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共8篇)
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篇1
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市营11(1)陈珮莹4211000398
1.保持特色经营,进一步培育核心竞争力
西方零售也能够成功实施经营国际化的原因,在于它们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任何竞争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历程,既有一个从本地市场到地区市场到全国市场在到海外比邻市场和全球市场的过程,本土零售业真正要想发展壮大,目前的首要任务必须首先立足于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形成特色服务。这是零售企业能否立足于市场,站稳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在上述“本地化优势”、“区域集中优势”的基础上从扩张布点、改进技术、创新观念、优化分销、强化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严格物流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随着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被迫与世界零售业领先企业同场竞争。而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巨头,依靠出色的信息化管理为其带来了高效率和低成本。作为零售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手段,n技术在控制零售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有效利用物流及仓储资源方面的作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零售业的管理模式。
零售业在目前中国国内行业信息化中属于中等或以上水平,但是与国外零售企业的水平及其技术发展速度相比,则明显处于劣势。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中国零售业迅速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需求迫在眉睫。本土零售业要在短的时间内不断壮大,超越对手,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许多零售企业往往未将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为整个企业的战略组成之一,而将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作为关系公司整体发展的要事来抓,应该成为国内企业高层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3.发挥本土优势,开发农村新市场
我国本土的零售业在国内已经营多年,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基础,对本国的消费文化、居民的消费习惯比较了解,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消费趋 势,迎合国内的消费变化,以满足国内的整体消费需求,而外资零售业对中国悠久的文化、习惯是无法完全体会的。而且,相比外资企业,拥 有良好的公众形象,熟悉政府沟通渠道,宏观经济等都是我国零售业追赶优秀外资企业最大的资本。因此,中国零售业就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 本土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
4. 注重管理理念和服务质量,精细化运作
零售业具有零距离接触消费者的特点,消费者除了注意所需产品本身质量外,对服务的感性感受,也直接决定其消费行为,所以消费者的感受、评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零售业一定要将管理理念和服务质量作为企
业经营的重中之重。优质的服务质量,可以打动消费 者,利用口碑营销,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管理的核心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的需求又具有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这就要求在进 行有效管理时不仅要做到“想顾客之所想”,还要“想顾客之未想”,体贴、周到、及时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好评,促使不自觉的消费行为的发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膨胀的扩张下,本土零售企业粗放的销售模式和管理方式渐渐显得窘迫,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其长期的健康成长。因此,稳固培养核心竞争力,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信息化和财务控制能力,努力缩小与外资零售巨头的经营管理差距,是我们的立足之本。
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篇2
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资将会主导本土的零售业, 并不意味着本土零售企业已没有生存空间。面对外资大举登陆本土零售市场, 国内零售企业不仅应看到与国际零售巨人相比的差距, 同时还应看到作为本土企业所具有的地域、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是本土零售企业的必由之路。对于本土零售企业而言, 真正的敌人同样不是强悍的国际零售巨头, 而是自己。零售业开放至今, 期限已失去意义, 如何竞争才是关键。其发展之道, 或许下面几个方向值得思考。
一、强化资本运营, 追求适度规模
本土零售企业在规模上与外资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 而企业规模又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业态选择。目前外资在业态和供应链管理上都选择能发挥规模优势的形式。对此本土零售企业应解放思想, 大胆拿起资产重组、资本运营的利剑, 通过强强联合, 收购兼并, 优化组合, 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壮大实力, 扩大规模。如南京中央百货集团的壮大就是分别与淮安新亚商城、连云港百货、徐州百货、山东济宁等零售企业联合的结果。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规模也是一把双刃剑, 并非越大越好, 没有管理为基础的规模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伤害。另一方面在一段时期内, 本土零售企业永远不可能和沃尔玛比大, 但是可以做强, 做出特色。只要管理得当, 我想我们的灵活性会让我们发展的很好, 因此要强调适度规模。实际上我国目前已经倒下的企业, 大多数并不是被家乐福、沃尔玛这些巨头给打败的, 而是自己给累死的。如果不处理好由扩张带来的供应链和现金流问题, 本土零售企业只会自己打败自己。
二、从中小城市和乡镇市场做起, 实施重点培育和突破战略
目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 国外零售业主要是进入本土大城市和部分二级城市, 而大量的中小城市基本还刚开始涉足。可以先从中小城市和乡镇市场切入, 重点发展基于连锁和“中心—辐射”物流系统的专业店、便利店、折扣店以及大卖场等业态。
三、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商业活动的信息化, 智能化, 网络化发展。依据准确信息对市场进行超前预测和预警预报, 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 提升科学管理的程度。零售企业信息系统一般来说应该涵盖总部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系统、门店系统、POS系统、查询分析系统等。在进行系统建设时要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是软件的标准化, 系统不但要供内部人员使用, 更重要的是实现对上中下游供应链的统筹管理, 比如供应商可以通过供应商服务系统实现货物的查询、订单的网上下载、对单等功能;其次是端口与端口的安全性, 这将涉及到供应商的价格等商业机密的安全;最后是系统要留有可扩展空间。
四、走社区百货之路
社区百货 (又称邻里中心) 是以贴近社区、贴近居民为主要特点, 以周边10万~20万居民为主要消费目标, 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为主要市场目标, 具有鲜明特色的, 多业态、多功能的社区型购物中心的特点。应该说到目前为止社区百货还不是外资企业的强项。本土企业只要发挥贴近居民、反映新都市生活、具有鲜明的个性价值等三个方面经营特色。找准目标市场, 挖掘特定商品的更完善的服务功能, 满足社区内特定消费者的深度消费需求。就能在这一领域内获得竞争优势。
五、找准传统百货企业突围方向
目前我国传统百货企业发展的滞后是影响本土零售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我国的传统百货企业能走出低谷, 将大大增强我国零售业竞争实力。从国内外百货企业发展经验看, 传统百货企业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向作为突围目标。
“百货超市化”是传统百货变革的重要一步, 包括百货商店引入超市和在百货商店中引入购销分离, 集中采购, 集中管理等超市的经营方法。多业态进军。由单一业态经营向超市、仓储商场、便利店、专业店等多业态经营是许多百货商场转型的首选。大连商场集团、上海百联集团、北京王府井集团、武汉武商集团等国内老牌百货企业, 都纷纷放弃单一业态, 走上“百货+超市+便利店 (或专业店) ”的多业态发展之路。
六、发展电子商务, 为零售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 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更是相距甚远。竞争加剧在促使其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 也会引起我国零售企业对现代科技引入营销中的高度重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的逐渐普及和进一步完善,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目前零售业一种极为重要的营销工具, 也将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主要技术支撑。尽管现在还存在着诸如硬、软件的不完善, 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配套服务的不到位等问题, 但可以断言, 未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加速普及, 必将从根本上改变零售的方式和业态, 传统的零售业态必将全面应用电子商务这一技术手段, 从而为零售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肖怡:零售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篇3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作用,国家经济危机往往都会通过零售商业的销售危机表现出来;同时,其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逐渐发展成为供应链的主导,成为国民经济中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所以,现代零售商业已进化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零售业的兴旺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持续景气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发展过程。零售业是全国最先开始市场化、最先实现市场化的产业。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对外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零售业变革越来越深刻。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经济体我国零售业发展尚不成熟,所以以超级市场和连锁经营为标志的第二、第三次零售变革和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第四次零售变革在中国同时进行着,同时,由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跨国零售集团的进入使零售业竞争格局发生着巨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和新动向。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零售行业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11
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达18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2012年~2020年,中国消费需求将在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化及消费者消费理念转变等因素,预计2012~2020年间,中国零售业将保持8%一10%的平稳增长速度;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提高。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涵盖着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领域。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时代的热点,正以低成本、高效率、覆盖广、协调性强、透明度高等一系列明显的交易优势席卷经济的各个层面。它变革了现行的商业体系,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也不断改变着人们贸易和消费的方式。
传统零售业应当而且必须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这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推进国内零售业电子商务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通过调查我认为,务实有效地推进零售业的电子商务,需要每一个零售企业正视目前的不足,寻找并利用较好的契机,进行深入思考和踏实行动.具体的思路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变观念,从切实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
要促使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要彻底改变传统零售业和网络不相容的思想,充分思考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对传统零售业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其次,还要改变“电子商务就是建立网站”的简单思想,要切切实实抓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完善的POS系统,EOS订货系统,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流于形式.二、上步伐,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
当前中国的企业现代化程度还很低,许多企业都还没有建立真正先进,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体系,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已严重地影响了零售业的高速,大规模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迅速加快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应用高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适时采用网络技术,互联网的应用,将会给中国零售企业提供新的机遇.这种新的技术会给我们创造一些跨越传统发展的机会.有了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我国零售企业就要下大力气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而为企业大规模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三、破“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如前所述,现行一些企业由于信息系统自我封闭,成为“信息孤岛”,他们与供应商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话线,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进行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虽然能实现业务伙伴之间的远
距离交流.但信息的共享困难和人工的介入使整个流程失误多,效率低.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使快速,高效地分享信息成为可能.为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提供了基础.但要达到信息的共享和供应链的协同,还要在观念上认识到协同竞争的重要性,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领域的竞争不再是一个店,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连锁系统,整条供应链的竞争,整条供应链协同作业,达到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信息的共享是前提.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各自为战,主要用于处理企业内部的作业流程问题,较少考虑为上下游的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信息支持.因此,急需零售企业改变观念,利用互联网改善企业采购和销售,结算部门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和沟通.如沃玛特公司建设的一个与它的全球供应商网络相连接的私有交易网就是要建立它的高效率的供应链.四、快基于信息共享的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
企业要让电子信息技术对经营业务过程进行支持,就应该首先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不能只是让信息系统去满足它现有流程的需要,因为现在沿用的流程是在没有信息系统强大的信息支持下的行为方式,按照这种旧的流程去构造信息系统,就可能让使用者觉得多余或者用处不大,有时还觉得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率.这也是目前一些中国零售企业在信息系统应用上也投入了
较多的资金精力和时间,但是效果满意的并不多见的主要原因之
一.因此,在采用信息技术之前,必须认真分析,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础上业务流程应该如何改变和优化,然后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和实现它.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及时进行基于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重组将使企业的业务水平和运作效率大大提高.五、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企业充分意识到: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比如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集中的采购管理,这样必然会提高采购环节的透明度,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直接控制的有的收入和费用支出,这必然会降低企业的经营分险,提高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切不可等闲视之.六、分利用客户关系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
传统零售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客户,要让他们满意并成为忠实的客户,就必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客户关系回报最大化,使企业和客户共同得益.客户关系管理在零售业的全面应用,将会对零售企业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可以有效分析企业市场活动的回报,挖掘企业产品的市场卖
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篇4
摘要:从八十年代中国恢复社会工作教育以来,社会工作在我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发展,其发展有着本身的特点,同时也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使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不断成熟,而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色。本文将从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社会工作及本土化概述
1.1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1.2本土化概述
社会工作本体化是指产生于外部的社会工作模式进入中国,同其相互影响劲儿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而发挥功能的过程。作为一种专业的本质属性,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尽管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区别于西方国家,但在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受任何文化价值观影响的共享部分。这部分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是超出国界和意识形态之上的。因此,在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制度的同时,必须寻求其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契合。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直接系统地孕育出社会工作的价值思想,但是以上各种相关价值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基本上都能找到充足的诊释和归宿,如我国的先哲们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这点,提出“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正是博爱观最直接的体现。传统文化保持着巨大的发展惯性,现代的文化整合中的纵向整合也主要是通过对本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的吸收、融合而实现文化传承和发展。既然社会工作主要的价值思想完全可以在我国的文化中找到归宿,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吸收、同化,以推进我国的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
2.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现状
改革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环境的逐渐宽松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工作的需求渐增。原先计划经济时代被高压压制而得不到显现的社会问题得以凸显出来,巨大的社会结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又带来来新的结构性社会问题。新旧社会问题错杂交织,成为中国社会问题的显著特性。但是由于中国的独特的具体国情不同于西方社会,建构于西方的一些社工理论并不能够适应于中国的需要。因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社工理论以推动社工实务在中国的发展成为目前中国社会工作界的重要任务之一。
3.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不足
3.1城乡在社会工作资源上的分配差异。由于中国自1950年代以来,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分治制度。重城市,轻农村,通过对农村实行剪刀差以供应城市并实行户籍歧视。城乡在资源分配上严重不均。1980年代后,二元分治的情形虽有所改善,但城乡间的差异并没有减少反而成扩大的趋势。农村在各个方面都严重落后于城市,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歧视依然存在。农村的贫穷落后已成为中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定局面。只有解决好农村的问题,才能解决全国的问题。即使现在政府倡导的所谓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下,加强农村的社会工作,然而现在农村社会工作并未有效展开,农村社工资源严重匮乏。
3.2社会工作概念的专业理解与社会理解充满歧义,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度低,很多人不知道有社会工作专业以及社工的功用。高等专业教育呈超常态发展,但是毕业生却缺乏清晰的就业市场,以至于学无所用。专业地位无从谈起,社会工作“理所当然作为”与可预期的兴旺局面并未出现,形成社会需要与社会工作发展本身严重分离的病态现象。这种病态现象的产生,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质和政治体质密切相关。
3.3社会福利组织员工年龄老化、知识陈旧、专业化水平低下,迫切需要大批受
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而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上难以进入福利机构,形成了福利机构的社会需求与社会工作教育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
3.4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仍处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的社会工作机制,几乎大部分应当由社会承担的职能和责任都由政府或“准政府”机构包办,而企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仍然以内部利益为主要取向,大量事业单位更是自成一体,导致大量社会福利资源滞留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内部,社会福利机构资源匮乏。
3.5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综观西方各国的社工发展,背后都有着一个重要力量支持,即政府。而目前我国政府对社工的发展还不够重视,既没有相关的立法支持,也没有具体行动来大力扶植社工的的发展。各级与社工有关的政府部门缺乏社工人才,而社工人员又无法进入这些社工行政领域,这就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矛盾。
4.中国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趋势
4.1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我国将来的社会工作要突出强有力的社会管理的优势,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来控制、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各种社会人际关系,规划社会发展和社会工作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高效的社会管理系统,是我们进行社会服务优势之所在。管理就是服务,推进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结合将是形成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优势之所在。
4.2发动公众促进社会化发展。我国社会工作具有相关政府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和居(村)民委员会及其他群众组织分工协作的特点,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具有相当好的群众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工作、社会服务事业需要公众的参与,必须继续发动群众参加各项社会服务工作。
4.3提高专业化水平。这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活力之所在。提高专业化水平一是发展社会工作教育,恢复于80年代社会工作教育必须进一步通过量的扩充和质的提高加以发展,以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社会工作者;二是制定专业化服务的标准,促使社会化的社会服务工作尽快提高到专业化的水平,实现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结合。
4.4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还要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工业化国家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研究起步早于我国,不论是实践经验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才可能发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起步晚的后发优势,迅速赶上国际社会工作的先进水平。
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篇5
零售业高管
如果要对即将过去的2013年的零售业做个回顾,无须多言,实体零售的保守与沉默已经做出了回答。这一年的处境大抵与2012年相仿,没有太多变化。就算有的企业有新的尝试,也无法改变行业的整体大局。
时移世易。市场环境已被多重因素颠覆,行业正在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革。无论是品牌塑造,还是竞争环境,无论是消费者购物习惯的选择,或者经济环境的变化,连锁零售企业若是固守传统思路,就会面临当初以自身模式彻底淘汰柜台式销售一样的结局。
时光不再。尽管困境重重,但实体零售行业的低门槛也已不再,不难判断的是,这个行业已经很难再像以前一样,有从杂货铺或街边成长为永辉、步步高等这些“黑马”的机会了。前路艰辛。目前炙手可热的电商是实体零售的未来吗?至少,短期的未来,电商取代不了实体零售,更多的实体零售也无法依托线上业务破茧成蝶。事实上,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会对旧模式造成冲击,带来整个行业的创新与突破。所以,不必害怕,更不要盲目跟风。每一次市场的重大转变,总是为很多企业带来成长机遇。沃尔玛是折扣店的开创者,家乐福是一站购齐的导演者,麦德龙是仓储卖场的推进者,7-11是便利店行业的先行者……打败实体零售的不会是电商,关键在于实体零售企业要找准行业的发展方向。每个企业都有成为未来领袖的可能。惟有走在行业变革的前沿,才有成为领军企业的机会。那么,让我们来看看2014年零售行业会沿着怎样的一条脉络去发展。
实体零售仍将占主导
电商在改变着中国商业格局的确没错,但电商还远没到翻了天的地步。就零售市场总体规模而言,仍然是实体零售企业的天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万亿元。根据预测,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为14.5%左右,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GDP主动减速,相信2014年的社会消费品的增长速度也不会高于这一数值。
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尽管这一比例数据在2011年仅为4.4%,一年就增长了近3%,而根据各方预计,2013年电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将达到7.4%,“十二五”末网络零售额占比将超9%——这也还没有追上2012年连锁百强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的水平,况且,实体零售企业仍然占据着90%多的市场份额。
在传统商业的升级调整和创新中,实体零售企业也会逐步恢复增长动力,2014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实体零售仍将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实体零售企业不要自己乱了阵脚。
有效增长是重中之重
从宏观层面来看,电子商务短期内全面占领实体零售的阵地尚不现实。但具象到微观层面,很多实体企业被电商冲击的确并不好受。2013年,实体零售企业基本是在沉默着守住业绩这块阵地。然而,增长速度在两位数以上的企业并不多,大多数企业的同比业绩增长幅度都在个位数徘徊。
从2011年开始,连锁零售企业的增长速度就在下滑。2012年我国连锁百强销售额、门店增长创历年新低,分别为10.8%和8%,增速已经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而连锁百强的销售额也从2011年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下降到了9.3%。零售业在2014年仍将延续低迷的状态。
因此,如何保持企业在销售业绩上的增长,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实体零售面临的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保持有效增长,更是成为重中之重。因为按当前个位数的微增长,在扣除物价上涨和物业租金、人力成本等上涨因素后,几乎是在原地踏步甚至负增长,能保持正增长的企业都属于非常难得。长期下去,这会拖累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迫使企业逐步走向衰退。两极分化更加明显
实体零售业将在新一轮的竞争格局中迎来比2004~2006年间更大差距的两极分化。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增速下降是连锁零售企业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再加上电商等新商业模式的争夺,零售企业面临的是实打实的考验。
一是行业将进入长时间的微增长期,甚至未来还会出现负增长现象。这一点,2013年企业在经营中已有所显现。比较零售企业的半年报,一半超市的利润增幅出现下滑。其中永旺和卜峰莲花分别亏损2634万港元和4674万元。华润万家、京客隆、宁波三江、京客隆等企业利润增幅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华润万家上半年利润下滑幅度达到63.7%。当然,步步高、高鑫零售、物美商业、永辉超市的上半年利润增幅均还不错,其中步步高净利同比增长21.28%,永辉超市更是增长102.37%。
二是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比拼的是综合实力,没有谁能保证自己能笑到最后。相较而言,综合实力强的企业更有望在逆境中爬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将在2014年和未来几年继续上演,因为,无论是从业绩增长,还是总体规模,或者营销、创新、精细化、流程管理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实力更强的企业有着更多更大的优势,弱小企业很难在竞争中胜出。新一轮整合强力推进
竞争激烈、两极分化严重的好处是行业整合的进一步加速。在电商尚未大行其道时,中国零售其实格局已初定:以华润、大润发和以沃尔玛、家乐福等为代表的全国性企业为一极,以步步高、永辉等为代表的跨区域优秀民营企业为一极,其他各地中小企业为一极。而随着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行业迎来的是新一轮的整合,行业集中度也将因此进一步得到提升。2013年,物美并购了卜蜂莲花除广东与湖南两地外的其他36家门店,卜蜂莲花在中国市场的落幕正式开启;Tesco与华润合作成立新公司,其中华润占股80%,Tesco以中国内地的134家门店和购物中心,再加上注资3.45亿英镑(约合5.59亿美元),获得合资公司20%的股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华润已经并购了Tesco在华业务。
而李嘉诚旗下百佳在2013年打出了出售旗号,买卖双方一度进入议价谈判阶段。甚至还有传闻说,李嘉诚旗下的屈臣氏也有出售的意向。尽管10月18日和黄宣布目前不会卖掉百佳,坊间认为这并非是李嘉诚看好传统商业,而是在多方因素下的妥协。更重要的是,它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抛弃传统商业的信号。而与此同时,在并购上一向谨慎的沃尔玛却于近期放出风声说,将通过寻求在未处于领先地位的城市进行收购,以扩大市场份额。
这些处于行业最上层的企业或开始寻找出路或向外展示肌肉,从侧面昭示了行业未来有可能陷入一个短期的混乱阶段,随后在新一轮的融合中再划格局。这也意味着,实力强大的企业在未来拥有无限可能的机会。
中小企业或现蝴蝶效应
毫无疑问,很多中小企业的日子在2014年会更加艰难,阻碍实体零售业“复兴”的羁绊已够多,以往借经济大跨越便可沾光的风景不再,而且这一状况绝不是一年两年就会出现大逆转的。这一点,从家得宝、百思买、Tesco等外资零售巨头或退出中国,或“曲线救国”,或寻找合作就可见一斑。大企业尚且如此,小企业情何以堪?
包括家乐福、Tesco乐购、乐天玛特将出售在华业务的传闻一再甚嚣尘上,中国零售业可谓“水深火热”,倍受煎熬。而百佳一波三折的出售和停售传闻则让中小企业更为“寒
心”——当然不是对这些企业在业绩上有打击,更重要的是对信心的打击。对实体零售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讲,百佳无论出售与否,这一举措都很可能会引发蝴蝶效应。可以想象,会有不少零售企业心生退意,实体零售遭遇的内外交困(经济增长下滑与新兴渠道挤压)已经让一些企业有如困兽。李嘉诚或处于其他方面的考量最终会放弃出售百佳而继续经营,但之前的姿态已是一针催化剂,或多或少会加速中国零售业的变局进程,使一批企业对零售业的未来心寒甚至彻底“死心”而放弃在这个行业的发展。
当然,这对于正欲挥使并购大棒进行抄底的企业来说是个良机,行业大整合的机遇正在到来。只是,实体零售至少在短期内前景难料,无论是放弃者还是跟进者,都要冒不小的风险。
关店现象将频频上演
当外资零售企业也持续在中国市场关店时,这个行业已经到了怎样的低谷着实已无须再用任何词汇来描述。沃尔玛曾在一周内闭店4家,2014年还将关店25家店。Tesco乐购从2012年开始,陆续关闭了数家门店,此前家乐福也一度陷入关店**。一时间,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似乎也在一瞬间集体进入了寒冬。
内资方面,开开关关就更不绝于耳。以“黑马”著称的永辉超市在上市后的扩张风过后,也迈入了关店的行列。今年9月前,永辉就在福建闭店3家,在河南和东北各关闭1家店。而家电连锁企业如国美、苏宁等关店现象就更为严重。
尽管这些企业给外界的理由是涉及物业问题或是因为当时选址不当、业绩达不到标准,关店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业务。但不可回避的是,无论是曾多么强势的外资巨头,还是内资黑马,当年那种只开不关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这的确是在为往昔的盲目、过度扩张付出代价,同时也表明了市场容量的饱和导致了同质化或同一商圈内已经无法存活过多门店,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门店必然会被淘汰。
更重要的是,在2013年至2016年,很多零售企业的门店将迎来物业到期,续租将是一个风险不可控的因素。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租金的大幅上涨,已经使零售企业很难承受,大部分市区内门店在物业到期后将难以续租成功。这也意味着,2014年,行业的关店现象将比以往过之而无不及。
商业地产撤回一二线
始于2010年的商业地产投资开发热潮,目前仍然在发酵。尽管从2011年开始就不断有业内人士发出防范商业地产泡沫的告诫,但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高档写字楼、高档酒店等大量商业地产项目集中入市,不断涌现,至今这一热潮还未消退。但盲目投资、跟风切入、过度供应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必然会从2014年开始有所显现。
中国的商业地产投资存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市场。仅2013年上半年,国内商业地产总的投资额就超过5000亿元。根据DTZ戴德梁行的数据,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存量的价值增长15%,达到1.5万亿美元。而在全国新供应的土地中,商办用地的增长为40%以上。很多企业仍义无反顾的一头扎进商业地产的大军,丝毫不管风险与否。
但不能忽视的是,三四线商业地产空置率惊人。很多地方的商业综合体沦为鬼城。以商业地产见长并在三四线活跃的宝龙地产,目前频频受挫,各地商业综合体经营困难就是一例。而从2012年底,很多开发商已经从房价低于5000元以下的城市撤出,回归一二线城市,这一新的情况值得目前还在热情高涨进军商业地产的零售企业警惕。因为很多零售企业正热衷以摩尔或购物中心的形式进军三四线城市。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一二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也早就出现泡沫化倾向,如北京、沈阳、成都、天津等,供应量巨大,短期内难以消化,新项目还在不断上马。如果流动性持续收紧,融资困难,最先曝出危局的可能是商业地产,鄂尔多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就在眼前的惨例: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曾经的神话已经完全破灭。
全域经营谋求发展
当时针转向2014年,关于零售企业究竟是应该专一还是多元已不会再有争议。因为,整个行业已很难看到专一于某个业态的企业了,尤其是内资企业,甚至已经很难看到专一于零售领域的企业了。
更多的零售企业早就迈进了商业地产的大门,连沃尔玛都按捺不住,被曝出其投资的购物中心项目已启动,开始了商业地产的征程。而像苏宁这样的企业,已经开始不再满足于零售业,电商、地产、投资、金融、银行,数字内容,几乎是全面开花,什么有利润就往什么地方钻。诚然,具备实力的企业,多元化、多行业跨界,有助于分散企业风险,毕竟东方不亮西方亮。在零售市场环境严峻的状况下,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因为如果不去多元化,还有什么更好的路子可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呢?至少多元化能为它提供一种可能性。所以,2014年,会有更多的零售企业去尝试,无论是从超市到餐饮、酒店、影院,还是从地产到金融,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应该去探索。只是,今后,我们应该称这些企业是零售企业,还是餐饮企业,或者是开发商还是金融公司?而且,因多元化兴起的企业虽有,但因此而坍塌的企业更是不在少数。所以,这对于企业的未来究竟是福是祸,谁也无法预料。购物中心悲喜不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购物中心遍地开。目前,中国已开业的购物中心有3100家左右,2015年将达到4000家。根据中国购物中心产业咨询中心预测,从现在到2025年,还会有7000家建成开业,届时购物中心将超10000家。这真的是个有些耸人听闻的数字。
我国目前有320多个地级市,有2860多个县级,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地级市的购物中心在10多年后将达到30多家,换算到县,每个县也将在4家以上——这还不包括其他商业业态。换句话说,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现在就可毫无悬念地断定死掉一大批,因为就算是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也支撑不了上万家购物中心的生存与发展,这还不谈其他新的商业模式对实体零售的冲击。据显示,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的空置率达到了8.4%,二线城市达到了10.5%,沈阳更是达到了24.3%,郑州为20.7%。
所有零售企业的转型战略中都包括购物中心,似乎它可以解决目前的难题。但事实上,购物中心同质化率已达60%。同一商圈内,不同品牌的购物中心,有的表现尚可,有的凄风苦雨,有的更是奄奄一息。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无非是“主题百货+大卖场+专卖店+餐饮店”的玩法,品牌几乎全部同质化,雷同程度雷人,而专业人才寥寥无几。在很多二三线乃至四线城市,几年前纷涌而入大干快上购物中心的地产商们见苗头不对,已经开始撤军,留下一个个幽灵物业,重新返回到一二线城市。2014年,或许是购物中心从狂热走向失落的分水岭。
家电连锁继续衰退
家电连锁正在成为一种过气或者说是过时的业态。无论怎样升级,如何调整,都抵不过世易时移的衰退变迁,就算延缓,也阻挡不了它的最终结局。因为,线上渠道和其他专卖渠道,基本上已可承担起家电卖场以往的角色,而售后服务等丝毫不逊色,速度和效率更要高出许多。
因此,苏宁的云商也好,国美的去电器也罢,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都是战略上转型的必须之举。目前,两家企业都在关店止损、多元发展等措施并用,但成效尚难预测。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三季度苏宁净利率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额达1.08亿元。虽然这与其线上线下
同价有关,但在这么短时期,同价只是拉低毛利率,不至于造成亏损,由此可见家电实体店的业绩已经非常惨淡。然而,尽管家电连锁企业还在口口声声要升级门店、打造第N代的旗舰店或是转型版卖场,这些开店或所谓的高调喊扩张、速度不减、升级调整等,更多是一种战略姿态的表现,而不再是战术上的强力执行了。这一点,从2011就已开始,2012、2013在继续,2014也将更深入上演的关店大戏上,完全可以体现。
百货业转型艰难
事到如今,恐怕没有人会再反驳百货业继续疲软的事实了。而在扼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压制下,百货业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指望2014年打个翻身仗的可能性也几乎不存在了。当然,不排除有个别企业或个别百货门店表现尚可,甚至业绩突出,但这完全不具代表性,从行业而言,百货业态在当前的经营模式下,衰落是持续性的,且暂时还没有太好的应对策略。
甚至,一些购物中心和商业综合体,都开始重新考虑要不要去百货化的问题。这也反应了百货业作为购物中心主力店的作用正在减退。
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篇6
一、传统零售业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1.传统零售业的概念。零售业的概念是把农业或工业生产者产出的实物产品以商品交易的形式出售给百姓或销售给社会团体的商品销售行业。零售业包括电子商务中的零售形式。但是传统的零售业是指实体零售业, 就是通过实体店铺进行零售活动的行业。
2.传统零售业的优缺点。 (1) 拥有已建立起来的品牌。很多传统商店经营了几十年, 顾客已熟悉那些中间商品牌, 而网上零售商没有这种优势。实体商店可给顾客安全感, 而这正是单纯网上零售商无法比拟的。
(2) 分销基础设施。传统零售商已建立了自己的分销网络, 包括商店门面、仓库、运输工具等, 它们已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从而增强了传统零售的可靠性。
(3) 购买经历。传统零售商与网上零售商相比较, 其最大的优势是他们可让顾客体验购物的乐趣。顾客走进商店, 可以触摸商品, 试用商品, 并可与售货员进行面对面交流。
但是, 传统零售模式也有一些缺点。一方面, 企业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占领新的市场, 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地产或者租赁他人的店面, 这些费用都是很大的。另一个缺点是传统零售业通常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全天候24小时营业的情况非常少见。而且, 就算营业时间延长至深夜, 那时候的顾客非常少, 成本太高。
二、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是指买者与卖者在不见面的情况下, 通过便捷、低费用的电子通讯产品进行实物商品或其他形式商品的买卖活动。广义的来说, 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的交易也算电子商务。但是, 人们说的电子商务通常是指以电子数据交换和因特网为媒介进行的的商业交易。
2.电子商务的优缺点。 (1) 网络技术打破了零售市场的时空界限, 店面的选择不再重要。如何选择店面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说非常重要, 甚至有的人把经营成败都归结在店面的选择上。但是对于电商来说, 不仅不需要实体店, 而且能够展示更多商品。同时电商可以24小时营业, 客户可以随时光顾, 而传统零售店很难做到。
(2) 销售方式发生了变化, 使得消费者购买决策具有便利性和自主性。消费者不需要亲自到实体商店去, 只要坐在家中的电脑前, 就可以浏览比实体店中多几十倍, 甚至几百倍的商品。而且在网上购物不需要面对传统媒体的广告轰炸, 完全自主。还有网上比价是十分容易的, 只需点击不同的网页即可。
(3) 经营费用大大降低, 使得商品的相对价格降低。在网络化经营过程中, 零售商的内外交易费用都会降低, 进而节省经营成本, 在保证一定利润空间的同时, 使得所售商品的价格大大降低。
虽然电商有上述优势, 但不足之处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 由于网上品牌过多, 所以想要建立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非常困难;其次, 由于购销双方并不见面, 所以很难建立信任感;还有, 退换货也是非常麻烦的, 人们更愿意到实体店里即时把商品换回来, 而不是包装好了寄出去等很久。
三、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 电子商务已对传统零售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主要表现在:
1.来自于市场规模和竞争的冲击。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规模巨大, 2010年全国总体规模高达15.7万亿且以年均18%的速度快速增长。相对于传统零售业规模, 我国网络购物规模还不是很大, 但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惊人, 近五年总规模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00%, 二者间的距离在逐渐拉近。
2.来自于中高端客户群流失的压力。尽管我国网民总数占人口总数不到35%, 但是80%以上的网民都是以年轻城市白领为主体的高端客户, 是最具经济活力和商业价值的人群。统计发现, 70%的高端客户年均消费支出在1万元以上, 占据整体网络消费的40%。这部分高端客户和部分高端商品销售市场的流失, 将使传统商业和零售业深深的陷入被动。
3.对不同零售业态的影响。根据电子商务对不同商品的冲击分析可以判断, 家电零售店、传统百货店等受网购冲击会比较大, 而购物中心、便利店、生鲜卖场等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小。美国全球最大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集团百思买, 在过去的17年里始终保持对亚马逊的优势;但在过去的三年里, 百思买的年度销售额增长幅度分别为2%、0%和10%, 亚马逊则高达41%、40%和28%。
虽然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速度惊人, 但终究是无法完全代替传统零售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电子商务无法替代传统零售业的社会功能。网上购物不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 消费者无法体会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购物时的乐趣, 也无法通过感官去感受商品的质地、气味等, 而这些都是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的重要心理体验。
四、传统零售业未来的发展模式
1.O2O商业模式。O2O即Online To Offline, 也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 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来揽客, 消费者可以用线上来筛选服务, 还有成交可以在线结算, 很快达到规模。O2O电子商务模式需具备四大要素:独立网上商城、国家级权威行业可信网站认证、在线网络广告营销推广、全面社交媒体与客户在线互动。
其实O2O模式, 早在团购网站兴起时就已经开始出现, 只不过消费者更熟知团购的概念, 团购商品都是临时性的促销, 而在O2O网站上, 只要网站与商家持续合作, 那商家的商品就会一直“促销”下去, O2O的商家都是具有线下实体店的, 而团购模式中的商家则不一定。
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说, 开展O2O模式的电子商务,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 自建官方商城+连锁分子店铺的形式, 消费者直接向最近门店的网络店铺下单购买, 然后线下体验服务, 而这过程中, 品牌商提供在线客服服务, 及随时调货支持 (在缺货情况下) , 加盟商收款发货, 适合全国连锁型零售商。好处是可以线上和线下店铺一一对应。缺点是投入大, 推广力度需要很大。
(2) 借助全国布局的第三方平台, 实现加盟企业和分站系统完美结合, 并且借助第三方平台的巨大流量, 能迅速推广带来客户。
(3) 建设网上商城, 开展各种促销和预付款的形式, 线上销售线下服务, 这种形式适合本地化服务零售商。
2.OAO商业模式。OAO (Online And Offline) , 即线下 (实体店) 和线上 (网店) 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双店”经营模式, 可将线上消费者引导至线下实体店消费, 也可将线下实体店的消费者吸引至线上消费, 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通、信息互联、相互增值, 是实体商业第四代交易模式和标准。
实体商业的信息化和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是必然趋势。为此, 传统零售业在运用该种商业模式时, 必须再建一个与线下同步的线上网店, 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模式。通过移动终端、PC端、入户视频终端等载体, 实现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店商品同步展示和人网交互, 使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与线下实体店相同的信息和优惠, 甚至与商家即时互动沟通, 进行在线交易和支付 (或到线下实体店查看实物后再支付) 。对于线下实体店, 除了常规展示销售外, 还可以利用地面触摸屏的人机交互, 进行重点信息的集中展示和优惠下载, 同时通过向附近移动客户端推送基于位置的优惠信息, 吸引用户到店购物, 同时提供快捷安全的近场支付服务。
虽然OAO的愿景很美好, 但是想要实现它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关于实体门店与虚拟网购的同价问题、营销协同问题以及供应链一体化问题都是目前比较棘手却又十分关键的问题。如果传统零售商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三个问题, 那么在未来他们就可以采用OAO商业模式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
摘要:互联网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 已从根本上改变了零售业的运作, 网上购物使顾客的购买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购买效率。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上购物而不是到实体店中购物, 人们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对于传统零售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在正确认识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两种适合传统零售业在未来运用的商业模式, 即O2O商业模式和OAO商业模式。
关键词:电子商务,传统零售商,O2O商业模式,OAO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录贵.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 2008, (02) .
[2]李翔, 董凯.加快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J].现代物流报, 2007, (10) .
[3]肖玲诺.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零售业应对入世挑战的对策[J].商业研究, 2002, (7) .
[4]曹鸿星.零售业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9, (05) .
[5]申文果.传统零售模式与网络零售模式的融合[J].商业研究, 2002, (08) .
[6]http://finance.china.com.cn/stock/20120626/824944.shtml?.
[7]Best buy 2011 Annual Report:‘we will continue to prioritize the opportunities in existing businessesthrough four key growth initiatives:e-commerce, connections, servicesandChina.
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篇7
郑文斌博士:
首先,我个人认为科特勒在中国并没有被神化,为什么这样呢?因神化这个词跟迷信某人或某个观点的权威有关。然而在中国营销界,人们对待科特勒并没有崇拜至迷信的程度。我个人一直比较反对对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实”进行夸大,尤其是当我们是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学术是很需要认真客观和实事求是的,要是经常为了自己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的私人利益而夸大或缩小“事实”,一是人们很难去相信他说的话,二是这样的研究态度和研究动机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学术上取得什么成就。
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营销界仍然会有一小部分人认为科特勒在中国已经被神化了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有人人为地创造了科特勒被神化这一假象。这一假象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来源。
其一,跟中国营销人营销自己的策略有关。许多中国营销人,尤其是某些营销咨询人为宣传自己个人或公司的需要,采用的是打倒权威、抬高自己,以吸引眼球和树立地位的策略。在营销方面,什么人才是真正的大师和学术权威?那就只有科特勒先生他老人家一人了。因此打倒科兄也就成了某些想崛起的营销人的首要任务。此其一也。所谓的科特勒神化,其实是部分本土营销人为了把自己造成一尊营销新神而人为地硬树立起来的营销旧神。在一般中国营销人当中,并不真的存在着这种一种神化。
其二,跟中国营销人不想再做学生了有关。中国经过二十年的市场营销实践,取得了不少营销实战经验和体悟,其中一部分对理论有兴趣而且具备理论整合能力的实战营销人士,纷纷总结中国市场上独特的市场营销经验,形成了一些局部甚至少量整体上的亮点,这已经成为事实。那么,这一小部分已经成长起来的中国本土营销人要独立,要自创门派,要成人,要脱去学生这顶帽子,他们会怎么办?他们要造反,徒弟要造反,能造谁的反?只能造师傅的反,那么,中国营销人共同的最主要的师傅又是谁?就是他科特勒老兄了。
事实上,中国营销界近二十年来至今仍然处于十分饥渴的学习阶段,而科氏则是西方现代营销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成就借助于其经典教科书在全球包括中国广泛流传,中国人在大学和MBA学的也都是他老人家的营销理论。中国营销人包括我自己熟悉的营销学权威也主要就是他老人家和定位理论的倡导者特劳特与里斯先生加上提出整合营销理论的舒尔兹先生。特劳特只是在定位理论上有创见,但定位只是营销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构成不了真正的全方位的大师风范。整合营销实际的关注点主要还是在如何做好整合营销传播上,此理论虽然十分重要,但也构成不了完整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这样说吧,在全球市场营销领域,真正能够称得上大师的人物,在我看来,就只有科氏一人,其他人只能算是优秀营销专家。日益成熟的中国营销人士要造反,科特勒当然又是首选目标。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大批营销人在检讨科特勒的营销理论的同时,也开始在检讨特劳特的理论和以奥美为代表的国际4A公司的市场营销理论。这是中国营销人成长的表现,也是中国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在西方,市场营销理论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科特勒自己,也在不停修正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显然,营销理论作为一门应用性的活的科学,它不会是个死东西,而是活的,它的发展必然会跟上并促进实践的改变。
基于这样一种观点,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将中国本土营销理论的提出和进步,视作整个世界营销理论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总之,中国人提出并修正以往的一些营销理论,一是没有什么样大惊小怪的,二更不是代表中国人否定了以往的理论成果,科特勒等人的理论就完全没用了,这种一味打倒别人树立自己的风气、倾向我们必须警惕、防止。
目前,世界上及中国的所有企业都仍然在用着科特勒理论,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原因是因为科特勒理论的特点所决定的。科特勒营销理论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特勒理论是营销理论中的一般营销理论,是营销理论中的通用理论,它讲的是所有营销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应该遵循的一般市场营销原则。既然是基本的普遍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原则,那只要你在做市场营销活动你就多多少少自觉、不自觉地在用,
另外,人们还经常忘记了,市场营销活动其实含有大量的管理成分。因此我本人谈市场营销时,总是强调完整的市场营销,不仅仅是4P、4R,而是对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管理过程,完整的市场营销理论,必须是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才对。而营销管理这个部分,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如方法和流程是共性的,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上集大成,企业不用的话能够进行正常的市场营销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我个人一直认为,对于中国及其他各国的营销实践来说,不是科特勒理论不行了,而是科特勒理论不够了。我们所要做的工作不是给我们尊敬的世界唯一的营销大师泼污水,而继承他老人家的光辉成就,发展其理论空间,深挖其理论不足之处,然后设法补足其缺陷部分。我在提出超限营销理论时就坚持这个观点,理论研究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偏私,否则不可能取得什么真正的理论成就。
二、您认为科特勒市场营销理论在指导中国市场营销实践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文斌博士:
我个人认为(我总是强调这一点),科特勒先生的营销理论在一般、整体的运用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科特勒理论在中国市场及其他国家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共性营销理论在中国及其他各国具体市场中如何个性化的问题,和在具体某个企业的具体市场营销实践中如何实际操作的问题。
完全可以肯定地说,科特勒理论在这两个重要而关键的、直接影响到企业具体营销效果的问题上存在一些较大而且明显不足之处。我想,这可能也是一个通用营销理论所难以一一穷尽和难免有些不完善的策略层面的不足。十分不幸的是,真正影响甚至决定企业营销成败的却是这些大原则、大原理、大系统之下的实操营销策略层面的东西。
应该说,定位理论和整合营销策略的出现,已经是对科特勒理论所未能充分关注和给企业提供明确指引的重要营销关键点提出了新的补充。但定位理论和整合营销策略的加入,也仍然未能解决科特勒理论的所有不足。具体说,我个人认为科特勒先生的营经典销理论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或不足:
A、 科特勒营销理论与当代市场营销所紧迫需要的市场策略创新相比,更多地是一种市场营销管理系统―系统是无所不包的和大而全的,但对具体市场营销策略却缺乏更深入的研究,不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实操性很强的实战指引。如市场调研,定位,广告,价格,渠道,终端,生产,物流,促销,品牌,等等环节,甚至连广告中的创意,都已经形成一门实操性很强的策略、方法、技巧性学科,作为大一统的全科市场营销理论,科特勒理论未免显得过于粗放了些。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由市场营销的具体分支学科来一一对应地解决,二是作为通用市场营销理论,必须敏感并适应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发展变化,更多地切入新的核心分支领域,快速总结并整合各分支学科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通用理论。
B、 科特勒市场营销思想的实质是:寄希望于一个企业能够把其市场营销管理系统做成100分,做得很完美。科特勒在其理论体系下隐含的潜台词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及各要素要全面开花、均衡用力、全面推进,才能取得最佳市场营销效果。但残酷的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操作方法对于许多具体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是可能的,但又是可怕的高投入、高成本的一种笨策略。这一指导思想尤其不能指引发展中国家许多基本条件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以及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环境下很大一部分竞争资源十分有限的所有企业。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科特勒提出的市场营销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完美的理想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其本质错误是忽略了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并非完美,更忽略了企业本身所能用于市场营销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市场营销真正挑战在于怎么运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企业极其有限的资源,通过精心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去赢得一次又一次营销战斗所累积起来的营销战役直至战争的胜利。
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 篇8
15年后,中国经济增长中,投资比重将下滑到35%左右,消费比重会上升到60%以上,净出口比重将不足0.5%
虽然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众说纷纭,但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却是越加清晰。
在昨天举行的“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上,由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担纲的研究课题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内,中国经济将保持8.5%的增长速度;随后的10年,这个速度将放缓到8%。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局面也将得以改善。届时(15年后),投资比重将下滑到35%左右,消费比重则会上升到60%以上,而净出口所占比重,将不足0.5%。“瀑布效应”仍将继续 五年后工业要走“下坡路”
“中国前26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过大,在对外开放后产生的„瀑布效应‟所带来的。”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表示,从目前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相对落差来看,这种“瀑布效应”远未结束,因此,中国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还对未来的三产比重进行了介绍:由于受到能源需求上升导致的能源扩张以及高投资率带来的资本品需求上升等因素影响,“十一五”期间二产比重将继续上升。但到“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随着采矿业和低技术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将逐步回落。相应的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居民对服务业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增长,第三产业比重将不断上升。相应的预测结果也显示,到“十一五”期末,我国的投资比重(即投资率)将达到42%,而最终消费比重(消费率)将达到57%,净出口比重将缩减到1%左右。照此前进,到“十二五”期末,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滑到40%左右,消费比重将接近60%,净出口比重将不足1%。生产力“供需矛盾”突出 落后工艺面临淘汰
但是,未来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比比皆是。
“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低效运行,降低了资本供给效率;人力资本投资长期过少,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不足;国民经济技术含量低,国际竞争力较弱。”许宪春一口气道出了当前生产力发展所面临的三大核心矛盾(资金、人力、技术)。
此外,需求也并非高枕无忧。
许司长表示,受产品和产业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因素影响,未来经济仍将面临重大的需求矛盾。
而这种供需矛盾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当前的生产力带来的。
“我们的人员、原材料消耗相当高,不仅高于发达国家,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中也相当高,这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王茂林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现在不少企业的装备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除了有资金因素外,这种局面很大程度是认识上的欠缺造成的。
王茂林说,从明年开始,国家将在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淘汰掉这些落后工艺、技术。而“经济质量将得到根本性改变”也将成为未来20年内中国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2020年赶超日本
按照上述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15年后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郑新立主任为此算了一笔账:“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5万亿元,如果未来15年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7.5%,2020年将达到45万亿元,不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折合5.5万亿美元,接近或超过日本,有可能跃居世界第二位;而人均GDP将达到33000元,折合人民币4000美元。”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实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总体跃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也创造了不少新的经验,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的成功做法都极为关注。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功?国际和国内学界对此作过不少研究。在诸多解释中,我认为有几个因素可能值得高度重视。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发生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对文化革命负面作用的反思和从中得到的教训推动了中国的发展。正是因为发生于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文革浩劫,正是因为在这期间大量生命换来的血的教训,也正是因为当时国民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的痛苦记忆,使中国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在邓小平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二是从时代背景看,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行的对外开放发生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之后,这恰恰赶上了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后跨国公司在全球重新配置资源的历史机遇,在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民群众希望通过奋斗改善生活状况的要求非常强烈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获得了稀缺的资本和最新的技术,迅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并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三是从激励机制的制度安排看,中国的发展高度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虽然改革初期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辩论,但实际改革的成功试点恰恰遵循了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律,这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主要包括:界定和保护相对产权,承认和激励人的物质利益动机,由市场主体根据价格信号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越来越多的产业推动公平竞争和实现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四是正确发挥政府应当发挥的作用。我们一直认为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是互补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上和商业周期的不同阶段,两者的互补形式又有很大的区别。总的看,中央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引导结构变化方向上一直起到重要作用,但又逐步减少对经济活动的不必要直接干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和效益注入大量精力,由此形成的地方经济竞争也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对这个问题需要
客观和一分为二地加以认识。
五是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路径。在保持社会政治制度稳定前提下,中国的改革始终注意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基层积极性的有机结合,改革总体有序和可控,而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休克疗法。
以上几条并不是理论的抽象,而是在实践中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我注意到,有些学者根据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把中国的成功归纳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成功。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也容易产生误导。在我以上描述的几条中,我们很难看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子。在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当全球经济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的时候,我们的确不得不进行了大规模的政府干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只是应对危机的短期做法,并不能反映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全部实践。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总的来看,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转型,国民经济将由出口导向、制造业为主和粗放投资的增长模式向内需消费为主、服务业份额上升和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模式转化,我们称之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型过程中,前30年出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将会出现新的特点,经济增长有可能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平稳较快增长转变。
首先是工业化趋势将会出现新特点。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市场条件明显变化,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全面加快,庞大的制造业受土地、水、能源和空气质量等资源环境因素的约束也日益强烈,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空间和弹性加大。展望未来,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可能下降,服务业的比重将有较大提升。在制造业内部,将会出现以生产集中和专业分工深化为特征的供应链结构调整,基于知识技能积累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生产方式将逐步发挥重要作用,绿色低碳的增长方式将受到鼓励,新型产业将加快发展,满足内需的生产能力会有更大增长空间。
城市化趋势仍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到2011年,城市人口达到6.8亿左右,比重从1978年的19%上升为50.5%,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但与发达国家75%~80%的城市化率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测,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可能达到60%左右,到2030年可能达到65%以上,这个过程的延续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潜力。城市化格局和形态将出现新的变化,最主要的是,中国
中西部地区将会形成新的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的经济分工和城市群发展的趋势也将十分明显。随着城市人口逐步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劳动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比重上升,中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也会大幅提升,规模巨大的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出现和形成的消费需求,将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乃至扩大全球市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将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但国际化的内容也会发生较大变化,最主要的线索是国际收支将逐步走向平衡,而这将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变化相互适应。一方面,中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出口大国地位,但与此同时,它将根据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新定位,实现从出口和引资大国向市场大国和投资大国的角色转化,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均衡发展,而且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再平衡做出重要的贡献。在中国经济国际化过程中,我们将承担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化进程将继续加快。未来的改革应当按照价值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深化。所谓价值导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观念,坚持产权保护,坚持鼓励竞争,坚持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谓问题导向,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和有先后顺序地解决一些突出的体制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财税、价格、金融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必须加快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努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而使经济转型顺利推进。
在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的渗透、应用和扩散将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将使很多用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但与此同时,信息化也提出了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战略】推荐阅读:
中国本土品牌战略现况07-24
浅谈中国本土品牌战略07-26
从宝洁与本土企业共成长 纵观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发展07-20
中国本土品牌的新机遇08-24
中国本土特色10-16
中国本土游戏08-29
中国本土超市09-19
中国本土广告公司07-14
中国本土奢侈品11-19
中国油画本土化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