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肥料生产量

2024-06-10

单位肥料生产量(共5篇)

单位肥料生产量 篇1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 也是集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三元结构于一身, 增值最高的作物, 在农业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基础位置[1], 玉米高产是永恒的主题。

控释肥料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肥料之一, 是农业增产的第三次革命。1948年, 美国的CLART K G等人首先研究了尿素一甲醛缩合物作为缓控释肥料的指标和性质, 接下来缓控释肥料在日本、美国、德国、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 尤其在日、美两国更为突出[2]。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 应用以碳铵和磷酸铵镁制成的包膜粒状碳铵缓释肥, 但未形成规模生产。20世纪80年代末期再度重视也有一些化肥厂试产硫包膜尿素肥料。但是我国控释肥料研究水平、生产及应用规模与日、美等国差距甚大[3,4]。该试验通过对农大控释掺混肥料与常规施肥在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对比, 为探询该地区适合玉米施用缓控释肥料使用方法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玉米, 品种为垦丰德美亚1号。供试肥料:农大控释掺混肥料总养分51%, 来源于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尿素 (含纯N≥46.4%) ,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磷酸二铵 (含纯N≥18%、P2O5≥46%) , 广西鹿寨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氯化钾 (含K2O≥60%) , 俄罗斯进口。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于2011年设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内试验田, 土壤类型为黑土, 前茬玉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4%, 土壤中含全氮2.237g/kg、全磷1.02mg/kg、碱解氮154mg/kg、速效磷40.4mg/kg、速效钾205mg/kg、缓效钾793mg/kg, pH值为6.9。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 分3个施肥量级, 其中处理1和处理2为100%常规施肥纯养分含量, 处理3和处理4为90%常规施肥纯养分含量, 处理5和处理6为80%常规施肥纯养分含量, 处理7为不施肥对照, 试验设3次重复, 公顷保苗8万株。

处理1为当地玉米常规施肥量, 基肥每公顷深施磷酸二铵100kg、尿素100kg、氯化钾50kg (含氧化钾60%) , 拔节期公顷追施尿素150kg;处理2每公顷施农大控释掺混肥料405kg;处理3基肥每公顷深施磷酸二铵90kg、尿素90kg、氯化钾45kg (含氧化钾60%) , 拔节期公顷追施尿素135kg;处理4每公顷施农大控释掺混肥料364.5kg;处理5基肥每公顷深施磷酸二铵80kg、尿素80kg、氯化钾40kg (含氧化钾60%) , 拔节期公顷追施尿素120kg;处理6每公顷施农大控释掺混肥料324kg;处理7为对照, 不施用肥料。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产量性状调查

从试验结果可知 (见表1) , 处理7不施肥对照株高矮小, 其余各处理在株高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穗长和穗粗方面施用控释肥的各处理在同施肥量级的情况下较常规施肥高, 秃尖处理3、处理5、处理7比较长, 说明在施肥量低于正常施肥量的时候, 农大控释掺混肥料可以有效减少秃尖长度, 其余处理均照处理1高, 在穗粒数上同量级情况下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各处理均高于常规施肥, 在不同量级情况下肥量与穗粒数成正比。

从表1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在几个处理中, 以处理2的产量最高, 处理4产量次之, 处理1产量只排在第3位, 在同施肥量级的情况下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均较常规施肥增产, 并且在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90%的情况下也较常规施肥100%养分增产, 农大控释掺混肥料在产量上对玉米生产有非常好的效果。

2.2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经济效益分析, 可以看出处理2利润最高, 处理4第2, 处理1利润排在第3位, 由此可知, 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在不考虑人工费用的情况下的利润较常规施肥有所增加, 可以为玉米生产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2.3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计算可以看出该试验区组间差异不显著, 处理间差异显著, 有实际意义。

2.4肥效利用率分析

当季肥料利用率公式:肥料当季利用率=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目标产量-空白田产量) /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施肥量×100%, 根据当季肥料利用率公式, 并查出玉米100kg经济产量形成所需要的养分量, 计算出肥料当季利用率。可以看出在同施肥量级的情况下, 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的肥料当季利用率较常规施肥提高9%~25%, 其中在100%养分量级的情况下, 农大控释掺混肥料的肥料当季利用率较常规施肥提高9.2%, 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可以减少肥料养分流失, 降低肥料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3小结

通过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试验田内试验, 可以看出农大控释掺混肥料对玉米生产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在产量性状分析中穗长, 穗粗和穗粒数方面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在同施肥量级的情况下较常规施肥高, 在不同量级情况下肥量与穗粒数成正比。在产量调查中, 实际产量在相同施肥量级的情况下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较常规施肥产量高, 在同品种不同施肥量级的情况下施肥量越高产量越高;在所有处理对比中, 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100%常规施肥养分的处理产量最高, 产量达到12061kg/hm2, 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90%常规施肥量养分的处理产量次之, 达到11818kg/hm2, 常规施肥量100%养分的情况下产量只能达到第3位。

在经济效益分析中, 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100%常规施肥养分含量的处理利润最高, 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90%常规施肥养分含量的处理利润第2, 常规施肥100%含量的处理利润排在第3位, 可以为玉米生产带来更高的效益。在当季肥料利用率分析中可以看出, 在相同量级的情况下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的各处理均较常规施肥提高当季肥料利用率, 其中, 在100%常规施肥量级的情况下施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当季肥料利用率最高较常规施肥提高9.2%。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农大控释掺混肥料在玉米应用上效果非常显著, 可以增加产量, 提高收益, 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减少肥料养分损失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选用农大控释掺混肥料进行试验, 设定3个施肥量级, 分别是纯养分含量为当地常规施肥量的100%、90%和80%, 分别对生物性状、产量性状和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进行测定。

关键词:控释,长效,缓释,产量

不同肥料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地选在同心县河西镇桃山村责任田, 土壤为黄泥土亚类。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试验选用肥料是氮肥为尿素 (氮:46%) , 磷肥为磷酸二铵[ (NH4) 2HPO4:16%], 钾肥为氯化钾 (K2O:60%)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6个处理:处理1, 习惯施肥区 (N2P2K2) , 尿素375 kg/hm2, 磷酸二铵350 kg/hm2;处理2, 推荐施肥区 (N1P1K1) , 尿素410 kg/hm2, 氯化钾180 kg/hm2, 磷酸二铵209 kg/hm2;处理3, 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搭配区 (N1P2K2) , 尿素350 kg/hm2, 磷酸二铵360 kg/hm2;处理4, 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搭配区 (N2P1K2) , 尿素435 kg/hm2, 磷酸二铵209 kg/hm2;处理5, 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搭配区 (N2P2K1) , 尿素375 kg/hm2, 磷酸二铵358 kg/hm2, 氯化钾180 kg/hm2;CK为不施肥对照。以上6个处理均为随机区组设计, 区组内土壤、地形条件均基本一致。

1.3 管理与考种

试验于2016年3月16日开始播种, 4月19日移栽, 8月收割, 共施肥3次, 除施肥外, 其他栽培管理均与大田常规管理一致[2]。按照统一标准取样, 各小区均选取10株作为调查样本, 再带回室内考种[3]。

2 结果

2.1 不同施肥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统计显示, 处理2产量最高, 为11 713.20 kg/hm2, 比CK增产1 866.90 kg/hm2 (见表1) 。

2.2 对比不同施肥配比对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

表2表明不同施肥配比对玉米生育性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3 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知, 不同施肥配比对玉米产量、穗粒数、株高等相关性状均有一定影响, 且明显好于农民习惯处理。其中, 以推荐施肥区 (处理2) 产量最高, 比CK增产1 866.90 kg/hm2, 比习惯施肥区增产576.38 kg/hm2, 增产率为5.18%, 相对来说, 增产效果不错。因此, 玉米生产施肥推荐配比为尿素410 kg/hm2、氯化钾180 kg/hm2、磷酸二铵209 kg/hm2。

参考文献

[1]杜海英.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4) :30-31.

[2]田惠萍.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 2013 (2) :24-26.

大连瑞泽生产的新型微生物肥料 篇3

1. 生物控效肥

依据不同形态的氮素肥料在土壤中利用微生物技术控制消解、硝化、反硝化、土壤吸附、生物固氮等, 从而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延长肥效期, 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30%以上的利用率;肥料中加入功能微生物, 发挥其溶磷解钾能力防止磷、钾被固化的同时, 还能有效溶解土壤中的磷、钾元素, 提高利用率近50%。肥料加入微生物和中、微量元素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作物设计不同的配方, 技术先进, 节省肥料, 提高作物品质。该肥料技术2010年通过辽宁省鉴定, 填补国内空白,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1年获锦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化抑制: (1) 生物控效肥能有效的控制尿素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尿素的水解速度, 使酰态氮水解成氨态氮的速度变慢, 减少尿素流失。 (2) 降低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和硝化过程, 使氨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过程变慢, 有效地减少挥发。加入了硝态氮, 提高肥料的速效性, 保证了苗期对氮素需求。

生物活化: (1) 生物控效肥有固定空气中氮素, 供作物吸收。 (2) 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磷、钾元素使其被作物利用。 (3) 菌的活动产生气体使土壤具有很好的通透性, 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减少养分流失。 (4) 菌的活动产生可刺激作物生长的物质如吲哚乙酸等;改善作物根际微生物菌落状况, 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同时可杀灭根线虫等土传虫害。 (5) 分解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等有机物质减少残毒, 有利于作物生长并可改善作物的品质。

工艺先进:采用生物肥、复混肥、BB肥等多重工艺生产。保证了生物菌的活性, 杜绝了生物肥与化肥直接混合造的回潮状况。改善成粒性状减少造粒黏结剂的使用量, 能够吸附气态和液态的氮素, 减少了挥发。依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设计成专用肥, 营养更平衡, 肥料更节省, 提高作物品质, 使瓜更甜、果更香、菜更嫩、米更优, 提高产量15%以上。

2. 微生物抗重茬专用肥

瑞泽抗重茬专用肥是由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国内领先的微生物技术, 筛选多种微生物菌株优化组合而成强大菌群, 形成集生根、壮苗、抑病、促长为一体的多功能微生物肥料, 主要技术指标, 每克含有效活菌数≥1亿。

产品以天然有机质为载体, 抗逆性强, 适用于不同土壤利用解磷、解钾微生物将被土壤固定的难溶性磷、钾分解为可利用的水溶性的磷、钾肥料;特别在抗病、增产、改善作物品质有较强的功效。

应用效果:专用肥适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花卉等。 (1) 使作物根系迅速发育, 扩大根茎变粗, 促进秧苗生长, 促进移栽作物迅速返青。 (2) 刺激作物生长发育, 叶片变厚, 叶色浓绿, 保花保果, 膨大果实。 (3) 可修补因药害引起的叶面伤害, 瓜果收获前7天喷淋果实可解除农药残留。 (4) 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有机质含量。 (5) 增强作物抗病、抑病能力, 抗低温, 抗早衰, 促早熟。 (6) 改善作物品质, 提高营养价值, 使果实颜色鲜艳, 是绿色肥料的首选原料。

使用方法: (1) 拌种, 每亩用抗重茬专用肥300~1000克, 将种子用适量的水浸湿, 将复合微生物菌剂调成糊状, 每粒种子均沾上为宜。 (2) 喷施, 每用抗重茬专用肥500~1000克按1∶50对水, 解拌匀, 过滤后喷施。 (3) 配肥, 每亩用抗重茬专用肥500~2000克与化肥、复合肥、有机质或农家肥均匀混合后做底肥或追肥。 (4) 单施, 对因重茬、化肥施用过量造成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块每亩用2000克, 沟施、穴施或灌根。

注意事项: (1) 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避免阳光曝晒, 不能与杀菌剂、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2) 与化肥混合后, 即混即施, 不宜久存。 (3) 若土壤较干燥, 施肥后应浇水。 (4) 根据地力、作物情况, 可酌情增减用量。 (5) 菌剂浇灌施用后要覆土5厘米左右。

3. 重茬360

依据药肥双效理论研发的新一代生物肥料, 解决重茬问题。肥效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形成根部优势菌群, 活化土壤中的磷钾, 杀灭根线虫, 抗重茬, 改良土壤团粒结构, 分泌激素促进生长, 释放土壤微量元素, 生成菌丝抗旱防涝。

应用技术:用于蔬菜类、瓜类, 可防治疫病、炭疽病、枯萎病、根腐病、畸形果、灰霉病、白粉病等, 使作物明显减少发病或不发病, 长势健壮, 果实品质高。用于果树能预防治疗小叶、黄叶、裂果、大小年、掉粒、轮纹病、炭疽病、老树、空树等, 使树势健壮, 果实产量高, 着色均匀, 品质优, 含糖量高。用于棉花能防治枯萎病、立枯病、根腐病、死苗等, 使之长势健壮, 不徒长, 结铃多, 后期不早衰, 籽棉产量高。用于大豆、花生、油菜、草莓等大田作物, 能杀灭根结线虫、预防白粉、根腐、青枯、锈病等, 生长健壮不感病, 增产效果明显。葱、姜、蒜、土豆、甘薯、药材、花卉等, 能防治锈病、姜瘟、叶斑病、根结线虫、腐烂病、黑斑病等, 长势健壮, 增产10%以上。

差异化烟叶生产的肥料筛选研究 篇4

要解决卷烟风格同质化问题, 就要从解决原料的同质化问题入手, 进一步巩固提高云南卷烟企业的原料优势, 着力提升云产一、二类卷烟的市场竞争力。2006年2月, 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作出了实施原料差异化战略的决定, 并于同年4月下发了滇烟工原料[2006]199号《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关于原料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意见》文件, 同时下达了《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原料差异化战略的研究与推广》项目研究计划, 以项目研究支撑原料差异化战略工作的实施[1,2,3]。施肥种类作为烤烟生产的一个关键技术, 对烤烟的综合经济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根据项目要求, 2008年在曲靖市马龙县大庄乡开展了13个处理的肥料筛选小区试验。选取农家肥、无机化肥、商品有机肥3类肥料, 其中供试有机肥有珍发牌、瑞升牌、虹叶牌、黑珍珠牌、云叶牌、千州牌等种类。

1.2 试验设计

针对不同肥料类型、肥料品牌、肥料配比开展了13个处理3次重复的田间小区试验, 其中全有机肥设3个处理、有机氮∶无机氮为1∶1配比设8个处理, 全无机肥 (化肥对照) 设2个处理, 详见表1。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田间试验完成后, 根据试验方案, 对不同肥料处理的烟叶产量、产值以及外观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经济性状分析结果, 项目组在13个肥料处理中, 挑选出烟株生长、落黄、烘烤正常具有代表性的处理, 将这些处理的烟叶分别制成混合样品进行常规化学成分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产值及外观质量

由表2可知, 处理5 (1/2化肥+1/2珍发牌有机肥配比) 的产量及产值最高, 分别达到了2 942.85 kg/hm2及37 931.25元/hm2, 处理12 (纯农家肥) 最低, 分别为1 989.15 kg/hm2及23 988.45元/hm2。

不同类型肥料配比试验的平均产量、产值、烟叶外观质量评价分析结果见表3。半有机肥料处理的平均产量 (2 490.28 kg/hm2) 比化肥对照 (2 464.80 kg/hm2) 高25.48 kg/hm2, 增加1.03%, 产值 (32 144.72元/hm2) 比化肥对照 (30 683.33元/hm2) 高1 461.39元/hm2, 增加4.76%;全有机肥料处理平均产量 (2 196.35 kg/hm2) 比化肥对照 (2 464.80 kg/hm2) 降低268.45 kg/hm2, 减少10.89%, 产值 (27 410.05元/hm2) 比化肥对照 (30 683.33元/hm2) 低3 273.28元/hm2, 减少10.67%。

13个肥料处理的经济性状综合评比:将13个肥料处理的产量、产值及外观质量进行数值标准化后进行综合经济性状排名, 排名结果见表4。根据综合经济性状排名情况可以看出, 在化肥 (对照) 、有机/无机1∶1配比肥、有机肥3类肥料中, 以有机/无机1∶1配比肥处理的综合经济性状评分最高, 化肥 (对照) 处理的综合经济性状得分居中, 全有机肥处理的综合经济性状得分最低。

2.2 内在化学成分

根据以上经济性状分析结果, 选取处理1 (当地复合肥对照) 、处理4 (1/2化肥+1/2 (当地农家肥+油枯) ) 、处理5 (1/2化肥+1/2珍发牌有机肥) 、处理9 (1/2化肥+1/2云叶牌有机肥) 、处理10 (1/2化肥+1/2千州牌有机肥) 、处理13 (当地农家肥+油枯) 6个处理为代表, 分析各处理烤烟化学成分, 具体见表5。由表5可知, 在同等施氮量情况下有机/无机1∶1配比肥和全有机肥处理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 (以糖碱比作为主要评判指标) 优于化肥对照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在综合考虑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烟农经济效益等原则的基础上, 项目组认为推广使用有机肥/无机肥1∶1配比方案对于提高差异化烟叶的质量和效益能起到积极的作用[4,5,6]。而肥料的种类、用量及施用方法则应根据不同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条件、土壤肥力状况、品种需肥水平等实际情况进行确定[7,8]。就烟草生产实际来说, 全有机肥料的使用虽然能够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就经济效益来讲, 目前尚不主张大面积推广使用, 只在有机烟叶生产中使用。因此, 在差异化烟叶生产中可提倡增施农家肥等有机肥, 最好是施用有机/无机1∶1配比肥。

参考文献

[1]红河烟草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铸就品牌成长内力[J].云南科技管理, 2008, 21 (6) :78-79.

[2]杨林, 崔篱.实施原料差异战略打好品牌创新基础——试论实施重点品牌特色原料供应的思路与途径[C]//中国烟草学会2008年会会议论文集, 2008.

[3]刘卉, 任翔, 孙明.论云南优质卷烟品牌发展和培育的差异化[J].云南科技管理, 2010 (4) :19-21.

[4]夏海乾, 廖勇, 张恒, 等.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烟株农艺性状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 (6) :66-68.

[5]张翔, 毛家伟, 黄元炯, 等.生物包膜控释钾肥对烤烟叶片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12, 41 (3) :42-46.

[6]李伟, 周清明, 杨铁钊, 等.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叶面分泌物数量及烟叶产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36) :22271-22273.

[7]于卫松, 王暖春, 方松, 等.豆饼有机肥对烤烟烟叶腺毛密度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 2012, 24 (2) :94-95.

农业生产中肥料的选择及使用 篇5

1 农业生产中的肥料种类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等也在不断地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与研究, 我国农业生产的肥料种类日益增多。目前, 农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磷酸铵类肥料

这种肥料是由磷酸和氨气经过中和反应而形成的复合性肥料, 是当前产量最大、最受欢迎的肥料[1]。同时, 其有效成分浓度较高, 不容易结块失效。目前, 我国几乎所有的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都使用了磷酸铵类肥料。

1.2 大量元素的水溶性肥料

该类肥料能够完全溶于水, 因此其能够很容易被农作物吸收, 且利用率较高。良好的水溶性使其可广泛应用于喷滴灌溉过程中, 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1.3 中量元素肥料

中量元素肥料又称为次要的常量元素肥料, 含有钙、镁、硫等多种营养元素。这种肥料在向农作物提供必要的养分之外, 还能进一步调整土壤的物理特性, 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增收。

1.4 生物肥料

生物肥料, 是指那些以生物有机质为基础, 辅助以各种菌剂或无机肥混合而成的肥料。从狭义上说, 生物肥料指那些微生物肥料, 是具有某种特殊效能的微生物通过发酵而形成的, 其中含有大量的有益成分, 其使用有利于激活土壤中的各种养分, 进一步改良植物的营养环境等。从广义上说, 生物肥料是指那些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具有较高肥效的生物制剂。生物肥料的使用, 在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 还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与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的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十分契合。

1.5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由各种天然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分解或者发酵反应而形成的一种作物肥料, 俗称农家肥。有机肥料具有如下特点:原材料来源较为广泛且数量较多;肥料的养分丰富、肥效长久但肥效较慢, 需要经过各种微生物分解。目前, 有机肥料主要有绿肥、人粪尿、厩肥和沼气肥等。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不断提高, 未来农作物肥料的种类会进一步增多。

2 农业生产中肥料的选择及使用

肥料的使用对作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选择肥料, 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积极作用, 促进农作物生长, 提高农作物产量。在选择农作物肥料过程中, 必须遵循施肥原则。

2.1 要根据土壤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肥料

农业从业人员要做好当地土质的分析和探究工作, 根据土质的不同特性选择合理肥料。如果土壤偏酸性, 那么就要多使用有机肥或钾肥等, 而尽量减少氮肥的使用。对于那些连续多年种植的地方, 最好使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等, 进一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2.2 要根据作物的营养特性来选择肥料

不同的农作物对于养分的需求不同, 而同一类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需求数量等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类的作物对各种肥料的吸收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 各个农业从业者必须注意这几个方面。一般来说, 喜硝态氮的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多选用那些硝酸铵或者硝酸钙肥料;鲜食类的瓜菜, 如马铃薯等, 最好不宜施加含氮的肥料;大白菜等蔬菜最好使用过磷酸钙及硝酸钙等。

2.3 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选择肥料

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的肥料不同。在刚种植时期, 最好选用那种中性的高浓度的复合型肥料;而灌溉施肥则最好选用浓度较高、易于溶解的肥料, 如尿素等;追肥阶段可以选用浓度较高的速效化肥等。

2.4 要加强各种有机肥料与化肥的搭配使用

有机肥料的使用, 既能促进作为的生长, 又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化肥又是作为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因此, 要加强各种有机肥料与化肥的配合使用。有机肥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土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 缓解作物施肥比例失衡的情况, 对于改善农作物的质量等意义重大。

2.5 要重视施肥方法和肥料的使用量

正确的施肥方法有利于保护农作物不受伤害。例如, 在使用化肥时, 要避开作物的叶片, 防止化肥碰到作物, 而出现变黄的情况。同时, 要保证肥料的使用量合理得当, 氮类肥料使用不宜过晚, 且也不能施加过多等。

3 结语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因此, 必须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选择合适的肥料, 提高作物的产量。各个农业从业者要从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选择肥效最高、最适宜的、不伤害环境的肥料。未来, 相信我国农作物的产量会进一步提高, 农业生产将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摘要:如何正确选择肥料、合理控制肥料的用量是当前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 首先介绍农业生产中的肥料种类, 而后对农业生产中肥料的选择及使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农业生产,肥料,选择及使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智能卡应用技术下一篇:传播和推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