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病虫害防治方法(共6篇)
白菜病虫害防治方法 篇1
1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1.1软腐病
白菜软腐病又称烂疙瘩、臭根病, 是白菜不稳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病重的地块可减产30%~50%, 甚至全田失去食用价值, 是典型的细菌性病害, 多发生在生长期和贮藏期。病部先呈黄褐色水渍状, 以后组织逐渐腐烂, 并有黏滑感, 伴有恶臭, 不能食用。发病初期叶基部腐烂, 病株外叶萎垂, 露出叶球;随后茎基部也腐烂, 并延向髓部, 使整个菜球脱落。有时病菌由心叶上部侵入菜心, 引起菜心腐烂, 贮藏期发生较多, 病菌也可由上部侵入菜球外叶, 使叶脉发生湿腐, 阴雨多时造成全叶腐烂。软腐病菌主要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 病菌主要通过昆虫、雨水和灌溉水传播, 高温高湿、低温高湿易发病。久旱降雨时易形成裂口, 病菌从伤口侵入发病较重。
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敌克松800~1000倍液, 间隔7~10d喷一次, 共喷2~3次。
1.2霜霉病
白菜霜霉病病菌属鞭毛菌亚门霜霉属, 主要危害叶片, 最初于叶片下面产生很多浅绿色小斑点, 以后渐渐扩大, 因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的黄褐色病斑, 天气潮湿时, 在叶片背面长出灰白色霉状物, 最后全叶失绿而变黄枯死, 一般多从外叶开始, 以后向内叶蔓延, 发病严重时, 层层枯死, 病害发生发展受温、湿度影响较大, 秋白菜莲座期到包心期气温偏高、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日夜温差大、多露、多雾极易大发生, 地势低洼、土壤黏重、间苗过晚、密度过大、生长势弱的植株均易发病。
播前用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4%拌种, 效果较好。莲座期和包心初期可喷洒60%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克菌丹400~600倍液或40%三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 喷雾防治。喷药时正反面均应喷到, 喷药后如天气干燥, 可不必再喷, 如多雾、多露、阴天, 应间隔5~7d再喷一次。
1.3病毒病
白菜病毒病也叫孤丁病、抽疯病, 病毒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 主要由蚜虫传播, 白菜出苗后就可发病, 发病越早, 危害越严重, 以6~8叶前受害最重。病苗起初叶脉透明, 沿叶脉褪绿, 叶片表现花叶状病斑, 有时向一边歪倒, 同时叶背面产生许多褐色坏死斑点和条斑, 严重时皱缩不长, 病株根系不发达, 侧根少, 根断面变黄褪色, 早死、矮化不能正常包心, 感病植株不耐贮藏, 易感软腐病。病毒主要在残根杂草上越冬, 高温干旱利于蚜虫迁飞传播病毒, 发病重, 土壤板结、播种过早均利于发病。
主要是防治蚜虫, 用3%甲拌磷颗粒剂30~40kg/hm2, 播种后撒于白菜四周, 或用20%速灭杀丁3000~4000倍液进行田间喷雾, 根据虫情隔10d再喷一次, 防治效果很好。
2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2.1地蛆
地蛆是萝卜蝇的幼虫, 属双翅目种蝇科, 1龄幼虫蛀入叶柄, 2龄后幼虫转到基部皮层, 向根部中钻蛀, 在植株上形成大量伤口, 软腐病菌和其它杂菌侵入, 造成脱帮腐烂, 全株死亡。
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从白菜外层叶柄灌根, 每株20~30mL, 灌2~3次, 间隔6~7d;如后期发现幼虫较多, 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灌根。
2.2菜青虫
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 属鳞翅目粉蝶科, 1龄幼虫在白菜叶背啃食叶肉, 2龄幼虫食量剧增, 将叶片吃成缺刻, 甚至吃光, 只留叶脉和叶柄, 包心期钻入菜球内暴食, 并排出虫粪, 污染白菜, 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可用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或白僵菌剂100~200倍液喷雾, 效果都很好。
大白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篇2
1.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1病毒病 病毒病为病毒性病害,以蚜虫带毒传播。苗期心叶叶脉失绿,然后产生浓淡不均的绿色斑驳或花叶;成株期叶片严重皱缩,质硬而脆,常生许多褐色小斑点,叶背主脉上生褐色稍凹陷的坏死条状斑,植株明显矮化。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或杂种1代;二是清洁田园,防止杂草或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毒源传染;三是适期播种;四是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五是加强肥水管理;六是抓好防治工作,及早治蚜。苗期做好蚜虫防治,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施。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隔7~10 天喷1次,连喷2~3次。
1.2霜霉病 霜霉病为真菌性病害,从苗期到结球期均容易发病。苗期发病,子叶或嫩茎变黄枯死,真叶发病多始于下部叶背,初生水渍状淡黄色周缘不明显的斑,较长时间后病部长出白霜。在大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最易感病,初生水渍状淡黄色边缘不明显的斑,持续较长时间后,病部在湿度大或有露水时长出白霉或形成多角形病斑。发生严重时,病斑连片,病叶枯死。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播种时做好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0.3%福美双药剂拌种;三是实行轮作。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四是药剂防治。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7 天喷1次,连喷3次。
1.3软腐病 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生,病菌从菜帮基部、叶柄、叶缘、叶球顶端伤口侵入,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叶球外露,叶柄或根茎处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粘稠状物,溃烂处产生硫化氢恶臭味,是该病重要特征。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清洁田园,减少土地病菌残留量,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生石灰粉进行消毒;三是加强肥水管理,实行轮作;四是尽量避免由于自然、人工、虫害而造成的植株伤口。发现小菜蛾、菜青虫等虫害应及时防治,减少植株伤口;五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喷雾,隔10 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灌根,发现重病株及时拔除,同时在根部土壤上撒1层生石灰,以免浇水时相互传染。还可在大白菜苗期至莲座期用高锰酸钾600~800倍液喷洒3~4次,可有效防治软腐病,兼治大白菜霜霉病。
1.4根肿病 白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病株叶色变淡,凋萎下垂,在晴天中午前后尤其明显。病株根部肿大呈瘤状,发病后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侵染,造成组织腐烂,散发臭气,致使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悬浮液400~500g/株灌根。
1.5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发生在苗期、莲座期及包心初期。发病初期叶背出现水渍状稍凹陷的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膜质角斑,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出现菌脓,叶面病斑呈灰褐色油浸状,干燥时,病部易干,质脆,开裂,常与黑腐病复合侵染,加重腐烂、穿孔。由于细菌性角斑病不危害叶脉,因此病叶常残留叶脉,很像害虫为害状。前期病叶呈铁锈色,或褐色干枯,后期受害外叶干枯脱落。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大白菜对铜敏感切不可提高用药浓度),每隔7~10 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1.6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中脉,也可为害花梗、种荚。病叶初生苍白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灰褐色至灰白色稍凹陷的圆斑,病斑直径一般为1~2 mm。病斑多时连片,引起叶片早枯。后期病斑半透明状,易穿孔。叶脉上病斑多发生于叶背面,褐色,条状,凹陷。叶柄、花梗和种荚上病斑呈长椭圆形,淡褐色,凹陷。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往往产生粉红色粘质物。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后深翻;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适期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多氧霉素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隔7~10 天喷1次,连喷2~3次。
2.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1黄条跳甲 黄条跳甲多发生在幼苗期破心前后,吃光大白菜子叶,造成整株死亡,幼虫只害菜根,使叶片枯死。防治方法:可用5%的锐劲特15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叶面喷洒或灌根。
2.2菜螟 菜螟具有钻蛀性,给其防治带来一定困难。以幼虫钻蛀性为害,幼苗期心叶及叶片受害,幼苗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或死亡,但低龄幼虫在叶片及心叶为害,发生期较整齐。防治方法:可掌握在幼虫初孵化期和蛀心前,用氰戊菊酯3000倍液,或Bt乳剂750g/ha对水600kg,或48%乐斯本乳油2500倍液(用药量450 g/ha)喷雾,连续喷药2~3次,注意将药喷到菜心内。
2.3菜青虫(菜粉蝶) 1~2龄幼虫啃食叶肉,3龄以上可将叶片咬成空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存叶柄和叶脉。幼虫排出大量粪便,污染叶和菜心,其伤口易导致软腐病。防治方法:用细菌性杀虫剂Bt乳油或青虫菌液剂500~800倍液喷雾,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绿亨稳净2000~2500倍液均匀喷雾。
2.4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为暴发性害虫,以幼虫食叶、蕾、花和果实,钻入叶球后药剂防治困难。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取食,3龄后分散为害,并能钻入大白菜和甘蓝叶球内,造成整株腐烂,严重时将植株吃成光杆。防治方法:需在幼虫孵化盛期及时用药,宜在3龄前消灭。药剂防治时首先选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青虫粉剂。化学农药可选择10%吡虫啉2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大白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篇3
1 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1 病毒病
病毒病为病毒性病害, 以蚜虫带毒传播[2]。苗期心叶叶脉失绿, 然后产生浓淡不均的绿色斑驳或花叶;成株期叶片严重皱缩, 质硬而脆, 常生许多褐色小斑点, 叶背主脉上生褐色稍凹陷的坏死条状斑, 植株明显矮化。
防治上,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或杂种1代。二是清洁田园, 防止杂草或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毒源传染。三是适期播种。四是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五是加强肥水管理。六是抓好防治工作, 及早治蚜。苗期做好蚜虫防治, 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 隔7~10 d喷1次, 连喷2~3次。
1.2 霜霉病
霜霉病为真菌性病害, 从苗期到结球期均容易发病。苗期发病, 子叶或嫩茎变黄枯死, 真叶发病多始于下部叶背, 初生水渍状淡黄色周缘不明显的斑, 较长时间后病部长出白霜。在大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最易感病, 初生水渍状淡黄色边缘不明显的斑, 持续较长时间后, 病部在湿度大或有露水时长出白霉或形成多角形病斑。发生严重时, 病斑连片, 病叶枯死[3]。
防治上,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播种时做好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或0.3%福美双药剂拌种。三是实行轮作。合理灌溉, 合理施肥, 增施磷、钾肥。四是药剂防治。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 7 d喷1次, 连喷3次。
1.3 软腐病
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生, 病菌从菜帮基部、叶柄、叶缘、叶球顶端伤口侵入, 病株外叶平贴地面, 叶球外露, 叶柄或根茎处组织溃烂, 流出灰褐色粘稠状物, 溃烂处产生硫化氢恶臭味, 是该病重要特征。
防治上,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清洁田园, 减少土地病菌残留量, 及时拔除病株, 并用生石灰粉进行消毒。三是加强肥水管理, 实行轮作。四是尽量避免由于自然、人工、虫害而造成的植株伤口。发现小菜蛾、菜青虫等虫害, 应及时防治, 减少植株伤口。五是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 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喷雾, 隔10 d喷1次, 连续喷2~3次。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 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灌根, 发现重病株及时拔除, 同时在根部土壤上撒1层生石灰, 以免浇水时相互传染。还可在大白菜苗期至莲座期用高锰酸钾600~800倍液喷洒3~4次, 可有效防治软腐病, 兼治大白菜霜霉病。
1.4 根肿病
白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病株叶色变淡, 凋萎下垂, 在晴天中午前后尤其明显。病株根部肿大呈瘤状, 发病后期, 病部易被软腐细菌侵染, 造成组织腐烂, 散发臭气, 致使整株死亡。
防治上, 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悬浮液400~500 g/株灌根。
1.5 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发生在苗期、莲座期及包心初期。发病初期叶背出现水渍状稍凹陷的斑点, 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膜质角斑, 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出现菌脓, 叶面病斑呈灰褐色油浸状, 干燥时, 病部易干, 质脆, 开裂, 常与黑腐病复合侵染, 加重腐烂、穿孔。由于细菌性角斑病不危害叶脉, 因此病叶常残留叶脉, 很像害虫危害状。前期病叶呈铁锈色, 或褐色干枯, 后期受害外叶干枯脱落。
防治上, 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 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 或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 (大白菜对铜敏感切不可提高用药浓度) , 每隔7~10 d喷1次, 连续防治2~3次。
1.6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中脉, 也可危害花梗、种荚。病叶初生苍白色水渍状小点, 后扩大为灰褐色至灰白色稍凹陷的圆斑, 病斑直径一般为1~2 mm。病斑多时连片, 引起叶片早枯。后期病斑半透明状, 易穿孔。叶脉上病斑多发生于叶背面, 褐色, 条状, 凹陷。叶柄、花梗和种荚上病斑呈长椭圆形, 淡褐色, 凹陷。在潮湿条件下, 病部往往产生粉红色粘质物。
防治上, 清除病残体后深翻;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合理施肥, 增施磷钾肥, 增强植株抗病力;适期晚播, 避开高温多雨季节。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 或多氧霉素1 000倍液, 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 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 隔7~10 d喷1次, 连喷2~3次[4]。
2 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1 黄条跳甲
黄条跳甲多发生在幼苗期破心前后, 吃光大白菜子叶, 造成整株死亡, 幼虫只害菜根, 使叶片枯死。
防治上, 可用5%的锐劲特1 500倍液, 或90%的敌百虫1 000倍液, 或50%的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叶面喷洒或灌根。
2.2 菜螟
菜螟具有钻蛀性, 给其防治带来一定困难。以幼虫钻蛀性为害, 幼苗期心叶及叶片受害, 幼苗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或死亡, 但低龄幼虫在叶片及心叶为害, 发生期较整齐。
防治上, 可掌握在幼虫初孵化期和蛀心前, 用氰戊菊酯3 000倍液, 或Bt乳剂750 g/hm2对水600 kg, 或48%乐斯本乳油2 500倍液 (用药量450 g/hm2) 喷雾, 连续喷药2~3次, 注意将药喷到菜心内。
2.3 菜青虫 (菜粉蝶)
1~2龄幼虫啃食叶肉, 3龄以上可将叶片咬成空洞和缺刻, 严重时仅存叶柄和叶脉。幼虫排出大量粪便, 污染叶和菜心, 其伤口易导致软腐病。
防治上, 用细菌性杀虫剂Bt乳油或青虫菌液剂500~800倍液喷雾, 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 或绿亨稳净2 000~2 500倍液均匀喷雾。
2.4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为暴发性害虫, 以幼虫食叶、蕾、花和果实, 钻入叶球后药剂防治困难。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取食, 3龄后分散为害, 并能钻入大白菜和甘蓝叶球内, 造成整株腐烂, 严重时将植株吃成光杆。
防治上, 需在幼虫孵化盛期及时用药, 宜在3龄前消灭。药剂防治时首先选用生物农药, 如Bt乳剂、青虫粉剂。化学农药可选择10%吡虫啉2 500倍液, 或80%敌敌畏1 000倍液, 或90%敌百虫1 000倍液等交替使用, 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2.5 蚜虫
蚜虫往往成群密集在菜叶和嫩茎上, 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 造成严重失水和营养不良[5,6]。蚜虫除了危害植株外, 还传播多种病毒, 必须及早防治。
防治上, 可用20%杀灭菌酯6 000倍液, 或10%吡虫啉150 g/hm2对水600~750 kg喷雾, 或绿亨稳净2 000~2 500倍液均匀喷雾。
摘要:介绍了大白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总结了其防治措施, 以期为大白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白菜,病虫害,发生,防治
参考文献
[1]王奎斌.大白菜主要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4) :156-157.
[2]衡振月.大白菜病虫害及其防治[J].种业导刊, 2006 (11) :33.
[3]李志远, 郝俊丽.大白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 2008 (9) :21.
[4]赵莎, 李红梅, 弓爱君, 等.复配生物农药防治大白菜病虫害田间药效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2009 (8) :86-88.
[5]郑友涛.大白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 2008 (1) :57.
白菜病虫害防治方法 篇4
1 整地施肥
根据大白菜需肥量大的特点, 应当选择土层深厚, 保水保肥能力强, 土壤肥沃, 排水性良好, 上一年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沙壤土种植, 以便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翻耕时每亩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 kg以上, 过磷酸钙25 kg用作基肥。
2 良种选择
一定要选用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其特点是:品质优、产量高、抗病虫害、还储存等。另外,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风选, 以保证种子的纯度达到95%以上。
3 播种
一定要进行适量播种。由于白菜容易发芽, 因此, 无论是播种深、浅, 还是土壤干、湿, 其影响都不太大, 但由于白菜种子太小, 单棵白菜的力量是有限的, 所以在播种时种子的数量必须要足。因为只有种子数量多, 苗才能出齐。
在播期选择上一定要注意, 因为秋季大白菜对播种期的要求比较严格, 而且时间弹性小, 所以播期一定要掌握好。早熟品种的最佳播期应为7月下旬, 晚熟品种的适宜播期应为7月中旬。
另外, 还可根据消费者对大白菜消费多样化的需求, 并避免品种单一和集中上市, 可安排不同品种均衡上市。
4 田间管理
4.1 及时间苗、定苗
其间一共进行三次。当幼苗出长到十字形时, 即进行第一次间苗, 5片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 7片叶时定苗。间苗和定苗的基本原则是:去大留小, 去歪留直, 去弱留强, 去劣留优, 去杂留纯。如若发现有缺苗, 要及时补栽上。
4.2 合理灌溉
在秋白菜的整个生长期间一般灌溉4次水。每次间苗及定苗后, 都要浇1次水, 这样可以预防病毒病。发棵后要浇1次足水, 这样有利于根系发育。第3次莲座期水, 以见干见湿为主, 除预防根腐病外, 还有利于蹲苗, 以防止徒长。第4次是包心水, 要在包心前灌1次透水。应当注意的是, 收获前一星期要停止灌水。
4.3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时要结合间苗进行。中耕以浅为主, 锄破表层土为宜, 注意不要伤根。定苗后进行除草时, 应把握近苗宜浅, 远处宜深的原则, 同时锄松畦两侧和沟底, 并将所锄松土培在畦两侧, 以保持沟内畅通, 便于灌溉排水。
4.4 科学施肥
在大白菜莲座期, 要及时追肥, 每公顷追尿素225 kg。每隔一星期;大白菜结球期, 每亩在随水追施尿素25 kg加复合肥10 kg。有条件的, 肥水可通过滴灌进行浇施, 这样即省工又高效, 浇肥水必须在早晚进行,
在大白菜生长阶段, 合理进行根外追肥, 可以改善蔬菜的品质并增产, 同时也能防治因生长期间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而导致的生理性病害。从大白菜生长初期就应该进行叶面喷施尿素、氯芬威、磷酸二氢钾等。喷施时还可结合防治病虫害的农药混喷。
5 主要病虫害防治
大白菜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炭疽病、根肿病等;主要虫害有黄条跳甲、菜螟、菜青虫、蚜虫等。这些病虫害始终是大白菜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5.1 病毒病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清洁田园以防止杂草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病原传染;三是适时播种;四是抓好防治工作, 提早治蚜;五是药剂防治: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施防蚜, 发病初期喷施抗毒丰300倍液或病毒1号油乳剂500倍液, 隔一星期喷1次, 连续喷2~3次。
5.2 霜霉病
苗期便可发病, 症状是植株变黄导致枯死, 真叶发病多开始于下部叶背, 初生时周围边缘现不明显的斑迹, 而后病部长出白霜。如果发生严重, 病斑连成片, 最后病叶枯死。在防治上, 一是要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在播种时要做好种子处理, 即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三是实行轮作, 科学施肥, 合理灌溉。四是药剂防治, 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 间隔8~9d喷1次连喷3次。
5.3 软腐病
其症状是病株外叶贴地面, 叶球外露, 叶颈或根茎部组织溃烂, 溢出灰褐色粘稠物, 溃烂处散发硫化氢恶臭味。在防治上, 一要选用抗病品种;二要清除杂草, 减少土壤病菌残留量;三要加强肥水管理, 实行轮作;四要药剂防治, 病初用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 间隔10d喷1次, 连续2~3次。如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 同时在根部周围土壤上撒一层生石灰, 以防浇水时互相传染。必要时, 可在苗期至莲座期用高锰酸钾600~800倍液2~3次, 可有效防治软腐病。
5.4 黄条跳甲
多发生在幼苗期, 该虫吃光菜叶, 造成整株死亡, 幼虫只侵害根部, 至叶片死亡。在防治上可用5%的锐劲特15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1000倍液叶面喷施或灌根。
5.5 菜螟
幼苗期心叶及叶片受害, 幼苗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并死亡。在防治上可在幼虫孵化期, 用氰戊菊酯3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2500倍液喷雾, 连喷2~3次。
5.6 蚜虫
蚜虫一般都成群密集在菜叶和嫩茎上, 吸食植株体内的汁液, 导致其失水和营养不良。在防治上可用20%杀灭菌酯6000倍液或绿亨稳净2500倍液喷雾。
6 收获
白菜病虫害防治方法 篇5
1选择优良品种
种植优良的品种有利于提高大白菜的抗性, 提高白菜产量。大白菜品种很多, 可分为直筒型、原头型、卵圆型3个基本生态类型。但大白菜生长季节在秋冬季, 所以其抗寒能力对其产量影响很大, 所以在生产中, 需要选择抗寒、抗病、高产且耐贮藏的品种。
2播种时间选择
大白菜在立秋前后3~5 d播种为宜, 早熟品种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种, 也有提早在7月下旬播种的。中熟品种可在8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 生长期限短的中熟品种可适当晚播几天。晚熟品种以8月下旬播种为宜, 抗病、生长期长的晚熟品种可以适当早播。
3选地和整地
大白菜连作容易发病, 所以大白菜种植尽量不要连作, 应该实行轮作制度, 大白菜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轮作, 起不到轮作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可以采取大白菜与粮食轮作的方式, 以降低病虫害为害症状。另外, 大白菜种植的前茬蔬菜也要注意选择不是十字花科的蔬菜, 如早豆角、早辣椒、早黄瓜、早番茄等可以种植。种大白菜的地要深耕20~27 cm炕地10~15 d, 然后, 把土地敲碎整平, 作成1.3~1.7 m宽的畦, 或0.8m的窄畦、高畦。作畦时, 要深开畦沟、腰沟, 围沟27 cm以上, 做到沟沟相通。
4重施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
大白菜种植之前, 应该注意基肥的施用, 以提高土壤肥力, 满足大白菜生长对肥料的需求。基肥以有机肥为主。7月中、下旬, 前作收获后, 深翻土壤炕地, 整地时, 撒施石灰1 500~2 250 kg/hm2。在发生根肿病的地块, 还得在播种沟内施上适量石灰。撒石灰具有中和土壤酸性、杀灭土壤菌源及补充土壤钙素的作用。要求重施基肥, 并将氮磷钾搭配好。在7月上旬, 按3万kg/hm2猪粪, 3万~3.75万kg/hm2垃圾, 1 125 kg/hm2左右菜枯, 600~750 kg/hm2钙镁磷混合拌匀加2.25万~3.00万kg/hm2人粪尿, 并用适量的水浇湿, 堆积发酵, 外面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 让它充分腐熟。作畦时开沟施入。与此同时, 还要施上150~225 kg/hm245%复合肥。
5播种
大白菜播种既可以采取直播的方式, 又可以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直播以条播为主, 点播为辅。在前茬地一时还空不出来时, 为了不影响栽培季节, 也可采用育苗移栽。直播用种量300 g/hm2左右。育苗移植者, 每栽1 hm2大田, 用种量1 125~1 500 g/hm2。直播的播后用3.00万~3.75万kg/hm2腐熟人粪肥尿, 并结合进行地面盖籽。此后, 保持土壤湿润, 3~4 d即可出苗。保持土壤湿润的方法是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适宜的密度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面积, 提高大白菜的产量。所以, 生产中注意根据大白菜的品种确定适宜的行株距。一般早熟品种为 (33~50) cm×33 cm, 用苗31 500~34 500株/hm2, 晚熟品种为67 cm×50 cm, 用苗30 000株/hm2以下。在阴天进行育苗移栽能够提高大白菜成活率, 如果适宜移栽时期恰好晴天, 则选择晴天的傍晚进行移栽, 采用小苗带土移栽, 栽后浇上定根水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6田间管理
6.1间苗
从幼芽出土到团棵期的管理称为苗期管理。这时应及时间苗, 并在2~3片真叶时, 进行第1次间苗;5~6片叶时间第2次苗;7~8片叶就可定苗。在间苗的时候, 不仅要拔除病苗和弱苗, 而且除去杂草。6片真叶 (团棵) 时定苗, 并及时中耕, 以免伤根伤叶。中耕宜浅不宜深。直播的一般于5~6片真叶时定植。
6.2追肥
大白菜生长快, 产量高, 对肥料的需求量大, 如果底肥施用充足, 则不需要急于追肥。不同的苗情, 采用合适的追肥次数及追肥量, 而且, 追肥还要根据白菜的生长时期决定。在白菜的幼苗期一般不追肥, 一般底肥充足, 能够满足白菜的肥料需求。若底肥不足, 第1次可在3~4片真叶期, 施硫酸铵150kg/hm2, 撒施于幼苗两侧, 并立即浇水, 称“提苗肥”;第2次在定苗或育苗移栽后, 施硫酸铵225~300 kg/hm2, 于垄两侧开沟施入, 称“发棵肥”;第3次在莲座期, 施硫酸铵375~450 kg/hm2, 过磷酸钙150~225 kg/hm2, 将肥料施入沟内或穴内, 再稍加培土扶垄, 然后浇水, 称“大追肥”;第4次在结球中期, 施硫酸铵225~300 kg/hm2, 可随水冲施, 称“灌心肥”。
6.3中耕培土
为了便于追肥, 前期要松土, 除草2~3次。特别是久雨转晴之后, 应及时中耕炕地, 促进根系的生长。莲座中期结合沟施饼肥培土作垅, 垅高10~13 cm。6.4灌溉
大白菜苗期应保湿润;莲座期间断性浇灌, 见干见湿, 适当练苗;结球时对水分要求较高, 土壤干燥时可采用沟灌。
6.5束叶和覆盖
大白菜的包心结球是它生长发育的必然规律, 不需要束叶。但晚熟品种如遇严寒, 为了促进结球良好, 延迟采收供应, 小雪后把外叶扶起来, 用稻草绑好, 并在上面盖上一层稻草式农用薄膜, 能保护心叶免受冻害, 还具有软化作用。
7病虫害防治
大白菜的主要病虫有:软腐病、褐斑病及斜纹夜蛾等。
7.1软腐病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三大病害 (霜霉病、病毒病和软腐病) 之一, 是一种细菌性、毁灭性病害。
大白菜软腐病症状因受病部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 常见症状类型有3种:基腐型、心腐型和叶焦型 (图1~3) 。
该病田间多始见于包心期, 在采收后贮藏期可继续扩展而造成“烂窖”, 病部初呈水渍状半透明, 后呈灰白色, 表皮稍下陷, 其上渗出污白色细菌黏液 (菌脓) , 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则完全腐烂, 并散发恶臭味。病烂处均有恶臭味, 是本病重要特征, 区别于黑腐病、菌核病。
防治方法: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应以加强田间管理、防治害虫、利用抗病品种为主, 再结合药剂防治, 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各种防治方法的具体实施及注意事项见表1。
7.2褐斑病
大白菜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发病, 初生水浸状圆形或近圆形小斑点, 逐渐扩展后呈浅黄白色, 高湿条件下为褐色, 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病斑大小不等。有些病斑受叶脉限制, 病斑边缘为一突起的褐色环带, 整个病斑隆起突出叶表。
大白菜叶片可受到多种病害的危害, 主要有大白菜白粉病、白锈病、干烧心病、炭疽病、白斑病、黑斑病、细菌性黑斑病、褐斑病、细菌性角斑病、环斑病等, 这几种大白菜叶部病害及病状特征见表2。
防治应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 加强栽培管理, 提高抗病能力, 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每7~10 d喷施1次, 连喷2~3次。
7.3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又叫麻麻虫、荷叶虫。以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面啃食, 只留下上表皮和叶脉, 被害叶好象“纱窗”状。幼虫长大后, 食叶片成缺刻, 严重时可将全叶吃光, 甚至咬断幼嫩茎秆。
防治方法:斜纹夜蛾具有杂食性、暴发性、繁殖力强的特点, 且老龄幼虫抗药性又强, 故防治上应狠抓杀蛾灭蛹, 摘除卵块, 及时防治1、2龄幼虫。
参考文献
[1]罗丽萍.高海拔地区大白菜栽培技术[J].阿坝科技, 2016 (1) :41-44.
[2]夏秋大白菜栽培技术[J].山东蔬菜, 2009 (2) :14-16.
[3]闫春芳.无公害大白菜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11 (7) :28-29.
[4]王迪轩, 刘建中.有机大白菜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11 (9) :26-28.
[5]孙凤建, 李永发.春季大白菜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16 (4) :19-20.
[6]图尔荪江·艾散.秋播大白菜栽培技术[J].蔬菜, 2015 (11) :65-67.
[7]孟追.秋早熟大白菜栽培措施[J].吉林蔬菜, 2013 (5) :1-2.
[8]蒲国年.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3) :84-85.
[9]包桃仙.探究无公害大白菜栽培技术[J].花卉, 2015 (13) :114-115.
白菜病虫害防治方法 篇6
1 大白菜无公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
大白菜在种植过程中, 由于种植面积较大, 自然环境的影响, 再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 会加重发生病虫害的状况。大白菜无公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根肿病、蚜虫、菜青虫、菜螟、小菜蛾、白粉病、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等, 病虫害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农户的大白菜产量, 进而对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 针对于不同的病虫害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确保大白菜的正常生长。
2 几种常见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2.1 白菜霜霉病
2.1.1 霜霉病症状
白菜霜霉病主要是发生在大白菜、甘蓝等蔬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 在内蒙古大白菜生长过程中常见。它主要危害的是秋白菜的叶片。其病情表现为成株受害, 在叶片的正面出现淡绿色的或者淡黄色的小斑点, 这种斑点会随着叶子的生长扩大, 变成黄褐色, 病斑多呈现多角状, 当天气潮湿时会在病斑的背面出现白色霉菌层。当白菜进入包心期时, 病斑会明显增多, 相互连接的叶片慢慢变黄枯萎, 导致病株不能包心。
2.1.2 霜霉病发病机理
这种并属于真菌浸染所致, 当病菌以卵孢子的状态在土壤中过冬之后, 在第2年会浸染小白菜, 或者借助风、雨传播到秋白菜上, 进而发病产生白斑, 病原体产生大量的孢子可以在土壤中继续浸染, 这样病害面积会逐步扩大, 如果不及时处理, 就会对造成重要的影响。其发生的主要条件有, 日照不足、天气高温、多雾、种植密度大、重茬等。
2.1.3 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选择优良抗病品种, 种植时合理轮作。其次在发病伊始, 用25%甲霜灵可施粉800倍液, 或者是采用58%甲霜灵锰锌可施粉500倍液, 也可以使用64%杀毒矾可施粉500倍液, 进行喷洒, 喷洒的频率是每隔7~10d1次, 要连续喷2~3次。
2.2 白菜软腐病
2.2.1 软腐病症状
白菜软腐病也是人们常说的“烂疙瘩”, 在内蒙古白菜种植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这种病害不仅对于土壤有很大的危害, 在储存的过程中会继续腐烂, 造成很大的损失。这种病害多发生在大白菜包心期, 表现为菜株外叶萎蔫, 平贴与地上的外叶裸露, 叶柄的根部和叶颈髓部都会跟着腐烂, 腐烂后变成充满粘稠的糊状物, 并且发出臭味。
2.2.2 软腐病的发病机理
软腐病的产生是由于受到欧氏杆菌属细菌的浸染而导致的, 欧氏杆菌属细菌在病残体、种株、土壤和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中安然过冬, 成为第2年的浸染的罪魁祸首。当第2年春天, 可以借雨水、灌溉水、带菌有机肥料和昆虫进行传播, 浸染植株, 产生病害。
2.2.3 软腐病的防治措施
软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 从科学角度比较, 青帮型比白帮型品种抗病能力强, 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抗病能力强, 直筒型品种比圆球形品种抗病能力强。当然各地应该根据种植经验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其次, 要增施腐熟的有机肥, 对田园进行清洁处理, 早发现病株早拔除, 一定要带出田间, 进行集中处理。再次, 在栽培技术上也要加强防治措施, 一般采用高垄栽培, 在田间施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 以便更好的防治害虫, 减少伤口, 种植过程中做好中耕培土和深松土壤, 这样有利于土壤保水, 在减少生理裂口的同时, 就会减少细菌浸染的几率。
2.3 菜蚜
2.3.1 蚜虫的虫害症状
蚜虫在蔬菜生长中主要危害大白菜、萝卜、黄瓜、青椒等作物, 在内蒙古地区大白菜的种植中很常见。
2.3.2 蚜虫的防治措施
蚜虫的防治重在及时, 一般在蚜虫发生早起, 可以喷洒生物农药2.5%鱼藤酮乳油或1.1%烟百素乳油1000~1500倍液, 或者喷洒化学农药50%辟蚜雾 (抗蚜威) 可施粉3000倍液, 还可以是10%吡虫啉可施粉1000~2000倍液, 喷洒频率为隔5~7d1次, 连续喷2~3次, 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4 小菜蛾
2.4.1 小菜蛾的虫害症状
小菜蛾是一种菜蛾科害虫。幼虫可以吐死下垂,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吊死鬼”。虫体长大后6~7mm, 呈现灰色。内蒙古地区每年都会发生, 小菜蛾以蛹越冬。成虫在第2年5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出现, 6月初对白菜造成严重的危害, 30d后生命完结, 等到8月份时下一代继续危害大白菜的生长。
2.4.2 小菜蛾的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小菜蛾的虫害, 要选择合理轮作, 蚜虫具有趋黄色的习性, 可以设黄板来诱杀蚜虫, 也可以挂上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膜抗拒蚜毒的传播。如果发生虫害严重, 要在小菜蛾第1代幼虫3龄前进行歼灭性药剂防治。采用化学农药用2.5%功夫乳油、2.5%敌杀死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 0.225~0.375L/hm2兑水进行喷雾。
3 小结
【白菜病虫害防治方法】推荐阅读:
大白菜病虫害01-17
大白菜贮藏方法09-11
白菜软腐病发生与防治09-29
白菜白菜我的爱10-05
说白菜美文故事:白菜的说明书06-10
病虫害防治方法12-03
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12-20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08-03
杨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05-18
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