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酒类执法管理 规范酒类市场秩序

2024-12-05

加强酒类执法管理 规范酒类市场秩序(精选9篇)

加强酒类执法管理 规范酒类市场秩序 篇1

加强酒类执法管理

规范酒类市场秩序

在市酒类专卖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区商务和旅游局的直接领导下,新洲区酒类专卖管理办公室依法对区辖的15个街镇和开发区范围内的153家大型经营食品企业,2700家个体副食经营户进行备案登记及行政执法管理工作,不断规范酒类市场秩序,着力打造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酒类市场监管体系,营造了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酒类市场环境;繁荣发展了我区酒类市场,让消费者喝上了“放心酒”。2010年我区认真组织实施酒类流通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其主要作法是:

一、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了酒类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区商务和旅游局分管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了酒类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工作。制定了《新洲区酒类专卖管理办公室基本职能》、《酒类管理人员工作职责》、《酒类管理人员具体分工》等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加强了我区酒类零售许可证的发放等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我区酒类专卖管理执法行为,保证我区酒类专卖管理工作依法高效有序的进行,实现我区酒类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二、全面核查,建立档案,确保酒类监督管理工作程序化。2010年,我区酒类专卖管理办公室对全区各市场、各街、镇、自然村酒类经营商店进行了全面的核查摸底,历时三个月,造册

登记各店的店名、法人、地址、电话号码。对有证经营的商店发放备案登记证,对无证经营商店的发放办证指南,并告知及时办证时间。2010年,共发证958家,其中备案证:零售821家、餐饮122家、批发商13家;酒类随附单已发12本。通过建立好各店的详细档案,为酒管工作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资料,确保了酒管工作程序规范化。

三、加大宣传力度,确保酒类监督管理工作家喻户晓。2010年,我办印发了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等资料15000多套,发到各街、镇、酒类经营者:还利用新洲电视台综合频道酒类流通表和随附单随同企业名单,检查执法情况,以宣传形式多样,营造依法治酒的良好氛围,确保了我区酒类专卖管理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进一步增强了酒类经营人员的依法经营意识及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加强监管,严格执法,确保酒类监督管理工作法制化。酒品安全是食品安全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大事,影响面之广,牵涉面之多,酒类管理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作为酒管人员,丝毫不能松懈,半点不能马虎,一点不能徇私。为此,我区对酒类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发动社会群众齐监督,公布举报投诉电话(027—86910611),起到了很好的监管效果。二是规范办证程序,依法办证。办理酒类备案登记证,必须具备相关的办证条件、资料,经申请审批后,颁发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发证。三是加强巡查,规范市场。采取白天与晚上相结合,闹市区与边

远死角区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并把随附单的使用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进行检查。对违法售假或无证经营分子形成高压态势,使假冒伪劣酒类产品无立足的市场,进一步规范了辖区的酒类市场。四是严格执法,净化市场。对假冒伪劣酒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法经营户发现一家,查处一家。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节日期间酒类市场执法检查,特别是重点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组织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实施联合执法行动。每次执法检查,经摸底掌握情况后,制定好执法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每步工作有条不紊,方法恰当,效果较好。

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确保酒类监督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1、加强酒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的培训,增强酒管人员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努力培养自身素质。我办提高酒管人员业务水平的方式是:1通过自学、集体讨论等形式学习;2通过跟市局联合执法等形式学习;3通过向兄弟单位取经学习;4通过自学参加省市举办的酒类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学习。使酒类管理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得到提升,也有效地提高了酒管工作的质量及形象。

2、加强酒类经营人员的业务及诚信培训,提高酒类经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诚信形象。印发武汉市《酒类专卖管理制度》及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下发到各单位,组织经营人员自学后考试,并请酒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讲座业务知识,指导商家诚信经营、科学管理台帐,提高酒类经营人员的业务素质。

2010年,酒类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酒类经营者法制观念正在加强,但酒类监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街镇酒类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认为经营酒类不用办证,特别是边缘地区以及城乡结合部较为严重。

二是散装酒,加工配制酒难以监管。

三是一些酒类经营商店未能向供货方索取盖有印章的随附单或没有实行台帐登记。

四是市场流通领域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现象。二○一一年酒管工作计划:

(一)调查摸底,整理汇编《新洲区酒类批发零售企业名录》,我们已发动各级经发办及工商部门对全区大型商贸企业和个体副食经营户进行摸底,共计2853家,并正在拟印《新洲区酒类批发零售企业名录》,为全区档案管理打下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保证酒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大《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酒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增强酒类经营人员依法经营意识,以及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强化酒类零售许可证发证及换证的有效管理机制,规范档案管理,为酒类经营户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五)严格规范《随附单》的使用和管理,走访酒类生产企业和批发商,把好流通渠道关。建立和完善酒类流通溯源制度,严格规范《酒类流通随附单》的填制、使用行为,建立健全的酒类流通台帐管理制度,确保酒品单货相符,单货同行,真实反映酒类购销动态,力争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酒类产品流入市场。

(六)加强对散装酒的管理,抓实薄弱环节。对散装酒的质量及购、销、运、存实行严格监管,严禁装酒流动销售,做到固定门店、贴标销售,以确保散装酒的饮酒消费安全。

(七)加大对酒类市场监管、执法检查力度,营造强势监管氛围,抓住重点地区、重点品牌、重点时段,切实抓出成效。

(八)对酒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对酒类经营者业务及诚信的培训工作。

2、进一步规范酒类零售许可证有效期限,明确过期未年检或未换证的如何处理等。

3、确保酒类执法经营,以促进酒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为新洲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加强酒类执法管理 规范酒类市场秩序 篇2

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维护韶山市酒类市场消费安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和酒类侵权违法行为,根据省局、市局的工作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全市酒类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酒类产品经营的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高全市酒类市场监管水平。

(二)营造强势的打假氛围,有效打击非法经营假冒伪劣酒类产品行为,使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发案率明显下降。

(三)促进全市酒类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构建企业、行政司法、社会公众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二、整治范围和整治重点

整治范围:全市酒类储存、批发、零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包括有销售酒类业务的饭店、宾馆、酒家、酒吧、娱乐场所等)。整治重点:

1、严格监督白酒、葡萄酒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依法查处销售假冒白酒、葡萄酒违法行为。

2、打击假冒他人酒类商品注册商标违法行为以及仿冒知名白酒、葡萄酒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

3、查处无照经营行为。

三、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

根据省、市局的通知安排,本次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从2月上旬至3月下旬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月中旬—2月下旬)。召开专题会议,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和我局实际管理分工情况,将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切实有效的安排部署。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宣传。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月下旬—3月下旬)。在省、市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市局的要求和分工,根据我局实际情况,扎实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3月下旬)。对全市酒类市场整治工作进行总结。按照省、市局的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材料。

四、责任分工

本次全市酒类市场专项政治工作涉及市场监管、公平交易和注册登记等部门,具体分工如下:

市场分局:

1、负责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牵头、组织、协调工作。

2、严把酒类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

3、开展白酒、葡萄酒的抽样检验检测,及时公布检测信息

4、开展市场巡查,督促酒类经营者认真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酒类产品合格证等文件,并做好相关记录,从严惩处违法经营行为。

5、审核举办酒类相关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参展单位的资格实施全程驻场监管,严厉查处在会展场所内及周边斩首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行为。

6、依法查处辖区内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公平交易分局:

1、查处欺行霸市、买断经营场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2、查处酒类销售中的商业贿赂案件。

3、打击在酒类生产经营中以“国家机关特供”、“军队特供”、“内部特供”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

4、查处假冒注册商标、企业名称、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产地、年份,以及擅自使用志明商品特有的或与其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

5、对酒类包装材料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全面清理取缔不具备相关资质的酒类包装材料生产、印刷单位,严厉打击生产假冒酒类产品包装、标签等违法行为。

6、依法查处辖区内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注册分局:

组织查处取缔无证无照酒类经营者。

五、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真贯彻。将思想统一到省、市局的总体部署上来,同时结合韶山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酒类监管政策法规,维护酒类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酒类产业的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二)协调配合,严厉查处。我局要与公安、质监、商务等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协调配合,集中力量,对重点地域、重点环节、重点单位进行重点整治,加大办案查办力度,确保专项整治措施落实到位。

(三)加强宣传,重视监督。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同时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深入宣传相关法规,认真受理群众申诉举报。

韶山市工商局

深圳酒类市场消费与环境调查 篇3

62.38%%的消费者 认为“深圳的整体消费环境较好,少数存在安全隐患”。认为“比较放心,没什么问题”或“对食品行业把关不严格,不规范”的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3.81%%和13.81%%。有2%%的被访者认为,酒类消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80%%以上的消费者在酒水消费时选择知名品牌,认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溯源性,即使偶然碰到质量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赔付。可见,深圳人在消费时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品牌酒企业也在售后服务方面有令人满意的表现。高价格并不代表高品质、高价值

在深圳酒类消费环境方面,47.62%%的消费者认为需要改进的是产品质量,19.05%%的消费者认为需要改进服务质量,其它依次是品牌塑造、价格和产品结构。

深圳消费者在酒类消费时相当理性。只有10%%的消费者选购高价酒的理由是,只有高价格才能保证高品质。还有不到5%%的人是习惯

和嗜好性选择,真正完全了解自己所选酒的内涵的人仅2%%;83%%的人会因为社交礼仪的需要,而选购高价酒,但对其品质和价值持怀疑态度,认为高价酒“高”在“包装”和附着的文化概念。因而,他们在大多数时候,会更倾向于选择价格实惠、又有品质保证的中档酒。倾向于选择熟悉的品牌

消费者在购买酒类产品时,考虑的因素分别为:质量28.57%%,品牌23.81%%,价格14.29%%,产地4.76%%,口味28.57%%。

另外,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他们熟悉的产品。如果是首次购买,消费者则会选择他们已经掌握了更多信息的品牌或产品。90%以上的消费者,会首先考虑见到过广告宣传的品牌,尤其倾情于那些已被自己的社交圈所认可的品牌。65%的消费者,在既定的价格范围内,会根据包装和商标购买,越简单明了的商标,越容易被接受。

在人们消费的酒水中,啤酒和白酒各占39%,葡萄酒占10%。保健酒消费量虽然近年增长迅猛,但市场总占有率很低。在调查中,15%的消费者不选择葡萄酒和保健酒的理由,是这类酒品构成复杂,不了解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23%的消费者因为口味不习惯而放弃,一半以上的人希望多了解一些葡萄酒知识,70%的人认为保健酒的宣传还不够,18%的人从来没有考虑过购买。消费场所呈现多元化

消费者买酒的场所为酒店(酒楼)、夜总会、卡拉OK厅、迪厅和酒吧(以上场所为直接饮用)以及超市、购物中心和连锁便利店(多

为家庭聚会或送礼用)。年轻人追求氛围,在朋友聚会时饮用;年长者追求保健及满足嗜好,多在家里饮用。家庭消费集中在节假日,餐饮及夜店内酒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87%。

对洋酒的消费主要是在酒店、酒吧和夜场。95%的消费者认为,在这些场所自己的防范意识会降低,遭遇假酒的几率随之增加。消费动机为65%商务消费、26%娱乐消费、9%是个人饮酒习惯。“谢绝自带酒水”的标示,成为消费者最反感和希望政府强制取消的霸王条款。

红酒连锁专卖店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受到高学历高收入的中青年精英阶层的欢迎。家用冰吧的推广普及,为葡萄酒、啤酒大量进入家庭提供了条件。消费更趋实用

市民在消费过程中,追求实际使用价值。89%的人会在相同档次的品牌中选择正在进行促销活动的品牌;在购物时碰到所喜欢的品牌酒进行降价促销,56%的人会发生冲动购买行为。

加强酒类执法管理 规范酒类市场秩序 篇4

二 实习时间

2010年1月20日~1月24日

三 实习内容

对家向所在地的酒类销售情况进行为期五天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酒类的品牌、销售单价、销售统计、促销手段,详细记录所得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 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市场调查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次酒类销售情况的调查和以前所进行的家庭春节消费情况调查以及收入情况调查相比显然更具有挑战性和技巧性。我家在农村,购买东西一般都在本村的商店,而商店是营业场所,通过几天的调查我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技巧。首先你要选对调查的时间,如果你在商店营业的高峰期去调查你不但得不到想要的数据还很有可能会遭到白眼的对待。我们村商店上午八点多开门,十点到下午两点还有晚饭时间是人流的高峰期,所以我一般都是早晨八点半左右去调查前一天的销售情况。第二就是调查之前你至少要和店员比较的熟悉才能保证所得数据的正确性。为了给调查做准备我包揽了我们家春节期间所有的采购任务,每次都有意识的和店员多聊几句,一来二去我们就比较的熟悉了,后来的调查也进行的比较顺利。

通过本次的实习活动,我的数据分析能力也稍稍有了进步。我首先研究了一下我自己调查所得的数据,我发现我存消受得酒的价位都比较低,品种比较少,但数量相对还可以,至于促销手段就少得可怜。归其原因,我觉得首先是农村相对比较落后,有的就累的销售渠道根本延伸不到农村,所以就累的品种比较单一,而农村的经济水平制约了农村的消费能力,所以酒的价位比见低。我们村只有两个商店,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各自有着固定的消费群体所以上点之间竞争不激烈所以他们不积极采取促销手段。

五 对农村酒类销售的建议

通过本次的调查活动,我总结了对农村酒类销售的几点建议。

首先我认为产品供应商应加大其渠道建设,将其产品铺到农村。当然我指是中低档酒类,因为太贵的酒在农村可能没有太大的市场。通过看其他同学的调查表我发现有很多价位合适销量也不错的酒在我们村根本看不到,这说明加大渠道建设的必要性。虽然农村的经济水平比较的落后,但其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是中国最广大的市场。同时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市场。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市场正迸发着新的商机。

其次是农村的酒类销售要运用好价格杠杆。在农村最有效的促销手段可能就是低价促销了。企业在一定程度内适当降低起到薄利多销的作用同样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再次是针对农村春节期间的酒类销售可以采用多买多优惠的促销手段。因为春节期间的酒多用于走亲访友之用,无论是一次性还是整体性的采购量都比较大,对多买者实行优惠能鼓励消费者一次性的大量采购,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客源流失。

最后就是鼓励商店之间的相互竞争,除了店员推荐之外多采取一些促销手段,比如买赠活动,抽奖活动等,使酒类的销售方式更加的多样化。

加强酒类执法管理 规范酒类市场秩序 篇5

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解读

文章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司 2005-07-08 12:26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新闻

一、制定标准的目的我国是酒类商品消费大国,酒类批发、零售业发展迅速,酒类流通行业也普遍存在管理不善、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全等问题,导致酒类市场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泛滥,严重影响了消费者饮酒安全。为了做好酒类市场工作管理,指导酒类商品经营者不断改进和规范经营管理,促使企业在酒类商品交易过程中保证质量安全,保证酒类商品交易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可追溯,推进酒类市场规范和净化,在广泛征求地方主管部门、企业、专家、行业团体、研究机构等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部组织制定了《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

规范》和《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两个行业标准。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1、零售标准的内容要点

零售经营规范以零售企业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提出在从事酒类商品零售活动时应具备的经营技术条件和经营管理技术要求。经营技术条件包括经营资质、经营场地、经营设备和专业人员。其中,经营资质包括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和酒类经营许可证等,酒类经营许可证是指我国部分地区已依法颁发的酒类零售许可证;经营场地包括选址、销售场所、仓储设施等3个基本要求;经营设备包括陈列和资金结算设备的基本要求。经营管理技术要求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人员管理和广告管理4个关键环节。其中,采购管理包括采购商品的质量控制、供应商的选择、采购过程信息记录的管理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销售管理包括销售质量合格的产品、提供发票或小票、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向未成年人售酒和商品明码标价等要求;人员管理强调对接触商品的人员要加强健康卫生

管理;广告管理强调了依法办事的要求。

2、批发标准的内容要点

批发经营规范以批发企业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提出在从事酒类商品批发活动时应具备的经营技术条件和经营管理技术要求。经营技术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资质、经营场地、经营设备和专业人员。其中,经营资质包括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和酒类经营许可证等,酒类经营许可证是指我国部分地区已依法颁发的酒类批发许可证;经营场地包括选址、交易场所、仓储设施等3个基本方面要求;经营设备包括陈列、仓储、结算、通讯等方面的要求。经营管理技术要求包括采购、批发销售、人员、财务和广告5个关键环节管理要求。其中,采购管理包括采购商品的质量控制、供应商的选择、采购过程信息记录的管理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批发销售管理包括客户管理、批发销售的商品质量管理、批发销售过程信息记录的管理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人员管理强调对接触酒类商品的人员要

加强健康卫生管理;财务管理和广告管理强调了依法办事的要求。

三、标准实施的工作安排

两个酒类经营管理规范已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商务部将于近日印发开展酒类商品批发、零售经营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通知,有计划地组织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实施两个标准。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要求,加大两个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宣传,组织和引导本地经营企业积极参与酒类标准化工作,推进酒类经营标准化进程,有效防止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面向社会公示并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达标企业,充分肯定达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引导经营者到达标批发企业采购酒类商品,引导消费者到达标零售企业消费酒类商品,有效扶持合法经营企业,积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我国酒类行业的信誉。

四、三点说明

1、标准性质说明。两个酒类规范均为推荐性标准。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我国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换言之,推荐性标准属于引导性质,企业自愿执行,不具有强制性。标准不同于法律法规,标准中不设立罚则。两个酒类经营标准均属于行业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执行,更不能设

立罚则。

2、关于标准与行政许可关系的说明。两个酒类经营标准从企业加强自身合法性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应当拥有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和部分地区已经依法颁发的酒类经营许可证等。这些文件是企业依法经营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并非两个标准新设立。已经依法设立许可的地区可以根据标准的有关内容对经营许可的条件进行修改,没有设立许可的地区不能依据两个标准而新设立酒类经营行政许可。

3、对“不应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说明。《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第5.2.2 条要求“酒类零售经营者不应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这条要求是根据我国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十五条中“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而设立的。设立这条要求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饮酒低龄化趋势严重,未成年人饮酒比例越来越高,因饮酒导致未成年人斗欧、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希望通过执行这个标准,使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执行国家法律,关心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安全,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防止未成年人饮酒是一项社会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在此,我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积

加强酒类执法管理 规范酒类市场秩序 篇6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社区居委会:

根据市、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要求,街道转发区食品办制定的《丰台区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丰台区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

安全工作方案

按照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1‟23号)通知要求,结合《丰台区2011食品安全行动方案》(丰食安办„2011‟14号),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加强酒类质量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特制定《丰台区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酒类市场;建立健全酒类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做出应有贡献。

二、整治重点

1、严格执行酒类市场准入制度。对酒类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主体资格、生产经营条件、法定经营地址等的清理。依法取缔无照(证)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不具备产品质量保证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对于具有合法生产经营资格但经营行为不规范的企业限期整改;强化酒类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审批条件。

2、严厉打击制售假酒违法犯罪行为。增加对酒类商品购销合法性的执法检查频次,对制假售假的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企业进行清仓查库检查。重点检查市场占有率大、品牌价值高、畅销品牌和散装酒。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和用甲醇、工业合成乙醇勾兑白酒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不符合标识规定、以假充真、仿冒知名商品商标和名称等行为,从源头上根除制假窝点和侵权行为。各街、乡、镇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专兼职监督员、信息员作用,积极协同和配合牵头部门开展整治行动,排查无照(证)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不具备产品质量保证的窝点,并及时收集上报相关信息。

三、职责分工

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街、乡、镇政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整治任务,提供整治行动保障,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全面实施整治行动,对重点、难点领域,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并对整治结果组织督查考核。

1、质监部门:严格监管酒类生产环节,严禁酒类非法分装,全面检查原料采储、生产记录、出厂检验、生产环境条件等,严厉查处使用工业酒精等非食用物质以及滥用甜味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行为。对主要原料无进货记录或原料数量与根据实际测算所需原料数量明显不符的酒类生产企业,一律严肃查处。开展对使用外购原酒加工灌装的企业的专项检查。

2、工商部门:加强对消费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格酒类生产经营主体资格的市场准入,负责流通环节酒类商品的监管;严厉打击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依法取缔无照经营酒类商品的行为。对分散于社区、城乡结合部、村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品店、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防假酒劣酒流向农村市场。

3、商务委:负责做好酒类经营者的登记备案,规范酒类流通经营秩序。

4、卫生部门:负责对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建筑工地等消费环节及酒类经营场所的监管,依法查处经检测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酒类,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酒类的行为。

5、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对本口岸进口酒类的监管,对外购原酒来源和质量安全的监管,对进口原酒要核查进口单证,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卫生证书等有关文件,并重点核查出厂销售数量与进口原酒数量是否相符,出厂产品标签与进口原酒信息是否一致,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

6、公安部门:负责对制售假冒酒类刑事案件的查处。

四、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为期3个月,从2011年7月初开始到9月底结束,整个专项整治行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和自查自纠阶段(7月上旬至7月中旬)。各相关职能部门、街、乡、镇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制定整治方案,进行动员部署,开展宣传教育,督导酒类生产加工经营企业进行自查自纠。

第二阶段:全面整治阶段(2011年7月21日—9月10日)。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实施方案开展执法检查和监督检查各街、乡、镇、积极配合,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行为。

第三阶段:总结巩固阶段(2011年9月11日—9月底)。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街、乡、镇对本次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总结、分析,并完善监管措施,建立健全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对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果进行评估和“回头看”,对未达到预期整治目标的,督促继续开展整治活动。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街、乡、镇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丰台”的总体目标,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扎实实抓好整治工作。

2、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切实负起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职责;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各街、乡、镇要切实加强领导,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并配合实施整治行动,把专项整治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强化督查、严格考核。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将纳入目标综合考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将会同区各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对整治行动进行督查考核。对责任不落实和整治工作不力的地区和部门,将进行通报;对因工作不到位,发生严重酒类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4、抓好宣传、正确引导。各街、乡、镇和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酒类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把专项整治的相关要求宣传贯彻到每一个生产经营主体,使专项整治成为企业(经营者)消除酒类质量安全隐患的一种自觉行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信箱等,接受社会各界的投诉、举报和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和曝光力度。

5、健全制度、认真总结。整治工作结束后,各单位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建立酒类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全面总结整治工作,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于2011年9月26日前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进行汇总,形成总结报告后上报市食品办。

区食品办政府内网邮箱地址:区政府委办局食品办,互联网邮箱地址

附件:

1、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1‟23号)

2、京食安发【2011】19号文件

主题词: 食品安全 酒类 工作方案 通知

商务部酒类管理办法 篇7

为更好地发挥《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在强化酒类流通行业管理、规范酒类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商务部拟对《办法》进行修订完善。2月2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发布了“关于协助做好《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实施后评估问卷调查的函”, 开展《办法》实施后的各项评估工作。

评估工作结合《办法》自201月1日施行6年来的实践和经验,针对酒类行政管理执法者、酒类经营者(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和酒类消费者,分别设计了三类调查问卷和用于统计的《数据输入表》,力求准确、全面地了解《办法》实施以来的成效,深入分析其制度设计、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全文 篇8

第一条 为了保证酒类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规范酒类生产经营活动,促进酒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酒类生产经营以及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酒类,是指酒精度(乙醇含量)大于0.5%vol的饮料酒,包括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以及其他含酒精成分的饮料。但依法应当按照药品、保健食品管理的除外。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酒类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保障公众饮酒安全,促进酒类产业健康发展。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酒类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酒类产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酒类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实施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酒类生产经营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酒类生产者传承传统酿造工艺,运用新技术、新装备,促进产业发展。

第七条 酒类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酒类食品安全负责,诚实守信、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 酒类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诚信自律管理机制,按照章程组织开展酒类产业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传承酒类历史文化;提供酒类食品安全信息技术服务,加强酒类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完善协调自律功能,引导和督促酒类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

第二章 生产经营管理

第九条 从事酒类生产经营活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取得生产经营许可。

从事酒类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

个人及家庭酿造的酒类,不得销售。

第十条 酒类生产经营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和酒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证酒类食品安全。

第十一条 酒类生产者应当建立酒类食品安全检验制度,加强酒类检验工作。

酒类生产者可以设立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自行检验酒类食品质量,也可以委托其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酒类不得出厂销售。

第十二条 酒类生产者应当建立酒类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酒类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如实记录酒类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相关内容,有保质期规定的,应当如实记录保质期。

酒类出厂检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酒类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十三条 预包装酒类应当具有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的标签标识。酒类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酒类的标签标识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不得误导消费者。

预包装白酒不得虚假标示配料、执行标准等内容,应当在标签标识上标注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的执行标准。

年份酒生产者应当在配料表中标注各类基础酒、调味酒贮存年份及量比,并留存追溯、查验材料。

第十四条 酒类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白酒应当使用纯粮固态法酿造,禁止使用食用酒精加工生产酒类,禁止生产预包装酒类。

第十五条 酒类经营者采购酒类时,应当查验供货方许可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并索要有关证件的复印件。

酒类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酒类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有保质期规定的,应当如实记录保质期。

酒类食品进货检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十六条 经营散装酒类食品的,经营者应当在固定的经营场所销售。禁止流动销售散装白酒。

散装白酒应当使用具备密闭性的盛装容器,并在盛装容器上标注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的执行标准及生产者、生产日期等。

餐饮服务提供者销售自制的泡酒,应当在盛装容器上标注酒类生产者和泡制材料的名称、数量、泡制日期。

第十七条 进口的酒类食品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口的预包装酒类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第十八条 储运酒类应当符合食品安全管理、防火和有关安全要求。酒类存放应当远离高污染、高辐射物品,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蚀性等物品混放。

第十九条 酒类生产经营禁止下列行为:(一)用甲醇、非食用酒精等其他非食用物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酒类食品;(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酒类食品;(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杂、掺假,或者以不合格酒类食品冒充合格酒类食品;(四)使用有毒、有害容器、工具和设备生产、包装、运输、储存酒类食品;(五)销售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酒类食品;(六)销售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的预包装酒类食品;(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条 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

酒类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的标志。

第三章 品牌保护

第二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产业分布和不同的生态区域,建立知名品牌酒类食品资源保护区,加强对知名酒类品牌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开展酒类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加强“四川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四川老字号”等相关品牌的培育、认证工作。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酒类食品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培育和保护,鼓励酒类生产经营者实施商标战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文物价值的传统酿酒窖池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酒类传统酿造技术,加强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

第二十四条 鼓励酒类生产企业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注册商标专用标识和图案。

第二十五条 获准使用酒类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资格的.酒类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组织生产,确保原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符合酒类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标准,等级标志应当与实物标注一致。

第二十六条 申请使用酒类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保护的产品应当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的要求,对环境、生态、资源可能产生危害的产品,不得允许使用酒类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第二十七条 酒类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对协会会员单位的管理,制定具体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政策制定、市场监管、品牌营销和产业升级等工作。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督促和引导酒类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建立酒类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第二十九条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酒类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酒类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及时查处不符合酒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酒类食品和其他违反酒类食品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并公布酒类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酒类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行酒类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对生产经营者遵守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二)对生产经营的酒类进行抽样检验;(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五)查封违法从事酒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酒类生产经营者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阻挠检查。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酒类食品监督管理职责,应当加强协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和执法信息的互通共享机制。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知识产权保护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酒类地理标志产品监督管理,查处伪造、冒用酒类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专利和商标等侵权行为。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建立酒类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和奖励制度,对投诉举报应当及时处理;对查证属实的,应当给予奖励,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三十五条 执法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不得索取和收受当事人的财物,不得泄露被检查单位和个人的商业秘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三款规定,个人及家庭酿造的酒类进行销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酒类,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未在配料表中标注各类基础酒、调味酒贮存年份及量比,并留存追溯、查验材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违法生产经营的酒类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可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可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酒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使用食用酒精加工生产酒类、生产预包装酒类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酒类,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的酒类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可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可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流动销售散装白酒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违法经营的酒类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可并处二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可并处货值金额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散装白酒和泡酒的盛装容器和标识不符合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违法生产经营的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处二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处货值金额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未按要求进行酒类储运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六项规定的,销售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的预包装酒类食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的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酒类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具备基本生产条件,有固定生产场所,但生产加工规模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生产经营条件简单,不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取得生产许可的酒类生产者。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酒类经营者包括酒类销售者和餐饮服务提供者。

中小酒类经销商内部管理八看 篇9

2010-01-25

□ 方 刚

我们可以看到经销商大多常年奋斗在一线,且无所不能:送货、回款、谈判、发货、卸货……什么都能干,一个能顶N个,是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模范”。就算厂家来一车十几吨的货,夫妻二人能一口气卸完后再去送货。而且有太多的经销商似乎掉在“钱眼”中出不来,生意小的时候,雇不起人,只好自己干。生意大了,不舍得雇人,即使雇人来了也只喜欢干活不吃饭的“机器型”业务人员,后果就是雇来了,留不住。中小经销商如何提升经营层次,不仅仅看他的机遇环境,更要看他在业务团队管理上“灵气”。

一看:车销拜访

经销商的作战单元的构成大多是1+2模式,也就是一部车,两个人,司机业务各一个。这就是标准的车销模式。那么什么是拜访模式呢?也就是1+1模式,业务人员骑车单独拜访终端网点拿订单,司机开车按照订单送货。车销模式的优点是管理简单,当场成交;弊端是业务人员跑大店(流转好的店)不跑小店(流转不好店),经常漏店跳店,漫天撒网广种薄收,效率低成本高。拜访模式的优点是按照片区开发,操作细腻,拜访无孔不入,配送精准成本低。弊端是业务队伍管理难度大,猫捉老鼠的游戏天天进行,一旦业务队伍松懈,订单产出低,管理就会出问题。

二看:业务流程

所谓业务流程就是看经销商的内部管理流程,从入库发货,出货回款,到财务管理,很多中小经销商是老板+老板娘模式,或者是老板+老板娘+老板娘的娘(丈母娘或亲戚)。更有一些老板是“悟空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库管财务送货谈判,甚至自己装卸。此类经销商大多是创业初期的特征,结果往往是累死累活,即使赚个辛苦钱,也是“肉烂在锅里”,只知道赚钱或者赔钱,却不知道赚在哪里,赔在何处。

三看:工资结构

绝大多数的经销商业务员工资是按照底薪+提成的模式发放的。只要出勤足够,底薪保障没问题。要害在于提成部分,很多经销商是按照营业额提成来计算的,营业额×提成系数=工资。这种模式在执行初期,如果系数设置得当,业务员能看的到并且能够拿的到这个提成,对于业务促进是有好处的。但是时间一长,经销商就会发现:业务员只卖老品畅销品,对于新品或非畅销品一概不问,甚至业务员为了营业额的完成会在价格促销甚至回款上做文章。

对于经销商而言,必须把业务人员考核模式提升到管理高度,考核是经销商手中的“指挥旗”,大旗所指就是业务人员进攻的方向。对于考核指标,业务人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心态是很正常的,但是经销商必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比如:经销商在发现底薪+提成的考核模式不灵之后,可以推出分品类设定指标的考核方法,更可以结合自己的新品,采取“专案”提成,设定卖一箱新品提成系数,变月度提成为当天兑现。不断微调考核指标,让业务员的眼睛盯着提成工资的同时,让自己的经营重点随着指标的改变而得以提升。

四看:区域划分

经销商初期管理大多是“土匪式”的,在山头上,经销商大手一挥:兄弟们,山外是美酒+财宝,你们去吧!于是一群业务四散而去,打打杀杀吃肉喝汤!城东城西不分你我,铺完货回来就自己人打架,你抢了我的饭碗,我争了你的地盘,几部车满天飞,赚的钱还不够汽油钱。而采取区域划分管理之后,不仅能解决上述烦恼,关键是经销商能让自己的手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局部市场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弥补,经销商能够掌握业务队伍上的资源调配。

五看:考核结果

到月底了,经销商给手下发工资,问:张三,你发了多少钱啊?张三:1860元。问:你知道这些工资是怎么来的吗?张三:不知道啊!这就是财务体系混乱的问题。而如果经销商公司也能够制定透明的财务体系及流程,就可以解决此问题,可以让员工清楚明白,且踏实稳定,全心全意地放在工作上。比如张三回答:这个月我的底薪900元,加上销售额提成360元,卖新产品X啤酒2000件,提成700元,汽油费超标扣罚100元。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

六看:提成导向

经销商在业务队伍不成熟的时候,提成制管理是常用的手段。一旦经销商的管理成熟,大多是采用“包干制”,也就是把车连同市场承包给手下,经销商只是坐拥仓库,只负责与厂家的联络。在提成制模式下,中小经销商因为管理系统过于简单,有本流水账就已经不错,对于数据汇总和信息传递上困难重重,对于提成系数的设定大多是靠经验。考核模式大多是几年不变,往往会造成业务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业务人员在仓库时候看着是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出门之后就玩捉迷藏,经销商反而被蒙在鼓里,坐在家里听业务员诉苦:市场难啊,难于上青天!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销商的“大锅饭”考核机制造成。底薪占据业务员半数以上的收入,畅销品提成占据业务员工资的另外一半,大家一团和气,互相之间的工资差不多,由于有畅销老品保障,大家闭着眼睛也能拿到差不多的工资,也用不着操很多的心,受太多的累!

经销商的初期提成模式:底薪+营业额提成;中级提成模式:底薪+品类提成+新品专案;高级提成模式:营业额提成+品类提成+业绩提升提成。比如,经销商设立业务员业绩成长提成,追加1000元奖金奖励业绩提升最快的前几名业务,或者奖励本月比上月提升最快的前几名业务等等。只要手法多样,奖励到位,发动业务员的积极性,明确奖励标准,天天考核,让每一个人都有争取进步的欲望,这支队伍就会是一支“嗷嗷叫”的业务队伍。

七看:回瓶提成

对于啤酒类经销商都深知啤酒在物流上的笨重低价值特点,关键是啤酒瓶回收占据着业务流程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如果经销商不在回瓶环节上下功夫,就会出现“一锤子买卖”,终端接货了,但是瓶子要么没人要,要么就是卖玻璃废品的几分钱一只瓶子的现象。如果经销商在业务员回瓶提成上设置不当,也会出现业务员只送货不回瓶的问题,终端投诉不断增加,网点一点点丢失,销量必然出问题。

八看:司机业务工资构成 在经销商1+2业务模式下,司机与业务员是一个作战单位,更像一条绳上的两个蚂蚱,如果没有统一的协调动作,效率低下的同时会出现不断的内耗。经销商在设定考核指标的时候,要考虑这个作战单位的整体性,明确两人的上下级关系的同时,把司机的工资与业务工资挂上钩,也就是说司机工资额高低取决于业务人员工资的多少。

对于经销商业务员来说,即使老板每天早上揪着他们的耳朵大叫“给我好好地卖酒”,他们也会在出门后当做耳旁风。因为,经销商及业务员没人愿意做“希望的”,他们只愿意做考核的。因为只有考核,才能决定他们的收入。所以经销商必须在内部考核体系上下功夫,做完善,力求通过内部管理力的提升,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作者系山东银麦啤酒公司营销总经理)

意大利学者巴莱多的二八法则在酒水行业中表现得格外明显。做酒水市场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在一个区域市场中真正具备营销理念、内部管理条理而且流动资金稳健的经销商就那么三四家而已,而且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走上了公司治理的路子,其余的就只是一些靠层级差价过活的小商贩了。虽然利润贡献最大的仍然是白酒产品,但面对白酒生产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以及白酒总量的萎缩,优质经销商们无不都在思考着未来发展的道路。

宏观上来讲,道路(八部营销策划公司)只有两条。一是往上游发展做自己的牌子,一是扩大经营范围,寻找白酒的替代性产品,如选择代理保健酒、葡萄酒等。

前段时间,有专家奉劝经销商对发展自有品牌的战略要保守审慎一些,而且还列出了一大堆理由来证明这个观点。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愚蠢就在于老是对“社会科学领域内的问题”做无休止的争论。因为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个“人”要比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光、电、磁”要复杂得多,“人”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能一定说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经销商做不了自有品牌吗?这可不一定。所以专家们所说的“保守审慎”实际上是一句空话,没什么实际意义。他们既不说“做”也不说“不做”,只是说要“保守审慎”一些,这就意味着不管是经销商在这条路上飞黄腾达还是跌下山谷你都找不到他的 任何把柄,但现实中我们恰(八部营销策划公司)恰是那个汉姆雷特王子,需要做出“做”还是“不作”的决定。

经销商要做自己的牌子,需要清楚地知道:资金与策划是品牌腾飞的两翼,缺少两者的任何一个,注定要从高空跌下来摔个粉碎。

本文要讲的,不是讨论经销商有了多少资金之后才能够去运作自己的品牌,而是要讨论策划问题。说到底,要是策划搞好了,甚至连资金都不是问题。从智慧产业云集的北京到思路开阔的前沿地深圳,但凡白酒的策划不外乎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产品质体。

以景芝的芝麻香型、金士力的现代型白酒为代表。至于洋河所推出的“绵柔”型,不能算是香型的创新,只能算是概念创新。

二是产品形体,(八部营销策划公司)即产品视觉要素。

这种做法只是换汤不换药,可能会领导一股潮流,在流行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牌子(注意,暂时不能算是品牌。)。

三是产品概念,即文化内涵。

这方面就太多了,比如浏阳河的冠军文化、丰谷特区的友情文化,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金六福与水井坊,这两位为众人所熟知,就不费笔墨了。

四是产品外延,主要指营销技巧等。

比如口子窖的盘中盘模式以及云峰酒业的权威人士营销模式均受到行内企业的推崇。需要指出的一点就是:当一种成功的模式被这个行业内大多数企业效仿时,其模式功效消失的时候就即将来到了。先知先觉者则进入下一个轮回。

经销商要做自己的牌子,必须从一二三四点中找到一个单点进行突破,并且围绕

这个核心在其它(八部营销策划公司)三点上进行配套完善。其整体越具备完整性,就产品就越具有竞争力。时髦一点,这种思路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整合营销。

假如读者足够细心会不难发现:产品形体的创新与营销技巧的创新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所以从根本上说,白酒品牌的策划还是仅仅局限在“质体”与“概念”两点上。袁秀平说:“在国内白酒业的变局中,白酒业的竞争焦点已经转移到了白酒产品的文化品位上。”这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你说水井坊与五粮液哪个口感更好些?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口感偏好,但更多的人认为,300元价位以上的白酒好像都差不多。所以到最后大家最后比的是什么?---------文化概念!

就连茅台都在为自己注入健康文化来保持品牌的鲜活,更何况是初生牛犊的新牌子了。但面对福文化、冠军文化、友情文化、娱乐文化、历史文化、糊涂文化的密集型切割,还有多少文化可以拿来使用?或者干脆这样问:还有没有文化可以用呢?

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八部营销策划公司),往往会使一些原本的劣势转化为颇具竞争力的优势。比如江西婺源和西藏,在工业经济排行中两者可能是属于最靠后的地区,但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它们避开了工业污染的灾难,才得以保留住了最珍贵的原生态。正是人们对自然无限向往的利益需求,成就了婺源与西藏在世界旅游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看,这不就是劣势转为优势的一个例子吗?同样,在看似竞争异常激烈的白酒市场,一些小酒厂没有资金、没有网络,又身居偏远地带,好像是没有成为品牌的任何希望,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劣势可以转化成优势。不仅仅指小酒厂,这对于那些已经在省级区域内做的非常好的经销商而言也是寻求突破的一个点。

既然如此,双方何(八部营销策划公司)不尝试着合作一把呢?(关于产品文化这方面,牵扯到商机问题,我只能笼统一点地说个大概。想在这方面寻找突破的经销商或生产厂家可以联系八部营销策划公司。)

不是笔者对北方的经销商存在偏见,这种战略性合作发生在北方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北方的经销商思路比较固化,很少有资源整合意识。尽管现在的黄维菘因为多元化经营而有些疲于应战,但小糊涂仙单品销量业绩的确是一个神话。粤商在这方面的创新力与整合力是领先的,北方人自愧不如。

只要精心策划、合理调控,谁说行外人不能成功?况且你还是做酒水多年的经销商呢?任何问题都会因人而异,别迷信什么权威,关键看是否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

白酒行业的内部核心是自然环境与历史积累,同时赋予白酒外部核心即品牌精神,内外部核

当前,白酒经销商普遍面临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复杂化、厂家和终端的双重挤压、缺失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运作能力、现有经营方式的调整优化“治标不能治本”等诸多难题。

那么,白酒经销商将如何突破困局?未来发展之路将怎么走?

林枫认为:基于白酒经销商群体现状、行业发展大势及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白酒经销商将面临着产业价值链三个发展方向的选择:向上、居中、向下。向上:收购酒厂、买断品牌,进行品牌运营;居中:同区域多商业整合或者多区域价值链整合,形成商业航母型运营平台;向下:整合终端,参与直面消费者的终端竞争,形成自己的终端品牌。不论朝其中哪个方向转型,其核心驱动力都离不开企业家经营理念转变下的组织转基因。

白酒经销商的向上整合之路

经销商向上整合有两大路径:一是买断品牌,进行品牌运营;二是收购酒厂,进入价值链上游。

“华泽集团无疑是行业中向上整合最经典的案例,也是至今为止最大的赢家。而作为普通经销商向上游收购酒厂,近年来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河南姚花春酒业的新任老板,就是从白酒经销商转型而来。”周祥胜分析说。

案例一:华泽集团的整合华泽集团前身——金六福酒业是典型的白酒品牌运营商,依托五粮液酒水背书进行品牌运营(被成立于2006年3月的华泽集团整合收购)。华泽集团凭借先进的营销模式和管理理念,已发展成为国内专业从事酒类酿造、生产、营销及品牌打造的集团公司,现拥有15000多名员工,总资产60亿,年营业额60亿,业务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上、下游合作企业5000余家;2010年金六福品牌评估价值达71.75亿元。

华泽集团15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经典的资源整合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渠道价值链整合,从一个零批商开始逐步发展成为资金实力雄厚的多品牌运营商,目前旗下拥有金六福、福酒、六福人家、香格里拉、大藏秘、天籁、恒美、湘窖、开口笑、邵阳、临水、今缘春、雁峰等20余个自有品牌;二是产业价值链整合,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控股了包括湖南湘窖、湖南雁峰、山东滕州今缘春、四川金六福、安徽临水、广西桂林湘山、广东德庆无比、云南香格里拉、黑龙江玉泉、吉林榆树钱、贵州珍酒等13家酒类生产企业。

华泽集团现行组织概况

案例二:河南姚花春酒厂收购

姚花春酒业现任董事长罗群忠原为江西四特酒的河南总代理。罗群忠拿下四特酒河南总代理后,年销售额很快达到1个多亿,掘得了商业的第一桶金。通过跨行业经营完成了资本积累后,罗群忠于2009年收购了河南姚花春酒业,经过股权调整、内部整合和理顺产品结构,2010年即实现了销售翻番的不菲业绩。

周祥胜认为,姚花春酒业收购案充分说明了一个传统经销商在经营理念转变下的“组织转基因”突围模式。

经营理念的彻底转变:作为四特酒河南总代理商,一定是以追求利润为导向,聚焦在产品的销售功能上,核心能力体现在产品选择、区域布局和市场推广功能上,以此配置相应的组织支撑。而收购了姚花春酒厂后,是要经营一个区域白酒品牌,需要在供——产——研——销价值链全部环节中平衡发展,缺一不可。作为白酒经销商,追求利润无可厚非,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自主选择品牌,而入主酒厂后,企业家的核心理念是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品牌打造。经销商强调“销”的功能,而厂家则重在“营”的职能。因此说,罗总经营理念适时而有效的转变是姚花春酒业快速取得成功的最核心要素。

组织能力的快速发育:在经营理念转变的前提下,一改商贸公司时代单纯的销售组织模式,依托酒厂既有资源快速完成了供——产——研——销四大环节的组织整合和能力的发育,完善了产品研发、市场调研、渠道推广、消费者沟通等重要职能。

白酒经销商的居中整合之路

白酒经销商的居中整合之路有两大核心方向:一是跨区域在供应链层面展开整合,浙江商源无疑是行业内成功的典范;二是湖北汉川的和其鑫在区域内实现多家经销商的整合,开创了区域内多种商业业态整合的先河。

案例一:浙江商源

浙江商源的前身是杭州地区一家经营酒水的商贸公司,依靠代理新疆伊力特酒开始成为浙江地区规模较大的经销商。从2001年开始,“商源”与跨区域经销商共同合资成立商贸公司,开始跨区域发展,并由此成立专门的投资公司——中商投资,与其它经销商合资运作,在宁波、金华等地区当年即实现销售翻番增长。商源通过与浙江各地区经销商合资成立新公司,建立起遍布全省的经销网络,开始选择性代理产品,与厂家合资或者直接参股厂家运营产品,成为品牌运营商,并推出自己的独立品牌。2010年,商源的营业额超过40亿元。

浙江商源的核心业务之一是“供应链增值模式”,其目的是:整合白酒行业生态链,通过对浙江省内不同地区的经销商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筛选,以“产品、咨询和资金”为纽带对商业进行整合;其定位为:“酒水供应链增值服务的提供商”,将“采购、仓储、配送作为其核心业务”。

作为“酒水供应链增值服务的提供商”,其主要包括五种增值服务主要包括五种:其一,品牌推广服务建立在区域市场分析、酒水品牌分析和各经销商实力分析的基础上,协助各经销商打造品牌,梳理产品结构,以获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其二,品牌采购服务,强化联合采购、产品定制的业务能力,在不挤压厂家利润空间的同时,为经销商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其三,物流配送服务,构建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和城市仓储配送体系相结合的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其四,金融服务,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如产品保证金融资(即预付一定比例的资金,可享有全额的货物供应保证,以解决经销商资金周转难题)、并购融资服务等;其五,管理提升服务,为促进经销商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商源鼓励并帮助经销商提高内部运营管理水平,如梳理组织运营体系、完善内部管控制度和流程、进行品牌推广培训和HR培训等。对于有此类需求的经销商,商源一方面可以推荐相应的管理咨询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依托于商源多年的管理运营经验协助改进,必要时也可对其改进运营管理水平的行为予以资助。

周祥胜总结商源整合成功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有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对上游品牌商有谈判优势和议价能力,解决经销商对“产品”需求的问题;其二,强化平台运营能力,向下面的经销商提供市场和经营管理上的咨询服务,解决经销商的成长问题;其三,通过投资银行的模式对经销商进行投资控股,解决经销商的资金问题。

商源的供应链整合模式对具有雄心和抱负、具备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经销商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案例二:湖北汉川和其鑫

湖北汉川市分别归属于酒类、副食品、饮料、冲调、日化和家电等多个行业的17家总经销商,在经济发展和商业竞争日益严酷的背景下,面临来自上下游的夹击威胁,积极寻求突破和变革,自发地以股份有限公司方式整合在一起,将个体自有品牌划归为整合后的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由单个的“小帆船”整合在一起形成区域“商业航母”,寻求上、下游资源的获取、中间渠道资源的整合和运营成本的缩减,于2011年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汉川和其鑫有限公司。

整合后的和其鑫具有七大优势:强强联合提升抗风险能力;整合在一起避免价格战,节约了运营成本,业绩及盈利额度快速提升;减少恶性竞争,提升品牌美誉度;形成上下游溢价能力;解决了个体商业面临的内部管理问题并分享管理经验;整合后的公司上规模有形象,在当地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整合后能够多元化发展,有很多可以想象的延伸受益。

周祥胜认为:和其鑫的整合模式对于众多的区域性中小经销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其整合成功在于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商业整合本身都是观念的转变,但是在实际整合中由于众多素质不一的经销商参与到一起,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公司成立之初商业的自私性必然带来下列问题:股权分配问题;商业个体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交给公司,要解决个体利润及品牌持续发展的问题;经销商都是老板,都是一把手,整合后必然有角色分工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观念的真正转变。

规范性的制度是保障:区域商业整合在思想观念转变的前提下,游戏规则的建立是保障。例如股权分配制度、整合后公司的经营法则、关键领导人的选举办法等,公司整合成立之后组织架构的设置、事业部的建立、物流、仓储制度和流程等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构建和完善,以保障公司的健康运营。

强大市场职能的发育:整合后的公司在初始时期,核心工作要点是通过对区域经济的研究规划出公司需要的产品,向上游厂家去整合品牌和产品,同时要不断加强公司“营”的能力,整合公司资源、厂家品牌资源以实现产品的有效推广。--所有这些,都需要有强大的市场部职能的发育。

和其鑫业务组织架构示例

白酒经销商的向下整合之路

随着产品结构的升级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众多白酒生产企业开始了新的渠道模式创新。例如河南仰韶酒业以专卖店的方式整合具有人脉资源关系的新型商业,直接切入终端,面对消费者。在新形势下,白酒经销商也完全可以创新渠道模式,直接参与到终端的竞争中。白酒经销商向下整合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核心是整合终端烟酒店或自建终端形象店的模式形成自有品牌效应,掌控终端,以这种方式获得向上游的议价能力以及自身长久的成长发展。浙江商源在2007年就开始了以酒水终端卖场连锁经营为主的“久加久”专卖店模式,从而为后来实现价值链整合的快速扩张打下基础。

江苏桐枫烟酒连锁是业内比较典型的整合终端参与终端竞争的案例。它从江苏徐州市起家,在当地形成了很好的终端连锁品牌效应和一整套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后,已开始在全国展开布局,北京、江苏、安徽等地都有了它的身影。

周祥胜分析桐枫烟酒在连锁专卖店的布局选址、品牌打造、人脉资源整合等方面具有以下典型特点:

一是产品选择上,必备茅五剑等一线名酒,虽然这类产品的利润不能满足连锁店的要求,但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品牌形象需求;不选择区域流行品牌的主导产品,而根据主导品牌去上游开发自己的买断产品,买断产品是桐枫烟酒主要利润来源;在不同地区重点运作、推广不同产区的产品,价格上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如在口子窖流行的市场,重点运作推广安徽产区产品。

二是植入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全方位引进数字化管理。桐枫烟酒的产品种类众多,尤其是在不同区域的强势品牌不同而选择了不同产区的产品,其销售方式多样化,只有通过精细化的数字管理,专业的进——销——存管理,才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是统一的配送货方式。专卖店品牌形象打造的核心诉求是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具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有品质保证的酒品,桐枫烟酒采取总部统一采购和配备,能够有效规避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上一篇:瓶子吞鸡蛋科学小论文下一篇:课本你害苦了我中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