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教

2024-06-22

《书》教(共5篇)

《书》教 篇1

摘要:子思是孔门后学传《书》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显示出对《书》极度尊崇的态度, 而且在引《书》过程中又体现出为己所用和断章取义等重要特点;子思之儒将《书》教导向人性与教化, 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门派特色的《书》教观。子思之儒的《书》教思想是对先秦儒家《书》教传统的重要深化与拓展。

关键词:子思,《书》教,心性教化

《尚书》在先秦的普遍称谓为《书》, 其篇目范围比今天所说的“《尚书》”要广泛得多。《书》作为“六艺”之一,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在传《书》、释《书》、论《书》过程中, 先秦儒家形成了渊源深厚的《书》教文化传统。继先师孔子之后, 子思是这一传统中的又一位重要人物。刘师培曾考证孔子之后儒家“六经”的传授情况, 列《孔子传经表》, 指出:“《书》经之学, 虽由孔子授漆雕开, 然师说无传。惟孔氏世传其书, 九传而至孔鲋。”[1]

一、子思尊《书》

孔子去世时, 子思尚年幼, 父又早卒, 子思之学应是从来自孔门弟子的传习。鲁地的曾子、子游可能对他都有较大影响。虽然子思具体对《书》的传授状况史载阙如, 但也有只言片语透露了些许消息, 如《孔丛子·杂训》记载:

子上杂所习, 请于子思。子思曰:“先人有训焉:学必由圣, 所以致其材也;厉必由砥, 所以致其刃也。故夫子之教, 必始于《诗》、《书》, 而终于礼乐, 杂说不与焉, 又何请?

可见子思非常重视先人关于学习“必始于《诗》、《书》”的教诲, 并将此教诲传诸后辈。而且, 在孔氏家学里, 《诗》《书》之学应是世代相传、略无懈怠的, 子思身处其中, 必然也系统地接受了这一学习。

《孔丛子·居卫》篇颇为生动地记载了一则子思因与宋国大夫激慨论《书》而被困于宋国的故事:

子思年十六, 适宋, 宋大夫乐朔与之言学焉。朔曰:“尚书虞、夏数四篇, 善也, 下此以讫于秦、费, 效尧、舜之言耳, 殊不如也。”子思答曰:“事变有极, 正自当耳。假令周公、尧、舜不更时异处, 其书同矣。”乐朔曰:“凡书之作, 欲以喻民也, 简易为上。而乃故作难知之辞, 不亦繁乎?”子思曰:“《书》之意, 兼复深奥, 训诂成义, 古人所以为典雅也。昔鲁委巷, 亦有似君之言者。伋闻之, 曰:‘道为知者传, 苟非其人, 道不传矣’, 今君何似之甚也?”乐朔不悦而退, 曰:“孺子辱吾。”……

宋大夫乐朔看来对《书》并不怎么认同, 他先是表示认为《书》中除了虞夏部分数篇外, 其他后世的那些篇章皆是“效仿之言”, 因此价值应受到怀疑。而子思回答他说, 在《书》中, 圣人之“道”是一以贯之的, 只是因圣人所处时代不同, 因此《书》篇的表面形态会不同而已。乐朔接下来的看法恐怕更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普遍心理:即趋向简易功利、浅浮厌学。他认为文字或书篇应以使人易于通晓为上, 然而《书》却“故作难知之辞”, 似有迂腐繁冗之嫌。应该说, 不仅是《书》, 儒家信奉的传统典籍、传统学问在当时恐怕皆遭遇到了这种尴尬。故此, 这便直接激起了少年子思的愤慨。他言辞激烈地发表了一番对《书》的典雅意义的肯定、对《书》“道”尊严的维护和对乐朔见识浅陋的鄙薄, 从而最终也使自身陷入了危难之中。这里不仅显示出仅为十六岁少年的子思已深谙《书》教之理, 而且, 其日后以德抗位、“有傲世主之心”、极力维护道统尊严的性格特点于此也可见一斑。

二、楚简《缁衣》引《书》的特点—为己所用和断章取义

《礼记》传为子思所作的篇章中, 《坊记》引《书》4条, 《中庸》1条, 《表记》3条, 《缁衣》引《书》14条, 征引频率远高于《礼记》其他诸篇。本文认为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 它正说明了在儒家后学里面, 子思之儒对《诗》、《书》的特殊看重。

子思引《书》又体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我们将以引《书》最多的《缁衣》为例进行分析。鉴于郭店楚简本《缁衣》在结构编排方面又显示了比《礼记》本《缁衣》的原始性, 因而进一步选取楚简《缁衣》:

楚简《缁衣》凡10处引《书》, 典型例子如:

(1) 、子曰:民以君为心, 君以民为体。心好则体安之, 君好则民欲之。故心以体废, 君以民亡。《诗》云:“谁秉国成, 不自为正, 卒劳百姓。”《君牙》云:“日暑雨, 小民唯日怨。资冬祁寒, 小民亦唯日怨。” (引自今本《尚书·君牙》:“夏暑雨, 小民惟曰怨咨, 冬祁寒, 小民亦惟曰怨咨。)

(2) 、子曰:长民者教之以德, 齐之以礼, 则民有劝心;教之以政, 齐之以刑, 则民有免心。故慈以爱之, 则民有亲;信以结之, 则民不倍;恭以蒞之, 则民有逊心。《诗》云:“吾大夫恭且俭, 靡人不敛。”《吕刑》曰:“非用臸, 制以刑,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引自今本《尚书·吕刑》:“苗民弗用灵, 制以刑,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3) 、子曰:政之不行, 教之不成也, 则刑罚不足耻, 而爵不足劝也。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康诰》云:“敬明乃罚。”《吕刑》曰:“播刑之迪。” (引自《尚书·康诰》:“敬明乃罚”;《尚书·吕刑》:“今尔何监, 非时伯夷播刑之迪?”)

我们发现, 《礼记》中《中庸》、《坊记》、《表记》、《缁衣》四篇中有着一种一致而又特殊的语句结构, 即“子曰/子云/子言之+《诗》云+《书》曰”的结构。而关于古代儒家典籍中大量的“子曰”究竟是真的孔子之言还是假托孔子的“传述者”之言, 学界历来也是各持己见。本文赞同陈澧在《东塾读书记》中的看法:“所谓引说引证者。如《缁衣》子曰……下文引《甫刑》, 则记所引证也。综而论之, 记者有伸说, 有引证, 且有传闻之误。非尽圣人之言, 记录之, 伸说引证之, 则有功于圣人矣。”[2]即是说, 在这种结构里, “子曰”可理解为子思追述孔子曾经说过的话, 但后面的“《诗》云”、“《书》曰”很多时候却是子思自己另作的引伸。因此, “《诗云》”“《书》曰”其实才是表达子思想的关键部分, 《诗》、《书》由此也显示了对子思的重要作用—为己所用。

据此考察例 (1) 里的句子, 便将豁然开朗了:本来“子曰:民以君为心, 君以民为体……”一句原是兼顾“君”与“民”两方面的叙述, 既强调“君”的“心”的地位, 又强调“民”的“体”的地位, 既强调“心好”, 又兼顾“体安”;然而, 再看后面所征引的《诗》、《书》的语句, 语意却发生了某种脱逸, 重心发生了某种欹侧:只重“民”而不重“君”, 更关注“百姓”卒劳和“小民”嗟怨, 而尊君的色彩大大减弱。应该说, 这里的后半部分表达的才是子思的观点, 是与子思所在的战国时期普遍的“重民”思潮以及思孟“民重君轻”的思想有密切联系的。如果说“子曰”的话因为是宗师之言不能轻易改动, 那么, 子思通过对《诗》《书》的巧妙征引, 似乎找到了一条表达自己思想的有效途径。

后两则材料则体现了子思引《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断章取义:这两个例子所引《书》中的句子, 皆省却了原文中的主语 (苗民、伯夷) , 而仅取用了其中的片段。省去主语是一种使事件性质由具体转变为一般的途径, 这样一来, 也就把原句中描述的具体事件 (“苗民弗用灵, 制以刑”、“伯夷播刑之迪”) 转变成了一种没有范围限制的普遍性的借鉴 (“弗用灵, 制以刑”、“播刑之迪”) 。而对比引用同一《书》篇的《墨子·尚同》与《礼记·缁衣》里, 皆没有省略“苗民”、“伯夷”字段。联系子思的思想特点, 本文认为这应当也不是偶然的, 而是子思有意为之。葛兆光认为“孔门正传”的曾子、子思等人存在着两个与过去不同的思想倾向:“第一个是越发向人文方面即以人的内在‘人性’为终极依据的趋向”、“第二个是转而与‘天’沟通, 在宇宙方面寻找终极合理性的趋向”。[3]此处体现的正是前者, 即是子思善于向人性深处的探索。体现在例中刑罚与政教的问题上, 子思因为更强调刑罚应建立在体察民心、顺应民性的基础上, 因而也就更倾向于从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之中寻找普遍性的根据, “断章取义”也就在所难免了。这种“断章取义”其实扩充了原先经典的涵义, 使其意义的承载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当然, 随意改动经典、变动字句本来也是战国时期诸子们思想表达的常用手段, 子思也不例外。

三、导入心性教化的《书》教观

诸多学者认为, 郭店楚简中的《性自命出》、《六德》、《缁衣》、《五行》等儒家篇目可归之于子思氏之儒。我们注意到, 楚简中有几处将诗、书、礼、乐并提, 如:

(1) 《性》上篇 (原题作《性自命出》, 李零题作《性》) :凡道, 心术为主。道四术, 为人道为可道也。其三术者, 道之而已。诗书礼乐, 其始出皆生于人。诗, 有为为之也。书, 有为言之也……教, 所以生德于中也。

(2) 《六位》 (原题作《六德》) :故夫夫, 妇妇, 父父, 子子, 君君, 臣臣, 六者各行其职, 而谗谄无由作也。观诸诗、书则亦在矣, 观诸礼、乐则亦在矣……

《性》一篇主旨是讲人的心性与教化的关系。竹简作者的基本思想构架为:1、“性自命出, 命自天降, 道始于情, 情生于性”。即人的本性来自于自身的命运, 而人的命运是由上天赋予, 道德开始于人的情感, 而情感又生发于人的本性;2、“凡性, 或动之, 或逆之, 或交之, 或厉之, 或绌之, 或养之, 或长之”、“凡动性者, 物也;逆性者, 悦也;交性者, 故也……”, 即人性不仅受制于天命, 还受外在环境的导引或阻逆的影响。3、人的原本天性都是相同的, 但后来的心志和道德却不一致, 这主要是因为学习和教化的作用:“凡心有志者, 无与不【可】……其性【使然, 人】而学或使之也”、“四海之内, 其性一也, 其用心各异, 教使然也。”

由此我们可得出作者的《书》教观:既然简文作者认为人的心性既为天命赐予, 为人本身所具有, 又受教化的影响, 那么, 培养道德、完善人格, 就既要发展原先自具的本性, 又要发挥学习教化的作用。教化的手段主要有四种:心术 (即“人道”) 、诗、书、礼乐。在这“四术”中, 作者又将“心术”置于了首要地位 (“凡道, 心术为主”, 下篇专门论之) 。然而“心术”主要指教化的心理技巧, 诗、书、礼乐才是施行教化的具体手段。进一步地, 作者认为诗教与书教等能发挥教化的原理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诗、书、礼乐的产生皆源于人的本性的需要, 圣人只是观察其道理, 理顺其次序, 对其进行合理安排来顺应人的教化。因此, 诗书礼乐的本质也即是“有为”为之、“有为”言之、有为举之。简文又曰:“有为也者之谓故”、“交性者, 故也”, 因此, 诗、书、礼乐其实属于“故”的范畴。由于《诗》、《书》中原本蕴含着一定的德义与规范 (如《六位》中的“夫夫, 妇妇, 父父, 子子, 君君, 臣臣”六德) , 施诸人的教化, 必然是导向“德”的理想结果 (“教, 所以生德于中也”) 。总之, 它们一方面源于人的本性之中, 一方面又是圣人为了人的心性教化而特意制作处理的, 诗教、书教由此被赋予了显著的内转化色彩。

竹简《教》 (原题《成之闻之》) 更进一步地说明君子应怎样立言立教, 以顺乎民心、化成天下, 并且多处引《书》以论, 如:

是故小人乱天常以逆大道, 君子治人伦以顺天德。《大禹》曰“余茲宅天心”何?此言也, 言余之此而宅於天心也。是故君子, 簟席之上, 让而受幼;朝廷之位, 让而处贱, 所宅不远矣…… (所引《大禹》文字李学勤指出应为《大禹谟》佚文) ;

《君奭》曰:“襄我二人, 毋有合在音”何?道不悦之词也。君子曰:唯其有恒而可, 能终之为难……《诰命》曰“允师济德”【何】?此言也, 言信于众之可以济德也。 (今本《君奭》:“襄我二人, 汝有合哉。言曰……”;《诰命》文字李学勤认为可能为《囧命》佚文)

上述两条材料分别论述教化民众应顺天常、治人伦, 应秉持恒心、取信于众。竹简《教》共计5处用《书》, 且皆以“ (《书》篇) 曰……何?”的方式出之, 在先秦引《书》的例子中颇为独特, 似乎展示的是具体的《书》教场景。而且, 教授者在自问自答释《书》的过程中, 皆部分地超逸出原《书》中的历史事件, 主观地将解释的重心偏重在了原《书》中人物的情感、心理体会之上。这似乎也引逗出子思学派更重人性、内心的消息, 凸显了子思之儒特重《书》教的人性教化作用的学派特点。

参考文献

[1]、傅亚庶撰:《孔丛子校释》, 北京:中华书局, 2011年版。

[2]、李零:《郭店楚简校注》,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3]、刘师培:《经学教科书》,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版。

[4]、 (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版。

[5]、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书》教 篇2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问题】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C、其一犬坐于前

D、为其来也,巨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又以问著,对如初:

14、(1)根据所学知识,请猜测文中的.“右军”指谁?(1分)

(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

【参考答案】

12、B

13、(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的一样。

14、①书法家王羲之

《书》教 篇3

从江西到广州打工的庞旭良拿出2万元积蓄,在妻子李敏工作的书店附近开了一家小饭馆。庞旭良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却赚不到什么钱。这时,李敏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她在书店上班时发现,那些配有光碟的烹饪书籍很受城市女性的欢迎,她从中受到启发:我可不可以开一家既卖书又教顾客烹饪技术的特色店呢?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庞旭良停止了餐馆的常规经营,李敏也辞去了书店的工作,两人开始一起重新装修,将店铺改装成三个区域:一是“休闲阅读区”,二是“烹饪示范区”,三是“美食餐饮区”。

庞旭良还在店里设置了一个3平方米大小的操作台,摆上电脑,既可通过订阅、邮购和网购等途径购买烹饪书籍,也方便今后向顾客推出会员制和网上销售等服务。随着他的“烹饪书店”正武开业,好奇的顾客纷纷光临,或选购书籍,或现场学手艺。如果有顾客对某道菜的烹饪方法不甚了解,庞旭良就会亲自烹饪示范,保证让顾客学会。当然,顾客需要额外支付一定的费用,美味食品则由顾客当场食用或打包带回家。如果顾客买回书籍后,发现学不会,也可以随时带上书和备料到书店来,要求店主示范烹饪,直到学会为止。后来,庞旭良又针对打工者和新婚夫妇分别推出烹饪培训服务,同样大受欢迎。

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庞旭良的“烹饪书店”如今已拥有3000种烹饪书籍,既可零购也可借阅。他还经常组织一些美食爱好者开展“换书会”和“烹饪赛”等活动,调动和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由于囊括了书籍销售、烹饪培训和自助餐饮等多种经营,他每月都能纯赚2万元。

《书》教 篇4

一、行动回顾

1. 设班级岗位, 聘班级能人。

这次模仿公司企业招人的方式:首先在前班级工作几天用我的数码相机拍下我们班的卫生情况;大课间, 电灯还亮着;脏兮兮的黑板报……再把这些照片用ppt制作成了幻灯片让大家来看。以往的每次班委改选就是这样的, 知道有这些职务, 但是学生对各自的分工不明确, 有什么事情班委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所以接着我们又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 分析现在班级里的弊病, 我们设定了岗位, 罗列出了应完成的职责。

2. 竞聘上岗, 轮换上位。

为了不让每个同学扫兴, 让每个人都有机会, 我鼓励每个学生都写一份竞聘书, 推荐自己来上任。请家长帮助孩子一起修改这份竞聘书, 在家里排练。我也帮他们准备了精美的“班干部选举大会”并配有精美黑板报, 我的无线话筒供他们使用, 就像要隆重召开镇里支部选举大会一样地排场。

3.“同学、老师, 有什么事儿请跟我说”。

选上的班委应该被大家所公认、监督。我要求他们为自己设计一份七寸左右的白纸, 附上发言稿, 写上自我介绍, 再贴在班委宣传栏上。设计选上的班委橱窗便是宣传委员的拿手好戏了。

二、课例评价与理论反思

1. 要挖掘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力, 打造活力班级。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活动, 我发现了孩子们有表现自己的愿望, 也有做好事情的能力。有活力的班级肯定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让大家来出谋划策的。想办法让活动变得有效, 能够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发展是老师最需要努力的地方。这次的班干部选举以及后期实验观察的过程, 给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提供了平台, 也为老师怎样管理班级有了更多心得。

2. 去除班里老、坏习惯, 为新驱动扫清障碍。

课代表小组长每天收作业, 考同学背书, 劳苦功高, 不能视而不见, 也算在行政职务内, 接受学习委员的监督考核。学习委员要结合小组长检查作业, 以作业上交及时、整齐程度来评判合格与优秀, 及时报给班级里的“史官”——值日班长。《陶行知全集》中提出:“必使学生得学之乐, 而耐学之苦, 才是正轨。若一学生趋乐避苦, 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 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去除了副班长这项, 展开了更多实用的岗位, 有什么困难, 报告班长一起想办法, 发挥班委凝聚力, 共同完成。通过职务设立班级管理机构让学生发现班级管理漏洞, 参与管理班级,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 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成长。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意愿, 并且尊重他的意愿的机会, 让他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让班级成为他施展的舞台, 同时也用他们的才能为班级增光添彩。

4. 新式制度, 挑战学生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时势所趋, 非学校中提倡自制, 不足以除自乱的病源。”用竞聘制选班委, 看看学生的胆量, 是不是能把自己的意愿用能够被乐意接受的语气表达出来;检验竞聘人平时的待人处事, 是不是有足够的“日常储备”, 来获得同学的支持;在实习期, 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来接受同学的检阅;在班委宣传栏上粘贴着自己的就职宣言, 亮着自己的在位职责、座右铭, 考验学生是不是有诚信, 有毅力, 有创造力。

5. 教师“保驾护航”, 让能力扎实有效地得到培养。

《书》教 篇5

独联学校经过这两年书法的大力推动下,学生经过学习与训练逐步掌握了基本的笔法(如:藏头护尾、圆转方折、提按顿挫、指实掌虚等)。了解了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以及千字文等字体,最基本的章法(横幅和条幅)。在进行了近两个学期的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不应该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应该运用恰当的方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既定的情境中去。

一、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一)书法是文化、是艺术。大至天地宇宙,人文精神之“道”,精微至点画长短,动作提按的“技”。而在教学上,我们更应该倾向于事物的本体,关注作品的风格,空间构成和点画形态等。

(二)书法教学的育人功能。汉字的书写教学并不是一种纯技巧、技能的训练。由于汉字所具有的独特性和意向性以及由汉字所够成的书法艺术,具有深厚而广泛的美学价值。因此,同时具备了潜在的育人功能,结合书法教学课程的特点,通过拓展教学内容的内涵,深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可以实现育人的目的。

(三)对小学生而言,写字必须规范,这既是社会交际的需要,也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早在1980年就提出了对现代汉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的整理,做到字有定量、定形、定音、定序。1988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又联合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并在联合通知中指出:“《现代汉语通用表》依据《印刷通用汉字自形表》确定的标准,规定了汉字字形的结构、笔画和笔顺。”字表发布后,印刷通用汉字字形即以次为标准。

二、书法教学的一般教学程序——五步教学法

(一)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书法课上,教师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古筝等优美的古典音乐或讲一些书法家的学书历程,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即所谓的情境教学法。例如,在给学生播放一些录音、录像时,生问;一副几十个字的书法作品,为什么能值这么高的价格?师说: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在简单的黑白世界里,以其强烈的节奏,顾盼情生的意态,形神兼备的气质,富有情趣的意境,深深的吸引着人,打动着人,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书法艺术,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讲:交代学习内容,明确主题。教师采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教学方法进行示范书写,通过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书写过程,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教师在教学字的避就关系时

(1)上避下;思、安、华等(2)下避上:条、分、奏等(3)上下避中间:黍、茶、黎等 对小学生而言,也可编成歌谣: 左避右,上避下,美观大方不分家。你让我,我帮他,团结起来力量大。

(三)练:练是上课的中心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的同时,练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字形;“心到”就是认真分析范字的用笔特征,字形结构特征和各种笔画位置,做到心中有数。“手到”就是下笔临写,把眼中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横画的形态练习,这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大体总结了以下几步骤:

1、自由书写。

2、范写。

3、比较看,自己写的与老师写的还有多远,哪儿接近了,哪儿不对。

4、再书写。

5、谈书写的动作过程(起笔、行笔、收笔经历了哪些细腻的动作以及提、按、转、折、方、圆等)。

6、学生掌握动作规律,熟练书写,巩固书写行为,手指、笔、纸、墨熟练配合。

7、横的变化形态,即一个字可能有几个横、长短、粗细、方向、角度各异,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借助工具如:铅笔、直尺等)尝试表现横的变化,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训练里,感受到的是发现后的惊喜,成功后的再挑战,同时,他们开始感受规律,触类旁通,注意学习方法,这样在学其它的点画形态便相应容易了。由此,从整合到分解,再回到整合,在反反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四)评: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评,通过点评,肯定优点,激发写字兴趣,指出缺点明确不足,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书写美观的效果。

(五)举:这是课堂的最后一环节。如在教“ 氵”旁时让学生举“氵”的例子,如:汽、酒、冰等。通过举一反三即找出了同类字的书写规律,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学生书法学习阶段状况分析

小学生学习书法往往道路曲折,从发展过程来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涂鸦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儿童来说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喜欢随便涂抹,而不愿按板成规,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主要原因有:第一,从生理阶段看反映还不太灵活;第二,拿笔方法受平时写铅笔字的影响很难改正。(2)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对他们来说学习书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很肤浅,临帖的自觉性还不高,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三、四年级。(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能够自觉的临习,主要集中在四、五年级。

四、针对各年级、各阶段提出的不同方法与对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特点,并参照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初步尝试了情趣教学法。

首先,做好涂鸦期学生的由趣到情的转变。涂鸦期的学生处于好奇一般对“玩笔弄墨”都较感兴趣。这个兴趣,并不是因为对此了解认识,而是感觉好玩。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期的兴趣,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使他们对书法产生感情从而认真的研习,要做好这一转变,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

(1)、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涂抹,在涂抹的同时加以教育引导,把他们逐渐引上正路。(2)、进行比较教育,拿他们的涂抹作品和书法作品比较优劣,让其产生羡慕感,从而想达到此水平。

(3)、多表扬少批评,这一阶段的学生就是能够拿毛笔写字了,也不会像样,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去体验由趣到情,由感情到羡慕、由羡慕到力求到达的心理转变的过程。

其次,做好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书法具有具象和抽象的双重性,要让高年级的学生充分认识其双重性,并对他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以便使他们更好研习而不至于走弯路。因此,做好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无疑是关键的一步。为了走好这一步,用情趣教学法。如: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书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自觉性还不够高,分析字帖和作品的能力还不够。因此,要充分体验学习书法的乐趣——家长的重视、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表扬,来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使他们更深一步对书法产生感情,体验到练习书法带来愉悦。这一体验全靠为他们设置环境营造氛围,使他们在不自觉中体验乐趣。

【《书》教】推荐阅读:

上一篇:校园体育文化下一篇: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