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共12篇)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篇1
设施农业发展措施
今年以来,xxx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多措并举助推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抓好设施农业,全面落实养殖暖棚建设任务,xxx乡把设施农业建设列入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通过与乡村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靠实了责任,紧盯任务抓落实。
二是整合资金,齐抓共管。全乡上下积极争取“双联惠农”贷款政策机遇,鼓励和支持涉农资金向设施农业倾斜,形成资金合力,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选树典型,优化布局。不断提高现有养殖小区的经济效益,从规模养殖中要效益,加快推进养殖规模化发展进程,同时进一步优化养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规模化养殖小区,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篇2
1 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措施
1.1 合理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
拖拉机和机引农具是一组先进的生产工具, 在进行农田作业时, 必须得到合理的使用, 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和获得“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良好效果。拖拉机是一种动力机械, 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到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拖拉机的工作性能主要反映在拖拉机的牵引功率、牵引力和工作速度等主要指标方面。拖拉机牵引功率利用程度对生产率影响很大, 一般拖拉机的功率利用在90%左右为宜。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牵引五铧犁作业, 耕深20~2222 cm, 在功率利用程度达到90%左右时, 每小时可翻地0.67hm2, 而在同样的土地条件下, 降低功率利用 (减少犁铧或工作速度选用不当等) , 则会降低每小时的翻地工作量。根据不同作业特点, 给各种型号拖拉机分配适宜的作业。不同型号的拖拉机有不同的工作性能、功率、牵引力、行走速度, 作业的适应性能都不一样。因此, 根据不同型号的拖拉机工作性能, 分配适宜作业和科学编制机组, 才能获得好的工作效果。例如:功率较大的链轨式拖拉机适合旱田翻地、耙地、起垄、播种等项作业, 也适合于需要功率较大的作业项目, 如推土平地、开沟、筑埂等农田基本建设;轮式拖拉机适合灭茬、起垄、镇压、播种、施肥、喷药、中耕、运输等, 并可作为固定动力进行抽水、脱粒、饲料加工等场上或后勤加工作业。总之, 在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时, 必须做到既要保证机组有较高的生产率, 又要满足作业质量的要求。
1.2 合理选择速度
合理运用拖拉机各档速度, 对提高生产率是很重要的。当拖拉机负荷不足时, 在确保作业质量和机具安全的情况下, 应使用高速度作业。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3档作业时牵引力大约为2 320 kg, 速度为24~30 km/h;而一台41片圆盘耙所需的牵引力为700~800 kg, 如果牵引2台圆盘耙, 再加上联结器阻力 (约80 kg) , 则农机具阻力共计约1 480~1 680 kg。这样拖拉机用Ⅲ档带2台圆盘耙作业明显负荷不足。用Ⅳ档作业功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而Ⅳ档速度高于Ⅲ档, 生产效率也将随之提高, 约在19.5%左右。
1.3 提高时间利用率
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受时间的限制,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若想充分发挥作用, 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工作量, 除合理使用农机具和合理选择速度外,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时间利用率, 要将空运转时间降到最短, 尽一切努力提高纯作业时间。这就要求生产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农机具要检修彻底, 技术状态完好;定机车、定农具、定作业地点、定人员;搞好土地规划, 消除田间各种障碍物等, 这些都是减少机车空行时间的有效方法。地块的长度对时间利用影响也很大。例如:垄长1 000 m时, 转弯时间约占10%;当垄长200 m时, 转弯时间约占30%。此外, 采用合适的作业方法, 正确操作机组, 不但可以提高作业质量, 而且可减少空行时间。
1.4 充分利用农具的幅宽
由于驾驶员的经验和水平不同, 在驾驶拖拉机作业时走的不直, 很容易出现漏作和重作现象, 这样就会导致机组工作实际幅宽小于或大于构造幅宽。因此, 要提高驾驶员技术水平, 除个别作业 (耙地、镇压) 少重不漏外, 应尽量使工作幅宽等于构造幅宽, 以提高工效。
2 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方法
2.1 保持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完好
保持作业中的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完好是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农业机械只有在技术状态完好的条件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才能够保证作业质量达到农艺要求。保持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完好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作业前按要求对投入作业的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进行彻底检修, 做到需修的必修、该换的必换, 不留任何故障隐患, 保证拖拉机及农具技术状态完好;二是按要求对机农具进行技术保养, 其目的是清除隐患, 避免故障, 保证机具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以提高作业质量;三是按要求操作, 无论是拖拉机还是配套农机具, 在使用时都必须按照所要求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这是保证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最基本常识。
2.2 努力提高驾驶员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农机作业质量不仅与机械技术状态有关, 驾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农机作业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较高操作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去操纵拖拉机及配套机具, 即使它们的技术状态再好, 其作业质量也不一定满足农艺要求。提高农机驾驶员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一是坚持择优录用。无论是驾驶员还是操作手, 在选用上都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建立严格的用人制度, 将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驾驶、操作者优先录用到重要岗位。二是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逐渐废除一些不科学或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旧操作技术, 掌握新的技术, 提高技术水平。三是要经常进行经验交流, 有目的地组织驾驶员、操作者进行经验交流, 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四是驾驶、操作者必须要全面掌握机具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2.3 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建立严密的监督检查制度
农机作业的加工对象是作物、土壤、种子、肥料、农药等, 因各种机械作业因地、因时、因作物等客观条件的不同, 必须依据各农艺技术要求, 制定相应的“农机作业规程”或“农机作业质量标准”, 以此满足一定的质量规范, 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有利于农机作业质量的管理和统一, 同时也便于群众监督。农业机械在生产作业中受“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制约, 不仅有利于农机作业质量的提高, 同时可以使农机、农艺达到最佳结合, 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建立严密的监督检查制度, 是执行“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有利保证”。只有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 实行互相监督, 才能保证“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在农机作业中的真正执行, 使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
总之, 农机化作业体系中提高生产效率及作业质量的方法很多, 且很容易掌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能够注意发现, 认真研究, 不断地进行总结, 就会有更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的方法发现。
摘要:在农机化作业中, 农业机械效率的高低, 决定获取效益的高低;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优劣, 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信誉与发展, 而且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为此, 特介绍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的技术措施。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27
农业机械化,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使用机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对于利用资源、抗御自然灾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增加单产与总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以及对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缩小工农差别,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体现的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业机械化可以协助农民来完成日常生产作业,并减少农民的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其代表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农业机械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当前的困境提出看法和建议。
1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化程度小以及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缺乏等。
1.1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设备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且种类不断增多,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农业机械的设备结构却不尽合理,小型机械较多,大中型机械较少;动力类机械多,配套的机械少;种植机械较多,加工类机械较少;粮食生产机械多,其他作物生产机械少。
1.2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应用及耕种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高,但收获环节机械偏少。在东部和发达城市郊区的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偏远地区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
1.3农业机械化程度小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生产规模小,社会组织程度低导致农民生产收入增长比较慢,因此购买能力较低。同时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能及时缓解农民的购买压力,使农民很难购置大型生产农机装备,从而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
1.4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缺乏
在农业机械化蓬勃发展的大形势下,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更注重综合型的农业机械化人才。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要想让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遇到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建全机械化发展服务体系;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加大农机化发展步伐;四是为顺利开展农业机械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1建立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购买能力的问题。由于收入低,资金积累少,很难有资金去购买机器,这就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放宽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农民购买力的问题;强化农机发展模式。农业机械是一种工具,可以减轻农民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农民购买机械不仅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加收入的手段。
2.2加强机械化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要创新服务模式,发展市场资源配置,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共同使用农业机械,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农业机械销售、生产作业和维修等服务上台阶。
2.3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加大农机化发展步伐
致力于农业机械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力研发新型复合型农业机械,与各大农业高校、农机科研院所及农机生产企业等密切联系,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
2.4致力于农机化专业人才培养,为顺利开展农业机械化夯实基础
人才在各个领域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机化发展中不可缺少。我国大部分农机人才的知识体系更新不及时,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农机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机事业,首先要储备专业人才,以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高需求,同时要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的人才配置加以改善,让更多高校学生学习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以备人才投入;要加强现有农机工程发展人才的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进行农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3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要快速高质量的发展,这个发展的基础就是农业机械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机械化必然代替原始手工走进农业生产,并带动农业生产向更加经济合理的方向迈进。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科学技术含量,融入更多科技知识到农业机械中,是我国农业机械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吕倩殊.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3).
[2] 胡清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08).
[3] 魏玉忠.浅谈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4).
绿色农业保障发展措施论文 篇4
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倡导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一、绿色防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问题,不了解生物农药的应用,效果不好,甚至造成严重减产,使生产者误认为绿色生产,生物防控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以至于生产者失去信心,不再坚持。
2.百姓对标识认识不够,争取标识的积极性不高,这使生产出的蔬菜品质打折扣。有的菜农生产出的蔬菜品质很好,但因没有标识,产品卖不上价。
3.市场上的农药,化肥,成分标注不明,或者干脆就偷梁换柱,使指导者和生产者无法认清,无所依从。给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甚至绝收,使生产者在不明中违反了绿色生产要求。
4.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气温经常不正常变化、雾霾的时而侵扰、长时间的`弱光现象等,给作物造成很多的生理病害发生,这些都是化学农药不能解决的,必须要生物药剂给予调节解决;但是人们往往不知这些,一味地遵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有30多年的化学方法防治,造成环境恶性循环,作物病害越发难以根治。
5.植物病害的致病品种不断变化,重茬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和有害微生物的富集,环境中有害昆虫的抗性提高等等,这些都是与长期应用化学农药有直接关系。化学农药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杀灭自然界中的害虫天敌和有益微生物菌,还大大提高了致病病菌和有害昆虫的抗药性,致使用药量越来越大,达到恶性循环。
二、绿色农业防控的建议
1.用生物农药防虫.如植物源的印楝素、烟碱、苦参碱等治虫,生物源的以菌治虫,以上效果显著、经济、省工;用生物农药防病害和生理病害,减少病虫的抗性和环境污染。
2.加强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培训力量,生物防治要求掌握全面的病理,昆虫,栽培、土肥,化学、气象等各方面的综合性强的技能人才,才能达到生物防治应有的效果。
3.有必要设置生物农药中的微生物存活量检,以免影响预期效果。
4.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和检测制度,约束生产者,使蔬菜品质达标。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篇5
陈晓华说,2011年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4%、99.6%和96.8%,同比蔬菜和水产品上升0.6和0.1个百分点,畜禽产品持平,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陈晓华指出,尽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未彻底解决,风险隐患还未完全消除,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形势不容乐观。2012年各级农业部门要再接再厉,全力以赴,一要以治理整顿为抓手,坚决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要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行动,强化蔬菜高毒农药、畜产品中“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整治,集中查办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药物的大案要案,坚决杜绝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坑农害农。二要以监管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要先行在“菜篮子”主产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产地准出管理,全面提高投入品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质量追溯和质量监测能力,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覆盖“菜篮子”产品主产县,推动提升监管能力、落实监管责任、保障质量安全。三要以乡镇监管机构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体系队伍监管能力。按照农业部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年底前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完成监管机构建设的硬任务;要加强培训指导,强化岗位练兵,切实提升基层农业部门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四要以检验检测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要科学界定部、省、地、县四级质检机构的业务分工和工作范围,严格规范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速测工作;要加快推进质检体系建设,加快投资建设地级,补充完善县级,不断提升省部级检测机构的风险评估预警能力;要加大对质检机构的考核认可,实施检测人员执证上岗,探索建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五要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三品一标”要重点加强证后监管,严格认证程序,提高认证门槛,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要抓紧建立退出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坚决出局,没有整改机会;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不断扩大“三园两场”建设比例和规模。对标准制修订要依法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清理步伐,制定一批执法急需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六要以应急能力建设为抓手,切实做好突发问题的科学处置。要加快完善应急机制,提高信息报送时效性,建立舆情监测制度,健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和监测评估,实现科学管理、明白生产、放心消费。七要以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要注重挖掘、收集监管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并从制度机制层面加以总结、提炼和推广,不断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要积极推动责任落实,加强横向配合和纵向联动,积极探索“分兵把守、协调配合”的监管机制;要大力推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管理,发挥好市场在配置资源、保障质量安全上的激励约束作用;要加强沟通,争取更多投入和支持,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保障体系。会上向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场)授了牌,并向各省赠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光盘。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篇6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业综合部门组织协调、各涉农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业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部门间快速、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耕地与农业环境保护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干部考核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二、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行农村土地确权,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农村水权、林权制度改革,实行农户节水用水和植树造林奖励激励机制。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支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兽医、种子、农机等方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乡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劳动用工和就业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转、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加大农业投入,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好农业补贴、农业公共服务支持、农业生产扶持、农业灾害救助、农业生态和资源保护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强农惠农政策,提高补助补贴标准,争取扩大政策覆盖面。制定农业投资奖励激励政策,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办法,引导农民和企业增加农业投入。建立健全社会资本投入引导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领域。探索建立财政、金融机构、企业、农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外、省外资本投资甘肃农业。加强对农业市场主体的扶持支持,实行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政策。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扶持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和小额信贷组织发展,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扩大农业信贷规模,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支农保障作用,为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提供及时足额的信贷支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和覆盖范围,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
四、强化科技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研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结合,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实施粮棉油高产创建和果品蔬菜标准园创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科技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以农业适用技术和劳务输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促进家庭经营和外出务工收入快速增长。
五、健全农业法制,为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篇7
1 小农场创意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1 小农场发展创意农业优势
小农场人多地少, 人口相对较多, 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少, 更适宜发展密集型集约化农业, 这一点也正是发展创意农业的最大优势。与地方相比, 农场在小城镇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完善, 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场具有强大的统一管理功能, 在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上有很强的可控制性, 开展某一项产业, 便于形成规模。
1.2 小农场发展创意农业劣势
作为小型农场, 与大农场相比, 占有耕地资源少, 资源匮乏, 人才队伍不健全, 资金来源少, 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 这是小农场发展的制约瓶颈。
2 小农场发展创意农业的途径与措施
2.1 定位小农场发展方向
小农场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 定位发展方向。搞好规划, 突出特色, 包括发展规划总体设计、城镇设计、园区设计等。比如宁安农场以其建有现代农业示范园, 园区内建有温室、大棚, 种植有各种花卉、蔬菜、葡萄等, 农场经济作物种植种类多, 面积大, 加之场区小城镇建设比较好, 所以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海林农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比较好, 建有奶牛养殖小区, 奶牛养殖具有一定规模, 利用牛粪等为原料, 建有沼气池, 沼气用来做饭、取暖, 利用沼渣、沼液制作有机肥, 发展有机水稻、有机蔬菜种植, 形成了良性循环。
2.2 调整产品结构,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小型农场占有耕地资源少, 搞现代化大农业, 不能与大农场相比, 不能单纯靠发展粮食生产, 小农场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发展创意农业, 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利用有限的资源, 获得更高的利润。比如宁安农场种植经济作物有圆葱、甜葫芦、西甜瓜、马铃薯以及玉米制种等。海林农场大力发展甜叶菊等。这些经济作物成为农场的主栽作物, 其效益远超过普通粮食作物。
2.3 做好推销与引进工作
资金和人才短缺是小农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 小农场发展创意农业必须要提高认识, 积极引导和扶持;加强规范化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营销, 扩大市场客源。要注重培训管理、技术、创意设计、市场经营等专业人才。要多方面、多渠道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 把农场的发展愿景与资源优势当作商品向社会展示与推销, 引进投资商、引进能工巧匠、专家学者。更重要的是要引起上级领导与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这是农场发展的第一要素。
2.4 旅游与销售服务一体化
垦区目前旅游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旅游纪念品与相关配套服务还不健全, 要借助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销售、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行业, 以旅游带动产品销售、带动服务行业发展, 提高各方面收入。比如宁安农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由于缺少纪念品销售, 每年接待游客在五六万人次, 门票收入只有30万元左右, 而园区的运营费用在80万元以上, 远远不能达到以园养园的效果。
2.5 公司化运作, 形成规模
对于某一项产业或事物, 人们往往只注重名列前茅的, 而对后面的视而不见, 只有当某一产业或事物在当地或某一领域形成规模, 位列前茅, 远近闻名后, 才会招揽更多的顾客, 经久不衰。农场应借助统一化管理的强有利优势, 实行公司化运作, 形成规模, 提高市场风险抗御能力, 长期稳定发展, 做大做强。比如宁安农场的玉米制种、鲜食玉米和葡萄采摘等, 分别以种子公司、垦一食品厂、蔬菜公司为龙头企业, 进行公司化运作, 合同生产。目前, 都已颇具规模, 效益良好。尤其玉米制种远近闻名, 是黑龙江省典型优秀制种基地。
2.6 紧密结合农场文化
要深入挖掘本农场特有文化, 产品、宣传、服务理念要紧密与农场文化相结合, 以树立品牌, 提高知名度。以宁安农场为例, 其要紧扣“国垦第一场”这一特有历史文化, 进行宣传与设计。比如开发杂粮产品, 可以设计成“北大荒牌黑土杂粮”, “北大荒”为商标, “黑土杂粮”为品牌。外包装上宣传广告语“来自国垦第一场的真情奉献”、“黑土地第一把荒火在这里点燃, 北大荒第一粒种子在这里萌发”。
3 小结
当前, 垦区小农场发展创意农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 小农场与大农场相比, 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 更应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在发展创意农业上捷足先登, 从而率先实现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篇8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问题 对策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耕地面积54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80%以上,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突破50亿斤,是全国粮食生产的标兵县。但由于多年来,农民重用地,轻养地,耕地质量呈严重退化,已成为限制全县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
1.耕地质量现状
1.1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 有机质含量已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37.5克/公斤,下降到现在的28.6克/公斤。按黑龙江省统一划分标准,龙江县耕地有机质含量处于四级水平,已很难满足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需要。
1.2耕层土壤养分失衡加剧 同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耕层土壤速效氮含量相对稳定略有下降;有效磷含量增长迅速,全县约50%耕地富磷;速效钾含量下降,全县80%土壤不同程度表现缺钾。同时,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缺,玉米、水稻田缺锌和大豆田缺钼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3土壤物理、生物性状趋于恶化 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土壤的物理性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土壤容重增加;二是总孔隙度减少;三是田间持水量降低;四是土壤粘粒含量增加,通透性下降,导致了土壤粘重、板结,犁耕阻力越来越大。土壤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细菌、真菌数量增加,放线菌数量减少,生物活性降低,作物病虫害相对加重。
1.4耕层厚度变薄 经过连续三年测土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县有效耕层厚度在15~20厘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厚度降低3~5厘米。
2.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耕地质量建设基础差,田间必要的工程损毁严重,村屯基本没有农肥积造设施,耕地质量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资金投入不足;有机肥源和种植农户分离,加之传统的农家肥生产方式落后,有机肥已经被大多数农民所抛弃,向耕地返还有机质减少,使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耕地质量建设激励机制,农民的積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少、实施面积小。由于项目采样单元过大,使得测土数据针对性不强,很难达到最佳效果;农业项目规划和耕地质量保护法制建设滞后。一是缺乏土地质量建设规划。二是缺乏耕地质量建设的质量标准体系。三是耕地质量管理主体不明,没有相关法律规定谁对耕地质量建设最终结果负责。
3.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3.1增加有机肥投入 开展群众性积造肥活动。目前,大幅度增加有机肥投入,必须从积、采、造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互助合作开展场地化造肥活动。以村屯为单位,积极发展村屯间、农户间联合互助,采取农户拿原料入股,按场地集中积造肥、分户供肥的积造肥组织模式;专业化生产有机肥。在大型养殖场或专业养殖比较集中的地区,依托养殖场(区),建立有机肥生产车间,开展工厂化生产;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作物秸秆还田。
3.2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共享。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科学制定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的肥料施肥配方,并建立起相应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查询系统。同时要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提高全县农民科学施肥水平,自觉做到种地与养地相结合。
3.3建立耕地质量激励机制 制定相应的政策,对自觉进行耕地培肥的农民给予适当的补助和奖励,鼓励农户向耕地投入有机肥料,培肥地力;要逐步完善有机肥产业化运行机制,制定商品有机肥生产、销售、推广补贴实施办法,加快推动有机肥应用的步伐。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篇9
★ 网络经济在中国的冷思考
★ 中国股市流动性风险测度研究
★ NetEconomy(网络经济)
★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对策
★ 新经济形态:走进网络经济
★ 网络经济与边际效用递增
★ 网络经济下企业经营十大法则
★ 网络经济与传统企业的嫁接
★ 浅谈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与反垄断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篇10
一、缺少龙头企业、林业二、三产业滞后等问题。为加快我县林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经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我县林业发展形势,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局将重点抓以下工作:
一、任务目标
到****年总的发展前景和目标是:实现在公路和河流两侧形成集用材林与观赏树相结合的绿色长廊,把县城建成绿树成荫、花草遍地的花园式城市,形成“田成方、林成网、绿化苗木满金乡”的靓丽风景线,呈现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使金乡成为林业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县林地面积达到12.92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4.2万亩,村镇植树300万株,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木总覆盖面积34.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6%,林业年产值达到3.5亿元,初步实现林业产业化。
二、整改重点
(一)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提高农民收入。发展林下种养,可使林业长期效益和牧业短期收益有机结合,有效地解决林业收益周期过长的问题,既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又能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林牧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下步,要以卜集乡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和肖云镇林药间作模式为重点,大力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多种间作形式,以短养长,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建设以北大溜、新万福河、老万福河、大沙河、新西沟等河堤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带。
(二)稳步发展名特经济林。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品种面积;调整品种结构,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力发展保护地栽培等增产、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品种以桃、杏、葡萄为主发展面积要达千亩以上,形成规模效益。抓好不同树种、不同品种的重点乡镇,形成特色经济,重点抓好以司马镇为主的金南万亩大樱桃基地和优质杂果基地的示范建设,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三)加速苗木花卉业发展。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以及花卉多元化发展。以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积极培植一批苗木花卉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发展一批“苗木大乡”、“苗木大镇”。到****年,形成以胡集镇、羊山镇、金乡镇、卜集乡为重点,集中连片发展、初具规模的林木良种、花卉繁育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四)扶持林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要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要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贵集团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积极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林产品市场为依托,生产、加工、销售相互衔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明显的现代林业产业。
(五)搞好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一步落实完善林木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及时与各乡镇签订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健全病、虫情测报体系,对杨尺蠖、杨蛀干害虫、杨食叶害虫、锈色粒肩天牛、杨溃疡病等几种主要林木病虫害要进行重点测报,适时指导防治。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把林业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发展林业还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县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绿色金乡、人文金乡,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改变金乡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在农业的比较效益中,林业明显高于粮、棉等农作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粮、棉、油的市场价格可能下跌,而林业作为一种全球性战略资源,木材及其加工制品出口前景看好,林业的比较效益会更高。只要发挥优势,选准市场方向,运用产业化手段,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林业完全能够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性产业。
泰安市节水农业发展主要技术措施 篇11
关键词:干旱;节水;灌溉;农业;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116-02
泰安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境内山区丘陵旱地较多。全市现有31.3万hm2耕地,人均水资源341.8m3,低于全省人均354m3的平均数,仅为全国平均量的1/7,干旱缺水成为制约该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该区有水浇条件的地区,一部分人仍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利用率仅为45%左右,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据统计,该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低于全省0.5的水平,与发达国家0.7~0.9相比,差距更大,因此,如何因地制宜促进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是摆在全市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为全面了解该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解决干旱制约泰安市农业生产发展问题,本文对泰安市节水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泰安地区的主要农艺节水技术。
1 工程节水技术
工程节水技术是指从水源引水到田间灌水这个过程中所采取的节水方法。这个环节虽不与农作物吸收和消耗水分的过程直接发生关系,但节水潜力较大,是当前节水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工程节水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田间灌水均匀度和田间水量损失的大小。近年来,泰安市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等部门在开展的小农水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和高标准良田建设中,大力推广的节水技术措施主要为工程节水技术。
1.1 喷灌技术 喷灌是把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达到灌溉目的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同传统的地面灌水方法相比,其明显的优点是节水,由于喷灌不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比地面灌溉可节水20%~30%;节省土地占地,比地面渠道灌溉能扩大播种面积5%~10%;增产,由于喷灌灌溉均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并能调节田间小气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对某些作物病虫害起防治作用,所以喷灌能使作物增产10%~20%。目前,我市主要在部分果园、蔬菜地和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种植中应用此项技术。
1.2 滴灌技术 滴灌就是将水源利用滴灌系统中的各级管道及滴头,将有压力的水流经过灌水器的消能,使水流缓慢地、精确地滴灌到作物根系的土壤表面。该技术可根据作物情况进行全部或局部湿润灌溉,因为其一般只湿润作物根系附近的一部分土壤,因此更加节水,一般比喷灌省水15%~20%;同时该技术可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微生物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作物正常发育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使作物增产10%以上;该技术灌水均匀,水肥同步,能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近年来在我市设施蔬菜栽培中,一般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该技术将滴灌技术与覆膜种植相结合,通过滴灌枢纽系统将水、肥、农药等按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要量加以混合,借助管道系统使之以滴状、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该技术不仅灌溉用水量更少,投资费用也少,加上地膜覆盖,水分蒸发更少,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实现了浇水、施肥一体化和可控化。是当前我市设施蔬菜栽培中主要应用的一种节水增效的农田灌溉技术。
1.3 低压管输水技术 是以管道代替明渠,通过一定的压力,将灌溉水由分水设施输送到田间的一种节水灌溉的工程形式,具有输水效率高、节能、节省渠道占地、省工、成本低等优点,能有效减少渠道渗水损失。该节水技术是当前我市在小农水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重点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据泰安市农技站试验,低压管道系统输水过程中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0.90~0.97,减少了渗漏和蒸发损失,可有效地扩大灌溉面积,试验区用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单井灌溉面积可由4.7hm2扩大到6.7hm2,与土渠输水相比,低压管道系统输水可获得更高的灌溉效益,并具有省地、省工的优点,单井年增加效益为14 640元。
1.4 渠道防渗节水技术 是指在土渠输水工程中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对渠床土壤处理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如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混合材料防渗等工程技术。采用渠道防渗节水技术可减少输水渗漏损失,加快输水速度,提高灌水效率。有试验证明,浆砌块石、混凝土护面和塑料薄膜防渗较传统的不处理的土渠分别减少渗漏损失50%~60%、60%~70%和70%~80%。
2 农艺节水技术
2.1 选择种植节水品种和节水作物 所谓抗旱节水品种是指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综合性状优良的作物品种。培育或引进适合当地条件的节水高产型品种是降低作物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市在丘陵旱地大力推广了耐旱、节水高产小麦品种青麦6号、石家庄8号等。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在山区旱地积极发展谷子、绿豆、甘薯、花生等抗旱节水作物,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有效提高了我市旱地农业的经济效益。
2.2 农田覆盖节水技术 农田覆盖是一项人工调控土壤与作物间水分条件的栽培技术,是降低农田水分无效蒸发,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农业措施之一。农田覆盖主要有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作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促进种子萌发,促进作物早出苗、出壮苗,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试验证明瓜菜、花生盖膜栽培能节约灌水2~3次,提高水分利用率20%~30%,增产15%~30%。目前在我市的春花生栽培和马铃薯栽培中,均大面积采用地膜覆盖节水技术,节水效果良好。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地表蒸发和降雨径流,提高耕层供水量,具有改土培肥、保持水土和节约灌溉用水的功能。
2.3 耕作保墒节水技术
2.3.1 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料及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增多,能把渗入土壤中的水变成毛管水保存起来,减少蒸发,增强了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同时增施有机肥料及秸秆还田也可使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变大,有效促使雨水和地表径流水渗入土层中。近年来我市在实施农业部开展的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中,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或秸还田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使土壤肥力显著提高,土壤结构有效改善,土壤涵蓄水分能力明显增大,根系吸收水分能力显著增强。
2.3.2 深耕中耕 深耕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厚度,增加土壤蓄水容量。近年来,我市在实施的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中,大力推广了深耕中耕技术。此项技术有效解决了我市小麦种植过程中长期采用旋耕技术造成的耕层较浅问题,深耕后底层土壤根系下扎,改善了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增加了作物对深层土壤水的利用量。中耕松土能够有效降低灌后、雨后土壤水分的蒸发,促进灌溉水及降雨入渗与贮存,起到蓄水保墒效果,有效减少灌水次数,节水效果明显。
2.3.3 少耕免耕节水技术 少耕即采用耙茬播种、旋耕播种等方式进行耕种;免耕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的土地上直接播种。近年来,我市农业部门在粮食作物种植中大力开展了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如小麦的少耕免耕直播节水技术,就是在玉米收获后不用进行耕地,直接播种小麦,可有效减少土壤表层水分挥发,保持土壤墒情,节约用水。
参考文献
[1]路伟亭.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地下水,2013(6):119-120.
[2]王凯.河南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2013(12):14-15.
[3]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力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17):32-33.
[4]单军,唐丽.北京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与主要做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8):22-23,26.
[5]宁卫忠.浅析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与节水技术措施[J].农村致富之友,2012(12):165-166.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篇12
农业院校的工科专业, 与其他院校工科专业相比, 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笔者在长期指导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 发现该专业毕业论文逐年呈下滑趋势, 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
(一) 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 不切合实际
从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实践来看, 大多数学生, 包括指导老师, 对选题这个环节重视不够。突出表现在:
1. 选题过于宽泛, 题目过大, 内容空洞, 论述肤浅;
2. 选题过于狭窄, 缺乏广度, 无内容可写, 激发不了学生的热情和欲望;
3. 学生选题被动, 由老师单方面给学生选题, 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
4. 选题过于陈旧, 缺乏创新性。题目雷同现象时有发生, 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 常用拍摄几张图片的方式来完成论文, 缺少论证过程。
(二) 论文整体缺乏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 它主要包括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的科学性。科学的研究态度强调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可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给了指定的论文题目后, 便开始从网上下载一些与此相关的参考文献, 东拼西凑, 缺少调查材料的分析, 抄袭现象严重;且不能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思考问题, 只是简单的罗列, 实验方案及研究技术路线存在很大问题。
(三) 论文整体缺乏理论性
理论性主要表现在作者思维、论点深度、论证严密等方面。面对海量材料与数据, 作者必须运用概念、判断、分析、归纳与推理等思辨方法, 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然而多数学生毕业论文只是停留于罗列现象、就事论事, 论证过程不严密, 漏洞百出。
(四) 论文选题缺乏创新性
学生论文选题创新性不足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论文的内容过于陈旧, 与别人已发表的论文近乎雷同, 没有新意, 只是别人固有知识的简单罗列或总结, 没有自己的观点;或者内容结构进行简单的拼凑, 数据没有进行整理和分析, 没有做进一步提升;或者题目难, 学生难以驾驭, 从而无法创新或突破。
(五) 论文书写不规范
交通工程专业的论文书写格式学校要求统一按照通用的毕业论文模式来书写。具体来说,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一般由封面、目录、中 (外) 文摘要、中 (外) 文关键词、文本主体、注释、参考文献、附录 (必要时) 等部分组成。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 仍存在多方面问题, 如撰写摘要不得要领、引文不合乎规范、文字不精练等, 这些都造成论文质量全面下降, 导致老师将过多精力放在了论文书写格式规范上, 无暇顾及论文的内容。
二、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原因分析
(一) 学生方面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不够
1. 毕业生对于论文写作的目的和用途不明确, 无法意识到撰写论文的重要性, 缺乏写作的动力, 疲于应付, 无法投入大量精力且准备工作欠缺。
2. 当下许多学生受就业、实习、考研等一些社会压力, 对撰写毕业论文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远远不够, 再加之论文撰写时间与前者冲突, 许多学生只是应付差事, 网上下载, 东拼西凑完成一篇论文。
3. 多数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好坏与就业、考研并无多大关系, 只是走形式, 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精力, 好坏都能通过。这种认识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
4. 平时学生较少写规范性的学术论文, 没有进行过系统训练, 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认知受限, 写作能力下降。
(二) 师资方面的制约
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才能得以顺利完成, 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高低与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 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1. 受学校专业师生比限制:师生比1:9, 教师少, 学生多, 真正从事该专业的教师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的学生人数, 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非专业教师也参与指导毕业论文, 由于受专业领域知识所限, 导致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存在很大差距, 指导教师无法给学生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2. 受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多少的影响:一些科研项目较多的教师, 一方面要搞好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还要投入部分精力搞好科研, 致使与学生见面次数减少, 管理疏忽;
3. 有些指导教师常年无科研项目, 对该领域的前沿知识知之甚少, 无法对学生论文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
4. 受教师无为心态的制约, 有些教师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不主动与学生练习, 不关注论文质量[1]。
以上这些因素都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 管理方面
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的完成除和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关外, 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严格规范、执行力强的管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目前的高校在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具体表现是:
1. 指导教师的监督和检查制度的执行力不强, 无法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保证;
2教师的年终业绩考评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不挂钩, 导致指导教师无法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指导毕业论文积极性不高;
3. 缺少有效的科研训练机制, 一些高校缺乏对本科生小论文的训练, 基本不开设相关撰写学术论文的课程, 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薄弱。
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措施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毕业论文质量提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 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将会愈来愈多。因此, 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综合分析以上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措施。
(一) 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毕业论文作为高等学府本科教育实践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 起到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总结和学习成果综合检阅的作用, 也是对学生在科研、查阅资料、独立工作等方面的一项考察, 因此要求无论学生、教师还是管理者, 都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作为大学高等教育本科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3]。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 更好适应社会。学校、学院、系 (室) 做好学生毕业论文动员大会, 让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 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
(二)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优化选题
1. 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一致, 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 达到提高和锻炼专业素质目的。
2. 选题不宜过大或过小, 难度适中, 且应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紧密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从实践中去发现热点、难点问题,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关注交通现实问题意识。专家在审查选题过程中, 若出现与教学培养目标和要求不相符, 或论文选题不适宜、选题缺乏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情况, 均应要求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3. 新颖的论文选题可有效反映时代特征,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 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进行选题。对于通过审核的选题, 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人爱好、自身能力以及实践的可行性进行自主选择, 但要防止学生之间选题雷同的现象发生, 并严格控制指导老师所带学生的数量。
(三) 逐步加强学生科研写作能力和研究兴趣培养
1. 应用文写作基础课的开设,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构思写作等能力, 因此一般是在大学一二年级便需要对交通工程类本科生开设, 为将来毕业论文选题、文献查阅奠定基础,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专题讲座[3], 让学生认识到论文引用与抄袭的区别, 从而杜绝抄袭。
2. 对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应逐渐注重专业论文形式的培养, 同时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方法、学术规范能力。要求学生寒暑假期间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训练学生根据社会实践目标和要求, 进行问卷调查设计、访谈大纲及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 以便将来为论文的调查研究提前做好准备。在此期间,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讨论会及专业讲座, 为将来论文撰写打好基础。
3. 对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 可有意识地举办一些论文写作讲座, 提醒学生多关注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形势, 并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 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进行调整
鉴于学生毕业论文时间与考证、求职及考研发生冲突, 可考虑将学生的选题时间和写作时间提前。例如学生的选题时间可在三年级末进行, 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如学生可提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搜集整理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素材, 或根据选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文献阅读、课程实习及社会调研, 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另外将写作时间提前至大四第一学期, 因为这一时期, 可讲授课程少,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为高效高质完成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五) 严格指导教师资格
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支科研能力强、责任心强、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毕业论文除由本校老师担当指导教师外, 还可聘请其他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担任技术指导, 要求每位老师的指导学生数量不得超过5人,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也可以选择本校有经验的助教担任指导老师, 而那些没有科研能力和责任心不强的老师不得聘为指导教师。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实践工作经验, 同时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 鼓励青年教师申报或参与科研项目, 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
(六) 严格管理和监控毕业论文工作
1. 建立健全制度管理, 从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组织管理、指导老师的职责、指导教师的选拔、毕业论文的选题、中期检查工作、论文书写要求、毕业答辩的程序、学生成绩的评定等都应制定相应的标准, 易于操作和实施, 有章可循。
2. 严格监控毕业论文写作工程。在论文撰写过程中, 各学院、系应严格检查论文的选题征集、论文的设计及学生的实践活动记录, 在写作的中期应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 检查老师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见面, 是否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 对工作不力的指导教师及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应督促其改正。在论文后期阶段, 学校教务处, 各学院、系相关领导及专家组织论文的最后审查, 包括论文正文、格式、相关表格及答辩, 以客观公正地评价论文质量。
3.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以奖扶优, 以评促改, 开展毕业论文工作评估;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估考核办法, 对毕业生的论文工作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4]。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各大高校教学计划的关键实践环节之一, 是综合训练和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结合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办学条件, 指出了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问题, 并从学生、教师及管理等三方面探寻质量下降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农业院校,交通工程,毕业论文质量,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邵维加, 黄建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运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0, 26 (04) .
[2]黄萍.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 2004, 23 (04) .
[3]郭长立, 潘昊.关于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抄袭现象的思考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1, 28 (08) .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推荐阅读:
农业质量11-02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09-24
农业机械生产质量管理07-10
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措施论文05-30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05-20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措施08-25
某某镇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09-04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意义10-25
加强农业执法措施10-08
农业技术措施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