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沈农16号(精选3篇)
大豆新品种沈农16号 篇1
沈农16号大豆新品种是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1998年以铁丰27号为母本、OhioFG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按生理株型育种目标经后代定向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了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
一、选育经过
1. 选育目标
运用杂交育种手段, 选育出产量比对照品种高8%左右、适于辽宁省大豆晚熟组区域种植的新品种;综合抗性好, 抗或中抗主要病虫害的高产稳产型品种;品质指标兼顾豆腐和豆油加工的优质品种, 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接近或超过63%。
2. 选育过程
母本采用铁岭市农科院选育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铁丰27号, 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90厘米, 主茎节数17~18个, 分枝3~4个, 椭圆叶, 紫花, 棕毛, 百粒重21~22克, 种皮黄色, 种脐黄色。生育日数131天, 耐旱性强, 喜肥水, 茎秆韧性强, 抗倒伏, 较抗盐碱, 高抗大豆花病毒病。父本采用综合性状好的外引品种OhioFG1, 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90厘米左右, 主茎节数20.9个, 分枝数2.4个, 圆叶, 紫花, 茸毛浅棕色, 百粒重22克左右, 黄种皮, 种脐黄色。生育日数133天左右, 秆硬抗倒, 抗霜霉病, 较抗花叶病毒病, 适应性强。
2 0 0 3年进行株系比较及产量鉴定, 2005~200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平均亩产174.1公斤, 比对照铁丰31号增产8.1%。2008~2009年参加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 两年共12个点次平均亩产219公斤, 比对照品种丹豆11号增产13%, 其中2008年全省6个点平均亩产227.12公斤, 比对照增产7.16%;2009年全省6个点平均亩产210.8公斤, 比对照增产20.1%。2009年参加在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在其适宜地区进行生产试验, 共6个点次平均亩产199.1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8.4%。扩繁原原种和原种, 完成育种程序。
二、品种特性及配套技术
1.特征特性
沈农16号在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 比对照早6天。株高81厘米, 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分枝数3.2个, 主茎节数16.2个, 椭圆叶, 紫花, 茸毛棕色, 荚熟色淡黑色, 单株荚数57.4个, 单荚粒数2.5个, 籽粒圆形, 种皮黄色, 有光泽, 脐色黄色, 百粒重22.6克。抗逆性强, 耐瘠抗旱。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MVI号株系表现为中抗 (MR) , 病情指数为28.85%;S M V I I I号株系表现为中感 (S) , 病情指数为66.67%。经田间鉴定褐斑粒率1.3%, 紫斑粒率0.9%, 霜霉粒率0.3%, 虫食粒率0.9%, 未熟粒率1.4%, 完整粒率94.2%。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分析, 籽粒含粗蛋白42.48% (干基) 、粗脂肪20.5% (干基) , 蛋白质和脂肪总量为62.98%。
2. 栽培要点
选择不重茬、不迎茬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地块实行连片种植。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000~1500公斤, 肥力高的施有机肥750~1000公斤, 可与7.5公斤磷酸二铵配合施用。注意化肥与种子必须隔离, 以防烧种。一般播种日期在4月20日至5月5日, 最佳播期在4月25日至5月1日;每亩播种量3~3.5公斤。每亩种植密度1万~1.1万株。土壤肥力高的地块稀些, 肥力低的地块密些。播种方法, 穴播行距60厘米、双株穴距22厘米, 每穴下种3粒;条播行距60厘米、单株距11厘米, 单粒下种, 覆土厚度3~5厘米。
田间管理:在1对真叶展开后至第1片复叶展开前, 按要求的密度进行人工间苗, 拔除弱苗小苗及病苗, 一次定苗。在大豆封垄前完成3次铲地、3次地, 每次间隔10天左右。在第3次地前, 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或追施硫酸铵10公斤, 土掩埋。始花期如果植株长势不旺, 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叶面宝等。防治大豆蚜虫, 5月中下旬到7月上中旬每亩用40%乐果乳油50克均匀拌入10公斤湿润细砂土中扬撒于大豆田边地头, 或每亩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每亩用药液量30~40公斤。防大豆食心虫, 8月中旬在食心虫发蛾盛期用油毡软纸片 (20厘米×3厘米) 浸蘸80%敌敌畏乳油制成缓释卡, 每亩用药量100克制成缓释卡50个均匀挂在田间, 或用25%敌杀死乳油每亩20~30毫升, 加水30~40公斤喷施。防治大豆菟丝子, 在菟丝子易发地区种植可用40%地乐胺乳油100~15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20~30公斤在大豆长出第4片复叶后、菟丝子转株危害时喷洒在大豆植株上。灌水, 在有水源的地区, 大豆生育期间出现干旱可以灌水, 尤其是在结荚鼓粒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水。
适宜地区:辽宁中部、南部和西部地区种植。
(公斤/亩)
大豆新品种沈农18号选育 篇2
一、选育经过
1. 选育目标
(1) 产量指标, 通过杂交育种手段, 选育出脂肪含量超过21.5%, 产量不低于对照品种, 适于辽宁省中熟组区域种植的高油大豆新品种。 (2) 综合抗性好, 抗或中抗主要病虫害的优质高产稳产型品种。 (3) 品质指标, 兼顾豆腐和豆油加工的优质品种, 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超过63%, 其中脂肪含量超过21.5%。
2.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 亲本来源, 母本采用沈阳农业大学选育的中间材料沈农91-6053, 为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105厘米, 主茎节数18个左右, 分枝3~4个, 椭圆叶, 紫花, 灰毛, 荚成熟时草黄色, 百粒重25克, 种皮黄色, 种脐黄色。生育日数131天, 耐旱性强, 喜肥水, 茎秆韧性强, 抗倒伏, 高抗大豆花病毒病。父本采用综合性状好的中间材料沈农92-16, 为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110厘米, 主茎节数16~18个, 椭圆叶, 紫花, 百粒重22克, 种皮黄色, 种脐褐色, 籽粒脂肪含量22.1%。生育日数134天, 稳产性好, 抗倒性较强, 较抗旱, 较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和霜霉病。 (2) 选育过程, 在2000年以沈农91-6053为母本、沈农92-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按生理株型育种目标, 经后代定向选育。2007年进行株系比较及产量鉴定, 2008~2009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2010~2011年参加辽宁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 同时扩繁原原种和原种, 完成育种程序。
3. 品比试验结果
2008~2009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产量鉴定试验, 每品种种植5行, 行长10米, 行距60厘米, 3次重复。测产时取中间3行的中部8米长的区段计产, 品比试验产量结果:2008年沈农18号折合亩产189.3公斤比铁丰33号 (对照) 增产9.8%;2009年亩产182.5公斤比铁丰33号增产8.5%;两年平均亩产185.9公斤, 比铁丰33号增产9.2%。2010~2011年参加两年省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191.3公斤, 比铁丰33号增产6.6%, 其中2010年全省7个点, 平均亩产181.3公斤比对照增产10.9%;2011年全省7个点平均亩产201.2公斤比对照增产3.1%。根据2010年区域试验的结果, 2011年在进行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在其适宜地区进行生产试验, 共7个点次, 平均亩产201.9公斤, 比对照铁丰33号增产3.7%。
二、品种特征特性及配套技术
1. 特征特性
在辽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 比对照铁丰33号晚3天。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106厘米, 株型收敛, 分枝数2.7个, 主茎节数1 8个, 叶片椭圆形, 花紫色, 茸毛灰色, 成熟荚果草黄色, 单株荚数48.7个, 籽粒圆形, 种皮黄色, 有光泽, 脐黄色, 百粒重24.9克。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测定, 两年平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1.39% (干基) , 粗脂肪含量21.85% (干基) , 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为63.24%, 属于高油品种。经人工接种鉴定, 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 M V I号株系表现为抗 (R) , 病情指数为3.7%;对SMV III号株系表现为中抗 (MR) , 病情指数为34.4%。经田间鉴定, 褐斑粒率0.7%, 紫斑粒率1.5%, 霜霉粒率0.6%, 虫食粒率1.3%, 未熟粒率1.3%, 完整粒率92.5%。
2.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施肥, 选择不重茬、不迎茬地块, 实行连片种植。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下地块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000~1500公斤;肥力较高地块每亩施肥750~1000公斤, 可与7.5公斤磷酸二铵配合施用。注意化肥与种子必须隔离, 以防烧种。 (2) 播种, 播种日期在4月20日至5月5日, 最佳播期在4月25日至5月1日。每亩播种量3~3.5公斤。每亩种植密度1万~1.1万株。土壤肥力高的稀些, 肥力低密些。播种方法, 穴播行距60厘米, 穴距33厘米, 每穴下种3粒;条播行距60厘米, 株距11厘米, 单粒下种, 覆土厚度3~5厘米。 (3) 田间管理, 间苗在1对对生真叶展开后至第1片复叶展开前, 按要求的密度进行人工手间苗, 拔除弱苗、小苗、病苗, 一次完成定苗。在大豆封垄前完成3次铲地、3次地, 每次间隔10天左右。追肥在第3次地前, 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或追施硫酸铵10公斤
土掩埋。喷施生长调节剂在始花期植株长势不旺时进行, 可喷施生长促进剂如叶面宝等。 (4) 防治病虫菟丝子, 防治大豆蚜自5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每亩用40%的乐果乳油50克均匀拌入10公斤湿润细砂土中, 扬撒于大豆田边地头;或每亩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每亩药液用量30~40公斤。防大豆食心虫在8月中旬大豆食心虫发蛾盛期进行, 用油毡软纸片 (长20厘米×宽3厘米) 浸蘸80%敌敌畏乳油制成“缓释卡”, 每亩用药量100克浸缓释卡50个均匀挂在田间, 或每亩用25%敌杀死乳油20~30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大豆菟丝子, 每亩用40%地乐胺乳油100~150倍液20~30公斤, 在大豆长出第4片复叶以后、菟丝子转株危害时喷施在大豆植株上。 (5) 灌水, 在有水源的地区, 如果大豆生育期间出现大气干旱或土壤干旱进行灌水, 尤其是在大豆结荚鼓粒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水。
特异优质大豆新品种沈农17号 篇3
沈农17号大豆新品种是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2000年以铁丰27号为母本、沈豆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按生理株型育种目标经后代定向选育而成。2006年进行株系比较及产量鉴定, 2007~2008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了产量鉴定试验, 每品种种植5行, 行长10米, 行距60厘米, 3次重复。测产时取中间3行的中部8米长的区段计产, 结果表明, 两年平均亩产188.2公斤, 比对照铁丰33号增产10.8%。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 两年共12个点次平均亩产178.6公斤, 比对照品种丹豆11号增产11.7%, 其中2009年全省6个点平均亩产198.3公斤, 比对照增产13%;2010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165.9公斤, 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12.1%。
1. 特征特性
在进入产比试验后, 进行了沈农17号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1) 植物学特性。株高101.3厘米, 亚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分枝数4.7个, 主茎节数18.8个, 叶型椭圆形, 花色紫色, 茸毛棕色, 荚熟色淡黑色, 单株荚数43.3个, 籽粒形状圆形, 种皮黄色有光泽, 脐色褐色, 百粒重21.1克。 (2) 生物学特性。在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 比对照早10天。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测定, 两年平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4.59% (干基) , 粗脂肪含量20.71% (干基) , 蛋白质和脂肪总量为65.30%, 属于特优质品种。经2009年人工接种鉴定, 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MVI号株系表现为抗 (R) , 病情指数为20%, SMV III号株系表现为中抗 (MR) , 病情指数为20.63%。经田间鉴定褐斑粒率0.4%, 紫斑粒率0.9%, 霜霉粒率0.6%, 虫食粒率2.2%, 未熟粒率1.4%, 完整粒率94%。
2. 栽培技术要点
宜选择不重茬、不迎茬、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地块, 实行连片种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公斤, 肥力较高的地块施肥750~1000公斤, 可与7.5公斤磷酸二铵配合施用。注意化肥与种子必须隔离, 以防烧种。播种期在4月20日至5月5日, 最佳播期在4月25日至5月1日。每亩播种3~3.5公斤。每亩种植密度1万~1.1万株。土壤肥力高的地块稀些, 肥力低的地块密些。播种方法, 穴播行距60厘米, 穴距33厘米, 每穴下种3粒;条播行距60厘米, 株距11厘米, 单粒下种, 覆土厚度3~5厘米。
田间管理, 在1对对生真叶展开后至第1片复叶展开前, 按要求的密度进行人工手间苗, 拔除弱苗、小苗、病苗, 一次定苗。在大豆封垄前完成3次铲地、3次地, 每次间隔时间10天左右。追肥在第3次蹚地前, 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或每亩追施硫酸铵10公斤, 并蹚土掩埋。在始花期, 如果植株长势不旺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宝等。防治大豆蚜虫, 在5月中下旬到7月上中旬, 每亩用40%乐果乳油50克均匀拌入10公斤湿润细砂土中, 扬撒于大豆田边地头;或每亩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每亩药液用量30~40公斤。防大豆食心虫, 在8月中旬大豆食心虫发蛾盛期, 用油毡软纸片 (长20厘米×宽3厘米) 浸蘸80%敌敌畏乳油制成缓释卡, 每亩用药量100克, 将缓释卡50个均匀挂在田间;或用25%敌杀死乳油每亩20~30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大豆菟丝子, 在大豆菟丝子易发地区种植可用40%地乐胺乳油100~150倍液, 每亩用药液20~30公斤在大豆长出第4片复叶后、菟丝子转株危害时喷雾在大豆植株上。灌水, 在有水源的地区, 大豆生育期间出现大气干旱或土壤干旱可以灌水, 尤其是在大豆结荚鼓粒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水。
【大豆新品种沈农16号】推荐阅读:
大豆新品种介绍07-26
大豆品种(系)07-21
大豆品种优势10-19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09-02
高油大豆品种10-08
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总结08-28
大豆品种筛选试验总结08-30
玉米新品种铁源3号07-09
杂交棉新品种南农7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07-08
大豆苗期10-17