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2024-06-03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精选9篇)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篇1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简介

立足创新发展做好“三个服务”

构建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新高速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作为全省高速公路的管理机构,于2000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隶属于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对全省已通车高速公路的收费、养护、路政、经营开发等运营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经营性高速公路实行行业监管,为新建高速公路进行筹融资等工作。现辖26个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其中太旧、大同、朔州、忻州、太原、晋中(祁临)、临汾、运城、吕梁、长治、晋城11个公司和大呼、大同、忻阜、太佳东、太佳西、闻垣、长平、晋城环城、阳翼9个建管处管理的高速公路为政府还贷公路,太长、长晋、晋焦、悦达京大、翼侯、汾平6个公司管理的高速公路为经营性公路。下辖4个直属事业单位(山西省高速公路收费结算中心、山西省高速公路信息监控中心、山西省高速公路路政总队、顿村交通职工培训中心)、2个经营性企业(山西省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信息通信公司)。目前,全省高速公路运营通车里程为2752公里,共有184个收费站、55个养护管理单元、19个路政大队、47对服务区、9个片区信息监控中心。全省高速公路管理系统现有职工16000余人,其中一线员工占76%。

近年来,省高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三

个服务”总体要求(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坚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实施“五大工程”(畅通、形象、阳光、温馨、素质),统筹高速公路与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的协调发展,统筹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统筹高速公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全面发展;以运营一体化推进路网效能最大化,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现代化,以精细化推进行业规范化,以发展集约化推进资产经营规模化,以服务最优化推进社会效益最大化,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安全畅通、文明和谐,建立起了与运营管理规律相一致的管理体系,形成了符合山西高速公路实际的集中统一管理新格局,构建了集信息指挥、联网收费、紧急救援等一体的智能交通专网,公共服务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建设、综合经营效益、行业文明程度和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支撑保障。截止2010年12月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行量累计达6.16亿辆次,服务区累计服务车辆4300多万车次、服务顾客6200多万人次,96565(12122)客服系统开通以来共受理咨询和紧急救援380多万次,发布信息30多万条,为不断满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和社会公众对高速路服务的需求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高速公路通行环境。省高管局先后获得了“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行业抗灾保通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

之家”、“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山西省文明和谐行业”、“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大运高速公路被省政府和交通部共同命名为“千里文明高速路”。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亲贤北街103号

邮编:030006

传真:0351—7338001

客服电话:12122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篇2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山西省高速公路桥梁的总体情况。

截至2014年底, 山西省高速公路通车运营里程为4 822 km, 共有47个运营管理单位, 64条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主线桥梁共计4 292座, 匝道桥梁456座, 跨线天桥1 254座。其中主线桥梁特大桥75座, 大桥1 929座, 中桥931座, 小桥1 357座, 累计长度753.6 km, 占全省高速公路运营里程的15.63%。全省有斜拉桥4座, 钢管拱桥1座, 大跨径石拱桥1座。

全省目前整体桥梁技术状况情况如下:全省主线桥梁共计4 292座, 其中一类桥2 341座, 占主线桥梁总数的54.5%;二类桥1 659座, 占主线桥梁总数的38.7%;三类桥292座, 占主线桥梁总数的6.8%, 无四五类桥。按照国省道路划分, 国道主线桥梁共计2 085座, 其中一类桥919座, 二类桥916座, 三类桥250座, 无四五类桥;省道主线桥梁2 207座, 一类桥1 422座, 二类桥743座, 三类桥42座。按照经营性质划分, 政府还贷公路桥梁3 674座, 其中一类桥1 920座, 二类桥1 470座, 三类桥284座, 无四五类桥;经营性单位公路桥梁618座, 一类桥421座, 二类桥189座, 三类桥8座。目前我省高速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良好, 根据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求, 全省高速公路桥梁年底实现了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得分大于60分的桥梁达到100%。

记者:对高速公路桥梁安全隐患的监督检查方面有哪些制度措施?

1.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规范, 我局积极修订了《山西省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办法》, 并要求各单位针对辖区内的特殊结构桥梁制定日常养护管理办法;此外, 我局在2014年汛期前对全省高速公路桥梁进行了专项隐患排查工作, 尤其是对大型、特大型和技术复杂桥梁进行了彻底检查, 并对桥梁上下游河道进行了疏通工作, 通过日常巡查、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检查工作积极排除安全隐患, 防患于未然。并结合经常性检查及季度路况调查分析报告, 对发现隐患的桥梁记录入档、改造入档, 并依托《山西省养护管理系统》和《山西省桥梁养护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监测管理, 确保了汛期内桥梁运行正常。

2.加大桥梁检测及维修加固资金的投入, 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我局对每年在桥梁检测及日常养护中发现的病害, 积极进行维修处治, 并及早安排维修资金, 做到早计划早处置, 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 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截至2014年底, 共批复定期检测费用2 063万元, 批复检测桥梁数为1 650座。已检测的桥梁为1 141座, 费用为1 391万元。其中特大桥13座, 大桥436座, 中桥及天桥363座, 小桥329座。共批复桥梁维修工程31项, 批复金额2 027万元;已实施工程18项, 金额1 088万元。主要维修项目包括:防撞墙腐蚀修复, 支座老化开裂、偏位、缺失维护, 梁体裂缝封缝, 上部结构病害维修加固, 斜拉索桥病害维修, 伸缩缝破损修复, 积极有效的确保了桥梁安全运行。

3.强化桥梁改造监管

《山西省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办法》明确提出, 全省高速公路桥梁目标责任要求技术状况评定得分60分以上桥梁要达到100%, 彻底消灭技术状况得分低于60分的桥梁。对于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得分低于60分的桥梁, 将提交山西省高速公路桥梁养护专家咨询组进行审核。经审核确认后, 根据专家组意见及时进行维修处置。每季度公路技术状况报告中同时报告加固桥梁的具体情况及维修进度, 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并认真落实桥梁安全运行十项制度:

(1) 责任划分制度

全省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实行省局、公司、养护单元三级管理模式, 省局负责对全省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负行业监管责任;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所管辖高速公路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 负主要责任;各养护管理单元具体组织所管辖高速公路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 负直接责任。并明确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各级行政负责人和桥梁养护工程师。行政负责人对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负总责, 桥梁养护工程师对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负技术管理责任。行政负责人和桥梁养护工程师实行逐桥挂牌公示制度, 保证了桥梁养护管理的各项职责得以贯彻落实。

(2) 信息公开制度

2014年5月, 我局下发了关于转发《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中, 明确提出通车运营路段要对中桥及以上桥梁按照部里统一要求的形式、尺寸设置信息公开牌, 并要求在2014年11月30日前设置完成, 截至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部完成。

(3) 资金保障制度

我局每年定期拨付桥梁日常养护经费, 并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用于桥梁定期检查和桥梁病害的维修, 保证了桥梁的安全运行。

(4) 桥梁工程师制度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文件精神, 我局下发了《山西省高速公路桥梁管理办法》, 明确了桥梁养护工程师职责。2014年11月, 我局在《关于各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上报有关部分养护工作责任人的通知》 (晋高管养护函〔2014〕161号) 文件中, 要求各单位明确桥梁养护工程师、桥梁养护技术责任人、桥梁管理系统责任人。并要求相关责任人在《年度桥梁运行报告》及桥梁经常性检查表中签字确认, 确保桥梁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并能够及时、全面掌握桥梁技术状况, 保障桥梁安全运行。

省高管局每年组织一到两次桥梁养护工程师及有关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 内容包括桥梁相关制度办法、桥梁检测方面的新方法应用、桥梁加固等方面的新技术等。

(5) 桥梁养护巡检、检查相关制度

按照各项桥梁管理制度及办法要求, 积极落实了巡查、检查频率频次, 日常巡查每日不少于一次;桥梁经常检查1次/月, 汛期内要增加频次;桥梁定期检查1次/1~3年;大桥和特殊结构桥梁定期检查1次/年;就经常性检查的情况及定期检查的病害结果, 及时对《桥梁管理系统》进行录入更新, 并将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的完成情况纳入年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

(6) 分类处置制度

我局基本按照《办法》要求, 对不同桥梁病害进行分别维修处置, 及时进行。

(7) 落实档案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各运营管理单位在“一桥一档”要求的基础上, 依托《山西省高速公路桥梁管理系统》, 对相关内业资料包括日常养护统计报表、桥梁检查数据原始记录、桥梁普查报告、桥梁卡片、桥梁汇总表、桥梁评价结果表、年度养护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做到内容完整、更新及时、方便实用。2014年, 《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在全省应用和推广已达42家单位, 各单位能够运用系统完善辖区内桥梁的基础数据查询工作, 以及对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检查病害的汇总工作, 不断提高了我省高速公路桥梁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为桥梁养护辅助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8) 年度报告制度

按照交通运输部《意见》要求, 我局从2014年底要求各单位上报《年度桥梁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报告》, 积极落实了该项制度, 此外, 建议省厅尽快建立桥梁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年度报告制度, 我局将依照执行。

(9) 定期培训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水平和桥梁养护工程师业务素质, 2014年3月, 我局积极组织各运营单位基层养护人员参加了交通运输部在太原举办的《桥梁养护工程师第十期培训班》, 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养护人员的技术力量和养护水平, 为确保桥梁安全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0) 挂牌督办制度

各运营管理单位根据省厅挂牌督办要求, 要对其安全隐患积极进行整改, 并就整改情况及时上报省局, 省局对挂牌督办桥梁的整改情况做到全程监控, 积极指导, 做到桥梁隐患及时消除, 保证桥梁安全。

大同公司所辖淤泥河特大桥和开发区高架桥两座桥上部结构病害较为严重, 尽管这两座桥不在挂牌督办范围内, 但我局出于安全考虑, 于2014年5月和11月分别下达了《关于要求大同公司对所辖开发区高架桥和淤泥河特大桥尽快进行维修加固的通报》 (晋高管养护函〔2014〕61号) 和《关于要求大同公司对所辖开发区高架桥和淤泥河特大桥立即进行维修处治的通报》 (晋高管养护函〔2014〕170号) 。目前该桥正在加固施工中。

记者:山西省高速公路桥梁运行管理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1.我省高速公路部分新通车运营路段, 通行费收入较少, 按照《山西省交通厅高速公路通行费预算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试行) 》要求, 相应的养护专项经费较低, 而这些路段多数地处山区, 桥梁数量较多, 所需要的维修检测管护费用较多, 因此矛盾较为突出。

2.近几年, 工程建设任务较重, 养护人员的技术力量较薄弱, 对养护人员的要求和培训学习还需要时间去提高。由于编制和人员受限, 从省局到各运营单位桥梁养护工程师人员还不能完全达到要求, 我们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争取做好桥梁养护管理工作, 保证桥梁安全运营。

3.根据交通运输部《意见》中提出的严禁采取桥面撒盐或卤水等破坏结构耐久性的除冰雪措施的要求, 目前, 我局已明确禁止在桥面撒播盐和卤水, 但由于我省冬季气温较低, 极易造成积雪积冰, 各单位对融雪剂还在使用中, 为此, 我省也在积极探索一些新的除雪打冰方法和新技术, 尽可能减少对桥梁的影响, 保证桥梁的安全畅通。

记者:今后的工作中, 在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方面有什么计划?

为了加强我省高速公路特殊结构桥梁的运行管理, 我们已安排在太原汾河斜拉桥上安装建设健康状况检测及结构安全预警系统, 目前该系统已进行了技术论证和专家评估, 现正在进一步实施过程中。现在全省使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有两座桥梁, 分别为忻州高速小沟桥和运城高速龙门黄河特大桥。目前, 两座桥梁的检测系统均运行正常, 并能够及时检测反馈桥梁检测数据, 生成年度桥梁检测报告。我们下一步针对桥梁养护的工作重点为:

1.不断完善桥梁各项制度办法, 强化各类巡查、检查制度, 制定在特殊恶劣天气情况下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措施, 并将桥梁信息公开挂牌制度化, 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

2.针对全省特殊结构桥梁, 根据每座桥的特殊性和结构特征出台相对应的日常养护管理办法, 根据每座桥梁的具体结构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养护要求, 加强日常维护、日常检测。

山西:修改高速公路管理条例 篇3

针对高速公路堵车时,附近村民在高速公路兜售面包、矿泉水、方便面等现象,新修订的条例规定,在高速公路及高速公路范围内,禁止摆摊设点、兜售商品。同时,也禁止排放污染物、倾倒垃圾;禁止设置障碍、放养牲畜以及侵占、损坏、污染高速公路和影响高速公路畅通。违反规定,将由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新修订的条例还规定,高速公路经营者及收费人员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项目;不得代收车辆通行费以外的其他费用;不得出具不合法或者无效的票据;不擅离职守,影响车辆正常通行。驾驶人进入高速公路行驶,不得假冒绿色通道优惠车辆;不得冲闯收费站;不得故意堵塞收费道口。

新修订的条例对超限车辆的罚款标准也更加细化:未经许可在高速公路擅自超限行驶或者超限运输车辆的车货总质量超过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记载内容的,每超过限定标准百分之一(含百分之一),处以200元罚款;超过百分之百的,加倍处罚,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超限运输车辆运输物品的外廓尺寸,超过运输车辆通行证记载内容的,每超过百分之二(含百分之二),处以500元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山西省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条例 篇4

山西公路局 http:// 日期:2010-03-11

山西省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条例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山西省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3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6年3月3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公路养路费的征收管理,维护缴费义务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公路养路费(以下简称养路费)的缴纳、征收、稽查。

第三条 拥有机动车的单位和个人是养路费的缴费义务人。

缴费义务人应当按时缴纳养路费。未按照规定缴纳养路费的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

第四条 省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

汽车、挂车、汽车列车、轮式专用机械车和摩托车的养路费征收、稽查工作,由省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交通征费稽查机构负责。

三轮汽车、拖拉机运输机组及以皮带或者链条传输动力的低速货车的养路费征收、稽查工作,由市、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交通征费稽查机构负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其所属的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文明执法,秉公办事,便民利民,提高办事效率,自觉接受监督。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好协调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公安、物价、农机等有关部门应该按照各自职责,配合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做好养路费征收管理工作。

第二章 登记

第七条 养路费征收管理实行缴(免)费和停征登记制度。

缴费义务人应当及时办理机动车缴(免)费或者停征登记。

车籍地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具体负责登记工作。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缴费义务人应当申请办理缴(免)费登记:

(一)机动车的取得、改型、转籍、过户、报废的;

(二)本省籍机动车调驻外省3个自然月以上的;

(三)外省籍机动车调驻本省3个自然月以上的。

第九条 缴费义务人应当在下列期限内申请办理缴(免)费登记:

(一)取得、改型、转籍、过户、报废机动车的,自履行完相关手续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申请办理;

(二)使用临时通过牌证的,自取得临时通行牌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办理;

(三)本省籍机动车调驻外省连续使用3个自然月以上的,在调驻前申请办理;

(四)外省籍机动车调驻本省连续使用3个自然月以上的,凭车籍地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开具的调驻通知书,在载明缴(免)费截止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申请办理调入缴(免)费登记。

调出本省前,办理调出缴(免)费登记。因不可抗力无法按期办理缴(免)费登记的,应当在事因消除后10个工作日内申请补办。

第十条 缴费义务人申请办理缴(免)费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凭证和材料:

(一)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登记证书和行驶证;

(三)购车发票、合格证、机动车技术参数原件或者复印件;

(四)机动车照片。申请办理减征、免征养路费登记的,缴费义务人还应当提供机动车的编制、经费来源及所属机构性质的凭证和材料。

第十一条 因故需要停缴养路费的,缴费义务人应当提前申请办理以后月份的养路费停征登记,将行驶证交存车籍地交通征费稽查机构。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应当及时告知发证机关,且不得影响该机动车的安全检验、交易等有关事宜。机动车的停放地

点由缴费义务人在车籍地范围内确定,并书面告知交通征费稽查机构。

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应当加强对停征养路费机动车的监督。

第十二条 车籍地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对受理的缴(免)费或者停征登记申请,提供凭证和材料齐全的,应当当场办理;提供凭证和材料不齐全的,受理工作人员应当当场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需要上级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决定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答复申请人。

第三章 征收

第十三条 养路费按照国家统一核定的吨位计征。

国家未统一核定吨位的机动车,由省交通征费稽查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则核定吨位。

摩托车按辆征收。

第十四条 养路费征收标准由省交通主管部门提出,经省物价、财政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五条 养路费按月份征收。缴费起征日至当月底不足一个自然月的,按日征收。

缴费义务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养路费的,经省交通征费稽查机构批准,可以缓缴,但缓缴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第十六条 养路费应征费额=征收吨位(辆)×征收标准×缴费月(日)数×征收比例。

养路费费额不足一元的部分不计。

第十七条 缴费义务人应当按照下列起始日期缴纳或者停缴养路费:

(一)已领取牌证上路行驶的,自领取之日起缴纳;

(二)未领取牌证上路行驶的,自购车之日起缴纳;

(三)已办理机动车注销登记的,自注销登记之日起停缴;

(四)已办理机动车停征登记的,自停征登记的次月起停缴;

(五)本省籍机动车调驻外省3个自然月以上的,自第3个自然月起停缴;外省籍机动车调驻本省3个自然月以上的,自第3个自然月起缴纳;

(六)能够提供停驶机动车的有效证明材料的,自停驶之日起停缴。

第十八条 缴费义务人不按规定日期缴费的,交通征费稽查机构除补征养路费外,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加收滞纳金。

第十九条 缴费义务人不能证明欠缴养路费起始日期的,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可以按照下列期限确认:

(一)无缴(免)费凭证或者使用顶替、涂改缴(免)费凭证的,以当年1月1日为欠缴之日;

(二)停缴期间上路行驶的,以停缴第一日为欠缴之日;

(三)使用伪造缴(免)费凭证的,以应领取牌证之日为欠缴之日。

第二十条 对从事田间作业和非营业性运输的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运输机组,免征养路费。

减征、免征或者退还养路费的其他机动车,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养路费和滞纳金收据由省财政部门印制和监管。

养路费缴(免)费凭证,由省交通主管部门印制和监管。凭证应当标明征收标准、征收吨位、征收比例和缴(免)费起止日期。

养路费缴(免)费凭证应当随车携带;严重破损的,经交通征费稽查机构认定后,可以换发。

第二十二条 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全额解缴养路费收入。养路费收入应当按照规定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省财政、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制定养路费收入会计核算和坏账处理办法。

第四章 稽查

第二十三条 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应当公开征收标准、执法依据和办事程序。交通征费稽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佩戴标志,持证上岗。

交通征费稽查专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

第二十四条 交通征费稽查人员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可以在道路(高速公路除外)和车辆集中场所对机动车缴纳养路费情况实施检查。

跨区域征费稽查由省交通征费稽查机构组织。

第二十五条 对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养路费上路行驶的机动车,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应当责令其补缴,并按照规定处罚后及时放行;对当场不能补缴、拒绝接受处罚的,可以暂扣该机动车,出具暂扣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到交通征费稽查机构接受处理。

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应当妥善保管被暂扣的机动车及车载物品,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在本省道路上从事营业性运输,未按照车籍所在地养路费征收标准足额缴纳的机动车,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应当按照本省养路费应征费额补征差额部分,并发给养路费补征凭证。

第二十七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非法征收养路费;

(二)非法印制、买卖养路费缴(免)费凭证和收据;

(三)使用伪造、顶替、涂改的养路费缴(免)费凭证;

(四)以其他名目从银行账户非法划拨养路费收入;

(五)妨碍交通征费稽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六)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办理缴(免)费登记或者已办理停征登记上路行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00元以下罚款。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缴纳养路费或者使用伪造、顶替、涂改的养路费缴(免)费凭证上路行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处应缴养路费3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征收养路费或者非法印制、买卖养路费缴(免)费凭证和收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妨碍交通征费稽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其所属的交通征费稽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索取、收受贿赂,乱收费、乱罚款的;

(二)瞒报、截留、坐支、平调、挪用、私分、贪污养路费的;

(三)擅自减征、免征养路费的;

(四)非法拦截和扣留机动车的;

(五)违反规定使用被暂扣机动车的;

(六)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交通征费稽查机构行使本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使用军队牌证非法从事营业性运输的机动车,交通征费稽查机构按照本条例规定追缴养路费,并移交军事机关处理。

第三十五条 公路货运附加费的征收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篇5

作者:省公路局 文章来源:省公路局 2007-3-28 点击数:14730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公路管理局主要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赣府厅发[2006]16号)文件规定,江西省公路管理局内设13个副处级处(室)。

(一)办公室(联系电话:0791-6243540)

负责局机关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局长办公会、局务会议决定的事项组织实施和督查;负责文秘、档案、政务信息、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养护管理处(联系电话:0791-6243393)

负责国省道公路和所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检查;负责组织公路养护工程从业单位和从业资质的评审;负责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的监督管理;对路网结构改造、水毁公路项目实施监管;组织交通流量调查和路况登记。

(三)县乡公路管理处(联系电话:0791-6243926)

负责制定县乡村公路建设、养护的行业管理;组织编报县乡村公路建设规划;下达县乡村公路建设(改造)计划和有关经费;负责制定县乡村公路建设、养护的办法与标准;做好业务指导与技术服务工作;组织或参与县乡村公路建设的竣工验收。

(四)综合规划处(联系电话:0791-6243516)

参与编制全省国省道公路建设规划和中长期计划;下达国省道公路建设(改造)计划和专项投资计划,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负责国省道公路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批;负责全省公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综合统计的汇总、上报工作;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公路战备工作。

(五)路政管理处(联系电话:0791-6243220)

负责路政管理和路政法制工作;组织路政法规的调研、起草;维护路产路权;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参与行政诉讼活动;负责路政赔偿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监督、指导国省道公路路政管理和文明样板路建设工作。

(六)财务审计处(联系电话:0791-6243549)

负责局属单位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编制用款计划;拨付国省道、县乡村公路建设(改造)补助资金,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负责路产赔偿费、公路超限运输票据的保管、领用、缴销和结存工作;负责全省公路财务报表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负责编报下达通行费征收计划,定期统计通行费征收情况;监督、检查指导通行费征收管理所的收费业务工作;负责通行费征收管理所的规范化建设工作;负责通行费免缴证的监制、发放和管理工作。

(七)组织人事处(联系电话:0791-6243266)

负责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人事调配、工资管理、机构编制、职称评聘、档案管理工作;负责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的管理工作。

(八)宣传教育处(联系电话:0791-6243604)

负责宣传工作;负责指导全省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负责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九)建设管理处(联系电话:0791-6243117)

负责监督、指导国省道公路项目的建设管理,组织或参与工程交、竣工验收;负责所辖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查;负责桥梁、道路质量检测工作;指导直属公路企业目标管理考核;负责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公路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十)总工程师办公室(联系电话:0791-6243305)

负责指导公路行业技术管理工作;研究拟定公路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公路科研项目攻关;负责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负责公路行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十一)监察室(与纪委合署办公)(联系电话:0791-6243588)

负责监督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党组织、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局党政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负责查处违反党纪、政纪的重大案件;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纠正不正之风和对党员及监察对象进行党风、党纪、廉政教育。

(十二)党委办公室(联系电话:0791-6243545)

负责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党务工作;负责局党委日常公文、党务的处理;督促检查局党委决定、决议的执行情况;负责党员教育、党费收缴、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工作。

(十三)老干部处(联系电话:0791-6243760)

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指导下属单位的老干部工作。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路超限检测站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公路超限检测站执法人员素质,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山西省行政执法条例》、《山西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山西省交通运输厅(以下简称省厅)所属公路超限检测站执法人员的录用和管理。

各市交通运输局所属公路超限检测站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公路超限检测站执法人员是指,持有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针对超限车辆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公路超限检测站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执法人员)。第四条 省厅负责所属公路超限检测站执法人员的管理工作。

省公路局、省高管局具体负责所属公路超限检测站执法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执法人员应当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纪律严明,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第二章 人员编制及核定

第六条 公路超限检测站执法人员的编制标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Ⅰ类检测站40人以下(含40人),双向检测的45人以下(含45人);

(二)Ⅱ类检测站30人以下(含30人),双向检测的40人以下(含40人);

(三)省界入口高速公路超限检测站按Ⅰ类检测站配备人员;高速公路匝道入口超限检测系统12人以下(含12人)。

公路超限检测站可以招聘必要的后勤保障人员。后勤人员数量控制在执法人员总数的20%以内。

第七条 公路超限检测站人员(含后勤保障人员)列省公路局、省高管局经费预算,按规定核拨。

第八条 公路超限检测站执法人员及其编制,原则上从交通运输部门内部调剂解决;难以调剂的,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核增。

公路超限检测站人员编制按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公路局、省高管局提出意见报省厅核定。经省厅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未经省厅批准擅自决定人员配置的,一经查实,责令改正,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三章 人员配置

第九条 执法人员应当从各执法单位内部正式在编人员中通过考试选用。本单位人员不足的,由省公路局、省高管局通过公开招考聘用。

考试方案和公开招考方案报厅批准后实施。

现有执法人员应当通过考试重新确认。考试不合格的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仍不符合要求的,调离执法岗位。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 高速公路省界超限检测站纳入路政管理。

高速公路匝道入口超限检测系统实行双重管理。治超业务、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纳入路政管理。执法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纳入收费站管理。

第十一条 报考执法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者不在处分期间;

(四)三十五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五)具有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

(六)具备录用主管单位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新录用的执法人员,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期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试用期满合格的,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的按规定程序申领交通行政执法证件,正式上岗执法。

公路超限检测站持有交通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应当占到本站执法人员总数的60%以上。未达到上述比例的站不得开展执法工作。

第四章 学习培训 第十三条 执法人员培训分为执法资格培训和执法业务培训。

执法资格培训按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1号)和省厅有关规定执行。

执法业务培训分为:

(一)岗前培训

执法人员上岗之前,应当接受业务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二)更新知识培训

执法人员每年应当参加不少于15天的更新知识培训。其中法律知识的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60学时。

(三)考核不称职人员培训

执法人员考核不称职的,应当参加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0学时。

第十四条 省公路局、省高管局应当制定执法业务培训计划,于每年年初报省厅备案。培训前15日,各单位应将培训方案报省厅审查批准。各公路分局、各高速公路路政大队自行组织培训的,培训内容、师资应当报省公路局和省高管局批准。

第十五条 考核不称职执法人员的培训由省高管局、省公路局组织;更新知识、岗前培训,可由省公路局、省高管局委托各公路分局、高速路政大队组织实施。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 公路超限检测站实行站长负责制。公路超限检测站站长应当定期轮岗交流,确保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轮岗原则上三年一次。

第十七条 新建公路超限检测站、高速公路匝道入口超限检测系统应当在运行前30日内配齐执法人员,确定执法岗位,并在运行前15日将执法人员名单报省厅批准。

第十八条 执法人员执法时应当着装整洁,执法标志齐全,佩带执法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语言规范。

第十九条 公路超限检测站从事行政执法应当有2名以上持有交通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参加。未持交通行政执法证件的协勤人员不得从事调查取证、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行为。

第二十条 公路超限检测站应当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对被投诉举报较多、执法态度粗暴、与行政相对人普遍关系紧张的执法人员,要暂停执法,待岗学习;对明显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逐级报省厅吊销或暂扣执法证,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

第二十一条 执法人员应当接受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接受社会组织、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的建议、监督和批评。

第六章 人员考核

第二十二条 公路超限检测站执法人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执

法工作实绩、职业道德、执法业务和理论水平、执法风纪。

省公路局、省高管局负责对所属公路超限检测站负责人的考核管理工作,并于年初将上考核结果上报省厅备案。

相关执法人员的考核由其所属单位负责。

第二十三条 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种。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执法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良好,风纪严明,执法无差错。

称职:较好完成工作任务,熟悉法律、业务知识,执法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良好,遵章守纪,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引起的执法错案。基本称职:能够完成工作任务,比较熟悉法律、业务知识,基本满足执法工作需要。

不称职:法律、业务素质差,难以胜任执法工作或者不能完成当年工作任务;职业道德差,违反管理规定并造成严重后果。

第二十四条 执法人员考核等次不称职的,应当离岗接受培训。经培训仍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者连续两年考核等次为不称职的,报省厅吊销其执法证件,调离执法岗位或者予以辞退。

第七章 人员奖惩

第二十五条 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奖励。

(一)在执法中查获重大违法案件,成绩显著的;

(二)维护路产路权,使国家财产、利益免受重大损失的;

(三)总结执法实践经验成果突出,对执法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的;

(四)对执法工作提出改革建议被采纳,效果显著的;

(五)执法人员考核等次被确定为优秀的;

(六)有其他显著执法成绩的。

对执法人员的奖励,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 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律调离执法岗位,按照有关规定暂扣、吊销行政执法证件或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五不准”和“十条禁令”的规定,出现“三乱”行为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接受请托人财物,索取、收受贿赂或敲诈勒索的;

(三)将请托人财物截留、私分或变相出卖,私收票款,使用非法票据,以及收费不给票,搞帐外小金库的;

(四)不履行法定职责,玩忽职守的;

(五)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违反法定程序或适用法律依据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八)拒不接受执法监督检查,或群众投诉有违法、违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九)其他严重违法乱纪行为的。

第二十七条 执法人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失的,其所在单位赔偿后,应当向该执法人员部分或者全部追偿。

第二十八条 对执法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权限和程序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篇7

一、明确公路养护原则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是以公益性为目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农民群众既是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又是参与建设工作的主力, 故应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农村公路养护原则, 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管理制度上的保障。

《细则》第3条规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全面养护、注重实效、保障畅通’的原则, 逐步建立责权明确、管养分离的养护管理体制, 实行专业化养护和个人承包养护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的市场化。”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因地制宜制定当地公路建设养护总体规划, 各级交通公路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的养护工作, 同时交管部门可将部分工程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承包给个人, 在确定施工单位的过程中, 招投标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施工单位的资格、资质、资历等情况须由上级交通公路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单位共同审查, 同时实行工程质量监理, 通过市场化的选择实现公路养护的最优化。

二、养护资金有保障

以往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模式是完全依靠政府投资, 远不能满足公路养护的需求, 所以在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需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 多渠道筹资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

细则第6条规定:“公路养护资金筹集与管理应遵循‘政府投入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和‘统筹安排、强化监管、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管理使用原则。”第10条第3项规定:“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实行单位自查与接受同级财政、审计等政府机关和上级主管单位的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细则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实行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 保障了资金来源。同时规定专款专用, 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确保实现专户存储和专款专用, 保证了农村公路维修和养护的资金基础。

三、养护范围明确化

把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等同对待, 建立长效机制, 才能最大化发挥公路效益。细则第11条规定:“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要按照‘有路必养、有桥必管’的原则开展。”第2条规定:“本细则中所称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及其所属的桥梁、隧道。其中, 村道是指经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认定 (列入通车里程) , 连接乡镇与建制村或建制村与建制村之间的公路。”

以往建成后的农村公路由于未列入养护范围导致路况差, 容易出现病害, 虽然乡级道路按照《公路法》规定实现了管理, 但是村级道路并没有明确具体责任人, 例如, XX县乡公路延伸公路已完成XX里程的建设, 但建成里程未列入省厅补贴范围, 而市、县部门缺少养护经费, 最终导致公路失养。细则实施后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的范围和各级部门的职责, 确保所有农村公路都有明确的养护和管理单位。

四、公路养护管理统一化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必须统筹规划, 建立分级管理的工作保障制度, 统一管理使用公路养护资金, 才能做到科学发展, 才能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 让群众满意, 从而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篇8

关键词:ETC产品;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94-2

0 引言

据统计,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相当于人工收费车道的5到10倍,能大大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效率,减少收费站拥堵现象。并且,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电子支付功能能降低现金押运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使用能够降低车辆的油耗率、减少尾气的排放量,符合国家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然而,各省在建设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江西也不例外。江西在用户数量发展缓慢、客户服务质量较低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较为明显。如何克服困难、普及应用,成为江西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ETC系统效用

江西省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简称ETC ),是通过“车载电子标签+赣通卡”与ETC专用车道内的微波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车辆高速公路不停车支付通行费功能的全自动收费系统。从长远来看,发展ETC系统是解决传统的收费系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发展ETC系统对于管理部门、车主都具有重大意义。

1.1 管理部门

①提高高速公路管理及服务水平。应用ETC系统能有效缓解局部路段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车辆的通行速率,减少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通行费流失等失误状况。并且,当系统普及扩展到一定范围、用户数量发展到一定水平,可大大降低高速公路管理的运营成本。

②促进交通信息系统化管理。发展ETC电子收费系统,便于将各种信息源整合,一方面能够提供适用于运行时间预测、拥挤预测、交通事故检测等综合应用信息、管理信息、建设信息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对注册用户进行管理和服务。ETC系统还可以结合GPS、GIS等其他电子智能系统,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更全面系统化的客户信息,有利于发展高信用客户,提高管理及服务水平。

1.2 车主

①提高通行能力,感受更好服务水平。车辆不停车收费系统很大程度上地缩短了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时间,营造了更畅通的通行环境。

②拥有更便捷的付费方式,方便报销和财务管理。车主通过刷卡缴费,快速安全,并且可以统一打印发票,利于公务报销和财产管理。

③减少汽车磨损和废气排放。机动车辆启动与紧急刹车相对车辆行驶产生更大消耗。根据有关测算,车辆每停车启动1次将会增加油耗0.1升,如果车辆在排队的情况下,每减速1分钟还需耗费汽油0.1升。因此,电子不停车缴费可以有效地减少汽车磨损和废气排放,从而节约成本。

2 ETC系统在江西的应用现状调查

随着指导中国高速公路电子收费应用的国家标准GB/T20851《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在2007年3月正式出台和交通部门的大力推广,中国ETC产业和应用也蓬勃发展。江西省于2007年12月建成了南昌周边的昌西南、昌东、昌北、机场路以及银福高速上的邹家河共5个收费站10条ETC车道,标志着江西省高速公路ETC系统的正式开通,江西成为继广东之后全国第二个开通ETC收费的省份。

截至目前,江西已建立覆盖全省市、县的赣通卡全业务代理网点1000多个,赣通卡用户累计突破120万,占全省汽车保有量的30%;高速公路通行非现金交易额大幅增加,比上一年增长112.3%;江西省累计建成ETC车道613条,实现了主线收费站全覆盖,与邻省的省界收费站也全部打通,顺利完成交通部设定的全国29省(市)ETC联网工作。

江西不断加强ETC车道建设,实现主线收费站全覆盖,推出了高速公路货车称重ETC项目、高速公路ETC空中充值与车主服务云平台、赣通运政卡“两卡合一”、加油站赣通卡刷卡项目等建设项目。据悉,2016年,江西省将继续加大ETC推广应用力度,ETC用户数量力争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增加50%,ETC车道一次性识别率达到99%以上,全面完成计重收费整车式称重改造,强化货车监测平台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建立通行费征收黑名单制度。

3 ETC系统在江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江西省ETC系统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制约瓶颈也不少,主要有:电子标签成本较高;ETC车道布局不够合理;客服和充值网点有限,导致充值不方便等。总而言之,ETC系统在江西的发展,与外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具体有以下方面。

①办理费用偏高,优惠程度有限。赣通卡针对不同型号的客车优惠有区别,针对中小型客车的优惠程度不高,但是在江西的高速公路中,中小型客运车占主要的车流比例,长途货运和客运占比不高。并且,不少客户反映电子标签设备成本价格过高。

②当前维护整修体制难以满足技术的复杂性。一方面,ETC车道需要保持全天候持续通行,这就会受到各种影响,比如系统是否持续稳定运行、车道故障能否及时解决等。另一方面,当前的体制下,每个高速路段安装的读写控制器并不完全相同,由此产生的系统复杂性问题,会经常使ETC车道出现关闭的情况。

③省际间的协调出现问题,收费标准不统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省份之间的收费标准存在差异,过境车辆的计费以及跨省所得的通行费如何分配存在一定的问题。

④功能拓展范围不够。ETC系统目前仅仅还是用于高速公路缴费以及刚涉足的停车场缴费,还未拓展到车辆其他相关领域消费,如交通罚款,车辆年审,服务区消费等。

⑤ETC产品的管理存在缺陷。如必须要原车主还清赣通卡欠款再注销ETC,新车主才能办理新的ETC;赣通卡经常出现延迟扣费、扣费金额错误等问题,且用户很难找到直接负责人解决问题;客服和充值网点有限,导致充值不方便等。

4 对策建议

4.1 政府交通部门角度的对策建议

①完善日常维护管理体制,组建应急维护队伍。将客服中心按区域进行划分,组建区域客服中心,开展应急维护及日常维护工作。应急维护人员主要负责系统突发状况、紧急事件的处理,以及定时开展巡查工作。日常维护人员主要负责硬、软件检查,硬件检查包括检查感应天线、抓拍器、栏杆机、显示屏等是否正常使用,软件检查包括检查网络运行是否正常,以及做好与生产厂家的合作,当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联系厂商进行维修,保障车道通行畅通。

②加强省际间的合作。积极进行与省际部门的合作,明确统一缴费规则和收费标准。

③利用服务区平台拓展赣通卡业务范围。将赣通卡功能拓展至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高速公路加油站等领域。用户可用赣通卡在服务区内实现各种电子支付功能,既减少用户携带大量现金的麻烦,又实现了多领域的升值服务。

④简化办理及审批程序,完善客户投诉机制。相关部门建立用户数据库,开设专门应对客户投诉的部门,负责对投诉的情况进行核实,帮助客户进行处理,将情况与客户说明并在后期跟进,严格落实责任到人制度。

⑤给予用户一定优惠。对办理ETC的车主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者减少审查费用,将会对推进ETC有巨大的促进作用。ETC的受众增加,高速的人工收费点随之减少,对政府而言提供的补贴也是互惠互利的。

4.2 金融机构角度的对策建议

①积极营销,打造品牌形象。利用自身高端优质客户网,采取折扣、充值一定金额即赠送设备、消费积分兑换设备等多种营销手段,增加业务量。

②增加办理网点和充值网点,简化办理程序。

③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专业化的客服团队,定期进行培训,及时为客户解决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将常见问题分类整理,建立用户问题库,提升服务效率。

5 结语

加快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是推进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本文所做的关于江西省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与发展的肤浅建议,希望能对其建设与发展贡献一点力量。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普及是必然趋势,相信未来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会为社会经济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陈红.谈ETC收费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特点[D].辽宁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2013.

[2] 郭昌,郭萍.江西省高速公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发展现状及探索[D].江西,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

2011.

[3] 汪丹.江西省高速公路ETC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6):73-77.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篇9

总则 1.1 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类别划分 1.5 工作原则

1.5.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1.5.2职责明确、规范有序,部门协作、资源共享。1.5.3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运转高效。1.6 应急预案体系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领导与指挥机构 2.2 应急日常管理机构 2.3 现场指挥机构 2.4 咨询机构 2.5 路段组织机构 2.6 应急协调机制 3 预警级别的划分 3.1 Ⅰ级启动标准 3.2 Ⅱ级启动标准

3.3 Ⅲ级启动标准 3.4 Ⅳ级启动标准 4 应急响应 5 应急处置

5.1 高速公路发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5.2 突发事件运输通行保障应急处置 6 应急解除 7 应急信息报告 8 监督管理 高速公路交通突发事件调查报告与后果评估 10 预案管理 总则 1.1 目的

为及时有效处置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迅速排除险情,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建立统一、高效、规范的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防备体系,全面提高全省高速公路系统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和交通部《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山西省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1.3.1 雨、雪、雾恶劣天气、水毁、山体滑坡、道路塌方、泥石流、地震灾害等不可抗因素,以及交通事故、社会性群体性突发事件等引发的高速公路交通中断或较长时间阻塞,需及时疏通;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丧失正常使用功能,需迅速恢复、抢修、加固,以确保道路畅通的应急行动;运营管理中发生各类灾难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需及时处置。

1.3.2 发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需要配合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保障高速公路快速通行,以保证人员、物资运输的应急行动。

1.4 类别划分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中断或较长时间阻塞,高速公路及附属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丧失正常使用功能,出现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危及高速公路运行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主要分为四类: 1.4.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高速公路中雨雪雾等气象灾害,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地震灾害等引起的影响道路安全畅通的事件。

1.4.2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机械设备事故、油品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等,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1.4.3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发生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1.4.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影响高速公路正常通行的社会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票款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等。

1.5 工作原则

1.5.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根据我省高速公路集中统一管理的特点,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在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由各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纳入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之中。

1.5.2职责明确、规范有序,部门协作、资源共享。根据各级相关部门的现有职责明确其应急任务的分工和具体职责,确保所建立的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响应程序规范有序。在应急过程中,各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与属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在依靠专业救助力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属地应急资源,发挥人民军队、武警、公安、企业单位、社会公众在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中的重要支持作用。

1.5.3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运转高效。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应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采用先进的

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应急科技水平,确保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1.6 应急预案体系

全省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6.1山西省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全省公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全省高速公路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1.6.2山西省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省局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省局有关部门根据局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业务工作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1.6.3山西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具体包括: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及其所属的业务部门和站、区、队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类预案应当因地制宜,由制定部门和单位及时修订、补充、完善。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领导与指挥机构

山西省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是省级的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与指挥机构,由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任组

长,分管局领导任副组长,局机关各处室、省收费管理结算中心、省信息监控中心、省路政总队主要负责人、各公司行政负责人为成员,对全省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领导小组具体职责:审定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办法;全面掌握全省高速公路重大突发事件情况,决定启动与终止全省高速公路应急预警状态和应急救援行动;根据需要,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应对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合行动方案,并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当突发事件由省交通厅突发事件应急机构统一指挥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省交通厅指令,执行相应的应急行动,当突发事件由各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应急机构负责处置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其请求,进行相应的应急指导或协调行动;审定应急经费预算;研究其他相关重大事项。

2.2应急日常管理机构

山西省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具体职责:负责全省高速公路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相关组织;组织起草、修订全省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办法;会同局有关部门、所属单位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制、运行机制和队伍的建设,组织进行相关预案的统一修订;安排部署值班工作;完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全省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局值班室合并设置,办公室设在省信息监控中心。具体职责: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日常接警值班工作,按程序及时向局领导和上级单位报告;遇有突发重大事件,及时向局值班负责人和局值班领导汇报,白天工作期间内同时报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进行综合集成和分析处理;对应急处理决定进行督办;完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全省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下设:高速公路信息应急指挥分中心、服务区应急指挥分中心、防灾防震除雪防汛应急指挥分中心、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分中心、清障救援保畅应急指挥分中心、收费管理应急指挥分中心,分别设在省信息监控中心、局经营开发处、养护工程处、人事劳资处、路政处、省收费管理结算中心,分中心主任由分管局领导兼任,副主任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各应急指挥分中心职责:负责随时掌握所辖业务范围内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情况,处理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应急事件和现场指挥、调配、救援等应急保障工作;组织起草、修订职责范围内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指导各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相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充分利用公众媒体和各种专业手段发布预警信息;组织业务范围内高速公路应急培训和演习;负责职责范围内日常应急工作

中有关信息的分类统计和定量分析,做好收集、处理和上报工作;负责职责范围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评估分析,按进行总结、评估,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突发公共事件总结和评估报告;完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3 现场指挥机构

现场指挥机构是在事件发生地成立的临时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件等级和类型,由相应的应急领导机构指定成立。发生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后,省局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和处置行动的需要,派出领导、专家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设立现场指挥小组,配合当地政府和运营管理单位,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行动。

2.4 咨询机构

专家咨询委员会是由高速公路及相关行业应急处置专家组成的非常设应急咨询机构。其职责是提供有关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及应急行动的咨询和建议。高速公路行业应急处置专家组聘请省交通厅有关处室、省公安厅交管局高管处、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以及局所属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

2.5 路段组织机构

各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应急工作机构。

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按照上级指令,依照程序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具体负责掌握和提供所辖高速公路公共突发事件情况,研究部署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搞好部门之间配合,组建和培训应急抢险队伍,储备与安排应急抢险物资与机械设备,全力以赴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2.6 应急协调机制

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中,应急工作指挥机构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和类型协调相关应急救援机构参加应急行动。需要其他路段管理单位支援的,向省局指挥中心申请。各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和应急责任制,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预警级别的划分 3.1 Ⅰ级启动标准

因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造成路基塌陷、桥梁毁损,或形成路障,短时间难以恢复通行的;

运输剧毒化学品、放射性车辆发生严重泄露,致使高速公路无法安全通行的;

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造成高速公路无法通行的; 发生严重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并造成人员死亡、短时间难以恢复正常工作秩序的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的;

其它突发事件预计处置时间在24小时以上的情况。3.2 Ⅱ级启动标准

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中断的;

发生特大交通事故或隧道发生事故,造成高速公路严重堵塞的;

发生严重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并造成人员严重伤害的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形的;

其它突发事件预计处置时间在24小时以内、12小时以上的情况。

3.3 Ⅲ级启动标准

高速公路出现浓雾、大雪和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或雪后路面大面积结冰的;

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的; 因煤检站检测放行速度太慢,造成交通拥堵的; 收费站发生恶意堵车事件; 超限车辆滞留发生堵车;

发生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并造成人员受到伤害的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形的;

其它突发事件预计处置时间在12小时以内、3小时以上的情况。

3.4 Ⅳ级启动标准

当气象部门发出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预警信息的; 高速公路大范围施工养护可能造成交通拥堵的; 在节假日或因附近沿线国(省)道阻塞、中断等其他情况,出现高速公路车流量增大的;

高速公路发生一般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的; 发生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形的;

其它突发事件预计处置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情况。4 应急响应

按应急启动级别从高到低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响应等级。

Ⅰ级(红色)响应。当达到Ⅰ级应急启动标准时,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应及时上报省交通厅,与相关部门和运营管理单位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省局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迅速组织疏导堵塞,尽快恢复交通。

Ⅱ级(橙色)响应。当达到Ⅱ级应急启动标准时,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应与相关部门和相关运营管理单位迅速启动

相应的应急预案,省局责成专人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迅速组织疏导堵塞,尽快恢复交通,并将相关处置情况上报省交通厅。

Ⅲ级(黄色)响应。当达到Ⅲ级应急启动标准时,相关路段管理单位应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经营管理单位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迅速组织疏导堵塞,尽快恢复交通,并上报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Ⅳ级(蓝色)响应。当达到Ⅳ级应急启动标准时,相关路段的路政、养护、收费、信息监控等部门应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分管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迅速组织疏导堵塞,尽快恢复交通,并上报路段经营管理单位。

应急事件处置期间,相关路段管理单位每2小时应向省局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一次事态处置情况,并由指挥中心按程序报告厅值班室。

具体的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分类别按照《山西省高速公路局“保畅通”工程公路管理应急预案》、《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安全生产管理应急预案》、《山西省高速公路收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山西省高速公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山西省高速公路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山西省高速公路冬季除雪防滑应急预案》、《山西省高速公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山西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突发事

件应急预案》、《山西省高速公路信息监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要求执行。应急处置

5.1 高速公路发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5.1.1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领导及人员应迅速赶往现场,成立临时指挥小组,确定应急级别,制定处置方案;

5.1.2出现雨、雪、雾等恶劣天气造成公路通行困难时,要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同时,协调交警部门设立现场警示标志,维护现场和交通通行秩序;

5.1.3因重大自然灾害造成路桥阻断,要立即组织人员对受损高速公路和桥梁进行加固、抢修,短时间内不能恢复通行时,要协调公安交警部门发布绕行通告。

5.1.4因重大的事故灾难造成通行受阻、环境污染,要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及安全、环保、消防、交警等部门,由专业机构和人员采取措施予以处置。

5.1.5因公共卫生、社会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影响运营安全和工作秩序的,要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及卫生、公安等部门进行处置。

5.2 突发事件运输通行保障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时,对调集车辆抢运紧急物资的,要提供快速通行条件,确保安全、及时、准确、高效。应急解除

符合下列条件的,由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提供应急结束的信息,通过多种途径由新闻媒体发布消息,宣布应急反应结束,解除应急反应所采取的各项特别措施。

6.1 险情排除,道路恢复通畅。6.2 现场抢救活动已经结束。

6.3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和消除。

6.4受危险威胁人员安全离开危险区并得到良好安置。7 预防和应急准备

7.1 各单位应当结合管辖路段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落实责任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当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变化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7.2 各单位应当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的要求,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运力和有关物资储备。

7.3 各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并使各种车辆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要定期组织预案的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

7.4 各单位应当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职工和道路沿线群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7.5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单位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并向社会公布。各单位应紧

急调用有关人员、车辆以及相关设施、设备,不得延误和推诿。

7.6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人员及物品(如药品、食品、设施、设备)的及时快速通行。

7.7 对承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紧急运输的车辆,凭省交通厅《应急运输车辆通行证》免收车辆通行费。应急信息报告

8.1 各单位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值班制度、应急报告制度和应急举报制度,公布突发事件报告电话,保证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畅通。

8.2 各单位应当及时向省局应急工作指挥中心报告下列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包括:

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发生情况;

预防、控制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 保障道路畅通的情况;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其他有关情况。

8.3 各单位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应及时向局指挥中心报告。同时,要组织人员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取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的各单位应当在事件发生30分钟内,向局指挥中心报告突发事件的有关调查情况。局指挥中心接到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30分钟内,向上级相关单位报

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的各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向相邻的各单位通报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

8.4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高速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监督管理

9.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省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和督察。

9.2 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单位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9.3 对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9.4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高速公路交通突发事件调查报告与后果评估 10.1 高速公路应急状态解除后,各应急指挥分中心督促相关管理单位应尽快提交应急事件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事件处理的经验教训、灾后

恢复和重建的建议等。调查报告经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报上一级主管单位备案。

10.2 上级有关部门组成调查小组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监测和后果评估,参加应急救援行动的有关部门应积极协助调查小组的工作,认真答复与事件有关的询问,真实地提供各种记录。11 预案管理

上一篇:国内外排水系统概况及存在的问题下一篇:我爱读书演讲稿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