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镇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2024-09-04

某某镇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精选2篇)

某某镇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篇1

##镇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镇是连平县九连山下的一个农业大镇,全镇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8万亩,山地面积近40万亩,素有“山多水甜人好境美”之称。全镇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山林、水力、矿产等资源,镇域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多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立足山区优势,谋求山区发展新路子,创新思路,转变观念,依托山区的资源、人文优势,以生态和发展为两大主题,致力于发展生态农业,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几年,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我镇生态资源优势,引进了#个项目,引入资金超###万元,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有力推动了我镇生态产业链的逐步形成。项目主要有##村优质蔬菜种植基地、##村永乐种养合作社、##村生态观光农业基地、##村优质水果种植园、##村“连溪茶”种植基地等,另外还发展有一批规模大小不等的种养户。今年,为继续抓好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我镇的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品牌,我镇党委、政府将着重抓好几方面工作,以此带动镇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

坚持“生态崛起、科学发展”为主题,立足山区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态环境,以保持生态平衡为主线,推动生态各项建设,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形成生态产业链,促进镇村集体经济的大发展,增加农村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主要措施:

1、加大林业资源管护力度,保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屏障。主要抓

趣的旅游景点,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又可以安置大量富余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某某镇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篇2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措施

与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具有地域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和内容上的专业性等突出特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积极开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持续利用研究,建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对促进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意义重大。

一、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理论

1.关于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生态旅游系统

生态旅游指的是在生态学理论原则指导下,以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取向,以各类自然保护区(含公园)为主要观赏游览对象,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又能较好地促进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和保护的一种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系统的内核是生态,强调人(旅游资源管理者和旅客)与旅游资源之间的生态作用,即生态制约、生态平衡和生态反馈,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生态旅游系统同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2.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应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维模式,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主要的生态学理论基础有人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经济生态学。

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要求,以及创新发展新思路探讨

1.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要求

(1)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

(2)实现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和游客的生态享受,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

(3)以旅游为媒介开展生态教育,实现全民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4)加强旅游资源的生态保护与生态重构,实现旅游资源的生态良性循环。

2.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生态旅游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组织、协调、管理中的职能。同时,也要使资金、技术、人才、知识等要素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现实地形成和发展。要实现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发展要求,关键是要以科学观为指导,以制度创新为手段,制定新的发展措施来推动。

三、进一步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措施

1.以名牌和精品开发为龙头,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高级化发展

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形成各具特色的名牌优势产品,避免盲目的相互模仿,复制,从根本上改变旅游地产品开发雷同,档次低,存在“有品无牌”的现象。

2.建立和创新生态旅游产业管理体制

要坚持政府主导型的产业推动和战略,政府的主要职能要从直接管理微观资源配置转向间接调控上。相应地要构架起生态旅游权威的决策管理机构,协调处理生态旅游开发管理问题。可成立由主管旅游的部门牵头,包括发改委、交通、国土、林业、环保、工商、文化等部门参加的生态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通过管理机构的领导,规范市场和投资、开发行为、经营行为、规划的编制实施,建立和创新符合实际的生态旅游管理新体制。

3.推动生态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改革,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拓展民营资本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予生态旅游开发、经营

从实际出发,深化体制改革,探索生态旅游投资与建设新思路。在坚持旅游资源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使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对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的适合开发生态旅游的荒山、荒坡等土地资源可以拍卖土地使用权。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投资者要有选择和规范,要求企业行为要符合政府法规和生态规划以及公众利益,特别是要坚决遏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4.配合生态旅游开发,建立起有效的,符合实际的生态旅游发展管理、监控、约束新机制

要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严格按规划实施开发。坚持对各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分类指导,要多种开发形式、多种经营模式展开,防止一刀切,可以有严格的高层次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也可以有以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主的景区,也有复合开发模式景区。可以有独资经营、股权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等,经营体制应多元化。

5.生态旅游开发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格局

大力拓展资本市场,配合生态旅游产业化开发,形成投资市场化为主的新机制,政府、企业、银行企业集团、社会(海内外投资者)都是生态旅游投资的重要主体。制定政策保护其合法收益,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可以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发行生态旅游彩票(债券),征收生态資源利用的特殊税种等。

6.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加大营销和提高服务水平,价格策略和政策要符合实际

结合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各区域实际,可选择不同价格策略:一是生态旅游项目分解,单项定价;二是按季节差别定价;三是民族文化产品特殊定价;四是针对游客不同差别定价;五是特殊旅游特殊定价;六是项目组合定价。在营销上,可采取全员营销方式,在促销上应加强区域整体市场促销。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3:106-112

[2]苏维词等:论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1):87-90

上一篇:现代控制技术的电机综合实训系统下一篇:怎么写好一个策划销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