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措施(精选12篇)
农业技术措施 篇1
我国年平均降水量648mm, 相当于6.2万×104m3, 44%形成径流, 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7万×104m3, 人均占有量2 000m3, 耕地亩均占有量1 900m3;分别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和3/4, 已经接受国际公认的1 700m3的中度缺水线;已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受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形的综合影响,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地域上表现为东多西少, 南多北少;时间上表现为秋冬少雨、春夏多雨。我国国土面积2/3以上地区属于年降水量低于250mm的干旱地区, 以及年降水量250~500mm之间的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在500~800mm之间的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 属于资源型缺水区。而长江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 000mm以上, 水资源分布量占全国总量的81%, 而耕地仅占全国的36.5%;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3.5%, 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同时, 由于我国属典型的太平洋季风气候区,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 以及较大的年变率和年际变率, 使农业生产经常面对冬春干旱和伏秋干旱的威胁。安化县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前涝后旱。雨季从3月26日开始, 到7月9日结束, 7月中旬开始进入旱季。干旱给夏秋收作物和果园带来严重的影响。如安化县从1954年~2011年共出现大水灾38次, 洪灾年出现机率为65.5%, 在灾害中排第2位。从1954年~2011年, 共出现旱年42年, 其中特大旱6年, 大旱12年, 一般干旱24年。旱年出现机率72.4%。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排第1位。我国南方山区地丘陵面积比重大, 起伏复杂的地形影响地面径流的重新分配, 降低了天然水的利用率, 虽然是多雨地区, 但降雨时节不均匀, 利用率低, 加剧了土壤干旱与农业缺水程序。因此, 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尤为重要。
农业节水不仅是一个水利工程, 更是综合农学、植物生理、土壤化学、微生物学、环境与气象、农业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技术。下面就南方山区发展节水农业的技术特点作一探讨。
1集水技术
包括修建山塘、小水库、蓄水池、深沟埋肥及使用土壤改良剂等措施把降水留住。适应于丘岗坡地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 特别是多年生经济作物区。
1.1 修建蓄水池
根据局部地形特点, 在旱地上方挖掘蓄水池, 以蓄存雨水用以灌溉, 蓄水池要用混凝土防渗, 连通环山沟、坡面沟, 有条件的地方可硬化引水沟。池底设置水阀, 配套低压输水管道, 管道要入地10~20cm, 防止老化, 延长使用寿命。水池容积大小视旱土面积而定, 砼体材料硬化, 南方地区一般每667m2内用量10m3能够解决旱季抗旱问题。
1.2 深沟埋肥
主要对经济作物旱土, 根据不同作物开挖0.5m~1m深沟并埋入有机肥, 培肥土壤。据研究, 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形成的腐殖质, 吸水能力高达500%~600%, 是粘土颗粒吸水率的10倍。
1.3 使用土壤改良剂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疏松土壤, 提高土壤积蓄水能力, 适合所有旱土和大部分水田。
2保土保水技术
该技术特点是:根治顺坡翻耕习惯, 消除或减少地表径流, 防止雨滴直接打击土壤, 千方百计保持土壤涵养水分。
2.1 坡改梯
该技术适应于地面坡度在5°~25°的坡地。通过土地平整, 改变地表形状和流水方向以及优化土壤内部环境, 建造“土壤水库”, 从而实现保水目标。
2.2 等高撩壕
适应于地形起伏变化大的山坡地, 沿等高线起垄耕作, 紧适于果树起垄栽培、间套作矮杆作物, 特别是豆科作物。外壕壁种草保土, 内沟分段成坎集水, 垄上种耐旱作物, 垄沟种耐湿作物。
2.3 分厢套作
对15°以下缓坡地, 通过建立水平厢面, 消除地表径流, 加上表面作物覆盖, 防止雨滴直接打击土壤, 从而保持水土。
2.4 培肥土壤
主要是大量增施有机肥, 培肥地力, 增加土壤吸水力, 发挥“土壤水库”的作用。适应于所有旱土和水田, 最易推广的有效办法是秸秆直接还田还土, 其次种植专门绿肥、培肥土壤。
2.5 增施保水剂
保水剂的主要成分是吸水树脂, 在有水时, 它能迅速吸收自身重量几十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分, 然后缓慢释放出来, 供作物利用。
3节灌技术
主要包括喷灌、滴灌、管灌、浸润灌溉、非充分灌溉、干湿灌溉、非饱和灌溉等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改进现有灌溉方式, 采用计划、节约措施, 适时、限量、局部的将水用于作物需水临界期。
3.1 喷灌技术
喷灌是一种输水损失很小的先进节水灌溉方式, 它容易控制水量, 不易产生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 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0.72~0.93, 可较明渠输水地面灌溉节水30~50%, 而且灌水均匀、节水、省力、增产增收。
3.2 微灌技术
根据作物需水要求, 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特制灌水器, 将水份及养分以较小流量准确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中的输水方式。主要用于局部灌溉, 沿途没有损失, 能适时适量按作物生长需要供水, 比地面灌溉节水1/2~3/4, 可减少地面蒸发, 灌水均匀度达90%。在果园、菜园中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3.3 膜上灌技术
是在地膜覆盖栽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地面灌溉方法。即将地膜平铺于沟中, 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地膜放苗孔和灌水孔渗给作物的灌水方法。地膜覆盖栽培结全膜上灌技术, 具有节水、保墒、抑制杂草, 促进作物高产优质等优点, 利于在南方石灰岩以地地表水奇缺的区域推广。
4抑蒸技术
这是国际公认的真实节水技术。其特点是:减少土壤与作物蒸发、即减少水资源性损失。主要包括地膜覆盖、秸行政区覆盖, 使用叶面和土壤抑蒸保护剂, 营造防风林等。
4.1 地膜覆盖 (含大棚塑料栽培)
主要是防止水分蒸发, 维持土壤相对湿度, 增加有效积温, 促进作物生长, 减少用水量。适应所有旱作栽培, 操作是分厢盖膜, 两厢之间留25~30cm土沟接纳降水, 视土壤墒情, 对沟实行堵或排。该技术在0~20cm耕层内可提高土壤含水量6.5%, 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对比提高50%。
4.2 秸秆覆盖
适应于所有大田、旱土。它既有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的保湿作物, 还有冬天增温、夏天降温效果, 而且还是当今增加土壤有机质最有效的途径。旱土根据作物种类不同可覆盖1cm~10cm厚度不等。一般作物可覆盖1~3cm。像马铃薯免耕覆盖稻草栽培和韭黄栽培, 要覆盖10cm以上。水田一般实行全量覆盖或2/3以上覆盖, 方式多种, 效果都很好。该技术在0cm~20cm耕层内可提高土壤含水量5.1%, 夏季能降低土温2℃~3℃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36.5kg/m3。
4.3 使用抑蒸保护剂
化学抑蒸保护剂种类很多, 有的参与植物代谢, 关闭气孔, 降低蒸腾;有的在叶外形成保护膜, 减少水分蒸腾;有的降低叶面温度, 减少蒸腾;有的喷施地面, 直接减少蒸发。
4.4 营造防护林, 适用于所有耕寺
主要是降低区域内的风速, 从而有效降低蒸腾作用。
5农艺技术
主要是:选用抗旱优良品种, 避旱种植, 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改革, 减少高耗水作物, 实行深耕、深松、免耕、少耕、干耕干整等。
5.1 选育抗旱节水型优良品种
即选育生育期较短, 根系发达, 叶面较小或叶层直立型具有优良经济学性状的品种。如大豆品种云易早, 是从安化老品种中系统选育出来的, 抗旱性强, 适宜山区旱土种植。
5.2 避旱种植
主要根据区域性气候特点, 让种植作物的壮大、成熟期避开高温、干旱季节。玉米育苗移栽能提早成熟20天左右, 对确保全苗、壮苗、提高复种指数、避开8月高温干旱都能取到良好的作用。
5.3 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改革
改稻—稻耕作制为稻—菜—菜、菜—稻—油、菜—稻—肥种植模式等, 既节水、改变土壤结构, 又为农民增收, 一举多得。仅通过改变灌溉方式每667m2双季稻节水50m3, 实行水旱轮作每667m2节省用水300~800m3。
5.4 深耕和深松
这是最具普遍意义的农业节水措施。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结构, 在原有耕作的基础上, 按节水农业要求设计出耕层深度和有效活土层深度, 并结合少耕和免耕, 提高保水蓄水能力, 减少地面流失与蒸发。同时可以促进根系发育, 增加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 为优质高产打下基础。耕作方式有全层深耕、上耕下松、浅耕深松、免耕深松、沟垄深松。根据土壤和作物不同:深耕在15~25cm以上不等;深松:在30~100cm以上不等。
5.5 免耕、少耕
旨在维持稳定的土层, 防止土壤松散而造成水土流失。主要适应于旱土, 在雨季来临之前实行深耕和深松, 结合覆盖;在雨季维持免耕、少耕状态, 效果最好。
5.6 干耕干整
主要针对于水田。在春耕和夏秋耕时, 改传统的湿耕水整为干耕干整, 可以大量的节省农田用水, 仅这一项减少用水量达30%以上, 南方水稻每667m2可减少用量300~500m3, 是当前水稻栽培工水的一个重要措施。
6防漏技术
主要是输水过程防漏、农田防漏、田埂防漏。
6.1 输水渠及灌溉沟的防漏
粘性土沟通过人工夯实疏通、清除漏眼等方法, 起到防渗漏作用。有条件的地方, 实行砼体材料衬砌硬化。
6.2 农田防漏
主要针对砂性土壤或没有犁底层或犁底层有砂层或砂眼的水田。基本措施是客土 (粘土) 改良土质、填堵砂眼, 四周如有排水沟, 则把沟填平。如果需开撇洪沟则要硬化和实行非饱和灌溉、非充分灌溉。
6.3 田埂防漏
田埂漏水原因是掘眼动物的危害或砂质结构。主要办法是人工清除漏眼, 用药杀灭危害动物。有条件的可实行砼体田埂硬化。
摘要:水既是必需的农业生产要素, 同时也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解决了水的问题, 就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随着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水资源短缺将日益凸现。本文通过对南方水资源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适应我国南方山区湿润气候条件下节水农业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南方山区,节水农业,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节水农业培训教材[M].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02:9.
[2]谢卫国.农业现代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352-355.
[3]湖北省土肥站.节水农业技术[M].2003:4.
[4]杨素哲.广泛实施集流节灌挖掘农业发展潜力[J].灌溉排水, 1999 (01) .
农业技术措施 篇2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编
制:小松山煤矿 编制日期:2013年6月20日
巷道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目录
…………………2 ………………….6 启封密闭安全技术措施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7
…………..10 重要设备安装工程安全技术措施采空区瓦斯抽放安全技术措施„„„„„„„„„„„„.地面储煤场防灭火安全措施
……………..14 煤矿探放水钻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巷道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一、参与贯通管理的人员职责
(一)跟班矿领导工作职责
1负责此次贯通工作井下现场工作安排和现场安全管理,在贯通作业时与当班班长在贯通地点观察顶板和矿压情况,贯通作业中顶板出现冒顶危险和其它可能危及工作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及时果断的制定安全处理措施或下达撤离工作现场的命令。
2指导、监督贯通作业人员的现场工作,及时制止贯通工作中的各类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情况,杜绝安全生产隐患的出现。
3在贯通作业中出现不曾料及的情况或措施中没有健全的问题时,在有确凿把握的情况下,根据工作地点现场情况,布置、安排现场工作,完善安全措施。
4严格执行本安全技术措施规定,不得违章指挥。
5提前将贯通所需的各类物资安排人员运输到作业地点,保证贯通时所必须的支护材料、构筑通风设施的材料或其它安全物资。
(二)班长职责
1.在跟班矿领导的指挥下,履行自己的组织、指挥、协调、处理职责。组织好贯通作业中必须的人力;指挥本班的贯通工作;协调、处理好各项工作关系,保证贯通工作顺利开展。
2.在贯通作业时与跟班矿领导在贯通地点观察顶板,贯通作业中出现顶板冒顶预兆或其它可能危及工作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及时果断的采取防治措施或下达撤离工作现场的命令。
3.自己不违章指挥他人,杜绝他人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同时具有危险情况及时组织本班人员紧急撤离和拒绝他人违章指挥的权力。
4.积极配合值班领导搞好本班的安全生产工作。5.严格执行本安全技术措施。
(三)井下电钳工职责
1.在跟班矿领导的指挥下,对本班的机电管理工作负责,认真执行机电工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
2.负责井下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听从值班领导安排,积极完成值班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3.认真检查局部通风机及检测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监测监控设施设备和通讯系统的正常运作。
4.严格执行本安全技术措施。
(四)瓦斯员职责
1.负责本班的瓦斯检测、通风管理、瓦斯报警处置工作,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对本班的瓦斯检测工作负全责。
2.在贯通作业时,与通风技术员保持紧密联系,听从通风技术员的工作安排,保证贯通地点瓦斯、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浓度符合规定。
3.积极完成矿领导布置的通风管理、瓦斯检测或其它工作任务。4.负责构筑通风设施时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5.严格执行本安全技术措施。
(五)技术员职责
1.及时掌握联络巷的掘进情况,在距贯通5m前,书面通知跟班矿领导和掘进相关人员做好贯通前的准备工作,并停止掘进作业工作,撤出作业人员。启封旧巷与回风巷的密闭。
2.由跟班矿领导、队长、班长、瓦斯监测员进入启封巷内进行观察顶板及气体检查。并做好贯通点记录。
3.及时修补贯通安全技术措施,并报技术负责人审批。
(六)通风技术员职责
1.预先测定矿井各地点风量,掌握贯通前风量,预算贯通后风量及布置通风路线。
2.计划贯通时构筑通风设施的各种材料,并将计划结果书面告知矿领导,由队长安排预先运输到所需地点。
3.贯通后及时根据贯通地点的瓦斯涌出和风速情况,结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于通风管理的规定,调整巷道风速和准确分配各地点的风量。
(七)现场施工人员工作职责
1.在跟班矿领导、队长、班长的指挥领导下,负责贯通工作,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贯通作业。
2.服从当班领导安排,积极完成值班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3.杜绝自身的违章作业行为,有权拒绝矿领导的违章指挥。4.严格执行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贯通措施
(一)巷道贯通前的安全技术措施
1.掘进技术员:掘进技术员向矿技术负责人报告,并做好地质测量工作,掌握好贯通巷道附近及贯通地点的地质构造,顶底板稳固性和水文地质等情况。同时要通知掘进队。
2.技术科应做好正常通风工作,保证两端的巷道内不积存瓦斯,并做好贯通时调整风流的准备工作。绘制贯通巷道两端附近的通风系统图,图上标明风流方向,风量和瓦斯涌出量。明确贯通时调整风流设施的位置、数量及要求,并做好布置有关人员的准备施工等工作。在停止工作的工作面巷道口设置栅栏和警标,保持风筒完好及正常通风,经常检查工作面和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保证瓦斯不超限,瓦斯超限时必须立即处理。
(二)贯通时的通风管理
1.在贯通前一班,技术员指定需要构筑通风设施的地点,由矿领导安排人员在需要构筑通风设施的地点构筑好通风设施,在未正式贯通前,通风设施处于开启状态;
2.贯通时,应逐渐扩大贯通地点的巷道断面,同时,在没有做通风调整之前,不得关闭掘进头的局部通风机;
3.瓦斯员在贯通地点及其贯通两巷道间检查瓦斯情况,通风技术员用风表测定风量和掌握风流方向,确定风流方向确实向贯通地点流动,且风速、风量能将贯通地点的瓦斯稀释到安全浓度,贯通巷道瓦斯小于0.5%,并至少保持10分钟。
7.在贯通时,应预先电话通知采煤工作面瓦斯检查员做好瓦斯检测工作,通风、瓦斯情况有较大变化应及时取得联系,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8.通风路线的调整
(1)贯通前的通风路线:掘进工作面—总回风—风井
(2)贯通后的通风路线:1掘进工作面—联络巷—区段回风巷—总回风 —风井
5(3)为保证掘进工作面的风量需适量调整局部通风机的风量。
(三)贯通时的支护管理及灾害观测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贯通地点的作业人员必须随时用手镐敲击作业地点顶板,声音清脆说明顶板状况良好,如有空声音说明顶板离层,必须及时做支护处理或将离层顶板用手镐挖下,防止矸石冒落砸伤作业人员。
2.观测贯通地点和其他地点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顶板来压、淋水加大、有臭味等透水预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报告调度室,撤出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启封密闭安全技术措施
1、启封密闭工作通风队队干及测风员担任,公司通风科派专人现场监督,并由通风队队长现场指挥,负责密闭启封全面指挥工作,启封密闭作业时的具体操作程序按《矿山救护条例》的相关要求执行。
2、入井前开好班前会,学习安全技术措施,做好人员分工并明确各自责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参加启封人员认真检查矿灯及穿戴是否符合要求,严禁失爆,入井时必须佩戴隔离式自救器。
3、启封密闭必须带好并使用铜钎、铜锤等铜制工具。严禁使用任何非铜制工具进行启封密闭作业。
4、进行启封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现场的安全情况、刁找危岩活石、掺好护身支柱。作业过程中要检查顶帮安全、及时刁找危岩。
5、启封密闭时风筒必须靠拢密闭墙,并有专人连续检查密闭前的瓦斯浓度,以防瓦斯因墙体松动而突然大量涌出造成事故;当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立即停止启封作业,将风筒出口风流引致瓦斯涌出点,只有将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后才能恢复启封作业。
6、刁落的墙砖石严禁掉入墙内,防止因砖石相互撞击产生机械火花而发生事故。
7、启封密闭后需对该密闭里段进行瓦斯排放作业,其瓦斯排放工作严格按照瓦斯排放专项措施执行。
8、全风压通风的启封顺序应先回风侧,后进风侧的密闭,密闭启封后,应立即调整通风系统,消除瓦斯积聚和不安全隐患。
9、启封后,应将材料堆码整齐,不得影响行人、通风安全。
10、密闭启封后,将密闭里段巷道瓦斯全部排放结束后,现场指挥向调度站汇报。
11、本措施没提及之处,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操作规程》执行。
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1、每一矿井都必须加强井巷维修,保证通风、运输和行人安全。矿井应根据采煤、掘进、运输、通风和修护等部门的管辖和使用范围,制定明确的井巷维修责任制度。
2、建立专门的巷修队伍,配齐专门设备、器材和工具;巷修工作必须纳入年、季、月度计划。主要巷道失修率不得超过规定。
3、必须实行巷道改扩棚责任制,每月底矿应将下月计划改扩棚的地点、时间、施工单位等情况按规定格式填表后交由掘进矿长、总工程师、技术科、安监处备案。月度内临时决定的巷道改扩棚工程,要在开工前补填。
4、维修井巷支护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贯彻后方可实施,维修井巷时的材料和处理事故备用料按掘进工作面的要求配备。
5、矿井在停产、停工期间,井巷状况巡视工作不得停止。巡视时至少有两人同行,并应保持一定距离,如果遇事故或发现异常时,必须采取措施,并立即报告矿调度所。
6、在有架线电机车或安装有其它运输设备的井巷中进行维修时,开工前要切断电源,挂好停电牌,指派专人看管,确认无电后才能进行井巷维修。
7、倾斜的井巷维修时,必须停止行车,并挂上停止行车牌,以保证维修工的安全。需要通车作业时,必须制定行车安全措施,严禁上、下段同时作业。
8、维修井巷前,应首先检查井巷通风情况和维修地点及其周围有害气体情况,瓦斯和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独头巷道必须首先恢复通风,如果瓦斯超限或局部瓦斯积聚,必须按规定处理好以后才能进行井巷维修作业。
9、在有积水或流水的井巷内维修时,首先要检查水路是否畅通,如有淤塞,要先清理水路,排尽积水,然后再进行维修。必要时还应制定专门的探放水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10、在突出煤层的煤巷中,更换、维修或回收支架时,必须采取预防煤体冒落引起突出的措施。
11、维修井巷时,要妥善保护好风管、电缆以及其它管线,不得损坏。移动设备、电缆时必须先停电,并挂停电牌。电缆不得放入水沟或积水内。
12、扩大和维修井巷需连续撤换支架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人员撤退的出口,作业前要检查后路和安全出口支护是否完好可靠。若遇有支架折损、断裂、失稳、巷道掉顶、片帮危及安全时,必须修复后再向前进行。
13、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两段或多段作业,并严禁人员进入维修地点以里。
14、井巷维修时要注意围岩及支架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严禁单人作业。
15、井巷维修应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人员担任。维修作业前,要进行敲帮问顶,探清顶板、两帮有无危岩活石,并及时处理。找顶人员要站在支护完好的地点进行。
16、在撤掉要翻修和更换的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的其它支架,具体加固方法应在安全技术措施中作出明确规定,防止推垮支架发生冒顶事故。
一、更换棚腿和蹬腿刷帮时,必须先打挑棚(或点柱),托住待改支架的顶梁,并对临近支架进行加固。
二、维修交岔点必须使用挑棚、托棚或木垛等进行加固,并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17、撤换支架的工作应连续进行,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不连续施工时,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
18、井巷倾角较大时,要有防止煤(矸)滚落伤人的措施。采用溜槽出煤(矸)时,溜槽要加挡板,挡板高度要保证煤(矸)不会窜出。
倾斜15°以上的井巷上山维修时,应在工作点下方8m内安设一排挡板,挡板材料为φ160mm的优质坑木2至4根。柱窝深度煤底应不小于400mm,岩底应不小于200mm。挡板处支架必须牢固可靠,顶板破碎要带帽,并用木楔打上劲。挡板与巷道底板的夹角应在70°~85°之间。
19、维修砌碹井巷扒碹、砌碹前,应先对临近地点顶帮进行加固,加固段长度应不少于3m。
20、立眼维修:
一、首先要对立眼上口的井巷予以加固,防止冒顶。
二、立眼上部锁口如果损坏严重,应先修复锁口或用坑木做临时锁口。
三、立眼维修作业时上口必须用木板盖严,如为通风眼时,要打围栏。立眼上、下口都必须悬挂警示牌,设置警戒,防止坠物伤人。
21、处理冒顶:
一、冒顶口向外的支架至少必须加固5m,保证后路畅通。
二、在处理冒顶作业之前,必须由瓦斯检查员对冒顶孔洞内的瓦斯进行检查,如果积存的瓦斯超限应先进行处理。
三、冒顶孔洞内的煤层如有自燃倾向,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自然发火。
四、当巷道冒顶严重需打木垛接顶时,应设专人观察观板,并用长钎进行敲帮问顶,确认安全后,方可架棚接顶。接顶时应设撤人滑绳,并应有临时支护措施。
五、当冒顶范围较大或情况复杂时,还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架棚支护
1、架棚应按下列顺序操作:
(1)串前探梁,用木楔与吊环打上劲,上山掘进,须采用防滑措施。
9(2)按设计的棚距及中腰线挂好支架顶梁,并与顶板间按作业规程规定腰严背实。
(3)挖柱窝至设计深度,栽上棚腿。
(4)背齐顶帮,打紧木楔和棚撑子或拉勾等。
2、架棚后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不合格时应进行处理。
(1)查棚梁接口是否严密吻合。
(2)查棚梁中心与中线的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3)查棚子腰宽或底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查棚子腰线上下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5)查棚梁是否水平、支架扭距、棚距及前倾后仰是否合格。
(6)查支架帮顶是否按规定刹紧背牢。
(7)查“U”型钢支架接茬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卡缆拧紧力矩是否符合规定。
3、背帮顶材料要紧贴围岩、不得松动或空帮空顶。顶部和两帮的背板或塘材应与巷道中腰线平行,其数量和位置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4、柱窝下是软岩(煤)时,要采取防钻底措施,其要求要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5、采用人工上梁时,必须两人以上协调合作,稳抬稳放,不要将手伸入柱梁接口处;采用机械上梁时,棚梁在机具上应放置平稳,操作人员不得站在吊升梁的下方作业。
重要设备安装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1、为加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管理,依照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并结合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特点,特制定本安全措施。
2、重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前,主要负责人应组织 10 施工技术、机电设备人员等共同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针对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价,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安全方面的法规、规范、标准,编制相应的管理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3、重要设备安装前必须先看设备的安装图件,弄清楚设备的工作性能等,才能按要求安装。
4、施工机械、特种车辆等设备进场前,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状态检查,经矿主管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依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操作。
5、施工现场起重设备安装调试,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规范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电气安装规范,并按照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随意拉线接电。
7、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保证正常进行并符合安全要求的夜间照明,危险潮湿场所的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灯具,必须使用规定的安全电压。
8、拆卸设备零部件,应放置平稳,装配时严禁将手插入连接面或深摸螺栓孔。
9、在吊车、到链吊起的部件下检测、清洗、组装时,应将链子打结锁上,并且用道木或支架垫平、垫稳,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操作。
10、不能佩带工具袋时,工具和零星材料应装入袋中,用绳素起吊运送,严禁上下抛送。
11、施工前应详细检查所用机械、工具,其传动和危险部位都要安装防护装置,设备安装须进行交叉作业的,必须设置安全网或其他隔离措施,否则不许施工人员在同一垂直线的下面工作。
12、施工现场要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办公区、生活区要与生产作业区明确分隔,在现场明显处设置安全生产宣传标牌,危险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13、各种机电设备都应有安全正确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采空区瓦斯抽放安全技术措施
1、瓦斯抽放泵站司机及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取得合格证,做到持证上岗。
2、抽放泵站的司机及值班人员要熟悉瓦斯抽放的有关规定,掌握各种安全监控仪表和设备的用途及其操作程序。
3、瓦斯抽放泵等设备和管路系统要进行日常的检查,并做好记录。
4、要配有专人对抽放管路上安设的瓦斯流量、浓度、负压、温度等检测装置和瓦斯断电系统定期进行巡回检测,掌握不同时间的抽放状况和监测装置的运行情况。
5、要配有专人对管路进行放水和管路维护、处理管路积水和漏气等,以保证管路畅通无阻。定期用草酸对泵体除垢。
6、瓦斯抽放检测仪表齐全,定期校正。
7、瓦斯抽放系统运行前,必须对瓦斯抽放泵及管路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有:瓦斯抽放泵电气设备的完好、水电闭锁、瓦斯电闭锁、供水及排水系统、正负压侧管路的密封、管路内的锈垢等,在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正常运行。
8、瓦斯抽放泵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抽放泵的操作规程操作,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
9、瓦斯抽放泵运行过程中,抽放泵司机必须认真观察抽放泵的运行情况,做好运行状况记录。要加强瓦斯抽放参数(抽放量、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负压、温度、氧气)测定。人工测定时,泵站内每小时测定1次,抽放管路内每班至少测定1次。
10、抽放地点必须建立专用的瓦斯检查记录牌,实行巡回检查,每班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间隔时间要均衡。
11、抽放泵司机要携带便携式瓦斯监测报警仪,随时检查抽放泵站处瓦斯浓度,达到0.5%,必须断电停泵。
12、抽放泵站周围20m范围内电气设备防爆性能良好,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杜绝一切引爆火源,并要设置2只干粉灭火器和不少于0.2m3的黄沙,并设置两把防火锨等消防材料、设备。
13、抽放泵及开关附近20m范围内瓦斯浓度达到0.5%不得开泵;在抽放泵上方距顶板300mm处安装一个甲烷传感器,其断电浓度为T CH4≥0.5%,复电浓度为T CH4<0.5%,断电范围为抽放泵及开关电源。
14、抽放管路不得与带电体接触。必须保护好瓦斯抽放管路,严禁砸撞管路,一旦撞坏,必须立即通知泵站司机停泵,并汇报调度室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15、加强瓦斯抽放泵正、负压侧管路的检查和维护,每天安排专人对所有管路及放水处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抽放管路处于完好状况。
16、拆开管路时,要先停机30分钟以后,再先慢慢拆开一至二个螺丝边检查瓦斯浓度,边释放瓦斯,禁止不检查瓦斯盲目拆卸阀门管路,防止高浓度瓦斯大量涌出。
17、加强瓦斯抽放泵站的检查和管理,瓦斯抽放泵站内必须配备《抽放泵司机岗位责任制》、《抽放泵司机操作规程》、《瓦斯抽放管理制度》、《抽放系统图》、交接班记录、设备运行记录、抽放参数记录等。
18、瓦斯抽放泵站的电气设备必须完好,达到防爆要求。设置完善的水电闭所、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供水及排水系统等。
19、每班必须有专人检查电缆及电器设备,不得有失爆现象。用于抽放瓦斯的器材必须阻燃、抗静电。
20、禁止带电检修设备,打开电器设备检修前,必须检查瓦斯,瓦斯浓度超过0.5%,禁止打开。
21、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瓦斯抽放泵的操作:
①启动:开启吸气闸阀及排气闸阀;开启进水闸阀供水当水环真空泵自动排水阀有水流出时,关闭进水闸阀;启动电机,马上打开进水闸阀,调节供水阀门使水环真空泵的供水符合规定的流量要求;运转过程中,检查水环真空泵填料松紧程度是否合适,以水滴连续流下为宜;检查压力表压差是否稳定;检查抽放泵运转声音是否正常;泵是否振动;检查气水分离器水位是否稳定;检 13 查排水温度是否正常,一般不超过供水温度11℃,供水水压符合泵站说明书要求。
②停机:关闭进气闸阀;关闭电动机;关闭供水闸阀。
22、瓦斯抽放泵站内必须设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
23、抽放泵进气口端,应装上20-30目/英寸铜质过滤网。过滤网装夹在管路法兰之间,过滤网外圆周要留有一定的装夹余量,以免吸入泵体,过滤网至少每班清一次,发现负压过高,电机声音异常,及时停泵清网。
24、对采空区抽放负压, 温度, 气体成分严格控制.当温度超过50℃或CO浓度超过0.005%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或停止抽放。
地面储煤场防灭火安全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全面实行煤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特制定以下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1、原煤升井后,经转运到指定煤场卸车后,应使用推土机将其推平整,压实;煤堆应单一堆放,整齐成型且界限分明,煤堆四周不能有散积陈煤,溜煤口10米范围内不准存煤,应及时对溜煤口附近的原煤进行倒存,并派专人巡视。
2、对冬季留下的陈煤及时进行处理。
3、如发生煤自燃现象时,应及时进行翻堆,分层压实,一般自燃严禁浇水处理,只有产生明火时才能使用消防水带进行灭火。
4、使用推土机时,必须对机械进行细致检查,防止漏油,严禁推土机进入明火区域。
5、堆放原煤时,尽量将原煤堆放在高处,减少与水的接触。
6、原煤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类存放,保证煤场煤堆的库存量,一般控制在2~3万吨。
7、建立健全的煤场测温记录。
8、定期对煤场煤堆顺风进行CO检测,并及时汇报调度室。
9、消防水带必须使用耐高压材质的,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10、矿区内不准出现明火,如特殊情况必须制定其安全技术措施。
11、设置专用的防火地点,并配置消防器材、应急照明灯等,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有效(后附消防器材表)。
12、主、副、风井50米范围内不准有煤堆。
13、在煤场最近水源地提前存储消防水带(消防水带连接后必须能到达最远点为宜),及其水枪,每天检查该水源地阀门、外接口完好。水压符合要求。
14、每天每班必须由通风队派专人负责对储煤场进行全面巡视一遍,并记录行走路线及各个地点情况,汇报矿调度。
15、所有进入场区的车辆必须按照春季草原防火要求,对车辆排气管加装防火罩。进入矿区人员禁止室外吸烟。
16、设置专人对煤场煤堆进行测温检查,并填写测温记录,如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有关领导。
煤矿探放水钻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安装固定好探水钻机,防止探水钻在打钻过程中摆动。
2、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保持排水畅通。
3、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遇到水情紧急时便于及时报告调度室,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4、按照钻孔布置图的要求确定钻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及钻孔数量,当施工的探水孔有渗水时,对可疑地点要根据现场情况加密钻孔进行探水。
5、根据钻场的高度合适布置钻架架设位置。
6、钻机安装好后,在各滑动的面上加润滑油后可进行钻孔。
7、钻孔前将手轮转到空档位置,空载运转五分钟,当电机绝缘良好,钻机无异常声音,并且主轴旋转方向与减速器上箭头方向一致时,再装上钻杆钻头和接通水源。
8、在开孔时,将手把按箭头方向缓慢旋转轻轻按上离合器,使钻头缓慢前进,当钻头全部钻入煤层后达到一定深度后再用力上紧离合器,但用力不能太猛,钻孔水压过大时,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避突然鼓出的措施,但用力不能太猛。
9、钻到所需深度时,应迅速反向转动手轮停止前进,再按箭头反向上紧离合器,主机快速退回,等到钻头完全退出孔口时再打钻。
10、在钻孔过程中,若发生钻杆弯曲或卡杆,应立即退钻检查,钻头是否磨钝或崩片,是否遇到断层或检查电机进线端的电压是否符合额定电压,若低于额定值,必须调压到额定值。
11、钻孔时,水的流量为20—30升/分,压力为1—2MPa,并且增装大流量的侧式供水器,另换钻杆、钻头、接头。
12、严禁打干眼,严格坚持先供水、后开钻,先停钻、后停水的原则。
14、钻场附近10米内巷道必须加强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挡板。
15、安装好排水设备,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保持排水畅通。
16、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遇到水情紧急时便于及时报告调度室,并及时通知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撤退。
17、在打钻时必须随时观察巷道顶板及巷道边帮、钻机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处理。
18、在打钻过程中,发现有高压水在孔内压出时,必须立即停钻,并将钻 16 杆固定,严禁取出钻杆,防止打到采空区积水造成突水,并立即报调度室进行处理;立即派人通知受水害威胁的人员撤出地面,同时通知开动水进行排水,派人泵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将所有井下人员撤出地面。
19、在钻孔施工现场,必须安装瓦斯传感器或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瓦检员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瓦斯监测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0、瓦检员在检查钻场内瓦斯浓度时,如果发现瓦斯浓度忽高忽低,钻机出现顶钻卡钻,要立即停止打钻,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21、加强钻孔施工现场的通风管理,局扇风机风筒出风口与钻机的距离不得超过5米,遇停电停风时,必须立即将井下人员撤出地面。
22、探放水施工人员发现透水预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听到水叫,顶板来压,底鼓或产生裂隙出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宣威市文兴乡小松山煤矿
基于农艺措施的农业节水技术 篇3
【关键词】农业灌溉技;节水措施;农业节水技术;抗旱能力
0.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很少,几乎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干旱缺水的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以及制约农民的收入增长。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率很少只在30%与40%之间,但是发达国家的水源利用率在70%至80%之间。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节水措施的进步。
1.进行高产抗旱品种的培育,调节内品种结构
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抗旱性,这种情况下,对于水分的利用率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经典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C4作物的水分利用率要比C3作物的高。为了解决现实问题,需要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在各种作物的种植环节里,种植环节要符合特定的环境,保证其专业化,选取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进行种植,促进品种内部结构的优化。大力应用相关生物技术,比如利用基因工程实现节水高层品种的培养,使其品种的抗旱性能提升,进而提升整个农业的综合效益。
2.农田覆盖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降低水分蒸发,农田覆盖是很重要的环节。进行农田覆盖,阻断土壤水分的蒸发,促进水分的内部扩散,从而实现人工调控土壤的目的。地膜覆盖的应用能够减少土壤的对外蒸发,有利于农作物及时补充水分,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改善作物的吸收水分能力。秸秆覆盖也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式,它能够减少地表的蒸发,具有高效率的节水型,能够提高土壤的供水量,具有很好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增长效果的提升,这一覆盖的应用相对广泛,是农田覆盖技术应用中的中心环节。
3.对有机肥的有效利用,进行节水施肥技术的推广
为了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之间孔隙,需要增施一定量的有机肥,来保证农作物种植过程的土壤养分,不断提升其水分利用的效率。进行有机肥利用,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储水性能,促进水分少蒸发。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要适量运用有机肥技术,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农业的节水效率。每个区域都可以根据当地环境,进行最佳方案的选取,逐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4.对应用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
土壤保水剂有一系列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土壤多余水分的吸收,而且能够在需要时,缓慢释放,促进农作物的一系列发展,充分保证土壤的水分微环境,促进种子之间的萌发能力。在农作物的发展过程中植物吸收的水分有一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挥发掉了,在实际操作中降低植物的蒸腾耗水能够合理改善农作的水分浪费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抗旱剂具有抑制作物过度蒸腾的作用,达到防旱、节水、抗旱的能力实现。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利用旱地龙来抑制作物的水分过分蒸发,有利于作物的增产效果,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为了促进作物的生长,也可以利用一系列生长调节剂,进行合理实施,促进作物的根系发展,促进植物根系的吸水能力的提升,提高作物的系列抗旱能力。
5.中耕措施应用
为了促进土壤储水量的增加,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可以进行适时深翻,以起到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促进土壤根系的发展提高作物的吸水系能。通过一系列的中耕松土措施,可以有效抑制浇灌后,雨后的土壤水分蒸发的问题,促进对雨水,灌溉水的贮存,达到蓄水的木笔,不仅可以延长灌水的间隔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减少灌水次数,促进农作物的增产能力。
6.对节水灌溉制度的系列推广
为了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作效益,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根据农作的不同品种与生物规律,进行合理灌溉制度的制定,将灌溉与农艺措施之间相互联合,做到促、控的结合。比如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即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灌溉,改变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而采取“薄、浅、湿、晒”四位一体的方式进行灌溉。这项技术只是通过改变灌水习惯,就可以节水1500m3/hm2,结果显著,近年来已在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了400万hm2,可增产稻谷375kg/hm2。
7.节水措施的具体实现
(1)田间地面灌水: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百分之二十。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2)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埋没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省水30%到50%之间。
(3)微灌:有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系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微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到85%之间。微灌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灌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上。
(4)喷灌: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咀将水喷洒到灌溉土地上,喷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能节水50%到60%之间。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适宜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
(5)关键时期灌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 [科]
【参考文献】
[1]许迪,程先军,谢崇宝等.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研究[J].节水灌溉,2001,(4):7-11,20-43.
[2]樊志升,胡毓骐,周子奎.间歇畦灌灌水技术及其节水机理的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1997,(4):39-43.
[3]史学斌,马孝义.关中西部畦灌优化灌水技术要素组合的初步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5,(2):39-43,80.
基于农艺措施的农业节水技术 篇4
1 培育高产抗旱品种, 调整品种结构
不同作物品种间抗旱性差异较大, 对水分的利用率影响较大, 如玉米等C4作物比小麦等C3作物高[3,4,5]。因此, 为提高水分利用率, 在作物种植过程中, 采取适应自然资源配置, 选择抗旱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进行专业化种植, 优化作物的种植结构。同时, 利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培育节水高产品种, 利用品种的抗旱性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 农田覆盖技术
为提高用水效率, 降低农田水分无效蒸发, 可进行农田覆盖, 从而阻断土壤水分的乱流、垂直蒸发, 促进水分横向迁移, 以达到人工调控土壤、作物间水分的目的。地膜覆盖使田间水分蒸发阻力增大, 降低土壤的无效蒸发, 从而使水分在土壤、作物、大气之间有效循环, 提高土壤的贮水量, 改善作物吸收水分条件[6]。秸秆覆盖是一种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效益明显的节水技术, 它能减少地表蒸发和降雨径流, 提高耕层供水量, 具有改土培肥、保持水土和节约灌溉用水的功能, 增产效果明显。
3 增施有机肥, 推广节水施肥技术
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 增加土壤的孔隙度, 有利于地表径流、雨水的蓄积。因此, 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 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从而促进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能把入渗土壤中的水变成毛管水保存起来, 以减少蒸发。因此, 在生产中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 以肥调水, 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各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寻求以肥调水的最佳方案, 在实践中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土壤保水剂可以快速吸收土壤中多余水分, 并缓慢释放, 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要, 成为农作物干旱时的“小水库”。利用保水剂拌种包衣, 可以将水分有效富集于种子周围, 使土壤水分微环境得到, 从而促进种子萌发[7]。
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很大一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挥发, 降低植物的蒸腾耗水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作物的水分状况。因此, 生产上常用抗旱剂抑制作物的过度蒸腾, 从而达到防旱、节水、抗旱的目的。如生产上常用FA旱地龙抑制作物的水分蒸腾, 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通过应用生长调节剂, 如奥普尔、惠满丰拌种、灌根及适期叶面喷施, 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使植物根系量较大, 吸水能力增强, 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5 中耕
为增加土壤蓄水量, 可在作物生长的过程中适时深翻, 不仅可以疏松土壤, 改善土壤环境, 而且可以打破犁底层, 促进土壤根系的下扎, 提高作物的吸水能力。通过中耕松土, 可抑制灌后、雨后土壤水分蒸发, 促进雨水、灌溉水下渗与贮存, 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 同时可以延长灌水间隔时间, 减少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溉量, 增产效果比较明显[8,9]。
6 推进节水灌溉制度
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用水量, 提高水分的利用率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因此, 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特征特性和生物学特点, 制定节水灌溉制度, 并将灌溉与农艺措施相结合, 做到促、控结合。如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即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灌溉, 改变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 而采取“薄、浅、湿、晒”的方式进行灌溉。这项技术只是改变灌水习惯, 可以节水1 500 m3/hm2, 效益显著, 近年来已在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了400万hm2, 可增产稻谷375 kg/hm2。
摘要:介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包括调整种植品种结构, 培育抗旱高产品种,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农田覆盖技术, 降低农田水分无效蒸发;增施有机肥, 推广节水施肥技术, 增大土壤涵蓄水分的能力, 以减少蒸发;化学调控技术, 深翻及中耕技术, 推进节水灌溉制度等方面, 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减少农业用水。
关键词:农作物,节水,抗旱
参考文献
[1]许迪, 程先军, 谢崇宝, 等.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研究[J].节水灌溉, 2001 (4) :7-11, 20-43.
[2]樊志升, 胡毓骐, 周子奎.间歇畦灌灌水技术及其节水机理的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 1997 (4) :39-43.
[3]史学斌, 马孝义.关中西部畦灌优化灌水技术要素组合的初步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 2005 (2) :39-43, 80.
[4]马娟娟, 孙西欢, 郭向红, 等.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0 (2) :160-163, 178.
[5]彭彦明, 丰秀萍, 张国昌.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1) :58-59.
[6]陈克森, 张良成, 程坤.山东省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 :66-69.
[7]王小瑞, 吴洁.榆林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0 (6) :121-122.
[8]闫红.回收滴灌带、实施秸秆还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棉花, 2009 (2) :35.
安全技术措施 篇5
1、掘进煤(岩)巷回风串入采掘工作面时,采掘工作面保证有足够的风量。掘进面用风后的回风进入采掘工作面的风流中瓦期或CO2浓度必须在0.5%以下,其它有害气体应符合要求。
2、加强通风设施管理,减少风门漏风。在进入采掘工作面的风流中,必须装有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仪。
3、保持采掘工作面的进回风有4m2以上的断面,使进回风和行人畅通。
4、测风人员要经常测定风量,如有变化,应查明原则,及时予以处理。
二、瓦斯管理措施
1、加强采掘工作面的瓦期检查,如有瓦斯增加,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串入采掘工作面的瓦斯含量不得超过0.5%,如有超限,要立即停止采掘工作面作业,然后查明超限原因,进行加大配风量等措施进行处理。
3、在采掘工作面进风巷安设瓦斯监测探头,随时掌握串入工作面的风流中瓦斯浓度,探头或监测主机如有超限报警,要立即通知工作面停止作业,汇报矿领导并检查处理。
4、在工作面设置瓦斯检查牌板,瓦检员每次检查结果都要写在牌板上,瓦斯浓度有变化(增加)时,要与当班作业人员讲清楚,作好防范措施。
5、采掘工作面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每班进行详细检查,认真维修 ,严禁出现失爆和漏电。
三、防尘措施
1、岩巷掘进要坚持湿式风钻打眼,减少粉尘飞扬。
2、采掘工作面上下巷要认真执行洗尘制度,至少每月洗尘一次,防止粉尘堆积。在采掘工作面进风巷中进行喷雾降尘,净化风流。
3、要坚持打眼前冲洗煤帮,放炮后和铲装煤时洒水。
4、地点要设喷(洒)水装置,保持正常喷雾洒水。
5、作业人员要做好个体防尘。
四、放炮措施
1、放炮线要够长(一般长70m),采、掘放炮要错开。
2、炮眼要装满炮泥并封实。
3、放炮前要加强支护,认真执行“三人联锁放炮制和一炮三检”制度。
五、排放CH4措施
1、如因停电或其它原因酿成掘进工作面停风而积聚了瓦斯,必须按排放瓦斯措施进行排放。
2、排放前要组织排放瓦斯组,瓦斯排放组要有矿领导担任组长,有安监员、瓦检员、电工参加。
3、瓦斯排放前,要先学习排放瓦斯措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4、排放前,要先停掉被串联通风工作面进回风巷的一切电源,停止作业,设岗拦截人员进入。
5、电工负责停送电,不可误送电。
6、风机试运转,并要用开关控制启动,不可反转 ,检测风量,保证风机不吸循环风。
7、严禁“一风吹”,严格控制排放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0%,如浓度超过时,可采用勒风筒或将风筒接头错开等,调整及控制风量。
8、确认瓦斯排完后,要进行认真检查,直到掘进迎头,均要正常。
9、瓦斯排放完成后,方可通知工作面对上下巷的电气设备送电,开始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和解决措施解析 篇6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27-1
1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为农业技术的进步与现代化提供了政策保证,促进了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在新品种、新设备与新科技的推广应用上,由各级政府部门与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进行技术的推广工作。对农民进行宣传,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对农民进行相应的教育,培养新型的现代化农民;设立相应的试点农户作为典范向周边乡村进行新技术与设备的宣传与推广工作。
2 农业技术推广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2.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全国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体系堪忧。一方面,农业技术统计工作不到位、信息不畅、相关费用不到位等,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正常工作。更有甚者,有很多农业技术推广站出现了胡乱编制岗位、在编不在岗等现象。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的待遇低、条件差,这在客观上难以招揽相关的人才投入到技术推广的工作中。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内部的管理体制也不健全,缺少竞争、奖罚激励、监督机制,难以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2.2 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力度仍然不够
全国基层的乡(镇)大都会有农业技术推广站,但是其办公条件却让人不敢恭维。大部分的推广站没有相应的信息收集与传递工具,缺乏相应的设备辅助工作。在技术推广宣传与培训中,仍然采用教学板与宣传页等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有2/3“有设备,不办公”,另外的1/3连基本的办公条件都有没有。国家应做好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保障工作,保障其正常工作。
2.3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权责不清,业务素质较低
我国的大部分推广中心的管理工作混乱,各工作人员对于其职权把握不清。在出现问题后互相推脱责任;在有业绩时,疯狂争抢。而且在推广站中,大部分人员没有相应的学历与相关的技术素质,工作中无法合理的处理出现的问题。合理分配任务,理清权责,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技术推广站非常重要的环节。
2.4 农民培训与试点工作的不到位
大多农民对新的科技成果存在抵触情绪,这主要是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再有就是文化素质不高造成的。而且,农业技术推广站在设立试点农户方面的工作力度不足,没有做到让榜样带动其他农户的技术改进工作。
3 解决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管理体系建设
在我国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也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的完善。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中,完善管理模式,合理安排人员工作,做到信息收集、传递、反馈的一条龙式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竞争、奖罚、监督机制,带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工作之外,还要做好工作环境的改善与工作待遇的提高,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创造更加优秀的工作业绩。
3.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正常工作的进行
我国虽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给予了财政支持,但力度明显不够,还需要更大的财政支持,更新工作站的办公设备与工作条件,使工作人员在先进的条件下进行更加有效、便捷的工作。在发放财政资金时,也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3.3 分清权责,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推广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工作人员的权责划分不清楚。在今后的改进中,合理分配工作,明晰各方职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评定。在工作人员工作素质不高的问题上,要积极引进人才和加大自身培养力度,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我国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4 加大新型农民的培养,建立典型试点单位
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是推广站的事情,同时也是农民自己的事情,所以农民应该积极配合其工作。工作站要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积极培养新型的现代化农民,促进技术的快速推广。除此以外,还要设立示范户,给其他农民进行示范,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技术的改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搞好了试点示范工作,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就会引起其关注,这样就会更加容易的加快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使推广工作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李学敏.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北京农业,2013,24(18):225.
[2] 郑淑玲.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06):361-366.
红松造林技术措施 篇7
为使红松嫁接苗在栽植后尽早提前结实, 提高种子产量, 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造林地上直接栽植红松嫁接苗是建立红松高产种子林最快速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做好红松嫁接苗栽植后的经营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红松属针叶乔木类珍贵树种
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南地带, 喜光性明显, 树龄越大需要光照量会随之增加, 抗寒性较强, 耐低温, 喜欢凉爽的气候, 山坡地带生长茂盛, 具有根浅性, 主根不发达, 侧根以水平方式展开, 扩展面较广, 在排水不良和永冻层的谷地不利于生长。
1.2 影响红松生长的自然因素
1.2.1 气候
红松属于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树种。红松对大气湿度较敏感, 红松对湿润气候比较敏感, 湿润的气候对红松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2 光照
红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光照, 而随着树龄不逐渐增加, 对光照的需求量也渐渐增大, 但它也有一定的耐荫能力, 在天然林中能构成世代的异龄林。
1.2.3 土壤
红松的生长应选择湿润、肥沃的土地, 排水良好和松、软透气性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是适宜它生长的最好选择。
2 红松的造林技术方法实施
2.1 采种
红松球果的成熟期为每年9~10月上旬。当球果由绿色变成黄绿色, 成熟期时, 个别球果开始脱落, 这时可从地面采集球果进行采种。采收的球果应堆放在通风、干燥处, 受热会影响种子的质量。一般使用木床脱粒法或红松球果调制机进行脱粒。脱粒后立即筛选和晾晒、除杂。
2.2 适时播种与育苗
2.2.1 选择适宜的地块
选择合适地块是丰林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为红松选择地块时, 无论是阴坡还是阳坡, 都应考虑土壤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等因素, 除了水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 还受到土壤、地理位置的地域因素影响, 所以, 松种播种时, 应选择适宜其生长发育的土壤肥沃或排水性较好的坡地为宜。
2.2.2 整地
做好整地工作, 能很好地调节土壤水分和结构, 这样才有利于红松树苗的生长和发育。有部分地区, 会根据立地条件采用明穴造林, 在造林前1年的雨季进行整地。
2.2.2. 1 春翻与秋翻
在杂草少、土壤较为松软的地块进行整地, 有必要进行春翻, 春翻深度9~14cm为宜, 并用1%~3%的硫酸亚铁熔液进行土壤消毒。秋翻深度18~24cm。
2.2.2. 2 在土壤易流失的陡坡进行整地诮以块状规格最为稳妥
规格最好以60cm×60cm的尺寸标准进行, 根据苗圃地的自身情况, 适当施有机料以做能源储备。
2.3 科学催芽
2.3.1 在种子发芽期间, 床面要经常保持湿润, 采取少灌、多次、以利于种子发芽出土
根据红松种子的特性采用越冬层积催芽法比较有效, 红松种壳坚厚, 不易透水和通气, 且在种子各部分组织中均含有脱落酸抑制发芽, 所以播种前必须催芽。在适当的月份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又背风的地方.山地可选半阳坡或半阴坡的山脚附近。然后挖深和宽各2m的坑, 长以种子多少而定。
2.3.2 适时播种
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 当春季地下5cm处温度达到8℃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前要保持苗床湿润, 用播种机或播种滚筒播种上, 然后加以镇压, 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注意应及时追肥, 保障苗木的生长发育, 促进苗木良好的木质化。
2.4 造林
2.4.1 苗木的选择
苗龄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幼林成活率的高低和发育状况, 因此, 先选择苗杆粗壮而顶芽饱满、根系完好的苗木做为栽培对象, 这样的苗木成活率与生长量都能有所保障, 上山苗龄一般采用1~6a生苗进行造林, 在苗龄的选择上最好不要太小或太大, 小苗根系细弱, 对外界环境和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不强, 成活率较低, 而大苗的缓苗期则较长, 生长速度缓慢。在质量方面, 不管是2a生还是3a生, 苗地径均可达到0.3~0.4cm以上, 苗高10~15cm以上, 根系完好, 须根发达。
2.4.2 起苗
起苗时要掌握好造林进度, 以随起随运的原则进行装运, 在此过程中, 要有专人负责, 保护幼苗根部和顶芽不遭到碰撞, 避免苗根裸露和光线直射, 保持根部湿润和充足的水分。
2.4.3 红松造林
玉米灌溉技术措施 篇8
1 玉米需水规律
1.1 田间需水量
玉米田间需水量, 指整个生育期由于生理活动、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的灌水、降水及地下水的总量。它因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幅。一般在正常的气候和合理栽培技术措施下, 玉米的需水量随着产量提高而提高。
1.2 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 不同生育阶段, 植株蒸腾面积及根系量都在发展, 环境条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所以其阶段需水量存在较大差异。
1.3 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状况的反应
实践和研究证明:玉米对水分状况的反应总的趋势是苗期比较耐旱, 从拔节以后对水分亏缺越来越敏感, 抽丝期最敏感, 此后敏感性下降。出苗至展开5叶期, 因植株生长缓慢, 个体少, 耗水少, 一般土壤水分就可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展开5叶至拔节, 雄穗正在发育, 雌穗开始生长, 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对水分敏感, 但正常情况仍不需要灌水。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是茎叶生长最快, 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 也是玉米对水分较敏感时期。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发育的关键时期, 进入玉米需水临界期, 开始灌水。抽雄散粉至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时期。
2 玉米的灌溉方法
2.1 坐水种植法
在遇到春旱, 无法正常播种的情况下, 采用坐水埯种方法, 既可节水, 又可保全苗。每埯浇水2.5升左右, 相当于10毫米降水量, 保苗率可达95%以上, 能坚持30天内不用再浇水。每667平方米按3000埯计算, 共需水7.5立方米, 只相当于地面灌水的1/10, 每667平方米可节水60多立方米, 具有投资少、易操作、见效快的特点。
2.2 沟灌或隔沟灌
玉米为高秆作物, 种植行距较宽, 采用沟灌非常方便。沟灌除了省水外, 还能较好保持耕层土壤团粒结构, 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促进根系发育, 增强抗倒伏能力。沟灌一般沟长可取50-100米, 沟与沟间距为80厘米左右, 入沟流量以每秒2-3升为宜, 流量过大过小, 都会造成浪费;隔沟灌可进一步提高节水效果, 可结合玉米宽窄行采用隔沟灌水, 即在宽行开沟灌水。每次灌水定额仅为20-25立方米, 这种方法既省工又省水。
2.3 长畦分段灌和小畦田灌溉
灌溉水进入畦田, 在畦田面上的流行过程中, 靠重力作用入渗土壤的灌溉技术。要使灌溉水分配均匀, 必须严格地整平土地, 修建临时性畦埂。畦田整平土地的要求一般是田坡度为0.001-0.003, 在日前我国土地整平程度不要太高的情况下, 采取长畦分段灌溉和把大畦块改变成较小的畦田块的小畦田灌溉方法具有明显节水效果, 可相对提高田块内田面土地平整程度, 灌溉水的均匀度增加, 田间深层渗漏和土壤肥分淋失减少, 节水效果显著。一般所提倡的畦田长50m左右, 最长不超过80m, 最短30m。畦田宽2-3m左右。灌溉时, 畦田的放水时间, 可采用八九成, 即水流到达畦长的80%-90%时改水。
2.4 管道输水灌溉
用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目前采用的一般有地下水硬塑料管, 地上软塑料管, 一端接在水泵口亡, 另一端延伸到玉米畦田远端, 灌水时, 挪动管道出水口, 边灌边退。这种移动式管道灌溉, 不仅省水, 功效也较高。
2.5 间歇灌
又称波涌灌或涌灌。灌溉水流间歇性地而不是像传统灌溉那样一次使灌溉水流推进到沟的尾部。它是由左右转换的间歇阀装置 (有机械阀和电子控制阀两类) 控制水流向两组沟 (畦) 交替供水的灌溉技术。由于周期性循环供水, 间歇灌具有灌水推进速度快、省水、灌水均匀等优点。间歇灌改善了土壤入渗条件, 由于间歇供水使土壤人渗层出现周期性吸湿和脱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水流的平整作用使土壤表面形成致密层, 人渗速率和面糙率都大大减少, 当水流经过上次灌溉过的田面时, 推进速度显著加快, 推进长度显著增加, 改进了常规连续灌水时的连续过湿现象, 田间深层渗漏减少, 为高产节水提供了条件。
2.6 贮备灌
玉米播种前必须保证土壤有足够的墒情, 既要能满足种子发芽出苗需水, 又要保证拔节前对水分的需要, 促使根系下扎, 壮苗发根。播前贮备灌需灌深、灌透, 尤其是盐碱地, 应做到洗压盐碱。贮备灌水量一般为每公顷1200至1500立方米, 同时要做好灌后耙耱保墒工作。
3 苗期蹲苗
玉米苗期以生长根系为中心, 需水量少, 生产上一般不灌水, 而是采用中耕松土, 保蓄水分, “以耕代灌”, 形成上干下湿、上松下实、跑表墒、保底墒, 以利控制地上茎叶的生长, 促进根系的深扎, 达到根强、株壮、节短、茎粗、耐旱抗倒, 穗大粒多, 提高产量的目的。
生育期灌溉玉米生长期内一般需灌水4至5次, 特别要抓好三个关键时期的灌水。春玉米灌头水是在拔节孕穗期, 这是第一个关键时期, 必须罐透、灌足、灌水量每公顷1300至1400立方米, 盐碱地应适当增多。头水后茎15至20天, 即抽雄扬花期, 为玉米需水临界期, 是第二个需水关键时期, 应根据苗情和土壤肥水状况灌水1至2次。玉米灌浆至成熟时间较长, 为第三个关键时期, 应灌水1至2次。后期灌水每次灌水量每公顷100至1200立方米, 不宜过大, 避免根系过早衰老。
玉米去生育期灌溉定额可保持在每公顷5500至6000立方米范围内, 高产地块可适当增加灌溉用水。
4 结束语
长期以来, 世界各地研究和推广了许多玉米灌溉节水技术, 取得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节水灌溉主要包括改进地面灌溉、喷灌、滴灌、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劣质水灌溉技术以及非充分灌溉和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其中, 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包括水平畦田灌溉、波涌灌溉和非充分灌溉等, 技术的关键是采用激光控制整地大规模提高土地平整精度。玉米节水灌溉管理技术主要是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遥感技术进行大面积区域作物耗水监测、土壤墒情预报和灌溉预报,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玉米灌溉预报程序也广泛应用于灌区的水管理, 实现区域效益最佳的农田水分调控管理。通过推广玉米灌溉先进技术, 美国等国家田间灌水效率已达到80%。
参考文献
[1]高产玉米节水灌溉措施[J].北京农业.1998年第07期.[1]高产玉米节水灌溉措施[J].北京农业.1998年第07期.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篇9
1.1 推广工作正在全面普及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经逐步落实起来, 各地区能够做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机构设置、部门设置, 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和培训师投入到实际推广工作中来, 吸纳一部分新的农业技术作为主要推广对象, 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各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全面开展, 我国农业生产必然要走向技术化和现代化[1]。
1.2 推广效率低下, 技术应用不理想
我国在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表现出色, 不过在这些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方面暴露出了效率低下, 实用效果不强的缺陷。在我国局部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可以发现很多新型农业技术无法获得实际应用,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对农业生产的推动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我国农业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安排的人手不足, 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深入, 使得一线农业生产人员、从业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效率较低, 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意识不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对提高生产力、提高产量的技术有所侧重, 但是, 对农产品安全品质有保障的技术却明显关注不足,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农产品的安全品质提升有限。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对如何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如何提升农产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的技术推广不理想, 使得我国农产品在产量获得提升的同时, 在产品质量上没有获得明显的突破, 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一流的最大障碍。
2 改进措施
2.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专业人员配置
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个弱势环节, 主要包括办公设施落后、宣传推广设备落后、交通通讯设备落后等。农业部门要注意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办公设备的采购和安置量, 针对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做好新型技术设备的普及和应用, 促进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提高。
农业部门还要关注对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引入和培训, 积极与农业技术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 一方面引进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一方面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农业技术培训, 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在更加紧凑、科学、合理的环境下发挥作用, 充分调动农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新型农业技术发挥作用, 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合理转化提高。
2.2 做好经费补贴和绩效设计, 提高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性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动力不足, 农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看不到实际利益, 得不到切身的利益保障[2]。农业部门既然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就有必要做好切身利益的刺激, 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
一方面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的绩效补贴扶持, 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推广业绩、所负责地区的新技术普及程度等提供合理有效的绩效和经济补贴;或者优先给与岗位评优、职位动迁等方面的福利待遇支持。另一方面要对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区域的农民、农业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扶持。比如设立新技术应用保障保险机制, 保障固定收益;或者给与农业技术应有经费补贴;或者强化新技术下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疏通与优先推荐采购等。以实际利益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从业者积极应用新技术, 强化农业技术利用效率。
2.3 做好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建设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监督检测是一项重要内容, 是确保我国农业产能提高的同时, 农产品的品质更加迎合各方面需求的重要条件。要积极抽调专家、农业专员、农产品安全检测检疫人员, 根据国内外顶级餐饮企业或农产品管理部门、机构设定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重点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有害物质残留和病虫害, 提升农产品的安全卫生品质和营养价值。有合理有序的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发挥作用, 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生产成果迎合社会发展大需要, 为我国农产品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3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各地区的实际落实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品质化进程。农业部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地方政府要紧密合作, 创新工作模式和思维理念, 积极推动农业技术的应用效率提高,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发展。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生产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形势一片良好, 各种农机具普遍应用, 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不过在农机具普遍得到推广的同时, 农业技术也要跟进, 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生产软硬实力共同进步。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进行思考, 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改进作为重点考虑对象, 以期为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做出指导。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安全,现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刚, 王泉根, 黄锡.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关于苏州市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J].上海农村经济, 2006, (05) :56-57.
谈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 篇10
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 是个荒漠化日趋严重的国家。节约用水, 尤其是节约农业用水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灌溉方示, 从而做到了灌溉系统的供水过程与植物的吸水过程在时间上同步。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将水分与肥料直接送入根区层, 避免了径流损失、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 节水高效, 并实现对植物的全生命期进行持续灌溉。所以在农村加快节水灌溉的步伐对农业的增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和体系
1.1 发展节水灌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
率和效益, 而科学分析评估灌溉用水效率状况, 是合理评价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和分析节水潜力的重要基础, 是各级政府部门制定规划、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灌溉水利用率是衡量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 是灌区改造与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指标, 为适应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节水灌溉发展的要求, 摸清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现状, 深入分析灌溉用水效率的不同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提出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对策措施, 为节水灌溉发展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1.2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灌溉水利用率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被灌溉对象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的百分数。它反映全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 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能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 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方法就显得尤为关键。
1.2.2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据统计, 截止2010的底, 全国灌溉面积达到9.95亿亩, 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5亿亩,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9.6%。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4.1亿亩, 其中喷、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1.77亿亩, 占全部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的43.2%。
1.2.3 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
1.2.4 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 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 发展节水灌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节水灌溉是一项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 需要多部门动员起来, 做好节水灌溉工作。
第一, 节水灌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当前一是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 做到计划用水, 计量收费, 节约奖励。二是做好节水灌溉的投入机制, 规划并搞好节水灌溉的工程建设和技术的投入等。三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改革策略。四是建立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 理顺水费价格, 分步到位。五是完善水费计量缴费的管理办法, 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机制, 成立用水户协会合作组织,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六是深化水利工程制改革。
第二, 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 建立科学的节水灌溉规划体系。
规划是工作的基础, 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节水灌溉规划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以供定需, 以水定种植结构的原则统筹考虑, 积极推进节水灌溉进程, 同时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 新材料, 新工艺的推广力度, 带动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地科学地确定节水灌溉的布局的模式。第三, 突出农田在节水灌溉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水利技术员在节水灌溉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3 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3.1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建立农民用水管水组织
一是让农民自愿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上, 应该采取政府扶助支持, 建立节水灌溉专项资金, 农民对不在政府计划内的灌溉区域自主投资。三是从管理和产权上看, 凡是能将工程产权落实到户的, 通过农户独有或规范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 将产权明晰到个体农户。灌区农民要通过成立灌溉协会, 参与灌区改革、运行和管理, 增加灌区管理的透明度, 让农民交明白水费。
3.2 加强管理, 发挥水价对节水的杠杆作用
现在在农村的节水灌溉设施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 在使用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 因此在农村在实行水价的奖惩机制, 实行水价定额制。
3.3 多渠道融资, 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加大投资, 企业助资, 个人集资, 以这三种方式加大大中型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 对陈旧的无法运行的老设备进行重新改造。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实现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 适当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完善节水灌溉设备, 大节水宣传力度。
3.4 扩大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面积
实施非充分灌溉或调亏灌溉, 人为地控制水量供给, 不仅能够减少作物的奢侈蒸腾, 抑制作物茎叶生长, 有利于改善作物品质, 而且可以将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 实现灌区作物总产最大。
3.5 进一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
要根据各地区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 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 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
3.6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几年农业的主攻方向, 向中低产田要效益, 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丘陵薄地重点搞好雨水利用, 加强雨养农业和小水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 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3.7 加快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建设
根据发展节水灌溉的总体规划, 扶持和培育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产业, 形成规格化、系列化, 做到配套齐全, 价格低廉, 服务及时, 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可靠的保证。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水与农业息息相关, 水的短缺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所以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节水灌溉是根植于传统产业的朝阳产业, 应用广泛, 利国利民, 近几年我国的节水灌溉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摘要:文章介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含义及体系, 分析了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最后对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钱蕴壁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2.[1]钱蕴壁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2.
[2]郝仲勇等.浅析北京市农业节水发展方向[J].节水灌溉, 2002 (2) :42-43.[2]郝仲勇等.浅析北京市农业节水发展方向[J].节水灌溉, 2002 (2) :42-43.
玉米抗旱技术措施概述 篇11
关键词:玉米;抗旱;产量;蓄水保墒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1-0076-03
地球上约1/3的土地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他湿润、半湿润地区也常遇到周期性、季节性和难以预期的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我国是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之一,降水量在600 mm以下的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4%。干旱可使玉米产量降低25%~30%,是影响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的第一限制因素。干旱主要损伤植株的生理代谢和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下降。通过采用适当的栽培技术、耕种方法、化控技术和抗旱品种,能有效降低干旱带来的产量损失。
提高旱地玉米的生产力和减轻阶段性干旱的损失可基于以下思路:1) 改造或改善水环境,使之适应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2) 改造或改良玉米品种和大田植株,使之适应不良的水环境。具体来讲,一是减少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干旱的程度;二是提高玉米品种和植株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
1 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它地区的干旱季节,若没有灌溉条件,首先考虑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降水和地下水。一方面要使降水尽可能地渗入土壤,减少地面径流和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要使地下水得到最大可能的保存和利用。
1.1 传统耕作蓄水保墒
人们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旱耕作措施。我国古代十分重视耕后细耙和镇压的保墒抗旱作用。金元时代成书《种莳直说》指出:“古农法犁一摆,摆功到,土细又实,六根在细实土中,又碾过,根土相著,自耐旱。”传统的抗旱耕作措施主要有深耕、耙耱、镇压、深松和中耕。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各地形成一系列抗旱耕作体系,主要有三深耕作法(深耕、深种和深锄,大寨)、三墒整地法(耙耱保墒、镇压提墒和浅耕塌墒,太行山区)、四早三多耕作法(早灭茬、早深耕、早细犁、早带耙、多粗犁、多细犁和多耙地,山西省闻喜黄土丘陵地区)、砂田耕作法(甘肃省中部地区)、海绵田耕作法(太行山区的土石山区和大寨)和深松耕法。这些传统措施只要因地制宜,运用得当,就会在旱年产生明显的增产效果。深松耕法有利于蓄水保墒、根系下扎和土壤有机质积累,可在土层深厚的旱地农田中推广应用。从饱受旱灾之苦的吉林、山东的玉米生产调查来看,受灾程度与土壤耕层的深浅及土地的肥沃程度密切相关,加强土壤耕作管理,特别是深松深耕及培肥土壤,是确保玉米生产长期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
1.2 增施有机肥培肥土壤
土壤有机质是形成土壤良好结构和耕性的重要因素,其胶结是形成水稳性团聚体的主导因素,腐殖质含水量高且多,与粘粒紧密结合形成水稳性高的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的粘结性和粘着性,并通过表面积和分散度影响土壤的可塑性。具有良好结构和耕性的土壤在作物生长季节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可蓄纳较多的天然降水,减少土壤蒸发。同时,有机质也是重要的土壤营养库。土壤有机胶体复合物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吸附和保持大量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吸附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代化性的无机矿质元素,可迅速被植株利用,维持土壤供肥能力。山西近年提出的“有机旱作农业”就是基于土壤有机质的这种高蓄纳、少损失、高供肥特点,以肥(主要是有机肥)调水,大大提高旱地的生产力。
1.3 免耕和秸秆覆盖
采用作物副产品——作物秸秆覆盖地面,可减少高强度降水的地面径流,增加土壤纳水蓄水能力,减少地面水分无效蒸发,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根系发育,从而减轻植株的干旱胁迫强度,增强植株的耐旱性。
由于旱地秸秆全地面覆盖的农事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山西农科院研究了免耕整株玉米和高粱秸秆半覆盖技术,该技术省时省工、简单易行,经济效益显著。具体作法是:晚熟玉米秋季摘收果穗后,不耕地,不去茬,将玉米或高粱秸秆全部覆盖在地面,翌年播种时将秸秆扒在垄上成为半覆盖,在垄间播种施肥,出苗前喷洒除草剂。免耕半覆盖技术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耕层对降水的积纳能力,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干旱环境下土壤的含水量,使根系扎得深、范围大、根量多。在春旱、伏旱夹秋旱及春涝年份,免耕整株秸秆半覆盖可使玉米及高粱不同程度地增加产量,而且随免耕整株秸秆半覆盖年限的增加,增产幅度随之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秸秆覆盖地面阻隔太阳辐射,导致春天地温回升缓慢。试验研究表明,6月上旬以前,免耕秸秆半覆盖耕层日平均地温低于传统耕作2~3 ℃,其中5 cm土层约低3 ℃,10~20 cm土层低2 ℃左右;6月中旬,5 cm土层低于传统耕作2 ℃,10 cm以下地温接近传统耕作;6月下旬以后,地温与传统耕作才基本相同。
1.4 地膜覆盖技术
在甘肃河西地区,早霜使增产潜力较大的中晚熟品种在露地条件下难以成熟。玉米棵间蒸发是土壤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0%~40%。为此,甘肃农科院粮作所研究了条状地膜覆盖和全地面地膜覆盖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研究表明:在玉米拔节期以前,全覆盖日均耗水量低于条膜覆盖和露地,但之后日均耗水量明显高于条膜覆盖及露地;在大喇叭口至抽丝期,全膜覆盖玉米的日均耗水量比条膜覆盖增加34.4%,比露地增加48%;全生育期总耗水量比露地高44%。但全膜覆盖大大降低了耗水系数,分别比条膜覆盖和露地降低11.3%和17.5%,棵间蒸发(5月10日—9月10日)分别降低73.0%和77.6%,大大提高了玉米的水分利用率。同时,全膜覆盖能明显提高0~5 cm土层温度,促进玉米发育,使物候期明显提前,避免早霜危害。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比条膜覆盖和露地分别增产13.9%和26.5%。条膜覆盖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效果,而且不揭膜的比中间揭膜的抗旱效果明显。
nlc202309040107
2 选用节水模式
以色列的旱地水浇农业世界闻名,是现代旱作农业的典范,其中滴灌技术、微灌技术及喷灌技术是实现旱作水浇农业的技术保证。在西北年降水量不足150 mm的干旱山区,玉米产量很低,许多年份颗粒无收,近年来,他们采用贮水地窖、池坑集水,玉米根区水肥注射技术,使玉米单产提升至5250~
6000 kg/hm2。合理利用降水和地下水,大力发展水养农业,巧用天上水和地下水,是稳定提高土地玉米生产力的关键。
3 改善旱地作物营养状况
施肥培肥,提高土地肥力,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是旱地农作物增产的基本保证。频繁的表层土壤失水变干,使仅施于5~10 cm深度的肥料不能有效被作物根系吸收,大大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
肥沃土壤上作物所表现的抗旱性与某些营养在干旱下对作物仍有相对充足供应有关。我国北方大多数旱地肥料投入少,地力低下;而历来以“粪土”自居的东北黑土地由于长期的高产出、低投入特别是有机肥的低投入,许多地方的土壤肥力逐年退化和下降。适量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可改善营养供应、促进作物根系下扎,从而起到以肥调水、肥水相济的作用。
有机质中的矿质元素含量较低,分解释放速率较慢。无机肥料常含有一种或几种速效高量的矿质元素,可迅速而充足地供给植株营养,但住往不全面,且某些元素的效应比较短,因此有机肥和无机肥应配合使用。旱地表层土壤水分亏缺,大大降低无机肥料的有效性,因此无机肥料一定要深施。
4 调整作物播期及布局
对周期性和阶段性干旱地区,适当调整播期,使作物的生长发育或其水分临界期避开干旱期,可大大提高作物的生产力。干旱常导致玉米花期不遇,此时人工授粉可大幅度减少灾害损失。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需合理安排耐旱与不耐旱作物及品种的比例。
5 选育和选用抗旱品种
遗传特性决定作物的抗旱性,不同品种的抗旱性有很大差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在吉林省梨树县的品种试验表明,在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中玉7号玉米杂交种一枝独秀,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抗旱性。戴俊英等根据干旱下玉米品种的产量表现筛选出不同抗旱品种。
目前,培育抗旱品种的途径基本有:1) 正常水分条件下培育的高产品种,在干旱下仍有较高的绝对产量;2) 在特定的干旱环境下进行专门的抗旱育种;3)运用抗旱品种形态生理特征,在幼苗期大量筛选抗旱品种和材料;4)在逆境胁迫环境和正常生长条件下穿梭育种,以选育高产高抗稳产的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某些高产品种在干旱环境下仍保持较高的产量,但品质却很差,加工及食用性能不好,营养价值较低。因此在胁迫育种特别是在穿梭育种中,应特别注意品质的选择。近年来,干旱诱导蛋白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抗旱基因及其表达知之甚少,利用调控抗旱基因表达和基因克隆来提高玉米的抗旱性,还需进行长时间的研究。
6 增强抗旱锻炼
我国古代就注意到抗旱锻炼对作物耐旱性的影响。两千年前的《汜胜之书》溲种篇中曾记载:雪汁者,五谷之精也,使庄稼耐旱。通过一定的轻度预胁迫处理,使作物产生适应未来干旱环境的形态和内在生理生化变化的反应,称之为抗旱锻炼。根据锻炼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苗期胁迫锻炼和种子锻炼。蹲苗是一种有效的苗期锻炼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生产中。玉米苗期适当干旱,可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水范围,增强叶片的持水保水能力,提高植株耐旱力。苏联学者金杰里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播前锻炼的方法,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该法在我国的增产幅度可达10%~15%,但效果不稳定。
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种子锻炼可分为化学锻炼和物理锻炼2种。物理锻炼如雪水浸种,水合脱水处理,高频电流及磁场处理,脱水处理,吸湿回干、饱合水蒸气平衡处理等,均可增强幼苗的抗旱性。种子的化学锻炼主要是应用化学药剂浸种来提高作物植株的抗旱性,药剂主要有CaCL2·KH2PO4、腐殖酸类药物、CCC、VA菌根、吐温80、SPAMS80、SDS等一些离子和非离子性展层剂。
水合脱水处理、吸湿回干处理、饱水水蒸汽平衡处理等方法简单可行,成本低廉,且无污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姚启伦 陈秘.干旱胁迫对玉米地方品种苗期植株形态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0(2): 20-23.
[2] 王麒.不同抗旱栽培技术模式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农业科学,2011(6):24-26.
[3] 冯贺奎,臧俊岭,万保恒,等.平舆县2013年持续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作物杂志,2014(2):127-131.
[4] 李娟,孟庆平,杨俊才,等.康平县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2014(4):98-101.
[5] 徐英,陈立成,李曼华,等.阶段性干旱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气象科技进展,2014(4):62-64.
Abstract: Drought is the first increase factor to corn growth in arid and semi arid regions in China. Through using improved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selection of water-saving mode,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dryland crops, crop sowing date and layout, drought resistant varieties, breeding and selection of increasing drought resistance, losses caused by drought corn yield can reduce.
Key words: corn; drought resisting; yield; water conservation
种草养羊的技术措施 篇12
1 种草养羊的技术介绍
(1) 选择优良草种科学种植。种草养羊的关键在于选择优良的草种进行种植。草是羊的主要食物来源, 不同品种的草适应的季节不同。因此, 养殖户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草种混合播种, 以满足羊在一年四季对于饲草的需求。
(2) 政府对养羊者进行种草的相关培训。当地政府为规范养羊者的种草养羊技术, 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 并提供相关技术人员跟随指导。种草养羊技术需要一定的门槛, 没有相关的技术和养殖管理经验, 很有可能会导致既不能达到绿化环境、可持续养殖的目的, 同时养羊的经济效益也提不上来的结果[1]。
(3) 政府对种草养羊的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种草养羊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养殖户的养殖成本, 导致其最终的养殖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因此很难调动起养殖户的积极性。因此为了鼓励广大的养羊者应用种草养羊技术, 政府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种草养羊技术应用熟练, 取得显著效果的养殖户可以予以一定的资金奖励, 从而鼓励其他的养殖户争相学习[2]。
(4) 合理放羊, 给草地一个休养生息的间隔时间。养殖户在种草养羊时期, 需要合理放羊, 把握放羊的时间和羊群的规模, 要在草地的承受范围以内, 给草地一个休养生息的间隔时间, 从而实现可持续的高效发展。一般情况下, 当地政府会对草场进行统一的管理, 规定限制放牧期。养殖户要严格遵守政府的相关规定, 科学放羊。
(5) 对草场进行科学地管理。种草养羊技术的另一关键在于对于草场的科学管理。在我国, 大多数的养殖户没有对草场的管理经验, 因此这方面也需要国家进行相关的培训与技术指导。对草场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同时也是提高养羊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养殖户在规范放羊的同时, 还需要定期对草场进行灌溉、施肥和耕地等等养护。在限放期间, 为防止草场被害虫、疫病侵袭, 还需要喷洒一定量的药物进行防治。
2 种草养羊技术实行后的效果
(1)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大面积实行种草养羊技术以来, 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一方面, 养殖户不在国家的草场、山林和森林里放羊, 保证了国家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 大量的养殖户在政府的号召下积极地种植草地, 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 增加了我国的绿化面积[3]。
(2) 养羊者的经济收益大大提升。实行种草养羊技术, 种草的经济成本由政府负担, 相关的技术由政府指导, 因此养殖的效率更高, 养出的羊质量更好, 广大的养殖者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 广大的养殖户掌握了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先进的养殖方法, 逐渐转型为技术型的养殖户。
(3) 我国的养羊技术进一步先进化。实行种草养羊技术代表着我国的养羊技术进一步先进化, 同时也代表着我国畜牧业发展逐渐科学化、合理化。种草养羊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既保护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同时也实现了创造财富的目标。随着种草养羊技术的不断成熟, 我们还可以推广至种草养牛、种草养马, 从而大大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3 总结
目前在我国, 种草养羊技术正在不断地推广, 养殖户种植草地的面积在不断地增加。笔者在本文对种草养羊技术进行了介绍, 并介绍了实行该技术能够取得的良好效果, 希望更多的养殖户能够采用这一措施进行养羊, 提高养羊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杨贤钦, 阎峻岩.关于广西发展山羊生产的调查[J].广西畜牧兽医.2009 (01) 23.
[2]金望强, 徐小聪, 周晓华, 潘臣龙, 章应槎, 章应可.用好用活项目资金, 大力发展山羊生产[J].畜牧与兽医.2009 (02) 3.
【农业技术措施】推荐阅读:
加强农业执法措施10-08
农业节水设计措施管理11-08
节水农业的现状及措施06-11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10-25
市发改委农业问题措施10-15
农业公司农业技术10-11
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措施论文05-30
农业产业规划中的保障措施07-06
现代农业生产农业技术07-23
基层农业发展农业技术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