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原生态语文课堂(共12篇)
打造原生态语文课堂 篇1
(一) 案例:《九色鹿》教学片断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 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九色鹿和调达相遇了几次?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生:两次。
生:第一次是2~5自然段, 第二次是6~8自然段。
(评点:抓住一根“相遇”的主线, 给学生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思路, 为学生顺利研究故事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1.研读第一次见面, 了解“救命之恩”。
师:请大家大声朗读2~5自然段, 思考:他们第一次在哪儿相遇?当时的情景怎样?
生:第一次在河边相遇, 当时调达生命危险, 是九色鹿舍身相救。
师:从哪些词句中看出调达生命的危险?
(评点:及时抓住“挣扎”、“立即”、“纵身”等词语了解“调达遇险、九色鹿毫不犹豫出手相救”的事实。)
师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 调达的表现是怎样的?小黑板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
师:对照书上的插图, 想象一下, 当时调达还会怎样表现自己呢?
生:调达会痛哭流涕着说:“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的。”
生:调达会不停地罗嗦着同样的话:“您真是我的大恩人啊!……”
……
师动情的说:他可真是感激涕零啊!
师:俗话说:“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何况这是救命之恩啊!想想调达刚才生命还是危在旦夕, 此刻已经平安脱险, 这怎能不让他激动, 怎能不让他感激涕零呢!
师:让我们一起替调达感谢善良的九色鹿吧!
生深情朗读。
师:可是面对叩头感激的调达, 善良的九色鹿却只要他 (生读) ———不向任何人泄露自己的住处。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 调达更是感激万分, 瞧他, 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一生认真朗读第五自然段, 重点突出了“郑重起誓”、“千恩万谢”。齐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他发什么誓?再想象他“千恩万谢”的画面。
几名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表演非常逼真)
师:从他的这一系列表现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小结:他们俩的第一次见面就在调达的千恩万谢中结束了。
(评点:课堂上紧紧抓住调达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展开研究, 使调达这一人物在学生心目中有了鲜明的形象, 这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师:学到这儿, 你觉得他们会有第二次见面吗?为什么?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建议。
师:他们真的又见面了, 这回他们又是怎样相遇的呢?
(评点:这一环节的安排, 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把已有知识经验与故事内容进行对比, 从而突出故事内容, 凸显人物个性。)
2.研读第二次见面, 了解“恩将仇报”。
师:请大家大声朗读6~8自然段, 思考:他们第二次见面在哪儿?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找出文中关键语句。
生有感情朗读“九色鹿从梦中惊醒, 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 无法脱身。”
师激情:同学们, 这是谁给九色鹿带来的厄运? (调达) 想想这个厄运是因为调达的什么目的而来的?
生不约而同:贪财!
师:你从哪儿看出了调达很贪财?找出关键语句读读。
生读“调达看了皇榜, 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 就进宫告密。”
师:指名读, 想想“发财”哪儿来的财?想象“重金”?
生:我想“重金”也许是调达一辈子享用不尽的钱财。
生:我想“重金”可能是调达从未见过的很多的钱。
……
师:是啊, 就在这重金的诱惑下, 调达忘记了———
生:忘记了自己当初的郑重起誓!
生:忘记了自己当初对九色鹿许下的诺言!
生:忘记了自己的千恩万谢!
……
师:可见, 他可真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多名学生回答)
师:看着这样一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小人, 你的心情怎样?如果此刻调达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会怎样?
生:我非常愤怒, 真想好好的揍他一顿!
生:我非常惊讶, 怎么会有如此不讲信用的家伙!
生:我想痛斥他!
生读九色鹿的话。学生一齐来痛斥调达。
师激情:善良的九色鹿非常愤怒, 他愤怒什么?
生自由想象。
师:九色鹿的痛斥和愤怒使国王震惊了, 也使国王感到非常惭愧。他最后是怎么做的?
生激情朗读第九自然段。
师:同学们, 可恶的调达终于受到了严惩, 美丽善良的九色鹿又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山林中了。学到这儿, 你的心情又怎样呢?为什么?
生:痛快!为九色鹿得到了自由而高兴!
生:过瘾!因为可恶的调达终于没有得到好的下场。
师:这可真是———“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啊!
让我们再次痛快朗读最后一小节。
(评点:记得马克思曾这样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我们的课堂应是激情四溢的课堂。教师一次次激情的语言在学生的心中泛起情感的波涛, 使学生们完全沉浸在了故事精彩的情节之中, 在一次次学生的朗读与想象中, 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宣泄, 同时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及阅读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情感延续, 激情结语。
师:同学们,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一定还不能平静, 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呢?
生:我想说, 做人就应该像九色鹿一样。
生: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学会守信, 学会报恩!
……
师:同学们, 今天的收获真不少, 课后再请大家完成一个作业:如果你喜欢讲故事, 那就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如果你喜欢表演, 那就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和好朋友演一演。
(评点:这一环节的设计只为了延续孩子们心中那份情感。最后的作业是课文的再现, 也是课文的再拓展。这也更显示了课堂的真实自然。)
(二) 反思
这是一堂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学情而精心设计的原生态的课。课堂上没有先进的多媒体的参与, 有的只是教师情智性的语言和学生灵动的思维。记得窦桂梅老师说:“技术的先进并不代表理念的先进, 从很大程度上讲, 就人文教育而言, 推动其前进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不是那些精于弄巧, 疏于深思的‘工匠’, 而是底蕴厚实的教师。也许我们并没有丰厚的底蕴, 但我们有努力的积淀;也许我们还没有高深的理论, 但我们在不断实践。”
笔者相信, “返璞归真”的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只要有教师情智性语言的激励, 有对文本的深究, 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就一定会是最真实, 最朴素, 最有发展潜力的课堂。当然, 也不能完全否定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功效, 在一定程度上, 它也具有锦上添花的能力, 它为孩子们提供了虽身不能到达, 心却无限向往的境遇,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但那只能偶尔为之, 怎能长期而作?因此, 大家要努力在追寻“返璞归真”的原生态的语文课堂上留下自己最美丽的脚印!
打造原生态语文课堂 篇2
1.教学环境的优与劣
教学环境主要包含师生间的人文环境和促进学生成长、改善办学条件的环境因素二个方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
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在绿色的生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征服与被征服”,而是信任和平等的关系,他们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共同创设自由对话的生态环境。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老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以真诚的微笑融入学生的世界,用心灵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宽容、理解、欣赏的目光去发现学生。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因素,处于自由开放的心态,是以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为基本特征,以各自生命价值的付出为代价,在现实的努力与追求中,构建一种和谐自然的对话氛围。反之,教师如果高高在上,以警察的身分出现在课堂上,师生间缺少交流与信任,学生只能敬而远之,结果是教师高雅的身分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
2.教学内容的疏与密
生态式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讲究教学内容“疏”与“密”的技巧,依据新课程三级管理的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本校师生实际情况,有目标、有重点地设置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一讲就懂、一看就会、一练就行的非重点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或以练代学,采用粗线条的教学;
而对重点教学内容部分,在学期或单元计划中突出技能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增加课时总量,对于课时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教学内容,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总之,应选择学生需求的、适应学生发展的、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体育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的巧与拙
体育教学中的“拙”,是指遵循常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根据教材提出的基本教法;
“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用巧”,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充分借助于讲解、肢体语言、运动场地与器材、创新的教学方法、现代媒体、优化教学环境等,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创设学生颇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会思考、勇于实践,积极投身到学练活动中来。
4.教学语言的庄与谐
体育教学语言的“庄”,是指用词精炼准确、规范且逻辑性强;
“谐”,是有趣,有幽默感。学生理解教材的动作技能,主要靠教师符合逻辑的讲述与示范,但过多用词准确的逻辑性的讲述时间一长,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和身心疲劳,降价学生的学习与练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亦庄亦谐,寓庄于谐。课的导入部分宜谐,能激发兴趣和诱导注意力的定向;
在集中精力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后宜谐,能使学生大脑有所放松,较快地消除疲劳。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语言要“谐”,设置悬念的语言要“谐”,对优秀运动员动作技能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想象的也要“谐”,借用其他行业的语言或流行语教学的也要“谐”。另外,调侃学生也是“谐”,它容易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竞争心理。
5.教学风格的情与理
在教学风格中,有的体育教师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
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生态教学理论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潜在的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一是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系统在起作用,如观察、记忆、模仿、思维、想象。擅于煽情的,促使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
长于说理的,则促使学生认知系统起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性的风格。擅于“煽情”的要有条理的讲述,靠逻辑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
擅于“说理”的要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
打造原生态语文课堂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态和谐;课堂教学;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90-01
教育是什么?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外,更加需要的是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存状态,打造和谐生态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在这个理念中,重要的是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的生存空间。这个空间里营造的是什么样的氛围,状态是怎么样的,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重点是什么,都将都学生的生命成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不同层次的教育推动人不同阶段的生命成长。小学教育的目的更多的地为儿童生命健康发展服务的。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但是我们忘记了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那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忽略了学生的生命需要和生命幸福。在人的一生的发展、成长中,知识、能力和习惯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生命之外的东西,只有生命才是人最本质的东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都是依附于的生命存在的。打造生态和谐语文课堂,在传授给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习惯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智慧的启迪、性情的陶冶,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温暖,精神进一步充实,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让儿童的成长是快乐的。
一、营造和平等和谐的氛围,舒展学生心灵
课堂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不是因为课堂本身,而是由于有了学生这鲜活的生命,有了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而课堂的氛围,则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师生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尊重是必要的前提,只要让学生的位置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价格平等,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实现师生心灵的交汇。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不是学生的向个个体能实现的,要面对全体学生,要鼓励先进,激励后进,要对全班学生一视同仁,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涉猎的积极性,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包办代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法,选择合作学习伙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除此之外,要更多地赏识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愉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戴“高帽子”,说赞美的话,讲表扬的话,在这样充满赏识的课堂,学生的内心才会最大程度地被调动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成长。
二、课堂教学中开展多向对话教学,让学生情感与知识相互交融
教学,就是要做到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学生的生命之间相互对话。打造生态和谐语文课堂,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多向对话教学,并从中感受到鲜活的言语内容,领悟精神实质,净化情感心灵,最终达到教师与学生同认识,共体谅的境界,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加突出生命灵性。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可以重点品读鲁迅“救助车夫”的部分,在这部分中,救助车夫的时候,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词语“半跪”,在领悟这个词语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要学生先闭上双眼,接着让学生谈谈,在救助车夫这个时刻,鲁迅先生的哪个动作让你记忆深刻,难以忘记?这时,浮现在学生脑海的一个突出的词语就会是“半跪”,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个动作,尝试体验一下“半跪”,并谈谈是什么样的感觉?最后,让学生在意境中,朗读一下课文中的话语:“我们分分明明地感觉到在这凄风冷雨中,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了很久、很久……”最后给学生讲述,对于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车夫,鲁迅先生一跪就很多久呀,从这一跪中,你们能感受到跪出了什么吗?(学生就会很有感受地说:心疼、怜爱、同情、亲切……)。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片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人们之间的尊重、平等、关爱、和怜悯,也会对这些进行思考,在师生、生生、生本等“多向对话”的课堂中,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这种对生命的爱也会从此在学生的心坎中“长”出来。
三、鼓励开展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的独特创意
生命之所以美丽,不仅仅在于它的延续性、不可重复性,更在于它的独特性。一个个学生都是一个人独立的生命个体,它们之间是不相同,充满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把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作为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的资源,创设条件,让独立自主地展示自己多彩的人生,丰富的人生,体现每个人的生命成长。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不再是千篇一律,而要做到百花齐放,体现不同学生对相同课文的不同理解与认识,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读课文,感悟生命,感悟成长。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满平等、民主、自由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自由的空间里成长,畅享生命。
参考文献:
打造生态课堂 践行生活语文 篇4
一、紧密结合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布鲁姆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抓手,只有利用好教材的教学才是实的教学。教材中的文本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挖掘生活元素可以让学生体验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如对文言文教学中通常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对照书本,重点讲解字词的翻译。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若活化文言文教学,把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则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优化教学质量。文言文蕴含当时历史背景的思想和文化,对当今的影响仍源远流长。例如:在教学贾谊《过秦论》时,除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外,教师还应当在课堂上告诫学生以史为鉴,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联系到我国当前状态,虽快速发展,跻身强国之列,但仍需巩固加强,不断进步,切莫向秦国那样不可一世,而最终自食恶果。从小的方面来讲,可以联系到我们每一个学生,提醒他们应该时刻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这样,就把文中的立意与我们的生活常识联系到一起。因此,语文的学习不仅要有教师的悉心指导,更要让学生积极动脑,指引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思考,领悟语文的生活意义。通过这样的挖掘与引伸,使学生明白了朴素的人生哲理。
二、创新教学模式,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认为,和谐的氛围是学习效果的保证。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课堂模式常常呈现这样的情形: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课,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而学生在下面奋笔疾书,抄着黑板上的笔记,看似很认真,实则不然。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并没有真正融入课堂,认为学习是一件被动、枯燥的事。因此,教师应当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基础,改革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活跃课堂,提升效率。例如:在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时,就开展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前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获得教养途径的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获得教养途径辩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教养对一个人生存的重要性,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很难理解当时朱自清写下这篇文章的心境。于是,就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并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亲身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是散文的创作源泉。
三、再现生活情境,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文学作品是生活体验的浓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背景再现出来,就一定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内化。生活化的环境下学习,老师和同学能够轻松愉悦地交流、合作,这也是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创设的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戏剧《雷雨》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这一节课改为话剧表演。然后教师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每一组都选取一个组长,并要求每一组的组长根据组员的能力安排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正式上课时,每一组依次上台表演话剧,教师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在塑造人物时虽有不足之处,但整体表现非常出色,体现出了他们的精诚合作与努力。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话剧《雷雨》中最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与体验,并从中学习话剧表演的方法。这种充满趣味和生活气息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学生更丰富、直观的生活经验,语文课程成为了新知识延伸和拓展的载体,使得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再现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加强学科融合,努力构建生态语文课堂
语文学科的实用性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职场对人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旨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应当意识到语文课堂并不能只是传播理论知识的沉闷课堂,而应更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课堂延伸到各个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如把语文教学与其他各学科联系到一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与新知识有关的课件,要求课件制作简洁、美观、突出重点,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又如在语文口语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结合音乐、美术、体育相关理论向同学介绍艺术作品,并注意说话的态度和礼仪。同时,为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体验这个真实的社会。这样,可以不断的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以致用。通过模拟各种情境媒介开展教学,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构建生态语文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因此,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创设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语文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邱凯祥.践行生活化教育,打造品德生态课堂[J].教师,2015(34)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语文) 篇5
前满村小学: 陈宁
我们前满村小学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本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以在“表现中体现成功,在成功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实现发展”为宗旨,着实有效地开展了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采用了“目标协作式”,即某一个小组成员间密切协作,完成小学专题的研究,小组成员间配合,既动脑.动口又动手。就“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为专题,老师向老师发出邀请,在科组长的组织和服务下,由教研组长主持,同伴座谈.、讨论或观摩等,大家积极思维、畅所欲言。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出几点认识和创意:
1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用激情打造“生态”课堂 篇6
[关键词]课堂时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07
听过很多名师新秀的课,发现很多男性教师的课堂充满了智慧,他们用亦庄亦谐的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而更多女性教师的课堂则是充满了诗意,她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领学生在语文园地里漫步徜徉……
名家新秀们的课堂是用智慧、用诗意打造的,而我一没智慧、二没诗意,但我有女性教师那细腻而丰富的情感,所以我便用饱满的热情去感染我的每一个学生,用一腔激情燃烧我的每一堂课,将每一节语文课都当成一堂公开课,一堂参赛课,力争将“最好的”献给学生,从而打造出我的“生态”课堂——让学生们愉悦地学习,通过较少时间、较小精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从导语设计、课堂提问、课堂三时态调控、结束语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浅显的做法。
一、 精心设计导入语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为此,尽管带了好几个循环,但每准备一节新课,我必定精心设计一段导入语,并像第一次上课那样将导入语一字一句写下来,有时我写完一段后,突然灵感迸发,脑海中蹦出另一种导入法,通过比较,有时我会推翻先前的导入。若干年下来,我归纳出“温故知新”、“故弄玄虚”、“情境体验”、“情感渲染”、“游戏比赛”等导入法。
譬如“故弄玄虚”法:即设置悬念,卖点关子,以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这种兴趣有时是一节课的,有时可能是一阶段的,有时甚至是一生的。如《为你打开一扇门》:“昨天课堂上老师给大家留下了几个悬念:那苦命的祥林嫂后来过上了好日子了吗?那可笑而有可悲的孔乙己为什么总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还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于勒等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是怎么死的?不知哪位同学能为大家揭开这些谜底?……你是如何知道这些故事的?……让我们共同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相信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同学都不会空手而归。”
二、 精心设计提问语
记得在开题活动中,王梦霞老师谈到课堂要巧设问题,她提出了三个讲究——讲究一个“趣”、讲究一个“巧”、讲究一个“精”。为此,我深受启发,努力在备课中设计出精当有效的提问,探讨课堂提问“三字经”,这提问“三字经”即:铺台阶,难为易;投石子,愤而启;卖关子,产动力;找毛病,善质疑;唱反调,学而思。这里我略举两例。
譬如:“投石子,愤而启。” 苏小妹与秦少游的新婚之夜,苏小妹为考新郎官出了这样一则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让新郎官对出下联方可入洞房,秦少游急着进洞房,一时对不出来,这时苏东坡令家人向水中央投去一石子,听到石子入水声,看到水中波光,少游思路活了,对道:“投石冲开水底天。”东坡这种启发式用得好!在妹夫发窘时令人向水中央投去一枚石子,可谓适时、适量、准确,这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比如在教授《小石潭记》时,为了落实“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这一目标,我设计出这样一段话:我国有很多有名的潭,如黑龙潭、日月潭、梅雨潭,听这些潭的名字我们就能想象出潭的形状,感受到其美的意境。而小石潭似乎更像一个人的小名,除了突出其“全石以为底”的特征以外,似乎缺少一点美感,那么我们不妨来挑战一下大师,给小石潭起个好听的学名。(要求抓住景物特征,说出名字的含义)在我的点拨下,不出所料,学生答出“秀竹潭”“欢鱼潭”“茂林潭”“清泉潭”“玉鸣潭”“清凉潭”……并能抓住文中句子自圆其说。
再如:“找毛病,善质疑。”现在的教辅资料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包括一些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这些音频视频资料有不少的确为精品,可也不乏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善于运用资料,让资料“为我所用”。比如有一段关于《春》的朗读视频,其中“春花图”中的“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视频上实实在在显示了累累的桃儿、杏儿、梨儿,播放前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找茬,结果不出我所料,学生竟然就发现这一画面与文中的“仿佛”一词不吻合,由此自然归纳出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这种“找毛病”的课堂提问法往往可以运用于借鉴资料辅助教学的课型中,当然,事前教师一定要熟悉资料,考证资料,切不可随意否决,弄巧成拙。
三、精心调控课堂“三时态”
最佳时态(前20分钟):精力集中,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有探索新知识的思想趋势。
始抑时态(20—35分钟):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兴趣有转移的趋势。
近闭时态(35—45分钟):似听非听,面无表情,无精打采。
为此,我经常会在课堂上玩一些小伎俩,以帮助学生安全度过始抑时态和近闭时态。比如,用姿态语提示学生适时调整一下坐姿;在课件上巧妙地插入一些与主题相匹配的动画版式;抛出一个问题,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将点名回答问题与随机点学号回答问题相结合;再者,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边讲课边抚摸一下注意力开始分散的孩子。
四、 精心设计结束语
俗话说,好的文章应当是“凤头、猪肚、豹尾”,一堂课犹如一篇美文,切不可虎头蛇尾。好的结束语不仅起到总结全课的作用,更应该给学生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因此结束语应当是充满抒情性、鼓动性、人文性、启迪性的。在搜集很多经典的教学案例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总结出语文课堂结束语“五式十五字”,这“五式十五字”是寄语式、颁奖式、仿句式、激励式、煽情式。下面试举几例。
譬如“颁奖式”。如《台阶》一课的结束语:为造台阶一砖一瓦捡,为造新屋一分一角攒;用双手创造生活,用劳动赢得尊重,奔波劳碌,坚忍不拔,壮哉,父亲!穷其一生的辛劳压垮了强壮的身体,经年累月的贫苦压弯了挺直的腰板。任劳任怨,老实谦卑,哀哉,父亲!让我们从心底敬佩像父亲一样的父辈们,赞美他们,祝福他们吧!
再如“激励式”。《十三岁的机遇》一课的结束语:今天,我们在田晓菲的引领下,一起走近了北京大学,欣赏到绮丽的自然景观,领略了深厚的人文景观,希望六年后的今日,我们在座的同学也能像田晓菲一样走进北大,去品读北大的书,北大的人!努力吧,老师等待你的那一天!
又如“煽情式”。《小石潭记》一课的结束语:满腹才华的柳宗元,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朝廷出力,因此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失败,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地区,并让他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没想到祸不单行,此时他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但他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中,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水中。所幸的是,永州的山水接纳了他,也读懂了他的快乐与悲哀,更可幸的是,他在永州的小石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无人问津却秀丽奇特的地方,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写照吗?难怪有人说,读《小石潭记》,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苦丁茶,清香在前,仔细品味却有一种悲苦在后。小石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鱼,在柳宗元笔下,都散落成字字传情的精粹。让我们学习古人寄情山水、陶冶性情的潇洒,在欣赏美文中感悟人生。
“讲台”似“舞台”,要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教师首先得排除一切干扰,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进入角色,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最佳的教学情绪感染学生。长期以来,无论是令人犯困的春日,还是酷暑难当的夏午;无论是悲情寂寥的秋日,还是万物蛰伏的冬晨;无论是工作不顺、生活坎坷,还是身体不适、情绪低落,只要一走进课堂,我便会提足“精”“气”“神”,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有学生曾经说我讲起课来“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说我的“眼睛也会说话”,虽然有些夸张甚至有点丑化,但我知道我一进课堂,便会忘掉年龄、忘记身份。教授《幼时记趣》我会将讲台、课桌当成“花台”,和学生一起蹲下身子,“定目细视”;欣赏《柳叶儿》,我会带着学生们去想象“我”趴在高高的柳树上,两眼直愣愣地盯着鲜红的太阳,流着口水、舔着嘴唇的痴痴样;朗读《背影》,我会用谈不上标准的普通话和并不好的音色透过模糊的视线用哽咽的声音读着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课堂”非“教堂”,“学堂”非“讲堂”,要能营造最生动最活泼的教学氛围,那就要开展和谐的互动,而互动的和谐开展则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我都在努力用一腔激情燃烧着我的每一节语文课,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创造最佳的成绩,以最高的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压力。用激情打造“生态”课堂——我永远的追求!
调整课堂角色打造生态课堂 篇7
感受着学生的灵动与热情, 体味着教学的神圣和精彩,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拒绝生态课堂生活对我们的“诱惑”!我们应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扫往日沉闷的阴霾, 教师不能再充当课堂的主宰, 学生也不能再是无休止被填压的知识“容器”, 让课堂教学生态化进行, 让课堂成为学生最依恋的地方, 成为师生共生、共振、共赢的满意生活的地方。
一、以学生为主体打造生态课堂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 生态课堂更应张显学生这一主体, 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 这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真心实意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保证有时间、有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小组探究。
1. 学生是生态课堂亲历者与感悟者。
生态课堂的首要任务, 是要让学生学会搜集、获取、整理和吸收相关信息, 让他们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生态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 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他们自己选择信息、判断信息, 反复地进行思维加工, 自己“生产”知识, 逐步达到对所获信息详细、深入地理解。
2. 学生是生态课堂的展示者与合作者。
生态课堂提供了安静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会思考, 学会控制。同时生态课堂也提供了学生仿效、习得、内化、锻炼的舞台, 为学生个体充分展示自己、实现自我提供了机会, 也为生生合作提供了平台。
二、以老师为主导打造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注重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人人参与活动, 在实践中、娱乐中主动体验、合作、探究、获取、展示、分享。教师走进学生之中, 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合作者。
1. 教师是生态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生态课堂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生态课堂首先要求教师组织丰富的信息与资源, 尽量让学生多吸收, 多掌握, 多积累, 丰富内蕴, 为外化展示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又要求教师的“精选知识”, 由于生态课堂教学的价值的核心是指向生态课堂的主体———学生, 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更要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青少年学习的特点。
生态课堂的中心是学生, 这毋庸置疑, 但教师也不能一切唯学生是从、教师围着学生团团转。由于受自身经验与知识水平的限制, 学生在生态课堂中, 时常会出现冷场、卡壳、脱轨讨论、时间失控等情况, 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设计主题;点拨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确实需要帮助的困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 明确想要学习什么和表现什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表现内容和恰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挖掘课程资源;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心理心态。
2. 教师是生态课堂的评价者和激励者。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期盼着对其课堂表现的肯定, 因此恰当的评价具有激励作用, 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生态课堂的效能。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创造条件, 提供展示平台,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充分展示个体或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 使学生个体创新意愿得到展示, 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需要。不失时宜地点拨, 通过师生、生生多向多途径的评价, 最大限度地肯定学生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激励, 能促进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
生态的课堂是建立一种动态的课堂的平衡关系, 一种师生、生生、生与知识之间构建动态的平衡关系。因此, 我们要调整课堂角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让生态之花长驻课堂!
打造生态的练习课堂 篇8
一、小学阶段练习课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之多, 但练习课教学中却存在很大问题
1. 教师在练习课备课中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按照课本中的练习安排, 做一些划分, 就粗略地备好课了;找一些比较新颖的练习题或不同类型的练习题, 略作安排也就是一节课了。可见, 练习课在一线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如新授课那么重要。在平常的巡课中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练习课———讲习题。按照数学课本、补充习题、教案资料逐一讲解习题。镜头二:练习课———做作业。完成某项作业再校对、讲解。镜头三:练习课———做试卷。集体完成一张单元练习卷, 再校对讲解。如果把练习课理解成讲习题、做作业、做试卷, 那么出现练习课的随意性教学也就不奇怪了。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 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达成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2. 课堂教学中处理失衡
作为教研组长在平时听课中我得到许多反馈, 发现部分老师对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处理存在这样几种问题:
(1) 欠升华
注重了情景, 忽视了知识的整理、建构和内化。缺乏知识的梳理指导、方法的提升, 也就缺乏了思维的价值内涵。如, 一位教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 只眼睛 () 条腿3只青蛙3张嘴, () 只眼睛 () 条腿, a只青蛙 () 张嘴, () 只眼睛 () 条腿, b只青蛙 () 张嘴, () 只眼睛 () 条腿。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 看似浅显、平淡, 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 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这组习题从有趣的问题情景出发,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问题的解决中。可惜教师只是展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具体情况, 如果在练习后小结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字母的取值范围等, 这样才能有效地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 感受符号化思想, 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2) 少生活
重视了知识线索, 但忽视了生活应用———缺乏生活问题的支撑, 也就是缺少数学的应用价值。如, 《圆柱的体积》练习时, 如果教师只是围绕体积计算公式V=Sh;V=πr2h;V=π (d÷2) 2h;V=π (c÷π÷2) 2h出示各组条件, 要求学生计算出相应的圆柱的体积, 学生埋首计算、校对。这种脱离生活实际的练习, 既单调枯燥, 又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3) 无趣味
就题论题, 机械处理习题, 在组织形式上单一, 缺乏趣味性和活动的支撑。相信这样的现象你并不陌生。 (师:看第1题, 谁都做对, 举手!好, 第2题, 答案与他一样的, 举手!……) 基本上是教师统治课堂, 一题一题地练习交流, 不注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 积极地思考。有位数学特级教师说过:“如果40分钟都是一个调子, 平铺直叙, 像流水一样地淌、淌、淌, 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上课也没了精神。”
二、怎样上好练习课
1. 把握好练习课的教学目标
练习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以学生的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练习课在知识技能的训练的同时, 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 鼓励学生创新,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 注意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练习课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练习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 教师要因势利导、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适时总结、引导创新、鼓励信心, 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3. 练习设计科学合理
(1) 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 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形成数学能力。
(2) 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 由单一到综合。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 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 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可操作性心理学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从操作、直观开始的。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生活经验不足, 感性认识缺乏, 是学生的弱点。要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直观操作练习, 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创造条件。如, 数的认识、简单加减运算、观察物体等, 都可以安排许多实物及图形来体现其含义, 熟练计算, 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5) 注意课堂生成资源, 及时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 反馈调节, 因势利导, 使练习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6) 练习要面向全体, 关注个体差异
练习课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时目标的基本要求,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之, 练习是永无止境的, 如果教师为了练习而练习, 是不可能实现练习的载体价值的。教师只有本着一切为孩子发展的宗旨, 充分挖掘练习中的丰富内涵, 才能在教学中有所创新, 才能实现育人目标的多元化, 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在练习中向着理想的天空升腾。
摘要:练习课作为新授课的延伸, 是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课型, 是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打造生态课堂简约数学活动 篇9
一、打造生态课堂, 简约教学情境
在课改中教师忽略了传统的复习引入环节, 而改用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课改版的数学教材确实形式新颖, 内容生活化、情趣化, 这正是教材内容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实践中我们发现:教材上的每一个情境内容不一定切合所有学生群体的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重组, 让学习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而不是煞费苦心地为了突出“新、奇、趣”, 挖空心思地创设华丽的情境。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 我设置“鸡兔同笼”情境引入教学, 以“趣”引“思”, 照样使学生处于兴奋和积极思维状态, 很快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出答案。笔者再引导学生:你会不会更直观地列出方程呢?能直接用设两个未知数的方法来求解这个问题吗?如果设出两个未知数, 需要有几个方程才能解出答案呢?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样, 在讲数轴时, 以温度计、杆秤作为铺垫;讲轴对称图形时, 先出示蝴蝶、飞机等生活中的实例;讲不等式性质时, 以天平为情境加以分析;讲直线性质时, 出示工人钉木条的场景, 让学生讨论在墙壁上钉住一根木条至少要几枚钉子。以简单朴实的教学情境, 有效地解决了课题的过渡问题, 很有情趣地自然引入新课。
二、打造生态课堂, 简洁课堂活动
让课堂少一些花哨, 让课堂教学回归常态, 还数学教学以自然本色是我们理性的做法。成功的数学教学, 应该抓住重点, 向纵深研究, 让学生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 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我曾听过一节课, 为了说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 老师先让学生在纸上随意地画两个点, 再用线段、折线和曲线把这两点连接, 然后安排活动, 要求学生对这三条线量一量, 再前后四人小组讨论, 最后提问:三条线中哪一条最短?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线段”, 然后板书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因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感到很满足, 但我听后却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为什么要学生去量, 再小组讨论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呢?在一部分教师的思想中好像有课堂活动就是新课程教学, 没有课堂活动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不管这个活动有没有必要, 其实这是对新课程本质的误解。
数学活动应该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总结方法, 揭示数学的本质, 使思维更加灵动、活跃, 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所以“小组讨论”“动手操作”与“实践探究”不能是流于形式的过程, 要看有没有必要。
三、打造生态课堂, 简化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合理选取和恰当应用。但这并非等同于课堂教学都要营造成“声”“光”“电”一体化的潮流派对。在许多课堂实践中, 有些课件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 影响了教学进程, 要知道制作一个课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有的“豪华”的媒体手段虽然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了, 但学生却把“课件”当做“电影”看了, 从而削弱了数学课的主题内容。
有一次, 我听公开课的时候, 发现老师一直在使用PPT上课, 而每一张PPT的左上角都有一个动画, 并且一直在动, 虽然这个老师费了许多精力做了这么多漂亮的PPT, 但这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有的学生时不时地会去关注这个动画, 这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 上好一节数学课, 不一定要用高科技的手段, 也不需要花哨动作, 有时候用简明、常规的教学手段就可以上出有“数学味”的课, 这才是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
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但要真正达到简明有效的数学教学境界, 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
摘要:新课程理念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教学气氛非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 当我们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课堂教学时, 发现有的只是表面繁华, 热闹过后一片茫然。在实施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 脱下华丽的外套, 创设原生态的数学课堂, 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色, 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简明有效。
关键词:原生态课堂,简明有效,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打造生态课堂的行动反思 篇10
一、从目标定位到目标认同
2011年的目标定位是“构建和谐有效真实的课堂, 培养勤奋自信上进的学生, 改变‘分数的增长方式’, 追求绿色的升学率”。通过近一年的专家思想引领, 领导强势推行, 教师逐渐跟进, 我校教师认识充分, 行动到位, 已经由“知道”到“能做”, 今后的目标是“坚持”和“做到”。
二、从计划想法到基本做法
1. 让学生抬起头, 挺起胸, 自信地走进校园。
学校教育的各个要素都要让学生增强信心, 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动力问题。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 家长要对学生充满信心, 学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1) 继续推行赏识教育。
在课堂教学、课下交流、作业批改、团队活动等各个环节使用赏识用语, 让学生感动。学校培训教师教育的技术, 强势推行赏识十大技法和批评十大技巧。
(2) 实施多元评价和奖项自我申报制度, 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
学校的奖项可以由政教处定, 可以由班主任定,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 只要讲得出理由, 学校就颁奖。
(3) 开展进步教育, 主张“进步的就是优秀的”评价标准。
提倡“不比基础比进步, 不比别人比自己”的观点, 促使学生纵向比, 超越自我。教育应唤醒学生的潜能, 促使学生从自身内部产生一种自信、自觉、自动的力量, 让学生比勤奋, 比进步, 强自信, 让学校变成乐园。
2. 让学生能学习, 学得好, 智慧地享受课堂。
学生学不好, 大多是学不得法。我们深知掌握方法会事半功倍。说到底, 方法是技术问题, 包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和家长“导法”。我们一直在学校、学生、家长三个层面思考学生的学习问题, 重点在课堂教学上进行研究,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 树立了“课堂”教学的价值观:
坚持以学论教, 即以学生学得是否扎实, 是否愉快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标准。我们要求教师学会赏识, 加强对本学科的把握, 力求做到“四路”, 即:书路, 明确编书者的意图, 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和考试纲要;教路, 理清教学的思路, 从宏观上把握一堂课的脉络;学路,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从微观上把握不同学生的需求;考路, 剖析命题者的思想, 从根本上把握教与学的考试方向。
(2) 知道课堂的基本要求。
根据考纲和教材设置目标, 突出知识目标;联系实际进行启发式讲解, 突出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联系点;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 尊重学生的差异, 赏识鼓励学生;科学设计问题或选择练习, 给学生的思考和练习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及时反馈, 当堂巩固。
(3) 规定了常态做法。
规定课堂教学 (含新课教学、复习课、试卷分析课) 的底线要求, 以此为标准实行本校的达标课和优质课管理模式, 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制定了适合本校的教学常态“三十条”, 即“教师教的常规十条”、“学生学的常规十条”、“家长导的常规十条”。
(4) 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课堂改革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甚至于要牺牲利益。受到教师年龄特征、学科背景、认识层次的制约, 部分教师难以突破自己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思维僵化, 方法陈旧, 满堂灌的低效益课堂还比较多见。
3. 让学生静得下, 动得起, 健康地面向未来。
强调规范, 解决节奏问题。规范本质上是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保证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 这也是生态课堂的实质所在。我们承诺做到“教学三认真”、“初中减负四项常规”、“体育艺术2+1五条底线”。
(1) 统一思想, 增强教师规范行为的自觉性。
我们强化体育艺术是大德育, 体育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起正向促进作用;优秀的学习成绩靠的是科学的方法, 健康的身体, 张弛的节奏。
(2) 强化对体育艺术课程的检查和考核。
通过学生问卷、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艺术水平测试和各种比赛加强对课程开设的考核。
(3) 深化体育艺术2+1活动。
我校已经形成体育艺术活动的课程化、常态化, 普及“齐做健美操, 同唱一首歌, 共练钢笔字”三项体艺工作。
4. 让学生吃饭香, 睡觉好, 幸福地笑对生活。
学生负担过重, 主要是家庭作业过多。作业是必须的, 但是一定要有效, 去掉了无效的, 作业就少了。我们十分重视对加强对课内外“作业”的研究, 明确了作业常规, 明确了在作业这个问题上, 班主任要做什么, 任课教师要做什么, 学生要做什么, 家长要做什么, 这是我们学校一年来最主要的探索工作。
教师要求
(1) 精心布置作业:
(1) 明确目的性。
(2) 精选作业题。
(3) 布置分层次。
(4) 控制作业量。
(2) 认真批改、反馈作业:
(1) 批改和评定。
◆教师一律用红笔批改和评定等级, 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 分别以“优”、“良”、“中”、“下”等形式评定等级或给定分数。
◆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关键性错误要予以修正或以红线划出, 并要求及时订正;必要时加眉批或总批予以说明、指导。
◆不定期检查学生的纠错本, 对学生未订正的作业要坚持要求订正;必要时要面批。
(2) 分析和记录。
每做一次作业和练习都要进行一些情况分析和记录, 不定期作简单的记录, 设立记录本。
(3) 评讲和反馈。
教师首先要通过评讲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严肃、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4) 加强家校联系。
学生要求
(1) 认真完成作业。
(2) 检查与考核。
◆把是否认真完成作业作为评价毕业生综合素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等级的主要依据。
◆每个学期举办一次学生优秀作业展评, 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3) 重点措施。
◆各班设置作业公开栏。由任课教师或课代表将当天的作业进行公布。
◆做好家校联系本工作。引导家长关心子女的学习和生活, 要求家长每天在家校联系本上签字, 汇报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 欢迎家长提出意见。班主任对家校联系本要坚持每天必看。
◆各班、各课设立作业上交情况登记本, 由课代表负责每天登记, 向任课教师、班主任汇报。
◆提倡学生设立各科作业纠错本。部分同学要做得更好, 同时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作业纠错本的建立。
◆提倡教师建立学生作业问题本。以此作为资料积累、因材施教、阶段命题的重要依据。
◆作业分层次布置。每科作业至少要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有较低的明确的要求。
家长要求
(1) 通读一本家庭教育专著, 能正确赏识评价自己的孩子, 实践“比自己、比进步、超越自我”的教育思想, 做到永远爱孩子。
(2) 晚上和双休日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好能有一人关注孩子做作业的情况, 作业结束时可检查一下做作业的态度和数量, 使用好作业联系本。
(3) 根据寒、暑假和双休日及晚上学习时间的不同, 分别制定好家庭学习计划, 并监督孩子执行, 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情况, 并帮助孩子整理错题, 形成错题本。
三、从做着试试到回头再做
“轻负高质”是按教育教学的规律办事;“轻负高质”的本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轻负高质”的途径是提高教师对学科整体理解的能力, 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轻负高质”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意识;“轻负高质”最终要看“实效, 没有“实效”的“轻负”是没有意义的, 解决问题的焦点是“做”。我们学校将在构建“轻负高质”生态课堂的事业中发展。
打造初中思想品德生态新课堂 篇11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素质能力 培养
推行让学引思,打造高效、生态新课堂是当前我们中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高效的生态新课堂,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帮助学生构建思想品德知识体系,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我们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守旧的观念,敢于尝试开放性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设计,能够逐渐发展学生思维,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情境,给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教材。为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认真研究,使得自己能进行更好的思想品德教学。我们要利用扎实的思想品德知识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无形中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思想品德的信心,进一步促进他们思想品德水平的发展。我们所选择的材料要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努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在教《广泛的民主权利》时,我们可以通过鲜活的案例分析、演小品、辩论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活实际。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弘扬正义感,增进道德行为的内化。
在当今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出发点和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钻研,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我们的课堂活动中不在于教师讲了什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分难易繁简,“知无不言”,每一节课自始至终“勤政爱生”,这样的教学就不是有效教学。这样的课堂也不能称之为生态新课堂。
二、教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我们教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循循善诱,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思想品德活动的积极性。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还要重视情感教学的作用,让学生运用好的方法来学习思想品德知识,逐步积累思想品德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才能。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此,学生要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要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实现认知、情感、信念和意志的统一。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交流开展实践和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合作探究,能够促进师生有效交流。初中学生具有活跃、好强、好胜等心理特征。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合作探究和竞赛比赛等有效交流方式,提升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大家都知道,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激情高涨,学得实在,教师心情愉快,教得轻松。
四、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让学生懂得,成功的道路没有终点,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和成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当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有了进步,我们要及时给学生以赏识、表扬。教师的赏识,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肯定,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样下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会大增,他们就尊重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推进。我们要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让所有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发展,得到提升,让我们自身也得到发展,就是取得教与学的双赢。让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阳光。
我们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转化到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学会学习,以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品德学习中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初中生思想品德学习的习惯包括好多方面,诸如读书习惯、听课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反思质疑的习惯等等。比如说读书习惯的培养,我们重在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听课习惯的养成要针对有些同学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抓住反思的契机,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逐步养成反思和质疑的好习惯。
六、结束语
总之,如何打造生态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堂,需要我们长期思考,长久探索。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改革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思路,采取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从根本上让学生的能力、思维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努力打造生态语文课 篇12
新课程改革已经五年了, 五年的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问题。解决这些困惑或迷惘是推进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打造生态语文课的当务之急。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也是打造生态语文课的重要原则。“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受教者必先遇到困难, 产生求知的动机, 才有教学的效果。高三语文复习中, 有不少问题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人生感悟或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探究就能明白的问题, 老师无须“启”“发”, 应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 指导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其自觉学习的意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弘扬个性, 切实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当学生面对困惑, 凭个人能力确实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善假于物”,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鼓励合作中的“百花齐放”, 指导学生甄别真伪, 大胆质疑, 探究文本的深沉含义, 写作技能等,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 掌握方法, 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发挥语文课的最大功效, 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主能力、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学习的主人,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从而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2、构建“和而不同”的课堂生态环境
“和而不同”原指君臣关系的和谐, 臣不一味盲从阿附。借之于语文课堂, 即要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包容性与民主性, 要建立起民主与和谐, 尊重与理解, 沟通与交流, 互助与互爱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用宽容与真诚去理解、欣赏学生, 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为他们创设轻松的和谐的氛围, 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促进学生的个体的和谐发展,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3、巧用“动之以情”的生态技术
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对打造生态语文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强调“以人为本”、“以真为纲”, 课堂上教师融入情境, 用真情去感染、激发学生的真情, 使学生成为情境的主人公。教师以激情的语言, 期盼的眼神去传达对学生的期待之情。以自己的一举一动, 一颦一笑去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用真情去培养真情, 启迪思维, 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4、“授之以渔”是打造生态语文课的必须方法
语文博大精深, 奥妙无穷, 学好语文能终身受益, 语文课应是让学生形成终身能力的生态课堂。尤其是高三语文复习课更是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能力的黄金时段,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的方法, 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而不是“授之以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 明白“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的道理;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如观察、联想、想象、回忆、整合、链接、探究、创新等, 形成“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能力;学会做人的方法, 如“毋意, 毋必, 毋故, 毋我”, 明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的道理, 做一个“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智者。
5、“受挫教育”是打造生态语文课必要过程
“弈之教人射, 必志于彀;学者亦志于彀”。“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培养学生珍爱生命, 树立崇高的信念, 锻炼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全身心的投入素质学习, 也是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高三语文复习课更多的是各种测试, 有些学生面对有些尴尬的分数自暴自弃, 一蹶不振。高三语文复习课应承担起“文道”结合的任务, 狠下功夫, 通过挖掘文本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意义, 让学生从先辈精神中汲取成功的养料, 明白“胜不骄, 败不馁”是硬道理,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数, 正确对待前进中挫折, 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 形成坚强的意志, 不因一时一地的失败而失去生活的目标, 要有视“挫折”如“丸石”的气概, 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宏伟目标, 做到“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打造原生态语文课堂】推荐阅读:
打造生态课堂++追求本色语文09-21
打造绿色生态校园09-20
培植文艺生态,打造精品名牌2012,1206-21
打造环保新工业建设生态致富路经验交流07-06
打造农村语文高效课堂05-11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实例05-23
打造小学语文创新课堂06-29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09-26
打造蓝色的语文课堂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