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024-08-11

三七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精选3篇)

三七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篇1

一、病害

1. 立枯病

又名“烂脚瘟”。主要危害三七的种子、种芽及幼苗。种子受害腐烂呈乳白色浆汁状, 种芽受害呈黑褐色死亡, 幼苗受害假茎 (叶柄) 基部呈暗褐色环状凹陷, 幼苗折倒死亡。

防治方法:播种前用多菌灵或紫草液进行土壤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在病株周围撒施石灰粉, 并喷洒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50%甲基立柏磷1 000倍液。

2. 根腐病

又名“鸡屎烂”。主要危害三七的根部, 受害根部黑褐色逐渐软腐呈灰白色浆汁状, 有腥臭味。

防治方法:选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雨季及时排水;移栽时选用健壮无病三七;及时拔除病株和用石灰消毒病穴;发病期用多菌灵1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浇灌病区。

3. 疫病

又名“搭叶烂”。主要危害三七的叶片, 受害叶片呈暗绿色水渍状。6~8月高温多湿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 冬季拾净枯枝落叶, 集中烧毁;发病前喷1∶1∶50的波尔多液, 半月1次, 连续2~3次;发病后喷65%代森锌500倍液, 或50%退菌特1 000倍液, 或敌克松500倍液, 每隔7天喷1次, 连喷2~3次。

4. 炭疽病

主要危害三七的地上部, 叶部病斑黄褐色, 有明显的褐色边缘, 后期病斑上有小黑点, 易穿孔;叶柄和茎部病斑为中央下陷的黄褐色棱形斑;果实上病斑呈圆形微凹的褐色斑。高温多湿发病重。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 及时烧毁枯枝落叶;选用无病三七作种, 移栽前用1∶1∶200波尔多液浸一下, 晾干后移栽;种子用100~150倍的40%福尔马林浸1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晾干后播种;发病期喷65%代森锌500倍, 或50%退菌特1000倍液, 每隔7天喷1次, 连喷2~3次。

5. 锈病

又名“黄腻”、“黄疱症”, 主要危害三七的叶片。叶上病处初呈针尖突起的小黄点, 扩大呈圆形或放射状, 边缘不整齐, 病菌孢子堆破裂后散失黄粉。

防治方法:冬季剪除病株的茎叶, 喷波美1~2度石硫合剂;发病期喷200~300倍二硝散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 或敌锈钢300倍液, 每隔7天喷1次, 连喷2~3次。

6. 白粉病

主要危害三七的叶片, 病叶上布满灰白色粉末。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并剪除病株叶, 喷波美1~2度石硫合剂;发病初期喷渡美0.3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 每隔7天喷1次, 连喷2~3次。

二、虫害

1. 短须螨

又名火蜘蛛, 成、若虫群集于叶背吸食汁液并拉丝结网, 使叶片变黄, 最后脱落。花盘和红果受害后造成萎缩和干瘪。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 拾净枯枝落叶烧毁, 清园后喷波美1度石硫合剂;4月开始喷渡美0.2~0.3度石硫合剂, 或用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1 500~2 000倍液, 或25%杀虫脒水剂500~1 000倍液喷雾, 每周喷1次, 连喷数次。

2. 蛞蝓

又名鼻涕虫, 为一种软体动物。咬食种茎、茎叶成缺刻。晚间及清晨取食为害。

防治方法:冬季翻晒土壤;种前每亩用20~25kg茶籽饼作基肥;发生期于畦面撤施石灰粉或3%石灰水喷杀。

三七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篇2

1、放在通风干燥阴凉之处。避免发霉。只要保证不回潮、不霉变,保质期最低2年,。

2、也可放置在干燥的玻璃器皿中,平时注意放在通风,温度适宜等环境下即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等。

3、三七的储存不能放冰箱,必须密封,放阴凉干燥地方。

4、家庭贮藏三七要注意防虫蛀。一是可与白茅根饮片同贮于瓷缸内,白茅根为三七的2~3倍;二是将三七包好,与细辛共放一处。

三七的贮存与养护研究 篇3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 的干燥根, 别名:田三七、金不换、旱三七、滇七、参三七、田七等。三七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 为40种大宗大药材品种之一,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应用历史, 三七自古就有“止血神药”的美称, 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三七分“春三七”和“冬三七”两种, 一般起挖不留种的三七, 经加工, 商品称为“春七”;起挖采种后的三七, 经加工, 商品称为“冬七”。春三七的品质佳, 个大、体重、色好、光滑、坚实而不空泡者为最好。冬三七皱纹较多, 质量次之。本文对影响三七质变因素进行了分析, 对三七的贮存与养护方法进行了总结。

2 三七变质的常见因素

2.1 温度

药材在温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药材质量发生变化。本品属于含糖类, 温度过高, 一是增加损耗, 二是容易发霉、生虫而引起变质。三七茎叶、三七花中含有挥发油, 温度过高, 挥发油的挥发会加快, 使芳香气味减退或消失。而温度在0℃以下时, 所含水份会结冰, 引起局部细胞坏死[1]。

2.2 湿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水蒸气多少的程度。药材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 与空气的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药物正常含水量约10%~20%。如空气中水蒸气多, 药物大量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 (受潮) , 仓库的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时, 干品三七容易吸潮、发霉, 霉斑多为白色或绿色, 附于商品表面或缝隙间。

2.3 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最容易与药物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从而影响其质量。本品中的糖分、淀粉等与空气中氧气接触也会发生反应。三七花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颜色泛黄。

2.4 日光

日光对某些药材的色素和叶绿素有破坏作用, 容易使药材变色。三七花、茎叶在日光下颜色变黄, 干燥易碎。

2.5 虫蛀

虫蛀指昆虫侵入中药材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虫蛀使药材出现空洞、破碎, 被虫的排泄物污染, 甚至完全蛀成粉状, 严重影响中药疗效, 以致不能使用。危害三七的仓虫有:褐蕈甲、土耳其扁谷盗、脊胸露尾甲、粉斑螟、大谷盗等[2]。

3 三七的储存与养护

3.1 储存

3.1.1 改善仓库贮存条件

仓库应选择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 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并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正确选择仓位, 合理使用仓库, “五距”适当, 垛与垛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cm;垛与墙的间距不小于30cm;垛与屋顶 (房梁) 间距不小于30cm;垛与散热器或供暖管道间距不小于30cm;垛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cm。室温一般应控制在15℃以下, 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3]。

3.1.2 严格遵循入库、库存、出库检验制度

首先入库验收关, 验收时发现有虫蛀现象, 坚持先养护处理, 再入库储藏。同时用仪表测定药材含水量, 采取显微镜观察、鉴别真伪等方法;其次库存检查关, 由仓储保管员经常自查, 做好检查记录, 并与养护员的专职检查相结合, 做到“三定” (定人、定量、定责任) , “三查” (查药材质量、查储存条件、查养护措施) ;最后出库复核关, 在药材出库前坚持做到“三对” (对编号、对品种、对数量) 制度, 并通过复核、检查, 实现“三不出门” (霉蛀、混药、破包不出门) 确保质量, 减少损失。

3.1.3 分类贮存

三七花:水分控制在11%左右防潮袋密封用纸箱装, 可防潮、防虫、防止泛黄;三七茎叶:干燥好采用压缩包, 减少占地面积, 容易出库方便运输, 打包时将叶子置于里层, 三七叶太容易碎而导致药用价值降低;三七:一是水分高的三七只能采用麻袋定额包装, 控制发霉;水分在13%左右可采用内袋的编织袋防止水分散失, 减少重量, 也可防潮、防虫。二是加强不同水分的分类保管, 防止发霉、减少损失。

3.2 养护

中药材的养护方法很多[4], 传统的中药材贮藏养护技术如清洁养护、密封养护、对抗养护、高温与低温养护以及现代贮藏养护新技术如包装防霉养护法、微波干燥养护[5]、而针对三七的养护方法是:一清洁卫生养护, 仓库和三七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 防止微生物及害虫的滋生;二采用密封降氧养护, 量小用塑料薄膜袋, 量大用密封库, 以适应药材贮存的需要, 在密闭条件下, 增加二氧化碳含量, 能有效地防止仓虫, 保证药材的品质, 可取得较好的养护效果[6];三药剂熏蒸养护:磷化铝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一种新型高效仓库熏蒸剂, 具有电石或大蒜气味, 散气快, 不易被药材吸附, 又有“警戒性”, 利用其挥发气味, 杀灭害虫和虫卵, 不仅对三七害虫具有强烈的杀虫效能, 而且还有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且对人体安全, 对三七亦无影响[7]。

4 结语

通过加大力度查看在库三七的贮存实时情况, 采用科学合理利用仓库库位, 增加仓库卫生清洁度、预防性灭虫等养护措施, 很大程度上杜绝在库三七发霉、虫蛀现象发生, 减少经济损失, 降低了使用成本, 节约生产成本, 充分提高三七的使用价值, 也为人民使用药品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明心.中药储存与养护[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

[2]徐世义.药品储存与养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3]王疏梅.中药材贮存中以药护药方法初探[J].中药材, 1998, 21 (6) :294~296.

[4]刘珂, 王树军.浅谈中药材的科学养护法[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8) :1600~1601.

[5]徐良.中药养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6]王亭兰.浅谈中药材的养护[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3) :138~139.

上一篇:牛肝片吸虫病下一篇:联用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