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大豆品种

2024-10-08

高油大豆品种(共9篇)

高油大豆品种 篇1

沈农12号 (沈农99-22) 是沈阳农业大学用沈农7号×Darby杂交选育而成的通过国家审定的大豆新品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 生育期132天, 株高82.6厘米, 圆叶, 紫花, 落叶, 不裂荚, 单株有效荚数60.3个, 百粒重15.5克。籽粒圆形, 黄皮, 褐脐。该品种田间表现比较抗病抗倒伏。2007~2008两年参加全国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 5 0.3公斤, 比对照铁丰3 1增产10.6%。籽粒两年平均粗脂肪含量为21.70%, 粗蛋白含量为38.48%。2007年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和3号株系, 病圃鉴定中抗胞囊线虫病。2008年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 感3号株系, 病圃鉴定中感胞囊线虫病。该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09010]。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不重茬、不迎茬地块种植。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地块, 每亩施腐熟过的有机肥1000~1500公斤, 肥力较高的地块施肥750~1000公斤, 可与7.5公斤磷酸二铵配合施用。注意化肥与种子必须隔离, 以防烧种。播种时期在4月20日至5月5日, 最佳播期在4月25日至5月1日。每亩播种量3~3.5公斤。播种方法, 穴播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 每穴下种3粒;条播行距60厘米、株距10厘米, 单粒下种, 覆土厚度3~5厘米。每亩种植密度1.1~1.5万株, 土壤肥力高的地块稀些, 肥力低的密些。

田间管理:间苗在第1对真叶展开后至第1片复叶展开前, 按要求的密度进行人工手间苗, 拔除弱苗、小苗及病苗, 一次定苗。铲趟, 在大豆封垄之前完成3次铲地、3次趟地, 每次间隔时间10天左右。追肥在第3次趟地前, 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或追施硫酸铵10公斤, 趟土掩埋。

适宜地区:该品种适于在辽宁中南部、宁夏中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春播种植。

高油大豆品种 篇2

关键词:德惠市;高油大豆;“3414”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22-1

1 试验时间与地点

时间:2008年4月~2008年10月。试验地点:德惠市米沙子镇四家子村韩敬荣家承包田。

2 试验地基本情况

(1)土壤情况。供试土壤类型:黑土;肥力状况:中等;土壤质地:中壤;土壤测试值:有效氮168.0mg,速效磷10.0mg,速效钾148.0mg;经纬度:东经125°19′34.0″,北纬44°07′51.1″。

(2)气象情况。多年平均积温为2850℃,当年有效积温为2820℃,当年降水量530mm,无霜期144天。

(3)前茬作物品种及施肥情况。前茬作物是玉米,品种为吉单271。产量水平为10000公斤/公顷。施肥水平为N:170kg/hm2,P2O5:60kg/hm2,K2O:55 kg/hm2。

3 试验材料和方法

供试肥料及品种:氮肥——尿素;磷肥——重过磷酸钙;钾肥——硫酸钾。 当地大豆最佳施肥水平为N:60 kg/hm2,P2O5:50kg/hm2,K2O:40 kg/hm2。供试作物为大豆,品种为吉农18。试验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设计, 14个试验小区按顺序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40平方米,6行区,垄长9.80米、宽0.68米,各小区间过道1.0米。

4 田间管理

2012年5月2日播种,公顷播种密度20万株,肥料全部作底肥施入。5月8日使用苗前除草剂“金青”进行化学除草;6月10日人工间苗定苗。由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雨量较大,大豆蚜虫发生较轻,大豆蚜虫未进行防治。8月12日公顷用1500ml敌敌畏乳油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成虫;8月20日公顷用1000ml桃小灵喷雾防治大豆食心虫幼虫。9月30日人工用刀收割。

5 生育期间田间调查及测产考种

按照试验方案要求,生育期间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除施肥措施外,其他各项措施管理一致,同一项作业和调查同一天完成。

9月30日测产,测产方法是调查每小区株数,然后在中间两行取有代表性10株为样本,进行室内考种。小区全区收获单打单称重,与考种重合计为小区实收产量,并根据小区产量折算公顷产量。

6 试验结果与分析

6.1 不同處理对大豆生育性状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看,各处理间两次调查性状,无一定变化趋势。从6月11日调查结果看,各处理之间叶色、株高、茎粗、节数,差异不大,处理12株高最高,株高为13.23cm,处理8株高最矮,株高为9.88cm;处理5茎粗最粗,茎粗为5.44mm,处理1最细,茎粗为4.25mm;处理2、处理6、处理10、处理12节数最多,为5.0个节,处理14节数最少,为3.9个节。

从7月26日调查结果看,株高最高为处理2,为102.2cm;茎粗最粗的为处理3,为10.9mm;处理1、4、8节数最多,为14.1个节。株高最矮的为处理5,为90.8cm;茎粗最细的为处理9,为7.76mm;节数最少的为处理11,为11.5个节。

6.2 不同处理对大豆物候期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物候期相差不大,无明显差别。

6.3 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大豆3414试验室内考种结果可以看出:处理14平均每株荚数最多,为75.3个荚,处理2最少,为36.4荚;平均粒数处理5最多,为180.6个粒,处理2最少,为74.5个粒;百粒重最重的为处理11,为19.63克,最轻的为处理10,为16.92克。

6.4 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影响

处理10产量最低,公顷产量为2699.79公斤,比空白对照处理减产591.18公斤/公顷,减产幅度为17.97%;处理3产量最高,公顷产量为5545.87公斤,比空白对照处理增产2254.9公斤/公顷,增产幅度为68.52%。

6.5 不同处理对大豆投入产出比的影响

2008年肥料及产品价格表 单位:元/公斤

注:纯氮、纯磷、纯钾、每公斤价格,Y代表每公斤大豆价格。

根据小区实收产量及肥料价格计算出各处理的投入产出比,不同处理投入产出比不同,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为处理1,最低的为处理3。纯收入最多的为处理8,公顷纯收入10611.97元,处理3公顷纯收入最低,为7409.03元。

综上所述,通过一年来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3414”试验已圆满结束,获得了真实准确信息,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了科学数据。

高油大豆新品种抚豆26选育报告 篇3

关键词:高油,新品种,抚豆26,选育,栽培技术

1 品种来源

高油大豆新品种抚豆26原品系号为抚FG11-6, 是抚顺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而成, 其母本、父本分别为抚交90-91、抚99038。2015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2 选育经过

2006年配制杂交组合, 收获F0代种子15粒, 编号为抚FG11-6。

2006年冬海南F1代去伪后全区混收;2007年F2代荚粒法收获;2007年冬海南年F3代混合收获。2008年F4代种植200株, 成熟后, 在田间选择单株12个, 该株编号为抚FG11-6[1];经观察, 主要性状表现整齐一致, 成熟后全区收获, 至此形成稳定株系;2009—2010年进行小区产量鉴定试验;2011—2012年参加院内产比试验;2013—2014年参加省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同年在省内试种、示范。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抚豆26株型直立收敛, 株高67.8 cm, 主茎节数、分枝分别为15.9、1.8个。花白色, 叶椭圆形, 有限结荚习性, 单株荚数58.6个。成熟时, 荚呈弯镰状, 褐色, 被棕毛。籽粒种皮黄色, 有光泽, 圆形, 脐黑色, 不裂荚, 籽粒商品性状优, 百粒重19.1 g。茎秆坚硬, 有弹性, 对倒伏抗性强。

3.2 籽粒品质

生育日数117d, 属于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完整粒率95.1%, 虫食粒率3.2%, 褐斑粒率、霜霉粒率、未熟粒率、其他粒率分别为0.1%、0.2%、0.8%、0.8%, 无紫斑粒[2]。经国家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化验检测, 2013年籽粒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1.39% (干基) 、40.21% (干基) ;2014年籽粒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2.27% (干基) 、40.44% (干基) ;平均籽粒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1.83%、40.33%。

3.3 抗性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人工接种鉴定, 中抗 (MR) 大豆病毒SMV1号株系, 病情指数23.64%。

4 产量表现

4.1 产比试验

2011—2012年在院内参加产比试验。2年平均产量4 467 kg/hm2, 平均比对照增产20.5%。其中, 2011年平均产量4 360.5 kg/hm2, 比对照铁豆43号增产23%;2012年平均产量4 575 kg/hm2, 比对照铁豆43号增产18%。

4.2 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

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 经2年6点11个点次试验, 平均产量2 902.5 kg/hm2, 比铁豆43号 (CK) 增产8.8%, 居复试品系第2位。2013年5个试验点, 平均产量2 767.5 kg/hm2, 对照品种铁豆43号平均产量2 634 kg/hm2, 比对照种增产5.1%, 居该组参试品系第9位;其中, 4个点试验增产, 增产幅度为3.4%~11.2%, 1个试验点减产, 减幅2.4%。2014年6个试验点, 平均产量3 073.5 kg/hm2, 比铁豆43号 (CK) 增产11.7%, 居该组参试品系第2位;6个点全部增产, 增产幅度为2.0%~25.5%。

2013年、2014年抚豆26 5点11点次试验, 平均产量2 934 kg/hm2, 比铁豆43号 (CK) 增产8.8%, 居该组复试品系第3位 (表1) 。

4.3 辽宁省大豆生产试验

2014年在辽宁省参加大豆生产试验, 6个点试验平均产量2 895 kg/hm2, 比铁豆43号 (CK) 增产13.0%。各点均增产, 增产幅度为6.2%~21.5%, 居参试品系第2位 (表2) 。

4.4 生产示范

2014年在辽宁省清原县北三家乡和清原县夏家堡乡及抚顺县刘家乡试种、示范, 普遍获得高产。

5 转基因检测结果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沈阳) 检测, 该品系中未检出Bt终止子、Ca MV35S启动子、BAR基因、NOS终止子、Bt基因、Cp4-epsps、35S-CTP4, 检测结果为阴性。

6 栽培技术要点

抚豆26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土壤上种植, 能发挥品种的特性。栽植施农肥、复合肥分别为30 000~45 000、375 kg/hm2。辽宁省春播较佳, 一般在5月5—10日[3,4]。播种采用穴播, 每穴留2株苗, 根据土壤状况确定留苗量, 一般保苗16.5万~18.0万株/hm2。栽培过程中注意田间管理, 防治病虫害。当全株95%的荚呈褐色, 超过50%的植株摇动出现响声时收获[5]。

7 适宜种植的区域

辽宁省东北部的抚顺、铁岭、本溪等早熟大豆区适宜栽培抚豆26。

参考文献

[1]沈海波, 吴秀华.克山县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J].大豆通报, 2006 (5) :5-6.

[2]曹雄, 贺润利.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杂粮作物, 2001 (1) :31-34.

[3]刘忠堂, 何志鸿, 魏冀西, 等.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引进与嫁接Ⅲ垄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J].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8 (2) :27-28.

[4]魏云山, 王会才, 生国利, 等.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5) :23-24, 53.

高油大豆品种 篇4

中油6303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苗期半直立,叶色较绿。区域试验中单株有效荚果数420个左右,每个荚果粒数19粒左右,生育期与中油821相当。种子芥酸含量0.40%,商品籽饼粕硫甙含量15.20微摩尔/克,含油量44.05%,比中油821增产23.42%,综合抗性略高于中油821。该品种适合长江流域两熟制或三熟制地区种植。2005年在四川绵竹高产示范区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263.1公斤,湖北黄陂每667平方米产量达286.2公斤。

二、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早播:长江上游地区9月中旬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上、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4,二叶一心时喷150毫克/升多效唑,苗龄以30天为宜。直播均可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

2.合理密植:中等肥力田块667平方米栽0.8万~1万株,直播1.5万~1.8万株。

3.科学施肥:重施底肥,667平方米施复合肥60公斤,底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同时做到氮、磷、钾平衡施用;底肥必须施硼肥,667平方米施硼砂(含硼量10.7%)1.5公斤。薹肥要早施,最好在年前施用,做到腊肥春用。

4.增施硼肥:薹期叶面喷施硼肥(含硼量17.3%的硼酸,每667平方米每次60~100克)溶液1~2次。

5.防治病虫:前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并及时防治蚜虫和菜青虫,花期667平方米用40%可湿性菌核净100克,对水45公斤防治菌核病。

高油大豆品种 篇5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母本:郑90007, 郑84285×郑84240, 国审豆2003030。属高产、高蛋白、中熟、抗病、有限结荚夏大豆[4]。

父本:中黄13, 豫豆8号×中作90052-76。属高产、中熟、抗病、亚限结荚品种。2001年通过国审, 2001—2003年相继通过安徽、天津、北京、陕西和辽宁省审定[5]。

1.2 选育方法

以豫豆及其杂交后代为核心亲本, 进行品种 (系) 间杂交, 基因重组[6,7,8,9,10]。系谱法选择, 把生育期适中和单株荚数、有效分枝多作为选择目标[2], 早代选择优势单株, 高代通过目测评分和室内考种选择优良株系、品系, 成熟时单独收获计产[3]。

1.3 选育过程

2000年配制杂交组合:郑90007×中黄13, 2001—2002年进行竞争优势测定;2003—2006年 (F3~F6) 定向选择优势单株, 2007—2008年 (F7~F8) 进行株系、品系鉴定, 2008年稳定出圃, 代号SK20-4-1 (图1) 。

2 产量表现

2009年参加安徽省大豆新品系联合鉴定 (预试) , 平均产量2 641.3 kg/hm2, 比对照中黄13增产6.04%, 居C组12个参试品种 (系) 第3位。由表1可知, 2010年在安徽省大豆区域试验中, 7点3点增产, 平均产量2 651.1 kg/hm2, 比中黄13 (CK) 增产0.89%;2011年续试, 8点6增2减, 平均产量2 550.2 kg/hm2, 比中黄13 (CK) 增产2.01%。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2 600.6 kg/hm2, 比中黄13 (CK) 增产1.44%。201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生产试验, 8点7点增产, 平均产量2 890.2kg/hm2, 比中黄13 (CK) 增产7.14%。区域试验最高产量3 057.9kg/hm2 (凤台, 2010) 。

3 特征特性

3.1 抗病性

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南京) 防虫网室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 濉科15SC-3、SC-7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0%、34%和12%、45%, 平均分别为27.0%、28.5%, 均为中抗。孢囊指数71.0%、54.7%, 平均62.9%, 高感孢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 (表2) 。

3.2 生育期

在安徽省区域、生产试验中, 濉科15生育期100 d, 与中黄13持平, 属中熟夏大豆。

3.3 生物学和农艺性状

濉科15植株直立, 株型紧凑, 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3.9cm, 结荚高度19.5 cm, 主茎14.0节, 有效分枝1.9个, 单株荚数31.9个, 单株粒数58.8粒, 单株粒重、百粒重分别为13.9、24.0 g。叶绿色, 叶、籽粒圆形, 灰毛;花紫色, 荚深褐色, 种皮黄色, 浅褐脐。落叶完全, 不裂荚, 茎秆坚韧, 耐肥水, 抗旱耐涝, 抗倒抗病, 利于机械化收割。

3.4 籽粒品质

濉科15籽粒饱满, 紫斑率1.8%, 完好粒率高, 外观品质好。据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检验测试中心化验, 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3.56%、21.11%, 2项合计64.67% (表3) 。表明濉科15属高油优质大豆。

(%)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足墒宽行机播

6月中旬足墒宽行机播[6,7], 播量60~75 kg/hm2。真叶展开后至第1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定苗[8], 中产田块留苗22.5万株/hm2左右, 高产田块留苗18.0万株/hm2左右。

4.2 平衡施肥

用三元素复合肥 (15-15-15) 225~375 kg/hm2作基肥或在苗期追施, 用尿素75~120 kg/hm2作初花肥。盛花期至鼓粒期喷施美洲星或福邦螯合态液肥。

4.3 病虫草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蚜虫, 用40%氧化乐果750 m L/hm2+10%吡虫啉150 g/hm2, 对水600 kg/hm2喷防;中后期加强豆荚螟的防治, 用50%辛硫磷750 m L/hm2+4.5%氯氰菊酯750 m L/hm2, 对水600 kg/hm2喷防。

近年来, 大豆根腐病、霜霉病、细菌斑点病有加重时趋势, 必须加大防治力度。苗前用豆草隆60 g/hm2、50%乙草胺1 200 m 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或用高效盖草能525m L/hm2对水300 kg/hm2喷雾。8月集中拔除1次大草。

4.4 及时收获

夏大豆可以采取机械收割、人工收获2种收获方式。当露水干后、籽粒归圆、叶片脱完时采用机械收割[9];当手摇植株有响声、籽粒呈品种颜色时在露水未干前进行人工收获。

5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沿淮淮北地区夏播种植[10]。

摘要:郑90007×中黄13杂交选育的濉科15, 2010—2011年参加省区试, 产量2 600.6 kg/hm2, 比中黄13 (CK) 增产1.44%;2012年参加省生产试验, 产量2 890.2 kg/hm2, 比中黄13增产7.14%。籽粒蛋白质含量43.6%, 粗脂肪21.1%, 属高油优质大豆。中抗SC3、SC7, 生育期100 d。通过省审 (皖豆2013001) , 适宜沿淮淮北地区夏播种植。

关键词:夏大豆,濉科15,品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李继存, 赵恩海, 黄新阳.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5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5) :86.

[2]张小虎, 曹雄, 张振晓.夏大豆高产育种主要数量遗传性状的选择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11 (2) :18-19.

[3]李万星, 刘永忠, 靳鲲鹏, 等.高油大豆新品种长豆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 2011, 39 (5) :416-418.

[4]崔润芝, 梁慧珍.大豆新品种:郑90007[N].河南科技报, 2001-06-28 (002) .

[5]王连铮, 赵荣娟.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13[J].农业科技通讯, 2005 (6) :40.

[6]纪永民, 张存岭, 吴健, 等.国审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濉科998的选育[J].中国种业, 2012 (5) :58-60.

[7]任秀荣, 苗任重, 刘志强, 等.大豆新品种驻豆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 2011 (2) :129.

[8]耿臻, 杨青春, 舒文涛, 等.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9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 2011 (1) :66-67.

[9]任建军, 赵俊卿, 段国占.高油大豆中黄42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 2011 (1) :67-68.

高油大豆品种 篇6

1品种特征特性

合农60号为有限结荚习性, 垄作栽培株高40~50cm, 窄行密植栽培株高65~70cm, 秆极强, 有多个小分枝, 节间短, 尖叶, 白花, 棕色茸毛, 结荚密, 三、四粒荚多, 顶荚丰满, 荚熟棕褐色, 子粒圆形, 种皮黄色, 有光泽, 脐黄色, 百粒重17~20g, 脂肪含量22.25%, 蛋白质含量38.47%, 较进口大豆高1~1.2个百分点。出苗至成熟日数117d左右, 需≥10℃活动积温2288.6℃左右, 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

2产量表现

合农60号大豆2007、2008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 平均公顷产量3609kg, 比对照品种合丰47号平均增产24.3%。2009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 平均公顷产量3909kg, 比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25.3%。2007年所内高产创建2000m2, 平均公顷产量4140kg;2008年所内高产创建760m2, 平均公顷产量4608kg的高产纪录。

3适宜种植区域

合农60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合丰35、47、50、51号, 宝丰7号, 绥农11、14、15号, 北丰9号, 丰收25号等品种的种植区域均可种植) 及吉林省的东部山区、半山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呼盟等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

4栽培技术

4.1选地与科学施肥

合农60号喜肥水, 因此要求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和保水性好的地块种植。尽量种正茬或迎茬, 避免重茬。一般公顷施磷酸二铵200~250kg、尿素30~40kg、钾肥50~70kg, 生育期间根据长势情况适当追施叶面肥。

4.2播种机械与播种技术

45cm行距可选择依兰、勃利等机械厂生产的专用播种机械2BLJ-2 (3) 型进行播种, 17cm行距平播可选用小麦播种机进行播种。气温稳定通过7~8℃即可播种, 一般黑龙江省5月上中旬播种。

4.3种子精选与处理

播种前要进行人工粒选或用大豆选种机精选, 剔除病斑粒、不完整粒、虫食粒及杂质。精选后种子质量达到良种以上, 即纯度≥99.9%, 净度≥98.0%, 发芽率≥90%, 含水量≤13.5%。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以防地下病虫害。

4.4种植方式与密度

合农60号植株较矮, 秆极强, 不适宜常规垄作栽培 (65~70cm垄距) , 必须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即大垄窄行密植 (130cm大垄, 垄上种植6行) 、小垄窄行密植 (45cm垄距, 双行) 和平作窄行密植 (30~35cm行距, 单行) , 其它以17cm平作种植增产效果最好。窄行密植适宜种植密度公顷55~60万株。

4.5化学除草与病虫害防治

采用化学药剂封闭除草为主, 苗后茎叶处理为辅, 生育期间拔大草2~3次。在花荚盛期追施叶面肥的同时防治食心虫1~2次, 注意防治病虫害 (菌核病、疫霉病、根腐病、蚜虫等) 危害。

4.6适时收获

高油大豆品种 篇7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和总产量最高的省份,也是全国油用大豆生产与供给基地,目前黑龙江 省大豆种 植面积占 全国的25% ~30%,总产量占全国的30%~40%,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15%,因此,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在发展全国油用大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黑龙江省油用大豆品种主要问题是单产低、油分含量低而不稳、抗病性和适应性亟待育种改良[4,5,6],为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针对油用大豆的主要问题,选育出抗灰斑病、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64,为发展油用大豆生产提供了新品种。

1品种来源

1.1品种来源

合农64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003年以美国品种HOBBIT为母本,九丰10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豆2013010)(见图1)。

1.2品种选育过程

2003年配制杂 交组合,组合号为 合交2003111(HOBBIT×九丰10号),当年冬季南繁种植F1;2004年种植F2,当年冬季南繁种植F3;2005年种植F4;2006年种植F5,并决选品系,编号为合交06-1148。2007-2008年进行鉴定试验与品种比较试验;2009年参加黑龙江省品种预备试验,2010-2011年参加黑 龙江省品 种区域试 验;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品种生产试验,完成全部试验程序,并繁殖原良种,提请审定推广。

2品种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无限结 荚习性。株高87.4cm左右,有分枝,白花,圆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黄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9.0 g左右。蛋白 质含量38.28%,脂肪含量21.90%。接种鉴定抗灰斑病兼抗花叶病毒病SMVⅠ号株系。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5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

3品种试验结果分析

3.1产量结果

该品种2010-2011年黑龙江省2a12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92.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1.0%;2012年黑龙江省6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01.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3.8%(见表1)。在大面积生产上种植一般产量3000kg·hm-2左右,高产地块 产量能达 到3750kg·hm-2以上。

3.2品质分析结果

合农64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油分含量为21.90%,蛋白质含量为38.28%,蛋脂总和60.18%,为高油型品种,适宜做油用大豆(见表2)。

3.3抗病性鉴定结果

合农64经品种审定指定鉴定单位接种鉴定,抗大豆灰斑病(鉴定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抗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抗病性好,在高油大豆品种中是少有的(见表3)。

R 表示抗病。Rshowstheresistance.

3.4品种适应性

合农64于黑龙江省2010-2011年12点联合区域试验,全部增产,增产幅度 为0.7% ~23.4%,平均增产11.0%;2012年6点生产试验,全部增产,增产幅度8.8% ~18.7%,平均增产13.8%,试验结果证明,该品种对不同生态条件、土壤类型和栽培条件均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好。

合农64秆强抗倒伏,抗逆性好,适应性强。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吉林省东部山区及半山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中部、南部),新疆昌吉、伊宁和新源地区春播种植。

合农64种植范围已从佳木斯地区迅速普及到牡丹江、哈尔滨、双鸭山、鹤岗、齐齐哈尔、鸡西和绥化等地区所属市县,以及国营农场建三江、牡丹江、红兴隆、绥化和齐齐哈尔等管局所属农场大面积种植,并扩大到吉林省的舒兰、蛟河、抚松、汪清等市(县)、内蒙古自治区呼盟的阿荣旗、莫力达瓦旗、新疆的昌吉、伊宁和新源地区大面积种植,均表现出高油高产、抗病、适应性好,受生产单位、豆农及油脂加工企业的一致好评。

3.5品种栽培要点

研究结果表明,合农64在适宜种植区域5月上中旬播种,要求采用垄作栽培方式,选择中等肥力地块种植;保苗25万~30万株·hm-2;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施磷酸二铵150~200kg·hm-2、尿素50~70kg·hm-2、钾肥70~100kg·hm-2;田间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或人工除草,中耕2~3次,拔大草1~2次;生育期间根据大豆长势情况追施叶面肥和防治食心虫1~2次;9月下旬成熟,9月末或10月初收获。建议播前最好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4品种应用情况

该品种2013年推广种 植面积0.2万hm2,2014年增加到1.5万hm2,预计年推广应用面积能达到20万hm2,累计推广应用面积70万hm2左右,能够创造显著创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5结论

合农64品种的选育充分利用了美国矮秆品种(HOBBIT)具有高油抗病、分枝多、节间短、秆强、耐密植栽培、生产潜力大的突出特点和国内优良品种九丰10号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的优点,聚合与累加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基因,拓宽了品种遗传基础与血缘,使合农64表现出抗灰斑病、高油高产、适应性好的优良种性,为生产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了优良品种。

摘要:合农64是2003年以美国品种HOBBIT为母本,九丰10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201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15d,需≥10℃活动积温2 350℃,在黑龙江省为中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92.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1.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01.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3.8%;油分含量21.90%,蛋白质含量38.28%,为油用型品种;抗灰斑病兼抗花叶病毒病SMVⅠ号株系;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合农64,选育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雷,闫洪睿,鹿文成,等.国审大豆新品种黑河4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1):146.

[2]贾鸿昌,闫洪睿,张雷,等.大豆新品种黑河50特征特性及选育体会[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162-163.

[3]郭泰,王志新,吴秀红,等.高油大豆品种合丰47中试与示范[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5):23-26.

[4]郭泰,王志新,吴秀红,等.大豆优良品种合丰50迅速大面积推广应用原因分析[J].大豆科学,2011,30(3):518-521.

[5]郭泰,王志新,吴秀红,等.高油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合丰55中试与示范[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9):1-6.

高油大豆品种 篇8

品种遗传基础优良聚合累加了国内外、省内外及不同生态区的优良品种、优异种质资源及农家品种的血缘与优良基因, 特别是含有国内著名品种合丰25、日本高产品种十胜长叶的优良基因, 品种遗传基础好。

高产稳产性好省级品种生产试验产量为2 568kg·hm-2, 较对照品种增产18.2%;国家级品种生产试验产量为3 049.5kg·hm-2, 较对照品种增产8.9%。

食用性指标优良油分含量为22.61%, 较国内名牌品种油分提高1.5~3.0个百分点, 较进口转基因大豆油分提高1.0~1.5个百分点, 适宜作油用大豆;蛋白质含量39.35%, 水溶性蛋白含量达到一级标准 (36.4%) , 豆浆蛋白回收率 (85.8%) 较平均值高10个百分点, 11S蛋白与7S蛋白比率 (2.11) 适中, 适宜作食用大豆, 特别是豆浆和豆腐。

抗病性突出叶部中抗灰斑病, 兼抗花叶病毒病 (SMV) 1号株系, 根部抗疫霉根腐病, 水平抗性好, 垂直抗性突出。

品种适应性好生育日数115d, 需≥10℃活动积温2 350℃。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 在黄淮大豆产区也有种植, 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全国十多个省 (区) 。

合丰55推广当年种植面积6 333hm2, 2013年达到了40.5万hm2, 2008~2013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55万hm2, 生产商品大豆39.9亿kg, 创产值效益160.9亿元;增产大豆6.2亿kg, 创社会效益24.8亿元。该品种2012~2014年年推广面积黑龙江省最大, 2011~2014年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大豆生产主导品种, 是省和国家级品种试验的对照品种。

联系人:郭泰电话:13603691985

邮编:154007

浅谈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篇9

1 品种选择

1.1 成熟期适宜, 保证大豆在霜前能够充分成熟。

选用的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的成熟期与当地的普通品种成熟期近似, 所以要以当地主要的栽培品种成熟期为标准进行合理选种。

1.2 含油量高。

为保证出油量, 制油用豆品种所产大豆含油量一般都在18%以上。一般大豆含油量应在20%以上, 而优良品种高油大豆的含油量应在22%以上, 前者达到一级标准的纯粮率应该在98%以上, 后者则可以达到特级标准。目前在高油大豆品种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 应防止夸大品种含油量进而误导生产的现象发生。

1.3 抗病虫能力强。

高油大豆实现高产栽培品种的抗病虫能力强势有力的保证。因为病虫危害在严重影响产量的同时, 还影响到大豆的外观品质和大豆的含油量。再者实现无公害栽培的基础和前提就是选用抗病虫能力最强的品种。对于高油大豆的高产栽培, 特别是无公害大豆的生产, 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大豆品种是实现高油高产的根本保证。

2 种子处理

2.1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仔细的筛选。

使用大豆选种机或者是人工挑选, 剔除虫食粒、病斑粒、破损粒以及其他杂质。种子的纯度应高于98%, 净度应在99%以上, 含水量应低于于13.5%, 发芽率应高于85%。

2.2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是指使用粘着剂或者是成膜剂, 用专门机器, 将杀虫剂、杀菌剂、微量化肥等非种子材料, 包裹在种子的外面, 提高种子的抗病性、促进种子发芽成苗, 增加农作物产量, 提高质量。大豆在进行播种前也要进行种子包衣, 防治根腐病和地下害虫等多种常见病虫害。

3 整地

高油大豆种植应该选择土壤肥沃、保水性强、通气性好、有机物质含量高的地块进行大面积集中种植。要尽量做到做到伏秋整地、翻松耙、分层施肥、起垄作业一次完成。根据依兰县的土壤条件, 翻地和松地深度以20cm最为合适, 要求实现耕地内没有大的土块和暗坷垃, 每平方米内大于拳头大小的土块要少于5个。为防旱保墒, 春整地一定要做到顶浆打垄, 做到施底肥、起垄、播种、镇压连续作业。

4 轮作

合理的轮作是高油大豆生产实现高产量种植的前提。合理的轮作要做到不迎茬、不重茬, 尽量实行3年以上轮作, 这样不仅可以使大豆获得较高产量, 还可以减轻因连作病虫危害。根据有关调查, 在其他种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重茬种植的单位产量仅仅能达到正茬种植产量的一半多, 大豆等级也比正茬种植所产大豆低1~2等。

5 播种

播种期的时机选择直接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和成熟, 选择播期过早大豆的出苗率会降低很多, 如果播种期推迟, 大豆就不能在正常时间成熟, 大豆的含油量也会大幅度下降。所以播种期的选择对大豆的产量与品质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生育期短的黑龙江省表现尤为突出。

5.1 播种期

在黑龙江省, 当土壤在5cm深度土层的温度稳定在8摄氏度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播种。第一积温带大豆最佳播种期为4月25日~30日, 而在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带最适播期为5月1日~6日。

5.2 播种方法

播种大豆时, 可采用机械垄上双行等距精量播种, 两行最适间距应为10~12cm。也可进行窄行平播, 播种行距为5~7cm, 播种深度3~5cm。

6 施肥

根据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和高油大豆生长的具体需求, 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在生产上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 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 最好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生产上一般hm2施用有机肥 (有机质含量达8%以上) 20t以上, 磷酸二铵150~200kg, 硫酸钾75~100kg, 或养分含量近似的其他有机肥料, 在整地的时候一次性分层的施入垄体中。其中有机肥应该在下层, 化肥放在在中层。

6.1 种肥

种肥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施肥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是在播种时, 将相关肥料施加在种子周围, 这样可以充分的为种子的初期生长发育供给养料, 以实现种子早发芽、早出苗。由于肥料是直接施加在种子附近, 所以在种肥时一定要认真选择肥料品种, 严格控制肥料用量, 并且化肥与大豆种子必须分开, 相隔至少3cm, 以避免种子发生烧种、烂种现象。

6.2 追肥

大豆初花期每hm2用尿素45~75kg, 或者施加硫酸铵90kg~150kg。将化肥施加在大豆行间, 并用土对其进行掩埋。对于有机含量丰富的土壤, 如果大豆的长势较好, 则可不用施加氮肥, 适当的施加一些钾肥、磷肥, 以促进大豆成熟和抗倒伏能力;对于耕地贫瘠, 未实行种肥或者是种肥量少、豆苗异常细弱的地块, 可以每公顷施用磷酸二铵120kg~150kg进行苗期追肥。

6.3 叶面追肥

大豆的叶片吸收磷、氮、钾以及微量元素等养分的能力很强。大豆生长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初期需要吸收丰富的养料。在土壤养分供给出现严重不足, 又不能对大豆进行根部施肥的情况下, 则可通过大豆叶面进行追肥。叶面追肥的优点是:使用量小、肥效快, 能克服天旱时根部追肥没有效果的的缺点, 并能完全避免进行根部追肥时出现伤苗的情况。

7 防治病虫鼠害

使用40%乐果乳油或者是氧化乐果乳油每公顷使用1.5kg, 兑水400kg~600kg进行全面喷雾, 或使用5%得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20g, 对水400kg喷雾防治蚜虫;用2.5%功夫乳油150~300m I或10%氯氰菊酯乳油400~700m I, 对水400kg喷雾防治大豆食心虫;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大细菌性斑点病, 灰斑病;针对鼠害, 应该做到统一组织, 共同防治, 大力消灭, 减少粮食的损失。

8 收获

把握好收获的最佳时期是保证大豆高油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调查表明, 大豆生长到黄叶期时其油分含量最高。通过实验比较, 吉林21号大豆品种在黄叶期收获比在过熟期收获的大豆油分含量高0.6个百分点以上, 长农4号大豆品种高0.9个百分点以上。因此要在大豆黄叶以后及时进行收获, 收获之后还要对大豆进行除杂、晒干降水等措施, 以实现高含油量、高产量的目标。

9 结论

要想使高油大都实现高产量种植, 不仅要在播种前对大豆种子进行仔细筛选, 选用含油量高、抗病虫能力强、成熟期与当地大豆品种近似的大豆品种, 并且要在种子处理、整地、轮作、播种、施肥、防治病虫鼠害、收获等方面做好每一个步骤, 以实现大豆的高油高产栽培。

参考文献

[1]陈志余.简述高油大豆高产栽培综合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7) :301, 346.[1]陈志余.简述高油大豆高产栽培综合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7) :301, 346.

[2]王建成.浅谈优质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吉林农业C版, 2011 (7) :143-143.[2]王建成.浅谈优质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吉林农业C版, 2011 (7) :143-143.

[3]朱新华.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1) :8.[3]朱新华.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1) :8.

上一篇:政府对策下一篇:加强农业执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