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消费

2024-07-31

酒类消费(精选3篇)

酒类消费 篇1

1 我国酒类市场消费结构现状

现阶段, 我国酒类产品的消费结构整体上呈现以啤酒和白酒消费为主, 葡萄酒为辅的格局。洋酒和部分果酒消费量较小。据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03—2008年我国酒类消费结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 我国居民日常酒类商品消费主要酒种是白酒、啤酒、葡萄酒。在我国酒类商品消费中, 啤酒占了绝大多数, 接近90%, 白酒消费量稳定在10%左右, 葡萄酒消费量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在1%~2%。但不同地区的不同人口结构、经济条件等因素会导致酒类产品消费比例出现一定出入。2009—2010年度 IMI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与媒体接触研究报告关于居民酒类产品购买比例的调查结果显示, 北京地区居民最近三个月购买啤酒、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比例分别是60.8%, 30%, 24.1%和9.2%, 而上海地区这个比例依次是48.6%, 18.2%, 23.4%和8%。

据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展览会组织 (VINEXPO) 的数据显示, 2006—2010年, 中国的葡萄酒消耗量上升140%, 达到1.285亿公升箱, 相当于15亿瓶,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耗国。VINEXPO研究报告预测, 中国葡萄酒消耗量于2011—2015年将进一步上升54.25%, 相当于8448万公升箱 (即10亿多瓶) , 到时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消费国。在经济高速增长, 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农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 提倡“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的今天, 葡萄酒本身所蕴涵的健康和温文尔雅的消费理念以及中国政府对葡萄酒消费的支持, 使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着其他酒类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适时对葡萄酒的消费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规范引导,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葡萄酒引领中国酒类市场绿色消费趋势

由于葡萄酒本身所具有的节约粮食, 绿色环保, 饮用健康等特点, 加之其在当下中国酒类消费中所占比例小, 需求增长快的现状, 使其具备了引领中国酒类绿色消费的潜力。葡萄酒行业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葡萄酒所具有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与以人类健康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绿色消费概念相吻合。在低碳经济环境下, 葡萄酒引领中国酒类市场绿色消费趋势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2.1 节约粮食、绿色环保

啤酒和白酒的生产原材料中, 粮食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按照传统的酿造方式, 酿造一斤上好的白酒, 需要四斤半优质粮食, 而且白酒酿造中有大量粮食浪费:头尾酒都要去掉, 陈年还会挥发。中国虽然是一个粮食大国, 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 粮食的供求关系始终处于一个比较紧张的状态。正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所言“全球一年出口粮食无法满足我国半年需求”。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价格的上升, 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上涨, 酿酒企业对粮食的大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粮食价格的上升趋势。相比之下, 葡萄酒便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一, 栽种葡萄的土地, 大部分是沙地或者砾石地, 不与粮食争地。第二, 葡萄喜欢干旱少雨的地理环境, 这些地区大部分都不是传统的产粮基地。第三, 葡萄的产量大, 一般年景, 每亩能有4000斤左右的收成。而且, 平均一斤半葡萄, 就能酿出一斤葡萄酒。因此, 增大葡萄酒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能减少酒类行业对粮食的消耗, 对缓解我国粮食供求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年底, 波尔多酒业联合会 (CIVB) 宣布, 一瓶波尔多红酒的碳足迹是0.265千克, 不到烈性酒的10%。其中有45%来自笨重的瓶子, 18%来自运输过程。葡萄酒低碳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葡萄酒的酿制不消耗粮食, 因为酿酒过程中每消耗一千克粮食, 就增加0.8千克的碳排放。另一方面, 酿酒葡萄的可持续种植和葡萄酒的有机酿造也能大幅减少碳排放。所以, 从节约粮食和低碳环保的角度来看, 葡萄酒都比白酒更加绿色, 如果原来消费白酒的消费者转而选择消费葡萄酒, 不仅减少了生产白酒的粮食消耗, 同时也降低了碳排放量。因此, 从环保、绿色消费出发, 提倡消费葡萄酒意义重大。

2.2 饮用健康

中国人习惯的高度白酒, 长期饮用会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 容易引起急性胃炎、肝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啤酒的酒精含量虽然不高, 但长期饮用会致使人们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饮料, 往往一次大量饮用, 酒精的积累量逐渐增大, 易造成胃肠炎, 食道癌和铅中毒等危害。

与白酒、啤酒相比, 葡萄酒对健康做出的贡献最大。葡萄酒是酒类中少有的含有碱性物质的酒之一, 并且还含有各种有机酸, 能增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葡萄酒特别是优质干红葡萄酒含有较高的白藜芦醇及其甙类多酚类化合物, 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从医疗保健角度来看已达到了治疗剂量。葡萄酒中含有的逆转醇、单宁酸和抗氧化剂等成分能促进血液的流通和减少血管壁沉积, 有效地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减少胆固醇聚集所形成的动脉血块, 大大地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法国, 每10万人中患心血管疾病的仅有61人, 这与法国是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有关。丹麦研究人员在相关研究报告中指出, 每天饮用葡萄酒的人群与不饮用者对照, 心血管病死亡率低49%。葡萄酒不但可以起到抗病毒药剂的作用, 更是滋补饮料, 有很好的美容功效, 经常饮用可使皮肤细腻、润泽而富于弹性。葡萄酒含有多种有效的营养成分, 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此外, 葡萄酒中酒精含量较低, 品饮葡萄酒时, 情绪亢奋度递升率会较之烈性酒大幅度降低, 每天最佳饮用量约为80毫升。

2.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葡萄酒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葡萄酒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 在完善葡萄酒产业链的同时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酿酒企业在葡萄种植上与农户合作, 使当地农民能参与到与传统的粮食种植比较而言更具价值的葡萄酒产业中来, 对于提升当地农民收入水平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河北省拥有中国十大酿酒葡萄产区中的两个, 环渤海的昌黎产区与怀涿盆地的沙城产区, 种植酿酒葡萄历史悠久, 是中国酿酒葡萄的出产大省。“昌黎葡萄酒”还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全国葡萄酒行业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河北怀来葡萄产业年创产值30亿元。中国葡萄酒之乡——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在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同时将葡萄酒产业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 开发出“葡萄沟”、特色葡萄酒庄等与葡萄酒相关的集生态游、名胜游、探险游和农家乐为一体的绿色生态旅游产业链, 并获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称号, 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 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也就是很多具有酿酒葡萄资源的地方都将葡萄酒特色旅游作为葡萄酒工业的一项重要附加项目进行发展的主要原因。

葡萄酒工业、葡萄酒旅游对于发展当地经济, 拉动内需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点。河北、云南、宁夏玉泉、胶东半岛以及新疆等葡萄酒主产区和生产企业都先后开发出了与葡萄酒相关的旅游区和旅游项目。将葡萄酒工业与旅游业结合, 以低碳节能的第二产业和绿色环保的第三产业拉动经济促进就业, 形成了完整的产业观、资源观的整体发展思路, 对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4 引领文明饮酒风尚

纵观当下中国, “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铁喝吐血”的饮酒准则已经掩盖了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礼仪”和“文化”的内涵。《礼记》中有“长者尊未尽, 少者先尽, 则为不恭也”的记载, 而现在中国人更倾向于把酒当做一种表达感情的工具, 至于酒本身味道的好坏已成次要。而且中国有劝酒的习惯, 不论一个人的酒量如何, 拒绝别人的劝酒就意味着不敬。然而从理性和健康角度出发, 这种饮酒行为是欠妥当的。人们应当注重饮酒的过程, 关注酒本身的品尝和欣赏, 饮酒据礼, 以酒会友, 而不应该片面的将酒当成一种工具。

从餐桌礼仪角度讲,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西方人不断探索, 逐渐形成了一套享受葡萄酒的餐桌礼仪。如注重酒杯与葡萄酒种的搭配、葡萄酒种与菜肴的搭配;讲究在恰当的温度范围内饮用香槟酒, 干红, 干白等各种葡萄酒。另外, 他们在斟酒、品尝和菜肴的配搭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葡萄酒正是提倡这种“酒贵在品”的文化, 在慢慢地品味中体会酒的香气和魅力, 这些可谓烦琐的餐桌礼仪显然还不能被中国人所普遍接受。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日益关注, 中国人在发掘本土葡萄酒文化的同时, 也在逐渐吸收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精华, 如进行中国菜肴与葡萄酒搭配的探索, 提倡健康饮酒等。同时,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因其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使他们逐渐摒弃了很多中国饮酒习俗中激进、低俗的形式, 继而转向传统文化的关注, 流行因素的追求和自身健康的维护。他们即将成为中国酒类市场上的消费主力, 同时, 因为他们所坚持的消费理念决定了他们也是推动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放弃世俗酒文化中的“劝酒”“罚酒”等不利于健康的形式, 形成由葡萄酒引领的“以品带饮”的中国特色葡萄酒文化有理由成为一种健康文明的饮酒风尚。

3 葡萄酒消费应注意的问题

消费者是一切生产的原动力, 因此树立其正确的消费理念对于促进葡萄酒产业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葡萄酒消费可以满足其当前“有机、绿色、低碳和追求生活质量”的消费需求, 使其消费更加“绿色、健康和环保”。

3.1 就近消费, 选择低碳交通工具运送来的产品

葡萄酒产业是一个从土地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 葡萄酒生产出来后送往市场需要大量的交通工具, 运输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专家做过实验, 对比了不同的运输工具的碳排放量, 发现空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大, 其次为卡车, 集装箱海运产生的碳足迹最少, 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购买本地葡萄酒, 不但支持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也意味着更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2 理性消费, 健康饮酒

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容量, 力争一次饮用完毕。有一些消费者爱好葡萄酒收藏或者投资, 会花费巨资来修建酒窖、购买酒柜等, 这些行为都会增加碳排放量。对于此类消费者笔者建议选购酒花和期酒, 或者在酒庄或酒厂进行整桶定制, 这些方法都会比建酒窖或买酒柜减少碳排放量。

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方式还不成熟, 很多人在饮用葡萄酒的时候仍然使用类似白酒和啤酒的饮用方式, 即大口饮用或者加果汁、汽水饮用。这样不仅失去了葡萄酒原有的风味和绿色健康的意义, 也失去了葡萄酒文明消费和高质量消费的内涵。

3.3 绿色可持续消费

目前, 葡萄酒市场呈现明显的买方市场现状, 实现葡萄酒的绿色环保消费不仅需要葡萄酒生产企业在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上下大工夫,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要树立一种绿色可持续消费的观念。这其中包括消费者应节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在消费时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消费者应有意回避选购过度包装的葡萄酒, 而更多关注采用了能节约资源、无毒无害、易被分解吸收和回收再利用的包装物的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的葡萄酒产品。

4 结 论

由于葡萄酒在节约粮食、绿色环保、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使葡萄酒在引领中国酒类绿色消费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同时, 又因其在提倡健康饮酒的方式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使其更容易被人接受而成为酒类消费市场的宠儿。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还不是十分成熟, 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消费习惯尚未形成并得到规范。

虽然目前由于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影响, 人们对于葡萄酒从口味到饮用方式以及搭配方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抵触, 但是随着大众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要求的增加, 葡萄酒替代白酒、啤酒成为中国酒类消费的主流将成为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吴粤汕, 战吉宬.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中国食品, 2006 (14) .

酒类消费 篇2

性别构成比例中服装消费者以女性居多,女性人口占总体的76%,男性为24%。

年龄构成中年龄以21-25岁者最多,占调查总数的52%,而16-20岁的人群占26%,剩下的21.8%人群均为25岁以上。

文化程度方面以大学生学历者居多,占了41.6%,中学生程度者则占了29.2%,而工作者18.8%位居第三,剩下的其他程度者为10.4%。

(2)、消费者的购买力及消费水平

调查资料显示,河源地区对于服装的购买力及消费水平属于中等偏下,这点可以从每次消费的情况可以反映出来。

(3)、消费者购买行为情况

消费者在购买服装的时候,关于对折扣感兴趣的情况,被调查者所作出的反映是:非常感兴趣占了24%,比较感兴趣 的人群有41.7%,一般的为20.8% ,剩下的13.5%表现的态度为无所谓。

(4)、对河源服装市场状况评价及经营建议

征对河源市场的情况,要进行刺激消费。除此之外还要强调自己的品牌体系。

在调查中发现,就“对于款式,通常是什么因素影响你的选择?”这一问题中,个人喜好占了42.7%,彰显个性27.1%,追求潮流19.8%,朋友意见10.4%。而“您通常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服装的新潮流”网络资源40.6% ,时尚杂志42.7%,朋友介绍11.5%,电视广告5.2%。

由此可以得出,消费者身边的朋友是一鼓不可忽视的群体。

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已不是单纯的为销售而销售的过程,营销管理与营运服务已是现代品牌营销取胜的根本,必须运用现代营销品牌运作的管理体系,营销的核心是管理与监控。

在营销内部的管理与监控中,充分应用数据信息化对市场走势、货品的上柜、分销、零售、库存及业务人员的业绩进行监控与分析。

无论是公司发展计划和目标,还是营销内部的运作,都必须在目标计划的范围内执行其责任,只有在规范有序、标准的程序下,品牌的营销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品牌的市场推广和策划是现代市场发展的基本条件,无论品牌的推广,还是终端卖场零售、促销,都应在统一的策划下展开,如陈列方式、导购技巧、橱窗陈设、店面形象等。

因此我们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巩固现有市场,维护出口秩序;共享潜在市场;创新新的市场;实行标准化战略。

4、经营者条件及风险因素分析及建议(swot)

服装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程。以批发为主要销售模式的服装专业市场似乎一直上演着永续的财富神话。然而,面临后配合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服装专业市场已悄然放慢了发展步伐,老市场的不断萎缩,整体利润率的原地踏步甚至下降,表明其发展已遭遇到一定的壁垒。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保持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任务。

河源的服装市场与其他的区域市场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分析。为此应该做好相关的市场调查,才能更好的作出相应的预测。

目前河源的服装市场集散地主要有铜锣湾的女人街、翔丰商业广场、人民路地段商铺、步行街、湖滨路、广晟广场等。其中这几个地方又分为不同的档次。

要对自己所进入的市场做一个充分的了解,有必要进行一个初步的市场研究,以了解市场分布、市场容量、需求性质等。

未来消费品牌的需求会有增无减,会有更多的忠实消费群。其品牌价值也将会稳定增加,它将是公司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的创立,要经历市场的推广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期四个阶段,它需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时间来维系打造的过程。品牌就是信习,就是实力,更是成功。

打造市场强势品牌:

服装专业市场发展一直与产业的发展历程与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唇齿相依。产业发展长期依赖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生产规模不断递增,导致了产品数量增速较快,质量体系严重滞后,产品差异化无从体现。服装产业已进入品牌化时代,服装专业市场自然的也需打造专业的强势品牌。

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管理中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步骤,它是市场定位、确立目标市场的重要前提。市场细分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企业有针对性地认知需求,以便于企业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来满足特定需求。

通过市场细分,由于服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选择性和爱好个性,因此,针对细分市场所提供的品牌,将更利于目标客户对产品的选择,提高品牌在市场份额的占有率。

一句话,市场定位的细分既要紧跟消费市场,又要紧跟流行趋势,更重要的是要巧妙地迎合消者的心理,注意市场可操作性。

1.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2.节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3.关于高中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4.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总结

5.关于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6.大学生消费情况市场调查报告

7.20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两篇)

酒类消费 篇3

一、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的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可支配的生活费位于700元~1 200元之间, 占70%, 生活费位于700元以下的人数为10人, 占20%, 生活费在1 200元以上的占10%。由此可见, 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支出总额为700元~1 000元之间, 处于较合理的范围内。但是, 酒类消费支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据调研, 最高月消费总额约为最低月消费总额的4倍。由此可见差距之大。

大学生的酒类消费种类也是多种多样, 但以啤酒的消费最多, 其次为葡萄酒、红酒。这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啤酒的价格较低, 这正好与大学生现有的消费实力相匹配。另一方面, 红酒、葡萄酒象征着品味, 因此特别受女生欢迎。大学生消费酒类的频率为半个月一次的较多, 每次的饮酒量大都是两瓶以上。

调研结果还显示, 女生酒类消费支出普遍少于男生的支出。在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进行娱乐活动上, 男生的酒类开支要比女生多。男生的酒类消费主要为啤酒, 白酒次之, 而女生的酒类消费主要为葡萄酒、红酒、米酒等, 啤酒次之。

(二) 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 社交活动成为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的动机。

大学生的酒类消费很多情况下是为了扩大人际交流圈, 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谊等。社交活动对酒类消费的需要极为强烈。调查显示, 大学生通常会在周末、聚会、请朋友吃饭等场合饮酒, 也有部分大学生会在与长辈间的饭局上饮酒, 通常饮酒的场合为餐厅和娱乐场所。虽然很多大学生并不提倡饮酒, 但是还是随着文化潮流在各种情况下、各种场合饮酒。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喝酒是一种适应社会的能力。

2. 理性消费观念不足, 消费决策的追附性强。

调查资料显示, 大学生进行酒类消费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同时, 时尚和名牌受追捧。这个群体追新求异、思想活跃、敏锐地把握时尚, 惟恐落后于潮流, 他们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 喜欢追求新潮, 并敢于创新, 消费的趋附性强。时尚酒吧、KTV深受大学生欢迎, 而这些场所酒类消费多以红酒为主。

3. 饮酒过度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甚至酗酒。

国家有关部门及各高校对大学生饮酒没有做出硬性规定。但有些大学生往往把持不住自己, 经常饮酒过度。据调查, 每年高校都有很多大学生因饮酒过度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常有学生因饮酒过度而醉倒在草坪上, 影响极为恶劣。类似这样的事例每月都会发生几起。平时酒后打架骂架的也不在少数, 尤其毕业生离校的六七月份, 饮酒带来的问题更是不胜枚举。

二、基于网络嵌入视角的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分析

(一) 社会网络嵌入理论

嵌入性是新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指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结构, 而社会结构的核心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 嵌入的网络机制是信任。关系嵌入性是指行动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结点之间的联系纽带来获取信息。结构嵌入性解释了网络参与者间相互联系的多维总体性结构问题, 强调行动者通过网络所处的地位来获取信息。资源并不是均匀或随机流动的, 行动者是按照其所处位置点而有差别地占据资源或结构性地享用资源。文化嵌入性指个体对区域文化网络整体的融入和适应, 并受其规制。

(二) 基于网络嵌入视角的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经济行为, 必然嵌入在特定的社会网络结构中。本文基于网络嵌入理论, 结合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的特点, 从关系性网络嵌入、结构性网络嵌入、文化性网络嵌入三方面解释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

1. 关系性网络嵌入成为大学生酒类消费的动力。

关系性网络嵌入指行动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结点之间的联系纽带来获取信息。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决策过程中, 受到关系性网络的影响。大学生的酒类消费决策往往受社会关系的影响, 在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获取信息, 从而作出决策。大学生在聚会、请朋友吃饭等社交场合消费酒类, 是受社交关系性网络嵌入的影响。社会关系分为弱关系和强关系两类, 弱联结更有助于有用信息的获取和扩散。大学生酒类消费决策中对红酒、葡萄酒等彰显品位的酒类的消费最初通过社交关系网建立起来后, 这一信息的扩散则主要依赖于弱联结, 也就是依赖于不同社交关系网之间的弱联系。据调查, 社交关系的形成与建立成为大学生酒类消费的动力。

2. 结构性网络嵌入促使大学生酒类消费网络化。

结构嵌入性强调行动者通过网络所处的地位来获取信息。资源并不是均匀或随机流动的, 行动者是按照其所处位置点而有差别地占据资源或结构性地享用资源。大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社交关系网络, 而且个人的社交关系网络会通过认识不同的人不断积累, 随着他们这一特殊社交关系网络的增长, 关系网络会变得更加稠密, 从而形成网络参与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总体结构。这一结构化网络的形成促使大学生酒类消费网络化。而由于网络结构洞的存在, 几个独立的网络群体可能毫无联系, 网络参与者受制于自己所处的网络结构, 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 有别于社会人员的酒类消费行为。

3. 文化性网络嵌入使酒类消费成普遍趋势。

文化性网络嵌入指个体对区域文化网络整体的融入和适应, 并受其规制。组织经济行为嵌入于组织文化中, 受其规制, 组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封闭系统, 组织文化也会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目前, 在大学生的文化观念中, 聚会、跟好友吃饭的时候饮酒已经成为一种表达特殊情感的象征, 代表着与对方坦诚相待, 传递着深厚情谊。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在这一酒类文化的影响下成为一种普遍趋势。由于组织文化受区域文化的影响, 来自中国南北方的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略有差别, 北方饮酒的普遍程度要高于南方。

三、培养大学生理性酒类消费行为的对策与思考

1.加强制约机制, 遏制酗酒等不良社会网络的形成。社会网络可以约束网络内部成员的经济行为, 坚守对经济惯例和制度的遵从。大学生酒类消费行为不只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行为, 更是是各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网络现象。应从不良社会网络的特征入手加以改善, 建立健全社会、学校的管理体制, 社会上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 约束大学生的酗酒行为, 对酗酒行为进行记过处理。全社会应当配合学校采取相应措施, 限制出售酒精饮品商店的数量, 防止大学生过度饮酒。

2.倡导健康消费, 促进良好的文化氛围。全社会应该倡导健康消费, 限制每次消费酒类的数量, 形成饮酒适度的良好文化氛围。尤其是各高校应该采取措施, 限制附近酒类消费场所的数量, 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消费教育, 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3.改革教育模式, 提倡理性消费社会氛围。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并未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消费过程中盲目追求高额消费, 尤其是在红酒、葡萄酒等酒类的的消费上, 过于追求品牌, 一味攀比。各高校应该改革教育模式, 不能只给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而忽略理念的培养。应该开展讲座, 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促使大学生以理性消费为荣。

参考文献

[1]Granovetter, Mark: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alogy 78.1992.

[2]Uzzi, Brain.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M].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

[3]OECD.Innovative Clusters:Drivers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M].Paris:OECD Publishing.2001.

[4]Zukin, Dimaggio.Structures of Capital: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Economy[M].Cambridge.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朱国宏, 桂勇.经济社会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31.

[6]袁晓婷, 陈春花.社会网络嵌入视角的创新性企业文化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8) .

[7]甄志宏.网络、制度和文化: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视角[J].江海学刊, 2009, (4) :143.

[8]郑林英.网络位置、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0.

[9]李莉.基于网络嵌人性的核心企业知识扩散方式对知识获取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 2008.

上一篇:遥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下一篇:基层党建与社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