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执法措施

2024-10-08

加强农业执法措施(共8篇)

加强农业执法措施 篇1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综合执法队伍, 提高农业综合执法效率和水平,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政府的部署和决策, 紧紧围绕依法行政, 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全面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 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农业综合执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对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执法规范化建设未能全面完成

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没有真正把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 目前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不平稳, 部分执法机构更名和新增人员编制尚未得到落实。

1.2 执法经费不足, 着装不统一, 执法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财政对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投入不足, 专项经费难以保障, 导致执法手段落后, 执法检查、调查取证和实施处罚困难;农业执法车辆残旧老化, 安全性能较差, 农业执法办公及速测等设备不能适应现代执法的需要;没有统一着装执法, 影响了农业综合执法的形象和权威。

1.3 执法队伍力量不足, 执法人员专业知识较薄弱

执法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农业技术队伍, 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 行政执法技能和业务素质不够高, 同时执法人员力量不足, 难以胜任日益繁重的执法工作。

1.4 农业执法信息化手段薄弱, 难以适应现代执法的需要

目前各级农业执法队伍中, 办公、速测等设备及传统的执法模式远不能适应现代执法的需要, 办案现场无法直接查询执法或农资信息, 给现场执法带来不便。

2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统一思想, 扎实推进综合执法

农业综合执法是大势所趋, 有法律依据, 有实践基础。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主动加强与政府、编办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加大力度推进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2.2 召开专题会议, 制定工作方案, 加强工作督查

根据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实际, 召开专题会议, 总结和分析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薄弱环节, 专题研究, 更好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水平的对策。各级农业执法体系应根据政府的总体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对每个阶段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 及时掌握情况, 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2.3 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综合执法效率和水平

为提高农业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的监督与管理, 正确行使处罚自由裁量权, 规范农业执法行为, 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2.4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加大执法培训力度, 提高执法人员办案水平和执法能力

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习, 聘请专家讲授法律法规和执法技能知识。提高执法人员对执法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开展农业执法案件案卷评查工作和大案要案讨论学习, 在案件的讨论和评查中学习和提高。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 并对自学成效进行检查, 强化执法人员的学习自觉性。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 农业执法人员办案技巧、文书制作、案件分析等水平不断提高。

2.5 强化执法监督, 推进依法行政, 提高办案质量

为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履行好为民执法职责, 要重点监督检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工作情况;对已经结案的执法案件案卷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查。通过自我评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 着力提高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条文的理解能力、对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和分析判断能力、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正确使用能力, 对执法文书的规范制作运用能力, 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准和办案质量。

2.6 加大经费投入, 逐步改善执法装备, 确保综合执法体系建设顺利开展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了重点倾斜, 逐步改善执法设备和办公条件, 提高执法工作效能, 保障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和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3.1 互相协作支持

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离不开相关部门的互相协作与支持, 要继续加强农业部门与编办、法制、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解决好农业执法机构人员、编制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等问题, 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3.2 落实执法专项经费, 确保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将农业执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保证农业执法有稳定的公用经费和办案专项经费。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 更新执法车辆, 统一执法着装, 树立执法权威, 提高执法办案效能。

3.3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提高执法办案效率

建立各级农业执法联动机制, 形成农业执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团结协作、行动协调的格局。建立健全全国上下农业行政执法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机制。建议农业部及有关单位通过官方网站、手机短信查询等及时全面发布、更新对有关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的审批、登记或审定以及标签等信息情况, 以便基层执法人员及时掌握农资信息动态, 增强农资打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执法办案效率。

3.4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完善执法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农业执法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重大案件上报、查处、备案制度、执法过错和错案追究等制度, 逐步完善执法监管机制, 加快推进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摘要: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的建设是走向农业强国的根本手段, 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措施。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的规范化, 法制化, 信息化能够确保农民合法权益,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保证农资监管力度, 保障农业产品质量。本文针对农业综合执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

加强农业执法措施 篇2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是我国安全生产的重要领域,也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我国一些地方最近相继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天津港区“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再次暴露出安全生产领域问题突出、形势严峻。安全生产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是根本,政府监管是关键。出台的新《安全生产法》明确了行业安全监管职责,赋予行业安全监管执法手段。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相继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安委会关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要求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着力强化安全生产法治建设。笔者通过分析我国交通行业安全监管执法工作现状,梳理行业安全监管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执法的对策。

一、安全监管执法现状

1. 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道路运输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并初步形成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此外,部分省市结合地域特点,出台相关的`地方法规。比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条例》。尤其在 年新《安全生产法》实施后,明确了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督检查、安全执法的权利。这些都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执法奠定了法律基础。

2. 安全监管执法力量逐步加强

各地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基本建立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加强。运政、路政、海事、质监等行业的行政执法队伍逐步壮大,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要求履行在各自领域内的安全监管职责,强化事中、事后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如北京市成立交通安全督查事务中心,对行业管理的安全监管职责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3. 安全监管执法手段不断加强

通过调研发现,安全生产检查和督查仍是各地交通行业安全监管执法的主要手段。行政许可、目标考核、行政处罚等监管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使用。比如,行业管理机构在依法履行经营许可和审核职责时,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不予批准;对达到吊销经营许可的企业,按相关程序予以吊销相应的行政许可证件;在安全检查中发现违法违章行为,依法对企业、车辆和驾驶员的违法违章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二、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1. 安全监管执法力量薄弱和人员配备不足

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面临巨大压力,监督管理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形势严峻。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尤其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仍显不足,安全监督管理力量逐级弱化,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

2. 监管执法职责分工和定位不明确

交通行业管理部门虽已制定相应的“三定方案”和“一岗双责”暂行规定,明确各行业安全监管执法职责,但在安全监管执法过程中,尚存在与其它行业主管部门和内部各行业主管部门间职责分工不明确、彼此责权不清的现象。比如,运输管理处和执法大队在机动车维修监管上存在交叉,对安全监管履职边界和工作责任主体有待明确。

3. 监管执法缺少依据

根据新《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交通行业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要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但由于缺少相应具体的安全监管执法实施细则,基层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普遍存在困惑,造成在开展安全监管执法时存在“有法难依”的现象。

4. 监管手段亟待提升

交通行业安全监管执法仍采取以安全检查为主的常规方式,手段单一,效率不高,技防手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不足,科技监管手段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的安全监管手段大都仅限于指出问题、责令整改、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对于严重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三、对策探讨

1. 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依法依规加强交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队伍建设,明确各级队伍的安全职责,充实专业监管力量,重点推进基层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机构、加强力量配备,健全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网络。

2. 进一步明确交通行业安全监管执法职责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进一步明晰各级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执法职责。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制定安全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职权类型、职权名称、实施依据、行使部门或岗位、运行流程、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等,规范文书格式。确保行业安全监管执法行为合法、规范。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确保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取得实效。

3. 完善安全执法规章制度体系,推进安全执法规范化

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的法规制度及标准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是行业安全监管执法工作的基础。结合新《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科学合理地界定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安全职责权限,明晰行政权力的边界,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执法方面的相关制度。以新《安全生产法》为基础,研究制定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执法规范,明确安全执法工作程序及要求,进一步促进执法程序和处罚标准的合理化,完善执法依据。

4. 创新安全监管执法手段

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行业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与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执法信息通报、联动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合监管执法的力度,依法严肃查处突出问题,实现信息共享。对与其它部门职责有交叉的部分,应加强协调配合,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严禁出现执法盲区和空白区。通过聘请技术支撑单位或专家,对重点单位进行进驻式检查执法,由技术专家现场评估安全生产管理文件和现场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现场出具问题清单,经企业确认后实施相应的执法行为。

5. 积极推进按计划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工作

建立安全监管执法计划,明确检查重点及执行时间,处理好检查面与检查频次、检查深度与检查效果的关系,对辖区内监管对象(运输企业、车辆、车站等源头)的执法检查工作做到月月有计划、有部署、有重点、有督查、有通报,并明确各基层监管执法部门巡查检查工作量化标准,明确应检查的企业和车(船)数量,做到检查记录完整准确。加强行业安全监管执法的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依计划、依规范开展执法检查,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执法水平。

6. 加快安全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

加快信息化在交通行业安全监管执法中的应用,创新监管方式,提高安全监管执法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科技创安”工作,探索运用移动执法、现场执法实时视频记录等手段来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执法信息化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措施 篇3

关键词:农业科技培训;增收;措施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要靠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运用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又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富裕,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根本。新时期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深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科技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农民也迫切需求农业科技的新技术、新知识来实现自身增收。

一、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由于农业和农民的弱势地位,农业科技培训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得不到重视,经费自然也无法保障,致使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只能被弱化、边缘化,而相关工作只能体现在文件上、口号上。原有的四级农业培训网络大多数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成了纸上谈兵、空头口号。而乡镇组织的农业专业合作、龙头企业带头示范的有效技术指导也应各种原因而推广缓慢,农民大部分只能靠自身意识提高来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

(二)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主要在基层,农技培训人员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导致农技推广人才流失严重、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匮乏,队伍不能得到及时更新、补充。农技人才断层现象普遍,无法满足对农业科技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提出的要求。

(三)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农业科技培训更新速度较慢一方面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另一面农技培训的课题往往偏离实际,无法跟进农民现实管理土地的需要。农业科技很难及时解决农民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相关农民接受了培训也往往不能及时消化利用,农业科技供给与需要严重脱钩。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具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而处于小学文化程度的高达40.3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培训的更是不足5%,农民整体素质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极不适应。 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有限,仅靠农技理论培训,农民很难理解消化,甚至有些农民对这些纯粹理论的培训毫不感兴趣,农业科技推广更是难以普及。

(五)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科技培训的最关键的因素。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大部分经济实力不足,再加上有限经费被截留和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关于农技培训推广工作的经费也往往无法落实到位。经费的短缺,农技人员纵使有想法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对策

(一)完善政策体系,规范培训行为。搞好农业科技培训首先要搞好顶层设计,从完善政策体系、规范培训行为入手。注重实效、加强监督、规范程序、加强制约,坚持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分类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和内容。规范农业科技培训的体系,就是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实施的齐抓共管局面,积极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强化组织建设,健全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服务平台,有实力的乡镇考虑配置专业和兼职的农技推广培训人员,切实强化农村科技培训的组织保障。建立健全村级农技培训队伍,开展种养殖专业户、村长等的农业培训信息采集、带头示范、培训工作记录等基层组织工作。

(二)整合培训资源,健全培训机制。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生活的社会性大问题,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带动、城乡互动”的原则,千方百计的让农业科技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坚持齐抓共管、人才引领、信息引导、示范推广、服务促进,多种措施积极构建农业产业培训的新模式。采取集体培训和个性化订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由于种植养殖大户、农村科技带头人往往在农户中有较高的威望,往往能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因此尤其要加强对种植养殖大户、农村带头人的科技培训。只有加强对这些人的培训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技术、新品种示范与推广时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突出实效。开展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村镇建设和管理、农业质量标准、市场营销、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创新、民族区域特色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2]。

(三)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的培训就业政策。支持农业科技下乡、报刊、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村科技培训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开展农业高等院校专家走村入户,面对面交流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技培训的知晓度,切实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让农业科技培训在“阳光下”运行,是农民切实成为农业科技培训的真正受益者,而不仅仅只是走形式、走过场。

(四)导向分明,培训目的主题明确。新时期农业农村问题,面临着大量年轻劳动人外出务工而劳动力急剧下降的局面。有些农民虽然在农忙时回家种田,但在农闲时往往外出务工,而无法参加农技培训。因此农技培训应主题明确,针对那些有困难的农户开展订单式培训。切实从农民自身考虑,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培训的必要性,让农民看到培训的希望和好处,将“被动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培训模式转变。注重从数量和质量上的转变,避免以接受培训人数为衡量和考核农技培训的指标努力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培训模式。开展培训更要面对市场、加大企业技能提升培训力度,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比重,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

(五)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建立健全各级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机构,探索开展以市场经济下私人化农技培训的模式。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一是要搞清楚农民最需要什么,二是要如何根据现实情况开展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建立农业科技培训的信息化对接平台,切实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网络问答式信息服务。如农民可以将问题通过网络相有关科技技术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提问,相关的科技服务人员进行解答。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培训和现实脱钩的问题,快速高效的解决农民当前面临的难题。?

三、结束语

农业、农村、农民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种田水平,既是解决目前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也是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新形势下,全方位、多渠道扩展农业科技培训措施,加快农业科技传播,切实提高农业、农村发展,农业科技培训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高翔,胡俊鹏,张俊杰. 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06)

加强农业执法措施 篇4

1 认清形势, 切实提高对兽药监督执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近年来, 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积极履行兽药监管职责, 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强化日常监管,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严格监督执法,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 当前非法制售假劣兽药问题仍然突出, 特别是近期媒体曝光的非法添加兽药标准之外其他组分以及不规范用药等问题, 给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兽药监管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同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保障动物产品安全的责任越来越大。兽药监督执法工作是确保兽药质量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 是法律法规赋予各级兽医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做好兽药监督执法工作意义重大, 责任重大。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 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赋予的兽药监督执法职责。

2 采取有效措施, 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等违法行为

各地要认真梳理, 总结近年来在兽药监管、兽药质量监测等方面的情况, 做到“检打联动”, 对重点对象、突出问题加大查处力度。要按照《兽药管理条例》规定严格执法, 严禁有案不查、搞地方保护, 确保违法行为得到查处。

2.1 对不按兽药国家标准生产, 特别是违规添加抗菌药、禁用兽药或人用药品等擅自改变组方的违法行为, 以及制售假劣兽药的“黑窝点”,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坚决打击。对监督抽检回函不予确认批次较多的企业, 要加强调查取证的力度, 予以重点监督,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严防不法企业逃避监管。

2.2 整顿规范兽药批发市场、集散地, 加大对问题突出的区域、市场和经营门店的督查力度, 特别是对销售监督抽检回函不予确认批次较多的经营者要进行立案调查, 发现违法行为的, 要依法顶格处罚。

2.3 加强养殖场 (小区、户) 用药安全监管, 严厉打击超剂量超范围用药、违规使用原料药、不执行休药期等滥用抗菌药物的违法行为。

2.4 要注重打击效果。对涉及面广、性质严重、影响较大的制售假劣兽药案件, 要依法移交公安部门查处。

对制售假劣兽药的生产经营企业, 问题严重的, 坚决依法撤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或《兽药经营许可证》。及时通报曝光重大违法案件, 充分发挥案件查处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3 加强兽药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创新工作机制

各地要狠抓兽药执法队伍建设, 创新完善工作机制, 为做好兽药监督执法工作提供基础保障。要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意见》精神, 深入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 落实人员编制和监督执法工作经费, 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 为做好监督执法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加强对监督执法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 做到规范执法。要建立健全兽药监督执法责任制, 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层级清晰、量化具体、流程科学, 切实把各项制度和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要建立健全区域间、部门间沟通协调、密切协作工作机制, 建立信息通报反馈制度、产区销区联动监管制度、跨省跨地区联合办案制度, 形成监管合力, 提高执法效能。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公安机关在查办兽药违法案件中, 依法提请兽医管理部门作出检验、鉴定、认定等协助的, 各级兽医管理部门要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4 统一谋划, 做好兽药监督执法的组织和督查工作

各省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结合本辖区实际,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细化目标和措施, 确定监督执法重点任务。要将监督执法责任制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开展兽药监督执法督查活动, 对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 予以表扬;对工作失职、监管不力的, 依法予以处理。农业部将结合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考核工作, 制定督查方案, 对兽药监督执法工作成绩突出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予以加分奖励。

加强农业执法措施 篇5

第878期

苏尼特左旗政府法制办2011年11月2日

苏尼特左旗工商局四项

措施加强市场巡查执法工作

一是强化巡查责任措施。按照盟局制定程序明确、适用性强、便于操作的《锡盟工商系统市场巡查执法责任制》,统一印制成册,分别发放到每一个市场巡查员手中,按照列出的46项巡查主要内容和78项巡查风险点提示,定区域、定人员、定任务、定奖惩进行全方位、综合型市场巡查监督。同时,成立市场巡查领导小组,明确巡查责任,以各工商所为巡查组,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巡查机制,从组织领导,责任落实、人员配备等方面保证巡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强化巡查公示措施。在各工商所监管大厅醒目位置悬挂辖区巡查示意图,同时将巡查领导小组名单、《市场巡查责任制实施办法》、片区巡查人员职务、姓名、电话、照片等予以明示,做到市场巡查方式和方法、工作流程、人员纪律、工作考核细则等制度上墙公示。同时,设立意见箱,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强化巡查记录措施。统一向3个工商所下发了《市场巡查记录簿》,对记录项目、记录内容、记录要求都作了统一规定,巡查人员必须详细记录工作过程和结果,做好巡

查监督管理记录和巡查日志记录。同时,与经济户口管理相结合,将市场巡查记录相应地录入经济户口管理,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书式和电子档案,丰富市场主体内容,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强农业执法措施 篇6

1.1 公安消防执法相关人员方面

自我国建国以来制定了各种的法律、法规, 而且还在不断完善增加。这么多的法律法规要在十几亿的人民中贯彻执行就是一个非常繁琐复杂的巨大工程。要想保质保量完成这个庞大的消防执法系统, 就需要有大量的消防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 当然还需要足够的消防物质和技术条件的财力的支持。

公安消防执法机构是由公安部垂直领导的, 但是既然是由人来完成, 就存在一些公安消防执法人员不能冲破人情网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由于公安消防执法部门和地方政府所处的位置不一样, 担任的工作不同, 所以其思维方式和工作定位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其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市场经营中关系较近, 就很容易导致地方一些领导将消防执法与经济发展环境对立, 对一些违反了消防法律法规和重大消防隐患的行为没有进行严格执行和处罚。更有一些执法人员利用个人在执法机构的工作地位和职务, 滥用权力, 篡改消防执法的依据, 扭曲法律事实, 对违法单位和个人进行不公正的裁决, 把自己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

由于现行的消防法律法规对于消防行政处罚的执行权力的规定不够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的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物品扣留”等强制措施, 执法主体是公安机构或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 公安消防机构却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 而法院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受理这样的执法案件, 就会导致消防执法进行困难, 使违法行为难以根治, 使公安消防机构的执法力度和权威受到挑战, 而且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非常繁琐, 进行时间相对比较长, 影响公安消防机构执行效率。

1.2 公安消防行政执法行为方面

现行的公安消防行政处罚执行程序是:先对违反消防规定相对人员经调查取证后开始进入处罚程序, 从告知了听证权利到组织听证会再到做出处罚结果的决定。如果管理相对人员对处罚结果不服, 可以向更高一级机关要求复议, 如果再不服, 还可以去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最后法院维持了原判以后处罚人仍然不履行处罚决定, 公安消防部门就需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力。这样的一套消防执法程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警力。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一些处罚还设置了前置条件,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第四十条和四十二条都有规定在处罚执行前公安消防执行部门要先对违法违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 对于逾期不改正的才能对其进行处罚, 这些规定在公安消防执行活动中束缚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 就会让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处理。

在公安消防机构执行办案的时候, 对一些违法行为只注重对其的罚款, 而对于其产生的相对严重的后果和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错误行为的重视程度不够。就导致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只罚不纠, 只完成了罚款行为, 却没有对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是对逾期未改行为没有采取强制措施。一部分消防执法人员对法律规定的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重视, 在处罚决定书上面的处罚条款里只有罚款, 而没有运用“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警告“等处罚手段, 导致一些违法人员错误认为消防执法机关只要罚款。

2. 公安消防执法的加强措施

2.1 完善消防监督执法程序, 加强执法力度

严格、公正和文明地执行消防法律法规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系到公安消防执法部门在群众中的形象, 关系到公安消防执法的权威。所以, 公安消防执法部门一定要加强以人民为本, 加强和改进对消防监督执法公正的力度。

一套健全和完善的消防监督执法程序应该是便于操作和高效率的。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对工程竣工验收、防火监督检查、消防安全检查等程序性的规定制作成册, 张贴墙上并发布在政府网站和消防网站的相关网站上, 做到公开和透明, 让人民群众和相关单位知情、了解。把相关的公安消防执法工作的办事制度和程序等涉及人民群众权力和义务的内容, 除去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 全部向人民群众公开, 真正地体现消防执法的公平公正。要用消防制度去规范消防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 按照制度去办事, 用制度去管理, 把人人事事都用制度去规范。在消防执法行为中, 要对违法单位人员一视同仁、不讲情面, 按照法律法规程序及时和正确地下发相关法律文书, 做到严格高效地执行落实执法工作。要按照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法律法规明确划分公安消防机构上下级的权力和职责, 做好相互配合工作。

公安消防执法管理人员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消防执法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要结合一线执法行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结合消防法律法规的内容, 制定培训内容, 要讲究实用性, 坚决杜绝培训的形式化和教条化, 要努力打造出高素质的公安消防执法队伍。必须要重视并且尽快培养出具有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综合能力执法人才。

2.2 消防执法要热情服务, 提高职业素养

公安消防执法不但要严格, 还需要热情的服务。优质的服务不只是指提高服务质量, 也是指严格依法行政、方便人民群众、改进管理方式等, 全面地提高消防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提高消防工作执行队伍的素质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消防工作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贯彻打牢“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 再联系到实际的消防部门执法工作, 落实到消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提高消防工作执行的水平。其次是树立服务性的公安消防部门形象, 要把执法工作从管理转变到服务上去。

总之, 公安消防执法只有不断地去实践、总结和探索, 才能减少执法的难度, 要认清自身的不足和实事求是地去执行工作。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和高度的责任心, 把消防执法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孙弋岚.新媒体时代公安消防部队群众工作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2 (06) .

[2]孙强.试论消防执法中的文明执法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03) .

[3]吴强.论消防体制的改革与建设——以新《消防法》的实施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 2010 (18) .

[4]乔海滨.如何做好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保卫工作[J].中国水运, 2011 (01) .

加强农业执法措施 篇7

关键词: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措施,湖北宜昌,夷陵区

近年来, 宜昌市夷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坚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 改善农业执法环境, 宣传农业法律法规, 强化农业执法监管, 切实维护了农民合法利益, 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开创了农业综合执法新局面。

1 履行职能, 农业执法实行大综合

1.1 机构整合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2006年将农业局所管辖的农机安全监理、渔政监督管理、种子农药管理、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植物检疫等农业执法资源进行整合, 以宜夷编[2006]20号发文成立了夷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核定编制22人, 为财政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 全面履行农业行政执法职能。6年来, 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采取内设机构分块负责, 统筹协调规范管理, 实现了农业执法资源有效整合, 提升了农业执法工作效率, 综合执法的活力得到明显体现。

1.2 经费保障

农业部门负责的农业执法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 区委、区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 经费预算逐年递增, 财政拨款从2006年建队时的49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13.2万元, 年均递增10%~15%;重点工作给予经费保障, 每年区级财政根据情况安排执法专项经费30万~50万元, 确保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1.3 手段提升

近年来, 不断改善执法办公条件, 提升执法手段, 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配有执法监督艇1艘、执法车辆3辆, 办案设备摄像机1台、复印机1台、配备电脑21台, 农业综合执法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执法有车辆、取证有设备、办案不靠收费, 农业执法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2 建章立制, 农业执法建设规范化

2.1 完善制度抓规范

以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 实行建章立制, 规范执法管理, 统一制定了农业综合执法制度, 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守则、道德规范、办案依据、错案责任追究等, 并全部公开。同时, 全面推行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督察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突出抓好“执法行为、执法过程、执法程序、案件审查、文书档案”等5个方面的规范管理, 形成了日常工作有条不紊、中心工作相互协作, 做到了投诉案件处理及时、纠纷调处及时有效、行政处罚规范有序。

2.2 注重学习建队伍

采取以内部交流学习和选派培训学习相结合, 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6年来, 全区共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市业务培训285人次, 参加农业部及上海等外省市学习培训28人次, 有10人以上获得本专业以外的执法资格。同时, 按照相关法规规定, 培训吸纳乡镇农业行业人员协助农业执法, 形成了综合执法体系有效补充, 执法队伍实现了办个案有精英、办大案有力量, 有力促进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

2.3 统筹协调增实力

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以来, 始终坚持把统筹协调各个执法部门放在第1位, 集中发挥综合优势, 增强综合执法实力。农资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以种子农药管理站牵头, 执法人员统一参加行动, 不管是开展送优质农资下乡活动, 还是经营门店检查、超市抽检, 都有农业综合执法的身影;农机执法以农机监理站牵头, 集中大队执法力量, 每年集中时间进行农机年检年审, 不定期进行路检路查, 有效遏制了农机事故发生;渔政执法以渔政管理站牵头, 全体执法人员齐上阵, 春季禁渔期间, 组织专班昼夜巡逻, 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等渔业违法行为, 综合执法行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3 强化监管, 农业执法工作创特色

3.1 农资监管强化安全

全区建立和施行了以农业投入品经营资格审查制度、农资经营人员上岗培训制度、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农产品市场抽检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确保了农资产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1]。6年来共开展送放心农资下乡活动77场次, 向农民无偿赠送优质农资产品80 t;共办理农资案件161起, 调处纠纷308起, 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逾800万元;共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抽检2 560个批次, 农残检验合格率为98.8%,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升。2009年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2010—2011年连续2年被省农业执法总队评为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

3.2 农机监理强化规范

以平安农机创建为载体, 6年来, 共培训考试农机驾驶员1 650人次, 核准发放农机驾驶证1 635本, 审验农用机械8 250台 (辆) ;全区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4个, 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15个, 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户445户。全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连续10年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多次被省市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 2011年荣获“全国创建农机平安示范县”称号[2]。

3.3 渔政管理强化惠民

以渔业资源保护为重点, 强化渔政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渔业资源违法行为。6年来, 共开展专项行动65次, 收缴报废渔船65条, 电打鱼器械258套, 没收鱼获物逾2 t, 立案处罚18起, 罚款3.7万元;开展了长江春季禁渔工作, 每年争取春季禁渔补贴20万元, 用于春季禁渔渔民生活保障, 实施了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两坝间经济鱼类增殖放流项目, 有效保护了库区渔业资源。2006年被国家渔政管理局表彰为全国渔业行政管理先进单位, 2010年被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湖北办事处表彰为全省渔业互保先进单位。

3.4 农业环保强化监测

以三峡坝库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 强化生态监测工作, 全面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 农业径流污染普查等工作, 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6年来, 共对全区60余家企业进行了农业环境安全评估, 提出整改意见26家, 处理农业环境污染纠纷18起, 补偿农民98万元;认真实施了长江三峡库区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监测子系统、种植业经流监测、野生宜昌橙原生境保护点项目建设, 2011年被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表彰为“十一五”全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3.5 植物检疫强化服务

以维护农业产业安全为重点, 强化植物检疫服务, 全面开展农业检疫对象普查和联防联治工作, 实行网上电子签证, 每年开展大宗农产品产地和调运检疫1万批次以上, 检疫产品30万t, 确保了检疫对象的控制蔓延, 促进了全区柑橘、茶叶等农产品顺畅销售, 实现了社会效益和工作效益的双赢, 为保障产业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3,4]。

参考文献

[1]李成木, 王圣俊, 傅国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农资连锁经营[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2) :15-16.

[2]张福俊, 虎治礼.加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5) :16-17.

[3]雷郑莉, 边建中.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状况及与国外的差距[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10) :20.

加强农业执法措施 篇8

1 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相关部门按照行政辖区属地管理的原则,设置了检疫申报点。饲养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畜主提前三天向所在地检疫申报点申报检疫,检疫工作人员在接到检疫申报后,填写检疫受理单,受理的,到现场实施检疫,查看养殖档案和免疫标识是否齐全,经临床感官检查健康,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2 强化动物屠宰检疫工作

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畜产品质量危害的发生。在屠宰检疫工作中,首先严把宰前检疫关,在动物入场前,检疫员向畜主索要动物检疫证明和瘦肉精抽检证明,证物相符、耳标佩戴齐全及临床感官检查健康,出具准宰通知单,屠宰场凭准宰通知单方可屠宰。胴体检疫时,查看皮肤表面有无出血点或出血斑,开膛后,查看内脏器官和淋巴结有无变化,经感官检查合格后,加盖动检印章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员经检验合格后加盖肉品品质检验章,并出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白条肉需有两章、两证方可上市销售。

3 加强动物检疫证章和动物标识的管理

完善与建立动物检疫证章和动物标识的管理制度,由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并做好出入库登记记录,对使用过的检疫证明存根有专人保管,保存一年以上。

4 认真落实动监“e”通工作

为37名检疫人员配备了动检“e”通设备,利用该设备与蓝牙打印机连接,可通过无线数据进行现场检疫、现场开证,并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对检疫证明进行信息核对。自2015年起,全面启动了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开设36个检疫出证账户,出具的所有检疫合格证均有详细的网络记录与工作痕迹。通过管理员账户,可以随时了解进出本区境内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出证状况,对有问题证明可以追溯,及时查询其详细信息。信息技术的利用,提高了动物检疫执法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5 强化畜禽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

与动物饲养场、畜禽屠宰企业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突出主体责任,加强其自身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自觉接受执法监管,完善无害化处理制度,对发现的病死畜禽,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相关记录、保留影像资料。

6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执法与监管

组织全区检疫员、协检员学习《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同时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动物检疫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等。宣传普及畜牧业法律法规,印刷《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张贴到各镇村和标准化养殖场、屠宰厂,为依法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参与区食安办联合行动,密切配合食药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加大产地检疫力度,开展畜产品安全联合执法,实施食品安全整治,严格肉类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和冷贮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核,严防病害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加强兽药饲料使用、销售监管,开展违禁药品添加物的清查、监测,教育引导养殖户、屠宰厂自觉守法,杜绝添加使用“瘦肉精”等禁用药物,建立起了全覆盖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开通市民举报热线,有效地震慑并杜绝了不法行为发生。

上一篇:高油大豆品种下一篇:创新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