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论文

2024-09-25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论文(共8篇)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论文 篇1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论文

发展生态旅游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美丽中国”在旅游行业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忽视经济管理工作,导致旅游经济发展出现一些问题。而过渡提倡生态水平而打破生物均衡性,造成生物链断裂或破坏多样性,同时也出现忽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象,崇洋媚外。这些问题都是缺少生态旅游经济管理造成的,国家和相关部门要重点研究。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基本内涵

经济管理是指管理人员根据预定目标对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进行合理科学地规划、组织和监督。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基本目标,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让人们感受自然、欣赏自然,并且保证绿色发展。但是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时间比较短,经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生态旅游规划过程缺少灵活运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这都是缺少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造成的。

二、提高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保证生态旅游的价值,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等问题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工作是否正确开展直接关系生态旅游的价值是否实现。上文中已经提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促进生态旅游规划,使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便于人们观赏自然风光,感受自然的神奇,从而在无形中让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此外,生态旅游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通过经济管理可以发现现有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这样可以使旅游行业发展更依靠自然,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的改造,在保护现有自然环境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人类后代保留自然资源,推动人类发展[1]。

(二)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也是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将发展旅游、群众需求和自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旅游各项设施和理念符合人民的需求,如乡村采摘旅游项目,增长人们的见识,也丰富劳动经验,体会过程充满乐趣,从而缓解生活的压力,这种生产和自然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旅游经济不断发展。

(三)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平稳发展

一方面,旅游区域所在地的政府加强旅游经济管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从而推动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政府在行使职能的时候,优先考虑生态效益,作出决策的时候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旅游行业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2]。

(四)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虽然发展生态旅游是尊重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中仍然可以体现民族特色。自然资源的形成促进不同的民族特色,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可以将自然环境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弘扬民族特色,推动我国整体生态旅游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在我国乃至国际的影响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

三、关于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工作措施的合理建议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关的经验还不足,旅游教育专业缺少经济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以往旅游业一些弊端导致发展旅游经济利益最大,这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还有一些地区的生态旅游项目不符合实际情况,过分追求自然享受,忽视自然规律,如北方建立生态旅游园,但是其中的植物都是南方的植物,在北方无法生长,这都会造成浪费。所以,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旅游项目,保证旅游设施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国家和政府一定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权责,

(二)政府提高重视,合理开展经济管理工作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监管,提高政府对生态旅游的重视,同时政府要加强经济管理的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工作;其次,政府重视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这个工作环节,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转变,保证经济管理的.内容符合时代要求,注重旅游经济和环境效益,不能只注重利用旅游经济发展经济,而要利用生态旅游推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最后,开展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评价工作,旅游行业负责部门定期提交经济管理报告,总结工作,找到问题,同时提出合理解决措施,这里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保证管理工作有序开展[3]。另外,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成果实时共享。

(三)创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观念和方法

创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首先要创新旅游规划理念,从而便于经济管理。一方面,改变传统旅游经济发展观念,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将经济管理放在全局发展角度上,当然也要重视角色转换,从群众的角度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使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观念更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另一方面,创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方法,上一点已经提到提高信息化水平,要将旅游各项设施与城市建设设施统一起来,建立智能监管机制,及时了解新动态,这样也可以避免过度追求生态效益,让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合理结合起来[4]。

(四)提高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工作,除了理念创新和制度支持外,还依靠专业人才,所以,要建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团队。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他们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综合分析问题,保证生态旅游的价值。此外,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要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要让他们站在国家发展全局利益上考虑问题,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提高他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发现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及时阻止。同时,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管理工作整体上的先进性。

四、结语

总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措施外,相关部门和企业也要认真分析研究,实现旅游景区设施与自然的统一性,实现各环节工作都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易平,方世明,马春艳.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评价——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08:1282-1296.

[2]陈燕,郑松发,武锋.水东湾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J].广东林业科技,,03:87-92.

[3]方怀龙,玉宝,张东方,皑妍.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起因及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04:252-257.

[4]王丽芳,苏建军,黄解宇.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08:98-104.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论文 篇2

关键词:建筑节能,四节二环保,大气污染,可再生能源

自《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颁布并实施以来, 各省、自治区、市均已先后颁布、实施了适合各地情况的建筑节能管理实施细则, 这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在民用建筑领域已全面铺开。建筑业大力发展节能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制定并强制推行更加严格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 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建筑节能之所以被提到建筑行业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是基于以下基本思路。

(1)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耗能约占全球总能耗的25~30%, 因此, 建筑节能已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 建筑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自然便成为地球人的共同责任。

(2) 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建筑热环境必须从开展建筑节能、减少建筑热负荷、降低建筑采暖消耗、减少燃煤污染排放这个大源头抓起。

(3) 开展建筑节能是推广天然气、电采暖、燃油、洁净煤等清洁能源供暖的前提。

1 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1.1 实施建筑节能是实现“四节二环保”的需要

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增长存在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 又正处在房屋建筑的高峰期, 新建筑和既有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要不断消耗大量能源;因此, 在建筑业尽快全面实现“四节二环保”, 既是建筑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四节”, 就是节能、节地、节材、节水, “二环保”一是对建筑外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大自然最低的污染, 二是对室内环境保护, 确保人的健康。

1.2 实施建筑节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

由于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而我国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显然, 能源短缺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 节约能源, 尤其是建筑能耗的大幅度降低就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

1.3 实施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和改善建筑热环境的需要

我国北方冬季建筑采暖的能源以煤炭为主, 天然气、沼气为辅。据统计, 我国冬季采暖用煤每年排放二氧化碳约2亿吨、二氧化硫约300万吨、烟尘约300万吨, 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 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给大气、生态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惊人的。所以, 降低建筑能耗、实施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和改善室内热环境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所谓室内热环境, 是指室内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 它是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

2 实施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

对大量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通风、空调进行节能设计和施工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选择建筑的朝向;合理控制窗墙面积比;重视热桥部位的构造处理;优先选择非透明幕墙;选择高效节能型门窗;重视室内自然通风的组织以及门斗设置等。只要始终坚持按上述原则去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就一定能按预期计划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所谓建筑节能, 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通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屋面保温隔热材料、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户联供技术、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整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和装置、太阳能及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等, 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 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运行效率, 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 降低建筑内部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和热水供应等的能源消耗, 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由此可知, 实施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建筑规划、设计是节能设计的关键。规划时要对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单体、太阳辐射、自然通风等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作仔细分析, 合理确定冷热源和风机房的位置;具体设计时, 建筑的主体朝向应采取南北或接近南北方向, 主要房间宜避开采暖期主导风向和夏季最大日射朝向 (即西向) 。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体形系数的大小, 直接影响采暖能耗的大小。体形系数越大, 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面积越大, 传热损失就越大。因此, 确定建筑形状时, 必须考虑本地区气候条件, 冬、夏季太阳光强、风环境、围护结构构造和材料等多方因素, 权衡利弊, 以达到实现建筑节能之目的。

(2) 设计单位应当依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 确保建筑节能设计质量。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重点审查节能设计的内容, 凡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 应定为不合格施工图。新建民用建筑应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改、扩建工程时, 应对原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时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对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投入收益比进行科学论证。

(3) 窗墙面积比是影响建筑节能的重要因素, 同时它也受日照、采光、自然通风等室内环境要求的制约。由于普通外墙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比外墙差很多, 窗墙面积比越大, 采暖、空调耗能也越大。因此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在0.60~0.70内。

(4) 重视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 (细部、节点) 的构造处理, 采取保温措施, 减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

(5) 做好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细部处理。根据国内外大量工程实践, 证明外墙外保温体系是外墙这一围护结构应该首选的最优保温隔热体系。

1) 外墙外保温体系的主要优点:①保护房屋整体结构, 避免了因环境温差而产生伸缩裂缝;②克服了外墙内侧墙面、墙角处砼构件部位发生结露、发霉等缺陷;③减薄了墙体厚度, 增大了室内使用面积;④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时, 减少了对用户的干扰。

2) 常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技术有:①粘贴膨胀聚苯板 (EPS板) 及挤塑聚苯板 (XPS板) 薄抹面外保温施工技术;②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施工技术;③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外置保温板保温施工技术;④喷涂无溶剂硬泡聚氨酯、外抹胶粉聚苯颗粒浆料找平层复合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⑤粘贴预制无溶剂硬泡聚氨酯板外保温施工技术等。

3) 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时, 还应对下列细部做好详细的构造设计并付诸实施:①外墙外挑构件 (阳台、雨篷、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飘窗、装饰线等) 均应采取阻断热桥和加强保温措施;②门窗口外侧四周墙面, 采用聚氨酯发泡剂、聚氯乙烯泡沫塑料等软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处理;③寒冷和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应设门斗, 以避免冷风直接进入室内;④地下室顶板、底层阳台地面下顶板均应做保温层, 楼梯间应设散热器。

(6)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和建筑节能施工标准的要求精心施工, 确保施工质量;监理单位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认真实施监理职责, 以确保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论文 篇3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问题

0.前言

在社会公共信息中人事档案的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人事档案的储备我们可以系统的掌握人才的基本信息,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这一部分来确定人才的匹配性,以便更好的运用人才,给个人、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人事档案的数据,我们能更好的处理人才和社会的关系,起到重要的人才与科技进步的协调发展作用。当然,人事档案也是我国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表现记述和评定,可以促使人才之间的进步竞争,自然的反应人才的品行,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作用。因此,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就对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能完成管理过程。而人事档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可以证明一个人从学校到各个工作岗位不同时期的人生轨迹,是工作经历的记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的作用不可被取代,如果没有档案,单位和个人的权益都无从得以保障。

1.1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档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单位人事部门提供依据。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通过利用档案可以清楚地了解一个人过去的工作轨迹,总结经验教训,为领导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现代的机关、单位为了做到知人善任、选贤举能,将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一个人,通常会将考察现状与查阅档案材料中的思想言行、业务水平、个人素质、历史情况等原始材料有机结合。而在用人过程中形成的定级、调资、任免、晋升、奖惩等方面的呈报、审批材料都会汇总、归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依据,从而全面准确地了解个人的情况,为人力资源的正确选拔和配置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现阶段,在档案的凭证、参考等诸多作用中,普通公民还是主要利用档案的凭证作用。由于档案具有真实性、原始性,以及其他任何材料不可替代的依据和凭证作用,所以它有极强的法律效力。人事档案不仅为单位用人、选人及人力资源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服务,同时也为个人切身利益服务,帮助解决没有档案就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个人来说,无论是就业、考研、公招、公考、出国政审还是职称评审、社会保险、入党入团、退休手续办理以及各项证明的出具等手续都将以档案材料的审核为重要依据。

1.2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真实性是档案的基本属性,失真使人事档案失去了凭证价值。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参加工作的年龄越填越小、学历越填越高、工龄越填越长、有的档案材料甚至出现了有涂改痕迹的现象,严重削弱了档案的权威性、严肃性,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中的配置、退休解聘、补充等计划不能正确制定,必将给当前配置及未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带来极大的阻碍,从而有可能使单位错过很好的发展机遇。其次,人事档案是一个人社会实践经历的真实写照,它是对一个人面貌的全面、历史、客观地反映,它能使考察者在翻阅档案时,如见其人。但是,如今的人事档案材料单一、内容抽象,鉴定、考察材料中套话、空话多,根本体现不出个性特色,在个人正常晋升和选拔中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进而影响了一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单位整体工作水平及工作效率的低下,削弱了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另外,人事档案归档过程应当是一个前后衔接、连续划一的有机整体,但长期以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个人重视不够,导致了档案材料分散、缺失。如:由于工作调动,致使一部分档案材料滞留在原工作单位;学生参加工作,档案留在学校;取得学历文凭,学历材料存放在自己手里等等。当前,人才流动性大,各单位为提高工作效率,采取一系列措施引进高素质人才,其中就包括为引进的人才重新建档的情况。这些现象,严重破坏了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统一,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力。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用人随意性;第二,人员不稳定。人事档案工作是一个专门性工作,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法规和方法,具有独立的范围、任务和程序。熟悉人事档案业务需要一个过程,而忽视人事档案工作业务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视为见习岗位,工作人员经常流动,势必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混乱。给档案利用带来很多麻烦,一些人因档案中缺少证明材料,涨不了工资,办不了社保,享受不到社会福利待遇,人才流动受阻等,让当事人产生诸多不满,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

2.解决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措施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要使其端正思想、增强意识、转变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加强沟通协作,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信息,更好地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为高层决策服务。要让档案管理人员肩负起宣传档案法、普及档案知识的重任,提高全民档案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档案的良好局面。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必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要对档案的内容、分类、档案用品标准重新进行规范。在材料的收集上要做到及时、完整;在材料的鉴别上必须做到去伪存真,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在材料归档中要做到分类准确,装订整齐;在递转档案中要做到按章办事,确保档案材料安全可靠;在别人查阅、传阅档案时,要热情服务而又不失原则,注意档案的保密和安全。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积极主动地跟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更新、补充档案新材料。这一切,都离不开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

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应设立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在建立档案管理相应设施和提供服务的经费来源方面,从而以机构的独立性、职能的专业性、服务的无偿性为基础,逐步建立为社会公信力强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员工个人人事信息为基础的信息联网系统,通过微机终端和系统互联,可以实现个人信息微机检索和联网查询,及时更新档案信息,最大效益地为育才、用才、激才、留才提供服务,更好地为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材料越积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必会给查找档案带来诸多不便,容易延误时间,而且出错率较高。要使档案工作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就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强学习、不断改革创新,冲出原有的思路、模式,形成一整套新的档案思想、档案观念,才能适应档案事业的发展,并为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姝.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5.

[2]胡伟.浅谈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西藏科技.2004.

[3]吕春影.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题及完善措施[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论文 篇4

一、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的意义

首先,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它关乎党群关系,关乎政府形象。街道办事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它是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区划,专门管理街道工作,是当地的经济社会管理机构等,街道办事处下辖若干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是行政村,和当地居民关系较为紧密。因此,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它是居民判断党和政府是否廉政、勤政的重要参照,对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关注度需要提升到战略高度,特别是街道办事处的财务工作。

其次,街道办事处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街道办事处自身的发展。目前,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还有很多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街道办事处更是要抓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将其作为街道办事处规范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提升点。这样有利于提升街道办存在的现实意义,使街道办可以做好自身服务角色的转变,提升其服务职能和公共职能,使其得到群众的认可。

再次,街道办事处加强财务管理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基层组织,它的财务管理能够让政府知晓基层经济发展,知晓基层的经济数据,有利于提升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在金融危机影响到财政收支的现状下,在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历史号召下,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能够让街道办事处的行为更加科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支出等,最终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第一,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一般街道办事处的财务会计人员较少,很多街道办事处难以招聘到合适的财务会计人员,从事论文发表财务工作的人员很多是随意搭配的,他们的专业水平较差,不能够按照专业的规范进行会计处理,因此造成账务处理很不标准。另外,街道办事处的财会人员调动较为频繁,财务类岗位也没有办法互相协调和监督,工作的交接较差。

第二,财务基础薄弱。目前,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制度仍然比较落后,没有完善的相关制度设计和执行,这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无序。很多街道办事处没有相应的预算、决算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街道办事处的经费支出、办公开支等没有有效的监控,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也没有计划,审批混乱,资金安全性差,运营效率差。

第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不完善。首先,在核算上由于技术素质不够,很多会计人员并没有分清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投资性房地产等项目,造成很多不符合固定资产的项目入账,而有些应入账项目却没有入账。其次,在管理上简单粗放,容易产生账实不符的现象。例如,有些固定资产并没有定期盘点,没有及时对调入、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记账;有时候街道办事处无偿使用所属社区购置并入账的办公设备等并没有开具调拨单等。

第四,财务核算不真实。很多街道办事处按照其内设部门分别设账,向财政部门提供也不是合并报表,而是行政经费账的报表,这就会导致报表难以全面反映街道办的总体财务,影响了政府部门分配社会资源,也不利于廉政建设。街道办容易出现财务核算不实,决算不

准的现象,如街道办将收取的道路改造配合劳务费计入暂存款科目,就导致收支不准确等现象。

第五,重大事项履行不规范。首先,很多街道办在工程管理上不严格,如有些街道办在办公楼装修中并未将该工程单独核算,完工也没有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表等,这就缺乏对工程质量、竣工及结算的管理。其次,有些街道办事处的大额支出没有相应的合同,有时有些街道办在做宣传、广告等支出并没有和设计公司及其他供货单位签订合同,结算也没有签字验收等;另外,有些街道办事处并没有通过政府采购系统进行采购,而是自行购买一些设备。

三、街道办事处现存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论文 篇5

一、加强企业会计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组成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支出进行统一的分配和归集等。强化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首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资源利用率,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间接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有效的会计成本核算有助于增加企业的收人,减少财产流失,从而推进国家经济发展。

二、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对象

1.行政管理部门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情况无疑是评价和考核员工业绩的重要尺度之一,而成本便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进行成本核算工作。首先,行政管理部门应对企业的各项产品的组成结构以及对应的生产耗费做到详细了解,如工业技术的改进、本企业专有技术和专利权的运用情况,进而对企业成本的降低措施以及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评价成本的改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也同时充当员工工作的奖惩依据;与此同时,行政管理部门还有必要对企业各经营期间的费用支出有个详细了解,特别是管理费用这一项,应掌握其组成结构、金额大小、发展趋势等,从而提高员工管理水平、节约企业费用开支;再者,工业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还须对企业的财务费用、包装费、广告费等进行考虑。

2.企业生产管理部门

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主要指负责生产工厂和车间的组织与管理的部门,是企业责任成本中心的最高层,工厂和车间是工业企业中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站在工业生产的协调、控制、组织、指挥的第一线,对产品的生产耗费情况了解最为详细,并能够有效控制产品的制造成本。因此,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关系最密切的是产品的直接材料和人工以及制造费用,企业成本会计人员的工作之一就是想其提供与制造成本有关的信息。

3.基层生产单位

工业企业中最基层的单位即工段或班组,是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最直接产生地,构成了企业责任成本中心的基础。企业班组的核算工作主要针对成本核算,以此班组也是企业会计成本的考核对象之一,会计成本核算有必要为其提供相关成本会计信息。

4.工业企业的内部员工

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导致企业员工个人也关心企业生产的耗费情况,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员工自身的利益,因此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还应向员工报告成本会计的相关信息。

5.其他有关工作

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需为成本会计提供会计信息,如资产价值、企业负债情况等,这有利于进行成本核算;但在进行资产计量和利润计算的过程中,则要求成本会计为财务会计提供如产成品成本、半成品成本等信息,以便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同时,成本会计还应在企业进行管理会计的成本预测及决策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基础性的成本会计信息。

三、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具体原则

1.责、权、利结合原则

这是工业企业进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关键性原则,即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到责任到人,每个员工都须担负起对应的成本责任,并将成本控制同其绩效关联,与此同时,员工的成本责任控制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即能够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内容而决定个人本身费用多少。

2.节流开源原则

成本会计工作的最重要之处就在于其能够发挥增加预算收人以及减少成本支出的“开源节流”作用,这是增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各项收支进行分析以及核算,发现超支项目,进行及时的纠正。

3.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既包括对全过程的控制,又包括对全员的控制。前者强调的是企业在一个完整的经营周期中的运作必然涉及到成本因素,因此无论是企业处于哪个运营环节,都应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的思想意识;后者重在强调企业会计成本同所有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有必要将全体员工的成本划人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中。

4.节约性原则

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关键所在就是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可采取的措施来有:(1)通过预防成本失控的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益;(2)优化生产方案、提升管理水平;(3)严格执行财务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严格监督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

5.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也是一项重要原则,通常在具体的工作中都有所体现。(1)首先,在设置账户时,对每一笔生产成本的产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具体而言,有基层工作部门的生产支出,也包括制造费用,值得注意的是,支出以前需要经历完整的审核程序。如应建立专门的账户对车间的具体成本费用加以核算,再依据成本决定分配费用,并将资金打入对应账户中。但辅助性生产车间则一般省略这一工作,而是直接将资金打入对应账户中,这是因为辅助车间的弹性较大,变化频繁;(2)其次,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选取适宜的分配方式,如顺序分配特点是计算程序简单、适用范围有效,一般宜用于劳务同产品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的辅助性生产车间,而直接分配法则更适合各辅助车间之间相互性的产品和服务都不多的工业企业,这是因为,生产成品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对最终计算结果影响微小,能够简化生产费用的分配工作,相比之下,计划成本分配法由于其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限制,而导致其存在一定偏差,但影响不明显,依然能起到降低成本费用的作用。

四、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1.成本核算的范围有待扩展

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再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基本都是仅考虑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组成的产品的主要成本因素,而忽略其他如企业为此投人的研发、设计费用,环境损坏费用等成本因素,即工业企业的问题在于只重视分析产品的直接生产费用,但是忽视间接损耗以及设计费用等,这一问题对于创新型工业企业而言更是严重,由于这一类企业的产品研发过程成本投入较多,同时科研人员的人工成本一般是企业直接人工成本费用总体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一项却没能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得到体现,这样的结果是导致企业成本核算的范畴得到缩小,因此成本核算的结果不够准确。

2.成本核算主体不明确

前述提到,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贯穿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环节,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主体呈现出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首先,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未树立其独立的成本核算意识。实际工作中的财务工作者不能做到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更多是依据企业管理者的意愿进行;再者,工业企业的基层生产人员不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中去,实践表明,车间管理人员参与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情况并不多见,或者是存在生产人员参与的范围较小和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

3.成本核算的思想观念有待提高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起步的时间仍然较晚,因此现阶段我国的多数工业企业对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都缺乏先进和成熟的思想认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未建立起资源消耗意识。在当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中,工业企业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也视为一种成本支出,降低企业的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型工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忽视资源消耗问题是阻碍成本会计核算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者,企业过分重视降低其成本支出,以此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目标,但是却忽略了这一做法的极端情况就是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收入。

4.成本核算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因为在建设重视生态资源的工业生产体系时,财务人员须具备一定的成本会计核算思想和方法,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明显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多数人员都是由出纳或其他非专业财务人员转过来的,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了解不足;再者,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的规范性也有待提高。这既与报账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关,还在于财务管理同成本会计核算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即多数工业企业中这两者属于各自独立的部门,因此无法做到对各部门的具体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无法清楚掌握对应开支信息,降低到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准确性。

五、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1.减少资金成本并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和收款速度

推行新型成本管理模式。由于在工业企业中,市场链节中一般由专门的人员处理子定单信息,因此收账工作也应安排专门人员,应依照一定的奖惩机制对员工进行激励,这种将员工自身利益同企业利益直接联系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和回收率,继而有效避免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企业也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行“杜绝应收账款”的制度,树立企业自身的品牌、信誉和企业形象,实现销售和货款回收的同时进行,由此一来企业也从根本上避免了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和回收率等问题的困扰。

2.节约生产成本,创造生产成本优势

为推进工业企业的新型成本管理制度和模式,生产部门可以模拟市场的经营环境进行成本控制。生产部门以市场发展趋势为导向,结合国内先进水平,以材料和产成品市场价为计算参数,核算产品的内部成本与价格。

3.推进适时制生产模式,降低产品库存

适时制生产模式,是一种由后向前拉动式生产方式,即企业依据客户的定单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组织的出发点,以最终满足顾客需求为基础,由后向前地逐步推进和安排生产任务。逆向拉动模式,是一种比较符合当前发展状态以及企业制度的生产行为,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不同客户提供一些详细的订单信息来明确后期生产生活规模。工作的全过程都是将客户作为本质化需求特性的,坚定不移的推动企业系统化生产,并且优化布置内容,让资源采购以及生产工序等紧密衔接到一起,遏制不良生产经营状态;工业企业通过成本管理工作方针,将发展动机局限在节约成本这一方面,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必要开展缩减的情况,导致企业发展活力不达标。之所以被称为“适时制”生产模式,是由于其要求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环节等积极配合,以实现“零存货”和“零缺陷”目标,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

4.加强作业成本差异分析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论文 篇6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从 201x年起,广西在全区持续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切入点,目标是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随着工作的深入,建立农村长效保洁机制成为“清洁乡村”活动的难题。开展培育乡村新行为、新习惯、新风尚活动愈来愈显得重要,丰富而独特的生态伦理观念在民族地区农村长效保洁机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就其现实价值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

民族文化是民族思想观念和精神性格的载体。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山歌谚语、民间传说、朴素信仰、神话故事、习俗禁忌、村规民约以及日常生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它们或以文字记载,或以祖传父教口口相传的方式散播于民间,表现出自觉性和朴实性,形成了一定的感召力和约束力,铸就了生命平等、相互依存、平衡协调等生态伦理观念,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环保观念和生态习俗。

正是在这种生态伦理的熏陶之下,少数民族群众把本民族固有的生态观念、行为规范和朴素信仰等内化为自我认识,从而获得了对万物平等、和谐共生、互惠共荣等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观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外化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调节和制约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维系着生态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适度开发的发展观

为保护和使用好山林、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和谐,实现永续发展,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带有生态伦理价值取向的村规民约和保持生态平衡的伦理规则。苗族“榔规”就规定了大家应守的规章法度,凡有损害生态行为,均会招致“地方不依,寨子不满”,村寨要按“榔规”严格问责。要求每个村屯成员要自觉爱护山林、土地等集体财产,保护自然资源。在村规民约中,许多都有禁止伐林毁林、滥捕野生动物明文规定,要求尊重自然,适度利用资源,决不能搞掠夺式、破坏性开发,折射出强烈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和生态伦理意识。广西瑶族等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种树还山”植树造林制度,盛行于广西中部的大瑶山、大苗山。以广西金秀地区为例,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从事游耕农业的过山瑶,积累了丰富的培育林木实践经验,而山林的所有权并不归他们拥有,只能租种。

除了每年缴纳部分实物地租外,还被要求为山主在山上种满树木。山主虽然利用和发挥了过山瑶擅长培育林木的优势,却维系了“种树还山”的传统。

(二)普遍约束的习俗观

少数民族大都有对天、地、水、山、树、石或动植物的禁忌和独特习俗,充盈着浓郁的生态伦理气息。即使为了生存不得已开采自然,他们也会怀着深深的愧疚感,从而使民众形成了感恩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譬如,侗族称首次剥棕片为“开棕门”,要求不能站着“开棕门”,必须双膝下跪,虔诚地请求树神的原谅。并且,剥棕片一般要由有经验、熟练的人来做,唯恐棕片割深了、剥多了,会伤害到棕树。

不少山地少数民族在开山种地之前,总要举行祭祀土地神、树神的仪式,目的是为了获得神的原谅。苗族群众在砍树之前,长辈总要先往自己掌心吐口痰,代表着伤害树木是一种过错。同时要对山神土地公发誓砍一种百,以求宽恕。仫佬族人劝告世人不要打鸟、不要放火烧山等习俗。这种万物平等的观念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观

广西属于欠发达后发展的边疆少数民族大省,曾经有人将广西的地貌概括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生活,普遍遵循取物不尽、取之有度、用之以时的自然法则,因而形成了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的独特生产方式。壮族的《贺新居歌》唱道“:门前有条古宝树,儿孙常穿公子杉;门前有条古宝树,两只鹦鹉对面啼。”[1]

广西融安地区的谚语道:“家有千株棕,一世不愁穷”“荒山变林山,不忧吃和穿”[2].广西都安瑶族的《说亲词》唱曰“:双手种下摇钱树,金山银岭靠人造。”[3]890广西贺州的谚语:“种竹种木,世代享福”“家有百棵树,不愁吃穿住”[4]73……侗族民间素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爱林护林的优良传统,前人栽树、后人享福的朴素观念,许多侗寨营造儿孙林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让孩子们与树木一同成长。

各少数民族对于捕猎活动有严格的规定,禁忌捕杀动物幼仔,也禁忌在野生动物繁殖期狩猎。明确地限定了捕猎的时节和猎捕动物的种类、数量,从不乱捕滥猎。在挖山折耳根、山薯时,也不乱采滥挖,自觉地将连接藤蔓的一小段山薯复埋入土中以期再生。体现了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可持续发展。

(四)万物有灵的认知观

广西少数民族的宗教大都敬畏自然、敬重神灵,认为自然之力是神圣而庄严的,人必须尊崇它。

不能肆无忌惮过量索取资源,否则就会招灾。例如侗族人有“树大有神,石大有鬼”的宗教观念,认为村寨附近的古树、巨石是守护家园的神灵。特别是水井边的古树,成为人们烧香祈福的去处。一些当地群众带着自己心爱的儿女祭拜大树,目的是期盼树神护佑他们平安茁壮地成长。据那坡彝族的传说记载,远古有位彝族头领率众御敌,因敌强我弱而被敌追赶,不得已躲进茂密的金竹林里,遂以金竹为弩对敌人进行还击,反败为胜。彝族人民感激金竹的救命之恩,每年祭祀,由此形成一年一度的“跳公节”.广西壮族,有出于感恩的心理而形成的祭树拜林习俗。红水河流域的壮族,每年农历正月所过的青蛙节,传说青蛙是雷神之子,曾为久旱的人类向雷神求情降雨。仫佬族人的依饭节是对曾受恩于其先祖神灵的还愿。[5]

牛诞节是为了表达对帮助仫佬族人劳作的耕牛的谢意。这种知恩图报意识渗透到人与自然之间,体现了少数民族先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五)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广西金秀瑶族的《满月酒筵彩话》唱道:“愿你家金童,长得像深山楠竹,活得像崖上青松。”[6]广西融水地区的侗族《发彩竖新屋歌》唱:“生男壮像杉木树,生女好比竹笋齐。”[7]侗族古歌唱道“:鲤鱼要找池塘中间来做窝,人们也会找好的地方来落脚,我们祖先开拓了路团寨,建起鼓楼就像大鱼窝。子孙万代像鱼群,红红绿绿出出进进多又多。”[8]广西贺州瑶族谚语称“:绿了荒山头,千沟清水流。”[4]973广西都安瑶族的《说亲词》唱道“:树矮无鸟站,门低没客来”“是水才有鱼虾游恋”“是林才有山鸟啼鸣。”[3]889-890巴马布努瑶的“敬碗酒串肉”词唱:“千谢万谢哎,鹰谢千重山,鸟谢万重岭,山高才有鹰站的地方,岭大才有鸟飞的竹林。千谢万谢哎,鱼谢千江水,星谢万重天,水长才有鱼来游,天高才有星子亮。”反映了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对自然的亲情与依存、互惠共荣意识,以及维持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

二、广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现实价值分析

广西各少数民族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的生态伦理观念,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不成熟性和非系统性,甚至少部分含有宗教迷信色彩,但它对于民族地区发展的帮助却是多方面的。其直接帮助是广西保持了“山清水秀生态美”的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达 61.4%,居全国第三位,“生态、经济、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间接帮助主要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启发,通过向民众传播生态意识、绿色发展理念,传递行为准则、价值认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 为民族地区农村长效保洁机制提供伦理借鉴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农民绿化村屯,自觉养成科学卫生健康的新风尚、新习惯,自觉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共同建设生态家园。要提高群众增绿爱绿护绿意识,真正把“生态乡村”活动当成自己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就必须树立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优化公共环境。李萍教授提出现代道德教育的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9],对笔者启发很大。可接受性原则是要在研究接受主体需要、动机等的基础上,引导、调动接受主体的接受兴趣,使道德教育与主体的道德需要相吻合。有鉴于此,帮助村民制定完善村民公约,引导村民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成为破解“生态乡村”活动中难题的关键。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虽不像法律法规那样系统和规范,但它却有着普遍的约束力,对该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起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久而久之,已然内化为少数民族约定俗成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这种长久延续的代复一代的规训被认为是常识道德,尊重规则或守规则被看作是一个人的本分,一个人应当做的事,而不去追问这些规则成为规则的原因。所以,当一个人由于自己的疏忽或不够努力而没有履行行为规范时,常识道德就会给予最严厉的指责。基于常识道德基本点的交往伦理学是关于人们的基本交往实践事务的基本责任的伦理学。[10]

人们只有在家庭、朋友、村落、社团等共同体的交往中通过履行这些基本责任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只有在与自然打交道中通过履行这些基本责任才不会被指责和惩罚。

(二)为民族地区农村科学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广西少数民族为适应环境而进行的文化调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互动关系构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色彩的生态文化。其所信奉的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道德理念,滋补和丰富了中华伦理文化的内涵。具有整合凝聚民族心理功能,协调和规范人际行为功能,保存和传递生活习俗功能,调控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功能,为民族地区农村科学发展注入文化动力。广西坚持把“美丽新田园”、“美丽新菜园”、“美丽新果园”、“美丽新蔗园”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乡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传承和彰显。[11]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 20 世纪 80 年代初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当地群众为养家糊口,大量伐薪烧炭,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生活环境日趋恶化。为了改善生态、脱贫致富,恭城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一个沼气池带动一个小果园、小菜园、小猪圈、小鱼塘的“一池带四小”式庭院经济,造就了“养猪-沼气-种植水果”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恭城模式”,人均水果产量及水果收入居广西第一。桂林市桃花江畔的鲁家村,因数百年生产豆腐的悠久历史有着“豆腐村”的美誉。几年前,随着豆腐制品源源不断涌入市场,桃花江受到污水直排的影响,村里的豆腐因水质影响不复从前“鲜美”,前来品尝豆腐美味的食客骤减,豆腐村面临挑战。随着桂林市“两江四湖”整治工程顺利实施,桃花江又恢复了青山环绕,绿水流淌。鲁家村建起近百栋颇具桂北民居特色的农家小楼,通过将传统的豆腐美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如今的“豆腐村”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农家乐”景点,201x年 5 月荣获“广西特色旅游名村”称号。[12]

(三)为民族地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本土资源

“每个民族都是从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接受道德教育,沟通人际、代际关系的。”[13]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讲文明、讲清洁、讲卫生的良好风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它不会自然产生,而是需要培育,需要教化。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观念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就在于延续至今令人回味的谆谆教化。它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14]

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蕴含着一种教人慎行、有度、扬善、惩恶的主流价值观和生态文化,延伸出“和谐、感恩、敬畏、积善”的生态道德和人格操守,渗透于普通百姓的观念、行为、交往等各个方面,于是便担负起了对民族群众进行道德教化的职能,并以此构成了民众最基本的道德基础和法则,也为民间社会的和谐生活与平民百姓的修身养性提供了实践智慧和人文关怀。康德曾以无比虔诚的语气讲过“,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维,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15]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里,大家都信守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就会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16]

三、结束语

生态伦理作为人类生活的一种范式,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尽管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观念不够系统,但蕴含其中的少数民族世代传承的环保习俗和生态智慧,已然彰显了民族地区群众从自发到自觉的生态意识,并真实地体现出原生型伦理意识的朴素本质,凸显出广西各少数民族群众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认同和对其生存状态的道德体验,并努力使人与自然共生互利的积极因素内化为环境保护和生态重建的责任感,外化为自觉自愿维护生态平衡的实际行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挖掘、吸收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积极因素,弘扬和传承其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良传统,以通俗、有趣、有效和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包装德育内容,抢占农村文化阵地,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生态良好与人的幸福的双重建构为价值,以可持续发展为动力,探索农村特色的生态经济建设道路,在八桂大地上描绘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美好画卷。

参考文献:

[1]南宁师范学院广西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室。 广西少数民族民俗调查: 第二集[M]. 1982: 392.

[2]融安县志编纂委员会。 融安县志[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 564.

[3]都安瑶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都安瑶族自治县志[M].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3.

[4]贺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贺州市志: 上[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

[5]阳崇波。 仫佬族习俗中的生态意识[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 18-21.

[6]蒲朝军, 过竹。 中国瑶族风土志[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500.

[7]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 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M].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87: 166.

[8]杨权, 郑国乔, 龙耀宏。 侗族[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69.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论文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变电检修,管理模式,设备故障

在日常生活中, 要定期维修电网中的电塔、变压器和变电站等硬件设备。当这些设备发生故障时, 电力企业必须及时派变电检修人员检修。在变电检修工作中, 不仅要及时修护电力系统, 还要做好检修人员的管理工作。因此, 电力企业在落实变电检修工作时, 除了要完成设备检修工作, 还要加强对检修工作的管理。

1 变电检修工作的重要性

1.1 变电检修工作的含义

变电检修是电网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所谓“变电检修”, 就是变电检修人员利用专业设备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检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 并根据设备后续运行要求进行的预防性检修工作。检修现场的作业情况如图1所示。

1.2 变电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企业中, 很多变电检修人员都不是专业的, 他们的技术水平不是很高, 对变电知识也一知半解, 没有过硬的检修技术, 所以, 给变电检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另外, 在检修工作中, 有些检修记录不完整, 还有些甚至没有记录, 这样会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电力企业因为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也有不同, 有些设备不能及时翻修, 设备超负荷运行也会引发安全问题, 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1.3 变电检修工作的意义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1847-02-11—1931-10-18) 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 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大量生产原则, 利用电气工程研究实验室发明专利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爱迪生的四大发明——留声机、电灯、电力系统和有声电影,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对世界各国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从此, 人们离不开电能, 电力行业也就应运而生了。变电检修工作在电力行业中是极其重要的, 人们把变电检修工称为供电设备的“医生”和“护卫神”。所以,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电力企业要积极落实变电检修工作。

2 对变电检修工作的管理

2.1 设备管理

在变电检修工作中, 要不断检修和维护相关设备, 根据变电设备的性质和使用年限来操作、检修。当设备将达到使用年限时, 要及时更新设备, 并进行检修。在安装设备时, 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操作。

2.2 现场管理

在变电检修工作中, 要注意现场安全, 避免违规操作造成不必要的危害。现场检修时, 要及时做好检修记录, 保证以后再检修时有记录可查。

2.3 人员管理

在变电检修工作中, 对于负责安装、调试、检修、维护的工作人员, 他们的工作是比较辛苦和危险的。但是, 很多变电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 所以, 电力企业可以多组织检修人员参加学习活动, 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让他们掌握各种先进的技术, 以满足新时期变电检修工作的实际需要。

3 对变电检修工作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用电量的不断增加, 电路和设备老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一般情况下, 检修都是被动式的, 直到有故障发生才会检修和更换。这样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还会影响电力线路的正常运行。因此, 相关人员要加大检修工作方面的管理力度, 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尽可能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由于检修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 大部分人的技术水平不高, 所以, 在管理上, 要加强现场监督, 组织检修人员学习新理论, 让他们及时掌握更新的理论知识, 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另外, 要不定期地检修和保养设备, 但是, 一定不要在设备运行超负荷以后再检修。总之, 电力企业在变电检修时, 除了要及时检修、更新设备, 还要不断提高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 让他们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检修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变电检修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 电力企业要不断研究新的变电检修管理模式, 重视变电检修在电力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同时, 在变电检修工作中, 电力企业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使电力企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华, 黄春花.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与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 2014 (21) :27, 29.

[2]郑程伟.变电检修现场的危险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创新, 2015 (2) :40.

[3]范国宏.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2) :179.

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措施和意义 篇8

关键词电力营销;现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11-0146-01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科技的发展,电力市场形势发生巨大的转变,对供电企业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开拓电力市场,抓好电力营销的管理工作,突出管理效益,这对供电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精细化管理以先进的理念、细化的管理、明确的目标,确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对电力营销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电力营销现状

长期以来,无论是人力的投入,还是财力、物力的投入,在电力市场营销方面都很少,更谈不上电力市场的营销概念。因此,从目前情况看,电力企业并未形成全员营销的观念,未建立健全营销组织,并深入开展营销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

1)信息化发展速度太慢。存在某些业务还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管理水平较低。

2)协调成本很大。从中层人员到基层人员,观念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客户素质的提高,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存在偏差。

3)基层管理较差。基层班组是企业最基础的元素,如果基层班组管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4)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手段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是影响供电企业深化管理、加快发展的主要问题。

5)制度、政策落实力度不够。虽然企业内部本着提高营销管理的原则,出台了多项规定,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不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6)流程不畅,业务跨多个部门,不能高效执行。存在中间卡壳现象,这是造成目前营销工作运行不畅的主要原因。

7)奖罚制度落实不严。存在考核制度不公平、考核标准和模式不科学或奖罚不公正等情况。

2电力营销管理的思考

确立新的营销观、建立适合当前市场需要的营销体系是电力企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1)强化全员营销观念的树立、合理设计营销组织体系,保证各项营销策略落到实处。电力企业应当按市场需求设置营销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电力营销组织体系,在职能转变上,真正改变过去旧的管理模式,实现新的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在激烈的能源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2)坚持“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强化电力营销策略的落实。加强电网改造建设,保障电力需求。由于供电贴费取消后,电网建设资金渠道一直没有理顺等客观原因,使得电网建设滞后,局部区域电力企业有电不能卖给客户,不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这些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电力线路设施不完善和电网阻塞上。尽管客户对电能的需求量很大,但这些客观原因却使供电企业丧失了一部分销售市场。因而要加快电网改造和建设步伐,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电力企业应该抓住城网、农网改造的大好时机,建立现代化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改造农村落后的电力设备,不断加大电网的覆盖面积,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为扩大市场创造条件,保证城乡居民的用电需求得以满足。全面贯彻电价政策,适时合理调整电价。

努力践行电网企业“四个服务”宗旨,把服务客户作为肩负的基本使命,把服务发电企业作为实现共赢的战略选择,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光荣的社会责任,坚持重实际、讲实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了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新的营销观念要以人为本,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电力企业各部门应改变过去过度的分散管理、联系不紧密、互不协调的局面。实现电力企业职能部门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减少部门之间的扯皮,提高工作效率,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要求。

3电力营销管理措施

1)优质产品策略电能质量是电力营销的基础保证。要通过城网改造和户表改造,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要以用电需求为基础,适度超前发展电网,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以此来保证服务承诺的兑现。

2)开拓市场策略加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通过完善电网架构建设,以提供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标,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

3)品牌宣传策略企业品牌是一种文化,也是市场竞争中的资产。供电企业要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树立大营销的观点,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牢固树立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品牌的思想。

4)建立新型的营销体系。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营销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理管理、公共关系与用电咨询、抄表收费与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

5)完善技术支持系统。全方位、高效率的用电营销必须有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作保证。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及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实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集,掌握用电需求的规律和发展需求,及时制定营销策略,实施对电力市场营销全过程的网络控制与管理,为电力营销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

6)明确优质服务的定位。客户购买电能,一是购买商品,二是购买服务。成功企业无一不是用高标准的服务去赢得市场,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必须用快捷化、保障化、简便化、多样化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市场。

7)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人才可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出色的人才会使企业成为胜者。要结合营销体系建设,建立、培养一支新型的供电营销队伍,适应新形势下电力营销业务的需要。

8)协调好市场营销中的公共关系。电力企业必须处理好与政府、客户之间的关系。电力企业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用自己的优质服务,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通过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利用政府的效应,来做好电能的替换工作,扩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为电力营销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4精细化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为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精”是精确,是高水平的工作标准要求;“细”是细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其实质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

1)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供电企业来说,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面前,需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从生产和营销各环节的细微之处入手,通过全过程、全员、全部要素的控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供电企业,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整体执行能力要做强企业,推进企业节约和谐发展,必须做到规范企业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管理高效到位,提升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强化执行力建设,必然要提高企业整体的执行能力。

3)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发展,客观上要求供电企业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全员管理意识,想得周到,做得细致,才能不断地推动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向前发展。

5结束语

上一篇:一带一路纪录片《共筑未来》央视观后感下一篇:捣练子,捣练子李石,捣练子的意思,捣练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