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思考
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思考 篇1
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思考
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文毅
中国竹子之乡——长宁县地处川南腹地,县城距成都、昆明、贵阳、重庆四大省会城市均300余公里。县城雅致秀美,是蜀南竹海的序景区、四川省首个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2010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为抢抓当前良好发展机遇,抢占发展先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新型城镇化和旅游国际化进程,我县依托生态、资源、区位三大优势,提出了将县城打造为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战略目标,力争将长宁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生态经济强县、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成渝经济区的生态产业之城。
一、挖掘内涵,做好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整体规划
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即:“竹、山、水、林”和城市交相辉映,形成“竹在城中、城在海中、人在景中、竹城相容”,包含“康疗、康体、康农、康乐、康居”为一体,多中心、组团式、人性化、低碳化,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健康养生城市体系。
(一)整体目标。坚持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围绕浓郁的竹生态养生文化、优美的生态养生环境、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等核心要素,积极寻求品牌突破。依托蜀南竹海,构筑以温泉养生、森林氧吧养生、乡村旅游体验养生为特色,以养生旅游为龙头,集养生地产开发、养生文化传播、养生疗养居住、养生产品开发为一体,涵盖康体、康居、康乐、康农、康疗、康食等内容的养生体系,建设川南商务之城、旅游度假之城、养生宜居之城和健康产业之城。
(二)功能分区。根据县城的战略定位以及策划成果,最新修编的《长宁县城市总体规划》把县城按功能划分为“三轴、六区、三节点”。三轴:淯江生态发展主轴、碧玉溪景观发展轴、长江大道(江长路县城段)发展轴;六区:中部行政核心区、北部高铁新区、南部商旅服务区、东部田园新区、西部城市未来拓展区和宋家坝生态工业园区;三节点:东山湖城市主入口形象景观节点、三里半旅游服务文化节点、高铁站交通旅游服务节点。
(三)发展步骤。一是扩展盘子阶段(2010年-2020年),把长宁县城打造成为国家级养生度假目的地,达到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 20万人以上。以“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为核心,以大型引擎项目建设为动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度假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市营销和旅游营销力度。到2015年,将长宁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影响全国的区域旅游度假胜地;到2020年,将长宁建设成为配套完善、服务领先、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度假目的地。二是提升品质阶段(2020—2030年),打造国际竹生态养生旅游名城。以“度假旅游向主题旅游转变”为核心,以国际度假平台建设为带动,加强项目创新力度,争取到2030年,将长宁建设成为生态、富裕、充满活力的国际竹生态养生旅游名城。
二、强化措施,统筹推进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
按照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三轴六区三节点”的功能分区,着力加快推进县城城市控规、设计及实施,重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养生产业打造、城市功能拓展、精品旅游开发等项目,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健康城市,统筹推进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系列工作。
(一)夯实城市发展基础。一是打通城市动脉。大力实施“123456”交通网络建设工程,强力推进成贵高速铁路、宜泸渝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干线建设,打
通城市发展主动脉。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交通。在城市内部交通网络方面,围绕高铁站,形成观光小火车、竹筏漂流、竹主题观光电瓶车三种特色交通。开通海城线旅游列车,由高铁站至竹海观光停车场,实现景区与城市间的无缝对接。实施淯江河观光水路开发,鲤鱼湾大桥至三里半为竹筏漂流段,三里半至竹海景区为游船段,切实解决交通单调问题,展现十里淯江优美风光。竹主题观光电瓶车,连接中心县城与蜀南竹海景区。三是完善各类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区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系统及公共交通、旅游接待、电力通讯、垃圾清运、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完善县城主出入口、城市道路中外文交通和景区标识,形成更加有效的多元化城镇交通体系,增强旅游者的可进入性和便捷性。
(二)打造生态养生产业。一是发展竹乡特色餐饮。加快竹类菜品创新,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竹主题餐饮品牌店,积极开发药补、食补为重点的保健型、养生型特色餐饮。在旧城核心区、北部城市新区建设“竹字号”特色美食一条街和美食广场,在东部田园新区和南部旅游新区发展特色“土字号”农家乐,做大做响长宁竹餐饮产业,打造“吃在长宁”品牌。二是积极发展养生地产。在城市建筑、景观打造等方面突出竹生态元素和养生元素,在东部田园新区建设面向养生养老人群的银发社区以及综合性强的星级酒店,在西部新城集中打造高级住宅区,推进竹海镇新生村养生养老美丽乡村项目,激活庞大的养生地产市场,打造“住在长宁”品牌三是加快发展养生娱乐项目。开发竹海氡温泉养生项目,在城区与三里半的区域建设东南亚风情盐浴街、竹盐主题公园、竹盐美容医院。打造高品位、有影响、参与性强的东部田园新区,加快形成旅游娱乐业的街区化、特色化、系列化。
(三)拓展养生城市功能。合理规划布局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加快建设竹海•温州商城、高铁站旅游购物公园、高铁新区体育商城、旧城商业综合体等一
批特色鲜明、经营规范的旅游商品基地和购物场所。在江长路外侧建设竹创意产业园,加快竹工艺品的创意开发和品牌打造,丰富地方特色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种类。大力建设康体运动体验设施,完善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完善城市体育中心、高铁新区汽车运动公园和赛车场。利用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在三里半建设竹海演艺中心、竹海影视基地、游客体验中心、水上城堡等。在江长路外侧建一个集图书馆、科技馆、书城等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加强特色娱乐点、娱乐项目和特色休闲街区的建设,大力引进各类新型娱乐品种和项目,打造特色鲜明、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精品。
(四)发展竹乡精品旅游。一是建设百里淯江竹文化滨水休闲娱乐旅游景区和碧玉溪景观休憩带。按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淯江河进行分段景观打造,重点开发三里半、淯江西路、淯江东路、碧玉溪、石鹿沟等区域,建设竹文化滨水休闲娱乐带。二是建设蜀南竹海生态观光旅游景区。依托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按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开发打造竹海后山,强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建设竹海世外桃源温泉群落度假旅游景区。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依托五星级的竹海世外桃源度假酒店,深入开发竹海温泉,推进体育公园、世纪竹园、养生社区等项目建设,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和休闲服务设施。四是建设梅硐竹石林红色生态旅游景区。依托蜀南竹海后花园的竹石林资源,加强葡萄井、竹海迷宫、翼王峡、翡翠峡等景区开发。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和休闲服务设施建设。五是建设佛来山康体运动旅游景区。依托农业产业园区、开佛西明禅寺、古河飞泉寺、梅白碧浪湖等,大力建设山村梨乡康体运动区。六是打造滨河度假区。沿东山湖打造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滨湖度假区。七是建设特色旅游镇。抓好三里半竹盐小镇、竹海镇特色旅游新镇、桃坪古镇开发,建设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呼叫中
心、咨询中心、投诉中心、集散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服务功能,形成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节点,提高竹海周边旅游对游客的拦截能力,形成“大竹海”的旅游格局。
三、增添举措,加快推进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
(一)充分整合力量。成立建设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统筹,落实责任分工,加快整体推进。按照突出重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采取一个功能区域建设一位县领导牵头、一个班子实施,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工作小组负责的工作模式,打破部门和行政区划的限制,形成党政主管、部门协同、强力推进的良性机制。同时,加大项目进度监督力度,将养生名城建设各项目纳入重点项目督查考核范围,实行红、黄旗制度,在全县营造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科学规划管理。按照建设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战略定位和“统一发展思路,高度集中规划,突出竹生态特色”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统筹调整县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规划审批和修改程序,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坚持不懈推进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要调整理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执行规划许可制度,不断提高县城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强化要素保障。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动力,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实施一批战略性、引擎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要切实加强对上协调,强化对上争取协调土地指标力度,尽快落实养生名城引擎项目建设用地。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积极培植税源和对上争取,合理安排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增收节支,强力推动各引擎项目建设。要重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要集中全
力解决推进中的土地、环评、资金等瓶颈制约,力促项目早谋划、早开工、快建设、快见效,对于一些条件具备、带动引领作用强的项目,要集中人力、资金优先实施。
(四)加强城市宣传。制作城市宣传专题片,突出城市品牌营销,加强区域合作联手营销,深化城市整体推介,突出城市形象和整体优势,着力打好竹文化、生态、养生、美食、宜居“五张牌”,加强与区域城市的合作,进一步放大城市品牌效应,提高长宁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推进产业发展。将养生名城建设与成渝经济区对接、新村建设、四化联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动,相互促进。在旅游宣传促销、重点项目建设、公益性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扶持、奖励等工作举措,鼓励本地现有旅游产业、生态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生态经济。研究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加大城市配套设施项目、旅游项目、生态养生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际知名财团、知名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养生名城建设,加快城市整体功能的提档升位。
【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壮大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名城的调查与思考12-24
平安中国,打造人民幸福的港湾09-28
中国新闻周刊:打造一个纯洁的党07-20
彰显仙山秀水优势 努力打造旅游名城11-26
打造中国式培训07-02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11-01
用服务文化打造养生馆的内涵07-19
中国企业新竞争力打造01-16
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11-12
“林业十条”助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