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业原则

2024-06-22

创新作业原则(精选11篇)

创新作业原则 篇1

一、《品德与社会》作业设计的目的与途径

(一)作业设计的根本目的: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教师设计作业时始终应关注如何让学生更广、更深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而不只是观察社会生活,要让学生完成作业后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怎样去做能有个明确的认识。如在教学《我们的母亲河》后设计作业:“保护母亲河我们能做什么?”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社会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也能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抓准课堂目标,集中训练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每篇课文中涉及的内容都较广泛,但是课文内容又始终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编排的。实践中,教师、学生都易随着课文内容将学习范围扩大,导致一堂课的重点训练目标不明确或被淡化。为更好地达成课堂目标,除课堂上紧紧围绕重点目标展开教学外,课外作业的设计也须围绕重点目标来设计,以达到强化认识的目的。如在教学《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学生在课外搜集宝岛台湾的资料时,往往更关注台湾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风土人情等,容易忽视“寻找台湾与祖国根脉相连”这一主题。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查找资料了解台湾,想想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台湾与祖国大陆根脉相连?”这样,学生每查阅一方面资料,都会自觉地将它与祖国联系起来,扣准了主题。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业的设计原则

现行教材里涉及的部分课外作业,大都是“以本为本”的一些常规化练习。根据地域、学生、发展需要的不同,教师依据课程内容设计合适的作业,能更好地达成作业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上的目标。结合新课程“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作业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包办的、封闭的作业强调的是教师的要求,极易忽视学生学习的独特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建议教师们可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布置多种作业供学生选择,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作业。本人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寄宿制小学,学生中有留守儿童、有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孩子、有走读生、有寄宿生,有的家庭条件优越,但也有的学生家里连电脑都没有,学生家庭情况可谓五花八门。在学习《我们的母亲河》一课时,我就布置了以下作业供学生选择:①上网查询有关母亲河的资料、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音乐、绘画等。②我们所在的社区有什么保护母亲河的具体措施?③你看到哪些对待母亲河的错误行为?④保护母亲河我能做什么?……学生可根据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要么选择上网查询,要么走入社区调查,要么结合日常生活收集例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在班级展示时,各人展示自己不同的作业成果,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不断成功的快乐。将作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是保证学生对作业持久兴趣的重要保障之一。

说起开放性,教师还特别要关注学生作业的生成性。《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知识带有明显的不可预见性。当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根据自己观察发现的某一事或某一点而重新设计自己的作业,并通过有效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对此教师应予以支持鼓励。如在《我们的母亲河》中,学生提出“植树造林与植草皮哪种方法能更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只要他认为这个问题有研究价值并乐意去完成,教师就应大力保护学生积极性,至于研究能达成何种结果是次要的。

(二)探究性原则

依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行为履行式的作业是必要的。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角色,通过角色体验获得道德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品德与社会》科作业的重要任务。但教师不能将作业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新课程倡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品德与社会》作业也必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社区资源,大胆在体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架构起自己新的认识,真正获得人生成长。如在《社会呼唤诚信》一课,学生在调查社会上不诚信行为时,发现有的人因为不讲诚信却获得了大的利益。进而产生困惑,教师此时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就自己的困惑再作更深的调查与思考,更多渠道地去查找资料,分析信息,从而认识到不讲诚信而获利终究是短期现象,要获得长期利益并在社会中立足,靠的还必须是诚信。

(三)合作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社会学科知识的生成性、建构性及内容涉及面广的特性,都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另外,受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许多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强化学生的合作努力。如上面提到的同学发现“不讲诚信反而获得大的利益”这个问题,接下去需要作更多的社会调查,要找到更多的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要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要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多个学生一起合作,分工调查,集思广益,才能更好地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创新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业的形式

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不再是学生被动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作业的形式、完成的途径、采用的手段、成果的展示等无不可体现学生创造的智慧。教师应设法激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将每次作业都当作一次充满趣味的探究活动,激励学生趣味盎然地主动练习。实践中,以下几种练习形式倍受学生喜爱:

(一)分析型作业——强化学生的社会使命感

分析式的作业是一种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业形式。媒体的发达促使当下学生能更多的了解社会信息,对社会问题也有了更多的思考。适时组织些分析活动,能开拓学生视野,扩充信息,增长知识,深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式作业要求学生不仅仅是观察社会、发现社会,还要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因此分析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将分析材料与相应的教材理论紧密结合,既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又能深刻领会课本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深入分析社会现象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如上文提到的学完《社会呼唤诚信》一课之后,布置作业“社会上有许多人因为不讲诚信而获得了利益,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完成这道作业,学生要走进社会调查收集不讲诚信获利的例子,也要收集讲诚信获利的例子,还要对各种情况作全面分析。对事例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探究性学习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既达成了课本目标,也综合提高了学生理论素养。

(二)评价式作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的动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因为不要纳入考试,学生容易对作业敷衍塞责,满足于在浅层次徘徊。实践中,我给学生制定了一份“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表”,让学生每次完成作业后都作个自我评价,同时让家长参与其中。课堂反馈时,还加入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通过评价,学生、家长、教师都能客观全面地关注和了解学生作业完成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及存在不足,激发学习的热情,调整学习的方向、态度。当然,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对学生作业评价表进行统计,奖励作业完成情况,从而激励更多的同学积极完成作业。

(三)展览式作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的丰富多彩,必然会促使学生参与更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生在社会中观察、收集的信息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但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收获,而学生辛辛苦苦获取的资料如未得以展示,会产生挫败感,逐渐失去探索的热情。为此,我在班上建立了一项“优秀资料推荐制度”,由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每人收集的资料进行评价,共同推荐出有价值的资料,在教室里的学习角展览,供大家相互交流学习。这样既丰富了全体同学的信息量,也保护了同学的成就感。

(四)口述式作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受小学生书写能力的限制,作业中适当安排些口头作业很受学生欢迎。口述作业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潜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产生一种口头作业比书面作业更轻松的错觉而更乐意去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多让学生动嘴是个良好的途径。重视学生说的能力,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同时还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密切,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不诚信行为正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伤害。①请你选择一条诚信箴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②为建设一个诚信社会乐园你准备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题,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并在倾听中丰富自己的认识,一举多得。

作业练习的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对课程的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对教者而言是教学艺术的大提升,对学者而言则是知识获得、能力锻炼、个性培养、品质形成的捷径。

创新作业原则 篇2

数学作业设计要把握“四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要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性。教师设计的小学数学作业,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一、要把握应用性原则,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业设计,充分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处处有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完《认识线路图》后,安排学生选择一条游玩路线进行实践,然后给大家讲讲游玩的收获。又如教学《应用题》后设计一道练习题:教师到学生家去家访,问学生甲:“我家到你家的路程,再加上往返路程的一半,正好是5000米。请算出我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又如,在学生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一个购物情境――“我做一次当家人”:给你10元钱买早点,你准备选择哪些物品?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阅读、上网收集有关数学常识、数学人物等资料,同时坚持做摘录笔记,等等。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利用这些广阔的学习空间,锻炼了观察、分析、交流、实践等综合能力。一份好的作业应该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多选择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要把握层次性原则,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新理念。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布置作业。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选择训练,保证每一位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是推动整体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A、B、C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应用题,让学生根据实际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如A:每箱香蕉重54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6,那么重装后的每箱香蕉重多少千克?B:有20箱香蕉共重270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6,那重装后的每箱香蕉有多重?C:有20箱香蕉共重300千克,如果每箱香蕉多装1/10,还需要多少个箱才能装下?通过这些层次不同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实际能力选择,自觉检查其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还可以激励其在达标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攀登,进而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要把握开放性原则,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

具有一定智能水平且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题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创造性,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书面形式,还可以是操作、演示或展示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集、整理各种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结论,增强与生活、与社会的接触面。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引导学生用火柴棒摆出各种图形,数数所摆出图形的角的个数。因为摆的方法不同,图形不同,角的个数就会不同,既可以摆出三角形,又可以摆出长方形。在学习《认识图形》后,请同学们利用圆、直线等物品摆放出各种图形,增强其认识和理解程度。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性都会有所提高,人人都会有收获。

四、要把握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主动、轻松、持久地集中学习。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要融入情境,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以游戏、儿歌、故事、谜语、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形式的单一化,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味性。

创新作业原则 篇3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与传统的旧版教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强调探究式学习。高中英语教师要将英语作业做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延伸和补充,对巩固、理解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部分英语教师对作业布置重视性不够,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缺乏对作业和学生的必要的要求。

2.虽然推行了新课程改革,但部分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仍然缺乏新意,形式陈旧、单一和老套,从题型上,仍然以选择、填空、阅读、判断为主,侧重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考查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情感的问题比较少。作业单一,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部分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难度上没有区分度,没有做到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布置作业,大家面对的作业难度都是一样的。这样容易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的局面。

4.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少,普通的作业多,而且忽视了英语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不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三、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后,英语教材的变化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努力提高英语作业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英语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分层次布置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英语作业的布置还要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弱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英语作业,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2.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过程中要创新形式,力求采取多样化形式布置作业,改变过去那种题量大、答案固定的机械训练模式,多布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参与思考、动手操作、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发展性。

3.英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来布置作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内容,提高学生对英语教材的理解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举行英语演讲比赛、撰写英语小论文、观看英语影片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学生不感兴趣、比较枯燥的陈述性知识,英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采用角色扮演等方法,力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对英语作业设计的创新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成功动机,让学生积极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从而整体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作业原则 篇4

针对新课标的特点, 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已大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与努力, 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后怎样实施上有了一定的突破。然而, 对初中阶段容量大而课时少、一般要接触几个教学班, 所教的学生少则几十名, 多则三四百名, 不仅班与班情况各异, 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的。特别是部分教师对历史作业的新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进行详细的琢磨, 对新历史课程的作业布置没有作相应的要求, 大大影响了新课程的学习效率。

新教程改革中对历史学科的作业设计创新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在单元后有, 单元中也有, 不仅设计了诸如“练一练”等题型, 也还设计了类似“动脑筋”“试一试”“故事会”等活动型题型, 品种多样, 不一而足。我们的历史教师应充分重视历史作业的落实对学好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紧扣新课程标准, 深刻体会新课程历史作业设计的目的, 特别要注意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作业设计的原则

1.重“质”少“量”, 求“异”略“同”。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须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精心设计, 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一是重“质”少“量”, 求“异”略“同”。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须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精心设计, 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2.少封闭, 多开放。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还可适当充实一些与社会联系的实践性作业, 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变单一为多样, 变独立完成为协同合作。《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建立起交流机制。例如, 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寻找学习伙伴、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等。

二、形式上要活泼、力求多样化

改变命题形式单一死板、份量过多、命题过细、答案过死的机械训练习惯方式, 利用历史史料的解析将作业形式和量的设置、作业达成度的控制权、作业价值的评判权全方位交给学习的主体———学生, 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史料的收集整理、对已有知识的概括、迁移和探究, 对思维过程的不断自我改正, 形成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途径, 提高语言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一) 让学生自己出题。

在学生学习新课时, 能够解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之后, 课堂上再根据这一课内容, 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 共同商讨解答。或者学生给老师出问题, 师生一起研究, 相互进行评判, 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 可以布置学生出一份单元的测试题, 每份题让学生自己制订答案提示和评分标准。

(二) 角色扮演。

对于比较枯燥的陈述性知识, 学生不感兴趣, 也难以弄懂, 教师创造性设计教学情景, 尤其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可以这样设计:1.全体学生首先明确即将进行的历史游戏的规则, 即尽可能把自己想象成某一指定的历史角色, 包括使用一定的语气发言。2.战国七雄的国王, 都由学生扮演, 再指定两名学生扮演纵横家张仪和公孙衍。剩余的学生扮演各国的军民。3.游戏的过程是:纵横家来往于各国劝说其“合纵”或“连横”, 主要演示秦国破坏齐楚联合。但游戏后的思考, 却需要每个学生认真对待, 各组讨论问题包括: (1) 纵横家为什么提出“合纵”、“连横”? (2) 六国合纵抗秦为什么没有成功? (3) 结合当今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 谈谈体会。 (4) 试用多种形式表示“合纵”、“连横”。各组可选一项, 经讨论后, 作书面回答。游戏本身只是让学生们在轻轻松松的气氛中, 感受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 各国朝秦暮楚, 以及秦国用金钱贿赂和利剑威胁各个击破, 最后灭六国的过程。同时也比较有兴趣地了解战国时期政治、外交上斗争的复杂。

(三) 办历史小报。

办历史小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作业。在设计小报方面, 放手让学生自拟小报名称, 设计栏目。先以小组讨论方式定出本组的报名, 课后学生经各种渠道收集资料, 比如家庭藏书、各种报刊、图书馆、网络、访问长者、调查社会等, 都成为他们的资料来源。小组内把收获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组员进行分工, 有负责抄写的, 有负责剪贴的, 有负责设计图案、花边、插图的, 有负责校对的。最后以剪报或手抄报的方式在课堂上发表、交流。

(四) 制作模型。

学习关于氏族聚落的生产、生活状况时, 由于知识较零碎, 趣味性不强。文字以说明性语言为主, 比较枯燥, 再加上距今年代久远, 与现实联系不强, 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隔膜感。陶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生产生活用品, 在了解了彩陶的有关知识后, 组织学生模拟远古祖先, 按照彩陶制作流程自己动手捏制陶坯, 烧制成器。家住农村的学生用胶泥制作陶坯, 用家中的炉灶烧制, 有的家长帮助带到附近砖瓦窑烧制。尽管这些称不上是真正的陶器, 毕竟锻炼了动手能力, 增进了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情感, 这些模型拉近了远古与现实的距离。模型制成之后集中展览, 互相交流, 互相评价, 老师要及时表扬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创造性和大胆想象, 以巩固学生的积极性。

三、内容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时代呼唤着综合型人才, 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在知识的延伸上打破学科界限, 有机地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历史学科中来, 将历史问题扩展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中去, 使学生扩大知识面, 开阔眼界。例如上期中考就有这样一道题:“日本首相说日本不会做军事大国, 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日本首相这句话是否可信?为什么?”这是一道典型的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题型, 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时事的了解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一定的深度, 要将历史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

布置课外作业应坚持的原则 篇5

关键词:课外作业;布置;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24-01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完成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任务,而不能完成全部任务。在课堂上,学生虽然也尽力理解和记忆知识,但要做到牢固掌握,就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复习,而技能与技巧的养成,也不是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的。

因此,组织学生课外做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课外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习惯,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学生在完成各种作业时,需要独立思考,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种运用知识的过程,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是有很大作用的。

课外作业的布置是大有学问的。教师设计和布置课外作业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时间原则

1、老师布置英语课外作业的时间原则

目前,很多老师在下课铃响时或之前2-3分钟匆匆忙忙交代一下作业,很多同学不清楚如何将作业与上课内容相联系,以至于失去布置作业的原有的意义。孙孔懿(1995)已明确指出:“在下课前3-5分钟以内配置英语课外作业,大多只能完成作业的下达,即通常所指的课外作业量的安排。教师很少有时间告诉学生完成英语课外作业要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为什么要配置这种课外作业。”为了激发中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兴趣,要对学生进行课外作业的意义和目的的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孙孔懿(1995)认为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布置课外作业比较适宜。学生对所布置的作业有明确的认识,以保证作业的有效性。

2、学生完成英语课外作业所需的时间原则

教师应精心设计英语课外作业,使学生用25-35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完成。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训练解题速度,也符合中学生注意保持的心理特点。例如,在高三复习期间,我们可以一次性布置一篇完形填空和15个单项选择,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25-35)内限时完成。当然,若个别学生无法完成时,可放宽时间要求并提供必要的解题帮助。

二、多样性原则

1、英语课外作业内容的多样性

英语课外作业,就其类型而言,可以分为四类:练习型课外作业(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准备型课外作业(使学生从以后的课程中得到最大的益处)、扩展型课外作业(考查学生能否把熟知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的情境)、创造型课外作业(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整合一些知识和技能)。英语课外作业就其形式而言,有以下几种:复习、预习、阅读课外书籍、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活动作业。就其内容来说,有单项、完形、阅读、写作、听力等。

不少教师特别重视书面作业,尤其是练习型作业,对于其它形式的课外作业不够重视,甚至大加排斥。这样布置英语课外作业,学生有可能在应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却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设法避免配置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的练习,要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研究和设计,注意不同形式的作业搭配,要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和提高。

2、英语课外作业层次的多样性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自然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按A、B、C三个学生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来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三、监督原则

智慧型作业的设计原则 篇6

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原则。智慧型作业是以学生兴趣需求导向为基础的, 不能以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代价。要严格控制智慧型作业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负面影响, 科学设计智慧型作业, 让孩子们从作业堆中解脱出来, 还他们童年的快乐和自由。

“双基”与“三维目标”和谐统一的原则。“双基”与“三维目标”是一个和谐统一体, 没有“双基”, 就没有学校教育教学的支柱, 但缺少了“三维目标”, 就没有了学生持续发展的生命活力。

立足文本适度拓展融入实践的原则。智慧型作业不能离开文本而独立存在。它的特点在于既依托文本, 又在形式与内容上超越文本, 与生活结合, 与实践结合, 强化了拓展的适度适时要求。只有这样, 智慧型作业才具有生命力, 才能在众多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中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布置英语作业的原则及方法 篇7

一、布置作业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解释布置作业的重要性,如果不讲清楚做家庭作业的意义所在,很多学生就不愿按时完成。在每学期初我都会和同学们相互交流沟通,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做好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布置作业,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 作业总量要适宜。

一不要求全,二不要求精品。如果一味追求数量,采取题海战术,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反之,过少的作业量,蜻蜓点水,达不到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确保一题对应一个教学目的,一项对准一个训练点,真正从微观上控制作业的总量。

2. 作业应有趣味性。

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过程,而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必不可少。有趣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如在学完一些情节性很强的课文后,可布置表演性作业,让学生自编自演,也可编演课本剧。学生自己设计台词、表情、动作、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等,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充分展示。这样学生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多乐趣,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就会空前高涨。

3. 作业应有层次性。

因为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所以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此,作业布置具体可分为A、B、C三级作业,即A级作业面对优秀生,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再力争完成综合性强、概括性强、灵活性大的练习;B级作业面对中等生,在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后,再练习一般综合题;C级作业面对后进生,重点布置与教材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并适当减少数量,降低难度,对基本题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一来,优等生满足了更高的求知欲,中等生减轻了心理压力,后进生也能按时完成作业。

4. 作业应有延伸性。

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英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可要求学生借阅一些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的趣味读物,让学生在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阅读中得到提高,感受到英语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

二、作业布置的方法

1. 词汇作业的布置。

“如果说结构是语言的骨骼,词汇就是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学生无法进行语言交际。词汇量的积累和扩充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以往的词汇作业主要以抄写、背诵为主,机械抄写、枯燥背诵严重降低了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而灵活的词汇作业则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如在教完每一单元的单词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找喜欢的同学组成小组,一起背单词,然后互相测试,看看谁记得多,记得快。一切“以学生为主”,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巩固了所学单词。

(1)词汇的积累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老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词汇收集本,以容易查阅为标准,将每天碰到的单词记下来。生词的来源主要是学生平时的学习及课外阅读。教师可大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不定期检查,也可举办词汇本展览活动,表扬收集词汇较多的学生。

(2)单词故事。给学生一定量的单词卡片,让学生从中选择8―10个单词,每个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单词组成一个故事,并在小组中讲述。此项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单词,又可以丰富语言交际及语法功能项目。

2. 课文作业布置。

(1)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老师可经常让学生课后听读录音。但是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重复听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利用磁带做作业,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大面积的检测,为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布置背诵任务时,特别是很长的文章,肯定有很多同学背不下来。于是我每次布置学生背一到两段,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按照小组长负责制,督促组员背诵。上课抽查时,如果有一人背诵不通过,其他成员都会受到惩罚。这样做,表面看来是很残酷,但是,这是检验组内成员是否团结合作的有效方法,每个同学都不愿成为别人的累赘,并要为本组增光,他们就会努力背书,到第二天检查时,大多数同学会过关。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批改的原则 篇8

如果教师要想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 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 就必须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当学生刚刚完成某一件事情后, 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结果, 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之为“即时确认”心理。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这一心理状态,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迅速地反馈给学生,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功效。教师可以及时根据作业批改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方式, 也有利于学生及时得到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 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地调整和校正自己的学习活动。及时地批改作业也是教师对学生负责的体现。由于学生学习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缺陷逐步累积而成, 作业批改的及时使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其学习的能力和行为进行正确评估, 有效避免更多错误和退步的情况出现。

二、批改主体多样性

传统的作业批改是由教师独自参与并完成, 教师是主宰者, 学生是服从者。二者形成冰冷、机械和敌对的检查与被检查关系。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批改作业也应该是学生自我发展, 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教师一方面应该对学生的想法、观点、思路认真研究和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健全作业的评价标准, 而不是以教师的观点完全取代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发动学生批改作业, 在实际的作业评估情境中进行通过自批、互批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对自己作业的评价能力, 实现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作业批改同样应该有家长的参与。家长不仅有权利对学生的作业质量做出正确的评价, 还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观察者和监督者, 家长对学生作业过程中投入状态、出现的问题最具有发言权。所以作业批改主体应该由单一性走向多元化, 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都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 使其组成一个关系和谐、紧密的共同体, 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 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的评价。

三、批改要求差异性

教学出发点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因此, 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间、学习氛围、受到的指导帮助等的不同,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必然有较大的差异性, 用单一的方式和绝对的标准来批改学生作业难免会有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布置给每个学生的作业有区别, 在批改作业时也要因人而异,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批改要求。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和多元化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学生的不同作业, 为学生发展各自所长提供空间, 充分体现作业批改的层次性、灵活性。不过, 教师批改作业不能片面强调差异性而忽视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最低标准, 以免让学生一直处于低水平作业状态中。

四、批改方法启发性

作业批改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解决问题, 指导实践行为。通过作业批改不仅展现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 还要通过作业批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重批轻改”, 任务式完成作业的批改, 只注意作业的正确与错误, 不分析错误的原因, 不思考解决纠正的方法, 不能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这只会使教师永远陷入繁重的作业批改机械化工作中, 也使学生从作业中很难得到发展提高。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启迪学生主动纠正错误和不良习惯, 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 为下一次顺利高效完成作业做必要的心理和技术准备, 体验到作业的乐趣。

五、批改结果鼓励性

浅谈中学语文作业关注的三个原则 篇9

一、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

新课改最强调的就是人文教育, 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环节都应该做到以人为本, 如果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 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充分把握学生各自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现状, 让作业设计尽量趋于多样化。

比如讲完一篇课文做练习时, 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作业, 如在学完“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 画出自己喜欢的描写男孩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 (2)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男孩; (3) 模仿课文的写法, 把自己身边所熟悉的同学具体描写出来。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既满足优等生的要求 (第 (3) 题) , 又可使中下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有所得, 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 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 往往会知难而进——选做第 (3) 题。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性, 只有关注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 设计与之相合适的作业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做, 尽力做好。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新颖多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有完成的兴致, 当学生情绪活跃、积极投入时, 课外作业的质量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的兴趣因人而异, 尽可能多地照顾到学生兴趣的同时去实现作业的目的, 那么就是实现了经济学上的“双赢”了。以写作为例吧, 如果要写一篇描写人物展现人物形象的作文, 我们总是会在布置时做出统一的题目要求:请大家从同学、家人中挑选一个人来描写, 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其实我们不妨在作文布置前先调查一下学生感兴趣的人物, 把这些他们感兴趣的人物罗列在作文要求中, 那么当他们看到这些心目中喜欢、了解的人时, 会立马精神兴奋, 就不会那么抵触写作了。可以考虑他们体育方面的爱好, 有的喜欢篮球, 有的喜欢足球, 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书写各自所喜欢或是了解的球星的个性特点, 达到对人物写作技巧的掌握,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 又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再如, 笔者在教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时, 由于全文都要背诵, 这可以说让学生头疼也让老师头疼, 按照平时的习惯, 需要背诵的东西, 我总会让学生回家整理一到两遍的, 但想到量比较大, 我就只让学生背诵, 同时我在班里专门准备一块比赛打星宣传板, 在规定的时间内背出一节得一星。同时按照平时班里分配好的学习小组为单位比赛, 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 没想到第二天任课老师就来“抱怨”:怎么下课进去你们班都在背语文, 都不做我的作业了。嘴上我边检讨边讨好着这位任课老师, 但心里却很高兴。没想到, 一篇课文教完, 班级大部分人都已经背得很熟了, 而我都没怎么操心。

只要我们教师能把握住作业的最终目的, 设计一些有趣的、新颖的作业, 就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 同时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 巩固方法。

三、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它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 俗话说,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这一特点, 决定了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该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运用能力, 也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作业的设计上, 除了语文知识外, 应该走出文本,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知识, 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作业, 如在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篇说明文时, 其中涉及了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意义的事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我留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 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几节历史课上通过学习与向老师虚心求学, 把课文涉及的历史知识整理下来, 在之后的语文课上来讲给老师听, 并且按讲得好差评奖。再如在讲时间的宝贵时, 我列了一些计算时间的数学题, 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以上作业都能充分体现各学科间的相互融合, 这样, 在语文教学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 可使语文与其他各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原则分析 篇10

关键词: 数学作业 布置原则 批改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完成作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巩固自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进行作业批改的过程,也是和学生进行二次交流的过程。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的最基础信息,从而可以针对此信息进行教学方式调整,帮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获得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此外,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够加上标语等方式,对学生起到鼓励和警示的作用,从而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依据以下几种策略进行作业的批改,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一、运用多种批改方式,并及时进行作业反馈

笔者发现,传统意义的作业批改方式在于,教师将学生的所有作业通过对和错两种方式进行区分,从而一棒子打死。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让学生的作业非黑即白,不管学生的主观个性,从而十分死板。笔者认为,必须摒弃此类批改作业的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作业,教师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批改作业的方式,从而在批改作业环节保持灵活度。通过不同类型的批改作业方式,达到鼓励督促学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才是批改作业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对作业进行评分分项,从而鼓励学生的上进

笔者认为,一份作业的优劣不能只看其结果是否正确,而需要进行综合评判,只有如此,才能够鼓励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从而能够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而为了有效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采用分项评价的数学作业批改策略。

例如,笔者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三类等级评定作业的方法。如果一个学生达到了A等级,说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维十分清晰,逻辑严谨,并且答案完全正确。如果一个学生达到了B等级,则说明学生的书写十分工整。而一个学生达到了C等级,则说明学生的解题思路中运用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方法。当学生拿到了★等级,则说明学生各方面都趋于完美。

三、对于同一道题目,进行多次反复的批改

笔者认为,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一个知识点的。由此,在作业中的体现就是不是一下子就都能够完成做正确的。由此,作为教师,我们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可以对同一道题目进行多次批改,从而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并且在每次批改过程中,增加鼓励的话语,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例如,笔者曾布置了一道题目:25×99+25等于多少?有的同学一次计算结果,在25×99的环节,用了很长的时间,并且计算错了,此时笔者给了最差的等级,并让学生纠正其计算过程。第二次,学生通过认真计算,还是通过逐次计算获得了最终的结果2500,虽然答案正确了,但是笔者只是提升了一个等级,并且让学生思考,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最终通过认真思考发现可以合并同类项,通过口头计算就能得到答案,也就是25×100=2500。由此,笔者最终给了学生最佳等级。

四、将错误搁置在一旁,先不着急对之进行评价

笔者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并且,笔者认为,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会犯成绩差的学生不会犯的低级错误。由此,如果一位学生在某次作业的完成中,出现了十分多的错误,此时笔者再给学生一一表明错误所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很重的心理负担,从而不能对学习数学产生积极影响。笔者认为,面对此类情况,教师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先不着急批改的策略。鼓励学生通过自查等方式,发现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即时修改。

例如,笔者在某次作业批改过程中,有一位学生在加法运算中一连出现多次错误,此时笔者知道学生是此类知识点的不完整导致。鼓励学生复习相应的知识点以后再来重做,此后再进行批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

五、合理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使用评语

作业的批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二次交流过程。教师通过作业才能最真实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由此,教师也应当通过作业批改,提供学生相应的反馈,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反馈的具体做法就是,给每一份作业增加自己的批改结论。可以是鼓励,可以是督促,无论何种,都可以给学生的学习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例如,笔者班级内有一位学生,数学基础十分薄弱,几乎每一次的数学考试都不能达到及格的等级。但是此次,学生获得了70分的成绩。借助学生这次考试的成绩,在给学生进行试卷订正的批改过程中,笔者给这位学生留下了以下评语:老师对你的成绩十分满意,比看到其他同学获得满分都高兴,这是你的进步,看得到你的努力,请继续加油!学生看到了之后十分感动,并不断努力,数学成绩逐渐提高。

结语

作业批改环节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务必结合不同场景,运用合理的作业批改策略。只有因地制宜,才能体现作业批改的最大功效,为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提供最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祖辉.新课程理念下作业布置之我见[J].教学管理,2006(1).

创新作业原则 篇11

关键词:薄弱高中前置作业

生本教育的“生长观”认为:“退一步, 海阔天空。”其背后的教育智慧就是老师不要把课堂设计成过于严密的流程图, 要在简单、根本、开放的教学中, 给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老师不要过多地预设, 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发展中展现出五彩纷呈的智慧才能;老师要做的, 就是帮助学生立一个‘根’, 然后让其尽情生长。”这里的“根”便是“前置作业”, 而“简单、根本、开放”便是立根之本。

然而, 对于“薄弱高中”, 面对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 应该怎样从自己的位置上“退一步”呢?我们应该在认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保护学生固有学习自尊的思路之下, 做到“有方、有效、有度”, 合之为“简单有方, 根本有效, 开放有度”。

———何谓“简单有方”呢?褒义的“简单”有“头绪少, 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的意思, 还有“对自然规律的一种理解和追求”的意思。因而, 难得简单, 教学中必须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将“简单”“疑难”调和好。

———何谓“根本有效”呢?就是要放弃玄怪, 搁置偏远, 澄霾荡雾, 显山露水。

———何谓“开放有度”呢?就是要让问题成为课本放出去的风筝, 收放自如, 而不能成为飞出去的鸟儿, 难觅踪影。

这样, 当学生思维的“藤枝”由“根”而发后, 就不会匍匐蔓延, 而会寻“架”而攀, 攀“架”而长, 直至结出思维的“葫芦”。

下面, 用一例具体说明一下。

示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求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画出二次函数y=x2+x-1的图像, 观察其图像:当取何值时, y<0?当取何值时, y>0?

3.求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4.解下列关于的不等式:

设置思路及目的:高中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 因而本作业试图以其为突破, 继而“攻取”第3题, “伏击”第4题, 采取循序递进的方式以为“简单有方”。而本作业的“根本”何在呢?当然在于“数形结合”, 教学中, 教师要适机地激发、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只需确定好一元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和“与横坐标轴的交点”这两个要素就能够利用其将相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好”这个问题, 进而促使学生觉悟画图的目的是什么?图像的作用是什么?最终使学生明白:图不能画得“图”有其表———太精细则“图”劳无益, 太粗糙则“图”有虚名, 只要“形”之“有效”就可!最后, 为了提升学生对“两个要素”的运用能力, 本作业又设置了第4题的两个变式, 在“两个要素”的“一明一暗”中以期“开放有度”。

对于“薄弱高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置问题, 只要把握住“简单有方, 根本有效, 开放有度”这条原则, 尽可因地制宜, 不拘一格。再如, 在学习“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这一节时, 因为含于本节例题的重难点较为集中, 于是笔者便采取了“先行铺垫”的方式来设置前置作业;而在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节时, 因为教材中重难点又较为分散, 于是笔者又采取了“大问题引领小问题”的方式来设置前置作业;再者, 在学习“简单逻辑连接词”这一节时, 因为知识点却较为零散, 于是笔者便采用了“表格整合”的方式来设置前置作业。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 而“高度尊重”的先决条件和充分体现应该是“从实际出发”。面对“薄弱高中”的学生, 帮学生支一个“架子”, 而不是仅仅帮学生立一个“根”便是对这一点的积极诠释。

摘要:对于“薄弱高中”, 面对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 应该怎样从自己的位置上“退一步”呢?笔者认为, 应该在认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保护学生固有学习自尊的思路之下, 除了要帮学生立一个“根”以外, 还要帮学生支一个“架子”, 即在确保“简单、根本、开放”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有方、有效、有度”, 合之为“简单有方, 根本有效, 开放有度”。

上一篇: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下一篇:初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