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精选7篇)
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 篇1
摘要:总结中国环保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
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环保产业 现状分析 未来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1.1 我国环保产业的定义范围
我国环保产业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前一两年,环保产业仪指专门从事环保没备生产和其它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单位。现在,随着国家对利,研院所的企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环保产业还包括诸如国家各部委直属的研究院所和生态建设的企业单位等。
1.2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
总结中国环保产业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服务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针对某个环保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方案,组织规模小。二是项目承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组织成规模化发展。三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以企业品牌为依托,以项目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为内容。这一阶段将是市场洗礼的结果,也是目前中国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
1.3 我国环保产业的特点
1.3.1 进入门槛不高
十多年来,中国的环保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洗礼,现有一万家左右。由于环保产业相对于其他的行业而言,整体利润比较可观,而且进入壁垒并不是很高,因此,就不断有新企业加盟,且呈方兴未艾之势。
1.3.2 企业分布的分散性
因为我国的环保产业广泛分布在各个产业部门,导致了环保产业管理上各自为阵、政出多门,使得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投入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协调,综合管理的力度不大。
1.3.3 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大型环保企业只占全国环保企业总数的2.8%,近90%都是小型企业。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1万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职工总数180多万人,固定资产总值800亿元。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产值300亿元,占27.8%: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约680亿元,占63%;环境服务产值100亿元,占9.2%。环保产业总产值已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77%。
1.3.4 中国的环保产业还很稚弱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方面,中国的设备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由来已久,因此,这种差距在环境污染治理设备、在线监测仪器的制造方面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环保企业在转化、引进、吸收国外成熟环保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技术工艺的开发方面远远低于其它行业的转化、引进、吸收程度
和开发程度,当然就无法提供满足中国闩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的技术工艺和缺乏解决日益扩大的环境问题的综合实力。
1.4 我国环保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4.1 我国环保产业的主管缺位
我国环保产业没有主管、只有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对环保产业进行规范和约束。由于我国环保产业协会对各地环保产业的指导缺乏行政上的监管,从而导致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缺乏一种强有力的指导和管制。
1.4.2 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的规范问题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伴随着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但目前就国内的环保市场而言,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市场准入的条件没有限制,另一方面,环保的市场资源比较分散,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1.4.3 资金短缺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尽管投资多元化趋势已初露端倪,但资金短缺仍将是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矛盾。
1.4.4 环保产业仍未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行业
因为环保产业目前还未列入国民经济的行业之中,致使目前环保产业缺乏一个规范的统计、研究、政策指导。
1.5 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
谈到制约我国环保企业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制约我国环保企业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一是新生的公司没有资金、技术及资质优势,老牌的公 司技术、资质占有绝对优势,但又没有市场主动性。二是新老公司都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没有大的综合实力强的公司形成,无法与国际环保公司抗衡。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5.1 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显示出来,环保产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还没有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导致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由于产业政策不到位,缺乏吸引人才、技术、资本资源投入的市场氛围。如火电厂烟气脱硫,“七 五”期间国家开始安排重点攻关项目,“八五”开始实施示范项目,“九五”制定了宏大的实施计划,但由于配套的政策不落实,造成实施计划难以落实。例如:目前,安装脱硫装置的火电装机容量只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1.2%,很有发展前 景的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难以形成。
1.5.2 环保基础设施投资渠道窄,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据有关研究表明,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的投入应占GDP的1.5%,而我国到“九五”后期虽然达到1%,但还不能满足建设所需。资金缺乏直接限制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建设6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后经调整为52个,但截止到2000年底,全流域只建成运行10个,未动工建设的10个。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几乎全部依靠财政 投资进行建设和运行维护,致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发展滞后,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不足15%,一部分污染处理设施难以运行下去。
1.5.3 市场混乱,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是我国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都长不大的一个原因。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现象严重,采取所谓的市场准入制度,造成市场割据。有的地方片面强调当地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所需的设备和产品要在当地生产,造成了新一轮低水平重复建设。个别省市制定的环保产业政策中,明确提出承担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单位必须持有《当地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资格
证书》。另一方面,不正当的市场竞争依然存在。有关部门指定产品准入、虚假鉴定等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山于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缺少必要的标准、技术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混乱,严重阻碍了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环保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资金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尤其是环保企业。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个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和收益较低的公益性的行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往往与巨额的资金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国内的环保企业与金融资本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2.1 我国环保治理现有资金来源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己形成了八条环境保护的资金渠道,这八条资金渠道是:基本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环保投资:更新改造投资中环境保护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保投资:排污收费补助用于污染治理资金部分:综合利用利润留成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用于治理的投资;污染治理专项基金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投资。
2.2 我国上市环保企业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沪、深两市与环保业务有联系的公司有30多家,但有相当多的公司环保业务占总业务比重较小,环保业务比重较大的公司只有7家,它们是:环保股份(0730)、清华紫光(0938)、凯迪电力(0939)、首创股份(600008)、武汉控股(600168)、创业环保(600874)、龙净环保(600388)。这7家公司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环保产业基本上是其唯一主业,它们是:环保股份、凯迪电力、龙净环保,它们的“环保血统”更纯正一些:另一类是环保产业是其主业之一,但不唯一,它们是:清华紫光、首创股份、武汉控股、创业环保。
2.3 风险投资与我国环保企业
环保治理项目的投资主要是政府且属公益性事业,其收益的改善主要来自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政策和资金配套,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其未来发展依赖于政府的政策的行业,风险投资对其介入是很谨慎的。但是,随着国家对环保投资政策的改革和对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这一状况会有所改善。
2.4 我国环保企业的融资探索
纵观国内几家环保公司的探索实践,其投资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八种模式。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BOT模式源于“八五”期间,当时,BOT模式主要在高速公路、电厂等领域应用较多,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严重短缺的资金问题,在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中引入BOT模式是目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新课题和中国环保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二是利用强大的融资能力,收购污水处理厂,通过受让和转让股权,变现政府投资资本。政府利用变现的资金再投资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从而加快地方环境污染的治理。三是利用国家的国债资金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承担这部分债务的偿还。四是山工程方贷款,环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并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方负责还贷。五是基金投资模式。即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集团进入的方式介入。因为以这种方式进行污染治理,将有利于降低一次性投资,有利于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工艺,有利于降低环保设施的运行成本。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因为地方政府的观念较为落后,对这种模式的认识有一定的差距,会给这种模式的推进人为地制造障碍,这就需要通过上一级政府来协调,通过市场来引导。六是在一定的工程建设周期内,环保公司以无息借款的方式给工程方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在工程峻工后,工程方将本金还给环保公司。七是环保公司以总承包的形式,投资一定的资金,并占整个工程投资一定的股份,成为工程的股东。八是环保公司与工程方成立项目公司,用项目公司的名义从银行贷款进行环保项目的建设。我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
说到我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市场需求,要将中国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一要靠增加环保投入,二要靠严格的执法监督,三要实施强强联合战略。
3.1 增加环保投入多渠道筹集污染治理资金,增加环保投入,是实现环保产业有效市场需求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适当支持、依法监督下,靠企业、市场运作来实现的。我国一些地方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己开始探索社会化、企业化、专业化的新机制。
3.2 严格执法监督严格环保要求,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通过环保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规范约束,可以拉动环保产业现实市场的需求。“九五”期间,我国政府陆续制定了“三河”、“三湖”防治规划,“两控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区)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一控双达标”计划等环境保护重点计划,有力地促进了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去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超标是违法行为,并提出依法建立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零起点收费。这将有助于改变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相对于污染治理成本偏低,难以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的局面。如新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不能达标的,必须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推动了烟气脱硫产业的发展。对污染物排放量大而又超标排放的现有企业,要通过执法检查和监督,促使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污染治理,并要限期整治。对到期不能达标的企业,要依法采取关闭、转产、限产和停产治理等措施。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开展严肃查处污染物超标排放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这对环保产业现实市场的形成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3.3 实施强强联合战略中国环保企业要做大,就必须借鉴中国汀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走与国外 先进技术紧密合作的经营思路,整合国内外的优势资源,实现环保企业之间的强 强联合,并加大环保科技开发力度与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 的环境保护道路。
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 篇2
关键词:老年产业,人口老龄化,机遇,挑战,思考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 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并呈现加速态势, 截止到2013年,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亿大关, 达到2.02亿, 占我国总人口的14.8%, 老年抚养比从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 根据相关老年人口预测, 我国在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4亿大关, 占中国人口总数30%。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无疑对中国老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老年产业正在步入朝阳产业的行列, 但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我国老年产业目前发展存在的“瓶颈”, 党和政府应在市场经济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前提下, 积极引导中国老年产业良性发展。
一、中国老年产业研究回顾
唐仲勋、叶南客 (1999) 从老年产业的市场前景、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特征、老年市场的多样化角度对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进行全面系统描述, 并提出促进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邬沧萍 (2000) 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老龄产业研讨会上指出, 老年服务业和护理业是我国老龄产业的重点, 而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 (LTC) 是老龄产业的重中之重, 并提出产业化、市场化的老年服务业、护理业可以有效地促进LTC的发展;邓国胜 (2000) 提出针对老年产品的不同性质, 要发挥企业、政府和NPO的不同作用, 不可缺位和越位;李建民 (2000) 则认为中国老年产业研究应关注老年人消费需求、供给以及政府的作用和行为方面, 对中国老年产业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陆杰华 (2000) 认为中国老年产业发展体系应包括卫生、家政、商品消费、保险、金融、房地产、旅游和娱乐、教育、咨询服务及其他特殊行业, 并认为国家产业政策的完善是中国老年产业发展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对以往中国老年产业回顾可知, 鉴于中国于21世纪元年进入老年型社会, 学者对中国老年产业 (也称之为老龄产业) 的研究集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 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学者从宏观经济角度、老年产业发展前景、措施政策等角度对老年产业进行研究探讨。
二、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机遇
1. 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老年人口众多, 目前拥有2亿人的消费群体, 未来三十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4亿。表1列出了近年来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长趋势。从表1可知,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绝对数和比重稳步上升, 至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突破2亿大关, 占中国总人口比重为14.9%, 规模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蕴藏了巨大的商机。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2. 国家的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1〕28号《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完善老龄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 培育壮大老年用品消费市场、促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加强老年旅游服务工作、引导老龄产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35号) 也明确提出, “各地要加快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为贯彻落实35号文件, 2014年10月23日财政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 (财社〔2014〕113号, 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 切实解决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推动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这是继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 (财社[2014]105号《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 之后, 国家加大公共财政投向养老服务业的又一重要政策。
3. 普遍的社会共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的快速发展, 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共识。社会共识是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老年产业存在的必要性达成共识, 才能消除制约老年产业发展的障碍, 才动员全社会投入到老龄事业发展当中去, 为中国老年产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家庭子女更愿意为老人提供相关服务, 为老人购买保健用品、药品已成为流行趋势, “送健康”已渐渐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首选。
三、中国老年产业面对的挑战
1. 老人消费观念保守, 消费意愿低
由于受传统消费观念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影响, 相对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家, 中国老年人会更多地倾向于个人储蓄, 消费意愿普遍不高。现阶段,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层次较低, 退休金难以满足晚年生活, 老人为避免未来养老风险, 而不敢消费。另外, 中国有“重小轻老”的传统, 老年人把自己毕生储蓄能够大方的交给儿孙消费, 而自己却舍不得消费, 消费意愿较低。
2. 缺少有力的老年产业政策引导
近年来我国老年产业尽管发展较快, 但仍然处于较低阶段。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 国务院出台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对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政策倾向, 但是仍缺乏全面、系统的行业规范和明确的市场准入规则, 对老年产业的生产、经营、消费等环节缺乏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年事业, 但是民间机构在资金支持、土地政策、税收等方面无法享受到公办机构的优惠, 以至于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老年人对民间机构服务质量满意度不高, 而公办机构资源紧张又无法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表2列出了近年来中国社会服务机构床位数。从表2中可以看出, 尽管近年来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床位数持续增多, 但相对于中国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而言, 无异于杯水车薪, 无法满足老年人入住需要。
单位:万张、张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3. 专业护理人员缺乏, 且素质不高
相对于中国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 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且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万艳 (2014) 针对养老院的一项研究表明, 入住民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或多或少遭受了一些来自机构及护工的暴力, 这些暴力可以归纳为热暴力和冷暴力, 机构护理人员个人素质不高导致老年人虐待发生的原因之一, 养老机构暴力的存在打击了老年人的入住意愿, 伤害了老年人的感情和自尊。除了护理人员素质不高以外, 中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人数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缺口达千万人。
四、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思考
1. 开发研究新型老年产品, 丰富产品种类
中国老年产业应立足于老年人特殊需求, 量体裁衣地设计与制造老年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创新产品设计理念, 开发更多的、价格低廉的、保健型的老年产品。由于老年人更看重物品的实用性和低廉性, 因此厂家本着便利性原则, 更多地推出实用性产品, 并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2. 政府加强政策引导, 走产业化道路
首先, 政府要对民营资本的介入进行相关的税收优惠, 并提供政策性贷款。对于社会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应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对针对老年人注册成立的老年产品生产厂家, 鉴于利润率较低, 应在5年内减免相关税收;鼓励交通、金融、银行、保险、旅游资源向养老领域聚集。其次, 对老年产业的性质进行明确规定, 可以将老年产业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对于营利性的老年产品企业, 政府要积极引导, 提供必要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于非营利性老年产品企业, 政府要负责买单, 注重社会利益。再次, 提高护理人员工资水平,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最后, 政府积极制定老年产业政策和相关市场准入规则, 对于不合格的生产厂家要坚决予以退出, 对于诚信经营、产品质量较佳的生产厂家给予培植和鼓励。
3. 转变老人消费观念, 着力提高购买力
一方面, 清晰认识社会保障制度与老年产业的内在关系, 只要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解除老人后顾之忧, 才能释放出消费需求, 促进中国老年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 鼓励老年人购买服务要加强消费“示范教育”, 子女在消费方面容易接受新的消费理念, 子女亲身实践, 形成示范, 老年人也会慢慢转变消费观念, 这对于老年产业的发展无疑是有推动作用。
4. 积极发展商业保险, 鼓励购买养老服务
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开发针对老年人的资产管理服务。商业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职能对老年人有重要的价值, 是一种互惠双赢模式。老年人工作期间的储蓄要多于大多数年轻人, 我国城市老年人至少拥有一套住房, 根据现在市场行情估计, 如果居住在北京二环以内, 老年人会拥有价值超过200万人民币的房产。这些资产通过合适的处置就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比如“以房养老”, 就是此类业务的一种, 因此, 要积极引导发展商业保险业务, 鼓励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应斌.中国老年产业发展障碍与出路.商业时代[J], 2003 (20) .
[2]彭雅惠, 王晗.把“养老”做成“朝阳产业”.湖南日报[N], 2014-10-11 (003) .
[3]曹连峰.东营市老年服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分析.科技向导[J], 2014 (05) .
[4]郭春慧.关于建设老年产业服务基地的思考.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13 (03) .
[5]徐京.老年产业, 想说爱你不容易.中国老年报[N], 2001-2-24 (001) .
[6]张启涵.老年产业:一座待挖的产业“金矿”.牡丹江日报[N], 2010-5-5 (002) .
[7]蔡恩泽.老年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中国审计报[N], 2014-1-13 (006) .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未来发展机遇 篇3
但是,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整体仍呈现落后的窘状,可以用“两多、两少、两小、一弱”来概括,即老旧机型多、小企业多,保障设施少、专业人才少,产值与利润小、整体产业规模小;支撑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体系依然薄弱。
不过,现状虽然不容乐观,但激发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在改善,当前,通用航空已经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国务院也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配套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对民航业特别是通用航空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和详细的权责分工,民航局会同财政部发布实施了《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通用航空企业给予了政策性资金支持。2013年10月份,民航局还专门成立了“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此统筹行业资源,加大通用航空工作力度。近期,解放军总参谋部、民航局又发布了《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简化了通用航空飞行任务、机场建设等审批流程,此外,新发布的《私用驾驶员执照申请人和持有人体检鉴定及体检合格证管理咨询通告》大幅下调了私照飞行员体检标准,使得大众学习飞行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上述政策变化显示,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即将迎来一段蓬勃发展的时期,在产业大发展的前夜,把握好未来发展的机遇十分重要。
笔者认为,未来,包括机场运营服务、通航作业、航空旅游、航空教育培训、航空应急救援、通勤运输、通用飞机制造及通航技术等重要产业板块将进一步被激活开发,通用航空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形成和完善。
机场运营服务
通用机场不仅是开展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的必备基础设施,更是通用航空产业资源的承载平台。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通用机场及临时起降场点399个,而美国全国共有近2万个通用机场,巴西有近2500多个通用机场,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的不足限制了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要发展通用航空先修通用机场”已成为业内共识。
通用机场具有“耗资少、建设工期短、对自然生态破坏小、基本不征占粮田、服务项目多”等优势,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地政府纷纷把通用机场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我国通用机场数量的大幅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现实需求。
随着通用机场数量的增多,通用机场将与民航运输机场、铁路、公路、海路共同构成国家立体交通体系,包括通用机场建设、飞机维护与修理、油料储运、航材储备与供应销售、航务服务、导航设施与空管指挥以及使用航空器从事各项工农业作业、公商务飞行、机场管理、教育培训、个人休闲娱乐、体育文化、应急救援飞行、航空博览会展、交通服务、酒店服务等在内的通用航空机场运营服务业将落地发芽、蓬勃成长。
通航作业
作为一种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方式,通用航空可为农业(灭蝗灭虫、飞机播种、飞机除草、农化施肥等)、工业(航空探矿、航空摄影、航空测量、海上石油、陆上石油、电力、海监、交通、环保等)、林业(飞播造林、航空护林等)、气象(人工降水、大气监测)等行业和部门提供飞行服务,特别是运用航空摄影、遥感等手段能够获取航空图像及其他遥感信息,为国民经济各有关部门进行勘探、设计、调查、科研等活动提供可靠、精确的原始数据和基础资料。此外,通用航空农、林、牧、渔业作业服务能够高效实施大面积航空种植、航空施肥、航空防治病虫害喷洒,对农作物、牧草和森林等进行管护,对农作物进行脱叶催熟和干化和实现人工降雨、防雹、灭鼠和护林、动、植物和渔业资源以及虫情、水情和火情等的实时监测。
此前,青藏铁路的后期建设、沧江的大型水电站、新疆石油开发运输、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海洋石油开发、西部电信工程等建设项目都成功应用了通用航空技术,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通用航空企业数量、通用航空飞行服务项目数量将随着本行业和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渐增多,呈现出通用航空作业项目枝繁叶茂的发展态势。
航空旅游
据统计,国外航空旅游(空中游览及旅游包机)飞行量约占通用航空飞行总量的40%~50%。世界上有近千家各类通用航空企业开展空中游览、航空旅游业务,不少城市或旅游景点周边有数家或数十家企业同时在经营此类项目,一般公司均拥有10架以上各类飞机,不少公司拥有30~50架飞机且均能盈利并实现良性循环和发展壮大。以美国为例,该国有5000多架固定翼飞机和旋翼机从事航空旅游,年平均载客达到200万人次,收入约40亿美元。澳大利亚也是通用航空大国和旅游业大国,拥有10000余架通用飞机,约2000架从事空中游览及航空旅游业务。
随着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通用飞机数量的增加,通用航空可与观光旅游业紧密结合,游客乘坐小型飞机低空飞行饱览山河美景将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方式。
航空教育培训
当前,我国通用航空从业人员已超过11000人,其中管理人员约占20%,空勤人员约占16%,机务维修人员约占23%,其他人员约占41%。美国通用航空的相关从业人员达120万人,其中通航飞行员达63万名。巨大的数字差别显示了我国通用航空人才的匮乏,同时意味着我国通用航空教育培训市场巨大。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通用航空教育培训潜在市场将逐步得以激活、开发和拓展。
2001年,全国只有飞行员8380人,现在飞行员总量已增加至32960多人,年平均增长13.3%。2001年,只有飞行学院一家在进行执照培训,目前,进行培训的飞行员学校已达12家,还有20多家有能力进行私照和商照培训。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和安阳航空运动学校、青岛九天国际飞行学院等学校已将通用航空人才培养列入了学校重点教学任务,开设了通用航空相关专业的教育培训,其中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投入力度最大,该校专门设立并组建了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民用航空学院、机务维修培训中心、大学生飞行队和飞行实践基地,建设了专门的飞行员培训机场和机务维修实习基地,基本形成了“先进通用飞机设计制造与示范协同创新中心”框架下的多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用航空人才培养模式,每年向社会输送通用航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超过千人。同时,按照民航法律规定,通用航空企业可取得私照和商照的培训资质,当前我国数十家通用航空企业已经开展通用航空飞行员培训业务,大部分通用航空企业将通用航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点业务。
“中国梦,飞行梦”,随着通用航空政策的健全、通用航空教育培训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将有机会学习飞行、从事飞行事业和实现自己的“飞行梦”,越来越多的通用航空机务维修、空管、运营等专业人才将应运而生。
航空应急救援
通用航空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突击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空中盾牌。通用航空在特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特别是在大风、大雪、大水,中心城区灾难现场、荒郊、山区和高原地区等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和应急人流、物流与信息流中实施救援有较大的适用性。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中国民航紧急调集通用航空救援力量实施“灾情侦察、航拍、航空遥感信息传递、运送救援人员和物资、撤退受灾民众或伤员、援救受困人员、吊运大型救援设备、中继通讯、卫生防疫”等救援任务,发挥了显著作用,引发社会极大关注。
除了应对自然灾害外,通用航空可以在“空中治安巡逻、打击恐怖主义、追击嫌犯、缉毒缉私、交通巡查指挥、疏散引导、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医疗救护”等活动中发挥其它交通运输方式无法替代的空中运输、侦察、救援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是维护社会安全和谐稳定的有效措施。在巨大的社会需求引导下,通用航空应急救援服务市场将实现大踏步发展。
通勤运输
目前,民航运输市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运力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之间的航线上。通用航空凭借起降条件要求不高、运行成本低廉、灵活便捷等优势为私人出行大中小城市、偏僻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提供个性化交通服务。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加速阶段,居民消费已从小康达到宽裕。购买和租用公务飞行等私人空中交通服务逐渐为人们所接受。通用航空交通具有省时高效、便捷灵活、安全舒适等优点,可为商业贸易、行政管理等群体提供低成本的个性化飞行服务。乘坐通用飞机出行,根据客户需求较为自由的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大大节省了登机时间、航时和无法直达的经停、转机时间,没有或很少有航班的偏远地区也能到达,人们在乘机过程中可以享受“宽敞舒适的高端配置机舱、供应冷热水的盥洗室、浴室和随时提供热食的厨房”等服务,可以在飞机上办公、打电话、上网、开会。像“2013年10月27日王金霞乘坐一架银灰色直升机,从安庆市飞到岳西县天堂镇山里叶畈村王龙组娘家”这样轰动一时的现象,将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常态。
通用飞机制造
因我国通用航空产业长期发展滞后,目前仅有运12、运5B、“海鸥”、“海燕”、阿若拉、“小鹰”500、“钻石”、“蜜蜂”、锐翔、AC3系列直升机等国产通用飞机在产,远不能适应我国通用航空市场发展需求。随着通用航空科技进步和行业的整体发展,更多国产先进公务机、多用途通用飞机、航空运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飞机产品将应运而生。
通航技术
虽然我国通用飞机制造业仍很落后,但基于航空军事工业和民航大飞机工业的航空科研体系和学科门类已基本齐备,科研人才、设备条件可以构成我国通用航空科研体系的基础支撑。未来,越来越多的“通用飞机复合材料制造中心、通用航空工程中心、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通用航空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技术支撑平台、通用航空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平台、飞机设计制造一体化研发中心、虚拟环境仿真研发中心、飞行器适航检测中心”将逐步建成,“飞机自驾技术、无人机飞控技术、先进数字化综合航电系统集成技术、综合试验验证技术、先进传感器技术、试飞安全技术、风险评估与试飞安全管理技术、分系统试飞测试技术、机载系统试飞验证技术、设计制造一体化数字化技术、多链路融合空地一体信息共享系统技术、通用飞机先进气动布局与高效率螺旋桨设计技术、低成本混杂复合材料设计技术、超薄蒙皮结构稳定性设计、先进电动机技术、高效能电池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活塞航空发动机技”等一系列通用航空科学技术将获得突破并实现成果转化。
比如,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技术将广泛获得应用。ADS-B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和利用空—地、空—空数据链通信完成通信监视和信息传递的空管监视服务新技术,能够实现“无需职守,无需应答,全天守运行,通过精确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数据监视获取飞机位置、高度、速度、航向、识别号和其他信息,飞机和地面之间互相广播各自的数据信息”等功能,具有监视能力强、精度误差小、数据更新快、建设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受特殊地形影响小等优点,是当前国际民航界监视管理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方向。美国、澳大利亚等通用航空大国均已大范围部署安装了ADS-B系统。我国近年来开始在通用航空领域大力推广应用ADS-B技术,制定了“西部先试先行,向西向东稳步推进”和“突出重点,协调建设”的ADS-B整体建设应用原则,出台了《中国民航ADS-B实施路线图》针对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终端区和机场场面4个部分的地面站建设和机载设备的安装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步骤,计划于2026年完成全国ADS-B系统的布设。当前,成都一拉萨航路、南中国海三亚情报区、沈阳法库低空服务站试点等单位均已成功安装并试运行了ADS-B系统,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 篇4
发布日期:2008-08-0
52008年,中央财政共安排418亿元用于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财政部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中国再生金属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1~5月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和运营情况1、10种有色金属产量1011.7万吨,同比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12.95个百分点,其中精练铜152.8万吨、原铝542.8万吨、铅115万吨、锌1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9%、12.4%、3.54%和4%。金属产量仍然增长近11%,但增幅回落了13个百分点。
2、6种精矿金属含量产量189.2万吨,同比增长21.4%,增幅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铜含量34万吨,同比增长11.6%。铅含量40万吨,同比增长40%。锌含量107。.6万吨,同比增长20.7%,矿产品产量增长达到21.4%,增幅增长近11个百分点,矿业的热度在增长。
3、铜材产量达到283万吨,同比增长23.6%,铝材产量550万吨,同比增长40.4%,增幅都很大,显现过热的迹象。
4、投资情况: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2.9亿元,同比增长41.34%,增幅仍然很大。其中矿山127亿元,同比增长54.3%,占投资的20.7%,增长1.74个百分点;冶炼310亿元,同比增长35%,占投资的50.5%,比去年减少2.4个百分点;加工177亿元,同比增长44.6%,占29%,增长0.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投资增长仍然不小,在40%以上。矿山略增,冶炼、加工略降。
投资来源结构:在723亿元中,自筹546亿元,占75.5%,国内贷款112亿元,占15.5%,国家预算内资金24.3亿元,占3.4%,利用外资21.4亿元,占3%。可以看到企业的自筹能力占投资的3/4,现在企业的困难主要在流动资金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大,但大部分来源于自筹,贷款只占15.5%,从投资情况看,铜、铝、铅锌冶炼新开项目明显回落,但规模仍然偏大,矿山比例在提高,外资投入明显下降。
5、进出口情况:进出口总额395.72亿美元,其中进口2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出口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进出口额虽都有增长,但增幅均大幅下降。
铜的进出口:进口未锻轧铜64万吨,同比下降21.6%,铜材42.4万吨,同比下降0.4%,粗铜9.1万吨,同比增长40%,铜精矿实物量229万吨(约含金属量65万吨),同比增长21.6%,铜废料实物量243万吨(约含金属量50万吨),同比增长14.4%,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铜的总进口量折金属量约含铜金属量220万吨左右。
出口情况:未锻轧铜4.9万吨,同比增长87%,铜材24万吨,同比增长20.7%,出口约含铜金属量22万吨左右,可以看出出口量有限,1~5月中国铜的净进口量约200万吨,国内铜需求量是很大的,而且在大幅度增长。
铝的进出口:进口未锻轧铝12.3万吨,同比下降4.8%,铝材28万吨,同比下降0.7%,氧化铝197万吨,同比下降15.1%,铝废碎料实物量90.5万吨(约含金属量63万吨),同比增长10%,废料进口也有较大增长。
出口情况:未锻轧铝31万吨,同比增长29.3%,铝材79.1万吨,同比下降1.3%,净出口未锻轧铝18.5万吨,同比增长69.4%,净出口铝材51.1万吨,同比持平,可以看出铝和铝材仍保持每年160~170万吨的净出口,国内市场已供大于求,随着电价的提高和出口政策的收紧,铝工业将面临严重挑战,发展再生铝产业的优势将更加突出。
6、利润情况:1~5月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点联系的73户企业实现利润256亿,同比下降7.69%,其中22户铜企业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17.9%,但增幅回落25个百分点;22户铝企业利润94.8亿元,同比下降20%,15户铅锌企业利润18.55亿元,同比下降44.33%,明显可以看出铜比较好,铝、铅锌利润都在大幅度下降。
二、再生金属产业为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扩大金属再生利用本身就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结构性措施,以再生铝与原生铝相比为例,其能耗不足原生铝的5%,减排97%以上,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与资源替代效应。同时,从再生铝自身而言,再生铝万元工业增加值标煤能耗仅为0.8%,不足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优势。
再生铝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上海新格有色金属集团自收购福建灿坤铝熔炼厂后,目前已准备在重庆建设50万吨再生铝项目,上海新格集团再生铝产能将达到10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再生铝企业。太仓(怡球)金属有限公司、重庆华福铝业公司等规模再生铝企都已计划提高生产规模,提高技术,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再生铝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组合式熔炼炉在再生铝行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可以节省20%的能量,很多企业采用气流加热的方式,使废铝回收率达到92~94%。
在2008年4月10日国家环保部公布的62家新增进口7类废物定点单位名单中,超过50家是再生金属定点园区内企业,说明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建设再生金属园区,集中处理废金属拆解和冶炼加工以及“三废”的治理,是再生金属行业的发展方向。
将金属加工的前端、熔铸、铸轧直接建在冶炼厂或和冶炼厂直接合作已成为发展潮流,不仅节约了重熔的能耗,也应成为再生金属行业重视的方向。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已制定了铜、铝、铅锌四大品种冶炼能耗标准,作为企业对标的标准,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再生金属冶
炼能耗标准尚未制定,但也应引起再生金属企业的高度重视,真正下大力气改善能耗和环保指标,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面对能源价格大幅度提高今后开展的长期工作,应引起再生金属企业高度的重视。
三、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做大做强再生金属产业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为再生金属企业的融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2002年7月30日,豫光金铅成功上市;2007年9月21日,精诚铜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08年1月16日,浙江海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另外,宁波金田铜业集团目前已经处于上市辅导期,还有河南豫北金铅集团、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正积极准备上市的有关工作。
中国再生金属产业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备受行业关注的废旧物资回收增值税政策调整方案已初现端倪,预计将于下半年出台。此次废旧物资增值税调整将维持现行在产废环节增值税征税政策不变,在回收和利废环节恢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机制,对废旧有色金属回收企业与再生利用企业都征收17%增值税税率,继续对利废企业实行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这将对降低加工利用企业的税收负担、规范废旧物资的进口秩序起到积极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循环经济法》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回收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利废优惠政策等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再生金属行业发展历程中将具有里程碑意义。《循环经济法》目前已进入报批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望出台。今年前5个月铝合金出口28.2万吨,同比增长88.08%,铝合金出口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原铝变相出口的其他渠道被堵住后,以铝合金名义变相出口原铝开始逐步被一些电解铝厂家或贸易商利用,导致铝合金出口大幅攀升,这给再生铝
行业健康发展带来沉重压力。因此建议再生铝企业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解决电解铝变相出口问题,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下一步国家相关部门还要组织开展落实《铝行业准入条件》,对现有再生铝企业全面实施认证。
四、总结经验,搞好规划,推动再生金属工业健康发展
随着金属废料回收和进口量的增加,再生有色金属已成为一个大行业,今年1~5月,再生金属产量达到243万吨,其中再生铜95万吨、再生铝124万吨、再生铅20万吨、再生锌3。8万吨。国内回收废有色金属约为105万吨,进口废有色金属333.79万吨,同比增长12.39%。今年1~5月中国再生铜在铜的总产量中占21%,还有一部分精炼拆解后直接利用的未统计进来,利用国内外废铝生产的再生铝约占铝消费的20%,再生铅占铅产量17%以上。这3大品种的再生利用量全年约580万吨,预计全年有色金属总产量2430万吨,再生占原生比例约为24%。
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 篇5
大气治理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一、大气治理行业发展现状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表示,大气污染治理主要领域在于脱硫、脱硝和除尘等,其中除尘和脱硫处于发展成长期,脱硝正处于发展导入期。目前脱硫行业已经进入产品同质化、商品化阶段,竞争激烈导致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但火电脱硫领域行业集中度较高。
2014年当年新建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0.36亿千瓦;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7.6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83.0%,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92.1%。
随着国内对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正式出台,脱硝市场呈现大幅增长。2014年当年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2.57亿千瓦;截至2014年底,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6.87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75.0%,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83.2%。
火电厂除尘行业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但随着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和加强对PM2.5治理的呼声提高,除尘领域将可能转型升级,未来拥有核心技术的环保企业将有条件占据优势竞争地位。截至2014年底,火电厂安装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机组容量超过1.89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22.9%。其中,袋式除尘器机组容量约0.75亿千瓦,占比9.1%;电袋复合式除尘器机组容量超过1.14亿千瓦,占比13.8%。
二、大气防治推进情况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表示,2015年5月,环保部制定并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6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6项标准涉及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合成树脂、无机化学、再生铜铝铅锌等。
至此,“大气十条”要求制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25项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已全部完成。环保部披露的2014年“大气十条”的考核情况显示,完成情况较好的任务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清洁生产、燃煤小锅炉整治、煤炭总量控制、油品达标供应、黄标车淘汰等,平均得分率在80%以上。
完成情况一般的任务包括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等方面,以及煤炭洗选加工、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等任务,平均得分率在50%~80%之间。
完成情况较差的任务主要包括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散煤清洁化治理、机动车环境管理、秸秆禁烧等,平均得分率在50%以下。
2015年,环保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省(区、市)2014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情况进行考核,督促13个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省份采取整改措施。同时,环保部对减排存在突出问题的5个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城市实行环评限批,对37家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对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的火电企业扣减脱硫电价款5.1亿元。
针对包括大气污染在内的环境问题,2015年以来,环保部陆续对沧州、承德、临沂、吕梁、无锡、马鞍山等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约谈。仅在华北环保督查中心管辖区域,被约谈后,沧州市29名、驻马店市7名、保定市3名、承德市18名,共57名相关主要负责人被批评、警告、免职。
在这一系列强硬措施实施前的2012年冬,我国1/4国土面积、约6亿人受雾霾影响;2013年,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之最;2014年,大范围雾霾依旧频频造访。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称,到了2015年上半年,三大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均实现了大幅下降。其中,京津冀同比下降22%,长三角下降16.2%,珠三角下降20.5%,74个重点城市平均下降17.1%。不仅是PM2.5,PM10、SO2、NO2平均浓度同比呈现明显下降态势。
2015年7月20日,环保部透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指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初见成效,相关各方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仍任重道远,环保部要与有关部门和地方继续加强协同配合,把防治措施一项一项落到实处,让蓝天更多,让群众满意。
三、大气治理未来研究重点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指出,2015年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试点工作已经启动,目前进入实施方案编制阶段。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中国大气污染来源多样、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从重霾天气的应对向大气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转变,控制技术重点需要从以往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管理技术要求从城市向区域尺度的空气质量监管转变,这些都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提出了新的迫切的需求。
这一专项工作是以支撑治理雾霾及光化学烟雾等大气问题为总体目标,按照“统筹监测预警、厘清污染源头、关注健康影响、研发治理技术、促进成果应用”的思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协同攻关和成果共享机制,协同开展大气污染形成机理、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污染高效治理技术、大气质量改善技术策略等研究,提升大气环境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为不同阶段和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专项的主要任务包括:统筹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研究,完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及质控标准,建立统一科技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对重点地区雾霾二次细颗粒物形成机理及扩散规律、影响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因素、污染源解析方法等研究;加强对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加强大气污染与心血管、呼吸道等疾病关系及临床诊断和防护干预产品等研究;加强污染治理高效技术研发;开展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来源识别及区域联防联控技术集成研究等。专项的实施年限为2015年至2020年。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国动漫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篇6
美术学1101班 熊斯敏 2011111822
一、中国动漫发展史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希望现在对日本动画津津乐道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历史。20年代动画先驱万氏兄弟开始研究动画制作,制作了第一部中国自制动画《大闹画室》。
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制作完成。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 《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这段时期,我国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并结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内,我国的动画发展还是领先于日本的,虽然日本1963就有了《铁臂阿童木》这样的长篇动画,但我国有大型动画《大闹天宫》,并不输于日本。而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应用到动画中来,是日本完全无法比的。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一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能也是当时为什么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因之一吧;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视在 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主要还是在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
文革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的受到了影响,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终于又迈开了沉重的步伐,但是,文革带来的滞后却是无法改变。这一段时期,虽然动画产量又开始回复,每年还是有许多动画制作出来,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经不复。这个表现在很多方面:
其一,不再探索新的动画形式,现在见到的,也就是建国时候的那几种传统艺术动画了;
其二,可能是因为成本太高,水墨动画几乎不再做了,20年中只做出来一部;
其三,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没有在动画的取材方面做出突破;
其四,文革时期,中国 许多动画人才流失了,而改革开放初期,又不能马上找到这方面的人才
90年代初,中国引进了一些国外动画片,其中特别要提到的就是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圣斗士星矢》在国内播放后,引起了一阵斗士热,给中国人看到了日本动画的一点点轮廓。其后,又有世界上的各种精品动画引进,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是尝试之一,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
1999年开始制作的《我为歌狂》、《白鸽岛》与《封神榜传奇》
中国动画界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尝试,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欣赏到中国自己的精彩动画作品。
二、中国动漫特点
1、体制弊端
中国是个奇怪的国家,在所有的文化传播载体上,极其偏爱电视。好的书,要拍电视,拍了还要翻拍。好的漫画,也要电视化,就象《风云》《中华英雄》都是不闻漫画只见电视.还拍《海贼王》真人版电视。反之看看日本,好的小说第一时间动画化。再说制作。日本的动漫是先有漫画再依据漫画的销量决定动画与否。一部好漫画连载十年是常有的事,而中国的喜羊羊据说一周可以制作十几集。优劣大家只要看一集就知道了。
2、分类狭隘
日本的动漫是按内容分类,大体有少儿、少年、少女三类。国产漫画只有少儿漫画一类。从国产漫画有以来,官方一直视动漫为小孩子的玩意,狭隘的只发展少儿动漫,这从央视的少儿频道和奥飞的官网分类可见一斑。就算是少儿漫画,中国也是做也不好.3、国家扶持无目标
国家只一味扶持,却没有主导动漫发展方向,导致国产漫画在市场利益推动下形成了时长最长质量最差的局面。而每年的相关总结会议报喜不报忧,一派歌功颂德说时长。
4、商业太浓
中国向来商业味就很浓,为了利益,做什么都不用心。不说什么食品药品,就说动漫,动画不用心做,手办不用心。就知道糊弄。
5、表现手法
中国动画艺术特征来自于传统艺术,受中国哲学和美学思想所影响,出了世界共有的 幻想 夸张 之外,中国最具特色的特征是 写意。
总之,不解决国产漫画本质上的分类,规范漫画产业链,说再多都无益于国产漫画的发展。
三、中国动漫与国外动漫的差别
1.定位不同,中国动画基本定位在低幼龄年段,而外国的则是老少皆宜。中国来是什么教育片之类的,外国的较娱乐化。
2.收到限制,中国的动画受政(韩度)府限制严重,欧美的不清楚,至少日本的创作自由。3.是否商业化,中国动画制作严重经费不足,但日本由于展开商业化,一部动画收益比中国的多多了,同时经费也多 4.中国以为多久是好,像什么蓝猫三千问的号称世界最长动画,刚刚看了ACFUN的一片文章,如此科普动画倒是漏洞百出。而外国的短小而精悍的动画并不少。
5.创意问题,我想中国的漫画家们,动画工作者们的实力,画工并不比日本的差,甚至超过日本,但创意好的作品太少,偶而有看到漫友上的的漫画,少年漫还行,少女漫基本就一个样.四、中国动漫以后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动漫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又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道路?很多专家学者给出了理论上的解答,给出了未来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方向。
1、庞大市场的巨额诱惑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数字内容产业规模现已超过4万亿元。2008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100亿元,增长率为26.4%。数字内容产业已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认为重点发展产业。从全球来看,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中国目前每年儿童食品的销售额为人民币350亿元左右,玩具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00亿元左右,儿童服装每年的销售额达900亿元以上,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每年的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以此类推,中国动漫产业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
2、构建梯队式完整产业链
过去的2009年称得上是动漫产业在中国激情燃烧的一年。一方面是国家的扶持政策为动漫产业的枝繁叶茂灌注了活力,另一方面是国人对动漫观念的更新,形成了巨大的文化需求,刺激了动漫市场的空前活跃。基于两股合力的作用,全国各地动漫产业计划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最受关注也是饱受争议的一项就是关于动漫基地的打造。
3、财政与人才支持双管齐下
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 篇7
卜蜂国际有限公司CEO (香港)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 (中国) 资深副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及甘肃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白善霖
如今的生猪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无论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加工企业, 都面临着全新的、未曾遇过的挑战, 但同时也拥有历史上最大的机遇。什么是危机?有机会就有威胁, 有威胁就有机会。通过本次论坛, 让我们共同识别机遇、抓住机遇, 采取正确的生猪发展模式, 共同交流如何把我们的“猪经”念得更好。
目前, 中国生猪产业处在转型期, 大到宏观经济, 小到某个行业。自古以来, 就有“猪粮安天下”之说, 当今中国人的食品结构中猪肉已占60%, 生猪生产是攸关社会稳定的大产业, 也是具有巨大商机的产业, 对大投资商、金融家、银行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收入增长和城镇化是猪肉消费增长的驱动力, 中国猪肉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消费空间。50头猪以下属于小规模养猪, 50头以上为规模化养猪, 过去规模化养猪只占中国养猪总量30%, 2007年首次超过50%, 标志着中国进入规模化养猪的新时代, 也是在2007年中国养猪成本超过美国。从2007年开始, 中国饲料工业也发生重大变化, 之前中国饲料企业不断增加, 2007年全国15000多家达到顶峰, 但此后每年都减少1000多家饲料企业, 3年时间共减少4000多家饲料企业, 中国饲料行业已进入优胜劣汰阶段。生猪产业同饲料工业一样, 即将进入优胜劣汰阶段。成功的企业应与时俱进, 了解外部环境变化, 先知先觉, 尽早行动的企业才能抓住机遇。
生猪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遭遇全方面阻力。第一方面, 动物疫病的病因越来越复杂, 传统的疫病应对措施功能弱化。现阶段动物疾病损失为什么如此严重?一是宏观因素, 包括产业布局、产业经营行为、市场流动特征、疫病防控体系;二是微观因素, 包括生猪生产模式、种源、营养、环境和管理等。传统的防疫措施功效已弱化, 只靠疫苗已不能解决猪病问题。所以必须寻找根本的解决方式, 从生产模式入手。动物疫病已演化为公共危机, 新的危机防范和处理政策将成为中国动物食品产业全面转型和升级的强大推动力。第二方面,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问题相继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同时也带来了商机。屠宰加工企业都在寻找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生猪来源, 甚至可以提高生猪收购价格, 以建立长期的供求关系。中国政府正在加快立法进程, 加大市场监管的力度, 大力鼓励规模化、企业化养殖,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利好政策向规模化养殖倾斜。第三方面, 原料价格上涨加快。近年, 中国与美国的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变动高度关联, 几乎是同步的。但影响中国生猪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猪病, 猪病严重影响供求关系。未来饲料原料市场价格上涨势头仍将持续, 但原料行情并不会决定企业命运, 因为行情对所有企业都一样, 没有被市场行情打倒的企业, 只有被自己打倒的企业。如果你的养猪效率比别人高, 就不会担心原料涨价问题,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你比别人赚得多, 行情不好时会比别人亏得少。第四方面, 农民养猪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 承担生产和市场双重风险。随着城市用工需求增加和工资增长, 与养猪的利益相比, 很多散养户觉得养猪不赚钱, 且费心费力风险大, 散养户将迅速退出生猪产业。但中国人需要猪肉, 促使企业增大养殖规模, 生猪产业加快转型, 向小区化、规模化方向加快发展。
危机=威胁+机会, 威胁与机会同时到来, 机会属于先知、先觉、先行的人!目前, 市场需求“放心猪”“优质猪”的压力已传导到生猪加工企业, 所以生猪生产者应转变观念, 满足市场要求, 适应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若传统模式失效, 要跳出圈子, 寻找新方法, 原地踏步没有出路。不要担心加大养猪投入, 看似增加生产成本, 其实回报更多。为猪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 猪健康生长, 必将带来巨大效益。例如, 猪饮用5℃水, 水在体内被加热到约38℃;母猪每天饮水20公斤, 升温消耗600卡热能, 如用玉米“烧水”需消耗0.2公斤, 投入0.43元。如果用煤烧热水, 产生600卡热能需消耗0.1公斤, 投入0.07元, 细节决定成败, 要不断提升新理念。
标准化养猪即“同源引种、分段饲养、全进全出、四良配套”, 再配合疫苗生物防护, 是正大集团根据多年实践和欧美养猪发达地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可最大限度减少疾病风险。欧美地区生猪生产水平为什么如此先进, 主要就是从品种、营养、环境、管理等四方面提高生产水平。
用道德与科技创造现代农业新文明!现代猪产业文明内容包括整体生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全面控制疾病威胁, 达到国际产品品质和安全标准, 采用国际先进的绿色生产经营方式。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营销完全统一, 整合经营, 产品的安全性100%可追溯, 并建立高要求的市场准入标准。
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翟国海
辽宁省是畜牧业大省, 2010年辽宁省畜牧业产值1200亿元, 畜牧业加工值1500亿元, 全国排名第7位, 辽宁省是名符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省和调出大省。辽宁也是生猪生产大省, 2010年生产生猪4200多万头, 向外省调出猪肉8000吨, 辽宁省的生猪生产能力在全国也是非常靠前的。辽宁省作为饲料工业大省, 饲料生产规模在2010年第一次超过1000万吨, 达到1130万吨, 产值290多个亿, 在全国排在第4位。辽宁省的畜牧业潜力巨大, 我国东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正大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畜牧业的国际企业, 在畜牧业有着非常大的优势。正大集团曾经引领中国饲料业的发展, 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和示范效应显著, 对辽宁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展望未来, 希望正大集团在辽宁做出新的贡献。中国畜牧业重心正在向东北地区转移, 包括资金、人才和产业等多方面。我非常赞同白善霖副董事长的观点, “畜牧业已发展到模式再造的新阶段”。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 面临着许多新困难、新问题、新机遇, 比如新产业模式如何组织、开展。现阶段生猪产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瘦肉精”, 严重影响生猪生产和食品安全,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李晓成
2010年, 对10个省份、85个县市区的96个屠宰场的健康猪群进行了病原学检测。主要检测6种疾病, 猪瘟阳性率26.8%、蓝耳病28.7%、伪狂犬1.2%、圆环病毒Ⅱ型43.3%、牛粘膜病毒0.2%、乙脑未检出, 反应了临床健康猪群的隐性感染情况。当动物疫情发生时, 常探寻疫原为何物、从何而来, 答案就是健康猪群隐性感染所至。另外, 有些疫情不需根据其病原检测结果, 仅根据天气、饲料等情况变化, 就能准确预测疫情发生, 如猪高热病多发于高温潮湿的季节。2007~2010年期间, 猪病高峰期为2008年, 其中流行最严重的是圆环病毒Ⅱ型, 其次为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上述四种疫病贯穿我国东西南北, 任何地区发生疫情时, 且无论疫病怎么变化、多么复杂, 都能检测到上述四种疫病的存在, 是我国猪病中的“顽疾”。
2010年, 检测73个县137个发病猪场的929个发病猪群样品。猪瘟阳性率38.6%、蓝耳病59.6%、伪狂犬病5.6%、圆环病毒Ⅱ型69.2%。猪瘟感染率, 华北地区最高 (39.2%) ;蓝耳病各地区感染率差不多, 华东地区29.3%、华北地区59.6%、东北地区44.7%;圆环病毒病Ⅱ型在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感染严重, 分别为68.9%、71.2%。2006年以前, 疫病感染率较低;2006年后疫病大规模暴发, 即猪高热病, 在流行过程中, 蓝耳病比重由21%上升到60%, 圆环病毒病由39%上升到45%, 猪瘟略有下降, 伪狂犬病大幅度上升后即一路下滑。检测的重点是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Ⅱ型。
2010年与2009年相比, 猪瘟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感觉病原异常。经对病原测序分析后, 结果出乎意料, 发病猪群的毒株绝大多数为猪瘟疫苗毒, 47个样品中有45个属于这种情况。原先我们常认为猪瘟疫苗毒在猪体内的带毒时间, 中国为14天、德国17天, 但经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调查发现猪瘟疫苗毒可带毒40多天, 而我们目前检测猪瘟病毒的技术和方法还不能区分猪瘟疫苗毒和野毒。我国有猪瘟净化计划, 但还没有可行有效的方法, 迫切期待鉴别猪瘟疫苗毒和野毒的方法。猪瘟病毒在某些地区流行的毒株基因变异, 导致免疫效果不好。但根据我们检测结果, 疫苗对大部分 (74.6%) 猪瘟流行毒株有效。
目前, 我们检测出的蓝耳病病例均为美洲型, 还没有发现欧洲型;高致病性占6 0%, 普通型占40%。与2009年相比发生很大变化, 2009年高致病性占80%, 普通型占20%。虽然蓝耳病病毒基因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化, 但高致病性毒株疫苗和普通型毒株疫苗对当前流行的毒株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圆环病毒Ⅱ型包括欧洲型、美洲型和亚洲特有的亚洲型。我国的圆环病毒Ⅱ型以亚洲型为主, 与欧洲型和美洲型是完全不同。
一个猪场一年发病一次, 不管是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或喘气病, 只要死亡率超过3%, 就记为一次疫情经过。按猪场饲养规模, 分为100头以下、100~500头、500~1000头、1000头以上等四个层次。在2007年的调查中发现, 100头以下的猪场都曾暴发疾病, 但从2007年以来疫病总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100~500头猪场的发病率20%~30%;2009年以来, 1000头以上猪场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断奶仔猪、哺乳仔猪、经产母猪发病率最高, 后备猪和种猪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2008年后, 育肥猪的发病率上升, 其他猪只的发病率下降。疫病防控工作主要有以下难点:第一, 病死猪的隔离、净化工作不到位;第二, 人的流动传播, 疫病暴发时猪场人员不应离场, 外来人员禁止进入;第三, 引种带入病原;第四, 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混合感染。
2006~2010年, 猪瘟病例数不超过10%, 猪瘟在我国流行非常稳定;蓝耳病的病例数从2006年的50.54%降到2007年的48.04%, 有明显下降趋势;伪狂犬病的病例数始终控制在5%以内;副猪嗜血杆菌病有上升态势;喘气病较稳定。2010年, 蓝耳病、圆环病毒Ⅱ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例数量较多。蓝耳病和圆环病毒Ⅱ型非常相似, 导致猪只免疫抑制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 猪瘟多因免疫抑制后继发感染或免疫失败所造成, 所以蓝耳病是“因”, 猪瘟是“果”, 且蓝耳病还可继发细菌感染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 。
2011年, 猪高热病发生的风险依然较高, 流行态势与2010年基本相似, 以散发为主且流行强度明显下降, 若防控到位不会造成大损失。高热病多发于高温潮湿的季节和地区, 发病高峰期在4~10月份, 东北地区会持续到年底。免疫质量和流行强度关系密切, 目前我国发放的疫苗严禁超前免疫和超剂量免疫, 尤其蓝耳病变异弱毒疫苗毒性很强, 一定在天气条件好时免疫。
母猪免疫质量直接影响仔猪健康状况, 主要以蓝耳病、圆环病毒Ⅱ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病为主。注意猪瘟、蓝耳病和口蹄疫疫苗的安全性, 猪瘟细胞苗的安全性高于脾淋苗;蓝耳病疫苗包括国产弱毒苗、进口弱毒苗和灭活苗, 其中灭活苗安全性最高;口蹄疫疫苗主要包括灭活苗和合成肽疫苗, 其中合成肽疫苗的免疫副反应最小。合理使用疫苗和定期检测抗体水平, 是有效防控疫病的“基本功”。
Dr.Gary L Allee, 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教授, 世界权威营养专家:阿里
中国有13亿人口, 美国只有3亿, 是美国的4倍多。从世界范围看, 中国是养猪最多的国家, 存栏5.4亿头, 美国约1亿头。从人均消费量看, 中国人更喜欢吃猪肉, 每年人均消费量约38公斤, 比美国多, 但就所有肉产品的人均消费量看, 美国比中国多, 美国人的牛肉和鸡肉消费量较大。在美国, 最大的25家养猪企业生产了美国40%的生猪, 最大的139家养猪企业, 生产了超过60%的生猪;在中国养猪户和养猪企业虽很多, 但规模要小很多, 中国养猪企业的数目将急剧减少。
美国生猪产业现状。美国1980~2005年猪肉产量提高25%, 上市生猪数量增加8%, 上市生猪的重量增加, 目前约130公斤。请大家注意, 美国母猪存栏量减少21%, 但猪肉产量增加25%, 意味着母猪生产性能在过去25年里大幅度提高, 中国生猪生产也会向这个方向发展。美国生猪生产因采取新技术, 1980年上市生猪体重约110公斤, 2005年约122公斤, 2007年达130公斤;每窝断奶头数, 1 9 8 0年7.2 2头, 2 0 0 5年达9.0 3头, 目前已达1 0头, 在过去25年里提高25%;1980年母猪年产仔猪1.5窝, 2005年2窝, 目前很多大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可达2~3窝。以某个美国规模化养猪企业为例, 母猪年断奶仔猪28头, 每头母猪每年猪肉产量在由1980年约800公斤提高到2005年约1500公斤, 提高幅度达95%。
在1980~2005年的25年里, 美国生猪养殖技术有哪些改进?第一, 采用母猪舍、保育猪舍、生长育肥猪舍, 多点式的生产方式。第二, 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 可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第三, 猪舍地板是漏缝地板, 可使猪远离粪便和尿液。第四, 公母分开饲养, 把初产母猪单独放在一个猪舍饲养。第五, 使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猪肉品质, 1990年只有5%母猪人工授精配种, 2000年60%, 2007年已经超过90%。第六, 猪场的不同猪舍之间彼此远离, 每圈约22头, 每舍96圈。第七, 猪舍设有电脑控制系统, 可控制每一圈、每一栏的饲喂量。
在美国, 并不是每年养猪都挣钱, 1996年养猪很挣钱, 但1998~2000年亏损严重, 2004~2007年底又非常挣钱, 2008年至今, 一直处于低谷。美国2006年饲料成本每头上市母猪约52美元, 2008年达125美元, 比2006年上涨1倍。2006年养猪总成本约110美元, 2008年165~175美元, 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60%。2010年每吨玉米138美元, 现在已经涨到每吨287美元。在美国, 很多玉米用来生产酒精, 副产品是酒精糟, 2010年玉米酒精糟每吨128美元, 现已经涨到每吨252美元, 价格翻一番。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油价而不是猪价, 目前35%~38%的玉米生产酒精, 导致玉米价格飞涨。豆粕价格从2010年每吨319美元涨到每吨420美元。现在美国上市生猪每头185美元, 预计2011年6~7月将创历史最高记录, 达每头200美元。看到这个价格, 大家觉得现在美国养猪非常挣钱, 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玉米价格也达历史新高。养猪利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玉米价格。
美国仔猪断奶日龄约在2 0日龄, 体重5.5~6公斤。随后在保育舍饲养42天, 仔猪每天日增重可达450克, 料肉比1.45~1.5, 42天后可达25公斤左右, 死亡率低于2%。仔猪从出生到上市共170~180天, 生长育肥阶段料肉比2.7~2.8。目前, 美国母猪每窝产活仔12.5头, 每天产奶量10~12公斤;母猪成年体型更大, 且脂肪少瘦肉率高, 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我们的目标是每窝产活仔猪12个, 出生重达1.4公斤, 不能少于0.9公斤, 窝断奶仔猪数更多, 断奶仔猪均匀度更好。
我们的科研猪场有5400头母猪, 设有电脑管理系统, 可统计和评价每头母猪采食量、繁殖性能。母猪妊娠早期和妊娠晚期的营养需求差异很大;胎儿数量不同, 母猪的营养需求也不一样。母猪怀孕前70天, 胎儿蛋白沉积非常少, 母猪怀孕前70天的营养需求量很低, 但怀孕70~80天, 随着胎儿快速生长, 营养需求量迅速升高。我们研究发现, 在怀孕母猪玉米-豆粕型饲料里添加0.2%赖氨酸, 并不影响怀孕母猪的氮沉积, 若饲料粗蛋白含量减少1%, 怀孕母猪氮排放量降低8%~10%, 利于环境保护。
哺乳母猪的采食量非常关键, 尤其高产母猪, 在哺乳阶段尽量避免母猪体重损失, 以免为下次发情配种造成影响。我们对比人工饲喂和自由采食的母猪日采食量差别发现, 人工饲喂5.4公斤, 自由采食5.9公斤, 有0.5公斤的差距, 因此采用自由采食方式, 避免哺乳母乳体重损失。如果满足母猪赖氨酸需要, 母猪的产奶量增加, 仔猪窝增重也相继增加。仔猪每天窝增重2.5~2.6公斤, 母猪的赖氨酸需要量为60~70克。不同胎次母猪哺乳期采食量不同, 头胎母猪的每天采食量少于经产母猪1.5~2公斤。头胎母猪的采食量较低 (每天5.2公斤) , 赖氨酸的摄入量54.6克, 赖氨酸摄入量偏低, 会影响后续繁殖性能。美国目前普遍把头胎母猪单独放在一个猪舍, 单独饲喂特殊饲料, 增加豆粕含量和保证赖氨酸的摄入量。我们在母猪饲料中添加0.3%赖氨酸, 母猪产子数更多, 并提高后续繁殖性能;且添加0.3%赖氨酸可节省饲料2.8%粗蛋白, 减少母猪氮排放20%, 减少猪舍臭味。
哺乳母猪体重损失是分娩后和断奶后体重差异, 应尽量减少母猪的体重损失。若断奶后母猪体重增加, 下次发情只需5天。若母猪体重损失超过10%, 断奶7天后的配种率67.4%;若母猪体重增加, 断奶7天后配种率86.3%。若母猪体重损失超过1 0%, 下窝产子数平均为1 1.1 7头;若母猪体重增加, 下窝产子数平均为13头。从母猪进入产房到断奶, 母猪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 可以明显提高母猪采食量, 显著提高血液中维生素E含量 (提高4 7%) 。另外, 从母猪断奶到再次发情阶段, 保证母猪自由采食, 建议饲喂哺乳母猪料。
Dr.G.R.Stoner, 正大集团饲料技术职能线副董事长、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石格立
猪的生产性能= (遗传+环境+营养) ×管理, 养好仔猪和育肥猪是基础, 母猪饲养水平是重中之重。
美国母猪营养体系。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目标是提高仔猪出生重, 高出生重利于提高仔猪断奶体重, 出生重低于0.9公斤的仔猪应淘汰。妊娠期母猪的营养影响仔猪初生重, 母猪妊娠70天以后胎儿生长发育非常迅速, 母猪乳腺在妊娠80天以后发育也非常迅速。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影响仔猪初生重, 若能量摄入不足会导致仔猪出生重减小, 断奶前死亡率增加, 母猪泌乳量降低、繁殖性能下降;若母猪能量摄入过多, 饲养成本增加, 死胎率增加, 影响母猪乳腺发育, 母猪死亡率和淘汰率增加, 泌乳期采食量减少。仔猪的生产性能与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相关, 提高母猪管理水平可大大促进仔猪发挥生产性能。仔猪断奶重越大, 断奶后生长速度越快, 断奶重每多0.1公斤, 可提前出栏1天。目前, 若仔猪出生重为1.5公斤, 日增重250克, 那么21天断奶时体重6.2公斤;若仔猪出生重为1.5公斤, 日增重280克, 那么21天断奶时体重6.8公斤。若仔猪日增重250克, 需要母猪每天产奶10.7公斤;若仔猪日增重280克, 需要母猪每天产奶11.9公斤。仔猪21~23日龄时, 如果仔猪日增重610克, 那么母猪每天应产奶26公斤, 限制仔猪生长的因素不是遗传因素, 而是母乳。美国母猪平均产奶量为10.9公斤, 标准为12.2公斤, 努力实现13.2公斤的目标。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目标为, 妊娠第5周85%~90%母猪体况恢复正常, 仔猪出生重不低于0.9公斤, 母猪日产奶量12.2公斤。
美国仔猪营养体系。仔猪断奶后1周是关键阶段, 若在此期间无增重, 则需要182天出栏;若增重大于225克, 则需要172天出栏, 缩短10天。仔猪28天断奶时, 小肠结构、免疫机能尚未发育完善, 体内乳糖酶含量高于淀粉酶。建议仔猪断奶后使用高档断奶乳猪料, 其具有促进仔猪后期生长发育、提高采食量、避免拉稀和断奶应激;且断奶仔猪料中含乳清粉 (含有80%乳糖) , 适口性好、易消化、乳糖含量高。仔猪补饲越早越好, 最佳开始时间5~7日龄, 高档乳猪颗粒料比粉状料更适用, 可训练仔猪咀嚼固体饲料及适应饲料气味, 激活消化道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 增强消化道产酸能力及肠壁发育, 减少乳猪断奶应激。保育期饲料比例, 仔猪30公斤前饲料占才采食量15%;仔猪30~100公斤饲料占85%。一般仔猪断奶后3周体重每多增加1公斤, 可提早5天出栏。总之, 仔猪哺乳期饲养及早期补饲影响仔猪断奶重, 断奶后体重越大, 保育阶段生长速度越快;保育阶段生长越快, 全程生长越快。
美国育肥猪营养体系。育肥猪的饲养关键是自由采食, 建议采用阶段饲养法。阶段饲养法根据育肥猪不同阶段营养需要和生理特点设计配方和选择合适原料, 节约饲养成本, 减少对环境污染,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梅里亚 (中国) 家畜事业部技术经理:袁冲
养猪关键在于提高养猪生产效率, 然而猪病阻碍生产效率提高。疾病的防控不能就病论病, 充分考虑疾病间的逻辑关系。目前对猪场危害最大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和繁殖系统疾病, 很多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引发繁殖系统的疾病。呼吸道综合症危害最严重的情况是支原体肺炎和呼吸道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病猪体温41.5℃以上, 呼吸困难, 治疗效果很差, 死亡率很高 (15%~25%, 高发期可达50%) 。一旦发病, 损失不可避免, 2006年江西一存栏2000多头母猪的猪场暴发此病, 每天死亡50多头保育猪, 发病后加强消毒、加强病猪隔离, 用抗菌药控制细菌感染, 为体温过高者解热镇痛, 供应充足饮水, 每天的死亡数降到5头。控制支原体病的关键是在保证适宜温度和空气质量的前提下, 药物与疫苗联合使用效果最佳。
破坏呼吸道的原发性疾病有哪些?一是萎缩性鼻炎, 病原为波氏杆菌、巴氏杆菌和毒素。波氏杆菌可破坏鼻甲骨黏膜, 导致鼻子发炎, 仔猪打喷嚏;且巴氏杆菌大量繁殖、分泌毒素, 影响骨骼生长, 常出现仔猪打喷嚏、萎鼻、生长缓慢或僵猪等现象。萎缩性鼻炎虽不会导致死猪, 但若重视不够鼻腔遭破坏, 易继发喘气病、支原体病, 僵猪增多, 增加生产成本。抗生素虽有效, 但不能依赖抗生素, 最有效的办法是为母猪免疫, 母源抗体的保护效果最佳。二是支原体肺炎。病猪受支原体感染后支气管纤毛脱落, 影响免疫功能, 一般在保育中后期出现干性咳嗽 (中大猪湿性咳嗽可能是伪狂犬) , 可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还可诱发圆环病毒病, 影响生长、降低饲料报酬。防控支原体肺炎的关键是保证空气质量和温度适宜, 高效疫苗免疫。支原体病的潜伏期为28天, 管理者应掌握病猪什么时候开始咳嗽;若病猪42日龄开始咳嗽, 则说明14日龄时已感染支原体, 可在1 4日龄前使用疫苗, 但应选择应激较小的疫苗。
伪狂犬病初次暴发时导致大量猪死亡, 2 0 0 1年前后进入散发阶段,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也可导致母猪流产。根据选定的疫苗制定免疫程序, 防止出现免疫空白或免疫剂量不够的现象。若母源抗体维持低于2周, 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或死亡;若维持4周, 仔猪出现咳嗽症状, 免疫时保证疫苗含量;若母源抗体维持12周且仔猪未免疫, 15周龄后会发病。咳嗽未制止, 仔猪体重会下降5~10公斤。
伪狂犬病猪感染后可终生带毒, 可收集血样检测是否带毒, 若发现胸膜肺炎病例, 很可能已感染伪狂犬病毒。选择优质疫苗可有效阻断病毒扩散, 种猪、育肥猪都应免疫。若仔猪的母源抗体可保护至10周龄, 可不用滴鼻免疫;若仔猪的母源抗体只能维持至4周龄, 必须滴鼻免疫。
蓝耳病常与副猪嗜血杆菌病同时发生, 且副猪嗜血杆菌病不单独流行, 若能抑制蓝耳病传播,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例会大大减少。蓝耳病可导致母猪怀孕后期流产, 保育猪出现呼吸道综合症, 免疫抑制、疫苗效果下降。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红, 卧地不起, 精神紧张, 3天后大量死亡。解剖可见肾脏、膀胱、淋巴出血, 多误诊为猪瘟, 若用猪瘟疫苗紧急免疫, 死得更多。猪瘟肾脏点状出血底色苍白, 蓝耳病肾脏底色较深、充血。蓝耳病常与多种细菌、病毒混合感染, 但其它病原哪个是关键, 尚待研究。
猪一旦发病, 我们的精力集中于主要疾病, 常常忽视“背景病” (即导致主要疾病发生其他疾病) ,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比如猪高热病流行, 主打病是蓝耳病, “背景病”是什么?有没有支原体、圆环病毒存在?若只针对致死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治疗, 反反复复且疗效不佳。注意引种安全和病猪隔离,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可考虑使用药物控制继发病和“背景病”。疫苗免疫要谨慎, 否则疫苗免疫也可诱发蓝耳病;怀孕母猪、多胎母猪不应免疫弱毒苗;严禁超剂量免疫和加强免疫。
在我国猪病临床诊断中, 常将圆环病毒病与蓝耳病相互混淆。蓝耳病病猪渐进性消瘦, 最终死亡;圆环病毒病病猪虽也是渐进性消瘦, 但病猪不死。圆环病毒病为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是慢性病 (蓝耳病是急性病) , 病猪消瘦、苍白、肚子凹陷。圆环病毒病的淋巴节肿胀比蓝耳病厉害, 淋巴节发黄, 但蓝耳病无此现象;肾坏死、肝萎缩、黄疸。有的猪场使用自家苗收效甚微, 但商品化疫苗有效。仔猪早期感染圆环病毒, 会导致免疫抑制, 继发感染多种疾病。配种后的前4天, 圆环病毒不感染胚胎;但胎儿第5天至第70天, 若感染就会导致胎儿死亡, 产仔数减少;胎儿70天至仔猪8周龄, 可导致免疫抑制, 虽感染但不死猪, 后期可出现死亡。年龄越大的猪越不易感染圆环病毒, 6周龄已不易感染。提高母猪抗体水平, 可有效避免仔猪患圆环病毒病。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 (中国) 东北区总裁:刘育龙
【机遇与挑战: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推荐阅读: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07-29
测绘发展的机遇与挑战05-24
21世纪人类大健康产业时代的机遇与挑战09-04
制冷空调行业发展环境 机遇与挑战并存12-06
中国LED显示屏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05-11
论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07-22
发展趋势、机遇挑战11-30
公共管理创新思维发展机遇与挑战论文08-15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