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服务文化打造养生馆的内涵

2024-07-19

用服务文化打造养生馆的内涵(通用2篇)

用服务文化打造养生馆的内涵 篇1

用服务文化打造养生馆的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养生这个行业,那么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呢?这要从养生馆的内容上来吸引顾客光顾,只有一个有内涵的养生馆,才会顾客不断。那么如何打造养生馆的内涵呢?米道美容养生项目在美容界有23年的临床经验,历经23年的风雨历程,有着成熟的管理和运营体系。下面是米道养生会所在经营过程中用服务文化打造养生馆的内涵的方法:

1、高级管理人员的承诺

老板要真正重视并身体力行,对“客户是我们的上帝”有切实的认同,这才会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

2、全体人员的参与

不仅仅是前台对客户要热情,这种热情要包含在养生馆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在养生馆,如果客人与保洁员在过道相遇,受过训练的保洁员会侧身避让,微微鞠躬,眼睛平视客户而不是躲闪,招呼道:您好!欢迎光临!没有受过训练的保洁员会直接过去,或躲闪客人。

3、系统制度的建立

没有制度要求的服务,只能是一种随意性发挥的行为,这也就是中国式的餐馆和麦当劳的区别。养生馆要对自己的服务做出一个标准,关涉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一个也不要落下。

4、客户数据的收集

店内有开业以来的全部客户资料吗?多长时间没有了解客户对提供的服务的意见了?由谁定期操作这项工作?老板清楚自己的客人有哪些想法吗?在修正经营的过程中,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

5、从不间断的学习

即使建立了管理制度,也不要束之高阁,管理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永远充满着未知。只有永不间断地学习和改善,才有可能让客户感觉到新鲜和满足。

6、持续不断的改善

用一种机制和心态来帮助管理者不断改善服务,并使所有员工都能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这样就有可能建立起养生馆的服务文化,同时也会令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满,使员工和服务人员都极具魅力。

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只有精通人性的人,才能掌握服务的精髓,只有懂得用管理来建立标准的人,才能在无形的服务中创造有形的价值。千万不能只重视外在的训练,而忽略了内心的修炼,优质的服务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用服务文化打造养生馆的内涵 篇2

一、吃透革命资源独特优势,夯实博物馆社教宣传的基础

红岩荒谷耳,抗战显光辉。红岩,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结庐红岩,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中央“三坚持三反对”的方针,团结带领国统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政治、军事、统战、经济、文化、外事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它是一座挖不尽的精神宝库,更是一本资政育人的生动教材。

(一)教育资源极其丰富。下辖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三大主体馆,及其所属的42处革命遗址,馆藏10万件,拥有3个4A级旅游景区,年均接待观众600余万人次。

(二)教育资源极富特色。不仅凸显了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国统区党组织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建立斗争形成的红岩革命历史文化,还涵盖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远东反法西斯同盟统帅部和指挥中心形成的抗战文化,以及重庆作为中国民主党派主要发祥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舞台形成的统战文化。

(三)教育资源极其厚重。红岩精神以“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为核心内容,她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全党、全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岩精神既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性,又具有抗战大后方特殊历史时空留下的独特个性,是特殊历史环境下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与发扬;其深刻内涵和独特价值对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挖文物资源时代价值,激发博物馆社教宣传的活力

近年来,红岩博物馆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紧扣时代脉搏,走出了一条新时期文博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社教宣传新活力。

(一)与时俱进,研究开发,丰富博物馆社教内涵

近三年,实施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个,与台盟中央合作完成课题《台湾共产党抗日斗争史》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际刊物发表2篇;承办、参加全国、国际性学术会20余场,承办“中俄纪念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3个国家、地区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同时,注重成果转化,让教育资源融入公众生活。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推出“红岩精神与党性教育”、“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红岩精神与中国梦”、“红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展”等专题展32个,让观众在展览中学习革命历史文化,接受灵魂熏陶;还围绕抗战主题,推出“中共中央南方局致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展。结合观众需求,出版了《信仰的力量》、《生命作证》、《千秋红岩》、《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等系列图书、影像制品50余部。

(二)丰富载体,延伸平台,扩大博物馆社教影响

以红岩为题材,合作创作京剧《张露萍》(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话剧《幸存者》(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红色经典剧目20余部。组建红岩精神宣讲团赴学校、机关、社区、军队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红岩精神宣讲;组建红岩精神演出团,赴各区县演出情景剧;扎实开展巡展巡演;此外,在全市各区县创建红岩文化室29个,免费制作《千秋红岩》展览,把红岩精神送到群众家门口。

(三)狠抓节点,丰富活动,强化博物馆社教功能

每年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清明祭英烈”、“9.30烈士纪念日”、纪念“11.27”烈士等活动100余场。去年,围绕抗战主题,举办重庆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活动;制作《重庆大轰炸》专题片,通过“观看+体验+互动”形式,开展“走进红岩,体验抗战”系列活动,30余家单位参加,举办活动105场。此外,每年在主要景点开展“情景剧演出”、“红岩诗歌经典颂读”等特色活动600余场次;开展世界博物馆日、“关爱留守儿童”、“小小博物馆之友”等社会教育活动80余场次;开展“感受一次现场展览教学、听一场红岩魂报告会、进行一次祭扫宣誓仪式、看一场红岩魂演出、读一本红岩系列丛书”“五个一”活动。

三、拓展文物资源利用空间,打响博物馆社教特色品牌

公众是博物馆的活力源泉,也是推动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红岩博物馆始终结合公众需求,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拓展文物资源利用空间,大力开展特色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轻松起来,打响了新时期红岩教育特色品牌。

(一)文旅深度融合,增强博物馆社教吸引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红岩博物馆始终注重加强文博事业和红色旅游的深度融合,让观众在红色旅行中了解红岩历史、感受红岩文化、接受红色教育。全面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总体规划已报国家旅游局审批。与民俗文化磁器口古镇和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建立旅游联动发展格局,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民俗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旅游融合;积极探索“国际定制旅游”发展模式,开辟多条精品旅游线路,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推广。

(二)打造教育基地,赋予博物馆社教新使命

2012年,红岩博物馆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13家地方特色党性教育基地之一。重庆大力推进党性教育“五大模块”系统化工作,赋予了基地“传统教育”模块的新重任。红岩博物馆以此为契机,着力提档升级,设置了三大教学区、22个现场教学点,开发了五大教学模式和1-5天“菜单式”课程体系。红岩村教学区,以“大德大智”为主题,着重培养学员“崇高的思想境界、巨大的人格力量”;歌乐山教学区,以“大忠大勇”为主题,着重培养学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浩然的革命正气”;特园馆教学区,以“大仁大义”为主题,着重培养学员“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团结合作精神,教育学员运用好“统一战线”这一党的法宝。自基地提档升级以来,已接待班次85个,培训学员4000余人。

(三)围绕特殊群体,突出博物馆社教新方向

2014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我馆有幸成为试点单位,着力打造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建立了以讲解员为主体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师资队伍,分别举办五期“红色小记者”和“红岩小小讲解员”社会实践体验营;按照幼儿、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4个学段,编制《红岩博物馆学堂》教材;建立了青少年教育课程项目库、体验活动项目库和流动展览项目库等;打造了“姐姐讲小萝卜头的故事”等系列青少年特色教育活动项目。近年来,每年开展青少年特色教育活动100余场次;接待青少年200余万人,免费讲解600余场;共创建“红岩班”39个、“周恩来班”25个,招募红岩志愿者1600余人。

四)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博物馆社教传播力

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实施“数字红岩”建设。

1、数字化展示。利用现代技术展示“开国大印”、“沁园春·雪”手稿等重要文物,再现历史场景。

2、数字化互动。实现展厅无线wifi全覆盖,配置语音导览系统和微信讲解;建成白公馆3D画廊、红岩英雄·7D互动影院,正在打造红岩时空隧道体验区等项目。

3、数字化产品。开发了二维码文化衫、笔记本等配套文创产品30余种。

4、数字化平台。创建“中国红村网”,努力打造全国第一个“智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云服务平台”。

上一篇:农民何厚江事迹有感.doc下一篇:食欲强哪个穴位可控制自己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