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9篇)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1
论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XX大学 XX学院 XXX)
内容提要:2012年,世界全球化速度加快,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依然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台湾问题尚不明朗;南海问题亟待解决;美国依靠世界霸主的地位依然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关键词:和平、发展、合作、勇于面对
正文:
一、当今世界发展形势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政治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首先要分析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在充分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前提下再分析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好地发展我们的国家。
1、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二)当今国际形势中中国面临的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金融危机剧烈动荡后的缓慢复苏之中,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因为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发生改变和逆转。
1、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我们更加容易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将加强。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然而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3、加快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加强中国经济在海外影响力。此次信贷危机是的国外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忙于自保,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经济投资项目中,像原来被他们垄断的石油、电信行业等。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也
3、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首先,朝鲜半岛风云突变,对东北亚安全形势影响甚大,也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由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所诱发的紧张局势,尽管不是这一地区首次出现的问题,但此次危机对抗性强,造成的连锁反应超过以往。其次,海上安全问题愈益凸现,东海和南海争端同时爆发,中国的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面临重大挑战。今年以来,围绕钓鱼岛和南沙群岛争端以及海上划界问题,中日之间以及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之间,产生了严重纷争。这些问题的出现,有联合国审议海上划界方案的原因,同时也是某些国家违背承诺,蓄意惹事造成的结果。第三,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相互信任,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不确定因素,加之印巴纷争尚未根本消除,中国西南边陲不可掉以轻心。
4、中国在核心科技方面应当加强。中国各个产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惊人的相似,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基本都依靠进口。在缺乏可新技术和部件的情况下,很多产业的贸易壁垒和行业集中度比较低,企业盈利能力高度依靠于销售能力和通路,盈利水平轻易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起伏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进发展,技术瓶颈题目越来越严重。随着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成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突破和跨越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长期对科技发展的不干预政策,大幅增加研究经费,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面对发达国家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中国更应加快树立自主创新的信心与决心。自主创新,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三是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5、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经济新格局。在经济危机下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让人不得放松警惕,也使得我国的国际贸易受到巨大挑战。眼下这场始于2008年底至今还在不断加深的经济危机,正是直接由于以美元为国际货币为基础的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和次贷危机后美国不负责任的将债责转嫁他国而造成其席卷全球。这场经济危机深刻的揭示了现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货币
随着中国不断的崛起,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就给我国的外交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但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也面临一些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化不利为有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中国才能更好的屹立于民族之林。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2
国际化是当今的新形势, 对我国的土壤肥料工作而言, 这是一把双刃剑, 既会带来机遇, 也会带来挑战。如何快速适应国际化、抓住机遇, 并在世贸规定的框架内, 结合我国当前土壤肥料的国情, 制定我国土壤肥料业的发展趋向, 争取我国在国际土壤肥料市场的话语权, 扩大国际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 土壤肥料工作面临的机遇
1.1 加入世贸增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来的机遇
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关税降低。由于在技术水准上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 便造成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巨大冲击, 从而造成国内种植行业严重的经济损失, 影响政府的经济指标等问题。在加入世贸前, 我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均低于国外的产品价格, 而现在价格优势逐步丧失, 但是加入世贸使得我国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1]。为了抓住市场机遇, 获取新形势下市场的竞争话语权, 必须从土壤肥料工作入手, 降低农产品的种植管理成本。根据各地的土质、肥沃程度, 合理选取最佳的肥料与施肥管理措施, 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肥料道路。同时, 重现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 并积极提高拓展其质量优势。
1.2 调整农业结构、农业政策带来的机遇
为了避免入世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强大冲击, 我国政府推出了多条支援型政策, 具体的农业结构调整举措与产业调整政策给我国的农产品也带来了福音。从农业部公布的信息来看, 国家着重于新农业技术的引进、管理技术的创新、支持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合理分配产业结构等领域的工作, 而土壤肥料作为农业技术的根本以及技术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得到而且必将得到国家的大力关注与扶持。
1.3 发展我国化肥行业带来的机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计民生的根本, 而化肥则是农业的发动机, 高效的化肥必将获得高质高量的农业产出。考虑到现代全球市场的广泛流通性与激烈竞争性, 我国亦积极发展自己本土的化肥行业。从科研实验出发, 开发出更经济高效低污染的化肥, 加速国内化肥企业的结构调整, 形成自主产业链, 构建出具有国际市场规模的化肥行业。国内化肥企业若能抓住我国政府政策扶持、市场等有利条件, 发展出高水平的化肥业对进入国际市场, 争夺国际化肥行业的话语权有重大的意义。
2 土壤肥料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人才竞争力不高, 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从事土壤肥料行业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不高、技术水平低、竞争力不突出等问题。在最接近基层的乡镇农机站中, 中专以下水平的人占到了50%以上, 在区县具有初级职称以上的从业人员只占到了约60%[2], 而一些科研能力突出、实力出众的人才又由于高内土肥行业的待遇薪酬水平偏低等因素流失到国外。这对我国土肥行业的发展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人才危机。
2.2 耕地面积减少, 土壤质量下降
我国的土地形势异常严峻并且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我国用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耕地的无限制扩大又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国家认识到这一连锁性反应之后, 制定了退耕还林政策, 该政策挽救了生态环境, 但也使得我国耕地面积较以往的降低。我国地形地貌丰富, 肥沃的土地集中分布在东北以及长江流域, 云贵陕等区域土地贫瘠, 且由于工业污染、农药残留等因素, 土地质量下降严重。耕地与土质若得不到保证, 农产品的产出与质量也将得不到保证, 会严重影响农民、种植场的收入与当地政府的经济指标。
2.3 肥料利用率低, 土地生产率下降
肥料的目的在于提升土地的产出率, 但并非使用了肥料就会获得理想的土地产出, 肥料利用不合理必定造成其低效性。肥料利用率低体现在3个方面:部分地区的施肥量偏低, 与贫瘠的土质不相吻合, 使得虽然有肥料投入, 但却见不到肥料的效益;施肥不合理, 体现在有机肥与无机肥所占比例上, 过量会造成某种元素的沉积, 不仅是一种浪费还可能会造成土质污染, 量不足则使得有劳却无获;施肥季节不合理, 肥料不能被农作物充分吸收, 残留的元素白白浪费。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如果长期累积, 会陷入不断增肥的怪圈, 虽有源源不断的肥料投入, 却见不到农作物产量的显著提升, 经济效益下降。
2.4 肥料行业萎缩, 企业营销机制不健全
与国外相比, 我国化肥企业规模偏小, 化肥品种不健全, 质量参差不齐, 营销渠道单一。以山东省的肥料企业为例, 其最大化企复合肥、尿素的年产量约300t, 而发达国家大型化肥企业的对应产量均在500t以上, 甚至超过800t[3]。在化肥品种方面, 化企并没有将其与我国各省实际耕地的情况相结合, 而是以政府导向为主, 当政府指导某种类型的农作物时, 则提供相应的化肥。在化肥质量方面, 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 部分企业存在着掺假的现象, 使得同样重量的化肥投入却见不到相应的产出。化肥的销售则集中依靠国内的农产品市场旺季的需求, 时间容差小, 渠道架构没有建立起来, 销售分散且量小, 还远远没有足以进入国际市场的规模与体系。
3 新形势下土壤肥料工作应对挑战的措施
3.1 加强地力增强建设
为了增强农产品在质量安全、风味外貌核心领域的竞争力, 从土壤肥料领域入手, 应该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 加强地力建设。要积极实施沃土工程, 改良土壤, 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土质的等级, 科学合理的选择农作物的种植方案与施肥配方;还需防治耕地污染与流失, 保护耕地资源。地力是农产品的基础, 是土肥工作的核心, 在工作中应置于首要的位置。
3.2 增大农田设施、资金投入
积极利用国家提供的政策资金支持, 增大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与覆盖面积, 提高低产农田的产出率。基础设施的投入虽然需要短时间内大量的资金支持, 负担较重, 但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下是可以稳步推行的, 并且从长远来看, 在农田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是具有高回报的, 不仅避免了低效重复工作所需的巨额耗费, 还提高了产出率, 有利于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3.3 引进新人才, 开发新技术
提高土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引进新人才, 通过培训、再教育、竞争激励等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业务能力。组织科研攻关小组, 探究各类农作物经济高效的种植方式与新型高效廉价的化肥等, 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化。
3.4 建立健全土肥标准体系
健全的土肥标准体系有利于我国争取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保护国内的土肥产业与农产品市场。具体而言需建立土质评级标准、化肥质量标准与施用标准、设施建设标准、土肥检测标准、产品质量检测等国家标准, 各地再根据其实际情况, 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标准, 在标准化的指引下, 积极实现产业升级。
3.5 加强法规建设, 强化管理
促进保护耕地的立法, 强化化肥的质量检测与生产管理, 严格按照法律规章执行。工作中, 加强执法队伍的力量与维法力度, 对乱用占用耕地的现象要严肃处理, 打击掺假化肥谋私利的企业, 为我国的土肥工作提供安全绿色的运营空间。
4 结语
土壤肥料是我国农业的基石。为了抓住新形势下的机遇, 应对相应的挑战, 需要政府、企业、种植人员齐心协力, 并从地力建设、基础设施、人才引进、标准化以及法规监管方面切实做好土壤肥料工作, 使其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作出重要的贡献。
摘要:土壤肥料是农业的基础与推进剂, 在新形势下, 我国的土肥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难题。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土肥工作面临的机遇, 并指出了其中的挑战。基于此, 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以期为我国土肥工作做一些理论指导。
关键词:土肥工作,机遇,挑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何礼新.新形势下土壤肥料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广西农学报, 2013 (02) :30-33.
[2]陈耀邦.加强有机肥料建设, 开创土壤肥料工作新局面[J].土壤通报, 2010 (01) :1-5.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法律合作;挑战;机遇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中国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间的合作与对话,促进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建设好“一带一路”,有助于中国更好的“走出去”,以带动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通过法律合作进行解决,以实现互利共赢。
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
由于各国政治体制、历史文化、经济敏感区域、发展水平、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别,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存在矛盾与冲突,会面临诸多法律问题。
(一)海外投资风险问题 。海外投资对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是海外投资大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投资者们对外投资更加便利,有助于促进各类投资项目的开展,扩大海外利益。但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法律制度、投资规范等方面不够完善,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確定性与空白性。“一带一路”中,许多沿线周边国家并不是WTO的成员,因此WTO关于国际贸易仲裁制度就不能约束这些国家,法律适用方面就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还存在东道国并不是《纽约公约》的缔约国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最终结论是有利于中方的裁决,但仲裁结果却很是难落实的,因为很难得到东道国法院对这些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增加,不利于对投资者的保护,挑战着投资者的利益。
(二)环境问题。“一带一路”在环境问题上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其所经过的欧亚大陆,气候干燥,降水量稀少,生态环境极度脆弱,致使“一带一路”在社会承受力方面显示出了明显不足。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对环境保护都十分重视,各个国家为了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制定出了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严格的国际环境标准。如果投资者希望在东道国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不影响自身的投资与建设,那么就必须要遵守当地的环境标准与政策,不得随意破坏,肆意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有效的处理,会引发投资者和当地居民产生矛盾和冲突,进而迫使东道国政府设置环境绿色壁垒,采取环境规制措施。由于“一带一路”中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各有不同,各国制定的环境标准也并不一样,所以在环境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环境问题挑战着各个国家。
(三)恐怖主义威胁问题。如今,侵略战争已不再成为人类所遭遇的最大的安全威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传统安全领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恐怖主义、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不断肆虐,给国际社会带来极大不稳定因素,挑战着国际环境的安全与发展。而“一带一路”就正处于这样的威胁之中。由于历史文化和外部国际环境的不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各种争端,这对“一带一路”建设来说存在着极大的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面就是对基础设施进行互联互通,以促进贸易的便捷。如果任由这些威胁挑战国家的秩序,内部政治呈现出不稳定性,会出现对交通干线的破坏,阻止货物的过境,抵制贸易等严重干扰,进而影响建设的进程,这对中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二、法律合作机制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涉及的主体范围较广,层次存在较大差异,各个主体国情、文化、需求、自然环境包括受到的外部环境都大为不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自由往来日益频繁,内部之间、内外之间存在的许多冲突都需要用法律来予以调整和规范。法律领域的合作,不仅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新的机遇,也能对我国及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与帮助。
(一) 在投资方面加强法律合作。“一带一路”会促进各国之间的投资与合作,重视海外投资保护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加入国际社会。在贸易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在某种程度上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做法是,通过签订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议来保护本国的海外投资,如双边投资保护协议、避免双重征税协议等。通过协商、谈判,尽可能地将各方面的事项予以规定,更具形式化,为争端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前提。通过明确各自责任,从法律层面上对投资者进行支持与保护。由于“一带一路”涉及的地域较广,各方之间存在的争议也各有不同,建立统一的争端解决机制会在执行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困难。因此,可以在以各方均衡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双边或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提高法律的确定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在环境方面加强法律合作。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会影响环境,各国不能片面强调国家主权,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体现在国家主权在一定层面上的让步。“一带一路”涉及的地域环境十分特殊,因此对环境的保护更是尤为重要。这需要在环境方面制定法律法规,在协定中强调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但这种保护可能为一些国家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所谓的便利,这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各国在制定环境规制措施时应符合真正保护环境、非歧视的要求。“一带一路”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解决过剩产能问题,涉及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包括跨国公司的环境标准准入等。通过协商与谈判,各国缓和利益冲突,调节各方意志,制定出符合各方需求的约定,这样才能有效的实施国际环境法,有助于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环境加以合理保护,推动“一带一路”的结构升级。
(三)在安全方面加强法律合作。安全的国际秩序能够引导国际社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涉及的主权国家众多,其中的冲突与矛盾,仅仅凭借一国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打击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等不仅需要国际立法的规制,还要求各国建立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本国适用的国内法,加大打击力度,并且各国不得随意更改或者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否则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也不利于经济建设。各国相互制约与促进,借助法律将“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恐怖主义、分裂势力等问题加以规定,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及时完善相关法律,使得国内法同国际法相适应,维护国际秩序。
三、结语
“一带一路”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一步。国际发展大趋势下,势必是合作的发展,多方优势互补,才能协同进步。“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沿线国家国情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要因地制宜。通过法律合作机制,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促进其更好的实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努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化挑战为机遇,为维护安全和谐的世界秩序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包运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思考[J].前沿,2015(1).
[2] 韩秀丽.中国海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国际问题研究,2013(5).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4
摘要: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积极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良好,主要经济体(如美国、中国、印度、欧盟等)总得来说是保持增长的。但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战略性的资源价格不稳定、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和挑战。此外,全球热点地区矛盾持续、恐怖主义活动的不时发生、核威胁等现状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与风险。
关键字:风险
经济发展
机遇
挑战
中国
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①。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从全球通胀升温不止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大幅度下降。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在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了解该趋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的进行宏观调控,保证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全球产业调整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②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点,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发达国家探底企稳,发展中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
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转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对于我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都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二、中国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
(1)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虽然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和对立依然存在,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已意识到,他们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他们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不可能建立在发展中国家贫穷和动荡的基础上,全球化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③
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不得不重新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和作用。扩大同发展中国家交流与合作,这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首先,经济全球化给了中国一个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的契机。中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高的国家,每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在世界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的贸易增长大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得到迅猛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短缺资源则可以通过国际交换而得到弥补。
我国也借此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促进中保证了自己的国际地位。(3)有利于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中国借此机会积极参与,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这也直接导致了“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中国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下所面临的挑战
(1)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经济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全球经济,单靠自身力量来求得发展。
如今,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在逐渐增多。若是长久以往,国际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危机,我国对外贸易也将受到巨大挑战。(2)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如果是面临新兴科技,我国不能快速的加以吸收,将其转化为对自身有利的生产力,那么,我国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④
所以,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3)环境和资源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资源的有限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被慢慢的忽略,许多国家都采用了不计生态成本的生产方式,这直接导致了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生物物种在大量灭绝,重复着环境破坏的后果。
虽然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加快加大对我国的投资力度,使我国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但发达国家在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将一些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产业也一同转移过来,使我国的能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发,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持续的经济发展中,我们要坚持执行可持续发展观,本着对自身长久未来的考虑,认真负责的利用环境资源。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的大家庭里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仍然不高,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所以,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增强忧患意识,从变化着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持经济长久的平稳的增长。
① 邱丽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7)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刘燕玲 篇5
罗定中学刘燕玲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框题的主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理解全课的重要核心观点。它是基于学生已经了解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国际竞争态势的变化,认识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同在,需要自觉增强民族危机感、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责任感。本框题的学习将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牢固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学生分析】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只有全面、真实地了解国情,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针对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同时更深层地挖掘和利用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突出情感和能力目标,这样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责任感,又能帮助学生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整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中国面临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知道国际竞争的实质、懂得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材料、信息,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心祖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增强民族危机感、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责任感,勇于迎接挑战,当好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重难点】
1.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2.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当今国际竞争实例等材料,了解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闻播报,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国际舆论质疑中国发展中国家属性是误判》,要求学生回答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答略。
师总结引入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摆观点:
对于机遇与挑战,有人认为这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说明,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条件太多了,机遇大于挑战;有人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善,挑战大于机遇。
过渡:
赞成机遇大于挑战的观点的请举手。赞成挑战大于机遇的请举手。
活动一:大PK“究竟在当今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
正方观点:当今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反方观点:当今时代,中国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
正方发言:当今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打不起来,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赢得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有利条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投影)
材料一: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壮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壮丽篇章。(图片)
“蛟龙”顶起中国纪录,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载人深潜技术国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和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速度刷新国际超级计算机运算性能最高纪录,一举夺得世界冠军。(图片)等。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球排名由“十五”末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并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7亿美元。
此外,多双边经贸合作取得新成就,目前已累计建立了163个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订129个双边投资协定。
材料三:2001年末,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的比重由“十五”末的7.3%提高到9.6%;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中国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达到29728亿美元,增长34.7%,进出口均比“十五”末增长1.1倍。
材料四:5月1日至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行,被誉为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性盛会”。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184天时间里,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成为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届博览会。
中国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比如国际金融海啸后,中国发挥了独特的稳定作用,“已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
目前国际媒体对我国的正面报道增多,国际舆论正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转变。
所以在当今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反方发言:国际竞争激烈,国际多种力量制约中国。美国担心中国势力增大,挑战美国,故通过经贸、科技、气候、安全等问题遏制中国。欧盟极力诋毁中国;新兴大国不愿看到中国强大,在国际资源、市场、引资和话语权等方面与中国展开竞争。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争。
例如: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各种形式的安全威胁,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加紧对我国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渗透等。(投影材料)
还有我国资源、环境方面严峻的形势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加之我国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继续高速发展困难重重。(投影我国面临的挑战)所以,在当今时代,我国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正方发言:国际竞争激烈也是机遇。竞争可以推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竞争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竞争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动力。
反方发言:您们要明白,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原料的争夺、科技的创新、文化的较量、人才的培养与争夺等方面。
我们来看综合国力对比(投影表格)
2008全球综合国力 TOP15 排行
排
名国 名 经济力 科技力 军事力 资源社会政府外交年增长综合国力 发展 调控 力 640 475 322 480 473 225 205 207 224 221 159 121 142 130 128 率 力 美国 2839 1846 2416 626 日本 1909 1192 865 中国 1741 369 德国 1559 918 法国 1582 905 870 670 660 258 551 219 216 0.43% 8750 0.26% 5025 10.43% 4200 0.48% 4199-1.04% 4185
大家很明显看到国际竞争中的特点是什么?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就是国际竞争的实质(投影国际竞争的实质)
我们有什么?2009年我们超越日本成为第二经济体,但人均收入排一百位。某些科技水平排在前列,但总体水平不高。人口众多,但人才资源缺乏。哎,在当今时代,中国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
参加PK的同学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辩论,是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之间的竞争。两方通过列举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你来我往,有理有据。引导大家得出机遇大于挑战的结论。
师从金融危机寒流席卷全球时,联合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中国经济2009年实现8%的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将达50%。而最终中国经济增长了
9.1%。近五年来我国以年均10%的速度领跑全球。中国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全面提升总结归纳中国的机遇大于挑战。
承转: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重要的机遇期,对其他国家来讲也是机遇吗? 过渡:中国必须把握好机遇,要不然我必定会落到时代潮流的后面,甚至被动挨打。
活动二:讨论:
我国应如何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从经济、科技、民生、环保等方面分析我国的做法。而这些我国正在努力当中,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承转:我们中学生作为祖国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又应该怎样做?
学生齐答。
师:你做的好不好呢?现在来做个反思:拿一个本子,写一写,你现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你怎样抓住机遇,实现个人的跨越式发展?
活动三:反思
教师巡查点评。
教师总结:人最大的挑战是自己,我们要战胜自己。作为中学生,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比上一代人幸福的多,我们更要珍惜,抓住机遇,努力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请同学们课后把反思写得更详细些,希望对我们九年级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与我国一样,实现跨越式发展。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大PK、小组讨论、反思一系列活动,创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调动学生积极性,明确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知道祖国需要努力抓住机遇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个人也需要努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本课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国情的了解,教师在导入时播放了新闻《国际舆论质疑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学生感到具有说服力,激发学生讨论,合情
合理,过渡自然。根据课堂观察,学生观看时神情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完后反响强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教师再适当点拨总结,从而过渡到主题。
为组织好课堂大PK,学生课前分好组,自觉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的资料,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筛选最有用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更深入的了解,对祖国命运更加的关心。通过PK,让全体同学明白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大家对两方的针锋相对很感兴趣,非常认真的听两方的观点,最后不由自主地爆发掌声。突出了重点。
小组讨论“中国如何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同学们从经济、科技、文化等个角度回答了怎样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发言中,学生相互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小学开设创新课程教学。既复习了前面一、二单元的知识内容,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全面思考能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
最后反思的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珍惜,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学习。实现情感的升华。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6
金融危机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对市场波动非常敏感.故在金融危机下极易遭遇办学经费、招生就业、课程设置等的一系列挑战.而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又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专业结构调整、师资结构优化、实用性课程开发,培养适应就业市场的第一线人才上进行改革.
作 者:李琦 作者单位: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刊 名:科教导刊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等职业教育 挑战 机遇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7
1 卫生职业教育现状
目前, 我国的卫生职业院校, 不管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高职院校, 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招生对象多为初中毕业生, 生源层次较低;以专业技能素质取代综合素质, 教育观念片面、功利化, 使职业教育走向职业培训的误区, 单纯强调学生某项操作技能而忽略对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方法和条件落后;测评体系不科学, 重专业知识轻素质和能力;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和全民族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2]。大力发展卫生职业教育,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已是社会发展的潮流, 而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使得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3 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卫生职业教育包括药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等专业[3]。笔者以自己所从事的护理职业教育为例, 结合国外护理职业教育的一些经验, 探讨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3.1 转变教学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
如果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只懂得如何针灸、如何推拿, 他充其量只能是一个针灸推拿匠而不能称之为针灸推拿人才[1]。教育不是单纯的“授之以鱼”, 而应该是“授之以渔”, 应通过平时教学, 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才能及时更新原有知识, 使教育终身化, 提供更好的服务。英国是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国家, 加拿大是很重视能力培养的国家, 它所建立的以能力为教学基础的CBE教育思想体系, 对我国教育改革很有参考价值。
3.2 优化课程体系, 重组课程内容
以护理专业为例。与我国历来的中央集权性统一教育不同, 美国麻州护理教育评估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护理课程设置必须由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组成, 护理专业课程占60%, 临床实践至少占护理专业课程学时的50%, 课程计划必须具有使学生护理能力发展的充裕时间[4], 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发现, 截止2003年, 文献表明已经进行了课程设置改革的护理院校有25所, 其中本科院校15所、大专和高职院校11所 (包含2所本科院校) 、中专学校1所[5]。由此可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知识的不断更新、交叉和渗透, 课程设置也在动态变化, 并非一成不变。
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以“够用”为度, 护士岗位对医学基础知识的职能要求更偏向于知识原理的运用, 即具有宽泛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不要求学生在医学基础的某个学科领域具有英才能力[6]。优化课程、重组课程内容、削减学时是可行的方法。比如天津职工医学院, 打破了传统的内、外、妇、儿科护理的课程结构, 改为按人的生命周期的儿童、成人、老年、临终护理的课程结构, 并将护理课程拓宽到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健康咨询以及科研、教育、管理等领域[7]。这种方法对其他卫生类职业教育具有参考价值。
3.3 教学方法多样化
根据专业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允许不同风格, 鼓励不同风格[8],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又可以培养其学习、思考、总结与协作的能力。卫生职业教育中, 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临床见习、实地调研、技能比赛等都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2005年我校在护理教学中, 进行过PBL教学改革, 效果不错。通过课前布置讨论的主题, 课余时间学生查阅资料、临床见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课上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式教学, 既丰富了教学方法, 又促进了教学相长, 给学生自我控制学习时间的空间, 使学校教育不再是一次性教育, 而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和发展的终身教育[7]。
3.4 充分利用资源, 改善教学条件
对于可以在校内实训的专业, 应开放实训室, 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比如基础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注射法、更单法、身体评估等, 可以利用实训室让学生模拟真实场景, 在配对练习中,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灵活应变能力。
对于需要在校外实训的专业, 学校应努力拓宽实训渠道, 开辟医院、企业、社区等实训基地, 这样不但能满足实训单位人力的不足, 还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使其在学习中拓宽知识面。
3.5 健全测评体系
改革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测评方法, 建立健全多元课程考核制度。除闭卷考试外, 还可结合执业考试内容与专业岗位要求, 通过操作考核、课堂提问、完成报告、书写小论文及到课率、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既可突出理论重点, 反映学生实践能力, 体现“三基”要求, 又可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6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要重视“双师型”人才培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使高、中、初级职称教师比例协调。二要通过自我学习、继续学习、临床进修及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途径, 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平台。高深的学术功底是根本, 自身的人文修养是灵魂[9]。只有不断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师资队伍, 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才会良性发展。
总之, 只有解决卫生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 立足我国卫生职业人才需求的实际, 顺应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不断探索与实践, 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戚林.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2) :22~23.
[2]全建设, 曾琦斐.对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6) :122~123.
[3]朱扶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途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3) :42~43.
[4]姜安丽, 詹林.美国护理教育评估及其与中国护理教育评估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 17 (5) :18~20.
[5]闫瑞芹, 沈宁, 蒋艳.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进展及未来趋势[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 :75~77.
[6]王娟.对护理教育医学基础课程开发的认识[J].中等医学教育, 1999, 17 (1) :10.
[7]顾炳余, 倪铭, 李虹, 等.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九江医学, 2001, 16 (3) :53~54.
[8]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8
摘 要:“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家首次将三驾马车中的“消费”提到了首要位置,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2012年,三部委发文依然要求做好扩大消费工作。2012年政府对中国的零售业在抓紧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去约束,尤其是要整治进场费、规范购物卡,规范网络购物的促销行为、监管网络团购行业等等。
关键词:扩大内需;互联网;三步走战略;4P营销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零售业在内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意义上说,扩大内需最主要的措施是扩大消费需求,为此国家将加大对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面对即将到来的宏观支持,零售业将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当然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1 零售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①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明显放缓,投资乏力,社会动荡冲突加剧,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随着宏观经济的放缓和刺激消费政策的回收,消费市场增长有所放缓。消费者信心在经济低迷、物价快速上涨和负面消息频出的多重打击下也呈下滑态势。②2012年全球经济总体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经济复苏乏力,重振艰难。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使得中国零售市场在2012 年尤为艰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仅为14.4%(扣除价格因素仅增长12.1%),是中国近六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③在宏观环境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零售市场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受经济下行影响,整体需求呈现不足。而近年来商业地产和零售业的无序发展和扩张,也使得部分地区的零售业呈现供给过剩现象, 各项要素价格的攀升也迫使企业运营成本持续走高,行业集中度亟待提升,零售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度改革与挑战。④2012年的中国零售业陷入多事之秋,零供关系、食品安全、价格欺诈等问题频频爆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生活质量迅速提高,有效的支撑了消费总量增长的持续稳定增长,与此同时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零售市场业态不断细分,从而为零售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增长空间。
2 零售业在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跨界竞争和颠覆式的变革已成为零售行业不可回避的现实。针对零售业在扩大内需的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零售业在应对新形势应进行“三步走战略”转型。
第一步:以实体店带动电商的发展。
第二步:电商的全面发展。
第三步:以电商带动实体店的发展,使实体店和电商达到一种最佳组合状态。
从营销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如何进行“三步走战略”。
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这就是4P营销。
2.1 产品策略:(这就是第一步的战略——以实体店带动电商的发展)
①打造“本地交互、掌上生活、移动工作台、 双店模式、购物管家”五大产品线。以实体店带动电商的发展。②在竞争强烈的市场,企业要加大对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加深产品品牌在人们心中的认知度。③企业要深化品牌集中管理,提升总部集管品牌对经营调整的贡献度,注重核心品牌群的建设与优化。
2.2 价格策略
①企业要针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消费人群,以及当下的整个经济市场状况,合理定价。认真执行《价格法》,对所售商品价格进行统一管理,商品在上柜前,先进行系统准入,实行一品一价,对价格的调整需要先申报采购部门后,方可进行系统调整,杜绝了私抬售价、价格混乱等现象。②围绕区域目标顾客,打造生活场景式卖场, 并打造折扣百货。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③在官网上标明一些营销价格,同时在第三方中介网站上提供相关的价格。④货真价实。做到货真价实,各大百货应严把供应商的进场源头,对供应商资质和证件进行严格审检,确保商品经营的合法性;在商品上柜后,对商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了商品的质量过硬、价格合理、杜绝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发生;在销售过程中接受各级部门及消费者的指导、检查、监督。同时定期到卖场柜组了解商品质量情况及顾客意见,及时了解商品质量情况,杜绝假冒伪劣商品。⑤明码标价。创建诚实守信的价格环境,认真履行明码标价义务,做到价签价目齐全,标价内容真实明确,字迹清晰,标志醒目,让顾客开开心心购物,明明白白消费。特别在当今以价格促销为主导的市场竞争中,百货应更加自律价格行为。
2.3 促销策略:(这就是第二步战略——电商的全面发展)
①企业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营造一个“虚拟百货”,让消费者可以以新颖的视角了解企业的产品。利用互联网大力推动电商的全面发展。②设立各种廉价柜、折扣柜,以满足顾客的多层次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③通过广告、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的产品。
2.4 渠道策略:(这就是第三步战略——以电商带动实体店的发展,使实体店和电商达到一种最佳组合状态)
①构建多触点、跨渠道、体验式的全渠道运营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渠道互通与融合发展。使得实体店与电商的发展达到最佳组合。②利用网络营销,加快实施移动技术与设备的应用,移动收银、支付、店面管理,顾客自助服务功能,顾客店内定位导航和信息定向推送等技术,并以二维码技术为桥梁,推广会员电子化、商品电子化应用,扩大渠道,让顾客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王府井的产品。③企业应全力推进战略转型落地,建立与供应商的“以商品为基础的合作模式”,推行精细化供应商管理分类体系,赢得未来主动权。④企业应通过深度联营,推进商品管理,为顾客提供更加物有所值的商品,在商品层面精准满足目标顾客消费需求。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三步走战略”的转型措施后,零售业在扩大内需的新形势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会持续上升,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雁白,苗泽华.市场营销学概论(第二版)[M].经济科技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李贞.新网络营销模式于品牌商品高校学生市场营销的应用研究,
吉林大学,2011(4).
[3]杨宝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企业经济,2011(5).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9
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正式协议,这为中国最终加入WTO扫清了最大的障碍。5月19日,中国与欧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正式协议,从而使中国加入WTO的步伐大大加快。 “入世”意味着我国各行业面临着更进一步的开放,金融业也不例外。自从1995年WTO成立以来,各成员国继续对金融业进行一系列谈判,并於12月13日最终达成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对该行业的开放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加入WTO后,按照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基本原则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的要求开放金融服务业将成必然趋势。虽然入世后中国的金融业并非全部开放,而是视情况开放:加入WTO两年后,获得许可的外资银行可以开办人民币业务;5年后,中国将进一步开放银行业,但仍在股权,地域和业务范围上对外资银行进行限制。但是,中资金融机构不仅由于目前的制度安排上与外资金融机构在竞争上处于劣势,而且在经营管理方面将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入世后我国的银行也可以充分参与到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中去,在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因此,加入WTO后,作为中国金融机构主体的中国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中国与WTO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现有134个成员国。它取代关贸总协定(GATT),负责管理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的实施,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世贸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但它与关贸总协定又有所不同,它比关贸总协定有更宽的管辖范围,除管理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新 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服务贸易等领域。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大会,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日常会议和工作。总理事会设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个理事会和贸易与发展、国际收支、行政预算三个委员会。秘书处设总干事一人。1986年 1月10日,中国总理赵紫阳在会晤关贸总协定秘书长亚瑟.邓克尔时表示,中国希望恢复其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1986年7月11日,中国正式照会关贸总协定秘书长,要求恢复其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席位。1986年 9月15――20日,中国出席了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正式地全面参与了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中国继续参加谈判,但是由于少数发达国家的阻挠,谈判一度中断。19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正式协议,使得我国入世的步伐大大加快。我国与欧盟的谈判在一度中断后于205月重新开始,终于在年5月19日达成最终协议。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已经走过了的历程,现在终于看到了曙光。
二.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从现状看,中国的银行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国有商业银行;②其他商业银行;③城市商业银行;④中央银行。其中,其他商业银行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计划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为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在上述四类银行中,其他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或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在全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很小可暂不讨论;中央银行则无论在现存状态下还是在完全开放情形下,所面临的只是监管内容和形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分析我国银行业,关键是分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因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社会储蓄、存款和信贷资产总量中占有绝大比例。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美、德、日、英四国银行业作为世界先进水平,从平均资本金、员工人数、人均资本、人均利润、人均资产五个方面,与中国银行业进行对比,附下表):
世界银行业与我国银行业对比表
(单位:万美元)国 家资本金员工人数人均资本人均利润人均资产美 国3064129300人23.75.37370日 本198315483人128.06-26.82840.06德 国139244328人312.085.901059.35英 国170988121人19.395.21393.64中 国1193423544人2.820.13393.65
(摘自:年《财富》)
1、盈利能力差。我国银行业的人均利润只有0.13万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是我国的41倍,德国是我国的45倍,英国是我国的40倍。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2、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尽管四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总资产都相当可观,但人均资本只有2.28万美元,不足美国的12%,英国的15%,仅相当于德国的0.9%,日本的2.2%。所有者权益与贷款的比值,19末只有4.2%,在发行了特别国债补充了资本金后也不足6.9%。
3、资产质量差。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达25%,而这仅是保守的估计。而国外银行这一指标一般不足8%。因此,尽管四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在持续增长,但由于大量的不良资产,利润水平在逐步降低。
4、体制性弊病严重,人浮于事,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服务质量低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四大商业银行的平均员工人数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27倍,德国的9.5倍,英国的4.8倍。如此庞大的员工队伍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5、从近些年的情况看,我国银行业的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而造假数字、虚报情况的现象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尤为严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各种矛盾较容易掩盖,但在外资银行的业务份额达到一定比例且会计、报告、统计等制度同国际相统一后,四大商业银行若再不提高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监管机制,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我国银行业的全线崩溃。
三、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日益加快,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我国银行业必然要感到很大的压力。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银行业必须认清形势,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迎接挑战,在竞争中发展。
从近期看,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和银行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冲击, 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考虑到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的负面影响,其中值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业务范围问题
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强调金融自由化,银行向全能银行发展,即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和投资银行发行、包销和承兑证券业务的结合,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包括银行证券分业最严格的美国和日本,80年代以来都逐步以各种补充法规来放宽银证兼营的范围,直到最近美国通过了新的银行法案,这是对全能银行发展的全面肯定。我国的银行法则坚持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四业分管。当世界上的银行家正在以全能银行的模式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之时,而中国的银行却走着严格金融分工的美日模式的旧路,显然同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格格不入。在加入WTO之后,这个矛盾会变得更加突出。因为外国银行会依仗全能银行或其一系列子公司的业务优势来争夺客户,而我们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不但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妨碍了自己去积累全能银行综合服务的经验。特别是信托业,这本来是银行与证券业的一个中间地带,业务范围很宽,西方称之为“金融百货公司”,我国银行不能兼营信托,又把信托业的机构作了很大收缩,管理上归属央行,而证券方面又对信托业作了诸多限制,比如不许介入证券的发行、经纪和承销。加入WTO,一旦国外信托公司介入中国,中国的信托业势必会面临灭顶之灾。
2、自主经营问题
国外银行有自主经营的优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则相对较弱。比如,外资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掌握自主性较大,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额度和呆坏账核销的自主性也较大。而国内银行则有诸多限制,特别是呆坏账核销还要有众多行政部门的参与。加入WTO以后,这些分权式管理,如果不改革,实际上也都将成为国内银行参与竞争的障碍。
3、人才的争夺
这实质上是一个劳动报酬即分配制度问题。外资银行能够以高薪挖人,而国内银行却是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大锅饭”工资制。如果不能在劳动报酬分配制度上有重大突破,则很难留住人才。加入竞争之后,势必会导致不少既有国外工作经验、又熟悉国内客户和我国体制背景的优秀人才的流失。这些优秀人才将使外资银行的竞争如虎添翼。其实,金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人才的竞争。
4、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的竞争
据美国单方面公布的信息,外国企业和外资银行可以介入诸如汽车之类的消费信用领域。这里说明外国银行将以某些国外已经成熟的而在中国尚未普遍推开的金融手段介入同国内银行的竞争。中国的差距恰恰在于我们在建国后的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取消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禁止赊销和预付,禁止商业票据,实行一切信用集中于银行的原则,即使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但仍然存在着商业信用不完全、商业票据和票据市场不完全(只有银行承兑汇票,没有开放商业本票,实际是由银行信用承担了本应由企业本票承担的信用风险),消费信用没有推开(没有厂商赊销和分期付款的消费信用,却贸然推行消费品信贷),中国加入WTO,外国企业和外资银行来同我们竞争,将会很容易地利用我国信用方面的这块空白,来做大消费信用、消费金融和消费信贷的文章。
四、“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会加快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外资银行的进入和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大大增加了中、外资银行接洽、合作的机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在给国有银行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1、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能够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产生更多金融业务需求
首先加入WTO后,不仅仅是银行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国内的所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也将面临着来自国外产品的挑战。这种挑战将促使这些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技术进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兼并、联合、改制、改造、改组等措施,形成技术水平高、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参与竞争,带动目前一些经营困难的企业走出困境。这样,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得到就较大的改善。其次,中国加入WTO后,国外企业来华建立独资企业、合资企业的数量会大量增加,国有商业银行以其国家信誉后盾和资金实力以及地缘优势,同样会受到一些外资企业的亲睐,这为国有商业银行选择优良信贷客户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第三,由于加入WTO后不再有过去一直纠缠不休的最惠国待遇、纺织品配额、倾销与反倾销等问题, 我国的纺织品、家电等方面的出口将大幅度增长,而在汽车、电信、农产品等方面的进口也会同时增加。我国的国际贸易量也将因此而迅速增加, 从而对银行的国际结算、国际卡收单和信用证业务的需求也会大量增加,并在资金配套服务、外汇买卖、远期结售汇、利率汇率保值等业务上提出更多的需求。这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其国际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为拓展海外金融业务,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
首先,我国加入WTO后,WTO成员国赋予其他国家银行的优惠条件,同样要赋予中国的银行。这样就可以解决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所遇到的政策障碍和不平等的竞争待遇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其次,虽然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必然会使国内银行让出一块市场,但是中国的跨国企业也将得到较快的发展,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后,也需要国内金融金融机构走出去为它们服务,在国外市场争夺业务。可以肯定,中国在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3、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学习和借鉴外国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
外资银行来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既存在业务上的竞争,同时也存在着人民币配套业务、本外币结算和大型项目实行银团贷款等方面的合作。由于目前四大商业进行商业化改革时间比较短,在1995年前还是国家专业银行,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后,开始全面向商业银行转轨。虽然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努力推进商业化改革,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体系、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经营机制和业务创新等方面,与现代化规范化的商业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建立和完善中国商业银行制度,仍在探索之中。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了参照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学习国外银行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
4、在强大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下,有利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一批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四大商业银行在商业金融中的地位。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创新动力不强,经营机制转换很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没有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加入WTO后,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享有特殊的政策保护。因此,在外资银行的挑战下,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加快内部改革,提高竞争能力。否则,就要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五、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
纵观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封闭和自我循环的状态下得到较好的发展,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发展日益趋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加入WTO后,从总体和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的分工和协作中获取比较利益,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而从近期来看,我国银行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争取时间,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迎接加入WTO后带来的各种挑战,把外资银行的冲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汲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科学设计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框架和步骤
需要解决的是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要审慎的把握好开放中国金融业的力度和速度。从总体上讲,中国金融业要对外开放是必然的。但是,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还不健全,包袱很重,金融法制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如果金融市场开放过快,将会对我国银行体系产生难以承受的冲击,甚至会造成大的金融危机。因此,在加入WTO谈判的过程中,我国在承诺全面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同时,克服了急于求成的心态,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中对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一些保护性条款,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使金融业的开放步伐与我国法制建设、中央银行监管能力、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改革相适应。第二,制定引进外资银行的规划。外资银行的引入时间、每年的引入量、引入的国家、 引入后在国内的区域布局和中央银行如何监管等方面,都应该制定出具体的规划,避免出现盲目性。第三,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国际通行的准则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条件,并严格进行审查。同时,随着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将来也存在外资银行市场退出问题,因此还应该抓紧出台和完善外资银行退出方面的法规。
2、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
中国加入WTO后,必须发展中国的跨国银行业。否则,不可能在国外金融市场上充分享受GATS和FSA赋予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所带来的利益。从国际经验看,发展跨国银行的途径,主要有企业向金融性公司或银行业渗透和现有的的国内银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向其他银行参股、控股这两种途径。由于我国发展跨国银行,一开始就面临着跨国国际银行强大的竞争压力,这要求我国的跨国银行要高起点、高标准。因此,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可选择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依托,在其现有业务范围和经营实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向国际金融领域拓展。如果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可以通过跨国企业向银行参股的形式,促使国有商业银行跨国化发展。 近几年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迹象表明,商业银行间的国际联合和并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应该有所作为。
3、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
中国即使能在WTO下一轮谈判开始前加入WTO,中国金融业特别是人民币业务对外开放,仍然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在这期间,必须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一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无论是提高国有商业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经营和竞争能力,还是促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的跨国经营,都有必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在保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参股,使国有商业银行与这些企业建立利益相连的紧密型信用伙伴关系,为最终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创造体制条件。二是加快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改善银行资产结构。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包袱较重,特别是不良贷款较多。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很难与外资银行竞争。国务院已经决定,借鉴美国成立RTC(即信托清理公司)的经验,由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处置不良资产,这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挂牌成立,其余两家也将很快成立。今后更加重要的问题是,防止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象菜园中的韭菜,“割了又长”,必须建立防范不良贷款产生的机制,把“韭菜根”拔掉。三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重组步伐。按照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按经济区域设立金融机构,对现有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加快重组,特别是工、建、中行的县级机构要迅速撤并,集中精力和财力,开发城市业务和国际业务。为此,人民银行撤并各省人民银行,在全国成立了九大分行。四是落实和维护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商业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开展经营活动,任何地方、任何部门特别是地方党政部门不能干预银行的经营活动,更不能强迫银行贷款或对外提供担保。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监管,防止出现超负荷经营和流动性风险,让商业银行根据信贷资金的“三性”原则,自主决定资金的运用,自负盈亏。
4、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来讲,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各种挑战
一是强化员工“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加快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建设进程。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操纵系统,一方面提高业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完善风险监控机制。二是借鉴、引进国外同业先进的经验,加快金融创新,改变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单一、类似和低层次竞争的局面,积极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在远期结售汇、外汇买卖、利率汇率保值方面不断开发业务品种,适应市场的需求 。同时,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整体营销机制,加大金融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主动向客户推荐和出售自己的服务。三是要及时调整信贷投向,抓住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优秀客户。应系统分析银行目前的主要客户在我国加入WTO后可能受到的影响,重新评估客户的资信状况和行业风险,及早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四是抓紧人才培养,尽快造就一支符合国际金融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要十分珍惜现有人才,高薪延揽高级人才,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并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5、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和兼并重组的保险机制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内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有些商业银行将在竞争中破产倒闭,退出金融市场。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的合并和重组,已经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近两年来,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合并, 通过优势互补,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国外“超级银行”的竞争,在这种压力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联合和重组也将会出现。因此,国家要及早制定政策和法规,规范国内银行业的兼并和重组行为。
6、中央银行应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引导与监管
对外资银行必须依法进行必要的科学监管,加强引导,健全监管机制,是外资银行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健康、稳定的发展。第一,加强对外资银行科学管理的法制建设,早日制定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性外资银行管理法规。逐步建立遵照《巴塞尔协议》精神的对外资银行的科学管理体系。 第二,有条件、有步骤的开放我国银行业务,对外资银行业务的开放程序必须与我国境内的经济发展条件相适应。在服务品种方面,银行业可先开放国际结算、金融租赁、外汇及其派生业务、金融信息的提供与交换, 后开放外币存放款和利息工具交易。人民币存放款业务、政府债券和人民币A股的放开应慎重进行。第三,加强政府的有效保护。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要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中的有关规定,保护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借鉴其他国家加入WTO的经验,合理地对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利润汇出等有关项目进行有效的限制。第四,要取消或逐步降低对外资银行实行的诸多“超国民待遇”,为国内银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科学监督管理,加强培训工作,建立起一批业务素质强、作风正派、办事负责的涉外金融监督管理队伍。
中国入世是一个必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转形时期内,我国银行业依然与国外银行业存在巨大的差距,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不利于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同时,入世对推动中国银行业的彻底改造,引进外资、先进业务品种和管理经验,强化竞争机制等方面是有利的。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荐阅读:
中国的国内国际形势08-15
国内外形势与政策09-27
国内外形势分析报告06-12
国际国内形势09-18
当前国内政治形势11-04
国内经济形势论文09-28
当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08-29
国内国际形势政策教育讲座讲稿08-14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09-27
热泵技术在国内发展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