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排水系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2024-06-03

国内外排水系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精选7篇)

国内外排水系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篇1

供电系统概况:

1、双阳煤矿由两趟60KV架空线至地面变电所,分别为:双七线,双新线,型号LGJ-120mm,主变压器型号为ZM10-20000/63。

2、入井电缆13趟,皮带井入井电缆9趟,其中:-150中央变电所五趟,分别为甲、乙、丙线,型号为MYJV-3120,共计4410米;丁线、戊线,型号为MYJV-3185,共计3200米;-450水泵变电所两趟。甲线,型号MYJV-3120,4300米;-450乙线、丙线、丁线、,型号MYJV-3185,12900米。三区主扇风井入井电缆2趟:东采区甲、乙线,型号MYJV-3185,共计2600米;一区主扇风井入井电缆2趟:-60甲、乙线,型号MYJV-370,共计2720米。

3、井下变电所设有6个,中央变电所2个,分别为:-150中央水泵变电所,主要设备有高压开关柜型号KYGC,39台,低压柜型号KYX,24台,高防开关型号BGP9L-6,2台,干式变压器型号KBSZ,2台,馈电开关型号KBZ,4台;-450水泵变电所,主要设备有高压开关柜型号KYGC,24台,低压柜型号KYX,10台,干式变压器型号KBSZ,2台,馈电开关型号KBZ,6台。采区变电所4个,分别为:东采区变电所,主要设备有高防开关型号BGP3,12台,干式变压器型号KBSZ,4台,馈电开关型号KBZ,4台;;-60变电所,主要设备有高防开关型号BGP9L,10台,干式变压器型号KBSZ,4台,馈电开关型号KBZ,6台;-300水泵变电所,主要设备有高压开关柜型号KYGC,11台,低压柜型号KYX,3台,干式变压器型号KBSZ,2台,馈电开关型号KBZ,4台;三上层变电所主要设备有高防开关型

号BGP9L,7台,干式变压器型号KBSZ,3台,馈电开关型号KBZ,4台。排水系统概况

双阳煤矿排水方式为间接排水,主要是由负450水泵、负300水泵将水排至负150水仓,在由负150主排水泵排至地面。其中:

负150水泵硐室为一水平主排水硐室,水泵型号MD450-60*6,电机型号YKY450-4,功率710KW,转数1480转/分,共12台,共7趟排水管路,前3趟管路直径275mm,每趟管路斜排长度900m;后4趟管路直径325mm,每趟管路斜排长度800m。正常排水能力2700 m3/h,最大排水能力3150 m3/h。目前,矿井涌水量为2050 m3/h,即24小时正常涌水量为49200 m3/h,工作泵20小时正常排水能力为54000 m3/h;矿井最大涌水量2300 m3/h,即24小时正常涌水量为55200 m3/h,工作泵20小时最大排水能力为6300m3/h,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一水平共5个水仓,甲仓容积2880m3,乙仓容积2476m3,丙仓容积1833m3,丁仓容积1201m3,戊仓容积2400m3,总容积为10790 m3,根据2*(Q+3000)=10600 m3,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负300水泵硐室为临时水泵硐室,水泵型号MD450-60*4,共4台。电机YB450M2-4,功率500KW,转数1480转/分。共2趟排水管路,直径275mm,每趟管路斜排长度600m,水平排水能力900m3/h。共3个水仓,甲仓容积701m3,乙仓容积301m3,丙仓容积1050m3。

负450水泵硐室为二水平主排水硐室,共9台水泵,其中型号

MD450-60*7水泵4台,电机型号YKY500-4,功率900KW,转数1489转/分,3趟排水管路,直径275mm,每趟管路斜排长度1100 m;型号MD480-90*8水泵5台,电机型号Y5601-4,功率1600KW,转数1489转/分,3趟直径325mm排水管路,直排地面。负450水泵硐室正常排水能力1860 m3/h,最大排水能力3510 m3/h。共4个水仓,甲仓容积2459m3,乙仓容积1729m3,丙仓容积3937 m3,丁仓容积5054 m3,总容积13179 m3,根据2*(Q+3000)=10600 m3,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提升系统概况:

(一)主井提升情况

双阳矿采用两段主机提升,一段主机提升为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机,型号L147P,全长1234m,坡度为15.5。,控制柜型号为PLC,动力制动柜型号为KZG-D,操作台型号为CZT(C-10),主要负责输送人员和提升原煤;二段主机提升同样为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机,型号L147P,皮带全长2140m,坡度为10.5。,PLC控制柜型号为PCK-220/10-5A,低压控制柜为FDY-660/600-5A操作台型号为CZT,主要负责二段主井输送人员和提升原煤。

以上两段主机皮带各种保护齐全完好,巷道有充足的照明,声光信号装置齐全完好,提升能力满足需求。

(二)副井提升情况

副井提升采用两段斜井串车运输方式,主要由地面一、二付绞车负责一段的提升任务,绞车道长度980m,坡度为15.5o。其中一付

绞车2JK-3/30用来提升矸石,电机功率400KW,电控系统为JKD-NT-BP提升机变频控制系统,深度指示器及各种保护齐全可靠,防跑车装置为FFP1-660/13;二付绞车JK-2.5/20用来运输物料,电机功率355KW,电控系统为电控系统为JKD-NT-BP提升机变频控制系统,深度指示器及各种保护齐全可靠,防跑车装置为FFP1-660/13;二段一、二付绞车负责二段的提升任务,绞车道长度1100m,坡度为17o,其中二段一付绞车2JK-3/30用来提升矸石,电机功率400KW,电控系统为JKD-NT-BP提升机变频控制系统,深度指示器及各种保护齐全可靠,防跑车装置为FFP1-660/13;二段二付绞车JK-2.5/30用来下料,电机功率400KW,变频系统型号为6SE7134-5HK62-5BA0,操纵台型号为CZT-ZC,采用液压盘形闸制动;东采区十二层绞车JK-2.5/30用来提升人员、矸石及物料,控制柜型号为KXJ-J1,变频调速柜型号为ZJT2-200/600,采用液压盘形闸制动。

以上五大提升绞车各种保护齐全完好,有声光信号装置,轨道质量符合标准,有自动防跑车装置及保险门,矿车连接插销有防自动脱落的保险环,斜井人车防坠器灵敏可靠,轨道绝缘齐全完好。

(三)平巷运输情况

-60石门运输大巷,轨道采用24型轻轨,轨距600mm,运输车辆为蓄电池机车TCL-8/6和一吨矿车MG1.1-6;-150石门运输大巷,采用24型轻轨,轨距600mm,运输车辆为架线机车ZK10-6/250和ZKP10-6/250、一吨矿车MG1.1-6;-300石门运输大巷,采用24型轻轨,轨距600mm,运输车辆为蓄电池机车TCL-8/6和一吨矿车

MG1.1-6;-450石门运输大巷,采用24型轻轨,轨距600mm,运输车辆为架线机车ZK10-6/250和ZKP10-6/250、蓄电池机车TCL-8/6和一吨矿车MG1.1-6和平巷人车PRC-12。

以上片盘机车灯、铃、闸、撒砂装置和连接装置齐全完好,机车架空线符合标准,机车制动符合要求,轨道质量符合标准,道岔转辙器齐全完好,巷道有充足的照明。

(四)采区及采掘工作面运输情况

各采区上、下山轨道采用24及15型轻轨,轨距600mm,运输车辆为矿用蓄电池机车TCL-8/6和一吨MG1.1-6或采用JD-40(55)调度绞车提升矿车。

调度绞车安装牢固,使用四压两戗支柱固定,轨道质量合格,轨道绝缘良好,一坡三档齐全完好。

压风系统概况:

双阳矿主压风机为MLG20/8-132G螺杆式压风机共11台,临时移动压风机为MLF13/7-75G,共8台。主要分布为负60型号MLF13/7-75G移动压风机3台;负150压风硐室4台MLG20/8-132G压风机,主要为负150及负300采掘工作面供风;负450压风硐室2台MLG20/8-132G压风机,1台临时移动MLF13/7-75G压风机,主要为负450采掘工作面供风;东采区负150压风硐室3台MLG20/8-132G压风机,1台临时移动MLF13/7-75G压风机,主要为东采区负150及东采区负300采掘工作面供风;东采区负450压风硐

室2台MLG20/8-132G压风机,3台移动移动MLF13/7-75G压风机,主要为负450采掘工作面供风。其中,负150压风机共有风包3个,东采区负150压风机风包2个,风包释压阀灵敏可靠,口径与排气阀口径相同(4寸)。所有压风机安全阀、放水阀及各种保护全部灵敏可靠。主通风设备:

中央区主扇2台:原型号70B2-21-28,电机型号T800-8/1180,功率800KW。现型号FBCDNO28/2X500.风量100-230m3/s.产地湘潭平安电气。

三区主扇2台:型号FBCDZ[原BDK-6-NO21],电机型号YBF400M2-6,功率220KW×2。燕京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电控系统有欠压、过负荷、短路、过流、接地等保护。

机电系统存在问题:

1、井上、下绞车无闸瓦间隙保护。

整改措施:闸瓦间隙保护正组织安装,预计2011年7月上旬安装完毕。

2、中央区主扇设备无安标,电控系统高压柜为淘汰设备。

整改措施:新设备已到货,正在施工机房,预计2011年10月末安装完毕。

3、水泵2010年检测,至今未检测,已到期。

整改措施:已与黑龙江省检测中心取得联系,预计7月份检测完毕。

4、负60变电硐室无回风通路。

整改措施: 尽快施工完善负60回风通路。

运输系统存在问题

1、二段二副绞车道无防跑车装置。

整改措施:二段二副在10月末安装防跑车装置。

2、人车人员上下车地点无照明,架空线无分段开关,无自动停送电开关。

整改措施:人员上下车地点照明、分区开关与自动停送电开关在7月末之前完成。

3、滚筒式带式输送机无自动洒水装置。

整改措施:滚筒式带式输送机自动洒水装置在7月末全部完成。

4、机车撒砂装置多数存在沙量不足或无沙子现象。

整改措施:机车撒砂装置3日内全部检查维修一次,并责令当班司机每班加沙子。

5、人车的连接装置定期试验,但是无报告。

整改措施:2011年春节检验,报告未回,立即追问报告。

国内外排水系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篇2

排水管网作为排水系统的基础, 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当前许多城市, 除了新建城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外, 大部分旧有城区还采用雨、污合流系统, 通过合流管道不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城市水体, 造成严重的污染。

排水设计标准低。在城市排水中, 设计标准通常是用排水系统所能排泄的某一暴雨所发生的频率或重现期来表示。由于气候、地形、土地利用情况的不同以及城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别, 不仅不同的国家之间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各不相同, 就是同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差异。在我国,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重现其常为0.33a~1a, 一般不超过5a, 特殊重要的地区也不超过10a, 与其他国家相比, 总体而言比较低。而且多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 使得排水管径普遍偏小, 过水能力严重不足, 再加上管材质量及管道坡度控制不严格等问题, 造成雨季路面积水严重, 平时污水外溢, 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而排水管道的规划年限相对于城市总体规划较短, 随着城市规划发展, 原有的管道布局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市政建设需求。

在排水管道的改造上, 旧城区排水管网的改造是重中之重, 其既要根据旧城区改造规划所确定的原则进行, 还要遵循旧城区的总体规划, 注重排水管渠对于旧城区改造规划的影响。城市排水量包括居民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 而这些排水量与旧城区改造的人口数量, 工业企业规模、建筑层数等规划有关, 故确定排水管渠的位置和走向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科学合理地管线敷设在规划道路下,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管网改造时, 要把雨水、污水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结合起来, 逐步将目前的合流制或不完全分流制系统改造为完全的分流制系统。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 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 避免洪涝灾害, 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 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城市面源污染。

2 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 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再生回用及畅通城市水循环的作用, 从而恢复健康的水循环和良好的水环境, 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但是当前也存在着污水处理项目盲目建设, 而忽视配套排水管道建设的现象, 造成许多己建的污水处理厂达不到设计处理能力而又有大量污水直接排放的尴尬局面。

在进行污水处理规划时, 应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工农业分布、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现状等做周密的调查, 调查现有的和预测潜在的再生水用户的地理位置及水量与水质的需求, 并将这种结果反映到给排水专业规划中。恰当地确定排水分区、污水净化厂的位置与个数, 改变将污水处理厂摆放在城市最下游进行高度集中处理的传统做法。在进行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时, 要近远期结合考虑污水回用的需要, 选择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预留污水深度处理的发展用地, 使污水处理、深度处理系统和回用系统的总投资之和为最小。

3 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的合理选择不仅关系到城市雨污水的收集排放、排水系统的适用性和经济效益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否满足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能否有效实现城市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总量的控制, 以及能否符合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在城市排水方面一直偏重于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对城市排水体制方面的关注极少。城市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城市排水管网领域的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已大大落后, 与先进的城市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形成了强烈反差。在对待城市排水体制和雨水径流污染问题上主要还停留在“单纯排放”的思维上, 简单地倾向靠分流制来解决点源污染的控制, 而忽视了雨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城市生态的关系, 同时也忽视了雨水的排放和非点源污染的关系。另外, 我国在有关城市排水管道的污染规律及雨水径流、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基础理论、工程规划与设计、管理与法规等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实际上, 城市点源污染的控制若仅由分流制排水系统来解决, 则存在较多的隐患。我国的新建城市 (区) 如深圳市、上海浦东、大连开发区等都采用的是分流制排水系统, 由于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原因, 在这些新建城市 (区) 中, 并没有真正实现完全分流制所期望的目标, 也没有将服务流域内的污水全部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另外, 北京、天津、昆明等城市也规划将合流制全部改造成分流制排水系统。北京已有2/3的排水系统为分流制, 最近几年在点源污染治理、河湖水系生态保护方面加大了治理力度, 但部分河湖在降雨后仍有严重的“水华”现象发生, 部分河段、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依然严重。这主要是由非点源污染造成的, 分流制排水系统使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和部分小雨都直接排人水体, 在降低合流制溢流污染的同时却增加了非点源污染的程度。

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 我国存在着不切实际地选择分流制的问题。分流制虽然有很多优点, 但对于无法拓宽道路、改造原有小区排水系统的老城区生活污水会直接进人雨水管道系统, 无法实施雨、污分流, 导致投资浪费和水体污染加剧。因此, 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应改变观念, 允许部分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合流制截流体系, 并将提高污水的处理率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对老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可行方案, 在各地新建开发区规划排水系统时也需充分分析当地条件、资金的合理运作, 并从管理水平、动态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 不要盲目模仿、生搬条款。

4 污水收费制度

污水处理费, 是保证排水系统日常维护和建设的关键, 一般都是靠国家专项拨款, 污水收费制度和投资偿还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目前全国还有一半左右的城市没有开征污水处理费, 污水处理的企业化程度还比较低, 基本上还是由国家拨款, 这不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和推进产业化的发展。

在污水收费制度改革上, 要进一步推进城市水价的改革,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 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改善经营的水价形成机制。要尽快在全国城市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 逐步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 以促进污水减量排放和节约用水及加快水污染的治理, 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要合理确定水资源费与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及再生水价格之间的比价关系, 充分利用价格这个经济杠杆的作用, 推动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用水工作。进一步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单位的企业化及产业化发展。

国内外排水系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粮食 仓储 物流系统

1 当前粮食物流研究的状况

粮食物流较早出现在西方国家,并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其中以加拿大、美国等国在粮食物流的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较传统方式进行了全面优化,并且取得的显著的经济效益,粮食企业物流管理理论也逐渐成熟,被其他众多国家所借鉴。国外关于粮食企业物流管理的文献研究的特点是比较深入,尤其在物流技术方面比较深刻,硬件设施与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研究对象比较单一,且范围比较狭窄,尤其缺乏在物流管理系统优化方面的研究。

国内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流通体制、粮食物流组织和对策、粮食物流技术等粮食物流的某个方面或环节。但是在把握粮食物流现状、优化物流系统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

2 仓储型粮企物流管理的要素及特征

对于仓储型粮食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粮食仓储企业物流系统管理由粮食的仓储管理、装卸搬运、加工、物流装备管理以及系统信息化管理等多种要素构成(孙淑生,2006)。粮食企业物流系统管理具有一般系统管理所共有的特点,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由于粮食自身的特性,使得粮食企业物流系统还具有结构复杂、目标众多、实时监控性高等独有的特征。

3 仓储型粮企物流系统优化的目标

粮食企业物流系统化管理与优化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粮食物流的合理化配置,以最低的费用支出完成粮食实体从供应地向消费地的运动。系统的管理与优化对规模适当化、运送及时化、库存合理化、费用最小化等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4 国内仓储型粮企物流系统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粮食仓储企业保持了稳定的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物流系统建设和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全国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项目调查表明,截至2007年5月底,全国2006年以来开工建设和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单个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有342个,计划总投资468亿元。从已开工部分项目投资构成分析,以企业自筹为主(约占90%以上)。按主要建设内容为粮食储存库、码头、物流中心和综合园区、其他(批发市场、加工仓储设施等)分类:以粮库建设为主的项目共114个,计划总投资57.5亿元,已完成投资14.5亿元,投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2%(何黎明,2008)。粮食集装箱运输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起来,向着先进的模式发展。

但是在迅速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仓储型粮食企业还处在机械化和自动化仓储阶段,智能化设备实施应用相对缺乏,与国外先进企业逐渐产生运作效率上的差距。同时企业在储粮管理水平上与国外先进企业仍存在着差距,尤其体现在仓库的合理布局上。配送过程中,出现了配送费用高、配送时间长、货损严重等问题,而且缺少安全性高的集装箱汽车配送。详见图1:

图1 粮食集装箱运输比例

5 仓储型粮企物流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剖析

在综合把握我国仓储型粮食企业物流系统发展现状,同时与国外先进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后,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仓储型粮食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5.1 物流设施缺乏有效规划

在粮食储存仓库建设中,基层粮食收储企业的现有仓房多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基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近半数仓房出现了屋面漏水、屋檐垮塌、墙体裂缝、地坪返潮、晒场破损、仓房四周水道堵塞严重等隐患,长期下去既影响粮食安全储存,又容易发生仓房倒塌事故。仓储机械数量虽多,但老化失修严重。基层国有粮食企业过去配备的一些仓储机械设备已显得陈旧,功能欠缺,严重制约了国有基层粮食企业的收购保管工作。在运输方面,一方面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限制,国内粮食运输与配送缺乏有效统筹规划,运载工具不一,严重影响了粮食仓储企业的发展。

5.2 物流技术缺乏有效改进

国内粮食仓储企业在物流技术上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与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相比,一直处于落后地位,尤其缺乏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先进科学技术的投入使用。由于技术欠缺,国内仓库建设类型稍显单一,容量不大(见表1);基础研究薄弱,一些新的粮食储藏技术缺乏科学支撑。目前国家粮食储备库推广的一些较为先进的实用技术仍缺乏过硬的数据支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不同类型的粮食仓储企业,引进具有代表性的新仓型、新设备、新技术,带动和指导我国粮食仓储工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1 主要粮食大国仓容系数比

5.3 物流管理缺乏有效控制

在库存控制和管理上,国内企业普遍储粮数量过大、成本费用偏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每年国家仅多余粮食的保管费用就要多支出100多亿人民币,巨额的开支无形中使我国仓储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缺乏价格的竞争优势。见图2:

在储藏过程中,粮食储存时间长,品质陈化问题突出。在管理层次上,粮食储运与流通脱节,一体化建设的系统设计不够完善,不能使各个环节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仓型选择、储运作业、配套装备等方面的系统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国内大多企业虽然都运用了计算机进行管理,但大多停留在数据整理这个单一环节,不能将整个物流系统有效的组织起来,缺乏作业环节间的紧密联系。

5.4 专业人才缺乏有效培养

我国粮食仓储行业现有近200万人,绝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20%,不能满足粮食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建的粮库多数配备了仓储机械设备、检化验仪器、现代储粮装备和与之配合应用的新技术,这些装备和新技术的科技含量高,需要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安全、经济、有效、科学地用好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已成为粮食仓储企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仓储企业缺乏大量的物流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得理论又精于操作的专业物流人才。

5.5 政府政策缺乏有效完善

发达国家依法管理粮食,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修改和完善法律,进行强化监督。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粮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或亟待完善,建立和完善有关粮食法律法规不但是提高我国粮食管理水平、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粮食物流效率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适应WTO规则和融入国际市场的需要。

6 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粮食仓储企业及物流系统管理的内涵及其要素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又重点阐述了我国仓储型粮储企业物流系统管理现状,探讨了凸显出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对粮食企业的发展做出强有力的推动政策,以促使粮食行业竞争规范化。各个粮食企业,尤其大型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应完善现行物流系统在粮食物流方面的缺陷,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系统。

本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国内外资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实证的文章,但由于我国粮食仓储企业现代化物流系统的建设与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难以进行更充分的实证分析,研究内容难免偏重于理论,缺少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储雪俭.仓库管理系统分析研究.物流技术[J],2006(6):32-36.

[2]董彦龙.我国仓储物流现状及其优化[J].商业经济,2006(16):15-16.

[3]冯晖.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4(6):159-161.

[4]何毅.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国内外排水系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篇4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举行,严峻的气候问题又一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对全球的负面影响,是当代人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穷上升和生孕育发糊口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紧张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世界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紧张风险到人类的生存情况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情况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低碳生活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低碳校园是在低碳经济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低碳经济等理论在高校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践行低碳理念的具体行动。高校内部在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使用上也未能做到物尽其用,依然存在着浪费现象,在备受全世界瞩目的实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课题下,建设高校的“低碳校园”是必然的选择。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低碳校园建设所涉及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和全面。日本曾经对东京都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进行统计,在包含众多大型企业的事业体的能耗及碳排放量排序中,东京大学名列第一。而在美国,研究型高校的校园单位面积能耗比大多数建筑的能耗都要高,尤其是实验室和数据中心的全天候运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在美国,从总量上看,学校建筑的总能耗 ,仅次于各类办公类建筑的能耗总和。从我国来看,大学生的人均能耗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居民的人均能耗指标。据初步统计,全国大学生生均能耗、水耗分别是全国居民人均能耗的4倍和2倍。这也说明,校园蕴藏着的巨大的节能潜力。

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各地区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北京大学依托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联合首都高校大学生共同发起致力于可持续校园建设,集中回收校园废品,同时利用所得收入开展植树造林、大学生低碳科研、环境教育推广等活动的林歌计划,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低碳校园建设中取得较好成效。其他院校也不同层次的利用各种平台,努力建设低碳绿色校园。而且有些大学生还在为其做宣传,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通过行为艺术表演等方式,倡导广大市民参与“低碳生活”。有的大学,成立了关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沙龙,其间讨论了有关节能减排等问题,以及诸多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生活”

基于低碳经济等理论,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为原则,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推行低碳理念,倡导低碳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建设园林化、生态化、数字化、人文化的和谐校园,着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从低碳校园的基本理念分析,低碳校园至少具有五个基本特征:低碳经济的教研机构,依托高校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以组建专门组织机构的形式开展低碳经济研究和低碳理念宣传教育;低碳环保的基础设施,应用低碳技术新建或改造校园设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或监管平台;践行低碳理念的师生群体,师生将低碳理念和意识贯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减少碳排放量;低碳生态的校园环境,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节约,为师生提供绿色、健康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低碳高效的管理体系,注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大的管理效益。

1.目前我国高校低碳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相比,我国许多大学低碳

校园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能源缺乏多样化和转化效率低

我国高校校园能源主要依赖于电能,而我国电能主要由火力发电产生,在能源消费中,2、目前高校后勤建设存在的弊端

(一)节约意识淡薄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资源忧患意识也越来越淡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浪费各种资源的现象似乎已成为平常,如长明灯、长流水、丢掉粮食、浪费纸张等行为屡见不鲜。

(二)管理机制匮乏

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对能源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而由于制度上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易造成对节约不以为然,致使各种资源浪费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三)设备落后且更新慢

很多高校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年久失修,线路老化,供水管道和设施锈蚀,滴漏浪费严重。水电支出十分惊人,很多高校仅水电费开支即占总收入的19%左右。同时,很多高校认为更换节能设备成本较高而迟迟不肯更换。

(四)后勤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后勤队伍整体建设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管理人员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年龄老化;缺乏水电、锅炉等设备使用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也是制约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和节能技术的推广的一个原因。

(五)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

由于后勤工程建设或设施投入等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致使各种资源浪费严重:一是校园基本建设中的浪费。由于校园建设前期规划不科学;或领导决策上的失误或缺乏严格的论证等原因,造成在工程实施中随意更改,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投入,甚至重复投入,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二是能源的浪费。由于高校中水电支出额度在全校的经费支出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所以应对单位部门的用电用水等采取规划设计、合理使用为原则,做好规划和统计工作。

三、建设高校“低碳后勤”的途径与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建设“低碳校园”的“低碳生活”必须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必须责任落实到位。首先,应该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后勤业务部门人员组成的专门组织机构,负责高校后勤资源的统一规划、配置、管理、协调和节能开发利用等项工作,并负责制定节能减排计划、督促、检查验收等工作;各部门必须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实行谁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建设“低碳校园”的重要组织保障。

(二)加强节约和忧患意识教育

高校后勤应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媒介,将节约资源,建立“低碳校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以建设“低碳后勤”、“低碳校园”、“低碳生活”等位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感染和教育广大师生员工,使其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教育,同时,要将节约意识教育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便于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1、强化节能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定节约资源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用制度规范人们的节约意识和节约行为,用奖惩机制激励和限制人们的浪费意识和浪费行为,这是防止高能耗,制止浪费的重要保障。譬如,建立节能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利益挂钩机制等,可以有效制止浪费,防止“公地悲剧”的发生。

2、建立统一采购制度。加强大型设备及食堂大宗物品采购管理工作。为减少损失、防止腐

败行为发生,必须设立包括纪检、审计及使用部门的代表参加的物资采购小组,并建立健全物资采购与验收管理制度,坚持集体采购,坚持价格把关和物品验收,防止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3、加大节能新技术设备的开发利用。当前应改变观念,抛弃关于投入资金量大、经济效益缓慢,与其大量投入不如维持现状等这种短视行为,现在部分高校通过实践,已经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如部分高校在浴室里使用射频卡计费系统,每年学生洗澡一项节水率达50%左右;洗手间水龙头换成自动节能控制的电子感应开关;在学生寝室、公共区等地使用节能灯、感应灯,学生宿舍洗手间安装节水系统等。在建设“低碳校园”方面做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其学生宿舍更换使用了先进的节水系统而使每年用水节约量达50%;对学生寝室、办公楼等进行智能电表改造,采用插卡式用电,计量收费等,这些新技术的利用不仅有效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还可以方便师生员工使用。高校还可以采用太阳能技术,学生洗澡和食堂洗碗水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可节约更多的用气和用电,争取节约的最大化效应。

4、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为勇于探索现代高校后勤管理的有效途径,实施与时俱进的科学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必须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便于推广新技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5、科学规划基本建设。高校各项基本建设的科学规划是建设“低碳校园”的重要举措。在每个建设项目执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和民主决策,确保资金运用的合理。具体实施可由相关部门提供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由领导小组讨论,再经职能部门调整后报校长办公会讨论,形成决议,这有助于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如,在工程设计的招标工作中推行限额设计,因国外一些专家研究指出,设计费虽然只占工程全部费用不到1%,但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率达75%以上。显然,优化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节约资金的重要途径。

6、有效防止饮食方面的浪费。由于高校学生人数的连年剧增和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饭菜浪费现象日益严重,每日食堂倒掉的饭菜可用吨来统计,后勤管理应针对这一严重的浪费现象进行调查,而后采取有效措施,诸如提高饭菜质量,增加饭菜花样和特色食品;各高校食堂应设有小盘菜或出售半价菜,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建立校园的“低碳生活”做好基础性工作。建设高校的“低碳后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在保障师生员工生活质量和工作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地治理各种“高碳”现象,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现代绿色环保的“低碳校园”。

7、加强个人自觉性。比如在不需要的时候及时关灯和关电脑;注意节水、节油、节气;少用纸巾,少坐电梯等;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多利用网络资源,等等。另外,学校和建筑设计部门需消除能源损耗,确保校园里任何使用能源的东西都是尽可能低能耗、高能效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的数据显示[5],每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节约0.4Kg煤的能耗和4L净水,同时还可减排1Kg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Kg;少开1天车,减排8.17Kg;用手洗代替1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Kg;少买1件衣服能减排6.4Kg;少生产1000个塑料袋,减排0.1Kg,点滴节约,积少成多。

在我们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正如火如荼。各地区院校也都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北京大学依托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联合首都高校大学生共同发起致力于可持续校园建设,集中回收校园废品,同时利用所得收入开展植树造林、大学生低碳科研、环境教育推广等活动的林歌计划,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低碳校园建设中取得较好成效。其他院校也不同层次的利用各种平台,努力建设低碳绿色校园。

在2010年成功举行全国高校节约型社会建设推进工作会,建设部科技司节能司司长张福麟报告高校节能节水的一些情况:

第一,高校的人数多,建筑面积大。根据统计09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学校2706所,在校学生超过3054万,教职工人数205万,共计3259万,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5.5%,建筑总面积达到5.9亿平方米,占全国城镇总建筑面积的2.8%。中国高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加拿大等很多国家。

第二,用人用水的基数较大。通过统计加测算,08年全国高校总能耗是2924万吨标煤,占全国总能耗的9.6%,总的用水量约41亿吨,占全国城镇生活用水总量的8.14%。

第三,人均的生活能耗水耗比较高。据统计,08年全国高校人均生活用煤0.897吨标煤,是全国人均生活用能的4倍。人均生活用水每年145吨,是全国城镇人均生活用水的两倍。高校的平均生活的能耗水耗都比较高。

第四,节能节水的潜力大。通过高校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实施,示范高校生均能耗水耗和能源的支出明显下降,目前全国有200所高校实施了节约型建设,生均的电耗每年484千瓦时,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4%,实现节能67万吨标煤,节水3亿吨。这是200所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成效。

创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校园/社会信息交流的平台,将二氧化碳减排的信息和技术共享。这样可以在高校的带动下,提升居民对二氧化碳减排的总体认识,并从行动上对居民给予指导,以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协同进化。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5],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了南北校区总计129栋100多万m2建筑的水、电、冷等能源的楼宇计量工程,建立了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对课室空调、照明系统实行精细化管理,节能达30%以上,并将该成果在国内外40多家单位推广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构建绿色社会,树立低碳行政理念,提升政府职能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地位。从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转向主要依靠经济支持与校园/社会技术合作等手段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此外,政府还要建立环境管理的新模式,坚持以“防”为主和广泛参与的原则,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各项制度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支持:(1)制定并完善高校/社会节能减排互惠互利体系。(2)健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层面规范校园和社会方式的转变。(3)建立监控机制和绿色考评体系。

5.结语

虽然我国的低碳校园的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不断探索低碳校园生活方式,我国高校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实情的低碳校园之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好表率作用,为我国的低碳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79-87.[2]王岩,李武.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0,42(3):27-33.[3]赵晶.国际低碳校园建设之于中国高校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

划,2010,25(2):106-110.[4]罗文琦,熊艳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

国内外排水系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篇5

导读:国外大型液压挖掘机的开发大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如日本日立建机公司在1972-1976年间开发的UH12型正铲大型液压挖掘机,其斗容量为 2.2m³,工作重量36t;UH20型斗容量3.2m³,工作重量50t;UH30型斗容量4.4m³,工作重量75t。1979年,国外大型液压挖掘机的开发大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如日本日立建机公司在1972-1976年间开发的UH12型正铲大型液压挖掘机,其斗容量为 2.2m³,工作重量36t;UH20型斗容量3.2m³,工作重量50t;UH30型斗容量4.4m³,工作重量75t。1979年,日立建机成功开发了UH50型正铲超大型液压挖掘机,斗容量达8.2m³,工作重量175t。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超大型液压挖掘机的最大工作重量已突破900t级,铲斗斗容达50m³。由于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动灵活及易于维护保养等优点,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已形成逐步代替钢索机械式或电动式挖掘机(俗称电铲)的趋势。

超大型液压挖掘机主要用于各种大规模露天矿山的开采及大型基础建设,同时还被用于填海造地工程及港湾河道疏通工程,其中正铲式挖掘机占大部分。目前生产超大型挖掘机的厂商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工程机械制造强国,著名的生产企业有利勃海尔、卡特彼勒、日立、小松、特雷克斯(O&K)等公司。

1987年,当时世界最大的日立EX3500型正铲超大型挖掘机(斗容量18.8m³,工作重量330t)在日本开发成功,并在这一年又开发了斗容量 22m³,工作重量420t的EX4200型正铲超大型挖掘机。此时世界其他公司也相继开发生产出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如小松PC1600型、卡特彼勒 5130型,利勃海尔R992型、R994型,特雷克斯(O&K)RH20C型、RH90C型等。

1990年以后,超大型液压挖掘机的斗容量不断增加,达到了50m³以上;机重不断加大,达800t以上,目前已经形成超大型矿山型与土方型液压挖掘机系列。

日立建机于2004年成功研发面向矿山用户的EX8000超大型液压挖掘机,铲斗容量为40m³,大约相当于6辆11吨翻斗车的容量,最大工作重量 780t,是目前日本制造的最大级别的液压挖掘机。该超大型液压挖掘机不仅可顺应为降低采掘运输成本而不断加大矿山自卸车载荷的趋势,而且与钢索式电动挖掘机相比,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具有更好的机动机和操作性,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也极具优势。至今,日立建机公司已经向北美、澳大利亚、亚洲和南非等大型矿山交付了大约700台多种型号的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在该级别中占据了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

超大型液压挖掘机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主要得益于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可靠性,极大地提高了挖掘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优越的操纵控制性及作业性能是超大型液压挖掘机的显著特点。超大型液压挖掘机采用发动机—油泵电气控制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发动机的性能、降低油耗,使机械高效地工作。大部分超大型挖掘机采用故障检测系统,利用装设在驾驶室的显示器为驾驶员提供各主要部件、系统及整机的工作,机械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及适应性大大提高。

另外,超大型液压挖掘机的工作装置也有了极大的改进,在斗杆与铲斗之间采用了平行伸缩机构,使铲斗的工作范围加大,作业性能提高。为使驾驶员容易观察到大型自卸车的装卸,许多超大型挖掘机驾驶室的前窗采用了前倾的形式,以使之具有良好的观察视野。

为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驾驶室内均采用了大容量空气调节器,使驾驶员可以长时间工作而不致感到疲劳。在一些超大型挖掘机上采用履带接地长度可伸缩机构,按需改变挖掘机的接地面积,大大提高挖掘机的作业性能。

近年来,国内外大型矿山及水利工程建设用的非公路自卸汽车在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目前使用的多是120t-220t级及更大吨位的自卸汽车。为了适应自卸汽车大型化的趋势,保证在联合作业中与自卸汽车相匹配,超大型挖掘机势必提高斗容量,使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增加,从而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对于超大型液压挖掘机,良好的维修及保养性与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其重要的性能之一。目前,超大型挖掘机根据机械结构及部件均设立多个监测项目,驾驶员可以通过设置在驾驶室里的显示器了解各部分的状态,如机械结构、液压系统、行走及回转部分及铲斗等工作。为了易于进行日常维修保养,超大型挖掘机装有许多自动润滑装置,如日立EX3500液压挖掘机设有31个检测项目、55个自动润滑装置,5000L的燃料箱分成了13个部分,利用集中给排油系统向油箱内注油,保证燃油的正常供给。

近年来,随着液压挖掘机技术的发展,超大型反铲液压挖掘机开发与市场需求增加引起了行业的关注。超大型挖掘机为了获得最大装载能力,大部分采用的是大容量正铲斗。与正铲挖掘机相比,反铲挖掘机由于反铲挖掘力稳定,可进行强有力的挖掘,因此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如日立EX3500-3型超大型反铲挖掘机,其斗容量为20.6m³,挖掘高度可达11m。

我国超大型液压挖掘机的研发起步较晚,目前国产大型及超大型液压挖掘机超过60t级的极少。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较早开发大型和超大型液压挖掘机的企业,近几年,该公司相继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5t级、75t级、100t级、125t级和185t级矿用型和土方型大型和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此外,三一重工继今年年初研制成功65t级大型液压挖掘机之后,据悉200t级超大型液压挖掘机也即将下线,可望参加今年11月份在上海举行的工程机械“宝马展”。

艾凯数据研究中心是专业和专注的产业研究机构,拥有多年的产业研究、市场研究、市场调研、行业研究及项目咨询的专业经验,是中国市场领先的研究报告和竞争情报提供商。网站每天更新大量行业分析报告、图表资料、投资情报、竞争情报等,为用户及时了解迅速中的世界和中国市场提供便利。我们与国内各大数据源,(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地方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保障准确、权威、可靠的数据信息服务。

国内外排水系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篇6

2015年3月5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1]: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1], “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包括通讯 (移动) 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 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互联网+医疗”产生的背景, 并给出了“互联网+医疗”的定义;第二部分概述了“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四大驱动因素;第三部分介绍“互联网+医疗”重塑传统医疗健康生态圈;第四部分对“互联网+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对“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1“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四大驱动因素

“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主要有四大驱动因素:需求驱动、政策驱动、技术驱动、资本驱动。

1.1 需求驱动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 截至2013年底, 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2亿人, 占总人口的14.90%[2], 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使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慢性病病程长、分布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 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慢性病已经对人民群众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014年部分地区城市居民死因构成分别是恶性肿瘤 (26%) 、心脏病 (22%) 、脑血管病 (21%) 、呼吸系统 (12%) 、损伤及中毒 (6%) 、其他 (13%) , 2014年部分地区农村居民死因构成分别是恶性肿瘤 (24%) 、脑血管病 (23%) 、心脏病 (22%) 、呼吸系统 (12%) 、损伤及中毒 (8%) 、其他 (13%) 。慢性病已成为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个人健康管理意识逐步增强, 据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 两周患病未治疗比例由2008年的10.6%下降到2013年的1.4%;据医改监测指标显示 (图一) , 城乡居民平均就诊次数由2010年的4.4次增加到2014年5.6次, 城乡居民年住院率由2010年的10.6%提高到2014年的15.0%。

1.2 政策驱动

2014年下半年以来, 国务院及组成部门密集出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 为推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委印发了推进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3], 总体要求是促进医师合理流动, 规范医师多点执业, 并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改革创新, 探索简化注册审批手续, 促进人才流动。提高医师执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实行医师多点执业信息公开。医师多点执业为促进医疗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 的通知[2], 推动防治结合、上下联动、中西医并重、多元发展、医养结合, 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 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要求, 到2020年,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 (人)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 (人) 分别由2013年的1.07、2.05增加到2020年的2、3.14, 全科医生和注册护士是“互联网+医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支撑, 全科医生和注册护士增加, 有助于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队伍, 进一步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4], 从进一步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优化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十六项政策措施, 进一步控制公立医院规模, 规范公立医院改制, 将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进一步破除了社会办医的政策束缚, 多元办医格局的形成, 有助于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实践,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1.3 技术驱动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5], 截至2015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50.3%, 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12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人,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依托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穿戴式设备技术日益成熟,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应用提供了支撑, 互联网,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都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1.4 资本驱动

2014年以来, 我国“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 以BAT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 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 跨界投资“互联网+医疗”领域[6]。据公开资料整理, 2014年我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事件103起, 比2013年的33起增长了212.1%, 投融资金额达14.18亿美元, 比2013年的2.12亿美元增长了568.9%;2015年我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事件187起, 比2014年增长了81.5%, 投融资金额达18亿美元, 比2014年的增长了27.0% (图3) 。

2014年美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事件295起, 比2013年的189起增长了56.1%, 投融资金额达41亿美元, 比2013年的18亿美元增长了127.8%;2015年美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金额达43亿美元, 比2014年增长了4.9% (图四) 。

通过对比我国和美国2014年-2015年“互联网+医疗”投融资事件和投融资金额, 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增长幅度较高, 2014年发展异常迅速, 2015年增长趋势放缓。

2“互联网+医疗”重塑传统医疗健康生态圈

2.1 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主要流程有:患者入院就诊、排队挂号、医生诊断、开检验检测单、检验检查缴费、进行检验检查、取报告、再次进行医生诊断、医生开处方、凭处方排队缴费、药房排队取药、患者结束就诊出院、医疗保险报销等。

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就医方式、就医体验、药品购买、康复保健、医保报销等方案都存在问题。

就医方式:就医方式主要是到医院窗口排队挂号, 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导致大型医院挂号难;就医流程冗长, 医院拥挤不堪, 导致医疗效率低下和医疗服务质量低。

就医体验:在就医体验上, 最为突出的就是“三长一短”:排队挂号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医生问诊时间短。

药品购买:药品流通存在研发、生产、招标、采购、配送、结算、使用等众多环节, 导致药品流通效率低, 层层加价导致加成药价虚高。同时, 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 导致用药不透明。医疗和医药脱节。

康复保健: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中, 是以医疗机构为中心的单纯院中诊疗服务, 而缺乏疾病早期筛查、疾病预防等院前服务, 以及康复跟踪、慢病管理等院后服务。医防未能真正协同。

医保报销:由于近年来我国医保覆盖面扩大, 医保费用增长过快问题逐步凸显, 医保基金金额日益“吃紧”, 控费力度加大。而医保控费主要以总额控费“一刀切”的粗放型为主, 智能管控缺乏大数据支撑。医保和医疗脱节。

2.2 新型医疗健康生态圈

新型医疗健康生态, 实现了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 转变为了以人为中心的一站式互联网医疗, 使得健康管理、自我诊断、挂号导诊、候诊、检查诊断、治疗、缴费取药、慢病及康复管理等医疗活动形成闭环医疗健康生态圈。图六新型医疗健康生态。

2.2.1院前健康管理

利用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器械、家用护理器具、家庭保健器械、家庭医疗康复器具以及可穿戴式设备, 监测个人生命体征数据, 利用健康管理APP软件开展健康管理, 同时与区域平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对接, 更新、维护个人兼职电子健康档案。

个人可以利用健康管理APP, 在线查询相关健康管理信息, 并可以在线向专业医师团队进行疾病、健康咨询。个人也可以登录云医院, 与执业医师开展在线疾病诊疗活动, 减少个人奔波。

2.2.2院中诊疗服务

应引导医疗机构开展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上级医疗机构诊断的医疗服务模式。当个人健康出现异常时, 应先到最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诊断, 基层全科医生认为有必要时, 可以通过在线预约诊疗方式, 将病人转送到上级大型医疗机构就诊, 从而实现与上级大型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

在医疗机构就诊时, 可以通过在线实现候诊提醒、缴费、取报告、医患互动, 线下实现问诊、检查检验、诊断、治疗、取药, 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 医疗机构可以经授权调取并维护个人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 为诊疗提供历史数据支撑。

可以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医学影像、检验检验中心建设, 实现影像、检验检查结果的信息共享和互认, 减低重复检查和重复收费, 减低患者负担。

降低互联网药品交易门槛缩短了药品的商业链, 打破以药养医模式。当诊疗活动结束后, 可以通过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 自行进行药品采购。由医药电商直接向药企下订单, 并实现药品的配送。

进一步加强医疗福利管理, 提高医疗保险控费能力。医疗保险可以根据积累的诊疗大数据, 对个人的的诊疗清单进行分析, 明确是否存在过度医疗等行为, 发挥对医疗机构的监督, 实现医疗医保的协同互动。

2.2.3院后康复管理

通过“互联网+医疗”, 促进院后康复管理和智慧健康养老, 推广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 利用区域人口健康信息服务平台, 提供长期跟踪、预警预测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以社区为基础, 搭建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院后康复管理。

3“互联网+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及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2014年医疗以来, “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 对重塑医疗健康生态圈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政策层面, 迟迟未发布促进和规范行业发展的相关文件, 使得“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互联网医疗服务中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问题也未明确[7]。“互联网+医疗”开展的诊疗活动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也使群众参与“互联网+医疗”的积极性不高。同时, 关于规范“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需进一步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和责任。

3.2 医院和医生积极性如何调动

对于大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的医生来说, 日常的工作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 难以有额外的精力开展互联网医疗, 个人参与互联网医疗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 对于医院来说, 希望医生全身心投入到医院科室的诊疗活动中, 同时, 也担心开展互联网医疗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因而医院对开展互联网医疗态度审慎。

3.3 数据如何自由流动

个人在诊疗和保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碎片化”的分布在不同的医疗健康机构中, 而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数据资源, 同时, 涉及隐私保护的问题, 医疗机构没有意愿分享自己掌握的数据, 所以诊疗和健康数据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共享和应用变得异常困难, 医疗数据的“围墙”难以打破, 数据难以自由流动。

3.4 行业标准缺失及准入缺乏监管

医疗活动与个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 因而医学是一项非常严谨的科学。而“互联网+医疗”行业标准缺失, 不同可穿戴式硬件设备针对同一个个人同一时间段采集到的同一个指标, 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监测数据是否满足医疗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尚存在争议。“互联网+医疗”监测产品和应用软件缺乏准入和监管。

3.5 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有待加强。

“互联网+医疗”产生了大量病人个人就诊信息, 二这些信息缺乏信息安全保护, 容易被提供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厂商过度开发利用, 有些甚至是非法利用, 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得不到有效保障。

4“互联网+医疗”发展建议

4.1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互联网+医疗”应用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监管办法,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明确信息所有权、使用权, 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完善“互联网+医疗”开放共享支撑服务体系, 建立“分级授权、分类应用、权责一致”的管理制度。规范“互联网+医疗”应用领域的准入标准, 建立“互联网+医疗”应用诚信机制和退出机制, 严格规范“互联网+医疗”参与者行为。

4.2 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在卫生投入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互联网+医疗”应用发展, 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应用发展的政策体系, 促进“互联网+健康医疗”资金结算和医疗保险支付相结合。通过财税扶持政策,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参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投资、建设和运维。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互联网+医疗”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政府、高等院校、医疗机构、企业人才共育模式, 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形式, 造就一定规模有国际影响力的专门人才、学科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物。实施国家“互联网+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知识创新工程, 着力打造高层次、复合型的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和科研团队。

4.4 加强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

加大“互联网+医疗”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检验标准、药品标准、信息传输标准, 实现健康医疗产品、服务和流程的标准化。强化“互联网+医疗”全面安全管理。制定标识赋码、科学分类、风险分级、安全审查规则。落实安全防护、系统互联共享和公民隐私保护等软件评价和安全审查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学会协会作用, 健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评估和标准应用测试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Z].2015-3-5.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 的通知 (国办发[2015]14号) [Z].2015-3-6.

[3]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推进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卫医发[2014]86号) [Z].2014-11-5.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办发[2015]45号) [Z].2015-6-11.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M].2015-2-3.

[6]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医疗中国会.re 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M].2015.1.

国内外排水系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篇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和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据资料介绍,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1/3,位居榜首。其建筑用水量也占社会总用水量的很大部分。因此,节能、节水至关重要。作为一个从事建筑给排水专业的技术人员,应清醒地认识的本专业在建筑节能、节水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把节能、节水放在重要位置。建筑节能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应制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节水外,还应编制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确实做到节能、节水。

1、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地敷设管道的设置问题

近几年由于给水管材的飞速发展,为了达到建筑室内的美观、整洁,户内给水支管越来越多的采用地敷设的敷设方式,但应注意一些问题:

(1)管材宜选用PP一R,管、PEX管、铝塑复合管等,当选用PP一R等可热熔连接管材时,可将接头设置于地面下,当选用铝塑复合管等非热熔连接管材时,应将连接接头设置于地面上,防止漏水时检修困难。

(2)由于地面建筑面层厚度限制和采暖地敷设管道交叉的限制,采用地敷设方式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

(3)地敷设给水支管当找平层无法满足敷设时,可与暖通专业协商将管道埋设于采暖管道下方聚苯板中。

1.2地漏设置及水封问题

地漏的设置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版第4.5.7条规定“厕所、盟洗室、卫生间及其他需经常从地面排水的房间,应设置地漏。”,

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地漏,食堂、厨房和公共浴室宜选择网框式地漏。

在实际工程中发现,有许多业主反应房间内气味异常,为此与物业及开发商产生了许多纠纷。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地漏的水封被破坏,排水管道内气体进入室内,形成污染。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版第4.5.9条规定“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在建设及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工程造价,使用了劣质的地漏,这种地漏水封深度一般不大于30mm,无法达到水封的作用。

住户在装修房子时选用装修市场上外观美观的不锈钢,内部水封也很浅。

如果水封深度不满足规范规定,当排水时,地漏的水封由于诱导虹吸或正压喷溅作用被破坏。好多居民发现家中有臭味,特别是厨房抽油烟机工作时更加严重,则是由于气压波动,水封被破坏造成。有的住宅内厨房设置了地漏,由于长时间没有补水,特别是冬季采暖期水封容易干涸,应经常补水。设计及施工时应采用高水封地漏或新型的气水两封型地漏。由于,厨房地面溅水较少,可不设置地漏。当对气味有严格要求时,可在地漏下加存水弯。

1.3户内阀门的设置问题

为了便于户内给水设施的检修,在厨房及卫生间的给水管上部适当增加控制阀门,一旦出现漏水、跑水现象时,用户可以及时关闭给水阀门,从而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发生,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阀门的选用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版第3.4.3条规定“给水管道上使用的各类阀门的材质,应耐腐蚀和耐压。根据管径大小和所承受压力的等级及使用温度,可采用全铜、全不锈钢、铁壳铜芯和全塑阀门等。”同时强调镀铜的铁杆、铁芯阀门,不应使用。

1.4坐便器排水口的设置问题

目前市场上坐便器的型号规格五花八门,下排水口的位置要求各不不同,设计施工中应选择合理的位置以便适应多数住户的要求,否则完工后很难改变。有的工程由于设计没有注明洁具间距,施工人员将排水口偏向中间甩口,导致住户无法安装淋浴房。在设计中应要求甲方确定洁具型号,以便在设计中确定排水口位置。如果无法确定洁具型号,应按照国家标准图籍选用,经过综合比较国家标准图籍和多个厂家样本,坐便器距墙面的距离为305毫米居多,考虑装修前的墙面的距离宜为340毫米,且住户反映较好

1.5空调凝结水的排放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必要设施,但由于空调凝结水无组织排放而引起居民间的纠纷已屡见不鲜,空调凝结水的有组织排放已势在必行。给排水设计时,应在空调板位置处设置凝结水排水管,凝结水排水管单独设置,排至室外散水。立管选用PVC—U管径De40,在每层空调机处预留排水顺水三通。以便于空调软管接入。

1.6管道试压问题

管道试压是管道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着管道是否能够安全使用。所以设计施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强度试验试验压力

许多人都知道试验压力是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但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一2002第4.2.1条规定“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当系统工作压力低0.4Mpa时,按照1.5倍进行试验,试验压力将低于0.6Mpa,不符合规范规定,使得虽然经过了管道试压,但是给管道渗漏留下了隱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一(2003年版)第6.2.2条规定“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等于或小于1.0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并不应低于1.4Mpa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该工作压力加0.4Mpa。”当我们依然按照工作压力?%#倍的惯性思考时,就依然会出现隐患。

(2)强度试验与严密性试验

一些设计施工人员经常混淆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而事实上,强度试验压力高于工作压力,时间短;严密性试验压力等于工作压力,时间长,不能互相代替。

2热水系统与节能设计

2.1热水供应系统

(1)为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热水供应系统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各配水点处的冷热水压力的平衡。如压力不平衡或不稳定,调节困难,浪费极大,使用也不舒适。为使水压一致,在设计中,冷、热水系统分区应一致,各区的水加热器、贮水罐的进水均应由同区的给水系统专管供给:当无法满足时,应采取合理设置减压阀等措施保证系统冷、热水压力的平衡:同一供水区的冷、热水管道宜相同布置并建议采用上行下给的布置方式:应选用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小的水加热设备,直接供给生活热水的水加热设备的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宜小于1m水柱。

(2)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热水循环系统供水,对节能、节水至关重要。

(3)小区热水供应系统应与给水系统统一规划设计,以利冷、热水系统分区一致,各用水点处冷、热水压力平衡:水加热站宜靠近热水用量大的用户布置,以减少热损失。

(4)工业企业和学校的淋浴室,宜采用单管热水供应系统,这样既节约用水,又使用方便,但应有确保供水水温稳定的措施。

2.2设备选择

加热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环保要求、热源情况、耗热量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进行选择,从节能角度考虑应满足下列要求:(1)热效率高,换热效果好,换热充分。当热媒为低温热水时,一次换热可获得≤50~600C生活热水,当热媒为蒸汽时,凝结水出水温度≤600C热媒热量得以充分利用。

(2)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小,阻力变化小,所需循环泵扬程低,有利于系统冷、热水压力的平衡。

(3)选用燃油、燃气热水锅炉时,应选用热效率高、排烟温度低、燃料燃烧完全、无需消烟除尘的设备。

(4)热水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应经计算确定。为了减少管道的热损失、减少循环泵的开启时间,可根据管网大小、使用要求等确定合适的控制循环泵启停的温度,一般启停泵温度可比水加热设备供水温度分别降低1o~150C~D5~100C。

3、建筑给排水设备选择

选择设备应重点考虑设备承压能力及性能稳定程度,还应选择体积小、重量轻、拆装方便的设备,便于水平和垂直吊运。

(1)消防水泵按分区选泵,而且考虑到可靠性,宜有备用水泵,这就使消防泵台数较多,水泵布置需占单位面积造价很高的高层建筑的不小面积,是很可惜的。广州、上海等地使用一些欧洲国家生产的多出口立式多级泵,该种水泵可提供多种扬程,供不同压力分区的供水,可节省水泵台数,但价格比较昂贵。

(2)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应优选轴筒式结构产品。

(3)储水装置:如果采用含有水箱的给水方式,水箱应选用镀锌钢板水箱或不锈钢板水箱,可以有效避免水的二次污染。

(4)水泵隔振装置: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多选用立式水泵或泵组,减振的JSD型橡胶隔振器效果最佳。水泵进、出水管应装可曲挠橡胶接头。

4总结

上一篇:《雁南飞》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下一篇: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