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通用12篇)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 篇1
一、电影的诞生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电影的诞生是由两个人的打赌开始的。1872年的一天, 两个美国人斯坦福和科恩为了验证奔跑的马四蹄是否腾空, 找来了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给他们裁定, 麦布里奇利用24部照相机分别拉动快门的方式记录了马的奔跑, 结果发现连续拍摄的照片中奔跑的马总有一只蹄子着地, 不会四蹄腾空, 打赌分出了输赢。可是, 这个连续拍摄的照片带却被人快速拉动, 发现这些静止的照片出现了活动的影像。1895年12月28日这一天, 第一部《火车到站》的影片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摄影机拍摄和放映, 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从此, 电影这门艺术走进了二十世纪。
1896年8月11日这天, 上海徐园杂耍游乐场就放映了法国电影, 一下子把中国人给震住了, 并把电影命名为“影戏”。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电影, 是在1905年。这一年在沈阳开照相馆的任景丰先生开始了中国电影的拍摄, 他开始选择了我国的京剧作为拍摄内容。拍摄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谭鑫培是我国京剧舞台的名伶, 在戏剧界很有影响力, 任景丰拍摄的是谭鑫培的《定军山》中几个片断, 可以说是舞台艺术纪录片, 是对电影拍摄的一种尝试, 虽然这些影片技术质量不是很高, 但是, 开创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先河。
中国故事片出现在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等人拍摄的《难夫难妻》成为中国故事片的开端, 尽管这部影片情节简单, 故事也不太长, 但是它让中国的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时期的中国电影是少数人在参与, 还没有形成规模, 电影生产很不正规。到了2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了长篇故事片的创作和拍摄。如《海誓》《阎瑞生》《红粉骷髅》《孤儿救祖记》等。并把中国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融进电影创作当中, 获得了很大成功。
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萌芽阶段, 即从1905年开始, 电影的初创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人对“影戏”初步认识和尝试阶段。神奇的“影戏”引发了很多人的创作欲望, 并探索用电影这门艺术来满足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萌芽期也正处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血雨腥风的历史时期, 中国电影在这个时期对宣传抗战救国、鼓舞民众、激发爱国热潮起到了积极作用, 很多事件、现实生活都成为了电影创作的主题。
新中国建立以后是中国电影的初步发展阶段。这主要是中国电影出现了创作高潮, 很多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影片相继出现。如:启发农民翻身解放的《白毛女》、宏扬民族独立解放的《三进三城》, 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阿诗玛》《刘三姐》等大量的电影。即鼓舞了解放了的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又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发展成熟阶段出现在“十年动乱”后的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这个时候经受了疾风暴雨摧残后, 重新振作起来。这时候的人民群众对电影有极大的渴望度, 使中国出现了电影创作的新高潮。这时候的电影题材更加广泛, 创作手法更加新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打开了国门, 开始接受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化和理念, 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世界, 标志着中国电影走向成熟。
二、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
中国电影是在外国传入中国后认识和发展起来的, 在发展过程中有它自身的发展特点:
1. 从无到有, 从粗放简单到后来蓬勃发展。
尽管开始的时候是为了投机赚钱, 创出一种新的娱乐形式, 无形中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 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民族性特点, 保留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在电影的创作中以戏剧为本, 以电影技术为手段, 不断探索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
3. 中国电影初期发展时, 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下。
从国外引进了“影戏”只能是为达官贵族提供一个逗乐的玩儿应。中国底层的老百姓只能是看看热闹。这种新的文化和艺术没有起到带动时代变革和新文化运动, 只是脱离时代一种新的娱乐形式。
4.
中国电影以民族戏剧深厚的沃土为基础, 利用电影的手段, 大量借鉴戏剧的矛盾冲突的描写和中国戏剧的叙事方式, 注重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口味, 赢得了广泛的受众体。
5.
中国电影从借鉴戏剧的模式开始起步, 到“五四”运动以后, 成为了引领人们群众走上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文化和新思想的传播工具和娱乐方式, 成为真正的电影艺术。
三、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排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电影也是一样, 在保留本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 学习外来优秀的部分吸收利用, 并把它融入到本土文化当中, 形成新的文化, 这是永远都不会停歇的演进过程。如今的中国电影正向着大众化、高科技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前进。其原因是:
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带来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很多现实和超现实的生活, 如:人情、亲情、灾难、恐惧、魔幻、战争以及对奇幻世界, 都能在电影里体验到。在电影创作方面可以囊括我们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3D电影、4D电影会给观赏者更新的感受。随着数字电影的出现, 尤其是电脑制作, 对电影拍摄何制作都是一场革命。如:好莱坞3D版电影《阿凡达》《泰坦尼克号》, 中国拍摄的新版《大闹天宫》里使用了大量的电脑制作, 电脑绘画。很多场景和表演都可以用电脑来完成,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方便了摄影师和演员, 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
如今中国电影已经不是单纯在电影院可以看到娱乐方式了, 人们已经进入了打开电视看电影的时代。电影拍摄也开始了胶片和数字同步的创作状态。这种制作方式, 无形中降低了电影制作的成本, 还为电影的发展注入了生机。随着科技的进步更新颖的电影将会出现, 会更好地丰富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
摘要:电影艺术被称之为“第七种艺术”, 它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从它诞生到今天100多年来带给人们无尽的向往和神奇。它从黑白到彩色, 从胶片到数字化, 不断变革和更新。它的用独特的叙事方式讲述跌的起伏的故事, 它用自身的技巧和表达方式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精神享受。笔者怀着对电影艺术的热爱, 想从电影的诞生和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发展的特点和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 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未来。
关键词:中国电影,发展,未来
参考文献
[1]盘剑主编.《影视艺术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1.
[2]张凤铸等著.《影视艺术新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1.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 篇2
就目前形式来看,厂商合作模式的焦点问题基本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品牌买断模式的冷收缩
五粮液旗下品牌五粮醇酒成功买断的经典案例,深深刺激着能够规模化经营的酒水厂商。在到间,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西风、古井、宋河、丰谷、太白、杜康、牛栏山二锅头等品牌纷至沓来,整个白酒行业轰轰烈烈开展着白酒买断运动。随着买断模式盛行和疯狂,白酒买断后的弊端也随之衍生而出,买断模式逐渐呈现出一种冷收缩状态。
1、 子品牌对母品牌的伤害
经销商的生存之本是商品赢利,经销商经营本质是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品牌买断经营恰恰赋予了经销商能够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机会和空间。于是,一些买断商根本不顾子品牌对母品牌的伤害,借势母品牌的影响力,进行短期逐利行为。例如一些五粮液独立式子品牌,竟能在市场投放时,私自在品牌前面贴上“五粮液”的铭牌。正是由于子品牌的种种不正当行为,严重伤害和影响母品牌的发展张力,导致厂家有意识收缩独立式子品牌,保证母品牌的持续增值。于是,诞生了新的买断模式-产品品牌化买断,即厂家依靠某一核心产品作为合作对象,在传播和推广上则以品牌化的方式进行塑造和操作。例如陕西西风的大部分买断产品上都带有西风二字,使西风的买断产品能够有效的为品牌增分。
2、成功后的厂商合作矛盾
厂商合作本质是站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才能避免矛盾的发生,
然而,当厂家借势经销商资源,使品牌发展更上台阶的时候,一旦经销商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按照厂家的整体品牌战略出牌,即使实力再强,双方也会因此产生种种矛盾,面临着可能被厂家直接取缔的结果;当经销商借势厂家资源,把子品牌做的风风光光时候,也希望摆脱厂家对自己的“压榨“,自立为王。例如五粮液旗下的金六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随着金六福企业在五粮液这个大树哺育下迅速茁长成长,金六福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命运被掌握在别人手中,为了突破买断运营模式的困境,金六福选择了两条腿走路,即收购区域品牌和创建继金六福之后另外的全国性品牌。
二、 厂商合作冰火两重天的尴尬
对于许多厂家而言,依靠大经销商的大力支持往往是品牌成功的关键,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如新疆伊力特与浙江商源,山东泰山与杭州新友,杏花村与河南世嘉等等。经销商可以在一夜之间帮助企业完成市场铺货,不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把某一品牌做起来。但逐利性是经销商的本性,不少经销商还是多考虑短期盈利,厂家考虑的则是品牌建设和长期盈利,往往厂商合作中矛盾的焦点问题。厂家不怕前期投入巨额资金,扶持经销商,二者共同把市场做起来,做优做强品牌,共享利润。但现实营销中,经销商在厂家的扶持下做好市场、渠道等之后,谈判能力变强,容易对厂家进行“指导工作”“无力要求”,厂家自己则陷入“投鼠忌器”的两难境地。更可怕的是如果经销商一旦“反叛”,这对厂家而言又将是个更致命打击。如江西四特酒在河南一炮走红,这是经销商大力支持的结果,但后来,四特酒的河南经销商转做姚花春,最终导致了四特酒在郑州市场辉煌不再。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与未来的希望 篇3
关键词:动漫;中国;产业;喜洋洋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14-03
一、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国家广电总局通知,从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播出境外动画片及资讯节目的时段,由原来的17时—20时延长至17时—21时。这无疑对本土动漫及衍生品产业来说,是一则好消息。
据了解,目前国内动漫市场仍然呈现以迪斯尼为代表的欧美系、日本系和中国本土系三大势力,而动漫衍生品市场的利益之争,亦在此三者间此消彼长。
据相关统计数据,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已经突破4万亿美元,与游戏、动画产业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是数字内容产业产值的2-3倍。而中国的动漫产业刚刚兴起,市场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还有3.67亿未成年人,他们是动漫产业潜在的消费群体的一部分。
欧美、日本系动漫衍生品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尤其是日系动漫形象,几乎网罗各个年龄段,甚至拥有一大部分忠实的成年消费群体。与海外动漫形象相比,国内动漫形象虽然十分丰富,但多数知名形象都局限于老动漫范围,新动漫则知名度不高,也没有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发,这是导致本土动漫衍生品市场份额丢失的重要原因。
2008年深港动漫嘉年华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嘉年华期间,由动漫形象衍生的玩具、公仔、糖果、服装展览等,大多来自海外,而来自本土的动漫形象只有麦兜、憨八龟、神探威威猫等少数几个。
有专家认为,动漫及衍生产品的巨大产值及其迅猛的发展速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周边产品,包括以游戏文化、动漫为特色的服装、游戏仿真玩具、食品、饰品、装饰品等实物产品,同时,也包括音乐、图片、书籍等文化产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整个动漫游戏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中,有70%至80%的利润是靠衍生产品来实现的。
看到如此之大的动漫衍生品市场,国产动漫企业再也坐不住了,决定開始市场突围。曾有动漫业内的分析人士说:“在中国的动漫以及衍生品市场上,迪斯尼有些尴尬,它努力实现本土化并不顺利。”而这一尴尬来自于中国广电总局的一则规定。规定中明确,各地电视台及其频道,黄金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从而限制迪斯尼动画等在中国市场的普及。
这对本土动漫产业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利好,可以使国产动漫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将利好化为胜势,则是本土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为了与“米老鼠”、“机器猫”、“变形金刚”等争夺市场,本土企业不再坐井观天。之前,在央视及各地方电视台热播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不仅收视率令人满意,其衍生品在市场上的人气也非常旺。
不过,针对此种局面,仍然有不少国内动漫产业人士表示担忧,被美好的前景诱惑,贸然试水,并非是把握机遇的最好办法,即使迪斯尼等衍生品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并不理想,但仍然是目前国内动漫衍生品市场的一支主力。在其压力之下,本土动漫企业更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之后,进行阶段性试水,并谨慎操作。
就这一现状,除了动漫市场开发力度与创作热情的因素影响,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动漫产业的体制与机制
二、中国动漫产业体制与机制
1.政策拉动效应初显,动漫产业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32号),提出了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随后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文化部牵头、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文化部)。11月9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动漫产业的重要意义,密切协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提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安排。目前各地区正在加快推动这项工作,有的部门、有的地方已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前不久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提出,着力发展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度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实施国产动漫振兴工程。
但是,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在原创能力、人才、技术、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制等方面还没有出现根本改观。用5至10年时间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的目标任重道远。
2.全面把握动漫产业各环节的内在联系,构建相互支撑的动漫产业链
32号文件对动漫产业的定义为: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可见动漫产品有多种载体或表现平台,综合起来看动漫产业链有四个环节,即漫画、动画、舞台剧和网络动漫。漫画创作是产业的基础,影视动漫是产业的主体,动漫舞台剧是产业的延展和提升,网络动漫是产业的前锋。此外,还有游戏、玩具等周边产品开发。这几个环节是相互依存、互为拉动的关系。美日等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我国由于发展晚、认识问题和行政分割等影响,动漫产业链还未形成。
要实现这一目标,联席会议制度要发挥整合作用。国务院要求,联席会议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拟定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制定动漫产业行业标准和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动漫企业认定标准;制定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的布局和规划,订立基地相关标准,负责基地的认定,建立有关评估机制;协调解决推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指导、督促、检查各地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主动研究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积极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布置的工作任务。要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
三、中国动漫产业的未来
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动画需要相当多的资金。动画的发展需要经济支持和成熟的市场。同时动画的发展又能刺激经济的发展。其次动画本身就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也是一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动画的发展需要社会经济文化的支持,而动画发展起来了的话就可以推动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早在1941年,中国便创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紧接着,《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片的出现引起全世界动漫届的瞩目,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直至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山水情》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动漫产品的冲击下,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逐渐变缓,原创动画制作粗糙,资金分散,其相关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
我们国产动漫一定要崛起,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加是一个文化问题!我们必须承认,日本的漫画是比我们的做的好,孩子们有选择看更优秀的作品的权利。所以,我們不能幼稚地一味拒绝,我们只有振作起来,超过他们!唯一战胜敌人的方式就是强大!
但是,一直以来中国的动漫带给我们的只是耻辱,什么三毛、蓝猫、西游记,这些东西只是一些垃圾,三岁小孩看的东西,看过就忘,更不用提什么文化和意识形态了,在日本强大的动漫攻势面前,这些所谓的原创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在日本动漫不屑攻占的战场底下谋得生存。
而《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出现给这些带来了转机。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顶着《阿凡达》、《孔子》等重磅大片的压力,首周票房就超过4500万元。在此之前,国产动画片别说挤进贺岁档,就连上院线公映都很困难。与《喜羊羊》相比,那些黯然失色的国产动画电影究竟缺点什么?
据了解,去年共有6部动画电影走进院线,这个数字虽然不多,但电影市场化改革之前的5年间,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画片总共不超过12部。2008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一举拿下近8000万元票房,今年,《喜羊羊》第二部动画电影首日上映便突破千万元票房,人们似乎看到了国产动画片复兴的希望。
《喜羊羊》从2005年8月起初现电视荧屏至今已近5年,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等已成为中国孩子认知度极高的动漫形象。在首部电影投拍前,《喜羊羊》已在各电视台卡通频道播放400多集。《喜羊羊》电影的预告宣传片,提前1个月就在全国各卡通频道反复播出,影片的预期观众就是大批《喜羊羊》系列电视动画片的忠实粉丝,达到了真正的精准投放,人气旺盛也是必然之事了。
与其说《喜羊羊》争抢的是“贺岁档”,不如说是“寒假档”。孩子们经一个学期的学习好不容易盼到放假,家长们对孩子也有一定的补偿心理。影片精心挑选了寒假开始的第一个周末上映,人气之旺导致各个影院全线爆满,令很多带着孩子去影院兑现承诺的家长措手不及,不得已买了第二天的预售票。
人性、爱情和想象力是好莱坞动画片的三大制胜法宝。无论是经典的《狮子王》,还是近几年广受好评的《机器人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其成功都不仅仅是因为拥有华丽的外表,更多的是刺中现代人的情感要害,闪烁着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性光辉,让观众为之心动。经典动画《千与千寻》曾获奥斯卡奖并创日本电影票房记录,导演宫崎骏擅长用孩子稚嫩的心灵来感受成人世界的问题,能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欢乐、忧虑、梦想和热情,让多少成年观众为之动容。
很多观众反映,国产动画片除了情节简单、逻辑幼稚和言语生硬外,缺乏感情上的共鸣似乎是通病。好在国产动画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植入了不少网络热点语言,还增加了灰太狼和红太狼之间的感情戏,受到了很多年轻白领的追捧。“灰太狼”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食物留给老婆孩子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父亲”形象,也为这部低幼动画片增添了几许成年观众的情感共鸣。
根据该片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加强与院线的合作,尽力扩充自己的受众群,将剧情融入白领生活等,都说明他们在努力,在实现一个原本看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中国总有一天要做出让自己扬眉吐气的动画。
[1] 陈奇佳,宋晖.日本动漫影响力调查报告-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偏好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9-10-1.
[2] 殷俊,谭玲.动漫产业[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5-1.
[3] 王传东,郑琳.动漫产业分析与衍生产品研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0-1.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 篇4
一、中国家具市场的最新特点
1. 名牌家具产品持久垄断局面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中国的家具市场现以强力、光明、华鹤、天坛、标致等为主流品牌, 其产品质量、样式颇受大众欢迎, 其市场销售额已经占据了家具市场的主体, 已经形成了这些主流品牌垄断市场的常态。
2. 区域性产品主导地方品牌的局面非常显著。
中国家具市场的品牌种类繁多, 尽管有一些品牌已打破地方限制, 成为全国范围的畅销品, 但区域垄断的形势依然十分突出, 不少品牌在本地域内的市场销售保持老大地位, 这也显示出虽然大品牌主控市场, 但地方品牌如果以当地为依托, 不断挖掘和扩大当地市场, 其未来发展势头一定向好。不过在未来的市场上, 这些品牌需要意识到威胁程度的强大:从某种程度上说, 主导品牌的称霸局面将抢夺更大份额的市场, 地方品牌的产品发展空间受限。另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将更加优化, 一方面垄断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另一方面, 品牌市场庞大也形成割据局面, 购买者对品牌的信赖度难以提高。所以今后家具市场的竞争度会更为激烈。
3. 产品竞争因素增多, 价格因素将只是其中之一。
品量某个品牌竞争能力是否优越的标准包括种类、规格和性价比等等。我国的家具品牌存在较多的相互模仿, 结果是互相压低价格。出于追求微薄的利润, 往往导致企业加工粗糙、以次充好, 而这些行为也将导致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寿命缩短。大部分消费者除了重视家具的价格和外观美外, 更重要的是家具的质量、性能、实用性、风格品位, 因而造成一些销售量不错的低档家具市场份额大幅降低。可以看出价格已经不再是购买者选购产品的首要因素。
二、中国家具市场消费中的主要特征
1. 家具市场消费火爆, 但人均消费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的家具销售规模在世界排名比较靠前, 而且我们的家具消费也和人口规模成正比, 是一个家具消费量很大的国家。最近一段时间, 中国家具市场形势喜人, 销售量很大, 呈现出繁荣局面, 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 基数厚实, 导致平均消费量与美国、日本等经济大国相比相差不少。
2. 国产家具销售明显高于进口家具。
从市场的整体状况看, 国产家具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其中低档的品牌较多, 也最受中国人欢迎, 而国外进口家具因其品牌高档, 加之价格昂贵, 销售量与国产家具相比占据较小份额。
3. 家具购买群体和人们的消费观念有所改变。
年轻夫妻家庭、婚后平稳生活多年的家庭、银发一族家庭及各类型企业或事业单位已成为中国家具消费的主要群体。随着薪资水平和生活条件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理念和价值取向正在发生急剧变化, 对此类产品的需求与使用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家具, 其不仅仅只是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演化为一种底蕴丰厚的艺术作品, 人们在购买家具时对其艺术功能往往提出更多要求, 甚至有些消费者亲自参加家具的设计和装饰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在消费者眼中, 追求“时尚”者比比皆是, 他们并不要求家具能够“传宗接代”, 而是主要满足眼前需要, 因而, 家具产品的淘汰时限变得越来越短, 由过去的30年变为今天的10年左右甚至更短。
三、中国家具市场的未来走势分析
我国家具市场的未来十分乐观。据中国家具协会的研究显示, 国内市场的家具需求量, 在未来10年, 会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国内家具市场形势喜人的主要根据包括:由于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 家具消费人群的理念也在逐渐变化, 个性、时尚成为风向标;家庭家具的消费周期缩减, 为4至8年, 消费者对家具的需求增速可达每年100亿元。尽管如此, 我国的家具消费额人均仍比较低, 只有30多元人民币。10年后, 全国家具总需求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中国家具市场有强劲的潜力, 未来数年发展势头会很强大, 需求量将呈连续增强态势, 具体分析将有如下六个方面的走势, 广大家具生产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而适应其发展。
1. 一方面质量高、档次高的家具产品, 需求量会持续增强, 另一方面传统家具的需求总量仍会保持不衰势头。
2. 人造板原料的家具产品将会持续发展。
人造板家具工艺简单, 表面装饰方便简约, 尤其是价格便宜, 因而成为广大工薪阶层的首选, 其市场前景被看好。
3. 中国大中型家具生产企业, 在进行生产时, 应对于使用配套机械设备有强烈意识, 从而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早日实现家具工业的标准化和系列化, 尽早与世界家具工业相接轨。
4. 产品的消费以中档品为主。
随着品牌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及消费者消费水平的增长和消费的理性化, 消费者将更加关注家具产品的性价比, 而中档家具成为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未来家具市场将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 中间即中档产品, 两头即低档和高档家具。
5. 农村成为热点销售地。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面貌的改善以及农民收益的增多, 农村的家具市场将迅速崛起。大中城市家具市场将日渐饱和, 残酷的竞争性也使产品销售进入微利时代。所以, 众多家具企业把目光转移到农村的广阔市场来。
6. 板式仿实木家具将在市场占主导地位。
主流的板式仿实木家具主要包括珍贵材、时兴材贴面的人造板家具以及可拆装家具和待装家具。
四、中国家具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1. 要将国内大众消费的水平作为树立品牌的着眼点。
部分企业开创了家具消费的潮流, 但目前他们在开创品牌时, 步入了误区, 这些企业认为, 树立品牌, 就是开创名牌, 这点没有问题;但如果认为, 开创名牌, 就要定位在档次高、价位高上, 这就不对了。在经济上升的初级阶段, 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因此在打造家具产品的名牌时, 仅仅把它定位在档次高、价位高上是不理智的。如果品质、样式、款式都属上乘, 这些优点倒是给模仿者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2. 要将增强竞争力的策略定位在合作共赢。
目前, 国外品牌强烈冲击国内市场, 我们中国的家具品牌企业, 曾经靠区域销售起家, 且具有分散独立、小而全的特征, 这些在目前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态势, 更难以参与与国际公司的对抗。中国的家具企业, 唯有合作共赢、集团作战, 组建联合的大集团家具企业, 才是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最终选择。
3. 要掌握市场变化, 及时进行产品创新。
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导致商机出现的短暂, 为此, 适应竞争态势, 做好市场分析预测, 做到及时了解市场新动向和及时应对才是上好策略, 家具企业要培育专门的新产品开发团队和专业家具设计师是非常必要的。
4. 企业要拥有相对独特的经营战略和灵活的营销策略。
企业的经营战略要有远见, 不能急功近利。“一地生产、全国销售”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必须快速实现“产地销、销地产”的经营策略转变。目前产品市场不断扩大, 商业竞争中选择适合的营销策略是重中之重。如可与房地产商签订“买房就送家具”协议, 还可与生产家具企业共同打拼产品市场等等。市场竞争的赢家主要靠商品, 商品销售主要靠品牌, 品牌是市场的“主导”, 这个时代是靠品牌打天下的时代, 品牌是企业傲立市场的“通行证”, 所以经营策略就是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如被国际公认的民族特色的家具很有发展潜力, 企业可据此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来。
5. 注意搜集反馈市场信息。
中国是个大国, 各地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不同, 水质、气候、木材都不相同, 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和分析这些不同, 根据实际进行工艺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
同时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市场分析部门, 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研究, 形成自己特有的分析市场、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 以进行市场准确定位、提供个性化产品, 以此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志杰, 黄杰.加入WTO后我国家具企业营销战略的调整[J].企业技术开发, 2004 (7)
[2]王丽萍.浅析我国家具市场的特点及消费现状[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08 (3)
中国铁路现状与未来发展展望 篇5
1.中国铁路现状
1.1 概况
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到现在,中国铁路已经走过了130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干支结合的具有相当规模的铁路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并逐步趋于完善。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目前已达 76,580 km,列世界第三(美国、俄罗斯之后),亚洲第一。其中国家铁路63,342km,合资铁路8,462km,地方铁路4,776km。
目前,中国铁路用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占世界24%的换算周转量,换算密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中国铁路客货运量在国内运输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35 % 和55 %左右。
近十几年来中国铁路在客运提速、货运重载、铁路信息化和建立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线路结构进一步优化。复线里程25,566km,复线率 33.4 %。电气化铁路里程21,604 km,电气化率28.2 %。提速线路里程16,500 km,占营业总里程21.6 %。
1.2 中国铁路设施与装备
1.2.1土建设施
中国铁路在进行新线建设的同时,还对既有线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
--对主要干线进行复线改造,增建第二线。
--对山区铁路和主要运输通道实行电气化改造。
--延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
--换铺重型钢轨,60kg/m钢轨已成为主要繁忙干线正线的主型钢轨。
--采用全长淬火钢轨,主要繁忙干线正线均已铺设无缝线路。京九铁路从北京至深圳,连接九龙,沿线经过京、冀、鲁、豫、皖、鄂、赣、粤九省市,正线全长2,381km,另加天津至霸州和麻城至黄石两条联络线,总长2,536km。京九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铁路干线。
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同至秦皇岛运煤专线全长652km,开行1万t级单元列车,已实施完成开行2万t级单元列车的技术改造,年运量达到2.03亿吨。
已建成通车的秦皇岛至沈阳客运专线设计速度为200 km/h(基础设施250 km/h),试验最高运行速度已达到321.5 km/h,是目前国内速度最快的铁路。该线全长404.65 km,施工中采用了一次性铺设超长无缝线路技术,最长达188 km ;采用了高质量路基填筑技术和桥上无碴轨道技术,有效保证了线路的平顺性;研制铺设了高速大号码道岔,使列车能够安全、快速、平稳地通过。
青藏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 km,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 km。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条件恶劣,全线海拔高度大于4,000 m以上的地段有965 km,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 km,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缺氧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最长的铁 2 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
应用发展大跨度、高强度、新结构桥梁施工技术和长大隧道施工技术,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盘江大桥、清水河特大桥、大瑶山隧道、秦岭隧道、乌鞘岭隧道等一大批重大桥梁和隧道工程。
中国铁路营业线路桥梁42,106座,2,459,712延长米,其中全长500 m以上的特大桥462座,全长10,000 m以上的特大桥5座。中国铁路桥梁勘测设计及施工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高强、大跨、深基、新结构等方面的难题,桥梁工程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是世界上第六个能建造主跨超千米大桥的国家。芜湖长江大桥是采用新型钢材和全焊整体节点结构及斜拉索和桁架组合体系建成的,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公铁两用桥,其下层铁路桥全长10,527 m,上层公路桥全长5,681 m。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采用“以桥代路”通过多年冻土地区,桥全长11,703.62m,是中国铁路第一长桥。
中国是世界上铁路隧道最多,总延长最长的国家之一。铁路营业线路隧道6,877座,3,667,000延长米,其中长度10,000 m以上的特长隧道5座,长度3,000 m以上至10,000 m的长隧道106座。兰州至武威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全长20.05 km,是亚洲第一特长铁路隧道。
中国铁路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中,充分满足客货列车提速的需要,客运专线建设全面启动。除已建成通车的秦沈客运专线外,已开工修建的武广、郑西、石太、京津、合肥--南京、合肥--武汉、温福、福厦、甬台温、广珠和广深港等客运专线设计速度均达到200km/h及以上。即将修建的北京至上海客运专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 km/h,初期运营时速300 km/h。
1.2.2 通信
已建成覆盖全国铁路的长途传输网、交换网、数据网、城域网等基础通信网络。
光缆数字传输通道达到10万km,覆盖全国铁路营业线及重要经济区域。采用2.5〜10G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建成总长5.2万km的五大光缆环网。
数字程控交换机总量已达1,800多万线,实现与国内各电信运营企业的互连互通。
数据网业务端口近30万个,保证铁路各种信息系统信息传递,并支持多种增值业务。
已建成包括数字同步网、№.7信令网和电信管理网(TMN)的通信支撑网。
技术先进、功能齐备的铁路专用通信系统,保证了铁路运输高效运行及站车安全。
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区段、站场通信系统贯通全国铁路,逐步实现数字化。
无线列调系统装备率达到100 %。
GSM-R铁路专用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已在大秦、青藏和胶济等线投入使用。
已初步建成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和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PMIS),实现运输信息化管理和客运联网售票。
大中型客站装备了客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1.2.3 信号
中国铁路信号已形成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运输能力的新体系。全路电气集中车站5,600多个,装备率已达到90 %以上。计算机联锁有“双机热备”和“三取二”等多种冗余方式,其装备率达到10 % 以上。
提速线路正线道岔全部采用带外锁闭的大功率转辙机。用于提速道岔的转辙机有S700K型三相交流电动转辙机、ZDJ9型三相交流电动转辙机和ZYJ-7型三相交流电液转辙机。
自动闭塞开通里程25,000km,占总营业里程的1/3,双线区段自动闭塞装备率达到80 %。有微电子交流计数电码自动闭塞、18信息移频自动闭塞和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等多种制式投入使用。
全路运用机车全部安装了机车信号和自动停车装置,通用式和兼容型的机车信号广泛使用。ZLSK型准高速旅客列车速度分级控制系统、LSK型列车速度控制系统和LSK-2000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列车超速防护系统已在一些区段投入使用。
由计算机辅助管理的调度集中与调度监督系统的装备率已达到20 %,已初步建成运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DMIS)。中国铁路的运输调度指挥管理系统(DMIS)采用信号、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实现以运输为中心,车、机、工、电、辆等调度一体化的综合调度指挥管理模式,达到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的目的。在铁道部和铁路局调度中心,建立大屏幕组合显示墙,提供运输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监视有关情况报告。
路网性编组站和区域性编组站已全部实现驼峰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全路49个大型编组站,目前已有32个实现了驼峰自动化,装备率已达到65 %。站型为双向纵列式三级六场,上下行编组场设有自动化驼峰的郑州北编组站是亚洲最大的现代化铁路编组站。
1.2.4 电气化铁路
1961年中国建成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中国电气化铁路已走过45年的历史。由于电力牵引具有机车功率大,热效率高,运行速度快,过载能力强,机车结构相对简单因而运行可靠,改善劳动条件,减轻环境污染等优点,因此电气化铁路在中国发展很快。四十多年来,中国陆续建成了数十条电气化铁路,累计营业里程达到21,604 km,占全国铁路总营业里程的28..2 %。
中国电气化铁路的供电方式采用25 kv(工频)单相交流制,有直接供电方式(TR方式)、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BT方式)、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AT方式)和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DT方式)等四种供电方式供选用。繁忙干线的电气化改造常用带回流线直接供电方式,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常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全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普遍采用具有遥控、遥信、遥测功能的微机化电力监控系统(SCADA)。近年来,在一些新建和改建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供电中已推广采用综合自动化的电力监控系统。
“高速接触网性能预测模拟系统”、“接触网四个一次到位”等先进的牵引供电设计、施工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
1.2.5 机车车辆
中国铁路机车拥有量17,473台。其中蒸汽机车不足100台(逐步淘汰),占0.5 %;内燃机车约12,200台,占69.5 %;电力机车约5,200台,占30 %。
全路铁路客车拥有量约42,000辆。其中空调客车约21,000余辆,软卧车约2,800余辆,硬卧车约13,000余辆,软座车约800辆,硬座车约18,000余辆。每万名旅客拥有客车0.42辆,座卧车0.35辆。座卧车座位约230余万个,座卧车卧铺约91余万个。
全路铁路货车拥有量约549,000辆。其中60t及以上货车约450,000余辆,专用货车约85,000余辆(其中集装箱车约11,000辆)。每万t货运量拥有货车3.0辆。
机车乘务制度广泛采用长交路和轮乘制。推广采用专业化和集中修的机车车辆检修体制。
机车检修工艺推广应用多层作业平台。广泛应用机车检测装置、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检测设备、机车状态检测设备、转向架检修升降翻转设备、管道风力输砂设备和段内股道管理自动化系统设备。
机务段办公、统计、物资管理、运转、整备、检修管理等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并与全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并网。
正在逐步建成布点合理、纵横交错、点线配套、覆盖全路的车辆安全防范、预警系统(简称“5T”系统)。
--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THDS)
--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TPDS)
--货车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ADS)
--货车运行故障动态检测系统(TFDS)
--车辆轮对故障、尺寸动态检测系统(TWDS)
1.3 地铁与轻轨
中国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长春、武汉、重庆、深圳、南京等大城市还建有地下铁道和轻轨,共有18条线路总长已达到436 km。
2.2.1 提速改造历程
提速前,中国铁路各种普通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 km/h,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技术速度不超过60 km/h,旅行速度不超过50 km/h,运输质量和运行速度的低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很不适应。1994年12月,建成开通广州至深圳准高速铁路,为中国铁路提速至160 km/h开创了先河,并为后来既有繁忙干线的提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95年6月,铁道部做出关于分步骤立即开始在繁忙干线上提高旅客列车运行速度到140~160 km/h,货物列车也相应提高速度的决定。从此,中国铁路先后实现了五次大面积的提速。
1997年4月1日起,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和北京至哈尔滨三大铁路干线提速,开行9对快速旅客列车。在1,398 km线路上开行120 km/h以上的旅客列车,其中有588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752 km线路开行160 km/h快速旅客列车。
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大提速。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和北京至哈尔滨三大铁路干线开行快速旅客列车增加到39对。在6,449 km线路上开行中国铁路提速改造
km/h以上的旅客列车,其中有3,522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1,104 km线路开行160 km/h快速旅客列车。
2000年10月21日第三次大提速,提速范围扩大到了陇海、兰新、京
九、浙赣等繁忙干线,北京至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首府所在地开行了特快旅客列车或快速旅客列车。共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49对,“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39对,开始了全路全面提速。在9,581 km线路上开行120 km/h以上的旅客列车,其中有6,458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1,104 km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旅客列车。
2001年10月21日第四次大提速,提速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繁忙干线。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和“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共98对,实现了全路全面提速。开行120 km/h以上旅客列车的提速网络总里程达到13,166 km,其中有9,779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1,104 km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旅客列车。
2004年4月18日第五次大提速。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和“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共达到118对,开行“Z”字头跨局一站直达(途中不进行技术作业)特快旅客列车19对。开行120 km/h以上旅客列车的提速网络总里程达到16,500 km,其中有8,800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7,700 km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旅客列车。
2006年10月1日中国铁路将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第六次大提速将首次在既有提速干线开行200 km/h动车组,以及120 km/h、载重5000 t货运重载列车。目前正在抓紧提速基础工程改造和机车车辆准备工作,以及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2.2提速改造相关工程
2.2.1 线路平纵断面改造
包括最小曲线半径、园曲线超高、缓和曲线线型、缓和曲线长度、夹直线长度、双线区间正线线间距、站台安全退避距离和限制坡度等的改造与调整。需要根据线路平纵断面实际情况确定提速列车的速度目标值。
2.2.2 轨道结构改造
包括钢轨、轨枕、钢轨扣件、道岔的更换以及道床面碴厚度、垫碴厚度、道床肩宽改造等。
2.2.3 桥梁改造
包括混凝土梁、钢梁、支座、墩台和基础加固改造等。
2.2.4 机车车辆改型
包括客运机车、货运机车、客车、货车改型及其制动系统和转向架改造等。
2.2.5 牵引供电系统改造
包括改善供电方案和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增容、接触网改造、完善检修设备等。
2.2.6 信号设备改造
包括自动闭塞、机车信号和列车安全防护系统以及道口信号设备改造,改用外锁闭装置及大功率转辙机,完善信号标志和信号维修检测设备等。
2.3 提速改造取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铁路的五次大提速,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铁路既有资源,因地制宜,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列车运行速度。通过列车提速,加快了旅客列车的周转速度,缩短了周转时间,在完成相同旅客运量情况下所花费的时间及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降低,提高了乘务人员和运输设备的生产效率,在总体上降低了运输成本。在中长距离上组织开行“夕发朝至”和 “朝发夕归”旅客列车,在旅游热线上组织开行快速假日列车、旅游列车,大大提高了铁路旅客运输的竞争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中国铁路前两次提速只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
由于列车提速,旅客途中付出的精力和体力减少,旅行时间得到了节省,乘客一般不需要再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身体方面的调整而直接可以投入工作,节省的旅行时间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速吸引了大量的客流,特别是来自于航空和公路的转移客流。铁路是一种运输消耗相对较少,成本相对较低的运输方式,这部分客流改乘提速列车后,旅客运输成本得到了降低,从而使整个交通系统的单位运输成本降低。
铁路提速适应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际间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城际间客流量迅速增加。提速列车成了城际间旅客运输的主力军,铁路以提速为龙头,大力提高自身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3.3.1 整体能力
中国铁路已形成时速120km/h、160km/h、200km/h及以上多种体系铁路建设的综合能力,从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到施工安装、运营管理,已系统配套。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每年可修建新线铁路3,000 〜 4,000 km,既有线增建二线1,500 〜 2,000 km,既有线电气化改造2,000 〜 3,000 km。
当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3 ~ 4年就可建成一条 20 km 的地铁和轻轨线路。
时速120 km/h及以下铁路机电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机电设备国产化率70 %左右。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 %以上。
除国内工程外,中国公司走向国际市场,先后在坦桑尼亚、赞比亚、朝鲜、伊朗、尼日利亚、越南、菲律宾、土耳其、委内瑞拉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铁路工程,中国铁路机电设备和器材远销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3.2 工程勘察设计
目前中国具有铁路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共有30余家。其中实力雄厚的特大型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有铁道第一至第五勘察设计院和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在国内铁路专项工程具有领先地位的专业勘察设计单位主要有5家。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专门承担铁路大桥、设计施工和生产制造能力
特大桥的勘察设计。北京中铁工建筑工程设计院专门承担各种铁路工厂的勘察设计。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专门承担新建和改建长大干线电气化铁路的勘察设计和科研开发工作。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专门承担新建和改建铁路长隧道、特长隧道以及地下工程的勘察设计。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专门承担重大铁路工程通信信号系统的勘察设计和科研开发工作,是全路通信信号制式标准化和标准设计归口单位。
全国铁路勘察设计从业人员约25,000人,工程技术人员17,000人,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0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0人。
全国铁路各勘察设计院广泛应用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图文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勘察设计一体化集成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广泛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光电测距技术、物理勘探技术、原位测试技术、岩土实验技术以及无线电电子技术等高科技勘察设计手段。
3.3 施工企业
目前中国具有铁路工程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共有30余家,分别隶属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下属施工企业:
中铁1 〜 10局集团有限公司,是特大型综合性铁路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承包新建和改建铁路土建施工及配套设备安装工程;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是特大型专业性铁路建筑施工企业,专门承包新建和改建铁路大桥、特大桥工程;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是特大型专业性铁路建筑施工企业,专门 13 承包新建和改建铁路长隧道、特长隧道以及大型地下工程;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是特大型专业性铁路建筑施工企业,专门承包各种铁路工厂建筑安装工程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是特大型专业性铁路建筑施工企业,专门承包新建和改建长大干线电气化铁路工程。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下属施工企业:
中铁11 〜 25局集团有限公司,是特大型综合性铁路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承包新建和改建铁路土建施工及配套设备安装工程;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特大型专业性铁路建筑施工企业,专门承包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下属施工企业:
中铁通信信号上海、天津、济南、北京工程公司,均是大型专业性铁路建筑安装企业,专门承包重大铁路工程通信、信号、电力设备安装工程。
全国铁路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约530,000人,工程技术人员约180,000人,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6,000余人。装备施工机械设备共计约80,000台(套),施工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 %以上。
3.4 铁路工业 3.4.1机车车辆工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以自主研发为主的生产体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制造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掌握了时速160 km/h机车车辆成套 14 技术,具备了年产电力机车900台、内燃机车1,000台、客车和动车组3,200辆、城市轨道车辆2,000辆、货车42,000辆的制造能力。
中国自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原之星”号动力分散型交流传动电动车组和“奥星”号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实现了铁路牵引动力由交直传动向交流传动的转型。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华之星”交流传动电动车组,构造速度270 km/h,试验运行速度最高达到321.5 km/h。DF11G、SS7E、SS9型等提速机车和25T型提速客车在提速改造中投入使用。
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技术。2005年,第一批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项目转入国产化设计联络并开始生产。
具备生产大功率柴油机、大功率牵引电机的制造能力,货运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最大功率达到6,400kw。有包括空调客车、双层客车等15种车型、70个车种的各型客车,以及包括单元重载敞车、25t轴重低动力作用货车、机械保温车和集装箱专用车等50种货车的客货车新产品投入使用。
中国铁路有一大批机、客、货车制造骨干企业,它们分别隶属于中国铁路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铁路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从业人员20余万人。
隶属于中国铁路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的企业主要有: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是国内最大的铁路客车、动车组和城市轨道车辆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主要制造东风系列内燃机车、韶山系列电力机车、动车组和城市轨道车辆。
唐山机车车辆厂--主要制造铁路客车、动车组和城市轨道车辆。齐齐哈尔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要制造各种铁路货车和起重机。
北京二七机车厂--主要制造内燃机车。
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制造干线电力机车。
隶属于中国铁路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的企业主要有: 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电力机车、电动车组和城市轨道车辆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重要的内燃机车、铁路客车、动车组和城市轨道车辆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资阳机车厂--主要制造内燃机车。
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主要制造内燃机车和铁路货车。南京浦镇车辆厂--主要制造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株洲车辆厂--主要制造各种铁路货车。眉山车辆厂--主要制造各种铁路货车。北京二七车辆厂--主要制造各种铁路货车。
机车车辆国产化率动车组达到75%以上、大功率电力机车达到70%以上、大功率内燃机车达到85%以上。
3.4.2 通信信号制造业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各工厂企业,包括10家国内定点生产通信、信号、电力器材的大中型制造企业和10 余家技术领先的中外合资企业。另外还有10余家不属于该集团公司的地区性通信信号制造企业。从业人员共计约15,00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600余人。
中国铁路自主开发百余项通信、信号、驼峰、计算机联锁、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集成先进技术和WG--21A、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及自动闭塞、地铁--列车通信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生产了百余种先进的通信信号产品和设备。
通信信号制造企业主要有:
沈阳铁路信号工厂 – 主要生产铁路信号继电器、铁路车站和区间成套控制器材、机车速度信号控制器材、铁路道旁器材、铁路雷电防护器材、通信设备监测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器材等。
北京铁路信号工厂--主要生产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及自动闭塞设备、数字通用式机车信号和主体化机车信号设备等。
天津铁路信号工厂--主要生产各种电动转辙机、通信信号电源屏和驼峰车辆减速器等。
西安铁路信号工厂--主要生产各型电动转辙机、信号继电器、控制台、轨道电路器材、计轴装置、地铁信号器材、驼峰和区间信号器材等。
上海铁路通信工厂--主要生产有线传输设备、GSM-R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铁路列车无线调度系统、站场调车无线通信系统、多信息移频自动闭塞、通用式机车信号、计算机联锁、城市轨道交通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和无线集群通信传输系统、通信信号电源系统设备等。
北京二七通信工厂--主要生产数字通信系统、铁路调度系统、程控区段设备、会议电话设备、列车及车站广播、列车无线调度系统、中间配线机柜设备、程控配线架系列、通信电源及各类配套电源等设备。
焦作铁路电缆工厂--主要生产铁路信号电缆、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光缆、铁路用长途对称通信电缆、漏泄同轴电缆和射频电缆等系列电缆产品。
天水铁路电缆工厂--主要生产铁路信号电缆、通信电缆、光缆、辐照交联电力电缆、架空电缆、低烟无卤阻燃电缆、耐火电缆,以及各种铜、铝绞线,电线等电线电缆产品。
3.4.3 钢轨与道岔制造业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钢轨的主要厂家有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三家,此外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也生产一定数量的钢轨。钢轨年总产量可达到150万t。钢轨产品出口朝鲜、泰国、伊朗、巴基斯坦、博茨瓦纳、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生产道岔的厂家有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上述生产厂家均可生产UIC标准系列钢轨和道岔产品。4.4.1 中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中国于2004年制定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0,000km,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要求2020年前建设客运专线12,000 km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200 km/h及以上。将修建北京~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和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四纵”客运专线,修建徐州~郑州~兰州、杭州~南昌~长沙、青岛~石家庄~太原和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四横”客运专线,以及修建覆盖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内主要城镇的三个城际客运系统。
规划要求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修建新线约16,000 km。新建中吉乌、中老、中缅和改建中越国际铁路通道。新建太原~中卫(银川)线、临河~哈密线,形成西北至华北新通道。新建兰州~重庆线,形成西北至西南新通道。新建库尔勒~格尔木线、龙岗~敦煌~格尔木线,形成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新建精河~伊宁、奎屯~阿勒泰、林芝~拉萨~日喀则、大理~香格里拉、永州~玉林和茂名、合浦~河唇、西安~平凉、柳州~肇庆、桑根达来~张家口、准格尔~呼和浩特、集宁~张家口等西部区内铁路,完善西部地区铁路网络。新建铜陵~九江、九江~景德镇~衢州、赣州~韶关、龙岩~厦门、湖州~嘉兴~乍浦、金华~台州及东北东边道等铁路,完善东中部铁路网络。
规划要求提升既有能力,既有线增建二线13,000 km,既有线电气化16,000 km。在建设客运专线的基础上,对既有线进行扩能改造,优先考虑大秦、北同蒲、石太线扩能和黄骅~大家洼铁路建设,实现客货分运,加大煤炭外运能力。结合客运专线的建设,对既有京哈、京沪、京
九、京广、陆桥、沪汉蓉和沪昆等七条主要干线进行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造。以北京、上海、19 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枢纽为重点,调整编组站,改造客运站,建设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完善枢纽结构,使铁路点线能力协调发展。建设集装箱中心站,改造集装箱运输集中的线路,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
规划要求推进技术创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要把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作为“十一五”和今后铁路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为重点,坚持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快速提升铁路装备水平,早日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0 km/h以上的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充分整合国内资源,采取国际合作,科研攻关等措施尽快实现国产化。重载货运机车、车辆系统引进关键技术,提升设计制造水平。适应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重载的要求,提高线桥隧涵、牵引供电、通信信号技术水平。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铁路信息化。装备水平的提升要与铁路体制的改革相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使用效率和运输效益。
4.2 中国铁路“十一五”规划
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蓝图,并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未来五年中国铁路将要实现六大目标。
发达铁路网初具规模。“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新线19,800 km,其中,客运专线9,800 km;既有线增建二线8,000 km,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 km。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5,000 km,复线和电气化比例分别达到45%以上。“十一五”期间,铁路快速客运专线网络和各大区域之间大能力货运通道网络初步形成,快速货运网络初步建成,东部铁路基本实现现代化。
基本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十一五”期间,时速200 km/h及以上动车组实现国产化,提速客车比“十五”末增长7倍以上。
运输效率和经营效益跃上新台阶。2010年,铁路客运量预计达到15亿人,货运量预计达到35亿吨,与2005年相比两项指标都增长30%。
运输服务质量达到新的水平。铁路将加快新客站建设和既有客站改造,改善旅客乘车环境。
铁路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取得重大进展。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大的突破,形成铁路建设多元化投资、多渠道融资的新格局,铁路建设资金中路外投资的比重不断加大。
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大的改善。职工工资收入稳步增长,沿线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 篇6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设备有限公司运营和发展执行官&技术总监
出版行业跨入数字印刷领域的三大问题
中国的出版行业在跨入数字印刷和按需出版领域时有几个问题:首先,站着不动,但并不是说害怕改变,而是更关注赢利模式;其次,在整个行业的变革中,技术队伍的建设是面临的第二个问题;第三是在变革过程中有很多新技术的应用,也会涉及到内部的管理问题。
综合这3个问题和以上嘉宾的演讲,虽然他们介绍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确实都很好,但是用户在未来运营方向上考虑的焦点问题是,引进新技术对于行业和企业来讲到底应该引起哪些注意,到底怎样才能更清晰地看到企业的业务增长和赢利模式。
欧剑
知识产权出版社总编
最早尝试按需出版的酸甜苦辣
1994年开始引进了第一台数字印刷设备,2004年宣布在国内建立按需出版平台。知识产权出版社之所以从事数字印刷和按需出版的工作,主要是因为承担着中国专利文献的出版工作,特点是品种繁多但印量极小。同时,把数字印刷设备的富余生产能力用于传统图书的出版,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尝到了各种酸甜苦辣。
在新闻出版总署和设备供应商的支持下,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所有数字印刷设备都在去年下半年完成了更新。从今年开始由于设备的到位,图书出版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到今年4月为止,50%以上的新书和90%的重印书都是以数字印刷模式生产的,平均算下来全社有75%~80%的图书采用了数字印刷,可以说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数字印刷了。从今年开始也不再担心库存的增加,但问题是如果想通过数字印刷实现盈利,并把引进设备的成本赚回来,在出版社是不大可能的。尽管如此,知识产权出版社依然要做数字印刷,因为这实际上使出版流程发生了变化,大大减少和降低了沉没成本,印刷速度、周期和服务作者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陈成稳
虎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把数字印刷作为“种子业务”去发展
虎彩一直在做高端的包装业务,已经做了25年。从2010年才开始接触数字印刷,并于2011年在东莞购入了2台惠普Indigo 7500数字印刷机,2012年又引进了惠普的T300和T350高速喷墨轮转印刷机,今年更是加大力度投资了惠普的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Indigo 7600数字印刷机和T410高速喷墨轮转印刷机等设备。虽然虎彩在这么短时间引进了价值数千万元的数字印刷设备,但由此带来的销售额却相差甚远,所以目前都是在做前期投入。
虎彩做包装业务这么多年,一直很赚钱,我们将包装印刷称之为“果树业务”。但如果果子被摘完怎么办?那么就要寻找“种子业务”,所以虎彩决定把数字印刷作为“种子业务”去发展,只要精心地种植,一定能更好地开花结果。
贾春林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开展数字印刷的目的是如何在出版印刷市场活得更好
盛通是做出版印刷非常典型的企业,95%以上的业务都来自图书、杂志等出版物的印刷,应该能够反映出版物印刷的一个现状。从目前的市场来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产业内外的竞争不断压缩印刷企业的利润空间,蚕食整个出版印刷市场。盛通开展数字印刷是必然选择,目的是如何在出版印刷市场活得更好。
从目前中国的市场现状来看,出版业务不是非常活跃,所以不能期待像欧美地区那样,很快有个人出版等丰富出版业态的出现。但是站在印刷为出版服务这么多年的角度,在从铅字印刷到CTP时代的不同阶段,技术革命一直推动着产业升级。今后将是一个数字时代,更坚信是网络时代,但网络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需要融合到传统产业当中,并对这些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盛通也一直在关注各种新的应用,并且有一个具体的做法是在上海金山工业园区建立按需印刷示范基地,目的是希望为出版社提供从1册到100万册的柔性化生产能力。
杨信伟
中印集团数字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较早开展按需出版的四大原动力
中印集团数字印务有限公司在国内比较早地开展了数字快印业务,之所以较早开展按需出版的原动力是:第一,中印集团从自身来讲,代表一个国字号的队伍,在印刷技术方面也应该有自己的声音,但出发点很明显,要做就要定位高端。第二,无论是做数字印刷还是按需印刷,目的是如何解决客户的痛点,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出版业出现了很多库存,那么便出现了对按需印刷的需求,既然市场有需求就要去做。第三,另外一个原动力是“传承”,当时中印集团做按需印刷的切入点非常好,是做断版和绝版书,这种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按需印刷来完成。按需印刷不局限于出版社,在客户中有大量的需求,所以中印集团是按照细分市场分步去走。第四,最后一个动力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因为做数字印刷最后传承下来的还是精神层面的内容。按需印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经过几年的尝试,中印集团非常看好这块市场。
朱勇
北京景华印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未来“得数据库者得天下”
“数字印刷+互联网”将会变成一个完全新的东西,但很多人考虑数字印刷时,要么是以传统印刷的思路去考虑,要么是在产业链上从生产端考虑问题,像出版社则是从本身业态上进行变革,但景华印通旗下的“涂书网”代表一种新兴业态。
现在书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像雅昌一样将书艺术品化,二是担负传播功能的书籍逐渐电子化。但还有一个大家没看到的市场,那就是书籍的分享和礼品化,以及一个人的享受化,“涂书网”就是将大量涌现在互联网上的个人内容以书的形式进行记载。实际上,涂书网做的不是出版物,而是像出版物一样的印品,这样书就变成了一种时尚品和消费品。总之,“数字印刷+互联网+数字环境”可以让印刷业产生完全不同的内容,相信这种方式一定会在国内大量普及。未来“得数据库者得天下”。
发展中国与接力未来 篇7
一、制约当今中国发展的几个问题
中国的民生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中国的民生问题也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发展, 并且由单纯的物质生活转向全面化。2011年的人大和政协“两会”, 让百姓所高度关注的, 当莫过于民生和腐败两大问题了。尤其民生问题, 已成为了全社会所瞩目的焦点, 成为了百姓们街头巷尾争议的话题。民生和腐败两大难题, 折射了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隐痛, 中国的贪污腐败在某些地方确实较为严重, 已经给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伤害。
在这里, 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其一, 民生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 古往今来, 历朝历代, 民生都是说不尽的话题, 也是难以有所结论的话题。但是今天, 改革开放以后, 尤其进入21世纪之后, 民生问题重又回到了我们的生活, 成了我们众所关注的话题。你越是不想面对, 可它就越是个问题, 而且愈来愈严重, 也越来越不好解决。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今天的结果, 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束手无策呢?其二, 腐败问题古今有之, 历史上的各朝各代, 腐败无不与历史紧密相连, 似乎没有腐败, 也就难以有历史可圈可写了。然而今天, 社会的腐败, 尤其官场的腐败, 其人数之多, 贪污数额之大, 让人难以想象, 也不敢想象。是什么原因让腐败滋生蔓延, 又是什么原因让腐败愈演愈烈呢?能否解决好这两大难题, 事关国家前途命运, 更事关中国未来的走向。
首先还是要从发展说起, 从历史的回顾来考察今天的问题。最初的发展, 应当是非常朴实的发展, 是简单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为了摆脱贫穷, 我们改变了集体所有制, 也就改变了传统的管理体制。从旧的生产关系中解脱出来的人们, 激发了自我劳动的积极性, 并发挥着个人的潜能经营着自我。国家政策倾斜特区和沿海地区优先发展, 同时也鼓励一部分人先行致富。于是之后有了区域的差别, 也有了个人贫富的差别。随着改革的深化, 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 游离于集体和国家单位之外的少数人, 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经营头脑, 或者凭借其某一方面的专长, 如私营企业主、经理人、演员、歌星、体育明星等, 在经济浪潮中逐渐成为了富人。而多数依赖国企、事业单位的从业者, 依赖土地生存的农业人口, 以及长期务工、打工的人员, 由于工资涨幅不高, 收入增长不多, 逐渐就成为了社会的低收入阶层。加上民生保障社会化, 医疗、房地产、教育等随行就市, 在层层利益的盘剥下, 居高不下的价格, 让百姓普遍入不抵付。看不起病, 住不起房, 上不起学, 养不起孩子, 民生问题愈演愈烈就成为了必然结果。
深入分析我们走过的改革历程,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我们强调发展的时候, 我们放手的多, 集中的少;我们突出的少, 而忽略的多;我们垄断了某些行业, 但也放弃甚至牺牲了某些行业和不少人的利益。缺乏有效的社会组织与管理, 放弃了政府有效的社会保障职能, 过分地集权和缺乏有效的监督, 从而导致民生问题和腐败滋生。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是发展中国继往开来的立足之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 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这两者中, 必须清楚人是第一要素, 是决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发展的人, 只有人的现代化发展, 才能推进科学发展, 也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解决好人的一切问题, 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居官者也才能想百姓所想, 急百姓所急。民生问题解决好了, 中国的发展才能继往开来, 发展的中国接力未来也才能乘风破浪。
民生问题事关大局, 事关全局。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 是事关中国接力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 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高理想, 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权为民所用, 心为民所想, 情为民所系, 始终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 是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 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阐释, 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就必须使我们的一切工作, 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 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以人为本, 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是科学的发展思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最革命的因素。正是人民群众蕴藏的无限创造力, 创造了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 推动了生产关系变革和社会进步。为此, 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必须始终关注人的因素, 注重人对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要坚持在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做文章, 在深入研究实际问题方面下功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 没有一支好的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 没有对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和预测分析的正确决策, 我们就难以推动发展, 就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甚至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必须要有发展的新思维, 有发展的新举措, 要敢于打破陈规陋习, 在不断改革中谋求发展。切实做到发展要依靠人, 发展的成果要惠及人。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必须要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标,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牢牢把握这个发展大局, 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有全局观念, 继续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协调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是要不断解决好“三农”问题, 解决好就业和民生问题, 处理好政府与百姓的和谐关系。真正走出中国特色的、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民生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 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就必须从全局的、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找到通盘解决民生问题的钥匙。我们绝不能再重蹈覆辙, 走顾此失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路。也绝不能让民生问题继续恶化, 让“国富民穷”成为中国的现实。
三、优抚民生与严惩腐败, 是发展中国接力未来的历史驱动
民生问题重在解决就业和提高百姓的收入, 重在解决事关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系统地、科学地组织社会生产和管理, 实施各类民生保障工程, 惩治官场腐败、社会腐败, 是解决民生问题必不可少的系统工程, 也是中国接力未来发展的当务之急。
首先, 必须拉动就业, 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的收入水平, 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还很低, 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 都远不及发达国家, 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 没有工业产业的发展, 没有产业部门提供就业岗位, 拉动就业就是一句空话, 解决就业问题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现阶段, 我们急需要在城市工业化的基础上, 在乡村地域发展工业, 并依托工业带动服务业发展, 借以提升我国工业化的规模与水平, 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通过城乡二元工业化的发展, 不仅可以拉动就业, 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而且也直接为农村城市 (镇) 化和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走二元工业化带动城市 (镇) 化的发展道路, 这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 我们不能无限地把人口聚集到现有城市, 致使城市不断膨胀, 造成过度城市化的问题;我们也不能脱离工业化的工程, 甚至不去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就单纯地考虑农村城镇化的实现, 以及农业产业化的推进问题。工业化是城市 (镇) 化的基本动力, 这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历史经验的昭示。
其次, 必须关注民生, 切实把民生问题解决好, 并从根本制度上加以保证。民生问题的产生和不断恶化, 既有体制上的问题, 也有管理方面的不足。以往计划经济时代, 由于政府的统筹规划, 民生基本能够得到保障。虽然贫穷, 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民生问题似乎并不怎样尖锐, 社会公平亦让人们感觉心情舒畅。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保障逐渐推向了社会, 住房、教育、医疗、生活消费等很大程度都是依靠市场来调节, 由商家和实体来操作。高房价, 食品安全, 医疗教育费用高等的社会现实, 诸多事关民生的问题亟待解决。必须把解决好民生问题, 放在事关中国未来发展命运的高度来审视。
再次, 必须严惩腐败, 加强党的廉政建设, 把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在实处。改革开放以来, 腐败之风愈演愈烈, 从经济领域犯罪, 到权钱交易、跑官卖官, 到权力与黑恶势力相勾结, 其腐败形式之多, 涉及领域之广, 牵扯面之大, 无不令人瞠目结舌。腐败之风盛行, 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 影响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 影响了社会的组织与管理, 更直接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 引发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 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 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 也不可能巩固。”因此, 严惩腐败, 建设一个清正廉洁的党和政府, 是确保党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键所在, 也是确保党与人民群众始终鱼水情深的根本所在。民心工程事关民心所向, 解决民生问题大势所趋。增加百姓的收入,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把住房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稳定物价、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等事关民生大计的诸多问题, 尽快纳入到政府工作的范畴通盘考虑, 抓紧解决。这是现实中国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发展的中国接力未来的当务之急。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尽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的精辟论述, 也许能够使我们加深对本文的理解。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方能安邦治国, 这正是发展中国与接力未来的真谛所在。
摘要:历经改革开放发展的中国, 正经历着历史转折。许多重大社会问题, 诸如民生、腐败、城乡二元结构等, 已经或正在逐渐影响着我国。建设廉洁、勤政、务实的政府, 解决好民生与科学发展问题, 全面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 这不仅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昭示, 更是发展中国与接力未来的必然抉择。
关键词:民生问题,发展,接力未来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A].毛泽东选集[C].人民出版社, 1991.
[2]、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A].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C].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 篇8
中国室内设计经过30年的发展, 已呈现出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 但同时也存在行业不规范, 设计师整体水平不高, 设计的民族特性不强等问题。只有充分地发现问题, 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中国室内设计的未来必然向着产业化、科技智能化、民族化等方向蓬勃发展。
室内设计主要指在现代建筑条件下,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 创造合理的、完善的建筑室内环境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它原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 后来因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室内设计在中国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 在这30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很多思想与品位演变的艰辛历程。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的室内设计还只是刚刚起步, 仍是一个十分年轻的产业, 需要探索的东西还有很多。
一、中国室内设计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 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都与时俱进, 室内装饰成为了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人们对装饰标准与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 必然要求住宅建设不断增加科技含量, 实现住宅产业的现代化, 进而要求其内部设计要打破以往的盒子式设计, 使功能空间更加明晰, 住宅部件设计向系列化、集约化、智能化、配套化方向发展。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到现在也已具有一定规模, 虽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但它的发展在当下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1.多元性。进入21世纪以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国际交流的增加, 世界已联成一体。室内设计也不例外, 各国带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优秀设计涌入中国, 各种流派、各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影响着中国的室内设计, 每种设计不尽相同, 但又相互协调, 彰显出个性。而中国的设计师在相互交流中汲取营养, 相互渗透, 有利于在国内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2.复合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新材料的不断出现, 新的设计理念的提出, 传统设计观念不断受到挑战和突破。技术与艺术, 传统与现代, 外来文明与本土文化, 不同地域的各种设计, 形成了不同组合方式的复合性设计。它不是各种形式的任意的拼凑, 也不是任何无次序的权宜变通, 它是传统与现代, 西方与东方的设计观念的融合, 是多样的设计语言的体现。
3.时效性。新设计替代旧设计, 新材料替代旧材料, 新理念替代旧理念, 中国的室内设计也慢慢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由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盲目模仿欧式的设计到现在影响深刻的亚设计流派;由最初的“生存意识”进展到现在的“环保意识”, 中国的室内设计在其中寻找契机, 寻找突破, 紧跟着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 国内的现代化设计与建筑设计已率先打开国门, 无形中也将推动室内设计迈向更高的水平。但是我国的室内设计要走向世界, 较国际水平还相差一定的距离。同发达国家的装饰行业相比, 我国室内设计行业还不规范, 室内设计师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室内设计, 其个性还不鲜明, 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态等等。导致这些问题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装饰行业不规范
我国现阶段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每年的产值都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在如此巨大的消费刺激下, 装饰公司也多如牛毛。在装饰行业的众多公司中, 其专业水平良莠不齐, 优秀企业不多, 行业管理不够规范, 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 无序从业多于规范从业, 设计人员“鱼目混珠”, 这些直接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而马路边拿锯拿斧的“装修游击队”也声称“我们是搞装修的, 我们也可以设计”。有的室内设计公司为了竞争常常推出免费设计等等。要知道, 室内设计也是一种劳动, 也具有价值, 如果让这种价值为零, 就等于在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室内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建筑设计原理、施工构造和艺术审美各方面学问的行业。不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设计美感, 就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因此, 我们必须规范行业运作, 加强行业监管, 并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 才能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
(二) 室内装饰与其他项目设计分散
在欧美发达国家, 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家具及饰物设计师;而一名家具设计师很有可能是一名能工巧匠, 其专业领域的联系性非常强。而中国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却是分离的, 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分门别类, 这种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割裂几个联系非常强的专业领域连贯性。建筑师完成土建结构设计后就将建筑毛胚甩给室内设计师, 而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计家具时多半只能选购市场成品, 这种关系结构不利于内外一体化的优秀室内建筑作品的问世。这就是我国室内设计现在为什么普遍还是“湿作业”的原因了。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住宅产业一体化、集约化、工业化, 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消耗, 高品质、高质量这样“三省二高”的标准, 提高了建筑的综合质量,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缩短了从建设到入住的工期, 降低了成本。他们的做法还避免了那种设计师拿到建筑毛胚房, 首先要对空间进行功能布局, 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修改, 而拆墙凿洞造成材料浪费的现象。从协调性的问题来考虑, 这种建筑各个环节相互剥离的设计模式也制约了设计师对全局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要出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 无疑也提高了建筑成本。
(三) 室内设计创新精神缺乏
任何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活动, 都离不开思想这个内在的发动机。而其创作的思想并非源于创作者本人一时心血来潮或异想天开, 而必定是受到他所在的时代的精神和以往历史思想沉淀的影响。室内设计理念的发展应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不同的文化特色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说到底没有对人类文化的深刻理解, 是根本不可能奢谈创作的, 室内设计当然也不例外。室内设计这一概念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 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但是, 当你真正站在这么多的风格、流派面前时, 却发现其中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只能从一个建筑设计、装饰设计中, 或多或少看到国外这类或那类风格特点的影子。一般而言, 现今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是建立在以往民族传统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来进行创作。但是, 我们大部分设计者却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抄袭, 对风格、流派的表面接受替代了自我创新, “拿来主义”成了设计的主旋律。室内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传统和当今已有设计成果, 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我们应该扭转那种很多设计师仅看中设计的表层的形成, 而忽略其深层次精神的局面, 而是要民族元素的融入、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
(四) 设计师队伍膨胀, 素质普遍偏低
市场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使得室内设计变得炙手可热。国内许多没有相应师资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 甚至在社会上的室内设计培训班、电脑培训班也都加入了“制造设计师”的行列, 在短短十年里设计师队伍急剧膨胀。可以想象这样“制造出来的设计师”如何设计出好的作品。这样打着“设计师”旗号的人加入专业设计师的行列, 使整个设计市场形成恶性竞争, 产生了许多粗制滥造的室内设计作品。这些设计师基础知识缺乏, 艺术语言表达不清, 设计技术偏低, 缺少设计的逻辑思考, 浮浅媚俗的追逐时尚, 依赖材料、仿造风格, 而忽视实际情况;恶性竞争的后果还使许多优秀的设计师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要知道真正的设计师除了是专业的能手, 还应该是自己思想的忠实执行者, 不被外在的意志所左右, 将自己的文化品位、艺术素养, 经过科学论证后付诸实施的人。
二、中国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人性化
室内设计的理念即以人为本, 这是室内设计永远的主题, 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也将延续与深化这一主题。住宅的核心是人、环境和建筑, 它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品质, 满足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自然性、环保性、亲和性和行动性, 以保障人民健康, 实现人文、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它的目的是一切从居住者出发, 从人性出发, 方便人的行为, 满足人的需求。要从强化人与外界事物的联系, 甚至从人的生活环境、人类社会、人的历史及未来着眼来研究, 抓住设计的真正意义, 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 使居住者生活在舒适、卫生、安全和文明的居住环境中。
(二) 生态、绿色及环保化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 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但同时也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森林、生物、水、空气以及耕地。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或消失, 或减少, 或恶化。地球已不是人类的乐园, 自然环境问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而迫使人类思考。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化, 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中自然景观的重要, 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既能提高工作效率, 又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生活状态。不论是建筑内部, 还是建筑外部的绿化和绿化空间;不论是私人住宅, 还是公共环境, 生态、绿色、环保成为主题。因此, 人们在满足了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 回归自然成了我们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
(三) 科技智能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居住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 科技智能将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智能化设计将成为未来住宅发展的方向。科技智能化提倡“四新” (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 技术的应用, 全面提升住宅的居住环境、住宅功能、工程质量、物业管理水平, 使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推进住宅的产业现代化。它要求达到安全防范、信息管理、信息网络化, 从而实现住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地进行家庭遥控管理或与外界进行联系。
(四) 装饰部件的产业化
邻国日本用了二十年来推行其住宅部品, 现在住宅的各个部分都有通用部品, 而其设计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对建筑装饰部品的选择, 工作效率非常高。而我国, 传统的施工工艺仍主导着我们的施工过程, 依然是切、割、锯、钻刷等工艺。各装饰部件也都是各大装饰公司自行设计。这是一套落后的施工工艺, 不利于室内设计的发展, 而装饰部件的产业化, 应该是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住宅部件是保证住宅功能与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 它对于室内设计标准的控制, 装饰成本的降低, 施工工艺的便捷, 以及建筑装饰产业的现代化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西方发达国家都推行住宅部品, 对无特殊要求的住宅, 只要将装饰部品组合起来就可以了。因此, 室内设计变得更简单, 更便捷, 普通大众都可以自行设计。
(五) 高度的民族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 它留给了我们丰富的历史遗产, 中国幅员辽阔, 有着56个优秀民族,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本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因此, 如何传承文明, 如何将有中华民族特性的设计呈现于世界, 是我们的责任, 也是我们的创作归宿。我国的室内装饰设计发展初期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 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室内装饰设计到处盛行欧陆建筑风格。但一味仿造的“拿来主义”盛行, 丢失了我们优秀的传统, 丢失了我们文化的“根”。随着国家的富强, 我们逐渐认识到, 未来中国的室内设计所走的道路, 一定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表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设计。因为只有地域的才是民族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进入21世纪,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审美情趣, 而中国的室内设计也从早期的以材料的档次来评价装修水准的误区中走了出来, 不断地走向完善, 向国际靠拢。当然, 目前室内设计的各种规范还未健全, 而室内设计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再到相对规范, 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相信, 这个过程不会需要太多的时间了, 室内设计行业一定会走向规范, 最终必定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规范.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2006
[2]戴康尼斯.享受阳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系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2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 篇9
未来十年,我国将从以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综合展现,以及偏向“宣传性”广告为特点的构建国家、政府形象时期,逐步转向政府主导、政府与企业联手、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常态化发展阶段,将走向立足长期的、不间断的信息传播、新闻报道、文化交流、商贸往来、民间交往等领域,全方位、更深层次地展现、构建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2.专业公司为适应国际竞争与“走出去”的国家战略需要,迅速走强壮大。
过去五年,中国公关公司、组织公关部门的专业水准已获得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本土公关企业实力获得迅速提高,中国也基本具备建设能与国际公关公司相抗衡的公司。而中国本土公关公司也可以借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使自身迅速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化的跨国公共关系公司。
3.公关研究将从本土性问题转向国际性、普遍性的问题,人才培养将呈现多种模式,专业教学点将出现成倍增长。
在未来十年,在公共关系研究领域,除了将继续保持对国家、政府、城市品牌形象问题研究,对危机管理问题,特别对解决公共卫生与安全、诚信与社会责任引发危机的研究保持关注之外,对自媒体时代、公众新闻时代的公共关系研究,对中国企业、组织的国际公共关系问题研究等,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问题。
目前我国的本科公共关系专业教学点虽已经过五年的加速发展,但基数仍然很小。今后十年,将出现比前五年(2006年~2010年)高出一倍的增长速度发展。
4.“云海”时代的沟通能力将成为影响、掌控“公共话语”的关键,公众新闻与自媒体时代到来,沟通魅力将成为“公共话语权”关键。
未来十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生态将发生巨大变化。人类社会将步入一个所谓的“公众新闻”与“自媒体”的时代。网络的这一发展,将带来社会信息传播“控制权”、社会“话语权”的根本性改变。
公众新闻、自媒体时代的社会组织公众关系管理已不再是几年前的“话题”,而成为实实在在摆在政府、企业面前的社会现实。这一巨大社会变革将冲击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社会组织无一能置身事外。这种变化趋势,将促使公共关系在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地位进一步加强与提升;将促使网络新媒体传播管理成为组织、企业公共关系管理工作中最普遍、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将促使基于网络的人际沟通成为公共关系最重要的沟通方式。
5.诚信体系与社会责任建构,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将成为最重要的公关管理问题。
在过去五年中国的危机管理经受巨大考验,但造成危机频发的更深层次社会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危机频发也将是未来十年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危机管理也将是未来十年我国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诚信体系与社会责任缺失、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引发的危机,将成为未来十年我国社会、政府、企业等组织危机管理的最主要任务,成为我国危机管理的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经济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分配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带来强烈的影响, 同时, 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着变化, 拜金主义、金钱至上、关系为中心等价值思想观念逐渐侵入当代大学生思想。 2004年8月份,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意见 》, 《意见 》明确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意见》 的出台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要求, 同时, 也对国内各高校辅导员建设提出了要求, 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大学生政治思想、大学生活和专业发展方向的领路人和指导者, 辅导员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或决定着大学生的素质高低。 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成为高校发展的重点。
二、辅导员制度内涵
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最初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政治工作, 定位为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最初推算到建国前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建立黄埔军校,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挑选出周恩来等同志担任当时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 先后制定出各项政策, 政治指导员从此应运而生。 建国后, 国务院非常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继出台各种规章制度,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从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一直到进入21世纪, 从确定辅导员地位, 到双肩肩挑, 再到专职辅导员设立, 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 一直以来对辅导员的内涵建设定位不是特别客观。
查阅相关文献一百多篇, 结合高校大学生现实状况, 我认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明确了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高校辅导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其职业能力特征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及教育引导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等。
以上是对辅导员传统制度的认识。 社会在发展, 社会结构在变化, 当代社会不仅需要思想政治合格的人才, 更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人才, 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 还有稳固的专业技术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高校辅导员除了成为高校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外, 还应该是思想品德和专业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所以, 我认为高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的基地, 不仅思想品德要合格, 而且需要成为有思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知识的四有人才, 只是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
高校不断扩招, 大学生数量上升, 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远远没有跟上大学生扩招的规模, 高校的大环境使高校辅导员建设发展缓慢, 出现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 辅导员人员数量不足
按照教育部在2006年6月制定了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要求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 韩燕霞在《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 研究当中指出:“ 辅导员队伍趋于年轻化, 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调查中, 真正按照规定比例配备辅导员的高职院校一所也没有, 人员配备不足, 学校扩招是其中一个原因。 ”
(二) 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辅导员的结构不合理除表现在学历、性别和年龄, 更重要的是辅导员的专业结构不合理。 在学历方面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多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历所占比例较小, 距离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要求还有距离。 年龄结构比较单一, 年轻的女辅导员多半是应届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 虽然工作有亲和力, 但经验不足, 工作不到位。 学生工作要求辅导员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素质,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 而事实上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 较难适应工作。 对四川省五个高校的21个院系进行访问, 有18个院系的辅导员基本是本专业辅导员, 而教育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只有3人。 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及其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 招聘本专业毕业生作为辅导员 (除心理学和教育学外) 必将导致大学生偏离高等教育方向。
(三) 辅导员职责不明确
高校辅导员在现实工作中任务复杂, 工作繁琐。 上级部门过多, 团委、学工、院系, 任务内容有:党建、团学、就业、心理、奖助贷补等, 甚至教务、学籍、考试、实习、补考各类培训等都会下达辅导员处。 多部门的行政压力使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 长期的压力使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另外, 对高校辅导员的职务定性不明确, 韩燕霞在《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当中指出:调查中一半的辅导员表示对职业前景不看好, 只有26%选择把辅导员当成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 在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没有给予行政职务, 而在学术上又少有时间钻研, 导致专业理论提升十分困难, 职称评定自然也困难起来。辅导员的收入较专业教师也低很多, 辅导员对职业认同感很低。
(四) 辅导员专兼职于一体
在辅导员内涵中已经分析, 辅导员应该是思想政治和专业引导相互结合的群体, 在实际工作中也应该配备不同专业的辅导员, 对大学生进行综合培养。 应该建设兼职班主任制度, 辅导员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发展, 兼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和专业方向发展。 而实际上大多数高校配备的辅导员只负责学生的党建、团学、奖助学经的发放等工作, 而对于大学生专业发展没有重视。 原因除了辅导员工作繁重外, 没有引进不同专业辅导员也是重要原因。
四、高校辅导员建设对策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支热爱并适合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具备教育人、引导人、发展人、服务人的能力和水平,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一) 扩大辅导员队伍规模
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 配备1:200的比例的辅导员队伍。 在配对辅导员人员时, 要把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分开设置, 专职辅导员以年级为单位设置一名辅导员, 负责管理大学生的党建、团建、奖助学经等工作的统筹安排。兼职辅导员负责大学生具体工作和专业建设发展工作。
(二) 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
客观地说, 近年来,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 但有关部门和部分高校在加强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 政策支持不够, 辅导员在待遇、培养、晋升上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个人的职业预期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与现实存在极大的反差, 队伍的积极性、稳定性难以保证, 要制定落实相关政策, 切实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待遇, 提供经费和物质保障, 帮助他们认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能够术业有专攻, 不断增强辅导员的职业价值感和满意程度, 同时, 要合理厘清辅导员的工作内容, 为辅导员进行必要的减负, 从而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 加强业务学习和工作研究,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从政治和经济上给予辅导员肯定, 通过政策引导, 让辅导员安心工作, 提高职业自尊。
(三) 加强校内管理体制运行设计, 减负才能增效
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的阻力来自于院系管理系统、学校教学和管理等职能部门, 相对于他们, 辅导员是弱势群体。 学校要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 明确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各岗位的职责, 规范管理机制和体制的运行掌控, 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管理运行制度, 将辅导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让辅导员把不该做的推出去, 把该干的干好。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科学的考核办法, 完善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 由此来强化职责, 明确工作内容。
五、结束语
辅导员队伍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既定教育目标的实现、培养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水平, 更好地为社会、高校和学生提供服务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贡献。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信在国家、社会、高校和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 一定能建成一支具有骨干力量、专兼结合、动态平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思潮冲击下, 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在今后十几年后会影响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发展方向, 所以, 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和基础, 是大学生管理的主力军。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导致辅导员工作开展不容乐观, 严重影响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核心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对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进行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全面了解, 解析其问题所在, 并提出了对策:扩大辅导员队伍, 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 满足合理需求, 提高辅导员工作稳定性;加强校内管理体制运行设计, 减负才能增效。
关键词:辅导员,现状,队伍建设,职业地位
参考文献
[1]赵锋.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6) .
[2]肖华玮, 游佳忆.城市型高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J].科技教育, 2014 (25) .
[3]屈炳昱.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探析与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 (8) .
[4]杨锐, 夏红.内涵发展视野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4 (4) .
[5]韩燕霞.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8) .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 篇11
2014年过去了,行业期待的关于低空开放的实质性政策依然没能盼到,低空开放又一次遭遇“狼来了”,不免遗憾!2015年已经到来,中国通航的“春天”还要等多久?一年、两年恐怕不够,我们不妨放眼未来,再看五年。
五年内实现低空飞行常态化。
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2008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及随后确定的工作时间表,我国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将会在2015年后逐步推开。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刚好处在观测我国低空空域开放政策动向的一个时间窗口,因此,2014年11月21-23日召开的“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自然而然就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这次会议开得很热烈,且会场外比会场内更热闹:相关的股票先涨后跌,有人欢呼“中国低空空域全面放开,通航市场将井喷”,有人抱怨“低空开放又一次‘狼来了’”……总之,业外兴奋、业内冷静。事实上,这个会只是一个工作会议,主要进行工作总结,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安排与部署,在这个会上,不会发布具体的政策举措。不过,此次会议也的确传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几个关键词:“由点到线”、“动态空域管理”、“低空航图”——一如我们两年前对中国低空空域开放进程与方向的判断。
结合此次会议释放的信息,我们预计:2015年上半年,《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与局部性的《低空航图》将有望颁布;2015年后,低空开放将有限性地逐步推开;5年内,区域性非定期固定低空飞行航线有望在部分地区划设,并实现“由点到线”飞行常态化的历史突破;5年内,支撑低空开放的技术手段与保障体系(如低空空域监视与空管、FSS等)有望在部分地区得以建立及完善;5年内,低空空域使用及通用航空飞行申请/报备通道与程序将逐步透明化;然而,涉及管理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5年内恐怕难以解决。
五年内通用飞机保有量翻番。
过去20年,全球通用飞机年交付量的高峰期出现在2007年,当年,全球共交付了4276架通用飞机。随后,飞机交付量逐年大幅下滑,2010年只有2020架,锐减一半以上。2010年后,全球通用飞机市场有复苏的迹象,但增长乏力,到2013年也仅交付2256架。
总体来看,全球通用飞机交付形势不容乐观,但可喜的是,中国市场异军突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2004年到2013年,中国通用飞机的保有量从566架增长到1654架,年复合增长率达12.6%,尤其是2013,年交付312架,增长率达23%,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有望再增加300架通用飞机。
中国的数据令人兴奋,但更令人兴奋的事实恐怕还在这些数据背后:一、以上数据是中国低空空域还未真正开放时就已呈现的市场态势;二、我国通用飞机10年来保有量虽然扩大了3倍,但在绝对数上,我们与很多通航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差距巨大——美国的通用飞机保有量近23万架。所以说,中国通用飞机市场潜力巨大,其发展空间人们可以大胆去想象。
当然,我们不奢望能达到美国的通航发展水平,但即使达到美国的十分之一,也足够全球通用航空制造业忙活好多年。未来5年,我们预计:中国通用飞机的保有量将会从现在的约2000架增长到约4200架,其中,公务机将由现在的200余架增长到460余架,民用直升机将由现在的约450架增长到980架。
五年内机场奇缺窘态可望改观。
通用机场奇缺是制约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另一大障碍。我国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的数量号称有近400来个,但真正能用的少之又少,获得民航局机场运营许可的通用航空颁证机场也就40来个。尽管当前各地建设通用机场的热情很高,但由于通用机场建设审批渠道和程序的不畅,真正动工建成的很少。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通用机场建设审批的针对性政策,通用机场的建设审批都得按照民航运输机场的建设程序进行,这基本上封堵了正常审批之路,所以各地都在打擦边球,即以申请建临时起降点的名义建通用机场。
两年前,有政策信号释放说国家将下放通用机场建设审批权限,但最终是只闻雷声未见雨点。因为要等待新的政策出台,一年前,临时起降点的申报也基本上被叫停了。可以说,由于政策出台的缓慢,中国通用机场的建设被整整耽误了两年。
终于,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发出明确指示:“要求下放通用机场建设核准权限”,这如同久早的甘雨,一时间,业界欢欣。随着李总理指示的落实,我们预计,未来5年我国将会出现一波通用机场建设高潮,通用机场奇缺的窘态有望得以改观。
五年内通用飞机“中国造”实现批产。
中国不仅是全球通用航空最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也日益成为全球通用航空制造产业链的重要一员。
我们看到,全球最大的通用飞机制造商赛斯纳已与中航工业在中国开始进行全系列产品的生产合作——从轻型运动飞机162(现已停产)、多用途通用飞机208到“奖状”XLS+公务机;全球第二大的通用飞机制造商美国西锐飞机制造公司已被中航工业全资收购。并在珠海建起了组装生产线;同时,中航工业还全资收购了全球第二大的通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美国大陆航空发动机公司及一家德国的航空发动机公司;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与中航工业在哈尔滨合作生产的莱格赛500公务机2013年下线;奥地利钻石DA40飞机已在山东滨州投产;空客直升机公司又与中航工业签署了1000架直升机的合作生产合同;北汽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资成立的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先后与新西兰太平洋航空航天公司及意大利阿古斯塔直升机公司达成协议合资生产P750飞机及阿古斯特直升机;在重庆市政府主导下,皮拉图斯通用飞机及恩斯特龙直升机生产项目落户重庆;民营企业也不甘落后,河南美景公司收购了美国穆尼飞机公司;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通用航空制造的海外收购项目正在秘密洽谈中。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通用飞机国际合作生产项目,有些是对外投资项目,短期内生产体系还是在国外。全球有成百上千家通用飞机整机制造商,而真正具有商业合作价值的并不多,所以我们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国际合作生产项目时要提前做好功课。
除了国际合作外,我国也在自主研制一些通用飞机,如中航工业的民用直升机“小鹰”系列轻型飞机以及山河智能的阿诺拉轻型飞机等,都在蓄势待发。不过,国内的整机生产项目大多还处在落地过程中。
当前,在服装,IT、玩具等领域,“中国制造”已经席卷全球,未来在通用航空领域,“中国造”的神话或将再次上演。未来5年内,我们预计,国内将有2-3个整机项目达到量产(小批量生产),且会从整机制造沿上游方向发展出现2-3个通用航空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即发动机、航电、螺旋桨、透明座舱盖等关键部件制造商。事实上,全球有上千家通用飞机整机制造商。而生产发动机、航电等关键零部件的厂商就那么几家,也就是说,关键零部件生产反而可以成规模,但与人们常识相悖的一个一般性事实是,关键零部件生产的技术门槛往往要高于整机制造。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 篇12
1微电影产业的产生背景
1.1受众追求快餐文化的社会背景
现代社会, 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要承受越来越多的压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开始渴望得到相应的精神层面的释放和解脱, 以此来缓解压力。因此, 电影产业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典型代表, 近几年在寒冰之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
另一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智能手机、iPAD等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 使人们开始注重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 在乘地铁、排队等候等碎片化的时间里, 人们习惯于上上微博, 看看新闻, 乃至看看电影。并且, 伴随着微博、微小说的大众普及, 人们发现140个字的信息量就足够表达我们的情绪和思想;人们开始追求快餐化的文化消费时代;人们开始产生了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信息的需要;人们开始进入“微时代”。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在微时代, 媒体的表现因人们消费媒体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时, 我们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微电影正是基于人们这种快速生产、快速消费的快餐文化需要而产生的。
1.2DV等摄像设备的大众化普及
伴随着DV、高清相机、手机等摄像设备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摄像已经不再是电影、纪录片里的专业词汇了, 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已经大幅度降低, 设备的性能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普通的大众在节日里或者聚会等需要留念的时刻也开始拿起DV拍上一段视频, 作为最美好的回忆见证。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 人们又开始习惯于把自己拍摄好的图片或者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与大家进行分享。可以说, 微电影的发展离不开草根网络视频的大量涌现, 虽然这种网民自发拍摄的网络视频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 但是它所呈现出来的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以及互动性强等特性, 也正是微电影的特性所在。
1.3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现在专业的视频网站已经有优酷、土豆、酷六、乐视等40余家, 使得各大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 并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因此, 寻找差异化经营和凸显特色, 提升原创能力成为了竞争成败的关键。在这种环境下, 微电影成为了视频网站一个很好的选择。相比热门影视剧昂贵的版权价格, 微电影不但制作成本低, 制作周期短, 同质化程度低, 原创性高, 并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的主动权, 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认识到微电影的市场潜力, 甚至像爱奇艺等视频网站还为微电影开辟了专门的微电影专区。
1.4广告商的需求
在电影里植入广告, 一直是广告商们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综观国内外电影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模式, 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场景植入式;语言植入式;情节植入式;形象植入式。以上四种模式中, 场景植入式和语言植入式最简单易行, 也是电影中运用得最普遍的, 可是当下却存在着内容过于浅白、手段过于生硬、广告过于频繁、商业色彩过浓等弊病, 是为了广告而广告的, 因此, 不仅广告效果大打折扣, 并且引起了受众极大的不满和反感。相比之下, 情节植入式和形象植入式是把产品的形象和内涵同电影情节完美结合的最佳手段, 同时通过故事情节演绎品牌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这两种模式在我国运用得不尽如人意。
而对于传统的电视广告, 往往就是单纯的宣传口号般地喊出产品名称, 观众对于产品的内涵和形象往往很模糊。纵观历年来的广告, 我们可以总结出往往是那些广告情节或离奇、或幽默、或感动的产品使我们印象深刻。因此, 一些广告商开始注重把品牌形象用故事情节来演绎, 制作成短小的广告电影在电视、网络等一系列的媒体平台上展示, 并且通过病毒式营销使之广为流传, 因此, 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开始注重用微电影的形式来宣传产品, 这促进了微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微电影的传播特性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和电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形式, 改变了传统电影的结构和格局, 那么微电影具有哪些传播特性呢?下面我们从传播学中的5W模式的角度来一一解析。
2.1传播主体多样、广告商积极性高
由于微电影的产生背景源自于草根化的网络视频, 所以它的传播主体呈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 既可以是专业的电视台、手机运营商、影视制作公司、唱片公司等专业的制作团队, 也可以是大学生、业余爱好者等非专业的团体和组织。与此同时, 微电影区别于网络视频的关键就在于微电影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的支持。随着微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 幕后的制作团队开始逐步由草根转向于专业的制作团队。
微电影是一个诞生于微时代, 继微小说、微博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电影输出模式, 一个微字也极好的概括了微电影的特性。“微”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微时长是指微电影最后形成的视频时间相对比较短小, 一般为30秒至5分钟左右。微制作是指由于电影的篇幅短小, 它的制作周期一般在一周到数周之间便可完成。微投资是指微电影的投资成本比较低, 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完便可完成拍摄。正是由于微电影的三微特性, 又因为微电影与广告有着天然的联姻性, 广告效果又比较突出, 因此, 现在比较受观众欢迎的一些制作精良的微电影多是出自广告商之手。
2.2传播内容主题明确、内容短小
在现在的消费模式下, 人们更倾向于娱乐化的休闲方式, 他们喜爱的微电影模式是精彩的剧本+ (悬疑、搞笑、动作等) 噱头+明星阵容。因此, 在剧本上要求微电影的内容要富于创造性, 并且在短时间内要表达好一定的主题。时间短, 内容集中紧凑, 并且能够将广告内容与故事情节隐晦地结合在一起。
在娱乐化的时代, 人们更多的是希望从电影当中获得一种观影后的满足感, 因此成功的微电影都有一些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 他们或有悬疑片的紧张感, 情节引人入胜, 拍摄技巧高超;要么有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 其中不断的夹杂着当下的热点事件和流行语, 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要么就是有着好莱坞大片的激烈的打斗场面;要么就是剧本温馨感人, 主题能让人为之动容。总的来说, 在微电影极短的时长内, 让观众获得满足感是一部微电影成功的关键。
2.3传播渠道多样化, 流传度广
在当今多媒介融合的时代, 微电影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基于微电影的短小化特点, 微电影可以在多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可在传统的电视媒介、手机、电脑以及其他一切兼容无线移动功能的视频设备上播放, 甚至是在地铁、公交视频等交通工具上播放。
手机的可移动性和随身携带性使得微电影可以在移动状态和短时间的休闲状态下观看, 突破了观影时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使受众观影更加的便捷。电脑作为微电影的主营阵地, 近几年越发注重微电影的发展。微电影现在主要是在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平台免费播放, 一些视频网站已经开发了视频专区。2011年4月, 专门播放微电影的网站微影网www.weiying.com正式上线。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以及视频分类的不断细化, 都给受众观看影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还可在电影院线播放。优酷的“11度青春微电影系列”就率先开通了网络与院线播出的双平台。
2.4受众接受度高, 多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微电影现在主要是在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平台免费播放, 点击率一般都在百万以上。凯迪拉克的微电影广告仅在优酷一家视频网站上的播放率就已经达到了16787802次, 广告效果惊人。并且基于微电影时尚、前卫的新潮气息, 使得微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基本上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而这些人群正是现在市场消费的主力军, 是各大品牌非常看重的目标消费群体。正是基于这种低成本投入与短期理想回馈效果的极高的营销性价比, 使得卡地亚、EcoBe等品牌都先后推出了自己品牌的微电影。
网络时代, 受众的地位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部系列微电影的续集能否制作以及制作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网民的点击率和评论。微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与受众有着极大的互动性, 甚至编剧可能会根据网友对电影的评论来修改故事的结局。微电影《私信门》为微电影营销找到了一条创新之路, 让消费者主动寻找“穿帮镜头”并依据多少穿帮被找到这种“自爆家丑”的方式, 给予消费者相应的电子优惠券和品牌商品、体验奖励, 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的参与激情。
2.5传播效果良好, 时效性强
在受众接受的层面, 微电影将电影与广告二者之间原本存在的鸿沟一举击碎了。尽管广告商投资拍摄的微电影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广产品、塑造品牌形象, 但是电影制作的精良、名人明星的加盟、巧妙的情节安排使得微电影在视觉和心理享受方面不低于标准的电影, 并且微电影的播放形式都是免费播放, 给予受众很大的自动性和参与性, 使得微电影中的广告宣传成分也能够被受众喜闻乐见的接受。因此, 对于微电影中的广告植入, 受众心理上的排斥心理却已经大大削弱, 而这正是广告商所期望见到的接受态势。
并且由于微电影微时长, 微制作周期的特性, 使得微电影有了极强的时效性。广告商可以在新产品推出之际, 马上的推出相应的微电影广告, 极大的激发起受众的购买热情, 从而赢得极好的广告效果。
3广阔的发展前景
3.1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各种赛制频繁
2011年4月起, 各大视频网站先后举办了“网易微电影节”、“新浪微视频大赛”等等各类微电影大赛, 此后各种微电影大赛开始遍地开花, 给大众参与制作微电影提供了宽广的途径。大赛一般分为征集微剧本和微电影两个部分, 参赛作品可即时上传至网络平台, 供大众点击观看。
现在的微电影拍摄虽然投资相对较少, 但一些具有专业水准的微电影作品依然需要多达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以上的制作费用, 这是一般网络大众所难以独立承受的。因此频繁的微电影大赛即鼓舞了大众的参与热情, 给了大家参与制作微电影的动力, 并且比赛奖金的提供也为我国不断的生产出好的微电影作品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和支持。另一方面, 当前我国无论是小品、相声还是影视作品都处于剧本的枯竭状态, 但是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通过这种全民化的微电影剧本征集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优秀剧本缺乏的状态。
3.2开放自由, 创作环境宽松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 诞生的时间短, 因此目前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 这也使得微电影获得了开放自由, 宽松的创作空间。由于微电影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 主要的播放平台是网络, 可以自由上传, 使得很多人可以通过微电影实现自己的演员梦或者导演梦, 通过微电影我们也挖掘出了很多优秀的电影创作人才。微电影的创作自由, 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 创作者可以把自己的理念和观点在电影中尽情地体现, 更易于创作者实现自己的电影追求。总之, 微电影为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
3.3广告价值潜力巨大
相比传统媒体, 微电影的传播范围之广、受众接受程度之深、制作成本之低都使得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开始关注这一在当下中国还显得颇为新颖的电影形态。
微电影制作成本低, 制作周期短, 在各大网站上免费点击播放, 受众观看便利, 并且可以通过人人网、论坛、豆瓣等病毒式营销的途径达到信息的N级传播和扩散。微电影的时长短, 受众注意力集中, 并且微电影的主题一般比较明确, 能将产品与情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达到植入广告中的形象植入, 让受众更加深刻的领悟品牌的内涵和魅力, 受众的排斥心理小, 接受程度比较深。由此可见, 微电影的广告价值潜力巨大。
4微电影需要完善之处
4.1低俗、质量低下的微电影需要把控
正是由于微电影诞生的时间不长, 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把控, 使得一些低俗、色情的微电影也流入了市场。近期, 一些通过黄色标题加大量低俗情节的微电影开始在各大网站上出现, 这些作品不仅故事内容低俗、色情, 并且制作水平低下, 对整个微电影市场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因此, 需要加强对这一部分电影的把控。
4.2内容为王, 不能主次颠倒
微电影虽然时长短, 但是它作为一种文化产品, 最终还是要强调它的文化内涵以及带给受众的精神层面的享受。不可忽视内容的故事创作, 单纯的打广告牌或者明星牌。虽然微电影和广告有着先天的联系, 但是在电影中, 切不可主次颠倒, 把电影的内容架空, 一切只为了宣传产品, 给产品大量的特写镜头, 从而使电影变为了广告的附庸。也不可一味的走明星路线, 虽然明星可以吸引大众的眼球, 取得一定的明星效应, 但是微电影的生存之本还是在于电影的创意, 不然只能使观众审美疲劳, 从而失去了微电影的意义所在。现在的微电影多是噱头大于创意, 但是好的微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创意。
4.3影片类型单一, 人才稀缺
目前的微电影品种, 类型相对比较单一, 主要以爱情片, 喜剧片为主, 话题也多集中在青春、爱情、梦想、亲情等方面, 而微电影要想实现长远发展, 就需要在影片类型上进行多种尝试, 如纪录片、动画片、音乐片等。
正是由于微电影要在极短的片长内, 既要突出内容的完整、情节的曲折, 又要把主题和广告植入进去, 这就对于剧本的创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微电影的创作从剧本到导演都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 特别是品牌营销类的微电影, 要求创作人员兼具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知识, 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总体来说, 微电影是一个创意为王的产业, 微电影从前期的剧本创作到后期的剪辑制作都需要大量的优秀创意性人才, 因此, 培养大量的合格型人才是微电影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
4.4产业模式仍需探索
目前的微电影主要是由广告商或者视频网站出资拍摄, 免费在视频网站上播放, 盈利模式单一, 产业模式仍需探索。
微电影要实现盈利, 就要走产业化道路, 使获利的途径更加的多元化。除了依靠广告主的投资之外, 可以扩大播放渠道, 将微电影的版权出售, 在电视台、院线等传统媒体上播放。开发衍生产品, 将微电影中的人物进行海报、人物玩偶等系列衍生品的开发。同时, 还应加强与影视公司的合作, 实现自身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盛大旗下的华影盛世已经率先开始尝试:盛大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聚合平台, 拥有盛大文学、游戏、音乐、视频等海量原创内容。对于盛大来说, 各种资源就像零散的珍珠, 通过微电影整合起“文学—剧本—影视—游戏”的产业链条。
5结语
从2011年我国首部微电影诞生以来, 微电影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有着诸多深受广大受众喜爱的传播特性, 受到了广大网民、广告商、视频网站等多方面的支持与青睐。但是与此同时, 微电影产业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一个朝阳产业, 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弊端, 因此微电影的产业之路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不断的加以完善。只有不断地剖析自我, 改进不足, 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推陈出新, 微电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微时代”来临:更多表达更浮躁[N].新华日报, 2011-05-18.
[2]万军.对我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思考[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2, (3) :71-74.
[3]孟志军.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J].新闻界, 2011, (8) :99-101.
[4]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 2012, (2) :41-42.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未来】推荐阅读:
中国电影新未来06-23
对中国电影发展的贡献11-07
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05-24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08-16
奢侈品在中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05-23
中国本土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战略10-13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11-28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对未来的展望12-01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