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2024-09-27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精选10篇)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篇1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花卉业是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和21世纪最有希望的农业产业和环境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

一、世界花卉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花卉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并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2000年全球花卉消费总额高达1800亿美元,而1989年只有300亿美元;世界花卉贸易总额从1990年的65亿美元,猛增到2000年的近1000亿美元。素有“欧洲花园”之称的传统花卉发达国家荷兰,仅球根花卉的生产面积就达20720公顷,切花、盆花及观叶植物的生产面积也达8017公顷,总产值为35.9亿美元,平均每公顷产值达13.8万美元;新兴的花卉发达国家哥伦比亚以其独特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其生产面积4757公顷,总产值为4.8亿美元,平均每公顷产值为10.0万美元。花卉业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农业创汇的支柱,真正显示其作为“效益农业”的作用和发展潜力。总结世界花卉产业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达国家的专业化生产与国际花卉业格局的新变化:

各主要花卉出口国已出现国际性的专业分工,致力于形成独特的花卉生产优势,如荷兰的郁金香、月季、菊花、香石竹;日本的菊花、百合、香石竹、月季;哥伦比亚的香石竹;以色列的唐菖蒲、月季;泰国、新加坡的热带兰;还有荷兰、日本的种球生产等。其优点是:集中经营、节省投资、扩大批量、方便管理。各生产商也进行专业化的生产,集中生产某种花卉甚至其中的某几个品种。但进入90年代后期,花卉发达国家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生产格局正在由发达国家向资源较丰富、气候适宜、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新兴的花卉生产国如肯尼亚、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津巴布韦、毛里求斯等的迅速崛起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为我国的花卉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我国单位面积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是台湾的1/3,也明显低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2、花卉生产向温室化、自动化发展:

八十年代的能源危机,加之花卉比蔬菜需热量少,使世界上许多温室,首先是蔬菜温室退出经营,以香石竹、菊花代替。由于温室设备的高度机械化,微电脑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花卉生产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实现了工厂化的全年均衡供应。

3、种苗业高度发达:

由于花卉生产的社会化分工,种子、种苗、种球等由专业化的公司生产,保证了生产者的高效、专业化生产,新品种不断推出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也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4、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1)节能的研究:

如选用绝热性能好、透光率强、坚韧耐久的新建筑材料;研制增温快、保温强的新型温室;考虑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加温措施;选育耗能少、生长期短和对土壤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等。

2)无土栽培的推广应用:

广泛应用于工厂化育苗,利用无菌、透气、吸水、保水性能好的介质制成育苗容器或快速膨体模块。

3)组培技术的普及:

商品化优质种苗生产,如兰花、菊花、香石竹、非洲菊、满天星等已实现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利用组培技术繁殖优良品种,包括各种名贵花卉、珍稀品种、重要的鳞茎花卉等。同时,利用茎尖培养技术对易感病毒的花卉品种进行脱毒苗的批量生产。

4)激素及化学物质的应用:

目前已在促进生根、打破休眠、延缓生长、促进分枝、采后保鲜等方面取得广泛性应用成果。在切花商业化应用方面最有突破性意义的包括生根剂(萘乙酸、吲哚丁酸等)、矮化剂(矮壮素、多效唑等)、催花剂(赤霉素等)、保鲜剂(硫代硫酸银、8-羟基喹啉等)。

5)花卉育种快速多样化:

广泛引进野生花卉资源,利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辐射育种等进行选育,现已开始运用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等最新技术培育,新品种迅速增加。目前主要花卉的园艺栽培品种都在上千,甚至上万个。如荷兰全国有7个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花卉品种的研究,并在二战以后育成了大批的郁金香、风信子、水仙、唐菖蒲及球根鸢尾的新品种;蔷薇育种以法国为首,品种美丽强健;美国育成茶香月季品种系统,其抗寒性强,且色、香、姿俱佳。最新发展的基因工程及其它生物技术手段,有可能使花卉育种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如耐贮耐插的香石竹品种已经商品化,蓝色月季花已经问世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根据人们的意志来改变花卉的花色、形态、香味等。

5、产品采收、处理、包装、销售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

通过减压冷冻、真空预冷设备及技术的推广,保证了花卉产品采后的低温流通和商业保鲜;发达的空运业促进了花卉的远距离外销,形成了国际化的花卉市场;花卉集散地、拍卖市场、批发中心、连锁花店、全球快递等营销形式,加之广告宣传、精良包装、优质服务、园艺展览等促销手段,使得整个花卉产业的产、供、销实现一体化的科学管理和运作模式。

以荷兰为例。荷兰国土面积只有41,548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一是通过长期填海造地而成的),人口仅1,475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由于采用了最新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荷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花卉对荷兰的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约占其农业生产总值的20%。同时,花卉业在荷兰经济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产业,每年该国的花卉生产者就要购买价值达15亿美元的生产资料,如玻璃温室系统、机械设备、电力、种子种苗等。

http:///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51458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篇2

1.1 中国石材行业综述

(1)中国石材资源非常广泛。已开发的大理石、花岗石、板石、砂岩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类花色品种齐全。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已发现和利用的石材品种1492种,其中花岗石829种,大理石663种。目前已纳入国家编号的花岗石有240个品种,大理石有58个品种,板石有8个品种,尚有一批新的石材品种(约60多个)正在申报国家编号,1998年首批“中国名特石材品种”83个,其中花岗石65个,大理石17个,板石1个。丰富的石材资源为中国石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的石材产业是由3万多家中小企业组成的、为城乡建设配套的一个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全国出现了一批大大小小的石材产业集群或石材产业区、产业镇,为中国石材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几年以资源、贸易、技术、市场为依托所形成的石材产业集群有福建的南安市、惠安县、崇武镇、安溪县、福鼎市、罗源县、厦门市,广东的云浮市,山东的莱州市、平邑县、五莲县,河北的曲阳县、平山县、灵寿县,湖北的通山县,吉林的蛟河市,四川的宝兴县,陕西的紫阳县,广西的岑溪市、贺州市,北京的房山区,新疆的哈密市、鄯善县等。

(3)由于中国在世界石材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石材商非常重视中国的石材资源和市场,纷纷向中国大陆投资,中国已有近400家“三资”企业,福建、广东、山东、四川、广西、浙江等地都建有“三资”石材企业。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已成为中国石材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中国石材工业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4)我国石材资源总体特征是分布范围广泛,石材品种丰富,花色齐全,有红、黑、白、绿、蓝等多种彩色图案花纹等系列品种,可以满足各式各样建筑装饰装修、石刻、石雕等工艺产品的需要。其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和前景很好。就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而言,由于资源条件、地区经济、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存在的差异,石材工业的布局很不平衡,石材工业的发展与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加之这些省份又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整体经济发达,石材工业也相对发达,矿山地质工作程度较高,资源利用程度相对也高,中西部地区石材资源开发力度、矿山资源地质工作以及整体石材工业都显薄弱,与地域经济、地理气候、交通等多种因素有关。

(5)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山东三省的花岗石资源地质储量合计为27871.35万m3,占全国总储量的7.72%;而三省的石材矿山206座,年开采荒料450万m3,占全国荒料开采生产的69%。福建省年开采1万m3荒料的矿山有约20座,福建省福鼎市玄武石材集团的“福鼎黑”矿山年开采荒料10万m3,居全国石材矿山开采生产之首。山东省年产荒料1万m3以上的石材矿山有10座;广东省除几家较大规模石材公司开采的矿山外,绝大部分以个体形式开采,生产规模小,产量低。在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近几年不断涌现出生产规模较大的矿山开采企业,吉林、河北、山西、广西、黑龙江、新疆等省(区)都有年产荒料1万m3花岗石矿山,新疆“鄯善红”矿山可达年产荒料15万m3,这些矿山企业为发展当地石材工业起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1.2 近5年来中国石材工业重要数据统计

中国加入WTO后全球石材资源共享和配置作用更加明显。我国石材出口以花岗石制品和大理石制品为主,而进口则以花岗石原料和大理石原料为主。

我国石材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日、美、韩、哈萨克斯坦、德国占据我国石材出口市场前五位。在我国石材出口的亚洲、欧洲和美洲这三大市场中,出口亚洲的绝对金额和重量虽然仍在逐年上升,但所占我国出口总额比例却逐年下降,而出口欧洲和美洲的绝对金额、重量和所占出口总额比例都在不断上升。

2 美、日、韩市场分析

2.1 世界石材综述

(1)全球自1990年以来,石材产品平均年增长率为7.3%,国际贸易平均增长率为8.7%。现阶段全世界天然石材开采估计每年增长约1亿5千万吨,按2cm的大板厚度为标准,再减掉浪费及切割时的损失量,全世界石材的年产量约8亿2千万平方公尺,总产值估计为400亿美元。石材产量排名是:中国、印度、意大利、西班牙、伊朗、土耳其、巴西等。

(2)全球开采石材资源的国家有30多个,据意大利大理石机械协会《Marble-Stat2007》统计,2006年全世界石材荒料贸易总量超过了1 540万吨。从2004年到2006年的三年间,世界石材荒料贸易增长了11.3%;下表列出了世界前六个石材荒料贸易大国贸易量。在这六个国家当中只有意大利和印度的增长接近世界增长率,约12%左右,而土耳其、中国和巴西则增长很高,分别为34.8%、37%和41.6%。相反,在世界增长大趋势中,西班牙这个国家却逆潮流而行,下降了16.6%。

2.2 世界石材重要数据统计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篇3

关键词:煤层气 产业发展

前言

中国的煤层气产业,目前只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幼稚产业,因此还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为切实保障政策建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对煤层气产业的特点、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概况等问题進行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指导煤层气产业政策研究。

1、煤层气产业的构架与特点

1.1煤层气产业的构架体系煤层气产业是以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为目标的能源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庞大的产业系统。从产业层面看,煤层气产业包括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领域;

1)煤层气产业上游

煤层气产业上游以勘探、开发为主要任务,根据资源状态、开发条件和开发产品的不同.将煤层气开发分为两大类即:原始储层煤层气资源的地面开采和煤矿区煤层气资源的开采

2)煤层气产业中游

煤层气产业的中游主要是煤层气的管道输送和销售,是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的桥梁;中游的主要职责是建设长距离煤层气(天然气)输送管网,将煤层气从煤层气田通过长输管网输送到用户端,再将煤层气销售给每个用户。

3)煤层气产业下游

煤层气产业下游主要是从单煤层气加工和利用的行业,包括居民生活用气、发电、作化工原料、作工业用优质燃料等。

1.2煤层气产业的特点

资源属性(自生白储、以吸附态为主赋存形式、需要排水降压才能采气).

决定了煤层气产业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煤层气是一种典型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2)煤储层是一种典型的多孔隙介质,与常规油气储层有着显著的差异

3)煤层气是以吸附态为主要赋存状态

4)煤层气具有独特的产出机理与开采生产工艺

2、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概况

2.1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无疑取决于其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美国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15个含煤盆地,美国本土煤层气资源总量达(11—19)*1012m3(不包括阿拉斯加州的煤层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落基山脉中—新生代含煤盆地中,其次是分布在东部阿巴拉契亚和中部石炭纪含煤盆地。

美国本土自1953年在圣胡安盆地试验第一口煤层气井[产量为(0.21—1.2)x104m3/d],在此后的30年时间里,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煤层气的开发一直没有明显进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采用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开采煤层气,并在阿拉巴马州的黑勇士盆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煤层气田。在科技进步、税收优惠政策和中小独立油气开发商参与的联合推动下,促进了美国煤层气产业的迅速发展。美国的煤层气产业在优惠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吸引了一批大石油公司参与煤层气开发,进一步加快了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2.2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

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并发利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煤矿井下瓦斯抽放。当时出于对煤矿瓦斯的治理、1952年煤炭部首先在辽宁抚顺矿务局龙风煤矿进行了井下瓦斯抽放试验并获得成功,随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各高瓦斯矿区。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184座国有大型煤矿建立了并下抽放系统和地面输配气系统,年抽放量(纯甲烷)达8.6*103m3,其中抚顺和阳泉矿区年抽放量均超过1*108m3,晋城矿区寺河煤矿将在近年突破1*l08m3。自1990年起,中国井下煤层气油放量基本呈上升趋势。

3、蓬勃发展的世界煤层气产业

3.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煤层气勘探与外发最活跃的同家之一,澳大利亚的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昆上兰州的博温席地、劳拉盆地和新南威尔士州的悉尼盆地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煤层气含量高,埋藏深度浅;

2)煤层厚度大;

3)煤层气气体组分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4)瓦斯爆炸事故频繁。

3.2英国

英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勘查程度较高,几乎全部经过勘探和评价、英国煤炭总可采储量为2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2%。

3.3俄罗斯

俄罗斯煤炭资源丰富,其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预测储量超过50000亿吨。

结语

开发利用煤层气对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减少大气污染、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等方面都大有稗益。

参考文献:

[1]孙茂远等.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与对外合作[M].煤炭工业出版计,2000年4月

系统门窗行业的概况与发展趋势 篇4

家里的系统门窗产品是真正的系统门窗吗?下面由四川迪美特沃森彩色型材有限公司(简称【沃森门窗】)来介绍一下系统门窗行业的概况与发展趋势。

<一> 系统门窗的国内概况与定义

国内大多数的“系统门窗公司”是以生产适合不同地域或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的“系列产品”作为系统门窗的定义。那么“系统”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这样的“系列门窗”能不能称为系统?系统门窗的定义是:组成一樘完整的门窗各个子系统的所有材料(包括型材、玻璃、五金、密封胶、胶条、辅助配件及配套纱窗),均经过严格的品牌技术标准整合和多次实践的标准化产品,利用专用的加工设备和安装工具,并按照标准的工艺加工和安装的门窗,这才叫系统门窗。

<二> 绿色时代下系统门窗的发展趋势

欧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研发出了具备高性能的系统门窗,其节能性能、安全性能、舒适度等远远超过普通门窗。目前,欧洲的高性能系统门窗已经非常普及,市场应用量达到了门窗总量的70%,而我国门窗平均K值约为3.5,目前的最高标准---北京市门窗标准为K值2.0,仅为欧洲1984年门窗K值标准。据计算,按我国现有城镇建筑面积约43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实行欧洲现行门窗标准K值,每年可节省标准煤4.3亿吨,约为中国全年煤炭产量的20%,数量相当惊人。

目前在中国,以北方强制降低K值、以南方强制外遮阳为主要内容的更为严格的门窗节能标准相继出台,给门窗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对门窗的采购成本势必会抬高,这给系统门窗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些嗅觉灵敏的公司已经开始调整战略,增加了性价比极高的UPVC窗或铝包木窗生产线。而“系统门窗”生产企业的大量涌现,也是对市场的一种积极的反应。这也许是中国的门窗企业迈向系统化的一条必经之路。总而言之,“创新、变革”将会是绿色时代下门窗募墙行业的关键词。

<三> 未来的中国市场必定是系统门窗的天下

从2011年到2014年,短短4年,系统企业的发展是惊人的。正如去年Miss FC对YKK AP公司采访时他们所说,中国门窗行业的发展真的是非常之快,可以说是飞跃性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本土的系统公司,发展速度之“猛”是他们始料未及的,这给他们和其他国际系统公司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中国每年新增5亿平米的巨大门窗需求基数又是一块相当诱人的蛋糕,让人无法割舍。

目前以“做真正的系统”为核心的公司,业绩优良的却并不多,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纯投入的状态中。就像历史上任何一个行业的变革一样,一开始就以“眼前利益”为导向的企业或许能够占有一时之机,但笑到最后的,永远都是在黑暗中咬牙坚持,等待破晓的极少数,他们最终会成为系统门窗行业的王者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篇5

21世纪的高等教育肯定是会有巨大的变化,这一点没有异议。但它会如何变化?这又是一个难以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信息革命给传统高等教育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那么未来高校的任务和功能是什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如何消除教育界的“数字鸿沟”,高校信息化是否可以给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带来更多的和同等的教育机会。教师在未来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新的教与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学校的正规教育与面向社会的大众教育,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等等。理顺这些问题,就可明确未来高校的任务和功能。

●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基于信息(特别是网络)技术产生出许多新的教育模式,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面对面”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新的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灵活性与方便性,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等,但它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新的陌生的学习环境造成的困难等不利因素。因此未来的教育应当是多种模式并存的。

目前已提出各式各样基于网络的教育

模式,如e-学习(e-learning),e-学院(e-college), e-大学(e-university),e-学位(e-degree)等。那么这些模式又该如何相互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这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的采用

由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层出不穷难以预料。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又将带来许多新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将使网上教育真正实现4A(Anyone,Anywhere,Anytime on Anything),即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智能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智能化、沉浸式的网络教育与面对面的现场教育缩短了距离。未来的高等教育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篇6

一、世界精细化工总体发展态势

综观近20多年来世界化工发展历程,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著名的跨国化工公司,都十分重视发展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世界精细化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性能化。

1、精细化学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精细化率不断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基于世界高度发达的石油化工向深加工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世界精细化工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近几年,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销售额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约为38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5~6%,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预计至2010年,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仍将以6%的年均速度增长。2008年,世界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美元。目前,世界精细化学品品种已超过10万种。

精细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其精细化工也最为发达,代表了当今世界精细化工的发展水平。目前,这些国家的精细化率已达到60~70%。近几年,美国精细化学品年销售额约为125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欧洲约为1000亿美元,日本约为600亿美元,名列第三。三者合计约占世界总销售额的75%以上。

2、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

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重点开发高性能化、专用化、绿色化产品,已成为当前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今后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

以精细化工发达的日本为例,技术创新对精细化学品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10年中,日本合成染料和传统精细化学品市场缩减了一半,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开发功能性、绿色化等高端精细化学品,从而大大提升了精细化工的产业能级和经济效益。

例如,重点开发用于半导体和平板显示器等电子领域的功能性精细化学品,使日本在信息记录和显示材料等高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主导地位。在催化剂方面,随着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为适应无硫汽油等环境友好燃料的需要,日本积极开发新型环保型催化剂。

目前超深脱硫催化剂等高性能催化剂在日本催化剂工业中已占有相当高的份额,脱硫能力从低于50μg/g提高至低于10μg/g,由此也促进了催化剂工业的整体发展。2004年日本用于深度脱硫等加氢工艺的炼油催化剂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60%,销售额增长了43%。与此同时,用于石油化学品和汽车尾气净化的催化剂销售额也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已占催化剂市场半壁江山。日本催化剂生产和销售去年分别增长了7%和5%,打破了近六年来的记录。

3、联合兼并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

许多知名的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或重组,调整经营结构,退出没有竞争力的行业,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加大对有竞争力行业的投入,重点发展具有优势的精细化学品,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例如,2005年7月,世界著名橡胶助剂生产商——美国康普顿公司(Crompton)花20亿美元收购了大湖化学公司后成立名为“科聚亚”公司(Chemturags),成为继鲁姆哈斯和安格公司后的美国第三大精细化工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塑料添加剂生产商。新公司的产品包括了塑料添加剂、石化添加剂、阻燃剂、有机金属、聚氨酯、泳池及温泉维护产品及农业化学品,在高价值产品的市场上具有领导地位,其精细化工的年销售额可达到37亿美元。

又如,德固赛和美国塞拉尼斯各出资50%合并羰基合成产品,在欧洲建立丙烯—羰基合成产品生产基地。合并后,羰基合成醇年产量将达到80万吨——占欧洲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德固萨公司以6.7亿美元价格将其食品添加剂业务出售给嘉吉公司(Cargill)。从而使嘉吉公司成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领先者,能向全球的食品及饮料公司提供各种专用添加剂。再如,总部位于荷兰海尔伦的皇家帝斯曼公司(DSM),2003年2月以19.5亿欧元的代价,收购了罗氏全球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和精细化工业务,成为世界维生素之王。2004年全球销售额80亿欧元(约为100亿美元)。

二、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十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的发展,把精细化工、特别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多项国家计划中,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目前,精细化工业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我国近期出台的《“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纲要》又将精细化工列为“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六大领域之一,并将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表面活性剂,高性能橡塑助剂等列为“十一五”精细化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蓬勃发展和化学工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精细化工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能级将得到显著提高,成为世界精细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1、精细化工取得长足进步,部分产品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精细化工的快速发展,不仅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部分精细化工产品,还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的加工地与出口地,精细化工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精细化工门类已达25个,品种达3万多种,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精细化学品生产能力近1350万吨/年,年总产量近970万吨,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2004年,我国精细化工率已上升到45%。

近年来,我国的染料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2004年,染料产量达到了59.83万吨,约占世界染料产量的60%。目前已能生产的品种超过1200个,其中常年生产的品种约700个。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染料生产大国,而且是世界第一染料出口大国,染料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染料贸易量的25%,已成为世界染料生产、贸易的中心,在世界染料市场占有显著地位,2004年出口量达到22.66万吨。涂料产量2004年达到298万吨,比2000年净增104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涂料生产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柠檬酸的年出口量已接近40万吨,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维生素C的出口量已突破5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以上。

2、建设精细化工园区,推进产业集聚

近几年,许多省市都把建设精细化工园区,作为调整地方化工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集聚的重要举措。据报道,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精细化工园区至少有15个。

例如,浙江上虞精细化工园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自1999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共引进来自10个国家、地区和10个省市的项目80多个,资金逾25亿元。到2004年9月已经有140余家精细化工企业入驻,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有53家,并形成了以染料(颜料)、生物医药及中间体和专用化学品为主要门类的精细化工产业。2003年上虞精细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19.5亿元、利税22.6亿元,出口创汇1.75亿元。基地提出了6年后培育2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工贸收入300亿元的目标。该园区已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上虞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

又如,中国精细化工(常州)开发园区,已形成精细化工为特色,通达上下游多个领域的化工生产和仓储基地。到2003年9月,已累计投资近200亿元,有72家化工企业落户,其中有世界500强中的美国亚什兰化学公司、日本普利司通轮胎公司和韩国现代公司等知名企业。

3、跨国公司加速来华投资,有力推动精细化工发展

跨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对精细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强大市场需求,吸引了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来我国投资精细化工行业,投资领域涉及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催化剂、油品添加剂、塑料和橡胶助剂、纺织/皮革化学品、电子化学品、涂料和胶粘剂、发泡剂和制冷剂替代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医药等,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

例如,世界著名的精细化学品生产商、德国第3大化学品公司德固赛公司看好中国专用化学品市场,1998年以来,德固萨公司已在我国南京、广州、上海、青岛、天津和北京等11个地区建有18家生产厂,2004年实现营业额达到3亿欧元。为了扩大中国市场,并成为中国特种化工领域的领跑者,德古萨去年在上海成立了研发中心,为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研发专用产品。

又如,世界10大涂料公司已全部进入我国,迄今为止独资和合资建筑涂料厂约16家,生产规模都在2~5万吨/年。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篇7

【关键词】 电信技术;传输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近年来,电信网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IP业务的发展最为迅速,且长期保持着指数式的增长趋势。此外,光纤骨干宽带也已达到了每7-8个月就翻一番的地步。

1电信技术发展趋势

电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网络业务向EP化汇拢。近年来,电信网业务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态势。笔者经研究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以IP为代表的网络业务,将占网络业务总量的89%[1]。(2)网络的交换技术逐渐向IP化和分组化演变。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演变的速度也不断加快,部分厂家甚至开始在骨干网中使用IP路由转换器,并决定将全部的ATM机替换下来。(3)MPLS软件的发展。为了加大宽带的传送容量,提高服务质量,软件QOS也日益成为了下一期传送网的演变方向。同时它还是电信技术的努力方向[2]。所以,在这种形势下,MPLS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了现阶段最先进的电信技术。(4)网络容量面临挑战。近年来,由于网络的基础设施已得到了全面的升级和更新,并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所以,在未来10年中,网络容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笔者预计,10年后骨干网在网络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将提高十倍,甚至上百倍。

2MSTP传输技术

就目前的传输技术而言,以SDH为基础的MSTP技术是发展最快的多项业务传送技术,这款技术不仅支持VC交叉,而且还支持多种业务接口,也拥有多种完备的保障机制设施。MSTP技术开始于太网业务,而如今已具有了实现二层交换的功能,并且還进一步增加了适配层的容量[3]。MSTP传送层的本质是为了解决多项业务的传输。目前,这款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城域间的多种传送,并在汇聚点或核心点传送业务。但是,由于城域间传送网的状态各不相同,因此就要求使用者要根据每种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网络选择。

2.1DWDM传输技术

随着网络光节点的不断演变,单纯的点对点的传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我国的传输技术已开始建设以OADM(光分插类复用软件)为基础的环城域光网,并已投入使用。同时,我国的传输技术也将OXC(光交叉连接技术)应用于提供小模式产品,这款技术可以形成具有选择性的长波路由格光形网络。因此,有关光纤通信的所有系统和各种技术都要得到开发与推广。我国目前使用的传送网大都采用WDM网络系统,由于这种系统多是点到点的服务网络。因此,它比较适用于网上语音业务。同时,也可以为客户建立所需要的所有点到点的链接。就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传输技术而言,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将以WDM系统内的OTN为基础。例如:OXO技术和ODAM技术[4]。OTN技术可以在WDM网路上提供具有上下功能的节点和长波交换,并具有自动配置动态的分配功能,从而适应数据业务自身存在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也说明了,世界范围内的传输技术将转向自主光交换网络。

2.2骨干网的技术选择

笔者经研究发现,目前使用范围比较广的骨干网技术方案主要包括:(1)IP骨干网技术方案。此方案是指,技术研发者在具体的IP网中,应以IP网自身的特点为基础,并从业务的发展动态和应用需求出发,综合分析网络新技术、网络的具体情况和业务定位[5]。除此之外,IP骨干网技术方案还包含:技术的特点、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的成熟性。因此,这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技术研发者在组建宽带时应采用的技术。(2)对比IP网组的技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以太网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以太网对信息的保护速度慢。由于扫描树不能建立多节点环形拓扑结构,同时用户局限于二层隔离内。这些都限制了以太网的扩展性和可靠性。而POS技术和RPR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太网的上述不足。例如:这两款技术不仅具有以太网所体现的经济性,还可以向用户提供服务。此外,RPR技术通过一套高效机制,也提供了网络需要的抖动保障,还提供了高质量的语音业务[6]。而相比之下,SDH技术的经济性较差,尤其是随着网络容量的增加,非工作的静态宽带分配是无效的,提供服务的质量也相对较低。因此,大多数使用者偏向于使用POS和RPR技术。

3结论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并根据国内外的电信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发展状况得出:技术研发者应更加注重对MSTP和DWDM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从而为IP骨干网提供高效的技术方案,提高世界范围内的通讯和网络质量。

参考文献

[1]舒丽,杜维.浅谈钢铁企业电信技术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2(12):68-68

[2]简伟,于海滨,盛庆华.基于同轴电缆的多路视频混合传输技术的研究[J].电子器件.2012(4):412-416

[3]孙大勇.无线通讯技术在邮政系统中的应用浅析[J].现代邮政.2012(10):48-49

[4]张返立.有线传输技术特点分析和发展方向[J].信息通信.2012(4):204-204

[5]张哲.海上风电场电能传输技术研究[J].电工技术.2012(9):5-7

[6]齐男.论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无线互联科技.2012(8):49-49

作者简介:张达,男,(1983.3-),吉林长春人,任职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本科,研究方向:通信传输技术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篇8

(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

一、2009年柑橘产业特点和问题

2009年我国柑橘产业呈现整体平稳发展趋势,面积发展放缓,总产量稳步增长,价格整体回升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品种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尽管近几年加大了极早和极晚熟品种的推广力度,但多数新推品种尚未进入丰产期,导致生产中中晚熟品种比例偏高,成熟期过度集中,季节性销售压力较大。

各主产区缺素问题日益普遍,针对缺素症的施肥措施在部分产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验证明新型砧木研究与利用依然是解决柑橘抗性和耐性的根本出路,因此,砧木品种研究亟待加强。

销售形式而言,由于受2008年的影响,今年温州蜜柑开园价格普遍偏低,后期逐步回升到2007年的水平;持续上升的脐橙价格为果农找回了柑橘种植的信心。这主要与今年脐橙整体产丰,果实外观较以前有明显改观以及今年春节在阳历2月中旬,延迟了柑橘消费高峰等因素有关。浙江、湖北等地椪柑由于受晚秋降雨和突然降温,相当一部分采收较晚的果实油斑病较严重直接影响到今年的产值与销售。

目前,柑橘新增栽培面积速度放缓,脱毒苗木比例增加。受2008年柑橘大食蝇事件的影响,部分橘农信心不足,导致果园投入减少,果实外观质量下降,少量果园失管,特别是黄龙病疫区,失管橘园促进了黄龙病的危害。延迟采收面积增加;密改稀和高接换种速度加快;农残问题普遍受到重视;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比例增加,果农和企业对采后分级、打蜡,单果包装以及保鲜处理等重视程度增加,但对采后处理还没有科学的认识,尤其是无损伤采收和销售前打蜡处理的认识不到位。安全保鲜剂开发及病害缺乏研究,柑橘加工及综合利用依然是以罐藏加工为主,对柑橘的加工特性、柑橘汁加工工艺技术、加工装备及皮渣利用缺乏系统的研究。

新成灾病虫害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大病大虫在产业化集聚后防控压力加大,人员流动和商品流通缺乏监管导致检疫性病虫防控难度加大,生产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导致次要病虫为害上升,非疫区和低度流行区建成以及加强联防联控势在必行。过去一些危害程度很低的害虫例如蓟马等有形成灾害的趋势,一些新的病害造成果实表面伤害,影响外观品质。

适用于山地橘园的机械与设施不多,特别是适合于体力欠佳的果农(妇女、老人等)使用的山地橘园省力化生产机械与设施更为缺乏。果农对柑橘生产机械化的必要性认识不断提高,在湖北宜昌和广东龙门等地,有果农自发研制简易的果园运输机械。政府从单纯补贴农机,转变为既补贴农机也对设施补贴进行尝试。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机械研究室研发的山地橘园运输机(单轨、双轨和链式索道)、喷雾和滴灌控制装置已在试验、示范,申请9项专利。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经费项目“山地橘园省力化栽培机械与相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已启动。

柑橘种植面积、产量保持稳步增长,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柑橘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果园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果品品牌化经营受到重视,市场竞争激烈,大宗果品价格低迷。柑橘鲜果、罐头出口保持增长态势,但品种结构仍然不合理,宽皮橘比重过高。成熟期、上市期集中的现象未得到完全改变,病虫害状况较严重,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仍然影响产业发展,橘农承担风险较大。柑橘生产集约化、橘农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橘农劳动力老化、女性化趋势明显,橘农教育程度较低。

二、世界柑橘主产国的基本态势

过去几年世界柑橘产业发生几件大的事情,它们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态势。首先是巴西和美国,进来墨西哥等国发现黄龙病导致美国柑橘产业一蹶不振,特别是盛产加工甜橙的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可以形容为谈“黄”(黄龙病)色变。产量比其高峰时期下降30%以上。巴西同样收到病害的危害,柑橘向温度较低的南方(南半球)扩展。中国柑橘大发展,产量和面积跃居世界第一。美国加州热心于发展一些杂交柑品种,以抵御西班牙的宽皮橘进入美国市场。金融危机给世界橙汁市场带来的是价格下滑。2006年世界橙汁市场由于供需矛盾导致价格上涨,目前回落到正常水平。这一变化对我国重庆柑橘加工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不利的消息。

欧洲柑橘产销基本稳定,其中地中海沿海的西班牙以及北非的摩洛哥等出口的宽皮橘增加。一方面欧盟是一个稳定而成熟的市场,需求十分稳定。特别是德国和英国等是柑橘的消费大国。随着欧盟的东扩,这些原来是自由的柑橘进口区域,变成了欧盟的市场范围,欧盟的地盘更大,对地中海沿岸的柑橘产业,特别是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的柑橘产业十分有利。

澳大利亚连续多年的干旱导致成本上升,品质下降,加上澳元升值,出口竞争力不如以前。由于澳大利亚的柑橘产量体量只有60多万吨,对国际市场影响较小。2003-2008年5年间,澳大利亚减少了13%的橘农,减少8%的面积,减少4%的树。南非柑橘仍然保持良好的出口势头,与北半球的国家形成产品的季节互补,出口比例达到60%以上。阿根廷盛产柠檬,由于2009年9月的干旱和晚霜冻,阿根廷2010年的柠檬产量减少20%左右,降到1百万吨。2010年预计生产84万吨的甜橙,37万吨的宽皮橘,22.5万吨的葡萄柚。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柑橘成本上升30-40%。

世界柑橘鲜果市场整体上可以认为逐步趋于稳定,变化较大的是中国在中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拓展。欧盟东扩,东欧市场不利于中国进入。

近年来,柑橘品种选育的投入加大,主要原因是国际柑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近年选育的品种趋势是:第一,以能够剥皮的杂交柑为主要,第二,以无籽类型为主要,第三是含有特殊的性状,例如果肉粉红色突变体。具体而言,近年,美国加州选育出来的多个品种例如Tango橘,澳大利亚的seedless Imperial橘,Nardocott橘,南非的Eureka seedless柠檬。Kirkwood红肉脐橙,Ruby Valencia甜橙。这些品种军事符合了世界柑橘鲜食品种的发展趋势及容易剥皮、无籽、有特殊的外观和内质性状如红色、风味浓等。

对比我国的柑橘产业,国际柑橘产业形式有例如于我国柑橘产业。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这样一个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而言,出口有利。第二、我国柑橘品种类型多,缓冲能力强。引进筛选和自主培育的品种并重,宽皮橘以自主选育的品种为主,脐橙、柠檬以引进的品种为主,柚子、金柑均为自主选育的品

种。第三、过去几年,我国柑橘从品种结构到区域布局均有较大的调整,成熟期拉开到7月中至翌年5月,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建立。经过冻害和实蝇事件以及黄龙病危害,使柑橘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集中。柑橘产后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2009年柑橘产业发展状况,分别从柑橘品种、栽培、加工及采后处理、病

虫害防控、生产机械化、产业经济等方面分析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如下。

(一)2010年柑橘产业品种方面发展趋势:在湖南、浙江等地,部分品质较差的中熟品种会被抛荒或被高接更换为优良的品种;温州蜜柑和椪柑面积会在零星栽培区明显缩减,在主栽区失管现象会继续扩大;在四川、重庆等地,晚熟柑橘的发展稳步推进,仅湖北省秭归县晚熟脐橙面积达到2万多亩,晚熟脐橙产量将逐步上升;在云南、四川及其它少数地区,柠檬品种的发展面积会增大;在品种选育上,芽变选种的重点将会放到优质(包括高糖、低酸、口感风味好、无核等)品种的选育上,杂交育种集中在晚熟、优质柑橘品种上;在生物技术方面主要是搞抗性育种包括抗溃疡病、抗衰退病、抗逆境等。

目前,我国栽培的一批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具有较好的上市时间和品质,竞争力较强。即早熟的温州蜜柑,7月可以上市,比日本温室栽培的仅晚一个月,可是我们的成本不到日本的1/50,而且为自然生产。8月中下旬上市的红色琯溪蜜柚,12月下旬上市的无核沙糖橘。加上引进消化后推广的晚熟脐橙品种,即2月底开始上市的能晚脐橙、红肉脐橙,这些新品种构成了我国柑橘产业中的新面孔,效益较好,对柑橘价格起到提升作用。

(二)2010年柑橘产业栽培方面发展趋势:除优、特柑橘栽培区外,多数产区的柑橘园投入不会有明显增加;在产量和品质之间,会更加重视品质的提高;生草栽培、简易修剪、简易施肥、管网灌溉或滴灌等省力化栽培面积将扩大;将涌现一批先进栽培技术的标准果园或精品果园,但失管果园面积也将扩大;新建果园面积下降,但密改稀和高接换面积将增加;简易设施栽培和延迟采收面积扩大;绿色、有机和HACCP等栽培和相关认证将逐渐受到重视。

(三)2010年柑橘产业加工及采后处理方面发展趋势:柑橘采后处理将向安全保鲜和提升柑橘外观品质、减少腐烂损失等方向发展。柑橘加工及综合利用方面着重研究柑橘品种和榨汁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原料种类,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研制出具有一定商品价值的柑橘加工系列产品,使柑橘果实的加工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通过现代食品工程技术对原有柑橘汁生产工艺的改进,尽可能保存柑橘汁的色、香、味及其营养物质;柑橘的脱苦方法研究;柑橘加工废物的综合利用研究。

(四)2010年柑橘产业病虫害防控发展趋势:柑橘黄龙病、溃疡病和实蝇类害虫总体防控形势严峻,黄龙病随木虱北移呈扩散蔓延趋势;螨类、粉虱、蓟马、蚧类和蚜虫为害将趋重;真菌性病害发生为害总体将趋重;非虫传性嫁接传染类病害为害总体趋轻。

(五)2010年柑橘生产机械化方面发展趋势:随着2009年柑橘销售形势好转,果农对柑橘生产的信心加强,对柑橘生产机械与设施的需求增加;经济回暖将吸引更多的青壮年往城市工作,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对柑橘生产机械与设施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政府对农机具补贴力度加大和范围拓宽,将进一步推动柑橘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即一方面橘园机械与设施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会刺激机械与设施生产企业增加投入和扩大生产);柑橘机械与设施方面科技项目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将对柑橘生产机械化发展起辐射与带动作用。

(六)2010年柑橘产业经济方面发展趋势:集中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布局格局将得到强化;品种结构和成熟期结构进一步改善;精品果园建设、标准化管理将全面展开;栽培及生产过程的省力化、机械化进一步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继续提高;鲜销比例过大,柑橘鲜果销售仍然困难。

四、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建议

为了更进一步促进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参考2009年柑橘产业特点、问题,结合2010年柑橘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抓好柑橘砧木品种的系统选育,组织行业攻关,集中力量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忽视砧木育种带来的种种问题,建议建立国家的砧木供种机制,选择一些重量高、种子力量高、没有检疫性病害的的地方建立砧木采种园,解决枳橙等主要砧木种子基本上依靠进口的问题。

(二)调减中熟品种的规模,淘汰劣质品种,同时实施育苗准入制度,限制无资质的苗木商生产,从源头上解决苗木质量问题。

(三)启动我国品种资源无毒化工作,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无毒遗传资源,同时实施良种补贴,引导果农购买更换优质无毒苗。

(四)稳定现有栽培面积,增加特早熟、早熟和晚熟品种的栽培,控制新增面积,限制非优势区域的盲目发展,加快老果园改造,抑制非适宜区新建果园,加强对失管果园的处置,防止危险病虫害扩散,以标准果园创建为契机,带动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栽培技术的推广。

(五)完善柑橘无病毒繁育体系建设,将种苗财政直补项目实施范围扩至各优势区域,示范实施片区、大区和全国检疫性病虫联防联控,扩大非疫区建设实施范围。

(六)进一步将柑橘育种、栽培、橘园田间管理等农艺技术和方法,与橘园机械和设施有机结合,进一步研发和生产先进适用的山地橘园省力化生产机械;把橘园生产机械与设施的内容纳入标准化果园规划与建设及老果园改造中,为今后橘园生产机械化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扩大政府对果园机械与设施的农机具补贴范围和提高补贴力度,加强对果农的培训,提高果农对果园机械与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技能。

(七)突破原料“瓶颈”,加强鲜果汁消费宣传,推广保鲜和储运技术,开发并推广家用橙汁加工机器,增加柑橘消费需求。

(八)发展柑橘产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柑橘专业合作社,使更多的果农通过合作机制进入市场。

(九)加强信息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仓储、冷冻、保鲜、分级、包装、配送等),塑造柑橘品牌,拓宽营销渠道;密切监测异常价格信息,异常天气情况,异常市场波动,并及时有效地发布,建立柑橘产销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十)建议国家在柑橘的销售上作一个宏观指导,降低各产区在销售上的盲目性与重复性,探索与示范国家柑橘产业政策性保险。

(十一)建立果实等鲜活农产品的“异常滞销”缓冲机制。根据2008年柑橘以及2009年香蕉销售难的问题分析,建议国家加大投入,从机制上解决鲜活农产品销售中的“异常滞销”问题。所谓异常滞销就是由于特殊的天气或传言导致鲜活农产品突然销售不畅,导致价格非正常下跌,农民急于销售,市场出现混乱的情况。从过去的两个案例均看到,滞销的量本身不大,但后面的价格跌到成本以下。因此,国家可以考虑在主产区,通过政策性投入带动一批企业去建立冷库,并建立国家的鲜活农产品的风险基金。但出现异常滞销时,启动收购,解决滞销问题,但正常时再销售出去。如果出现销售不出去导致损失,风险基金给予补贴。如果建立了这样一个滞销的缓冲机制,我国果农的收入将得到保障,供需会出现比较稳定的状况。具体的运行机制和制约机制,当然还需要细化。

五、结论

中国柑橘产业在连续不断的增产过程中,2008年出现一点波折,2009年销售还算顺利。尽管2009年的价格前期比较低,但后期恢复到正常,对明年的柑橘产业投入有了心理保障。

2009年尽管价格较低,但效益相比2007年应该没有下降,主要是2009年橘农投入较少。后期价格的升高容易导致明年农民惜价,前期可能出现价格高于预期的情况。

我国柑橘产业正从自发性到组织性生产的转变,生产向优势区转变,分散生产向连片集中转变。技术上近年有较大投入,有比较好的对路产品的带动,总体上明年柑橘销售不会有大的问题。如果出现滞销主要是在10月中到11月下旬的温州蜜柑成熟期。

黄龙病危害加重的情况不会得到缓解,在福建等地甚至加重,原因是价格下降后,果园失管的面积增多。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篇9

国内一般图书消费市场现状

1.近十年来国内一般图书消费市场发展历程

纵观近十年来我国的图书消费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图书市场平稳发展,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

1994年是中国图书出版业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最重要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图书业发展的目标就是逐步培养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市场。特别是1994年广州购书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一种新的图书市场体制的形成。

近十年来,从图书种数和新出版图书种数的总量和增长率来看,中国图书市场保持着平稳的增长速度[详见《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1996—2005)],增长比率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图书的品种从1995年的101.38千种,增长到2004年的208.24千种。图书的纯销售金额从1996年266.60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86.20亿元,这一现象意味着图书市场越来越细分,定位越来越具体,图书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从出版社的发展方面来看,图书出版社的数量变化不大[详见《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1996—2005)],2005年比1995年只增加了41家;从1995年到2005年,中国图书的总印张、总定价、用纸量等指标也相应地增长,其中2003年的种类增幅最大,达11.4%;总印数2000年的增幅最大(达14.2%),而2002年增幅较显著(8.9%);2002年总定价(增幅8.9%)和总印数(14.1%)都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水平。这也说明总印张和总定价增长率的偏离度逐步趋于一致,表明价格因素在总定价中的作用日趋减弱,总定价越来越受到实物增长而不是价格增长的左右。与此同时,总印张和总定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偏离度也在逐步收敛。这表明中国图书出版产业从宏观而言不仅处于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之中,而且其增长水平同国民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相关程度也越来越高[陈昕,《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阶段研究》。

(2)图书市场经历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短缺经济宣告结束,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从1995年开始,我国的图书种类呈上升趋势,1979年我国的图书种数仅为17212种,到了1995年已经达到101381种,此后图书种数呈

急剧上升趋势,到2004年底,我国图书出版全行业期末库存41.64亿册,金额为449.13亿元,当年全行业纯销售486.20亿元。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图书业库存量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主要被库存品占用,销售增加缓慢,而买方有较充足的选择余地,整个图书市场呈现出买方市场的特点。

从现行图书市场和发展的情况来看,图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原因主要有纸张供应充裕、印刷方式的改变、图书内容的多样化等。2004年我国图书出版定价总金额比上一年增长5.5%,而总印数比上一年减少3.8%,图书总量并无增长,图书价格普遍上涨。由于读者消费能力不足,过高的图书价格没有得到控制,但在流通领域被打压,于是出现了在出版环节书价上涨和在流通环节新书打折的怪现象。整个图书业呈现出价格上涨与打折销售并存的现象,表现为“滞胀”型买方市场特征。

其次,我国图书买方市场正处于初级阶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与发达国家绝对的、全面性的图书买方市场不同,中国目前的图书市场是相对的、不完全的买方市场[贺剑峰,《我国图书买方市场的特征及对策研究》,载《出版科学》,2001(4)]。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出版的现代化,使得图书的总种类相应增加,但是我国出版业的经营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图书市场结构与读者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图书的产量大大超过了人们的读书需求,显得供过于求。

(3)网络通讯和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图书消费方式

互联网和传播媒体的革新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一项专门对145名女性购书行为的调查显示:通过阅读报纸上的书评、书讯购书的占25%,通过网络获取有关信息的占31%,电视、广播推广占14%[杨静,《网络获取信息,书店完成购买———北京女性读者图书消费情况调查》,载《出版参考》,2006(7)]。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另一项调查显示: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七年间增长了6.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0%[徐升国,《我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又有重要变化》,载《出版发行研究》,2006(5)]。电子图书的发展给图书出版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力地促进图书出版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1998年我国第一家大型网上书店———上海书城开业,1999年北京图书大厦电子商务网站正式开通,特别是近十年来不少民营网上书店也争先恐后地开张,图书网络营销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电子图书的诞生与发展,并且满足了各大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对于电子图书,82%的被调查者称“熟悉eBook这个字

眼”,61%曾经阅读过电子图书中的文章,31%在电脑上看过电子图书,15%购买过电子图书[《电子图书消费者调查摘要》。

2.当前国内一般图书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在图书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定价过高。近几年来由于图书的定价呈开放状态,特别是1993年后全国实行图书出版单位根据成本和发行数量自行定价的政策后,全国图书价格居高不下。对目前图书的价格,有82.2%的人表示基本可以接受,9.8%的人表示完全可以接受,而有8%的人表示不能接受。虽然大部分人能够接受现时的图书价格,但还是有76.7%的市民认为图书价格“较贵”和“有些贵”,只有23.3%的人认为价格不贵[《图书消费调查统计:市民认为书价“有点贵”》,另一项调查显示:82.27%的人认为“现在图书价格过高,难以承受”,仅有17.73%的人认为书价适中,可以承受。“书价偏低”一说,答者比例为0[傅才武、李国东,《武汉高知群体图书消费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

(2)各地区图书市场开发不平衡,基层图书市场相对低迷。全国图书市场的发展呈不平衡局面,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图书市场比较活跃,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图书市场则处于低迷状态。地市级图书市场的开发程度不高,与省会城市相比,下属市县级的图书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着市场规模小、品种不齐全、发行与批发链条过长。特别是农村图书市场的规模就显得更为薄弱:2003年,全国出版图书19万种,“三农”读物仅4100种,才占总量的2.1%;2004年和2005年,“三农”图书选题品种分别占选题总数的3.7%、3.3%;农民读书率1999年为54.9%,2003年跌至45.3%[黄嗣,《我国当前农村图书市场特征简析》,载《出版发行研究》,2006(5)]。

国内一般图书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1、大众化向分众化发展

消费主体的大众化是指读者群没有明显的职业、教育背景、年龄和性别的划分,群体数量大,分布广泛,需求多。市场化的竞争使得读者学会了从庞大的图书市场中挑选自己想要的图书,这样的消费群体需要的是一个由特别需求构成的细分市场,这类消费群体有自己特殊的兴趣,对读书有特定的需求。读者是市场发展的最终裁决者,是大众化的消费群体。分众化的读者群体对图书出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图书出版理念应以市场和读

者为中心,消费者是图书出版和图书内容的决定者,要强调消费者需求对出版的引导作用;其次图书市场的开发要围绕着读者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特质来确立,由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教育、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不同,所以他们的消费目的和需求也不相同;要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图书价格要表现灵活,多种价格策略并存。2005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对武汉四所高校高知群体调查显示出,不同的群体消费目的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见表

1、表2):

表1:不同性别消费者购书品种

性别 消遣阅读 学习参考 教学参考 查阅工具 课题研究

男9.1%33.4%9.7%11.9%16.7%女14.3%29.6%10.8%12.0%11.4%

表2:不同文化程度消费者购书目的学 历 消遣阅读 学习参考 教学参考 论文参考 课题研究

学 士 1.7%4.4%2.2%0.9%1.4%硕 士 21.5%51.4%10.2%16.8%17.5%博 士 1.9%8.5%6.6%5.5%6.8%博士后 0.1%1.2%1.5%1.5%2.0%

2.线性结构向网络结构发展

早期的书业市场分销模式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一统的图书发行分销体系,国有新华书店是唯一的发行者,其发行渠道覆盖全国,经过三级分销,可以到达基层的新华书店,即:出版社—省批销(发行所)—市批销—区、县门市店这样一种线形结构的分销体系。这种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分销模式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没有竞争、没有市场的时代,新华书店在图书销售总额上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民营书店的大量涌现,出现了民营渠道经营模式。同新华书店体系相比,民营渠道经销的主要是一般的大众书,它一般是从出版社批量进书,然后通过连锁书店分店、零售书店来销售图书,它与新华书店分销渠道没有显著的区别,也属于一种线形结构的分销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双向交流和通信的工具,已经成为网络营销产生的技术基础。网络结构的图书分销模式是指图书分销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使用网络及管理系

统,并促使图书分销过程中图书的流通、资金的流通以及信息流通的实现。

与传统的线形结构的流通渠道不同,网络分销渠道是网状的,呈现出以互联网站点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式结构的渠道模式。传统图书分销渠道的决策更多考虑的是出版商、零售商和代理商,而网络的分销渠道涉及的是网络技术基础、银行以及物流配送等体系[杨赋立,《网络分销渠道的构成与结构分析》,载《商业时代》,2004(11)]。网络强大的通信能力改变了原有市场单一的分销体系,改变了图书市场环境和整个图书商品流通领域,可以这样说,网络结构的图书分销体系将会成为现代图书营销的主要形式。

3.单一产品模式向综合经营模式发展

图书市场的成熟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理念的变化而逐步实现的。纵观国内外成功图书经营理念,以细分的市场需求为指导,进行核心资源重组,从单一产品的经营模式到综合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图书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出版业已形成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进出口、物资供销在内的行业体系。图书出版只是出版业大概念的一部分。贝塔斯曼集团是图书出版业综合经营的典范,它积累资本向其他领域扩张,从一个单一的图书印刷公司发展为涉及电视、广播、书友会、音乐俱乐部、电子商务、线上增值服务等多业务领域以及七个子集团的跨国传媒机构。

4.人工作业向信息技术化发展

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出版物编辑制作流程数字化,印制自动化,管理网络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图书营销体系的现代化。具体而言,信息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批发配送功能。即项目的主体功能,通过这一功能完成图书、音像制品批发配送的全部任务。

(2)仓储管理功能。将出版社的有效库存图书纳入仓储中心进行管理,一方面解决出版的仓储管理问题,同时也作为配送中心的备货随时进入市场。

(3)信息发布功能。作为大型的批发配送中心,出版社一方面接触出版,一方面接触零售,每天会有大量的积累,利用有利的条件可定期发布出版、市场信息。

(4)网络中心功能。由于计算机的联网运行,出版社已具备了网络中心的功能。

(5)市场预测功能。对于图书品种的动销分析和掌握的各种信息,可以定期进行市场预测,指导零售店的营销工作。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篇10

[关键词] 威客威客网站运营模式现状发展趋势

威客网站是一种通过悬赏机制解决用户问题的网上互动信息平台,是继博客网站之后的又一种新兴互联网应用形式。实际上,与博客网站类似,威客网站模式也脱胎于BBS的应用。人们在BBS上可以完成发布新闻,发布交易信息,发布个人感想,提问与求助这样四类功能。后来,从这四类功能分别延伸发展出:新闻类网站,电子商务类网站、博客类网站和威客网站。以“百度知道”、“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为代表,由BBS的提问功能发展而来的互动问答式威客网站被称作A型威客网站,而由BBS的求助功能发展而来的任务竞标式威客网站英文叫做(Bid Witkey website)。因此,竞标式威客网站也被称作B型威客网站。本文主要探讨国内B型威客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内B型威客网站的发展现状

国内B型威客网站的发展现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下面分别对其发展规模、发展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现有的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1.发展规模

威客概念和威客网站萌芽于2002年,迅猛发展还是开始于2005年百度等网站推出互动问答平台之后。就国内B型威客网站的数量而言,有人估计在40家以上,也有人认为至少有上百家。估算其当前的准确数量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威客网站的数量正在爆炸式的增长。

B型威客网站,整体实力通常比较弱小。甚至于许多这种类型的威客网站的实际拥有者并不是一家公司,只是几个人的团队,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人。虽然其中有个别网站建立比较早,在威客圈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总体而言,公众认知度都还比较低,还没有哪一家已经取得业内绝对领先地位。连比较知名的威客网站,如“K68”和“任务中国”其各自的累计总悬赏金额也不过几十万元的水平。可见,目前的B型威客网站领域还是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是威客网站整合和繁盛期的前夜。

2.发展环境

威客网站的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情况:互联网应用发展规模和威客模式的社会认知度。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2006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1.3亿,并且仍然在迅速增加。庞大的网民数量为威客网站的发展奠定了重要而坚实的基础。所以,当前制约威客网站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就是普通网民对B型威客网站模式的认知度还很低。

虽然2006年来,权威媒体开始关注威客网站的发展。但相对来说,媒体对威客网站的报道仍然较少。因此,目前多数网民还弄不明白什么是威客网站,了解威客网站的通常只是那些懂得较多网络知识、电脑知识的资深网民。这就使得B型威客网站的任务类型多数与电脑和网络知识相关,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多数普通网民参与到B型威客网站中来的热情。不过,这种不利的情况会随着人们对威客网站的认知度的加深,而加速改变。

3.存在的问题

抛开威客概念公众认知度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B型威客网站的发展,在运营模式上遭遇了以下障碍:

(1)悬赏额度问题。威客平台上发布的任务多数为偶发的、临时性的任务。任务的发布者往往不了解任务的难度和恰当的市场行情,任务的悬赏金过高或者过低。

(2)任务的分类问题。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发布到威客平台上的任务也就千奇百怪无所不包。对发布的任务进行恰当的分类很难。分类过细或过粗都会使任务双方在发布任务和搜索任务的过程中感觉不便。

(3)诚信问题。威客平台上进行的交易活动,由于是通过网络进行,任务双方也并不面对面进行交易。这就给产品的展示和试用带来了困难。任务的完成者会担心将成果交付给任务发布者以后,能否真正得到任务发布者的酬金,因而不愿意先将成果交付。而任务的发布者在未看到成果时也不愿意先支付酬金。部分网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悬赏金的代管服务。但是对于新兴的威客网站而言,网站本身的信誉状况就难以得到人们的信任,这种担保显得是非常苍白和无力。

(4)竞标模式的过度竞争问题。发布的任务有许多人竞标对于任务发布者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对于竞标人来说可能就面临过度竞争的困难局面。比如某任务发布者发布的任务是设计一个企业网站LOGO,这时可能有几十个或者更多的威客提供了作品,但真正入选的最终只有一件作品。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人力浪费,也打击了威客们以后继续参与的积极性。

(5)对不同任务采取不同处理模式的问题。网站上发布的任务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网站有必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考察以下四个任务:任务一,为企业起名字;任务二,为企业设计LOGO;任务三,为企业设计网站;任务四,让北京的朋友代买奥运门票。对于任务一,适用竞标模式,而且参与竞标人数越多越好。对于任务二,适用竞标模式,但需要控制竞标投稿者数量。对于任务三,则需要由任务发布方事先根据投标者的实力选定一个最合适的任务承接者。对于任务四,也需要由任务发布方在众多承接任务报名者中,根据报名者的信誉情况选定一个任务承接人。

对于不同任务采取有差别的处理方式,虽然理论上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但是在实际中也会带来问题:网站的功能设计更为复杂,用户理解网站运作模式的难度加大,网站的使用门槛提高。

国内的任务竞标型威客网站,也就是B型威客网站,基于对上述问题的不同认识,为解决或规避这些问题,就在网站的具体的运作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有所不同的运营模式。

4.运营模式

依据网站对任务双方劳务交易的介入程度不同,可以将B型的威客网站运营模式,划分为三类。

(1)网站只作为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出现,完全不介入任务发布方和承接方接触后的交易活动,网站只是收取少量的信息发布费用。这种形式的好处是对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相对简单,缺点是由于网站为任务双方提供的服务比较少,从而使得劳务交易过程对任务双方来说都充满风险,相应的网站能取得的收入也较少。

(2)网站除了作为劳务信息发布的平台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到任务双方的交易活动中来。任务的发布者在发布任务的同时,将悬赏金交给网站,网站提供竞标服务并在任务双方交易完成后将悬赏金支付给任务完成者,同时网站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对任务双方提供的服务比较完备,威客网站也能取得较多的中介收入,缺点是需要网站介入到任务双方的交易过程中,对网站的功能要求以及信誉要求比较高。

(3)网站不强制要求任务发布方将悬赏金在发布任务的同时交付给网站代管,而是依据任务发布方是否先交付悬赏金给网站,对任务有两种处理方式。先交付悬赏金给网站代管的,网站就介入到交易过程中来。对未交付悬赏金给网站代管的任务,网站则仍然只发挥一个劳务信息平台的作用。

这三类网站一般都拥有积分系统,对经常发布任务和承接任务的会员,予以积分奖励,但是这种积分奖励通常并不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只是给予会员的站内荣誉,仅能起到精神奖励和提高会员信誉的作用。

二、竞标型威客网站的发展趋势

竞标型威客网站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互联网应用,它使电子商务的范围扩大,从实物交易为主向智力成果、劳务成果的交易发展。对于个人而言,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通过智力、能力和各种资源的有偿共享,拓展自身解决生活中各种难题的能力的平台。对于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对于整个社会,还能够提供一些灵活就业的岗位,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一定的作用。威客網站的社会意义,必将随着威客网站模式的逐步成熟、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而变的更加显著。在B型威客网站未来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四种趋势。

1.大型网络企业涉足任务竞标型威客网站领域

目前,任务承接型的威客网站规模实力有限。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太久。随着网民对威客模式认知度的提高、网站运营模式的成熟,威客网站的生存空间将得到不断的拓展。当运营威客网站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足以引起大型网络公司的兴趣,或者到了有必要阻止现有威客网站领域竞争出具有绝对领先地位的威客网站时,大型的网络公司就会进入这一领域,从而后来居上。在这些大型网络公司中,百度无疑是最具潜力也最有可能进入这一领域的网络公司。

2.威客网站介入任务双方劳务交易过程的程度加深

随着威客网站实力增强、信誉度提高,威客网站将越来越有能力在任务承接活动中发挥中介担保作用,从而降低劳务交易双方的风险。任务发布者可以放心的把悬赏金交付给网站代管,任务承接者则可以不再担心任务发布者的诚信度。

3.与悬赏金挂钩的积分悬赏制度逐步成为主流

当前威客站的悬赏积分制度,通常与货币无关,只是一种荣誉奖励。货币悬赏通常是采用任务双方私下商谈支付方式,或由网站作为进行转移支付的支付中介。未来,当大型网络公司进入任务承接型威客网站领域后,威客站将具有极高的信誉度,其悬赏制度有望向与悬赏金挂钩的积分悬赏制度转变。此时,任务发布者先用货币向网站购买积分,然后发布以这种积分为悬赏的任务。任务承接者则在完成任务后自动得到网站转移支付的积分,并可在需要的时候,将自己拥有的积分向网站兑换回货币。这种新的积分悬赏制度,对于网站来说不仅可以尽可能的将货币留在网站内部,还可以方便收取费用;对于用户来说则不但消除了与陌生人进行劳务交易的风险,而且悬赏金以积分形式转移也更为方便。

4.B型威客网站经过相互竞争和淘汰,形成业内绝对领先的威客网站

胜者全得是网络商务的法则之一。威客网站作为一个有偿互助的平台,已有的用户越多则自身价值越大,从而对新用户的吸引力也越大。因此,经过竞争和淘汰,优势者的地位会日益增强,劣势者将逐渐趋于消亡。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搜索引擎领域的百度、即时通讯的腾讯QQ、门户网站的搜狐、网易和新浪。因此,无论是从现有的威客网站竞争出一位王者,还是其他大型网络公司进军威客网站领域后来居上,未来都必然会产生出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威客网站。

三、结语

威客网站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应用,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威客网站在我国发展的还不成熟。任务竞标型的威客网站普遍过于弱小,且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不过,随着威客概念的普及,以及威客网站模式的逐步成熟,威客网站的发展空间将最终被打开。现有的威客网站经过竞争和淘汰,所产生出来的优秀网站将和未来强势进入威客网站领域的少数大型网络公司一道,划分国内网络劳务交易的市场版图。

上一篇:瓦房店市工商局李官分局加强法治学习下一篇:福建省教师资格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