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共8篇)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篇1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 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 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围内发展起来。2004年国家林业局主办了“中国森林生态旅游博览会”,效果良好。综上种种可以看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发展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国家也是给予扶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和政策,各个景点旅游区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旅游的保护和发展。
但是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史较短,尚为发展中国家开发模式,发展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在地方政府,比如很多县级市,许多是具备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景点,是当地官员无法认识它的价值继而不重视不推荐,没有提升旅游经济。国内外的一些主流旅游展会,谢绝生态旅游的展示。各地的旅行社在组织线路上只重视热点旅游地区的开发,不看重生态旅游的潜在市场,使得生态旅游受到旅游市场的冷落、缺少推介和宣传,没有具体的资源展示的机会。
3虽然有些地区已经认识生态旅游并且打出口号和开发,由于缺乏科学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比如,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致使黄龙钙华堤已开始退化、变色。还有四季常绿的云南西双版纳,近几十年来,由于大搞毁林形式开荒,以林为能源,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些生态遭人为破坏的例子让人痛心,只有真正的深入的开展生态旅游才能挽救这些濒临毁灭的天然美景。
四中国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理念,倡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进,这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所以在这个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生态旅游的未来前景一片光明,国家政府以及我们个人都要切实的为生态旅游做出努力。
1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邀请有关专家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切不可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需要论证与总体规划,在开发中既要重开发更要重保护。
2立法机构在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之后,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以资源为主导,但是也不可忽视人文环境的建设。生态旅游景点依托于自然资源,但是长期的自然资源依托可能会导致旅游产品单
一、参与性差,忽视
乡村人文环境的开发、保护和建设,使得当地社区“旅游发展了,环境破坏了,民风退化了”。事实上一些文化因素的渗入将大大提升旅游产品内涵。旅游是一项体验型的活动,旅游企业输出的是旅游服务,其服务对象多是那些注重体验、注重精神享受的客户,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因此,为了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就必须提供具有品质的服务。生态美景给游客带来身心放松的同时也需要旅游开发商全面系统的管理,使旅游景区在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方面给人带来愉悦。此时更要正确处理生态旅游附属产业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5加大宣传,倡导生态旅游。从电视广播,到学校教育,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使人们选择生态旅游,并且切实的做到高素质出游,高品质享受。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四有新人的培育,提高公民素质迫在眉睫,只有从根本上重视生态旅游,才能根本上解决掉个人素质因素破坏环境的影响。
结语:生态旅游的发展内涵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致的,它对改良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景点自然、人文环境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生态保护一定会翻开崭新的篇章,生态旅游也会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最终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篇2
对于舞蹈的长远发展, 舞蹈教育是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进步, 在舞蹈教育中, 对已有学科的改进和新学科的加入, 跟随时代前进的脚步, 为舞蹈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 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文学修养
舞蹈艺术类学生, 由于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练习中, 文学修养相对于文化课的学生, 大部分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曾有人用“没文化”三个字评价过某部舞剧的剧本, 这是否说明了些什么呢?一个成功的舞蹈不在于舞蹈动作多花哨、技巧多高难度, 而在于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 能够让观众看到编导想要倾诉和传递给观众的内心情感。很多优秀的舞蹈以及舞剧, 能够被观众赞赏, 并留下深刻印象, 都是因为编导在通过舞蹈这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将一个个优秀的文学作品有血有肉的呈现给大家。就如第八届桃李杯的获奖作品《孔乙己》, 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 人物形象生动, 性格鲜明, 而通过舞蹈的表现, “孔乙己”的这些特点瞬时从你脑海里跃至你的眼前, 嗜酒、偷书、被打、断腿这些鲁迅先生笔下的情节就这样真实的呈现, 这就是舞蹈特殊的魅力。《雷和雨》、《大红灯笼高高挂》《睡美人》《胡桃夹子》《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这些经典的舞剧, 都是来源于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就足以说明文学修养对于舞蹈而言, 影响力是无法忽视的。
二、舞蹈精品鉴赏与分析
舞蹈精品鉴赏与分析课程, 我想只是分析舞蹈作品的技术技巧、舞台调度、舞蹈编创的动机以及舞蹈动作的架构是不够的, 一个成熟的舞蹈作品也是和音乐、服装、化妆、舞美灯光分不开的。这就要求我们舞蹈精品鉴赏与分析的老师除了能够通透的分析舞蹈本身以外, 也必须对舞蹈的其它构成部分有很好的解读能力。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 舞蹈已经和商业接轨的当今时代, 如何更好的吸引观众眼球, 让更多的人关注和爱上舞蹈这门艺术, 显然以上几点都起到加分的作用。就如这次龙年春晚的《雀之恋》, 为何能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同和喜爱, 我想这不只是杨丽萍与其搭档高强的舞艺, 那身临其境的口技, 华美的服装, 精致的妆容, 如梦境般的舞美效果, 那最后震撼人心的孔雀开屏, 这所有的组成, 除了将舞蹈完美诠释以外, 何尝不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饕鬄盛宴?
三、艺术经营
营销学 (Marketing) 是一门研究企业经营与销售活动的学科, 美国营销协会将其定义为:营销是一个计划和执行知识、货物以及服务的形成、定价、推广和分拨的全过程, 目的是通过交换来满足个人和组织的需求。艺术经营 (Art marketing) 的原理其实是如出一辙, 只是所销售的产品不同而已。当有人第一次买票进剧场观看舞蹈, 形成供需关系的那一刻起, 舞蹈就已然成为了一种商品, 舞蹈市场也就自然形成, 而如何让舞蹈市场发展壮大, 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消费,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到艺术经营的知识。一个舞团或一部舞剧的演出该如何运作, 方向性的判断、对市场准确的分析、有效的宣传等等, 这都是和经营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的。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主任田培培教授曾发表论文《中国舞蹈艺术需要与经营联营》, 文中阐述在舞蹈编创核心理论课程框架中, 融入舞蹈艺术经营课程的重要性, 不仅可以快速引导学生认知舞蹈创作的相关合作要素舞蹈创作的内外部应用环境要素、舞蹈创作成果的生存与发展等相关要素, 还能为为学生提供更宽泛的舞蹈专业视野”。
四、舞蹈治疗
舞蹈治疗, 又称动作治疗, 是利用舞蹈或即兴动作的方式治疗社会, 情感, 认知以及身体方面的障碍以及增强个人意识, 改善人们的心智。舞蹈治疗是因为现代舞蹈艺术和心理学的结合而诞生的。Marian Chace和Mary Whitehouse是舞蹈治疗的先驱。1966年, 美国舞蹈治疗协会 (ADTA) 的成立标志着舞蹈治疗的专业地位获得了承认。舞蹈治疗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的关于身体、情绪、和社会认知方面的问题, 能够解决和帮助人们的范围非常广泛。舞蹈治疗在中国还鲜为人知。目前, 中国大陆, 香港和台湾总共只有不超过10名具有在ADTA注册的舞蹈治疗师。在台湾, 舞蹈治疗发展相对走在前列。韩国在2006年成立了韩国舞蹈动作心理治疗学会, 明知大学、顺天乡大学、首尔女子大学在硕士课程里均开设了舞蹈动作治疗的学科, 并且已经有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 部分医院已经开设有舞蹈治疗工作室, 舞蹈治疗在韩国已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中国, 舞蹈治疗却并不被人们所熟知, 开展舞蹈治疗课程, 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 是一个契机, 不仅可以发挥专业之所长, 而且对于中国舞蹈以及中国舞蹈治疗未来的发展, 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于此同时, 国家对舞蹈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 将舞蹈艺术普及化
同样身为艺术, 为何音乐和美术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在西方国家, 舞蹈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教育。舞蹈是中小学以下的必修课, 但目的不是单纯跳舞, 而是通过舞蹈来开发智力, 增强办事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认识能力等, 就这一点目前在我国还不很发达, 舞蹈在中小学只是作为兴趣班或者舞蹈队的形式存在。舞蹈的普及化, 除了可以开发智力、培养气质、增加艺术修养等等以外, 还可以让孩子从小对舞蹈这门艺术有所认识和了解, 而且也可以及早的发现和发掘舞蹈人才。当孩子对舞蹈有更多的认识, 产生更多的兴趣后, 对舞蹈各方面的关注自然也会增多, 如此一来, 父母也会将一部分注意力跟随孩子转移到对舞蹈的关注上, 以及陪孩子去剧场观看演出、购买舞蹈类的相关书籍及影像资料等,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舞蹈的普及化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益的同时, 对舞蹈的传播推广以及舞蹈市场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加大对舞蹈艺术传播和推广的力度
韩国一直致力于舞蹈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工作, 在各大中城市由国家运营的国立舞蹈团、市立舞蹈团, 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纷呈的舞蹈艺术作品。人们进剧场观看舞蹈演出, 就如中国人买票进影院看电影一样, 是件太普通不过的事情, 而且票价也是每个工薪阶层都足够承受的范围。然而在中国, 能够享受如此盛宴的, 首先会想到北京。作为国家中心城市, 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 国家级的演出, 国外舞蹈团的巡演, 个人舞蹈团的巡演, 只要你有时间, 在北京是不愁没有舞蹈演出看的。当然, 有些时候, 购票还得有求于黄牛党。除了北京有这种盛况空前的
舞蹈训练者合理的饮食结构
安红梅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合理的饮食结构是舞蹈训练的物质基础, 它对舞蹈训练者功能状态、体力适应、训练后的恢复和伤病防治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对舞蹈训练者而言, 合理的饮食结构就是指根据各类营养素的功能和作用, 合理地掌握各种食物的比例搭配和卫生要求, 实现既合理又高营养的饮食结构, 讲究营养科学, 以便更好地完成和发挥舞蹈动作。
关键词:舞蹈训练者;饮食结构;合理
舞蹈训练者的能力不仅取决于科学的训练、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需要良好的脑力和体力的支撑, 而且取决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和合理的营养结构。合理的饮食结构是舞蹈训练的物质基础, 它有利于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器官功能的调节, 而且有助于舞蹈训练者充分发挥训练效果和竞技能力, 做到最标准的动作和最完美的舞蹈作品。合理的营养对舞蹈训练者功能状态、体力适应、训练后的恢复和伤病防治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因此说, 合理的饮食加上严格的科学训练, 才是创造优秀舞蹈人才的基本保证。
一、舞蹈训练者中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
如今, 不少舞蹈训练者对合理的营养饮食问题有一个误区, 普遍认为鸡、鸭、鱼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才算有营养, 价格贵的食品才有营养, 而对粮食的品种及其摄入量则重视不够, 更不知粮食等淀粉类食品和糖是提供人体60%能量的主要来源。
人们通过长期实践认识到,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素, 单靠一种食物, 不管数量多大, 都不可能维护人体健康。因此, 要保证合理营养, 食物的品种应尽可能多样化, 使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数量充足, 比例恰当, 过度和不足都将造成不良后果。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少舞蹈训练者中存在爱吃零食、挑食、偏食、快食的不良习惯:就其挑食和偏食而言, 很多舞蹈训练者没有正常的饮食规律, 喜欢吃巧克力、膨化食品、饮料、油炸食品等, 而对绿叶蔬菜、胡萝卜、鱼、黑木耳、肥肉等极度不喜欢, 造成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 部分营养素摄入不充分, 而部分营养素摄入有些过量, 这种营养上的不均衡, 会对舞蹈训练
景象, 还有一些大城市。因其城市发展的优势, 舞蹈团体对成本回收及盈利的考虑等诸多因素, 会选择一些大城市开展巡演, 所以, 看舞蹈演出的机会也不少。但在中国很多地方, 由于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因素, 人们是无法享受到舞蹈带来的震撼和乐趣的。在一些中小城市, 人们对舞蹈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电视以及网络, 人们无法亲身体会和舞蹈零距离接触的视觉效果和心灵震撼, 如若只是因为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因素, 我想这并不能成为人们失去对舞蹈艺术零距离接触这样一个机会的强有力的理由。
3. 对非遗及继承人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指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申报、审批而确定的名录。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 、藏戏 (2009) 、朝鲜族农乐舞 (2009) 审批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 2006年6月,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蹈共41项;2008年6月又出台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蹈共计55项, 以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舞蹈共计13项;2011年5月,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舞蹈共计15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舞蹈共计16项。而各省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并逐步向市/县扩展。随着时间的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是部分营养素严重缺乏者还会引起营养不良或引起各种营养素缺乏症。最近几年, 以“肯德基”、“劳迪利亚”、“好利来”、“富利来”为代表的快餐食品作为一种消费时尚深受青少年舞蹈训练者的喜爱。但是, 他们享受这些美食的时候, 并不知道经常吃这些西式快餐的危害有多大:这些西式快餐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为主, 而蔬菜量特别少, 如果长期摄入这些西式快餐, 无法补充人体适宜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会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 甚至会诱发许多影响缺乏性疾病, 比如缺铁性贫血等, 从这一方面来看, 西式快餐的危害是非常大, 隐蔽性是非常强的。
舞蹈训练是一种运动量非常大的技能训练之一, 在其训练过程中水分的补充是必需的。但是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舞蹈训练者整天果汁、可乐等各种碳酸饮料不离手, 很少喝白开水或矿泉水, 结果出现了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时常腹泻等表现, 严重者会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 产生钙的大量流失, 影响骨骼发育。
在人们的意识里, 吃素食是养生的最好选择。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中, 优质蛋白质的绝大部分是由动物性食物来提供的, 而动物性食物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以及脂溶性维生素A、D、B2、优质钙和铁等。如果长期吃素食, 必然会影响这些脂类、维生素、钙、铁的摄入, 容易出现心悸、全身乏力、形体消瘦、发育不良等问题, 容易缺乏优质蛋白质, 严重者会带来蛋白质缺乏症, 因此, 特别是舞蹈训练者不宜长期吃素食。
总之, 不良的饮食习惯必然导致代谢的失衡和营养状况的不佳。舞蹈训练者因营养摄入不均衡而造成的营养不良, 反映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过程中, 表现为耐力差, 反应慢, 承受运动量和强度的能力下降, 容易疲劳, 肌肉僵硬, 严重时表现为精神差, 睡眠差, 体重下降, 食欲下降, 各器官功能也降低, 容易反复感冒, 无法承受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的训练等等, 所以对舞蹈训练者来说要保持良好的精神和体力状态, 饮食讲究科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舞蹈训练者合理的饮食结构
舞蹈训练需要长时间从事以耐久力为主的高强度运动, 其热
推移, 会有更多的舞蹈艺术种类加入非物质遗产保护的行列,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之后, 才有发展可言, 这对于舞蹈的未来发展来说, 是件意义深远的事情。但同时, 却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些不为大多数人知道和了解的古老的各民族舞种, 保护之后, 路该如何走”?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大多数都是一些老艺术家, 急需下一代的传承, 但由于很多种类并不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所以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国家对非遗继承人的资金补助, 在有些地方并没有如数到达非遗继承人的手中, 资金的不足, 也加大了非遗继承人工作的难度。舞蹈作为一种表演性艺术, 有些地方将民族民间舞蹈“产业化”, 以此获得经济利益及提高知名度, 这虽然也是舞蹈的一种传承和推广方式, 但是这并没有实现延续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完整意义, 任何种类的艺术, 如果只醉心于表象, 随着时间推移, 本质将会被扭曲, 在失去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真正意义的同时, 更无发展可言。只有在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 并密切关注政策的落实以及更好更快速的去解决存在的问题, 对非遗及继承人的保护才具意义。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皮钦英语 广州英语 洋泾浜英语 英语历史 中国英语教育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下的西日耳曼语支,由古代从欧洲大陆移民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Anglo)、撒克逊(Saxons)和朱特(Jutes)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1] [2],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继英国之后,美国的崛起和强大进一步推动了英语在世界的广泛传播,使英语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目前世界上电子技术储存的信息80%为英文,世界上近70%的科学家用英语读写、交流, 50%以上的报纸杂志是英语。从使用它的人口来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仅次于汉语而居世界第二位,大约有四亿多人。仅在亚洲,就有3.5亿人使用英语,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人口的总和。然而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语的人数,要远比这多得多(保守估计在6亿以上)[3] [4],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所望尘莫及的。这样一种语言是怎样进入中国的?它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发展到今天这样?它对推动中国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未来英语教育的方向是什么?本文对此作探索性研究。
一、 从中国海关岸贸易中产生的早期pidgin英语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西方英语国家打交道还是近代的事情。[5]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以中原为中心的陆地国家,经济自给自足,基本不与外国交往。早期历史上曾经有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和中亚及西亚地区的民族进行丝绸、珠宝和茶马贸易,当时贸易交流使用的语言不是英语(很可能是波斯语、西域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和中原汉语的混杂语)。随着古丝绸之路贸易的渐渐衰落和消亡,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的漫长历史。历朝历代不断加强围筑万里长城,旨在防止外国(族)侵略,同时也封闭了自己与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虽然历史上元朝的蒙古大军曾横扫亚欧大陆,但并没有带来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也没有促进蒙古语和汉语向外国的广泛传播)。尽管明朝郑和航海曾名扬东南亚沿海(比哥伦布航海要早80多年),但经济贸易并不是中国外出航海的目的(主要是向周边东南亚小国显示大明帝国“皇恩浩荡”),因此郑和之后的中国仍然是闭关锁国,与国外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直到19世纪初,哥伦布、麦哲伦航海带来葡萄牙、西班牙和后来工业革命带来的英国崛起,海上贸易扩张,贸易船队(及军舰)直逼中国南方海关,急于打开中国巨大的市场。中国人与说英语的外国人打交道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但英语当时作为一种当时并不被官方认可的民间贸易交流的语言首先在南部港口广州一带使用[6-8]。
其实在英语进入中国之前,葡萄牙商人已在澳门与中国人做生意,形成了澳门语与葡萄牙语混杂的商贸语言,可以称之为pidgin葡萄牙语。但是随着英国逐渐取代葡萄牙成为中国主要对外贸易对象, 商业语言也开始向英语转换。由于当时贸易交流主要集中在广州港口,所使用的语言英汉混杂语,带有浓重的广州方言特色,被称之为“广州英语”,也叫广州皮钦(pidgin)英语。产生这种皮钦英语的主要原因是:1)当时没有正规教授英语的學校(在当时教授中国人外语是违反清朝法律的,中国人无法学习正规的英语语法,语法和词汇,但为了做生意,只得偷偷学一点简单的用语,勉强与外商交流;2)当时外国人也不可能学习汉语用中文与中国人交流(在当时外国人学习汉语和中国人教授外国人汉语都是违反清朝法律的)[7][8]。所有这些限制导致当时的皮钦英语非常简单,大多不符合英语规范, 有些专家考证,当时在商业上常使用的词汇只有几百个。[9-11]
在大约一个半世纪里,具有广州特色的皮钦英语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英语进入中国的雏形。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加,海上贸易逐渐由广州向新的港口城市上海转移,随之而来的语言交流也带有浓厚的上海地方特色,逐渐兴起了以上海方言为主,夹杂着英文词汇的皮钦英语。由于该语言流行于外滩洋泾浜周边地区,又被称为“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比广州英语的词汇量丰富了许多,语言交流范围也宽广了,不仅限于贸易交流,人们日常生活,社交中都会使用夹杂着上海话的洋泾浜英语。不仅英美人学会了中国皮钦英语, 就连其他国家的商人和游客来中国都用它进行沟通。会讲洋泾浜英语也被看做是有社会地位的象征。
由下面例句可以看出洋泾浜英语的特点:
(1)来是康姆(come)去是谷(go),廿四洋钿吞的福(twenty-four)。
(2)真崭实货佛立谷(very good),靴叫蒲脱(boot)鞋叫靴(shoe)。
(3)翘梯(tea)翘梯请吃茶,雪堂(sit down)雪堂请侬坐。
(4)爷要发茶(father)娘卖茶(mother),丈人阿伯发音落(father-in-law)。
直到现在,上海的日常用语中还有很多洋泾浜英语的影子:如“拿摩温”(No. One)、“枪势”(chance)、“瘪三”(beg say)、“嘎三壶”(gossip)、“窝塞”(worse)、“邋遢”(litter)等等。据传当时有这样的笑话,一名男厨子找工作时用说洋泾浜英语和外国女主人说:“Twenty dollar one month,eat you,sleep you.” 其实他的意思是说:“月薪二十元,吃你的,住你的”。[14]
nlc202309021110
二、皮钦英语后时代——中国建立正规系统英语教育的坎坷历程
皮钦英语的出现是中国当时社会条件下缺乏正规、系统的英语教育的必然产物,而全面系统的英语教学以及对于标准英语的推崇导致皮钦英语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政治、外交、军事、贸易等对英语高标准的需要,一些专门教授学英语的学校陆续在中国建立,如“京师同文馆”就是清朝政府官方办的第一个外语学校,还有“上海广方言馆”、“广州方言馆”、“湖北自强学堂”等,都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英语学校。
但当时出于“强兵护国”的政治需要,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带有强烈的 “民族雪耻”意识。在这种学习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只强调理解英语,翻译照会、公文、合约等,因此学习英语的“工具性”极强。当时这些外语学校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翻译人才,另一类意在培养专门军事科技类人才,旨在“强兵护国”。但清朝的这种“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并没有挽救其最终灭亡,取而代之的是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建立的制度较为先进的“中华民国”。
在民国时期尽管英语课开设很普遍,但政局混乱,战乱不断,外语学习仍然停留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陈旧理念里,英语教育没有长足进展。国民党执政后加强了对教会学校的控制,政府办的学校很快超过了教会学校。当时曾激烈争论过有关教会学校可能对中国民众思想,价值观念造成冲击,争论的核心是如何防止中国人的价值观受到西方的负面影响。教会学校越来越被视为“文化和心理分裂的来源”,是帝國主义企图“用宗教来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工具”。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抵制外语学习,警惕外国思想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由来已久(从清朝到民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英语教育的理念,教育政策和英语教育的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百废待兴,英语教育也受到重视,各大学基本都开设英语课。但是随着中苏政治关系的急速升温,政治需要再次深刻影响外语教育,俄语成了中国外语教育的核心,英语被认为是英美帝国主义的代名词。最能证明当时英语受到遇冷的是1957年全国只有850名中学英语教师,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绝大部分停办。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外语教育又180度转弯,英语重新受到重视。1961年教育部颁发中学英语教学方案,要求重编英语课本。1962年,英语被列为高考科目。两年后,教育部提出在学校教育中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并要求增加学英语的学生人数。但文革政治斗争的需要把学英语当成与英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政治工具和武器,“Down with imperialism!” “Long live Chairman Mao!”之类的政治口号充斥英语课本 [13]。
“文革”结束后,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建设逐渐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再一次把学习英语推到了重要的位置。纵观改革开放的30多年,利用英语学习外国新科学和技术已成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强国富民的普遍共识。英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掌握英语也成了站在科技前沿和具有全球视野人才的基本要求。但在商品经济盛行的中国,也出现了把英语变成有利可图的商品的现象。
三、英语对中国科学教育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清政府早年建立“京师同文馆”有很强的“强兵互国”,“报仇雪耻”的理念,学习外语的工具性极强。但在开办外语学校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人也意识到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果断废止实行了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引入西方数、理、化等学科的教育。可以说这是中国几千来以来最大的教育改革! 试想,如果我们仍然固守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学数理化,只读《四书五经》,孔孟之道,科举考试只考做秀文章,一篇博得皇帝赏识的八股文章就能换取高官厚禄,不可能有今天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和经济的真正繁荣。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往英美国家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重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留学生现大都学有所成,不论是“海归”还是留在国外从事高精尖科学研究(以各种方式报效国家),为中国科技赶超世界水平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英语不仅为我们提供一个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科学和技术的重要语言媒介,而且对中国的教育思想也有所借鉴和帮助,特别是西方深受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注重逻辑、推理、思辨、实证等科学思维方法,对中国自古以来以文史为主的教育是个很好的补充。应该认识到,中国经历了几千年以文科为主的教育历史,真正开始在教育理念中注重实证科学的历史还不长。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一整套科学思维和创新的思想。俗话说,“学形易,学意难”,学会和掌握一两项现代高精尖技术并不很难,但学会先进的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科学思维体系并不容易,而后者是一个民族在世界保持长盛不衰的内在力量。因此在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民族自豪感不断提高之后,学习英语不但不应削弱,而且应该加强(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较强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做出一个大国应有的贡献。
英语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语言(它已经不专属英、美、加、澳等英语国家),它没有国界,没有民族之分,它所承载的不仅是科技进步,也包含人类的思想文明。和所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样,人类的文明思想并不专属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自从上世纪末,英语事实上已经在科学界普遍使用,被称为科技通用语言。电脑语言编程通用英语,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杂志、论文绝大部分都有英文版,国际学术会议的工作语言也是英语,世界一流的大学教育大都使用英语教学。这一普遍使用英语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恐怕不会改变。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的涓涓细流必将汇合成全人类共同文明进步的大海,英语将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英语学习外国文明,同时也通过英语向世界介绍和宣传中国文明,融会东西方文明于一身。这种集世界文明精华于一身的独特优势将使中国永远长盛不衰!
nlc202309021110
参考文献
[1] Algeo,J.2010.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6th edition [M]. Boston, USA,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2] 李赋宁.英语史 [M].商务印书馆,2009.
[3] Gen?,B.2010. 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 in Academic Writing [J].The Reading Matrix 10(2):142-151.
[4] 張勇.英语发展史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5] Adamson, B. 2004. China's English: A History of English in Chinese Education [M].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6] 牛道生.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7] 吴义雄.广州英语与19 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J].近代史研究, 2001.(3):172-202.
[8] 马伟林.中国皮钦英语的历史地位[J]. 学术界,2005(111):190-195.
[9] 周振鹤.红毛番话索解[J]. 广东社会科学,1998(4):148-149.
[10] (美)亨特,著.冯树铁,等,译.广州番鬼录 [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11] 周振鹤.中国洋泾泯英语最早的语词集[J].广东社会科学,2003(1):77-84.
[12] 邹振环.19世纪早期广州版商贸英语读本的编刊及其影响[J].学术研究,2006(8):92-99.
[13] 汪庆红.中国人的英语纠结[EB/OL]. http://www.dfdaily.com/html/150/2013/11/15/1087319.shtml.2013-11-15.
[14] 楚越.风光一时的洋泾浜英语 [EB/OL]. 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ewthread.php?tid=64791. 2012-8-8.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篇4
一、中国汽车市场大背景: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国产中低挡车是主力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两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进行宏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高不过7.3%,最低仅为2.1%。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2.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今年1~9月,我国汽车产量185.38万辆,比去年增长12.9%。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长率将达到14%~15%的较高水平,总产量达到235万辆左右。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载货汽车品种和产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轿车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摩托车品种和数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部分进入国际市场。今年前三季度,摩托车产量已达717.6万辆,我国仍是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
我国现阶段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因而低档汽车的销售量最大,特别是在城镇,低档农用车销售量更大。汽车产品中,中档、低档汽车的销售约占全部汽车销售量的80%,各类国产高档车销售仅占20%。
二、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采取地区保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人为分割市场。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汽车需求的增长。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经营机制、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
2.厂商开发能力弱,制约了新产品的发展。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人才匮乏,尚未形成高水平的汽车产品开发体系和自主开发能力。
3.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4.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1999年底,全国共有汽车厂商2391家,其中整车企业118
家,改装车企业546家,摩托车企业136家,发动机企业51家,零部件企业1540家。国家批准的轿车建设规模为112万辆,已验收或建成的轿车生产能力91万辆。汽车产销量在1万辆以上的有16家企业,其中,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和东风资产占有率为62.04%,市场占有率为71.76%,利润占有率为87.96%。
目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新建汽车项目的势头仍然存在,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汽车工业将是扩大市场内需、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汽车工业将是扩大内需、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赖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同时,围绕汽车的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
目前,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需求角度看,“十五”规划要求交通运输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会对载货汽车的发展提出巨大的需求;同时,轿车逐步进入家庭消费,市场需求更大,持续时间更长。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并保持平稳增长,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工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持。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五”期间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长值为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
四、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迎接入世,199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范了汽车发展模式。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入世后外资的进入和市场开放后竞争的加剧对改善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后十年,将是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和汽车行业大规模整合的十年。根据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对我国10家整车制造商和90家零部件供应商的调查,预计2010年轿车市场销量将达200万辆,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车。2010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所主导,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
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喜人,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入世”以后,国门完全打开,我国的轿车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处于同一个大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的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汽车产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仍十分落后,企业规模还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所有这些问题必须认真面对。
打通国际大市场,也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我们可以有机会在与强手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也逼迫我们把自己做大做强。为了应对国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家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入世”后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抓紧清理减少不合理税费,鼓励百姓的汽车消费。
纵观近来汽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更多的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所以说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存在机遇也潜伏着风险。
班级:09车辆2班
姓名:黄文师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篇5
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长
中国智能建筑专家网秘书长 亚洲智能建筑学会执行委员
陆伟良 教授
摘 要:本文综合介绍中国智能建筑发展动态,并着重讨论智能建筑未来十年发展趋势。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动态、展望
引言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建筑物的高效化和多功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建筑虽然历史很短,但前景广阔,在世界各国发展迅猛,已呈21世纪建筑发展主流之势,如何推动智能建筑健康有序地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于智能建筑,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人们普遍认同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的定义,即智能建筑是将建筑、设备、服务和经营四要素各自优化、互相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与高安全的建筑物。智能建筑的构成至少必须具备三大系统:即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MS)、通信网络系统(CNS)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S)。这就是通称的“3S”大厦。智能建筑从概念上可分为智能大楼、智能小区(国外称社区)及公共建筑三大类,本文着重讨论智能大厦,兼顾讨论小区与公共建筑。
一、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简史
国内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随后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北京的发展大厦可谓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随后建成了上海金茂大厦(88F)、深圳地王大厦(81F)、广州中信大厦(80F)、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F)等一批具有较高智能化程度的智能大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三千多幢:上海约上千幢,北京约六百幢,广东约八百幢,江苏约四百幢。其中已建成的180米以上的建筑,在1999年底已达35余幢。基本按相关标准设计、施工与管理。目前各地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厦已转向大型公共建筑,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其投入也不菲。如深圳文化中心(图书馆和音乐中心),总投入约16亿元,智能系统占1亿元左右。深圳市民中心(市政府办公大楼群)有21万平方米,投资20亿,智能系统占2亿左右。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智能建筑的发展比较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部署和措施。1995年7月,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率先推出上海地区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47-95)。百万字的巨著《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由温伯银总工等编著出版。同年,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成立了“建筑智能化研究所”,并招收了智能建筑方向本科生。同时,该院已编出国内最早出版的大学教材《智能化建筑导论》。1996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国内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对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上海、北京、江苏、四川先后建立了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及学术研究机构。1996年2月,成立了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协助有关部门对全国智能建筑的技术进行协调、指导与管理。推广中心组建了智能建筑技术专家组,有关智能建筑技术与技术政策已分别列入了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国家“九五”重大技术项目指南》和技术部《中国建筑技术政策》。1996年《智能建筑》杂志正式面世。
为了加强市场管理,保障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建设部于1997年10月发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设[1997]290号,该文件是一个历史性纲领性文件,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走向有序化指定了方向。江苏省建委及时组织一批专家编写《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于1998年3月10日正式发布,该标准已获建设部1999年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8年初成立《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第一批聘任59位专家。1998年4月10 日许熔烈博士创建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家网。1999年底江苏省推出了第二批标准: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DB32/365-1999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DB32/365-1999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以上已于2000年3月1日实施。专家组审定认为,该三个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千禧年10月1日《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国家标准GB/T50314-2000)正式批准出台,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业已走向成熟。
二、中国智能建筑学术活动的经验和成绩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智能建筑有了飞跃,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走在全国前列,现以华东地区智能建筑发展情况为例谈一点经验和体会。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举办的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八幢获此评价)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 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学术活动活跃。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集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已经修订出了第二版,将是全国注册电气工程师(建筑电气专业)必读教材。
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江苏省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先后编写出《建筑智能化工程监理》.谢秉正.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智能小区与智能住宅》.陆伟良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三、中国智能建筑未来十年发展展望
智能建筑的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还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把有限的资金和有限的建筑空间进行综合的开发利用。国际上普遍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智能建筑飞速发展的十年。
(一)未来十年智能建筑发展数量
经济在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公用和专用设施的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也不断的增加。
中国智能建筑是1995年开始,由于一开始是处于探索的阶段,增长速度比较缓慢。随着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能够保持高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智能建筑也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北京申奥成功,到2008年,北京的体育场馆及各类智能建筑大量兴起,其数量和投资额都将达到空前规模。上海市申办成功2010年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智能建筑将达4000幢。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2005年将举办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目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在河西区投入120亿,兴建中央商务区(CBD)。
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近期还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利群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列。
人们不仅对大厦有很多的要求,而且对个人居住的场所也需要智能化。智能小区在智能大厦发展的带动下,也逐步的发展起来,目前,举国上下正掀起小区建筑热潮。据预测,智能小区将是智能建筑发展的又一个亮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讲究小区的环保、绿色、节能。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就需要较多的智能小区,在智能大厦高速发展的同时,智能小区也将逐步发展起来,而且智能小区的建设数量达到世界之最。
(二)智能建筑的政策、管理及质量。
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整体建筑物业产品,它的技术发展必须是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综合协调,同步发展。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领域,它是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完善,正处于变化极快之中,智能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正确指导。智能建筑技术发展是实现产业化而不是看作一项应用技术。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仍由国外技术系统产品设备占主导,要大力扶持发展国产化的技术产品。
为了确保智能建筑建设整体工程质量,保障投资效益,减少浪费损失,提高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就必须通过智能建筑的有关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这里提出以下方面建议:
智能建筑发展技术政府必须符合我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进程》中所指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向。
着手建立健全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技术监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建筑设计必须与建筑智能化相适应,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规划协调同步,建筑环境平台必须能够支撑建筑的智能化。
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全面专业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才能上岗,以确保建筑智能系统的正常运营。
虽然智能建筑的市场规范不够完善,但是也有很多的优质工程出现。其中有上海博物馆、上海久事复兴大厦(上海首幢甲级智能办公大楼)、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期货大厦及上海科技城,北京有中华世纪坛、国贸中心,南京中信银行大厦(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大厦)、南京军区总院新病房大楼,不仅配备了大量先进的机电设备,而且配备了多项智能控制系统,是当时较为成功的智能化集成系统。
(三)根据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智能建筑技术未来十年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三个方面:
1、智能建筑建设方法论研究
智能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急需创立方法论。智能大厦既然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可以、而且应当应用系统工程开发方法。如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安装调度,以及在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支持环境等。智能大厦的系统集成已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2、建立开放式的智能化建筑结构
智能建筑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在一个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结构具有最长的生命周期(约四十年)。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有5到7年的生命周期,而办公自动化系统仅有两至三年的生命周期。如果智能大厦系统做成开放式系统,它就能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更新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化系统设施运行得更好。因此,智能建筑结构工程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认为这些研究对于保证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中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行,提高智能化设备的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从文本文件和声音的传送到静止和动态图片传送,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日趋交叉一起,形成多媒体通信。与此同时要进行人机接口(多媒体终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多媒体会议电视在智能大厦得到广泛应用。
4、互联网技术
未来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1)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TCP/HTTP,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取代客户/服务器模式,降低信息系统软硬件投资与维修成本,热性能不断提升。
(2)提高建筑物内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提高建筑物物业管理层的决策与全局事件协助处理的能力。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以及对综合信息数据库的访问。
(3)能够增强自动化控制系统(如防火系统)与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与数据交换能力,与Internet可通过防火墙实现无缝连接。
(4)信息与控制系统集成可直接使用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互联与扩展很容易实现,且维护和培训工作量小。
5、网络控制技术
从现场控制总线走向控制网络是一个必然趋势。网络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应用包括:
(5)改善智能建筑内楼宇自控系统(BAS)、综合保安系统(SMS)、火灾报警(FAS)等异构网络环境的控制与联动结构。增强楼宇各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与集成的相关信息。
(6)用控制网络的分布式和嵌入式智能化技术为楼宇管理自动化(BMS)提供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也为自动化管理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
(7)利于智能化的控制管理系统选择客户机、图形服务器,以及嵌入式服务器的系统结构模式。通过控制网络通信实现数据管理与机电设备运行过程控制。
(8)利于信息网络的应用集成,智能建筑内的所有设备和安全监控信息均可以进入各种计算机平台和桌面系统,大大改进对智能建筑内监控信息的利用和共享“群体环境”的综合数据。以实现对智能建筑内的机电设备与安全报警管理的远程控制监控和数据采集。
6、智能卡技术
智能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目前已较为成熟,主要有保安门警系统的应用、安保巡逻管理系统和应用、停车场付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专业收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商业收银系统的应用、人事考勤管理系统的应用。
7、流动办公技术
流动办公就是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向异地或移动的办公人员提高一个办公环境。移动办公技术是多项现代科技的综合。应用移动办公技术可以使在家或旅行途中的办公人员如同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样,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公司是办公流程,及时处理文件和阅读资料,参加公司召开的电视会议,参与发言和讨论,甚至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远程操作办公室内的办公器材或遥控家中的设备。
8、家庭智能技术
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安保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HBS)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监视、控制和家庭事物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家庭智能化技术提供的是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构成的高度安全性、生活舒适性和通信快捷性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居住空间,从而满足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追求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以及与外部世界保持完全开放的生活环境的要求。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传统家电制造技术的融合及技术进步,网络家电的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前景广阔。
网络家电产品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1)通过远程电脑,或电话、手机,便可以对家中的电器进行操作。(2)通过远程电脑,可以查询到家中电器的工作状态。
(3)在家中,通过电冰箱,微波炉可以登陆到网上超市,进行电子购物。没有电脑也可实现这些功能。(4)家电网络升级,可以让用户花较少的钱,享受更多、更新的功能,更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使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随着世界家电技术的进步,不断升级。
(5)数字、网络化技术使得每种家电都可以与其它家电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很容易实现集中控制。可以故障信息自诊断、自反馈并可以享受远程维护。
(6)可以根据主人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通过自动起停、自动改变运转状态。还可以照看家人的生活情况。
9、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也称计算机无线技术,是90年代兴起的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该项新技术利用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摆脱了线缆端接的不可靠性,同时又可以满足计算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更换地理位置的需要,特别是无线局域网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结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而其技术的发展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商业POS系统的应用:在智能建筑内的餐饮、娱乐、购物等商业POS机的无线局域网的连接。(2)信号转换器的应用:在智能建筑内可实现移动电话、传呼机信号转发的功能。(3)无线会议电视及视像信号的传输、交互和接入服务。
10、数据卫星通信技术
数据卫星由称为小型数据卫星站(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s)。VSAT的出现,将通信终端延伸到办公室和家庭,其发展的本质是将通信卫星技术引向多功能、智能化、设备小型化,同时综合应用卫星多波束年覆盖、星载处理技术、地面蜂窝移动通信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在21世纪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新的飞跃。数据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供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接入;供与ISDN网络的互联;提供专业局域网网络的接入,如证券、期货、银行;实现与移动通信系统的组合;实现远程多点电视会议;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
11、智能建筑的个性化设计
智能建筑是为了支持建筑内的所有活动,增强对使用变化的应变能力,并保证建筑空间的安全、健康和节能,智能建筑的基础和出发点在于结合每一个具体建筑的特征和性能,智能建筑的设计必须提倡个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就是坚持以大系统、动态运行的角度进行建筑对象和使用对象的系统分析,针对特定建筑的具体需求,根据系统运行状态,深入到特定细节的设计。以大系统的角度进行个性化设计就是贴近环境条件的差异性,贴近用户能力的差异性,贴近应用需要的差异性,还要贴近管理的差异性,对不同管理模式采取不同设计,还应该细化到对同一幢建筑里不同功能区域的差异性。以动态运行的角度进行个性化设计就是研究实际运行的数量特征,不停留在一般的定性分析层面,立足最激烈的量的变化,也就是立足实际运行的离散性,注意把握无序状态和随意性。
12、智能建筑的节能
智能建筑应该强调节能,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才能体现出持续发展战略,在这个意义上智能建筑也一定是绿色的、生态的建筑。生态智能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这就要做到节能、自然通风、节水以及绿化四个方面。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以往人们对IB的各种智商的评定,可以将所有的智能需求分成四类:单个用户的需求、机构的需求、当地环境的需求、全球的环境的要求。
13、智能建筑的绿色环保
绿色智能建筑就是基于“安全—舒适—方便—节能—环保”的原则下提出的。“节能”:智能居住小区为节省能源而在小区和居住建筑物中采用的各种措施,包括节电、节水(如二次循环水的利用等)、自然能源利用(太阳能取暖、风能利用和自然通风等)。为了使这些措施实施有效而采取的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环保”:智能居住小区为保护周边环境而在小区和居住建筑物中所采取的各类措施,包括污水收集与排放、小区内外绿化保护、污染气体和噪声的隔离等。同时,为了使这些措施实施而采取各类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建造绿色智能建筑需要在以下五项原则下进行:(1)节约能源,减少建筑耗能
(2)设计结合气候,通过建筑形式和构件来改变室内外环境(3)能源、材料的循环
(4)尊重用户,体现使用者的愿望
(5)运用整体的设计观念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研究
也许不止以上十三个方面,由于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全方位的,这些看法谨供大家参考,错误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1、陆伟良.中外智能建筑发展动态及21世纪展望.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第6期
2、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对策的研究.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
3、祝敬国.智能建筑要重视个性化设计.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
4、陈振明.试论智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篇6
地方军委日前颁发《2020年前战争院校文化变革和停滞计划大纲》,祝身边的同伙平安幸福,从5个范围共20项详细形式,对于将来十年战争院校文化变革和停滞做成总体计划安排。8,据总从戎训部相关指导引见,拟制《2020年前战争院校文化变革和停滞计划大纲》,是落实2020年前战争建立、战争俊杰人马建立和国度文化变革停滞计划安排的实践举动,是无效破解战争院校文化一般冲突和事实成绩的需求,是正在上个十年计划大纲施行根底上延续促进院校文化变革停滞新的安排。
《大纲》肯定了 优先停滞、谐和停滞、力点停滞、外延停滞、关闭停滞的任务方针;立项战争院校建立实践,提出了构成古代战争院校文化建制、建立军事翻新文化机制、根本完成院校文化消息化,为将士生长成才需要优良文化,为新质战役力建立需要俊杰保障的总体指标;理解理睬要构建和完美以炮位需要为牵引的俊杰培训系统、以供职文化为主体的新式院校系统、以威力造就为导向的古代讲习系统、以法规政策为保障的文化品质治理系统、以海拔度科学业余为支持的教科学研翻新系统、以优良资源为依靠的关闭兴学系统,YGG,零碎勾勒了将来十年战争院校文化变革停滞远景。笑傲江湖游戏 com,《大纲》一般战争院校文化次要类型,着重盘绕成长群寡学历文化、供职文化、钻研生文化、士官文化以及兴学形式、文化品质治理等6个范围变革,提出了一系列翻新举动;掌握消息化环境下院校文化法则性请求和阶段性特色,力点抓住思维政体、科学业余、教师人马、兴学环境、正轨化等5个范围建立,提出了一系列配系措施。
行政权的历史发展和未来思考 篇7
正如书中所说, 自由与强大的政府的结合不易发生, 也不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1) 执行权由桀骜不驯到理智温顺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初, 亚里士多德提倡将行政权暧昧化, 他既不信任抽签带来的随机性, 也不完全依靠精英选择下的曲高和寡, 他主张建立民主政体和寡头政体合成的混合政体。随后, 中世纪的宗教和神学笼罩着整个欧洲, 但丁突破性的提出皇帝和教会没有高低之分, 只是二者性质和目的存在不同之处, 一个是给人们带来现世的幸福, 一个是指引着来世的幸福, 但这样的观点仍带着一丝蒙昧。作者认为, 虽然执行权在实质上早已存在, 但是马基亚维利是首个发现执行权, 提出自由主义的人物。马基亚维利的对基督教加以利用, 行政权收归一人所有, 大胆果敢而又当机立断做出决策以树立权威, 又富有权谋, 不择手段达成最终目的的政治学说被看作是自由主义宪政的创始, 之后的霍布斯在其著作中进一步提出了完全将立法权交给主权者, 立法权和执行权合二为一的强势观点。然而这样的行政权过于赤裸裸而又锋芒毕露, 执行权最终在近代迎来了被宪政化、中庸化、共和化的驯服过程。公共权力逐渐被限制, 美国总统的行政权被立法权和司法权制约, 行政机关要通过良好的行政管理使人民信服, 总统要具备德才兼有的品行获得广泛的支持。行政权完成了由蒙昧模糊到逐渐被理性的框架规范。
作者对马基亚维利是自由主义的创始人这一观点一直饱受后人争议, 但是在我看来, 《君主论》一书虽然披着教导君主如何奴役人民的外衣, 但是实际上也是对人民的一种启迪和开化, 他使统治者最本质的恶劣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揭露无疑, 不但没有能够站得住脚的调查数据表明在马基亚维利出版《君主论》后, 极端主义的行政权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反而在包括《联邦党人文集》在内的后世一系列著作和思想, 都是在吸收借鉴了其铁血的执行权的观念后加以中庸化和共和化的改良之后才产生的。因此, 也不必对马基亚维利主义谈之色变, 每一种极端的思想必然能给后世带来更加尖锐而有力的警醒作用。
人类的历史总是向着更好更远的趋势发展, 民主政体和分权思想之所以在当今社会被全球广泛采纳和接受, 我想究其原因就在于, 不择手段, 果断权谋的统治固然能提高效率, 短时高效的达成既定目标, 但是这只是一种类似于战争、暴乱等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极端手段, 谁都无法保证那个寡居的“单独一人”是无比高尚的, 不利己的, 所设定的目标是正确无疑的, 而人类的习性生来就具有不受统治的欲望, 当被统治成为人民不得不选择的必需品时, 理智而又温和的手段就成了维系行政权长久发展的不二法宝, 享有主权的人民不再对国家和宪政体制的命运漠不关心。正如书中所说, 理性的宪政既不是专断的, 也不是宽容的, 它是极端的, 因为它把自由推向了极致, 它又是温和中庸的, 因为他是受到限制的宪政。 (2) 马基亚维利“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 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的观点已经被现代的比例原则所取代, 人们重视目的和手段的对称性。在能达到法律目的的众多手段中, 应该选择给人们带来最小损害的一种, 只追求其目的的达到不顾及他人权益只会让法律变得更冷酷, 而人们也只是畏惧它而非崇尚它。这也是行政权被驯化之后对为主权者提供的宝贵精神借鉴。
龙应台在《野火集》中如此写道:风在吹, 云在走, 人在思想, 博弈在拉锯, 前进和后退在迂回交错, 价值在惊奇翻转, 庄严的变成嘲讽, 琐碎的突然伟大, 真诚可能叫做懦弱, 虚伪可能叫做务实, 每一个文本中简单的细节, 都需要十倍的注脚。 (3) 行政权思想从无到有, 从凶猛嗜血到温驯理智, 是无数仁人志士穿越明枪暗箭不惜殒身交错更迭而来。作者在结语部分提出民主政体并不是唯一的政体, 这也给我们带来启发, 民主共和之后, 国家、社会、人民将何去何从, 优秀的政治科学家们将用怎样的改革和创新塑造行政权, 实现灵魂的完美?这也将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注释
1 [美]哈维·C·曼斯菲尔德.驯化君主[M].冯克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5.
2 [美]哈维·C·曼斯菲尔德.驯化君主[M].冯克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266.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篇8
[关键词] 邮轮经济邮轮母港旅游业
正文
现代邮轮产业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于北美,40年来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长。目前,国际邮轮产业发展已比较成熟,但主要市场在北美和欧洲。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亚太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活力与竞争力,区域消费能力与结构进一步优化和显露,国际邮轮公司均将市场开发的重点转向中国,带动了国内邮轮经济不断升温。近年来,挂靠我国港口的国际邮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相关城市政府与企业也对此十分重视,纷纷抓住这一良机,建设邮轮母港,拓展相关市场。为了应对国际邮轮经济对我国市场拓展的迫切需要,很多沿海城市都加大了研究、推进力度。上海的国际邮轮母港已初步建成,天津的国际邮轮母港项目正在开工建设,深圳、厦门邮轮口岸港已初具规模,广州、北海、温州、秦皇岛、宁波、大连等城市也都开展了相关论证工作,并且制订了发展规划。
青岛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岸线,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与天津、大连、宁波等城市综合比较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同时也具有发展邮轮经济的良好基础和广阔空间。青岛作为国际航运大港,如何抓住国际邮轮产业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抢占邮轮产业发展先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已经摆在我市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面前。
一、邮轮经济概况
1.邮轮经济的定义
邮轮经济(Economic of cruise line)是由于邮轮产业的运行与发展而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与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广义上的邮轮经济包括邮轮建造及其维护、邮轮运营、邮轮码头区域的相关产业,狭义的邮轮经济是由于邮轮抵达之前、抵达、停靠、离开邮轮码头所引发的一系列产品与服务的交易。近年来,世界邮轮经济发展迅猛,年均增长速度在7%~8%左右。
2.邮轮经济的效益
从世界各相关城市包括各港口城市分析,邮轮产业构成的经济价值链起了十分显著的作用。邮轮产业所形成的消费大体有以下三项:邮轮带来的旅客消费包括餐饮,宾馆、商品采购、旅游景点门票、陆空交通等等;邮轮本身到港的消费;邮轮建造维修的消费。其中包括油料添加、码头泊位使用费、进出港引航费用、海上必需的食品采购费用、海上必需的日用消费品、淡水添置等等。上述三大项消费形成一个很明显的经济价值链。邮轮母港的经济收益是停靠港的10-14倍。因此,争取成为大型邮轮公司的邮轮母港,一向是国际上各大港口发展邮轮经济的重要目标。
二、国内外油轮母港规划建设情况
在众多的母港城市中,新加坡的演变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新加坡只是欧美邮轮的停靠港,通过修建邮轮码头,不断发展靠港经济,九十年代以后,新加坡的国际邮轮和游客数量以平均每年6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1年,抵达新加坡码头的国际邮轮达1200多艘,旅游业收益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新加坡港是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邮轮港,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
素有国际邮轮之都之称的迈阿密,拥有12个超级邮轮码头大厦和两公里长的停泊位。2000年,迈阿密邮轮码头运送邮轮乘客总量达336万人,邮轮经济收益为98亿美元,此后每年的数字显现递增的趋势。
三、青岛市邮轮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形势
1、青岛市接待国际邮轮旅游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青岛的国际邮轮或游船接待始自1979年,瑞典的林德布雷德号游船当年五次抵达青岛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每年到青的邮轮数量不均衡,以中小型为主,有些只能算作游船,算不上邮轮。比较大型的邮轮第一次到港是1984年来青的奥丽安娜号邮轮,此后来青的是日本的“理想之国”号邮轮,搭载日本爱知县青年学生休学旅行团来青,并乘火车到曲阜旅游。瑞典籍的“探险家号”中型豪华邮轮,曾多次经停青岛前往北冰洋探险旅游。
青岛接待邮轮最多的一年是1987年,共有19航次到港邮轮,接待游客6345人次;最大的一艘邮轮是1983年到港的英国的伊丽莎白二号,载游客1262人。二十年来,来青的国际邮轮或游船主要是来自日本、瑞典、美国、北欧、德国、澳大利亚、英国、韩国、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的远洋船只,游客中以欧洲游客居多。由于青岛没有专用的邮轮港口设施,青岛港的邮轮停靠码头与商业港混用,离市中心较远、交通不便,码头环境和设施较差,不具备接待大型邮轮和超大型邮轮的条件。1995年后,来青的国际邮轮、游船和游客明显减少。
2002年,世界排名第三的丽星邮轮(香港)有限公司曾开通过青岛——韩国仁川——大连的短期旅游航班;2002年6~10月间,由“双子星”号执航的青岛——韩国平泽的国际旅游航线,航行58航次,运送出入境游客10309人次;2003年该公司派出更大的邮轮“山羊星号”轮执航,受“非典”影响,仅航行了两个航次便停航,至今尚未恢复。目前青岛有通达韩国仁川、群山和日本下关的客货班轮航线,每周九个航班,乘客中游客占七成以上。
2、青岛市市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形势
青岛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具有发展邮轮经济的良好基础和广阔空间。青岛滨海岸线连绵广阔、水域资源丰富;青岛港基础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内陆腹地广阔,旅游资源丰富,发展邮轮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青岛海洋科研、造船、航运企事业单位较多,拥有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能力,可以为邮轮旅游提供相关服务。近年来,青岛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青岛将依托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成为入境旅游集散地与出境客源发生地。青岛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帆赛举办城市,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资源,在邮轮旅游方面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被多家国际邮轮公司所吸引,并表示有来青发展意向,青岛邮轮旅游业已显露出勃勃生机。
(1)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我市的邮轮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港兴市”,完善港口功能,建设现代化国际枢纽港。抓住“区港联动”试点机遇,推进区港一体化发展,强化港口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2010年争取成为东北亚集装箱干线港、国际中转港、中国北方区域性大宗散货枢纽港。基本形成中国北方极具影响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物流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框架。突出海滨城市和奥运城市特色,发展度假、观光、邮轮、文化、工业等高水平特色旅游产品。《关于加快青岛市航运企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措施》(青政办发[2008]45号)中提出:积极整合我市航运服务平台,加快山东省(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试办“游船项目以及环渤海、北部湾的近海邮轮,探索发展远洋豪华邮轮旅游。”并提出,“沿海城市要加快海洋游船码头的配套建设,加强与国际游船公司的合作,提高大规模接待的组织效率和服务水平,争取更大艘次的邮轮停靠”。这些,都为青岛邮轮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是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东、南濒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这一地理位置对发展国际旅游也十分有利。从港口发展规划、潜在客源市场、周边旅游资源分析,青岛优越的地理区位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为青岛邮轮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青岛拥有目前进口原油吞吐量全国第一、外贸吞吐量全国第二位量、进口铁矿石吞吐量世界第一的青岛港。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现有职工16000人。拥有码头15座,泊位73个,其中,营运码头13座,营运泊位4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2个。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集装箱吞吐量完成 770.2 万TEU,提前完成交通部、山东省1995年联合批复的“青岛港总体布局规划”确定的2020年50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的发展目标,跻身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之列。
(2)青岛发展邮轮旅游业的制约因素
一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相关业务指导,如产业政策、规划的制定有待加强。
二是缺少与国际接轨的、真正意义的邮轮专用码头,特别是母港。
三是许多邮轮公司还未把青岛作为主要目标市场,邮轮市场需要着力培育,邮轮经济对港口都市经济的作用有待深度开发。
四是北方气候的局限。我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据意大利歌诗达邮轮相关负责人介绍,鉴于北方气候特征,该公司的北方航线主要安排在夏季运营,因而形成鲜明的淡旺季特点。
五是邮轮业态初始投入多、维护费用高、营运成本大,且资产转移难度大、退出成本高。选择进入此类业态的企业,将面临较大风险和考验。
四、发展青岛市邮轮旅游业的建议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经济关联度。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上一些现代港口城市的崛起都与重视邮轮旅游业有关。据预测,未来3至5年内,国际市场将建造45艘大型邮轮并相继下水。这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发展邮轮经济正当其时。青岛市拥有发展邮轮旅游业的良好先天条件,近年来接待国际旅游船只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发展任务还很艰巨,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
首先,抓住发展机遇,制定行业规划。建议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大型旅游企业及港务部门联手,结合我市实际,从宏观产业政策、行业发展战略、市场经营环境、管理服务模式、产业组织形态、资源要素构成等方面进行调研,推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接轨。特别要在商业与旅游业、出入境与安全管理、海上运输与港口管理、船舶建造与维护、邮轮母港建设、邮轮的基本配置标准与规模、世界邮轮发展现状,国外大型邮轮公司的主要航行区域、停靠点与航线选择、基本经营情况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并就我市邮轮母港规划建设和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前景、经营机制、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深入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此外,在投资合作方面,还应着力研究对本土邮轮公司发展的扶持政策,如行业准入、合作方式、贷款支持、人才培养等,重视对本土邮轮品牌的培养和塑造。目前,要大力拓展入境游市场,增辟海外航线,加强与国际大型邮轮公司的合资合作,全面实施“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战略,为提升我市旅游业档次服务,为实现青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服务,为促进区域旅游合作服务。
其次,着力强化境外合作与交流。支持大型旅游企业“走出去”,与欧美等主要邮轮游艇客源市场的大型旅行批发商进行合资合作,设立合资公司或办事处。此外,建议主动借力于世界著名的邮轮母港——香港,包括我市邮轮母港的建设、运营及邮轮的投资、引资等,当务之急是吸引香港的邮轮航线延伸至青岛,使我市尽快成为以中国为目标市场的多数国际邮轮公司的必经港。还要充分调动旅行社的积极性,与外轮代理公司共同努力,推出优质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外国邮轮游客。
第三,积极开展国内投资与协作。建立跨省区邮轮的旅游协作协调机制,实现共赢目标。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三大港口集群:以青岛、大连、天津为代表的华北环渤海港口群,以上海、宁波为代表的华东长三角港口群和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华南珠三角港口群。我市可加强与各港口群城市的联系合作,如签订合作备忘录,实现邮轮旅游资源和客源的共用共享。
第四,尽快出台符合国际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便利国际邮轮在我国业务的开展。目前,邮轮旅游业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国家对邮轮的出入关管理和口岸管理还是采用一般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游客出入口岸极为不便。这种以一般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来处理邮轮乘客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惯例,也影响了我国港口都市邮轮旅游经济的发展。
第五,加快技术引进,培养、积聚和储备人才。邮轮旅游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素质乃至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邮轮企业、高等学府或研究机构应携手培养足够的专业人才,适应邮轮旅游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邮轮旅游业正处于大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培育市场,需要相关企业集团促进市场,需要消费者在这样一个新兴的业态和消费形态中增加体验。邮轮旅游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发展任重道远。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必将迎来青岛市邮轮旅游业发展的蓬勃与辉煌。
参考文献
{1}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青岛市邮轮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2}林红军 《邮轮旅游研究》
{3}青岛市规划局青岛市建委 《青岛浮山湾国际邮轮母港选址初步论证报告》
{4}《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推荐阅读:
教育生态影响中国未来07-08
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思考12-21
乡镇生态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思考07-03
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05-24
对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09-21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11-08
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07-27
奢侈品在中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05-23
中国动漫未来发展06-17
中国未来发展潜力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