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肥料运筹试验研究

2024-05-12

大豆肥料运筹试验研究(精选3篇)

大豆肥料运筹试验研究 篇1

北安市位于黑龙江省正北方, 是黑龙江省北部区域中心, 全国唯一的黑土带中部, 是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中间地带, 属河谷及丘陵漫川岗地区。市属现有耕地18.8万hm2, 其中大豆种植面积7.3万hm[1,2]。但北安市大豆产量不高, 肥料增产效率下降, 而有机肥施用不足, 中微量元素缺乏时有发生[3,4,5]。这主要是氮磷钾配比不尽合理, 中微量元素搭配应用较少导致, 为验证不同大豆专用肥在大豆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数据, 将优质的肥料尽快推广应用于大豆生产, 特设立此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北安市二井镇建革村, 前茬为玉米, 土壤为薄层黑土, 有机质含量55.4 g/kg, p H值6.5, 全氮1.43 g/kg, 碱解氮239 mg/kg, 有效磷65.3 mg/kg, 速效钾319 mg/kg, 土壤肥力中等, 秋深松整地起垄达到待播状态。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大豆, 品种为华疆4号。供试肥料为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复合肥, 分别为北安市久盛复混肥生产的极盛大豆掺混肥 (15-28-12)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史丹利硫酸钾型 (17-17-17) 、新蕊抗重茬 (14-26-11) 、新蕊硫酸钾型 (15-25-11) 。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 垄三栽培模式, 根据施用肥料种类设4个处理, 分别为极盛大豆掺混肥 (15-28-12) (A) 、史丹利硫酸钾型 (17-17-17) (B) 、新蕊抗重茬 (14-26-11) (C) 、新蕊硫酸钾型 (15-25-11) (D) 。试验采用相同施肥量, 均为300 kg/hm2;不设重复, 每区面积666.7 m2, 常规田间管理。

1.4 试验管理

试验地于上一年秋季进行整地起垄, 达到待播状态, 5月1日大豆播种, 采用垄三栽培, 以机械垄上双条精量点播为主, 施肥、播种、镇压连续作业, 做到播种均匀, 播深一致, 播后镇压保持3~5 cm, 无断条无漏播。保苗33万株/hm2。5月5日进行化学除草, 用乙草胺、噻吩磺隆进行苗前封闭灭草;5月24日后各小区大豆出苗。当大豆拱土时进行深松, 达到灭草、松土、提温放寒的目的[6]。大豆苗齐后, 为了除草和抗旱防涝, 及时进行铲趟及中耕管理, 于大豆封垄前结束;成熟期进行人工分区收获计产并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物候期调查结果显示, 各处理间物候期基本接近, 无大差异, 6月26日各小区大豆进入开花期;7月10日大豆进入结荚期;7月28日进入鼓粒期;9月17日进入成熟期。

2.2 不同处理对大豆株高的影响

从收获期测量的株高看, 处理C的株高最高, 平均株高为87.4 cm;处理A的株高最低, 平均为80.4 cm, 从总体看, 各处理间的株高差距不是很大, 因此各处理对大豆的株高影响较小, 再者说, 大豆的植株高度不是对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 与产量没有相关性。

2.3 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处理A和处理B的每株荚数均为25.6个, 处理C和处理D的每株荚数分别为24.0、22.2个。处理A和处理B的每株荚数高于另外2个处理, 处理D每株荚数最低。

处理A、B、C、D每株粒数分别为65.0、65.8、60.2、60.0粒, 处理B的每株粒数最高, 处理D每株粒数少于其他3个处理。

处理A百粒重为17.81 g, 理论产量3 438.0 kg/hm2, 实收3 000.0 kg/hm2;处理B百粒重为17.96 g, 理论产量37 47.0kg/hm2, 实收3 400.5 kg/hm2;处理C百粒重为17.51 g, 理论产量3 552.0 kg/hm2, 实收3 304.5 kg/hm2;处理D百粒重为17.96 g, 理论产量3 309.0 kg/hm2, 实收2 886.0 kg/hm2。

从产量因子上分析, 大豆应用史丹利和新蕊复合肥的百粒重高于其他2个处理, 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 大豆应用硫酸钾型复合肥的效果会更好, 能增加大豆的饱满度, 从而增加大豆的百粒重, 但史丹利复合肥的配比更为合理一些, 所以产量高于其他处理。

产量调查结果表明, 应用新蕊硫酸钾型复合肥的处理, 表现为每株荚数和每株粒数都少于其他3个处理, 但百粒重与处理B相同, 相对高于其他2个处理, 但产量也是最低的, 应用史丹利复合肥的理论产量与处理D相比, 增加438.0 kg/hm2, 增产幅度在13.2%;与处理C比, 理论产量增加195.0 kg/hm2, 增产幅度5.5%;与处理A的理论产量相比, 增产309.0 kg/hm2, 增产幅度为9.0%。

3 结论

史丹利复合肥应用效果最好, 产量因子上分析, 无论从每株荚数、每株粒数和百粒重上都高于施用极盛大豆掺混肥、新蕊抗重茬、新蕊硫酸钾型, 这也就决定了应用该肥料的效果要优于其他3个处理, 理论产量达到3 747.0 kg/hm2, 实际产量达到3 400.5 kg/hm2, 增产效果明显, 虽然史丹利的价格要稍高于其他3个肥料, 但从经济效益看也是值得应用的。

综上所述, 大豆应用史丹利硫酸钾型复合肥能使大豆的每株荚数、每株粒数、百粒重都有所增加, 从而达到产量增加的效果, 其他3个品种肥料应用于大豆, 产量因子低于应用史丹利硫酸钾型复合肥, 从此次试验结果看, 史丹利复合肥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摘要:选取极盛大豆掺混肥、史丹利硫酸钾型、新蕊抗重茬、新蕊硫酸钾型常用的肥料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大豆应用史丹利硫酸钾型复合肥效果最优, 产量性状优于其他肥料的应用效果, 在2014年的大豆理论产量为3 747.0 kg/hm2, 实际产量为3 400.5 kg/hm2, 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大豆,配方肥料,大区对比

参考文献

[1]方力民, 董素香, 焦亚丽, 等.大豆施肥模式初探[J].杂粮作物, 2007 (3) :240-241.

[2]柳益雄, 谭震平.大豆施肥技术试验研究[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 (3) :62.

[3]刘汉东, 吴页宝.新垦红壤幼令果园套种春大豆关键技术[J].大豆通报, 2001 (5) :11.

[4]胡水秀, 王瑞珍.高美施活性液肥在春大豆上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1 (4) :463-466.

[5]王全友, 封小东.沿江高沙土地区春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01 (3) :93-94.

[6]彭宏.福建春大豆品种的产量结构与高产栽培技术[J].大豆通报, 2002 (3) :18.

大豆肥料运筹试验研究 篇2

关键词: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大豆,增产,增效

1试验目的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 继续探索北安市明巍农业生物科技肥料有限公司提供的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的喷施用量和效果, 验证其叶面施用的增产增效作用, 深入探索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的合理使用方法, 抹清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参数, 构建适合当地的作物施肥模型, 为施肥分区、指导施肥、制定专用施肥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1.1 供试材料和方法

1.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北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东山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大豆, 供试土壤为中层黑土, 质地为壤土, 耕层土壤混合样的分析结果: 有机质37.77 g/kg、碱解氮178 mg/kg、有效磷36.18 mg/kg、速效钾320 mg/kg、p H6.6。

1.1.2 供试品种

供试大豆品种为黑河48 号。

1.1.3 供试肥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 (大庆) 46%;供试磷肥为重钙, 含磷 (P2O5) 46%;供试钾肥为硫酸钾, 含钾 (K2O) 50%;供试叶面肥为北安市明巍农业生物科技肥料有限公司提供的微量元素水溶液体肥 (水溶液体肥含锌、锰等) 。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3 个处理, 试验采用6 行区, 行长10m, 小区面积60m2, 3 次重复, 12 个小区。

2喷施处理试验

处理1 为对照, 处理方法:常规施肥+ 初花期喷施等量清水;处理2 处理方法:常规施肥+ 初花期肥料促进剂100m L/667m2;处理3 处理方法:常规基肥+ 初花期肥料促进剂200m L/6672。

3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大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试验处理播种期都为5 月16 日, 出苗期是5 月25 日;开花期是7 月2 日;结荚期处理1 和处理3 是7 月28 日, 处理2 是7 月29 日;成熟期处理1 是9 月16 日, 处理2 和处理3 是9 月17 日。

试验过程中每个处理定点10 株和1m2进行观测与考种, 各处理生物学性状统计见表1。

从表2 看, 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空荚率不同的处理, 它们之间差异比较大, 说明不同的施肥水平对株高、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有一定的作用。

3.2 方差分析

利用EXCEL对其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区组间F值为5.4, 小于F0.05, 说明土壤肥力均匀, 来自试验地误差很小, 试验数据准确可靠。处理间F值为20.93大于F0.01, 说明3个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 处理2和处理3与处理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处理2与处理3之间差异不显著。

4 试验结论

经过今年的田间试验, 结果说明北安市明巍农业生物科技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肥料在大豆上喷施, 有明显增产效果, 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的处理比喷施等量的清水的处理增产分别为9.72%和11.76%, 从而提高种植效益。该水溶肥料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超级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超级稻,肥料运筹,施肥技术

超级杂交水稻以其较高的产量潜力备受农民欢迎。肥料运筹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和关键技术, 而有关超级稻肥料施用数量、肥料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肥料运筹技术说法较多, 尚无相对一致的提法[1,2,3,4,5,6]。为此, 本试验以超级杂交中稻广两优香66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肥指标的肥料配比、不同施肥方法对超级稻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以期为超级稻合理肥料运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2年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东津镇肖营村一组进行。试验地前作为小麦, 土壤为淹育型水稻土, 浅白土田, 试验基础土壤 (0~20 cm) 的p H值为6.4, 有机质为20.1 g/kg, 碱解氮为112.7 mg/kg、速效磷为14.53 mg/kg、速效钾为115 mg/kg。供试超级稻品种为广两优香66。

1.2 试验设计

试验按6种施肥量、3种施肥方法共设计18个处理 (表1) 。试验施肥量按习惯施肥、测土配方推荐施肥、测土配方推荐高15%水平、测土配方推荐高30%水平、测土配方推荐高50%水平、专家推荐施肥等6种施肥量设计。其中习惯施肥是调查有代表性的10~15个田块及相关农户用肥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平均计算确定;测土配方推荐施肥是根据试验地块的土壤养分测试结果, 按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推荐确定;专家推荐施肥是根据襄州区制定的《超级稻亩产80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草案》推荐值的平均数推荐确定。

施肥方法采用3种方法, 即常规方法:氮肥按基肥、分蘖肥比例6∶4施用, 磷、钾全部作基施。专家推荐方法:氮肥按基肥∶返青分蘖肥∶穗肥=6∶2∶2施用, 钾肥按基肥、返青分蘖肥∶穗肥=7∶0∶3施用, 磷肥作基肥施用。配方施肥方法:氮肥按基肥∶返青分蘖肥∶穗肥=5∶2∶3施用, 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用。

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 具体办法是试验田先按3种施肥方式分成3个大区。1区为专家推荐方法, 2区为常规方法, 3区为配方施肥方法。在3个大区中, 分别相应设置6个不同施肥量处理, 各处理小区面积20 m2。小区间筑土埂隔离, 土埂用塑料膜覆盖, 防肥水相互串灌, 单设进水沟和排水沟, 各小区单灌单排。各处理用肥及小区用肥见表1。

1.3 试验实施

4月18日播种, 6月4日移栽, 行距27 cm, 株距14 cm, 6月11日化学除草。整个生育期病虫害防治5次, 9月16日收获。小区单打单收, 晒干整净计产。田间灌水等其他管理同当地大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2.1.1 不同施肥量处理的经济性状。

从表1、表2可以看出, 有效穗数以N20.3P6.3K6.8、N16.5P6.0K11.0和N17.6P5.5K5.9等3种高施肥量处理的较多;穗总粒数以N20.3P6.3K6.8处理组最多, 以N13.0P3.0K2.7处理组最少;穗实粒数以N13.5P4.2K4.5和N15.5P4.8K5.2等中肥量处理组较多;结实率以N20.3P6.3K6.8处理组最低, 只有73.2%, 比其他处理组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千粒重以N13.5P4.2K4.5和N17.6P5.5K5.9处理组最高。说明较高的施肥量可以形成较多的有效穗数和较大的穗, 但结实率低, 千粒重不高;低施肥量对有效穗数和大穗、重穗的形成均不利;中等施肥量可以形成较协调的产量结构。

2.1.2 不同施肥方法的经济性状。

从表2、表4可以看出, 有效穗数以专家推荐方法最高, 常规方法最少;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都以常规方法处理组最多, 以配方施肥方法处理组最少;结实率以配方施肥方法处理组最高, 常规方法处理组最低;千粒重差异不大。说明专家推荐施肥方法的产量结构比较协调, 能形成较高的产量。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各处理产量差异显著, 处理12产量最高, 处理16产量最低。而且各区产量变化趋势具有明显一致性, 1区的处理1~处理4显示随着用肥量增加产量递增的趋势, 至处理5产量出现下降, 以处理6 (技术规程推荐用肥) 产量最高;2区的处理7~处理10也是随着用肥量增加产量出现递增的趋势, 处理11随着用肥量的增加产量出现下降, 以处理12 (技术规程推荐用肥) 的产量最高;3区产量表现不太一致。说明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结果影响各不相同, 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施肥量增加而递增, 当施肥量达到一定的量时, 产量随着施肥量增加而递减。

2.2.1 不同施肥量的产量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 不同施肥量处理以技术规程施肥 (N16.5P6.0K11.0) 处理产量最高, 配方施肥高15%水平 (N15.5P4.8K5.2) 处理产量居第2位, 习惯施肥量 (N13.0P3.0K2.7) 处理产量最低。产量变化趋势明显, 施肥量在适当值 (本试验为N16.5P6.0K11.0) 以下时, 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施肥量超过适当值时, 产量随着施肥量增加而递减。

2.2.2不同施肥方法的产量表现。

从表4可以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 常规施肥方法的产量较高, 专家推荐方法和配方施肥方法因后期氮肥过多, 田间荫蔽, 病虫害重, 倒伏面积大, 因此产量反倒不及常规施肥方法 (表5) 。这与2011年试验结果相反。

2.3 不同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

从表6中可以看出, 处理12的产值最高为27 873.75元/hm2, 投入最大为2 658.00元/hm2, 纯收入也最高为25 215.75元/hm2。

2.3.1 不同施肥量处理的经济效益比较。

从表6、表7可以看出, 产值和纯收入均以N16.5P6.0K11.0最高, 分别为26 958.75、24 300.75元/hm2;其次是配方施肥高15%水平 (N15.5P4.8K5.2) , 分别为25 958.70、24 027.60元/hm2, 2个处理的纯收入差别不大。肥料投入以N16.5P6.0K11.0最高, 达到2 658.00元/hm2, 习惯施肥量投入最少, 为1 389.45元/hm2。产投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

注:稻谷价格按2.5元/kg, 尿素价格2.2元/kg, 普钙价格0.5元/kg, 氯化钾价格4.0元/kg。

2.3.2 不同施肥方法处理的经济效益比较。

从表6、表8中可以看出, 经济效益以常规施肥方法较好, 产值、纯收入和产投比均高于其他2种方法。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超级稻按照技术规程施肥量 (N16.5P6.0K11.0) 和配方施肥高15%水平 (N15.5P4.8K5.2) 施肥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超级稻施肥量要适当, 过高过低都不能获得高产。在一定范围内, 超级稻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当施肥量达到一定量 (本试验为N16.5P6.0K11.0) 后, 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 经济效益亦随着快速下降。适宜的施肥方法应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此次试验以常规施肥方法较好, 与肥料后移等高效施肥技术理论相背, 有待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李畅炎, 李锋, 温玉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初报[J].广西农学报, 2007, 22 (1) :6-8, 24.

[2]吴建富, 赵小敏, 卢志红.氮、磷、钾化肥配施对水稻效应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4 (2) :193-195.

[3]余学详.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效应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24) :6551.

[4]周广麒, 李艳辉, 邓奇, 等.平衡施肥对稻田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大连轻工学院学报, 2002, 21 (3) :176-179.

[5]曾希柏, 关光复.水稻配方施肥方法及其比较研究[J].土壤通报, 1999, 30 (1) :40-45.

上一篇:术后早期护理下一篇:现代文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