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影响(精选12篇)
肥料影响 篇1
众所周知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水稻生产的发展及激烈的市场竞争, 优质米与劣质米差价日益扩大, 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稻米品质的优劣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而且还与水稻生长期间的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其中肥料对稻米品质有很大影响。
我们选择稻米首先看的是外观, 所以说外观品质的好坏起到先决条件。外观品质一般指精米的形状、垩白性状、透明度、大小等外表物理特性, 肥料对稻米外观品质的研究结果较不一致。有研究表明, 稻米垩白米率及面积随氮素收获指数增加而显著提高。抽穗时施适量保花肥能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 氮素不足会提高垩白率和垩白度。硅、硫、锌、锰肥配施使大米裂纹率、垩白度均有所下降。当然与碾米品质有关的指标也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
其次肥料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稻米的营养品质指稻米中含有营养成分的程度。营养成分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氨基酸等。稻米蛋白质是理想的植物蛋白, 易被人体吸收, 稻米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组成是稻米营养品质的主要指标。不同肥料对稻米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中, 以氮素肥料的研究最多。许多关于施氮总量与蛋白质关系的研究表明, 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两者达极显著正相关。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增加, 随氮素生产效率提高而极显著下降。施钾可提高水稻植株含钾量,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向籽粒的运输。水稻施镁可以明显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 随着施镁量的增加, 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
肥料对稻米蒸煮品质及食昧品质也有影响蒸煮品质是指稻米在蒸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衡量蒸煮品质的主要量化指标有: (1) 直链淀粉含量指精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百分率。一般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较受欢迎。 (2) 糊化温度指淀粉在热水中开始吸水并不可逆转地膨胀时的温度。通常糊化温度高的多为粘性差的大米, 而糊化温度低的多为粘性强的大米。 (3) 胶稠度指精米粉经碱糊化后米胶冷却时的流动长度。支链淀粉含量高的胶稠度大。 (4) 米粒伸长性指米粒蒸煮时长度的伸长。 (5) 食味品质也称适口性。指米饭在咀嚼时给人的味觉感官所留下的感觉, 如米饭的粘性、弹性、硬度、香味等。一般认为食味品质好的米饭应柔软而有弹性, 稍有香味和甜味。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直链淀粉含量会适当降低。研究表明稻米品质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增加而稍有减少, 但不受施肥时间的影响。另有研究表明, 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使直链淀粉含量较对照明显降低, 追肥期越晚降低幅度越大。对胶稠度的影响关于肥料对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 目前结论很不一致。有研究指出, 施肥对杂交早稻的胶稠度影响不显著, 施氮量增加会使稻米胶稠度变短, 米饭变硬。施氮总量一致, 氮肥由生育前期向中后期转移, 可提高胶稠度。水稻生长后期如以氮为主的穗肥施用过多, 会影响稻株的含氮化合物数量, 造成米粒中氮化合物含量增高而使米饭的食味下降;而多施磷肥时有利于光合产物向淀粉转化, 使食味提高。长期氮磷钾配施处理在显著降低了消减值的同时, 也降低了崩解值和食味值, 这说明其有利于改善冷饭质地, 但不利于热饭质地的改善和食味品质的改善。
就总体来看, 稻米品质应从碾米、外观、蒸煮、食味、营养等方面来衡量比较, 有时还要考虑安全、贮藏、加工和卫生等性质。稻米品质的形成是遗传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结果, 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而且还与水稻生长期间的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很大关系, 其中肥料对稻米品质性状有很大影响。迄今, 对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期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已有大量研究, 氮肥的影响一般来说, 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增加。增施氮肥可使供试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呈上升趋势, 整精米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 高肥处理则明显下降, 说明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碾米品质的提高。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 追施氮肥均使碾米品质呈上升趋势。
我国基本以大米为主食, 稻米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 发展绿色稻米产业, 无论是扩大出口还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肥料影响 篇2
容大丰等新型肥料对三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用客大丰、芸苔内脂精华素及增效王等6种新型肥料单一或搭配施用于三七,结果表明:各参试肥料对三七产量、品质有一定影响,均适宜在三七上施用.在种苗生产上以客大丰最好;在二年生三七生产中以增效王为首选,其次为福根.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1)分类号:S567.5+3 S147.5关键词:三七 新型肥料 质量 品质 影响
肥料影响 篇3
关键词:甘蔗;肥料;效益;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66.10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083-02
收稿日期:2013-12-25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编号:桂科能1347013-7)。
作者简介:李恒锐(1988—),男,广西南宁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甘蔗选育与木薯杂交育种。E-mail:lihengrui88@163.com。
通信作者:卢美瑛。E-mail:442670063@qq.com。全世界的蔗糖产量约75%来自甘蔗,而在中国则占90%以上[1],因此,甘蔗是中国最主要的糖料作物。作为C4作物,甘蔗具有生长期长,消耗养分多的特性,是对肥料需求较大的经济作物,需要充分的水肥条件,才能维持其旺盛的生长态势[2]。近年来,蔗农为了增加甘蔗产量,滥施肥料,导致甘蔗种植成本增加(肥料投入成本占甘蔗总生产成本的40%左右,6 000~9 000元/hm2),这不但给甘蔗产量及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严重影响蔗农和糖厂的经济效益[3]。众所周知,肥料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产品品质以及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是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4]。为充分了解和评价不同类型肥料在旱地甘蔗生产中的施用效果,探索在等价投入前提下,参试肥料对甘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5],找出能使甘蔗增产增糖又能使蔗地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的肥料类型,为蔗农节本增效增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6]。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供试肥料为生物有机甘蔗专用肥(A)、进口复合肥(B)、常规肥(C)。生物有机甘蔗专用肥总养分含量N+P2O5+K2O>12%,有机质>25%;进口复合肥含N 15%、P2O5 15%、K2O 15%;常规肥为氮、磷、钾化肥+牛粪。
1.2试验设计
广西土壤以旱地红壤为主,具有酸、黏、瘦等特点[7]。该试验地设在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东北二区,前作物为甘蔗地。地势平坦,红壤土,土壤pH值4.9,全氮0.108%,有效磷1.97 mg/kg,全钾0.48%,有机质1.58%。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5行,行长10 m,行距1.2 m,小区面积60 m2。试验设生物有机甘蔗专用肥(A)、进口复合肥为(B)、常规肥(C)3个肥料处理。3个不同类型肥料,按当年肥料等价(市价)折算各处理肥料量,每处理肥料、农药等价为5 175元/hm2。设不同类型肥料比较试验。
1.3试验方法
试验地用拖拉机一犁二耙开行。生物有机甘蔗专用肥按3 750 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用;进口复合肥按 1 hm2 1 599 kg,配施农药 27 kg,50%作基肥,50%作追肥;常规肥按1 hm2牛粪 15 000 kg、钙镁磷肥1 125 kg、氯化钾600 kg,配施地虫灵27 kg作基肥,尿素 750 kg/hm2 作追肥。于2012年1月7日下种,1 hm2下种 75 000个 双芽段,第2天淋水及覆盖地膜,其间不灌水,于5月13日追肥。采用相同田间管理措施。2013年1月27日砍收称产量。
1.4试验记载项目及统计方法
参考《中国甘蔗品种志》对甘蔗农艺性状术语所定义的方法调查甘蔗生长速度、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蔗茎产量等。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7,用SPSS 19.0软件进行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测验差异显著性。
2结果与分析
2.1甘蔗出苗率、分蘖率及总苗数
甘蔗高产栽培从提高萌芽率、培育壮苗起步。萌芽好,能为增产奠定基础[1]。从出苗率、分蘖率(表1)看,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生产上施用不同肥料对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没有影响。由于出苗率及分蘖率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各处理总表1不同类型肥料对甘蔗出苗率、分蘖率的影响
3结论
甘蔗生长期较长,需肥量较大,在肥料施入土壤后,存在养分的淋失、挥发及土壤固定等损失,养分的损失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加重了环境负荷[10]。而施用生物有机甘蔗专用肥能使作物得到特定肥效,在容量上生物有机甘蔗专用肥仅为常规肥的1/5,体现了减少肥料运输成本和劳动力费用的优势,而且施用效果远超过进口复合肥和常规肥[11]。本试验表明,在旱地甘蔗生产上施用生物有机甘蔗专用肥,对加速旱地甘蔗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和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均具有一定作用[5]。它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且对保护土壤环境,保肥、保水、恢复土壤活力等均具较好的综合生态环境效应[4]。以上仅是一年试验结果,其他诸如肥料后效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等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探明[12-13]。
参考文献:
[1]谢金兰,陈引芝,朱秋珍,等. 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法对甘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1):237-242.
[2]江永,敖俊华,卢颖林,等. 湛江市甘蔗“3414”肥料效应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9):69-72.
[3]陈迪文,卢颖林,江永,等. 功能性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J]. 甘蔗糖业,2012(4):23-26.
[4]罗贵荣. 新型矿物肥料在甘蔗上的应用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0(4):92-93.
[5]张业海. 甘蔗的肥料效应定位研究[J]. 土壤通报,1993,24(5):222-224.
[6]江泽普,李端富,谭裕模,等. 施用不同复合肥对甘蔗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202-1204.
[7]谭宏伟,刘永贤,周柳强,等. 基于滴灌条件下的甘蔗施肥减量技术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24-28.
[8]何祖猛. 甘蔗施用含氯肥料的效应[J]. 湖南农业科学,2000(6):16-18.
[9]谭芳,黎焕光,谭裕模,等. 特早熟、特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5号的选育[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104-107.
[10]游奕来,甘道建,周柏权,等. 控释肥料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8(6):18-19.
[11]张宁珍,陈美球,谢建春,等. BB肥对甘蔗经济性状、产量及糖分含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21(2):121-124.
[12]黄忠兴. 甘蔗施用有机复混肥料研究初报[J]. 甘蔗糖业,2002(3):6-9.
[13]庞天,梁子洪,王伦旺. PGPR复混肥料对旱地甘蔗的施用效应[J]. 广西农业科学,2008,39(4):504-506.
肥料投入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篇4
肥料会造成土壤污染, 肥料中含有的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离子, 如:矿质肥料含有砷、镉、铬、氟等有毒元素。生产化肥的原料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 并随生产过程进入化肥。其次, 肥料会造成水体污染, 土壤, 包括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可随水往下淋溶, 进入地下水和农区水域, 造成对水质的污染。第三, 肥料中的氮会造成大气污染, 污染途径主要是在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下, 使部分氮肥变成亚硝铵进入环境, 破坏臭氧层, 成为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此外, 施肥不当还可能直接对食品造成生物和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是由于有机肥及人、畜粪尿带有致癌菌造成的, 化学污染则是过量使用氮素肥料, 导致产品中硝酸盐含量增加。
一、土壤污染是农产品不安全的源头, 应加强土壤污染修复
过量和不科学施用化肥也会造成土壤污染。根据90年代的化肥用量计算, 我国氮肥使用量高达世界用量的1/5以上。近年, 我国耕地平均施用化肥氮量均在220千克/公顷以上, 超过了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千克/公顷。在蔬菜、瓜果地里, 单季作物化肥 (纯养分) 用量通常可达569~2000千克/公顷以上;最高可达3300千克/公顷;其化肥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90千克/公顷) , 较之世界化肥首富的荷兰还高出1倍多;每年农田使用化肥氮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000万吨左右, 有些地区饮用水及农产品中, 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均明显超标。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了1~4倍, 其中有17种蔬菜硝酸盐含量超过欧盟提出的最低量标准。
另外, 固体废弃物, 如:秸秆、塑料、固体生活垃圾、干性有机肥等处置不当, 均可成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固体废弃物。目前危害最大的要数废弃塑料。由于塑料残余物主要成分是聚烯烃类化合物, 自然条件下可在土壤中长期残存, 甚至数百年而不被降解, 必然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等, 影响土壤水分、养分运移, 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和水分的吸收;同时, 塑料农膜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增塑剂 (如酚酸酯类) 对蔬菜等作物也有一定的毒性, 导致作物减产, 残留的农膜对农事操作也有一定影响, 也影响环境的美观。
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加大了农业污染
(一) 集约化种植中, 肥料、农药等的过量施用与不合理施用。根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的估算, 我国占作物总播种面积20%的集约化作物生产中, 每年由于氮肥的不合理使用损失的氮可达近300万吨, 占我国氮化肥总用量 (2200余万吨的13%左右。可以说, 目前集约化方式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的地区是我国农田氮化肥流失最大的漏斗, 土壤往往成为污染的前哨。
(二) 工业“三废”污染物, 通过农田灌溉和废弃物归田, 不断累积, 使农田受到重金属、无机酸、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 仍然对农田威胁很大。应当指出,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 潜伏性和长期性, 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 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土壤质量, 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 才能实现农业和食品安全, 保证人畜健康。
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 目前零散的报导较多, 还缺乏大面积治理的行之有效的技术。建议首先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攻关研究, 着重按类型对土壤污染形成机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持久性微量毒害物的环境行为、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生物修复等进行攻关, 为启动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是在土壤本底普查和土壤修复技术攻关的基础上构建的生态建设工程, 其修复对象是污染土壤, 而非所有土壤;重点区域是我国集约化农业区域、城市周边地区和工矿区。
三、合理施肥控制源头是食品安全的关键
目前, 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复合化、多元化和无害化, 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成分和功能的多样性, 环境的保护性。商品肥料品种发展已从单一无机化学肥料至二、三元素及多元素 (或全元素) 型复合肥料, 以满足农作物所需要的16种养分。可持续生态农业要求肥料除提供养分外, 还需要保护和提高地力, 消除环境污染。国外目前大力推广生产3种肥料品种, 即工业化有机肥、生物肥料、控释肥。
我国近年来新型肥料发展较快, 种类和名目繁多, 大体上可归纳为工业化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腐植酸生物复合肥等。
同时, 对新型环保肥料的规定将推动创新肥料产品向多样化、无公害、成本最低化快速发展。 (1) 不造成使用对象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 不影响人体健康 (安全性) 。 (2) 有利保护或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 或有利于保护或提高产品的品质 (有效性) 。 (3) 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无污染性或环境保护性) 。这种新型肥料是将有效养分与功能性肥料相结合, 要求增产是前提, 无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是关键。
合理施肥的主要措施是生产和使用环境保护型的新型肥料。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传统的施肥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发展省力、资源高效性和环境保护性的新型肥料, 成为合理施肥的主要措施之一。
四、绿色食品生产的合理施肥
根据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及产品质量的要求, 绿色食品生产中通过施肥促进作物生长, 提高产量和品质, 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 不会对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施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一) 创造良性的养分循环条件, 充分开发和利用有机肥源, 合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畜禽、水产养殖业, 综合利用资源, 开发肥源, 促进养分良性循环。
(二) 经济、合理地施用肥料, 要按绿色食品质量要求,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作物生长状态, 正确选用肥料种类品种, 确定施肥时间和方法, 以求以较低的投入获得上佳的经济效益。
(三) 以有机肥为主体, 尽可能使有机物质和养分还田。
(四) 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肥料影响 篇5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
肥效示范报告
按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指南》和《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497--2002)的要求,为验证“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河南省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其推广提供依据,特安排本示范。1 材料与方法 1.1供示材料
示范于2012年3月安排在渑池县陈村乡杨法召农场。供示土壤类型为潮土,质地中壤,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地力均匀。耕层土壤养分为:有机质20.5g/Kg、全氮1.03 g/ Kg、速效磷(P2O5)37.4 mg/ Kg、速效钾(K2O)233mg/ Kg。供示作物为小麦,品种洛旱2号。供示“微量元素水溶肥料”(Mn+Fe+Zn+B≥100g/L)由博瑞特生物技术(河南)有限公司提供。1.2示范方法
示范采取大区对比的方法,设示范田(面积20.6亩)和对照田(面积3.5亩)两个处理,不设重复。
处理1(示范田):常规施肥+用供示肥料50ml兑水30kg,于小麦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喷施,共喷3次;
处理2(对照田):常规施肥+与处理1同期喷洒等量清水。该示范在当地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施肥为:亩底施45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复合肥50㎏(25-14-6)。示范地小麦于2011年10月8日播种,亩播量12㎏。按示范方案的要求分别于2012年3月28日、4月20日、5月13日进行喷施肥液或清水,6月13日收获。收获时示范田和对照田分别选取3个40m2的样点进行实收计产并同时进行田间调查与考种。示范除按方案要求的喷施肥液或清水外,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小麦田生产。2 结果分析
2.1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改善了小麦的成产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1较处理2相比,亩穗数0.4万穗,穗粒数增加0.8粒,千粒重增加1.2g。这说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能够提高小麦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表1 田间调查与考种统计表
处 理 1 2 亩穗数(万穗/亩)
30.2 29.8
穗粒数(粒)31.1 30.3
千粒重(g)44.3 43.1(注:表中数据为二个处理3个40m2样点的平均值。)2.2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提高了小麦产量。由表2可知:处理1与处理2相比,平均亩产增加24.2kg,增产率为6.2%。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表2 各小区产量结果统计
处 理 1 2 Ⅰ 24.8 23.5 产量(kg/40m)
Ⅱ 25.1 23.4
Ⅲ 24.6 23.7
平均 24.8 23.5
2折亩产(kg)416.6 392.4
处理1比处理2 ±kg/亩 24.2
±% 6.2 结论
3.1示范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用供示肥料50ml兑水30kg,于小麦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喷施,与同期喷等量清水相比,提高小麦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平均亩增产24.2kg,增产率为6.2%。3.2本示范结果仅对博瑞特生物技术(河南)有限公司提供的“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供示肥料样品负责。
示范承担单位: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示范实施单位:渑池县土壤肥料站 示范执行人:(高级农艺师)(助 农)示范报告日期:2012年7月14日
肥料影响 篇6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点 试验地选在县城城西村坝尾塅,前茬为水稻冬闲田,土质为砂性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稻田试验地面积3.0亩。
2. 供试蔗种与肥料种类 供试蔗种为厦门同安果蔗。供试肥料有:希腊产45%三元含硫复合肥,养鸡专业户清扫的鸡粪(壳、粪比约为5∶5),福建永定坎市产17%碳酸氢铵,漳州南靖产13%过磷酸钙,厦门产48%硫酸钾。
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12个小区,小区面积6米2,每小区定植40株。4个处理分别为:A处理亩施鸡粪2000千克,B处理亩施三元含硫复合肥100千克,C处理亩施鸡粪1000千克+三元含硫复合肥50千克,D处理亩施碳酸氢铵100千克+过磷酸钙75千克+硫酸钾50千克。以上4个处理施肥从果蔗分蘖(5月15日)以后开始,每隔20~25天施1次,分6次施完,施肥量按“头尾少、中间多”的原则进行,其比例分别为10%、15%、25%、25%、15%、10%,肥料撒施后覆土(但鸡粪施后不必及时覆土),以减少肥分损失。
4. 栽培管理 试验田亩用蔗种约550千克,蔗种萌芽后结合中耕除草统一浇施稀薄人粪尿或用0.4%~0.5%碳酸氢铵对水浇施,每10天浇施1次,连续3次;甘蔗分蘖至伸长期间分2次施用,每亩统一追施碳酸氢铵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分蘖后期每亩定株约4500株,多余分蘖铲除。试验小区中除按处理施肥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5. 生育期记载 甘蔗种植时间在2月28日,萌芽期4月10日,分蘖期5月25日,蔗茎伸长期6月24日,成熟期11月10日,收获期11月15日,全生育期约260天。
6. 经济性状考查 甘蔗收获前每小区田间考查30株,测量茎长、茎粗、茎节数、茎节长。取小区全部有效果蔗称重,除以小区株数得出果蔗平均单株重;每小区取品质中等以上的果蔗10株,按头、中、尾分段测定其含糖量,算出平均值。
二、结果与分析
1. 田间经济性状比较 据田间观察,各处理小区的蔗茎长短、茎节长度以及茎粗有明显不同,以D处理小区蔗茎最长,B处理小区蔗茎最粗,A处理小区茎节最长。
2. 室内经济性状考查比较(见附表) 果蔗采收后,经室内考查,结果与田间观察对比结果相一致,D、B处理的施肥效果较其他处理好,这两个处理的茎长、茎粗、单茎重分别比A处理增加20.46厘米、11.5厘米,0.3厘米、0.55厘米,0.365千克、0.405千克;小区产量分别比A处理增加19%、21%,经差异显著性测定,达到显著水平。D处理茎节数与茎节长优于B处理,B处理茎节多、短,严重影响了品质。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以D处理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对果蔗生产有利,既能增加产量,又能提高品质。
3. 含糖量比较 经对各处理小区蔗茎头、中、尾分段测定,含糖量由高到低的排列为D>C>A>B,D处理含糖量比B处理高1.4%,经品尝,D处理的果蔗吃起来疏松、糖分足、品质优。
三、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以D处理即亩用碳酸氢铵100千克+过磷酸钙75千克+硫酸钾50千克的肥料种类与施肥量比较符合生产茎节长、粗大、高糖的优质果蔗;A处理即鸡粪处理小区果蔗较矮小,单茎重小,可能是由于养鸡专业户清扫的鸡粪肥力较低,不能满足果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具体有待进一步探讨;根据本试验D处理小区的果蔗质量,按照氮肥在分蘖期前先施30%,其他肥料在分蘖期至9月底前每隔20~25天施1次,按“中间多、头尾少”的原则分6次施完的方法是合理的,基本能满足果蔗生长需求,达到高产、优质。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上杭县农业局 邮编:364200)
不同肥料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地选在同心县河西镇桃山村责任田, 土壤为黄泥土亚类。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试验选用肥料是氮肥为尿素 (氮:46%) , 磷肥为磷酸二铵[ (NH4) 2HPO4:16%], 钾肥为氯化钾 (K2O:60%)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6个处理:处理1, 习惯施肥区 (N2P2K2) , 尿素375 kg/hm2, 磷酸二铵350 kg/hm2;处理2, 推荐施肥区 (N1P1K1) , 尿素410 kg/hm2, 氯化钾180 kg/hm2, 磷酸二铵209 kg/hm2;处理3, 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搭配区 (N1P2K2) , 尿素350 kg/hm2, 磷酸二铵360 kg/hm2;处理4, 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搭配区 (N2P1K2) , 尿素435 kg/hm2, 磷酸二铵209 kg/hm2;处理5, 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搭配区 (N2P2K1) , 尿素375 kg/hm2, 磷酸二铵358 kg/hm2, 氯化钾180 kg/hm2;CK为不施肥对照。以上6个处理均为随机区组设计, 区组内土壤、地形条件均基本一致。
1.3 管理与考种
试验于2016年3月16日开始播种, 4月19日移栽, 8月收割, 共施肥3次, 除施肥外, 其他栽培管理均与大田常规管理一致[2]。按照统一标准取样, 各小区均选取10株作为调查样本, 再带回室内考种[3]。
2 结果
2.1 不同施肥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统计显示, 处理2产量最高, 为11 713.20 kg/hm2, 比CK增产1 866.90 kg/hm2 (见表1) 。
2.2 对比不同施肥配比对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
表2表明不同施肥配比对玉米生育性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3 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知, 不同施肥配比对玉米产量、穗粒数、株高等相关性状均有一定影响, 且明显好于农民习惯处理。其中, 以推荐施肥区 (处理2) 产量最高, 比CK增产1 866.90 kg/hm2, 比习惯施肥区增产576.38 kg/hm2, 增产率为5.18%, 相对来说, 增产效果不错。因此, 玉米生产施肥推荐配比为尿素410 kg/hm2、氯化钾180 kg/hm2、磷酸二铵209 kg/hm2。
参考文献
[1]杜海英.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4) :30-31.
[2]田惠萍.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 2013 (2) :24-26.
不同肥料配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篇8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与肥料
供试土壤为八五八农场科技示范园区及10个作业站, 供试水稻品种为主栽品种垦鉴稻6号。供试肥料为农场生产的配方肥, 配方1含量为46%尿素14.5kg、磷酸二铵 (17%N, 44%P) 9kg、氯化钾 (K2O60%) 10.5kg;配方2含量为46%尿素13kg、磷酸二铵 (17%N, 44%P) 8kg、氯化钾 (K2O60%) 9.2kg;配方3含量为46%尿素11.5kg、磷酸二铵 (17%N, 44%P) 7kg、氯化钾 (K2O60%) 8.1kg。
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3个处理, 即配方1、配方2、配方3, 试验设1个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30m2, 各处理肥料用量如下, 配方1:基肥按配方1公顷施用301.5kg, 其中蘖肥尿素108kg, 穗肥尿素54kg、60%氯化钾46.5kg;配方2:基肥按配方2公顷施用267kg, 其中糵肥尿素96kg, 穗肥尿素49.5kg、60%氯化钾40.5kg;配方3:基肥按配方3公顷施用234kg, 其中糵肥尿素84kg, 穗肥尿素45kg、60%氯化钾36kg。试验于5月15日人工插秧, 插秧规格为30cm×13cm, 每穴4~5株, 田间管理单排单灌, 产量为小区实脱测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11个试验点配方1的产量均优于配方2和配方3的产量。其中1区、8区、10区、园区配方1产量最高, 配方2居第2位, 配方3产量最低。2区、3区、4区、5区、16站、13站、7区配方1产量最高, 配方3产量居第2位, 配方2产量最低。由此可见, 配方1的肥料配比在11个试验点增产效果均显著, 是最适宜水稻增产的肥料配比, 可在各个作业站大面积推广。配方2和配方3在不同的试验点增产效果不一致, 在1区、8区、10区、园区试验点配方2增产效果较配方3好, 2区、3区、4区、5区、16站、13站、7区试验点配方3增产效果较配方2好, 在配方1增产效果最优的基础上, 配方2的肥料配比中钾含量较配方3偏低, 磷含量稍高于配方3, 即1区、8区、10区、园区试验点土壤磷含量稍低, 钾含量较高。2区、3区、4区、5区、16站、13站、7区试验点土壤磷含量较高, 氮、钾含量较低。
3 小结
肥料影响 篇9
桤木作为小径材、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进行定向培育, 轮伐期较短, 可有效地缓解人造板、木浆等加工业发展对原料需求日益增长的压力。桤木幼林施肥是提高产量、实现预期培育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3]。
由于桤木为适应性广、具有多种用途的树种, 在全国各地广泛引种栽植。多年来, 在桤木幼林的生物量、养分元素分布与积累、无性系繁殖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4,5]。在施肥技术研究方面, 桤木育苗施肥、幼林单一元素施肥等试验研究均有报道[6,7], 但对桤木幼林开展肥料的配合施用鲜有研究。肥料的配合施用在农业上已广泛应用, 在林业上一些速生树种桉树、杨树及经济林树种核桃、枣树、油橄榄等相继进行了研究与应用[8,9,10,11]。桤木生长较迅速, 幼林期对养分需求旺盛, 合理的施肥是充分发挥其丰产速生性和造林地快速成林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 开展桤木幼林的肥料配合施用试验研究, 以期为桤木幼林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绵阳市梓潼县, 地理位置东径10 4°57'16”至105°27'35”, 北纬31°25'27”至31°51'43”。试验地所处的地形地貌为低山、深丘地貌, 海拔620~638m;土壤为紫色泥岩、砂岩残积、坡积母质发育的紫色土, 土层较浅薄;土壤呈碱性反应, 土壤全K、速效K含量较高, 全N、全P、水解N含量较低, 有机质、有效P含量K含量低;土壤质地为粘土, 物理性状差, 粘重板结, 较紧实, 通气透水性差 (见表1、表2) 。
注:表中N、P、K的下标数字为施肥水平。
试验地所处区域属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主要特征是:降水较足, 气候温和, 日照充沛, 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 大雨迟、结束早, 多秋绵雨, 汛期集中。年平均气温16.5℃, 无霜期264天, 降水902.4毫米。所在区域属嘉陵江支流涪江水系。
试验地设置于立地条件较均一、生长较一致的桤木幼林造林地, 试验地林龄为1年 (栽植苗木为1年生) , 造林密度111株/亩 (株行距2m×3m) 。试验地设置面积0.8hm2。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用肥料:尿素— (NH2) 2CO, 含N量46%;过磷酸钙—Ca (H2PO4) 2.H2O, 含P2O5量12%;氯化钾—KCl, 含K2O量60%。
2.2 试验设计
(1) 施肥因素与水平:试验施用肥料及施肥量见表3。
(2) 试验处理设计:试验处理设计采用正交设计L9 (34) [12]对N、P、K肥料开展3种肥料3个水平的肥料配合试验 (见表4) 。
试验设计对照处理1个, 共计10个处理。
(3) 试验田间排列:试验处理排列采取随机区组法, 每处理20株, 5次重复。
2.3 施肥时间及方法
在5月将肥料一次性施用。平地上在植株树冠投影下挖深15~20cm的环形沟, 坡地上在坡的上方挖半圆形施肥沟, 将试验处理要求所施肥料种类及用量均匀施于沟中, 覆土。施肥最好选择在下雨前或雨后进行, 若施肥遇旱情, 施肥后应浇足量的水, 以利于根系对肥料养分的吸收利用。
2.4 生长调查
在施肥当年桤木生长末期, 对试验地内植株进行每木检尺测定胸径。
2.5 数据分析
采用对比分析、正交检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12]。
3 结果与分析
施肥试验地桤木幼林生长观测结果见表5。
3.1 施肥的效果
施肥试验地桤木胸径生长量方差分析 (表6) 。
通过双方向方差分析结果 (表6) 看, F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处理间桤木的胸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 为进一步分析各处理间与对照的差异, 采用L.S.D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的差异性 (表7) 。
从表7比较中看, 所有10个施肥试验处理桤木胸径均有增长效果, 与对照比较, 增长最小为14.67%, 增长最大为50.67%, 施肥处理6的效果最好, 其施用肥料配合是尿素60g/株, 过磷酸钙80g/株, 氯化钾15g/株。桤木胸径生长量结果差异性分析表明, 试验处理6与试验处理1、10、5、2、7、3间的差异显著, 与试验处理1、10、5、2间的差异极显著。
单位: (cm)
3.2 N、P、K肥效主次分析
正交方差分析 (表8) 结果表明:N、P、K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从方差贡献值、胸径极差值 (NR=0.06、PR=0.33、KR=0.07) 的大小, 反映出N、P、K三因子中P影响最大, N、K次之, 二者对桤木幼林生长的影响几乎相当 (表9) 。
桤木幼林三要素施肥中, P元素肥料的肥效最大, 与上述试验地土壤中P有效量低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桤木为早期较速生树种, 吸收和消耗土壤中养分较多, 增加土壤中N和K元素, 才能平衡地供给其生长所需的养分, 所以配合施用N、K肥也是必要的。
3.3 桤木幼林施肥效益
在本试验N、P、K三要素肥料配合施用水平中, 与对照相比较, 肥效最高的分别为N60, 胸径平均增长0.76cm, P80平均增长0.92cm, K45平均增长0.75cm (表9) 。由此可见, 桤木幼林优化的N、P、K三要素配合施用量为尿素60g/株+过磷酸钙80g/株+氯化钾45g/株。
4 结论
N、P、K养分肥料对桤木幼林生长的影响P最大, N、K次之, 二者的影响几乎相当。通过正交试验设计, 桤木幼林 (林龄1年) 在钙质紫色土立地上, 桤木单株适宜的年施肥量为尿素60g+过磷酸钙80g+氯化钾45g。
参考文献
[1]李苏梅, 龙春林, 刀志灵.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桤木改良土壤效应研究综述[J].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 (5) :878-886.
[2]封剑文, 关志山, 蔡宏明, 等.闽北山地红壤施肥试验及桤木对其肥力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22 (1) :67-70.
[3]肖兴翠, 卢运花, 程根南, 等.桤木纸浆材幼林施肥试验初报[J].湖南林业科技, 2006, 33 (3) :34-36.
[4]任淇, 赵海, 蔡小虎, 等.桤木幼林生物量与养分元素的积累特征[J].西部林业科学, 2016, 45 (1) :93-98.
[5]杨一, 吴际友, 程勇, 等.四川桤木无性系采穗圃修枝与施肥试验初报[J].湖南林业科技, 2005, 32 (1) :23-24.
[6]何世强, 冯继荣, 骆礼秀.桤木育苗不同浓度的施肥试验[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23 (1) :39-40.
[7]不同氮肥对桤木营养生长的影响[J].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 (2) :1-3, 33.
[8]贾邦远, 苏德尧, 蔡小虎, 等.巨桉幼林配比施肥试验[J].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 (03) :98-101.
[9]田勇, 简霁, 李永虎, 等.中华红叶杨幼林施肥试验[J].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 (04) :53-56.
[10]闵安民, 蔡小虎, 王宇, 等.四川核桃专用肥料配方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 2015, (18) :77-79.
[11]薛丹, 陈金林, 于彬, 等.杨树苗木配方施肥试验[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3 (5) :37-40.
肥料影响 篇10
关键词:冬小麦,增产效应,农艺性状,产量
2010年~2011年度选择秦州区代表性土种进行了冬小麦系统观测连续施用不同肥料的增产效应及对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田间试验研究。为合理施肥, 培肥地力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及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服务。
一、材料与方法
㈠试验设计
采用裂区设计, 共设6个处理, 不施任何肥料 (CK) 、氮肥 (N) 、氮肥+磷肥 (N+P) 、有机肥 (M) 、有机肥+氮肥 (M+N) 、有机肥+氮肥+磷肥 (M+N+P) 。
㈡试验方法及田间管理
试验共设6个处理, 三次重复, 采用人工溜种沟播种植形式, 小区长8.33m, 宽4.00m, 小区面积33.33m2, 供试冬小麦品种为兰天21号, 播量450万粒/hm2, 行距0.167m, 每小区播种24行, 试验地总面积0.1hm2。试验于2010年9月3日整地及按处理用量一次施入有机肥 (15000kg/hm2) 和化肥 (N、P2O5分别为150、75kg/hm2) , 2010年9月23日播种, 出苗后观察记载生育期的各种性状及特征, 生育期间除净杂草, 防治病虫害。7月8日每小区取1m2植株样, 计算其密度。成熟期计其实产, 产量采用单打、单收、单称重的方法, 并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㈠试验产量结果分析
由表1可见, M+N+P配方施肥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冬小麦M+N+P配方施肥籽粒平均产量为4737kg/hm2, 较对照CK增产263.18%, 较M增产153.09%, 居第一位。生物产量折合产量710.50kg, 较对照CK增产237.53%, 较M增产153.30%, 居第二位。田间表现好后期落黄正常, 生长整齐, 籽粒饱满。
㈡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由表2可见, M+N+P配方施肥能改善冬小麦的农艺性状和果穗性状。主穗长、单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分别增加3.4cm、0.18g、10.2粒和1.4g, 单株有效分叶与肥料呈正相关系。
三、结论
肥料影响 篇11
关键词:有机肥;无机肥;化学品质;香气
中图分类号: S572.0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092-03
收稿日期:2013-12-21
基金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重大专项(编号:Ts-01)。
作者简介:王林虹(1989—),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烟草栽培及生理生化研究。
通信作者:刘国顺,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liugsh@371.net。长期单纯施用无机肥,容易造成烟田土壤板结、缺乏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下降、各种元素及化学成分比例失调,香气不足,以至于不能满足卷烟工业的需求[1-3]。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为烟株生长提供所需的微量元素并能促进烟株对肥料的吸收。前人主要研究了饼肥、腐植酸等单一有机肥使用对烟草的影响:饼肥可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增加氮吸收;腐植酸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离子交换;矿物肥可以提供其他煙草生长所需微量元素。有关饼肥、矿物肥、生物质炭、腐植酸多种有机肥配比使用对烟草品质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烟草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烤烟品质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于2012年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移民新村进行。试验田为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地块,土壤基础肥力:速效氮47.2 mg/kg,速效磷15.87 mg/kg,速效钾 126.14 mg/kg,有机质14.8 mg/kg,pH值7.36。供试品种为中烟100。
1.2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1)CK1,不施肥;(2)CK2,100%无机肥;(3)T1,40%有机肥+60%无机肥;(4)T2,70%有机肥+30%无机肥;(5)T3,100%有机肥。各百分比为有机氮和无机氮肥占全氮的百分数。T1、T2、T3处理中有机肥包含饼肥、腐植酸、矿物肥、生物炭。其中饼肥氮磷钾比例为N ∶P2O5 ∶K2O =4.5 ∶0.5 ∶1.5,腐植酸、矿物肥、生物炭中氮磷钾含量忽略不计,用量分别按105、180、351 hm2施用。各施肥处理总氮施用量为 52.5 hm2,按 N ∶P2O5 ∶K2O=1 ∶1.2 ∶3配施肥料,以饼肥和氮磷钾复合肥控制氮素用量,不足的磷、钾肥用重钙和硫酸钾补充。有机肥与无机肥按比例混合后以70%作为基肥条施,30%穴施。植烟行距为1.2 m,株距为0.55 m,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70 m2,田间管理按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标准进行。
1.3测定方法
分别取各处理的成熟烟叶,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调制后,取中橘三(C3F)烟叶进行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分析。
1.3.1常规化学成分分析成分包括总糖、还原糖、烟碱、钾含量、氯含量,均采用德国BRAN+LUEBBE公司生产的 AAⅢ 型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测定。
1.3.2中性致香物质采用内标法进行测定[4-5],在 5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20.000 g烟样、1.0 g柠檬酸、1 mL内标(0.37 g/L),再加500 mL超纯水。安装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从冷凝管上方加40 mL二氯甲烷于250 mL圆底烧瓶中,待开始沸腾时进行同时蒸馏萃取,出现分层便开始计时。2.5 h 后,收集250 mL圆底烧瓶中的有机相,加入10 g无水硫酸钠摇匀至溶液澄清,转移有机相到鸡心瓶中,水浴浓缩有机相至1 mL左右,转入色谱瓶中,用GC/MS鉴定结果和NIST库检索定性,待进样分析。所用仪器为HP5890Ⅱ-5972气质联用仪。
GC/MS分析条件如下:色谱柱:HP-5(60 m×0.25 mm,0.25 μm);载气及流速为He,0.8 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 ℃;传输线温度为280 ℃;离子源温度为177 ℃。升温程序:初温50 ℃,恒温2 min后以2 ℃/min升至120 ℃,保持 5 min 后以2 ℃/min升至240 ℃,保持30 min。分流比和进样量:1 ∶15,2 μL。电离能:70 eV。质量数范围:50~500 amu。MS谱库:NIST02。
1.4数据分析
试验中相关数据使用SPSS 19.0及Excel 2003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初烤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般认为,优质烟叶氮含量为1.5%~3.5%[3]。随着烟叶总氮含量的增加,烟叶香气量也随之增加,但总氮含量过高会使烟叶刺激性增强[4]。优质烤烟要求总糖含量18%~22%,还原糖含量16%~20%,烟碱含量1.5%~3.5%,钾含量 1.6%,氯含量0.3%~0.8%[3]。
分析结果见表1,与CK1相比,其他施肥处理中烟叶总氮含量均有提高,提高幅度为2.86%~56.07%;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烟叶总氮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2处理达到峰值,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有机肥比例增加,烟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与CK2相比,T3处理的还原糖含量提高了16.50%,T1处理提高了1608%;T3处理的总糖含量提高了17.46%,T1处理提高了1772%。与CK1相比,除T2处理外其他各施肥处理烟碱含量均有所提高,提高幅度为7.32%~25.61%,其中T1处理烟碱含量提高最为显著,为2561%。烟叶中总糖和烟碱的比率常被作为烟气强度和柔和性评价的基础,二者平衡是形成均衡烟气的重要因素[5]。一般认为,优质烟叶糖碱比8 ∶1~10 ∶1[1]。从表1可以看出,与CK2相比,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烟叶糖碱比,T2处理提高最多,提高了16.40%,其次为T3处理,提高了10.55%。T1处理对钾离子含量的影响较大,比CK1提高了80%,比CK2提高了227%。烟叶中氯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钾氯比为T1处理最高,比CK1提高了92.81%,比CK2提高了347%。本试验中不同处理还原糖与总糖的比值>0.9,符合优质烟叶的标准。优质烟叶的氮碱比通常等于或小于1,比值过高时化学成分不平衡,较低则烟碱含量通常较高[6]。本试验中T1处理的氮碱比最接近1,T2、T3处理均偏高。整体结果表明,以T1处理的烟叶化学成分最为平衡、协调,符合优质烟叶的标准。表1不同处理对初烤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处理化学成分(%)总氮总糖还原糖烟碱氯钾糖碱比钾氯比两糖比氮碱比CK12.80c12.17c11.07c1.64c0.72b1.00c7.421.390.911.71CK22.88c15.35b14.12b1.76bc0.68b1.76a8.722.590.921.64T12.99c18.07a16.39a2.06a0.66b1.80a8.772.680.911.45T24.37a14.41b13.66b1.42d0.95a1.47b10.151.550.953.08T33.65b18.03a16.45a1.87b0.67b1.45b9.642.160.911.95注:同列中数据后不同的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不同处理对烟叶中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烤后烟叶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测定的致香物质按烟叶香气前体物进行分类,可分为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等4类 。从各类香气物质的总量上来看,与CK1相比,施肥处理对香气物质含量有显著提升(表2)。除新植二烯的香气物质总量以及香气物质总量均为T1>T2>CK2>T3>CK1;与CK2比较,T1处理除新植二烯外的香气物质总量提高了1209%,T2处理提高了3.52%,而T3处理下降了3.79%;比较香气物质总量可知,T1处理比CK2提高了32.56%,T2处理比CK2提高了15.73%,T3处理下降了1.39%。
2.2.1苯丙氨酸类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对烤烟香气具有良好的影响,尤其是对烤烟的果香、清香贡献最大的苯乙醇和苯甲醇可使烟气增加花香的气味;苯甲醛有樱桃香、杏仁香,苯乙醛有强烈的花香皂香[2]。由表2可见,T1处理中苯甲醛、苯乙醛含量与CK2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苯乙醛含量的提升达到54.82%;而苯甲醇和苯乙醇稍有降低;与CK2处理比较,T1处理使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提升4.3%,而T2、T3处理分别降低了657%、11.99%。
2.2.2棕色化产物类棕色化产物包括糠醛、糠醇、2-乙酰基呋喃,具有特殊的香味。烟叶醇化后的坚果香、甜香等优美香气与这些化合物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呋喃类物质虽然含量低微,但对可可香味的形成至关重要[7]。由表2糠醛含量看出,T1处理比CK2增加了9.57%,T2、T3处理均略低于CK2。在糠醇含量方面,4个施肥处理比CK1均有显著增加,其中T1处理提升了346.15%,但4个处理间无较大差异。2-乙酰基呋喃含量以T1处理略低于CK2,且随着有机肥比例增加而增加,与CK2比较,T3处理中2-乙酰基呋喃含量提高了1739%。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棕色化产物总量的变化情况呈现单峰曲线,T1处理为峰值,比CK2提升了907%。
2.2.3类西柏烷类类西柏烷类是烟叶中重要的致香成分,为烟叶腺毛分泌物的重要成分。茄酮在烟叶中含量相对较高,可赋予烟气一种醇和酮的烟味,可改善烟草香味[2]。与CK2比较,有机肥施入后对类西柏烷类含量的提升幅度为10.40%~20.80%,不同处理表现为T1>T2>>T3>CK1>CK2,T1处理对茄酮含量的提升最为显著。
2.2.4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作为烟叶的中性挥发性香气成分中的一大部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有很多都是烟草中的重要致香成分[8]。β-大马酮及β-紫罗兰酮可增加烟草的花香味;巨豆三烯酮可以增加烤烟中的花香和木香特征;少量二氢猕猴桃内酯能消去烟气中的刺激感[2]。由表2可见,与CK2比较,T1处理对愈创木酚、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部分巨豆三烯酮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作作,而对芳樟醇、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螺岩兰草酮稍有提高,但6-甲基-5-庚烯-2-醇稍有降低,6-甲基-5-庚烯-2-酮在T1处理中并没有检测出来。由此可知,T1处理相比CK2更能突显烟草的花香和木香,刺激性也有所减轻,有机肥施入有利于提升某些重要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含量。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上看来,与CK2比较,T1、T2处理分别提高了1422%、6.54%,而T3处理降低了1.66%(表2)。
2.2.5新植二烯新植二烯为烟叶中重要的萜烯类化合物,本身不仅具有香气,并且可以分解转化形成低分子的香气成分[9]。各处理新植二烯含量表现为T1>T2>CK2>T3>CK1,与CK2比较,T1、T2处理使新植二烯含量分别提高了表2不同处理对初烤烟叶香气物质总量的影响物质总量
致香物质香气物质物质总量(μg/g)CK1CK2T1T2T3苯丙氨酸类苯甲醛0.451.201.360.851.19苯甲醇0.283.162.081.842.86苯乙醛0.713.325.145.322.84苯乙醇0.131.921.430.951.55总量1.589.5910.008.968.44棕色化产物类糠醛1.0112.1213.2811.8311.04糠醇0.130.550.580.620.522-乙酰基呋喃0.230.210.240.27总量1.1412.9014.0712.6911.83类西柏烷类茄酮4.284.235.114.924.67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6-甲基-5-庚烯-2-酮0.090.110.280.096-甲基-5-庚烯-2-醇0.160.540.410.540.50愈创木酚0.481.061.271.031.17芳樟醇0.260.420.440.440.44β-环柠檬醛0.120.230.240.210.24β-大马酮5.5016.2218.2018.0616.81β-二氢大马酮0.725.375.965.165.26香葉基丙酮0.811.521.351.691.44β-紫罗兰酮0.280.410.450.370.37二氢猕猴桃内酯0.210.600.890.670.67巨豆三烯酮10.140.931.031.050.81巨豆三烯酮20.683.484.404.073.09巨豆三烯酮30.120.920.980.870.78巨豆三烯酮40.694.135.074.183.66螺岩兰草酮0.070.150.180.160.15总量10.3436.0841.2138.4435.48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185.61427.23579.19502.08422.80除新植二烯的总量17.3462.8070.3965.0160.42香气物质总量202.95490.03649.58567.09483.22
3557%、17.52%,与T3处理比较,其他施入无机肥处理对新植二烯的提升幅度为1.05%~36.99%。
3讨论与结论
有研究认为,有机氮肥的供氮特性往往是早期供氮不足会使烟株前期生长滞后,而后期供氮过头致使烟叶贪青晚熟,影响产量和品质[3]。马新明等研究发现,无机肥配合有机肥施用可以提高无机肥肥效,如减少磷肥的固定[10]。也有不少研究认为无机肥配合有机肥施用可以提高和更新土壤的有机质,培肥土壤[2,11]。本试验中施用了多种肥料,饼肥作为其中一种有机肥,不仅能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增加烟株对氮素的吸收,还能改善烟叶品质,增加烟叶香气,改善吃味,协调烟叶化学成分[1,12]。腐殖酸作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高分子有机物,可以促进作物吸收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13]。生物炭可延缓肥料的释放,增加对土壤养分的吸附交换,并降低土壤养分淋失[14-15],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钾素养分的输入量,使得烟株的生长发育得到明显加强[16]。矿物肥可以为烟株生长提供其他微量元素,使烟叶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显著增加了烤烟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17]。40%有机肥+60%无机肥处理充分发挥了饼肥、腐植酸、生物炭、矿物质肥的特性,使总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体现了烟叶浓香型特色,钾离子含量显著提升,各化学成分协调,与前人研究结果[12-17]一致。
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烤烟香气物质的量。香气物质的含量、种类及组成比例是决定烟叶香味的重要内容[9]。与100%无机肥处理比较,40%有机肥+60%无机肥处理烟叶中带有更多的樱桃香、杏仁香以及皂香,吃味更为柔和;二氢猕猴桃内酯高,因此刺激性减少;花香特征虽然不能从苯乙醇和苯甲醇中得到提高,但是可从大马酮、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中得到提升。总体来说40%有机肥+60%无机肥处理中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以及新植二烯也不同程度高于其他处理,因此结果表明,T1肥料处理方案对烟叶质量提升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武雪萍,钟秀明,秦艳青,等. 不同种类饼肥与化肥配施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6):1196-1201.
[2]史宏志,刘国顺.烟草香味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82-86.
[3]刘国顺. 烟草栽培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0-74.
[4]Shi H Z,Zhang J X. Tobacco alkaloids[M]. 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2004:7-9.
[5]Chaturvedi V K. Correlations among extensibility,burn,thickness,nitrogenous constituents,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in fermented leaf of cigar-wrapper tobacco[J]. Indian Agric Sci,1987,57(4):241-244.
[6]苏菲,史宏志,杨军杰,等. 不同施氮量协同打顶后同量调亏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及评吸质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4):374-379,384.
[7]汪耀富,高华军,刘国顺,等. 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片致香物质含量的对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17-120.
[8]张永安,王瑞强,杨述元,等. 生态因子与烤烟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52-4654.
[9]赵晓丹,史宏志,钱华,等. 不同类型烟草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2,27(3):234-238.
[10]马新明,刘国顺,王小纯,等. 烟草根系生长发育与地上部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2002,8(3):26-29.
[11]周昆,周清明,胡晓兰. 烤烟香气物质研究进展[J]. 中国烟草科学,2008,29(2):58-61.
[12]杨红武,李帆,朱开玲,等. 饼肥对烟草·植烟土壤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80-3881.
[13]史春余,张夫道,张树清,等. 有机-无机缓释肥对番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6):584-587.
[14]何绪生,耿增超,佘雕,等. 生物炭生產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2):1-7.
[15]李荣林,黄继超,黄欣卫,等. 生物炭对茶园土壤酸性和土壤元素有效性的调节作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345-347.
[16]张永安,王瑞强,杨述元,等. 生态因子与烤烟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52-4654.
肥料影响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黑农48, 土壤为草甸黑土。有机质24.3 g kg-1、pH6.15、碱解氮98.60 g kg-1、有效磷86.78 g kg-1、速效钾163.17 g kg-1。供试氮肥为控释尿素 (含N 46.3%) 、控释复合肥 (N-P-K:26%-11%-11%) 、普通尿素 (含N 46.3%) , 磷肥为过磷酸钙 (P2O543%) 。钾肥为氯化钾 (含K2O 40%) 。
1.2 方法
试验于2010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进行。设5个处理:不施肥、常规施肥、有机肥、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有机肥按常规用量, 施肥量为750 kg hm-2, 其它处理与常规施肥等养分含量施入, 施肥量为:纯氮50.8 kg hm-2、纯磷55.2 kg hm-2和纯钾48 kg hm-2。磷肥不足用过磷酸钙补足, 钾肥不足用氯化钾补足。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5行区, 行长6 m, 垄距0.7 m, 3次重复。采用人工点播种植, 单行双粒, 株距12 cm。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春季取土样, 测定土壤的基础肥力。不同生育时期调查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秋季收获后取不同处理籽粒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株高和叶绿素测连续20株, 地上部生物量取连续5株, 结果取平均值。土壤基础肥力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 叶绿素含量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 地上部生物量采用烘干法测定,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用PERTEN DA7200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
1.4 数据分析
采用DPS (7.05)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类肥料对大豆株高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 不施肥株高最低, 不同种类肥料施肥处理都提高了大豆的株高, 但有机肥对大豆株高的影响最大, 控释肥料与普通肥料相比对提高株高不明显。
2.2 不同种类肥料对大豆叶绿素的影响
大豆是需氮肥很大的作物之一, 尤其是开花期到鼓粒期是需氮的最多时期, 叶绿素值的大小间接地反映了作物吸氮的多少[5], 从图2可以看出, 从苗期到鼓粒期不同处理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 到鼓粒期达到最大值, 鼓粒期是大豆吸氮最大时期, 不施肥叶绿素含量最小, 控释肥叶绿素含量比普通施肥大, 特别是控释复合肥叶绿素含量最大。表明控释肥的释放规律对大豆吸氮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2.3 不同种类肥料对大豆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 不同时期大豆干物质积累呈上升趋势, 成熟期达到最大值, 从不同处理来看, 苗期大豆对营养物质需求小, 土壤基本能够提供, 干物质变化不明显, 从苗期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迅速增加, 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明显大于不施肥处理, 开花期以后控释肥对干物质的积累大于其它处理, 而控释复合肥又好于控释尿素。通过方差分析, 成熟期不同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2.4 不同种类肥料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 与不施肥相比, 不同种类肥料都可以提高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但处理间相比, 蛋白质提高脂肪相应下降, 反之, 升高。有机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影响最大, 除了与控释尿素差异不显著外, 与其它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且与不施肥处理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控释复合肥对大豆脂肪含量提高影响最大, 与不施肥相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与其它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从蛋白质和脂肪总和来看, 有机肥对大豆的蛋脂总量影响最大, 但不同处理与不施肥相比蛋脂总量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注: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在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种类肥料都能够促进大豆株高生长, 但有机肥对大豆株高影响最大。控释复合肥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和大豆叶绿素含量影响最大。
有机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最大, 控释复合肥对大豆脂肪含量提高最大, 与不施肥相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从蛋白质和脂肪总和来看, 有机肥对大豆的蛋脂总量提高最大, 但不同处理与不施肥相比蛋脂总量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该研究只是一年的试验结果, 多年多点不同品种的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宁哲, 王兰, 韩微.粮食安全背景下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 (4) :90-93.
[2]朱宝国, 于忠和, 王囡囡, 等.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 2010, 29 (1) :7-10.
[3]李鸣雷, 谷洁, 高华, 等.不同有机肥对大豆植株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5 (9) :67-72.
[4]薛红.增施氮、磷、钾和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7) :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