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害虫防治

2024-10-08

花生害虫防治(共11篇)

花生害虫防治 篇1

1 示范试验目的

评价锐胜+适乐时+金都尔+爱苗组合方案 (简称先正达组合方案) 对花生苗期主要病虫害、地下害虫和草害及花生叶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果、安全性及其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推广应用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供试作物及防治对象

供试作物:花生为当地常规品种, 全生育期110天左右。

防治对象:花生花叶病、青枯病、叶斑病、花生蚜虫、蛴螬等花生苗期病虫害、地下害虫、草害及生长期茎叶病虫害。

3 试验地点及栽培条件

示范试验设在江西省丰城市泉港镇泉山村花生田中进行。所选示范试验田为沙质壤土, 肥力中上, 排灌方便, p H值为6.8。各示范区的栽培条件 (如土壤类型、肥料、耕作、墒情等) 均一致, 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

示范试验田于4月7日播种 (667m2用种仁9kg) , 采用条播, 供试作物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花叶病、疮痂病、腐败病等, 田间花期蚜虫、红蜘蛛等虫害较轻, 未使用杀虫剂。田间主要杂草有马塘、香附子、稗草、狗尾草、马齿苋、莎草等。8月25日收获。

4 示范试验设计和安排

4.1 示范试验药剂

先正达组合方案示范区药剂: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锐胜350FS) 、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25FS适乐时) 、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 (金都尔) 、30%苯甲·丙环唑乳油 (爱苗) , 由先正达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常规用药方案区选用药剂:20%毒死蜱+微胶囊 (妙伴) , 济南绿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市售产品;50%乙草胺乳油, 济南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市售产品;50%多菌灵, 四川国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市售产品;10%多效唑+甲哌鎓 (国光矮丰) , 四川国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市售产品。

4.2 示范试验设计与处理

处理1:先正达组合方案示范区药剂: (1) 种子处理:用25FS适乐时20ml/10kg+350FSws锐胜15ml/10kg包衣, 充分阴干后播种。 (2) 花生播后苗前封闭除草:金都尔70ml/667m2; (3) 花生初花期:爱苗EC20ml/667m2; (4) 花生下针期:爱苗EC 20ml/667m2。

处理2:常规用药方案区选用药剂: (1) 种子处理:妙伴140g/10kg; (2) 花生播后苗前封闭除草:乙草胺50%乳油150ml; (3) 花生初花期:多菌灵50g/667m2+国光矮丰50g/667m2; (4) 花生下针期:多菌灵50g/667m2。

处理3:空白对照区:全程不用药。

4.3 小区安排

试验设3个处理, 各区随机区组排列。3个处理安排在同一块试验田内。处理1和处理2各处理1334m2, 空白对照区333m2;不设重复。

5 施药时间和方法

5.1 使用方法与时间

喷雾法, 兑水30~45L/667m2弯喷头均匀喷细雾。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苗期封闭除草在花生播后苗前667m2喷药液量30~45kg, 土壤喷雾处理;防治花生叶斑病、锈病等茎叶病害, 在花生初花期、下针期各进行1次茎叶喷雾。

5.2 施药器械

采用3WBD-16型背负式电动 (喷雾器为单个空心圆锥喷头, 喷孔直径1.3mm, 操作压力0.2~0.4mpa, 流量0.65~0.88L/mim) 。

6 气象基本情况

4月6日拌种, 阴转晴, 气温8~16℃;播种当天, 第1次施药 (4月7日) 晴, 微风, 无持续风向, 气温10~19℃;第2次施药当日 (5月11日) 晴, 南风1~2级, 气温17~28℃;第3次施药当日 (6月16日) 晴, 南风1~2级, 气温26~34℃。试验期间, 4月1~5日、17~20日、22~24日、28~30日, 5月3~9日、14~19日、25~26日、29~31日, 6月1~2日、6~7日、10日、20~29日, 7月13~15日, 8月2日、14~17日、22~23日有雨, 其余均为阴晴天气。

7 药效评价

7.1 种子包衣处理效果调查

包衣齐苗后 (播后25天左右) 调查花生生长指数, 包括株高、根长、根粗细、地上鲜重、地下鲜重, 以及出苗率、病苗率和防治效果。花生出苗时观察其出苗情况, 长势及安全性。

播种后6天开始出苗, 10天基本齐苗。拌种处理和不拌种对照间苗期无明显差异, 但不拌种与拌种处理比较, 缺苗多, 出苗率低。从表1分析表明, 使用先正达拌种剂拌种的出苗率高于常规拌种, 明显高于不拌种对照, 病苗率低, 防效高。齐苗后, 使用先正达拌种剂拌种的处理花生生长指数高于常规拌种处理, 明显高于不拌种对照。壮苗壮根效果显著。

7.2 苗期封闭除草效果调查

施药后1~2周各观察1次花生出苗及生长情况, 每小区采取5点取样, 每点取0.25m2, 药后20d、45d各调查1次, 分别记载杂草种类 (禾本科、阔叶杂草) 、数量及鲜重, 按照以下方程式计算防除效果:

防除效果 (%) = (空白对照处理区杂草株数-各处理区杂草株数) / (空白对照处理区杂草株数) ×100

7.2.1 安全性:

施药后1~2周观察结果, 使用金都尔 (处理1) 封闭除草, 花生出苗正常, 生长发育情况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 整个生长期间花生没有出现药害症状, 无不良反应, 说明金都尔苗前封闭除草对花生安全;使用常规药剂, 花生出苗差, 出现叶片不舒, 地下扎根少等症状, 且容易造成土地板结, 对花生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性。

7.2.2 除草效果:

表2表明, 96%金都尔乳油对花生田杂草的总体防除效果较好, 且对单子叶杂草的效果明显优于阔叶杂草。药后20天调查, 金都尔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为96.77%, 阔叶杂草防效为70.07%, 总防效为84.41%;常规药剂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为87.68%;阔叶杂草防效为60.54%, 总防效为75.12%;药后45天调查, 金都尔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为96.46%, 阔叶杂草防效为80.59%, 总防效为87.63%;常规药剂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为86.96%;阔叶杂草防效为63.88%, 总防效为74.12%.。

7.3 锈病、叶斑病的调查

施药前调查病情指数, 第2次施药后14天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随机选5点, 每点取4株, 每株调查全部叶片, 记录调查总叶数、各级病叶数。并根据以下分级标准记录病级, 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病情指数=[∑ (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 /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 (%) =[1-CK0病情指数×PT1病情指数/ (CK1病情指数×PT0病情指数) ]×100

药效评价:分别在花生初花期和下针期喷施农药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结果表明, 第2次药后14天先正达组合用药区比常规对照用药防效要高, 增效较显著。通过观察组合用药区花生长势好, 茎秆粗壮、叶色浓绿, 兼具了叶面肥的效果。

7.4 增产效果调查

测产方法:每个小区随机选5点, 每点测量5m2进行刨墩、摘果、淘洗, 选除嫩果和杂质, 称重。

667m2产量 (kg) =667m2荚果鲜重 (kg) ×0.48

药效评价:先正达组合方案示范区的花生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组合用药区与常规对照用药区比较:使用组合方案示范区花生实粒数多, 荚果饱满, 实测可达到25.28%的增产效果, 常规用药实测达13.72%的增产效果。先正达组合用药区花生综合生长指数高, 有利于高产的形成。

7.5 安全性评价

通过安全性观察, 先正达组合方案示范区和常规用药方案区花生生长正常, 未发现有任何药害现象, 组合安全可靠。同时通过观察组合方案具有壮苗、壮根, 调节花生生长, 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可以增加荚果饱实度, 增加实粒数, 并能改善花生品质, 提高花生质量。

8 综合效益分析

⑴表5、6表明:从用药量和用药成本来看。先正达组合方案示范区全季667m2用药总量分别为140g (或ml) 、使用农药有效成分平均83.2g, 用药成本为63元;常规用药防治区全季667m2用药总量为440g (或ml) 、使用农药有效成分158g, 用药成本22元。项目组合用药示范区比常规用药防治区全季667m2用药总量减少300g (或ml) , 减少农药使用量47.34%, 大大地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⑵表7表明:先正达组合方案示范用药667m2花生收益平均1549.08元, 较常规用药增收142.948元;组合方案用药药剂成本平均增加41元;组合方案纯利润平均1486.08元, 较常规用药增收101.948元。投入产出比为41元:101.948元=1:2.49。

备注: (1) 纯利润=花生收益-药剂支出-施药成本; (2) 花生价格2.6元/kg

⑶总之, 先正达组合方案用药所选的农药高效、低毒、低用量、低残留, 对施药作业人员安全, 属生态环境友好型农药;正常使用对花生不会产生药害, 并有促进壮苗作用;药效持久。

9 小结

试验结果证明, 使用“适乐时+锐胜”对花生种子包衣, 有效防治了地下害虫、根腐病等病虫害, 减少种子在土壤中的烂子烂芽, 提高花种子的出苗率, 并促进花生幼苗植株生长;使用“金都尔”除草, 相对于对照品种乙草胺, 除草效果显著, 且持效期长, 对花生以及后茬作物更加安全;在花期和饱果期, 连续喷施2次“爱苗”, 有效防治了锈病、叶斑病等叶部病害, 并兼具了叶面肥的效果。使用先正达“花生三宝”后, 花生病虫害发生程度较常规防治区明显减轻, 植株长势良好、叶片翠绿并有效避免了早衰现象的发生, 从而增加荚果饱实度, 增加实粒数, 并能改善花生品质, 提高花生质量。另外, 该花生组合方案还可有效替代一些传统高毒农药品种的使用, 提高了花生质量, 减轻了环境污染和农民使用风险。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建议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花生害虫防治 篇2

花生是锦州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近百万亩.近几年随花生价格的升高,有扩大的趋势.同时由于老花生产区农户连年种植,重茬地块增多,致使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部分地块减产50%以上,因此应采用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创造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花生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作 者:孟祥波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农业科学院,锦州市,121017 刊 名:农业科技通讯 英文刊名: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S4 关键词: 

怎样高效防治花生茎腐病 篇3

一、发病情况

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病菌主要在土壤、病残体、粪肥、果壳和种子等上越冬。病菌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浸水200余天仍具侵染力;干燥病株中的病菌在室外放200余天或在室内放800余天,对花生还有侵染力。在大田中,初次侵染源主要是花生种子上所带的病菌,从播种到成熟都会受到侵害,主要侵染花生的子叶、根和茎,特别是茎基部受害多而重,种子萌芽期、幼苗期和结果期最易遭到侵染。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亦可通过气孔等主动侵入。风、雨、灌水、人、畜和生产工具等都可传播该病,造成花生初次侵染和再侵染。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花生及种子的长途贩运和引种等。

在大田花生上发病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常导致大量幼苗死亡;第二个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雨季,花生一旦染病,随即迅速扩展,造成大量或成片植株枯死、荚果霉烂和发芽等。持续多天的高温、多雨、高湿天气,极易促发和加重该病的发生,造成大面积发病。如种子出苗前被侵染,会造成大量烂种、缺蔸。

病菌多从子叶或幼根处侵入。子叶受害,变成黑褐色干腐状,病菌沿子叶根侵入根颈部,使病部产生水渍状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病斑继续扩展至整个茎基部,使茎基部呈褐色腐烂。病株地上部的叶片常发黄,晴天叶片下垂萎蔫,不久整株枯烂而死。多雨潮湿时,病部会产生较多黑色小粒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花生茎部患病,表皮易脱落,露出大量纤维。成株染病,主茎和侧枝基部变成黑褐色,病部以上枯死,用手拔病株易断,重病株荚果会全部霉烂。发病轻的植株,仅部分果柄或荚果腐烂,若不及时收起,易提早发芽。

二、高效防治技术

1. 农业措施防治 一是不要到病区引种。病区运出的花生要进行消毒处理,检疫不合格的不能外运。二是发病田块的花生不可留作种用。三是种用花生凡荚果色不纯正或有暗色点的一律不能要。种用花生收获后,要及时在阳光下暴晒,使含水量降至9%以内。四是花生地冬前应翻耕,经雨、雪、冰冻、阳光等风化作用,可杀死部分土中病菌,减轻为害。五是红壤等酸性土地块,播种前耕整地时每亩撒入生石灰粉70~100千克,可减轻为害。六是发现病株后,及时连根带土铲除并撒上生石灰粉,将病株烧毁或深埋。七是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水旱轮作,或将花生与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2. 药剂防治

①种子处理。取50千克花生种仁,先用干净水浸湿,然后均匀拌入200克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取40%多菌灵胶悬剂100毫升,用3升水稀释后与种仁混拌均匀;也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成0.5%~0.7%的药液,浸泡种子18~24小时,捞出后播种。

②生长期药剂防治。一是每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50~60升,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60升,在齐苗后和开花前各喷1~2次。二是发病初期或零星发病时,每亩用40%多菌靈胶悬剂100克对水60升,对花生茎基部喷洒。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 邮编:330700)

花生青枯病的防治 篇4

一、症状

感病初期,通常是主茎顶梢叶片失水萎蔫,早晨叶片张开晚,傍晚提早闭合;随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整个植株青枯死亡。通常凋萎叶片的叶绿素尚未被破坏,叶片虽欠光泽但仍呈绿色,故名青枯病。剖开病株茎部可见靠近地面部分的输导组织变成褐色,用手挤压切口处有污白色菌液流出,病株根部腐烂、呈黑褐色。

二、发病规律

花生青枯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3~5年;种子不带菌。病土的迁移、深翻以及地下水的流动均可造成该病的扩散和传播。病害发生严重的田块,常可见病情沿流水方向扩展。气温在25℃以上时,降雨的多少与迟早决定该病的发生早晚与发病程度。一般时晴时雨、久旱骤雨或久雨骤晴时发病严重;土壤温度与湿度骤变或地块线虫增多造成根部受伤、腐烂时,发病严重;低洼排水不良地块较高燥地发病更重;砂土、薄土层、保水保肥力差的地块较壤土、肥土发病严重;连作田较轮作田发病严重;酸性土壤较微碱性土壤发病严重;草害多的地块发病较重。另外,不同品种间抗性也呈现差异显著。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有水源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防效较好。采用高畦栽培,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防止田间荫蔽与大水漫灌。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田间积水与水流传播病害。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氮肥,促进花生稳长早发。对于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减轻病害发生。田间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将其拔除后带出田间深埋,并用石灰消毒。收获花生时要清除病株与残余物,减少病原。

花生田常见杂草防治措施及展望 篇5

关键词:花生;杂草;防治措施;展望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1—0141—05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50万hm2以上,总产1600万t左右。然而,我国当前食用植物油已出现严重供需矛盾,国内生产量不足需求量的40%,大量依赖进口,因此提高花生产能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杂草是地球生物的一个庞大家族成员,对稳定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和未来人类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夏秋季节,花生田杂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发生普遍,杂草与花生争抢光、肥、水等资源,严重影响了花生生长,进而降低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部分杂草还寄生有较多病虫害,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为了有效控制杂草危害,首先应进行草情调查,在全面了解花生田杂草发生的种类、时期、数量、特点等之后,才能选用经济、高效、安全的防治方法来防除杂草。

现阶段研究调查大都集中在除草剂的效果上,对杂草的分布和特性研究总结较少,且大多局限在省、市等小范围内,缺乏全面的总结,本研究对花生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危害以及防除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花生田杂草综合防治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花生田间杂草的综合防除提供重要参考。

1花生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分布

1.1花生田主要杂草及特性

我国花生种植地域较广,种植季节多在5月之后,良好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杂草的孳生,几乎所有的旱地杂草均能在花生田生长繁衍,致使杂草种类繁多、生长量大,给花生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花生田杂草种类繁杂,据报道我国花生田杂草多达80余种,分属30余科。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其发生量占花生田杂草总量的60%以上;其次为菊科、苋科、茄科、莎草科、十字花科、大戟科、藜科、马齿苋科等。花生田最为主要的杂草有48种,禾本科占35%、菊科占21%、苋科占8%、茄科占6%、其他占29%;从分布范围来,杂草分布区域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各种杂草的出现,說明杂草适应性强(表1)。

除表1中列举的主要杂草外,还有旋花科的牵牛花、常春藤,灯心草科的灯心草,锦葵科的野苘麻,蔷薇科的地榆,堇菜科的犁头草,蓼科的天蓼、杠板归、本氏蓼、马氏蓼,桑科的葎草,石竹科的鹅不食草,鸭跖草科的鸭跖草,天南星科的半夏,茜草科的拉拉藤,豆科的木樨、野绿豆等杂草也对花生有一定的危害。

1.2我国不同花生生产区草害情况

花生田杂草分布广泛,各花生产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差异、耕作制度、地势、土质、管理条件不同等原因,杂草的种类、数量也有所不同。

黄河流域花生区:此区域为我国花生的主要产区,花生生长季节正值高温高湿,杂草生长旺盛、草害面积大、危害严重。常见杂草有牛筋草、绿苋、马唐、马齿苋、稗草、狗尾草、刺儿菜、荠、藜、蓼、飞廉等。草害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其间发生的杂草数量占花生全生育期杂草数量的90%以上。

长江流域花生区:该区域花生种植相对分散,主要的杂草有马唐、千金子、稗草、碎米莎草、马齿苋等,该区域杂草主要属亚热带旱地杂草。

东南沿海花生区:该地区也是我国的花生主要产区,花生生长季节、气温高、降水多,草害严重。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青葙、稗草、香附子等。

云贵高原花生区:由于小气候的原因,该地区有典型的热带杂草,主要的杂草有马唐、龙爪茅、香附子、狗牙根、牛筋草等。

黄土高原花生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由于降水量低,且多以暴雨出现,水土流失与干旱并存,草害危害较轻,主要的杂草有龙葵、藜等。

东北花生区:此地区地处花生种植北缘,没有冬季杂草的危害,杂草种类较少,由于夏季温度不高、时间短,因此杂草主要是喜暖类型的,如马唐、铁苋菜、扁穗莎草、马齿苋等。

2花生田杂草分布及消长特点

在受杂草危害的同花生生产区域内,依据生育特点的不同,杂草的种类和数量会受气候、地势、肥力、栽培措施、种植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分布特点为:喜肥水的杂草如车前子、苍耳、千金子等,主要集中在平坦肥沃的田块;马唐、马齿苋、牛筋草、苋菜、莎草等在沿海地区发生严重;狗尾草、稗草、藜等主要集中在内陆。同一田块、同一类杂草夏花生发生概率及程度大于春花生,平作大于垄作。

草害出现时间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不同种植方式花生草害高峰期出现时间不同。露地春花生一般在播种后1个月以上出现草害高峰;地膜覆盖、麦套、夏直播花生一般在播种后20~30 d出现草害高峰。

3花生田杂草的危害

杂草发生高峰期一般均在花生营养生长旺盛的时期,杂草与处于营养生长期的花生苗竞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花生苗质量。杂草对花生的危害,取决于其密度和与花生共生时间的长短。由于杂草和花生的竞争关系,杂草密度越大、共生时间越长,对花生的危害越大。杂草对花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对光的竞争

杂草会对花生特别是苗期花生的光合作用造成一定影响,影响的程度随杂草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杂草数量一定的条件下,杂草与花生共生时间越长,对花生群体的光照影响越大;杂草对花生生育前期光照的影响程度大于生育后期。Rao等发现花生遮阴25%时,叶绿素含量减少严重,由于杂草的遮挡,花生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影响了花生正常生长,进而降低了其产量。

nlc202309031607

3.2对水分的竞争

杂草与花生对水分的竞争随杂草密度的增加、共生期的延长而增加。杂草密度越大、共生期越长,对水分的争抢越严重,花生受影响越大。

3.3对养分的竞争

花生与杂草在同一田块共生,势必会发生养分的竞争,导致花生吸收养分量减少而减产。杂草吸收矿质营养的能力比较强,而且以较高的量积累在组织中,吸收能力和积累量远大于花生,严重影响花生对养分的吸收。

3.4对产量的影响

花生生育中后期,杂草可影响花生开花、果针入土、结实,最后导致不同程度减产。同一田块,随杂草数量的增加,杂草鲜重明显增加,植株性状、荚果性状、荚果产量均受明显的影响,杂草密度与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据研究,花生田间草害减产平均可达5%~20%,严重的达40%~60%,1 m2有5株杂草,花生荚果产量比无草的对照减产13.89%,1 m2有10株杂草与对照相比减产34.16%,1 m2有20株杂草比对照减产48.31%,因此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加,花生减产幅度也增加。

4现行防治措施

花生生长过程中,杂草不但与花生竞争自然资源,而且还可以改变了田问小气候,部分杂草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剧了花生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因此,对花生田的杂草进行防除,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病虫害。

花生田问天草仅靠单一防治措施,难以达到目的和要求。花生田杂草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即化学防除、农业防除、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

4.1田间除草的农艺措施

4.1.1减少杂草种子来源 严把种子关,对外来种质需加强杂草检疫,对自留种应精选播种材料,及时清除地边、路边的杂草,清洁灌溉水、使用腐熟肥料等,减少田问杂草来源;对已长成的田间杂草,及时人工拔除。

4.1.2采用栽培措施防除杂草 通过合理轮作、间作,改变杂草生存环境,改变杂草类群。向慧敏等研究表明,间作能够显著降低农田杂草发生的种类和密度;利用耕翻、犁、耙、中耕松土等机械措施,对杂草进行杀除;利用碎草、秸秆、麦糠、地膜等进行土层覆盖除草。

4.1.3生物除草 利用动物、昆虫、病菌等方法防除某些杂草。

4.2化学除草

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对杂草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应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具有省工、省力、快速、效果好等特点,是农林业生产清除杂草的主要方法。化学除草剂根据施用时期和作用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苗前除草剂和苗后除草剂2种类型:

4.2.1土壤处理剂(苗前除草剂) 将除草剂喷洒于土壤表层或施药后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一定深度,形成除草剂封闭层,待杂草接触药层后被杀死。常见的土壤处理剂有:乙草胺、扑草净、氟乐灵、五氯酚钠等。盐碱地、风沙旱地、薄地等一般不用苗前除草剂。

4.2.2茎叶处理剂(苗后除草剂) 出苗后,将除草剂用水稀释,喷洒至杂草茎叶上,通过茎叶吸收消灭杂草。常见的茎叶处理剂有:吡氟氯禾灵、灭草松、灭草灵等。

5目前存在问题

5.1花生田杂草种群交替快

由于施用除草剂较为单一,在有效控制某种杂草的同时,其他耐药性杂草迅速发展成优势种群,造成危害,加大了除草难度。

5.2花生田杂草抗药性上升

由于常年施用单一除草剂,或除草剂成分类似,造成杂草抗药性增强,加大了除草难度,加剧了杂草的危害。

5.3除草剂药害

一些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過长、农民喷施不匀、用药过量,加之我国种植方式复杂多样,前茬除草剂在一些地区对后茬花生造成了严重药害,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5.4高质量除草剂品种缺乏

我国除草剂生产厂家多为重复生产、设备陈旧、自动化水平低,多以生产仿制品种和老品种为主,除草剂新品种和有效成分含量、质量都有待创新与提高。

6杂草防治的展望

6.1加强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

从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等方面对杂草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不同花生产区找出几种主要杂草的防除经济阈值;开展药剂残留、解毒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杂草、除草剂、环境问互作关系;加强杂草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加快分子生物学在杂草科学领域的研究进程;規范除草剂的使用技术。

6.2生态调控

掌握杂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代谢规律、竞争能力等,通过选用竞争力强的花生品种,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优化水肥管理,使得田问生态环境更利于花生生长,提高花生群体生长势、增强花生自身竞争力,从而弱化杂草的危害。

6.3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花生同杂草的竞争力;利用植物间相克现象抑制杂草;利用某些植物的提取液,通过化感作用除草;利用微生物、真菌除草。

6.4改进除草剂及其施用技术

新型除草剂应具备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减少公害、环境友好等特点,下一步应研究开发适用于新型栽培措施、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适中、杀草谱广、选择性强的环保型系列除草剂及其科学合理的配套应用技术。在研发新型除草剂的同时,还需改进配套施药技术,确保用药的安全、经济、高效、均匀。

6.5抗除草剂基因的研究、利用

积极开展分子生物学在杂草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加速抗性基因分子的标记和克隆,早日将抗性基因应用到花生上。

花生根茎腐坏病的防治 篇6

一、危害症状

1.花生根腐病。该病在花生各生育期均可发病, 俗称“鼠尾”。花生在播后苗前染病, 会造成烂种不出苗;幼苗受害时, 主根变褐, 植株枯萎;成株受害时, 主根上出现凹陷长条形褐色病斑, 根部腐烂易剥落, 无侧根或少侧根, 形似鼠尾。病株地上部矮小, 叶片黄, 开花结果少, 且多为秕果。

2.花生茎腐病。该病俗称倒秧病、掐脖瘟。花生生长前期和中期发病时, 子叶先变黑腐烂, 然后侵染近地面的茎基部及地下茎, 初为水渍状黄褐色病斑, 后逐渐绕茎或向根茎扩展形成黑褐色病斑, 地上部分叶片变浅发黄, 中午打蔫, 第二天又恢复, 严重发病时全株萎蔫枯死。

二、发生特点

这两种病害在连作地块均发病较重;在土层浅、砂质土壤地、低肥力地, 花生生长衰弱, 抗病力差, 发病重;春播花生, 尤其是播种早的地块, 根腐病发病重;苗期多阴雨、湿度大的年份根腐病发病重。地膜花生根、茎、果病发生普遍, 一般病株率3%~15%, 严重的达到80%。

三、发病规律

土壤、种子和粪肥带菌是造成这两种病害传播蔓延的关键因素。尤其是花生收获季节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时, 花生壳大多有霉点, 种子带菌率高。

土层浅、肥力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岗丘地, 花生生长势弱, 抗病能力低, 病害严重。

四、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轻病田隔年轮作, 重病田实行3~5年轮作, 建议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避免与大豆、甘薯套种间作。

2.收好、存好种子。留种花生要及时收获, 及时晒干, 存放在通风干燥处, 注意防潮、防霉。

3.种子处理。播种前精选无病种子, 并进行晒种, 可用种子重量0.3%~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按药、种比例1∶500进行包衣。

4.深翻改土。花生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 以消灭部分越冬病菌;精细整地, 提高播种质量。

花生早衰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篇7

关键词:花生,早衰,原因,对策

近几年,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花生种植年限的延长,花生早衰问题愈来愈严重。早衰常造成花生后期功能叶提前枯萎脱落,茎秧变黑枯死,荚果不饱满,提前落果发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机械收获。尤其是收获季节遇到阴雨连绵天气,很容易引起荚果大量发芽霉烂,造成丰产不丰收,迫使农民不得不放弃收获,结果损失惨重。因此,正确认识花生早衰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是确保花生丰产丰收的关键。

1 花生早衰的原因

(1)品种单一,使用年限长,种性退化,抗性降低或丧失。由于花生为常规种子,不需要年年换种,加上花生种子比较贵,许多农民自己留种者较多,不像买玉米杂交种那样年年去换种,而是几年还不更换1次品种。即使换种也是先买少量的试种,繁殖后翌年再大面积种植。一般1个农户只种植1个品种,而且一种就是多年。这样造成了品种使用的单一化、年限长,结果是品种的遗传基因退化,抗性降低或丧失,势必引起花生早衰死亡。

(2)土壤养分比例失调或后期脱肥,尤其是钙、硼等微量元素得不到及时有效补充,使花生抗逆性降低。花生施肥尽管比以前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是真正按花生需肥规律科学施肥的很少,许多农民只知道施复合肥和尿素,不知道补施钼肥、钙肥、硼肥等花生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还有农民怕花生后期倒伏,只长秧不结果,于是不施氮肥,结果也会造成花生后期因缺肥根系生长不良而早衰。

(3)长期过量使用乙草胺化学除草,使花生苗期受药害,造成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后期根系过早衰亡。化学除草技术的推广应用,确实解决了农民除草的难题,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乙草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但同时也给花生生长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原因是作为用户农民,使用时怕出草,身不由己地加大用药量;作为卖药者,为多赚钱,不找麻烦,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农民加大了乙草胺的用药量。连续多年盲目加大乙草胺用药量,不仅会使杂草产生抗药性,而且也会造成花生根系受药害,苗出土后发黄不长,后期根系会过早衰退死亡,进而引起花生早衰落叶。

(4)化学控旺,激素使用不当。目前生产上多使用多效唑控制花生旺长,效果确实不错。多效唑既控制地上茎秧的生长,又控制地下根、荚果的生长。经生产调查对比,凡使用多效唑控旺的花生,后期多数会出现早衰死亡现象。控制花生旺长,既要注意花生后期早衰,又要达到控旺效果,因此要科学合理选用激素以保证花生后期不早衰。

(5)长期重茬种植花生,根系生长不良,病害发生多,发生重,尤其是后期的叶斑病,易引起叶片提前枯黄脱落。

2 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的高产、稳产、中小果型品种,注意连年选种、晒种,隔年换种,禁止使用捂霉的种子。有条件的还应使用适乐时、卫福等药剂拌种包衣。

(2)合理轮作,科学施肥。一般2~3年应与玉米等作物轮作1次,同时要科学配方施肥,底肥与根外追肥相结合。一般产4 500kg/hm2荚果,需施尿素150~225kg/hm2,过磷酸钙450~600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硼砂15kg/hm2或花生专用肥450~600kg/hm2。施肥方法是:2/3尿素、磷钾肥或专用肥一次性掩底,1/3的尿素、微肥撒垡头,做到全层施肥。苗期注意叶面喷施钼肥,花期注意喷施硼肥,膨果期注意喷施钙肥,后期注意叶面喷施优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水溶液,防止花生早衰落叶。

(3)严格控制乙草胺的用量,掌握正确的施药方法。一般正常年份50%乙草胺用量不得超过2 550mL/hm2,干旱时也不要盲目加大用药量,要加大用水量,以提高除草效果,避免药害发生。

(4)合理应用激素控制花生旺长。生产上常用多效唑控制花生旺长,由于多效唑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降解慢,既控制地上茎秧生长,又控制地下荚果的膨大。因此,生产上宜改用对花生荚果膨大影响较小的烯效唑、助壮素等。同时,尽可能采用少量分次控旺的方法,第1次于花生株高30cm时,用烯效唑225~300g/hm2或乙烯利与甲派嗡的复配剂花多金750mL/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第2次视长势及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如仍有旺长现象,再用烯效唑300~375g/hm2或助壮素450~600g/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化学控旺时可以和杀菌剂混用。

(5)中后期及时防治花生叶斑病。花生生长中后期往往是过早封垄,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大,常造成花生叶斑病的大发生,进而引起花生后期早衰落叶严重。尤其是多雨年份,低洼地块,早衰更严重。因此,做好后期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是防治早衰的关键。根据近几年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要在花生发病初期及时喷第1遍药进行防治,一般用55%杜邦升氏(氟硅唑·多菌灵)450g/hm2或50%多菌灵1.5kg/hm2+70%代森锰锌750~900g/hm2+磷酸二氢钾750g/hm2,对水450kg喷雾,每隔10~15d喷1次。一般年份喷3次,多雨年份喷4次以上。最后一次要掌握在收获前15~20d用药,配方是:用50%多菌灵1.5kg/hm2+70%代森锰锌1.2kg/hm2+细胞分裂素450g/hm2+磷酸二氢钾2.25kg/hm2+尿素3kg/hm2。这样可有效延长叶片功能期,预防花生后期早衰,保证花生活秆成熟,不死秧,不落果,有利机械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林明.花生药肥混喷可防病防早衰[J].河北农业, 2003 (4) :16.

[2]戴良香, 张智猛, 崔凤高, 等.花生光合特征和衰老生理的研究进展[J].花生学报, 2004 (3) :25-28.

[3]陈子俊.防止花生早衰的对策[J].河北农业科技, 1994 (7) :6-7.

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 篇8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在全国各花生产区都有发生, 多发生在花生封垄期后, 主要危害茎基部, 其次为果柄及荚果。茎基部受害后变软腐烂, 表皮脱落, 病情严重的整株枯萎死亡, 荚果腐烂。白绢病的特征性症状是病部及地面常被白色菌丝覆盖, 根茎部组织逐渐呈纤维状。高温高湿、种植密度过大、排水不良、通风透气差等因素会引发该病。

2. 防治措施。

花生田蛴螬多应适时防治 篇9

笔者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 要有效控制其为害, 将经济损失降到允许范围内, 应遵循“五结合五为主”的策略, 综合防治。即:防治成虫和幼虫相结合, 以防治成虫为主;播种期防治和生长期防治相结合, 以播种期防治为主;区域性防治与重点地段防治相结合, 以区域性防治为主;田内防治与田外防治相结合, 以田内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与其它措施相结合, 以化学防治为主。具体措施有:

1、轮作换茬

实行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花生隔年或几年轮作, 可打乱蛴螬的食物链, 削弱其繁殖能力, 从而减轻为害。如暗黑蛴螬幼虫喜食脂肪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食花生、大豆、玉米的三龄幼虫平均体重分别为0.99g、0.82g和0.63g。雌成虫产卵40~90粒, 最多达200粒。花生田发生危害最重, 玉米、谷子田发生量少。

2、物理防治

利用暗黑、铜绿等蛴螬成虫的趋光性, 进行灯光诱杀。收获时结合拣拾花生, 拣拾成熟幼虫, 集中灭杀。

3、化学防治

一是播种时每亩用1kg左右符合标准的“速灭地虫 (812) ”药肥粉盖种或随化肥施入地下, 防治出土成虫为主。历年发生较重的地区和地块6月下旬还要向株丛内撒施1~1.5kg, 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

二是进入6月份, 晚上8~9时到田间观察成虫 (瞎撞) 活动情况, 成虫数量明显增多时, 除向花生株丛内撒药外, 还要向榆树、杨树及灌木丛喷杀虫药。

花生根腐病、叶斑病的药剂防治 篇10

摘要:花生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地区包括中国、巴西以及埃及等地。我国的花生质量好、产量高,食用十分广泛,营养价值也极高。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些引起花生减产的因素引起了农户和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关注,而花生病虫害问题就是影响花生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介绍了花生根腐病和叶斑病的药剂防治措施,供广大农户借鉴参考。

关键词:花生;根腐病;叶斑病;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51

花生,原名落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泥豆”等。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我国的花生质量好、产量高,但也时常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做好花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关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农作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但由于受经济效益驱使及区域自然条件的限制,花生种植区域连年重茬,由此导致近年来花生根腐病和叶斑病逐年加重,也使得药剂防治成为花生根腐病、叶斑病首选的重要防治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药剂防治花生根腐病和叶斑病需要合理选择药剂并把握好用量。

1 花生根腐病和叶斑病的症状

1.1 花生根腐病的症状

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

1.2 花生叶斑病的症状

花生叶斑病是叶部黑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总称,病害能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甚至同一叶片上。褐斑病发生较早,约在初花期即开始在田间出现;黑斑病和网斑病发生较晚,大多在盛花期才在田间开始出现。黑斑病和网斑病发病较重,引起严重落叶。

2 花生根腐病和叶斑病的种类、病原及主要传播方式

花生根腐病按染病部位分为烂种、根腐、茎病和果腐,病原物为半知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属土传病害,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

花生叶斑病包括黑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病源物均为半知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靠风雨传播,主要发生在7月20日后高温高湿阶段。

3 花生根腐病和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3.1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的目的主要是防治花生的根腐病。目前,花生种植中进行种子包衣的不过30%,而且使用的种衣剂多是杀虫剂加营养液,不含杀菌成份,对防治根腐病无效。花生种衣剂应选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和克百威成份的种衣剂,包衣后种子发涩,机播时要拌种子润滑剂。

3.2 土壤处理

主要目的是防治根腐病。办法是随底肥往土壤中施入抗重茬剂或对根腐病具有防治作用的生物菌肥。

3.3 喷施杀菌剂

喷施杀菌剂时要加入叶面肥,这样即能提高防治效果,又能起到增产作用,喷药遍数不低于3次。第1次,主要目的是为防治根腐病、解除除草剂药害。喷施时间为苗后20天或苗后除草剂使用10天后。使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嘧菌酯等其中一种。叶面肥应选用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解药害促生长功能的叶面肥,喷药液量每公顷不小于350公斤。第2次,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根腐病和叶斑病、补充营养、调节生长,喷施的时间为7月20左右。杀菌剂选用代森锰锌加戊唑嘧菌酯。叶面肥选用硼、钾、钙含量较高的具有生长调节功能的叶面肥,喷药液量公顷不少于450公斤;第3次,主要目的是为防治根腐病和叶斑病、补充营养,调节生长。喷施时间为8月10日左右,选用的杀菌剂为多菌灵加苯醚甲丙环唑,叶面肥选用钾钙含量较高具有生长调节作用,促进果实生长的叶面肥,喷药液量每公顷不少于450公斤。

4 结语

防治花生病虫害的策略探讨 篇11

1 我国花生种植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花生种植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东北地区、华南地区等, 主要种植省份有河北、山东、四川、安徽、湖南、广西、江苏、辽宁、吉林、广东等。仅以河北省为例, 花生的种植面积高达48.74×104hm2, 占油料作物种植总面积的77%, 总产量高达144.3×104t, 占油料作物总产量的92.6%。可见花生的总体经济效益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应着重扩大花生的种植。

2 防治花生病虫害的重要性

2.1 花生播种前期

花生播种前期, 容易出现真菌性病毒, 对花生的茎部、茎基部、叶子和根部造成危害。花生播种前期, 是花生生长的关键时期, 它为以后的结果奠定基础。所以, 做好该时期的防治工作很关键, 一定要加强防治病虫害的意识[1]。

2.2 花生生长的幼苗期

在花生幼苗期, 如果受到了真菌性细菌的影响, 会出现红蜘蛛和冠腐病等。如果防治工作做不好, 会使开花期形成危害高峰, 从而影响花生的质量和产量。必须在花生幼苗期就要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2.3 花生结果期

在该阶段中, 6 月中旬为开花下针期, 也是发病的第一高峰期。第二次发病高峰期为8 月—9 月, 也是花生生长的中后期, 主要是叶子受到危害, 同时叶柄和茎部也有出现。在一些潮湿、寒冷的地区更严重。常见的有锈病、网斑病和叶斑病等, 一般会先在叶子底部发病, 一定要及时防治, 确保产量。

3 防治花生病虫害的策略

3.1 优化农业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优化策略, 就是在播种前要做到深耕深翻, 将田地中的一些病弱残株去除, 不要使用带有细菌的底肥。播种时要保证花生种子的质量, 挑选粒大饱满的花生作种子, 增强其抗病能力。种植花生的土地最好不要重茬, 以前茬为谷子、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为宜[2]。最好在有水源的地方进行种植, 保证能水旱轮作。收获花生后, 对田地进行深耕深翻, 可曝晒虫卵, 深埋枯叶杂草, 以减少来年病原和虫源。

3.2 优化药剂防治策略

花生的常见药剂防治方法是喷粉、喷雾。可以用1.5%左右的乐果粉进行喷粉, 用质量分数40%乐果乳油进行喷雾。常见的花生药剂防治措施中还有一种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 在播种前先浸种、拌种, 这样既能对死苗起到防治作用, 又能使花生植株促进生长。金龟孵化的幼龄期和盛期是每年的6 月下旬—7 月下旬, 可以在该阶段进行幼虫防治。在花生的根部撒上辛硫磷颗粒剂, 即用量大约为40 kg/hm2的辛硫磷颗粒剂, 与300 kg的细土均匀混合, 撒施于根部。

4 结语

我国的花生种植在当前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 以病虫害为首, 所以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这就需要在种植的过程中, 积极增强病虫害防治意识, 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 采用化学药剂和农业防治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从各个方面减少花生病虫害的影响[3]。

参考文献

[1]陈怡光.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措施[J].吉林农业, 2015 (05) :48-49.

[2]梁庆超, 孙冬梅.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 2014 (02) :143-144.

上一篇:死亡评审下一篇:规范关联方交易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