病症状表现为:起初植株外围叶片在中午烈日下表现萎蔫, 早晚恢复常态, 数日后严重时基部腐烂外叶不再恢复, 平瘫于地面露出心叶或叶球, 基部形成淡黄浸润状, 逐渐变成黄褐色黏滑软腐状, 叶片萎蔫, 根茎部腐烂且伴有恶臭[1,2]。后期叶柄基部和根茎部心髓组织变褐腐烂, 充满并流出灰黄色黏稠物, 结球部极易脱落, 稍触病株即倒。渍烂状基部根内及叶球内初生水渍状半透明病斑, 后变灰褐色或黑褐色, 扩大后黏滑黏稠渍烂, 称之为“酱桶”。该病致病菌为普遍存在于土壤里的软腐细菌, 其依靠雨水和灌溉水传播, 在温湿度较高时, 细菌繁殖快, 发病严重, 病菌一旦接触白菜伤口, 将侵染发病[3]。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晚的一种, 一般从莲座期至包心期开始发病, 在田间可以造成白菜成片无收;在窖内, 可以引起整窖腐烂, 造成极大损失。

2 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良种。适合赣榆县的品种如徐州双狮、87-114、连云港地产黄芽菜、青杂中丰等[4]。二是合理轮作。前茬以水稻、玉米、大麦、高粱、豆类、葱蒜、韭菜类作物为好, 避免将白菜与茄科、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或套作, 有条件地区可进行2~3年的轮作。三是适期播种。早播易造成包心期感病阶段遭遇雨季而发病重, 但播种过迟又影响产量。大白菜在赣榆县的播种适期约在8月25日, 根据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四是高畦栽培或起垄栽培, 种前应深耕晒田[3,4]。高垄种植, 可促进排水和空气流通, 降低株间的湿度, 有利于伤口愈合, 可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肥力, 减少病虫害, 能促进白菜根系发育, 提高抵抗力。不宜将大白菜种在低洼、黏重的地块上。五是合理施肥。底肥足, 早追肥, 可使菜苗生长健壮, 抗病、耐水肥能力提高, 同时减少自然裂口。追肥时注意与根系保持距离, 避免烧伤。六是及时排水和灌水。雨后要及时排水, 不能使地里有积水。灌水要勤灌、均衡灌, 改大水漫灌为浅灌, 改通灌、串灌为长垄短灌。灌水 (尤其是沟灌) 使得软腐细菌不易接触白菜叶基部, 从而避免病害侵染。灌水前要注意清除软腐病株, 并将病穴撒石灰、覆土踏实后再灌水。保证供水均衡, 避免因土壤暴干暴湿而形成的菜叶生理性开裂。七是加强田间管理。白菜封垄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或田间走动, 尽量避免伤口的产生[5]。发现病株, 应及时收获或拔除田间病株、清除病残体, 并向病穴内撒1层生石灰再用土填实。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加强空气流通, 促进伤口愈合。

2.2 化学防治

一是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施药。喷药应以病株及其周围地表或菜株叶柄为重点, 可以帮助药液流至菜心, 效果更好。对于已发病的地块, 可喷施50%代森铵水剂100倍液, 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或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1 000~1 300倍液, 或新植霉素1 300倍液, 或抗菌剂401的5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细菌灵 (ct杀菌剂) 1片 (0.5 g) 对水4 kg进行防治。病前以及发病的初期防治, 喷施重点为轻病株及其周围, 主要喷在近地表的叶柄基部, 可选用农用链霉素、可杀得、DT杀菌剂、井冈霉素等, 其中井冈霉素在莲座期灌根至中后期喷洒和灌根2~3次, 均可达到最佳效果[6]。二是防治病害传播媒介。应加强前期病毒病、霜霉病、白斑病等病害和地老虎、菜青虫、甘蓝夜蛾、地蛆等虫害的防治。害虫在给植株带来创口的同时也是病菌的传播媒介, 因此害虫防治工作是防治软腐病的关键。大白菜幼苗期应注意防治菜青虫、黄条跳甲、小菜蛾、甘蓝夜盗虫、地蛆等;莲座期至包心期要重点防治萝卜蝇和菜粉蝶, 可结合喷叶进行2~3次的灌根, 以清除地蛆。三是注意贮藏期病害防治。白菜入窖前应除去病叶, 曝晒1 d, 使外叶萎蔫, 以减少细菌入侵。贮藏窖用1∶40的福尔马林溶液等消毒, 并将窖温调至2~5℃[7]。入窖后每隔10~15 d翻菜1次, 并及时剔除病菜和病叶。

参考文献

[1]张学君, 张斌.大白菜软腐病苗期抗性及其与成株期抗性的关系[J].华北农学报, 1995 (3) :80-83.

[2]赵军霞.无公害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6) :105.

[3]古丽拜克热木.吾斯曼.白菜软腐病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2) :115-116.

[4]王明秋, 牟金贵, 王玉海, 等.抗病、优质、早熟大白菜“早心白”的选育[J].华北农学报, 2006 (S1) :114-116.

[5]陈君茹.白菜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9) :20, 44.

[6]刘传华, 王广龙, 崔慕华.大白菜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2) :122.

蝴蝶兰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篇6

1 发病症状

细菌性软腐病以危害边叶、心叶、叶鞘、基茎为主, 危害边叶时, 先在叶片正面出现绿豆大、圆形、水渍状斑点, 扩展速度特快, 条件适宜时经5~8h能迅速扩展成直径3~4cm圆形水渍、烂斑, 进而蔓延成片状乃至全叶, 使叶片软腐, 叶肉软腐后残留丝状叶脉, 并溢出脓样渍液, 散发出烂苹果气味[1]。危害叶鞘时, 从包茎膜开始沿叶脉向上, 使叶片局部变黄, 扩展后叶鞘连叶基部分变色软腐, 整片叶片脱落。心叶发病和边叶发病症状基本相同, 严重时连同基茎一同腐烂, 整个植株死亡。

2 发病原因

2.1 棚室重复利用, 病菌基数大

引起软腐病的病菌有细菌和真菌2种, 它们都在土壤、杂草、钵苗床、种苗上越冬, 经风雨传播, 从伤口和气孔侵入, 条件适宜时均可发病, 成为初始病株的主要侵染源。病菌基数越大, 当年病害发病程度越重。目前蝴蝶兰多采用温室大棚无土栽培, 由于棚室重复利用, 室内土壤、苗床、盘钵、墙壁上都寄存有大量病菌, 使该病一年重于一年。即使是新棚, 由于从疫区引种, 种苗本身带菌, 也成为该病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2.2 高温高湿

据观察, 温度超过26℃、湿度超过60%时, 植物开始发病, 随着温度、湿度的增加病斑扩展迅速, 传播速度加快[2]。温室大棚在保温的同时, 也增加了棚内湿度, 特别是夏秋季节, 湿度接近饱和, 温度也大大高于室外温度, 即使有风机通风和水帘降温, 白天温度仍在30℃以上, 夜间也在27~30℃。水帘在降温的同时, 又增加了棚内湿度。因此, 温室内较室外更具发病条件。浇水时, 溅起的水珠极易把病株上的病菌向周围传播, 形成以老病株为中心的发病中心区。风机在通风的同时, 又加速了室内室气流动, 加快了病菌在棚内的扩散。同时, 由于夜间湿度更大, 病斑扩展速度和植株发病率大大高于白天。一夜间小斑变成大斑, 健株变成病株。植株品系间感病程度有很大差异。一般大叶品种较感病, 叶面蜡度厚的较抗病, 未开花的植株较抗病, 开过花的植株较感病, 红宝石品种最感病, 台村红天使、世华钻石不抗病。

3 防治措施

3.1 做好棚室与种苗消毒工作

春季棚室过苗前, 特别是重复利用的温棚, 一定要彻底进行消毒, 以铲除越冬病菌, 减少病菌基数。药剂可用40%福美砷100倍液, 或五氯酚钠200倍液室内喷雾, 也可撒生石灰500g/m2进行地面消毒, 施药后闷棚3~4d。新区避免到疫区引进种苗, 并注意新引进种苗的检验检疫工作, 进棚后立即用10%多秀水水剂800倍液喷雾灭菌, 连续喷2~3次。感病品系应和其他品系分开培育, 以避免同室同床培育, 减少交叉感染。

3.2 加强水肥管理

蝴蝶兰是需水量多的花卉, 但是浇水量过大、过勤, 钵体内基质含水量过多, 长期处于饱和状态, 通气性差, 容易引起烂根, 影响植株健状生长, 降低抗病性。每次浇水时应做到干干湿湿, 不干不浇, 缓水慢浇, 防止水溅到叶片上。以水刚渗到钵底基质为宜。一般以上午浇水为好, 避免傍晚浇水和叶片带水过夜, 水温尽量和室温接近。对基质长期过湿苗, 可去除钵袋晾苗。蝴蝶兰施肥一般都是结合浇水进行。施肥应遵循薄肥勤施, 以富含氮磷钾的复合肥和有机肥为宜, 幼苗期可施含氮素高的复合肥, 催花期施磷钾素高的复合肥, 夏季高温发病期还可增施钙、镁等微量元素。

3.3 降低棚室温、湿度, 加强巡园

蝴蝶兰生长最适温度在25~30℃, 最适湿度在60%~70%, 但是夏季棚内温湿度都会大大超过此界限, 加盖双层遮阴网, 不但可降低棚内温度, 还可防止强光灼伤叶片[3]。无抽风条件的简易棚应揭开周边棚布降温降湿。装有风机水帘的温室, 特别应注意减少晚间水帘淋水时间而延长抽风时间。苗床种苗不要摆放过密, 要留有一定的株行距, 避免叶片交叉重叠, 以利通风透光, 为植株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经常保持棚内清洁卫生, 做到棚内无杂草和残株病叶。从发病初开始, 每天坚持巡园2~3次, 及时发现病株, 摘除病叶, 对病斑小的病叶, 可在离病斑4~5cm的健部剪除。全叶腐烂应连同叶鞘彻底剔除。病叶应及时带出棚外深埋。对病残株及时隔离, 防止复发感染。所用剪、刀具也要进行清毒, 防止人为传播。

3.4 药剂防治

对细菌性软腐病, 从发病初开始, 每隔7~10d轮喷菜菌清6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 对真菌性软腐病可用80%甲苯托布津或80%代森锰锌800~1 000倍液, 连续喷2~3次[4]。喷雾要均匀, 做到叶面滴水并淋湿基部。喷药时以15~16时结束为好, 以便在夜幕来临前晾干叶面水液, 降低棚内和叶面湿度。

参考文献

[1]尹华, 张正梁.蝴蝶兰软腐病的发生及防治[J].园林, 2002 (1) :28-29.

[2]习平芬, 王春华, 李安达, 等.蝴蝶兰软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 2006, 19 (2) :24.

[3]胡秀良, 吕先梅, 张力行.温室蝴蝶兰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09, 25 (2) :41-43.

半夏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篇7

1 发病症状

病菌侵染半夏块茎初期, 块茎周边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斑点, 向四周迅速扩展。3~4天后, 众多的病菌斑点连在一起, 继续向块茎内部侵染, 此时半夏根系开始萎缩, 地上部叶片逐渐由绿色变黄、枯萎。1周后, 半夏块茎呈圆水泡状, 似熟透了的葡萄, 块茎内全是黑水, 全株死亡, 最后只剩下薄薄的外皮。蔓延的病菌会迅速侵染其它半夏块茎, 短期内使整个半夏地块全部感染而腐烂, 散发着腥臭难闻的气味。

2 病原菌

块茎根腐病 (或腐烂病) 病原菌为一种Fusarium sp.镰刀菌真菌。其受害症状为块茎部分或全部腐烂, 有干腐和湿腐2种表现, 在半夏种植和贮藏期都可发生, 通过土壤或种茎传染。

3 发病条件

半夏生长到8~10月份, 进入了梅雨季节, 早春种植的半夏形成的2代、3代、4代珠芽和夏季栽培的半夏形成的1代、2代珠芽迅速膨大, 形成了块茎, 栽培时做种的小母茎也在自身膨大。此期是半夏块茎生长最快的阶段, 也是半夏块茎抵御外界侵染能力最弱的时期。块茎越大, 抵抗力越弱, 块茎越小和珠芽防御能力越强。地下各种不同规格半夏块茎的迅速生长, 需吸收土壤中大量氧气和有机质来完成, 而这期间土壤中的微生物也相当活跃, 繁殖最快, 也需要大量的氧气, 并同时排出多种有害气体和物质。如此期间阴雨连绵, 土壤湿度大或土壤板结, 土壤与空气中气体不能及时交换, 正在处于迅速膨大期的半夏块茎, 由于外皮的保护层抵御侵染的能力较弱, 土壤中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病菌就会很轻松地侵入半夏块茎中并迅速蔓延, 使半夏块茎在较短时间内腐烂, 轻者1周腐烂80%, 发生重的地块, 3~5天半夏块茎全部烂掉, 给半夏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4 防治措施

4.1 选择良种

人工种植半夏, 要选择抗病强、长势旺盛的半夏品种, 如“狭三叶”、“柳叶形”等叶形的优良品种。

4.2 种茎消毒

播种前, 种茎可用50%多菌灵1200倍液浸种10分钟;5%草木灰液浸种2小时;1份50%多菌灵+1份40%乙磷铝300倍液浸种半小时;300倍食醋液、50ml/L的高锰酸钾分别浸种, 预防腐烂病并增产。

4.3 严格选择土壤和地势

土壤必须是中壤土或壤土, 滤水性好并透气;地势最好有10~25°的坡度, 如地势平坦, 须挖较深并密布的渗水沟。整地时用敌克松45~75kg/hm2或石灰水对土壤进行消毒, 半夏出苗后再用5%的石灰水浇灌植株。半夏生长过程中应及时排水, 避免积水, 及时采收, 种植在较高海拔地区也可推迟或减少腐烂病的发生。

4.4 中耕

遇到连阴雨天气和土壤较湿润时, 只要能中耕, 应进行多形式、多次的中耕松土, 以打破土壤的板结层, 释放土壤中的有害气体, 使空气中的新鲜氧气进入, 增加土壤和空气中的气体交换, 可有效预防和减轻腐烂病的发生。并及时喷施杀菌药剂或撒施75kg/hm2生石灰粉。

4.5 烂茎抢收

半夏生长的中后期, 如遇到连阴雨天气和土壤湿度较大时, 要经常检查半夏生长情况, 如发现有部分半夏植株发生腐烂病, 应及时果断抢收, 不可拖延时日, 并马上脱皮加工, 防止腐烂。

4.6 轮作

与禾本科植物轮作, 一般5年左右轮作1次, 并严禁与玄参科 (玄参) 、菊科 (红花) 、毛茛科 (乌头) 的药材轮作。

4.7 水肥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排灌, 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增施磷、钾肥, 最好和酵素菌1号混合施用。不仅能促进半夏的生长发育, 还能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

4.8 病土田药剂处理

石榴干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篇8

1 石榴干腐病的发病规律、传播途径

石榴干腐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半知菌纲、球壳孢目真菌, 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 最低为12.5℃, 最高为35℃。干腐病菌主要在树干上的僵病果、病枝上越冬, 菌丝在翌年4月中旬前后产生新的孢子器, 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源。田间孢子借风雨从寄主的伤口或自然接触侵入危害, 主要危害果实、花蕾、花朵、果苔和新梢。一般发病初期在5月中下旬, 7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 末期在8月下旬, 发生轻重决定于6、7月份的降雨量和田间湿度。果实自然裂口, 虫害、机械造成的伤口等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2 危害症状

发病的早晚取决于降雨的时间, 一般在4月中旬前后产生分生孢子, 进行初侵染, 病原菌一般先侵染叶片, 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坏死病斑, 并迅速扩展到全叶, 病健交界明显, 并可引起石榴树早期大量落叶。在开花时开始侵染危害花蕾, 受害花瓣开始为褐色, 以后扩大到花萼、花托, 使整个花变为黑褐色, 最后引起落花。幼果一般以萼筒处出现浅褐色不规则病斑, 并逐渐向外扩散, 直到整个果实腐烂, 当幼果膨大到7成大时则不易脱落;被桃蛀螟、棉铃虫等害虫钻蛀后造成伤口的果实, 或与病叶接触的果实, 若遇多雨高湿的环境条件, 可迅速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由病叶传染到果实, 进行多次再侵染。

3 防治技术

3.1 农业措施

3.1.1 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松土除草, 施用有机肥, 多施磷钾肥, 合理灌水,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的抗病性。修剪时尽量避免大伤口, 控制春季修剪, 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机会。

3.1.2 及时清洁果园, 减少菌源。

冬季修剪时, 清除病果、病枝、落叶。生长期清除树上树下的病组织, 夏季随时摘拾病果、落果, 并远离果园或集中烧毁, 减少病源。

3.1.3 坐果后及时套袋, 切断侵染途径。

并适时采收。

3.2 化学防治

3.2.1 萌芽至开花期 (3~5月) :

开花前后, 各喷1次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1500~2000倍液或50%翠贝 (主要成分醚菌酯) 3000~4000倍液喷雾。

3.2.2 落花至幼果期 (6~7月) :

及时防治虫害, 减少伤口。每隔10~15天喷药1次。药剂选用40%多菌灵或5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25%凯润 (主要成分吡唑醚菌酯) 1500~2000倍液, 交替使用防效较好。

3.2.3 果实膨大至成熟期 (6~11月) :

间隔10~15天喷施1次5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4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品润 (主要成分代森联) 600~800倍液, 交替使用。

3.2.4 休眠期 (11月~翌年3月) :

上一篇:短文本相似度下一篇:中国叙事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